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分班范文(精选5篇)
男女分班 第1篇
1. 教师体会
一是师生关系密切了。因为分班更有利于教材内容的统一, 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开始成倍增加, 氛围更加融洽;二是展示自身魅力的机会多了。教学对象的统一, 使教师的精力更加集中, 有利于教师专长的充分发挥;三是对自身的挑战增多了。分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无形中给予教师更大的压力, 可以有效激励教师的进修与再学习;四是教学效率提高了。
2. 领导观点
一是学校群体性活动蓬勃开展。其中, 体育课男女分班教学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因为男女生分班教学促进了男女生群体的发展, 而群体活动又给各群体提供了一个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的大舞台。二是学校氛围更和谐。分班教学对教师要求提高的同时, 对学生的要求自然也相应提高, 这无形中加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
二、弊之所避
男女分班 第2篇
关键词:学校体育;男女分班;可行性;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01-01
随着学生体质连续25年下降,对学校体育目标作了相应的调整,不只是单纯的追求竞技体育成绩的提高,而应与培养终身体育相结合,而男女混合班级体育教学忽视了因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带来的对于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体育项目兴趣爱好所造成的影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了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重庆市南开中学作为“中国百强中学”,在重庆中学范围内率先做出了男女生分班的体育教学模式,并积累的不少男女分班教学的经验。
一、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以重庆市中学为例)
1、体育课仍有被其他科目占用的现象
在中、高考的指挥棒下,虽然重庆早已实施中考体育测试,但由于部分学校过度强调应试教育,缺乏对学生德育、体育、智育全面发展的认识,在周边区县仍然存在不少中学体育课被其他科目所占用的现象。就目前而言,部分中学决策者仍然存在对于体育以及体育课的偏视,最终导致体育课被其他科目占用现象普遍发生。
2、体育课缺乏科学、详细的课时计划
对于大部分中学体育组(体卫处)而言,缺乏根据学生不同阶段、不同身体心理素质制定学校体育教学安排的经验。存在着体育教学随意化现象,而且大部分的体育课大多是体育教师个人意志的安排,因此,易导致学生未能全面发展,不能全面的了解自身所适应的项目,易导致学生对体育产生厌倦感。
二、中学体育男女分班教学必要性
1、从运动心理学角度分析
中学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特点是自尊心的发展,大部分的学生都期望自己在集体中获得较高的评价,在异性面前表现的尤其强烈,都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体育课也是这种意识体现的重要场所,而体育教学的男女分班条件下,这种自尊心得到一定的保护,同性之间在一起学习,不用过分担心被异性嘲笑。
2、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分析
中学生时期是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体型、骨骼、肌肉发生显著变化的时期,各器官和系统的机能水平日趋完善,身体素质自然增长,而男女生的身体素质增长的侧重点又表现在不同方面。
三、中学体育男女分班教学实施办法
1、合理的男女分班
重庆市南开中学作为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国百强高中,其教学能力、学生全面发展的经验值得推广。重庆市南开中学体育教学男女分班采用了两种模式并行的方法:
模式一:相邻的两个班级男女生都较为均等情况下,将相邻两个班的体育课设置在相同的时间,两班男生组织成一体育教学班,两班女生组织成另一教学班。
模式二:相邻的两个班级男女生都不均等的情况下,将一个理科班和一个文科班的体育课设置在相同的时间,两班男生组织成一体育教学班,两班女生组织成另一教学班,尽量达到男女班人数均等,有利于教师安排授课。
2、科学的教学安排
重庆市南开中学根据学生阶段的不同以及男女生身体素质、运动爱好的不同制订了科学的教学安排,初中部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是按照体育中考的各方面要求进行,高中部的教学安排主要有以下几点:
高一年级:主要以篮球、田径、体操(双杠)教学,同时举办一年一届的高一班级篮球比赛,篮球比赛简化为每场比赛三节,第一节队员为本班男生,第二节队员为本班女生,第三节班级任意男女生都可,这样极大的培养了女生对于篮球的兴趣,在2014年的第十一届全国CSBA初中女子篮球锦标赛中该校获得冠军。
高二年级:主要以足球、排球、羽毛球、健美操教学,同时举办一年一届的高二健美操自编大赛,所有班级在教师健美操教学任务完成后给予一定的时间,全班自己组织编排一套完整的健美操进行比赛,而比赛中优胜班级将在课间操推广本班的自编操。
高三年级:主要以网球、乒乓球等具有放松学习压力的项目。
考虑到男女生身体、心理条件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男生所从事的体育运动大多以身体对抗较强烈的运动项目为主,而女生所从事的体育运动项目大多以身体对抗较小的运动项目为主,如:羽毛球、健身操、舞蹈等。
