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牛顿的名言的意思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牛顿的名言的意思(精选8篇)

牛顿的名言的意思 第1篇

牛顿的名言的意思 -名人名言

版本一:当时牛顿在研究光学,跟胡克有书信来往,牛顿正准备出版他的光学巨著,胡克说里面有些内容是剽窃他的,所以他们有了争论。后来牛顿在给胡克的一封信里说:如果我看的比笛卡尔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胡克个子矮小,牛顿借此讽刺胡克。牛顿的意思是,就算我的研究跟别人有关系,那也不会是你,跟你没关系。

--------------百度知道

版本二:1674-1679年间两人曾通信讨论物体的圆周运动问题,虎克给牛顿写信,说明了他从1660年以后就有的平方反比定律(见万有引力定律)的思想,但是他无法从中推导出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通信中出现了常被引用的名言:“如果我看得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一些研究者认为这句话是在讽刺虎克矮小,但考虑上下文并无此意。1684年1月虎克在和爱德蒙哈雷,雷恩的谈话中声称他已经完成推导,但是哈雷和雷恩并不相信,哈雷随后告诉了牛顿。牛顿则表示在他已经完成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有推导,哈雷随后促成此书出版,这件事使得虎克十分怀疑牛顿剽窃了他的成果,并从此不愿意公开自己的任何发现。牛顿也因此删去了手稿中所有引用虎克工作的声明。

---------------------维基百科

以下是个人的理解: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这句话里面的“巨人”我想他指的是--知识--学问或者....

让他站在了高处,用知识填高了他的远见,

名人名言

就好像他把知识看成了 是个巨人!

(不过用我的理解方式,并不是很能说服他这句话的意思,因为牛顿成名是他发现万有引力,而在发现万有引力是在灵机一动的想法,而不是站在知识上;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它的这句话当做是牛顿骄傲时的话__

不过也有可能他那话里面的巨人是人类的: 探索精神 :

因为他在苹果掉下的时候就不停的问自己问什么是往下掉而不是

往上呢?)

伟大的牛顿,不仅知识和智慧伟大,修养和人格也是后人的榜样。

伟大的牛顿,他认为自己的知识,是建立在前人的知识积累之上。

伟大的牛顿,认为前人积累的知识,如同巨人的肩膀,为他的`成就铺垫了攀登知识新高峰的阶梯。他吸取前人的智慧,形成新的知识亮点,如同站在前人肩膀上登高望远。前人的智慧,在伟大的牛顿心目中就像巨人一样。

他的最大成就是理性与经验相结合,诞生了科学。

像万有引力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完成的经验方面:第谷积累了几十年的行星观测资料,开普勒整理出行星运行三大规律;理性方面:以往的西方哲学绝大多数是理性思索;数学也是归为理性,牛顿的导师巴罗研究曲线的切线,牛顿在此基础上创立微积分。

最后,由经验、数学和哲学的结合,牛顿提出万有引力理论,也开创了哲学的新局面(和教会统治时期奉为经典的亚里士多德的不少东西对立)。

还有,牛顿的三条力学定律,也是理性思索与实验相结合产生的。开创实验先河的是伽利略,他是以经验(事实)来挑战理性思考,挑战教会,挑战亚里士多德。牛顿就是在这些伟人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开创的。

站在巨人的肩膀,这说明知识具有继承性,不是牛顿自己一人独立完成全部知识。

牛顿的名言的意思 第2篇

1、如果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人怎样获得成功时,他会告诉你:“跌倒了,爬起来”,这就是成功。

2、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象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3、我始终把思考的主题像一幅画般摆在面前,再一点一线的去勾勒,直到整幅画慢慢的凸显出来。这需要长期的安静与不断的默想。

4、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但我自己以为我不过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发现比寻常更为美丽的贝壳而沾沾自喜。

5、把简单的事情考虑得很复杂,可以发现新领域;把复杂的现象看得很简单,可以发现新定律。

6、一个人如果控制不了自巳的脾气,脾气将控制你。

7、不管任何环境下,要守住耶稣基督救赎的真理与最大诫命――爱人如己。

8、如果说我比别人(笛卡尔)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9、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是对于一件事情很长时间很热心地去考虑罢了。

10、用钱谨慎将是基督生活的基本学习。

11、我的成就,当归功于精微的思索。

12、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时而发现了一个光滑的石子儿,时而发现一个美丽的贝壳而为之高兴的孩子。尽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还神秘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13、谦虚对于优点犹如图画中的阴影,会使之更加有力,更加突出。

14、每一个目标,我都要它停留在我眼前,从第一线曙光初现开始,一直保留,慢慢展开,直到整个大地一片光明为止。

15、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但我自己以为我不过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发现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块卵石或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至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翰的真理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16、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17、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

18、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19、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20、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

21、聪明人之所以不会成功,是由于他们缺乏坚韧的毅力。

22、我的成就,当归功于精力的思索。

23、有时候,爱情就像是树上的一只苹果,当你无意中散步到树下的时候,它可能一下子就掉下来砸在你的头上!

