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现象初中地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店名是经济社会中最普通、最常见的语言现象。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商家店名的语用问题不少,其具体表现形式为求大、求洋、求异和其他情况。商家店名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当前的语言生活状况,也折射出人们的语用心理。
[关键词] 语言文字 应用 商家 店名
店名即商家的名称,亦是招牌。好的店名,对消费者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有利于商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立足,对商家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语言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现象就是商家多、店面多,因此,各种店名五花八门、目不暇接。然而,在观察了国内许多大城市的商家店名以后,笔者发现我国不少店名的用语用字不太规范。经过对湖南的湘潭、长沙和衡阳三市的重点调查,笔者记录了当前我国商家店名中存在的语言文字应用的某些不良现象,从社会语用(societal pragmatics)的视角,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求大
为了显示自己势力雄厚,也为了吸引顾客,当前商家普遍存在一种求大心理。规模稍大的店铺的店名一般用“城”,例如:图书城,电脑城,汽车城,电器城,电影城,美食城,洗脚城,娱乐城,火锅城,家俬城,电玩城,卡拉OK城,文具城等。普通的商店往往取名为“超市”,例如:百货超市,图书超市,网络超市,食品超市,服装超市等。湖南衡阳某银行的营业所就自称“金融超市”。明明是规模小、面积不大的店铺,却取名为“中心”,例如:休闲中心,美容中心,按摩中心,练歌中心,洗浴中心,美食中心,信息中心,打印中心,网络中心,婚介中心,广告制作中心,废品回收中心等。
商家求大心理导致店铺名称与其实际规模不符,给消费者以华而不实的感觉。同时,也让顾客有担心商家欺诈的顾虑。这样的店名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宣传作用,反而会使顾客望而却步。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俗语也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些古训都生动地说明了一个道理。商家绝对不能靠虚浮的店名来哗众取宠,理想的店名,加上货真价实的商品,再加上一流的服务,才是商家成功的保障。目前我国广告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浮夸之风,尤其是医药类广告,任意地夸大疗效、功能、作用,请名人做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过分夸大事实的广告,包括商家店名,违反了《广告法》,引起了广告受众的反感,甚至引起官司。
二、求洋
店名作为商家从事经济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商品经济大潮下,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一些人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观念。不少商家以为有了洋店名,就可以提高自身档次,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就更大。所以就用西方名称命名,这样的洋店名在我国随处可见。例如:杜鲁门摄影社,路易十八酒吧,华盛顿餐馆,凯撒服饰店,罗马休闲中心,夜巴黎卡拉OK厅,希拉里美容美发中心等等。湖南衡阳市有一家发廊的店名是“莱温斯基”,下面还有一行文字,赫然写着“克林经贸有限公司”,有意无意地把“克林顿”的“顿”字给省略了,叫人摸不着头脑。2005年笔者与湘潭市翻译协会的成员一道考察了湘潭市河西、河东几条主要街道的店名问题,调查发现借用西方名称的店名不少。例如:凯旋门大酒店,卡萨布兰卡休闲所,罗马假日酒吧,蒙娜丽莎服装店,维多利亚中西餐厅等。部分店名干脆全是英文,或者其他国家的语言,例如:Menroe(美容中心),Elizabeth(服饰店)等。商家大都认为这样的店名“洋气”、时髦,能吸引顾客,尤其是年轻人。再说,对含有外文的名称,普通百姓通常不会去认真分析、探究。有的店名是英汉对照,但绝大部分的翻译有问题。例如河东的一家店名“汽车保姆”(维修中心)就简单地译成“Car Nurse”,“东方威尼斯”(咖啡店)的英文名称是“Orient Venice”,“ⅩⅩ大药房”译成了“The Big Pharmacy of ⅩⅩ”,等等。
中央电视台曾经在新闻联播中报导说湖南长沙有十多家娱乐场所被工商部门勒令更名,因为其名称分别是“路易十八”、“皇帝”、“贵族”等宣扬颓废、腐化的东西。中央电视台也曾报道过深圳的洋店名泛滥成灾,如“麦当劳”、“拿破仑”、“凯撒”等随处可见。这样的不良倾向和商家崇洋媚外的心理,有误导青少年的负面社会效应,已经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注。
三、求异
一些商家为了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别出心裁,尽力使其店名独树一帜。他们往往采用仿拟的手段,或者利用人们早已熟悉的名称,或者利用谐音,使自己的店名对顾客产生某种影响。某台商的珠宝店就取名为“石头记”,使消费者马上就联想到曹雪芹的《红楼梦》。湖南长沙一电脑城就取名为“百脑汇”,使消费者马上就联想到美国纽约的百老汇。这样巧用文学作品名称或一字之改的店名,的确与众不同,而且还贴切生动,有风趣幽默之功效。但许多店名却因为过分求异,导致语用失误。例如,某娱乐城因为沿用西方殖民主义者对我国台湾的称呼“福摩萨”(Formosa)而引起公愤,被勒令更名。
有些谐音手段就更加离谱了。例如:留得华(服饰店)Vs刘德华;最高发院(理发店)Vs最高法院;发新社(理发店)Vs法新社;棕楠海(洗浴中心)Vs中南海。这样的店名,直接仿拟名人或政府机关名称,是一种不太妥当的做法。这样的商家店名,实质是片面追求标新立异,是对“创意”二字的歪曲理解和滥用。尽管目前从法律、法规上无法认定商家构成对名人、机关的侵权,广告法也没有规定商家名称不能与名人、机关同音,商家在广告活动中利用仿拟的修辞手段,钻政策空子,大打擦边球,有意“巧妙”地利用人们共有的百科知识,其语言的语用合适性(appropriateness)荡然无存,也是对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的歪曲理解。这样的做法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与我国的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背道而驰,应当由有关部门责令其改正或坚决予以取缔。
四、其他情况
