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人性化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目的:关于手术室引进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疗效分析及相关启示。方法:选取本院手术室于2010年5月-2011年4月接待的60例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选取2011年5月-2012年4月接待的60例手术患者,设为研究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待术后第2天,采取自行设计心理舒适度和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并做好记录。结果:研究组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及认可感,不仅使患者获得生理及心理上的舒适,还可提高医院的品牌形象,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手术室; 人性化护理; 临床疗效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需求也与日俱增,同时伴随着生物-社会-心理医疗模式的建立,对于患者的护理质量不仅仅只局限于疾病护理,更多地需要根据患者的需求,制定个性化及富有人性化内涵的护理方案,不仅可改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舒适度,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对于医院的整体品牌的建立也是大有裨益的[1-2]。对于手术室患者,由于治疗手段具有有创性,大多数患者均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焦虑和抑郁,而一旦患者的心理状况不佳,不仅影响手术的配合,同时还会引发一系列的术后负面情绪的出现[3],所以对这类特殊人群进行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显得意义非凡。本科室分析了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人性化护理,疗效可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手术室于2010年5月-2011年4月接待的60例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32.6±2.5)岁。选取2011年5月-2012年4月接待的60例手术患者,设为研究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33.1±2.2)岁。研究组胃肠外科手术16例,普通外科手术11例,心胸外科手术10例,妇产科手术15例,骨科手术8例;对照组胃肠外科手术15例,普通外科手术10例,心胸外科手术9例,妇产科手术16例,骨科手术10例。纳入标准如下:患者需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不存在原发性或者继发性痴呆及能够配合本次调研的全部内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其护理流程阐述如下:术前30 min由巡回护士向手术患者询问其性别、年龄、床号并核对其住院号,了解患者是否遵医嘱完成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准备好本次手术所需要的仪器物品,接待患者进入手术室,配合麻醉医生完成麻醉,同时在术中配合器械护士和手术医生完成手术,手术结束,护送患者回到病房,向患者或其家属交代术后注意事项。
1.2.2 研究组 本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引进人性化护理方案。
1.2.2.1 术前护理 巡回护士接到本次手术的通知单时,应到患者所在科室,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向患者做好自我介绍,建立初步信任。通过诱导式提问,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状况、经济水平、宗教信任及兴趣爱好,并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患者的个人需求制定一个个性化交流计划,着重介绍手术室的环境,以减轻患者因对陌生环境的不熟悉导致恐惧心理的出现;同时让患者了解手术流程,以能够较好的配合手术。耐心、细致地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及配合医嘱中的各项检查,以利手术的顺利开展。
1.2.2.2 术中护理 手术当日,巡回护士应到病房中仔细核对患者的名字、性别及住院号及各项术前准备是否符合要求,确定是患者本人后用平车推送至手术室,同时携带患者的临床病历及X片。患者进入手术室时,难免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情绪,此时护士应面带微笑、热情及亲切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可与患者交流轻松的话题以转移其注意力,在这个过程中,护士可以完成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在配合麻醉医生时,护士站在患者的对侧,指导患者进行正确姿势的安放,并给予协助,有些患者在麻醉后,可能会出现呕吐等不良反应,应指导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发生吸入性肺炎。对于术野的暴露应遵循在满足手术视野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暴露,以尊重患者的隐私。患者在术中可能会出现极度的恐惧感,此时护士应给予患者一个支持的眼神或者握住他的手,向其说明医生的技术非常棒,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护士需备好抢救药品,密切观察术中生命体征情况,每隔20 min观察患者束缚部位是否出现缺血或者不适情况,并进行局部受压部位的按摩。术毕,护士需进行棉球及手术器械的清点,并进行切口部位血迹的擦拭,全程需注意患者保暖,穿好衣裤,待患者神志复苏后,与麻醉医生一同运送患者回到病房,向家属讲解相关的注意事项。
1.2.2.3 术后护理 术后第2天,当值护士需对自己负责的患者进行访视,了解其切口疼痛及睡眠质量情况,并给予患者及家属提出具有策略性的护理方案,帮助其及早康复。同时护士通过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及时了解患者对本次手术室护理的心理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的评分。
1.3 评价项目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士所提供的护理服务的心理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理舒适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心理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内涵和实质,对于目前医学模式的转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的引进,意义更是重大。由于手术患者与常规内科治疗患者不同,需耐受手术有创性的应激影响,无论对其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类患者中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以患者的个人需求为导向,制定个性化护理服务,建立完善的护理体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心理舒适度[5]。这个方案的引进,能够将护士从单一、固板式的手术室配合护理向着集心理、生活、健康指导及基础方面的护理为一身的护理模式转移[6],对于患者服务质量的提高及自身的专业修养均有着极大的提升作用,在增加护士探索护理创新方案的同时,也能够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减轻其心理焦虑,为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手术治疗制造了前提准备[7]。人性化护理模式是将护理服务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的典范[8],从手术室护理的角度出发,将人性化护理贯穿于病房与手术室之间,把人文关怀渗透到每一细节之中,让患者产生安全感、舒适感、满足感及亲切感[9]。通过本次的调研可知,研究组患者在应用人性化护理后,患者的心理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果与国内的文献报道大致相符[10]。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舒适度和护理满足感,与此同时,医院的品牌效应也得以提升,其经济效应和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余辉霞,陈凤玲,陈锦香.人性化护理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7):61.
