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农业水费范文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农业水费范文(精选5篇)

农业水费 第1篇

1 我国农业水费收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于农业水价问题,学术界和政府基本的观点是农业水价应该达到水资源供应成本,或者在成本的基础上考虑微利。该观点主要是从水利经济角度考虑,没有考虑“三农政策”、社会经济条件、农民的承受能力、农业与工业之间的剪刀差等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水管单位水费实收率一直不高。2002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百家大中型水管单位水价调研的通知》,同时组成5个调研组,对全国11个省的农业水费收取情况进行调研。在此次调研的23个灌区中,除了江西潦河灌区、山东位山灌区等少数灌区外,其余灌区的水费收入与2002年以前相比普遍降低,实收率下降。目前,农业水费收取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a. 农业水费低、实收率低。在对农业增产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中,水在农业增产中的作用约为30%~40%,其作用远远大于化肥、种子等生产要素。但是根据调查,现行农业水费一般为农业成本水价的30%~60%。水管单位农业水费实收率一般为40%~70%,少数灌区的水费实收率不到40%。与其他生产要素相比,水费在农业生产成本中的比例一般只占5%左右。

b. 用水计量设施不足。1998年以前,灌溉排水的骨干工程由国家或地方财政共同投资建设,其中,中央财政投入所占比重很小,而地方则往往以“投工投劳”折资;1998年以后,大型灌区实施节水改造,骨干工程由国家或地方投资建设,非骨干工程由农民和集体投资建设。由于全国只有少数地方的配套资金到位,为了开发新水源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民实际上承担了全部投资的2/3以上。目前,我国多数灌区没有能力自主进行农业供水工程的维修、更新与改造。根据调查,骨干工程建筑物的完好率不足40%,近20%的骨干工程建筑物已报废或失效,灌溉田间工程系统配套不全,大部分工程无计量设施,无法准确计算用水量。

c. 水费支出不合理。水管单位将收取水费的30%返还给乡、镇、村,部分返还的经费用于基层工程管理人员的工资以及对支、斗、农、毛渠田间工程的维修管理费用。但由于能够收到的水费总额少,大部分乡镇则将这部分返还的经费只用于支付基层工程管理人员的工资,而没有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的维修管理。

d. 缺少节水效益补偿机制。对于农业用水已经实行计量的灌区,农业灌溉供水单位的收入取决于农民用水量。农民在采取节水措施后,节约用水的效益并不能为供水单位带来补偿,因此,灌溉供水单位没有节水的积极性[1,2]。

2 国外农业水费收取分析

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农业水费收取情况看,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农业水费都低于或远低于供水成本,有些国家或地区免征农业水费,农业供水成本不足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向农业用水提供了多种扶持政策,例如将供水设施和排水系统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列为“绿箱政策”的支持范围等,这些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较大,对于促进本国的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研究我国农业用水水费收取机理、制定农业水费收取政策措施时,应当借鉴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做法和成功经验。

2.1 发展中国家农业水费收取情况

世界银行的研究资料表明,发展中国家向农业灌溉用水提供了全额或高额的补贴[1]。例如,亚美尼亚对农业提水灌溉费进行全额补贴,水费按农田单位面积收取,水费只占供水成本的27%左右。埃及每年用于灌溉用水的补贴在50亿美元左右,农民不必缴农业水费,只负责水渠和田间灌溉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印度每年对农业灌溉用水的补贴总额在12亿美元左右,水费总体水平较低,最高水费在6~7美元/hm2。印度尼西亚农民不缴农业水费,只负责田间灌溉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摩尔瓦多的灌溉供水成本全部由政府承担。摩洛哥实行计量收费,水费远低于成本,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贴。巴基斯坦每年用于灌溉用水的补贴在6亿美元左右。秘鲁的水价由国家税收和地方费用组成,但农业水费远低于供水成本,其他部分由政府补贴。菲律宾的农业水费尽管按不同作物和季节加以定价,但农业水费远低于供水成本,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贴[1,3]。

2.2 发达国家农业水费收取情况

与发展中国家一样,许多发达国家向农业供水提供了倾斜政策。澳大利亚的农业水价只包括了维护和运行费用,没有包括全部成本,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不同灌区的水价变化较大,用水户拥有可交易的水权,美国政府向农业提供了高额的综合补贴。加拿大的农业水费征收率较高,但农业水费只占供水总成本的14%左右。希腊按农田单位面积收取水费,灌溉水费只包括了工程管理费用,其余部分由政府补贴。以色列采用多种水价加定额的管理办法,农民用水根据每年的降雨和水资源量分配,农业水费只占供水成本的极小部分,其余部分由政府补贴[1,3]。