我国商家店名不规范的情况还有很多,不良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店名中有错别字、简化字。例如:“常来座餐馆”中的“座”应该是“坐”,“花得来美食”中的“花”应该是“划”,某招待所在楼顶高耸着“工商招待所”,门口却醒目地书写着“恭商招待所”。已经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字现在还有不少人误当规范的简化字在使用。例如:不少中小城市舞厅的“舞”普遍使用“午”字,停车场的“停”用的是“仃”,某土鸡蛋店名中的“蛋”用的是“旦”。另外,许多地区油漆店的“漆”字,电影院的“影”字,餐馆的“餐”字,都使用“简化字”。其实,“二简方案”试行了一段时期就被废止,但目前的状况是废而不止,不少字仍在社会上流行,鱼目混珠,造成混乱,尤其是影响青少年。其次,一些店名反映出了商家的封建迷信思想。不少店名采用了所谓吉祥数字,例如:168发屋,九九餐馆,5899休闲会所,3Ⅹ3鞋店,360度酒吧,等等。再次,带有“王气”的店名不少,例如:皇宫酒楼,皇朝食俯,太子休闲中心,天子娱乐中心,王爷槟榔店,可谓是全民皆帝,满街是王。目前所谓“怀旧”的饭店牌名称不少,例如:人民公社,大锅饭,ⅩⅩ大食堂,无产阶级大饭店,等等。此外,我国还有许多店家名称,明明是喧嚣的城市里的小居民区,偏偏叫“ⅩⅩ山庄”,里面是昏暗肮脏的网吧,却取名为“钻石金柜”,狭窄的街边小店,却美其名为“时尚简爱精品屋”。有的店名更是语码混用(code-mixing),例如:阿敏de店,E网情深,健康life生活,漂亮女人美容美体Spa生活馆。还有的店名甚至由乱改成语而来,例如:常来常网,食全食美,浴众不同,一网情深等等。
美国历史学家大卫彼特曾经说过,现代广告的社会影响力可以与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教会和学校相匹敌。广告主宰着宣传工具,它在公众标准形成中起者巨大作用。曹志耘也指出,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对世界的认知和表达,有自己的哲学观念。哲学观念深刻地影响着有关语言的结构和运用,当然也影响着广告语言的应用。作为广告的一个重要成分,商家店名也同样具有影响力,它同其它形式的广告语言一样,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形式。店名是一种语言文化现象,是人们认知活动的反映。可以说,店名表现出了人们真实的语用心理和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折射出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世界观。
商家店名的诞生离不开创意,但创意绝不是随心所欲、天马行空。创意来源于信息、知识和经验,它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一方面,我们要以宽容的态度看待语言生活的新现象,研究新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要及时跟踪研究语言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处理好语言规范与语言发展的关系。当前我国商家店名中存在的语言文字应用的种种不良倾向,说明了当前我国语言文字生活中缺乏有力的引导和严格的监管机制,也说明了我国的社会语用制约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同时也说明了有关商家缺乏社会责任感,不重视祖国神圣的语言文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8年颁布的《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就明确规定广告使用的语言文字,应当规范、标准,广告用语用字,不得使用错别字,不得引起误导,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要避免商家店名中的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要纠正我国语言文字应用中的不良现象,有关各方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重视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更要自觉维护我国语言文字的纯洁性。
参考文献:
[1]曹志耘:广告语言艺术[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3]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4]刘秀玉:新编简明英语广告写作手册[M].北京:知识出版社, 2002
[5]石裕晶陈寅涛:英汉、汉英广告写作词典[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6]孙戈卢颖:广告语言魅力[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2
[7]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文化色彩思维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8]张金海:经典广告案例评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
[9]李萍:传媒广告探讨,广告语言刍议 http://radiodj.cn/bbs/lofiversion/index.php?t1050.html
[10]超强店名集锦 http://news.qq.com/a/20060323/001057.htm
[11]赵沁平:关注社会语言生活,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webinfopub/list.asp?id=2120&columnid=178& columnlayer=0138017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生活现象初中地理论文范文第2篇
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活动联系起来。营造“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生活化”的探究式提问,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精心设计“生活化”的教学过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只是教与学的工具,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要把生活引进课堂教学,教师除了自身解读教材外,还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变革与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替换、组织教学内容,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这样的课堂场景有利于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专注投入,更能使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顺利进行。一般情况下,社会生活中的新闻热点和重大事件、国内外地理趣闻以及发生在身边的生活趣事等都是可以采用的材料。例如,512汶川地震、日全食、中东战事与资源的关系、大小颠倒的孪生姐妹与日界线等,都可以与相关的地理教学内容相结合。
