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B平台范文(精选7篇)
NGB平台 第1篇
关键词:NGB,HiTV,运营平台
建设NGB(下一代广播网络),打造新一代电视运营平台和网络是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推动的工作方向。2008年12月,广电总局和科技部共同签署了《国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暨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自主创新合作协议》,拉开了NGB建设的序幕;2009年7月29日广电总局发文《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要求加大对NGB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有线电视网络的改革、发展,更好的适应“三网融合”的要求。NGB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即是要实现由小网向大网转变、由模拟向数字转变、由单向向双向转变,由用户看电视向用电视转变。NGB主要特点有四个方面,即全程全网、互联互通、宽带双向、可管可控。正是应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建设的需要,大型国有企业海信集团投资成立了青岛海信传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专门从事NGB新一代高清交互数字电视运营平台(Hi TV)及其终端设备的研发,以技术服务广电建设NGB,是整个集团未来发展战略投资的重要举措。经过2年多对广电交互式数字电视的潜心研究与开发,继2009年10月21日成功发布Hi TV产品“新一代交互式数字电视服务平台”及其终端机顶盒“小蓝媒”标准型Hi T300和高级型Hi T500系列后,12月17日又双双通过青岛市科技局和经贸局的产品鉴定,与会专家一致鉴定产品为国际领先,是NGB建设的又一支生力军。
1 HiTV系统业务架构
交互式数字电视产业要发展壮大,离不开产业链中各个角色的充分参与。在此产业链中,结合中国的国情,须有以下基本角色,如图1所示。
内容提供商(Content Provider),生产和提供各种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视听节目;
内容服务提供商(Content Service Provider),他们是内容运营商,负责将CP提供的内容编排组织,打包运营,向用户营销;
内容监察机构(Content Auditor),是内容的监管机构,只有审核通过合法的内容才有可能向用户开放,它控制着内容的上线发布与下线;
网络运营商(Content Service Carrier),负责提供内容运营的网络与设备,是内容运营的载体;
终端客户(Content Consumer),最终的内容消费者,一般以机顶盒+电视机为基础工具。
海信传媒网络研发的HiTV新一代交互式数字电视服务平台服务于运营商,整合了产业链的众多角色,为它们均提供相应的运营管理手段和工具。
对终端用户而言,该服务平台提供的是各类业务和服务,真正实现了由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这些业务将逐步丰富和完善。
高清/标清直播电视:与传统的数字电视一样,用户借助于广电的Cable网络能够收看标清和高清的直播电视;但区别在于新颖独特的UI展示,与其他业务集成一体,可随时切换。
电视回看/精选:对于精彩或者错过的电视节目,用户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补看,不再受电视节目时刻表的限制;而对于一些精彩的特别的节目,系统可以将其再次制作(如去掉广告,剪辑,重新编排等)形成精选。
时移电视:相对于电视回看,时移是即时的回看,如错过某个精彩镜头后,立即回退观看。
轮播影院:在新一代的互动电视服务平台中,可根据需要编排播出各类专题的轮播节目,如高清大片、幼儿教育、体育精选等等。
高清/标清点播:交互式的服务平台可提供海量的高清、标清的电影、电视剧,任由用户搜寻查找点播。
信息服务:用户可以像PC上网一样,浏览网络新闻、天气预报、家政服务、政务信息等等。
小额支付:利用用户的互动电视账户,可以在电视机上查询用户的日常公用事业账单并缴费,如水电费、物业管理费等。
电视购物:将来的互动电视,将可集成电视购物,用户足不出户就可挑选购买所需要的商品。
HiTV平台真正实现了把有线数字电视打造成进入千家万户的多媒体综合信息平台,真正实现让用户看电视变成用电视。
2 HiTV系统技术架构
HiTV交互式数字电视服务平台是基于IP+Cable的多媒体内容业务提供基础设施。该平台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其功能分层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各层功能简要如下:
(1)业务管理层
业务功能包括业务支撑系统、内容管理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等。业务支撑系统支持复杂的网络环境、支持融合的业务;内容管理系统实现内容的汇聚、审查和发布,其将内容元数据存放到元数据数据库,媒体内容经媒体预处理后分发到分布式文件系统中。
(2)业务与控制层
应用服务器向用户提供业务。AAA服务和DR M服务是用户业务的基础实施,媒体内容业务的关键是内容的保护和授权使用,包括业务保护、内容保护、终端授权、业务鉴权等;帐务管理支持内容和服务的计费以及预付费、后付费的融合等。业务控制功能负责请求和释放网络与业务资源,具体包括处理用户的业务请求,提供业务展现与用户交互,控制媒体分布,收集计费信息等。
(3)媒体控制层
媒体控制功能在业务控制的驱动下,控制流媒体服务器向用户提供流媒体业务。
(4)头端系统
头端系统包括媒体录制系统和播控系统。媒体录制完成内容的汇聚功能,包括媒体内容的编解码或转码、切片处理,直播频道的录制等。播控系统完成节目单发送和虚拟频道播出控制任务。
(5)媒体交付层
媒体交付层由基于P2P的内容存储与分发网构成,它由核心和边缘网络两部分组成。流媒体服务器在媒体控制服务器的控制下从存储网络中获取媒体内容,向用户提供流媒体服务。
(6)终端接入层
用户驻地设备由数字电视、数字机顶盒STB和/或数字家庭网关组成,终端功能主要包括:①提供网络接入功能;②提供用户交互与业务控制功能;③媒体处理功能。
3 HiTV核心技术
(1)业务展现与用户交互技术
快速的业务展现与交互界面生成技术,一方面提高了用户交互的响应时间,从而改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务展现与交互服务器的并发能力。
C/S模式的标记语言,为机顶盒和务展现与交互服务器之间的交互提供一种高效的数据交互手段。
务展现与交互客户端中间件,该通用的中间件可以取代浏览器,并且所占用的资源少,界面呈现速度大大提高。另外,该中间件可以方便、快速地移植到第三方机顶盒中。
(2)分布式内存数据库技术
高效的索引算法技术:通过T树结合动态Hash技术,实现索引的高效查询更新和动态扩展能力。