3 我国农业水费改革应考虑的因素

3.1 农业税费改革的效果

从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农民进入了零税的时代,这意味着中国农民将彻底告别延续多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和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通过实施免征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和良种补贴等3项政策,使我国农民人均每年受益100~500元。农业税的取消虽然有助于农民的增收,但是由此给农民带来的利益并不显著。由于我国的农民医疗、养老等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医疗费用几乎完全由农民自己支付,农民难以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虽然农业税取消后农民的收入有所增加,但是农民的收入仍然处在相当低的水平。可见,在农民医疗、养老等保障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农业税费的取消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变农民的生存状态。

3.2 农业与工业之间的关系失衡

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重视工业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但是我国农业与工业的发展仍然极不平衡。其主要原因体现在农业收入弹性低,农业技术进步和生产率上升速度慢两个方面。

3.2.1 农业利润和附加值低

不同种类消费品之间的需求收入弹性不均等。与工业产品相比,农产品属于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其收入弹性比较低,而工业产品的收入弹性则较高。就农产品、轻工业产品和重工业产品3者而言,农产品的收入弹性低于工业品的收入弹性,轻工业品的收入弹性低于重工业品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消费需求量并不会与收入水平成线性增加,而工业品的消费需求量则会随着收入水平而成线性增加。在纯粹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增长快的工业产业较易维持较高的价格水平,从而获得较高的附加值,因此工业产品的价格可以维持在较高水平,并且拥有较高的附加值;需求增长慢的农业则只能维持较低的价格和附加值,导致农产品价格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即使近年来我国多次调高农产品的价格,但是农产品价格仍处于较低水平,农业的低收入弹性使农产品在价格和获得附加值上处于不利地位[4,5,6]。

3.2.2 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小

收入弹性的高低决定技术进步的速度。收入弹性较低的部门难以实现较快速度的技术进步;反之,收入弹性较高的部门能实现较快速度的技术进步。由于工业部门的收入弹性较高,为批量生产提供了先决条件,大批量的生产必然促进技术的进步,即规模经济是技术进步的强大推动力。而农业部门的收入弹性较低,这决定了农业的经营单位规模不能大,只能实施小规模生产经营,难以像工业那样进行大规模生产经营,农业的小规模生产经营不利于技术的进步。因此,与工业部门相比,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这就决定了农业部门技术进步速度和生产率的上升速度均比工业部门低,农业生产的竞争力远不如工业生产。

3.3 农民的承受能力低

根据统计资料[7,8],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 786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4 140元,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约为城镇居民的1/3。目前,我国一个大学生每年的支出约8 000~12 000元,大学4年需要花费4万元左右,若农村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则相当于一个农民10年的收入。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农民的承受能力是相当低的。

3.4 粮食生产成本高、收益低

在1980~1990年间,由于国家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我国粮食价格不断增高,粮食税后净收益持续增长。到了1995年,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结束了粮食供给不足的状况,这时的粮食价格与国际市场基本持平,粮食价格相对稳定,而粮食生产要素的成本却不断上涨,从而导致了粮食单位种植面积净收益全面下降,其中灌溉成本占粮食生产总成本的比例也在不断增长。通过对种子、化肥、水等农业生产成本要素组成的分析,在1995年以后,灌溉成本的增加是粮食生产成本提高最主要的因素。

通过对国内那些规模较大、经营管理水平较高和灌溉效益较好的灌区进行成本分析,以及对农业用水户的调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灌区的农业平均净收益与种子、化肥、水等农业生产成本基本相等,在不计入农民人工费用的前提下,灌区农户基本上没有结余[8];如果计入农民的人工费用,即使在效益较好的灌区,有些农户种地的实际净收益居然为负数。

可见,在粮食价格相对稳定、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民承受能力低下的情况下,农业水费的收取已经成为农民沉重的负担。在有些灌区,农民为了减少水费支出,只能通过减少灌溉,只浇保命水,甚至对于那些收益较低的农作物停止灌溉。对于经济负担过重、经济承受能力低的农民,国家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农民收益,从而提高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

3.5 免收农业水费与节水之间的关系

尽管通过提高农业水价并不能有效地达到节水的目的,但是免收水费不利于节水,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测算农业灌溉最佳用水量,建议对在最佳用水量以内的灌溉用水免收水费,对于超过部分收取高额水费,通过这种方法增强农民节水意识,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为此,需要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对农业用水进行计量,促进农业节水[9]。

政府对农业水费的补贴应当分地区、分阶段、分用户进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低,农业用水量大,用水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如果农业水费全部或大部分由国家承担,不利于农业用水的节约,因此政府对农业水费的补贴应当按照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用水户在不同阶段给予相应额度的补贴。通过政府一定时期、一定力度的补贴,农业水费应当达到供水成本,使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促使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对策与建议

