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那格列奈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那格列奈范文(精选12篇)

那格列奈 第1篇

关键词:糖尿病,治疗药物,那格列奈,质量标准

糖尿病多由胰岛素作用不足或分泌缺陷甚至二者协同所致的分泌代谢紊乱综合征,分为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即IDDM)和2 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即T2DM)。 那格列奈是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一种,化学名为N(反式-4-异丙基-环已基羰基)-D-苯丙氨酸,是D-苯丙氨酸的衍生物,不属于磺酰脲类,口服可短期促进胰岛素分泌, 改善空腹血糖值趋于正常的老人以及T2DM患者的病况,降低不良反应,也可与其他药物联用来降低重症患者的血糖水平, 是一种新型的餐时血糖调节剂[1]。 该文从那格列奈的部分检验项目、现代药物分析技术对药物安全性的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更有效的控制药品的质量,提高安全性。

1 药物基本信息

1.1 功能与主治

单独用于经运动和饮食无法有效控制高血糖的T2DM病人。 也可用于使用二甲双胍无法有效控制高血糖的T2DM病人,可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但不能作为其替代品。

1.2 用法与用量

常用剂量为餐前60~120 mg/次,3 次/d;或遵医嘱。

1.3 注意事项

对该品过敏者、严重外伤患者、重症感染、手术前后、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糖尿病性昏迷和Ⅰ型糖尿病患者禁用。 建议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减量或慎用。 缺血性心脏病、脑下垂体和副肾上腺功能不全、腹泻、呕吐、营养不良患者慎用。 高龄和儿童患者慎用。 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时注意剂量调整。

1.4 贮藏

密闭,遮光,30℃以下保存。

2 仪器

BX53 显微镜、SQP电子天平、RTC-TH310 洛氏硬度仪、AFS-990 原子荧光光度计、BRANSON (必能信)IC系列大容量超声波清洗系统、HS841-3 恒温干燥箱、LC20A高效液相色谱仪。

3 试药性状

迪方那格列奈片(国药准字H2005 8910;规格:60 mg×12 片×2 板/盒,批号:20151101、 20151102、20151103)该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试验用水为纯化水;其他化学试剂均选优级纯。

4 鉴别

4.1 水分

根据水分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结果均在规定范围内(不得超过0.5%),见表1。

4.2 硬度

随机取3 批样品中的21 片那格列奈片,测定其硬度并统计,结果为3.8~4.9 kg,(4.28±0.472)kg,符合要求。

4.3 重金属

准确称取1 g该品,依法(中国药典2015 年版一部) 检查, 重金属在所选3 批样品中的含量均不超过0.002%,见表2。

4.4 精密度试验

精密称取那格列奈原料0.5 g, 加60%乙腈定容到500 m L,制成1.0 mg/m L的供试品,稀释供试品,在0~400 mg/L浓度范围内选取6 种不同浓度的供试品稀释液与其对应的峰面积进行线性回归计算,得出方程:A=12.897X+0.2284(r=0.9999,n=6), 49~295 mg/L范围内那格列奈线性关系良好。 精密量取在“线性关系”内的溶液, 连续6 次进样,10 μL/次, 记录峰面积,RSD为0.30%,表明精密度良好。

4.5 含量及有关物质测定

在乙腈-磷酸盐作为流动相,1 m L/min的流速下,进样10 μL供试品,考察其色谱图,以214 nm的波长进行检测,那格列奈的主峰与其他相关杂质分离较好。那格列奈甲酯作为生产过程中可能作为杂质被引入的中间体,不同保留时间下,两者完全分离[2,3]。

取供试品溶液1 m L,用60%乙腈溶液将其分别稀释成100 mg/L、10 mg/L,每次向液相色谱仪中注入10 μL样品进行对照,调节对照色谱峰,校准检测灵敏度。 最后注入10 μL供试品溶液,记录并根据回归方程计算有关物质的含量。 检测结果见表3。

4.6 重复性试验

取单批次那格列奈供试品,按以上方法,单独测定6 份, 每片中那格列奈含量分别为99.65% 、99.67% 、99.64%、99.68%、99.67%、99.62%,平均99.7 mg/g,RSD为0.4%,有良好的重复性。

4.7 稳定性试验

取线性关系下的那格列奈溶液,稀释成高、中、低(680,150,15 mg/L)3 个浓度,在10 h内,每2 h别进样,以峰面积变化考察样品稳定性,RSD为0.72%。 说明该品在10 h内稳定较好。

4.8 样品测定结果及限度

依照标准方法测定3 批共9 个样品,结果见表4。

5 现代药物分析技术对药物安全性的评价

很多学者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那格列奈中存在的相关物质进行研究分析:孙晓娟等[4]学者采用采用DB-WAX毛细管柱,在不同温度下测定药品中丙酮、甲醇、 乙酸乙酯及三氯甲烷等可能存在的有机溶剂的残留量,在线性关系和回收率良好的前提下,完全分离了4 种残留溶剂,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操作性强。通过技术的不断发展, 那格列奈各项指标的分析将逐步完善,对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大有帮助。

6 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 将那格列奈通过物理手段处理以及加入其它辅料制成分散片、软胶囊、缓控释制剂等剂型能明显改善其水溶性差、药效短、气味差等问题,但并未解决,在今后的药物研发中仍需在选择载体材料, 提高载药性能及优化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突破[5]。 那格列奈对心脏和血管平滑肌细胞K+通道的亲和力较低,迄今的研究显示对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劣性影响, 但对那格列奈的评估,包括其安全性,疗效及如何防治防治及严重并发症等问题,尚需更多更全面的临床研究及完善的调查。

7 小结

据近年的研究发现, 无论是单独用药还是与其他降糖及心血管药物联用, 那格列奈的临床疗效均可稳定发挥,表现良好。 那格列奈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与其他药物合理组合, 充分发挥其作用机制,达到治愈效果最优,发挥其最大疗效。 目前那格列奈相比磺脲类,能刺激胰岛素第1 时相分泌,快速降糖,有效的预防高胰岛素血症,减少低血糖发生,安全性较好,但必须在基础血糖正常时使用,适合餐时服用,否则,餐后血糖不会下降到正常水平,无法有效控制病情[6],限制了此类药物的使用。 该文主要通过实验研究那格列奈产品中的主要成分, 并通过科学的实验方法提高其质量检验的标准,优化了部分检测方法,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该方法能更好的控制药品质量,提高对药物产品的安全性检定的要求, 且新技术的引用可为今后的药品检验提供良好的参考, 作为研发新药的参考资料,并能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顾晨晨,徐朝晖,阮克锋,等.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那格列奈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4(2):81-85.

[2]何笑荣,胡欣,闫小燕,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那格列奈含量及其有关物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1):48-50.

[3]张翠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那格列奈胶囊的有关物质[J].安徽医药,2015(12):2310-2313.

[4]孙晓娟,廖声华,费梦莹,等.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那格列奈中有机溶剂的残留量[J].海峡药学,2013,25(5):35-37.

[5]任国飞.那格列奈新剂型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4(16):127-128.