存储与数据库对象的分层技术:通过抽象的存储层的实现元数据与索引叶子节点数据的存储复用,提高了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内存数据库的分布式存储,通过内存数据库分发网实行数据的跨节点的高一致性。
内存空间的动态管理,通过对内存的逻辑和物理连续两个维度的管理,实现表空间和索引空间的动态扩充。
高效灵活的锁管理机制,实现表锁,行锁,并发控制锁。
(3)流媒体技术
(4)广告无缝插播技术
广告业务是数字家庭业务系统一个非常重要的利润来源。本系统支持在视频节目的任意位置插播任意长度和任意次数的广告,广告时间可以灵活配置,精确到毫秒。
(5)节目打点播出技术
节目打点播出,即运营商可以控制一个已制作完成的节目内容的播出位置和时长,并能实现分段播出。
(6)故障快速恢复技术
故障可以分为系统网络故障和系统服务器故障。本系统支持网络冗余部署,实施双网卡双路由备份,一旦主网卡或主交换机发生故障,自动切换至备用网卡或备用交换机。系统服务器采用N+M的集群架构,一旦某个服务器发生故障,集群控制器自动将故障服务器隔离,并将当前服务业务切换至其他服务器,对用户体验不会造成影响。
(7)复杂网络穿越技术
为了支持各种网络接入的用户都能享受数字家庭视频业务,流媒体网络穿越技术能提供很好的支持。本技术能保持对网络的自适应,在终端和服务器之间维持一个传输通道,媒体内容通过传输通道无障碍的送达至终端。
(8)无语义的融合计费
●无语义的规则引擎
由于促销策略固有的变化特性,采用可视化定制促销规则策略及预编译规则策略和不中断业务的动态加载规则策略。
●完善的产品模型
对多类业务如视频、实物商品销售、游戏等多类业务融合在一起进行计费。
(9)分布式文件系统
HIFS是基于普通PC Server集群开发的用于存储海量媒体数据的分布式文件系统。
HIFS是在不可靠的硬件基础上建设的稳定可靠的存储系统,具有很低的硬件成本,但是却具有很高的性能吞吐量和稳定性,因此其性价比高。
HIFS具有线性的扩展能力,增加普通的PC Server即可同时增加吞吐量和存储空间。
HIFS具有基于C/C++和JAVA的类POSIX开发接口,可以基于HIFS进行二次开发。
(10)内容分发网
HINET是基于P2P技术开发的内容分发网络,是由部署于各个城市城域网的局部分发网络和部署于Internet的连接各城的全局分发网络组成。
HINET用于连接各个HIFS集群,可以用于分发各种数据,包括:媒体数据、图片数据、软件等等。
HINET以P2P技术汇聚各边缘结点的上行带宽,具有很高的带宽利用率和分发效率。
HINET基于冗余分发链路保护和智能分发链路选择算法基础之上,使得内容分发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资源优化能力。
有这些核心技术支撑的Hi TV下一代互动电视服务平台能跟传统有线电视无缝对接,把有线电视从一个单一的电视频道传输通道转变成一个实现高清/标清电视直播、高清/标清电视/电影点播、电视回看、视频杂志、在线游戏、电视购物、电视投票、社会调查、家庭金融等综合业务的NGB平台。
4 HiTV系统优势
NGB建设目标的提出,对传统技术厂家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相对而言,HiTV定位于“广电可信赖的技术服务商”和“广电整合服务的方案提供商”,针对广电NGB时代表现以下优势:
(1)顺应行业需求,开放而可控
HiTV平台式开放的平台,对有资质的内容提供商、独立内容服务商、应用服务商均开发服务接入;此外,HiTV提供HiTV-OS的MiddleWare,开放终端接入,适应广电未来的多屏融合趋势。开放的平台有效降低内容服务的门槛、丰富服务的内容,从而提供服务满意度,整体降低服务成本,使得在线内容服务可盈利可持续发展。
尽管开放,但NGB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可控可管。针对中国广电行业的特殊情况,在HITV平台中,特别设计了一个“内容监察”角色与平台,由相应部门掌控,保证电视服务内容的“正确性”和“健康性”。同时也使内容提供商的内容审查更加便捷,提升内容质量。
(2)“一维”业务界面设计,全新的用户体验
HiTV的UI采用一维设计,透明叠加视频,界面清新、靓丽。用户在观看任何节目时,都可以通过遥控器上的菜单键随时呼出主菜单,在不影响现有节目观看的情况下,即时更换节目(图3)。相比现有的Browser菜单必须先退出后进入选择来说,体验和便利性有根本的改变。
(3)产品齐全,符合产业升级
海信传媒提供端到端的NGB解决方案,除了提供开放的系统平台HiTV,也自主研发了“小蓝媒”标准型HiT300和高级型HiT500。这两款机顶盒都是适合广电网络的DVB-C,IP双模高清互动机顶盒,这已是产业的发展趋势。此外,与之相匹配的白色小巧“旋通”遥控器(HiTouch)外观大小可与APPLE设计相媲美,易学易用,简洁却又功能齐全(图4)。
(4)互联互通,便利运营
依赖先进的文件系统HiFS和分发网络HiNet,HiTV平台实现了内容的一点上载,多域共享。基于Internet,CSP可以在任意节点上载自己的节目,继而采用P2P技术,实现了内容的跨域分发。对最终用户而言,所享受的业务将不限于本地;而用户漫游到有HiTV服务的异地,也可以享受归属地的服务。互联互通正是NGB的一大建设目标,以HiTV架构NGB,再合适不过。
面向NGB的数字家庭服务平台 第2篇
目前全球正在兴起物联网的浪潮, 发展物联网已经在多个国家上升到战略高度, 我国也不例外;物联网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感知设备、传输网络、智能化处理平台。
物联网的最大应用场景之一就是在智能家庭, 而有线电视网络是延伸到生活小区和家庭的最大网络。随着三网融合和NGB建设的日益推进, NGB网络向家庭进行有效延伸, 广电运营商通过NGB智能家庭网络能够为家庭用户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智能化的应用和服务。其中, NGB的智能家庭网关是家庭网络的核心设备, 建设好智能家庭网关是整个数字家庭服务平台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下面就以智能家庭网关为例, 概述基于NGB的数字家庭服务平台。
2 智能数字家庭网关
基于NGB的智能家庭网关将智能家庭业务承载在NGB网络上, 为用户构建了一套用于家庭的智能服务平台----提供包括信息娱乐、智能控制、家庭保健及安防监控等功能的业务。
2.1 智能家庭网关定义
智能家庭网关是实现家庭网络内部联网、与外部网络相互通信、处理简单业务逻辑的智能设备, 是家庭网络中最核心的部分。智能家庭网关在家庭内部建立统一的数据处理中心, 对家庭内部进行管理, 对外连接NGB网络。
家庭网关是NGB家庭网络的核心设备, 考虑到其用于家庭的特殊性, 除具有一般特点外, 还应具有如下特点:
操作界面简单友好:家庭用户一般不具有专业技能, 所以操作、使用一定要简单。
联网功能丰富:家庭网络的联网技术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类型, 以承载媒体数据或信令的传输, 家庭网关作为信息汇聚的中间设备, 必须能够支持丰富的联网功能。
可远程管理, 管理内容包括:初始化、配置、软件升级、故障诊断等。
抗打击性高, 指抵御摔打、撞击、气温过高或过低等的能力。
安全性高, 指防范某些恶意用户修改配置、盗用未申请的服务;或利用其攻击网络。
2.2 智能家庭网关的位置
家庭网关在家庭网络中的位置如图1和图2所示。家庭网关可以通过各种接口直接与接入网相连。家庭网关可以直接与用户终端设备相连, 也可以通过适配设备与用户终端设备相连。
