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大学生范文(精选12篇)
南京市大学生 第1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在南京市随机选取工科、理科、文科、医科、艺术等5所高校作为样本校。按照年级分层, 每个年级随机抽取4个班, 整群调查大学生3 238名, 获得有效问卷3 183份, 有效率为98.30%。其中男生1 544名, 占48.5%;女生1639名, 占51.5%。工科生654名, 占20.5%;理科生674名, 占21.2%;文科生639名, 占20.1%;医科生577名, 占18.1%;艺术生639名, 占20.1%。年龄16~24岁, 平均 (19.86±1.43) 岁。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参考卫生部大学生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课题组研制的问卷[5], 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其他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 (1) 物质成瘾行为, 如吸烟、过量饮酒等。 (2) 精神成瘾行为, 如网络成瘾、色情读物成瘾等。 (3) 导致各种性传播疾病 (包括艾滋病) 的行为, 如共用刀片、剃须刀等。 (4) 缺乏体育锻炼行为等。各指标的定义参考了相关文献[6,7,8,9,10,11]。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根据聚类停止法则[12], Calinski and Harabasz pseudo-F指数越大越好, 确定男生最佳分类数为4, 女生最佳分类数为2。
1.2.2 质量控制
正式调查前进行了预调查, 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 调查前首先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强调匿名和保密原则。调查员现场进行监督, 并请调查学校教师回避, 避免调查对象间的相互干扰, 问卷由学生独立、匿名填写, 并当场收回。
1.3 统计分析
Epi Data 3.0软件录入资料, Stata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健康危险行为分布特点
2.9%的大学生未发生任何健康危险行为, 其中男生为1.6%、女生为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94, P<0.01) ;医学生的比例最高, 为5.5%, 文科专业男生 (5.3%) 、医科专业女生 (7.9%) 在各专业中比例最高。50.9%的大学生发生4种及以上的健康危险行为, 男生 (73.4%) 高于女生 (29.7%)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06.61, P<0.01) ;艺术专业学生 (67.6%) 发生4种以上的比例最高。见表1。
2.2 男生聚集模式分组主要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
男生21.3%属于高危险组, 各类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率均高;37.2%属于较高危险组, 吸烟、饮酒、过量饮酒、登陆色情网站、看色情影碟、光顾娱乐场所等行为发生率较高;22.0%属于低危险组, 饮酒、光顾娱乐场所等行为发生率较高, 其余各项处于低水平;19.5%属于较低危险组, 看色情影碟、缺乏体力活动发生率较高, 其余各项处于低水平。见表2。
2.3 女生聚集模式分组主要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
女生53.4%属于高危险组, 该组女生各种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较高。46.6%属于低危险组, 该组女生除光顾娱乐场所和缺乏体力活动等健康危险行为外, 其余均较低。吸烟是女生高危险组的标志性行为。见表2。
3 讨论
调查显示, 各种健康危险行为中, 97.1%的大学生发生过1种及以上, 84.5%的大学生报告有2种及以上, 50.9%的大学生高达4种及以上。提示大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比较普遍, 应尽早开展初级预防活动, 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健康意识, 开展生活技能培训, 使其充分认识到健康危险行为的危害, 形成积极、负责任和健康的生活方式[13]。
调查显示, 医学生未发生任何健康危险行为的比例最高, 可能因为他们学习了医学相关专业知识, 对危险行为有一定了解, 从而使得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较低。67.6%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发生多于4种健康危险行为, 可能与艺术生易受环境、生活方式、时尚等因素的影响有关。提示要针对不同专业大学生开展行为干预与健康教育。
调查发现, 吸烟行为是值得注意的标志性行为, 与韦琳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 即有吸烟行为的学生多数存在其他健康危险行为, 尤其是女大学生。提示要在大学生中加强控烟工作, 通过社区、家庭、学校形成合力, 为大学生提供无烟环境。
调查发现, 男生与女生行为聚集模式与行为组合方式不同, 与星一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 部分证明了James的问题行为症候群理论与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模式复杂多样的特点[15]。男生的健康危险行为模式存在较多的交叉现象, 女生的健康危险行为模式交叉较少, 与Lindberg等[16]研究结果一致。健康危险行为的性别差异一方面反映了男女生健康危险行为存在着不同的内在因素, 另一方面也表明男生相对于女生更愿意报告或者更多发生健康危险行为。提示行为干预应该分性别实施, 以满足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健康需求。
大学生行为聚集模式复杂多样, 社会、家庭、学校应给予密切关注, 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有针对性地在不同人群中开展行为干预三级预防措施, 有效预防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南京市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模式及特点, 为有效预防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选取南京市5所高校3 183名大学生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 采用样本聚类法对12种健康危险行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男生行为聚集模式分为4组, 女生为2组。低危险组男生仅占22.0%, 女生占46.6%。2.9%的大学生未发生过任何健康危险行为, 其中医学生的比例最高 (5.5%) ;50.9%的大学生发生过≥4种的健康危险行为, 艺术专业大学生比例最高 (67.6%) 。吸烟是女生高危险组的标志性行为。结论 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方式多样。应根据男、女大学生的聚类特征, 分别采取相应的综合干预措施。
南京市大学生 第2篇
江苏南京市大学生村官创业大赛正式启动
昨天从市委组织部获悉,“七彩青春”大学生村官创业大赛正式启动,除了传统意义的`“创业富民类”项目外,本次大赛也对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创办的“公益服务类”项目开放。3月25日前,参赛选手可向各区委组织部报名。
据悉,本次大赛参选要求为:20以来由省、市选聘到村(社区)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创办、领办、合办的各类创业项目。其中,“公益服务类”项目要求以促进社会管理,服务民生为主要内容,在联系服务群众、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上有创新。 大赛分为项目考察(初赛)和公开评审(决赛)两个环节。3月下旬至4月中旬,考察组对申报项目进行实地调研,了解项目建设、推进情况和发展前景,核实申报信息,确定12个进入决赛的项目。决赛将于4月底举办。5月中旬,市选聘办根据评审结果按照一等奖8万元、二等奖4万元、三等奖2万元、优胜奖1万元的标准拨付扶持资金。 目前,全市有近百名大学生村官参与创办、领办、合办各类创业项目34个,项目资金总投入2283.5万元,其中,自筹542.5万元、贷款170万元、各级政府部门扶持资金776万元,带动当地农民就业1619人次。
南京市大学生 第3篇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南京市小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获取途径、急救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该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并而得出该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南京市小学生 体育与健康课程 生命安全教育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东山小学、晓庄学院附属小学、汉江路小学、同仁小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南京市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现状与分析
