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指标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指标(精选8篇)

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指标 第1篇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

张明沛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推进农业现代化作出新部署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在充分肯定农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对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对“十二五”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重大部署,明确总体要求、方向任务和具体举措,这对“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

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部署,要抓住三个要点:其一,深刻认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其二,紧紧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致力于解决“三农”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其三,牢牢抓住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大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通过努力,最终达到“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战略目标。

把握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基本要求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首要任务。中国是人口大国,又是农业大国、粮食消费大国。全会根据我国国情,提出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种粮投入,严格保护耕地、大建标准农田等有力措施,全面推进粮食生产。必须把粮食生产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抓好抓实,绝不能出问题。要通过采取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等措施,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是前提条件。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特别要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扶贫等农村社会化服务建设。这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与前提。农业要发展、要上水平,农民生活水平要有新提高,基础建设要先行,社会服务要跟上。如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不好,没有形成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多方增加农民收入是重大目标。十七届五中全会继续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目标提出,要求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方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和工资性非农收入。从现实看,我国农村人口多,农业发展步伐不快,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比较低。让农民富裕起来,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一定要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完善农村体制机制是内在动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完善体制机制是动力。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稳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推进集体林权和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等。这一系列农村综合改革措施,将为“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提高我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必须抓好的四个重点

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及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十二五”我区现代农业将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中心,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重点,以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为动力,着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着力推进良种良法产业化,着力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十二五”时期我区达到西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水平,实现农村小康目标。为此,应从以下四个方面重点突破。

一是稳粮为先,千方百计确保粮食安全。坚持重农抓粮不松劲,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抓,严格保护耕地,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基本口粮田建设,千方百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种粮补贴,深入推进“千万亩超级稻示范推广行动计划”,大力发展超级稻、再生稻以及玉米、马铃薯、甘薯和豆类等粮食作物。

二是发挥特色,做优做强优势产业。做强现有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优势产业,培育潜在优势产业,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构建广西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实施推进产业化“339工程”,集中力量打造蔗糖等3个千亿元产业,粮食、蔬菜、水果3个五百亿元产业,培育桑蚕、中药材、非粮生物质能源等9个百亿元产业。坚持以产业化经营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十百千万”行动计划,突出发展加工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是科教兴农,提升农业发展科技水平。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进步,总结经验,创新思维,加大抗灾避灾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积极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抓好各种先进实用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广,依靠科技创新促进钱粮双增。把培养高素质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首要任务,大力开展“千万农民大培训”等,重点培养一批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和高素质新型农民。

四是强化基础,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特别是加快推进桂中治旱等农业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加强农业物质装备建设,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水平;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网络、农资配送网络、农产品流通网络、农业自然灾害监测网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努力提升农业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村金融改革、农事村办等改革服务工作,不断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作者系自治区农业厅厅长)

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指标 第2篇

2003年,我市积极利用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全市农业利用“三资”累计达到13.17亿元,其中合同利用外资2.16亿美元,实际到位0.53亿美元,投入工商资本5.2亿元、民间资本3.6亿元,引进农业开发项目165个。“三资”开发农业,加快了我市建设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一是带动了农业园区建设,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三资”的导入,建设了一批生态农业园区、旅游休闲农业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全市利用“三资”已建成各类农业园区25个。江阴阳光集团投资1亿元,在新桥建成集生态、观光、休闲和苗木引繁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种植各类优质苗木7000多亩。锡山安镇科技示范园吸收福建客商投资800万元用于高档花卉种植。惠山区引进民间资本4000多万元,在洛社镇建成全省科技含量最高、种猪规模最大的综合型生态养殖企业,已成为我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之一。滨湖区2003年建设的太湖花卉园、龙寺生态园成为农业旅游的热点。

二是促进了农业结构优化,加速了优势产业的形成。在“三资”带动下,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极富活力的优势产业。全市已建成万亩农业园区4个,万头猪场16个,万亩以上特种水产乡镇12个,5000亩以上优质蔬菜规模乡镇11个,千亩以上苗木镇10个。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精细蔬菜、特种水产、水蜜桃、林特产、花卉苗木、奶牛养殖等优势产业。由于“三资”的大量参与,全市经济作物面积已占总面积的60%,亩均产出比纯粮食作物高出许多。

