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四十范文(精选6篇)
女人四十 第1篇
在《女人四十》中, 许鞍华从一个担负家庭和工作重担的中年女人和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公公之间的故事为切入点, 利用丰富动人的细节展现了一个平凡却不普通的故事, 将女主人公复杂的情感充沛细腻的表达出来, 同时也在平凡人物生活的背后深刻探讨了香港“九七回归”前, 整个社会弥漫着的那种恐慌、无助和迷茫感是如何笼罩在一个简单家庭中, 将微观的香港刨开来展现在观众面前。因此《女人四十》既是一部可供所有中年女人看到自我、找到自我的“镜子”, 也是一幅香港“九七回归”前整个社会的众生相。
故事最初的灵感来源于数年前在香港公映过的日本片《恍惚的人》。这部片子也是在讲家中老人患上老年痴呆症, 家中上上下下苦恼不堪。影片虽然同样温馨感人, 但是拍法比较循规蹈矩, 一板一眼。许鞍华和编剧陈文贵并非照葫芦画瓢, 而是将其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香港化。
值得一提的是, 片中场景的选择是非常聪明的, 比如主角的家是香港典型的小阁楼, 破旧、阴暗, 逼仄, 开篇就是一个全景镜头, 指向厨房工作的人们, 与喜欢低机位拍摄家庭生活的小津安二郎不同, 许鞍华多采用闭合构图, 着力突出在寸土寸金的香港, 市民生活的那种拥挤和窒息感。更多场景还选择在菜市场这些杂乱的地方, 将寻常百姓柴米油盐的生活尽情的展现。
二、立体的人物塑造
在表现中年女生家庭生活危机的电影中, 女主角的设立很容易倾向于塑造成一个逆来顺受、可歌可泣的悲情人物。然而在《女人四十》里, 女主角的却成为了一个高于男性角色的存在, 她的坚强成为支撑整个家庭运转的支柱。影片的开场着重刻画女主角阿蛾在面对公公的颐指气使时想反抗又只能接受的矛盾状态, 而随着剧情的发展, 我们发现公公对于阿蛾的态度反而是因为对她的依赖与信任。婆婆的葬礼是第一个重要的高潮点, 也是最精彩的场面之一。这场葬礼并不同于以往, 重点没有落在表现痛失亲人的悲痛气氛上, 镜头随着阿蛾忙碌的身影来回移动着, 将阿蛾在家中的地位和作用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她根本顾不上悲伤, 没有时间悲伤, 没有资格悲伤, 葬礼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需要她一个人来操控, 疲惫和紧张感掩盖了她内心的难过。
丈夫的懦弱、儿子的不成熟、大姑子的冷漠、小姑子的蛮横都让阿蛾无路可走, 没人愿意接手生活不能自理的老爸爸, 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甩掉这块“臭狗屎”。在这样走投无路的情形下, 阿蛾只能选择要么面对, 要么逃避。而在“九七回归”前的香港, 人们需要的恰恰是面对困境时的勇敢和坚定, 阿蛾似乎成为了坚强的香港人的代表、英雄, 为香港人树立了榜样, 提供了范例。
三、女性主义的悲歌。
《女性主义》在叙事中透露出一种人道主义的博爱精神, 所以《女人四十》拿了柏林电影节天主教人道主义特别奖。人道主义在《女人四十》中的体现, 在如今看来, 有一定的争议和余地。西方人看待东方女人的时候, 往往带着独属东方的传统封建观念的典型解读。《女人四十》中的“萧芳芳”, 吃苦耐劳, 勤俭节约, 是十足十的好母亲和好妻子——这在中国儒家文化中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式的传统女人, 她身上闪耀的优良品质是传统道德对女性的明文规定和内在要求, 可是这种东方礼教的题中之义, 在西方人眼中看起来却是人性, 仁义和博爱, 他们管这个叫做人道主义精神, 但这种人道主义精神在现如今的中国是否还值得歌颂?