1.学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知识与逃生技巧的关注情况。根据调查,显示了被调查学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知识与逃生技巧的关注情况。64.1%的学生选择了平时关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说明学生渴望学习和掌握有关生命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在校期間接受生命安全教育情况的调查:有44.3%的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过生命安全教育,但不是经常性、固定化的生命安全教育;有48.1%的学生却认为他们在校期间没有接受过有关生命教育知识和逃生的技能。因此,这就产生了学生渴望学习掌握安全知识、技能与学校教育力度不够之间的矛盾,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和支持。
2.学生获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识的途径。根据调查可以看出,学生获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学校相关课程”,占40.5%,而通过“电视网络”“报刊杂志”获取安全知识的选择也分别占到了20.1%和22.5%。说明学校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是学生通过个人行为获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识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同时也说明学校教育在传授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方面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学校应结合教育和社会发展,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把已有的、零散的安全教育整合成为系统的、规范的体系。
3.学生生命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从对如何使用公共场所灭火装备的调查,可以看出有45%的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公共场所设置的灭火装备。对于如何从着火的宿舍逃生的调查结果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学生在回答“宿舍发生火灾,烟雾很大应该如何逃生”时,36.1%的学生选择“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爬出宿舍”,这是正确的做法。对于“如果身上着火,可以快速奔跑或用手拍打”这一做法的判断,居然有64.2%的学生认为这种做法是正确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应对突发事件或灾害时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逃生技能,自救逃生能力也比较差。
4.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形式。调查显示,学生在学校接受安全教育的形式有“培训讲座”,占29.3%,“观看教育录像”,占23.4%,“学校宣传画”,占27.6%,“实习演练”,仅占13.8%。我们可以分析出学校安全教育教学形式主要还是以讲授宣传为主,偏重于知识层面的教育,缺乏相应的实战演练。因此,各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改变教学形式单一的状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实战演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
(二)南京市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问题
1.学生较关注生命安全教育知识,但是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生命安全教育情况却不容乐观,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来教授,更没有系统的学习结构和框架。
2.学生通过个人行为获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识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同时也说明学校教育在传授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方面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学生在应对突发事件或灾害时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逃生技能,自救逃生能力比较差,对于急救知识和运动损伤现场处理等内容不能正确的掌握。
4.学校安全教育教学形式主要以体育教师口授宣传为主,偏重于知识层面的教育,缺乏相应的实战演练,学生不能完全的体会出生命安全教育对于自己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和缺乏实际操作性。
(三)南京市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对策
1.学校生命安全教育要与社会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社会上的资源。2.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有关生命安全教育的基本目标。3.加强体育师资培训。4.充分灵活利用学校现有场地器材设施。5.学校定期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运动会。
三、结论
(一)学生较关注生命安全教育知识,但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生命安全教育情况却不容乐观。
(二)学生通过个人行为获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识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学校教育在传授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方面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学生在应对突发事件或灾害时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逃生技能,自救逃生能力比较差,对于急救知识和运动损伤现场处理等内容不能正确的掌握。
(四)学校安全教育教学形式主要以体育教师口授宣传为主,缺乏相应的实战演练,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性。
(五)之所以呈现以上特征,是因为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传统文化、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参考文献:
[1] 尹贻伟,杨善乾,李金霞.对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思考[J].教学探索.2010(06):52-53..
[2] 曹湘.生命安全教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结合的思考[J].体育教育.2010(15):112.
南京市大学生 第4篇
网球运动是一项风靡于全球的体育运动, 是世界上最为流行的运动项目之一, 凭借其自身特有的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近几年, 网球运动开始深入到各大高校中, 参与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 网球社团也开始在各大高校中相继成立。本文以南京市八所高校网球社团为例, 对其目前运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其目的旨在进一步推动南京市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八所南京高校网球社团的运行现状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知网等网络上检索相关资料, 同时还查询了网球社团运行方面的资料。
2.2.2 访谈法
走访了相关的专家和领导, 以及一些教师, 从中了解他们对本研究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2.2.3 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取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八所南京高校网球社团的部分同学, 共发放问卷260份, 回收245份, 有效问卷240份, 有效回收率为9 2.3%。