4.1 改革现有农业水费,减轻农民负担

针对农业税费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增收效果不显著,农业与工业之间失衡状态日趋严重,农民自身的承受能力低等问题,国家已进行多次水价改革。农业水价改革的出发点可以归纳为3点:①农业水费达到供水成本;②在成本补偿的基础上实现微利;③通过不断提高水价达到农业节水的目的。前两个水价改革的出发点只能是提高水价,并没有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第③个水价改革的出发点是通过提高水价达到节水的目的,但实践表明,提高水价对于农业的节水作用非常有限。提高水价并不能达到节水的目的,农业水价的提高也不能使农民减少用水,相反,提高水价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则更为突出,例如,这样会使农民只浇保命水,对于收益少的作物干脆停止灌溉,同时还会拖欠水费等。因此,为了落实“三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的可承受能力,改善农业与工业之间的关系,在我国实行免除农业税政策后,应该出台新农业水费收取办法,减轻农民水费负担。

4.2 政府对农业灌溉用水实行补贴

一方面,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此,需要改变农业的现状,增强农业实力,提高农业产业的利润水平;另一方面,根据统计资料,我国第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已经突破了85%,这表明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根据国外许多国家的经验,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以后,依靠工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是一个普遍的趋势。因此,国家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出台相应的政策,实现促进农业发展的目的。近年来,随着油价等原材料的上涨,国家对于工业的补贴逐年增长,对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农业生产成本逐渐升高,收益越来越低,农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小,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农业产业急需政府补贴。建议我国政府借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成熟做法,给予农业灌溉用水适当补贴,这对农村经济发展非常有利。

4.3 对经济落后地区免收农业水费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甚至与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政府对农业补贴水平明显不足。根据有关资料,我国2006年对农业的投入为3 000亿元人民币,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不足10%,而美国、欧盟、日本对农业的补贴比重超过40%。同时,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允许国家对农业实行一定额度的补贴,从目前我国对农业的补贴额度可见,我国对农业补贴的空间还较大。建议对经济落后的地区免收农业水费,将水费直接补贴给地方各级水费征收机构,用于水渠和田间灌溉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5 结 语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项长期战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减轻农民负担的决心。为了大力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农业水费改革势在必行。目前,我国有些地方(如浙江的余姚市、慈溪市等)已经开始实行免收农业水费政策,农业水费全部由地方政府承担。随着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免收农业水费政策将会得到推广。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增强农民的承受能力,根据农业税费改革的实际效果、农业与工业之间的关系、农民承受能力等情况,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应当对现有的农业水费进行改革,政府对农业灌溉用水给予适当补贴。

摘要:针对我国农业水费收取现状,从农业税费改革、农业与工业的比较以及农民自身承受能力3个角度,对农业水费收取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农业水费收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现有农业水费征收办法的建议和相应对策:改革现有农业水费,减轻农民负担;政府对农业灌溉用水实行补贴;对经济落后地区免收农业水费。

关键词:农业水费,灌溉水费,农民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廖永松.农业水价改革的问题与出路[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3):74-76.

[2]张春玲,阮本清,罗建芳.我国农业水价管理现状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34(3):207-210.

[3]崔智.农业水价改革与农民承受能力关系的探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6(5):57-58.

[4]焦必方.新编农业经济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9-10.

[5]姜文来.农业水价承载力研究[J].中国水利,2003(6A):41-43.

[6]朱杰敏,张玲.农业灌区水价政策及其对节水的影响[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11):137-140.

[7]姜文来.WTO条件下的农业水价调整研究[J].海河水利,2004(4):7-8.

[8]JOHANSSON R C.Pricing irrigation water:a literature survey[EB/OL].[2000-06-28].http://www.worldbank.org/.

农业灌溉水费收取制度 第2篇

摘要:农业水费是维系农田水利设施正常运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和效率保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经济来源。表面上看,农业水费收入减少直接的体现是水管单位收入减少,但本质上却对解决水资源紧缺、保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产生损害,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农业水价改革中出现了水费计收难、收入减、末级渠系损毁、水资源利用效益不高等问题,已经影响了农田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高和节约用水。本文将从我国农业水价政策、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农业灌溉水费的收取制度。

1.引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及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25%。而且我国的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匀: 北方大部分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不800mm , 少部分地区甚至不足100 mm;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1500m3, 仅及南方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50%~33%,是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而南方大部分地区虽然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少,但由于降雨量无论年际或年内分配都极不均匀,加上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量大,致使南方大部分地区在没有灌溉或其它供水设施的情况下,不仅农业生产时时受到干旱的威胁,有时甚至连人畜饮水都感到十分困难。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一方面是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又是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水的利用率很低。节水意识在人们的头脑中还远没有形成,这些一方面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水利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从而造成了其它经济资源的浪费。我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0%,其中90%以上用于灌溉。由于供水技术、管理水平落后,加之水价偏低,无法起到促使用水户节约用水,提高水利用率的功效,致使我国农业用水存在着极大的浪费,灌溉水利用系数仅0.49。据有关部门统计, 我国目前每万元GDP的用水量为537m3,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 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目前我国每立方米水只能生产0.5kg粮食, 而发达国家则可生产2kg 粮食。