萧芳芳对待不喜欢她的公公, 是如此的逆来顺受, 向父权制度高度妥协:她刚刚加入一桌麻将, 公公蛮横无理地将面包砸过来叫她帮忙撕碎, 之前说着不在乎的她却立刻离开麻将桌去照顾公公, 终于, 她和公公的关系从对立走向了和谐和团圆, 化不可能为可能的, 正是她的传统品质。萧芳芳唯一和传统道德格格不入的身份——一个博闻强记, 爱岗敬业的好职员, 这份职业是她的爱好, 丈夫劝她辞职专心管家, 她愤怒地说, 上班是她的乐趣, 再怎么也不会辞工!可是我们却看到, 公公的问题日益严重的时候, 她终于向老板提出了辞职。传统道德终于战胜了现代观念, 萧芳芳沦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传统家庭妇女, 她那最后一点的独立观念都被剥削殆尽了。
休涕泪, 莫愁烦, 人生如朝露。影片的结尾配合着萧芳芳上扬的脸颊, 这段旋律反复的吟唱着。阿蛾是在什么时候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呢, 也许是在婆婆去世的时候, 也许是在看到霞姐罹患癌症不舍老伴的时候, 也许是在公公亲手送自己鲜花的时候。观众也在影片结束之时对人生有了新的体验, 流泪没有用, 愁烦没有用, 人生苦短, 没有留给你时间去做这些, 你能做的只是珍惜眼下每一步。
摘要:作为香港新浪潮的领跑者, 许鞍华, 香港著名女导演, 凭借着身后的文化积淀和专业素养, 曾四次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导演奖, 创下多个最高纪录。曾担任香港导演会会长, 2011年获得亚洲电影大奖的终身成就奖。捧出了一位柏林影后萧芳芳, 一位威尼斯影后叶德娴。其在中国影坛地位可见一斑。《女人四十》是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 包揽了香港金像奖多项大奖, 至今仍属香港电影典范之一。电影中从故事、场景、画面到主题内涵, 处处闪烁着耀人的光芒。
女人四十影评 第2篇
看许鞍华的电影,不经意便被感动了。她总是用一个个生活的画面,镜头里流露出对这个世界的关怀怜惜。胡嫂人到中年,生活中所有事仿佛都和自己作对:婆婆去世,公公痴呆,家里一切要自己打理,公司还来了个年轻漂亮有能力的女秘书快要取代自己。面对这些压力,其实就像影片的开始买鱼的那段,为省下一百元被动地等着鱼死,最后主动拍死它。我想这片子主题并不是要说小市民的生活压力与挣扎,更多的是人要成长,中年人在那个阶段的成长。哪个阶段呢,父母病老,儿女尚小,而自己也愈来愈发觉年轻不再,哀叹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在这样一个阶段,他们会苦闷,会牢骚,但最终还是要扛起这些责任。所以胡嫂最终还是辞职,放弃了胡小姐的身份,成为完完全全的孙太太孙大嫂。
影片中有很多情节觉得很妙,比如男人两次监驾考的态度对比,比如在ktv唱老歌时被年轻人嘲笑而在老人中心唱青春不回来博得喝彩,比如那个新到看护所的老伯,在大家欢迎他的时候失声痛哭:“已经好久没有人跟我说话了,自从退休以后,就只能对着四面墙....."而娥姐带公公去医院检查时,医生问:“在家里是不是没有人和他说话?”影片里人物的形象性格很分明,男人是让人又爱又恨的滥好人,娥姐坚强干练善良有趣,公公是老军人的固执和患病后的可爱又让人无奈,男人的弟弟懦弱怕老婆,弟妹凶悍自私又刻薄。而我觉得塑造得最妙的人是老人的女儿阿兰。可能许多人对她颇有争议,她很嫌弃自己患老年痴呆的爸爸,不愿照顾他,甚至父亲在医院昏迷不醒时想要杀死他以免拖累自己。男孩讽刺她说:“姑姑,你是爷爷的亲生女儿么” 但是她会因为爸爸不记得自己而只记得大嫂吃醋,会因为爸爸送花给大嫂而没有给自己而失望,会穿着高跟鞋跑几条街追**走的爸爸,还会因为爸爸最终认出自己并送花给自己高兴得跳起来抱住爸爸亲了几口并大声告诉所有人。说到底,她只是个还没长大的中年人。
叹卿一缕柔魂已消,人渺影渺,孤欢笑,怨今宵,不见花容俏。问问句卿,知否爱情恨,生生世世他生再世都难了。叹一句翠竹红桃......这曲子从霞姐嘴里唱出来,幽怨低回。霞姐照顾着患病的丈夫,知道生命的尽头。这个坚强的女人,她在胡嫂因婆婆去世而哭泣时告诉她:“你千万不要倒下,你是她的船。”在得知自己胃癌晚期将不久于人世时,她乐观,但却还是遗憾。
“本来以为,你会先走,我可以照顾你......”
