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脑外伤恢复期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脑外伤恢复期范文(精选6篇)

脑外伤恢复期 第1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成立麻醉恢复室, 自2009年5-12月共收治脑外伤全麻术后患者412例, 其中男性190例, 女生222例, 年龄1~84岁, 平均 (45.2±5.1) 岁, 包括硬膜下血肿90例, 硬膜外血肿212例, 脑内血肿110例, ASA I~II级。

1.2 患者的出室标准

根据改良Aldtete评分, 对活动力、呼吸、循环、神志、血氧饱和度5项评分。每项满分2分, 共10分, >9分可转出PACU。

2 结果

本组412例患者中, 259例 (占62.9%) 患者有不同程度并发症, 发生率情况见表1。

经及时对症治疗和相应护理后均有效好转, 仅有1例苏醒延迟, 其余411例均病情平稳转入病房或ICU。

3 脑外伤全麻术后PACU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3.1 呼吸系统监护

麻醉恢复室对此类病人需加强术后呼吸支持及呼吸系统监护, 以保证循环功能稳定, 如发现舌后坠及低氧血症, 要将病人头后仰托下颌、吸氧,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以保证呼吸道通畅, 并给予麻醉机加压纯氧吸入, 同时观察胸廓起伏, 口唇颜色、血氧饱和度指数, 评估四肢肌张力。本组20例呼吸道梗阻、低氧血症患者在PACU期间症状均得到改善。

3.2 循环系统监护

(1) 高血压:由于麻醉药物作用的消失, 患者意识和痛觉都逐渐恢复, 加之气管导管和吸痰、尿管的刺激、寒战等可引起患者心率加快、血压上升。首先应去除病因, 对症处理。本组54例高血压患者中, 30%经过细心观察去除病因后不用药物血压可降至正常。其余70%患者给予抗高血压药或血管扩张药。 (2) 低血压:术后低血压与血容量不足、全身血管阻力降低以及心脏收缩力减弱有关。因此, 可根据病情, 调整输液速度, 及时补充血容量。本组4例低血压患者经过纠正血压均恢复正常。 (3) 心动过缓:心率<60次/min, 一般静脉给予阿托品4~6μg/kg。本组5例心动过缓患者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4) 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100次/min, 除非有发生心肌缺血的可能, 否则在明确其原因前不宜对症治疗, 治疗给予艾司洛尔静注。同时观察用药后反应, 本组11例心动过速患者治疗效果满意。

3.3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常规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前预防性地给予止吐药。发生呕吐时, 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防止发生误吸, 同时给予曲马多、赛格恩等药物治疗。经过治疗护理本组86例恶心、呕吐患者未有误吸发生。

3.4 寒战

为预防寒战发生, 重点要注意患者保温, 常规吸氧, 输血、输液应加温。可以用曲马多作为预防寒战用药, 本组21例寒战患者经过治疗症状都得到缓解。

3.5 谵妄

脑外伤术后患者, 常因麻醉、颅压高、外界刺激等因素的影响, 在麻醉清醒的过程中, 表现出焦虑、躁动等, 一方面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和循环, 易造成术后脑灌注压异常、颅内出血等;另一方面会出现坠床、伤口裂开, 非计划性拔管等意外伤害。可适当用咪唑安定1~2mg静脉注射, 芬太尼20~50μg静脉注射, 起到镇静、镇痛的效果, 约束好患者、保持室内环境安静, 确保患者安全。本组33例谵妄躁动患者, 经过镇痛镇静治疗效果满意, 未发生一例意外事故。

3.6 苏醒延迟

全麻后超过2h意识仍不恢复, 可认为麻醉苏醒延迟。与麻醉药物过量、麻醉期间缺氧、糖代谢紊乱、严重水电解质紊乱、脑血管损伤严重等因素有关。本组有1例苏醒延迟患者, 转入ICU 8h后CT示颅内有血肿, 行血肿清除术。