2.我国农业水价政策现状

从1949年至今,我国农业水价政策先后经历了3个阶段。第1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到1984年,从无偿供水到政策性低价供水,农业用水实行公益性无偿供水政策;第2阶段:1985-1996年,按供水成本核算、计收水费。1985 年国务院颁布了《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确定了水利工程供水的商品属性,实现了水利工程从无偿供水向有偿供水的转变,水价政策从此走上了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第 3阶段:1997 年到现在,逐步明确水是商品。1997年,国务院发布了《水利产业政策》,规定新建水利工程的供水价格按照满足运行成本和费用,缴纳税金、归还货款和获得合理利润的原则制定。2000 年,国家计划与改革委员会下发了《改革水价促进节约用水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水价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水价改革的基本思路。2004年,我国颁布实施《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我国水价构成及征收、管理程序,规定供水价格由供水生产成本、费用、利润和税金构成。

3.灌溉水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灌溉水价及水价到位率偏低

经调查,甘肃省水利工程农业供水平均成本为0.110元/m3,现行农业平均水价只达到成本的62%,如武威地区平均供水成本为 0.159元/m3,现行平均水价为0.724元/m3,水价到位率为46%,引大灌区平均供水成本为0.30元/m3,现行平均水价为 0.15 元/m3,水价到位率为50%,景电管理局平均供水成本为 0.32元/m3,现行平均水价为0.194元/m3,水价到位率为 60%。3.2“一贯制”灌溉水价不适应市场经济

现行灌溉水价多为行政定价,即“一贯制”水价,它不能及时反应供求关系的变化,更不能灵活地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调整,也就无法指导生产和消费。如在干旱季节需水大于供水时,水管单位不仅不能将水价上浮,相反还要服从政治需要降价供水。3.3灌溉水价概念混乱、不真实

现行水价多为取水口水价。但是,从取水口到用户往往需经过多层管理机构,这些管理机构所附加的费用原则上应当计入水价。在实际操作中,这部分水价很难规范,在水价中成为最不稳定的部分,水价搭车现象严重。实际用户水价通常是规定取水口水价的3—5倍,倘若将实际用户水价与灌区渠道水价比较,则比值更高。3.4灌溉水价结构单一

目前,灌溉用水的价格结构基本是单一计量水价,个别地区实行超额罚款制水价。这样的价格结构显得单调,不灵活,不能适应实际情况,价格不能反映随用水量变化的成本变化,不能给用户传递准确的成本变化信号,同时不能向企业反馈需求量的变化,不能起到调节供给和需求的作用,也不能反映提供水服务的质量和水平。3.5水费计收难收取率下降

水费计收难、收取率下降、收入减少造成了两大问题:一是水管单位难以生存和发展。由于大多数水管单位属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职工生活和水利工程维护,完全依靠收取的水费来维持,随着水费收取率不断降低,许多水管单位职工工资难以保障,导致职工队伍不稳管理服务不到位,农民群众的意见很大。二是管养经费严重不足,水利工程状况日趋恶化。据统计分析,一般情况下水费收入用于供养人员、用于工程维修在收入减少的情况下,水费优先保证职工的基本生活而用于工程维修养护的投入就微乎其微,导致水利工程渠系管理维护差、工程状况下降。税费改革以后,一些财力较好的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水管单位的方式,对农业水费实行减免,农民不再缴纳农业水费这种做法在农村产生的影响和引起的震动是很大的。不论是地方各级政府还是农民群众,都希望国家出台免收农业水费的政策。而这对于财政收入薄弱难以实行水费减免政策的大多数地方政府来说,工作压力是很大的,同时也加大了水管单位水费计收的困难。3.6截留挪用水费现象严重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水费成为向农民收费的唯一途径,也成为搭车收费和截留挪用的手段。据了解税费改革后,基层截留挪用水费用于弥补财政资金缺口的情况不断出现,加重了群众对农业水价改革的误解与不满。灌区大多数农民都能按时足额缴纳水费,但对于县乡镇 村以种种理由截留挪用水费的问题,水管单位缺乏必要的制约手段,从而导致水费被层层截留挪用,类似现象在全国其他地区也时有发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引发了群众对农业水价改革工作的不满情绪。3.7末级渠系不配套测量设施不完善

我国灌区末级渠系不配套计量手段和量测水设施不完善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难以实行计量收费。许多省目前仍是通过行政手段按耕地面积亩计收水费用水多少,一个样用和不用一个样,喝的是大锅水。另外由于渠道损坏水损大,一些地方将这些损失分摊给农户负担,导致水费过高,由此产生了拒交水费的现象激化了供用水双方矛盾。

4.灌溉水价调整改进的措施

4.1明确灌溉水价的组成

灌溉水价应由三部分组成,即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工程水价是根据各供水工程运行的单位成本、费用、利润、税金计算形成的。水利工程供水的价格构成中应包括资源水价(水资源费),但现行水价中尚未考虑到环境水价的问题。4.2 改变认识,提高水价到位率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改变长期以来人们对水管单位无偿服务或低价供水的传统思维和认识,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使灌溉用水水价逐渐提高到成本水价,并向市场价格过渡。4.3 完善水价体系