米格列奈钙片说明书 第2篇

【英文名称】MitiglinideCalciumTablets

【拼音全码】MiGeLieNaiGaiPian(KuaiRuTuo)

【主要成份】米格列奈钙。

化学名:双[2-(S)-苄基-4-氧代-4-(顺-全氢化异吲哚-2-基)丁酸]单钙盐二水合物

【性状】米格列奈钙片(快如妥)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适应症/功能主治】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仅限用于经饮食、运动疗法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患者或在饮食、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加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后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患者)。

【规格型号】10mg*20s

【用法用量】餐后服用米格列奈钙片(快如妥),由于不能快速吸收,所以会降低效果。为了有效控制餐后血糖升高,须于临餐前(5分钟以内)口服。另外,有报告表明,由于米格列奈钙片(快如妥)口服后能迅速发挥药效,餐前30分钟给药后,餐前15分钟血中的胰岛素即上升而用餐开始时血糖降低,故可能诱发用餐开始前的低血糖。

【不良反应】在迄今为止所进行的1142例临床试验中,报告有不良反应的例数为245例(21.5%)。主要不良反应除低血糖症状(5.8%)外,还有腹胀(1.7%)、便秘(1.2%)、腹泻(1.1%)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头痛(1.0%)等。另外总病例1137例中有245例(21.5%)出现临床检查值异常,其中主要有丙酮酸升高(6.4%)、γ-GTP升高(4.1%)、乳酸升高(2.9%)、ALT(GPT)升高(2.8%)、游离脂肪酸升高(2.1%)等。严重不良反应:(1)心肌梗塞(0.1%):因有报道出现心肌梗塞,因此在给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应停止给药,并采取适当措施。(2)低血糖: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症状(眩晕、饥饿感、震颤、乏力感、冷汗、意识丧失等),若确认为低血糖症状时,采取给予蔗糖、葡萄糖或者含有足量葡萄糖的清凉饮料等适当措施。但是,在联合使用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引起低血糖时,因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会延迟二糖类的消化吸收,故不得给予蔗糖,而应采取给予葡萄糖等适当措施。另外,考虑减量至1次5mg,并慎重给药。(3)肝功能损害:因可能会出现伴有AST(GOT)、ALT(GPT)、γ-GTP显著升高的肝功能损害情况。需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停止给药,并采取适当措施。

【禁忌】重症酮病、糖尿病性昏睡及前期昏睡、1型糖尿病患者。(1)严重感染、手术前后、有危重外伤的病人。(2)对本药物成分有过敏史的病人。(3)孕妇及有可能怀孕的妇女。

【注意事项】1、快如妥(米格列奈钙片)可能导致低血糖症状,从事高空作业,汽车驾驶的患者使用时应注意。如出现低血糖症状,可使用蔗糖、葡萄糖或饮用富含葡萄糖的饮料等方法处理。在联合使用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引起低血糖时,因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会延迟二糖类的消化吸收,故不得给予蔗糖,而应采取给予葡萄糖的处理措施。2、快如妥(米格列奈钙片)给药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血糖,密切观察,米格列奈钙片(快如妥)给药2~3个月效果仍不明显可考虑变更治疗方法。3、快如妥(米格列奈钙片)给药过程中存在需要停药或减量的情况,此外,还可能由于患者不重视或合并感染等因素导致效果不足或失效。故应在密切观察食物摄取量、血糖值、以及是否存在感染因素等的基础上,即时决定是否适合继续给药,选择给药剂量、以及更适当的药物等。4、快如妥(米格列奈钙片)可迅速促进胰岛素分泌。其作用位点与磺酰脲类制剂相同,但与磺酰脲类制剂对血糖控制的协同作用及安全性尚未确认,故不可与磺酰脲类制剂合用。5、肝功能不全患者要慎用快如妥(米格列奈钙片),肝脏是米格列奈钙片(快如妥)的主要代谢器官之一,因此有诱发低血糖的可能,有使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肝功能进一步恶化的可能。6、孕妇或可能妊娠的妇女禁服。在动物试验中已证实米格列奈钙片(快如妥)能够通过胎盘。并引发围产期母体动物死亡,推测其死亡原因为药理作用所致低血糖。哺乳期的妇女在服药期间应避免哺乳。

【儿童用药】米格列奈钙片(快如妥)在儿童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尚未确立。

【老年患者用药】老年患者通常生理机能低下,应根据症状从低剂量开始(每次5mg)用药并注意监测血糖值,慎重给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1.妊娠妇女或有妊娠可能的妇女禁用米格列奈钙片(快如妥)。2.米格列奈钙片(快如妥)可通过乳汁分泌,哺乳期妇女使用米格列奈钙片(快如妥)时应停止哺乳。

【药物相互作用】米格列奈钙与以下药物合用时须慎重,注意监测血糖值,必要时要减量或加量使用。

【药物过量】尚无相关的研究资料。药物过量可能增强降血糖作用,出现低血糖症状。

【药理毒理】米格列奈与胰岛β细胞膜上磺酰脲受体结合,抑制胰岛β细胞膜上ATP敏感的K+通道,造成细胞去极化,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从而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

【药代动力学】健康成年男性餐前口服单剂量米格列奈钙5、10及20mg,24小时后给药量的约54~74%从尿中排泄,代谢产物几乎均为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物,米格列奈原形不到1%。

【贮藏】遮光,密封。

【包装】10mg*20s/盒。

【有效期】24月

【批准文号】H0915

【生产企业】橘生药品工业株式会社(中国卫材)

那格列奈 第3篇

【关键词】 格列美脲;瑞格列奈;早期糖尿病肾病;炎症;尿白蛋白排泄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6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81-02

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临床常见而难治的并发症,一旦出现显性蛋白尿,肾功能损害呈不可逆态势。因此,治疗早期DN是目前治疗DN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格列美脲和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早期DN的临床观察,从而探讨格列美脲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ory rate UAER)的机制。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2009.5-2011.3于我院就诊的T2DM患者,同时伴有早期DN的患者80例,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54.8±11.2岁,病程4.5±1.2年。排除对象:①患有严重心、脑、肾、肝脏疾病的患者;②对格列美脲、贝那普利、瑞格列奈过敏及严重不良反应者。所有入组患者进入导入期,采用开放、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随机分为格列美脲组(A组)和瑞格列奈组(B组),A组口服格列美脲及贝那普利20mg/d,B组口服瑞格列奈及贝那普利20mg/d。格列美脲、瑞格列奈剂量随血糖调整,将血糖控制在4.5-7.8mmol/l,格列美脲平均用量为1.9g/d,瑞格列奈平均用量为3.4mg/d。共有80例患者经导入期进入观察期,其中A组40例患者,B组40例患者,至48周观察结束,A组有3例患者因腹部不适明显退出研究,2例失防,B组有2例因低血糖退出研究,3例失防。

1.2 方法 用药前后两组患者均评测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系统胶乳凝集法)、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免疫比浊法)、肝肾功能(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日检测),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免疫比浊法测定)。胰岛素抵抗评价: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来评价胰岛素抵抗的程度,即HOMA-IR=(FPG×FINS)/22.5。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经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格列美脲组及瑞格列奈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48周后糖代谢指标的比较 经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下降,格列美脲组空腹血糖在治疗48周后较瑞格列奈组相比降低更为显著(P<0.05),格列美脲组HOMA-IR在治疗24周及48周后较瑞格列奈组有明显改善,尤其是治疗48周后较瑞格列奈组改善程度更加显著(P<0.01),瑞格列奈组HOMA-IR在治疗48周后较治疗前比较有所下降(P<0.05),见表1。

2.2 格列美脲组及瑞格列奈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48周后血压、炎性因子、尿白蛋白排泄率的比较 格列美脲组治疗24周及48周后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高敏C反应蛋白均有降低,治疗48周后尿白蛋白排泄率较24周后更加显著(P<0.05),瑞格列奈组治疗24周后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变,但治疗48周后尿白蛋白排泄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格列美脲组治疗48周后的尿白蛋白排泄率的降低较瑞格列奈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DN的发病机制目前尚待进一步探讨之中,通常认为,尿白蛋白/肌酐水平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的指标。本为监测了某些炎性物质、氧化应激反应及糖基化终末产物等物质的水平,于糖尿病肾病治疗过程中观察各因素变化情况。观察结果得出,DN患者体内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可当蛋白尿水平升高时,某些炎性物质水平亦可随之升高。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早期肾损害时,其机理可与高糖毒性致机体产生氧化应激反应有关,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大多糖尿病患者血压可有升高。目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多以强化降糖、降脂、控制血压为主,于48周后对UAER进行测定,从而得出UAER明显降低,目前研究结果表明:如血糖控制良好,UAER的水平可明显下降。同时,研究表明,UAER的降低亦能从血压的下降同时获益。并且T2DM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HOMA-IR存在正相关(r=0.206,P<0.05)。