3.7 疼痛

疼痛是每一位术后患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对于患者, 首先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 我科室实行音乐疗法, 让患者术后倾听轻柔音乐, 这样既可分散注意力, 减轻疼痛, 还可以起到催醒作用。若疼痛指数达到4分或以上给予止痛药, 如凯酚、曲马多、芬太尼等, 本组87例疼痛患者经过治疗疼痛都有所缓解。麻醉恢复室在脑外伤患者术后恢复早期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必要的监护和治疗, 有助于减少术后意外和并发症, 保证手术和麻醉的安全。

摘要:目的:注意观察和总结脑外伤麻醉恢复室患者并发症及发生率和治疗护理的特点, 提高手术后患者安全性。方法:收集412例脑外伤患者资料, 对手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对硬膜外、硬膜下、脑内血肿的不同特点进行观察。结果:60%患者在PACU期间发生麻醉苏醒期相关并发症, 经及时治疗护理后缓解。所有患者转出PACU时改良Aldrete评分均为9~10分。结论:PACU在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安全的前提下, 有效增加了手术周转率, 提高了患者苏醒质量, 积极有效地减少了手术后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脑外伤,麻醉恢复室,并发症,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郑文美, 钟香琴, 黄美丽.麻醉恢复室全麻术后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的护理71例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5) :26-27.

[2]杨青凤.麻醉恢复室患者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 (J) .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4) :53-54.

[3]李莉, 周玉洁, 田淑红, 等.外科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管理研究进展 (J) .现代护理, 2007, 13 (28) :2733.

[4]张晓霞, 李宝伟, 时文珠.麻醉恢复室不同年龄组患者并发症的分析和护理 (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5, 11 (5) :409.

脑外伤恢复期 第2篇

1 临床资料

我院脑外科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收治住院的100例脑外伤患者经过药物、手术等治疗后进入康复期者, 其中, 男62例, 女38例, 年龄在11~82岁, 平均年龄46.5岁, 脑挫裂伤33例, 脑出血30例脑震荡37例。有头痛、头昏、睡眠差者68例, 有偏瘫者23例, 失语者9例。

2 结果

在治疗的100例患者中, 经过密切观察, 患者未诉不适及不良反应。根据统计, 有85%以上患者反应治疗效果较好, 主要作用在缓解头痛、头昏、睡眠差症状方面效果较好;其次是在肢体功能障碍及语言功能障碍方面有一定解善作用。

3 护理

3.1 治疗前护理

(1) 在遵医嘱为患者进行脑生理治疗机治疗前, 认真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病情及CT复查结果等。由于脑生理治疗机主要用于脑缺血类疾病、脑损伤类疾病、脑出血等疾病的恢复期及10岁以上的儿童脑科疾病恢复期治疗。经过认真查对以了解患者病情是否符合进行治疗条件, 如发现有疑问及时了解清楚后才能执行。

(2) 告之患者及家属,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应用脑生理治疗机作用原理;告之在治疗时可能出现轻微的震动或负重等不适。脑生理治疗机是由主机和治疗帽构成, 1个治疗帽有5个治疗小体, 5个小体的重量约1kg。患者会有一定的负重感, 加之是通过“负极交变电场-经颅磁刺激产生作用, 所以治疗时会有轻微震动反应, 属于正常现象。其目的让患者及家属在思想有一定的准备, 使患者放松及安静, 消除紧张及恐惧心理, 特别是儿童及老年人, 使之主动配合治疗。

3.2 治疗时护理

(1) 正确操作, 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先检查治疗机各部件的完整情况无异常现象后, 接通电源, 打开机器开关, 患者取座位或半坐卧位, 给患者正确带好治疗帽, 检查好各个治疗小体的位置正确后, 患者安静、闭目,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高或低档功率, 选择时间, 再打开功能键, 即开始治疗。一般儿童及老年人选择低档, 成年人选择高档, 时间20min或30min, 1d2次, 12d为1个疗程, 连续使用2个疗程。

(2) 在治疗时间内, 要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 如:治疗帽有无移动, 有无轻微震动感觉或其他不适现象, 让患者及时告诉护士, 必要时时给以停止治疗。

3.3 治疗后护理

患者每次治疗时间结束后, 先断开电源, 及时脱下治疗帽, 以免患者长时间负重, 让患者继续休息10min后再活动, 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治疗效果, 如:向患者了解有何不适情况, 自我感觉对临床症状 (头昏、头疼, 睡眠、偏瘫、失语等) 有无一定的解善等。

