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精选12篇)
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1篇
目前,网络平台已经在各事业单位建立起来,尤其是OA系统几乎应用于各个行业。但随着电子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软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应用软件系统多但互不相通、软件管理混乱以及软件生命周期短、重复性工作多、重复性投入大等。面向未来,OA系统建设将逐步向平台化的方向发展,并从单位内部的信息管理电子化转变为区域甚至全国信息管理电子化,实现横向和纵向的互联和互通,同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1 OA系统总体设计
1.1 系统设计目标
本办公系统主要实现的功能模块有办公与事务处理系统、公文与信息交换系统、信息发布与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管理等。其中,办公与事务处理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单位内部的无纸化办公和事务处理功能,包括文件管理、个人助理、公共信息、会议管理等功能。充分提高了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办公模式,实现了日常业务工作电子化,而且更规范、更标准;公文与信息交换系统主要实现了各级单位之间公文和信息的安全电子化交换与传输;信息发布与管理系统实现同时管理多个单位门户网站和内部办公网站;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以所有电子档案为数据源的集成化多媒体应用,帮助用户更好地对文件进行分类、组合;统一用户管理平台实现用户单点登录,并整合各系统用户资源。
1.2 系统设计原则
(1)标准性。
数据格式采用XML标准;编码采用国际、国内通用标准。
(2)灵活性与适应性。
本平台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如Windows、Unix/Linux等,并且支持Oracle、SQL server、Mysql等主流的数据库,支持Weblogic、Websphere等多种服务器。
(3)安全性。
在应用层面上,提供了身份验证、权限设置等功能。在安全管理方面提供了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并且切实可行的分级、分权管理方法。
(4)稳定性和可靠性 。
在系统设计中采用了先进成熟的技术,如J2EE、XML、JSP、JavaBean等,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3 系统设计模型
本系统采用的是J2EE结构模型,由客户层、Web层、业务层和数据层组成。系统设计模型见图1。
1.4 系统结构
1.4.1 系统逻辑结构
系统的逻辑体系结构由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基于Web方式的、主要针对所有用户的前台应用系统,也是个人信息的门户系统;另一部分是针对系统管理员,并对前台应用系统进行控制和监视的后台管理系统,实现对整个系统的配置和管理。系统功能架构图如图2所示。
1.4.2 系统体系架构
系统体系架构图见图3。
2 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系统详细设计的目标不仅仅是逻辑上正确地实现每个模块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使处理过程尽可能简明易懂。结构程序设计技术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技术,因此是详细设计的逻辑基础。
2.1 系统功能实现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有办公与事务处理、公文与信息交换、信息发布与管理、数据管理与分析、档案管理、电子邮件、系统管理等。下面以“公文与信息交换”功能模块中“公文流转”功能的设计与实现为例,说明整个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思路。
2.1.1 部分主要程序
本系统的主要程序为节点处理、操作权限处理、工作流的导入导出处理、工作流图形流程监控处理等。其中节点处理模块中获取节点信息的函数如下:
2.1.2 控制层的设计
(1)用户登录处理:
其功能是在用户通过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自动跳转到所在部门页面。
(2)流程运转处理:
其功能是根据流程流转程序设置顺序结合当前条件进行运转处理。
(3)用户页面处理:
其功能是根据用户选择的菜单跳转到相应的功能界面。
2.1.3 主要界面设计
系统主要界面有系统主界面、系统功能结果展示区、用户权限操作菜单、用户操作子菜单、公文展示区域、流转过程查看等。图4为流转过程查看界面。
2.2 应用程序的部署及配置
2.2.1 WebLogic7.0的安装与启动
运行startWebLogic.cmd程序就可以启动WebLogic,在控制台进行部署和配置。
2.2.2 JDBC的相关配置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随时都要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此时通过驱动和数据库服务进行连接。连接池的驱动名为:oracle.jdbc.driver.OracleDriver;统一资源定位器设置为:jdbc:oracle:thin:@主机IP:SID。数据源可以通过对连接池的名称来指定。
2.2.3 Web应用的部署
关于Web应用的部署主要是在控制台设置访问路径来实现对各组件的访问,其一般都是以war包的形式发布。
3 结束语
此系统已在某单位稳定运行4年多,其间系统的升级和维护都完成得很顺利,得到了某单位各部门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张宏斌.例释Java2企业版(J2EE)程序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2]史美林,杨光信,向勇,等.一个基于W eb的工作流管理系统[J].软件学报,1999(11):24-30.
[3]李红臣,史美林.工作流模型及其形式化描述[J].计算机学报,2003,26(11):1456-1463.
[4]陈美霞.基于W eb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研究与开发[J].南平师专学报,2007(4):25-30.
OA办公系统能实现的七大功能 第2篇
OA办公系统能实现的七大功能
(一)建立内部的通信平台。OA建立组织内部的邮件系统,使组织内部的通信和信息交流快捷通畅。
(二)建立信息发布的平台。OA在内部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发布和交流的场所,例如电子公告、电子论坛、电子刊物,使内部的规章制度、新闻简报、技术交流、公告事项等能够在企业或机关内部员工之间得到广泛的传播,使员工能够了解单位的发展动态。
(三)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这牵涉到流转过程的实时监控、跟踪,解决多岗位、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率的协作。各个单位都存在着大量流程化的工作,例如公文的处理、收发文、各种审批、请示、汇报等,都是一些流程化的工作,通过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就可以规范各项工作,提高单位协同工作的效率。
(四)实现文档管理的自动化。可使各类文档(包括各种文件、知识、信息)能够按权限进行保存、共享和使用,并有一个方便的查找手段。每个单位都会有大量的文档,在手工办公的情况下这些文档都保存在每个人的文件柜里。因此,文档的保存、共享、使用和再利用是十分困难的。另外,在手工办公的情况下文档的检索存在非常大的难度。文档多了,需要什么东西不能及时找到,甚至找不到。办公自动化使各种文档实现电子化,通过电子文件柜的形式实现文档的保管,按权限进行使用和共享。实现办公自动化以后,比如说,某个单位来了一个新员工,只要管理员给他注册一个身份文件,给他一个口令,自己上网就可以看到这个单位积累下来的东西,规章制度、各种技术文件等等,只要身份符合权限可以阅览的范围,他自然而然都能看到,这样就减少了很多培训环节。
(五)辅助办公。牵涉的内容比较多,像会议管理、车辆管理、物品管理、图书管理等与我们日常事务性的办公工作相结合的各种辅助办公,实现了这些辅助办公的自动化。
(六)信息集成。每一个单位,都存在大量的业务系统,如购销存、ERP等各种业务系统,企业的信息源往往都在这个业务系统里,办公自动化系统应该跟这些业务系统实现很好的集成,使相关的人员能够有效地获得整体的信息,提高整体的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
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3篇
摘要:本文结合Crystal Report技术、NETBPM技术、Socket技术,根据实际办公需要,解决了办公软件设计与实现的若干问题,包括处理复杂报表、流程控制、信息即时交互等问题。既减轻了软件开发人员的工作压力,又为CA办公系统的实现提供了适宜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ASP.NET;水晶报表Crystal Repot;NetBPM即时通信