在本研究中,比較了格列美脲和瑞格列奈对UAER的影响,两组结果显示,格列美脲组UAER治疗前为142.15±20.54μg/min,治疗48周后显著降低为30.08±9.86μg/min。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A1c与尿微量白蛋白变化相关,经24、48周观察后发现,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1c均呈明显变化,以上观察各指标均有明显下降,经48周治疗后,格列美脲组与瑞格列奈组比较,空腹血糖、HbA1c降低更为显著。但瑞格列奈组餐后2小时血糖更呈明显下降。因此,通过该项研究可证明,格列美脲比较瑞格列奈能更有效地降低UAER,除了格列美脲能降糖之外,还在于格列美脲亦能更好地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血压、减少炎性反应。

格列美脲为磺脲类降糖药物,其作用机理为该药与SU受体上的65kDa亚基相结合,使该药能在体内迅速、并完全吸收,起效快,进食后对药物吸收影响不明显,该药为长效磺脲类降糖药物,药物于体内均匀、缓慢释放,药效平稳,不易出现低血糖反应,而其他磺脲类降糖药与140 kDa亚基相结合,与格列美脲相比,药物稳定性较差,低血糖发生率较高。且该药优于其他磺脲类降糖药物之处表现为:该药可增强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其同时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血糖明显下降。血糖达标后,糖基化终末产物生成减少,对肾脏的损害减轻。本研究发现,格列美脲使血糖下降,胰岛素抵抗减轻后,Hs-CRP明显降低。治疗前Hs-CRP为8.57±1.68mg/l,治疗48周后降低为1.62±0.25mg/l。Anel Gomez-Garcia等的研究表明格列美脲可以降低白介素-6,γ-谷氨酰转肽酶明显下降,各种炎症物质明显减少,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可明显降低。多项研究报道显示,血糖达标,糖尿病各种并发症可延缓出现,从而减慢糖尿病的进展。格列美脲与盐酸被那普利合用,经观察有辅助降压作用,本研究观察使用格列美脲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收缩压治疗前为154.69±2.36mmHg,经过了24周治疗,测血压降低至133.65±1.32mmHg,观察48周后,血压可降至133.53±1.49mmHg;糖尿病患者治疗前舒张压为101.56±1.82mmHg,经格列美脲治疗24周后血压降低至87.49±0.79mmHg。观察48周后降低至83.42±1.69mmHg,研究证明,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血压较治疗前更可有明显下降。近日仍有研究显示,格列美脲具有类似福辛普利类似的降压作用。其他文献报道显示,格列美脲可使血糖下降,从而使血脂下降,上述各因素改善,可使tPA活性增加,使血小板聚集和粘附性降低,从而使微循环、血管反应性改善。以上各种因素,都为糖尿病肾病UAER的降低提供了必要条件。

瑞格列奈是一种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的餐时血糖调节药物,本药与胰岛β细胞上依赖于ATP的K离子通道相结合,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以降餐后血糖为主,不易产生低血糖。本研究通过对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观察显示,经24周临床治疗后,经瑞格列奈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可达1%,同时观察其他各项因素,如:BP、hsC-RP和UAER等,结论得出,上述各值却无明显变化。经瑞格列奈治疗48周后,患者HOMA-IR、UAER亦有不同程度下降,其原因与血糖控制,代谢紊乱纠正有关,但其UAER降低的程度明显小于格列美脲组。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格列美脲可以通胰岛素促泌,改善胰岛素抵抗,使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增强、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从而降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并使血脂、血压下降,各种炎性物质分泌减少、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血压下降,以上各种因素的变化,均可通过各种途径达到降低UAER的作用,降低的幅度大于瑞格列奈。

参考文献

[1] Niewczas MA,Ficociello LH,Johnson AC,et al.Serum concentrations of markers of TNF alpha and Fas-mediated pathways and renal function in nonproteinuric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Clin J Am Soc Nephrol,2009,4(1):62-70.

[2] 李铭,张丽娜,王滟,等.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对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4):225-227.

[3] Weir MR,Hollenberg NK,Remuzzi G,et al.Varying patterns of the antihypertensive and antialbuminuric response to higher doses of ren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blockade in albuminuric hypertensiv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Hypertension,2011,29(10):2031-7.

[4] 王娇,王秋月,马小羽.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中华内科杂志,2011,50(2):145-147.

[5] Anel Gomez-Garcia,Gloria Martinez Torres,Luz E Ortega-Pierres.Rosuvastatin and Metformin Decrease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Dyslipidemia.Rev Esp Cardiol,2007,60(12):1242-9.

[6] Ogawa S,Kobori H,Ohashi N,et al.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 blockers reduce urinary angiotensinogen excretion and the levels of urinary markers of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Biomark Insights,2009,4:97-102.

[7] 邢小燕,李玉鳳,付佐娣,等.二甲双胍在伴高胰岛素血症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降血压作用探讨.中华内科杂志,2010,49(1):14-18.

那格列奈 第4篇

关键词:那格列奈,糖尿病,低血糖

DCCT和UKPDS大型临床实验均已证实, 强化血糖控制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1]。因此, 血糖控制达标在减少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 我们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口服那格列奈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观察治疗前后FPG及2h PG、Hb A1c、HOMA-β、HOMA-IR及低血糖发生率。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控制血糖的治疗方案。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专科门诊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40例, 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在研究期间均在门诊接受营养师的饮食指导, 由糖尿病门诊的固定专科医师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基础知识宣教, 指导患者治疗。除肥胖和明显肝肾功能受损, 以及妊娠和哺乳期2型糖尿病患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符合条件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那格列奈单药治疗, 开始治疗4周内进行剂量调查, 增加约200g/餐, 调查计量的间隔为1周, 研究控制目标FPG为4.5~6.5mmol/L, 2h PG为4.5~8.0mmol/L, Hb A1c为6.0~6.5%, 观察2个月, 记录低血糖发生例次, 低血糖诊断参考标准为<3.9mmol/L。

1.2.2 指标检测

治疗前测定FPG、FIn S、Fc-P及Hb A1c, 随后进食100g标准馒头餐, 于1、2h测定PG、In S、c-P水平。治疗全部结束后复查各项指标。In S和c-P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试剂盒购自德国拜耳公司, 由拜耳ACS:180plus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 Hb A1c采用拜耳DCA-2000f糖尿病分析仪检测;分别按公式HOMA-β (C-P) =0.27×Fc-p/ (FPG-3.5) 、HOMA-IR=1.5+FPG×Fc-p/2800, 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s表示, HOMA-β和HOMA-IR进行对数转换后分析。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 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治疗前后2个月, FPG、2h PG及Hb A1c、HOMA-IR水平下降较明显, 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 (P<0.05) 。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例数为1/40, 发生率为2.26% (表1) 。

3 讨论

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作用。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缺陷为其主要特征。已经证实, 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和葡萄糖水平增加之间存在很强的点相关关系, 并且早期胰岛素分泌能力越强, 对葡萄糖内环境的作用越持久。持续高血糖可直接损伤β细胞功能, 使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进一步减退, 并同时诱发或加重胰岛素抵抗[3,4,5,6,7,8]。

近年来, 对第一时相的研究从病理生理学等机制到治疗干预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第一时相分泌缺陷的原因主要是β细胞总量的减少和功能紊乱, 而传统的糖尿病治疗药物, 无论是胰岛素还是磺脲类、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都不能直接改善或恢复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磺脲类药物和瑞格列奈有其起效时间和作用时间特点, 不能特异作用于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 常常同时增加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不能恢复生理性脉冲式胰岛素分泌。

那格列奈作为D-苯丙氨酸衍生物, 其降糖机制是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作用时间和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正好吻合。本研究表明, 对初诊2型糖尿病使用口服那格列奈能是FPG、2h PG、Hb A1c水平明显下降并达目标值, 改善胰岛素抵抗, 且低血糖发生率低。表明那格列奈药代动力学更符合生理基础胰岛素分泌特征。因此将那格列奈作为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epidemiology of diabetes interventions and complications (DCCVEDIC) study research group.Intensive diabetes treatment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1doabetes[J].N Engl J Med, 2005, 353 (16) :2643-2653.