2.3 智能家庭网关的分类
集中式和专用型
按照智能家庭网关使用方式的不同, 可以分为集中式网关和专用型网关两类。
集中式网关的方案一般在家庭网络中只使用一个智能家庭网关, 这个网关具备接入、认证和管理等功能, 能够支持集成的视频、音频和语音等智能家庭业务应用, 允许外接NGB网络提供集成化服务。
专用 (或服务器) 型网关提供特定类型的应用, 如信息通信服务、家庭控制与安全、家庭保健等, 根据其应用场景不同而体现为一个不同的专业设备。按照业务应用不同, 智能家庭网关可以分为通信网关、应用网关和控制网关三类。
通信网关
是主要用于进行数据吞吐的简单路由器, 为网络协议提供传递支持, 通常支持有线和无线联网。数据网关可用于汇合多个连接, 并通过防火墙保护专用网络。某些通信网关可能还提供存储功能, 比如电子邮件和语音邮件存储。
应用网关
是指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互连各种多媒体设备, 并通过宽带网络接口实现基于视音频流的各种应用。通过家庭应用网关可以完成家庭上网业务、互动电视、网上游戏业务 (包括网关设备支持网络游戏终端开展游戏业务) 、IP电话、可视电话业务。从逻辑模块上, 应具备“网络接入功能实体+家庭网络核心功能实体+功能处理实体”的功能。
控制网关
可以实现远程网络上的家庭控制和安全服务管理。例如, 拥有家庭控制网关的用户可以在工作或外出期间访问自动化照明、供热和安全系统。家庭控制网关还允许网络服务供应商提供全新的服务程序包, 并创造新的收入来源。
分离式和一体机
按照智能家庭网关与机顶盒之间的接口和部署关系, 基于NGB的智能家庭网关可以分为分离式网关和一体式网关两类。
分离式智能网关的方案一般以机顶盒伴侣的物理形态出现, 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接口与双向数字机顶盒相连, 家庭网络内各类业务数据和信令数据在机顶盒伴侣内进行汇聚和处理, 与家庭外部的NGB网络相连以完成业务流程, 充分利用电视终端进行各类智能家庭业务的视音频展现。
一体式智能网关的方案一般以机顶盒终端的物理形态出现, 也就是以功能强化版的机顶盒承担了NGB智能家庭网关的角色。在接入功能、视音频处理能力之外, 须具备丰富的联网功能、业务逻辑处理、安全和QoS保障、地址配置等方面的功能。
NGB智能家庭网关
随着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整转工作的推进, 数字机顶盒进入了千家万户, 家庭用户已经普遍认可了机顶盒的物理存在, 成为了广电智能家庭网关的天然载体。无论从用户认可度、可操作性还是经济性等角度出发, 广电行业的智能家庭最终应基于NGB网络围绕高清交互机顶盒以集中式网关形式实现。
现阶段, 高清交互机顶盒的家庭联网和业务处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网关形态建议以分离式的机顶盒伴侣为主要的网关设备;之后广电运营商在机顶盒终端的更新换代过程中可以逐步地完成机顶盒向智能家庭网关的升级, 从而将NGB的智能家庭网关天然地部署在用户家庭, 以高清交互机顶盒网关实现智能家庭的接入和管理, 成为将各种家用和个人数字化产品按照现代家庭生活需求组成集信息服务、视听娱乐和家居控制等功能于一体, 并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与外界进行信息交互和社会化家庭服务的综合智能系统。
家庭网关设计原则
家庭网关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功能:接入功能、业务实现功能以及管理功能。通过家庭网关设备, 可以将所有的家庭数字终端连接在一起同步共享数据, 包括电视、机顶盒、PC、笔记本、手持终端、手机等。具体来讲, 首先家庭网关与电视结合实现将不同的多媒体设备及多种媒体娱乐内容进行整合, 并以创新的方式欣赏电视、电影、音乐和照片以及网上的娱乐内容服务;此外通过诸多可选择的便携式播放器 (MP3、PocketPC、Smartphone、PMC) 进行多媒体娱乐内容的同步, 将完整的家庭娱乐内容拓展到户外。而且通过家庭网关设备, 用户可以远程控制居室内部的信息家电, 轻松实现家电自动化。
所设计的家庭网关包含数据通讯、娱乐、控制等功能的综合, 产品的构建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模块化设计
各部件必须做到可拆卸。作为一个高规格的产品, 能够满足家庭客户的几乎所有需求。但是客户的需求是多样化的, 真正需要全部功能的客户往往是少数, 所以此系统的硬件要求的首要原则是模块化设计, 各部件可以拆卸。
尽量利用已有技术
由于数字家庭服务网关涉及的功能多样, 涵盖了多个领域, 包括DVB、数据通讯、家庭设备控制等多个领域, 涉及的软件、硬件等过于复杂, 如果完全从芯片级开始构建, 必然导致周期长, 研发投入大, 所以应该尽量利用已有的成熟的模块或者独立产品进行构建;
2.5 家庭网关设计方案
家庭网关系统对外接口
如图3, 家庭网关对外提供的接口有:Cable in (网络侧) 、Fiber in (可选) 、FE、Cable out (室内) 、WiFi的RF信号经天线收发、WiFi信号经阻抗匹配后通过Cable收发, 另外根据室内控制的需要, 可能存在RS485接口、红外、Zigbee接口。
家庭网关子系统划分
整个家庭网关可以划分为功能相对独立的三个子系统, 即DVB子系统、数据子系统、家庭控制子系统。
数据子系统, 数据子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将家庭内的PC机、IP机顶盒等设备接入到HGW, 同时将HGW接入到Internet;数据子系统同时提供了FE口与其他功能模块连接。
DVB子系统, DVB子系统从Cable侧接收TS流, 完成了TS流数据的解扰以及RTP/IP封装后, 通过FE发送到数据子系统, 数据子系统将其数据转发到家庭内的局域网上, 但是阻止其数据包转发到Internet侧。
家庭控制子系统, 主要功能为对家庭内的设备进行控制, 并且提供远程访问控制的功能。家庭控制子系统通过FE与数据子系统连接, 用户可以通过IP网络 (Internet上或者局域网) 访问家庭控制模块, 并对家中的设备进行操作。
3 总结
NGB将单向的广播电视网络改造提升为双向、宽带、全业务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是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和产业的创新, 是继整体转换后, 广电网络的二次产业升级。以NGB为基础, 依托100%覆盖的家庭网络, 以家庭增强型互动机顶盒终端作为家庭网关, 是开展数字家庭业务的最优承载网络和系统, 通过各类便携终端的有线和无线连接, 实现对家庭安防、家庭医疗、家庭监控业务的统一承载, 进而实现NGB业务“泛在化”的目标。
摘要:物联网的最大应用场景之一就是在智能家庭, NGB的智能家庭网关是家庭网络的核心设备, 建设好智能家庭网关是整个数字家庭服务平台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本文概述了基于NGB的数字家庭服务平台。
关键词:NGB,智能家庭网关
参考文献
[1]李于国.一种多路TS流处理HGW的设计方案[J].广播电视信息.
[2]赵志峰, 张卫.面向NGB的数字家庭社区医疗和居家保健服务平台建设.
