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灌溉技术范文(精选10篇)
农田灌溉技术 第1篇
农田灌溉新技术----膜上灌
膜上灌水技术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将过去的地膜旁侧灌水改为膜上流水,水沿放苗孔、专门打在膜上的渗水孔或膜缝渗下而浸润土壤的方法来满足作物需水,达到节水、增产的一种灌水技术。
膜上灌的优点:膜上灌可以将田面水通过放苗孔或专用渗水孔,只灌作物,属局部灌溉,减少了沟灌的田面蒸发和局部深层渗漏。据试验,膜上灌比沟灌节水25~30%,水的利用率可达80%以上。在水资源匮乏的沟灌区改膜上灌,节水可达40~50%。如果膜上灌这种田面节水技术与管道输水(水的利用率97%)配合灌溉,水综合利用率可达近90%。同时膜上灌与沟灌相比均匀度有很大提高,可以给作物提供较适宜的水分状态,有利于作物吸收且土壤不板结。
膜上灌的适用范围:膜上灌是利用作物栽培覆盖的地膜作为防渗材料,因而凡是实行地膜覆盖的作物,都可以推广使用,特别是高寒、干旱、早春缺水、气温低、蒸发量大、坡度大、土壤板结、保水保肥性差的时段和地方,更适宜推广膜上灌技术。
膜上灌的做法与形式:膜上灌的做法和形式很多,在此推荐3种形式。
膜孔沟灌。此形式是将土地整成沟垄相间的地块,在沟底和沟坡甚至一部分垄背上铺塑料膜,作物种在沟坡或垄背上,沟的规格依作物而异,蔬菜一般沟深30~40厘米,沟距80~120厘米,西瓜、甜瓜沟深40~50厘米,上口宽80~100厘米,沟距350~400厘米。水流通过沟中地膜上打的专门渗水孔或沟坡上的作物放苗孔渗入土中,再通过毛细管作用浸润作物根部。渗水孔的多少和大小可根据土壤和作物灌水量而定,沙性土壤孔径大、孔距小,粘性土壤则相反。
膜畦膜孔灌。此形式是每隔40厘米,起20厘米宽、20厘米高的埂,将70厘米宽的农膜置于沟内呈梯形,两侧膜翘起5厘米埋入土埂内,畦深40厘米,作物需水靠放苗孔和增打专门渗水孔供水。入膜流量为1~2升/秒。与沟灌相比,增加了灌水的均匀度,节水效果明显。
膜缝沟灌。此形式是将地膜铺在沟坡上,沟底两膜相会处留有2~4厘米的缝隙,水流通过缝隙渗入土中。
农田灌溉技术 第2篇
为保证农田渠道现浇混凝土防渗渠道的防渗效果和耐久性,对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彻施工技术,包括施工预备、混凝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以及混凝土的浇筑等方面进行总结,以保证施工质量,做到优质、经济、安全。
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很大,每年渗漏的水量非常惊人。如果采用渠道防渗工程技术,会减少渗漏损失。渠道防渗节水的潜力很大,是应优先考虑的重要技术之一。在青海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由于混凝土防渗渠道具有良好的防渗效果,一般可减少渗漏损失水量的85%以上,可以提高输水能力,具有减小渠道的断面尺寸和耐久性强的特点,在不同的地形、气候和使用条件的大中小型渠道和农业节水浇灌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现将其施工技术报告如下。
1施工预备
1.1地基处理
渠道防渗工程施工前,应对渠道进行施工放样,具体的放样尺寸应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放样出渠道底脚线和渠口线共4条线,然后进行开挖,土方的开挖应提前进行,使得地基土的水分在自然风干下尽量降低,以增强土基的强度,减轻冬季冻胀的破坏。
1.2模板工程
模板的安装要按照图纸测量放样,对重要结构应多设控制点,以利检查校核。模板要求拼装严密准确,不漏浆,表面平整,不产生过大变形。现浇砼模板安装净距沿渠道纵向的答应偏差为±10 mm,沿宽度方向的答应偏差为±30 mm。
2混凝土材料
2.1水的质量要求
凡饮用的水、地表水、地下水方可使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沼泽水不能使用。
2.2水泥的质量控制
在使用水泥的时候必须区分水泥的品种及强度等级,掌握其性能和使用方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与使用水泥,这样既可提高工程质量又能节约水泥。在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优先使用散装水泥。
2.3骨料的质量控制
2.3.1骨料料场选择。骨料料场必须场地开阔,高程适宜,储量大,满足渠道混凝土对骨料的各项质量要求,其储量力求满足各设计级配的需要,并有必要的富裕量。
2.3.2骨料的质量要求。粗骨料质量要求:不应超过钢筋净距的2/3、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素混凝土板厚的1/2。对少筋或无筋的混凝土结构,应选用较大的粗骨料粒径。应由实验确定采用连续级配或间断级配,表面应洁净。