[2]李霞, 周智广, 亓海爱, 等.用空腹C肽代替胰岛素改良Homa公式评价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J].中南大学 (医学版) , 2004, 29 (4) :419-423.

[3]Goldstein BJ.Insulin resistance as the core defect in type2diabetes mellitus[J].Am J Cardiol, 2002, 90 (5Suppl) :3G-10G.

[4]Guillausseau PJ, Laloi-Michelin M.Pathogenesis of type2diabetes mellitus[J].Rev Med Imterme, 2003, 24:730-737.

[5]Del Prato S.Loss of early insulin secretion leads to postprandial hyperglycaemia[J].Diabetologia, 2003, 46 (Suppl1) :M2-M8.

[6]Wyer C, Pretley RE.The role of impaired early insulin secre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ype2diabetes mellitus[J].Diabetologia, 2001, 44 (8) :929-945.

[7]Gerich JE.Is reduced fist-phase insulin release the earliest detectable abnormality in individuals destined to develop type2diabetes[J].Diabetes, 2002, 51 (Suppl1) :S117-S121.

格列拂游记 第5篇

读<格列拂游记>有感

<格列拂游记>这本小说,老早就听说了,一直没来得及读,趁着寒假的闲暇时光,坐在阳台上读者,阳光从阳台的窗子透过,光线正正好.本书的作者是斯威特,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柏林,父亲是一位定居在爱尔兰的英国人,他是遗腹子,由叔父抚养承认.他有许多优秀作品,最广为认知的是<格列拂游记>.小说的童话色彩只是表面的局部特征,实际是抨击英国社会堕落与腐败的讽刺.小说中,以一位外科医生格列夫的冒险故事为事件展开的故事情节.其中有一些令人心惊肉跳.在小人国里,他成了庞然大物,刀枪不入,一连吞几十头黄牛仍填不饱肚子;在巨人国里,他变成了巨人们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间,并且与苍蝇和蜜蜂展开斗争;后来,他来到一个神秘的飞岛国,这里的人利用天然磁铁和海底下的磁铁力量,随心所欲的移动,这同时也是一个可以随时传唤鬼魂对话,专门研究数学和音乐的国家;还有令人深感汗颜的慧()国,在这个马与人颠倒的世界里,更有许多不可思议的故事.读着读着,我仿佛随着格列夫一起走进了那个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长的像鱼的飞岛国居民,以及慧()和耶胡们,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最特别的要数小人国了,在那里.他一只手就能拖动整个军舰队,一餐饭要吞吃大批鸡鸭牛羊外加许多桶酒,小人国为了把这个庞然大物运到京城花费了很大的力气……

读了这本书后,我很佩服格列夫的只会以及冒险的精神是个与众不同的男子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书的世界遨游是每个人的梦想.打开手中的书,一头扎进去,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那格列奈 第6篇

[关键词] 瑞格列奈;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56-02

Observation on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Repaglinide in treating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GONG Ying  LIU Jian

Department of Pharmacy,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Ji'nan City, Ji'nan 25003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Repaglinide in treating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Methods The hospital in 52 cases of diabetes wa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of the Repaglinide alone medication group of 22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of Repaglinide and malformed combined medication group of 30 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epaglinide in 1.5 mg/d, control in the treatment group on the basis of 7.5 mg/d given malformed, Continuous treatment for 12 weeks,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FBG), 2 hours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 hPBG),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 and other changes. And recording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Results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FBG, 2 hPBG, Comparison of HbAlc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P<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nd not observed drugs have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 Conclusion Repaglinide whether used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high safety, effective ideal.

[Key words] Repaglinide; Metformin; Type 2 diabetes

瑞格列奈于1997年获得美国FDA批准,并广泛用于临床,是一种新型的短效的口服促胰岛素分泌降糖药,属于餐时血糖调节剂,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发挥作用[1]。在本报道中,笔者比较了瑞格列奈单独用药及其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5月~2010年5月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的糖尿病患者52例,包括门诊和住院。52例患者均为临床初诊糖尿病[2],均符合1999年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入组同时排除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等)、严重胃肠道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急性感染、肝肾功能损害。其中男42例,女10例;年龄43~86岁,平均(64.5±11.3)岁。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瑞格列奈单独用药的治疗组22例和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的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的条件下,治疗组给予瑞格列奈(诺和龙,诺和诺德公司,H20040677)0.5 mg,3次/d,餐前半小时服用;对照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格华止,上海施贵宝公司,H20023371)0.25 g,3次/d,餐时服用。两组都治疗 12周。治疗前后,测量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变化并体检,用血糖仪检测血糖,用免疫法测定HbA1C。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指标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FBG、2hPBG、HbAlc均较治疗前有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未发现低血糖和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有3例患者体重增加1.0 kg左右。考虑可能与瑞格列奈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促进葡萄糖在组织的利用,使患者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有关。

3 讨论

瑞格列奈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它通过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促进胰岛细胞膜上的ATP依赖性K+通道关闭;抑制K+从β细胞外流,使细胞膜去极化,从而开启电压依赖的Ca2+通道,使细胞外Ca2+进入细胞内,促进储存胰岛素分泌[3],它所致的餐时胰岛分泌的增加超过单独由食物所诱导的胰岛素分泌,且具剂量依赖性[4]。口服瑞格列奈50 min后达到最大血药浓度,半衰期不到1 h,在肝脏代谢,92%经粪便排出,而极少(<8%)通过肾脏排泄,因此对肾功能低下者有利[5]。欧洲药物评审委员会2001年认定瑞格列奈是目前唯一可在肾功能不全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安全使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且由于该药作用时间短,组织中无积蓄,极大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率。

本研究再次证实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产生协同的降糖作用[6]。二甲双胍联合组中的双胍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肝脏糖异生,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而降低血糖水平,由于此类药物与瑞格列奈机制不同,两药相互作用而增加血糖控制,有效地控制了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下降了2.09 mmol/L,餐后血糖下降了4.35 mmol/L,HbAlc下降了1.07%,本结果与Moses等[7]报道相近。

综上所述,瑞格列奈无论单独应用还是联合用药,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好且安全性高,可以明显的降低糖尿患者的空腹、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且安全性好,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较理想的降糖药物。

[参考文献]

[1] Cozma Ls,Luzio SD,Dunseath GJ,et al.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three insulinotropic drugs on plasma insulin levels after standent meal [J].Diabetes Care,2002,25,(8):1271-1276.

[2] 董瑞鸿.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21):88.

[3] 杨华章,陈亮,崔炎棠.降糖新药瑞格列奈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4):253.

[4] Glodberg RB.Einhorn D,Luca CP,et al.A randomized placebo-com-trolled trial of repaglinide in the treatment of trpe 2 diabetes[J].Diabetes Care,1998,21,(11):1897.

[5] Hatorp V,Huang WC,Strange P.Pharmacokinetic profiles of repaglinide in elderly subjects with type 2 diabetes[J].Chin Endocrinol Metab,1999,84:1475-1478.

[6] 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74.

[7] Moses R,SLobodniuk R,Boyages S,et al.Effect of repaglinide addition to metformin monotherapy on glycem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Care,1999,22(1):119.