[2] 杨华利,王海桃.人性化护理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8,(1):24-25.
[3] 何继华.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1,10(10):142.
[4] 张春玲,杨丽霞.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9):346.
[5] 钟飞燕.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1):284.
[6] 倪丽虹.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24-25.
[7] 刘耀梅,霍桢.眼科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新模式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25-26.
[8] 曹芹,陈兵.人性化护理在临床住院科室中的实施及其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1):121-122.
[9] 侯铁凤.内科病房中人性化护理应用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1):91-92.
[10 ]周晓红.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4):697-698.
(收稿日期:2013-01-30) (本文编辑:王宇)
手术室人性化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与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连硬外麻醉下行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音乐疗法联合人性化护理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心率、术后焦虑情绪和疼痛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中心率、术后焦虑情绪及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的满意度(P<0.05)。结论 音乐疗法联合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患者护理,可减轻手术患者紧张心理,减轻术后焦虑、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音乐疗法;人性化护理;手术室
近年来为减轻手术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广大同仁不断改良探索有效的护理方法。本次研究笔者采用音乐疗法联合人性化护理对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一定临床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月我院手术室在连硬外麻醉下行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顺序进行编号,采用计算机随机抽签分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8~65岁,平均(35.3±4.2)岁,阑尾手术42例,下肢手术18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18~64岁,平均(35.3±4.5)岁,阑尾手术43例,下肢手术17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下签署手术同意书和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 入组标准
(1)所有患者均有手术适应症,无绝对手术禁忌症;并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2)排除合并有其它严重疾病及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患者;(3)排除有精神障碍、认识功能障碍等不能配合完成治疗、护理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遵照医嘱给予药物和护理干预,配合医师完成手术操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音乐疗法联合人性化护理,包括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
1.4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心率;(2)术后患者焦虑情绪:采用HAMD量表进行评定[1],HAMD量表:0~8分表示无焦虑,9~19分为轻度焦虑,20~34分为重度焦虑,34分以上为重度焦虑;(3)术后疼痛:采用VAS量表进行评定[2],VAS量表:0分表示无疼痛感,10分为剧烈疼痛,随分数增加疼痛感增强;(4)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术后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理质量、护理舒适、手术满意情况等10项内容,满分100分,根据得分规定:非常满意:得分>85分,满意:得分65~85分,不满意:得分<65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手术室为医院核心、独立科室,承担着手术患者治疗工作。患者对手术的紧张、恐惧,在进入手术室后表现更为显著,术前患者易出现焦虑、躁动等不良心理反应,影响手术效果。良好的护理方法能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情绪,維持良好的心态,以保证手术质量。音乐可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患者紧张、恐惧情绪,配合人性化护理更能取得满意效果,对手术成功和术后护理更为有益[3]。
本次实施护理方式具体内容如下:(1)音乐疗法:了解患者喜欢的音乐类型,手术开始前按照患者要求播放音乐,让患者保持舒适姿势后戴上耳机,闭目欣赏音乐,直到手术结束。(2)术前访视:多数患者在手术前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担心手术失败、经济负担等,不良的心理反应会引起患者出现不良的生理反应,如血压升高,呼吸、心率加快,对手术造成不利影响。术前应充分和患者进行交谈,给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详细介绍手术过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3)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再次和患者进行沟通,创建温馨、舒适、整洁的手术室环境,控制温度适宜,对患者行操作前要充分说明,操作时应动作轻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多表达鼓励话语,减轻患者心理顾虑。(4)术后护理:术后向患者祝贺手术成功,并指导患者正确饮食、锻炼,积极预防伤口感染,促进患者伤口早日愈合。
通过采用音乐疗法和人性化护理对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有效稳定了患者术中心率,说明患者术中紧张心情得到有效放松,并减轻患者术后焦虑情绪及疼痛,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谢蓓蕾.人性化护理理念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36-37.