2.2.4 统计分析法
运用Excel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运用百分比统计, 列表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与分析。
3 南京市大学生网球社团运行现状分析
3.1 参与人员性别、学历、年级情况
通过调查南京市大学生网球社团中男同学所占比例远大于女同学。虽然近几年网球运动快速发展, 但任有很多同学对网球的认识还停留在早期阶段, 很多同学还没有体验到网球带来的快乐。参与人群中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 其中本科生占参与人数的66.2%。从年级方面看, 低年级的同学参与的积极性最高, 年级越高参与的人数越低。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 大学生网球社团的人数呈下降的趋势。
3.2 参与的途径
通过调查, 南京市大学生网球社团学生加入的主要途径是:老会员介绍、媒体宣传、自主报名、老师介绍, 其中以老会员介绍 (39.2%) 和媒体宣传 (33.6%) 两种方式参加网球社团的人数最多 (图3-1) 。
这些情况说明大学生网球社团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吸引同学加入, 其中媒体宣传包括招贴海报、校园广播、发放传单、网络宣传。通过网络得知后加入社团的同学比较少, 但实际上网络宣传具有便捷、快速等优点。
3.3 社团办公及活动场所
通过调查发现没有一所高校网球社团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固定的场地和良好的设施是大学生网球社团立足和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 直接影响着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根据对南京市八所高校网球场地拥有数量的调查, 网球场数量是1~4片的高校有4所, 占总比例的50%;5~8片的高校有2所, 占总比例的25%;9~12片的高校占有1所, 占总比例的12.5%;13片以上的有1所, 占总比例的12.5%。总体来看各高校的网球场地数量不少, 但综合学生数量和网球场的比例来看, 目前高校网球场地的数量还不能充分保障大学生网球活动的需要 (图3~2) 。
3.4 指导老师的配备情况
指导老师是社团开展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但是, 在调查的八所高校中, 只有一所学校配备了专业的指导老师进行定期指导, 其它学校均没有专业的指导老师进行长期指导。所以学校对指导老师的工作量计算不计算、有没有任何激励措施有很大的关联。
3.5 经费来源与管理
经费是否充足是大学生网球社团运行的最基本保障, 社团的发展和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充足的经费支持。通过调查发现, 网球社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上级拨款、收取会费、公司赞助三种方式。其所占比例依次为:上级拨款30.4%、收取会费51.5%、企公司赞助18.1%。单靠收取会费, 很难维持社团的正常活动和发展;而上级对社团的拨款有很有限, 多集中于学生组织的一些活动;活动规模、社团的影响力直接和公司企业是否愿意赞助相联系, 所以也很难争取到公司企业的赞助。
4 建议
4.1 转变思想, 提高认识
学校主管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高校网球社团在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综合素质中的地位与作用, 加大对高校网球社团的经费投入, 促使高校网球社团的日常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4.2 拓展经费来源渠道
4.2.1 上级拨款
大学生网球社团要精心策划组织社团活动, 用优异的成绩来争取上级支持, 使之加大对大学生网球社团的经费投入。
4.2.2 加强培训服务
积极同周边社区、企事业单位举办各种网球活动, 比如网球培训班、社区网球体验活动等等。并为其提供比赛编排、裁判、教练等服务, 争取一些收入、合作、赞助的经费。
4.2.3 社会商业赞助
高校在消费市场中占有比较大的份额, 同时又是各公司企业培养潜在顾客、宣传公司企业文化、树立产品形象的基地。高校大学生借此契机主动联系公司企业, 寻求赞助, 争取让商业赞助成为网球社团经费的另一主要来源。
4.2.4 收取会费
大学生网球社团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球活动, 吸引同学们的眼球, 使同学们加入网球社团, 并收取合理的会费。
4.3 场地器材
学校要适当地增加每年在网球场地、设备和器材上的建设和维护经费。还要正确处理好教学场地与器材、运动队训练场地与器材和社团活动场地与器材之间的关系, 全方位考虑, 科学合理安排, 互惠互利, 提高网球场和器材的利用率。
4.4 完善监督机制
高校网球社团应当建立合理的章程、社团纪律、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等, 各项制度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整、规范的制度体系。学校主管部门直接监督管理高校网球社团的工作情况, 其中包括对社团的活动情况、人员聘用等进行管理。同时, 社团普通会员也可以监督社团的各项工作, 建立合理的、民主的双向监督制度。
4.5 加大宣传力度
高校网球社团应当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进行宣传, 可以通过招贴海报、校园广播、网络、演讲报告、分发传单等方式对社团进行宣传。通过各种方式的宣传, 不断地提高高校网球社团在校内外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知名度, 从而唤起广大高校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兴趣和热情, 从而吸引更多的同学对高校网球社团的关注和参加, 争取获得更多公司企业对高校网球社团的支持与帮助, 使高校网球社团在大学校园中得到持续的发展和传承。
摘要:大学生网球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承载传播校园网球文化的重要作用, 同时还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通过对目前南京市大学生网球社团运行现状的调查, 分析影响南京市大学生网球社团开展的主要因素, 针对性的提出较为科学的发展, 将对南京市大学生网球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都将产生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南京市,大学生网球社团,运行,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益芳.论大学生网球运动与身心健康[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4) .
[2]梁斌.对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网球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J].山东体育科技, 2004 (1) :26~28.
南京市大学生 第5篇
【南京工业大学专业】南京工业大学招生网站-南京工业大学分数线
南京工业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高校代码:10291(国标)1110(省内)1610(省内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名称:南京工业大学 高校性质:省属院校 办学性质:公办校 址:模范马路校区(南京市鼓楼区)江浦校区(南京市浦口区)
一、学校概况第一条 南京工业大学是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百强高校,国家首批14所 “2011计划”高校之一(“2011计划”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我国高等教育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首批通过认定的有全国14所高校)。学校拥有5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4 名“长江学者”,7名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7名国家“千人计划”,7名国家“杰青”。学科齐全,特色鲜明,拥有70多个与社会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专业,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学校培养的学生中近20人成为“两院”院士,校友在社会上的影响指数位列全国高校第37位,院士和院士校友数分列江苏省第4名和第6名。
二、组织机构 第二条 我校设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本科生招生工作。第三条 南京工业大学招生办公室是学校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负责普通高考招生的日常工作。第四条 南京工业大学纪委和监察处