1引言
办公信息化、高效化浪潮席卷之际,打造出一套适合办公人员使用的CA系统势在必行。由此,我们以东北大学软件学院办公需求为背景,构建了适合办公人员使用的CA系统。简洁易用的交互界面使系统更加人性化,容错机制的引入使系统备受青睐,水晶报表的使用使数据展现得更加唯美,NETBPM技术使得流程更便于控制管理,信息即时通讯使得信息交互更为方便。鉴于所研究的技术可以最大化实现其价值,并通过以上技术本文提出关于CA系统中关键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案。
2水晶报表
办公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是报表,好的报表能直观地让人把握数据的情况,方便决策。面对网络中大量的报表工具,正确选择适合所开发的应用程序的报表工具尤为重要。
对于所开发的CA系统,我们选择了采用Crystal只eport,其为业内最专业、功能最强的报表系统,实现了与绝大多数流行开发工具的集成和接口。
构建报表时,首先使用XSD文件引入数据库字段,在.rpt文件中可视化地摆放各字段位置。在应用程序中则使用Load函数加载水晶报表并设置其数据源即可在页面中显示水晶报表。水晶报表可以以柱形图、饼形團、折线图、自定义表格等方式显示数据,也可引用已存在的电子表格、图片等,使得报表开发简洁高效。
水晶报表的实现原理并不复杂,但是实现过程中会出现若干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探讨,总结了若干相对容易的解决方式。在此只对两种常见错误简单介绍。当引用数据库中多个表的字段时水晶报表会无法处理,此时可以在数据库中构建单一视图再在水晶报表中引用视图即可。另外,在水晶报表里会出现图片无法显示的错误,此时应更改图片的路径。
3使用NETBPM进行流程控制
在本OA系统中,采用了NETBPM实现工作流。通过NetBPM,可以对不能实时获得的、由其他系统或人员产生的结果与程序逻辑进行结合,使业务流程管理变得简单。
BPM,即业务流程管理,而NetBPM是BPM领域中一个优秀的企业应用系统。NetBPM由多个组件构成,每个组件都有明确定义的接口。这些接口包括过程开发者接口、用户接口、外部IT系统和NetBPM引擎接口、NetBPM和机构数据仓库接口。NetBPM的核心是其BMP引擎,它是整个NetBPM业务过程逻辑制定和实施的核心所在。
本CA系统系ASPNE7应用程序,引用了NETBPM中的DLL,严格按照NPDL的语法规定建立适合我们工作流程的process-definition.xml与webinterface.xml文件来定义流程节点相关信息,并利用NETBPM_DLL提供的函数接口实现本CA系统的功能。在processdefinition.xml文件中既要定义pro-cess-definition节点,又要为结点定义ac-tion,有效的事件类型包括process-in-stance-start、process-instance-end和process-instance-cancel。
在CONCURRENT BLOCK(并发块)中含有比较重要的Fork节点与Join节点,分别定义了在流程分支点与汇合点触发的事件等。而webinterface.xml文件则更多地定义了WEB表单的表现形式。
4高校信息通
在本CA系统中集成了“高校信息通”功能,为办公系统的使用人员的交流、沟通及发布公告等提供了平台。本高校信息通采用c/s架构,在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与客户端之间建立稳定的socket连接,并以xml文件形式传递数据,自由定义节点,结构分明。
在服务器端,对与客户端交互的信息进行了控制与处理分离,所有的请求由控制类负责判断,并交与权限类进行安全判断和规范检查,再转交给实体类处理,处理结果由控制类反馈。以xml格式文件实时记录用户交互数据,利于管理员查看相关信息。另外,采用线程池技术提高了服务器的效率,并对可能的连接进行了控制。对离线消息的保存则避免了用户之间传递的消息丢失。此外,定时扫描各个客户端可防止异常掉线引起的显示错误。
小型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4篇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系统,互联网,信息技术
办公自动化由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我国提出, 到现在已经有近四十年的发展历史。由于现在办公自动化技术的蓬勃发展, 办公自动化新产品层出不穷, 目前, 多数的公司都全心致力于实现高层次的公司网络办公自动化来节约人力资源, 节省办公费用, 提高企业办公效率。
本论文介绍小型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 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系统开发背景;第二部分进行需求分析;第三部分设计数据库的E-R图;第四部分是系统设计的效果图。最后对本系统进行总结。
1 开发背景
1.1 传统办公与网络办公的比较
传统的公司办公模式 (图1) 与当前流行的网络办公模式 (图2) 对比:
1.2 当前大多企业办公现状
现在一些公司成立后, 办公模式都逐渐转向依赖于网络办公软件, 但旧的办公模式仍然存在, 主要以纸质为主, 在信息革命的日新月异的今天, 显然已经不能追求满足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即使是在一些大公司内部办公软件虽然大都采用OA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 提高办公效率, 但在对于员工的内部交流和学习提升还是欠加考虑的。建立包含一个公司内员工互助学习, 生活交流的办公平台, 无论是公司的领导者还是公司的员工都将会是受益的群体。
1.3 设计技术及开发环境
系统选用1.6的版本JDK进行开发, 安装配置相应的环境。本系统我们采用My SQL7.2.2作为我们的数据库。My SQL是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开源SQL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它由My SQL AB开发、发布和支持。同时, My SQL数据库有大量的客户端软件供我们使用。系统设计是采用当前流行的框架Struts2.3, Spring2.5, Hibernate3.2结合JBPM4.4, JSP, Java Script, Ajax等技术进行开发。
图5:系统设计程序结构图
2 需求分析
2.1 业务流程
该系统的主要流程是管理员或者普通用户通过登录模块进入系统主页, 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选择相应的功能模块对信息进行处理。业务流程图3如下:
2.2 功能介绍
系统的主要功能概述如下:
2.2.1 用户身份验证模块
本系统功能的开发与设计是主要是针对公司企业内部进行办公自动化管理以及为各部门员工提供便捷的电子化交互平台而搭建的。此部分用户身份验证模块是公司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主要功能是在系统用户进入系统时的身份验证以及在不同页面浏览时的身份验证, 以防止公司重要资料的泄露, 确保用户的合法登录和什么人做什么事的问题。在用户登录的时候就从根据当前登录用户判断其角色, 赋予相应的权限, 从而保证不同的用户拥有不同的职责。
2.2.2 系统管理模块
在系统管理模块中又分为用户管理, 岗位管理, 部门管理, 系统管理员可拥有所有权限, 可以对部门进行增删改, 可以对用户进行增删改, 并给用户指定角色 (即岗位) 从而给普通用户赋予权限。系统管理员也可以对岗位进行增删改操作。
2.2.3 站内论坛模块
这个模块的功能旨在给公司员工一个自我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在这里登陆的用户可以根据系统管理员的本期讨论问题就发表自己的看法, 对他人的帖子予以回复和评论。
2.2.4 审批流程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公司的业务需求创建业务流程图并上传和发布流程并且制定模板提高效率。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写申请流转下级领导审批。当前登录用户也可以查看自己的代办任务, 并且进行处理流转;也可以查看自己的申请流转情况。
3 数据库E-R图
由于本系统采用的是Hibernate框架, 我们的数据库表是通过我们的实体类到数据库的映射, 数据库字段是与我们的实体类字段一一对应的, 我们通过Power Designer导出我们的数据库表的E-R图关系表示, E-R图如图4所示:
4 实现功能截图
4.1 系统设计程序结构图
系统设计程序结构图如图5所示:
4.2 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包括:包含岗位管理、部门管理、用户管理等功能。
5 总结
