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调查文化产业论文范文第1篇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将“双语教学”定义为: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学科教学的运作方式。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教高[2001]4号) , 明确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上述政策法规无疑表明了我国政府在大力推动双语教育事业上所作出的决心和信念。
2 商科院校双语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商科院校推行双语教学是适应WTO、满足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和商学院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我国商学院的人才精通外语的比例占少数, 能用外语进行处理专业事务的人才更是稀缺。因此, 要求商科院校培养出的商学院人才不仅精通专业知识, 还精通外语, 能够顺利的参与国际贸易和事务。
(1) 调查内容:通过网络、电话、实地考察等方式, 对我国24所主要商科院校部分专业进行相关调查。参与调研的对象覆盖全国16个省市, 包括5所“211工程”院校。它们是:中央财经、首都经济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北京工商、上海财经、西南财经、浙江工商大学等。
(2) 调查结果:共发放双语学生问卷7000份 (正反两面) , 回收6665份, 回收率95.2%, 有效问卷6250份, 有效率93.8%。调查结果: (1) 基本情况。每所学校至少发放了200份问卷表, 各校回收情况不同。其中东北财经大学调查问卷的回收率最高, 回收率为100%, 问卷有效率99.7%。参与调查的学生主要是二、三年级, 大学四六级通过率结果相差较大, 层次不一, 反映了此次问卷作答的全面性。学生英语水平都至少达到了学校的基本要求。学习过双语课程的学生主体较多, 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有151人, 占74.5%。江西财经大学有198人, 占64.9%。部分院校学习过双语课程的人数不多, 如安徽财经大学只有22.3%的学生。 (2) 基本态度。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有必要在本科生中开展双语教学。多数学生反映双语教学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负担和压力。双语教学满意度较高的院校依次为东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商学院, 基本满意和很满意的人数比例达到78.2%, 78.0%, 77.0%, 但有10个院校的不满意率超过了30%。选择课堂外语比例50%~80%的学生总数最多。赞同大学二、三年级进行双语教学的人数最多。“外文命题, 外文答题”和“外文命题, 自由作答”的考试方式最为学生接受。学生总体上认为决定双语教学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是:“师资”。“学校双语课使用过的教材或参考资料”结果从多到少依次为“国外原版教材”、“原版教材+中文注释的导读本”、“国内编写外文教材或讲义”、“中文教学参考资料”、“国外教学参考资料”。从整体上分析, 学生对于我国双语教学的态度还是积极支持的。
3 策略建议
目前, 对于我们双语教学的策略建议众多专家学者都给予意见, 尤其在教师策略、双语教材、双语教学环境等领域。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1) 学生策略: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基础导致双语教学的成败。学生英语水平若无法达到双语课程最基本的语言要求, 在课堂上无法接受课堂输入信息, 专业基础是理解课堂内容的知识背景, 专业基础越好, 课堂理解越容易, 双语课程效果越好。因此, 高校在开设双语课程前应对学生的语言水平做摸底测试, 具体到听、说、读、写、译、词汇六个基本环节上, 测试的结果反馈给高校双语教学管理机构, 机构相关工作人员再根据学生的已学过的专业课程, 安排合适的双语课程。
(2) 课程策略:我国的双语课程除了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选修课、学科基础课和学科选修课外, 应当开设一些国际化的课程。所谓的课程国际化是指课程建设在国际观念的指导下, 把国际的、跨文化的知识和概念融合到课程中来, 使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教材建设、外语教学等形式, 有利于培养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性人才的课程建设过程 (邱伟芬, 2009) 。国际化的课程可以开阔学生视野, 接受更多元化的知识系统, 促进国际课题的交流, 给国外留学生提供国际化教育的机会。如中央财经大学2008年就开设了国际税收协定、国际金融学、国际经济学、固定收益证券等44门国际化课程, 培养的学生更具国际竟争力。
(3) 评价体系:对学生、老师的评价依据我国学者定义不一, 标准不同。学生评价可通过教学和考证结合的方式, 学生的英语四六级证书作为评价双语课程的一项指标, 还可以运用灵活的评价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 可以改传统的闭卷考试为开卷考试、口语考试、独立研究等形式。以鼓励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评价可通过校外评价, 同行评价, 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四种方式。评价的内容包括双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手段、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六个方面。
(4) 资源策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韩淑伟、祝传臣、王小军, 2007) 以举办双语教学高级研修班为契机, 对来自全国156所高校的教师开展了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近6成的教师认为双语教学的资源不足是开展和促进双语教学的困难之一, 我国商科院校的双语教学目前都是自主探索, 还没有平台进行教学交流, 资源共享。笔者认为加速我国商科院校双语教学的进展, 信息资源库的建立必不可少。
4 结语
双语教学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作为培养我国未来商业人才的主要商科院校, 双语教学已经成为一项重大热点问题, 而和主要商科院校对双语教学的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 最大的矛盾之处是在双语研究领域数据的滞后及缺失。通过此次对我国24所商科院校双语教学真实数据的采撷、筛选和分析, 我们希望能对商科院校的双语教学设置和教学管理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和可行性意见, 为推进我国双语教学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摘要:我国商科院校的双语教学从2001年至今,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也显现了不少问题。通过对我国24所主要商科院校在英语水平、教学方法、语言顺序等情况的调查, 分析我国商科院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和不足之处, 客观提出解决策略。以期进一步推进和规范我国商科院校的双语教学, 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保障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双语教学,商科院校,双语课程,对策
参考文献
[1]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教高[2001]4号) [Z].