细骨料质量要求:细骨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人工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4~2.8范围内,天然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2~3.0范围内。使用山砂、粗砂、特细砂应经实验论证。细骨料的含水率应保持稳定,人工砂饱和面干的含水率不宜超过6%,必要时应采取加速脱水措施。
3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必须通过实验确定,满足设计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并经审批后方可使用。混凝土施工配料必须经审核后签发,并严格按签发的混凝土施工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在施工配料中一旦出现漏配、少配或者错配,混凝土将不答应进仓。
4混凝土的.拌和和运输
4.1混凝土的拌和
在混凝土配合比确定的情况下,大中型渠道的施工,应按最佳配料顺序和拌和时间进行试验,经试验审核后,达到设计要求方可使用,配合比单、顺序、时间,一经确定不得擅自更改,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4.2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是连接混凝土的拌和和浇筑的中间环节,必须做到随拌、随运、随用的要求。在运输过程中要求做到不初凝,不分离,不漏浆,无严重泌水,无过大的温度变化。
5混凝土的浇筑
5.1浇筑前的预备作业
对于砂砾地基,应清理杂物,整平建基面,在新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老混凝土表面含游离石灰的水泥膜清除,并使表层石子半露,形成有利于层间结合的麻面。对纵缝表面可不凿毛,但应冲洗干净,以利灌浆。施工缝凿毛或冲毛后,应冲洗,使其表面无渣、无尘,在结合面铺水泥浆或小级配混凝土,才能浇筑混凝土,确保施工缝结合良好。
5.2入仓铺料
农田灌溉防渗渠道施工技术综述 第3篇
关键词:农田灌溉,防渗渠道,施工技术
1 前言
在农田灌溉防渗渠道施工过程中, 施工技术的质量决定施工的效果, 防渗渠道施工需要综合各种施工技术和方法。因此, 做好农田灌溉防渗渠道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非常有必要。
2 工程概况
本次规划建设项目主要有:新建干渠闸13座、支渠闸60座、渡槽5座、干渠衬砌150.75km, 建设田间工程斗渠闸639座、农渠闸1918座、毛门11501座、排水沟168km、农渠U形槽衬砌575.10km, 批复总投资31164.12万元。
砌断面采用宽浅式梯形断面。采用0.3mm厚的聚乙烯膜全断面防渗, 砼预制板护砌, 预制砼板厚6cm, 规格48cm48cm, 强度等级C20, 抗冻等级F150, 抗渗等级W4。在聚乙烯膜与砼预制板之间铺垫3cm厚的M10水泥砂浆。砼预制板间砌筑缝宽4cm, 填筑C20细石砼。横向伸缩缝间距8m, 缝宽2cm, 缝内填充闭孔发泡板。渠道级别为3~5级。
3 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措施的优势
减少输水渗漏的重要施工措施是渠道防渗。特别是在农田灌溉的渠流水, 其水损失源于渠道在输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传统的土渠渠系水利用系数一般为0.4~0.5, 仅差0.3左右, 通过渠道防渗技术处理后可减少渗漏损失50%~90%, 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5, 比原来的土渠提高50%~70%。渠道防渗的好处:节约灌溉用水, 降低地下水位, 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防止渠道的冲淤和坍塌, 加快流速提高输水能力, 减小渠道断面和建筑物尺寸;节省占地, 减少工程费用和维修管理费用等。
4 农田灌溉防渗渠道施工技术要点
4.1 渠道测量
砼预制板防渗渠道的首要工作是渠道测量。而渠道纵断测量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 致使测量精度不够, 使渠道成形后, 会出现渠底纵坡线在垂直方向呈波浪状上下起伏, 致使渠道容易积水或淤积, 尤其是冬季积水后, 会导致渠道冻涨裂缝产生。所以, 渠道测量在整个施工中要加以重视, 确保渠道纵断面的测量精度。
4.1.1 定线测量
定线测量为渠道设计提供了首要资料, 也是渠道施工的重要依据。在定线测量时, 要依据当地的灌溉要求以及地理条件来规划渠道的大致走向, 尽量做到裁弯取直。在选定渠道走向后, 每隔50m标钉一个木桩, 特别是在渠道的走向发生变化的地方要加桩标注, 同进还要对变化处进行水准测量。
4.1.2 放中线
依据施工设计的要求, 在测量施工时要标出渠道中心线, 同时要定出边线。一般每15~20m打一桩, 桩间距要依据纵坡的大小而定。在每一个桩的桩顶钉一个铁钉, 中心线、高程以铁钉点为准。在渠道转弯处, 要定好固定点, 以一定半径, 把上下两段渠道连接起来, 同时在固定点前后加桩保护。中心线桩确定后不得随意变动。
4.1.3 土模成型后渠道纵坡测量
必须在土模完全符合设计标准后, 才能开始铺设土工膜。特别注意的是, 在土模成型后, 土工膜铺设前, 需要一次渠道纵坡复核, 复核的主要目的是看土模是否达到设计标准, 以便及时修整。
