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持续低负压吸引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火烈鸟
2025-09-16
1

持续低负压吸引(精选7篇)

持续低负压吸引 第1篇

关键词:吻合口瘘,食管肿瘤,低负压引流,临床疗效

外科手术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较为可靠的手段,有助于消除病灶,延长患者生存期[1]。但在食管或贲门病灶切除后,患者易发生吻合口瘘,进而导致局部出血、不愈合等现象,是引起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目前由于对食管癌等肿瘤早期诊断技术的提高,其手术治疗率不断上升,如何避免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成为临床难题。作者采用持续低负压吸引技术对术后吻合口周围进行引流,现将经验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12月本院187例食管癌或贲门癌患者,依据术后引流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95例)与研究组(92例)。对照组男49例,女46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8.4±5.6)岁;肿瘤部位:食管癌82例,贲门癌13例;病理分型:鳞状细胞癌73例,腺癌5例,腺鳞癌17例。研究组男48例,女44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8.7±5.8)岁;肿瘤部位:食管癌81例,贲门癌11例;病理分型:鳞状细胞癌75例,腺癌4例,腺鳞癌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留置引流管、原位冲洗引流方式。术后常规留置胸腔引流管,对吻合口周围进行原位冲洗引流。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如吻合口周围并发脓肿或引流管冲洗引流不畅时,在床旁B超或CT引导下,在吻合口周围重新置入1根引流管,确保对吻合口周围分泌物的有效引流。在引流液颜色清亮、无异味或异物,消化道造影确认吻合口愈合后可拔除引流管。

1.2.2 研究组

采取吻合口旁预置负压引流管、持续低负压吸引方式。在肿瘤切除术中,取直径0.5 cm引流管,将其放置在吻合口的周围,并将引流管穿过膈神经固定在胸壁上,并以单向阀门负压球链接在引流管的末端。术毕以生理盐水或甲硝唑溶液冲洗,冲洗量1000~2000 ml/d,同时以常规留置的胸腔引流管进行冲洗。对于吻合口脓肿形成、引流不畅者,可在负压冲洗完毕后给予负压原位吸引,将冲洗液完全引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形状、质地,依据患者情况逐渐减少冲洗量,在消化道造影结果正常后可拔除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引流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吻合口瘘情况

治疗期间对照组死亡2例,其余患者发生吻合口瘘7例(7.5%);研究组死亡1例,其余患者发生吻合口瘘1例(1.1%)。研究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2.2 引流相关指标

研究组置管时间为(7.4±3.2)d,正常饮食时间为(10.3±3.7)d;对照组置管时间为(10.8±3.5)d,正常饮食时间为(14.2±2.6)d。研究组置管时间、正常饮食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

2.3 并发症

治疗期间,研究组发生导管脱落1例,导管阻塞1例,导管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91);对照组发生导管脱落2例,导管阻塞1例,导管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3%(4/9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筛查、诊断技术的进步,目前对于食管癌等恶性肿瘤可在早期进行确诊,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由于将病灶及其周围组织切除,术中需将断端进行吻合,而吻合口瘘是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吻合口瘘发生原因有:(1)患者全身条件差,由于病情限制,术前未进行充分纠正严重的贫血及营养不良,术后创面愈合能力较差。(2)吻合操作失误,尤其对食管胃吻合,由于两端口径不同,吻合缘对合不佳易导致吻合口瘘[3]。(3)吻合口血供受损,在吻合口局部出现血肿以及术中损伤血管均可导致供血不良。(4)吻合局部条件差,部分患者在吻合口周围存在感染或积液。此外,术前放疗也可影响吻合口组织愈合[4]。(5)张力过大,在术中对管状胃等代食管脏器未进行充分游离或者吻合口高位,均可引起术后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较高,为3%~5%,死亡率占50%[4,5]。

对吻合口进行充分引流可促进其愈合,有助于减少吻合口瘘发生。既往多采取常规置管引流,但该方式引流不彻底,由于对已经发生脓肿者更难以彻底引流。而持续低负压吸引引流方式可借助负压形式将吻合口周围分泌物彻底清除,防止局部致病菌滋生,促进其愈合。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低负压吸引方式引流的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比例较低,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短。对两组并发症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均出现引流管脱落及感染现象,但其发生率无差异,提示持续低负压吸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高云飞,吴振华,孙伟.食管癌术后两种胸腔闭式引流量下不同拔管时机的临床效果比较.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3):79-81.