[2] 丁卫英.我国双语教学之探索[硕士学位论文][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05:33~37.
[3] 韩淑伟, 祝传臣, 王小军.高校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兼谈对外经济贸易[Z].2007.
[4] 大学开展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6:84~86.
双语教学调查文化产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外贸英文函电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具有课程内容独特性,课程语言专业性的特点,开展双语教学是必然的。而传统的外贸函电的双语教学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教学模式不合理,忽视实践操作等问题。文章从这些问题出发,提出了明确双语教学内容、加强课堂教学引导、建设双语慕课课程、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对策,以期对《外贸英文函电》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特点;慕课;教学改革
双语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部分使用或者全部使用外语的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质内涵因国家或地区的不同存在差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我国迫切需要既具备专业知识又能熟练使用两种以上语言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也在逐步提高。教育部也早在2001年4号文件中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教学手段与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相结合,强调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全国高校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涉外性较强的国际贸易专业也是教育部规定的双语教学试点专业之一。而外贸函电课程是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广泛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这门课程是英语与外贸业务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具有典型的双语教学的性质,但是由于这门课程在课程内容和课程语言上所具有的独特性和专业性,使得它既不同于普通英语课程的教学,也与其他专业课和专业英语课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其双语教学也应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外贸函电课程双语教学的特点
(一)双语教学的必然性
一般的专业课进行双语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培养学生阅读国外前沿文献的习惯,增强其国际交流的能力,因此强调要用英文进行授课并且规定英文授课时数要达到总授课时数的一定比例,以此来保证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用英文进行思维。而外贸函电的课程内容本身就是以英文作为媒介,讲授如何撰写英文信函以开展国际贸易活动,以达到外贸专业知识与英语应用能力融汇贯通的教学目标,因此该课程的双语教学是必然的。
(二)课程内容的实践性
外贸函电课程不同于一般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教学内容上更注重实践性,课程内容主要是围绕国际贸易实务的各个环节展开,包括如何与国外客户建立业务联系,双方磋商涉及到的询盘,发盘,还盘、接受和订立合同,合同中价格,支付、包装、运输、保险等条款的磋商拟定以及合同的履行及售后等内容,因此,在外贸函电的双语教学中,更注重实践性的体现。
(三)课程语言的专业性
外贸函电课程双语教学在内容上注重运用英语这种语言工具去开展国际贸易活动,课程内容既包含了大量的专业词汇,比如,firm offer实盘, counter-offer还盘, carriage forward运费到付,commercial invoice商業发票, demand draft即期汇票, confirmed L/C保兑信用证,clean B/L 清洁提单等, 同时也要学习在国际贸易的信函往来实践中形成的一些固定的语言表达句式,因此学生不仅要掌握一般英文信函的行文结构和写作技巧,更要掌握相关的外贸知识背景及专业词汇或句式。
二、外贸函电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虽然有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双语教学,并且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但双语教学在我国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外贸函电课程的双语教学也不例外,在师资配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双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双语教学对授课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比较高,授课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具备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目前高校外贸函电课程的双语教学能达到要求的师资还比较有限,往往英语综合能力比较强,听说读写都比较擅长的老师对外贸函电课程中涉及到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相对欠缺,无法做到对专业知识的深层拓展和延伸,而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比较强的老师,虽然大都能熟练阅读英文文献,但由于缺少英语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训,在侧重于英语沟通和表达能力培养的外贸函电课程教学中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外贸函电课程乃至国际贸易专业其他课程的双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优秀的双语师资欠缺的问题。
(二)教学模式不合理
我国的双语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使用外语来传授学科知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普遍存在两种误区:一种误区是授课老师念一遍英文课本,然后用中文解释一遍,认为在课堂上说几句英文就是双语教学了;另一种误区是把专业课上成了语言精读课。授课教师把课程内容全部用英文来讲授,这固然需要授课老师有较高的英文水平,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只是把专业课变成了外语课,对于学生来讲,只是多记住了几个专业方面的英文词汇,而没有掌握专业知识的真谛。不论哪一种教学模式,都没有理解双语教学的本质,偏离了课程教学的目标。
(三)教学方法单一,与学生互动差
目前我们大多数双语教学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课堂气氛不活跃,老师与学生课堂互动少,学生没有足够的课堂参与机会,为学生在课堂上提供的参与表达和交际的机会少之又少,学生在被动的学习过程中缺少学习的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学生即使听力水平得到锻炼有所提高但是外贸业务中说和写的能力仍然较差的尴尬局面。
(四)缺少实用优秀的外贸函电教材
教材质量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的质量。教育部要求大学的双语教学应使用优秀的先进的外语原版教材。但在实际操作中,外贸函电课的教材选用存在很多困難。不同于其他双语课程的教材,可以选择的外语原版教材多,外贸函电课程的教材几乎没有外语原版教材,而国内出版的各类外贸函电课程的教材多数是中英文对照的,这虽然对学生自主学习很有帮助,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就养成了偷懒的习惯,只去看中文部分而不看英文部分。这也与我们双语教学的理念背道而驰,起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不仅如此,多数外贸英文函电教材在内容上仍沿用了传统教材的习惯,过于重视语言的正式性和礼节性,忽视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互联网时代的沟通新模式和语言特点,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迫切需要更多实用优秀的全英文外贸函电教材。
