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导学范文第1篇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学段、说教材的内容分四个环节,分别是说学段、说全册、说一单元、说一节课。我首先说的是第二学段,下面我就新课标对本学段进行分析:
一、说学段
第二学段的学习目标仍然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分成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五大板块提出来,表述形式保持一致。目标要求承接第一学段提出来,保持连续性,但阶段性特别明显,学习重点有所转移,学习要求有所提高。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
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
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
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二)说全册
下面我选四年级语文下册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排
本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练习”四个部分组
成。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的学习习惯培养由“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组成。“坚持写日记”
其主要意图是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习
惯;“爱护图书”的意图是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
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苏
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体现了编者对基本学习习惯的重视,不仅要一一落实,而
且要贯穿教学的始终。
2、课文。
本册教材共有23篇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分7个单元安排。所选的课
文基本上都是短小精悍的,语言规范平实,贴近小学生的语言实际,便于对小学
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说话等训练;精美的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这些选文,饱含人文气息,文化构成丰富,体现了对多元
文化的尊重,对小学生真切的关爱。
本册的生字均安排在每篇课文里。要能准确认读23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
默写165个生字。且生字均列于课后,注上拼音。其中要求会写的字都在田字格
中一一列出,只要求认识的字则列在田字格上面的两条绿线内。课文最后按课次
安排了生字表,以便复习、巩固。
每篇课文后面一般还安排了45题的练习题,要求学生通过练习题能更深
入理解课文内容,达到各种训练要求。
3、关于习作。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7篇习作,每个习作教材都安排有例文,是根据小学生的
习作改写的,非常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习作教材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
体验”为宗旨,安排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习作内容,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让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以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习作,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
识。
4、练习。
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7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单元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包
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出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既相对独立,
又各自形成系列。
“处处留心”方面,主要是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感受到“只要处处留心,
随时都能学习语文”的大语文观。
读读背背方面,一是每单元安排了8个成语或有积累价值的词语,这利于学
生积累语言,增加文化底蕴;二是安排了诗歌、古今贤文等阅读材料,让学生朗
读背诵,丰富语言积累。
口语交际方面,安排了推荐和自我推荐、学做节目主持人、学会鼓励等内容,
让学生模拟一定的生活场景进行交际,以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写好钢笔字方面,对“横在右边”、“上下两钩相遇”等情况下如何把字写
得端庄好看作了提醒。
学写毛笔字方面,安排了书写练习。写字内容按偏旁归类组合,让学生从练
习中揣摩、领会汉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特点。
总之,本册教材的整体编排重点传承,又在衔接,教师要把握好各个方面的
训练要求,有的放矢,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三)说一单元
下面我就选第六单元进行分析:
第六单元有三篇阅读课文(《特殊的葬礼》、《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
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组成。这一单元是教材编写组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心设
计的,发挥着接通课内外语文学习的功能,用不同的文学样式表达了同一个主题: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特殊的葬礼》说明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
告诉我们爱护环境、保护地球。《沙漠中的绿洲》一文体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
生活的追求。《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
后的所见所闻,懂得了保护森林的重要。
本单元生字均安排在每篇课文里。要能准确认读32个生字,能正确书写、默
写24个生字。还安排了一些常用的多音字,要求能在具体的句子中准确地读准它
的读音。还在课后安排了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结合练习题能深入理解课
文。
练习六中安排了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处处留心”安排了对噪音的了解,与本单元的环保主题遥
相呼应。使这一个“单元主题阅读学习”形成了更大的板块。口语交际安排了学
会鼓励,它是一项培养学生具有爱心,关心他人,鼓励别人,使其产生信心和力
量的口语交际练习,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情趣与交往能力。
习作6要求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也可以留心报刊杂志上有关
这个问题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认识写篇文章,从而落实“自主习作,乐于表达”
的理念,透出浓浓的人文情怀。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在每个孩子们的心中确立
这样的观念: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四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注重向小学高年级过渡,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
形成。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在本单元教学中,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明确一个主题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2、紧扣文后练习,突破教学重难点。
3、抓实读写训练,突出读写结合。说一节课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以拟人化的手法记叙了小云雀跟
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伐树毁林的危害,说明保护森林的重要性。表达
了小云雀想把沙漠变成绿洲的心愿。
这篇课文在第六单元,本单元以“环保”为主题,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编者将这篇课文作为第三篇课文安排在第六单元里,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前两篇课文的基础上,再通过本课的学习,更深入地感受森林的重要性,认识伐树毁林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对中年段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单元重点、本课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知识点、能力点定为: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在语气上的不同。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森林的作用,树立环保意识。