4 讨论

(1) 100例脑外伤患者康复期应用脑生理治疗机进行治疗, 通过护理人员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和精心护理, 使患者及家属了解脑生理治疗机的治疗目的和作用, 提高了患者及家属主动接受脑生理治疗机治疗的顺应性。

(2) 护士是整个治疗过程的亲自操作、观察者, 需要了解和掌握脑生理治疗机的治疗作用、适应症、禁忌症和技术操作等, 这样才能正确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依从性, 同时提高护士的沟通技巧, 对脑外伤患者康复期的治疗和护理技术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脑外伤恢复期 第3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80例均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首发病例, 且都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和肢体障碍。其中男46例, 女34例;年龄8~71岁, 平均 (46±3.3) 岁。

2 方法

2.1 分组与治疗

将80例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大体相似。两出入院时均采用Loewenstein认知评定量表 (LOTCA) 、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平衡量表对其认知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和平衡功能障碍进行评定。两组均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相应治疗后进行康复训练。

2.2 护理方法

2.2.1 常规护理

2.2.1. 1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感知觉、记忆力、注意力、言语、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患者的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生命体征变化等, 做好动态记录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严加防范有认知障碍伴精神症状的患者, 因各种原因出现自杀、自伤、冲动伤人、毁物等行为。2.2.1.2安全与生活护理病室环境保持安静、舒适、安全、光线柔和。嘱家属保持患者生活的规律性,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护理人员鼓励病情轻者生活自理。行走不便者应搀扶, 防止跌倒。认知障碍严重者多伴有精神症状, 对情绪躁动、兴奋型患者, 应专人看护, 加床栏, 必要时应用保护性约束带, 约束带使用前向家属说明目的和注意事项, 征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保持患者肢体于功能位, 松紧适宜, 定时放松, 注意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颜色, 以防血液循环受阻。加强生活护理, 每天做好患者口腔、皮肤的护理。保持床单整洁, 帮助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1次, 按摩受压部位和骨突处。

2.2.1. 3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多与患者交流, 专心倾听并用通俗语言解释其提出的问题, 情感上给予支持和同情, 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进行行为矫正疗法, 鼓励其面对现实, 学会放松, 逐步消除恐惧、焦虑及抑郁等心理。

2.2.1. 4 早期训练护理因听觉是大脑皮质功能恢复的

信号, 为尽早恢复听觉, 意识不清者给予轻音乐6~8小时/天, 并嘱家属经常呼唤患者姓名、讲述往事等。经常到病房用手电光观察瞳孔, 利用光线刺激促进其视力恢复。用温水擦拭患者皮肤2~3次/天, 嘱家属多抚摸其皮肤。

2.2.2 康复训练

2.2.2. 1 记忆力训练

训练原则为患者每次需记的内容要少, 信息呈现的时间要长, 两种信息出现的间隔时间要长些, 可采用P Q R S T法和编故事法。护理人员通常将要记住的内容按照患者的习惯或爱好编成一个小故事, 也可用辅助物如日记、记事本鼓励患者将家庭地址、常用电话号码记录上。嘱患者携带记事本, 经常查阅。每次训练时间要短, 利用视、听、触、嗅、运动等多种感觉输入来配合训练, 从简到繁、从部分到全部。训练过程中细声慢语地提问, 耐心等待回答, 回答正确予以鼓励。

2.2.2. 2 注意力训练

让患者删除指定的符号或数字, 其大小、颜色、重复率以及难度都可变化。猜测游戏, 即取两个透明玻璃杯和一个弹球, 在患者注视下将一玻璃杯覆盖在弹球上, 让患者指出杯中是否有弹球。反复数次, 患者猜测无误后改用两个不透明的杯子, 操作同上, 以后逐渐增加杯子数量。

2.2.2. 3 感知力训练

采用积木拼图练习和推理、联想训练, 采用一对一的训练方式, 1次/天, 45分钟/次。鼓励家属参与训练, 以了解患者的情况, 并在非记录时间内加强对患者指导。

2.2.2. 4 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对数字感兴趣的患者采用排列数字计算训练。还有物品分类训练, 即让患者识别和记忆的物品, 根据其共性进行家具类、食物类、衣服类等分类。如果患者有困难, 可给予帮助训练, 成功后增加难度。按规定分为植物、动物、奶类、豆制品等, 并进行分类放置。