三、外贸函电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主干课程,外贸英文函电课程的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外贸函电的基础知识和写作技巧,并可以流利地使用英文将其运用到外贸业务中,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培养出符合外贸业务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外贸英文函电课程的教学应当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实践环节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明确双语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外贸函电课程不是大学英语课程,其双语教学内容应体现以外贸专业知识为主的特点。双语课程教学容易出现“模糊焦点”的现象,导致教学内容的偏差。外贸函电课程虽然是以英语作为媒介讲授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英文信函的撰写,但是如果在课堂上过分强调语言形式而忽视外贸专业知识的讲授,就会使这门课变成一门翻译课或者是写作课。因此,外贸函电课的双语教学最主要的不是强调双语授课,而是要着眼于外贸专业知识的传授。比如在讲授如何通过函电与客户进行价格磋商时,要向学生介绍外贸业务中常用的贸易术语如FOB,CIF,CFR,带领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贸易术语的含义及其使用的条件。
(二)加强课堂教学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进行双语教学本身就比用母语进行教学难度大,对授课教师和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求都比较高。开展外贸函电双语课程教学,教师对学生的课前引导课堂互动课后辅导非常关键。由于课程是面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等专业基础课,具备外贸实务的相关知识储备,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有相当的积累,因此在教学时任课教师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相结合,提前规定每一单元的业务情境和学习任务,课前鼓励学生自主预习,熟悉每一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背景,掌握专业词汇和短语,课堂上采用情境教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情境教学是通过虚构外贸磋商的情境,形成外贸函电交往的氛围,让分成若干小组的学生通过角色的代入,模拟外贸磋商的情景,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不同的外贸业务内容进行讨论,将其课前预习的外贸业务知识应用到特定的商务环境中并且撰写出符合所设定的贸易情境的外贸信函。这种情景教学的方式突破了传统的外贸函电授课“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加强了师生互动,让更多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建设双语慕课课程,创新教学方法
在当前“互联网+”的背景下,借助慕课这种基于网络的大规模开放式教学模式,可以为《外贸英文函电》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提供契机。首先,慕课教学利用网络技术,采用在线教学手段,可以实现对成百上千人的同时授课,不受教学班级人数的限制,规模大、效率高,可以有效解决双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其次,慕课模式实现了教学过程的“翻转”,学生通过观看在线教学视频学习外贸函电的基本术语、外贸业务等理论知识,再通过见面课(直播互动课)解决理论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在见面课上设计贸易实务情境,使学生切身体会现实中的商务交往,促进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效果优良;再次,慕课模式的教学资源多种多样,从书面的教学案例,到丰富的视频资料、现场的案例讨论、及时的师生互动、面对面的专家访谈、企业家对话等,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全面认识,又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最后,慕课教学模式在双语课程中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因为慕课不同于“一过性”的课堂讲授,在线视频可以反复观看,还可以配以字幕,有效地辅助了英语略差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和学习。
(四)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外贸函电课程属于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技能型课程,单纯的课堂教学和信函仿写都只是纸上谈兵,除了课堂的学习环节之外,还应当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模拟实训使学生对外贸业务活动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吸引力,从而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模拟实训。模拟实训要借助教学实验室和外贸模拟软件,将学生分组模拟不同的公司,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出口商,进口商,银行,船公司,保险公司,海关等)按照贸易流程进行实际操作,完成贸易磋商和合同履行等各个环节的函电撰写和单证缮制,使学生能够将课堂学习的内容应用到外贸实务中,并将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商务谈判和外贸函电课程紧密结合,对其他相关的专业课程起到补充巩固的作用,提高学生处理外贸业务的综合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专业和英语都过硬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模拟训练虽然可以让学生在假定的外贸环境中进行函电沟通,但毕竟与真实的外贸情境还有差别,为了让学生真正体验外贸函电在外贸业务实践中的应用,还应当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企业,进行实战演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与外贸企业进行合作,安排学生在企業跟随有经验的外贸业务人员进行实习,让学生在真正了解外贸企业进出口各环节的具体工作流程和业务内容,了解真实业务过程中外贸函电知识的运用和书面谈判的技巧,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获得外贸函电写作的经验和技能。
双语课程的教学本身就比中文讲解难度大,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要求高,对授课老师的专业水平和语言驾驭能力要求更高,外贸函电的双语教学既要立足于学生的水平和需求,同时还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使授课教师充分领会双语教学的精髓是使用英语作为授课手段,教学的目的还应当着眼于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强化双语教师的外语综合能力和教学技能,只有两手抓,教学相长,才能达到外贸函电双语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隋俊,张梦军.双语教学在国际贸易专业中的实践与探索[J].对外经贸,2014,8:134-135+149.
[2]王妍.改革《外贸函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37-138.
[3]李娜.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外贸函电》双语课堂教学探讨——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J].河北农机,2018,9:65-66.
[4]杨平丽.《外贸英语函电》教学方法探析[J].北方经贸,2010,4:145-146.
[5]池娟.外贸函电课程双语教学的特点和教学方法[J].课程教学,2013,02:122-124.
[6]王霞.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探讨[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9,2:88-90.
[7]陈乃源.小议《外贸函电》双语教学实施方案[J].科教纵横,2013,1:279-280.