三是推进了龙头企业发展,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我市通过引进“三资”,同时制订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培植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到2003年底,全市共有龙头企业 4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达116家,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达12家。列入考核的46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利润实现同步增长。我市龙头企业已涉足粮油、蔬菜、水果、花卉、苗木、茶叶、竹制品、畜禽、水产等众多农产品加工领域,广泛带动了本地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是加快农产品质量建设,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依托“三资”开发农业,发展起来一批农业企业,通过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无害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市已制定各级各类农业标准32个;新通过省级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0.7万亩,累计已达52万亩;新增省级认定无公害农产品73个,累计已达143个,其中部级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8个;无公害生态畜禽养殖场5个。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市级农、水、畜产品检测中心全面建成,对生猪“瘦肉精”、蔬菜残毒等重点指标进行抽查。宜兴万昌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与日商合资兴建的创汇企业,总投资500多万美元,主要产品是速冻蔬菜,在宜兴太华、茗岭、张渚镇建立了无公害蔬菜基地,按无公害标准组织300多户农户生产各类适销对路的蔬菜品种,全面实行订单收购,栽培技术、加工流程和包装质量都按出口标准严格把关,目前该公司生产的速冻蔬菜90%出口日本,年创汇350万美元。宜兴兴立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已获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滨湖唯琼园艺发展有限公司从日本独家引进培育的葡萄新品种日本紫提,在超市售价达每公斤30元,且供不应求。

我市积极引进“三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了产业升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的体会有四点:

一、加强领导,强化“三资”开发农业的组织保证。加强组织领导,把引进“三资”开发农业摆上重要位置。市成立了全市农业利用“三资”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农业利用“三资”的组织工作。加强政策扶持,先后出台《无锡市开放型经济目标考核及奖励办法》、《农业利用“三资”项目责任制考核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对外商投资农业在产业导向、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市财政每年专设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用于扶持科技示范园区、龙头企业,而这些扶持对象绝大多数是我市“三资”投入和外向型生产基地。各级党政部门都把农业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农业作为重要内容来部署,极大地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宜兴市创新引资方法,改善投资环境,2003年新批外资项目13个,合同利用外资908万美元,是近年来引进外资最好的一年。惠山区通过政策扶持、编制优质项目,大力引进工商、民间资本开发农业,全区引进工商、民间资本1.3亿元,开发农业项目350个。

二、发挥优势,着力培育招商引资的亮点。按照“统一规划、集约开发、构筑优势、形成特色”思路,推出优势项目,形成招商引资整体优势。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精心组织项目编制,建立全市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着力对项目进行广泛推介。宜兴市茗岭镇依托资源优势,精心策划引资项目,先后引进日资、德资和工商、民间资本5个项目落户园区,总投资达5亿元。

三、狠抓载体,构筑“三资”引进高地。以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完善和提升基地功能,吸引更多的投资,提高农产品品质,如宜兴茗岭国家科技项目万亩经济林示范区已成为出口企业配套的竹、茶、梅基地.江阴科技示范园成为苏南地区高档苗木的主要供应基地。目前我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成为农业招商引资和外向农业的主力军,成为农业招商引资的产业高地、政策洼地、投资福地。

四、形式多样,全方位开展招商活动。一是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类农博会、农洽会等专项招商洽谈会,着力推出无锡农业综合开发招商引资项目,在北京国际农展会、省农业综合开发成果展示会、江苏国际农洽会、江苏省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上海)、上海新春农副产品大联展等专项大会上,我市农业招商和农产品出口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二是积极走出去开展上门招商和对口招商。2003年我市组团赴台湾开展境外农业招商活动,江阴市、滨湖区组团赴日本、韩国开展境外招商活动。在开展招商月活动中,我市组织精干人员,优选招商项目,到温州、福州、深圳等地区开展招商,在温州市还举办了无锡农业投资说明会,与福州市食用菌行业协会、浙江福清市华国水产有限公司当场签订了投资意向书,现项目已开始实施。三是加强横向联系,充分利用其它部门的招商资源,拓展农业招商渠道,形成招商合力。市、县两级农林部门积极主动地和其它部门联系,了解招商信息,及时通报农业招商项目和招商意向。每年我市举办的城市投资洽谈会、个私企业高新技术洽谈会等都增设了农业洽谈交易区,市、县在境外开展经贸招商活动时都把农业招商作为内容之一,2003年有3个外资项目通过委托招商取得成功。

四大指标测评城市教育现代化水平 第3篇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10月29日发布《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与比较研究报告 (2014) 》, 选取教育发展指数、教育公平指数、教育条件保障指数、教育治理现代化指数等4个一级指标, 测评了15个副省级城市的教育现代化水平。

教育发展指数反映教育普及程度和目前有可资比较数据的教育质量, 排在前五位的是成都市、沈阳市、武汉市、杭州市和南京市。教育公平指数排在前五位的是宁波市、杭州市、成都市、青岛市和武汉市。教育条件保障指数体现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努力程度, 排在前五位的是厦门市、南京市、宁波市、大连市和杭州市。教育治理现代化指数反映教育治理、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仍处于观察试评阶段。