NGB平台 第3篇
2008年12月4日,科技部与广电总局签署了《国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暨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自主创新合作协议书》,共同推动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标志着我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已进入国家自主创新、产业开发应用的新阶段[2]。
NGB将建设成为一个可管理、可审计、可交互、可控制、可迁移、可漫游、可扩展、可运营的网络[3,4,5,6]。基于NGB的技术和功能特点,NGB可以为社区教育平台解决家庭接入网络带宽和终端设备的问题。NGB在家庭接入网络上利用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可以使入户带宽高达几十兆比特/秒,在终端上提供三网融合的智能设备,在NGB网络上能运营数据、语音、视频等多种业务,支持双向交互,可以为社区教育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网络和技术基础。
文章重点研究基于广电NGB的社区教育平台的设计及相关技术问题。
1 社区网络教育平台的主要系统需求
社区教育是满足广大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的新型教育形式,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社区教育主要特点有:教育对象的广泛性,社区所有居民都是潜在的教育对象;教育需求的多元化,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等。基于社区教育形式的特点,社区网络教育平台的主要功能需求有:
1)能够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2)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数据库;
3)支撑社区教育的正常开展;
4)对社区教育教员、学员进行管理,并提供互动的平台[7]。
主要非功能需求有:
1)安全、稳定可靠性。作为一个公共网络教育平台,必须能够抵御各种非法破坏,并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可靠服务。
2)可用性。由于社区教育中的大多教学资料都是流媒体,所以平台必须建设在较高的网络宽带基础上,确保居民能够随时随地上网学习,确保平台的高可用性。
3)可扩展性。平台应该能够方便集成各种教育系统,具备高扩展性。
2 社区教育平台网络拓扑和技术路线
2.1 网络拓扑
整个社区教育平台前端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接口服务器、磁盘整列等设备,并可根据需要划分为多个虚拟网段。硬件设计考虑到可扩展性,可方便增加和替换设备。前端系统通过NGB网络连接社区各种终端设备[8]。整个网络拓扑如图1所示。
2.2 技术路线
社区网络教育平台采用SOA架构技术、RCP客户端技术,支持浏览器访问和客户端访问模式。整个系统采用分层设计,主要包括表示层、应用层和数据层等。平台技术架构如图2所示。
3 社区教育平台设计原则
3.1 技术性设计原则
社区教育平台的技术性设计原则为:
1)先进性。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NGB网络技术,参考了国际国内远程教育资源开发标准,力求整个系统设计的规范化。在软件平台实现方面,应用当前最新的软件架构技术SOA以及客户端技术RCP。
2)可靠性。在软件方面,采用成熟的架构技术、商用的中间件服务器(Weblogic)和数据库(Oracle),平台自身设计也考虑了稳定性及冗余。在硬件方面,采用具有容错功能的服务器及网络设备,应用双机热备份及磁盘阵列技术。
3)安全性。由于系统要连接到Internet,所以系统的安全性就极为重要。首先采用通常的路由防火墙设计将外部对内网的攻击进行屏蔽,同时采用代理服务器(PROXY)技术,对网内外出及外网进入功能进行限制,充分保证系统网内的安全。
4)可扩展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需求的变化,社区教育需求会不断发生变化,社区教育平台必须能够不断扩展。该平台设计的可扩展性体现在如下方面: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方便增加服务器;采用SOA架构技术,容易集成新的应用。
3.2 应用性设计原则
社区教育办学模式多样,教学对象差异化较大,在应用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上述特点,能够提供灵活的、可缩放的、适合于多种层次、多种对象的交互式教学环境。
遵循以社区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原则,体现现代教育理论的最新思想;建设丰富而标准的网上教学资源库;提供统一的外部接口,方便接入各种外部教学资源库。
充分利用NGB的网络特点,提供丰富的数据、视频、音频的多媒体教学素材,支持多种教学平台访问终端(PC、电视、电话、智能终端等)。提供个性化设计功能,使用户可以定制界面环境、学习和研究的路线、方式及其资源,使用灵活便捷的个人工具等。
提供多种方式网络交流平台,满足网络环境下社区交流的各种需要,打造丰富多样的虚拟社区教育环境。
4 社区教育平台模块结构及功能设计
基于NGB的社区教育平台主要包括5个部分:学员关系管理、教学运营管理、资源运营管理、合作伙伴管理和教育平台支撑模块。模块结构如图3所示。
1)学员关系管理
学员关系管理包括接触渠道整合、业务受理、学员课程管理、学员管理以及市场分析及挖掘模块。接触渠道整合模块将提供给社区人员多种方式的平台接入。社区人员可以通过呼叫中心、社区门户网站、电视终端以及社区教育推广渠道等多种方式申请使用社区教育平台。市场分析和挖掘模块采用一定的算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为社区教育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2)教学运营管理
教学运营管理是社区教育平台的重要核心部分。主要包括计划管理、排课系统、选课系统、成绩管理、教师管理和公共信息管理等模块。计划管理主要包含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计划等;排课系统供社区教育运营中心安排课程;选课系统可让学员进行课程注册;成绩管理是对学员的学习成绩进行管理,同时也能供社区教育平台运营中心进行教学评估;教师管理模块统一管理教师相关资料。
3)资源运营管理
资源运营管理模块主要对基础资源、组合资源、课件等进行管理,并构建公共资源库和个人资源库。公共资源库由系统统一管理,个人无权将资源上传到该库中。个人可以构建自己的资源库,并可以设置共享权限,进行授权共享。
4)合作伙伴管理
合作伙伴指与社区教育组织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单位、个人或组织。社区教育运营中心要满足社区教育的日益扩大的需求需要合作伙伴强有力的支持。通过建立合作伙伴管理体系,可以规范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整合与合作伙伴的业务流程,提高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效率,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效果,推动社区教育创新和服务延伸,满足社区人员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5)教育平台支撑模块
教育平台支撑模块主要包括教学支持系统、收缴费系统、结算系统和系统管理模块。教学支持系统主要包括教师备课系统、辅导答疑系统、作业评阅系统、虚拟实验室系统、网上考试系统和公告系统等。社区教育不完全是免费教育,收缴费系统对教育平台收费进行支撑。结算系统主要管理社区教育运营中心和合作伙伴之间的结算。系统管理员通过系统管理模块对整个系统进行运营管理[7,9]。
5 基于NGB的社区教育平台关键技术
建设基于NGB的社区教育平台用到的关键技术有:
1)采用SOA的架构技术,基于J2EE标准研发的N层结构,实现软件的跨平台使用,能适应不同类型软硬件环境。
2)采用Webservices技术,方便和其他外部系统进行信息共享。应用XML技术进行社区教育资源库的标准化研究和规范化建设。
3)基于企业级服务器,采用Solaris+Oracle+Weblogic软件环境,基于高带宽的NGB网络,确保多媒体教育资源的访问质量和效率。
4)参考RUP过程,采用OOA/D的设计理念,进行全程建模,使升级、维护更为方便。组件化的设计,使得整个系统扩展性和伸缩性较好,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整合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系统。
5)采用N层设计,B/S和C/S相结合技术,支持浏览器方式访问,也支持RCP客户端访问。另外整个平台架构在NGB网络上,可以支持多种NGB终端访问,适合社区学员的多种需要。
6)应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在大量的学员信息库、教学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数据挖掘工具,对社区学员行为进行分析,指导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发展的需要。
6 结束语
文章介绍了NGB网络的技术特点、功能特点,以及基于NGB网络的社区教育平台的设计构想。NGB的建设解决了社区家庭接入网络的带宽限制,使得个人家庭的接入网最高可达几十兆比特/秒。NGB能够支持数据、音频、视频业务的统一运营,使得多媒体网络教学和互动教学变得更加方便,而且支持多种终端的接入。社区学员可以通过PC、电视等多种终端访问网络教育平台,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学习资源。通过NGB对社区教育的推动能进一步促进中国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提高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张海涛.在2009年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主题报告会上的讲话[J].现代电视技术,2009(4):14-19.