4.2 土模成型
渠道土模是一项隐蔽工程, 同时也是土工膜和砼预制板的基础。因此, 在渠道施工过程中, 要严抓质量, 尤其是施工场地的清理、土方开挖与填筑等环节的质量问题。
4.2.1 施工场地的清理
渠道施工中的场地清理, 主要清理腐殖土、石渣、树枝等杂物。在确定渠道连线后, 还要将渠堤外坡脚0.2m范围内的土方。
4.2.2 土方开挖及填筑
4.2.2. 1 填筑土料要求
土方填筑的土料要取样做实验, 测定含水量 (一般含水量在10%~30%之间) , 确保土料符合施工要求, 同时保证土料中不含有腐殖土、石渣块等杂质。在对土料做取样测试时, 每100m2取一个土样, 可采用环刀取样测试 (干容重评定其质量) , 要求压实土干容重1.6t/m3, 压实系数不小于0.95。
4.2.2. 2 土料填筑工序
在土方填筑施工时, 每填筑层的厚度要根据碾压机械而定, 一般220k W推土机碾压铺土层厚为30cm, 75k W推土机碾压铺土层厚为15~20cm。在铺筑土层时, 要控制铺土层的厚度, 保证均匀, 尽量减少误差 (10%) 。特别注意的是, 铺筑时, 要对下层土进行刨毛、洒水处理, 然后再分层填筑。当下层土填筑完成后, 要对其进行取样试验, 在测试达到设计标准后才能继续上层土方的填筑施工。在碾压机械的碾迹套压的宽度不应小于20cm, 且其行进方向要与渠轴线保持平行, 碾压遍数要根据设计要求及试验参数而定。碾压机械进行分段碾压施工时, 分段部分的两端的搭接长度两端搭接长度应不小于1.5m, 而对于碾压机械工作不到的边角位置, 可以实施人工夯补, 最大程度满足施工要求。
4.2.2. 3 渠槽开挖
在进行渠槽开挖施工时, 特别注意断面开挖, 遇断面开挖时, 最好不要一次到位。一般, 在第1次开挖时, 边坡及渠底要预留保护层 (不小于20cm) 。第2次开挖时, 宜采用人工施工, 对边坡修平整, 并夯实断面。在进行土模开挖断面时, 严禁超挖贴补。
4.2.2. 4 土模成型
对已成型的渠槽土模, 特别要对涉及隐蔽工程的施工进行验收。其整体完工效果要达到设计标准, 外观也要求平、直、光、硬。平, 指在施工土模的面表没起伏;直, 体现在纵坡方面要笔直;光, 指表面光滑, 无泡无渣;硬, 指干容重达标, 一般试验干容重要达到1.6t/m3。
4.3 土工膜铺设
铺设土工膜之前, 要对土工膜进行质量检查, 同时按照设计要求做好下料分析。在铺设土工膜时要认真检查膜料是否有破损、孔洞等, 如发现模料有诸如此类的破损, 应及时使用新鲜母材修补, 在修补时, 补疤要超出破损部分10~20cm。在进行膜料搭接时, 应按照膜料施工说明书进行。搭接方式一般为, 上游末端压下游起始边缘, 搭接长度应为20cm, 接缝采用粘接或焊接。在铺设土工膜时, 要使土模面帖实, 使土工膜自然松弛, 避免褶皱悬空。土工膜的铺设方向一般是从渠道下游向上游, 一岸向另一岸铺设。土工膜在渠堤的堤顶处, 采用沟槽锚固并上覆压实土的方法进行固定;与建筑物连接处, 则采用直接埋入浆砌石中的方式进行固定。
4.4 过渡层铺筑
过渡层铺筑的垫层材料选用麦秸泥或三合土, 铺筑过程中, 要检查垫层材料中是否掺有石块等坚硬物, 避免损扎土工膜。过渡层的铺筑要求是:从下向上摊铺均匀, 铺压扎实, 铺筑时要先渠底后边坡, 为避免过渡层外露时间过长, 要将施工进度与砌板、铺膜施工配合密切。
4.5 砼预制板砌筑
砼板预制板砌筑施工是防渗渠道工程中的重要施工项目, 对此环节的施工质量要严格控制, 比如, 砼原材料质量的把控、配料的精确度等, 按照施工规范要求以及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4.5.1 砼预制板的质量检测
在砼预制板的制作过程中, 要对砼进行拌和的均匀程度进行检测, 要在拌和机械的出砼口定时取样测试砂浆密度 (差值应大于30kg/m3) ;在测试粗骨料在砼中所占的比例, 一般采用筛分法 (差值应大于10%) 。在检测砼的抗压强度时, 以28d龄期测试, 同时按照同一等级砼每200m3成型试件3个。
要及时修补砼预制板外表存在的缺陷, 比如掉棱、缺角等。在进行修补时, 先将砼预制板清洗干净后, 再使用高标号的砼或砂浆将缺陷部位修补完整, 使其与原来的砼融合为一个整体, 而对于填补缺陷的部分需要特别的加强养护。砼预制板在使用前要做质量检测, 要求其厚度偏差不超过±0.8cm, 两对角线长度差不超过±0.7cm。
4.5.2 砼预制板砌筑施工
砼预制板在砌筑施工前, 先确认其质量是否达到使用标准, 比如, 是否有裂缝、缺陷, 其表面是否有污土等, 一旦发现诸如此类的现象, 要将其作为废料处理。在砌筑前, 需要对预制板面洒水且浸润板面无积水。其施工顺序一般为, 先铺筑渠底再确筑渠坡, 做到自下而上, 砌筑质量要严格把控, 做到平整稳固, 并及时进行勾缝。
4.5.3 伸缩缝填筑施工
在填筑伸缩缝时, 先要清理缝间的杂物及灰尘, 清理干净后在缝内徧下部位置填充50#水泥砂浆, 一般填充厚度为4cm, 填充后, 待砂浆凝固后, 再对沥青按照设计比例进行加热灌入缝内, 将其捣压实, 最后再进行收面压光。
5 结束语
农田灌溉防渗渠道施工必须要更加重视施工的方法和流程, 根据农田灌溉防渗渠道工程的施工环节一一展开施工的质量把控工作, 确保农田灌溉防渗渠道施工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张复生, 蔡文波.中小型现浇混凝土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06) .