OA (办公自动化) 系统是一个将企业管理及基础办公需求作为核心, 基于B/S模式的信息服务系统, 适应当今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需求。本设计采用结构化和原型法相结合的开发方法, 并采用模块化的开发机制, 使用流行的系统开发技术, 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 初步具备实际使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京华.Java Web整合开发 (JSP+Servle t+Struts+Hibernate+Spring)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李刚.轻量级J2EE企业应用实战--Struts+Spring+Hibernate整合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OA系统权限管理设计方案 第5篇
l 不同职责的人员,对于系统操作的权限应该是不同的。优秀的业务系统,这是最基本的功能。
l 可以对“组”进行权限分配。对于一个大企业的业务系统来说,如果要求管理员为其下员工逐一分配系统操作权限的话,是件耗时且不够方便的事情。所以,系统中就提出了对“组”进行操作的概念,将权限一致的人员编入同一组,然后对该组进行权限分配。
l 权限管理系统应该是可扩展的。它应该可以加入到任何带有权限管理功能的系统中。就像是组件一样的可以被不断的重用,而不是每开发一套管理系统,就要针对权限管理部分进行重新开发。
l 满足业务系统中的功能权限。传统业务系统中,存在着两种权限管理,其一是功能权限的管理,而另外一种则是资源权限的管理,在不同系统之间,功能权限是可以重用的,而资源权限则不能。
针对OA系统的特点,权限说明:
权限
在系统中,权限通过模块+动作来产生,模块就是整个系统中的一个子模块,可能对应一个菜单,动作也就是整个模块中(在B/S系统中也就是一个页面的所有操作,比如“浏览、添加、修改、删除”等)。将模块与之组合可以产生此模块下的所有权限。
权限组
为了更方便的权限的管理,另将一个模块下的所有权限组合一起,组成一个“权限组”,也就是一个模块管理权限,包括所有基本权限操作。比如一个权限组(用户管理),包括用户的浏览、添加、删除、修改、审核等操作权限,一个权限组也是一个权限。角色
权限的集合,角色与角色之间属于平级关系,可以将基本权限或权限组添加到一个角色中,用于方便权限的分配。
用户组
将某一类型的人、具有相同特征人组合一起的集合体。通过对组授予权限(角色),快速使一类人具有相同的权限,来简化对用户授予权限的繁琐性、耗时性。用户组的划分,可以按职位、项目或其它来实现。用户可以属于某一个组或多个组。
通过给某个人赋予权限,有4种方式(参考飞思办公系统)A.通过职位
a)在职位中,职位成员的权限继承当前所在职位的权限,对于下级职位拥有的权限不可继承。
b)实例中:如前台这个职位,对于考勤查询有权限,则可以通过对前台这个职位设置考勤查询的浏览权,使他们有使用这个对象的权限,然后再设置个,考勤查询权(当然也可以不设置,默认能进此模块的就能查询),则所有前台人员都拥有考勤查询的权利。
B.通过项目
a)在项目中,项目成员的权限来自于所在项目的权限,他们同样不能继承下级项目的权限,而对于项目组长,他对项目有全权,对下级项目也一样。
b)实例中:在项目中,项目成员可以对项目中上传文档,查看本项目的文档,可以通过对项目设置一个对于本项目的浏览权来实现进口,这样每个成员能访问这个项目了,再加上项目文档的上传权和查看文档权即可。c)对于组长,因为可以赋予组长一个组长权(组长权是个特殊的权限,它包含其他各种权限的一个权限包),所有组长对于本项目有全权,则项目组长可以对于项目文档查看,审批,删除,恢复等,这些权限对于本项目的下级项目依然有效。
C.通过角色
a)角色中的成员继承角色的权限,角色与角色没有上下级关系,他们是平行的。通过角色赋予权限,是指没办法按职位或项目的分类来赋予权限的另一种方式,如:系统管理员,资料备份员…
b)实例中:对于本系统中,全体人员应该默认都有的模块,如我的邮件,我的文档,我的日志,我的考勤……,这些模块系统成员都应该有的,我们建立一个角色为系统默认角色,把所有默认访问的模块的浏览权加入到里面去,则系统成员都能访问这些模块。
D.直接指定
a)直接指定是通过对某个人具体指定一项权限,使其有使用这个权限的能力。直接指定是角色指定的一个简化版,为了是在建立像某个项目的组长这种角色时,省略创建角色这一个步骤,使角色不至于过多。
b)实例中:指定某个项目的组长,把组长权指定给某个人。
针对职位、项目组:
如果用添加新员工,员工调换职位、项目组,满足了员工会自动继承所在职位、项目组的权限,不需要重新分配权限的功能。
用户管理
用户可以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用户组,可以通过对用户组授权,来对组中的所有用户进行权限的授予。一个用户可以属于多个项目组,或担任多个职位。授权管理
将一个基本权限或角色授予用户或用户组,使用户或用户组拥有授予权限的字符串,如果角色、职位、项目中存在相同的基本权限,则取其中的一个;如脱离角色、职位、项目组,只是取消用户或用户组的中此角色、职位、项目组所授予的权限。用户所拥有的权限是所有途径授予权限的集合。管理员用户可以查看每个用户的最终权限列表。
权限管理
基本操作权限与权限组(基本操作权限的集合)的管理。
OA权限管理设计的实现 物理数据模型图如下:
物理数据模型图
根据以上设计思想,权限管理总共需要以下基本表:
tb_User:用户信息基本表;
tb_Department:部门表;
tb_Company:公司表;
tb_Module:系统模块表; tb_Action:系统中所有操作的动作表;
tb_Permit:由tb_Module与tb_Action两表结合产生的系统基本权限表;
tb_Permit_Group:权限组表,将一模块的中的所有权限划分一个权限组中,可以通过权限组授予用户权限;
tb_Role:角色表,基本权限的集合。无上级与下级之分;
tb_Position:职位表,有上级与下级之分;
tb_Project:项目组表,tb_Role_Permit:角色授权表;
tb_Postion_Permit:职位授权表;
tb_Project_Permit:项目授权表;
tb_Project_User:项目成员表,IsLead字段代表此成员为项目组长;
tb_Postion_User:职位成员表;
tb_User_Permit:用户授权表,用户ID与角色、职位、项目及直接授予的权限串表;
权限的产生:
由tb_Module中的ModuleCode与tb_Action中的ActionCode组成权限代码PermitCode=ModuleCode+ActionCode。
实例:ModuleCode=0101,ActionCode=01,则PermitCode=010101。
权限值则有ModuleValue与ActionCode组合而成,采用下划线来连接。实例:ModuleValue=Sys_User,ActionValue=AdD,PermitValue= Sys_User_Add 权限组:
包括一组同一模块下的权限的组合,如管理用户包括基本的权限:添加、删除、修改、查看等,将这些组合起来构成一个用户组——“用户管理”权限组。其它类似。只是为了更方便的查看系统权限与权限的分配。
实例:如管理用户的权限代码为010101à查看用户,010102à添加用户,010103à删除用户,010104à修改用户,010105à审核用户等,将这些基本权限组合起来一个集合而构成了“用户管理”权限组。
角色、职位、项目:
也就是按特定的需要划分一种权限的集合。使用角色授权表、职位授权表、项目授权表来实现。授权表中存放的是权限代码PermitCode,而不是权限组的GroupCode代码。
用户授权:
由用户授权表来实现,用户授权表中的RoleCode、PositionCode、ProjectCode分别是角色表中RoleCode组成的串、职位表PositionCode组成的串、ProjectCode组成的串。与角色授权表中的角色代码RoleCode、职位授权表中PositionCode、项目授权表中的ProjectCode不对应(不是主表与从表之间外键关系)。
从而能够实现了一个用户可以拥有多个角色、多个职位、多个项目的情况。
用户授权表中的PermitCode为直接授权的权限代码串,直接给用户分配权限。
实例:
用户ID为UserId=1的用户权限授权表的记录为: RoleCode=001,003 PostionCode = 001,002 ProjectCode=001,005
PermitCode = 010101,020102
表明此用户拥有两个角色,代码为001和003,并继承这两个角色的权限;
担任两个职位,代码为001与002,并继承两个职位的权限;
属于两个项目组中的成员,项目代码为001与005,并继承两个项目中的权限。直接指定给用户的权限为010101与010102这两个权限代码的权限
用户权限字符串:
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6篇
关键词:OA系统;即时通讯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3-0000-01
OA System and Instant Messaging Platform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Liu Guocheng,Zhang Yang
(Guangzhou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Guangzhou510430,China)
Abstract:For the weaknes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using in colleges,a method that combining the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with the instant messaging system is presented.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tegration with the instant messaging system and the OA system discussed.