对于康复期的训练, 护理人员要细心, 还需有爱心、耐心、恒心。坚持鼓励和指导家属共同参与训练, 相互配合, 保证患者得到长期、系统、合理的训练。

3 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 入院时两组各项评分差别不大;出院时研究组B a r t h e l指数评分、L O T C A评分和F u g 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强于对照组、认知障碍和平衡功能障碍轻于对照组。出院时各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入院时, 表明出院时两组病情较入院时均有明显好转。

4 讨论

认知功能属于大脑皮层高级活动范畴, 包括感觉、知觉、判断等方面能力, 是人对外界事物的全面感知。认知障碍是脑损伤最常见的功能障碍, 表现为意识不清, 逆行性遗忘、顺行性遗忘, 虚构、错构, 专注力和注意力易分散, 知觉混乱、丧失自我意识, 交流障碍, 感知障碍。本文结果显示, 通过对患者及早介入认知评估, 进行视、听、触、注意力、记忆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训练, 有利于协助患者最大限度发挥各项潜能, 提高其自控能力和生存质量。医护人员帮助其恢复功能由“替代护理”转变为“自我护理”逐步实现自我照顾, 独立生活[1]。

参考文献

脑外伤恢复期 第4篇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20例, 男82例, 女38例;年龄10~65岁, 平均34.5岁, 均为中重度脑外伤患者。其中单纯性硬膜外血肿24例, 其余96例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额叶、顶叶、颞叶等部位的脑挫裂伤、颅内血肿或脑软化病灶形成, 均经头颅CT或MRI所确诊;致伤原因:均为外力致头部受伤, 无其他复合伤;既往无脑外伤史, 无脑部疾病及精神病史;其中在脑外伤后3个月内开始康复干预者共60例, 设为观察组, 在脑外伤3个月~6个月后开始康复训练共60例, 设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部位及程度、偏瘫部位等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康复干预方法

1.2.1 卧床期

脑外伤急救治疗期间往往有一定的卧床时间, 患者自己无法完成体位转换, 而长期单一体位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变形、骨质疏松、体位性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 严重影响将来的功能康复。因此, 从入院第1天起就应注意做好床上的体位摆放, 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健侧卧位、患侧卧位或仰卧位, 并每2h翻身1次, 以预防和缓解肌肉萎缩、肌腱挛缩的发生。

1.2.2 关节活动度训练[1]

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有助于改善肌肉与软组织的状态, 保护关节功能, 为日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打下基础。根据训练的形式, 可分为完全被动活动, 部分辅助主动活动和主动活动, 一般由完全被动活动再到部分辅助主动活动逐渐发展至主动活动方式, 训练顺序为先近端关节后远端关节: (1) 肩部和肩胛骨的活动, 能有效避免肩痛、肩关节脱位、肩手综合征及活动受限的发生, 包括揉肩运动、肩关节的屈伸和外展运动; (2) 肘关节的屈伸运动能有效缓解肘关节的屈曲和挛缩的发生; (3) 腕关节的背伸训练及手指关节的活动, 脑外伤患者的手腕和手指长期处于掌屈位, 不利于肢体的血液回流, 易引起水肿和疼痛现象, 腕关节的背伸训练及手指关节的活动有助于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4) 髋、膝关节的屈伸训练; (5) 踝关节的背伸训练可以预防踝关节的变形挛缩和足下垂的发生。上述训练每天2次, 每次每个关节10次左右。

1.2.3 翻身起坐训练

及时翻身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防止压疮的发生, 而且能完成主动翻身是达到主动坐起的基础。翻身方式可分为被动、辅助和主动翻身, 一般每2h需翻身1次, 开始可训练患者从健侧和患侧翻身坐起, 然后在护士的帮助下, 完成床上搭桥训练以及双手“十”字叉握活动, 以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防止肩关节半脱位。

