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精选6篇)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38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来自医院2012年~2013年的临床标本, 包括血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痰液、粪便。经过分离, 初步鉴定, 保存于半固体培养基备用。
1.2 方法
标本经培养, 直接涂片染色;经分离培养观察群落生长分布状态, 群落特征;增殖培养再分离培养后做分离鉴定试验、药敏试验、抵抗力试验。
1.3 仪器与材料
细菌鉴定:梅里埃ATB细菌鉴定仪, 药敏试验:K-B纸片扩散法, 药敏试纸由中国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1.4 细菌分离与药敏试验
细菌分离与药敏试验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操作。药敏检测结果判读根据CLSI/NCCLS标准, 量取的抑菌圈直径来判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该药物的敏感性形式, 共分为敏感、/中介、耐药三个档次。数据分析采用WHONET 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形态与染色
通过对细菌经行培养观察可得, 该类细菌为球形或近似球形, 呈葡萄串状排列, 无鞭毛, 无芽孢, 一般没有荚膜。经革兰染色呈紫色阳性反应。
2.2 培养特性
该类细菌属于需氧型细菌, 耐盐, 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经液体培养基观察可得该类细菌呈均匀混浊生长分布。经普通固体培养基培养可见中等大小菌落, 圆形, 凸起边缘整齐光滑, 成黄白色油状。血平板培养部分出现溶血现象。
2.3 分类及分型
经过分离培养的, 38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分类鉴定结果显示, 表皮葡萄球菌214株 (55.73%) , 溶血葡萄球菌49株 (12.76%) , 人型葡萄球菌23株 (6.00%) , 腐生葡萄球菌32株 (8.33%) , 木糖葡萄球菌10株 (2.60%) , 华纳葡萄球菌26株6.77, 其他30。详见表1。
2.4 细菌药敏结果
通过药敏试验测试可知, 在常用的17种抗生素中, 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等耐药性高达90%;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林霉素等耐药性在70%以上;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四环素等耐药性在50%左右, 对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利福平等耐药性较低, 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没有耐药性, 可见该类细菌的耐药性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详见表2。
2.5 抵抗力特性
经抵抗力试验发现该类细菌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菌, 耐干燥, 耐热, 对龙胆紫敏感, 耐药性强。
3 讨论
通过对该类细菌的药敏试验发现, 该类细菌已经对抗生素产生了普遍的耐药性, 对目前常使用的青霉素、氨苄西林等耐药性高达90%;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林霉素等耐药性在70%以上;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四环素等耐药性在50%左右, 对于我院常用的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等抗生素耐药性较低, 使用该类抗生素治疗该类细菌感染有不错的效果。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没有耐药性。该类细菌耐药性普遍增高是由于人们对抗生素的滥用造成的, 特别是β-内酰胺类药物这样的广谱抗生素医院内的广泛使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可分为MSCNS和MRCN S两类, MRCNS携带mec A基因。研究显示MSCNS的耐药程度明显低于MRCNS[4]。MRCNS的耐药性高的原因是, mec A基因能够编码低亲和力青霉素结合蛋白, 该蛋白能够产生对苯唑西林和所有头孢菌素、青霉素类及酶抑制剂的复合抗菌药物的耐药性[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致病性不取决于菌种, 而是由细菌染色体上的细胞间黏附基因 (ica) 和mec A基因、aac (6') 基因、等耐药性基因[6]。
由于抗生素的滥用, 该类细菌感染的耐用性普遍较高, 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利福平等是治疗该类细菌感染的不错选择, 使用万古霉素是最后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余续发.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2 (4) :313-314.
[2]李胜利, 张婴之, 吴菊芳, 等.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8 (2) :65-67.
[3]Smith K, Hellmark B, Sderquist B.Characterization of SCCmec elements in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isolated from blood cultures from neonates During Three decades[J].APMIS, 2011, 119 (12) :885-893.
[4]张永标, 梁彩倩, 张扣兴, 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菌谱与药敏谱调查[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6, 10 (18) :395-396.