(收稿日期:2012-02-20)

那格列奈 第7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按1999 年WHO 诊断标准确诊的住院及门诊2 型糖尿病患者66例, 病程3 个月~2年。纳入标准:3个月内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心肌梗死及心绞痛发作;无脑血管意外、严重肝肾及胃肠道疾患;无严重外伤、妊娠、哺乳并排除其他可影响药物疗效观察的疾病及药物;所有患者均未使用过胰岛素治疗, 少数患者使用过磺脲类药物, 疗程≤6个月;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及尿酮体均阴性;经4 周饮食及运动疗法血糖控制不佳, 空腹血糖 (FPG) ≥7.8mmol/L且餐后2h血糖 (P2hBG) ≥10.8mmol/L;空腹胰岛素 (FINS) ≥5mU/L, 餐后2h 胰岛素 (P2hINS) ≥40mU/L。66 例患者随机分为那格列奈组34例和阿卡波糖组32例, 那格列奈组中男18 例, 女16 例, 年龄31~75 (52.4±1.4) 岁, 体质量指数BMI为 (24.98±0.52) kg/m2。阿卡波糖组中男17 例, 女15 例, 年龄32~72 (52.6 ±1.2) 岁, BMI (25.02±0.59) kg/m2;2组年龄、性别比、病程、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饮食及运动治疗, 那格列奈组和阿卡波糖组的初始用药剂量分别为60mg, 每天3次和25mg, 每天3次。那格列奈餐前10min 口服, 阿卡波糖进第一口饭时嚼碎服用。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 血糖控制不满意 (FBG≥7.8mmol/L或P2hBG≥10.8mmol/L) 则那格列奈逐渐增加至120mg, 每天3次, 阿卡波糖逐渐增加至100mg, 每天3次。药物调整期为4周。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治疗后4 周及12周检测2组FBG和P2hBG, 治疗前及治疗12 周进行HbA1c、血清胰岛素及BMI、腰臀围、血压、血脂、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的测定。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 HbA1c测定采用微柱法, 胰岛素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记录不良反应, 核对服药量。结束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 (FINS×FBG) /22.5 ]。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糖与HbA1c变化情况 2组治疗4 周、12周FBGP2hBG均明显下降 (P<0.05) 。治疗后12 周那格列奈组FBGP2hBG低于阿卡波糖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治疗后HbA1c均降低 (P<0.01) 。见表1。

2.2 FINS、血脂、BMIHOMA-IR变化情况 那格列奈组治疗后FINSP2hINS均明显上升 (P<0.05和P< 0.01) , 而阿卡波糖组FINSP2hINS较治疗前下降明显 (P<0.01) 。治疗后12周那格列奈组BMI上升 (P>0.05) , 阿卡波糖组下降 (P<0.05) ,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阿卡波糖组三酰甘油 (TG) 、低密度脂蛋白 (LDL-C) 明显降低 (P<0.01) , 且低于那格列奈组 (P<0.01) 。见表2。

2.2 不良反应 治疗12 周后2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那格列奈组胃肠道不良反应3 例, 均较轻微, 不影响继续服药;阿卡波糖组出现不同程度消化道症状, 腹胀13 例 (40.6 %) , 排气增加11 例 (34.4 %) , 稀便4 例 (12.5%) , 腹痛1例 (3.1%) , 症状能忍受, 1~2周后消失。治疗结束时, 2组均未出现低血糖反应。

3讨论

严格糖尿病控制是寻求防止和延缓各种慢性并发症及其导致的残疾的最关键方法和最有效的措施[1]。故对2 型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及运动疗法无法达标者需要一种服药简单安全, 既能控制血糖, 又不增加胰岛β细胞负担, 适合长期服用的口服抗糖尿病药。

那格列奈口服后在小肠89%~100%被吸收, 1h出现血浆峰浓度, 使进餐开始15min内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加。血浆胰岛素在3~4h内恢复到基础水平。在血循环中与血浆蛋白结合>98%。尿液中16%为原形物质, 33%为羟基代谢产物, 29%为小分子代谢产物[2]。阿卡波糖口服吸收较少, T1/2约为2.8h, 主要作用部位在小肠, 吸收后1即失去药效, 蛋白结合率低, 口服后50%由肠道排出, 35%经肾排出[3]。

那格列奈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能力是前体d-苯丙氨酸的50倍[4], 能使K 通道关闭, 细胞膜去极化, 通道开放, β细胞内Ca2+ 浓度升高, 促使胰岛素分泌, 血糖、餐后血糖及HbA1c降低。其胰岛素促泌作用具有葡萄糖敏感性, 在空腹状态下服用, 仅使血胰岛素和葡萄糖水平发生较轻微的变化, 在进餐前服用, 则可以快速促进胰岛素分泌, 有效地控制餐时血糖升高。

阿卡波糖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在小肠中竞争性地抑制小肠绒毛中参与碳水化合物降解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 延缓复杂碳水化合物和双糖的分解和消化, 延迟并减少在小肠上段内葡萄糖的吸收, 主要控制餐后血糖的异常升高, 同时也降低空腹血糖及HbA1c 的水平[5]。

从本研究可以看出那格列奈和阿卡波糖均能显著降低FBGP2hBGHbA1c, 降血糖效果与剂量成正比, 且稳定持久。那格列奈降空腹血糖的作用强于阿卡波糖, 对餐后血糖及HbA1c效果相似。2药对餐后血糖良好的控制效果提供了一种相对崭新的2 型糖尿病治疗途径。但由于2药作用机制的不同, 使其在临床上应用具有各自特点。

本研究显示那格列奈可有效增加血浆胰岛素水平, 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 恢复胰岛素早期分泌相实现的, 属于“快开-快闭”, 即起效快、作用时问短的胰岛素促泌剂, 其“快开”作用刺激胰岛素分泌的模式与食物引起的生理性I相胰岛素分泌相似, 可以有效地增强I相胰岛素分泌, 从而控制餐时血糖增高.而它的“快闭”作用不会同时导致基础或第Ⅱ相胰岛素分泌的升高, 能够预防高胰岛素血症, 并减少低血糖倾向, 还防止了对β细胞的过度刺激, 起到了保护β细胞的功能。

本研究显示阿卡波糖具有使餐后胰岛素水平分泌减少的作用, 与那格列奈比较有降低餐后胰岛素、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优势。由于持续抑制餐后高血糖而减少了胰岛素的需要量, 因此减轻了胰岛β-细胞的负荷, 胰岛素的早期分泌反应改善, 胰岛素的迟发性分泌过剩得到抑制;高糖刺激后的高胰岛素血症减轻及葡萄糖毒性作用的减弱改善了胰岛素抵抗[9,10]。阿卡波糖在脂肪组织中可降低脂肪组织的体积和重量, 减少脂肪生成和脂肪酸代谢、降低体脂和TG水平。高胰岛素血症及高脂血症均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重要组分, 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阿卡波糖的上述作用可降低患者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本研究发现治疗后那格列奈组BMI上升, 而阿卡波糖组BMI 明显下降, 这与前者刺激胰岛素分泌, 增加体质量, 而后者不作用于胰岛β-细胞有关。2组服药后不良反应症状轻微, 与投药遵循从小剂量开始, 缓慢增加的原则有关。另外2组均未出现低血糖反应, 这是那格列奈上述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的结果, 同时其引起胰岛素释放是葡萄糖依赖性的, 当葡萄糖浓度很低时, 其对胰岛β-细胞的刺激作用也相应减小, 而阿卡波糖不刺激胰岛β-细胞, 单用不发生低血糖。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与阿卡波糖组比较, #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与那格列奈组比较, ΔP < 0.05, ☆P < 0.01

综上所述, 本研究提示那格列奈与阿卡波糖有相似的降糖效果, 那格列奈降空腹血糖的作用优于阿卡波糖, 而阿卡波糖具有使餐后胰岛素水平分泌减少的作用, 长期使用还可调节血脂, 减轻体质量, 对肥胖患者更适合, 两者均可作为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

摘要:目的观察那格列奈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那格列奈组34例及阿卡波糖组32例, 疗程为12周。定期测定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 (FPG) 、餐后2h血糖 (P2hBG) ,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 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 (FINS, P2hINS) , 血脂和体质量指数 (BMI) 。结果2组FPG、P2hBG、HbA1c均明显降低 (P<0.01) , 那格列奈组治疗后FPG低于阿卡波糖组 (P<0.05) ;那格列奈组治疗后FINS、P2hINS均升高 (P<0.05和P<0.01) , 阿卡波糖FINS、P2hINS降低 (P<0.01) ,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治疗后那格列奈组BMI上升 (P>0.05) , 阿卡波糖组下降 (P<0.05) , 且明显低于那格列奈组 (P<0.05) ;阿卡波糖组治疗后三酰甘油 (TG) 和低密度脂蛋白 (LDL-C) 明显降低 (P<0.01) , 与那格列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那格列奈和阿卡波糖均有明显降低FBG、P2hINS以及HbA1c的作用, 对以餐后血糖高为主的糖尿病患者更适合选用。那格列奈降空腹血糖的作用优于阿卡波糖, 而阿卡波糖可减低餐后胰岛素分泌, 调节血脂, 减轻体质量, 更适合肥胖患者。

关键词:2型糖尿病,那格列奈,阿卡波糖,餐后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

参考文献

[1] UKPDS.Effect of intensive blood-glucose control with metformin on com plication in overweight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UKPDS34)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UKPDS) Group[J].Lancet, 1998, 352 (9 131) :854-8 651.