浅析农田节水灌溉技术 第4篇
關键词:节水灌溉;水资源;农业
中图分类号:TV212.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0432(2011)-10-0206-1
水资源作为生态与环境的基本要素,也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其重要性已经日益凸显。早在2002年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水资源问题已被列为可持续发展的五大世界性课题之首,如今更是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大范围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势在必行,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了现阶段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情况,并对如何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提出了几点建议,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1 我国的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但现实是,我国水资源仅占世界总量的6%,水资源是比耕地资源更为紧张的资源。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实施节水灌溉技术。
2 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是指采用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的生产率。节水灌溉的内容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水工程技术、节水农业技术、节水管理技术。
目前,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灌溉水的利用率仍然较低。我国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微灌产品的规格、品种少,产品配套水平低,稳定性差;此外,缺乏专业的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大部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较弱、经验较少,对新技术、新设备未能完全掌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节水灌溉的效果。
3 完善节水灌溉技术的建议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可以显著地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现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节水意识的提高,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新技术也获得迅速发展,如何完善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已经成为摆在水利工作者面前的又一个新课题。
3.1 大力宣传,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发展节水灌溉,首要得任务是要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让群众了解到水资源是有限的,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节水,加大力度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使农民充分了解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并能将该项技术应用到生产中。
3.2 规范制度,加强引导
建立和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加快水价改革,降低成本,提高节水效益。鼓励和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到节水灌溉工程中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大力引导,使广大农民群众意识到节水的必要性。
在此基础上,加快研究建立水市场,用市场经济的杠杆来促进节水意识。建立“谁收益,谁补偿”的机制,使农民群众被动接受节水转变为主动、自愿进行节水,有助于节水灌溉工程的推广。
3.3 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地进行推广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作物类型均不同。所以,发展节水灌溉要从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选取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模式,切勿盲目效仿。
针对水资源较匮乏的地区,应利用节水灌溉技术改变其粮食产量低的现状,大力推广适宜该地区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实现增产增收的效果,帮助农民致富,同时还可以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为其他地区的节水灌溉工程提供参考。
3.4 节水灌溉工程的资金投入应以国家为主
现阶段,我国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发展节水灌溉应充分考虑这一国情,大部分资金投入以国家为主,针对以发展温室大棚或经济作物等高产出的节水灌溉,可以由业主或农民自己进行投资。
3.5 积极创新
现阶段,完善节水灌溉技术除了要进行大量宣传和推广外,还有不断更新节水灌溉设备。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研制低成本、使用环保材料、物美价廉的节水灌溉设备。
4 小结
综上所述,节约水资源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节约用水是全社会都应该重视的问题,而农业节水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紧张主要途径,任重而道远。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对现阶段如何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更多的技术人员为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贡献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节水灌溉的逐步推广使用,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中国水利年鉴编委会.中国水利年鉴2005[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 陈芝键.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思考[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14(5):404-405.
[3] 时训柳,洪林,袁宏源.漳河灌区水稻节水灌溉对农业投入产出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09):45.
[4] 刘志武,胡和平,欧阳竹,田富强.山东禹城引黄灌区非充分灌溉配水模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09):102-103.
[5] 朱建强.基于作物的农田排水指标及排水调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6] 龙振华.丁雨恒.浅谈水资源保护与节水灌溉技术.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8,(04).
[7] 贺兴宏,冯永祥,管瑶.新疆额敏灌区运行管理现状及运行机制改革措施探索[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03).
农田灌溉技术 第5篇
对于喷灌技术而言,主要利用了水泵、管道和自动喷头,在水泵的作用下产生压力,推动管道中的水箱喷头流动,在喷头处产生高压进而将水喷洒到田地中,这一喷洒过程非常均匀,提高灌溉的有效性,达到很好的节水目的。通过对实际喷淋技术的调查统计,喷灌的均匀度可以达到90%以上,对水资源的使用率可以提高60%~85%,如果将喷灌和传统地面灌溉进行对比分析,大约能够节省30%~50%的用水量。
3.2分析步行式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对于步行式灌溉方式而言,灌溉的动力来源主要是电力和相关的农用机械,再配备相应的灌溉设备,提高这种步行灌溉的适应性和实效性,这种灌溉方式充分结合了农业机械技术和节水技术,而且整个操作流程并不复杂,通过对不同设备的简单组装,就直接可以到田地中进行灌溉,流动方便、适应性强,因此在农田灌溉中应用范围较广。另一方面,应用步行式灌溉技术后,在当地还无需建设大型的水利工程,极大的节约了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费用,节能了人力物力,因此在技术不断发展中这种灌溉模式不会被淘汰。
3.3分析微灌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对滴灌技术的深入研究,结合实际需求和该技术的缺点,合理的进行改进,从而研发出了微灌技术,微灌技术在节水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具体应用方式有四种,分别是小管涌流管、滴灌、微喷灌、渗灌[3],可以结合实际需求选用具体微灌方式,这种微灌技术主要由灌水器、灌区首部、输配水管网、水资源构成。微灌方式主要有以下特点,灌溉过程中的灌水流量非常小,一次微灌会延续很长的时间,除此之外,这种灌溉方式的灌水周期短,能够很好的控制灌溉水量,除此之外在灌溉过程中,可以将养分和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农作物根部土壤中,这种灌溉方式更直接,作用效果更强,作用时间更短,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在经济作物中都选用微灌技术。结合实践灌溉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该灌溉技术可以节约大约50%~80%的用水量,还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对土壤的结构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分析,发现节水灌溉技术很多,目前微灌技术、步行式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在实践中都有很好的应用,有效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灌溉的作用效果。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在科学技术的引导下,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进行研究,进一步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的产量。
作者:牛慧玲 李煜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水务局
参考文献:
[1]盛亚南.简论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引文版,(12):172.
[2]张斌.关于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7):96.