[5]洪秀华.临床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180.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第2篇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抗菌药物,耐药性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CNS)通常寄居于人体皮肤粘膜,在严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和接受介入性诊疗操作的患者中,该类菌则表现出明显的致病性,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和各种侵袭性操作的普遍采用,该菌属从临床标本中的分离率逐年增高,耐药性亦不断提高,尤其是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us,MRCNS)的耐药率报道有明显升高的趋势,MRCNS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1],为了解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对我院2003~2007年临床分离的MRCNS耐药谱进行动态分析,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及其他医院送至本院细菌室的临床样本,共分离培养出1185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98株(2003年224株,2004年242株,2005年201株,2006年201株,2007年130株)。占CNS的84.2%。
1.2 质控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1.3 抗菌药物纸片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克林霉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夫西地酸抗生素纸片均为英国Oxiod公司产品。
1.4 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判断标准均按照美国NCCLS规定进行。对耐甲氧西林(MRCNS)株的监测根据NCCLS的规定,2003-2006使用苯唑西林,2007年改为按头胞西丁结果来判断。以敏感(S)、中介(I)、耐药(R)报告结果。
1.5 统计学处理
按医院实际情况,每半年对数据总结和统计1次,数据输入WHONET软件,对不同时期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比较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X2检验。
2 结果
2.1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情况
共检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98株,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84.2%,比赵德军等报道的72.1%高[2]。不同时期检出率详见表1,不同时期的分离率比较有显著性意义,X2=153.13,P=0.000。
2.2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
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呈持续高耐药状态,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氯霉素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庆大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呈中等耐药状态,利福平、夫西地酸呈较低耐药率,替考拉宁耐药率非常低(0%-1.9%),而万古霉素则保持100%的敏感性。详见表2。
3 讨论
3.1 检出情况
5年我院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平均检出率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84.2%,不同时期的分离率比较,X2=153.13,P=0.000,提示我院近年来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从表2可以看出,03年上半年至06年下半年间,每半年与前半年比较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P值均>0.05,提示在这4年间MRCNS检出率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06年下半年与07年上半年MRCNS检出率比较,P=0.000,提示有显著性差异,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与我院在2007年对耐甲氧西林(MRCNS)株的监测判断标准按照美国NCCLS规定改用头孢西丁有关。Ferreira等报道[3],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对MRCNS检出敏感性较高,但由于实验常规培养条件受到培养基成分,特别是p H、NaCl含量、细菌接种量、孵育温度和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结果特异性较低,结果的准确性会出现偏差。而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且实验条件无特殊要求,故2007年NCCLS要求改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来判断MRCNS。由此可见,我院06年和07年MRCNS检出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是由于实验方法不同所致的。
3.2 耐药率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从本文调查结果显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苯唑西林高度耐药,为89%-100%,其次红霉素,分别为82.3%-88.5%,因此选择抗生素时避免选择青霉素、苯唑西林和红霉素。
庆大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呈中等耐药状态,庆大霉素耐药率为43.5%-67.3%,克林霉素耐药率为31.1%-67.3%,四环素耐药率为25.8%-47.8%;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氯霉素耐药率呈下降趋势,环丙沙星耐药率下降43.9%,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下降39.7%,氯霉素耐药率下降26%,因此,对这些抗生素可以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进行治疗。
利福平和夫西地酸呈较低耐药率,利福平耐药率为8.7%-25.5%,夫西地酸耐药率6.7%-23.1%,替考拉宁耐药率非常低(0%-1.9%),而万古霉素则保持100%的敏感性,表明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是临床治疗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有效的抗生素,但因为目前耐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已经出现[4],医院感染控制顾问委员会建议减少该药的使用,所以我们尽量选用耐药率较低的利福平和夫西地酸。由于利福平的肝毒性较大及可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副作用,限制了该药的使用。夫西地酸是新型梭链孢酸类抗生素,通过干扰延长因子G来抑制细菌核糖体的易位,从而阻碍细菌蛋白的合成。这种独特的作用机理避免了与其他抗菌素的交叉耐药性,尽管在国外被广泛使用了三十多年(国内临床应用较少),却仍对绝大多数葡萄球菌菌株保持较强的抗菌活性和很低的耐药率,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抗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新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廖璞,洪波.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30(3):449一451.
[2]赵德军,付维禅,张碧健,等.替考拉宁对136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J].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143-2145.