24、简单的事情考虑得很复杂,可以发现新领域,把复杂的现象看得很简单,可以发现新规律。

25、你若想获得知识,你该下苦功;你若想获得食物,你该下苦功;你若想得到快乐,你也该下苦功,因为辛苦是获得一切的定律。

26、我的心经常是认真与安静,不陷入忧郁。

27、我并无特别过人的智慧,有的只是坚持不懈的思索精力而已。

28、你该将名誉作为你最高人格的标志。

29、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30、愉快的生活是由愉快的思想造成的。

31、思索,继续不断的思索,以待天曙,渐近乃见光明。

32、大学里绝不会教你如何生存;同样道理,大学教授也和我们一样,简直对这事一无所知。

33、无知识的热心,犹如在黑暗中远征。

34、天才就是长期劳动的结果。

35、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

36、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滨上玩耍的孩子,()时而拾到几块莹洁的石子,时而拾到几片美丽的贝壳并为之欢欣。那浩瀚的真理的海洋仍展现在面前。

37、我不知道这个世界将来怎么看我,对我而言,我只像海滩边玩耍的男孩,偶然间发现了一粒比较圆的石头,和一粒比较漂亮的贝壳,就觉得很愉快,但是在我前面,尚未被发现的石头、贝壳仍然多如大海。

38、应当把荣誉当作你最高的人格的标志。

39、胜利者往往是从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时间中得来成功。

40、辛苦是获得一切的定律。

41、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

42、如果说我所看的比笛卡尔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

牛顿的智慧 第3篇

牛顿出生前三个月父亲便去世了。在他两岁时, 母亲改嫁。从此牛顿便由外祖母抚养。11岁时, 母亲的后夫去世, 牛顿才回到了母亲身边。大约从5岁开始, 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 12岁时进入中学。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 他资质平常, 成绩一般, 但他喜欢读书, 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 并从中受到启发, 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 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药剂师的房子附近正建造风车, 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 自己也制造了一架小风车。推动风车转动的不是风而是动物。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 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 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 就不断地跑动, 于是轮子不停地转动。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早晨, 小水钟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 催他起床。

后来, 迫于生活, 母亲让牛顿停学在家务农。但牛顿对务农并不感兴趣, 一有机会便埋首书卷。每次, 母亲叫他同她的佣人一道上市场, 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经时, 他便恳求佣人一个人上街, 自己则躲在树丛后看书。有一次, 牛顿的舅父起了疑心, 就跟踪牛顿上市镇去, 他发现牛顿伸着腿躺在草地上, 正在聚精会神地钻研一个数学问题。牛顿的好学精神感动了舅父, 于是舅父劝服了牛顿的母亲让牛顿复学。牛顿又重新回到了学校, 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书本上的营养。他写了一首题为《三顶冠冕》的诗, 表达了他为实现献身科学的理想而甘愿承受痛苦的态度。

世俗的冠冕啊, 我鄙视它如同脚下的尘土,

它是沉重的, 而最佳也只是一场空虚;

可是现在我愉快的欢迎一顶荆棘冠冕,

尽管刺得人痛, 但味道主要的是甜;

我看见光荣之冠在我的面前呈现,

它充满着幸福, 永恒无边。

求学岁月

牛顿19岁时进入剑桥大学, 成为三一学院的减费生, 靠为学院做杂务的收入支付学费。在这里, 牛顿开始接触到大量自然科学著作, 经常参加学院举办的各类讲座, 包括地理、物理、天文和数学。牛顿的第一任教授伊萨克·巴罗是个博学多才的学者。这位学者独具慧眼, 看出了牛顿具有深邃的观察力、敏锐的理解力。于是将自己的数学知识, 包括计算曲线图形面积的方法, 全部传授给牛顿, 并把牛顿引向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