负责监督招生工作中各项政策和规定的落实,维护广大考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三、录取规则 第五条 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招生对象为: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普通高考的学生。我校以“广招天下英才而育之”为理念,坚持阳光招生,录取工作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文化考试为主,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第六条 南京工业大学本科专业标准学制4年(其中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专业为5年),学业合格者颁发南京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授予相应学科学士学位。第七条 我校各专业(语言类专业除外)入学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后外语教学均为英语必修课。第八条 我校所有专业无男女比例限制;考生身体状况遵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第九条 报考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专业的考生要求有一定美术基础,色盲、色弱者不宜报考。第十条 投档比例按各省(市、区)规定执行,录取时按照专业级差(级差值不超过5分)的方式择优录取(内蒙古自治区按照专业志愿清录取)。第十一条 我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报考考生须符合“南京工业大学2014年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简章”的相关要求,招生项目有棒垒球、田径、篮球。报考我校的高水平运动员考生,须符合各省(市、区)高水平运动员的有关报考条件,其中棒垒球和篮球项目须参加我校组织的专门测试,田径项目参加江苏省联合测试,测试合格后,由我校根据考生专项考试成绩和文化考试成绩择优录取。第十二条 我校招收艺术类考生,报考考生须符合“南京工业大学2014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的相关要求,省专业统考成绩和文化统考成绩须达到该省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其中江苏省考生的七门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等级中D级(技术科目不合格视为D级)不得超过三门。我校对进档考生按照专业成绩(校考省份为校考成绩,其余为省考成绩)加文化成绩的综合分进行排序,择优录取。注:校考综合分=(校考专业成绩/校考满分)*100+(省考文化成绩/省考文化满分)*100。第十三条(江苏省考生适用)我校对除历史或物理外的另一门选测科目不作限制,由考生根据兴趣及擅长合理选报专业。第十四条(江苏省考生适用)我校普通类录取的考生其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为:选测BB(中外合作办学BC),必测4C1合格。第十五条(江苏省考生适用)我校对进档考生的选测科目等级折算成等级级差分,在考生投挡分的基础上加上等级级差分后进行排序。选测科目中物理(历史)等级达A+或A,分别加3分、2分;另一门选测科目等级达A+或A,分别加2分、1分。第十六条(江苏省考生适用)我校取舍等效基准成绩相同的考生进入同一专业时,其原则为:理科考生按数学(含附加分)、外语两门科目总分排序,两门总分也相同则按数学分(含附加分)排序;文科考生按语文(含附加分)、外语两门科目总分排序,两门总分也相同则按语文分(含附加分)排序。第十七条(江苏省考生适用)我校在本一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批次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招生,其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为:选测BB、必测4C1合格。报考考生须符合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相关要求,且符合“南京工业大学2014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简章”的相关要求,通过我校资格初审后须参加我校组织的面试。报考考生面试合格且通过公示后,由我校根据相关规定择优录取。
四、收费标准及奖助学措施第十八条 学费按照2014年江苏省物价局的文件(苏价费[2014]136号)执行(元/人/年): 文科类5200、理科类5500、工科类5800、医学类6800、艺术类6800、中外合作办学21600。优势学科在原专业基础上浮10%、嵌入式培养专业上浮2000元。住宿费1500元/人/年。我校已实行学分制收费管理,按学年预缴学费,学年末结算,毕业时清算,具体按照苏价费[2006]319号文件及本校《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执行收费及相关退费(如出台新文件,按新文件执行)。我校建立了完善的“奖、贷、助、补、减”多元资助体系,设有各类奖、助学金80余项,资助面广,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激励和保障。
五、招生咨询方式第十九条 南京工业大学招生咨询联系方式电话:025-58139090、83587711、83239859地址:南京市浦口区浦珠南路30号(邮编211816)
邮箱:zhaosheng@njtech.edu.cn网址:http://zhaosheng.njtech.edu.cn微博:
http://weibo.com/njutzb人人官方主页:http://page.renren.com/601608550微信号:njtechzb
六、附则第二十条 本章程解释权属我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其中与各省(市、区)招生政策不符的,执行各
省(市、区)的招生政策。
南京工业大学重点专业:
南京工业大学全景地图:
南京工业大学历年分数线: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南京工业大学报考指南:
南京工业大学招生计划:
南京工业大学人气校友:
南京工业大学 第6篇
南京工业大学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于2001年由原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江苏省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国家首批“2011计划”牵头高校。
学校拥有模范马路校区(由丁家桥和虹桥组成)和江浦校区,总占地面积4000余亩。学校共有学院(部)26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个,江苏省优势学科4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07个,本科专业(含方向)80个,跨工、理、管、经、文、法、哲、医8个学科门类。具有留学生招生资格和教授审定权。2012年,学校各类学生3万余人。
本科生专业
“十一五”国家特色专业
生物工程,安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
江苏省品牌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安全工程,制药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江苏省特色专业
自动化,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应用化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市规划,环境工程。
校级品牌、特色专业
南京市大学生 第7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正德学院、成贤学院和应天学院1 156名大学生作为研究的样本。发放问卷1 156份, 回收有效问卷1 095份, 有效回收率为94.72%。
1.2 方法
采用Zung于1965年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 (简称SDS量表) [2,3], 此表按1~4级评分, 统计卷面总分换算成标准分, 标准分>50分者评定为抑郁状态。同时将卷面总分除以80计算出抑郁严重指数, 将抑郁的严重指数为0.5~0.59的, 评定为轻度抑郁;抑郁严重指数在0.6~0.69的, 评为中度抑郁;抑郁严重指数>0.7, 评为重度抑郁。自制问卷根据影响抑郁心理的因素, 结合大学生心理普查表和民办高校学生实际情况编制而成, 经过预调查, 吸取专家意见修改而成。其表包括民办大学生基本情况 (性别、专业、居住地、年级、年龄) 和是否独生子女、经济状况、人际关系等16个相关因素。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TATA和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包括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民办高校大学生总体抑郁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 在1 095名调查对象中, 抑郁检出率为36.07%, 见表1。