全省各类灌区的条件都不一样,因而供水平均成本和现行平均供水水价差异较大,所以有必要发展小流域或分灌区单独定价;同时由于各地区之间的水文气象条件也有不同,因而应制订对应的季节水水价,并拉开季节水价的价差。4.4 灌溉水价实行多层次多元价格

一是加大价格管理的弹性,予市场机制以适当的空间。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实行“价格上限制”,在政府限定的空间内,水企业允许在间和内有自行调整的空间,最高限价形式在间和内调节都可使用。二是改变灌溉水价结构。依靠价格杠杆调整用水结构和农作物种植结构,缓解用水矛盾。对进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的,实行优先供水,优质优价。对水资源奇缺、灌溉用水矛盾大的,要实行限额灌溉,采用累进计价、超量加价的计价办法,促进节约用水。特别是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使水价的变化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成本的变化挂钩,使价格体现成本的变化。4.5 改革水政管理机构

水政管理单位必须进行机构改革,明确职能,减少管理层次,精减人员,提高效率,增加水企业效益,降低农民的负担。4.6创新模式的提出和推广

枯山枯水费苦心 第3篇

最日式的庭园叫作“枯山水”。一个枯字,枯淡幽寂,便有了禅味,这种庭园本来是出自临济宗禅师之手。

京都东北方有一座比睿山,山上有二僧,荣西和道元,时当我大宋年间,先后渡海去西天取经。禅宗时兴,1191年荣西取回临济宗,1226年道元取回曹洞宗。早已落地生根、占山为王的宗教势力不容后来者,他们都离开京都,道元避开政权,布教民间,而执掌镰仓幕府大权的北条氏皈依临济宗,以致世间有“临济将军,曹洞土民”之说。南宋僧兰溪道隆1246年东渡,幕府请他在镰仓开山建长寺,传布纯粹中国禅。33年后,无学祖元应镰仓幕府之邀,渡日住持建长寺,又开山圆觉寺。禅是从自然中坐出来的,或许把寺院建在靠近权力的地方,远离了自然,对庭园就尤为上心。道隆、祖元建伽蓝、造庭园讲究“境致”,即顺应自然环境,将人工景观融为一体。

无学祖元来日本八年后入灭,弟子不多,但有个徒孙,梦窗疎石(1275—1351),在禅宗传入百年后盛兴日本禅。他18岁受戒,曾梦游中国的疎山和石头,遂改名疎石。生前身后有七代天皇给了他国师称号,不但是一代高僧,而且是修建庭园的高手,辗转各地,因景造园,如京都的西芳寺、天龙寺,如今都列为世界遗产。日本多火灾,大多数古迹都不是原装原样,西芳寺亦不例外,唯有几处“石组”久经风雨,岿然不动。“石组”,意思是摆布几块石头,搭配成景。一处是“枯泷”,山坡上横卧几块大岩石,让人想象激流飞下的景致。这就是枯山水之始,表现禅宗世界观,奠定日本独特的庭园样式,垂范后世。“日本庭园在发展过程中对岩石的关心极为强烈,形成其特色。尤其是不用水的枯山水,岩石在庭景中具有绝对重要的作用。”(见《日本庭园―空间之美的历史》,)不过,梦窗当初的设计也许与山涧相映成趣,后来水枯涸,形成了今日概念的枯山水也说不定。“枯泷”被说得玄之又玄,可也有人嗤之,那些石头就是登山的铺路石。

读《梦窗疎石》,有云:仁人自是爱山静,智者天然乐水清,莫怪愚惷玩山水,只图藉此砺精明。对于他来说,造园并非出于闲情逸趣,而是佛道修行,造设了一段公案。日本禅好立文字,梦窗有《梦中问答》等著述传世。他说:喜好山水无所谓好坏,山水无得失,得失在人心。山水即庭园。造园用山水之语,缘于中国山水画。日本与元、明贸易,输入的主要是铜钱,以及书画、陶瓷等“唐物”。山水画尤其得人气,丰臣秀吉曾经用山水画代替土地,赏赐武将。“缩三万里于尺寸”,山水画的缩景理念及残山剩水的留白技法启迪了禅僧,庭园里出现了三维的山水画―枯山水。犹如山水画线条,白砂上爬梳一道道纹理,象征地表现水波,不用水,但整个庭园都是要表现水,反而使观者满眼水汪汪。山水画的留白对日本文化艺术影响极深,茶道也好,俳句也好,无处不留白,常让我们看得不明不白。