二、创设“生活化”的探究式问题,突破教学难点、重点
在地理课程中,有一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如果仅是教师单纯地讲解,往往显得很枯燥,学生也难真正理解掌握。如果教师能够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按照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设计系列问题将学生已有的经验类比延伸、层层深入,便能使学生从具体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入手,较好地化解教学中的难点。人教版必修1的自然地理部分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和难点,若能突破这些重点和难点,将对学生信心的树立有很重要的影响。如在第一单元《地球的运动》的教学中,笔者通过设计连云港、上海、北京三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测定、三地太阳能热水器仰角的调整、为充分采光三地楼间距的计算等探究性活动,变枯燥为有趣,变抽象为具体。
三、进行“生活化”的技能训练,做到学以致用
地理基本技能是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所必需的一种能力,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地理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地理基本技能的训练也可以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来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学”的思想。在复习地图知识时,笔者对学生进行了绘图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将自己所在的学校绘成一幅地图,要求让别人能够通过看图了解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操场的分布。几分钟后,他们画的图是五花八门,有平面的,也有立体的,还有美术写生图。笔者把学生画的图一一展示给他们,并分别给予一些肯定的评价,同时指出每一幅图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向他们讲解绘图的基本要素和绘图时应注意的问题。要求学生听了讲解后再重新绘出比较规范的校舍分布图。这样借助学生自己的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此让他们体验挫折、享受成功。没有让他们死记硬背绘图的基本要素,而是让他们绘过两幅图之后,关于地图的基本知识,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够熟记于心、运用自如了。
四、多渠道渗透“生活化”的地理知识,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
1.利用现代化的大众传媒,发掘课外教学资源。
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不只蕴藏在地理课本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生活渠道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如订阅各种与地理有关的报刊杂志,用活、用好学校的图书馆。有条件的可以正确引导学生上网,从网上及时、大量地获取有关地理知识。电视节目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地理资源。如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开心辞典》《幸运52》《探索与发现》《人与自然》等,都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教学必须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本知识向生活知识拓展,使教学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这也正符合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如果放弃身边丰富的教学资源而照本宣科,那应该是舍本逐末,必然达不到“有用”。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寻求多种支持,也是合理开发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许多家长到过“新马泰”、韩国、欧洲旅游,教师在征得家长的同意后,把他们请进课堂,讲述或展示(如照片)他们的所见所闻。这样比教师依据地图和课本直接讲授更具有说服力。
2.开展实践活动。
应用是学习的目的,是靠实践来完成的,学校教育必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把课本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在实践中的用处,从而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如:通过开展“环保生活大行动”的承诺签名活动,通过阅读著名环保人士廖小义的文章《另一种生活是可能的》,让他们认识到一般人对环境保护也可以做很多事。
总之,以生活的理念进行地理教学,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更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G]
生活现象初中地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学生与地理之间的距离。本文主要针对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乡土地理 初中 地理教学 运用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040