[2]余才华,李鸿伟,张建斌,等.内镜下经瘘口置管冲洗引流治疗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0):134-135.

[3]黄可南,徐志飞,丁新宇,等.吻合口旁预置负压引流管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对比分析.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5,36(12):1356-1359.

[4]周成林,尤承宇,许敏,等.经鼻瘘腔引流治疗食管癌术后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3):59-61.

持续低负压吸引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20例行肺大泡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40.8±15.9)岁。患者因肺大泡破裂、巨大肺大泡压迫肺组织、复发性气胸就诊。20例患者均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术后进行持续低负压吸引胸腔闭式引流。

1.2 护理工作

1.2.1 术前护理

(1)将胸腔镜的适应证、注意事项、护理要点等内容通过宣教的形式告诉患者,让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配合手术。手术前进行药物皮试,患者术前8 h禁饮食。(2)术前评估患者心肺功能等健康情况、判断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术前常规性使用抗生素。(3)手术日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发现患者有出血、血压波动过大等情况,则需调整手术时间。

1.2.2 术后护理

患者术后取半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低流量吸氧,给予超声雾化,利于痰液稀释排出,鼓励患者咳嗽。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锻炼肺功能,促进肺的膨胀。

1.2.3 胸腔负压吸引管的护理

(1)观察引流瓶内是否有气体排出,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妥善固定,防止引流管受压或堵塞。引流瓶内生理盐水量要适宜,保证引流管长管末端在水面下2~3 cm为宜。(2)保持引流管的密闭,指导患者及家属保护好引流瓶,将引流瓶放置于患者胸部水平下。保证接口处无松动,防止漏气。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时,要妥善携带好引流瓶。患者外出检查时要用血管钳夹闭引流管。(3)患者如病情好转,肺部呼吸音清晰,生命体征平稳,即可拔管。拔管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损伤肺脏和引起疼痛,拔管后用纱布覆盖伤口,以免气体进入胸腔。拔管后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1.2.4 患者心理护理

行肺大泡切除术患者经历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难免有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要为其创造一种和谐、温暖的心理支持环境,让患者受到最好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和家人的理解和关心可以为患者营造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让患者多与朋友交流,调整心态,消除不良情绪。

1.2.5 疼痛护理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时,动作应该轻柔,如患者手术伤口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1.2.6病房环境护理

关闭病房电视机,收音机,减少医疗器械的使用频率,减少晚间探视,保持病房安静。护理人员尽量在白天集中进行医疗活动,晚上巡视病房时也要保持安静,为患者创造一个适宜休息的环境。

2 结果

20例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后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9.6±2.9)d,胸腔引流管放置平均时间为(3.1±0.8)d,患者术后无1例发生并发症,护理满意度为100%,2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3 讨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是利用现代电视摄像技术和高科技器械装备的先进诊疗技术,因其具有创伤小、疗效可靠、切口符合美容要求等优点,目前广泛用于临床各种胸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发展,对护理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护理要求[3,4,5,6]。

相对于传统手术方法,电视胸腔镜手术和常规开胸手术有很大区别。它通常是在3~4个直径1.5 cm的胸壁小切口下进行。医生通过显示器等设备观看手术视野,采用特殊的手术器械完成手术。由于胸腔镜有放大作用,且成像清晰度很高,所以手术视野内病变显现清晰,其手术切除的范围以及安全性可媲美传统开胸术,胸内病变活检的阳性率也大大高于穿刺活检的阳性率。

目前,患者行胸腔镜手术后主要依靠负压吸引器来进一步恢复肺部功能,促进肺的膨胀。但是护理人员若对负压吸引器护理不当,可能会延缓肺功能的恢复,引起并发症的发生[7,8]。因此,需要护理人员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个护理环节,确保胸腔引流管的固定、密闭、通畅。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疼痛护理,不仅能有效减少患者的疼痛感,还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促进伤口的愈合。

参考文献

[1]窦彩玲,王欣.开胸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194-195.

[2]赵红云,司华,宋丽等.成人开胸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223-224.

[3]胡旭东,王惠华,彭荣宗,等.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后的护理要点[J].护士进修杂志,2011,2(2):92-93.

[4]陆叶,程辉,陈勇等.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2):166-167,172.