[8]张永梅.Seminar教学法在外贸函电课程双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对外经贸,2014,12:140-142.
双语教学调查文化产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法学双语教学;地方本科院校;美国双语教学
要想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里,要想更好地参与国际法律制度建设、妥善处理好国际法律事务以及吸取世界优秀法律成果,我国就必须培养大批既懂法律又懂外语特别是英语的复合性国际法律人才。而英语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国际法律制度大多是用英语来表示的,大量的国际法律事务也是借助英语来处理的;英美法系是世界上重要的法系,英美法系对世界的法律影响也很大。这样,我们就必须加强英汉法学双语教学,但是我国的双语教学特别是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法学双语教学还处在初期探索阶段。而美国的双语教学开展得较早,在长期的双语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因此,为了尽可能快地改善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尽可能快地培养大批的复合性国际法律人才,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美国的双语教学,借鉴其有益的经验。我国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为我国开展法学双语教学提供了政策法律支持。为此,本文欲在这方面作一探索以抛砖引玉。
一、美国双语教学及其经验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国民所使用的语言众多,双语教学开展得比较成功,特别是在双语教学的政策法规、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开发、教学模式等方面有其成功的经验。
(一)美国双语教学的政策和法律
双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需要政策和法律来规范和指导。美国通过制定政策、颁布法律以规范和保障双语教学,从而规范国民中众多语言文化资源的利用,解决语言问题,保障公民在语言方面的权利等。下面就美国双语教学的政策和法律所经历的政府许可、政府禁止、政府提倡、政府支持等四个阶段进行分析。
1.政府许可阶段(大约16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初):1568年耶稣教会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开办了一所学校,接受印第安学生,用两种语言进行课堂教学,从而开启了美国双语教学。18世纪后,大量移民涌入美国,而进入美国的移民许多都不会英语,为了使这些移民尽快地美国化和加强民族团结,美国政府积极推动双语教学;而语言少数民族学生家长希望政府开办双语教学,也鼓励自己的子女接受双语教学,因为他们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子女学习英语,提高英语水平,以享受平等教育权利,提高其竞争力,另一方面又希望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于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学校迅速扩展开来。在这一阶段里,美国政策和法律对双语教学是许可的,因为双语教学符合当时美国社会需要,也与美国的政策和法律导向吻合。
2.政府禁止阶段(即19世纪上半期至20世纪上半期):这段时间里,政府将移民学会英语作为获得美国公民的先决条件。所以,即使是移民学生比较多的城市和地区,政府也不允许公立学校再进行双语教学,而倾向于只用英语进行教学。这样,在这段时间里,双语教学几乎没有开展。
3.政府提倡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美国政府希望将语言少数民族群体团结起来,以壮大美国的社会力量,保持美国社会的安定团结,故决定恢复针对语言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水平有限而实施双语教学的传统,在许多移民社区相继建立了许多移民学生的母语教育机构,并开始在一些学校设立双语班,对移民学生实行双语教学。
4.政府支持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这个阶段里,政府对双语教学持支持态度。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美国国会于1968年颁布了《1968年双语教育法》,该法承认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并要求联邦政府每年必须拨专款以支持双语教学,《1968年双语教育法》的规定既全面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且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承认美国双语教学的合法性,对美国双语教学起到了保障作用,从而大大地促进美国双语教学的发展。此后,双语教学在美国全国范围迅速扩展开来。此后两次修订完善了《1968年双语教育法》,1994年的《公法103382款:1994改进美国学校教育法》再次认可双语教学,并进一步加大了联邦政府对各学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投资,这样在美国又兴起了一次开展双语教学的高潮。
从对美国双语教学政策法规沿革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政策和法律对于双语教学的发展至关重要。美国双语教学法规的规定全面且详细具体,美国正是通过这样的政策和法律为双语教学提供保障和引导,从而促进美国双语教学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美国双语教学政策受到移民涌入的状况、国内政局状况以及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较大,这使美国双语教学政策和法律呈现不稳定性,政策法律的不稳定性直接影响到美国双语教学的发展。所以要想双语教学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有相关法律和政策的持续支持和保障。
(二)美国双语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美国要求双语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崇高的双语教学职业理想、独特的双语教学知识结构、较高的双语教学学术水平、正确的双语教学价值观与积极的态度。为了使双语教师达到这样高的素质要求,美国积极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这种建设主要包括加强双语教师培训以提高教师素质和提高教师待遇以稳定教师队伍。
为了搞好双语教学,美国积极推动双语教学教师培训,如美国《1974年双语教育法》第723款明文规定教育部长应该许可符合《1974年双语教育法》第721款的各种双语教学培训计划,另外还对双语教学教师培训提出了详细的要求。于是,许多双语教学计划得以制定并实施,如1974年,美国政府特设了“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基金,1978年设立了“教育学院院长计划”基金,以确保双语教师在职培训计划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美国双语教师的在职培训主要有四种方式:一种是以大学为中心进行的培训。这种培训在时间和内容上有一定的灵活性,美国的许多大学都可以提供这方面的课程和学术讲座。二是以州、市或学区为中心进行的短期培训,绝大部分的学校都会给双语教学教师提供这样的培训机会。三是在职双语教师培训中心举办的双语教师培训。这种中心的专任教师一般由各学科的教学专家、课程专家、教育理论家等高级人才组成,一般由双语教师自行管理、自行决定培训内容与培训的方式,自行确定
培训时间。四是以学区或学校为单位实施的双语教师培训。它一般在双语教师任教的学区或学校进行,以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师用第二语言从事学科教学的水平与各种语言能力。
这样的培训大大改善了美国双语教学教师状况,有力地促进了美国双语教学的发展。
除了加强教师培训外,美国政府还不断提高双语教师的待遇,以稳定双语教师队伍,如不断提高双语教学教师的工资;凡是获得政府认定并颁发的永久性双语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在退休前不受教师减员的影响。这些措施对于教师队伍的稳定起了很大作用。
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涌入美国,而这些移民许多不懂英语或者英语能力很差,因此,社会对于双语教学的需求不断扩大,而双语教师的增长速度有限,难以适应这种情势的发展,这势必影响美国双语教学的发展,美国采取培训和提高双语教师待遇的办法对于缓解双语教师不足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美国双语教学的教材开发
双语教材是指双语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素材和手段,包括双语教科书、各种辅助性资料等。双语教学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它对双语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使双语教学取得好的效果,必须重视双语教材的建设。