[2] 彭丽.人性化护理程序在手术室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25-26.
[3] 范利萍.规范人性化护理对手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63-64.
手术室人性化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对人性化管理理念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之中所取得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实际研究过程中,将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0名患者当成了研究对象。首先,对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了整理汇总,进而将其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各150名患者。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措施,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的是以人性化管理理念为指导的护理措施。最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了量化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各个阶段的护理质量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而护理满意率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因为P均<0.05,所以结论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对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在其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以人性化管理理念为主导的护理措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人性化管理理念;应用实践
手术室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挽救急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因此能否将这一阶段的护理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不仅会影响到后续治疗工作的有序推进,而且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新形势下,需要提高对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而推进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其中的应用实践,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以下笔者以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基本资料
实际研究过程中,将来我院就医的300名患者当成了主要的研究对象,时间节点为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首先,对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了整合分析,之后将其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各150名患者。其中,对照组内的150名患者中有77名男患者、73名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21-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9±3.92)岁。而实验组内则有76名男性患者、74名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23-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94±2.30)岁。由于P>0.05,所以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因此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条件可以成立。
2.研究方法
首先对照组内患者主要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措施,内容主要包括认真落实术前准备工作以及做好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其次实验组患者采用的是以人性化管理理念为指导的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术前护理。第一,需要做好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进而提高其专业素质。第二,需要指导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术前访视,从而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情绪状态,为后期手术治疗的有序推进打好基础。如果患者存在心理或情绪问题,那就需要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心理疏导,进而强化其治疗信心。(2)术中护理。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的鼓励工作,要通过正面积极地语言引导患者坚定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3)术后护理。完成手术治疗后,需要安排专人监测好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还需要叮嘱患者遵照医嘱用药并监测好患者的用药反应。如果患者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则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观察指标
首先对两组患者各个阶段的护理质量评分进行了量化分析对比,主要包括术前、术中以及术后3部分内容。使用的是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自制的调查问卷。其次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了量化分析对比,同样使用的是自制的调查问卷,主要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3个指标。
4.数据处理
研究中,利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各个环节的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将P<0.05当成了验证结论是否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的主要指标。
二、结果
汇总相关数据可知,实验组患者各个阶段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1:
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X2=8.459)。具体数据为实验组95.33%,對照组85.33%。
三、讨论
“人性化管理”理念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提出的,因此能够在给患者提供专业护理的基础上,提高护理工作的人性化属性,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服务,最大限度的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让其积极配合各环节的治疗及护理工作。本论文所涉及到的研究结论证实,实验组内患者各个阶段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因为P均<0.05,所以结果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因此需要做好这类护理理念和护理措施的推广应用,帮助患者实现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佩鸿. 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8):175.
[2]李霞,王佳碧. 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健康之友,2018,(14):158.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手术室 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手术室人性化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1 必须要做好术前护理
在手术室中运用人性化护理的具体表现非常多。当患者进入手术室, 心里难免会有恐惧感。那么, 这时医护人员的人性化关怀显得尤为重要。 (1) 护士应该在手术正式开始前热情亲切的与患者聊聊天, 并且应该平稳的将患者送到手术床上。护士应真诚、主动的对患者表示关心, 让患者完全将悬着的心放下来, 尽量将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 (2) 在手术开始进行前, 提前检查手术室的温湿度。一般室温应该调整到22~25℃为最佳, 湿度调整到55%为宜。医护人员的术前操作应该要稳、准、轻, 尽量避免声响过大或操作不当给患者带来心理刺激。 (3) 如果在手术前发现患者口唇干燥, 应用棉签将患者的口唇湿润。如患者感觉摆放体位有不舒适感, 医护人员应该用衬垫将患者的体位摆放为最舒适状态, 避免压迫患者的神经和血管。 (4) 一般患者在手术台上两腿分开的角度以100~110°为最佳, 如果手术时间很长, 那么巡回护士应当每隔30min给患者按摩下肢。这样不仅能够促进血液循环, 还能够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也更能体现出人性化护理。