初中地理主要就是让学生对自然环境以及一些人体和自然规律进行认知学习,所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地理学习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抽象,一些学生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无法融入到地理学习中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些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了乡土地理的元素。所谓乡土地理也就是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学习。
一、结合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比不上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先要让学生对于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结合自身熟知的事物进行学习。由于自身对于乡土地理比较熟悉,所以从心理上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强的自信心,加上乡土地理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可以真实感知到的,能够看见和感受到的事物,更会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和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地势和地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乡土地理开展教学,提问“在自己家的附近都有哪些特殊的地方是小的时候最喜欢去的”。一些学生可能会说“山坡上,因为张家口的山还算是比较多的,所以家附近的小山就成了小伙伴玩乐的地方。”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张家口的山比较多呢?”学生可能就想到与地理相关的丘陵地形,联系张家口的实际情况,能够感受到地形对于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推广开去,中国还有很多其他的地区,不同的地形对于当地的人们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让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想要知道其他地区人们生活的地形环境是怎样的,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乡土地理,进行德育素质教育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些地理知识和自身的生活有着遥远的距离感,因此学习的兴致并不是很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融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家乡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有清晰的了解,在学习与自身生活相关的内容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由于每个学生对于家乡都会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对于家乡发生的变化也会格外关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总之,以乡土地理作为学习的载体,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神奇魅力,通过一些真实事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比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北农村地区的环境以及土壤比较适合棉花、辣椒等作物的生长,所以当地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这些农作物的种植,取得了很好的收益,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引进了五彩棉花的种植,更是使得农业种植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样的实际发展状况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同时也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分析,为自己的家乡开发一些新的农业作物,以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表达自身对家乡的热爱。
三、开展乡土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学习和感受地理知识,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探究,涉及到人文、地理知识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乡土地理进行分析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有更清楚的了解。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探索的同时,能够对教材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比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其中包括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的学习,如果根据教材进行笼统的讲解,学生理解起來就会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乡土实践,对当地的土壤状况以及水利资源状况等进行实际的分析调查,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当地的土壤、水资源进行取样调查,通过实际的学习分析总结当地的资源状况。从本土地区的资源状况着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这样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融入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对熟知的事物进行分析理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君政.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张德海.让地理融入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的感受[J].教师,2013(3).