作为旅游景点,龙安寺的石庭特有名:见方约25米长,10米宽,铺一地白砂,大小15块石头布置其间,分作5群,砂为海,石为岛为山,好似一个大盆景。北侧檐廊上总是坐满人,呆呆地眺望,不知在冥想,还是在歇脚。中国人游京都也必来看看。据说这枯山水表现“寂”,日语发音为sabi。“寂”与“锈”同音,铁生锈,不再光亮,生出另一种秀,那就是寂的感觉。自然用时间来施加变化,古刹西芳寺变成了“苔寺”,布满青苔。建筑学家童寯曾说过:“藓苔蔽路,而山池天然,丹青淡剥,反觉逸趣横生。”但一般来说,我们更赏识茅檐长扫静无苔,而苔痕上阶绿,就要写陋室铭了,乃至发兴亡之叹。日本人以为苔藓是从石头里生出来的,石灯笼顶戴青苔,他们便感受到闲寂枯淡的逸趣。对于西方文化来说,断臂的维纳斯只是个偶然,纪念碑竖起之后尽可能保持那个样子,一成不变,以至永远。而日本庭师建成的庭园不过是半成品,还须借造化之工来完成。人工作品被造化渐渐抹去人工的痕迹,融入自然之中。庭园像酒一样日复一日地熟成,臻至完美。

志贺直哉有一篇短文《龙安寺庭》,言道:“我觉得桂离宫的庭若是小堀远州的长篇杰作,这就是更出色的短篇杰作。我不知道有紧张感如此强烈的广庭,但它不是日常欣赏的宅邸之庭,就欣赏来说过于严格了。而且,我们的精神因眺望它而感觉不可思议的欢喜。”此文发表于1924年,使龙安寺石庭一下子轰动,赞美者不绝如缕,都想从石头的构图上看出哲学来。志贺觉得庭师只摆了石头,不植草木,庭园就得以保持原形,以至于今。其实呢,丰臣秀吉造访过此庭,那时不光有石头,也有草木。《龙安寺庭》而今也常见于课本。对于志贺的见识,1970年代立原正秋撰《日本庭》予以驳斥:“志贺一文出来之前,没有把枯山水和禅纠结在一起的言说。以前对于日本人来说,庭是‘风流’的对象。风流是寂。志贺以后的很多论者不过是囫囵吞下志贺恣意的趣味判断,借以制造于己方便的骨架,并加以整合,展开言说。全都是空谈。”

欣赏枯山水,或许有一种紧张感,却更像是惶惑,犹如看皇帝的新衣。所谓文化,常常就是被后人解说出来的,且不乏强作解人。什么表现禅,威严啦,幽玄啦,立原正秋认为给单纯的造型物体加上这些空洞的言词不过是扯淡。净土宗的庭园不也有枯山水吗?那些石头的摆法不过是工匠的审美罢了。休管他这段公案,诗曰:赏园不是悟公案,枯水枯山费苦心。剩墨踌躇留白处,看来遍地浪淋淋。

农业水费 第4篇

1 三干渠灌区农业水费收取的难度

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取消后, 一场深刻的农村意识形态革命给大型灌区水费征收带来挑战: (1) 国家取消农业税后, 征收水费成为农民争论的焦点。2005年12月1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以高票废止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行了近50年的农业税制, 从而也宣告在中国延续了近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正式寿终正寝, 这是中国税制史上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消息传开后, 农民一直观望着取消农业水费。 (2) 粮食直补政策出台后, 征收水费成为农民争论的焦点。“粮食直补”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户、深受农民欢迎的政策, 不少农民认为, 农业生产性成本都实行了综合补贴, 原来一直以交费方式的水费应当取消。 (3) 新农村建设目标出台后, 征收水费成为农民争论的焦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1年中央1号文件) 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作为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决定“继续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作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因此不少农民把水利设施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公共设施, 认为水利也应当“反哺”农业。

农业水费是维持农田水利良性运行的重要经济基础。我国于1990年下发了关于征收农业水费的文件, 为农田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取得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几年来, 特别是农业税取消后, 部分农民认为农业税都免了, 何必再缴农业水费?所以, 三干渠灌区 (当然也包括其它的灌区) 的农业水费征收较差, 甚至收不上来, 农田水利没有一个稳定的收入, 影响了农田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 甚至是老化失修。出现了灌区水费收取难, 水管单位生存和运行难,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筹资难等多项问题。

2 实行农业水费统筹的现实意义

2.1 实行水费统筹, 能有效防止水资源浪费, 促进节约用水

实行农业水费统筹后, 每年由灌区水管单位给用水乡镇核订基本用水量, 水价由物价部门核定, 全灌区统一标准, 并进行公示, 让农户用上明白水, 放心水, 农民节水意识会大大增强, 有效地防止了水资源浪费, 促进了节约用水。

2.2 解决了农业水费收取难和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筹资难的问题

实行农业水费统筹后, 由灌区各乡镇负责收取水费, 所收取的水费除足额向水管单位上缴农业水费外, 其它的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基金, 部分作为农民用水者协会工作经费外, 其余的在县级有关部门的监督下, 由各乡镇用于斗、农、毛渠等水毁工程岁修及塘堰整治。由于收取的水费用途明晰且大部分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将会使农民缴纳农业水费的积极性高涨。