农田灌溉技术 第6篇
摘要: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当前,世界上的水资源,尤其是淡水资源极为短缺,因此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将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到农田水利工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文章对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应用
1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水资源的调配、灌溉用水的输送、浇灌和作物吸收是农田灌溉的基本过程。然而在水资源的输送和灌溉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如土壤蒸发、输送渠道出现渗漏等,使农作物实际获得的水量减少,对农作物生长造成影响,进而使农作物减产,效益降低。而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合理调配。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输送水资源的过程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减少水的蒸发和泄漏。在灌溉的过程中,使单位面积的灌溉用水量降低,提高灌溉质量,减少深层渗漏以及地表径流。做到天然降水和灌溉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农田的土壤水分蒸发减少。从管理的角度入手,采取合理的灌溉方法,提高用水效益以及农作物产量。
1.1减少输水过程水量流失我国的农业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灌溉技术也不断发展起来。挖土成渠是农业灌溉中所采用的主要灌溉方式,这种方法较为传统,在输送水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蒸发和渗漏的问题,从而导致灌溉用水的浪费和流失。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节约水资源,提高输水环节的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1.1.1渠道防渗。为减少水资源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渠道防渗材料,干砌块石和浆砌块石是目前节水灌溉工程所采用的主要防渗材料。对于渠道较小的混凝土护面,为提高输水流量,可以采用U型混凝土渠道,从而达到减小过水断面的效果。
1.1.2管道输水。导致水资源损耗的因素很多,渠床杂草和水面蒸发就是输水过程中造成水资源损耗的主要原因,而利用管道输水则可以使蒸发的损失降低。采用喷灌、滴灌进行灌溉时,需使用高压的输水管。
1.2先进的节水灌溉方法的应用
1.2.1喷灌技术的应用。喷灌技术具有保证灌溉面均匀的作用,其原理是利用管道来输送水资源,在压力的作用下,输送水资源到需要灌溉的农田,接下来使用喷头将水均匀地喷射到农作物上,喷到农作物上的水量较为均匀,因此能够实现节水的目的。
1.2.2微灌技术的应用。微灌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由灌水器、水资源、灌区首部和输配水管网组成,是在滴灌技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小管涌流管、滴灌、微喷灌、渗灌等方式。微灌技术主要适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灌溉,具有灌水流量小的显著特点,灌水的周期相对较短,一次灌溉的时间长,其优点就是能够准确控制水量,可以直接输送水分和养分到农作物根部的土壤中,节水效果非常好。
1.2.3步行式灌溉技术的应用。以电力和农用机械作为灌溉的动力是步行式灌溉技术的主要特点,可以提高移动灌溉的适应性,并且能够结合配套的灌溉设备使用。简单的说,步行式节水灌溉技术有机地融合了机械化技术和节水技术的优点,所需的配套设施较为简单,流动性和适应性强,采用组装的方式装配机器,能够很方便地对急需作物和地区进行灌溉。该技术还具有很强的经济性,所需的资金和劳动力较少,同时还能确保灌溉的有效性。
1.2.4雨水集蓄利用的技术应用。自然降水是灌溉用水的有益补充,雨水集蓄技术有助于促进农业的进步和农村经济的繁荣。通过采用工程措施收集自然降水,并利用管道来输送雨水到田地。该项技术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利于农民种植模式的改变。在干旱和季节性缺水的区域尤为适用,既补充了人畜饮水,又解决了农田灌溉的问题。
1.3节水灌溉的系统制度
1.3.1不充分灌溉方法的应用。为提高单位水量的收益,可以采取不充分灌溉的方式。与之相对比,充分灌溉的方式,其单位水量的收益难以保证,虽然单位面积的农作物产量提高了,单位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却不高。
1.3.2水稻的薄、浅、湿、晒灌溉技术应用。长期以来,水稻的种植一般采用漫灌和串灌的灌溉方法,使水稻的灌溉保持在较深的水层,造成水肥的严重流失。目前研究的水稻薄、浅、湿、晒的灌溉制度,具有很好的灌溉效果和节水效果。水稻的薄、浅、湿、晒灌溉就是利用薄水插秧,返青时是浅水灌溉,在分蘖前期保持田间湿润,分蘖后期要进行晒田,水稻拔节抽穗时薄水灌溉,乳熟时要田间湿润,水稻黄熟期湿润落干。
1.4田间灌溉节水处理各种灌溉技术都有其优缺点,而选择灌溉技术的根本原则就是确保农作物生长和吸收的需要,使农作物根系活动层土壤保持湿润的状态,而中耕保墒和麦秆覆盖就是较为常见的方法。中耕保墒防止水分蒸发是通过切断水分蒸发的毛细管道来实现的,需要在灌溉后将土壤的表层耙松。麦秆覆盖方法减少水分的蒸发是通过覆盖表面来实现的,需要在土壤的表层覆盖上切碎的`麦秆。
2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2.1节水灌溉技术的选用要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合理选择节水灌溉技术的根本原则,应根据罐区的具体情况,如农作物类型、农田的水土条件等,科学选择相应的灌溉技术,防止因灌溉技术选择不当而造成的水土流失、水资源浪费,甚至造成环境的破坏。如果资金较为充足,条件较好,可以选择需要较高投资的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技术、喷灌技术。对于一些投资较小的灌溉技术,如膜垄沟灌技术等,也应该加大应用和推广的力度。根据农作物的类型选取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如大田粮食作物,其产出效益较低,因此选择节水灌溉技术时应以地面灌溉为主要方式。
2.2依据农作物的种植结构的调整确定节水灌溉技术的选用和变化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就是扩大林草的种植面积压缩耕地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粮食的种植面积,以及扩大耗水较低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耗水高农作物的种植而积,以此来选择和确定节水灌溉的技术,保证单位用水量的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和产出。
3结束语
每一项节水灌溉技术都有自身的特性,都具有一定范围的适用性,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应用。此外,还要继续深入地研究和改进节水灌溉技术,提高节水科技的管理水平,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春华.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思考[J].中华民居,2011(12).
[2]刘汉进.节水灌溉在农田水利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12(12).
[3]尹利海.浅析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J].科技资讯,2010(11).
[4]王连春.阐述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
[5]吴建环.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运用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5).