[3]陈雪梅.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4(17).
生活现象初中地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改变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拉近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效果会更加理想,有益于学生知识的完整构建以及学生的学以致用。对此,在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之中,老师要引入生活化教学策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为学生更好的发展奠基。文章首先对打造高效的生活化高中地理课堂的价值进行阐述,然后对打造高效的生活化高中地理课堂的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生活化
高中地理教材中很多知识点的抽象性都比较强,如果对于这些抽象性知识的讲解,老师只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那么学生无论是在考试之时,还是在实际生活之中,都无法对问题进行解决,这样的教学是缺乏意义的,同时也无法保持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因此,高中地理老师在实际教学的开展过程中,要明确地理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开展生活化的地理教学,如此才可以在增强知识生动性和趣味性的过程中,打造高效化的地理课堂。
一、打造高效的生活化高中地理课堂的价值
1、正确认识学习的价值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老师的理论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节,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无法对其正确价值进行感知,这就会让学生形成地理学习无用论的错误观点。但实际上,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地理现象,都用得到地理知识,尤其是在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地理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价值更加凸显出来。而在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对地理知识进行构建,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了解地理知识的学习价值,也就形成了正确的地理学习观,真正改变了学生学习无用论的错误观点。
2、发展生活能力
地理学习离不开实际生活,实际生活中现象的解释以及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地理知识。所以,高中地理老师在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观察地理现象的习惯,也会将学习的地理知识用于对生活现象的解释与问题解决之中,这不仅有助于生活能力的提高,还能够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挥,也只有在此種学习背景下,学生才会真正意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从而更加热爱地理学习与地理知识的应用。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直是困扰老师教学的难题。而之所以会这样,就是由于老师的教学无法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所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有难度。而在利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过程中,针对抽象性较强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的重难点,老师都可以通过引入生活元素或者案例的方式,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不断提高。
二、打造高效的生活化高中地理课堂的策略
1、挖掘生活素材,实施生活化教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材越来越贴近于实际生活,所以,老师必须要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将其中的生活化素材挖掘出来,如此才可以合理选择生活化实例,也才可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抽象的原理、规律等进行理解和掌握,提高新课的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学“大气对于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以及大气对于地面有保温作用”知识点之时,老师就可以为学生列举实际的生活例子,如为什么现在蔬菜大棚越来越多?秋天时农民烧秸秆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贴近生活案例的引用,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了联系,拉近了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学习的效果更加理想。
2、设计生活化问题,实现生活化教学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之中,提问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只有科学的设问,才可以引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高中地理老师在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注重对生活化问题的科学设计,以更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更高,学习的效果更加理想。比如在教学“建筑物朝向”知识点时,老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就需要做好对生活化问题的设计,利用问题引入教学。具体操作如下:为学生播放与建筑物朝向相关的课件,并在学生观看课件中设计一些问题。如我国道观、寺院为什么都喜欢建在密林深山,而且全部是前临绿水,背靠青山?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建房子的时候,会选择坐北朝南呢?这些问题学生在 实际生活中会遇到,但一般不会深入思考,老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出,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想法,而在学生探究到答案之时,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地理知识的神奇与奥妙,也才会深入感受地理对实际生活的帮助,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后续的地理学习中,进而促使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素养的提高。
3、设计实践活动,实现生活化教学
在打造高中地理高效化生活课堂的过程中,实践活动的开展必不可少。在实践活动之中,学生对于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在具体开展是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老师要在确定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将学生带入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如地貌、地质观察;星象观察;地理经纬度测量;调查土地资源、人口、环境污染等。通过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他们在对具体观察结果分析的过程中,都会不断的利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这样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就得到了提高,地理核心素养也得到了顺利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打造高效的生活化高中地理课堂的意义重大,老师要对生活化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研究,通过挖掘生活化素材、设计生活化问题以及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全面实施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获得知识、思维等的发展,真正为学生今后更好学习和生活奠基,也构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生活化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 钟杰.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策略探讨[J].神州,2018,(34):183.