“下辈子,我做你的老公,你做我的老婆,好不好?”
叹卿一缕柔魂已消,叹一句翠竹红桃。
最后,胡嫂在楼顶看见了公公所说的鸽子,而粤语唱腔响起:休涕淚,莫愁煩,人生如朝露。
女人四十要“三养” 第3篇
女人天生爱美,再丑的女人也在意自己的容貌。35岁以后,女人就要开始积极注意养颜防衰,延缓自然规律带来的衰老。女人养颜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定,采用一些切实可行的运动或饮食方案。关键是要坚持。采用“蜂蜜排毒法”比较适合祛斑淡斑,除了长期饮用蜂蜜,还可以每天晚上取一点蜂蜜敷在脸上,一个小时后将蜂蜜洗掉。这种方法不仅能使皮肤变得光滑,而且还有淡斑的效果。
另外,要适当进行容颜保养,千万不可一味听信广告,乱吃乱用养颜用品。
二是养身
养颜主要针对面部而言,而养身的范围更广,涉及女人的外表和身体内部。随着女性荷尔蒙的流失、雌激素和黄体素的减少,女人会身材走样,胸部变得松弛,内分泌紊乱,甚至患上一些麻烦透顶的妇科疾病。因此,女性养身要注意以下方面:
要补充天然植物雌素。从理论上讲,在体内雌激素减少的情况下,通过适当的饮食和运动,是能够补充和调整雌激素水平的。一些食品如大豆、苜蓿、芹菜及一些水果,含有一定的植物雌激素,常吃这些食物,可以适当补充女性雌激素的不足。另外,还可食用含天然植物雌激素的天雌素大豆异黄酮营养片,补充体内雌激素。
要合理膳食,营养均衡,不可暴食暴饮。很多女人因为心疼每餐剩余饭菜,不惜充当“垃圾桶”,将吃剩的饭菜悉数消灭,天长日久,形成了“水桶腰”,这是不足取的。不妨把菜做少做精,一餐吃到八成饱便是恰到好处。
要适量运动。每天抽出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参加一些形体训练,如“有氧慢跑”、“瑜伽”甚至“秧歌队”活动等,不仅能活动腰身,减少赘肉,还可以扩大见闻,融入群体,放松心灵。即使实在无法抽出时间,办公室运动操也是可以做一做的。
三是养心
这一点至关重要。养颜不如养心,养身也需养心。有句俗话说“相由心生”,就是说一个人的相貌表现了一个人的心理,除了先天的遗传外,更重要的是后天的修行。与其跌跌撞撞追赶时尚,何不静下心来,从平平淡淡中收藏点点精髓和感悟,养蓄心志呢?
要自信,要学会爱自己。不要因为忙于工作而变得灰头土脸,不要因为做丈夫的坚实后盾而成为不修边幅的黄脸婆。你尽可以对工作和事业努力着,兢兢业业,但足以维持体面即可,且不可忘乎所以,过分追求成为女强人。人生需要执著,但更重要的还是随缘。在事事牵累、终日忙碌中,一定要记得忙中偷闲,懂得打理自己滋养自己。一个自信的女人,要有她独特的魅力。
保持微笑,保持快乐心境。40岁的女人,已经接近更年期,可能会因为生理原因而变得暴躁易怒,经常作“河东狮吼”状。这对自身形象的损毁简直是致命的,而且情绪激动的时候往往会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因此,要学会让自己安静下来,保持一份快乐淡然的心境,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和遗憾,放弃与其他人的攀比,会让自己变得更快乐。
要创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港湾。40岁女人最难解的是夫妻关系,夫妻之间保持一份尊重,一些隐私,一些空间,学会包容对方,理解对方的错误和难处。另外还应采用一些小方法改善夫妻关系,比如每天进了家门都要带着微笑大声说:“我回来了!”让丈夫感觉到原来身边还有一个自信的女人和伴侣。
四十岁女人情感美文 第4篇
四十岁的女人,在生命的里程碑,已经是度过充满朝气的春天,勃勃生机的夏天,走向金色的秋季,如秋天的一片树叶,虽然饱经风霜,但仍透着绿意。她不再把美丽的容颜当做财富,更注重内在修养的积累,精神上的充实。