2.3 能有效提高灌区的经济效益、生态和社会效益

实行农业水费统筹后, 由于灌区水管单位能提供充足的水资源, 灌区空气湿度将明显增加, 地下水储量也更加丰富, 不仅利于植被的生长, 而且还有效改善土壤墒情, 提高土地生产效益, 使灌区农业得到发展。此外、充足的水源也能改善灌区人民的生活环境。

2.4 农业水费统筹是大型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发展的需要

大型灌区水利工程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长期以来, 由于水利一直处于支农地位, 水费的价格由国家制定, 征收农业水费的价格长期较大幅度地低于水生产成本的价值, 使许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长期亏损, 不得不贷款维持单位的运行, 严重阻碍了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多年来水管单位体制改革进度令人担忧。农业用水水费的价格远远背离水的价值,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实际上一直是农业的服务部门, 也因此被确定为事业单位。水费在农民负担中所占比例较少, 水工程建设成本实际上早就列入了国家财政预算支出部份, 因此, 实行农业水费统筹, 对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 在三干渠灌区实行农业水费统筹的具体做法

实行农业水费统筹按照促进节约用水, 降低农民水费支出, 保障良性运行的原则, 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同步进行。三干渠管理处属准公益性水管事业单位, 农业灌溉为保障性供水。随着内部管理的日趋完善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的实施, 灌溉条件良好, 具备实行水费统筹的一些条件。要在灌区实行农业水费统筹, 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3.1 核定准确的灌溉面积

各地要以镇、村为单位, 迅速核定实有灌溉面积。由于三干渠灌区普遍存在“插花田”现象, 灌区农田有相当大部分属一些中小型水库灌区, 无法落实灌溉面积, 必须在此次核定中予以明确。

3.2 测算农民水费承受能力, 核订水费征收标准

为推行节约用水, 减少供水成本, 使老百姓能够最大受益, 必须由政府和物价部门测算农民每亩田水费的最大承受能力, 出台合理的每亩水费征收价格标准。各级政府部门应根据近几年水费缴纳情况, 测算农民亩平水费承受能力, 会同物价部门制定三干渠灌区农业水价。

3.3 确定计收办法

实行货币计收, 实行谁受益谁负担、多受益多负担原则, 按实际受益面积核订到村, 分担到户, 常年稳定不变。

3.4 确定征收主体

由当地政府指定部门征收, 然后上缴灌区主管单位。进一步明确三干渠灌区农业水费征收主体为各用水乡镇, 确保水费及时收取到位。

3.5 明确水费收取后资金的管理方式与主要用途

水费由各乡镇统一收取, 由县级有关部门监督使用。其用途为, 一部分用于上缴灌区水管单位农业水费, 一部分用于农民用水者协会工作经费, 一部分用于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基金。

实行水费统筹, 政府是主导, 部门是依托。市政府应当将市三干渠管理处定性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 因为三干渠管理处除承担供水外, 没有其他经营功能。市财政应当每年在预算中安排足额的专项资金解决三干渠管理处的人员经费、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和灌区基本运行费用。市水务局作为全市的水行政主管部门, 将积极向市政府领导汇报争取支持, 同时协调各级政府部门制定出台农业水费统筹相关政策措施;市三干渠管理处作为灌区水管单位, 也应一如既往地为灌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积极配合当地政府部门, 推行节约用水, 搞好水费统筹, 保障灌区农业生产发展和粮食增产增收。

摘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费是支撑水利向前发展的基础, 实行水费统筹, 能有效防止水资源浪费、促进节约用水, 农业水费统筹是大型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发展的需要, 现就三干渠水费问题和大家探讨。

关键词:三干渠,农业,水费

参考文献

[1]吴任敏, 试论建立规范的水费补贴制度的必要性水利发展研究, 2002, (01) :23-25.

[2]丁民, 对农业水资源费和水费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水利, 2007, (04) :47-49.

黑龙江省灌区水费征收问题研究 第5篇

截止2010年底, 我省大中小型灌区共有8312处。其中, 30万亩以上灌区 (大型) 35处, 万亩以上灌区 (中型) 300处, 且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2011年, 我省水田核查实灌面积达到5017.33万亩。一是按灌区规模划分。我省万亩以上灌区水田面积达1166.1万亩, 占全省23.2%;五小工程水田面积达3851.3万亩, 占全省76.8%, 其中机电井灌区达到3248.7万亩。二是按地域划分。东部三江平原水田实灌面积3088.8万亩, 占全省水田实灌面积的62%;西部松嫩平原水田实灌面积1410.92万亩, 占全省水田实灌面积的28%;中部地区水田实灌面积517.59万亩, 占全省水田实灌面积的10%。我省水田面积主要集中在松嫩和三江两大平原。三是按水源类型划分。水田地表水灌溉面积1768.6万亩, 占全省水田35.3%;地下水灌溉面积3248.7万亩, 占全省水田64.7%, 由此表明, 我省水田地下水灌溉面积较大, 地表水灌溉面积相对较少, 井灌发展过快, 且多集中在三江平原地区。