[2] 卢静.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42):172
生活现象初中地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高中地理是高中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学科,涉及面广,实用性强。如何把高中地理生活化、实践化、有效化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首要目的。地理作为一门学科,体现在生活科技的各个方面,从身边的地理知识入手,由此及彼实现知识的类推。把书本上的地理理论知识,融入到生活中来。亲身实践下,发现高中地理的实用性。
关键词:身边地理;生活化;实践化;有效化
引言:
高中地理学科的开设,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世界地理状况,地球运转定义以及自然气候条件,从知识中总结规律,把规律运用带实际生活中以此来推动社会生活的发展使之更具合理性和发展性的一门学科。从“天圆地方”到现如今的宇宙简体模型、从城市化到逆城市化、从人口增长规律再到计划生育的实施这些种种都离不开高中地理。即便是我们周围的天气现象、文化传播、工农业发展、旅游景点等都是地理发展的表现。所以我们要从生活中来,熟练运用地理知识,切身实践之后,把它的实用性最大化。总而言之,高中地理的教学就是要把握住生活化、实践化、有效化这三个方面。
一、走进生活,了解身边的地理知识
生活处处皆地理,学好地理就先从我们身边的环境着手,知识有了现实生活的依据才会更加具有说服力。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根据个人生活的环境先讲一讲自己的周围都有怎样的地理情况。从大的方面讲,我们居住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的北缘。北有天山、准葛尔盆地、阿尔泰山,南有塔里木盆地、昆仑山,不同地形地貌的植被特点、地理构造特点。从小的方面来讲,家乡的木扎提河的流向、汛期特点、含沙量、结冰期等,这是因为地形起伏的不同、气候不同导致的结果。老师们就可以就这一点,对学生自身周边的地理环境作一个深度剖析,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来一一验证,这样既为知识找到了凭依,同时也让学生们对这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
在日常的学习中,老师要注意观察身边事物,来对学生们进行一个即时教学,举个例子:在学习高中地理时,老师总是会用当下的天气给我们讲课,今天是雨天的话,便教我们如何从云层的厚度以及空气的湿度分辨降雨量的大小,提醒我们及时带伞;根据交通路线学习商业网点布局的特点,这种教学方式就很好的把高中地理生活化了,平时对于冷锋暖锋的理解、商业网点布局等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而这种生活化的地理教学大大的增加而来高中生对地理实用性的理解。
二、亲身实践,探知气候、地形、季节
(一)气候随地形变换
平时出去登山游玩,发现越往山上走,温度会越来越低。这就是一种亲身实践,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摄氏度。像这样亲身实践,亲身体验温度逐渐下降,我们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一定会更加深刻。同时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山中植物也会呈现出阶梯状分布,这都是在生活实践中可以轻易发现的,学好高中地理,不能仅仅依靠课本中的知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小时候住在窑洞中,窑洞里冬暖夏凉,但是窑洞为什么会冬暖夏凉?这个结合了我们的高中地理知识,气候随地形的变换而变换,窑洞因为地形特殊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是实践与知识的相结合。我们不能一味的接收知识而不实践,同时也要保证在实践上要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注意这一点。
(二)季节随地理位置的变化情况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北至黑龙江,南到南沙群岛横跨纬度巨大,所以也造成了气候分布多样,季节变化多端的情况,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甚至相邻的两个省份都会出现截而不同的季节。在旅游的过程中,可以用自己所在的城市所比较,两者之间的环境有何不同,地形差距在哪里,从而得出结论。四川盆地和塔里木盆地都是盆地,但是处在不同阶梯上,地势有所变化,所以两地之间的季节也有所差距。而黑龙江省和广东省则是两个极端,一个是常年冬天低温,另一个是夏季高温,这都是地理位置变化所引起的反映。从连云港坐火车去乌鲁木齐,一路上可以看到植被的变化,感受到气候中水分的变化。在我们的出行旅游中多多注意这些方面,亲身实践下了解地理知识,这比坐在教室里被动接受知识要高效率的多。
三、活用地理知识,有效解决问题
学习高中地理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其的实用性,也就是说要把高中地理有效化。不要以为地理仅仅是对地形,气候,季节的一种解释性学科。不仅要会学,更要会用,古时候就有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解决了四川成都的农业灌溉问题,让成都变成了天府之国。还有我们国家现在正在着手研制的“北斗”导航系统[2],“北斗”的出现会让我们摆脱美国“GPS”的限制,成为国际上少数拥有独立导航系統的国家。这些都是地理知识有效化强有力的体现。所以,我们要把地理运用到实际解决问题当中,结合生活与实践。地理知识的有效化不仅仅体现在这一个方面,我们不能局限于我们的思考方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是记载河流相关知识的一部著作,但是对当时国家的农业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把地理知识有效的使用在更多的方面,仅仅就是绘制一张城市地理图,也需要精准的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注意引导学生,会学会用打开思维。活用地理知识,有效解决问题。
四、结语
高中地理是需要切合生活实际,以实践为标准,达到知识的实用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所忽视的就是这几点,所谓只传不做。只有把这三点相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实用性地理人才。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引导的角色,把学生带入到地理学习生活化、实践化、有效化中去。
参考文献:
[1]仇倩. 浅析高中地理生活化、实践化、有效化教学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 No.614(31):124-125.
[2]张欢. 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实践研究[D].