[5]程洪霞,秦运梅,张新芝,等.胸腔镜手术护理进展状态[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5823-5824.

[6]墨勉勉.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9):178-179.

[7]易龙金,宋剑非,梁岳培,等.肺大泡切除患者护理体会(附52例报告)[J].护士进修杂志,2013,2(2):103.

持续低负压吸引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接受四肢软组织缺损治疗的患者3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持续负压吸引方法进行治疗,其中19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作为对照组,其余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护理法进行护理治疗。

1.2 方法

1.2.1 材料

维斯第(VSD)敷料规格为:15 cm×10 cm,并配有2根多侧孔硬质硅胶引流管;单向透气透明薄膜规格为:为20 cm×15 cm。

1.2.2 护理方法

1.2.2. 1 常规护理方法

(1) 一般护理。术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病人取平卧位,通过高效引流可保持创面的高度清洁,同时患肢无需进行固定及抬高制动,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每天使用75%的乙醇液对膜边缘皮肤进行清洁。为了预防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负氮平衡[2],故针对每一位患者的实际营养状况制定了相应的饮食方案,确保患者的合理饮食,鼓励患者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和蔬菜、水果,忌食油腻、刺激性食物。 (2) 引流创面护理。术后每4 h对薄膜凹陷密封情况、负压状况、压力值及引出物的数量和性状进行记录,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给予有效的处理[3],必要时报告医生重新封闭或跟换引流管。术后患者的创面内是一个密闭的空间,因而易出现血液、坏死组织、粘稠的渗出物堵塞了医用泡沫表面的微孔而导致的引流不畅。

1.2.2. 2 心理干预护理

(1) 关心体贴患者。尽心尽力对每一位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治疗。 (2) 护理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4]。

1.2.3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以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创口愈合时间作为临床观察指标。治疗效果评价:显效患者创面面积明显缩小,肉芽组织生长出新鲜组织,行植皮或二次缝合后伤口愈合,肢体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好转患者创面面积有所缩小,肉芽组织生长出新鲜组织,创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肢体功能较治疗前恢复明显。无效患者肢体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好转,部分患者甚至出现病情恶化。

1.3 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及创面愈合天数比较结果见表1、表2。

注:χ2=6.450, P=0.04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t=-2.280, P=0.011,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持续负压引流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引流技术,其主要是通过使用VSD敷料作为创面间的中介和负压引流管,对患者的创面进行引流,持续的负压吸引可有效的清除了创面的渗出液,消灭死腔,并降低感染率,改善患者血流量,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5]。治疗过程中负压的维持是VSD引流技术治疗的关键所在,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负压源的稳定性,同时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观察,及时的处理和耐心周全的护理能减轻患者的身心压力,减少无效引流的发生[6],对缓解病情,愈合创面是非常有效的。

总之,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并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方奇, 徐卫东.简易持续负压吸引在深度创露修复中的应用[J].中华烧伤杂志, 2010, 4 (26) :158-159.

[2]李晓黎, 程春生.中药外治法促进慢性感染性创面愈合机理进展[J].中药正骨, 2007, 19 (4) :74-76.

[3]李华, 周洁松, 王利丽.封闭式负压吸引辅助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的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 2011, 23 (22) :2816-2817.

[4]梁月娥, 陈璀婷, 谢碧娟.综合护理在持续负压吸引和冲洗患者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 2011, 32 (15) :3133.

[5]梁成华.VSD持续负压吸引引流治疗骨髓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8) :133-134.

持续低负压吸引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8例新生儿气胸中, 男24例, 女14例;胎龄<37周10例, >37周28例;出生体重<1500g2例, 1500~2500g10例, >2500g26例;原发病:胎粪吸入综合症25例, 新生儿窒息5例, 肺透明膜病7例, 湿肺1例。本组38例病人气胸确诊后全部采用持续胸腔闭式引流加低负压吸引器吸引, 并予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1.2 方法:

在医生为患儿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后, 首先连接一次性胸腔式引流装置进行闭式引流, 同时将上海科凌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DFX-Ⅲ型低负压吸引器的吸引管与闭式引流瓶上的排气管紧密连接, 开始将负压调节在0.5~1k Pa, 以后根据引流情况进行压力微调, 一般不超过5k Pa。

1.3 治疗结果:

本组38例患儿中, 36例经2~11d, 平均4±1d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后, 气胸及液气胸消失, 萎陷肺组织全部复张而痊愈出院, 另外2例因伴先天性多发肺囊肿放弃出院。38例患儿均无胸膜腔内继发感染。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机械通气和胸腔闭式引流同时进行时患儿取15°~30°斜坡卧位, 可使胸腔容积增大, 以利于呼吸与引流;机械通气时要保持患儿安静, 避免自主呼吸和呼吸机对抗;常规放置胃管, 以利于排出胃内气体, 避免腹胀影响膈肌运动加重呼吸困难;保持口腔清洁, 做好口腔护理。

2.2 正确调节负压:

备好负压吸引装置, 事先检查吸引器的压力表是否灵敏完好。调节好负压, 初设置为0.5~1kpa, 然后根据引流情况进行缓慢微调, 负压最大不超过5kpa, 避免肺复张过程中过大的负压吸引, 促使肺微血管内液体外渗, 造成肺水肿[2]。工作单位:410007长沙湖南省儿童医院护理部

2.3 保持引流管通畅:

翻身、搬动患儿时防止管道牵拉, 必要时折叠胸腔引流管以防止脱落。注意约束患儿上肢, 避免自行将引流管拔出。避免引流管因阻塞、扭曲、受压、折叠、脱出等原因造成引流不畅。观察引封瓶气泡溢出情况, 每1~2h自上而下挤压引流管, 以保持引流管通畅。若患儿在好转后又出现呼吸困难, 应及时查找原因, 警惕引流管是否脱出。每班观察引流物的颜色、量、性质并做好记录。

2.4 预防胸腔感染:

引流管必须保证密封, 各个接头连接牢固, 防止脱落。引流瓶液面要低于胸腔平面45~60cm, 引流管下口浸入液面下2~3cm。定期更换引流瓶, 更换时注意无菌。皮肤切口处每天用2%碘伏棉球消毒后无菌纱布覆盖, 观察切口处有无红肿, 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

2.5 保持呼吸道通畅:

根据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多少决定吸痰的频率, 正确判断吸痰的时机。发现患儿突然发绀、呼吸急促、躁动不安等痰液堵塞呼吸道的症状时应及时清理呼吸道。吸痰时2人合作, 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继发下呼吸道感染;对同时行胸腔闭式引流和机械通气的患儿不予胸背叩击, 一般采用红外线振荡器或电动牙刷按摩患儿的前胸和背部。

2.6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儿呼吸困难及发绀有无改善或加重, 观察双侧胸部起伏和两侧呼吸音是否对称, 根据病情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特别是负压吸引最初阶段, 应密切观察水柱波动情况以及是否有气泡逸出。

2.7 拔管护理:

如闭式引流瓶中无气泡溢出, 而患儿一般情况好转, 呼吸困难改善, 可停止负压吸引。一般先夹管观察24~48h, 复查胸片气胸已吸收, 再拔除引流管。拔管后用凡士林纱布和无菌纱布覆盖伤口, 加压包扎至伤口愈合, 同时严密观察病情, 及时行X线检查, 防止气胸复发。

3 讨论

3.1 气胸是肺气漏的一种, 有半数以上的肺气漏表现为气胸,

任何原因引起肺泡过度充气, 肺内压增高, 均可导致肺泡破裂而发生气胸。既往气胸的治疗有以下3种方法: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及手术切除病灶并修补瘘口。因新生儿气胸为非创伤引起, 一般不需手术修补, 部分轻症患儿通过穿刺抽气即能治疗, 对于肺压缩面积较大, 达30%~70%时多需行及胸腔闭式引流, 及时有效的胸腔闭式引流尤为重要, 可减轻胸内高压所致的肺萎缩及纵隔移位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有效地排除胸腔积气[3]。新生儿因本身胸膜腔压力偏小, 单纯予以闭式引流时疗效欠佳, 有时长时间单纯的胸腔闭式引流, 压缩肺组织仍不能复张, 可使肺表面活性物质损耗增加, 合成减少。而在传统闭式引流基础再加上低负压吸引, 提供一定的负压, 可有效的对新生儿气胸进行引流。

3.2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应用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后肺泡过度通气, 易产生气胸。