(以上三篇文章均选自《人民教育》2014-23)

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指标 第4篇

关键词: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F32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2-0358-05

收稿日期:2013-07-11

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编号:2011B156);河南省重点软科学招标项目(编号:12240041002)。

作者简介:张全红(1970—),男,河南唐河人,硕士,副教授,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Tel:(010)62193884;E-mail:hnzzzqh@163.com。农业现代化是河南省农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加快河南现代农业发展,首先要认清当前河南农业发展现状、所处阶段、面临的现实障碍与制约因素,然后才能根据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经验,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提出符合河南省实际情况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思路与实现途径。因此,正确理解农业现代化内涵、合理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准确判断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就非常必要。

1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比较的概念,所谓现代农业就是指发达国家的发达农业,而农业现代化就是落后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过程,过程的终结就意味着农业现代化的实现[1-3]。所以,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传统农业在其生产率方面的革命,不仅指土地生产率,更主要的是指农民劳动生产率的革命。笔者认为,农业现代化的本质内涵是落后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赶超先进农业的劳动生产率的过程。达到同时代发达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水平,就可以认为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应该能够反映出农业的经济效益,其具体方面应包括农业的投入、产出水平、农民的生产力水平、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业可持续发展等。

1.2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依据上述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界定,本研究提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与具体指标,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1.2.1构建原则科学合理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应具有特定范围内的可比性、发展上的动态性、涉及内容的系统性、标准的一致性、指标内涵的直观性和数据的可得性等。具体地讲,指标的设置应遵循如下原则:(1)前瞻性和导向性。指标的设定既要对以往农业发展效果检验的需要,又要对未来发展有积极的影响,能够对实践起指导和辅助决策的作用,从而引导农业不断向前发展,这是研究并设置评价指标的基本宗旨[4]。(2)系统性与综合性。把最能反映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作为考察指标,既突出重点,又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且不能相互重复或高度相关,通过指标的系统和综合,全面、重点地衡量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3)特色性与可比性。所设置的评价指标既要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特色,反映各地区不同时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又要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使得在全国各地区之间以及各地区不同时期和发展阶段上也具有可比性。可比性還包括指标数据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及有量纲数据的标准化处理等。(4)数据易获性与权威性。对于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尽量选用现有统计资料中相对成熟和公认的指标,保证指标含义清晰,涉及统计范围明确,便于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和判断。对于不能量化或者需要赋予主观权重的指标,则应采用专家评价法等科学决策方法,根据专家咨询和实践检验,形成较客观的评分标准和权重。

1.2.2指标选择与说明依据上述农业现代化内涵和评价指标设置原则,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经过多位国内专家论证,最终确定4项准则指标和12项分项指标(表1)[5],以此来评价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这12个分项指标反映了农业现代化的不同方面,整个指标体系则综合反映了农业现代化的整体水平。各指标的逻辑层次如表1所示。

2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本研究采用多指标综合测定法来评价农业现代化发展整体水平(图1),模型中各指标及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则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价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因素决策分析方法,存在适用目标(因素)结构复杂、必要数据缺乏或指标难以量化、决策准则多、目标决策多等问题。其基本原理是:首先确定待分析问题的诸多影响因素,并将这些因素归类,建立该问题的层次结构,确定各因素相对上一个层级的重要性即权重,借此进行综合判断。大致步骤包括建立递进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含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综合评价四部分。

2.1递进层次结构的建立

首先,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确定为目标层A,将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各项指标(表1)按属性分成4组,形成4个准则层,即农业投入水平B1、农业产出水平B2、农村社会发展水平B3、农业可持续发展B4,每一准则层下的指标构成措施层C(图1)。

2.2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的构造

层次分析法用两两比较的方法判断本层因素对于上层的重要程度,用1~9比例标度法对重要程度进行赋值:1代表同样重要;3代表稍微重要;5代表明显重要;7代表强烈重要;9代表极端重要;2、4、6、8代表上述判断的中值。

nlc202309040835

运用1~9比例标度法对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进行比较,这样显然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对主观性进行量化需要相关专家根据经验来确定,这难免会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因此,通过对有关管理部门、专家学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德尔菲法

收集国内权威专家意见,对信息综合整理,形成构造判断矩阵的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比对和统计模拟,构造出目标层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和准则层两两比较判断矩阵B1、B2如下所示:

2.3进行一致性检验

2.3.1最大特征值的近似值λmax和特征向量本研究用方根法求最大特征值的近似值λmax。设两两权重比较矩阵A的判断矩阵为:

2.3.2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及各层次指标权重向量的确定若A与A完全一致,则λmax=n,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考虑到判断矩阵维数n对CI 的影响,引入修正值RI,取更为合理的CR=CI/RI作为检验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指标。若CR=0,则完全一致;若CR≠0,则不一致;一般对当CR≤01,则认可为一致[6]。对判断矩阵A 、B1、B2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2.4组合权重系数

由于准则层相对于总目标层、4个措施层相对于各自的准则层排序均有效,就可计算出措施层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向量(表1)。组合权重系数分别为wA1,wA2,wA3,wA4,则:

3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为了客观评价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首先要构建测定模型,并对各指标的实测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再进行综合评价。

3.1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根据已经确定出的各项指标及指标对总目标的相对权重,本研究采用多指标综合测定法,构建测评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5,7-8]:

其中:A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标值,B1至B4为准则层指标值;wij为措施层组合权重,Cij为措施层指标观测值cij经标准化后的值,i表示所属准则层, j表示所属准则层的第j个观测指标。

3.2数据来源、标准化处理、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划分

3.2.1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官方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作为评价用基础数据。这些数据来自1980—201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年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中国国土资源年鉴》《全国农村统计资料》《河南统计年鉴》《河南农村统计年鉴》《河南农业年鉴》《河南调查年鉴》《河南国土资源年鉴》《河南农村统计资料》等。基础数据经过笔者计算整理成为评价指标原始值。

3.2.2数据的标准化处理由于上述12个指标的基础数据量纲不同,无法进行综合比较,需要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研究采用比值法,即先选取一个评价基数值,再用指标的原始值与基数值相比,就可得到各指标的无量纲值。消除了量纲差异后,就可以作为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的评价值。正向指标标准化数值:Cij=cij/cmax;负向指标标准化数值:Cij=cmin/cij。其中,cij为措施层指标原始观测值,cmin、cmax 为第i项准则层对应的第j个评价指标基准数据的界限值,这2个值是被公认的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阈值。比如,负向指标恩格尔系数低于40%是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表现之一,那么表1 中恩格尔系数就取最大值40%作为阈值;正向指标有效灌溉率高于85%是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的标志,那么表3 中有效灌溉率的最小值就取85%作为阈值等。本研究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参照中等发达国家农业的相关指标值和我国农业发达省份的情况,确定cmin、cmax 等2个临界值。在计算中,若某项指标达到或超过了临界值,则该项指标评价值Cij直接取1,Cij越接近于1,则说明这项指标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反之,则结果相反。各项指标的界限值见表1最后一列“农业现代化成熟阶段”中的数值。

3.3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划分

根据表1中各项指标的权重及评价指标基准数据的界限值,运用上述综合评价模型就可计算出不同发展阶段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综合值A,即农业现代化起步阶段为A<04,发展阶段为0.4≤A≤0.8,成熟阶段为A>0.8。

3.4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与趋势评价

根据上述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采集1980—2010年河南农业相关指标的实际统计数据,对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总体评价,测定结果见图2。用同样方法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评,以便于和河南进行分析比较。

根据河南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值(图2)可知,1980—2010年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增长,并一直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更高于西部地区,几乎和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同时(2000年左右)由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跨入发展阶段。但是,河南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并不是很高,并且在2000—2003年处于低位徘徊,甚至出现了绝对量上的倒退,和东部地区相比出现差距;直到2004年,其水平才又稳步提高,但和东部地区相比,差距却更大了,其综合值由原来高于全国平均值变成接近全国平均值,发展速度趋缓,这其中的原因令人深思。和北京、上海等农业发达地区相比,这些地区综合发展指数已经达0.7以上,接近农业现代化的成熟阶段,而河南2010年的水平只有047,只是进入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前期,差距十分明显。

4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具体指标分析

综合指数具有综合性、直观性、易于判断的优点,能够反映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整体状况,但不能反映农业现代化所涉及的某些具体问题,特别是一些核心指标所体现出来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于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往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还有必要对一分项指标进行具体研究。下面就河南省农业的投入水平、产出水平、农村社会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等4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nlc202309040835

4.1农业投入水平

劳均农业资金投入最能反映农业的投入水平。由表3可知,2010年河南劳均农业资金投入为1 512.0元/人,全国平均1 757.6元/人,北京为1 562.9元/人。说明河南农业投入水平并不低于农业发达地区,甚至比上海、广州还要高很多。2010年河南农业、 林业、水利设施等方面的总支出为399.19亿元,高于北京(158.64亿元),表明劳均农业资金投入并非制约河南省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是反映农业投入的一个重要指标。2010年河南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0.08%,全国为0.06%,低于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可能是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障碍。与农业现代化最发达的北京、上海相比,河南省在农业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单位耕地面积上机械总动力数、有效灌溉率等方面并无太大差距(表3),说明这些指标并不是阻碍河南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4.2农业产出水平