生活现象初中地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地图是初中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地理知识和信息的重要载体。但是传统的纸质地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很好地满足现代初中地理教学的需求。而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电子地图的出现则可以有效弥补传统纸质地图的各种不足,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现代化的资源和工具。电子地图能够将地理知识和信息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为此,本文主要对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子地图;初中地理;应用策略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69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通过地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抽象地理知识进行理解和把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理地图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子地图的出现为初中地理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合理地运用电子地图,能够解决传统纸质地图直观性不强,学生获取信息困难的弊端。并且电子地图丰富的功能,可以增强地图给学生带来的视觉感受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看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将电子地图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是时代发展给广大初中地理教师提出的新课题。接下来,我们就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一、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以直观真实的方式呈现地理知识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科学,其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大到宇宙,小到砂砾,并且地理教学内容的时空跨度也是非常大的,人类寿命有限,是无法历经所有地理现象的发生和演变的。地图是人类研究地理的重要工具,但是在传统的纸质地图,我们只能够看到平面静态的地理现象,无法体现地理事物变化的连续性。而随着电子地图的出现,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電子地图则可以通过三维效果,将地理事物以真实、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还能够动态演示地理事物运动发展的过程。比如,板块运动、海陆变迁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地理现象,这对于他们理解地理知识是非常有利的。
(二)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一样适用的,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同样也是如此。只有当学生对地理学科充满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种学习活动中,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尚未发展成熟,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影响,难以长时间集中。而电子地图具有图文并茂和人机互动等特点,将其运用到初中地理课堂中,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对地理知识去探索和实践,从而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空间思维是一种多维思维能力,其已经跳出了点、线、面单一的思维模式,要求人们从多维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地理事物会随着环境和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对地理事物进行思考时不能够用单一维度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但是传统的纸质地图只能够从某个固定角度来重现地理事物的发展情况,这对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而电子地图则可以通过动态、直观的方式来模拟重现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学生可以借助电子地图从不同角度来对地理事物进行观测和分析,从而促进了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丰富教学资源
就地理教材设置而言,初中地理教学需要很多地图,而且每一节的内容基本都包括了多个种类的地图。一方面,是教学需要;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图片比较少,即便有大多也是模糊不清的,而很多教师所用的地图和地理挂图等基本都比较陈旧,难以及时进行更新和编辑。而合理应用电子地图则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电子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各种平台、软件中都具备庞大数据的资源库。虽然当前很多初中学校并没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地理教学资源库,不过所配备的教材解析中大都带有一定的电子地图,相较课本教材来说,电子地图清晰度高,而且应用起来十分方便。
除此之外,除了网络教育平台中会用很多电子地图资源,还有一些专业的地图软件中也包含了很多清晰的地图,如谷歌地图、GIS软件等。而这些软件还能提供虚拟现实、动画等教学资源,自主生成教学专用的地图。在这种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学习和引进这些先进的教学软件和手段,以便更好地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借助动画与复合叠加功能
动画功能是电子地图的主要特色功能之一,其可以将地理事物用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动画更加符合初中生认知水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动画的方式来呈现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地理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地理中有很多的知识都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这些知识都可以运用动画地图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并合理运用动画地图的功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复合叠加功能是指在电子地图当中将若干个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地图进行叠加,并复合展现。