后来, 牛顿在回忆时说道:“巴罗博士当时讲授关于运动学的课程, 也许正是这些课程促使我去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当时, 牛顿在数学上很大程度是依靠自学。他学习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笛卡尔的《几何学》、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巴罗的《数学讲义》及韦达等许多数学家的著作。其中, 对牛顿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要数笛卡尔的《几何学》和沃利斯的《无穷算术》, 它们将牛顿迅速引导到当时数学最前沿——解析几何与微积分。1664年, 牛顿被选为巴罗的助手, 第二年, 剑桥大学评议会通过了授予牛顿大学学士学位的决定。

正当牛顿准备留校继续深造时, 严重的鼠疫席卷了英国, 剑桥大学因此而关闭, 牛顿离校返乡。家乡安静的环境使得他的思想展翅飞翔, 以整个宇宙作为其藩篱。这短暂的时光成为牛顿科学生涯中的黄金岁月, 他的三大成就:微积分、万有引力、光学分析的思想就是在这时孕育成形的。可以说此时的牛顿已经开始着手描绘他一生大多数科学创造的蓝图。

怪异的牛顿

1667年复活节后不久, 牛顿返回到剑桥大学, 10月被选为三一学院初级院委, 翌年获得硕士学位, 同时成为高级院委。1669年, 巴罗为了提携牛顿而辞去了教授之职, 26岁的牛顿晋升为数学教授。巴罗让贤, 在科学史上一直被传为佳话。

牛顿并不善于教学, 他在讲授新近发现的微积分时, 学生都接受不了。但在解决疑难问题方面的能力, 他却远远超过了常人。还是学生时, 牛顿就发现了一种计算无限量的方法。他用这个秘密的方法, 算出了双曲面积到256位数。他曾经高价买下了一个棱镜, 并把它作为科学研究的工具, 用它试验了白光分解为的有颜色的光。开始, 他并不愿意发表他的观察所得, 他的发现都只是一种个人的消遣, 为的是使自己在寂静的书斋中解闷。他独自遨游于自己所创造的超级世界里。后来, 在好友哈雷的竭力劝说下, 才勉强同意出版他的手稿, 才有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问世。

作为大学教授, 牛顿常常忙得不修边幅, 就走进了大学餐厅。有一次, 他在向一位姑娘求婚时思想又开了小差, 他脑海了只剩下了无穷量的二项式定理。他抓住姑娘的手指, 错误的把它当成通烟斗的通条, 硬往烟斗里塞, 痛得姑娘大叫, 离他而去。牛顿也因此终生未娶。

牛顿从容不迫地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结果做出了科学史上一个个重要的发现。他马虎拖沓, 曾经闹过许多的笑话。一次, 他边读书边煮鸡蛋, 等他揭开锅想吃鸡蛋时, 却发现锅里是一只怀表。还有一次, 他请朋友吃饭, 当饭菜准备好时, 牛顿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便独自进了内室, 朋友等了他好久还是不见他出来, 于是朋友就自己动手把那份鸡全吃了, 鸡骨头留在盘子, 不辞而别了。等牛顿想起, 出来后, 发现了盘子里的骨头, 以为自己已经吃过了, 便转身又进了内室, 继续研究他的问题。

伟大的成就

在牛顿的全部科学贡献中, 数学成就占有突出的地位。他数学生涯中的第一项创造性成果就是发现了二项式定理。据牛顿本人回忆, 他是在1664年和1665年间的冬天, 在研读沃利斯博士的《无穷算术》并试图修改他的求圆面积的级数时发现这一定理的。

微积分的创立是牛顿最卓越的数学成就。牛顿为解决运动问题, 才创立这种和物理概念有直接联系的数学理论的, 牛顿称之为“流数术”。牛顿超越了前人, 他站在了更高的角度, 对以往分散的努力加以综合, 将自古希腊以来求解无限小问题的各种技巧统一为两类普通的算法--微分和积分, 并确立了这两类运算的互逆关系, 从而完成了微积分发明中最关键的一步, 为近代科学发展提供了最有效的工具, 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

1707年, 牛顿的代数讲义经整理后出版, 定名为《普遍算术》。他主要讨论了代数基础及其 (通过解方程) 在解决各类问题中的应用。书中陈述了代数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 用大量实例说明了如何将各类问题化为代数方程, 同时对方程的根及其性质进行了深入探讨, 引出了方程论方面的丰硕成果, 如, 他得出了方程的根与其判别式之间的关系, 指出可以利用方程系数确定方程根之幂的和数, 即“牛顿幂和公式”。