2.2 民办高校大学生不同性别、生源地、专业和年级抑郁检出率
调查结果显示, 男生抑郁发生率为31.00% (177/571) , 女生抑郁发生率为41.60% (218/524)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来自城市的学生抑郁发生率为30.70% (163/531) , 来自农村的学生抑郁发生率为41.13% (232/564)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2.3 抑郁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将所调查的16个可能的影响因素赋值以后, 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得到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有性别、生源地、家庭经济、人际关系、是否失恋过、是否独生子女、学业压力、父亲文化, 其余变量对抑郁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上述8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只有4个相关因素通过显著性检验。见表3。
3 讨论
通过对3所民办高校1 095名大学生的调查, 结果显示抑郁的发生率为36.07%, 低于张晓方等的调查结果[4,5,6,7,8], 高于许韶君等的调查结果[9,10,11,12]。虽然不同的调查反映出不同的抑郁发生率, 但均表明高校大学生的抑郁问题较严重, 高校的管理者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与饶燕婷等[13]、高海燕等[14]的调查结果 (男生抑郁人多高于女生, 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不同, 本次调查发现, 男生的抑郁发生率低于女生, 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女生的生理承受能力低于男生, 另一方面可能是与社会传统观念和女生性格特点有关, 加之民办高校的就业形势相对于普通高校面临很大挑战, 许多女生会因他们在用人单位可能产生的性别歧视以及工作能力、社会经验和适应能力与男生的差距而产生抑郁。农村生源的大学生的抑郁发生率高于城市生源 (P<0.01) , 民办高校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大多家里经济状况比较困难, 在高消费的南京求学, 经济上难免产生窘迫感, 在人际交往中有自卑情绪, 内心敏感, 做事谨慎, 人际关系不协调, 这些都可能导致抑郁的发生, 这表明社会经济环境因素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毕业生的抑郁发生率低于非毕业生,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张泽武等[7]的调查结果不同 (高年级学生较低年级学生发生抑郁的危险性高) , 本测试是在2014年5月份进行的, 这一时间多数毕业生已经完成了毕业论文以及初步和就业单位达成协议, 心理上会减少很多压力。民办高校大学生抑郁发生率在专业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原因可能是调查的3所民办高校都能把办学和社会需求相联系, 学校重视对学生技能和能力的培养, 淡化专业的差异有很大关系。
结果表明, 除了性别和生源地外, 人际关系和是否失恋过等因素也是引发抑郁情绪的主要因素。在人际关系方面, 大学生在入学前经历的高中阶段, 学习是首要任务, 学生的人际交往都可能被教师、家长及社会忽视或者淡化。然而大学阶段不象中学阶段, 大多数学生都是独自一人在外求学, 而且大多数大学毕业生都需进入社会参加工作, 此时人际交往将受到很高的重视。况且现代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 性格脾气都大不相同, 角色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他们和老师、同学、朋友的关系处理上都有很大困难, 处理不好便会产生抑郁情绪。在恋爱方面, 大学生正值青年期, 除了学业, 感情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许多大学生经受过恋爱挫折, 有过失恋的心理体验。由于不能正确对待失恋, 有的学生得了抑郁症, 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据了解, 在学生的心理问题中, 情感问题占很大一部分。
南京市大学生 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亚健康,影响因素
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 这种状态多由人体组织结构退化以及生理功能或代谢功能低下、老化所致, 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杀手[1]。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环境比以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互联网的普及、学习、就业、情感等方面的问题都可能使亚健康的发生率居高不下。有调查显示, 目前国内大学生亚健康平均发生率已达到60%[2-4]。为了解南京市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发生情况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于2013 年4 月笔者对南京市5 所高校1 605 名本科生进行了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综合类大学2 所, 医学类、理工类和师范类大学各1 所, 学生1 782 名, 进行现场匿名问卷调查, 收回问卷1 691 份, 问卷回收率94. 89% ; 其中有效问卷1 605, 有效率94. 91% 。其中男生732 人 ( 45. 61% ) , 女生873人 ( 54. 39% ) ; 大一学生426 人 ( 26. 54% ) , 大二学生403 人 ( 25. 11% ) , 大三学生412 人 ( 25. 67% ) , 大四学生364 人 ( 22. 68% ) ; 理工类学生439 人 ( 27. 35% ) , 文史类学生447 人 ( 27. 85% ) , 经管类学生369 人 ( 22. 99% ) , 艺术类学生350 人 ( 21. 81% ) ; 城市学生726 人 ( 45. 23% ) , 农村学生879 人 ( 54. 77% ) ; 年龄范围17 ~ 25岁, 平均年龄 ( 20. 78 ± 1. 46) 岁。
1. 2方法采用2000 年全国亚健康状态的调查问卷[5], 结合在校大学生特点自行编制亚健康量表, 内容除包括一般人口社会学资料外, 主要包含于亚健康诊断相关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各种影响因素、患病状况、对亚健康的认知等项目。问卷现场匿名调查, 集中填写, 统一发放, 统一收回, 调查过程中使用统一方法和指导语, 要求受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真实体验独立作答, 当场填写回收问卷。
1. 3统计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 0 进行数据录入及分析, 统计分析方法采用 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 1 南京市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分布1 605 名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为47. 54% ( 763 /1 605) 。不同生源地和专业的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虽有不同,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女生的亚健康发生率高于男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24. 165, P < 0. 01 ) ;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44. 160, P < 0. 01) 。见表1。
2. 2 南京市男女大学生亚健康主要表现形式在22种表现中, 不同性别的学生表现不同, 但主要的都集中在注意力不集中、人际关系紧张、学习效率低、记忆力减退等表现形式。见表2。
2. 3 亚健康影响因素分析以大学生是否有亚健康症状为因变量, 将所调查的24 个可能的影响因素赋值以后, 进行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有人际关系差、缺乏体育锻炼、学习压力大、就业压力大、经济负担重、饮食不规律、不良作息习惯、网络成瘾、对现状不满、睡眠不足、不吃早餐、肥胖12 项。将单因素分析得出的12 项相关因素再次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进入回归方程的有8 项, 但肥胖对亚健康的影响不明显。见表3。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南京市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为47. 54% , 高于周玲玲[6]报道的40. 7% 和李白坤等[7]报道的27. 87% , 但是低于鲲鹏等[8]报道的50. 9% 和周旭等[9]报道的71. 8% , 这与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以及亚健康的判定标准不一致等有关。