美国双语教材的开发由各州制定本州的双语教学课程标准(一般来说,这种标准要求双语教材具有理论性、系统性、规范性、针对性、趣味性等),然后由各学区和学校以此为依据去开发教材,但是一般来说,双语教材还要遵循联邦政府关于双语教材开发的建议。可见,双语教材的开发既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又给予学校较大的自主权,这种做法较可取。
除了编写双语教学教科书外,美国还很重视其他教材的开发,特别是注意现代化教学媒介的运用。美国双语教学教材版本多,既有各州统一开发的教材,也有各学校自主开发的教材;既有自主编写的教材,也有翻译别人的教材。双语教学教材的可选择性比较大,双语教学者易于找到合适的教材。但由于涌入美国的移民原来所熟悉的语言种类太多,情况也非常复杂,也存在一些双语教学没有合适的教材的情况。
(四)美国双语教学模式
美国双语教学模式较多,主要有淹没式双语教学、过渡式双语教学以及“浸入式双语教学”和双向双语教学等。
1.淹没式双语教学是指一开始实施双语教学,就把学生完全置于目标语学习环境中的一种双语教学。这种教学中,英语处于主导地位。美国实施这种双语教学目的之一在于使移民掌握英语,并同化移民的语言和文化,这对于语言少数民族是一种歧视。但是这种模式能逼迫学生在短期内习得目标语知识与目标语交际能力,这对于已经基本掌握了自己的母语而又想尽快学好目标语的学习者来说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模式。
2.“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是指在语言少数民族学生入学的开始阶段,教学过程中使用这些学生熟悉的语言进行教学,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采用目标语言,最终过渡到完全采用目标语言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美国采用这种双语教学模式旨在帮助学生逐渐提高使用目标语言英语的能力,并最终同化语言少数民族学生的母语,使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尽早全部“美国化”,成为真正的美国公民。这种教学模式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对于想在短期内习得目标语知识与目标语交际能力的学生来说不太适合。
3.“浸入式双语教学”是指用目标语作为双语课堂教学语言的一种双语教学模式,学生在学校里的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浸泡在目标语环境中。在这种双语教学模式中,目标语不仅是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这种双语教学模式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目标语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学术水平的提高。现在已经被世界许多国家采用,成为一种主流的双语教学模式。
4.“双向双语教学”是指把需要接受双语教学的、数量大致相等的语言少数民族学生与语言多数民族学生安排在同一间教室内,使他们和睦相处,接受相同的双语教学。这种双语教学模式对两种语言都予以尊重,是一种真正的双语教学模式。如果在一个教室里,熟悉一种语言的学生明显多于熟悉另一语言的学生情况下,这种模式就难以适用了。
美国双语教学模式众多,这为各地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较多的选项,有助于双语教学的发展。各双语教学模式虽各有其优势,也存在这样那样不足的地方,所以在开展双语教学的时候,不能照搬固定的模式,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吸取各种模式的优点,避免其弊端。
二、美国双语教学经验对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完善的启示
(一)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双语教学逐渐在我国高校法学专业开展起来,并取得了积极成果,为我国复合性法律人才的培养作出了贡献。不过,相比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双语教学,我国目前的法学专业双语教学水平还很低,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的法学双语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法学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政策法律不完善。法学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涉及的面非常广,必须有法律政策予以支持和保障。美国等西方国家都有专门的法律对双语教学予以规范,而且详细全面,而我国有关法学双语教学的法律政策不完善。
教育部2001年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该意见规定: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I'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该意见为法学双语教学提供了依据,但是它对于双语教学的规定内容太少且概括。
教育部2004年颁布了《关于本科教育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对加强双语教学重要性和迫切性、师资队伍建设、改进基础外语教学、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方法改革、质量监控、双语教学研究、配套政策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该意见是对于双语教学的一个专门规定,有助于推动双语教学积极健康发展,但是其规定仍然是一种纲要式的规定。
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规定了有关双语教学的一个评估指标,即有实施双语教学的激励措施和政策;适宜的专业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双语授课课程比例≥10%。设置这样的评估指标并通过具体的评估对于双语教学具有推动作用,但它只是一个评估指标,一旦不采用这种评估体系,它就失去了效用。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27条只概括地规定了“大力推进双语教学”一句。
此外,我国一些地方对双语教学还作了一些规定。
从总体上看,我国现有的有关法学双语教学的法律政策较少而且概括不具体,这势必难以有效规范和保障我国法学双语教学的开展。
2.地方本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的具体实践不理想。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法学双语教师缺乏。我国缺少具有较高水平的双语能力与多元文化知识素质的学科教师,地方本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实践中常常由一般的法学教师来充任法学双语教师,而且国家又没有专门的培训双语教学的机构,导致我国地方法学双语教师的缺乏。二是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比较差。这直接制约法学双语教学的开展。三是法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设置乱。由于法学双语教学在地方本科院校中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法律政策的有效规定和引导,法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比较混乱,常常是在某一学科有能够胜任的教师就在这方面开设某一双语课程,一旦该教师走了,就不再开设。四是法学专业双语教材缺乏。现有的双语教材很少,合适的双语教材难以找到。五是双语教学管理及配套缺乏,制约双语教学正常开展。六是法学双语教学研究落后。学界对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实施条件、教材选用、评价标准等方面都没有一致的得到广泛认可的研究成果。这样的理论也就难以有效指导双语教学的实践,并推动地方本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发展了。
(二)借鉴美国双语教学经验,完善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
针对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我们必须积极寻找各种办法予以解决,借鉴美国双语教学经验就是一个较好的办法。美国双语教学经验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启发我们。