牛顿对解析几何与综合几何都有贡献。他在1736年出版的《解析几何》中引入了曲率中心, 给出密切线圆 (或称曲线圆) 概念, 提出曲率公式及计算曲线的曲率方法。并将自己的许多研究成果总结成专论《三次曲线枚举》, 于1704年发表。此外, 他的数学工作还涉及数值分析、概率论和初等数论等众多领域。

牛顿是经典力学理论理所当然的开创者。他系统地总结了伽利略、开普勒和惠更斯等人的工作, 得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他在自然科学中最辉煌的成就。那是在假期里, 牛顿常常来到母亲的家中, 在花园里小坐片刻。有一次, 像以往屡次发生的那样, 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一个苹果的偶然落地, 却是人类思想史的一个转折点, 它使那个坐在花园里的人的头脑开了窍, 引起他的沉思: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切物体都受到差不多总是朝向地心的吸引呢?牛顿思索着。终于, 他发现了对人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他认为太阳吸引行星, 行星吸引行星, 以及吸引地面上一切物体的力都是具有相同性质的力, 还用微积分证明了开普勒定律中太阳对行星的作用力是吸引力, 证明了任何一曲线运动的质点, 若是半径指向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点, 且绕此点扫过与时间成正比的面积, 则此质点必受指向该点的向心力的作用, 如果环绕的周期之平方与半径的立方成正比, 则向心力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牛顿还通过大量实验, 证明了任何两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吸引力, 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F=G (m1m2/r2) (m1和m2是两物体的质量, r为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在同一时期, 雷恩、哈雷和胡克等科学家都在探索天体运动奥秘, 其中以胡克较为突出, 他早就意识到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但他缺乏像牛顿那样的数学才能, 不能得出定量的表示。

牛顿运动三定律是构成经典力学的理论基础。这些定律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是解决机械运动问题的基本理论依据。

1687年, 牛顿出版了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这是一部力学的经典著作。牛顿在这部书中, 从力学的基本概念 (质量、动量、惯性、力) 和基本定律 (运动三定律) 出发, 运用他所发明的微积分这一锐利的数学工具, 建立了经典力学完整而严密的体系, 把天体力学和地面上的物体力学统一起来, 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的综合。

在光学方面, 牛顿也取得了巨大成果。他利用三棱镜试验了白光分解为的有颜色的光, 最早发现了白光的组成。他对各色光的折射率进行了精确分析, 说明了色散现象的本质。他指出, 由于对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率和反射率不同, 才造成物体颜色的差别, 从而揭开了颜色之谜。牛顿还提出了光的“微粒说”, 认为光是由微粒形成的, 并且走的是最快速的直线运动路径。他的“微粒说”与后来惠更斯的“波动说”构成了关于光的两大基本理论。此外, 他还制作了牛顿色盘和反射式望远镜等多种光学仪器。

牛顿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 在几乎每个他所涉足的科学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成绩。他研究过计温学, 观测水沸腾或凝固时的固定温度, 研究热物体的冷却律, 以及其他一些只有在与他自己的主要成就想比较时, 才显得逊色的课题。

牛顿晚年

随着科学声誉的提高, 牛顿的政治地位也得到了提升。1689年, 他被当选为国会中的大学代表。作为国会议员, 牛顿逐渐开始疏远给他带来巨大成就的科学。他不时表示出对以他为代表的领域的厌恶。同时, 他的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和同时代的著名科学家如胡克、莱布尼兹等进行科学优先权的争论上。

晚年的牛顿在伦敦过着富足的生活, 1705年他被安妮女王封为贵族。此时的牛顿非常富有, 被普遍认为是生存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在他任职的24年时间里, 他以铁拳统治着学会。没有他的同意, 任何人都不能被选举。

晚年的牛顿开始致力于对神学的研究, 他否定哲学的指导作用, 虔诚地相信上帝, 埋头写以神学为题材的著作。当他遇到难以解释的天体运动时, 竟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动力”的谬论。他说“上帝统治万物, 我们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