农田灌溉技术 第7篇
1前言
由于人类的过度利用和开发,水资源已经相当匮乏,为了保护自然环境,确保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倡导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必须应用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效率,保证农田的增产增收。
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技术 第8篇
就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来说, 灌溉仍然是极为关键的, 仅仅依靠自然气候的变化很难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 尤其是遇到旱灾时, 切实保障其灌溉的有效性是极为关键的, 而这种灌溉有效性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灌溉渠道的效果。因此, 在今后的农田灌溉建设中就应该重点加强对于相关灌溉渠道的施工控制, 确保其灌溉效率的提升, 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1 我国农田灌溉渠道的现状
当前我国农田灌溉渠道的现状极不理想, 需要进行必要的完善和控制, 切实提升农田灌溉渠道的效果;对于这种不良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 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很多因素的存在都会导致其渗漏问题的出现, 具体来说, 常见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农田灌溉渠道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是影响其渗漏的关键因素所在, 尤其是很多农田灌溉渠道在施工中存在较大的重视程度不高问题, 进而导致施工人员在具体的施工构建过程中就会出现较大的疏忽, 最终就很可能导致一些技术问题的出现, 影响其施工效果, 导致一些部位可能出现倒塌或者裂缝, 进而形成渗漏;
(2) 对于农田灌溉渠道的后期养护重视程度不高, 尤其是很多农田灌溉渠道缺乏必要的养护人员, 不存在健全的后期养护制度, 也无法达到定期的养护维修, 对于一些出现渗漏隐患的农田灌溉渠道没有办法进行技术的修复, 最终导致更为严重的渗漏问题出现, 这也是导致当前农田灌溉渠道不良现状出现的一个关键点所在;
(3) 针对当前我国现行的很多农田灌溉渠道来说, 其所使用的施工材料大部分都是土壤, 并且很多土壤的土质还存在较大的问题, 这主要就是因为农田灌溉渠道的施工建设大多是就地取材, 直接采用渠道周围的土壤进行建设, 而这些土壤都是适合于种植的土壤, 并不利于渠道效果的实现, 其渗透性是比较强的, 最终导致大量的水资源被浪费。
2 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技术
渠道防渗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 减少渗漏、节约用水, 还可以提高渠道输水安全保证率, 提高渠道抗冲击能力。渠道防渗措施很多, 一般遵循就地取材、施工方便、经济耐用、养护容易等原则, 因地制宜, 择优采用。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更新, 渠道防渗材料、衬砌结构、施工工艺等取得一定经验和成果, 防渗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土料夯实防渗、灰土和三合土防渗、水泥土防渗、砌石防渗 (具体砌石防渗原理如图1)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防渗 (具体混凝土防渗形式如图2) 、塑料薄膜防渗、沥青防渗等。
2.1 渠道测量
混凝土预制板防渗渠道的首要工作是渠道测量。而渠道纵断测量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 致使测量精度不够, 使渠道成形后, 会出现渠底纵坡线在垂直方向呈波浪状上下起伏, 致使渠道容易积水或淤积, 尤其是冬季积水后, 会导致渠道冻涨裂缝产生。所以, 渠道测量在整个施工中要加以重视, 确保渠道纵断面的测量精度。
2.1.1 定线测量
定线测量为渠道设计提供了首要资料, 也是渠道施工的重要依据。在定线测量时, 要依据当地的灌溉要求以及地理条件来规划渠道的大致走向, 尽量做到裁弯取直。在选定渠道走向后, 每隔50m标钉一个木桩, 特别是在渠道的走向发生变化的地方要加桩标注, 同进还要对变化处进行水准测量。
2.1.2 放中线
依据施工设计的要求, 在测量施工时要标出渠道中心线, 同时要定出边线。一般每15~20m打一桩, 桩间距要依据纵坡的大小而定。在每一个桩的桩顶钉一个铁钉, 中心线、高程以铁钉点为准。在渠道转弯处, 要定好固定点, 以一定半径, 把上下两段渠道连接起来, 同时在固定点前后加桩保护。中心线桩确定后不得随意变动。
2.1.3 土模成型后渠道纵坡测量
必须在土模完全符合设计标准后, 才能开始铺设土工膜。特别注意的是, 在土模成型后, 土工膜铺设前, 需要一次渠道纵坡复核, 复核的主要目的是看土模是否达到设计标准, 以便及时修整。
2.2 土模成型
渠道土模是一项隐蔽工程, 同时也是土工膜和混凝土预制板的基础。因此, 在渠道施工过程中, 要严抓质量, 尤其是施工场地的清理、土方开挖与填筑等环节的质量问题。
2.2.1 施工场地的清理
渠道施工中的场地清理, 主要清理腐殖土、石渣、树枝等杂物。在确定渠道连线后, 还要将渠堤外坡脚0.2m范围内的土方。
2.2.2 土方开挖及填筑
(1) 填筑土料要求
土方填筑的土料要取样做实验, 测定含水量 (一般含水量在10~30%之间) , 确保土料符合施工要求, 同时保证土料中不含有腐殖土、石渣块等杂质。在对土料做取样测试时, 每100m2取一个土样, 可采用环刀取样测试 (干容重评定其质量) , 要求压实土干容重1.6t/m3, 压实系数不小于0.95。