四十岁的女人,经历人生的风雨坎坷后,更加理智成熟。她懂得磨练、挫折、苦难的经历是人生经验积累的过程,遇到挫折,不会去自怨自哀,一定会处惊不变的去面对现实。她明白若想在事业上勇立潮头,只有经过不断地充实自我,才经的起甘苦荣辱,只要不失落自己,终会成为成熟、坚毅、挺拔的女人。经过生活的历练,心胸豁达,充满着自信和智慧,她神情坦然,气度华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种飘逸之美。
四十岁的女人,经过岁月的淘洗,即使红颜已褪,青春不在。但她拥有一颗平常的心态,淡泊名利,随遇而安,不再计较生活的得失,事业的成败,只注重厚重的努力过程。她已经学会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甘苦荣辱在她那都会化作一缕烟云随风飘去。有着一份“任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着窗外花开花落宠辱不惊”的闲致情怀,她把什么都看的风轻云淡,活的从容,活的洒脱,举手抬足间显示出一种从容优雅的神韵,一频一笑中透出一种超然脱俗之美。
四十岁的女人,经过岁月的沉淀,她的心灵晶莹的如晨曦的露珠,如精美的润玉;情感细腻的像缕缕细雨,似涓涓流水;将自己的慈心化作阵阵春风,化为滴滴甘露,滋润着亲人和朋友的心田。对老人悉心的照料,对子女精心的呵护,对爱人体贴入微的关怀,对朋友情挚笃深的帮助,女性的柔情在一点一滴中被她表现的淋漓尽致,她以善良柔美的心境酿做了人间极品般的韵味,每寸肌肤都散发出一种娴雅之美。
四十岁的女人,不会像年轻女人那样的张扬,而以一种淡然的心态去享受生活。她真正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情,什么是属于自己,什么是不属于自己,即使是在柔肠寸断心碎欲裂之时,也会把自己装点的风采依旧。闲暇时她会阅读几篇散文,写点心理感受,用精神食粮滋润日渐粗糟的灵魂,是自己依然温婉和悦。她不会为了电视剧里的几个故事情节感动的去唏嘘,因为她自己就经历了许多个美丽的故事。她崇尚简单的生活,不在刻意地去追逐功名利禄,以自由自在的心情去品评人生的况味。她欣赏最自然、最纯正、最本色的那些东西,与人相处,给人一种淡然的宁静之美。
四十岁的女人,要学会善待自己,给自己的心灵留有一块只属于自己的空间,任自己的思绪驰骋飞扬,让自己活在自由自在的心灵境界里,走过人生个大半里程的她,已不必再去羡慕年轻,羡慕美貌,因为自己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女人四十更像水 第5篇
若把生命的旅程看做一篇文章的话,40岁,应当是这篇文章中最简单精练、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那一段。
一直觉得父亲是一座山,是我生活中最敦实的依靠,是我所有喜怒哀乐的收纳箱。母亲过世时,父亲默默排解着我们的伤心,而我们却忽略了父亲内心最深切的痛苦。现在,年已不惑的我发现,父亲老了,腰也弯了,耳也背了。父亲的眼神里流露出越来越多对儿女的依赖。我不知道我能否给以父亲像他给予我们一样的那么坚实的依靠,但我知道,40岁的我会用一脉相承的脊梁支撑起父亲的幸福。父亲目光可及之处,我一定会在。
我的父亲老了,我的儿子也长大了。从拽着我的衣襟,到揽着我的肩,这个个头迅速冒到一米八二的小男人开始刻意地不再用询问和请求的语气跟人交流,开始试着以自己独立的思想方式来触碰这个世界。我却能明确地感觉到他的犹豫、胆怯和不安。所以,我知道,40岁的我将再次面临分娩。第一次分娩是肉体上的,诞生的是孩子的生命;第二次分娩则是精神上的,诞生的将是孩子健康的人格。对于儿子来说,这应该是可喜的。但对于作为妈妈的我来说,这个过程并不轻松。
我过生日的时候,儿子祝福我说:“妈妈,祝你生日快乐、永远年轻!”我感慨,“年轻”两个字一旦放到祝福里,意味着衰老就真的开始了。女人40岁,原本是到了“林花谢了春红”的时候,已是与青春隔着一层落花的残香了。即便有时和时间开开玩笑,刻意地“蜂腰簇翠,燕股横金”,中年的况味还是会不可遏止地冒将出来。