1.2.4 平衡训练

平衡训练能逐渐提高躯干的控制能力, 并最终获得良好的平衡能力。早期可进行被动坐起训练, 当患者可坐直90°并保持30min后, 即可开始练习独立坐位及转移动作, 并在生命体征的监护下进行起立床和站立的训练, 加强坐位平衡、站立平衡训练.由静态到动态逐步训练。

1.2.5 步行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早期可在平衡杠内步行, 逐步过渡到平地步行训练, 同时训练使用助步器、腋拐、手杖等, 并鼓励患者尽早完成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 包括洗脸、刷牙、进食、穿衣、如厕等。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Barthel指数[2]评定日常生活能力 (ADL) , 内容包括进食、穿衣、修饰、转移 (床一椅) 、洗澡、活动 (步行) 、上楼梯、如厕、排便控制等10项内容, 总分100分, 60分以下者为生活不能自理;采用Brunnstrom分级[3]评定肢体运动功能, Ⅰ级为弛缓, Ⅱ级为痉挛, Ⅲ级为联带运动, Ⅳ级为部分分离运动, Ⅴ级为分离运动, Ⅵ级为正常。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各评定1次。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SPSS12.0软件包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康复训练3个月后, 所有患者的ADL评分和Brunnstrom分级均有明显改善, 康复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观察组康复训练效果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1。

3 讨论

脑外伤是指头颅和脑部受到外来暴力打击所遭受的损伤, 根据其损伤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和特重型。轻度脑外伤者无脑器质性改变, 昏迷一般在30min以内, 仅出现短暂的脑功能障碍;中度脑外伤者昏迷一般在12h以内, 伴有脑器质性改变;重度脑外伤者伴有严重的脑器质性改变, 中枢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明显, 昏迷在12h以上;特重型脑外伤者随时可有生命危险甚至死亡。重型及特重型脑外伤患者经急救成功后, 往往会遗留下各种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研究显示[4], 中枢神经系统在损伤后具有功能和结构上的重组修复能力, 而康复干预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可以促使大脑休眠状态的突触活化、发芽、再生, 加速脑侧支循环的建立, 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组织的重组或代偿, 从而极大地发挥脑的可塑性。目前, 康复治疗特别是早期康复治疗已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 有研究者[5]认为, 康复训练中良性肢位、体位变换和肢体被动活动对患者的血压并无明显影响, 因此, 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的48h后即可开始康复训练, 而且康复介入越早, 其功能预后越好。

脑外伤患者的康复训练须遵循早期、系统、正规、个体化、连续性综合康复原则, 在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开始, 先易后难, 先被动后主动, 由简单到复杂[6]。本研究中, 通过遵循上述原则, 所有患者的ADL评分和Brunnstrom分级均有明显改善, 康复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而早期开展康复训练的观察组康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提示脑外伤患者在发病后早期进行康复治疗, 有助于提高患侧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早期康复干预在预防脑外伤患者的并发症、减轻后遗症, 恢复机体功能上有着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积极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外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脑外伤患者按进行康复治疗的时间迟早分为观察组 (发病3个月内) 和对照组 (发病3个月后) 各60例, 采用同样的康复训练方法, 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 康复训练3个月后, 所有患者的ADL评分和Brunnstrom分级均有明显改善, 康复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观察组康复训练效果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脑外伤患者积极进行早期康复治疗,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外伤,康复训练,护理干预,早期

参考文献

[1]何静杰, 杨柳, 陈立嘉, 等.脑外伤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和护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8, 14 (7) :645-646.

[2]周菊芝.康复护理[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21-22.

[3]于兑生.康复医学评价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3:181-185.

[4]张通.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与康复[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 2006:122-138.

[5]倪俭, 陈丽霞.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早期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 2009, 23 (3C) :759-760.