河南省农业发展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农业产出和发达地区存在巨大差异。2010年河南省农业人均GDP为1 931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 174元),更低于北京(4 518元)。在农业劳动生产率方面也表现出同样的特征,河南省农业劳动生产率几乎相当于北京的1/5。这是因为北京地区经济发达,外在经济环境远好于河南,且无粮食安全压力,有更多的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有更多的土地可用于非粮食种植,收益远高于传统种植业,所以,按农村人口平均的农业产值就高于河南。北京农业从业人员在所有从业人员中所占的比重也远低于河南,所以其人均农业劳动生产率远高于河南。相比而言,河南外部经济环境差、从事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从而拉低了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

4.3农村社会发展

以农业劳动力在整个社会劳动力中的占比为例,2010年河南省为4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6.7%),更高于北京市水平(6.0%)。按照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一个落后经济向发达经济转换的过程,就是一个农民逐渐减少、农业产值表32010年河南、北京、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

指标河南省指标值所处阶段全国

平均值北京指标值所处阶段农业现代化不同阶段的标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劳均农业资金投入(元/人)1 512.0起步1 757.61 562.9起步<5 0005 000~7 500>7 500农业科技投入水平(%)0.08起步0.061.00发展<0.80.8~1.21.4~2.4农业劳动力受教育水平(%)78.5成熟69.885.3成熟<3030~6060~90单位耕地总动力数(kW/hm2)14.16发展7.6211.90发展<99~1818~36有效灌溉率(%)70.55发展49.5771.20发展<6969~85>85农业人均GDP(元/人)1 931起步2 1744 518起步<9 1009 100~15 000>15 000劳动生产率(元/人)4 380起步5 22420 260发展<12 00012 000~25 000>25 500土地生产率(元/ hm2)16 409起步11 98653 620成熟<37 50037 500~52 500>52 500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2004起步2 1304 800发展<4 8004 800~9 600>9 600恩格尔系数(%)37.0成熟41.130.9成熟>5555~40<40农业劳动力就业率(%)44.9起步36.76.0成熟>4545~20<20森林覆盖率(%)20.2发展20.3637.0成熟<1515~25>25注:货币值均已折算为以2000年为基期的实际值。

占比下降的过程。那么,农民减少到什么程度算是实现了现代化呢?国际上有一基本认可的标准,即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例低于20%。目前,北京已经降到10%以下,接近经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而河南还存在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这是河南省的基本情况,也是制约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最主要的因素。

4.4农业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历年的森林覆盖率并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河南省在这个方面有自己的优势。河南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比较适宜农耕,农业生产稳定,自古就是华夏文明中心和全国经济中心,素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可持续发展潜力很大,但这并不是说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就不存在问题,相反,问题还十分严峻,主要表现为资源的过度使用和环境的严重破坏。

5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河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

河南农业现代化总体发展水平30年来逐步增长,并且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经由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跨入发展阶段,但自2000年后与先进地区的距离越来越大。河南省森林覆盖率、劳动力文化程度、农村恩格尔系数等社会发展指标都表现很好。河南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

5.2影响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不利因素

5.2.1农业投入方面资金投入不足是河南省农业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具体表现在农业投入资金不足,生产经营资金匮乏,农业科技投入较低,科技转化能力较弱;农业比较利益低下,粮食生产补偿不足,“以工补农,以城补乡”的机制远未形成。而务农效益低,又导致高素质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失。

5.2.2农业产出方面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滞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农业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等都比较低。

5.2.3可持续发展方面耕地刚性需求减少,人地矛盾突出;农业基础薄弱,粮食增产更难;淡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经营方式粗放,产业结构类同。这些现实不利条件都不同程度地制约河南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5.3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前提、思路与政策建议

5.3.1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前提实现河南农业现代化,首要前提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农业生产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特别是做好耕地保护,维护耕地质量安全。首要任务是搞好粮食主产区建设,稳定播种面积,提高河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5.3.2河南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转出农业剩余劳动力,适度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经营方式宜采用资本-劳动双密集型的家庭农场,这可能是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适宜模式。

5.3.3政策建议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投入,培育具有现代技能的创业型农民。改革当前农村投融资体制,改善农村融资环境,加大农村资金供给,以促进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西奥多·W·舒尔茨. 改造传统农业[M]. 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67-175.

[2]罗伯特·K·G·坦普尔. 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M]. 陈养生,译.北京:21世纪出版社,1995:47.

[3]张全红. 论中原经济区建设与河南农业现代化[J]. 农业经济,2012(6):16-18.

[4]谭爱花,李万明,谢芳. 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10):7-14.

[5]蒋和平,辛岭,尤飞,等.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47-48.