[3]Ferreira RB,Numes AP,Kokis VM.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the mecA and ileS-2genes in coagulase-negative ataphylococci isolated from Brazillian hospitals by multiplex PCR[J].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2002,42(3):205-512.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第3篇
1.1 菌株来源
分离自本院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的血液、痰液、尿液、及各种脓性分泌物 (结膜分泌物除外) 。
1.2 苯唑西林的敏感性检测方法
依据CLSI推荐K-B纸片扩散法用头孢西丁判断苯唑西林的敏感性, 将待检菌种配成0.5麦氏浊度, 然后接种在M-H平皿上, 35℃培养18~24h,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RCNS) 抑菌圈直径 (mm) ≤24mm为耐药, ≥25mm为敏感。来报告苯唑西林的敏感性[2]。
1.3
头孢哌酮/舒巴坦药敏等抗生素均为VITEK-32试卡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做质控。
1.4 药敏试验方法
用MIC法, 结果判断按美国CLSI 2008年公布的标准执行。
2 结果
2.1 313株CNS在各种样本中的分离结果
见表1。
从表中可见, 10种CNS中, 表皮葡萄球菌分离率最高, 占44.7%, 其次为溶血葡萄球, 占22.0%。
2.2 313株凝固的酶阴性葡萄球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松鼠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耳葡萄球菌、模仿葡萄球菌6种葡萄球菌, 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见表2。
*MR苯唑西林耐药*MS苯唑西林敏感
3 讨论
表2结果显示, 6种MRCNS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达95%~100%。且具有多重耐药性, 对克林霉素、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高, 但对糖肽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尚好, 目前还没有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所以在治疗由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时, 通常首选耐青霉素 (苯唑西林或氯唑西林) 或第一代头孢菌素, 严重葡萄球菌感染时应联合用药, 即在耐青霉素或第一代头孢菌素的基础上加用红霉素、阿米卡星、磷霉素或利福平等。由MRSA或MRCNS导致的感染应首选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 一般疗效较好, 单用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治疗效果不佳时可加用阿米卡星、磷霉素、利福平或氟喹诺酮类药物[3,4]。人类对抗感染性疾病的斗争从未停止, 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在日渐增强, 因此我们更需要做好细菌的菌种鉴定及准确的药敏结果, 及时掌握最新的耐药信息, 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申正义.临床细菌的耐药问题[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1997, 3 (4) :173.
[2]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Ni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 NCCLS doc-ument M100-S9.
[3]何礼贤.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的医院流行病学及感染控制[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03, 24 (3) :105.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第4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全院临床送检的血液、中段尿、胸腹水和穿刺液等无菌体液标本中分离出的CNS, 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菌株, 根据本室污染菌排除标准排除污染菌, 最后共收集了150株。
1.2 药物敏感性检测
以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为质控菌株, 采用美国BD公司9120型血培养仪、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 2-compact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
2 结果
2.1 CNS的耐药特征
150株CNS中, 发现102株耐甲氧西林的CNS菌株 (MRCNS) , 4株对万古霉素中介的CNS菌株。利奈唑胺的敏感性较好, 尚未发现耐药菌株。耐头孢类抗生素的CNS菌株所占比例在50.0%以上。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占78.0%和72.0%。耐甲氧西林的CNS菌株占68.0%。氨苄西林耐药率占96.0%, 青霉素耐药率占100.0%。见表1。
2.2 临床科室分布
150株CNS, ICU 53株 (35.3%) 、儿科36株 (24.0%) 、血液内科19株 (12.7%) 。见表2。
3 讨论
CNS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常引起难治性感染, 并有增加和蔓延趋势。近年来, 抗菌药物长期、不合理应用导致CNS耐药现象日趋严重, 耐药谱越来越广, 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扰。目前, 国外有关CNS耐药性和耐药机制的研究报道较多, 国内关注度也逐年上升。