在不同特征大学生群体中, 女大学生的亚健康发生率显著高于男生 ( P < 0. 01) , 这与男生比女生更多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活动有关。在年级方面, 大一和大四的学生亚健康发生率高于其他年级, 各年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1) , 这与大一的学生刚进入大学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生生活、没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对未来的迷茫有关[10-11], 与大四的学生则面临着毕业论文的撰写、考研和就业的选择等诸多压力有关系[12]。在城乡间虽有不同, 但无显著性差异, 这与生源多来自农村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有关; 专业间也各有不同, 但同样无显著性差异, 这与现代高校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淡化专业差异有很大关系。
调查显示, 大学生亚健康呈多种表现形式, 在男生中排在前列的是注意力不集中、人际关系紧张, 学习效率低; 在女生中排在前列的是人际关系紧张、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 与国内其他相关报道基本一致。由于学习、考研、工作等诸多压力, 这些压力会引起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或失眠等症状, 反映到亚健康症状的各个领域。由于这些压力也导致体育锻炼时间的减少, 而锻炼对于提高免疫力、保持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13-16]。
南京市大学生 第9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样本估计总体的办法, 共抽取8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1 400份, 收回有效问卷1 289份, 其中男生583名, 女生706名。
1.2 方法
自行编制调查问卷, 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卫生服务需求及就医行为、参保现状及对医保的满意度等方面。
1.3 统计分析
调查资料利用EpiDate 3.02输入计算机, 建立数据库, 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医保政策
2.1.1 参保原则与参保范围
坚持自愿参保原则, 坚持筹资标准、补助标准、保障水平与南京市学生基本一致, 坚持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相结合, 重点保障大病医疗需求。参保范围为南京各类全日制普通高校 (含民办高校、独立学院、成人高校) 、科研院所中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及研究生。
2.1.2 缴费标准及保障期
大学生每人每学年缴纳100元。每年9月1日至10月25日为缴费期, 保障期为1个学年, 自每年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
2.1.3 保障方式与保障水平
保障范围包括住院、门诊大病、门诊、产前检查及生育医疗费用。参保大学生在1个保障期内发生的符合支付范围内的医疗费用, 设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 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部分按比例支付。门诊医疗费实行学校包干使用, 普通门诊、产检及意外伤害等由学校按规定报销;生育医疗费用按住院基金支付比例支付, 参保人员凭“南京市民卡”直接与本人选定的医院结算。住院及门诊大病医保支付类别及比例见表1。
南京市大学生医保由各高校统一组织, 高校下设大学生医保办公室, 负责大学生的参保工作。南京市大学生医保与该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比, 缴费期和保障期以学年制为限更具合理性, 考虑到大学生目前暂无经济独立性的特点, 筹资标准低于城镇居民, 但大学生医保采取自愿参保的原则, 重点保大病。
2.2 大学生医保实施现状
1 289名大学生中共有838名参加了大学生医保, 参保率为65.01%。对不同性别、年级、学历层次办学性质大学生的参保情况的统计结果显示, 女生的参保率高于男生, 低年级学生参保率高于高年级, 学历层次越高参保率越高, 公办学校学生的参保率高于民办学校 (χ2值分别为11.593, 82.475, 32.462, 28.007, P值均<0.05) 。
大学生的参保原因, 52.12%为学校统一组织, 21.82%为自我希望, 17.69%为家长希望, 从众及其他原因分别为7.9%, 0.47%。
2.3 大学生医保的受益面
南京市有64所高校办理参保手续, 高校大学生参保超26万人次, 累计发生住院、门诊大病报销的2 000人次, 占参保人数的7.69%。
17.91%的大学生认为年度医疗费用自付部分负担较重;43.51%的大学生认为造成大学生医疗保险困境的主要因素归结于社会医疗保障法律和制度不完善, 26.81%的大学生认为是政府投入资金过少;患常见病时有55.39%的学生选择校医院就诊, 且对校医院的满意度较低。
3 讨论
3.1 逐步推行强制参保的原则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出的“关于做好2010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中规定, 要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调查发现, 大学生的参保率仅为65.01%。因此, 要进一步提高参保率, 在大学生群体中逐步推行强制参保的原则。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属于社会保险的范畴, 应该具有强制性。在大学生中推行强制参保, 既能使医疗保障体系抗疾病风险的能力更强, 从而又有利于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政府和学校要加强组织、引导和宣传教育, 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参保意识。借鉴他国经验, 世界各国对学生的健康保险大都采取强制的形式, 如德国从法律上规定, 高校学生必须参加医疗保险[1]。
3.2 扩大医保受理范围, 提高大学生门诊待遇
大学生就诊主要为常见病, 门诊大病和住院相对较少;2008年全国大学生次均住院费用为4 531元, 次均就诊医药费用为146.5元, 同比增加了7.6%[2]。医疗费用的上涨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会导致学生不及时就医或拒绝就医。国外大学生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比较广泛, 如哈佛大学的学生健康保险计划包括住院赔偿、门诊赔偿、精神健康赔偿、牙科赔偿和产科赔偿;对于因意外损伤而在医院接受的2 d以内的首诊治疗也予以全额赔偿[3]。我国在推行大学生医保的过程中, 应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医保的保障范围, 尤其要提高门诊待遇和门诊的支付比例, 扩大受益面, 使其更加符合大学生的就诊特点, 进而提高其参保的积极性。
3.3 明确政府的责任主体地位, 加大投入力度
社会医疗保险是一种准公共物品, 应由政府负责提供并承担主要责任。伴随着高校的扩招, 医药价格的不断增长, 大学生的医疗保险面临政府投入不够、资金不足、制度不健全的现状。笔者认为, 政府的责任主要体现在资金供给及监督管理2方面。社会医疗保险是一种特殊的准公共产品, 依靠市场机制难以保证充足的资金供给。而大学生群体又不具有经济独立性, 因此, 政府必须增加对大学生的医疗补贴比例, 多层次、多渠道完善筹资体系, 以保证大学生医保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 政府应当建立有效的医疗费用控制机制, 进一步加强对药品流通领域的监管, 规范药品价格、控制医疗成本支出, 为大学生提供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
3.4 推进校医院改革,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校医院要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 承担起教育、管理、医疗保健等职能。校医院对学生至少每年进行1次体检, 及早发现疾病隐患, 及时治疗;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宣传预防保健等知识。同时, 高校应推进医疗信息化管理建设, 一方面可按疾病、异常、健康人群实行分级管理, 建立有效的卫生服务网络;另一方面可建立大学生健康档案, 掌握该群体的健康信息, 真正做到疾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医疗保障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国柱.国外大学生医疗保险经验借鉴及启示[J].教育探索, 2009 (3) :140-14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9:96.