[2]厉以贤.让教育走进社区[J].中国远程教育,2003,(6):24.
[3]盛志凡.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网络、业务和管理[R].北京: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2009.
[4]《电视技术》编辑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概述[J].电视技术,2009,33(6):55-56.
[5]陈光伟.解析下一代广电网的发展形势[J].现代视听,2009(7):26-28.
[6]马炬.下一代网络研究[R].北京:广播科学研究院,2009.
[7]骆建艳,张晓明.欧美社区教育经验对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07(1):72-74.
[8]SALVAGNO M.Cisco网络设计手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1-260.
NGB平台 第4篇
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NGB) 是由科技部和广电总局联合组织开发建设, 以有线电视网数字化整体转换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 (CMMB) 的成果为基础, 以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撑, 构建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的、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全程全网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作为三网融合业务在广电的载体, NGB是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三网融合业务, 为全国用户提供包括视频、数据和各种应用在内的综合信息服务的唯一载体。未来要根据需要组件全国性的机构, 搭建全国的综合业务平台, 构建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 运营和管理全国业务和跨域业务。
有电视网络业务支撑系统 (BSS, Business Support System) 是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的关键支撑系统, 负责全国跨地域运营和统一结算支付, 全国数字电视用户收视率统计和发布。负责与各省本地业务支撑系统对接, 对全国直播、点播、信息服务和跨地区点播等业务提供业务支撑。
1 BSS系统功能描述
NGB业务支撑系统包含客户关系管理子系统、综合计费账务结算子系统、合作伙伴管理子系统、统一用户认证子系统和业务开通子系统。
1.客户关系管理子系统
客户关系管理子系统是以客户为中心, 提供面向客户的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务和产品管理的综合系统。该系统整合客服、营销、销售/订单等功能, 提供统一的客户视图与产品闭环管理。
2.合作伙伴管理子系统
合作伙伴管理子系统对广电的各种合作伙伴信息、信用、合同等进行综合管理, 提供合作伙伴资质与资料、考核、结算等支持。
3.综合计费账务结算子系统
综合计费账务结算子系统包括综合采集、综合计费、综合账务管理、综合结算, 实现实时、集中、融合的计费能力, 和精确营帐的账务管理, 为内容分发交换提供结算服务。结算系统完成服务供应商、内容提供商、渠道商等合作伙伴之间以及公司内部根据结算规则的收入分摊、业绩核对和监管。结算规则、核对方式等内容来自合作协议或合同及公司内部的配套管理办法。
4.业务开通子系统
业务开通子系统实现在开通业务/服务层面的流程管理功能, 承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的订单管理, 与资源开通、自动激活和施工调度共同建立端到端的开通能力。并对网元进行集中统一的控制, 并提供良好的异常处理和管理能力。
5.统一用户认证子系统
统一用户认证子系统为运营商的各类基础业务及增值业务使用用户提供统一的认证, 对于由多种业务组合、或捆绑销售的产品而言, 在支撑系统一侧完成统一的业务认证尤为重要。该系统除了提供统一认证外, 还提供针对用户所订购产品的鉴权。统一用户认证子系统和各个具体的业务 (服务) 提供平台共同完成对用户、业务的认证计费和授权:统一用户认证子系统侧重对用户身份有效性的验证, 业务提供平台 (如互动电视平台、游戏平台等) 的AAA (认证、授权和计费) 功能负责使用具体业务时, 对用户身份的认证, 以及对所使用业务的授权, 并提供最原始的使用记录作为计费依据。
各个子系统及相关数据交换关系图1所示。
2电信业务支撑架构研究
电信管理网络 (TMN) 是提供一个有组织的网络结构, 以取得各种类型的操作系统 (OS) 之间、操作系统与电信设备之间的互连。TMN的最主要的标准之一是ITU-T M.3010, 它是关于TMN的总体要求, 涉及总体原则、体系结构、逻辑分层结构及基本功能要求。M.3400是关于TMN的管理功能的标准。M.3200系列是关于TMN的管理业务及各种电信网上的TMN管理业务标准。M.3020是TMN的接口规范定义方法。M.60.2是TMN的基本术语定义。M.3100系列是TMN的通用管理信息模型。
电信运营图 (TOM) 用来替代电信管理网络模型, 定义电信运营的基本业务处理框架模型及其业务处理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e TOM是电信运营图的增强型版本。e TOM对服务供应商所必需的业务流程作了完整描述, 并定义了关键元素以及各自间如何相互作用。e TOM已经被ITU-T国际建议采纳, 即M.3050建议。
下一代运营软件和系统 (NGOSS) 是“电信管理论坛 (TMF) ”提出的新一代运营支撑体系。NGOSS提出了基于组件的面向对象的分布式OSS解决方案。NGOSS架构主要包括企业流程抽象、共享信息服务和利用正式可交易的合同进行接口定义, 软件的组件化发展对NGOSS架构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图1各个子系统及相关数据交换关系