牛顿的货币战争 第4篇

1693年,伦敦,三一学院。

数学系办公室的一张软椅中,躺着年过半百的剑桥大学首席教授艾萨克•牛顿。他手里攥着瑞士数学家丢勒寄给他的信,沮丧和绝望击中了他——结束了,他们之间,一切都结束了。

24年前,他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被天才数学家巴鲁教授视为掌上明珠,他在剑桥大学一众学者名流的掌声中走马上任,成为该校最古老的学院之一、数学界顶级学府——三一学院的首席教授;7年前,他发表了《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作为自己44岁生日的礼物,引发学界大地震,奠定了他英国最伟大科学家的地位,他已走到了事业的巅峰。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他的母亲患上重病并于两年后去世,悲恸中的牛顿结识了自己的崇拜者、瑞士数学家尼可拉•法第欧•德•丢勒。接下来的4年,两人频繁通信,而他却从来不把个中内容向旁人透露半分,这种亲密关系令外界议论纷纷。众所周知,牛顿19岁那年因过于专注研究而耽误了未婚妻斯托勒小姐,随着他拿到剑桥的录取通知书,斯托勒也成为了别人的新娘。深受情伤的牛顿从此再不敢轻言恋爱,并且由于其清教徒身份,接下来的数十年,他都刻意与女性保持距离,似乎成为了爱情绝缘体。直至丢勒的出现,人们惊讶地发现:牛顿的平淡生活似乎因那一叠叠来自瑞士山间的信件而出现了一缕活泼的阳光。而年轻人丢勒,却并不是一位小姐……

正是在1693年的夏天,丢勒给牛顿寄出了最后一封信,两人的关系突然中断。不知是因为学术矛盾,还是个人恩怨,丢勒从此音讯全无。人们只知道此前他曾与牛顿的敌人、欧洲著名数学家莱布尼茨交换过几封信件,但没人知道详情,也没有人敢去找当事人打听缘由——因为,牛顿已精神崩溃,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他的行为越来越偏激、乖僻,他的学生越来越听不懂他讲课的内容,有兴趣参加其学术讨论会的同仁越来越少,几乎所有人都相信一代天才将会从此陨落。而这一切,都被一个人看在眼里:查尔斯•蒙塔古,英王宠臣,受封哈利法克斯爵士,家世显赫的他曾是牛顿的学生,后来也成为三一学院的讲师,是牛顿身边极少数受到信任的好友之一。

弃学从政

这十几年来,蒙塔古一直为牛顿在三一学院所受到的待遇忿忿不平。牛顿就任首席教授一职多年,研究成果与著作无数,却蜗居在日渐残破的公寓,从未有任何晋升机会,薪酬仅能糊口。而同辈的科学家都纷纷获得教会和皇室的赏识,或出任政府要员,或享受国家颁发的终身荣誉,名利双收。蒙塔古自己也是身居高位,在皇室和贵族圈中人脉极广。眼看牛顿终日寒酸,自从遭受丢勒的打击后,更是日益低落,他认为自己有义务给老师兼好友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于是,他曾和贵族朋友一道,推荐牛顿出任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长一职,可校方却以得不到教会支持为名,否决了此项任命。

1694年,事情出现了转机。蒙塔古受封为帝国财政大臣,手握重权的他依然没有忘记那位忧愁的大科学家。1696年,他给牛顿写了一封信:“亲爱的朋友,我是多么的高兴,因为我终于找到了一个上好的机会来证明我对您的友谊,同时也是国王陛下对您渊博才学的尊重。财政部下属的皇家铸币局总监——欧维东先生,即将被任命为海关专员,于是其总监一职悬空,而国王亲自答允我将您——牛顿先生作为铸币局总监接任者的不二人选。我思来想去,这份工作实在是太适合您不过了,不仅属于铸币局最高长官之一,每年还有500至600英镑的丰厚收入。更重要的是,这个职位其实没有太多的事务需要处理,您可以随心所欲地打发闲暇时间,甚至保留您在三一学院的教职。”

这位学生兼朋友的诚挚心意最终打动了牛顿,他答应接受这份工作,并从此投身政界。正是这一次的选择,成就了英国乃至世界金融史上的一件大事,引发了英国货币发展进程中一场意义深远的改革,甚至为日后英国在全球建立经济霸权奠定了基础。而这一次的选择,也是大科学家牛顿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水岭。他“三十年治学,三十年从政”,成为后世众多史学家争议不断的一个话题:选择高官厚禄的牛顿,究竟是一个在困苦多年后疯狂追逐名利的小人,还是一个高风亮节、守身如玉、视名利为浮云的君子呢?