Keyword:Office Automation system;Instant messaging system
一、引言
近年來国内许多高校都出现了多校区并存、远距离教学的办学模式,这使传统的办公方式已难以满足新模式的要求,因而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或倾向于实施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下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即OA系统。一套完善的高校OA系统可以实现公文处理无纸化、事务处理自动化、资讯决策智能化,是现代高校信息化的关键之一,已成为当前高校信息化规划和建设的热点。它不仅有助于学校简化行政工作量、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而且使管理更加规范化、信息化,并促进校务公开。
二、高校OA系统存在的问题
然而目前高校主流使用的OA,多数是以工作流为中心,能够实现公文流转、流程审批、文档管理、制度管理、会议管理、新闻发布等众多实用的功能,属于流程性OA。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办公管理的要求日益提高,流程性OA系统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只偏重于解决行政办公方面的需求,而忽略了对实时信息交流和教职工协同工作方面的支持。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即时信息交流功能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办公即时交流和协同工作的需要。
(二)沟通手段复杂,文件传输功能实时性差、通用性低。对文件的即时传输需要对方必须同时在线,否则不能传送,这对需要经常上课、难以保障实时在线的教师而言,是难以实现的,也是让行政部门头疼的事情。
(三)语音视频服务急需进一步开发和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引入多媒体技术,使之处理语音、图形、图像、视频功能加强,能够提高办公信息处理的应用范围和价值。而目前高校使用的OA系统,大部分还没有实现语音和视频的功能,明显滞后于现代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四)体系结构采用B/S,操作相对比较复杂,影响使用效果。大多数主流的OA系统需要经过一定培训,才能对使用方式有所了解。另外,验证过程过多、对IE安全性要求太多,在部分主流浏览器中界面显示效果不理想以及不完善的IE窗口弹出,也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
三、即时通讯系统与OA系统的结合
针对OA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高校OA系统的发展正在不约而同地寻求与即时通讯技术的无缝嵌合。但是传统的个人即时通讯系统因为其不足,影响了它在现代OA系统中的应用。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利用企业即时通讯系统(如腾讯通),则能克服使用个人即时通讯工具的弊端,企业即时通讯系统的功能除了具备个人即时通讯软件常用的功能外,最大的区别就是由于应用模式不同而集成了各种办公必备功能的自动化办公交流平台。企业即时通讯软件主要是针对办公时的业务流程和数据传输,并且能够与其他软硬件设备进行交互,具有更高安全性和便利性。
若把OA系统与企业即时通讯平台结合起来,将使OA系统享有即时通讯技术所具有的便利、快捷、直接的优点,使高校教师可随时、随地进行即时交流,真正实现高校办公的协同工作,业务上的平等交流,从而提高各部门的协调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四、即时通讯系统与OA系统的结合实现
本文针对红帆OA系统和腾讯通即时通讯平台的结合和应用进行了探讨,解决了以下内容:
(一)解决办公自动化系统与即时通讯平台融合的接口问题,实现红帆OA系统与腾讯通平台的结合。
(二)组织机构集成,实现腾讯通平台与OA系统中组织结构及用户的同步,两个系统可以共享一套用户信息。
(三)完善消息机制,拓展集成后系统的即时通讯功能。
通过对OA系统和腾讯通平台接口开发,实现了二者的结合,并实现以下功能:
1.实现OA与即时通讯平台的整合。提取重要的和最新的信息,能够直接打开通知公告、文档文件。2.即时沟通,实时收发消息,满足用户在办公、沟通、协作以及个性化的需求。3.完善消息机制,实现即时处理。各种待处理信息通过即时通讯平台的消息机制进行提醒。4.实现手机短信通知用户。如用户外出,则系统自动将待办信息发送到该用户的手机上。5.建立明朗的组织架构,搭建了一个简单易用、结构合理、安全实用、高效的电子办公和沟通环境。
五、小结
即时通讯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但二者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最合适的解决方案莫过于将二者整合,这也是近年来的热门技术,它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为网络办公信息的处理提供了更加高效、稳定的解决方案。随着即时通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深入,把二者向大型的综合集成系统方向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秦红兵,何正,符学斌.基于即时通讯技术的校园应用模式探索.软件研制,2005,7
[2]柳延东.即时通讯技术对现代教学的影响.教育探索,2007,7
[3]刘小舟.应用于电子政务的即时通讯系统的研究和设计.计算机时代,2007,10
作者简介:
刘国成(1975-),男,博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7篇
关键词:OA系统,电子公文,公文交换
1 概述
在政府的日常工作中, 经常需要办理和制发文件, 这些文件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 称之为公务文件。
目前, 世界上各国政府都在积极进行电子政府的建设, 公文经过信息化系统处理后形成的文件被称之为电子公文。
传统公文处理流程依靠人为推动运转, 整个流程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 同时也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在公文处理的质量与时间上无法实现总体把控。同时, 传统纸质公文在信息流转与共享上受到很大的限制。随着单位办公对运用办公自动化技术解决公文办公的要求越来越高, OA系统目前被广泛运用于解决电子化办公的要求。
OA系统在公文流转中的应用, 可以实现公文流转的自动化, 每个环节都可以在OA系统中进行, 甚至可以根据OA系统设定的公文流转自动化推进, 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在公文上, 完成公文的办公流程, 保证公文的实效性, 同时工作人员可以实时跟踪公文状态, 比通过智能提醒方式进行提醒催办, 调高办公效率。
OA系统不但可以规范公文处理流程, 同时对公文的各个细节也实行规范化管理, 比如规范公文版式:标题、正文、文种等。特别重要的是, OA系统自身还可以实现电子公文全企业内的共享。
然而, 在实际工作中, 不同单位和部门往往采用了不同公司开发的OA系统, 同时由于单位涉密工作的需要, 在实现跨地域跨部门单位间公文交互的问题往往不是通过原有单位OA系统的改造来实现。因此, 具有统一安全性规划, 并且和原单位OA系统分离的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应运而生。
通常常用的做法是在原有的OA系统中进行拟文、办文、定稿等公文流转的过程, 定稿后的电子公文转换成版式文件, 进入到电子公文交换系统中, 经过盖章、签发、发送后, 将电子公文发送到相应接收单位。接收单位的电子公文交换系统收到公文后, 将电子公文打印、脱密后转入到本单位OA系统中, 进行收文登记和进一步处理。
由于OA系统和电子公文交换系统作为独立的系统, 经常由不同的建设施工单位进行建设, 并且不同OA系统内部使用的公文内容与格式也不尽相同, 因此, 如何将不同的OA系统与电子公文交换系统进行集成往往成为电子公文在跨地域跨部门单位间共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2 问题背景
在电子政务水利信息化的工作方面, 目前, 黄河水利委员会实现了公文运转电子化管理, 可以对电子公文在收文办理、发文办理的登记、审核、拟办、运转等环节进行管理, 实现了公文查询、存储和流转管理的电子化。
黄委综合办公系统是黄河水利委员会机关各级单位在日常办公中使用的公文收发, 起草、流转和处理的综合性自动化办公系统, 实现了电子公文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委机关各部门间的流转与办理, 做到了无纸化办公, 提高了办公效率。
然而, 部分黄河水利委员会附属单位也独立建设有各自内部的OA系统。目前, 这些单位和黄委委机关间公文的交换是通过黄委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完成的。
黄委委机关和部分拥有OA系统的委属单位在跨部门间发送公文时, 首先需要利用各自OA系统起草并生产相应的待交换公文文件, 然后在黄委电子公文交换系统中将OA系统或手工成文后的各种格式 (如DOC/S2/S92等) 的电子公文文件, 利用方正Apabi Maker转换为电子公文标准格式CEB类文件。之后, 利用电子公文交换系统进行上传、签发、加密、盖章和发送。收到公文的单位, 利用电子公文交换系统进行签收、打印和脱密, 这些跨部门的外单位公文目前还不能够自动进入各自单位的OA系统中进行自动化的流转处理。
为了提高公文在单位间流转的效率, 有必要通过信息化集成技术, 分别由黄委各类OA系统建设管理单位实施建设与黄委电子公文交换系统进的功能性集成工作。从而可以实现:
(1) 公文从OA系统到的黄委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的操作上传;
(2) OA系统对黄委电子公文交换系统中待办公文的自动接收。
3 解决方案
具体来说, 可以开发电子公文自动交换服务完成电子公文在黄委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和黄委各级单位OA系统自动交换电子公文的功能, 从而实现OA系统与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的集成。图1介绍了电子公文自动交换服务具体的功能组成:
电子公文在黄委各级单位OA系统和黄委电子公文交换系统间进行交换时, 分为公文上传到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的过程和公文从电子公文交换系统中接收的过程。
首先, 在公文上传到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的过程中, 依照黄委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的标准要求, 电子公文自动交换服务可以将OA系统中的公文自动组装成为XML文件。组装完成后, 电子公文自动交换服务将XML文件通过基于http协议的传输过程发送到黄委电子公文交换系统中。公文发送完成的过程中, 电子公文自动交换服务可以记录公文的发送事件和发送成功与否的日志。在公文从电子公文交换系统中接收的过程中, 电子公文自动交换服务依照各OA系统的电子公文格式, 将收到的XML文件进行解析。在公文接收和解析的过程中, 电子公文自动交换服务可以记录公文的下载以及解析事件日志。表1概括出了电子公文自动交换服务的功能点。