[2]Keilson L, Mather S, Waoter YH, et al.Synergistic effects of nateglinide and meal administration on insulin secre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 mellitus[J].J Cun Endocrinol Metab, 2000, 85 (3) :1081-1086.

[3]Lebovitz HE.Alpha-Glucosidase inhibitors[J].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1, 1997, 26 (3) :539-544.

[4]Souza CL, Gagen K, Hen W, et al.Early insulin re1ease effectively im-proves glucose tolerance:studies in two rodenrmodels type2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Obes Metab2001, 3 (2) :85-95.

[5]Carroll MF, Izard A, Bibonik IK, et al.Control of postprandial hypergly-cemia:optimal use of short acting insulin secreta gogues[J].Diabetes Care2002, 25 (12) :2147-2150.

那格列奈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资料

该次研究选择对象共60例, 均为该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 符合WHO1999年修订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 :急性糖尿病并发症患者 ;严重的脏器功能损伤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4例, 女16例;年龄35~78岁, 平均 (50.2±8.3) 岁 ;病程6个月~16年 , 平均 (9.1±1.1) 年。对照组男15例 , 女15例 ;年龄34~78岁 , 平均 (50.1±8.2) 岁 ; 病程6个月 ~15年 , 平均 (9.2±1.1) 年。

1.2 方 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都经过系统的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 并进行饮食控制。 观察组餐前 口服那格列 奈片 (批号 : 国药准字H20041609) 60~120 mg, 3次/d;对照组餐前口服瑞格列奈片 (, 批号:国药准字H20000362) , 起始剂量为0.5 mg/次, 3次/d, 每日最大剂量≤6.0 mg, 疗程均为12周[3]。

1.3 观察指标

测定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 (FBG) 、餐后2 h血糖 (2h PBG) 、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等指标;血糖<3.9 mmol/L或有低血糖症状可归为低血糖事件。

1.4 统 计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采取率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组间率对比采取t检验。

2 结果

2.1 两 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前, 两组FBG、2 h PBG、Hb A1c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 两组FBG、2 h PBG、Hb A1c等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P<0.05) , 但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 安全 性比 较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观察组1例轻度低血糖, 1例腹泻, 1例头昏, 经有效处理后患者均可耐受, 未影响治疗,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观察组2例轻度低血糖, 2例腹泻, 经有效处理后好转,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身高、体重等体质指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汤世国等人的研究表明[4],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 恢复胰岛素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所在。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均属于短效的胰岛素促泌剂, 可有效控制血糖。瑞格列奈为羟乙基苯甲酸, 可作用与胰岛β细胞K-ATP通道 , 从而降低血糖。与瑞格列奈相比 , 那格列奈与β细胞K-APT通道的结合更快, 解离速度也更快, 所以血糖控制效果更好。在该次研究中, 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血糖指标低于对照组, 印证了上述观点。两种药物均属于新一代的短效促泌剂, 安全性高, 研究也有所验证, 这与张煌鹏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5]。

摘要:目的 探究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该次研究选择对象共60例, 均为该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口服那格列奈治疗, 对照组口服瑞格列奈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前, 两组FBG、2h PBG、Hb A1c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FBG、2h PBG、Hb A1c等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观察组降幅更大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 略低于对照组的13.3%,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那格列奈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疗效优于瑞格列奈, 安全性高。

关键词:那格列奈,2型糖尿病,安全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扬, 庞妩燕, 赵春燕, 等.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 2012, 1 (3) :102-104.

[2]毛秀梅, 柴士伟, 刘芳.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天津药学, 2012, 3 (2) :18-20.

[3]袁红宇, 张伟中, 郭玉娇, 等.那格列奈与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药房, 2012, 44 (1) :4196-4200.

[4]汤世国.米格列奈钙分散片和那格列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 2012:17-18.

那格列奈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3 年1 月—2015 年1 月选取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 选取的100 例患者均为初诊2 型糖尿病患者, 其临床症状与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对照, 均符合, 均被确诊。 所有选取的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知情了解, 同意参与此次研究。

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 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每组患者各有50 例。 对照组中, 男女占比24∶26, 最小年龄为51 岁, 最大年龄为79 岁, 年龄均值为 (65.17±7.32) 岁, 病程1~11 年, 平均 (5.83±2.21) 年;观察组中, 男女占比25:25, 最小年龄为52 岁, 最大年龄为78 岁, 年龄均值为 (65.21±7.43) 岁, 病程1~10 年, 平均 (5.79±2.34) 年。 两组患者就年龄、性别、病程均值等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的对比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示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较好的均衡性, 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诊断标准

存在典型的糖尿病临床症状;餐后2 h血糖值检测显示超过11.1 mmol/L; 空腹血糖值检测显示超过7.0mmol/L。 如有满足其中2 条或2 条以上的患者, 且其胰岛素分泌出现异常, 机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作用, 即可判断该患者为2 型糖尿病[3]。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确诊且为初次诊断为2 型糖尿病的患者; (2) 年龄大于18 岁; (3) 参与此次研究前两周未服用影响糖代谢的药物; (4) 对此次研究知情的患者。 排除标准: (1) 妊娠期产妇, 哺乳期妇女, 1 型糖尿病患者, 急性炎症感染患者, 肝肾功能检查严重异常的患者; (2) 对此次研究不知情且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1.4 研究方法

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 给药方式为口服, 2 次/d, 给药剂量为250 mg/次。 观察组采取联合治疗措施, 主要采用的药物为甘精胰岛素、那格列奈, 甘精胰岛素经静脉注射给药, 给药时间为睡前, 8 U/d, 根据具体情况可对剂量作出调整;那格列奈经口服给药, 给药3 次/d, 给药的剂量为40 mg/次。

1.5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值、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胰岛功能。 治疗后,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患者的胰岛功能进行检测, 计算胰岛 β 细胞分泌功能的指数, 缩写为HOMA-β, 其正常水平应该为100%, 计算公式为:HOMA-β= (胰岛素×空腹血糖值) /22.5×100%, 得出的数字越高, 表示患者的胰岛分泌功能越佳[4]。

1.6 统计方法

将此次研究收集的相关数据均录入至SPSS 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 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胰岛 β 细胞功能指数等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