[6]运筹学[M]. 3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57.

[7]蒋和平,黄德林.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定量综合评价[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2):87-91.

[8]辛岭,蒋和平.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6):646-650.

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指标 第5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各地区财政支农力度、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农村相对经济收入和各地区出口的农产品比重是影响本地区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2004—2009年的各相关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对各种变量指标的选取、数据来源及相应处理过程作如下解释:

第一,各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以该地年末农业机械拥有量来表示,其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业年鉴>;第二,我们利用各地区财政支出中农业支出所占比例来反映该地区的财政支农力度。这一指标我们是通过《中国农业年鉴》和《中国区域经济年鉴》查得的各地区财政支农金额与该地区总财政支出金额作比算得。其中各地区财政支农以财政支出中农林水事物支出金额来衡量;第三,各地区农业人力资本的丰裕程度以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来反映,具体来说是通过《中国农业年鉴》查得的各地区农村教育水平处于高中及中专以上的劳动力占总劳力比重来衡量的;第四,农村相对经济收入这一指标是由各地区农村经济总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作比求得。其中各地区农村经济总收入的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业年鉴》,而地区生产总值的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年鉴》;第五,一个地区的总出口贸易中农产品出口份额是由《中国农业年鉴》获得的各地区农产品出口额与通过《中国统计年鉴》查得的各地区总出口额作比算得。

所以,要提高财政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及提高农民素质等问题,就必须先解决好该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生产水平及生产力。以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

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指标 第6篇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我们农林科大同学们也同样关注三农问题,学习三农问题,思考三农问题。我们相信,我们的关注和学习一定能使我们更加了解农村,了解我国农村的改革。最终在我们当中的一些同学,在不就得将来也可能提出有见地的思想。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必须始终紧紧抓住这个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10月1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即“三个作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这是今后指导“三农”工作总体思路的一个新概括新论述。

最近,金融危机让世界都陷入僵局。在目前面临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下,要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关键是要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的关键是加大农民的收益。影响农民收益的因素,一是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健全,现在农村中的计划经济成分还是很大。因为市场经济的关键是等价交换。但是中国农村的情况却是:农产品的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农村的其他资源如土地和农业劳动力,也都存在相同问题。如何使农业的资源的价格与价值相符,这是提高消费需求的关键环节。二是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路径单一。那就是只有以农民工的形式到城市打工,在城市的经济发展顺利时,农民可以获得工资,得以生存;而当城市经济发展不景气时,只得回乡。国外的农民,也是向城市转移,但转移的路径比我们多样。譬如国外的许多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在工业化过程中,土地的价格上升得很快,所以农民可以通过出卖土地进城,买房子住下并投资第二、第三产业。但是我国的农民没有土地个人所有权,这是我国农民劳动力转移缓慢和困难的原因之一,其直接结果是影响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影响收入快速增 长。三是资金的社会化问题。农民要发展生产,就需要资金。但现在农村的金融制度很不完善。目前仍在农村开展业务的只有农村信用社。资金不足,成本很高,风险大,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生产和生话的需要。所以,要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解决农村信贷问题。国家要斥资扶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大力开展小额贷款;并给民间借贷以较宽松的政策环境。

中国的农民,在家庭承包责任制之后实行农户经营。30年来,作为家庭经营的性质来说没有变,而且今后也不会变。但从现代化水平来说,农户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有的还维持原有的经营和耕作水平,有的走向了现代化。现代农户有如下特点:一是技术装备先进,用现代技术和生态技术装备起来;二是资源积聚的社会化。原来只能靠一家一户积聚资源,现在通过社会积聚土地、劳动力、技术、资金;三是生产力的组织方式发生了变化,生产规模化、批量化、专业化、集约化、规格化。这些农户的劳动生产率高、竞争力强、收入大。还有一类农户介于传统农户和现代农户之间、已开始走向现代化却不完全具备现代化农户的条件。要加快农户现代化的步伐,需要将传统农户推向半现代、现代农户。当今,现代农户数量还少,却是中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农业的希望所在。

就整个农村发展来说,我们还要推动生态建设、社会进步和民主政治建设。我们要让发展三农,解决三农问题坚定的扎在科学的土壤上,不会像浮云一样常长常消。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充分的发展。

此致

敬礼!