在部署的过程中, 黄委机关与各级委属单位电子公文自动化交换服务采用分布式的应用部署架构方式。图2描述了利用电子公文自动化交换服务集成OA系统与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的整体系统集成部署架构。
如图2所示, 黄委委机关OA系统, 山东局OA系统, 河南局OA系统, 水文局OA系统和其他委属单位已建或待建OA系统分别通过分布式部署的电子公文自动化交换服务与已建的黄委电子公文交换系统进行电子公文的交换。
具体来说, 各单位已有或待建的OA系统首先需要按照黄委电子公文交换系统规定的电子公文交换格式, 通过各单位自行开发的电子公文自动交换服务对电子公文进行格式编辑处理, 然后通过电子公文自动交换服务提交到黄委电子公文交换系统中进行分发。
电子公文交换系统收到公文后, 可以通过各单位自行开发的电子公文自动交换服务将电子公文直接下发到各单位的OA系统中。
4 实施结果
目前, 实现黄委委机关综合办公系统与黄委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的自动化交换服务已经开发部署完成。通过运行结果来看, 该服务实现了:
(1) 公文从黄委委机关综合办公系统到的黄委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的操作上传;
(2) OA黄委委机关综合办公系统对黄委电子公文交换系统中待办公文的自动接收。
图3展示了黄委委机关综合办公系统与黄委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的自动化交换服务部署实施后, 黄委委机关综合办公系统通过自动化交换服务向黄委电子公文交换系统上传下发公文的统计情况。
5 结束语
开发的电子公文自动交换服务实现了OA系统与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的集成工作, 提高了OA系统与电子公文交换系统间公文上传与下发的效率, 避免了大量的人工拷贝工作。在OA系统中对发送公文选择后, 通过点击发送按钮, 可以实现公文的格式标准化转换 (按照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的规定标准) 以及向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的自动上传。同时, 服务部署后, 在电子公文交换系统中通过选择下发单位和公文文件, 可以自动的将公文下发到相关单位的OA系统中。
自黄委委机关综合办公系统与黄委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的自动化交换服务部署实施三个月以来, 大大缩短了黄委机关部门向委属单位下发公文的处理时间和黄委机关部门通过电子公文交换系统接受委属单位文件的时间, 节约了人力成本。
参考文献
[1]杨健, 杨斌.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的设计实现[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29 (03) :32-34.
[2]刘刚, 邓飞其.电子公文交换系统OA接口平台设计研究[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2009 (Z2) .
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8篇
SOA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 是一种面世不久的软件开发模式。与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相比, SOA可以更加轻松地整合现有的数据与业务, 将各种业务处理流程与数据存储以“服务”的形式发布到开放的标准平台中供用户进行访问, 这样可以使企业从面向技术应用的解决方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从而轻松应对各种业务发展变化的需求。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和企业业务需求的不断深入, OA (Office 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 系统正在被用来处理日益复杂的业务数据和管理流程, 这对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流控制能力和数据交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SOA对现存的各种办公应用系统继续集成, 开发开放性的企业办公管理平台, 并实现使用移动终端进行平台服务的访问, 对企业信息化办公效率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
2 关键技术简介
2.1 ESB技术
SOA是通过ESB (企业服务总线) 技术来构建核心中间层架构, ESB提供标准适配器和接口用于实现服务的交互与集成管理, 这是一种开放性的标准消息机制, 可以满足各种企业环境下的系统集成需求。主流的ESB产品有IBM的Web Sphere ESB、EBA的Aqua Logic Service Bus和开源的CXF服务总线。CXF向开发者提供了一套创建SOA服务的基础框架, 允许开放人员按照自己喜欢的编程模式, 利用Apache CXF提供的简单易用工具, 创建适合SOA环境的任何Web服务[1], 包括SOAP/HTTP服务及REST/HTTP
服务, 而且是完全免费的, 所以本项目选择使用CXF来进行Web服务的搭建、部署与调用。
2.2 Web Services核心技术
根据W3C组织的定义, Web Services是一种被设计为支持跨网络不同机器进行交互的软件系统, 通常定义为一组模块化的API, 允许通过Web方式来进行远程系统服务的调用或者执行。Web Services是目前最适合SOA架构的实现技术。
Web Services体系架构主要基于服务提供者、服务请求者、服务中介者三个角色与发布、发现、绑定三个动作构建的[3], 如图1所示。
Web Services框架的核心技主要包括WSDL、UDDI和SOAP。WSDL提供了基于XML语言的Web服务自描述说明和访问调用细节;UDDI是一个基于XML语言的跨平台Web服务注册中心的实现规范, 是Web Services的核心技术标准之一;SOAP是一种基于XML语言的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通过SOAP可以使用XML文档来传递方法参数, 实现Web Services的访问调用。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如图2所示, 根据OA系统的各项功能需求的来划分, 可将系统简单的分成“个人办公”、“公文管理”、“工作流转管理”和“辅助管理”四大功能模块。
3.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系统总体框架如图3所示, 系统架构设计为五层模型, 从下到上分别为数据层、适配器层、服务层、业务流程层与表示层。
高效的自动化办公系统离不开大量的数据, 本系统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两类, 一类是来自企业原有的信息化应用系统, 另外一类是来自企业的外部, 如合作单位的文档数据等。这些数据的来源、类型比较复杂, 有可能来自于数据库, 也有可能是文件类型的数据 (如Excel、PDF、XML数据等) , 甚至可能是消息类型的数据 (JMS) , 所以在设计系统的数据层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如何处理数据的异构性, 本系统的数据采取统一的XML格式来描述各种异构数据, 以便于数据的发布、交换与共享。
SDO是目前流行的数据编程模型, 利用SDO提供的数据中介服务 (DMS) , 在适配层中应用程序可以使用一组API来访问和操作各种异构的数据源,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有效屏蔽低层异构数据源的技术细节。
在服务层中, 将系统的各种业务功能采用SCA标准封装成一系列不同粒度的Web服务, 并通过预定义的接口将这些Web服务进行有效组织,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客户端能以统一的方式调用这些Web服务。封装服务完毕后, 通过ESB服务总线对服务进行集成与统一管理。
在业务流程层中, 通过组合排列服务层中封装好的各种Web服务, 构建出各种业务流程, 实现符合系统需求的业务功能。
表示层的主要功能是为各种终端提供统一的接口来访问系统界面。考虑到系统要求在分布式的异构环境下进行工作, 而且表示层上显示的业务数据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数据源, 表示层采用Portal体系结构而不是传统的B/S架构来进行设计。
4 系统实现
4.1 系统服务设计与实现
根据上述的功能模块设计, 将各个功能模块划分成不同的Web服务, 图4为各功能模块对应的Web服务和Web方法。
以Document Manage Service为例说明服务的设计:Document Manage Service服务对应公文管理模块, 可以通过对应Web服务下的Web方法来实现对接收到或已发送的公文进行如查询、排序、修改、群发等操作。
4.2 系统服务组合与调用
Web服务的设计应该尽可能保持独立性与原子性, 以便于不同的Web服务组合起来表示复杂的业务逻辑。例如要实现员工请假这一业务逻辑, 就分别需要调用Other Manage Service服务中的请假方法Ask For Leave () 、Individual Office-
-Work Service服务中的发送便签方法Send Note () 与Work Manage Service服务中的工作审批方法Work Sign () 。
本系统Web服务的调用采取添加Web引用的形式来实现, 这种方式与类成员方法的调用类似, 在调用代码中定义一个服务的实例后, 就可以通过这个实例来调用该服务的方法。
4.3 系统服务发布和管理
考虑到企业OA系统的安全性与用户群体的针对性, 本系统通过建立私有的UDDI, 将相应的权限赋予Web服务的请求者, 实现对Web服务的注册与管理。
4.4 系统服务的访问与调用
因为本系统的客户端程序主要是部署在移动终端设备上的, 本节将以公文信息查询业务流程为例, 简要说明如何访问调用Web服务。
首先, 依据使用WSDL (Web服务描述语言) 定义的公文信息查询业务对应Web服务的契约文件, 使用JDK6.0版本自带的工具wsgen与wsimport生成本地代理类;接着, 客户端应用程序通过本地生成的代理类, 获取符合约定接口定义的对象;然后, 通过该对象调用相应的
Web服务方法来获取相应的XML格式数据;最后使用SAX (simple API For XML) 技术对数据进行解析后, 显示在移动终端的界面上, 图5为程序运行效果示意图。
5 结束语
与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相比, SOA以其松耦合面向服务的特征, 可以极大地降低软件系统集成、开发与维护的成本, 已经成为IT行业的主流技术。该文着重描述了一个基于SOA的移动系统OA的解决方案, 表明SOA在信息化办公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摘要:该文在对SOA体系架构进行了大量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 重点研究了SOA实现的关键技术与Webservice的实现过程, 提出了结合SOA技术设计与实现一个移动OA系统的模型, 这对在信息化办公应用领域中推广面向服务的架构设计思想与开发理念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SOA,Webservice,移动OA系统,面向服务
参考文献
[1]CXF[EB/OL].http://java.sys-con.com/node/452355/print.