(2) 土料填筑工序
在土方填筑施工时, 每填筑层的厚度要根据碾压机械而定, 一般220k W推土机碾压铺土层厚为30cm。75k W推土机碾压铺土层厚为15~20cm。在铺筑土层时, 要控制铺土层的厚度, 保证均匀, 尽量减少误差 (10%) 。从特别注意的是, 铺筑时, 要对下层土进行刨毛、洒水处理, 然后再分层填筑。当下层土填筑完成后, 要对其进行取样试验, 在测试达到设计标准后才能继续上层土方的填筑施工。在碾压机械的碾迹套压的宽度不应小于20cm, 且其行进方向要与渠轴线保持平行, 碾压遍数要根据设计要求及试验参数而定。碾压机械进行分段碾压施工时, 分段部分的两端的搭接长度两端搭接长度应不小于1.5m, 而对于碾压机械工作不到的边角位置, 可以实施人工夯补, 最大程度满足施工要求。
(3) 渠槽开挖
在进行渠槽开挖施工时, 特别注意断面开挖, 遇断面开挖时, 最好不要一次到位。一般, 在第1次开挖时, 边坡及渠底要预留保护层 (不小于20cm) 。第2次开挖时, 宜采用人工施工, 对边坡修平整, 并夯实断面。在进行土模开挖断面时, 严禁超挖贴补。
(4) 土模成型
对已成型的渠槽土模, 特别要对涉及隐蔽工程的施工进行验收。其整体完工效果要达到设计标准, 外观也要求平、直、光、硬。平, 指在施工土模的面表没起伏;直, 体现在纵坡方面要笔直;光, 指表面光滑, 无泡无渣;硬, 指干容重达标, 一般试验干容重要达到1.6t/m3。
2.3 土工膜铺设
铺设土工膜之前, 要对土工膜进行质量检查, 同时按照设计要求做好下料分析。在铺设土工膜时要认真检查膜料是否有破损、孔洞等, 如发现模料有诸如此类的破损, 应及时使用新鲜母材修补, 在修补时, 补疤要超出破损部分10~20cm。在进行膜料搭接时, 应按照膜料施工说明书进行。搭接方式一般为, 上游末端压下游起始边缘, 搭接长度应为20cm, 接缝采用粘接或焊接。在铺设土工膜时, 要使土模面帖实, 使土工膜自然松弛, 避免褶皱悬空。土工膜的铺设方向一般是从渠道下游向上游, 一岸向另一岸铺设。土工膜在渠堤的堤顶处, 采用沟槽锚固并上覆压实土的方法进行固定;与建筑物连接处, 则采用直接埋人浆砌石中的方式进行固定。
2.4 过渡层铺筑
过渡层铺筑的垫层材料选用麦桔泥或三合土, 铺筑过程中, 要检查垫层材料中是否掺有石块等坚硬物, 避免损扎土工膜。过渡层的铺筑要求是:从下向上摊铺均匀, 铺压扎实, 铺筑时要先渠底后边坡, 为避免过渡层外露时间过长, 要将施工进度与砌板、铺膜施工配合密切。
2.5 硅预制板砌筑
混凝土板预制板砌筑施工是防渗渠道工程中的重要施工项目, 对此环节的施工质量要严格控制, 比如,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把控、配料的精确度等, 按照施工规范要求以及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5.1 混凝土预制板的质量检测
在混凝土预制板的制作过程中, 要对混凝土进行拌和的均匀程度进行检测, 要在拌和机械的出混凝土口定时取样测试砂浆密度 (差值应大于30kg/m3) ;在测试粗骨料在混凝土中所占的比例, 一般采用筛分法 (差值应大于10%) 。在检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时, 以28d龄期测试, 同时按照同一等级混凝土每200m3成型试件3个。要及时修补混凝土预制板外表存在的缺陷, 比如掉棱、缺角等。在进行修补时, 先将混凝土预制板清洗干净后, 再使用高标号的混凝土或砂浆将缺陷部位修补完整, 使其与原来的混凝土融合为一个整体, 而对于填补缺陷的部分需要特别的加强养护。混凝土预制板在使用前要做质量检测, 要求其厚度偏差不超过士0.8cm, 两对角线长度差不超过±0.7cm。
2.5.2 混凝土预制板砌筑施工
混凝土预制板在砌筑施工前, 先确认其质量是否达到使用标准, 比如, 是否有裂缝、缺陷, 其表面是否有污土等, 一旦发现诸如此类的现象, 要将其作为废料处理。在砌筑前, 需要对预制板面洒水且浸润板面无积水。其施工顺序一般为, 先铺筑渠底再确筑渠坡, 做到自下而上, 砌筑质量要严格把控, 做到平整稳固, 并及时进行勾缝。
2.5.3 伸缩缝填筑施工
在填筑伸缩缝时, 先要清理缝间的杂物及灰尘, 清理干净后在缝内偏下部位置填充50#水泥砂浆, 一般填充厚度为4cm。填充后, 待砂浆凝固后, 再对沥青按照设计比例进行加热灌人缝内, 将其捣压实, 最后再进行收面压光。
3 结束语
在开展农田灌溉防渗渠道工程的时候, 为了保障现有的混凝土防渗渠道工程有足够的防渗效果并且经久耐用, 就必须要有一个合理有效的施工设计和施工方案。施工人员在进行各项施工作业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负责, 保证施工质量;监管人员要做好施工质量监察工作, 提升整个工程的质量, 使得建好的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能够起到有效的防渗作用, 从而最大限度节约水资源, 提高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摘要:我国农田灌溉使用最广泛的输水方法就是渠道运输。近年来, 我国修建了大量的农田灌溉渠道。由于传统使用的土渠输水很容易造成大量的漏水, 因此, 当前我国的农田灌溉渠道主要是混凝土衬砌渠道, 不仅极大提升了农田灌溉渠道的防渗功能, 也提高了农田灌溉作业的效率。但是, 如果混凝土渠道工程没有一个合理有效的设计方案或者施工失误, 同样也是会造成十分严重的渗水问题。本文将分析农田灌溉渠道防渗工程施工技术。
关键词: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刘浩齐, 王兰兰, 张红正, 等.水利工程中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180.
[2]于娜, 王影, 任美丽, 等.简述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技术[J].内蒙古水利, 2012:84~85.
[3]覃振常.水利工程中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技术浅论[J].科技致富向导, 2014:78~79.