2 水费征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2.1 水费征收情况

我省水费征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的按亩收费, 另一种则是水价改革后的按方计取水费。目前, 我省多数灌区还是实行按亩收费制度, 水费执行1997年制定的每亩20元的水价政策。2003年开始, 我省开始推进“计量供水, 按方收费”的水价改革, 到目前为止, 全省有46个灌区完成了水价改革, 实行按方收取水费。

2.2 水费收取存在的问题

2.2.1 农民用水户水商品意识淡薄

虽然早在1992年, 国家就已将水利工程供水列入商品目录, 但长期以来, 水一直没有被作为商品来看待, 广大农户对于水的商品意识淡薄。2006年, 全国范围内免征农业税, 农业、林业、农机等涉农部门逐步取消了涉农收费项目, 发放了粮补资金、退耕还林资金、购买大型农机具补助资金。随着我国粮食制度改革和农业税的取消, 农民上交水费的意识更加淡薄, 水费收缴难度随之增大, 水费收取率一直不高。一些农民呼吁:“皇粮国税都免交了, 还交什么水费。”

2.2.2 没有形成合理的水价机制

我省对于水利工程供水一直作为一种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管理, 农业用水水价不是由供水成本决定的, 而是由政府价格部门从行政管理角度制定的。这种管理体制所造成的后果是掩盖了水的商品属性, 由此产生的弊端是水的价值无法形成价格, 价与费无法统一, 供水成本得不到补偿。其结果是一方面水管单位长期亏损欠账, 水利工程老化失修, 水管单位难以维持;另一方面是农民的根本利益也无法保障。有的地方政府甚至把农业水费与农民负担混为一谈, 没有认识到水费是农业生产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片面强调农民的眼前利益, 忽略了农民的长远利益。

2.2.3 供水水价偏低

目前, 我省农业用水执行的是1997年制定的每亩20元并实行年亩收费制的水价政策, 此价格仅占1997年水价平均成本54%和2010年水价平均成本的30%。

2.2.4 水价改革进展缓慢

尽管从2003年开始我省开始推进水价改革, 但是到目前为止, 仅有46个灌区实行了新水价, 数量不到全省大中型灌区总量的14%, 覆盖面积不到全省大中型灌区实际灌溉面积的11%。

2.2.5 地方政府行政干预

我省水费管理文件中明确规定:“对不按时交纳水费、拒交水费的用水农户, 经一再催交仍不交水费的应交滞纳金, 直至供水管理部门有权停止供水。”但在实施中往往由于难以实施。过多的行政干预也将影响到两部制水价、超定额用水加价等水价制度的贯彻落实。

3 水费征收策略

3.1 利用好水价杠杆提高全社会对水的商品性认识, 促进节约用水

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 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都重点强调了节水工作, 指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节水, 要求进一步加大水价改革力度。我省农业用水占社会总用水量的74%, 水田用水更是占农业用水总量的97%, 是全社会第一用水大户, 节约农业用水对我省提出的15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水资源保障至关重要。如果还实行按亩收费, 无论用多少水, 都是一样的钱, 必定造成“大水漫灌”的现象发生。应该充分利用价格杠杆, 进一步提高用水户的水商品意识, 用一方水交一方钱, 让用水量与其经济利益挂钩, 提高用水户的节水观念。因此, 建议改变计量方式, 提高用水价格。全面推行计量供水, 按方收费。

3.2 严格执行水价改革中水费按成本测算和收取

由于用水户本身水商品意识淡薄, 加之在水价改革水价测算过程中, 受到农民减负、物价稳定等外界的因素的影响, 最终所执行的价格基本上都是在所测算水价的70%左右, 每立方米5分钱左右, 远远低于供水成本。因此, 建议严格执行水价改革中水费按成本测算和收取。

3.3 应加快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力度

目前, 我省执行一个灌区一个用水价政策的政策, 利用8年时间, 已完成大型灌区水价改革12个, 中小型灌区水价改革34个。实现全省或者按流域统一确定一个农业供水价格, 实行全省或者一个流域统一水价。这样可以大大加快水价改革步伐, 也可以消除区域用水户水价攀比的心理。如果全省或按流域统一水价有困难, 也可按水库灌区, 提水灌区、自流灌区、井灌区等不同工程分别计算供水成本, 统一不同灌溉形式的灌区水价。或是按行政区 (市县) 统一水价, 以推进水价改革速度。

3.4 积极探索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积极落实省委一号文件提出的“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 探索实行两部制水价, 即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

3.5 提高灌区自身服务能力, 加强农民参加的农业用水协作组织

通过加强对灌区的管理进一步提高灌区自身服务能力, 让用水户得到良好的服务, 进一步转变用水户缴纳水费的观念。通过农业用水协会即时公布水费管理使用情况, 虚心听取农户意见, 不断增强水费使用透明度, 严格水费管理, 全面做好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3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2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1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