本研究对我院2014-2015年150株CNS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 发现CNS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其中CNS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普遍耐药, 耐药率在95.0%以上, 这与相关报道[4]结果一致。CNS对红霉素、头孢类抗生素等一线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在50.0%以上, 这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密切相关, 尤其对一些常用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更为突出, 传统治疗首选的抗菌药物为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 反复使用这些药物易导致耐药。万古霉素是治疗CNS感染的首选药物, 我们暂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但分离出4株中介菌株, 这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近年来, 有文献曾报道对万古霉素耐药的CNS菌株[5]。这表明CNS的治疗存在潜在性的危险, 临床应关注对万古霉素的合理使用, 研究结果发现, CNS对利奈唑胺敏感性较好, 尚未发现耐药菌株, 可替代万古霉素使用, 以减轻临床在治疗CNS感染时对万古霉素的过分依赖。
本研究发现ICU患者CNS感染检出率占35.3%, 检出率最高。ICU患者免疫力低下, 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常采取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措施, 易导致CNS感染, 频繁使用抗生素而出现耐药, 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6]。儿科患儿CNS感染率占24.0%。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善, 抵抗力弱, 易引起多重耐药。随着侵入性诊疗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广谱抗菌药物在儿科患儿中的广泛使用, 使CNS感染及其耐药的机会显著增加。
本研究报道MRCNS所占比例达68.0%, 比其他地区[7]MRCNS的检出率高。造成这一差别可能是各地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药习惯不同, 从而导致细菌的耐药性不同。近年来有研究报道, MRCNS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8]。MRCNS检出率的不断增加, 导致耐药水平的整体增高, 是临床医师对感染治疗选择抗生素比较棘手的耐药菌之一, 由MRCNS导致的全身性严重感染已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本研究发现, 102株MRCNS菌株中, 46株分离自ICU患者, 相关文献报道[9]:由MRCNS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主要与采取气管切开等治疗措施、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化疗药物、长期使用碳青霉烯类及第3代头孢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物等有关。本研究分析感染MRCNS的ICU患者的临床资料得知, 这些ICU患者普遍存在并发呼吸道感染症状, 也采取气管插管等治疗措施及长期使用抗生素, 因此我们认为, ICU患者MRCNS感染主要与长期卧床、使用气管插管及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有关, 应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
摘要:目的 分析医院2014-2015年无菌体液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NS) 的分布及耐药性, 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无菌体液中分离出的CNS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150株CNS中, 耐青霉素CNS菌株占100.0%;耐甲氧西林的CNS菌株 (MRCNS) 102株, 占68.0%。检出4株对万古霉素中介耐药的CNS菌株, 不同科室CNS感染的检出率:ICU占35.3%、儿科占24.0%;102株MRCNS菌株中, 46株分离自ICU患者的MRCNS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50.0%以上, 分析出4株对万古霉素中介的菌株。结论 CNS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ICU患者应加强MRCNS菌株的检测及药物敏感性的监测, 治疗CNS感染应合理使用万古霉素。
关键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性,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凌华志, 沈继录, 王中新, 等.血培养阳性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4, 14 (5) :420-424.
[2]冯冰, 王琥, 王红娣, 等.632例血培养阳性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 2015, 36 (3) :230-232.
[3]赵英妹, 张珏, 乔昀.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 (7) :884-885.
[4]翁学军.儿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菌种分布及耐药监测[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2, 19 (2) :168-169.
[5]吴端宗, 傅清流, 雷莹.儿童血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34 (12) :178-179.
[6]王帮勇, 陈霞, 朱秋丽.重症监护病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1, 23 (4) :356-360.
[7]袁红萍, 周文俊, 朱奋勇.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性监测[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34) :103-104.