汇报人:高年予

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指标 第7篇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210期

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对绵阳现代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

最近,我们按照省委有关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指示精神,组织调研组到绵阳市进行了调研。从地形地貌看,绵阳既有平原、丘陵,也有山地;从农村居民收入看,人均纯收入和农业纯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由于各地农资价格和消费水平差异,年末存款余额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从结构性指标看,农业非农业人口比、一二三产就业人口比例等都与全省平均值大致相当(见附表)。因此,我们认为,当前绵阳农业的现状在全省,特别是丘陵地区具有普遍性,对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有着借鉴意义。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绵阳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业建设总方针,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十五期间新增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97万亩,达到192.9万亩;新增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53个,达到72个;新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1个,达到118个;市级龙头企业加工经营销售收入由8.3亿元增至64.2亿元,增长6.7倍;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6.2%,上升9.8个百分点;农村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的比例提高12个百分点,达到44%。但仍有以下几个因素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中低产田改造滞后。全市需改造的中低产田仍有240万亩,按每年投入资金4900万元、改造7.2万亩计算,大约要33年才能完成现有中低产田的改造。如果加上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通过占补平衡取得的新增土地,所需资金更大。二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按水量计算,本应能满足农业发展用水需要,但由于水利工程少,水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全市大部分县(市、区)缺水,30%以上的县(市、区)严重缺水。特别是“5o12”汶川特大地震对水利基础设施破坏严重,急需投入大量资金新建、扩建、修缮水利基础设施。三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部分重灾县交通设施损毁严重,部分山区行政村至今未通公路,导致先进技术进不来,优势资源盘不活,优质产品出不去,难以实现与市场无缝对接。

2.人多地少素质偏低。一是人多地少导致人均土地占有量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4亩,四川为0.67亩,而绵阳为0.79亩,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仍大大低于全国。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多年来,受非农部门比较利益的驱动,农村高初中毕业生和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近年来,更出现了部分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即使不能升学,也不愿回乡务农的现象。农业生产经营领域老龄化、妇女化趋势十分突出,使得达到普通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数不到劳动力总数的15%,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如三台县永明镇有农业人口25803人,劳动力16056人,达到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1073人,占农业人口的4.1%。

3.缺乏资金扩大再生产。一是村社债务包袱沉重。全市村级债务达到7.9亿元,平均每个村达到200万元,最多的村级负债高达千万元。近年来村级负债不降反增,许多地

方增幅还比较大,难以组织扩大再生产。二是多数农民还不富裕。80%的农民没有闲钱,仅仅解决了温饱;20%左右的农民虽有少量存款,但大多用来娶媳妇或是修房子,难以进行扩大再生产。

4.产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当前我国农村推行的是以家庭为主体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而且长期稳定不变。由此派生出来的特点是,商品经营规模很小,产业专业化水平不高,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下。目前,绵阳尚未出现一批有影响跨区域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广大农村仍然是“家家种粮油,户户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模式。要改变这种小规模作坊式分散经营体制,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需要相当长的过程。

5.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绵阳农科所是全国农业科研单位十强之一,进入了国家小麦、水稻、玉米、油菜育种研究支撑体系计划和产业体系。但8年来每年财政拨款235万元,只够发放离退休人员工资。同时,在搬迁至农科园区后,由于土地产权证长期难以办理,无法以土地进行融资,研发难以开展,单位运转更是雪上加霜。

二、原因分析

按照农业现代化生产所需要的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的要求,现行我国农村政策和生产方式有着诸多的不相适应,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1.农业生产政策的计划性制约着农业现代化建设。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城乡二元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一方面农业生产的品种和产量是按计划实施,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品种和产量是按区域分配任务,并实行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规定本辖区的粮食生产任务,其实质仍然是按计划经济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体系是半市场半计划形式,即粮食价格在国家的指导价下交易,农经作物价格按市场价格交易。他们两者同等享受国家的补贴,加之近年来粮食价格的上涨幅度低于其他商品的上涨幅度,国家对粮食生产的各种补贴和优惠政策,也被其他农资上涨所消化。这必然造成粮食主产区与非主产区新的利益不平衡,实质上扩大了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的差距。

2.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制约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实行农业生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农民承包地按土地的“三等九级”标准户均都有,土地分割细小。经过多年来征占土地、修房造屋、人口变迁、婚丧嫁娶等对土地的不断调整,使承包地更加零星小块。我省丘陵地区,家庭承包地一般在10处以上,最多的有30多处。农民在这些零星的土地上,只能从事传统小生产,其根源在于人均承包其田,将农业现代化必需的集约化生产的关键要素--土地进行了行政分割。

3.传统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制约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现代化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农业生产规模化,而农业生产要素,特别是土地不能按市场化进行配置。难以整合零碎土地,进行集约化生产;难以加快土地流转,用土地换取发展资金;难以提高自身优势,抵御市场风险。由于土地这一关键要素配置的制度性障碍,大大制约了资金、人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城乡间的合理双向流动。这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体制逐步突破的现代化趋势极不协调,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