与治疗前相比,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在空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均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方面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胰岛分泌功能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2 型糖尿病患者的HOMA-β 指数明显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目前, 临床上对2 型糖尿病尚处于探索阶段, 多采用血糖控制措施以控制病情, 来达到缓解病情和症状的目的, 但这种措施并非是根治性的办法。 降糖药是治疗2 型糖尿病、控制血糖的主要药物, 二甲双胍是以往临床上使用较多的降糖药, 能够在短时间内对血糖进行有效的控制。 胰岛 β 细胞是机体内分泌胰岛素的重要细胞, 一旦胰岛 β 细胞功能出现衰退, 会导致胰岛素的分泌严重减少, 这也是2 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机制和主要病理特征, 因此, 临床上对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时, 可从改善胰岛 β 细胞功能着手, 通过改善胰岛β 细胞的分泌功能, 来增加机体内的胰岛素含量, 从而有效发挥对血糖的控制作用。 而二甲双胍在胰岛 β 细胞方面未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无法阻断其衰减, 尽管可对患者进行外源性胰岛素的补充, 但无法从根本上增加机体内胰岛素的含量, 长此以往, 对血糖控制较为不利。 因此, 临床上提出对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降糖治疗, 主要是通过加强补充外源性胰岛素的方法来缓解病情, 这种治疗方法对血糖的控制效果相对较好, 但也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5]。 因此, 2 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方面应积极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案, 以控制血糖, 延缓胰岛 β 细胞的衰减。

常用的降糖药还有胰岛素和格列奈类药物, 格列奈类药物主要有那格列奈, 是一种常见的胰岛素促泌剂, 可直接作用于胰岛 β 细胞, 与胰岛 β 细胞中的ATP受体进行有效结合, 关闭钾离子通道, 并开放钙离子通道, 起到阻断钾离子内流、促进钙离子内流的作用, 从而改变胰岛 β 细胞内外环境, 刺激胰岛 β 细胞, 使其有效分泌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是一种注射用胰岛素, 属于降糖药物, 具有较长的药效, 可有效模拟胰岛 β 细胞的分泌功能, 刺激胰岛 β 细胞, 使其胰岛素分泌增多, 从而对血糖进行有效控制, 这种胰岛素的给药时间通常在夜间睡前, 由于其具有较长的药效维持时间, 能够长效控制血糖, 血糖在夜间的波动较小, 安全性较高。

该次研究为了探讨甘精胰岛素与那格列奈在初发2 型糖尿病患者中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 特选取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 选取的100 例患者均为初诊2 型糖尿病患者, 治疗方案分别为单一的二甲双胍口服、甘精胰岛素注射+那格列奈口服, 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后发现, 与治疗前相比,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在空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均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方面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在治疗2 型糖尿病的过程中, 采取甘精胰岛素与那格列奈联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降糖效果;而在胰岛 β 细胞分泌功能方面, 观察组患者也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甘精胰岛素与那格列奈联合使用的方案用于治疗2 型糖尿病, 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血糖, 还能有效刺激胰岛 β细胞, 增加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

综上所述, 在初发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给予患者甘精胰岛素和那格列奈联合治疗, 能够有效控制血糖, 改善胰岛功能。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甘精胰岛素与那格列奈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中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选取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 选取的100例患者均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 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每组患者各有5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 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和那格列奈。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胰岛功能。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在空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方面均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方面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HOMA-β指数明显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 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给予患者甘精胰岛素和那格列奈联合治疗, 能够有效控制血糖, 改善胰岛功能。

关键词:初发,2型糖尿病,甘精胰岛素,那格列奈

参考文献

[1]李春钢, 张静.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18) :81, 84.

[2]郭凤祥, 陈林冲.甘精胰岛素与那格列奈联合治疗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 2014, 41 (22) :59-60.

[3]李承文.甘精胰岛素与那格列奈联合治疗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J].糖尿病新世界, 2014, 17 (4) :12.

[4]王颖, 刘衍宁, 张宁, 等.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对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 21 (11) :1561-1563.

那格列奈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0例均为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入选标准: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的诊断标准。男38例,女22例,年龄(43~72)岁。均为通过饮食、运动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的T2DM患者。这些患者入院时已使用预混胰岛素>3个月,但空腹血糖仍>10mmol/L。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心、肾功能不全、感染及应用拮抗胰岛素作用的药物等。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那格列奈(北京诺华)+NPH组(诺和灵N天津诺和诺德)(A组)(男18例,女12例)和那格列奈+甘精胰岛素组(赛诺菲安万特)(B组)(男15例,女15例)。两组治疗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别均不显著,见表1。

与A组比较,(1)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停用原治疗方案,采用糖尿病饮食,日常运动量衡定,进行为期12w的随机、开放性比较研究。A组:那格列奈(120~240mg,3次/日,餐前5分钟口服)+NPH(每晚22:00皮下注射,初始剂量8~10U)治疗;B组:那格列奈(120~240mg,3次/日,餐前5分钟口服)+甘精胰岛素(每晚22:00皮下注射,初始剂量8~10U)治疗。每(2~3)d监测三餐前、后及睡前血糖,调整胰岛素及口服药物用量,以空腹血糖控制在(5.5~7.0)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7.0~11.1)mmol/L为理想指标。血糖检测采用罗氏公司血糖仪测定。HbA 1 c采用胶乳免疫凝集法,使用DCA2000测定仪(Bayer公司生产)。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以()表示。所有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

2 结果

2.1 胰岛素剂量

与A组相比,B组每日胰岛素总剂量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低血糖与黎明现象发生率

以血糖<2.8mmol/L为低血糖反应的诊断标准,B组少于A组(P<0.05);B组黎明现象发生的例数亦少于A组(P<0.05)。见表2。

2.3 血糖水平

B组空腹、三餐后、睡前血糖控制均好于A组血糖控制(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T2DM是以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种进展性疾病。疾病早期主要表现为胰岛素分泌早时相缺失,晚时相代偿性增高、后延。由于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出现空腹高血糖;由于早期胰岛素释放减少,分泌峰值延迟,导致餐后血糖持续升高。因此,餐后高血糖的直接原因是胰岛素早时相分泌缺失。

中效胰岛素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替代基础胰岛素分泌的主要胰岛素剂型,皮下注射后3~)h达到血药峰浓度,作用时间只能维持13~18h,具有明显的峰值[1]。甘精胰岛素是一种新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用于替代基础胰岛素是一种非常合适的选择。甘精胰岛素由于其作用时间可持续近24h而无明显峰值,较NPH更不易出现低血糖的不良反应[2]。

那格列奈为D-苯丙氨酸衍生物,是目前最快的改善早时相胰岛素分泌的非磺脲类促泌剂,具有显效迅速、受体结合可逆等特点,直接针对T2DM早期导致餐后血糖升高的原因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受损、缺失发挥作用,餐前给药迅速降低餐时血糖;餐后1.5~2h胰岛素水平下降并恢复至基线,下一餐前低血糖发生率低;不增加胰岛素分泌总量,不增加B细胞工作负荷,是餐后高血糖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3,4,5]。

本研究显示,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有易于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分别与那格列奈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患者随机分为两2组,分别给予那格列奈+NPH组(A组)和那格列奈+甘精胰岛素组(B组)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多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等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B组空腹、三餐后、睡前血糖控制均好于A组血糖控制(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较中效胰岛素能更好的平稳降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

关键词:那格列奈,2型糖尿病,胰岛素,联合用药

参考文献

[1] Rosenstock J,Dailey G.Massi Benedetti M,et al.Reduced hypoglycemia risk with insulin glarginera meta analysis comparing insulin glargine with human NPH insulin in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5;28(4):950-955

[2]魏爱生,王甫能,陈苹,等.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及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24h动态血糖变化[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4):325-326

[3] HuS,Wang BE.Tissue lectivity S,Dunning on cardio vascular and beta-cell agent nateglinide:study K(ATP) Pharmacol channels.J Ther,1999;291:1372-1379

[4] Dunning BE,Deacon R,Gutierrez C,et al.Pharmacologi restoration of the early insulin response pre-diabetic monkeys controls mealtime glucose excursions without peripheral hypefinsulinacmia[J].Diabetologia,2003;46(Suppll):M22-M29