特别是原发病严重时应用吸气峰压和呼气末正压过高、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对抗情况下, 气胸更容易发生[4]。及早识别新生儿气胸;及时穿刺抽气;闭式引流加低负压吸引时注意保持引流通畅、有效;机械通气时注意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加强呼吸道管理;严格无菌操作, 预防胸腔感染是新生儿气胸治疗成功的关键。

摘要:总结并分析38例经胸腔闭式引流加低负压吸引治疗的新生儿气胸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护理方法包括:正确调节负压, 保持引流管通畅, 预防胸腔感染,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拔管的护理等。结果38例新生儿气胸患儿中有36例经2~11d, 平均4±1d治疗后, 痊愈出院。认为胸腔闭式引流加低负压吸引可有效的治疗新生儿气胸。

关键词:新生儿,气胸,胸腔闭式引流,低负压吸引

参考文献

[1]周晓光, 肖昕, 弄绍汗.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33~273.

[2]邹卫.普胸外科围手术期处理[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42.

[3]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51~454.

持续低负压吸引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3 年6 月—2015 年5 月在该院治疗的肠瘘患者98 例, 所有患者均通过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3]。 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肠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49 例, 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32 例, 女性患者17 例, 患者年龄在25~76 岁, 平均年龄为 (50.2±3.5) 岁, 其中17 例患者是在恶性肿瘤术后并发肠瘘病症, 包括8 例结肠癌患者、4 例胃癌患者、2 例直肠癌患者以及1 例残胃癌患者、1 例胰腺癌患者和1 例肝门癌患者;21 例良性疾病患者, 包括10 例肠梗阻患者、6 例消化道溃疡患者以及5 例胆道疾病患者;另外12 例肠外伤患者。 治疗组男性患者33 例, 女性患者16 例, 患者年龄在26~77 岁, 平均年龄为 (50.4±3.2) 岁, 其中18例患者是在恶性肿瘤术后并发肠瘘病症, 包括9 例结肠癌患者、3 例胃癌患者、2 例直肠癌患者以及2 例残胃癌患者、1 例胰腺癌患者和1 例肝门癌患者;21 例良性疾病患者, 包括9 例肠梗阻患者、7 例消化道溃疡患者以及5 例胆道疾病患者;另外11 例肠外伤患者。 两组患者的性别比率、 年龄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均无显著差异, 研究内容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 同时血常规检查其白细胞数量有明显的增加,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以及腹壁压痛等病症, 患者在亚甲蓝 (亚甲蓝注射液: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32024827, 产地:江苏, 规格2 m L:20 mg) 口服后进行腹腔引流物染色检查确诊。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单腔引流治疗, 引流管为普通的单孔橡胶引流管 (南通三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 型号为F18, 产地:江苏) , 单孔橡胶管放置好后要时刻保证引流管的通畅, 同时进行相应的引流处理, 对于引流异常要及时处理[4]。

治疗组患者则采用改良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治疗, 改良双套管由南通三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 型号为F32, 是一种具有套头的双引流管, 套管均提前做好消毒工作, 对于刚手术完的患者沿着肛门引流窦道进行栓套管的放置, 对于无引流管的患者则要在腹壁开小口进行双套管的放置[5], 此过程要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同时每五天更换一次套管。 患者在负压引流期间进行积极的抗感染治疗, 同时根据患者的血常规、电解质以及肝肾功能情况进行相应的药物调整应用, 并且对胃肠功能进行恢复性治疗, 同时由肠外营养转变为肠内营养支持, 随着患者的引流量减少并变得清亮则可进行相应的拔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指标, 包括引流液量、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再手术率以及住院时长[6]。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并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引流液量、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再手术率以及住院时长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 见表1、2。

3 讨论

肠瘘是在肠管、肠管之间以及其它脏器或者体位出现病理性通道, 其最为典型的病症为肠内容物的外流导致机体出现感染、体液失衡以及营养不良等病症[7], 同时患者的消化吸收也会不同程度的出现异常, 机体很容易出现营养失衡病症。 肠外瘘患者病情多较为严重, 主要是由于肠液渗漏至腹腔很容易导致周围组织的感染, 严重者出现全身感染以及电解质紊乱和脏器衰竭, 其治疗原则是进行早期手术, 目的在于有效引流、感染控制以及内稳态平衡和肠外营养, 患者很容易由于引流不畅以及肠液、 脓液积聚导致手术剖腹探查障碍。