[8]Latif M, Usman J, Gilani M.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a fast emerging threat[J].J Pak Med Assoc, 2015, 65 (3) :283-286.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第5篇
笔者于2013—2014年从宁夏部分奶牛场(牧场、养殖小区)采集奶牛乳房炎乳样164份,利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得到的微生物种类较多,优势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放射根瘤菌、巴氏杆菌、少动鞘氨醇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试验同时得到CNS 33株,分为10个菌种,对每个菌种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了15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
1.1 试剂及药物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批号为20140802)、营养肉汤(批号为20140727)、麦康凯琼脂培养基(批号为20140831)、甘露醇高盐琼脂培养基(批号为20131114)、TTC-沙堡罗培养基(批号为20141017),均购自青岛高科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5%脱纤维绵羊鲜血琼脂培养基,按常规方法配制;兰州隐性乳房炎诊断液(批号为20150524),购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革兰氏阴性细菌鉴定卡(批号为241279840)、革兰氏阳性细菌鉴定卡(批号为242297340)、酵母菌鉴定卡(批号为241279840),美国Bio Merieux Inc产品。
磺胺甲基异口唑(300μg/片,批号为130816)、四环素(30μg/片,批号为130707)、庆大霉素(10μg/片,批号为130802)、链霉素(10μg/片,批号为130513)、卡那霉素(30μg/片,批号为130707)、丁胺卡那霉素(30μg/片,批号为130727)、阿莫西林(10μg/片,批号为130813)、林可霉素(2μg/片,批号为130727)、环丙氟哌酸(5μg/片,批号为130727)、氧氟沙星(5μg/片,批号为130514)、诺氟沙星(10μg/片,批号为130813)、先锋霉素Ⅳ(30μg/片,批号为130525)、先锋霉素Ⅴ(30μg/片,批号为130816)、先锋霉素Ⅵ(30μg/片,批号为130423)、头孢曲松(30μg/片,批号为130720)等抗细菌药物15种,抗真菌药物制菌霉素(50μg/片,批号为140113)、氟康唑(15μg/片,批号为140120)、两性霉素B(10μg/片,批号为140213)、酮康唑(15μg/片,批号为140207)4种,均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
1.2 主要仪器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型号为VITEK-2-Compact15),法国梅里埃公司产品;超净工作台(型号为SW-CJ-1FD),苏净集团安泰公司产品;电热恒温培养箱(型号为PHP-9162),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产品;电子比浊仪(型号为Densi CHEK Plus),美国Bio Merieux Inc产品。
2 方法
2.1 乳样的采集
先用浸有75%乙醇溶液的抹布擦干净乳房,弃去前3把奶,将各乳区的乳汁挤入专用检测盘中,45°倾斜检测盘,在各乳盘中加入等量的兰州隐性乳房炎诊断液(LMT)2 m L,缓慢作同心圆摇动10 s,观察现象。采集“+++”乳样,每个乳区取约10 m L乳样加入灭菌带盖离心管中,酒精灯灭菌后加盖封紧,置于放有冰块的保温箱中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离培养。
2.2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摇匀乳样,用无菌棉签蘸取并分别均匀涂布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5%脱纤维绵羊鲜血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MAC)、甘露醇高盐琼脂培养基(MSA)、TTC沙堡罗培养基上。在沙堡罗培养基上恒温培养48 h,在其他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4 h,观察菌落形态、大小、颜色,挑取典型菌落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初步区分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及酵母样真菌,并将所有初步分离的菌株在营养肉汤中进一步纯化培养。
2.3 分离菌的鉴定
将已经分离纯化的新鲜培养物用4.5 g/L灭菌氯化钠溶液制成3 m L菌悬液,电子比浊仪调整其浓度为0.5个麦氏单位。根据革兰氏染色镜检的结果分别插入革兰氏阴性细菌鉴定卡(GN鉴定卡)、革兰氏阳性细菌鉴定卡(GP鉴定卡),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2-Compact15)进行菌种鉴定。
2.4 药敏试验
进行产色葡萄球菌、耳葡萄球菌、缓慢葡萄球菌、小牛葡萄球菌、中间葡萄球菌、松鼠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对15种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挑取细菌纯培养物于灭菌生理盐水中,调节其浓度为0.5个麦氏单位,用灭菌棉签均匀涂布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加盖后放置8 min左右,用镊子放置药敏纸片并轻压,置于37℃恒温培养箱培养24 h,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直径。药物敏感性结果判定参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标准进行。