1.完善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的政策和法律。美国双语教学政策和法律制度为其双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它们保障和维护双语教学的合法性和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它们为双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标准,它们引导双语教学的发展方向。美国的双语教学政策之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在于它的规定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效力的权威性以及超强的可操作性等。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正处于摸索阶段,因此,更应该利用政策和法律来加以保障、规范和引导。所以,我们应加强调研,对现有的法规和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不断总结经验,以修订现有的政策法规,必要时制定新的法律规范。所有的法律规定应该尽可能全面具体地规定以增强其操作性,而且我们要赋予这些政策和法律规范以应有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2.加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美国既注重双语教师的培训,也注意稳定双语教师,从而推动美国双语教学不断向前发展。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师奇缺,我们也应加大培训,提高双语教师的素质,同时采取切实措施稳定双语教师队伍。具体来说:
一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尽快提高法学双语教师素质。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在短时间内又不可能引进那么多的专业双语教师,现行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培训提高这些教师的双语教学素质。为了搞好培训,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国家要建立健全双语教师培训体系,设立专业培训机构,在有能力的高等学校开设双语教师培训专业等。二是设置的培训要考虑被培训者的实际情况,如可设置职前培训、在职培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派遣教师到国外培训。三是培训应着重提高双语教学的专业素养。通过培训,使教师具备有效整合课堂教学内容、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营造双语教学环境、具有科学的教学策略、擅长建构师生关系等多重人际关系、合理分配课堂两种教学语言等方面的能力。
另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稳定法学双语教师队伍。政府和学校都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维护双语教师的权益,使其获得应得的待遇。具体来说,政府制定政策时要向这些教师倾斜,以使他们在职称评定、进修培训、工资奖金等方面享受优惠,政府和学校要为这些教师营造宽松舒适的双语教学环境。
3.加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的教材建设。双语教材是双语教师与学生的主要媒介,它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美国双语教材虽然有以知识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习经验为中心等多种价值取向,但其教材大多具有理论性、系统性、规范性、针对性、趣味性等特点,而且双语教材的版本多。这有利于教师选择优质的双语教材,从而促进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我国地方本科法学双语教学教材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法学双语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双语教材应满足这样的要求:一是应尽可能地包括法学基本知识,讲究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以便在法学双语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法律知识。二要围绕知识点设置一些活动,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学到法学知识。三是要考虑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经验等因素,以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四是在编写法学双语教材时,应尽可能地借鉴国外好的教材,但是不能照搬国外的法学双语教材。
(2)通过教材编写竞争来优化教材。政府可以组织力量编写统一的教材,也鼓励各法学双语教学单位以及其他有能力编写者编写,最终让双语教学者和学习者去择优选取。这样,就使不同的教材形成竞争,通过竞争推动高质量教材的产生。
(3)注意多种形式法学双语教材的开发建设。在开发双语教材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仅编写双语教科书,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开发其他形式的教材,如要注意开发多媒体课件、光盘、录音、录像等。多形式教材的开发和利用将大大提升双语教学的效果。
4.选择合适的法学双语教学模式。美国拥有淹没式双语教学、过渡式双语教学以及“浸入式双语教学”和双向双语教学等多种双语教学模式。美国这么多的双语教学模式,都是适应一定的现实需要(如适应民族语言同化、维护民族团结等)而产生的,都有其合理的地方,也存在不足。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法学双语教学与美国的情况不同,因此,我们不能照搬美国的某一模式,而只能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批判性地吸取其中对我们有益的部分,以促进我们的法学双语教学。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已经有了约十年的英语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学生对于中文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有了一定的中国法律文化基础。开展法学双语教学其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里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掌握一定的外国法律知识。这些情况都是我们在选择法学双语教学模式时必须考虑的。所以,我们在开展法学双语教学的时候,应尽可能地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和学习,尽可能地让学生浸泡在英语教学和学习环境中,使学生大脑尽可能多地受到英语信息和外国法律信息的刺激。当然,教师在教学时,要对外国法律及学说进行辨析,以传播优秀的法律及研究成果而摒弃其糟粕。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能尽快地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和积累较多的外国法律知识。这样做不是对汉语的歧视,也不会被英语或外国文化所同化,因为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了较扎实的汉语基础和中国法律文化基础,而且他们同时还在用汉语学习中国其他法律知识。
[参考文献]
[1]C&in Baker and Sylvia Prys Jones,Encyclopedia 0f Bilin-gualism and Bilingual Education[M],Philadelphia: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98
[2]John A.Buggs.A Better Chance t0 Learn:Bilingual Bicultural Education[M].United States Commission Dn CivilRights Clearinghouse Publication N0,51,1975
[责任编辑:霁月]
双语教学调查文化产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介绍了高校双语课程的含义,探讨了高校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的目标、基本理念、教学的实施等。结合我国高校的现状,分析了影响我国高校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的因素,并对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思路。
关键词:双语;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教学语言
作者:李莉平 马雁琳
双语教学调查文化产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双语教学是在我国入世和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浪潮下而生的一种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根据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经验,对天然药物化学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师资力量、教材问题、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教学手段的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控制方面对天然药物化学双语教学实际实施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 双语教学改革
[