肠瘘病症不及时处理会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病症, 并且腹腔感染的发生率较高, 因此对患者进行相应的通畅引流以及腹腔感染的防控非常关键。 目前临床有很多报道显示有通过单腔引流进行处理, 从而降低肠瘘的发生率, 但是由于在此过程中容易出现引流管堵塞, 因此影响其引流治疗的效果。 肠外瘘初期多容易伴发腹膜炎以及脓肿病症, 一般的传统引流管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关闭吸附以及堵塞, 引流效果较差而不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 感染病灶采用改良双套管持续负压冲洗治疗会导致瘘口周围的腐蚀反应, 使得感染消退, 促进瘘口的愈合。 因此在不同引流管的使用探讨中, 对引流量、在手术率以及伤口狭窄发生率进行监测非常关键, 并且结合患者住院时长进行治疗效果的宏观探讨。 患者出现急性肠瘘病症时要保证患者的瘘口能够充分引流, 同时结合综合治疗保证患者的机体营养补充。 近年来有临床应用提出“免疫营养”概念用以保证患者的应用供给, 与此同时通过补充机体的谷氨酰胺、精氨酸等免疫增强药物应对机体的炎症, 同时保证患者的正常屏障功能。 另外生长抑素的使用会减少消化液的分泌, 从而减少出血, 并且促进黏膜的增殖, 加速肉芽组织的生长, 从而其肠道粘膜的形态和功能保护, 因此提高患者的肠外瘘病症治愈情况, 缩短治疗周期。

该研究中, 治疗组患者的引流液量 (345.1±3.89) m L、吻合口狭窄发生率8.2% (4/49) 、 再手术率4.1% (2/49) 以及住院时长 (23.5±0.94) d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引流液量 (531.9±5.73) m L、吻合口狭窄发生率22.4% (11/49) 、再手术率20.4% (10/49) 以及住院时长 (40.4±1.13)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该研究从患者的临床治疗各项指标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统计, 对临床应用效果的探究更为准确, 更具有说服力。 短期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指标以及远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总时长, 以往的部分类似临床报道有与之一致的结果[8], 该研究的临床检测指标更为全面, 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在肠瘘的治疗中改良双套管进行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 在肠瘘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改良双套管进行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优化患者临床相关指标, 缩短住院时长,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究在肠瘘的治疗中改良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在该院治疗的肠瘘患者98例, 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肠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单腔引流治疗, 治疗组患者则采用改良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引流液量、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再手术率以及住院时长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肠瘘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改良双套管进行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优化患者临床相关指标, 缩短住院时长,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改良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治疗,肠瘘,腹腔灌洗

参考文献

[1]谷寅煜, 王莉云, 陈立新.双套管负压引流术对胃肠术后患者腹腔感染的疗效与护理干预[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4, 22 (29) :4510-4513.

[2]贾葵, 陆利生, 窦瑛, 等.循证护理在高位高流量肠瘘病人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4, 28 (17) :2094-2095.

[3]余加和, 黄项武, 董志勇, 等.自制双套管持续冲洗治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4 (4) :408-411.

[4]刘春娟, 印义琼, 覃清梅, 等.改良自制便携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应用于肠外瘘患者漏液管理及皮肤护理的效果评价[J].华西医学, 2015, 30 (4) :740-742.

[5]欧小勇, 韩丽娜, 黄广岩, 等.改良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在肠瘘治疗中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 (27) :181-183.

[6]姜洪磊, 刘武, 许东, 等.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法治疗术后急性肠瘘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3, 16 (9) :700-702.

[7]保红平, 姚永良, 高瑞岗, 等.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技术在腹部外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1, 18 (12) :1323-1324.

持续低负压吸引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年我科连续收治的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30例, 女性10例;年龄20~30岁。入选标准:单侧肺压缩≥30%, 均为首次发作气胸, 既往无胸部手术史。无基础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