尽管铸币局总监的确是一份闲职,可牛顿并没有掉以轻心。如何做好本职工作,赢得英王信任,是他此时最大的考虑。他很快走出了抑郁症的阴影,每天都准时前往皇家铸币局所在地——伦敦塔上班,不仅主动参与新币种的技术攻关和数量发行,还跑到血淋淋的刑场亲自监督处决制贩假币的罪犯。

1699年,搞金融和搞物理同样出色的他获得英王嘉许,升任铸币局局长——管理帝国货币业务的最高长官,年俸上涨至1000英镑,而且还被允许从每次重铸货币的工作中提成,牛顿的总收入因此达到了每年1200英镑至1500英镑不等。这在人们看来已是备受艳羡的事情了,据说当年建造格林威治天文台,也只花了500多英镑!

重重挑战

更高的职位意味着更重的责任。事实上,皇家铸币局的工作并非只有铸造新币、打击假币那么简单,个中的玄妙和矛盾之处随着英国经济实力的飞速进步而愈加复杂。在金属货币仍然大行其道的那个时代,铸币局的决策维系着全国乃至欧洲货币体系的健康和稳定。牛顿,正是手握决策权的关键人物之一。

17世纪,黄金还未受人们的青睐,流通量极少,银币才是英国的主要货币。但金属货币却有着天生的缺陷,那就是容易磨损,一枚银币经过多年的手手相传,花样和面值几乎都模糊不清了,银币重量减少,其所代表的财富也在人们心中逐渐掉价。银币不能长期保值,促使部分人宁愿将未磨损的新银币熔化成银块,去换回价值更为稳定的黄金甚至外国货币。旧的货币因磨损逐渐贬值,新的货币因不受信任而遭抛弃。两种原因作用下,流通中的足值货币数量大大减少,造成通货紧缩,伊丽莎白时代英国财政总收入中,不足值的硬币甚至占到了50%,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而在当时,新大陆已被发现,海外贸易兴起,通货紧缩无疑给成长中的国际贸易带来沉重打击。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假币伪币制造技术随着工业的发展也是精益求精。铸币局为保证“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于1662年将机械化引入银币生产,所有银币边缘都铸成复杂的锯齿状作为防伪标记。然而,再繁复的铸币技术也总有被成功模仿的一天,假币制造者们偷采银矿、私铸银币的活动屡禁不止,尽管英国当时对制假贩假行为的量刑极为严苛,若达到一定数量还会处以斩首等极刑,但假币利润之丰厚却不断诱使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由于其私铸工艺精妙绝伦,伪币的锯齿边缘和真币一样精致,这伙人甚至拥有自己专门的头衔——“剪刀手”。

牛顿面对的问题,不仅有来自外部的冲击,还有来自内部的投机取巧。因为造假者除了“剪刀手”,更多的还是铸币局下属数家造币厂的负责人!尽管国家明文规定了硬币的质量及成色,但很多造币厂依然以次充好,故意铸造不足值的硬币从中牟利。更棘手的是,这种“官方造假”行为有时竟然受国家指使,但是,堂堂大英帝国怎么会搬起石头自己砸自己的脚呢?然而事实确实如此。

17世纪的英格兰,先后陷入内战、反荷战争和反法战争,国家军事体制也发生了变化,由从前的臣民自备武器组成军队保家卫国,转变成国家出钱聘请雇佣军,军费成为战时英国的最大财政支出项目。在牛顿掌管铸币局的时代,正逢英法九年战争时期,国家若以降低银币成色的方法发行新币,再以新币支付军费债务,便可用较少的白银来偿还较多的欠债。但民众对政府的这种“小聪明”并不买账,坊间流言四起,银币价值一落千丈。1696年,政府公信力破产,导致英格兰银行出现挤兑风潮,人们纷纷抛出银币换取黄金以保值,使得市场金价在短期内上涨了50%!流通中的银币数量骤减,通货紧缩日益严峻,英国政府为稳定民心不得不再次铸造和发行新货币,以增加市场中的银币数量。如此一来,增加多少银币,确定多少面值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内阁中由此出现了两派截然不同的意见:以新任财政大臣威廉•郎兹为代表的“保王派”,和以牛顿的好友、哲学家洛克为代表的“保民派”。双方言之凿凿,各持依据,出现僵持局面。

有国王撑腰的保王派提议将所有新币的面值提高25%,但重量只保持原先的80%,将“货币成色不足”彻底合法化,令货币贬值成为事实。这种做法无疑对国王最为有利,因为他可以堂而皇之地用少量的白银铸造更多的货币,以清偿堆积如山的战争贷款和国家债务。保民派的代表人物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个人威信极高,同时也是三一学院的教授,他反对降低成色和减轻重量,认为货币面值必须与其价值对等,否则货币的最终使用者——普通民众,尤其是商人,将承担货币贬值所带来的一切损失。至于市场流通中的银币短缺,他认为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处于战争这一非常时期,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新大陆采掘银矿的西班牙船队在海上受阻,未能及时将银子运回欧洲所致。另外,针对民众储存黄金进行保值,洛克认为货币的本位应该是银子而并非金子,如果两者的价格出现落差,则应该由政府出面调价,降低黄金价格。