2 术中人性化护理的有效体现
手术在进行时, 护士应该了解患者的需求, 并且应该尽量满足。有些患者在手术进行时, 想了解自己手术的进展, 那么这时护士可以给出适当的心理暗示, 说明手术进展的非常顺利, 让患者放心。对那些非常害怕的患者, 护士应该对他们进行心理安抚, 例如护士可以握住患者的手, 让他们产生安全感, 消除心中的顾虑。在为患者实施麻醉时, 有些患者可能会有一些不适, 这时护士应该告知患者轻微的不适感是非常正常的, 让患者不用担心。当患者已经进入麻醉状态时, 护士应该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在手术中, 医护人员一个简单的动作、手势、眼神, 都能让患者体会到浓浓的人情味, 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心与体贴。对于在手术中保持清醒的患者, 护士可以通过语言来鼓励患者,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患者在手术时很容易感觉自己的尊严丧失, 所以在手术中应该尽量减少患者身体的暴漏, 保护患者的隐私。
3 术后护理的优化性
手术结束后, 医护人员应该尽快将患者皮肤上的血迹等擦干净, 然后整理好患者的衣服, 将被子盖好, 注意保暖。对全身麻醉还没有完全清醒的患者, 护士应该随时观察有无异常现象产生。还没完全清醒的患者很容易产生躁动, 护士应该随时守在身旁, 防止患者坠床。对与局部麻醉的患者, 应该告知手术已经顺利完成, 不用担心, 马上就准备送回病房。在转移患者时, 医护人员必须要注意轻轻抬放, 以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将患者一切都安排好后, 让患者好好进行休息。同时应该向患者的亲属交代手术中的情况以及告知他们手术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如饮食需要注意的事项、身体不适应当如何处理等。
4 总结
在手术室中运用人性化护理,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医学护理模式。传统的医学护理工作重心是护理工作本身, 而人性化护理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病人, 护理不再仅仅是对身体的护理, 更重要的是对心理进行护理。人性化护理不仅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而且还对医学的发展十分有利。人性化护理让护士的服务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使整个医护工作充满了人情味, 同时也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人性化护理让患者更加配合手术治疗, 使手术更加顺利的完成, 让患者身体得到更好的治疗。在手术室中运用人性化护理, 体现了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对整个医学行业的发展十分有利。
摘要: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 不仅医学技术和医疗设备不断更新, 人性化护理也逐渐成为了医学领域探讨的热门话题。本文将要探讨的正是如何在手术室中运用人性化护理。人性化护理就是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工作的核心, 充分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尊重患者的人格, 同时还要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现如今, 人性化护理模式已经成为了一种有效并且规范的护理模式, 它不仅能够为患者营造一个十分舒适的就医环境, 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病情的进展。
关键词: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胡军.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体会[J].中国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4, 91 (2) :79.
[2] 杨爱萍, 吴红, 申月平, 等.在ICU开展人性化护理体会[J].中原医刊, 2004, 31 (3) :60~61.
[3] 薛敏.人性化护理在护理实践中的运用[J].2010, 17:31.
手术室人性化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7月到2011年7月实行择期手术患者80例, 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23~68岁, 平均年龄 (38±2.5) 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例, 高中30例, 高中以上30例, 职业类别:脑力劳动者30例、体力劳动者50例, 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 对照组40例, 2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文化程度、职业类别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1) 对照组采用手术室普通护理, 满足病严重影响手术效果, 因此手术患者需要人性化护理, 使其在生理、心理需求方面得到关员基本需求即可。 (2) 观察组采用手术室人性化护理。
2.1 术前访视
由巡回护士术前1d下午到病房, 了解患者病情, 介绍手术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讲解手术室的环境, 手术的基本过程, 大概需要手术时间多少, 手术部位和体位, 麻醉的部位和方式, 给予心理疏导, 从而减轻患者对手术室的陌生感和对手术莫名的恐惧不安, 消除因焦虑恐惧不安带来对手术的不利因素, 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手术, 使手术能顺利的进行。
2.2 术中护理
要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包括手术间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在为患者进行暴露隐私的治疗中, 为其做好解释和遮挡, 对输血补液和冲洗体腔的生理盐水事先要加温, 较大手术应监测体温。体位安置在充分暴露手术野的前提下, 以患者安全、舒适、有利观察为原则, 摆体位可让患者清醒时先试放手术体位, 以确保病人能较好的耐授和避免压迫神经血管损伤。
2.3 术后回访
术后1~2d巡回护士到病房开展术后卫生宣教, 督促患者早期适量活动, 指导术后各种合理的体位, 讲明术后各种导管的意义和护理, 给予术后饮食指导。在交谈过程中, 语言要通俗易懂、知识性强使患者积极配合术后恢复。
3 判定标准
采用李克特问卷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评价, 分别对5级态度:“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 赋予5、4、3、2、1的分值让患者及其家属打分。
4 数据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2组患者的主观满意度比较, 见表1。
6 讨论
人性化护理已成为新的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份, 是一种创造性、个性化、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2]。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得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 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焦虑, 造成压力过大, 注和重视。本研究中, 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术前、术中、术后增强了与患者及家属的互动沟通, 以患者满意为出发点, 努力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 使其建立战胜手术, 战胜疾病的信心, 这种积极的状态有利于康复。观察组采用了人性化护理模式, 与常规手术普通护理对照组比较, 效果显示, 不但观察组很满意高于对照组, 而且总体满意度达到87.5%, 明显高于对照组45.00%。综合以上分析,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手术室工作的临床效果满意, 能够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值得临床关注。
摘要:目的 评价在手术室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室普通护理;观察组在手术室普通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总满意度87.50%,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5.00%。结论 手术室在常规普通护理的基础上, 采用人性化护理效果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曾友燕, 周嫣.手术室护士的培训[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 22 (2) :54~55.