3、严格的考评制度
重庆市南开中学将体育考评按分值计入到学生的综合考评中,每学期结束后会按照严格的标准对班级学生进行体育期末测试,这样,学生的综合考评不在简单的按照文化分数进行计算。
少年强则国强,在中学生以及大学生体质连续多年下降的情况下,在体育即将作为衡量学生毕业标准的情况下,在以重庆市南开中学为代表的体育教学男女分班取得巨大成就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审视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积极的学习并推广中学生体育男女分班教学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马 凌.推行男女分班教学.确保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实效[J].中国学校体育.2008(11)28.
[2] 潘邵伟 于可红.学校体育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上好男女分班教学课的策略 第3篇
实施分班教学后, 学生群体间的“共性”便显得更加突出。如:男生的好动、淘气、不遵守课堂纪律;女生的怕动、怕累、爱说、好问等。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来解决这些问题。对于男生之间的“共性”, 教师要在细钻教材教法的同时严格要求学生, 做到令行禁止, 以避免课堂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对于女生之间的“共性”, 教师要精选教材, 多选一些适合女生身心发展的内容, 并适时变换教学手段来调动她们的学习热情, 来达成教学目标。
在把握“共性”的前提下, 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个性”是在“共性”的基础上发展的。符合课堂教学要求的“个性”我们应加以鼓励, 尽量给那些有特长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对于领悟动作要领快的学生应树立典型给予表扬。对课堂教学有负面影响的“个性”我们应加以引导使其改正, 不给其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二、因势利导、以“竞”促“学”
实施分班教学后, 打破了以往单班教学的模式, 不同班级的学生将会组合上课。这就形成了不同班级的两个群体。在进行教学时,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练习某个教学内容时, 教师可以人为地把两个不同班级的学生分成两个组别, 同时运用语言激励的方法来进行诱导教学, 有效营造竞争的氛围, 充分利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进行教学训练和比赛, 让学生在竞争中达到掌握教材、锻炼身体的目的。
三、分层细化、以“优”带“差”
男女分班 第4篇
1 高职公共体育课男女分班教学的优点
1.1 可以根据男女生理、心理特点安排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在18~22岁之间, 男女生都达到生理自立期, 在心理上、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等方面都显示出很大的差异性, 导致学生兴趣不同, 而且在运动项目的接受能力上也参差不齐。女生往往表现得比较害羞、爱美, 这样的心理变化就影响了女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 而男生相对热情奔放、身体充满活力, 运动积极性较高。在这个时期, 有针对性地进行正确的体育指导, 对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就更为重要。
1.2 可以更大程度上区分男女生身体素质和运动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 是激发学习动机主要的内在的“催化剂”。一个人如果对某项体育活动感兴趣, 就会积极参加, 全力投入, 并且乐此不疲, 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大量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 体育兴趣与体育学习活动效果常常是成正比的。在身体素质与原有技能水平大体一致的情况下, 有体育兴趣的人较无兴趣的人活动效果更优[4]。进入大学阶段, 男女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兴趣则明显不同, 男生喜欢激烈性、对抗性强的项目如篮球、足球等, 且接受能力远高于女生;而女生则比较喜欢动作柔和、舒展, 较少身体接触和对抗性较弱的体育活动, 如游泳、太极拳、形体和健美操等, 在这些项目方面接受能力也远高于男生。因此, 高职院校在无法实行“俱乐部教学”的情况下, 尽可能根据男女生运动兴趣不同安排体育教学内容。
1.3 可以克服高职院校男女生性别比例悬殊大, 不利于体育教学的缺点
高职院校由于专业的特点, 导致部分院系男女比例悬殊比较大, 比如笔者学院财会专业男女生比例达到1∶4, 而机电、汽修、电子信息专业男女生比例达到5∶1, 加上自然班的班级人数也相对较多, 一般都是50人左右, 如果根据自然班来上体育课, 人数方面远远超过30人左右的规定人数, 过多的人数不利于体育教学的组织和开展, 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同时, 在这样班级性别比例严重不均衡的自然班级中, 授课过程中, 体育教师可能会下意识地忽视弱势性别的学生群体, 不自觉地放弃或降低弱势性别学生的体育教育要求, 同时, 在运动项目选择上无法完全照顾好少性别的学生, 这样就不利于对这类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培养, 也不符合我国高职体育教育理念, 不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而采用男女分班教学可以很好地规避这个问题。