放弃白银

学者洛克无论在皇室和政府都享有极高的声誉,而牛顿身为物理学家,对国家金融现状也没有太多的了解,便义无反顾地将赞成票投给了自己的好朋友。国王最终在外界压力面前做出让步,同意维持新货币面值,并以对等的白银重量进行铸造。保王派的失败、保民派的胜利,让民众尤其是民间有产者的利益得到了维护,而作为债务方的国家和政府不仅花费了一大笔白银来铸造新货币,还承担了比以往更多的债务压力,而直接顶受这种压力的,便是皇家铸币局。

毫无心理准备的牛顿,面对的正是这么一个麻烦的烂摊子,当初他与洛克站在一起,反对财政大臣郎兹的建议,纯粹是出于学者间的惺惺相惜。因为哲学家洛克的理论曾让他痴迷不已:天赋人权,人应受自然法的制约,政府的建立须以人民的意愿为基础,政府决策应以人民的利益为最大前提。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即使蒙受损失,也应由政府买单。然而,现实的复杂性永远高于理论,若一味遵从理论而不进行变通,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牛顿本人,也为现实困境而头疼不已:他对保民派的支持是如此的坚定不移,所以在新币铸造过程中对银币重量和成色执行了极为严格的标准,结果到了年底,白银储量正式告罄,几家造币厂叫苦连天,明明是银根短缺,甚至无银可铸,却仍要承担越来越多的铸造任务,新币发行根本难以为继。铸币局的尴尬一直持续了3年,结果还是没能完成当初规定的铸造数量,以国家和政府作为权威担保的银币,在公众中彻底失去了信誉。身为铸币局最高领导的牛顿,无疑是打了自己一个响亮的耳光。

抱着高尚的哲学思想、却在现实中四处碰壁的牛顿,开始冷静下来、认真研究洛克货币政策的可行性。洛克也好,郎兹也罢,两方的货币政策如今在牛顿看来都应各打五十大板,而他自己却无法推出一个有个人特色的金融创新观点。但是,身为学者的他却秉持一种信念:理论永远落后于现实,所以,无论何时都必须立足现实。

现实是怎样的呢?随着银币公信力的荡然无存,白银的外流愈加严重,人们纷纷以白银换取黄金,连铸币局自己也开始大量储存价值相对稳定的黄金。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导致金价上扬,金子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而伴随黄金的大量流入,金价也开始自动回落,正式成为价格受市场调控的流通贵金属。

起初,牛顿依然坚持推行洛克货币政策,他还向内阁提议:教会和贵族拥有大量银器,不妨把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熔掉做为铸币之用,以解造币厂燃眉之急。这种幼稚的建议当然不会得到采纳。随后,牛顿参考了欧洲其他国家的经验,得出种结论:白银流失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了,人们都拒绝使用白银作为支付手段,所以,不如彻底放弃白银铸币!

这种观点无疑是破天荒的,毕竟白银作为主要流通货币已从中世纪延续至今,是最根本的货币金属。要彻底推倒白银,选用其它货币,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洛克本人便是银币的忠实拥护者,他甚至顽固地认为:银币如天赋人权一般,是上天赐给人类的基本财富,普天之下,只有金属、也只有银金属才能担当货币的职能,其它东西,尤其是纸币,那简直如废纸一样不具任何价值意义。洛克始料未及的是,当初坚决拥护自己的好战友,今天居然站到了与其对立的方向上,而他的观点竟然比郎兹还要“大逆不道”!