女人40岁,开始习惯回忆,仿佛与过去就只是一个转身的距离。就像现在,我竟然想起小时候挑水的情景。十四五岁的年纪,摇摇晃晃的身影,第一次隐隐约约地感到生活是有重量的。挑水点离家的距离并不远,但这也是对我体力极限的挑战。怕路人笑话,每次挑水我都是咬着牙坚持到家。到家后,一口气提不住,铁桶就会重重地蹾到地上。如此几次,我蹾漏了两只铁桶。后来,为了不再次祸害刚修好的水桶,走到半路的时候,我总会轻轻放下担子休息一下,等恢复了体力再继续赶路。每当这时,我就会偷偷地看路人的表情,我发现,路人大都匆匆而过;即便有人注意到了我,眼神里也没有像我想象中的那种嘲笑。这时,我心里一下子便安然了。
回忆起这些,我突然感觉,有些智慧是在生活的琐碎里被我们遗失了。徐志摩说,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是的,想想人生这40年的旅程,我一直像挑着一副担子往前赶路,一头的重量来自不满足,另一头的重量则来自不舍得。于是,年復一年、日复一日中,这副担子里挑着不断增加的莫名其妙的重量。在重压之下,灵魂似乎一直蜷缩在别人的褒贬里,忘记了愉悦的滋味。小时候蹾漏了的水桶,还可以修补;而灵魂上有缺陷,可能再也没有修好的机会。生活,生下来活下去需要勇气,生动地活着却需要智慧。四十不惑,不惑者,应该到了有判断、有选择、有坚持、有放弃的时候。
《女人四十情感记》等 第6篇
作 者:铃 兰 出版:济南出版社
责任编辑:张慧泉 定价:26.00元
《女人四十情感记》是一本关于三个女人从结婚到40岁时的爱情小说,集中展现女人在家庭中所能遇到的各种矛盾,如婆媳关系、与上司的暧昧关系、老公的出轨、重组家庭的亲子矛盾、女人在职场中的博弈等。作者铃兰(原名马淑敏)通过讲述三个女性的故事,让我们明白,40岁的女人经过岁月的涤荡、红尘凡事的磨炼,变得优雅、成熟、宽容、平和,那种独特的美丽是还没有淌过岁月这条河的少女们很难学习和拥有的。
本书有很多指导性的感悟,比如爱情:夫妻双方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慢慢培养出来的近乎亲情的爱情更加牢固,这种情感虽然不会叫人怦然心动,却是稳定婚姻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比如亲情:在处理家庭矛盾的过程中,即使是亲人之间,善意的谎言也是必需的。作者信手拈来,虽平平淡淡,却恰如其分。揭示婚恋真相,解读职场潜规则,剖析婆媳关系,触及人的灵魂,这就是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宽怀人生》
作者:延参法师
出版:商务印书馆
责任编辑:冯 兰
定价:32.80元
延参法师,号糊涂山人,系河北省沧州市佛教协会会长、沧州市水月寺住持、河北邯郸市蟠龙寺住持。《宽怀人生》是延参法师的随笔集,他把佛法的思想与精神通过文字体现出来,以细腻、淡雅、韵致的笔调阐述人生的种种境遇。小到寻常的喜怒哀乐,大到生命、轮回、时间等,蕴涵着修道证悟的禅理,隐喻着深刻的禅理妙义。读延参法师的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的人生哲理、生活妙义,像那空谷回响,由轻及沉,波澜层出,寓意不穷,有一种空灵、恬淡、清净之感。
阅读本书,我们会懂得:生命需要去体会,体会其真实的意义。用微笑的态度处世,用快乐的心情生活。我们应该多看一些阳光、健康、快乐、温暖,不是世界温暖了,而是自己的心温暖了。要破除“我”,就要去掉我们内心的自私、贪婪、愤怒、傲慢、嫉妒、狭隘等,真正活出一份生活的简约。
《安娜贝尔》
作者:〔加拿大〕凯瑟琳•温特
译者:葛 甲
出版:新世界出版社
责任编辑:信宁宁
定价:32.00元
加拿大小说家凯瑟琳•温特(Kathleen Winter)一直为美国儿童节目《芝麻街》、加拿大电视台编写剧本,也是加拿大《圣约翰斯电讯报》专栏作家。她的第一本小说集《男孩们》将2007年的梅特卡夫—鲁克奖和温特赛特奖双双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