1.4 有利于教学组织和发挥因材施教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教师经常会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 这时, 合班教学不仅要面对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差异性, 还要考虑同性别学生差异性的存在, 这就给课堂教学组织增加了难度, 无论对场地器材的布置、使用, 还是对教学密度、强度的设置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此外, 教师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有时会自然地将男女生分开进行教学, 这时往往就会顾此失彼, 不利于目标任务的达成。而男女分班教学教师面对的是同一性别的学生, 更容易对授课内容、授课方法、授课手段、课堂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调节, 有利于发挥因材施教, 还可以避免男女生在异性面前出现过分的尴尬局面, 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1.5 有利于合理利用学校场地
伴随着高职院校“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 很多高职学校现有的体育场地、场馆、器材、设施还是捉襟见肘, 无法满足“俱乐部模式教学”的需求。传统的自然班教学, 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 学生在同一时间上课所需要的场地和器材也基本相同, 造成一些场地器材空闲, 而另一些场地器材空闲的情况出现, 也影响正常的公共体育课教学。但是, 如果采取男女分班教学, 根据学校场地情况和男女生不同的运动兴趣来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那么同一时间上课的男生和女生所使用的场地和器材就会不同, 这样就会更加合理地利用学校的运动场地和器材, 而且也解决了男女学生运动兴趣不同的问题, 也更容易体现公平原则, 从这方面来看男女分班教学更有利。
2 体育课男女分班教学所面临的障碍
(1) 高职体育课男女分班教学, 是针对男女学生在生理、情感倾向和运动兴趣项目选择上的差异, 而实施的“个性化教育”, 但在具体操作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男女分班教学不仅涉及体育教学部门, 还要涉及到学校教务管理、各院系教务负责人、后勤等多个部门。这种情况就需要学校教务管理部门进行统筹协调, 克服困难, 合力做好公共体育课的排课问题。
(2) 男女分班教学, 对体育教师专业的深度和宽度也是一个挑战。高职学校男教师多女教师少, 这种情况下就会有男教师教女生的情况出现, 这无疑对男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女生特点以及上课内容充分地“备好课”;同时, 老师还必须提高自身素质, 严于律己、加强责任感, 处理好和女学生的师生关系, 把握好分寸, 做到为人师表。
(3) 男女分班教学, 班级学生可能来自于不同自然班集体, 同学之间不熟悉, 学生之间就会有顾虑和隔阂, 这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挑战”。要上好合班学生的课, 教师首先处理好这个“合”的首要问题。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合理措施在促进教学, 促进共同进步和提高的前提下, 促使来自不同自然班级的学生“合二为一”, 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以及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
3 结语
高职院校男女分班教学有利于区别对待男女生在心理、生理, 身体素质、运动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可以发挥因材施教原则, 有利于体育教师的课堂组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也可以更加合理地利用学校体育场地, 但对体育教师和学校相关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议高职院校和体育教师在处理好所谓障碍的前提下, 采取男女分班的教学模式进行体育课教学。
摘要: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学生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教师应充当第一救护人, 他应当明白救护的基本步骤, 及时处理事故, 将损失减到最小, 这样可以提高高校体育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的能力。通过该文的介绍旨在引起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体育和体育突发事件的重视, 提高学校体育管理者、体育教师和学生的风险意识能力, 为高校科学有效地预防和应对体育突发事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男女分班教学
参考文献
[1]高力翔.高校体育教学中男女分合班授课对大学生学习态度及注意力的比较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0 (4) :18-19.