3 试验结果
3.1 分离结果
分离得到CNS共33株,其中产色葡萄球菌13株,占39.4%;耳葡萄球菌4株,占12.1%;缓慢葡萄球菌4株,占12.1%;小牛葡萄球菌3株,占9.1%;中间葡萄球菌2株,占6.1%;松鼠葡萄球菌2株,占6.1%;腐生葡萄球菌2株,占6.1%;其他占9.1%,分别为溶血葡萄球菌1株,马胃葡萄球菌1株,人葡萄球菌1株。
3.2 药敏试验结果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CNS对庆大霉素、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绝对敏感,对林可霉素耐药,见表1。
4 分析与讨论
注:S表示敏感,I表示中介,R表示耐药。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10种CNS中,产色葡萄球菌分离率最高,占39.4%;其次是耳葡萄球菌和缓慢葡萄球菌,都占12.1%,与杨有武[4]报道的青海地区奶牛乳房炎CNS包括木糖葡萄球菌、产色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松鼠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头葡萄球菌、模仿葡萄球菌有些许差异。CNS一般很少引起组织感染,CNS的潜在致病力取决于它们定植和增殖力的强度[5]。
宁夏各地区检出的奶牛乳房炎源性CNS对庆大霉素、氧氟沙星、头孢曲松敏感,对林可霉素耐药,对四环素、丁胺卡那霉素、诺氟沙星、先锋霉素Ⅴ、先锋霉素Ⅵ中介。在临床用药时,可参考本研究药敏试验结果,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用药,有针对性地用药和交叉用药,以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CNS是正常菌群的组成部分,当患者免疫力降低时,CNS从受损的皮肤、黏膜或借助异物进入体内引起疾病。目前,CNS在奶牛乳房炎中的检出率也是逐年上升,因此对CNS的耐药情况进行检测有重要意义。
摘要:为了解宁夏地区奶牛乳房炎源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从宁夏地区部分奶牛场(牧场、养殖小区)采集临床型乳房炎乳样94份、隐性乳房炎乳样70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细菌分离鉴定得到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3株,其中产色葡萄球菌13株(占39.4%),耳葡萄球菌4株(占12.1%),缓慢葡萄球菌4株(占12.1%),小牛葡萄球菌3株(占9.1%),中间葡萄球菌2株(占6.1%),松鼠葡萄球菌2株(占6.1%),腐生葡萄球菌2株(占6.1%),溶血葡萄球菌1株,马胃葡萄球菌1株,人葡萄球菌1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绝对敏感,对林可霉素耐药。
关键词:宁夏地区,奶牛乳房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
参考文献
[1]POL M,RUEGG P L.Relationship between antimicrobial drug usage and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of gram-positive mastitis pathogens[J],J Dairy Sci,2007,90(1):262-273.
[2]林伟东,宰栩生,于恩琦,等,江苏地区奶牛乳房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基因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15,35(7):1130-1135.
[3]戈胜强,柴同杰,秦梅,等,奶牛乳房炎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11):40-46.
[4]杨有武.青海地区奶牛乳房炎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J].中国畜牧兽医,2011,38(10):171-174.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5月~2008年10月我院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5]确诊为细菌性感染入住我院呼吸内科、泌尿外科、胸外科、ICU病房等临床科室患者,并从其血液、尿液、脓汁、痰等标本经病原学确诊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感染,于48 h内未接受任何抗菌药物治疗,无严重心肝肾合并症及听神经损害者作入选病例,同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过程中药物过敏换用药物者。将患者随机分为A、B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感染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1.2 用药方法
B组成人患者用万古霉素1.0 g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缓慢静滴,q12 h;A组在B组基础上加服蒲公英汤(每日相当于干蒲公英90 g)。疗程均为7~14 d。
1.3 观察方法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并记录每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以及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各种反应,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给每例患者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细菌培养,下呼吸道感染者加作胸片检查,并记录每例患者实际用药天数。
1.4 疗效判断