[2]李新力, 梁立新.项目实践精解:基于EJB3.0和Web Services的Java应用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3]王楠, 刘心雄, 陈和平.Web Service技术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6 (7) :88-90.
[4]刘平.Android手机访问服务器的一种交互方法[J].电子设计工程, 2010, 18 (9) :96-102.
[5]梁爱虎.SOA思想、技术与系统集成应用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2-312.
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9篇
网络技术和高校数字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以信息管理为核心的高校OA系统的应用很广泛, 其内涵和外延都也正发生着根本的变化。
2 需求分析 (Demand analysis)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合并扩建导致多校区并存问题, 只能靠远距离教学这种新型办学模式来解决。显然靠人工传递为主的这种纸上办公的传统方式已满足不了新模式的要求, 因此网络办公便在高校应运而生了。OA是一种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化办公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技术, 它是一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活跃技术应用领域, 是社会信息化的产物。开发一套信息畅通和简单快速的OA系统, 是新的形势下高校进一步转变其工作职能、方式和作风, 能够有效提高办事效率、工作质量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手段。例如工作繁忙的校领导经常开会或外出考察时, 采用手机登录OA系统, 可以及时查看电子公告、会议通知、签阅文件和审批公文, 实现了随时异地办公, 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1]。
3 系统设计 (The system design)
3.1 设计思想
建立以人为本、方便友好的操作界面。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系统设计完成了从传统的面向业务到面向用户的转换。系统采用WEB技术、运用B/S结构、MVC模式, 设计了高校协同办公自动化系统。
3.2 设计模式
系统采用MVC模式[2], 具体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采用“分治”的思想, 一个应用的输入、处理和输出流程被分成模型层、视图层和控制层。MVC的基本原理为把应用程序的商务逻辑、数据及其显示和对数据的操作放到模型、视图和控制器这些相异实体中。为了实现一种程序设计和Web系统的职能动态分工, 方便和简化了日后对程序的修改或扩展, 并可能重复利用某一部分的程序。MVC设计模式使系统在实现时用Servlet当应用程序控制器, 把JSP文档换为用Velocity模板视图来显示前台界面, 模型为Javabeans。Servlet接收所有请求, 并依据请求信息将其分发到对应的Velocity模板并得到响应, Java Beans实例由Servlet根据Velocity模板需求生成并输出到该模板。要得到Java Beans中的数据需经过Velocity模板, 它采用直接调用或UseBean的自定义标签。
3.3 功能模块设计
整个高校OA系统功能模块有:综合业务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会议管理和即时通信系统, 如图2所示。起连接的作用和作为别的功能模块总向导是首页, 按子模块的功能可将其划分为更多的小模块。
4 系统实现 (System implementation )
采用的MVC (Servlet+Java Bean+Velocity) 模式是基于Apache Velocity模板语言的, 实现了OOD的概念, 更高效于Servlet+Jsp的方式。此模式页面开发者要求遵从统一的文档规范, 将其更好地和业务开发员的代码进行集成, 代码的可维护性高。
4.1 模型的实现
系统中各种对象的实体的描述靠的是模型。开发OA系统时, 数据库交互和存取数据由Model完成, 一个Data Model与每张数据表对应。便于模型具备优良的扩展性, 先给模型定义一个IDBmodel, 获得数据、模型数据列表和保存、修改、删除模型数据这几种与数据库交互的关键方法由IDBmodel来规定。再定义关键方法名称和详细解释接口。然后定义该接口的DBModel, 它实现了IDBmodel的一般方法, 而且DBModel也定义了Data Model的抽象信息, 留下虚函数待具体子类实现, 利用方法主要初始化模型字段和模型字段列表的返回。父类产生后, 每个Model都要继承DBModel, 然后仅需覆盖父类, 再由具体的Data Table Structure定义Data Model的各字段, 现在各Data Model都能公用父类 (DBModel) 中的方法来进行保存、修改和删除数据等操作, 而无非在每个Model中单独重写一次。
4.2 模型窗体的实现
B/S结构的系统要时常和用户进行表单数据交互, 实际状况是填好单个表单, 提交至服务器, 该数据被获取后再被写入Database中。因前面已对每个Data Model定义了具体的DBModel, 这能自动实现保存和删除数据等操作。而表单提交的数据和DBModel之间的关联建立靠DBForm来实现, 也能进行数据的效验, 程序开发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重复的代码也能避免出现。
4.3 视图的实现
前台界面的展示由View来完成, 采用了Velocity模板进行前台界面的展示是为了将业务代码与展示部分彻底分开。对模板文件的渲染由Velocity采用纯文本方式, 也做了一些变量的简单处理。为了提高代码的复用性, 封装了View层的代码, 构成这个统一Inhope Velocity, 它能实现了初始化和添加对象这两种方法。该方法完成初始化Velocity模板引擎和一些系统常用参数, 能在模板引擎中添加各种变量, 在模板文件中方便调用。
4.4 控制器的实现
业务逻辑控制页面的跳转由控制器完成, 采用了Servlet实现业务逻辑的控制有效的降低Controller的复杂性。在控制器中, 先要对DBMmodel和View对象初始化, 输出不同的View决定于DBMmodel的执行结果, View与Model的结合和一个完整的MVC模式由此诞生了。
5 结论 (Conclusion)
针对目前高校的实际业务需求, 设计和实现了OA系统, 提供了无纸化和数字化办公环境, 解决了资源共享[3]和信息实时交流的问题。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 OA系统已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本文研究了高校信息化办公现状, 针对存在的问题, 设计并实现了基于B/S体系结构的协同办公系统。系统实现采用了MVC模式。经测试, 系统满足设计需求, 运行可靠。
关键词:MVC,B/S体系结构,OA系统
参考文献
[1]贾文海.办公自动化系统在高校信息化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4 (5) :221.
[2]陆惠.基于J2EE体系结构的OA系统研究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 (10) :8006-8007.