[2]潘凤英.聊城大学体育课男女生合班教学的优势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0 (2) :83-84。
[3]曹君浥, 李志斌.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男、女分班授课形式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10 (3) :177-178.
男女分班 第5篇
初中男女生的生理机能有许多差异。一般来说, 男生心脏体积大于女生10%~15%, 脉搏频率比女生慢2~3次/分, 血压比女生高0.67~1.33千帕 (5~10毫米汞柱) , 每搏输出量比女生多10~15毫升, 每分输出量多0.3~0.5升。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教学项目选择、器械的大小与重量都应男女生有所区别。男生选择竞技性强, 有一定强度的体育项目, 如田径、篮球、足球等, 女生则选择韵律性强、节奏明快、动作优美的体育项目, 如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等。体育教学中为了有针对性地发展男女生的生理机能, 非常有必要在初中时期进行男女分班的体育教学, 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
二、体育课男女分班教学的实施提高了教学效益, 促进了师生共同发展
1. 实行男女分班教学, 学校体育资源得以合理利用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已实行男女分班教学十多年,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学校在国家规定的体育课时基础上增加1课时, 初中为每周4课时, 高中为每周3课时, 满足了学生体育学习和健康成长的需要。
学校在开学之前新生分班时, 将各班的男女生比例进行合理分配, 男女生人数基本各等。排课表时将同年级的两个行政班排在同一时间上体育课, 这样两个班的男生、女生均由一位体育教师上课, 有限的场地和器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学校的操场没有空闲的时候, 能够利用的器材都用上了。教务处根据操场的情况先排体育课, 有时从上午第一节就开始。多年来没有因为体育课的安排而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下降, 反而使学校的办学质量越来越好。
2. 实行男女分班教学使体育教学组织管理更加严谨, 减少了伤害事故的发生
男女分班教学选出两名体育委员, 每班一位, 这样一来在体育课上为教学组织和管理带来了方便。同时也为分组教学提供了便利。男女分班教学是最基本的分组教学方式, 一名教师上40多名男生或女生的体育课, 由于体育项目统一, 学生差异不大, 课上的体育活动就可以统一管理, 进行集中讲解、集中示范、分组练习、个别纠正。教师也能够集中力量, 关照到所有的学生。在男女合班教学中, 就会给教学组织和管理带来难度, 有时会顾此失彼, 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事故。
3. 实行男女分班教学保证了体育技能学习的系统性
实行男女分班教学从时间上保证了体育教学的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的顺利实施, 使体育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落到实处。体育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大致包括粗略掌握动作、改进和提高动作、巩固与运用自如三个阶段。实行男女分班教学, 体育教师按照设定的教学计划实施技能教学的完成过程。每个单元只设定一个项目的技术学习, 这样就能够保证有足够的精力教会学生。而男女合班教学则要针对男女生各设定一个项目或层次的教学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就会大打折扣。
在体育课程的发展过程中, 体育技能教学始终是体育教学的核心部分, 没有了体育技能教学或者淡化体育技能教学就会降低体育课程的学科地位和学术地位, 损害学生的体育学习利益。体育学科不仅要实施男女分班教学, 还要改革和发展体育技能教学, 挖掘体育技能教学的潜在功能, 使学生不仅掌握体育技术, 发展体育能力, 还要提高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把学生培养成为会学习体育技术, 能够接受体育教育的终身体育者。体育技能教学是体育教育的载体, 通过体育技能教学不仅要完成育人的目标, 还要完成育体的任务, 所以要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 全面挖掘体育技能教学的功能, 使课程标准不断发展和完善。
三、体育课实施男女分班教学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