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地理知识进行对比辨识,以此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且地理事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地理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内在联系,而通过复合叠加的方式则可以有效考验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发现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板块运动》时,教师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板块运动现象出现的原因,就可以借助电子地图中的复合叠加功能,将板块运动地图、全球火山分布图、全球地震分布图等多张地图进行叠加展示,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全球火山、地震多发地区地壳板块运动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后发现,地震、火山频发的地区板块运动都相对比较活跃,这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板块运动和全球地震、火山分布情况等相关知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地理事物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三)展示各种图表,发挥电子地图虚拟体验功能
初中地理课程中丰富的地理表象基本都是通过图表进行呈现和表达的,这不仅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资源,而且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地理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掌握阅读和应用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通过图像与文字等形式表达这些信息的基本技能。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得加强注重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就初中地理教材来看,其中存在着很多图表,而深化学生对这些图表的认识便能很好地提升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不过就传统地图来说,不论是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很难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合理应用电子地图便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电子地图中的图像变换工具能够更好地对地图进行解析,并且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将地图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地图中的信息,对不同事物的属性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
虚拟体验是电子地图中的特色功能,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体验。教师可以通过电脑设计出一个虚拟的场景,然后在这个虚拟场景中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并与学生进行多元互动,从而有效弥补传统地理课堂教学中实践性不足的弊端。
(四)合理应用各种智能终端,加强注重教学反思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不断发展,学生对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应用越来越频繁,学生基本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一条件,引导学生应用智能终端进行自主探究。学生能够应用这些终端上的电子地图解决生活中一些实际性的问题,如应用地图导航、定位等。可以说,智能终端APP推动了电子地图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可以更好感受到地图的实用性以及重要性,进而在实际学习中更加积极。就百度地图来说,不仅能实现当前位置的定位,而且还能进入街景模块观察周边的环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应用这些APP,借此来推动学生电子地图应用能力的提升。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习和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与认识。
电子地图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产物,在没有完善和成熟的经验指导和借鉴情况下,初中地理教师在应用完成之后进行反思总结,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解决电子地图应用不足之处,进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更加充分地发挥电子地图的作用。反思内容具体包括所应用的电子地图与本课程内容融合度、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氛围以及所形成的效果等。通过这种方式,初中地理教师才能逐渐认识到自身在电子地图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电子地图这种新方法的接受程度,最终实现熟练应用电子地图的目的,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助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地图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工具,其能够有效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电子地图,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直观感受,以此来增强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地理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芮.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宁夏大学,2016.
[2]张玉林.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6(6).
[3]吴至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16(4).
[4]孟培.初中地理教学中高效运用地图资源的策略分析——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为例[J].生活教育,2017(3).
[5]丁文利.探究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5(11).
作者简介:张永兴(1978.12— ),男,汉族,甘肃天水人,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初中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