基于对电信相关系统的研究和总结, 以及NGB业务支撑系统功能需求, 我们提出了NGB业务支撑系统的设计实现方案。
3系统架构设计
NGB业务支撑系统采用标准的多层结构体系 (图2) , 前台界面采用WEB方式;采用中间件实现数据倒换;后台服务采用C++语言实现, 数据库采用Oracle。
NGB业务支撑系统从逻辑横向层面来看, 大致可以分为三层结构, 分别为接入层、业务层、数据层。
接入层:提供客户接入服务, 实现多种方式的接入, 包括所有与客户产生联接和交互的手段, 还包括与外部系统的连接, 如VC充值系统、客服务系统、网上自服务系统、银行系统等, 业务实现在前端通常是以浏览器的方式具体表现。接入层展示各种业务数据, 并接收的各种业务操作, 向业务逻辑层发出进行业务处理的请求。
业务层:主要进行各种业务操作和业务规则处理, 涵盖所有的应用服务和业务处理。采用组件技术实现, 将所有的核心业务逻辑都封装在组件中, 并利用组件提供业务服务。
数据层:主要功能是存储核心数据, 如果帐单数据、资金数据、操作工单数据等。
从技术层面来看, 可以采用Browse/Application Server/Web Server多层结构设计 (图3) , 支持前端浏览器访问方式。整个体系架构为B/S架构, 分为四层, 最前面一层是客户端 (即浏览器端) ;第二层为Web Server层, 采用Struts架构, 通过相应的协议调用OBD接口和后台应用服务之间通信;第三层为应用服务层, 采用C++实现, 和Web Server之间通过OBD接口实现, 应用服务层之间还存在互相调用的情况, 此时同样采用PMGR或MGR OBD接口实现两个App Server之间的互联, 第四层为数据库层。
4关键技术研究
1.J2EE技术
NGB业务支撑系统一般采用基于J2EE体系架构的分布式企业应用。B/S的方式使用户免于安装、更新客户端, 使用浏览器即可访问操作。成熟的J2EE技术为项目提供了性能、可维护性、安全等各个方面的有力保证。
2.工作流平台
系统设计中订单处理、服务开通等流程性较强的模块建议采用采用了工作流开发管理平台作为流程开发与管理的工具, 从而达到对业务流程的灵活配置和管理监控。
工作流就是工作流程的计算模型, 即将工作流程中的工作如何前后组织在一起的逻辑和规则在计算机中以恰当的模型进行表示并对其实施计算。采用工作流技术实现某个业务目标, 在多个参与者之间, 利用计算机, 按某种预定规则自动传递文档、信息或者任务。工作流就是一系列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任务。可以将整个业务过程看作是一条河, 其中流过的河水就是待审核的表单。
3.ESB平台
系统设计中内部子系统间, 以及NGB业务支撑系统与外系统的互联中采用ESB平台实现, ESB平台是具备安全机制、可全程监控、支持集群化高性能的企业服务平台, 是企业联系各种外部系统服务的总线;一般支持二次开发扩展的通信接口协议、定制应用组件机制。使用高性能的内部调度模式并兼容业界标准的BPEL规范。
通过ESB平台的使用, 可以使NGB业务支撑系统内的接口以及BSS与外系统的接口能够可管可控。
4.内存数据库技术
内存数据库就是将数据放在内存中直接操作的数据库。相对于磁盘, 内存的数据读写速度要高出几个数量级, 将数据保存在内存中相比从磁盘上访问能够极大地提高应用的性能。同时, 内存数据库抛弃了磁盘数据管理的传统方式, 基于全部数据都在内存中重新设计了体系结构, 并且在数据缓存、快速算法、并行操作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 所以数据处理速度比传统数据库的数据处理速度要快很多, 一般都在10倍以上。内存数据库的最大特点是其“主拷贝”或“工作版本”常驻内存, 即活动事务只与实时内存数据库的内存拷贝打交道。
整个NGB业务支撑系统使用内存数据共享区建立内存数据库, 由一个单独运行的服务程序来管理, 客户端通过SOCKET访问它, 它具有和数据库相似的访问特性, 但速度却和内存相当, 使用内存数据库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系统的大数据量的处理能力。
5.安全接入技术
安全接入管理平台作为NGB业务支撑系统的组织、工号、岗位、角色、权限的统一管理平台, 可以将客户关系管理、服务开通、账务管理等子系统的单点登录和工号、角色、权限的统一配置。
安全接入管理平台提供以下功能:
单点登录:操作员只要登录一次, 即可使用多个系统下的功能。
统一管理:组织、操作员、角色、权限及赋权等功能, 全部在统一权限平台下管理, 不需要在不同系统下做重复的管理操作, 让管理员更注重赋权, 而不关心子系统。
统一验证:客户关系管理、服务开通等子系统, 全部通过调用统一权限平台提供的分布式服务进行权限验证, 各业务系统本身不再保留权限模块。
5总结与展望
本文着重介绍了基于NGB的业务支撑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架构初步设计, 并阐述了在架构中使用的关键技术。为当前各大有线网络公司建设运维支撑系统提供一种思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企业内部分工细化, 基于NGB的运营支撑体系将由四部分组成:负责客户管理和计费的BSS系统;负责设备及资源管理的OSS (运维支撑系统) ;引进企业资源管理, 由ERP发展而来的MSS (管理支撑系统) ;以及为领导层提供数据分析和方向性指引的DSS (决策支撑系统) 。总之, 在广电运营支撑领域, 还有大量的科研任务待完成。对于具有信息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能力的IT企业, 这一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戴卫平.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NGB) 构建方式和发展规划[C].第十一届全国有线电视研讨会论文集.
[2]罗小布.浅谈NGB理论体系研究[J].中国数字电视2011年第7期.
[3]冀鸣.广电NGB运营支撑系统的构建和应用[C].2010国际传输与覆盖研讨会论文集.
[4]朱悦念.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在NGB战略下的发展思路[J].有线电视技术, 2011年03期.
[5]王璞, 刘海涛, 宫铭豪.基于交互系统BOSS的设计与实现[J].天津科技, 2011年03期.
[6]杜宇健, 张新伟.基于SOA的下一代电信业务运营支撑系统[J].中国科技论坛, 2010年11期.