南京市中小学生零食摄入情况调查 第10篇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按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代表性原则将南京市各区分为城区、郊区、郊县3层,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原则,分别抽取城区、郊区、郊县各1个作为调查点; 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每个调查点随机选择高中、初中、小学各1所,6 ~ 18岁12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约20人,每个被抽中小学生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确认为调查对象。共调查南京市城区、郊区及郊县中小学生768名,其中城区256名( 33. 3% ) ,郊区245名( 31. 9% ) ,郊县267名( 34. 7% ) ; 男生388名( 50. 5% ) ,女生380名 ( 49. 5% ) ; 小学生389名 ( 50. 7% ) ,中学生379名( 49. 3% ) 。研究人群的年龄、性别及地区构成基本一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 2方法采用食物频率问卷,问卷中包括基本信息以及100种食物的消费频率和消费量,其中包括13类41种零食。调查员对学生现场讲解填写说明,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发放问卷,低年级( 小学生,6 ~ 12岁) 由学生带回家长填写,高年级( 中学生,13 ~ 18岁) 由学生自行填写,问卷审核合格后回收。
1. 3质量控制使用统一的调查表,制定统一的填表说明,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实习和考核,调查员取得合格证后方能上岗。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员,对表格质量进行审核。
1. 4统计分析采用中国居民健康调查软件统一双份录入数据并检查一致性,用SPSS 21.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消费率和频率的比较用 χ2检验,消费量的比较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 检验水准为 α = 0. 05。
2结果
2. 1零食消费率13类零食中水果消费率最高,达99. 7% ,其余依次为糕点、奶类、饮料、坚果、巧克力、 蜜饯、薯类、肉制品、油炸小食品、冰激凌、膨化食品及即食豆制品。居前10位零食消费率均在67. 3% 以上。见图1。小学生和中学生多种零食的消费率接近,但中学生饮料、冰激凌和膨化食品等“限量食用” 零食的消费率明显高于小学生。
2. 2零食消费频率以每周吃各类零食的次数作为频率指标,可分为> 3次、1 ~ 3次、< 1次。在各类零食中,水果、奶类、糕点和饮料消费频率均以每周> 3次为主,其中最高的是水果,达93. 8% 以上; 其余依次为奶类( 81. 4% ) 、糕点( 63. 3% ) 和饮料( 54. 0% ) 。 其余零食消费频率均以每周消费< 1次为主。奶类、糕点消费频率随着学段上升而下降,中学生每周消费频率低于小学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中学生饮料、油炸小食品、冰激凌和膨化食品等“限量食用”零食消费频率明显高于小学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 0. 05) 。见表1。
注: (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
2. 3零食消费量学生消费量最高的零食是奶类, 其余依次为水果、饮料和糕点等。小学生奶类消费量最高,平均为172. 1 g /d; 中学生消费量最高的零食为饮料,每日平均为235. 1 g /d。除奶类外,中学生各类零食的消费量均比小学生要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 05) 。男生饮料与肉制品消费量明显高于女生,女生膨化食品消费量高于男生( P值均< 0. 05) 。中高收入家庭学生奶类消费量高于低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饮料、膨化食品消费量等“限量食用” 零食明显高于高收入家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 05) 。各类零食消费是在地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郊县学生水果、奶类、饮料、膨化食品等多种零食消费量均低于城区及郊区。见表2。
2. 4零食在膳食营养中的贡献南京市中小学生零食提供的能量占每人日摄入总量的27. 7% 。零食提供的各营养素占相应每人日摄入营养素的贡献率在16. 0% ~ 51. 3% ,其中营养素贡献率最高的是钙,为51. 3% ; 其余依次为维生素C、维生素E、脂肪等。男生零食提供的能量及营养素比例均低于女生,其中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铁的比例在性别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 0. 05) 。零食提供的能量以及主要营养素在学段及家庭收入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类地区中小学生零食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的差异较大,其中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铁、锌从城区到郊县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 0. 05) 。见表3。
随着年龄的增加,南京市中小学生消费零食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占相应每人日摄入量的比例总体上呈现小幅波动,14岁以后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见图2。
3讨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根据零食营养特点和制作方式,将其分为“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 及“限量食用”3个推荐级别。“可经常食用”零食以低能量密度食物为主,包括奶及奶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坚果等; “适当食用”零食包括谷类、薯类、肉蛋类等; “限量食用”零食以高能量密度食物为主,包括饮料、冷饮、膨化食品、糖果、蜜饯等[1]。从本调查结果来看,南京市中小学生零食的消费率和消费频率很高且基本一致,居前4位的是水果、奶类、糕点及饮料, 与国内一些城市的研究相似[4 - 5]; 4类零食消费率均在94. 7% 以上,每周3次以上消费频率均在54. 0% 以上。由此可见,南京市中小学生选择的零食类别比较合理,水果和奶类均为“可经常食用”零食,可以作为正餐的有益补充。
有研究认为,零食在膳食营养摄入中占有一定的地位,零食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都占有一定比重[6 - 7]。 本调查显示,零食所贡献的能量占27. 7% 。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的零食所贡献能量占全天的1 /4; 2007年 “中国居民零食专项调查”显示零食所提供的能量占儿童青少年全天膳食总能量摄入的20% ~ 30%[8]。 零食提供的各营养素占相应每人日摄入营养素的贡献率在16. 0% ~ 51. 3% ,其中营养素贡献率最高的是钙,其余依次为维生素C、维生素E、脂肪等,与奶类及水果类的消费较多有关。能量和多种营养素比例在12岁左右有小幅上升的趋势,可能与学生进入迅速生长发育的青春期阶段,正餐外更多选择零食及时补充能量需求有关。但男生零食提供的能量及营养素比例均低于女生,可能与女生更喜好零食及为保持身材而刻意用零食代替正餐有关[9]。
本次调查发现,中学生奶类消费频率和消费量均低于小学生,中学生“限量食用”零食消费明显比小学生高,尤其是饮料消费明显高于小学生,与刘爱玲等[10]对儿童消费行为变化趋势的分析一致。长期饮用饮料特别是碳酸饮料等会造成一系列健康问题。 随着年龄增加,奶类及白开水消费量减少了饮料消费量逐渐增加,长期过多饮用含糖饮料会导致能量摄入过多、体重过重、龋齿风险增加,并且与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1]。因此,提倡中小学生饮用白开水来取代饮料,适当补充奶类,对促进他们的健康非常有利。
在小学阶段,学生自主能力较弱,主要由家长购买零食。随着年龄增长,学生自行购买零食的比例逐渐上升,由于学生对营养素缺乏及健康问题了解较少,在选择零食时更多倾向色泽、口味、广告宣传以及同伴的影响[6],其次才会考虑是否营养健康,所以容易选择一些营养素含量较低的“限量食用”零食。
有研究表明,家庭收入与零食消费行为有关,经济水平越高,零食的消费就越多[12]。本研究的结果也证明家庭收入对零食消费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低收入家庭水果、奶类等多种零食消费频率均明显低于中高收入家庭,说明收入越高家庭的购买力越好,表现为增加了食物种类和数量的选择; 但是另一方面可能会促使儿童消费甜食、饮料、油炸小食品等不良零食行为的形成,可见家庭收入对儿童饮食行为的影响是双向的。
综上所述,南京市中小学生零食消费虽然比较合理,但是鉴于零食在膳食结构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对一些不健康的零食消费行为加以积极引导,积极开展对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营养教育,提高膳食知识知晓率; 以不影响正餐摄入为原则,正确选择健康营养的零食,拒绝低劣质差的零食,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保证身心健康成长。
摘要:目的 了解南京市6~18岁中小学生各类零食的消费情况,为开展学生营养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先分层后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南京市768名6~18岁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表收集零食消费信息。结果 中小学生零食消费率和消费频率基本一致,水果、糕点、奶类、饮料奶类居消费率前4位,消费率依次为99.7%,96.1%,94.8%,94.7%,每周3次以上消费频率分别为93.8%,63.3%,81.4%,54.0%。小学生奶类消费量最高,平均为172.1 g/d;中学生消费量最高的零食为饮料,平均为235.1 g/d。零食提供的能量占每人日摄入总量的27.7%,零食提供各营养素贡献率在16.0%~51.3%,其中营养素贡献率最高的是钙。男生零食提供的能量及营养素比例均低于女生;随着年龄增加,零食所提供的能量和各营养素所占的比例总体上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 应加强对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膳食营养教育,合理选择和消费零食,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饮食习惯,营养状况,学生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23.