手术室人性化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12月我院脑外科意识清楚的手术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 男104例, 女82例, 年龄21~72岁, 平均39.56岁, 其中闭合性脑外伤117例, 开放性脑外伤69例;脑挫裂伤84例, 颅内血肿76例, 颅骨骨折3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92例和对照组94例, 分别采用人性化护理和脑外科常规护理, 2组在性别、年龄、病情及手术方法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措施
1.2.1 研究组
研究组在脑外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 具体方法: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是患者入院后首先接触的医务人员, 护士的言谈举止对患者的心理和行为影响较大, 甚至可左右患者的治疗决策。患者入院后, 护士应积极与患者沟通, 详细介绍科室基本情况, 经治疗医生和责任护士的姓名、职称等;要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 采用保护性语言, 了解患者的生活背景、兴趣爱好等, 取得患者的信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 掌握并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通过日常沟通和问卷调查等方式, 了解掌握患者对诊疗、护理、生活、认知等各方面的需求, 采用心理疏导、健康教育、人文关怀、照顾细节等方式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3) 化解患护矛盾。患者和家属对诊疗和护理服务的高期望值与护理人员相对不足, 护理任务繁重等矛盾, 容易引发患护纠纷。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多解释、多忍让, 护理操作要准确, 动作轻柔, 避免矛盾升级。
1.2.2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脑外科常规护理。
1.3 研究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于患者入院和出院进行2次心理状况调查, 以SAS>50分作为焦虑界值;出院前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比较分析2组患者心理状况、满意度及患护纠纷的发生率。所有数据录入SPSS 11.5软件建立数据库,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研究组出院时SAS评分显著低于入院时 (P<0.01) , 而对照组入院与出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 患者纠纷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表1) 。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 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期望值日益增高, 患者的需求由单纯的诊疗扩展到医疗服务的各个方面。同时, 医学模式的变革和激烈的行业竞争也要求护理工作必须以人为本,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人性化护理是由美国人华生 (Watson) 首先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 其核心是主动探寻和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其意义是把护理服务的理念外延, 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感受, 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1]。
我们应用人性化护理对186例围手术期脑外伤人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进行分组调查发现, 2组患者均存在焦虑情绪, 且多集中在对病情的预后方面。同时, 患者焦虑的心态必然导致语言过激、行为失当, 对护理工作“催毛求疵”, 对护理人员的说服和指导反应强烈, 容易出现患护纠纷[2]。实施人性化护理后, 研究组出院时SAS评分显著低于入院时 (P<0.01) , 而对照组入院与出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 患者纠纷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提示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提高患者满意度, 降低患护纠纷的发生率, 应在脑外伤患者围手术期推广应用。
临床实践发现, 满足患者的认知需求是人性化护理成功开展的关键环节。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指导, 有助于患者提高对疾病、治疗和护理方法、预后等问题的认知能力, 正确认识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增强患者的信心, 强化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认同, 对减少患护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3]。
2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院时均存在焦虑心理状态, 2组SAS评
表1 2组脑外伤患者围手术期SAS评分、满意度及患护纠纷发生率比较[x-±s, 例 (%) ]
摘要: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脑外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0年1~12月我院脑外科手术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组92例和对照组94例, 分别采用人性化护理和脑外科常规护理, 比较分析2组患者心理状况、满意度及患护纠纷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出院时SAS评分显著低于入院时 (P<0.01) , 而对照组入院与出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 患者纠纷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在脑外科患者围手术前开展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前焦虑心理, 提高患者满意度, 降低患护纠纷的发生率, 应积极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脑外伤,围手术期,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玉芬.人性化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药, 2010, 5 (35) :252-253.
[2] 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