NGB增值备份前端 第5篇
整合给网络公司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会, 首先统一的平台可以实现业务、管理的统一协调, 满足开展视频、数据、语音等综合业务。通过NGB技术体系实现互联互通, 基于IP技术的标准可以与其它网络体系实现对接, 满足三网融合的技术要求。无论是网络公司整合、NGB、还是三网融合, 广播电视作为国家的喉舌, 节目安全高质量的播出始终还是运营商的首要问题。在新环境下安全备份播出体现得尤为重要, 因为广播电视是国家的喉舌, 1秒钟都不能停播, 各个广电网络公司统一后总前端需要备份, 各个分前端更加需要备份, 防止主干网络一断节目全停 (包括主干网络, 分支网络) , 况且各个地方节目也需要插入节目播出。
BVCOM公司早在2001年开始研发“基于IP软交换的DVB平台”, 优秀的产品在技术及市场实现了双丰收, 相关产品累计销售近万套。通过2年的全面研发, 在借鉴了同行失败及成功的经验基础上, 于2008年底成功推出BVCOM新一代的交换式数字视频 (SDV) 平台, 在功能上, 该平台突破性地扩展了体系应用, 真正实现了“播出、传输、监测、管理”系统级的解决方案。通过2009年的实际应用检验及改进, BVCOM公司的SDV系统解决方案平台已开始大量布设于电信及广电网络。
BVCOM公司的NGB增值备份前端, 要追溯到2003年推出“基于IP软交换的DVB前端平台”, 该平台通过多年的完善, 已经形成了集“播、传、监”一体的系统解决方案, 此平台的多款产品获得”BIRTV产品奖”, “NAB产品奖”, 同时通过多年的推广, 至今运营客户数目高达千个。
2006年, 随着数字广播业务及交互业务的开展, SDV技术被推出, 而且随着市场需求, SDV技术不断成熟发展。至今, SDV技术已成为支撑新型DVB、VOD、IPTV业务运营平台的核心技术。BVCOM公司从2006年开始研发下一代SDV运营平台, 2009年成功推出基于SDV技术的新一代平台。其核心设计思想是:满足国际主流的SDV及中国的NGB体系平台。同时针对中国的NGB发展趋势, BVCOM公司推出了NGB增值备份前端, 主要基于4个方面需求: (1) 满足广电网现在及未来几年的发展要求; (2) 全网络采用IP技术; (3) 可以实现增值备份功能; (4) 体积小、功能多、高可靠、易管理。
NGB项目的技术融合 第6篇
长期担负传播党和政府声音重任的广播电视网多具有单向传输和属地管理特性。而“十二五”期间三网融合的发展对广电网基本的要求是:双向传输和全程全网。国家广电总局“十一五”末规划的NGB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项目适应三网融合的要求, 但如何与现有相关 (广电) 技术融合, 值得研究。
2 NGB建设与广电网的现状
2.1 NGB发展的状况
NGB是在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移动多媒体广播 (CMMB) 的成果基础上, 以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 (3TNet) 核心技术为支撑, 构建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的、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全程全网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瞄准全国有线电视用户, 工程进度10年, 2009年7月正式启动上海NGB示范网项目, 至今年5月完成100万户示范网建设, 其用户端为30Mbit/s。但目前很多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尚未开展NGB的建设。
2.2 广电网现状
“十一五”末期, 我国已形成有线 (网) 覆盖城镇、卫星覆盖农村、地面无线覆盖城乡结合部以及卫星、地面无线覆盖移动终端 (如CMMB等) 的单向与双向传输并存的多元多层次混合传输网络。
(1) 有线广播电视的双向网
“九五”末及“十五”初, 我国已建成长达300多万公里的全国SDH有线广播电视光传输干线网, 覆盖至县一级, 成为世界第一大有线网。“十一五”以来, 不少有线网启动双向接入网网改方案, 采用EPON+EoC、EPON+LAN和CMTS升级技术。截至笔者发稿之日止, 有线双向网络覆盖用户逾5000万。
(2) 无线广播电视发射网
截至今年上半年, 全国有100多个城市开通了地面数字电视, 采取模拟与数字、标准与高清同播的方式传送;完成了300多个地级市的CMMB基础网络建设, 全国已建成大功率站点739个, 初步形成了CMMB全国覆盖网络;在卫星广播电视传输方面, 目前我国租用近10颗卫星、数十个卫星转发器向全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传输300多套电视和200多套广播节目, 用于村村通的直播卫星业务较为火爆, 目前正规在册用户已达1000余万。
3 有线网的NGB改造
3.1 骨干网的改造
“十五”初建成的我国有线电视SDH骨干网的光传输速率为2Gbit/s, 而NGB规化的 (骨干网) 传输速率为3.2Tbit/s, 因此必须对原SDH网进行升级, 增加ASON (自动光交换网络) 设备、DWDM (密集波分复用) 设备、将2Mbit/s为基本单位的交叉复用设备升级为2.5Gbit/s的设备等, 同时进行电源的扩容和配套软件的升级。据悉目前上海—杭州线已完成3.2Tbit/s的骨干网改造。
3.2 城域网的改造
城域网的改造事实上是对汇聚技术的升级, 换用采用全分布式无阻塞交换结构的大容量远程接入路由器, 交换容量达640G。
3.3 接入网的改造
接入网的改造是NGB战略的重点, 更是难点。考虑到各接入区域的网络基础、经济能力的不同, 本着“保护原有投资, 逐步升级”的原则进行。
3.3.1 基于CMTS的接入网改造
CMTS接入网是我国最早应用的双向网络技术, 采用DOCSIS2.0方式。进行NGB改造时, 需进行CMTS设备的升级:升级为DOCSIS3.0, 以满足NGB用户接入速率 (宽带) 的需求。
一期升级改造可按光纤到楼 (FTTB) 的设计来进行。设到楼栋的光节点覆盖50户, 楼内继续使用原有的电缆分配网络, 其网改后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设建设的接入网要覆盖18万NGB用户 (即要按接入18万个CM终端设计) 。一般地, 一个ACR (汇聚路由器) 可以覆盖6万用户, 故需投入ACR数为:18÷6=3 (个) 。
一个CMTS端口可带250个CM, 故一个ACR带CMTS端口数为n=6万/250=240 (个) , 全网建成后C M T S端口数为240×3=720 (个) 。
本方案每个AC R下光节点数为:60000/50=1200 (个) , 故全网建成后光节点数为3×1200=3600 (个) 。
3.3.2 基于EPON+缆桥Modem的接入网改造
“十一五”末期, 较多有线接入网采用E P O N方式进行网络改造, 故对这种接入网进行N G B (再) 改造是研究的重点之一。以下仍按3.3.1节FTTB情形建设一期工程, 仍按到楼栋的光节点覆盖50户为模型进行设计。实际改造的基本法则是:分前端到居民楼栋之间以完全的无源光链路 (PON) 覆盖, (居民) 楼之后继续使用原电缆分配网络。改造示意图如图2所示。
设建设的接入网要覆盖18万NGB用户, 即要接入18万个缆桥Modem终端 (也称EoC终端) , 同3.3.1节, 需投入ACR数为3个。一个主流OLT带16个PON口, 每个PON口带一个ONU/缆桥交换机, 每个缆桥交换机带50个缆桥Modem, 故每个OLT带16×50=800个缆桥Modem, 因此一个ACR带OLT数为60000÷800=75 (个) , 故全网建成后需投入OLT数为75×3=225 (个) 。
本方案设置的光节点数同3.3.1节。
4 广播电视终端产品的NGB应用
任何传输网都是为终端的工作服务的。如何实现广播电视终端的NGB应用是一项子课题。“十二五”期间NGB终端有数字电视机顶盒、一体机。
(1) 数字电视机顶盒
(有线) 数字电视机顶盒 (以下简称机顶盒) 应当是“十二五”前中期的最主要的NGB终端产品。其基本要求如下:
(a) 硬件
(1) 主频≥450MHz、内存≥256M。
(2) 支持H.264、MPEG-2和AVS解码格式。
(3) 带HDMI接口;支持双USB OTG规范 (以实现两个USB端口间直接的数据传输) ;支持外接游戏手柄、无线键盘和大容量硬盘。
目前ST公司的7105芯片已能满足以上要求。
(b) 软件