在识字方面,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本文可以通过朗读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只有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本文是以小云雀和妈妈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的,语言生动有趣,适合朗读。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以读悟语,以读促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
说勤奋导学范文第2篇
【学习目标】
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比较 “(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明确本文写作目的。
3.初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 知识链接:
一、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中提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阅读文章第5段)
诗歌中的形象,即意象,具有暗示性。意象无论在任何诗人笔下,都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具有了一定约定俗成的意义,它们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化入了中国人的思维。“木”“叶”如此,更有其他意象。如松、菊、梅、竹、兰等多用来表达高洁情操,关山、杨柳、兰舟、长亭等物多用作挥写离别之苦,而南山、幽居、禅寺等则多与隐逸情怀相连。这些意象呈现出丰富多彩、相对稳定的含义,从而为我们理解诗歌内容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二、作家作品
林庚(1910年2月22日-2006年10月4日),字静希。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福建闽侯人。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编文学刊物。1933年初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以后又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1937年到厦门大学任教十年,1947年为燕京大学教授,1952年至今为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早年以诗闻名于世,与戏剧家曹禺、小说家吴组缃,并称“清华三才子”,是著名的唐诗楚辞研究专家。对明清小说也很关注,并提出颇多精辟的创见。著有《唐诗综论》《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和《中国文学简史》等多部著作。获国家教委教材一等奖。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他数十年如一日,谆谆教导后学,桃李满天下。2006年10月4日林庚先生病逝于北京,享年97岁。
学生们这样回忆自己的老师:80年代初,林庚先生给那时的师兄师姐上了一堂“告别课”。为了这一堂课,林先生整整准备了一两个月。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本来已经不用备课,可是先生说要讲出最高的水准来,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好教案。讲完这节课,先生回家后大病一场。贺知章那首名诗《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正是因为林庚的挖掘,在课堂上传于学生,而后选入小学课本,最终家喻户晓的。
基础知识 (1)注音:
袅袅.( ) 照浦.( ) 迢.远( ) 灼灼.(
)
亭皋.( ) 寒砧.( ) 言筌.( ) 万应锭.(
) (2)解释下列成语
得鱼忘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意忘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内容:
1概括各段的段意 (1) (2) (3)
(4)
(5) (6) (7)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 (
) 第二部分 (
) 第三部分 (
)
2、“木叶”意象在古典诗歌中广泛应用关键在于一个“木”字,“木”字有哪些艺术特征呢?(请同学们关注第4段、第5段段末句子,结合
4、6段相关信息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的区别有哪些? 意象
颜色
感觉
意味 树叶
木叶
落叶
落木
说勤奋导学范文第3篇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祖国心脏北京》是湘教版版八年级下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的开始,也是代表,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自学其他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区域。
2、教材处理
学生对于北京的这个城市,都已经有了多多少少的认识,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掌握,初二的学生已经学会了使用计算机网络搜集资料,基于此,我将让学生课前搜集材料,自学读图、探究、讨论,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强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且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建设的成就,从而了解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
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充分利用手中材料,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发达的现代化进程,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对北京地理位置的评价;北京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重点难点的突破:充分利用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通过地图、资料、视频等多种辅助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启发式讲述法、引导交流合作等。
三、说学法
自学读图、探究、讨论。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教学的创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课设计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师生互动 导入新课
为了避免一开课就是老师说学生听的沉闷气氛,我在课前先播放《北京风光的宣传片》,开课后用问题导入,学生的思路就被我带到了学习的轨道上,开始了北京之旅。让学生对北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第二环节:组织活动 学习新课
本环节我先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小组探究学习北京的位置。在学生探究前指出北京作为首都,了解它的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在学生探究时出示北京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北京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和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在学生汇报时,用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并强调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使学生理解新中国定都北京的原因。 接下来进入北京职能的学习,为了让学生自己了解北京的城市职能,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出北京的城市职能。
在了解北京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时,出示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比一比,看谁认得多,再选择他们熟悉的一处作以简单的介绍,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展示哪些名胜古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时,可以学生介绍,教师总结的形式进行。之后突出北京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 第三环节:回顾活动 测试应用
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用一句话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开始巩固练习。 第四环节:升华情感 倡导行动(下节我们一起看看北京的心脏病) 北京存在的环境问题很多,请学生回去搜集相关资料!
①北京存在哪些环境问题?②什么是雾霾天气?什么是PM2.5? ③从我做起应该怎样处理身边的环境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