那格列奈 第11篇

【关键词】2型糖尿病; 糖代谢; 格列齐特;吡格列酮

【中国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19-01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临床上早期无症状,至症状期才有多食、多饮、多尿、疲乏无力等症状,久病者常伴发心脑血管、肾、眼及神经等病变。严重病例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乳酸性酸中毒而威胁生命。目前,对糖尿病主要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并且以口服降糖药物为主。现对我科分别应用格列齐特和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我科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详细病史采集、查体及相关辅助检查,并结合1999年国际上通用的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格列齐特组和吡格列酮组。吡格列酮组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36~74岁,平均(51.8±13.6)岁,病程1~10年,平均(3.7±2.6)年,入院时查空腹血糖(FPG)平均为(8.8±1.4)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PG)平均为(11.6±1.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为(8.4±1.1)%,体重指数(BMI)平均为(24.6±4.5) kg/m2;格列齐特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5~73岁,平均(50.6±13.2)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3.2±2.4)年,入院时查空腹血糖(FPG)平均为(8.6±1.5)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PG)平均为(11.4±1.9)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为(8.2±1.3)%,体重指数平均为(24.1±4.3)kg/m2。所有患者3个月内均未使用过造成血糖升高的药物,且均无免疫系统疾病及肝肾功能异常。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病程、相关检测指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格列齐特组患者常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0.5g,1次/d,晚饭前口服;同时给予格列齐特80mg,2次/d,口服。吡格列酮组患者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0.5g,1次/d,晚饭前口服;同时给予吡格列酮15mg,1次/d,早晨顿服。所有患者定期随访,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用药量进行适当调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治疗1年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情况,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1.3 疗效评价: 根据1999年亚太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推荐的2型糖尿病控制目标,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理想:FPG在4.4~6.1 mmol/L, 2hPG在4.4~8.0 mmol/L,HbA1c(%)<6.2;尚可:FPG≤7.0 mmol/L, 2hPG≤10.0 mmol/L,HbA1c(%)在6.2~8.0;差:FPG>7.0 mmol/L, 2hPG>10.0 mmol/L,HbA1c(%)>8.0。以理想和尚可为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PEMS 3.1医学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糖代谢指标比较:格列齐特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疗效理想者33例,尚可者5例,差2例,总有效率为95.0%;吡格列酮组疗效理想者37例,尚可者7例,差2例,总有效率为95.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糖代谢指标均明显下降。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

2.2 两组患者1年后随访的情况比较 :治疗1年后,格列齐特组有36例患者完成随访,均规律用药,其中血糖控制理想者12例,尚可者8例,差16例,总有效率为55.6%。吡格列酮组有44例患者完成随访,均规律用药,其中血糖控制理想者22例,尚可者12例,差10例,总有效率为77.3%。吡格列酮组治疗1年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格列齐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68,P<0.05)。

3 讨论

格列齐特是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能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对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均有降血糖作用。对直接作用于胰腺,促进Ca2+向胰岛β细胞的转运,从而刺激胰岛素分泌[1]。同时,对提高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代谢也有一定的作用,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此外,也有实验证明,格列齐特能降低胆固醇蓄积,减少主动脉血肿脂肪酸和三磷酸甘油脂的浓度,既能够治疗糖尿病代谢紊乱,又可以防止血管病变,改善肾功能[2]。

吡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物,其作用机制与胰岛素的存在有关,能减少肝脏和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并减少肝糖的输出[3]。与磺脲类不同,它无促胰岛素促分泌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高选择性的激动过氧化物酶小体生长因子活化受体-γ(PPAR-γ),从而调节控制葡萄糖及脂类代谢的胰岛素相关基因的转录。临床研究表明,吡格列酮可改善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提高胰岛素对细胞的反应性,并改善体内葡萄糖平衡障碍[4]。在临床对照试验中,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合用,能提高疗效。本研究中对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在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分别应用格列齐特和吡格列酮治疗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治疗1年后,吡格列酮组血糖控制有效率为77.3%,明显高于格列齐特组(55.6%),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2005年Tan等[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吡格列酮在控制血糖及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方面疗效较格列齐特更强。

综上所述,吡格列酮具有从根本上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增加肝脏及肌肉等糖代谢组织对血糖的利用,从而达到长期而稳定的降糖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郝云玲,吴红玲,陈立波,等.格列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8(6):944-945.

[2]孙志香,吴静,雷闵湘.修饰型格列齐特缓释剂的降糖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杂志,2004,6(7):1006-1008.

[3]王长江,叶山东,王德全,等.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2,18(3):167-170,191.

[4]洪亚君,郭维英.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药房,2010(24):2258-2259.

[5]Tan MH,Baksi A,Krahulec B,et al.Comparison of pioglitazone and gliclazide in sustaining glycemic control over 2 year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5,28(3):544-550.

那格列奈 第12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组选择该院收治的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均与2011年欧洲EASD实施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相吻合,均血糖控制不良,排除心脑血管病变、1型糖尿病等患者,其中男性占有47例,女性有20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为(48.67±12.87)岁;32例合并高血压;8例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43例合并高脂血症。

1.2一般方法

于治疗前禁食一夜,次日清晨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Olympus Au2700),对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指标进行测定。 予以患者甘精胰岛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50051),依据患者体重,起始剂量每千克0.2 U/kg, 1次/d,行皮下注射,空腹血糖把控在5.0~8.0 mmol/L间,每隔3 d调整1次剂量,每次予以患者2~4 IU/次。 同时,于餐前服用那格列奈(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504),首次口服60 mg,每隔3 d进行1次调整,餐后2 h血把控在8.0~10.0 mmol/L之间。 连续治疗2个月。

1.3观察指标

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血清INS变化。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

2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0.5 h、1 hC肽与0.5 h、1 hINS明显上升(P<0.05),见表1。 针对FPG、2 hPG、HbA1c而言,治疗前依次为(10.7±3.7)mmol/L、(15.2±1.7)mmol/L、(9.7±2.5)%,治疗后依次为(6.2±1.1)mmol/L、(5.6±0.8)mmol/L、(8.3±1.0)%,HbA1c、FPG与2 hPG测得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2型糖尿病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与胰岛 β 细胞功能缺陷,第I相即表明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出现受损,就餐时与就餐后易诱发血糖升高,引起胰岛素抵抗[1,2]。 据相关研究显示,临床上胰岛素第Ⅰ相分泌功能损伤可恢复,那格列奈作为一种速效餐时胰岛素促分泌剂,能加快第Ⅰ相胰岛素分泌,控制患者餐后的血糖水平,同时有助于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控制心血管副作用[3]。 而甘精胰岛素作为一种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主要起协同作用。 该文研究显示,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患者空腹C肽、血清INS无明显变化,而FPG、HbA1c与2 hPG呈下降态势,表明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初发型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这与相关研究报道具有一致性, 主要是因为两者联合能与胰岛细胞膜上的KATP进行结合,抑制K+外流,促胞外Ca2+内流,刺激胰腺岛 β 细胞,促使其释放胰岛素,改善胰岛素1相分泌。

综上所述,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摘要:目的 探究甘精胰岛素与那格列奈联合治疗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7例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HbA1c、FPG与2 hPG测得值下降(P<0.05),0.5 h、1 hC肽与0.5 h、1 hINS上升(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初发型2型糖尿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精选7篇)婚礼安排表 第1篇婚礼准备及婚礼日程安排表■婚礼筹备计划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2.确定婚礼预算...

1
2025-09-22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精选3篇)昙花静静开随笔 第1篇小学生作文:昙花开了正文:国庆节的晚上,我照例去看昙花是否开了.这次惊奇地发现昙花开...

1
2025-09-22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精选10篇)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第1篇第7周周练1、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迫不...

1
2025-09-22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精选14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第1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一名来重庆...

1
2025-09-22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2篇)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第1篇晚会主题:待定( 备选:old if not wild we are young fear...

1
2025-09-22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精选14篇)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第1篇河北立法: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经河北省十...

1
2025-09-22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精选14篇)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第1篇合并同类项例1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1)3x23x2x2...

1
2025-09-22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精选8篇)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第1篇无愧我心 人可以欺骗一切,但唯独无法欺骗自己的心灵,心灵是比雪山天池还要澄明清澈...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