1.4.1 临床疗效判断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评价,依据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1.4.2 细菌学评定
经细菌学检测,按病原菌清除、部分清除、未清除、再感染评定,以清除例数计算清除率。清除率=清除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1.4.3 用药天数
记录每例患者实际用药天数。
1.4.4 安全性评价
记录观察到的和主诉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各种反应,分别以各组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占各组病例百分率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疗效
效果(E)是指某一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结果用临床指标来表示。此分别以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实际用药天数、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表示。
2.1.1 临床疗效
A组的临床有效率略高于B组,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1.2 细菌学疗效
A组的细菌清除率略高于B组,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2.1.3 两组实际用药天数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各发生1例不良反应,A组1例皮肤过敏,B组1例静脉炎,均不严重,未影响治疗。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实际用药天数明显少于B组(P<0.05),见表4。
与B组比较,▼P<0.05Compared with B group,▼P<0.05
2.2 成本(C)的确定
成本(C)是指人们所关注的某一方法或药物治疗所消耗财力、物力、人力资源的全部价值之和,用货币单位“元”表示[6],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隐性成本等几部分。本研究的治疗成本指从诊断到结束使用特效治疗药及其后2 d内的总计成本。直接成本=治疗成本+治疗不良反应成本,治疗成本=床位费(C床)+护理费(C护)+各项检验检查费(C检)+诊疗成本(C治)+药品成本(C药)+给药成本(C给),其中C床为日床位费×住院天数,各项检查、治疗成本按实际支出计,与本治疗无关的检查除外,C药按当地招标最高零售限价×实际用药总量计成本,万古霉素159.00元/0.5 g(日本礼来),生理盐水3.6元/250 ml,,蒲公英0.21元/10 g,除万古霉素及其配药用生理盐水、蒲公英等以外的非抗菌治疗用药因没有比较意义故相应药费及治疗费不计入成本,给药成本只考虑吃中药煎药费,每付2元。据湖南省物价局医疗单位收费标准,床位费统一按20元/d计,治疗药应用期间一级护理按15元/d,停用治疗药后2 d二级护理,8元/d,诊断时及治疗用药结束时各做血常规和细菌培养1次,费用分别为14.00、103.00元/次,用药前及用药中每位患者各做心电图、尿常规各1次,费用分别为24.00、9.00元/次,注射静滴6元/次,照片等个别病例所作检查因无比较意义成本不列入研究。不良反应成本=因不良反应所产生的医疗总费用及因此造成的误工费等,由于治疗中不良反应相对来说轻微且未另作治疗,故此部分忽略不计。间接成本=患者误工费(C误)+家属帮助费(C帮)+无形成本(生命质量),此主要考虑患者误工费,按当地人均日工资60元/d计,日数为实际住院天数即实际用药天数+2 d。隐性成本主要考虑如患者生命质量等,此不作研究。因此,C总=C床+C护+C检+C治+C药+C给+C误。B组成本(CB)-A组成本(CA)=1533.4元,CB/CA=1.18,两种方案的具体成本比较见表5。
2.3 最小成本分析
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7],由表5成本比较可见,A组平均成本为8 620.17元,B组平均成本为10 153.58元,表2、3可见,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在疗效相同的情况下,A组比B组平均每位患者可节约费用1 533.41元。可见从治疗的经济学成本与效果来看,A组优于B组。
2.4 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8]采用成本(C)与效果(E)比值来表示获取1份效果所需花费的成本,目的在于通过分析选择达到某一治疗效果时成本最低的治疗方案。本文分别用临床有效率(E1)、细菌清除率(E2)2个指标加以分析,从2个指标的成本-效果比来看,A组分别比B组少22.63元、23.68元,实际用药天数因在成本中考虑不再重复。见表6。
2.5 敏感度分析
药物经济学研究中所用的变量较难准确地测量出来,经济研究中应用的数据具有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偏离[8],敏感度分析就是为了验证不同假设或估算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9]。随着生产力发展,劳动和时间的价值必然提高,生活水平提高,住院条件也进一步改进,加之随着药品流通体制的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卫生部“四降一升”改革(降低药品价格,医院药品批零差价率,大型设备检查治疗费、高值医用消耗材料费用,提高治疗费)的全面展开,药品大幅降价仍是必然趋势,诊疗费呈上升趋势,误工费成本也将大大提高,并可以考虑无形成本,现假设C药中万古霉素改为国产品,西药下降30%,而中草药随着成本增加价格上涨50%,C住、C护、C检、C给、C误分别上升10%,进行敏感度分析,见表7。
由表7可见,B组成本(CB)-A组成本(CA)=1138.3元,CB/CA=1.17,临床有效率(E1)、细菌清除率(E2)2个指标加以分析,从2个指标的成本-效果比来看,A组分别比B组分别少17.02元、17.81元。可见其最小成本分析结果及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基本不变。
3 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