脑外伤恢复期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6月 -2012年6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随访1年,排除甲状腺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经治疗后神志清楚,生存期≥1年,共216例。其中男性124例,女性92例;年龄17~81岁,平均56.8岁;其中脑震荡48例,颅骨骨折22例,脑挫裂伤79例,硬膜外血肿36例,硬膜下血肿31例。所有患者入院时进行Glasgow昏迷等级评分,其中轻度损伤(GCS 12~15分)94例;中度损伤(GCS 9~12分)56例;重度损伤(GCS≤8分)66例。

1.2 激素测定

分别在伤后3、6和12个月早晨8∶00空腹抽取周围静脉血,放射免疫法测定游离T3(FT3)、游离T4(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生长激素(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泌乳素(PRL)、睾酮(T)、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的浓度。

1.3 结果判断

通过与正常值对照,确定哪些患者存在神经内分泌异常及哪些激素存在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资料样本率比较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激素异常发生率与损伤程度的关系

2.1.1伤后3个月94例轻型患者中有7例患者出现激素异常(共计11项,其中9项下降,2项升高),激素异常发生率为7.4%;56例中型患者中有11例患者出现激素异常(共计16项,其中13项下降,3项升高),激素异常发生率为19.6%;66例重型患者中有25例患者出现激素异常(共计31项,其中27例下降,4项升高),激素异常发生率为37.9%。激素异常发生率和损伤程度相关,损伤越重,激素异常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1.2伤后6个月94例轻型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激素异常(共计7项,其中6项下降,1项升高),激素异常发生率为5.3%;56例中型患者中有9例患者出现激素异常(共计13项,其中12项下降,1项升高),激素异常发生率为16.1%;66例重型患者中有24例患者出现激素异常(共计27项,其中24项下降,3例升高),激素异常发生率为36.4%。激素异常发生率和损伤严重程度相关,损伤越重,激素异常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1.3伤后12个月94例轻型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激素异常(共计5项,其中4项下降,1项升高),激素异常发生率为4.3%;56例中型患者中有8例患者出现激素异常(共计9项,其中8项下降,1项升高),激素异常发生率为14.3%;66例重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出现激素异常(共计24项,其中21项下降,3例升高),激素异常发生率为30.3%。激素异常

注:1)与轻度脑外伤比较,P =0.026;2)与中度脑外伤比较,P =0.028

注:1)与轻度脑外伤比较,P =0.029;2)与中度脑外伤比较,P =0.013

3 讨论

急性颅脑外伤后脑的应激反应、血液循环障碍、脑缺氧均可以引起下丘脑和垂体的直接或间接损伤[4],下丘脑和垂体的损伤使内分泌细胞中的激素释放入血,损伤越重,血液中垂体激素的浓度越高;激素增高程度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可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5,6]。由于下丘脑、垂体本身的损伤及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垂体激素合成不足或几乎不能合成,所以中重型脑外伤后3~7 d常表现为垂体激素水平升高,而伤后2周,激素水平会降至正常,严重者可低于正常。

国外研究发现,创伤性脑损伤在恢复期常合并有垂体功能减退,可表现为垂体分泌的一种或多种激素缺乏,主要表现为GH的缺乏(达到20%以上),其次为性腺功能减退,再次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减退[7,8]。而在本研究中,甲状腺相关激素的异常相对常见,与国内研究一致[9],其次为性腺激素的异常,肾上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缺乏相对较少,其中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国外研究已经证实颅脑创伤患者恢复期神经内分泌障碍的发病率和损伤程度有关,损伤程度越重,发生率越高,本研究在伤后3、6和12个月分别检测激素情况,同样证明颅脑外伤恢复期激素异常发生率和损伤程度呈正相关。KLOSE等[10]对颅脑外伤患者长期随访发现,发生垂体功能低下者至少占长期生存者的25%。本研究结果稍低于国外,伤后3个月激素异常总发生率为19.9%;伤后6个月激素异常总发生率为17.6%;伤后12个月激素异常总发生率为14.8%。激素异常发生率随着时间推移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也许与本研究病例数不够有关,也可能因为伤后发生激素异常是脑组织本身的不可逆损伤,自身难以恢复正常。