随着我国加入W T O,国际交流与合作会日益频繁,我国迫切需要大量的既精通英语, 又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正好迎合了这种需求,是指运用英汉两种语言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形式,目的是为了培养既精通英语又具备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是医药院校中许多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笔者就关于天然药物化学开展双语教学和兄弟教研室进行讨论,现结合本课程特点进行思考和总结,为今后正式实施天然药物化学双语教学和改革奠定基础。
一、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双语教学是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补充和延续,也是大学四年英语学习、实践连续的保证。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要力争在三年内,开出5%~10%的双语课程。还特别强调:“高新技术领域的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10%以上。”我们第四军医大学也响应教育部号召,倡导与国际接轨,创办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大学。在校长樊代明院士的带领下,向国际一流大学看齐,在多个课程中实行双语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双语教学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英语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学术专业水平,有利于把握本专业领域科技前沿动态,也是培养与世界接轨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近年来,天然药物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日渐增大,受到世界的认可,为中药进军国际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既顺应了高等医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医学人才,也是我国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中药现代化和推动中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
二、 实施双语教学的现状
(一)强大的师资团队
双语教学是指用英语讲授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有很好的表达能力。能用英语分析和解释专业理论,引导学生用英语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在选拔双语教学教师时应首选具有留学经历的硕士或博士和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其次,还要经常组织教研室教师集体备课,并向其他专业有经验的双语教学教师学习,加强课前试讲,对双语教师的英语水平、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双语表达的能力和课堂教学的水平进行全面了解,并适时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对教师驾驭双语课堂的能力进行全面提升。
(二)教材问题
据调研,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专门为天然药物化学理论课编写的统一双语教材。但是由于基础和语言的不同,我们也不能盲目地引进国外原版的教材《Phytochemistry and Pharmacy for Practitioners of Botanical Medicine》,而是需要结合原版教材和现行版《天然药物化学》,以及选用教材《Phytochemical Methods》进行试用教材或讲义的编写。这样既可以保证原有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又能使学生接触到纯正的英语。
(三)学生的英语基础
大多数学生在经历了多年的英语学习后虽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和理解能力,但是大多数还处于应试水平,而且同一班的学生英语水平也会参差不齐,而双语教学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的专业词汇量和英语听说水平。因此,为了弥补不齐,课前预习准备工作就会尤为重要。也可以根据授课对象的CET-4和CET-6的通过率分步实行双语教学,即:第一步,以中文讲授,配以英文对照或英文课件,避免学生雾里看花,越听越糊涂,连基本的教学计划都难以完成;第二步,以中文讲授为主,逐步渗透专业英语词汇,并将相关的重点专业词汇提前发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同时选用难度适中的英文参考文献或教材,培养学生阅读英语原版文献的能力和专业英语的书面和口头的报答能力;第三步,慢慢增大英语的比重,圈出重点难点,提供中文注释,逐步推进双语教学的实现,配合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手段的优化
制定适当的教学进度。双语教学比汉语教学增加了学习难度,要求学生在双语环境下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因此,要对教学内容作以取舍和整合,突出重点和难点,安排适当的内容为课外自学内容,并适当放慢教学进度。
借助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采用多媒体课件,如:动画、图片、图形等,能让学员更加直观和形象地学习,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缩短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之间的距离,并且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
加强教学内容考核,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在每一段学习结束后安排一次全英文测试,以期要求学生不但能看懂英文问题,并能根据所学知识用英文或中文进行正确回答。教师对每次考核进行点评,以快速提高学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三、教学模式举例
我们以第六章萜类和挥发油第1、2学时为例来进行天然药物化学双语教学。首先,我们在第五章第二次课后就发下第六章的专业生词表让学员提前预习。在第五章第三次课时,抽出10分钟的时间带领学员对下节课将遇到的专业词汇进行学习,使学员预习更具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设计:本章概述(中文)约5min,主要简述本章框架和学时安排以及重点、难点;由于第一节新名词和新概念比较多,我们用约15min关键词介绍(中英文结合),例如:萜类的概念分类、terpenoids、mevalonic acid、(C5H8)n、hemiterpenoids、monoterpenoids、sesquiterpenoids等、讲解hemi-、 mono-、 ses-和di-等的前缀构词法,帮助学员记忆专业名词;正文讲述(英文占30%-70%)50min,第一节主要讲解empirical isoprene rule和biogenetic isoprene rule以及其中关键步骤的几个名词(如:IPP、MVA、GPP等)。第二节讲hemiterpenoids、monoterpenoids、sesquiterpenoids等的概念、各自重要的代表性化合物中英文名称以及主要的功效主治、特殊的萜类化合物(如:troponoide和iridoid的性质等)。最后用10min时间总结(英文)。
四、教学质量控制
我们拟采用学生、教师和专家共同参与的评估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组织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设计天然药物化学双语期末考试试卷,其中英语试题部分占30%-50%,考试结束后,阅卷进行试卷分析。组织学生填写“天然药物化学双语教学反馈评价表”,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不定期邀请教务处和药学院、外语教研室的同行专家以及学生代表组成评估团队,对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随堂听课以及现场示教,对天然药物化学双语教学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开设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运用外语的能力,进而能用英语方式来思考和表达本专业内容。在明确双语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用合适的教材,在教学中运用PBL启发式教学,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方式直观、生动地教学,最终采取课堂问答(占37%)和考核(占70%)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双语学习热情,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万侠,张卫民.天然药物化学双语教学探讨[J].教育探索,2011,(9).