农田灌溉技术 第9篇
1.灌溉用水最省滴灌仅湿润作物根系发育区,属局部灌溉形式,由于滴水强度小于土壤的入渗速度,因而不会形成径流使土壤板结。膜下滴灌滴水量很少,且能够使土壤中有限的水分循环于土壤与地膜之间,减少作物的棵间蒸发。覆盖地膜还能将较小的无效降雨变成有效降雨,提高自然降雨的利用率。据测试:膜下滴灌的平均用水量是传统灌溉方式的12%,是喷灌的50%,是一般滴灌的70%。
2.肥料利用率提高易溶肥料施肥,可利用滴灌随水滴到作物根系土壤中,使肥料利用率大大提高。据测试,膜下滴灌可使肥料的利用率由30%~40%,提高到50%~60%。
3.增产效果明显膜下滴灌能适时适量地向作物根区供水供肥,调节棵间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地膜覆盖昼夜温差变化时,膜内结露,能改善作物生长的微气候环境,从而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因而增产效果明显。据调查,膜下滴灌可使一般的低产棉花产量提高30%,蔬菜增收40%,西瓜、甜瓜增收25%。
4.投工费用很低膜下滴灌,由于植物行间无灌溉水分,因而杂草比全面积灌溉的土壤少,可减少除草投工。滴水灌溉,土壤不板结,可减少锄地次数。滴灌系统又不需平整土地和开沟打畦,可实行自动控制,大大降低田间灌水的劳动量和劳动强度。据调查,滴灌比大水漫灌每667平方米(1亩)省工10个左右。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研究论文 第10篇
在农业生产中,由于灌溉用水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但是在很长时间内,采用的灌溉方法和技术都比较落后,这样就使得水资源出现了严重的浪费。因此就加大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采用科学合理的灌溉方法进行农作物灌溉,从而就够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二、我国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现状
对于国外,例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它们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比较早,并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这样就促使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并且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于我国,在农田生产中,由于对此技术研究的时间比较短,并且投入的资金比较少,这样就促使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速度比较缓慢。同时因为我国的人口多、水资源紧缺,我国水资源只占据世界总水资源的6%,这样就促使人口的快速增长与水资源紧缺的矛盾越来越显著,从而就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在农业生产中,进行灌溉的方式不够科学合理,这样就促使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并且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从而就促使水资源更加紧缺。针对这样的现状,必须要加大节水灌溉的发展力度,并且还要采用相关的农业技术。
三、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应用分析
1、喷灌式节水灌溉技术
在农田水利工程中,这种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并且被广泛的应用在大面积的农田灌溉中。同时它主要是借用喷灌机,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进行节水灌溉。再次,这种技术在工作的过程中,是通过利用喷灌机进行运行,运行中会产生一定的压力,这样就够带动卷盘,从而就使得水通过软管进行灌溉。随后要在喷灌机上进行喷头的安装,这样就可以对大面积的农田水利进行喷灌水分;农田灌溉的路线是可以自己设计的,对喷灌机进行自由移动就可以了,从而就可以对各个方向和部位的农田水利进行灌溉。此外,采用这种技术具有一定的优缺点,对于优点:他可以在不同的地形中进行灌溉,并且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的特征,还够自动的控制,以及灌溉的效率比较高;对于缺点:这种灌溉技术的消耗和损失比较大,并且占地面积比较大,以及要借用设备进行喷灌,这样就需要在农田水利中,设置专门使用的通道,从而就严重浪费了农田面积。
2、微灌式节水灌溉技术
在大棚种植中,这种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技术主要是根据农作物的用水要求和灌溉时间,利用滴灌或者微喷等方式,并且在进行农田灌溉的时候,要建立通水管道。随后在管道四周安装灌水仪器,并且在灌水的时候,加入需要的养料、肥料以及直接将管道放在农作物的根部,这样就够使得水分在重力的支持下,顺利的流到农田中,从而就达到了灌溉的最佳效果。此外,在农田水利灌溉中,这种技术有很多优点,够有效的防止水分向外泄露和过分蒸发,以及不需要采用规模比较大的设备进行灌溉,从而就达到了节水的目的。
3、井灌式节水灌溉技术
在对农田进行灌溉的时候,还经常使用到井灌式的灌溉技术,利用这种技术进行灌溉也起到非常好的节水效果。与此同时,利用这种灌溉进行进行农田灌溉不仅够使得每次的灌水量以及相应的灌水周期得到大幅度的降低,同时还最大程度的保证农田有更高的`生产总量。一般在农田中设置井灌的时候,都会安装两套井灌系统,并且将其设置在农田的中心位置,以保证达到最佳的灌溉效果。
4、防渗式节水灌溉技术
防渗灌溉也是农田水利灌溉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对于这种技术的运用主要适用于进行水库灌溉的农田。利用这种技术进行灌溉的时候,需要在农田中加入防渗薄膜,因为这样够使得水资源不会渗透到不需要进行灌溉的区域,从而有效地防止了灌溉过程中水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灌溉效果,对于防渗式的灌溉技术会用混凝土或者是石块来建立专门的通水渠道,从而更好地提高灌溉时的防渗效果。
四、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因地制宜选择节水灌溉技术
在对农田水利工程选择节水灌溉技术的时候,一定要因地制宜来进行选择,根据农作物相应的需水情况以及农田的水土条件等情况来进行选择。比如说在对粮食作物进行灌溉的时候,由于其需水量大,而且需要经常进行灌溉,因此经常所使用到的节水灌溉技术就是以地面灌溉技术为主的灌溉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对粮食作物最佳的节水灌溉技术就是采用喷灌技术或者是滴灌技术,虽然这两种节水灌溉技术需要大量的投资成本,但是节水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从长远的角度看,采用这种这两种节水灌溉技术是值得的。
2、加强对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
为了更好地实现灌溉节,还需要对节水灌溉工程进行更好地管理,以确保节水灌溉工程的使用效率够更高。一般在对节水灌溉工程进行建设的时候,各个相关的部门都会非常的重视,然而当工程竣工投入使用之后,各部门却并不那么在乎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这样就使得了如果节水灌溉工程出现问题的话也不及时进行检修,从而不仅不更好地对植物进行灌溉,还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非常多的水资源。针对这种情况,各部门应该对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该对其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安排相应的机构和人员定期对节水灌溉工程进行有效地监督,从而确保节水灌溉工程的高效运行,以更好地提高农田的节水灌溉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业生产中,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因为这种技术具有自身的特点,所以是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的运用,这样才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我国农业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柴敬礼.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分析[J].农业与技术,(4):85-87.
[2]刘妍萍.创新节水灌溉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的建议[J].南方农业,,06(02):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