目前数字电视机顶盒普遍采用较低配置的实时操作系统, 但应用较少, 不符合未来发展需求。目前平板电脑和高档手机等较高配置终端采用的Android和IOS操作系统。有数十万应用程序和很高开放性、在智能手机领域大放异彩的Android操作系统若能成功地移植到数字电视机顶盒中, 则将较大幅度地提升NGB的应用。鉴于机顶盒和一体机的显示要求具有比手机更高的处理能力, 更高的显示分辨率、刷新率和OSD (屏幕显示) 色彩深度, 因此, 将开放性和高应用的Android操作系统成功植移在数字电视机顶盒 (或一体机) 中需要进行如下攻关:
(1) 开发一套API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 用于接收数字电视广播、显示EPG (电子节目指南) ;提供多媒体扩展功能, 建立一个框架以实现大屏幕、高清的动态图像。
(2) 实现在终端上播放包含FLASH的多媒体音视频文件功能;浏览和编辑通用格式办公软件的功能。
(3) 实现终端大数据量互联网下载和电视节目 (含点播节目) 同步播放的功能。支持断点续传 (下载) 和续播功能。
目前天津有线数字电视网正在研发基于Android系统的有线高清机顶盒, 相信其应用指日可待。
(c) 功能
(1) 支持高清、3D电视的广播与互动 (含时移) 。
(2) 支持USB的多格式媒体播放。
(3) 支持数字版权保护DRM。
(4) 支持电视上网 (包括支持网络Flash电视教学、在线游戏、电视商务、在线支付、网络购物等) 。
(5) 能与3G手机、平板电脑通过WiFi组成家庭网络。
需要说明的是, 目前普遍使用的机顶盒尚不满足以上要求, 故需高效优质地开展NGB业务, 需用新的NGB机顶盒替代原有机顶盒, 原有机顶盒可作为低配置终端用于低端业务。
(2) 一体机
鉴于NGB发展之初的应用多集中在高端用户, 因此新款的支持数字电视接收的一体机将占据一定的市场规模。其数字电视接收 (含解调、解码) 部分的要求基本同机顶盒。但由于此部分的成本占电视机总成本的比例不大, 加之一体机相当长一段时间购买人群为高端客户群, 因此, 可考虑其数字电视处理硬件的高配置, 笔者建议配置为:主频≥1GHz、内存≥512M。
5 基于物联网的NGB融合
NGB的大带宽、高速率及其传输的安全性积累和一定的区域“自治”特性决定了其是物联网较佳的传输通道。笔者以为:“十二五”中后期, NGB将成为物联网应用的基础网络之一。其融合既具有广播电视的特殊性、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以下是一些典型应用:
(1) 利用机顶盒遥控器实施购物
截止今年8月底, 我国的家用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已愈一亿台, 在册 (正版) 直播卫星机顶盒一千余万台, 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数量较少但也呈上升趋势。理论上可利用NGB与物联网的融合用机顶盒的遥控器实现远地直接缴费购物。其实现条件如下: (1) 使商店的每一件商品接入物联网, 物联网通过特定接口与NGB网相连; (2) 对机顶盒 (STB) 界面进行升级, 与商店进行视频虚拟连接; (3) STB遥控器升级, 使其能操控升级的界面。这样, 用户在家中通过遥控器调出商店的商品 (视频显示) 进行选购, 如需则通过遥控器确认, STB智能卡扣费, 商店根据信息反馈送货上门。
(2) 利用TD—CMMB手机测控NGB网
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NGB网都面临着巨大的改造和升级压力。新技术、新设备、新设施、新系统屈出不穷, 客观上要求实施多点管理。利用手机实现随时随地进行NGB网的测控不失为一种好措施。原理如下:对NGB网传输设备 (无线发射与接收天线、有线传输设备与缆线、CMMB基站等) 进行物联标识, 通过TD-CMMB网络实现与指定手机的通讯。NGB网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通过手机特定“通道”实时监测NGB网状态, 如有异常立即指导排障或利用手机远地操作。
(3) 利用NGB网开发物联网其它商用
目前中国电信已开发了多项物联网应用, 在“十二五”三网融合推进中, NGB网也同样能实现。
(1) 智能医疗。利用物联网和NGB网的融合, 借助简捷易用的家庭治疗传感设备, 对家中行动不便的病人、幼儿和老人的生理指标进行测试 (自测) , 其将生成的生理指标数据通过网络传送到医院。
(2) 智能家电。利用物联网和NBG网的融合, 借助家电的智能传感设备, 实现对电冰箱、空调、硬盘录像录音机、电饭煲、洗衣机、电脑等的远程操控。
(3) 智能物流。利用物联网和NGB网的融合, 借助对配送目标特定标签的监控, 实现物流的全程监控和管理。
(4) 智能环保。利用物联网和NGB网的融合, 通过地表水质的自动监测, 实现水质的远程监控, 预报重大水质污染事故。
6 基于多网并存的NGB融合考虑
预计“十三五”期间, 随着电力通信网的发展, 我国将呈现电信、移动、联通、广电及电力四大全业务传输网并存的局面。届时, NGB的应用将更多地选择与视频相关的领域, 如影视、游戏、监控、求医、军事侦查等, 并同时加强与电力及其它电信运营商的合作, 届时将呈现包括NGB网在内的四大传输网共同繁荣的局面。
摘要:本文从NGB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建设与广电网的现状出发, 对基于有线网的NGB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的改造及终端应用进行了探讨, 并就物联网和多网并存环境下的NGB融合谈了笔者的观点。
思科“一站式”布局NGB 第7篇
此次思科以“网络融合体验无界”为主题, 展示了一系列满足多种业务需要、推动增值业务发展及助力实现“三网融合”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而更为深远的是, 思科已将目光投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NGB) , 正在进行其从先期规划到后期实施的“一站式”布局。
>>CCBN2010上, 思科推出了其面向NGB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以技术定义新商业模式
正是在国家“三网融合”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带动下, 从本届CCBN, 我们看到了广电系统产业链久违了的激情。这不仅表现在很多广电设备提供商将产品定位于“融合网络”、“多频互动”, 很多来自地方的广电运营商人士也希望通过此次展会了解更多能够拓展新业务模式的解决方案。
思科也不例外。在CCBN2010展会上, 它向业界展示了其多平台内容分发和智能广告插播系统 (CDS, Cisco Content Delivery System) , 推动增值业务发展的高清录制机顶盒和多终端内容切换平台, 实现“三网融合”的Vo Cable解决方案, 满足各种网络需求的CMTS和Eo C解决方案以及技术领先、功能超强的数字前端设备等。
与广电总局成立联合实验室
而在未来新业务规划方面, 思科也有更深远的打算。
在国家科技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启动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NGB) 背景下, 思科与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于2009年12月2日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宣布共同建立“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NGB) 联合实验室”。
该实验室将开展NGB业务和网络相关技术研究和试验, 推进NGB示范工程的实施, 为制定NGB技术体制、业务规划、服务体系和实施指南提供技术依据和技术支持, 进而促进中国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新业务开展和服务质量提高, 最终推动NGB新业务的开发、实施及产业化应用。
借收购快速扩充产品线
以端到端的全业务产业线换取市场话语权, 这一点思科在其他领域已经有过成功验证。
因此在广电领域, 思科几年前就开始了“一站式”的规划部署, 力求实现从业务平台到终端应用的全产品线, 而收购显然是思科惯用的手法。
比如思科为拓展多媒体终端领域, 并结合自身的IP NGN平台, 在去年正式收购了国内数字有线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天地数码 (控股) 有限公司的机顶盒业务, 以此迎合当前数字电视广播朝高端互动应用服务发展的方向, 体现出了思科利用本地设计能力和解决方案为新兴广电业务领域提供互动应用服务的能力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