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10篇
OA系统(Office Automation,OA)作为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涉及的信息的特殊性,对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OA系统使用量的增大、存放的数据增多,以及与业务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安全性就被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因此,如何做好OA系统的安全控制工作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和紧迫的课题。本文以济南职业学院的OA系统为背景,研究并设计了安全高效的OA身份认证系统。
1 基于PKI的数字认证技术
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是一种遵循标准的密码技术、提供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PKI通过数字证书管理通信双发的公有密钥,其中国际电信联盟的X.509定义了提供数字证书认证服务的框架,此框架由第三方向通信双方签发证书。数字证书里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密钥信息和第三方认证机构的签名信息,所有信息具有不可抵赖性。
本文设计的PKI身份认证系统为济南职业学院的OA系统的应用环境提供了一套安全基础平台。PKI包括验证策略、软硬件、证书认证中心(CA)、证书签发系统和PKI应用,具体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CA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证书库、注册机构(RA)、应用接口和证书销毁。
2 身份认证体系架构
本文设计的OA系统的身份认证使用了用户数字证书,实现了统一身份认证管理。图2为身份认证方案的基础框架,整个体系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服务层,负责发放数字证书;第二层为中间层,实现数字证书绑定和应用接口;第三层为OA系统应用层,终端用户使用数字证书进行身份认证,实现应用系统的访问。
3 身份认证流程
基于PKI的OA身份认证系统的用户申请证书流程如图3。首先,用户向注册中心提交证书申请要求,注册中心通过信息进行审核;注册中心将审核后的用户证书申请请求提交给认证机构;认证机构签署证书并且颁发用户证书,并将证书存储到LADP目录服务器列表中,并将证书存放到证书数据库中,以供用户查询。
用户查询证书原理如图4所示,当用户向注册中心提交查询证书要求时,注册中心通过证书库进行证书查询,若所查询的证书合法,将反馈合法证书信息,若所查证书非法,将反馈非法信息。整个认证过程可以简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认证环境的初始化阶段,建立SSL连接通信,保证客户端与服务端的通信安全;第二,证书的合法性验证阶段,在基于用户信任列表模型下,验证数字证书的合法、有效性;第三,持证人的身份验证阶段,是认证的核心部分,整个认证过程最重要的一步,验证当前请求服务用户是不是证书持有者本人。具体流程如下:
(1)客户端用户选自己的数字证书通过WEB服务器窗口将证书信息发送到认证服务器进行认证;
(2)认证服务器对用户的证书进行认证;
(3)若认证通过,返回成功信息,用户身份验证完成,登录应用系统成功;
(4)若认证不通过,返回失败信息,登录应用系统不成功。
具体认证流程图如图5。
用户注销证书流程图如图6,当用户向注册中心提交证书注销要求,注册中心通过信息进行审核;注册中心将审核后的用户证书注销请求提交给认证机构;认证机构签署证书并且注销用户证书,同时定期更新证书失效列表。
4 身份认证系统详细设计
这里主要包含三部分的详细设计:创建认证机构CA、服务器端的数据库设计和客户端设计。其中创建认证机构CA主要包括给CA命名、创建签发证书的目录、设置配置文件,创建证书序列号;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主要是检查用户名是否存在,调用运算控件进行签名;客户端主要工作是:当服务器发送数字签名等待验证时,客户端要相应的给服务器发送一个数字信封来表明自己的身份,首先,与服务端一样要进行网络连接的初始化,载入用户公、私钥证书,建立SSL连接等,因为需要用到自身的私钥进行解密和签名,所以还需要从私钥证书中读取客户端的私钥内容。各部分设计的主要代码如图7所示。对于客户端来说,其主要工作是:当服务器发送数字签名等待验证时,客户端要相应的给服务器发送一个数字信封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具体的主要代码如图7所示。
5 结语
本文将PKI安全技术和高校OA系统有效地结合,从而实现统一的身份验7证系统,并辅以具体应用案例。本文研究成果应用到具体电子政务系统后,能实现OA系统的用户身份安全管理,大大提高的安全性、可控性,促进电子政务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关振胜.公钥基础设施PKI及其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崔赢,巩建平.PKI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电子技术.2003.
网上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11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计算机技术取代传统的手工考试方式,是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传统的基于纸和笔的考试存在诸多弊端:工作量大、周期长、反馈能力弱。这种方法的考试只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不能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尤其是计算机课程,它不同于其他专业课,它是一门直观性、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采用传统的考试方法显然不能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实际水平。
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和网络的传输特性,从而实现高效、准确和科学的网上考试将成为现代教育方式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出卷方便快捷:通过题库系统,只要输入考卷的难度级别、试卷的题型比例分配等相关参数,教师就可以很容易的组织出符合要求的试卷;
☆阅卷准确快速:通过计算机阅卷,可以大大减轻教师阅卷的工作量,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同时大幅度提高阅卷的准确性;
☆成绩分析统计科学直观:成绩分析统计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可以方便地进行学生成绩的查询、打印、统计和分析等处理。
本系统针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主要考查学生上机编程的实践能力,所支持的题型定为如下三种,即程序填空题,程序改错题和编程题。在操作上分为学生和教师两部分,分别实现网上考试功能和网上考试管理功能。在功能上,应当具备灵活的试卷生成方法,因为要从根本上防止作弊的话,不同的考生根据同一参数设置,随机实时生成试卷是最好的办法。
二、系统的软件结构设计
整个网上考试系统分为学生端考试和教师端管理两个子系统,分别实现网上考试功能和网上考试管理功能。整个系统的软件层次结构见图。
学生端考试子系统主要完成用户身份验证,科目选择,试题的发布和试卷的提交。学生要参加考试首先要进行身份验证,之后通过准考证号系统自动识别其要参加考试的科目。试题的发布是从试题库中按照一定的组卷规则,随机生成试卷并发布给学生。在考试时间内学生可以随时提交试卷,考试时间结束时系统强行终止考试并提示学生提交试卷。
教师端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题库管理、试卷管理、自动评卷、成绩管理、考生管理和用户管理模块。题库管理模块主要完成试题的录入与维护(包括增、删、改),教师可以在平时有效地收集试题,不断充实试题库。试卷管理模块提供试卷查询功能和自动组卷功能,自动评卷模块可以实现系统所支持的各种题型的白动阅卷功能,并将考试成绩自动写到相应的数据表中。成绩管理模块提供成绩查询功能,并能够对考试情况做基本的分析。用户管理模块包括新用户注册、用户维护、权限设置和密码修改四个子模块,用于实现教师用户的管理功能。
3系统数据库设计
考试系统的数据独立地存放于数据库中,包括考生信息表、教师信息表,参数表,课程代码表,考场设置表,IP地址表,、程序填空表,程序改错表,编程表等基本表。数据库的结构如图2所示,具体数据描述如下:
考生信息表:除了存放学生的准考证号、学号、姓名、班级、口令、考场等基本信息外,还用于存放学生参加考试后提交的各种题型的答案及每道题的成绩和考试的总成绩。此外,还包括字段“cxlb”,用来标识该考生参加考试的程序类别;字段“Tth”,用来标识考生随机抽取的试题在题库中的题号,以便出现二次登录时,不再随机抽题,而是抽取考过的试题;字段“Kssj”和“Zhtjsj”用来记录考生开始考试的时间和最后提交试卷的时间,通过这两个字段来控制是否允许考生二次登录。
教师信息表:用于存放教师姓名、口令等基本信息,用来标识教师用户。字段“QuanX”用来控制教师用户的权限,包括管理、维护和浏览,用户权限不同对系统功能的使用范围也不相同,通过此字段,可防止用户越权访问系统。
参数表:包括参数说明和参数两个字段,考试时,可以设置本次考试的考试时间、考试的课程名称、各种题型的分数等参数。
课程代码表:包括课程代码和课程名称两个字段。
考场设置表:用来存放考场名称,考试时间、地点,考生人数,考试的课程名称等基本信息。
1P地址表:用于存放考场名称、机器IP地址、机器名称等信息,通过此表可以防止考场外的机器登录系统。
程序填空表:用于存放程序填空题的基本情况。
程序改错表:用于存放程序改错题的基本情况。
编程表:用于存放编程题的基本情况。
以上的试题表是根据实际情况,由教师掌握试题的难易程度,每种题型出一定数量的试题供随机组卷考试使用。此外系统还针对智能组卷算法设计了题库。
题库的设计在参照国家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基础上,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能准确、清晰地反映出题目的内容。