脑外伤恢复期 第6篇

关键词:院前急救,重型颅脑外伤,神经功能损伤

颅脑外伤指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 重度颅脑外伤是指患者损伤后昏迷时间大于1 h以上甚或持续昏迷, 伴生命体征紊乱。近年来, 随着工业和交通业的迅速发展, 颅脑外伤的患者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而其中有20%为重型颅脑损伤[1], 虽然, 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将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死率有效地控制, 但其致残率仍然较高。本研究分析实施院前急救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 对10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 所有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8分, 符合重型颅脑外伤的诊断标准[2], 并经CT检查并确诊。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2007年2月—2009年10月收治的50例患者, 男26例, 女24例, 年龄13岁~77岁 (41.7岁±2.4岁) ;受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受伤23例, 高空坠落受伤16例, 重物砸伤11例。观察组为2009年11月—2012年2月收治的50例患者, 男24例, 女26例, 年龄12岁~78岁 (41.5岁±2.6岁) ;受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受伤26例, 高空坠落受伤15例, 重物砸伤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原因、病程、伤势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救治方法未进行院前急救, 直接送入医院后进行常规检查和治疗。观察组患者经相关专业人员就地进行院前急救后再入院接受治疗, 院前急救措施包括:做好急救准备, 了解受伤的原因、时间, 观察意识、瞳孔变化,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一条用于补充血液, 一条用于输注药物。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简单、有效的评估, 对昏迷、心脏骤停患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必要时使用机械性通气, 给予吸氧、抗休克的治疗, 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理呕吐物、血块、分泌物。有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 及时给予脱水、利尿剂以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 若有脑疝发生, 维持患者血压稳定后, 快速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 mg和呋塞米注射液40 mg, 配合静注20%甘露醇250 mL, 快速静点, 应特别注意液体出入量的平衡。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等各项生命体征, 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 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对于有伤口患者, 观察伤口类型、大小, 尽快止血, 尽量减少失血量, 并防止血液逆流入耳、鼻或呼吸道, 若发生颈椎、四肢等骨折, 应进行简易的固定以防止在搬运过程中出现继发性的损伤。观察是否有其他脏器的损伤, 可按照气道-出血-休克-心脏-呼吸-腹部-脊柱-头部-骨盆-四肢-动脉-神经的顺序对患者进行查体[3]。

1.3 观察指标和效果判定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时及治疗4周后采用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 (ADL) 、 (FuglMeyer) 积分评定, 并将结果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ADL能力评分、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

治疗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 (P<0.01) , 但观察组患者ADL、FuglMeyer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 (P<0.01) 。详见表1。

2.2 两组死亡率比较

观察组死亡20例 (40.0%) , 对照组死亡32例 (64%) , 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χ2=5.77, P<0.05) 。

3 讨 论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取决于神经功能损伤的状态及恢复程度, 而神经功能损伤恢复则与患者获得有效、及时的救治有着密切的联系[4]。研究发现, 对重症颅脑外伤的患者继发性损伤重于原发性的损伤, 且耽误了患者的疾病就诊最佳时机[5]。相反的, 若早期急救能够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降低颅内压、给予适当的救治、保持正确的体位等对患者意识神经功能的恢复及预后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越早消除继发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 患者的生存率就越高。患者得到急救的时间必须及时, 即尽可能缩短患者就诊的时间, 赢得抢救时间。这是由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大多会出现肢体运动功能的障碍、语言、认知等多方面的障碍, 在正常状态下, 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只有一部分正常的被使用和处于活化状态, 其他部分突触则呈休眠状态, 当患者发生脑损伤后, 处于活化或使用状态中的突触会失去功能而出现发芽形成旁路, 处于休眠状态的部分突触会被激活而发挥代偿作用, 加之人体内的神经细胞损伤是不能再生, 因此, 如果不及时恢复旁路突触, 则会逐渐消失, 从而造成神经功能的永久损伤, 留下后遗症[6]。

本研究显示, 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所提高 (P<0.01) , 但观察组患者ADL能力评分、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 (P<0.01) 。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院前急救能够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 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和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 促进神经功能损伤的最大恢复, 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建强, 吴志强, 田小运, 等.院前救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创伤杂志, 2010, 26 (2) :150-151.

[2]孙鹏.院前救护对重型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8, 17 (10) :1106-1107.

[3]郭伟, 杨德民, 梁子敬, 等.院前急救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影响[J].岭南急症医学杂志, 2007, 12 (1) :23-24.

[4]张慧杰.早期康复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25) :170-171.

[5]赵亚清, 牛建华, 刘丽香, 等.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23) :150-151.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3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2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1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