[2]杨华明,宋晓岚,王海东,等.本科专业课程推行双语教学的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3).
[3]李桢专业课双语教学模式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03,10(10).
[责任编辑:左芸]
双语教学调查文化产业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对外开发脚步的加快,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高校药学院为典型代表,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双语教学模式的应用,使人才的培养更具复合型特征,然而从目前药学院大多学生双语学习现状看并未取得良好的双语教学效果,对此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不断的完善策略。本文主要对高校药学院双语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校药学院 双语教学 现状 发展
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尽管现行我国大多高校药学院开始注重双语教学模式的应用,但相比国外双语教育,无论从理论或实践过程都表现较为滞后,双语教学多流于形式,未实现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提高。因此,对高校药学院双语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药学院双语教学现状分析
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逐渐下发相关双语教学文件,要求高校药学院进行双语教学模式的开展,尽管开展程度不同,但取得较为明显的成绩,从目前大部分理论研究内容中都可看出国内大部分高校对于药学院中双语教学的开展持肯定态度。然而在实际开展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双语教学的发展较为滞后
关于药学院中双语教学的研究相比其他高校专业学科表现出极为滞后的现状,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既受当前教育的整体环境影响,也存在政策导向以及社会对双语教学的认识等方面。事实上,药学院中的双语教学是推动我国医学领域实现对外交流目标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大多药学院并未具备与国外交流的条件,即使走入工作岗位后也难以将其运用于具体环境中,长此以往便使整个教育环境以及社会忽视双语教学的作用,尽管政府部门不断提出相关改善措施,但仍难以有效解决此现状。
(二)双语师资团队建设水平较低
双语教学的有效落实很大程度取决于高素质的师资团队,尤其相比其他学科教学内容,药学院的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掌握两种语言,同时需充分掌握药理知识,可将知识内容具体融入教学中,这样才可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但现行双语教学在药学院中可完全胜任的教师更表现出凤毛麟角的态势,缺少相应的学习与培训机会,造成教学效果无法提高的现状。
(三)不合理的课程设置
由于双语教学在课程方面需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进行设置,很难依靠统一标准对课程设置进行规范,这就造成大多双语教学在药学院中表现为流于形式,难以充分利用其中的教学资源,很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尤其药学院的双语教学开展面临较大的难题,若忽视在教学计划、大纲以及学时等方面的合理调整与安排,很容易为学生与教师带来更为承重的负担,更无从谈及培养药学院复合型人才。因此课程设置方面需着重根据药学院学科内容特点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避免出现急功近利状态,这样才可使双语教学得以顺利落实。
二、高校药学院双语教学发展趋势
(一)提高对双语教学的认识与强化教学管理
双语教学在药学院中的落实及其自身的发展涉及极广的范围,既要求政府部门加大扶持力度,也要求高校以及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大双语教学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高校自身以及社会方面提高对双语教学的认识,逐步采取相关的政策为学生双语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高校方面也需在双语教学管理机制方面不断完善,如考核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的引入,对于双语教学课程开展效果较高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对开展效果较差的给予适时的指导等。这样才可使双语教学在药学院中的落实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首先可从师资来源方面完善,可选取药学院中既掌握基本学科知识又精通外语的教师,或进行外籍人才的引进,可使学生体会原语教学的过程。目前也有许多高校针对药学院双语教学特点采取学科教师与外教人员配合教学的方式,一定程度可弥补各自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其次应注重教师的适时培训工作,可在校园内部组织适时交流活动或直接组织教师进行出国培训,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课程设置的完善
针对目前药学院双语教学现状,课程设置过程中应注重对课程难易程度的分析,特别许多药理知识内容本身较为复杂,利用中文进行讲授时已难以使学生掌握,若通过双语教学更会增加学生负担。对此需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式,在课程设置上可根据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对两种语言使用度进行调整,如讲授中以中文为主并在板书方面利用英文或采用二者并重的方式等。
双语教学在高校药学院中的落实是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实际落实过程中,应正视当前双语教学发展较为滞后等现状,并从认识与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保证双语教学得以落实,促进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昕昕.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2]王旭红.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