对于如何准确地描述一个题目的内容,已经超出了本文的讨论范围。但在题库设计时必须为出题人留出足够的描述空间。该描述空间不仅仅是指字段的宽度,还要考虑不同题型所需的描述方式。如填空题的描述方式为题目内容与填空数目的组合,而编程题则只有题目内容。
题型应以客观题为主,适当考虑主观题型。
便于分类管理使用。
题库的设计应考虑多种分类方式,如按课程、按难度、按题目类型、按知识点等,既便于组卷,也便于对题库进行维护和分析。
应包含评分所需的相关信息。
网上考试的优势之一就是自动评分。为实现这一功能,在题库设计时必须考虑把足够多的信息包含进去,如标准答案。
能处理一些特殊信息。
有些问题可能用普通文字描述不太方便,必须借助于图形信息进行描述,如数学公式等。对于这些有特殊要求的问题在题库设计时也应能够处理。
试题编号:每道试题有唯一的试题编号,试题编号不参与智能组卷中的运算,而仅仅作为参与运算的数据结构的不变分量。试题编号具有与每一道试题一一对应的性质。
试题内容:对题目的信息进行详细的描述,若为填空题,需要把填空的位置直接写到题目内容中。不参与组卷运算的过程。
试题难度:在试卷命题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考试对象,不同阶段的考试,命题难度也不同,所以应在数据库中增加难度系数,这也是几乎每一个试题数据库所要考虑的结构。根据出题要求,对难度系数进行判断,以符合试卷的单独要求。难度系数的划分不易太细(划分太细增加维护的难度),但也不能太粗。为方便管理,将难度系数划分为五个级别,取值为1—5。
分值系数:指在百分试卷中题目的建议分值。
出题教师:存放出题教师姓名,该字段即用于统计查询,也用于题库维护时的权限检查。只有出题人和管理员才能对题目进行修改和删除。
使用次数:为了更好地用于智能组卷,应加一字段表明该试题在组卷时被使用的次数,以此决定此题再出的概率,这一结构对出题的影响是结构中的值越大,再出的概率越小,提高命题质量。
知识点:这道试题在这个学科的教学大纲中所属的知识点,它是教师用来确定考试范围的重要依据之一。
认知分类:教育目标的分类方法,一般是采用布卢姆的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类。但是在实际应用当中,不同地域,不同学科,教师或教育研究人员也可以提出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分类标准。只要试题属性和组卷参数对它的定义一致,那对组卷策略就没有太大的影响。
上次使用时间:题目的使用总次数和上次使用时间两个参数可以用来控制题目的曝光度。为了试卷的保密性、公平性和安全性起见,在抽取题目组成试卷的时候,需要控制题目的曝光度。控制曝光度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如果题目在规定的日期范围之后被使用过,本次就不再使用;二是如果有几个同时都满足条件的题目可供选择,那么在抽取试题的时候应该选择使用次数少的题目,以达到使用上的平衡和控制曝光度的目的。
系统安全
在系统设计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系统安全防范:
用户必须登录进入,才可以使用系统的各项功能。用户只有使用正确的注册用户名和口令才可以登录。
用户对任一功能界面的访问均需获得相应的权限,不同身份的用户只能访问与其身份相符的界面。
为了防止用户账号被盗用,用户可以经常修改自己的口令,只有用户本人才有权修改用户资料。
对敏感数据(如用户口令、考试试题等)进行加密,以加强系统的保密功能,为此自定义了加密和解密函数。
我们详细的介绍了基于C/S模式的辅助教学系统中网上考试系统的开发设计过程和实现的技术细节。该系统己经实现了基于C/S模式的辅助教学系统的基本功能,可以较好的工作,并可以比较方便的进行系统扩充。但是这个系统还不是十分的完善,许多地方有待于改进。比如,在系统安全上,对于敏感数据的加密可以采用先进的加密算法,如DES, RSA, DSA, MD5等;在网上考试系统目前的题库设置中,每道试题只和一个知识点关联,但实际情况中,一道题目往往涉及到多个知识点,只是每个知识点的权重不同。因此,在抽取试题时,应该既考虑主要知识点的试题分布,应该还要兼顾次要知识点、甚至第三知识点的权值,使试卷试题的覆盖面更趋合理。
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12篇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使用普及性的不断提高, 利用网络实现各种管理, 取代传统的管理模式, 并适应现有的管理模式, 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办公自动化 (Office Automation, OA) 是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OA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适应企业的业务需要, 提高办公效率。而采用B/S模式能够提高OA系统开放性, 使办公人员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通过Internet进行网上办公, 提高了使用上的方便性。
1 B/S模式及其结构分析
1.1 B/S模式分析
B/S模式是一种以Web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管理信息系统 (MIS) 平台模式。它将传统的C/S模式中的服务器部分分解为一个或者多个应用服务器与一个数据服务器, 从而构成一个具有3层结构的客户服务器体系。分别是浏览器、服务器以及连接两者之间的网络组成。
B/S模式的优势有以下几点[1]:
(1) B/S体系结构能提高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的有效性;
(2) B/S体系结构开发的系统软件成本低, 维护、升级等后续花费少, 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3) B/S体系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对安装特殊的软件或插件无需要;
(4) B/S体系结构为用户提供了统一界面;
(5) B/S体系结构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灵活性、可伸缩性和信息系统集成性;
(6) B/S体系结构的信息交流和发布等服务具有灵活方便的特点, 用户易于把握、研发成本较低。
1.2 B/S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
基于B/S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通过Intranet访问Web服务器, 所有事务通过与Web服务器交互来完成.Intranet通过系统防火墙或其他安全措施与Internet连接, 在保证系统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共享[2]。
2 需求分析和模块设计
2.1 需求分析
供销业务主要实现信息沟通、产品服务信息的提供以及销售情况的了解。这就要求, 系统在能高效的进行信息沟通的同时, 能够合理控制库存, 减少期间成本, 为企业提高利润进行技术支持。
2.2 模块设计
(1) 总结企业办公的业务流程模式, 以业务流程为模板, 建立了办公管理系统的模型, 提高了模块的实用性。
(2) 系统基于B/S的三层结构建立, 避免了C/S架构需要安装、不易维护的困难。
(3) 系统模块主要包括事务管理模块, 信息中心模块, 客户管理模块。实现了以单位内部的信息传递建立联系, 便于单位内部协同工作的无纸化办公。
3 开发平台的介绍
3.1 ASP.NET[3]
ASP.NET结构是一个三层系统:UI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 如图1所示。
ASP.NET本身提供了一个实现MVC模式的环境[4]。模型、视图与控制器层分离, 使得一个模型以具有多个显示视图。模型、视图、控制器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如下图2所示。
3.2 SQL Server[5]
SQL Server对数据具有强大的管理与处理能力,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 每个数据库中可创建多达20万个数据表, 数据表中的记录支持远程存取, 并且存储的行数只受服务器硬盘空间的限制等。符合本系统的要求, 因此本系统选择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作为后台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库共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存储数据, 即采用关系模式, 建立一系列二维关系表;二是实现对用户信息的数据维护。
4 系统设计与实现
以供销业务为例, 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实行供销中心-供销部-车间的运行管理模式, 功能模块中选取三者之间沟通交流部分进行设计与实现。功能如图3所示。
4.1 供销中心任务下达的设计与实现
按照工作流程, 任务下达人添加任务名称和下一个环节执行执行人, 填写任务内容实现任务流转。编码如下:
4.2 供销部进行订单传递的设计与实现
订单实现中需要对客户端不同的查看状态进行调整, 因此, 对不同浏览器进行了不同的设置转换。编码如下:
4.3 车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数据与实现
对信息进行新增和删除实现。编码如下:
5 结束语
B/S模式的易操作性, 给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都带来了新的选择。利用这种模式只考虑服务器端, 而不用考虑用这样的信息系统设计起来大大降低了信息系统的设计难度, 也非常便于升级和维护。使用者只要用过浏览器, 便可以使用基于B/S模式的信息系统。在基于B/S模式的信息系统正越来越成熟的今天, 适合本企业的业务管理方式才能更有助于加快基于B/S模式的信息系统的大力建设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艳芳.基于B/S体系结构开发应用系统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 (1) :114-116.
[2]郭荣.浅谈MIS系统平台模式的选择[J].广西科学院学报, 2003 (6) :112-116.
[3]房大伟, 庞娅娟.ASP.NET开发典型模块大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12-68.
[4]ASP.NET 3.5 MVC框架深度解析[EB/OL].朱先忠博客http://space.itpub.net/?uid-14466241-action-iew space itemid-34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