1.2 方法

按入院的先后顺序排序, 采用软件产生随机数字表, 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各20例。入院后均行胸腔闭式引流, 引流管置于患侧腋中线第7肋间隙, 引流管均为16F。对照组引流管接单腔水封引流瓶, 负压组引流管接三腔水封引流瓶后, 持续负压吸引, 调节吸引压力-10cm H2O。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 h累积胸腔积液引流量、胸腔内持续有气时间 (观察闭式引流管有无气泡溢出) , 拔出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负压组48h累积胸腔积液引流量 (50±4.0) m L, 对照组48h累积胸腔积液引流量 (30±3.0) m 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负压组胸腔内持续有气体的中位时间为72.00h, 对照组胸腔内持续有气体的中位时间为95.00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负压组拔出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的中位时间为96.00h, 对照组拔出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的中位时间为128.0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是指不伴肺部基础疾患的自发性气胸, 多见于处于青春期后期和成人期早期且身体瘦削的青年人, 男性居多, 男女之比约6∶1。原发性自发性气胸临床较为常见, 其治疗目的是促进患肺的复张, 减少并发症及复发。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治疗气胸的基本方法, 特别是首次发作的原发性自发性气胸首选治疗方法是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胸腔闭式引流基础上, 加一定的持续负压吸引, 可以使气体以更快的速度连续不断排出, 使肺在更短时间内复张。对于持续负压吸引的作用, 目前大家有不同看法。支持者认为应用持续负压吸引可以使气体以更快的速度连续不断排出, 使肺在更短时间内复张, 并促使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尽早形成粘连, 从而减少胸腔闭式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 减少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反对者认为, 持续负压吸引由于持续负压作用, 使肺表面小破口不易自行闭合, 并不能缩短引流时间, 反而延长肺持续漏气的时间, 从而增加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3,4,5]。

本研究结果显示:持续负压吸引患者的引流时间、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但胸腔积液引流量增加。引流时间、拔管时间缩短表明持续负压吸引确实可以缩短完全排尽胸腔内残余气体的时间。胸腔积液引流量是反映胸膜急性炎性损伤的有效指标, 胸腔积液引流量增加, 表明持续负压吸引对胸膜的损伤较对照组大。

持续负压吸引确实能缩短术后引流时间, 但其也有一些不良反应, 如:对患者的胸膜刺激导致引流量增加、持续负压吸引而限制了者下床活动等。有文献报道持续负压吸引可能带来毒副作用, 如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复张性肺水肿等。尽管发生率不高, 但一旦发生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6]。所以本研究认为, 持续负压吸引作为一种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手段, 不适合常规应用。

参考文献

[1]Grundy S, Bentley A, Tschopp JM.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a diffuse disease of the pleura[J].Respiration, 2012, 83 (3) :185-189.

[2]杨戬.微创法胸腔闭式引流术与常规方法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9 (6) :1000.

[3]Parlak M, Uil SM, van den Berg JW.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trial of pneumothorax therapy:manual aspiration versus conventional chest tube drainage[J].Respir Med, 2012, 106 (11) :1600-1605.

[4]Marshall MB, Deeb ME, Bleier JI, et al.Suction vs water seal after pulmonary resection:a randomized prospective study[J].Chest, 2002, 121 (3) :831-835.

[5]Coughlin SM, Emmerton-Coughlin HM.Management of chest tubes after pulmonary resec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Can J Surg, 2012, 55 (4) :264-270.

持续低负压吸引 第7篇

关键词:持续负压吸引保肢技术,严重感染,糖尿病足,临床疗效

糖尿病足是最为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 早期诊疗可降低截肢率, 持续负压吸引是治疗糖尿病足的传统方法, 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该研究选取该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间收治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 为糖尿病足并严重感染病例应用持续负压吸引保肢术治疗,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治疗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8月—2014年8月入住该院的糖尿病足患者40例 , 均伴有严重感染 , 将其分成实验组20例 , 对照组20例 , 两组病例均自愿参与该次研究。实验组:男女比例10:10年龄36~76岁不等 , 平均 (56.2±2.5) 岁 , 病程5~20年不等 , 平均 (10.6±2.5) 年;对照组:男女比例10:10, 年龄37~76岁不等, 平均 (56.6±2.7) 岁, 病程6~20年不等, 平均 (10.6±2.6) 年。

1.2 一般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该组患者控制血糖、改善血液循环 、营养神经、预防感染、理疗、局部换药等常规治疗方法, 应用湿性换药法治疗, 表浅溃疡并感染者, 给予抗生素 (口服) , 若患者感染程度较深, 以静脉滴注的形式给药, 并根据药敏感菌应用结果抗菌药物, 定期冲洗、换药, 并给予创口保护膜进行创口保护。