三、对策建议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更新观念,坚持市场化为导向,树立大局意识,转变工作方式,建立农业生产多元化主体,引导全社会参与农业经营,实现农业生产要素向资本的转变。

1.建设现代农业市场体系。一是改革农业价格的定价体系。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方向,按抓大放小的原则,改革目前粮食的直补政策,根据每年物价涨跌水平实时调整粮食收购价格,让粮食补贴真正补贴到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薯类等生产上,使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实现真正的市场化,逐步建立起新的农业价格定价体系。二是建设全省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改造升级各类产地批发市场。扶持建设地区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销地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加强农产品公共营销促销服务系统建设。三是建立省级农业中心市场。在我省四大城市群建立省级农业中心市场,以连接各地批发市场、物流中心,实行业务互动。各个中心市场要业务连通、功能互补,共同覆盖全省、连通国内市场、对接国际市场。

2.培养现代农业市场主体。一是努力提升农户经营水平,发展现代家庭农场。通过市场化和产业化带动,提高农户专业生产力。通过实施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政策,促进土地集中,扩大农户经营规模。加大科技扶持及培训力度,提高农户的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发展各类现代农业公司。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立较大规模的公司性农场及公司性养殖场、大型果园、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服务中心、农产品贸易公司等。三是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同类生产的农户或企业组建专业协会或各种合作社。鼓励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大力促进建立各种基地合作组织和园区合作组织,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先进技术采用、产品销售等环节开展合作,提高规模效益和市场参与力。建立金融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生产提供小额贷款。

3.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创新。一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农业高科技研究,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加快农业核心技术中试、熟化和转化。二是加快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健全各级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体系,鼓励发展其他科技推广及服务组织,鼓励科技人员采取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形式到经济建设第一线开发创业,直接发挥推广作用。三是推进农业生产资料的科技创新。在农机制造、农业设施设备制造、农膜制造、农肥生产、农药生产等领域开展创新,生产供应优质生产资料,提高农业物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四是加强农村教育和科技培训。继续加强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进一步强化职业技术教育和科技培训。组织各类科技人员下乡,经常对农民进行实地培训。

4.转变土地经营方式。一是通过城镇化提高农民人均占有土地资源的水平。制定农转非政策,利用政策引导和利益驱动,以土地换社保、土地换住房、土地换就业等多种方式,鼓励目前10%举家外出打工的农民转变身份,让他们在自愿放弃宅基地和承包地的同时,享受等同市民的待遇。二是给予农民更多的土地权益。在用途不变、性质不变的前提下,让他们拥有土地永久经营权,并可继承、置换,以及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转让。增强农业对资本市场和社会资金,对农业技术、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各类优秀专业人才,对生产农资产品的龙头企业的吸引力,使他们向农业聚集,实现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变。

5.发挥政府的保障作用。一是政府要整合投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以县为基础,乡镇为平台统筹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化发展项目,集约化使用好国家为农业生产提供的各个专项资金,形成综合效益。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好工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畜牧业养殖小区、农产品批发市场、旅游小区等。提高整体功能。要使农田设施和其他产业基础设施衔接,以提高农村产业内部物流效率和物质、能量循环利用效率。三是建设农产品质量监测系统。遵循国际质量认

证标准(ISO系列)和国家卫生安全标准(Haccp),加强农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制订省农产品标准。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切实保证农产品消费安全。

负责人:萧少秋

成员:张良云 胥杰 唐力

(提供单位:

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指标 第8篇

2012年11月2日,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在北京召开全面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启动部署会议。农机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决定, 在2005年实行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2011年试行畜牧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从明年起, 在全国试行林果业 (果茶桑) 、渔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这是我国农机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标志着农机化水平评价研究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 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特色全面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构建。

会议指出, 构建全面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举措, 是促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支撑, 是充分发挥统计功能和作用的必然选择。会议认为, 全面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础扎实, 研究队伍专业, 研究过程严谨, 研究结论可行。会议强调, 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 切实加强对全面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行工作的组织领导, 进一步明确任务, 落实责任, 注重总结, 务求实效, 为全面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完善, 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章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精选13篇)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第1篇清涧分部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理科实验操作、体育考试安全工作预案为...

1
2025-09-19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精选9篇)2024国培总结 第1篇2017教师国培学习总结当今社会,教事业迅猛发展,各类培训数不胜数,而“国培”对于我们教育发...

1
2025-09-19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精选5篇)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第1篇2018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

1
2025-09-19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1篇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1
2025-09-1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3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六年级...

1
2025-09-19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精选12篇)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第1篇2011公考备考:《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2011-0...

1
2025-09-19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精选4篇)以案促改主持词 第1篇主持词同志们:根据市委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局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动...

1
2025-09-19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精选5篇)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第1篇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以下是...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