[2]马建红,郭燕,吴春香,等.普陀区小学生零食消费行为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9):1048-1049.
[3]李琴丽,颜虹,曾令霞.西安市城区中小学生零食消费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6):675-676.
[4]马冠生,胡小琪,吴瑾,等.我国4城市儿童少年零食行为的现况调查[J].营养学报,2001,23(2):177-180.
[5]赵伟明,刘贺荣,马平保.银川市430名学龄前儿童零食行为现况调查[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8):887-889.
[6]于冬梅,张兵,赵丽云,等.中国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状况[J].卫生研究,2008,37(6):710-713.
[7]ZIEGLER P,BRIEFEL R,PONZA M,et al.Nutrient intakes and food patterns of toddlers'lunches and snacks:Influence of location[J].J Am Diet Assoc,2006,106(1 suppl 1):124-134.
[8]于冬梅,翟凤英,张兵,等.北京市和湖北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现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6):403-406.
[9]徐群英,黄惠明.女青少年营养状况及其观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9):584-586.
[10]刘爱玲,段一凡,胡小琪,等.城市儿童零食消费行为10年变化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2):1415-1417.
[11]管爽,田艳梅,董芙蓉,等.儿童青少年饮料摄入对体质指数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4):557-559.
南京中医药大学 第11篇
专业介绍
中医学(国家理科基地班)
学制:五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医学士
中医学(七年制)
学制: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
授予学位:医学士、医学硕士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
学制: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
授予学位:医学士、医学硕士
中医学
学制:五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医学士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
学制:五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医学士
中医学(针灸推拿)
学制: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
授予学位:医学士、医学硕士
南京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
学制:五年制本科
中药学
学制:四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理学士药学
药物制剂
学制:四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理学士
中药学(中药药理学)
学制:五年制本科
中药学(临床药学)
学制:四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理学士
中药资源与开发
学制:四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理学士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食品与药品监测)
学制:四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理学士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制:四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经济学士 南京中医药大学
公共事业管理
学制:四年制本科
学方法从事社会公共事业管理尤其是医药卫生事业管理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
本专业学生在一、二年级课程为统一课程,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可选择专业方向,包括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医药法学方向和药事管理方向。每个方向从第三年级开始在课程设置上有所区别。
授予学位:管理学士
电子商务
(中外合作办学,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联办)
学制:四年制本科(3+1模式)
国外: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十二门课程。
授予学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士;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商科学士
南京中医药大学
应用心理学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士
市场营销
学制:四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士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制:四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士 南京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涉外护理)
学制:五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医学士
护理学(中西医结合)
学制:四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理学士
南京中医药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外合作办学,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联办)
学制:四年制本科(3+1模式)
授予学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工学士;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商科学士
英语
学制:四年制本科
南京市大学生 第12篇
调查发现, 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 他们面对的主要心理压力来自三个方面:回报父母高期望造成的焦虑感, 相对剥夺造成的自卑感以及未来就业困惑造成的抑郁感。
因为对就业的困惑, 55.8%的贫困大学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选择考研究生。
负责组织调查的团南京市委书记邢正军认为, 这既有想进一步学习深造的考虑, 同时也有对找工作不抱希望的担忧。贫困大学生一方面渴望竞争, 寻找到理想职业, 以证明自身的价值;同时又害怕竞争, 害怕竞争中的失败, 害怕选择带来的风险。这种压力长期存在, 容易使贫困大学生产生“学习无用论”的思想, 从而产生抑郁心理。
在这些困难面前, 贫困大学生是否会放弃自我, 甘心沉沦?
“调查发现, 贫困不仅没有挫伤他们对生活的信心, 反而增加了他们挑战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邢正军告诉记者。
调查显示, 41.1%的贫困大学生表示, 自己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58.9%的贫困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价值目标是完善自我, 实现自我价值。没有一人表示自己的价值目标为随遇而安或者是金钱、享乐等物质幸福。邢正军认为, 贫困大学生同样注重社会的需求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能否对自己的职业有所规划, 是贫困大学生将来就业的重要基础。调查表明, 有55.8%的贫困大学生希望将来考研究生;绝大多数 (87.7%) 贫困大学生已经做好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没有想好或者随遇而安的贫困大学生只占12.2%。
与同学能否和睦相处也是贫困大学生遇到的一个问题。调查显示, 95.7%的贫困大学生与同学相处融洽, 人际关系较和谐。团南京市委权益部蒋仲群介绍, 他们面对富裕同学带来的压力, 往往采取直面、化解、寻求精神支持等方法解决。
南京师范大学一名贫困大学生说, “在学校里, 家庭富裕的同学可能出手大方一些, 对待别人慷慨一些, 集体活动中出钱多一些。但我们可以多出些力, 多出一些点子, 把集体活动搞得更丰富一些。”
邢正军介绍, 这次调查的贫困大学生有163名, 还有179名大学生接受了访谈。家庭年总收入低于5 000元的特困家庭的大学生占73.6%, 年总收入在5 000~8 000元的困难家庭的大学生占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