1.2.2实验组该组病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持续负压吸引保肢术治疗, 根据患者溃疡面积进行清创工作, 开放腔道, 分离坏死组织, 修剪形状合适的VSD泡沫和薄膜, 预留引流管长度, 在溃疡面覆盖生物半透膜, 封闭创面, 压好敷料, 连接负压引流装置, 若引流物粘稠, 坏死组织较多, 可间断冲洗引流管, 控制压力在125~260 mm Hg之间, 待创面上生成了大量新鲜肉芽组织后, 给予创面植皮。

1.3 疗效 评定

治疗3周后, 评价两组临床疗效, 若患者血糖控制良好, 临床症状缓解, 溃疡愈合 , 为显效 ;若临床症状 改善, 血糖控制一般, 溃疡面积缩小, 为有效;若临床症状未改善或加重, 血糖控制效果欠佳, 溃疡无改变或加重 (截肢) , 为无效[2]。

1.4 统计方法

借助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各项数据, 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以[n (%) ]表示。

2 结果

两组糖尿病足患者均顺利接受3周的治疗, 治疗后, 实验组均成功保肢, 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 高于对照组的75.0%, 比较两组数据,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n (%) ]

注:* 表示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糖尿病足为临床常见病, 患者常伴有口渴、乏力、肢端疼痛、麻木、足部溃疡等临床症状, 持续负压吸引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创面治疗技术, 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常规换药、引流导致污染, 增加患者感染发生率及截肢率, 持续负压吸引可有效规避这一缺陷, 该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均成功保肢, 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 高于对照组的75.0%,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近似于相关报道[3], 提示持续负压吸引在糖尿病足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病残、病死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足并严重感染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控制血糖、改善血液循环、营养神经、预防感染等是临床常用的糖尿病足治疗手段, 但总疗效欠满意。持续负压吸引引流通畅, 可达到全面创面引流, 也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清洁的环境, 防止细菌入侵, 预防污染和感染, 促进细菌及坏死组织清除, 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 提高植皮成活率, 目前, 该疗法颇受临床青睐。

持续负压吸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吸引期间无需换药, 这既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又缓解了患者的经济压力, 为保证治疗效果, 应严格控制血糖, 彻底清创, 合理应用抗生素, 并在全身基础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持续负引流。

综上所述, 持续负压吸引操作简单, 疗效满意,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韩隆元, 符茂雄, 黄亚莲, 等.超声清创联合负压吸引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 2012, 11 (21) :5713-5714.

[2]弓宇, 田敬军, 王贵贞.持续负压吸引装置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2 (28) :61.

相关文章
计量期末复习笔记

计量期末复习笔记

计量期末复习笔记(精选6篇)计量期末复习笔记 第1篇计量经济学复习笔记CH1导论1、计量经济学: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

1
2025-09-18
激流三部曲范文

激流三部曲范文

激流三部曲范文(精选7篇)激流三部曲 第1篇一、封建社会下男性的悲哀小说主人公觉新贯穿于《激流三部曲》的始终, 是作者花费笔墨最多的...

1
2025-09-18
加强党建带好队伍

加强党建带好队伍

加强党建带好队伍(精选8篇)加强党建带好队伍 第1篇如何围绕生产抓党建,带职工队伍一.坚持以开磷核心价值观引领职工思想开磷核心价值观...

1
2025-09-18
家长会开场语和结束语

家长会开场语和结束语

家长会开场语和结束语(精选9篇)家长会开场语和结束语 第1篇微微艺术学校画展串词及发言稿王枭丽老师: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1
2025-09-18
近期工作计划101

近期工作计划101

近期工作计划101(精选14篇)近期工作计划101 第1篇在计算机语言中,二进制数由“0”和“1”组成,是计算机语言的基础;在数学语言中,十进...

1
2025-09-18
《警察体育》教学大纲

《警察体育》教学大纲

《警察体育》教学大纲(精选8篇)《警察体育》教学大纲 第1篇《警察体育》教学大纲一、警察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警察体育是人民警察学校教...

1
2025-09-18
集成电路设计及集成系统 实习报告

集成电路设计及集成系统 实习报告

集成电路设计及集成系统 实习报告(精选8篇)集成电路设计及集成系统 实习报告 第1篇实习报告学生姓名:赵承鹏学生学号:20072130专业班...

1
2025-09-18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精选8篇)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第1篇关于察哈尔汽贸城建设用地指标的申请报告前旗政府:察哈尔汽贸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

1
2025-09-18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