循序渐进

牛顿还是以前的那个牛顿。早年的时候,他曾经独立研究出微积分理论,但因为担心别人认为这种理论太怪异、无法接受,索性将笔记封存起来,只字未提,结果让另一个同样建立了微积分的数学家莱布尼茨捷足先登。牛顿将这项开创数学界先河的著名理论“拱手相让”,眼看着本属自己的胜利花落别家,更遗憾的是,还造成了两位伟大学者之间无法弥补的伤痕。

如今,面对广泛的质疑,牛顿还是一如既往地选择了沉默,并未对此进行针锋相对地抨击。不久后,牛顿因才学卓著受到女王的赏识,获封艾萨克爵士,从此跻身贵族之列。社会地位的上升为他增添了不少信心,他勇敢地向内阁递交了自己亲自撰写的调查报告,结合了东印度、中国和日本的例子,详细论证了白银如何大势已去、沦为辅币,黄金如何普遍流行、升为主币。在报告中,他并没有强求政府彻底放弃白银,而是想方设法说服对方认识黄金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国家统一定价。

1717年,议会通过决议,将英国的黄金价格定为每盎司(纯度0.9)3英镑17先令10便士,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定价决策,从此,黄金价值正式与英镑面值挂钩,而在当时的英国市场,黄金早已取代白银成为主要支付手段,于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金本位制度终于建立了!

十年后,牛顿去世,遗体被安葬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世代受人瞻仰与膜拜。五十年后,英国正式立法,对银币的使用日期进行了限制,银币最终完全退出历史舞台,金币成为公认的基本货币。又四十年过去,1817年,英国正式立法,确认货币金本位制度。学者们纷纷调侃:“早在100年前的牛顿时期,我们就是一个实行金本位的国家了!”

艾萨克·牛顿的经典名言 第5篇

1.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2.一个人如果控制不了自巳的脾气,脾气将控制你。

3.聪明人之所以不会成功,是由于他们缺乏坚韧的毅力。---牛顿(英国)the smart person the reason that cannot succeed, is because they lack the tenacious will. --- newton (england)

4.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但我自己以为我不过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发现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块卵石或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至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翰的真理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牛顿(英国) i dont know what i may seem to the world, but, as to myself, i seem to have been only like a boy playing on the sea shore, and diverting myself in now and then finding a smoother pebble or a prettier shell than ordinary, whilst the great ocean of truth lay all undiscovered before me.

5.无知识的热心,犹如在黑暗中远征。---牛顿(英国)

6.你若想获得知识,你该下苦功;你若想获得食物,你该下苦功;你若想得到快乐,你也该下苦功,因为辛苦是获得一切的定律。---牛顿(英国)you if want to obtain the knowledge, your this under painstaking effort; you if want to obtain food, your this under painstaking effort; you if want to obtain joyfully, your also this under painstaking effort, because is laborious obtains all laws. --- newton (england)

7.人一旦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就不应该再动摇为之奋斗的决心

8.胜利者往往是从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时间中得来成功。---牛顿(英国)

9.你该将名誉作为你最高人格的标志。---牛顿(英国)

10.不管任何环境下,要守住耶稣基督救赎的真理与最大诫命------爱人如己。

11.用钱谨慎将是基督生活的基本学习

12.聪明人之所以不会成功,是由于他们缺乏坚韧的毅力。---牛顿(英国)

13.如果说我所看的.比笛卡尔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牛顿(英国)

14.每一个目标,我都要它停留在我眼前,从第一线曙光初现开始,一直保留,慢慢展开,直到整个大地一片光明为止。」

15.我并无特别过人的智慧,有的只是坚持不懈的思索精力而已。

16.我始终把思考的主题像一幅画般摆在面前,再一点一线的去勾勒,直到整幅画慢慢的凸显出来。这需要长期的安静与不断的默想。

17.企图光以迫切祷告祈求上帝的祝福,来取代自己所该付出的努力,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是出于人性的懦弱。

18.胜利者往往是从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时间中得来成功。---牛顿(英国)the victor often is from persisted finally in five minutes time succeeds. --- newton (england)

19.我的成就,当归功于精微的思索。---牛顿(英国)

20.你若想获得知识,你该下苦功;你若想获得食物,你该下苦功;你若想得到快乐,你也该下苦功,因为辛苦是获得一切的定律。---牛顿(英国)

牛顿的童年 第6篇

每个人都有童年,科学家的童年也跟同学门一样,爱玩、爱问为什么,不过有时他们玩地很特别。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童年时代喜欢做机械模型和思考问题,妈妈给他一点零花钱,他都用来买木工工具,来做小风筝、小风车、漏壶,都很精巧。

依次,镇里安装了一架用于水利灌溉的风车。大家都感到新奇,从老远的地方跑来看。牛顿趴在草地上看了一天,风儿吹,车儿转,能磨面,能灌溉,牛顿看地入神了。回到家,牛顿找来工具,叮叮当当干起来,做成了一个风车的小模型。小风车很精巧,牛顿想让同学都看一看。于是,他把风车带到了学校,摆在桌子上,用扇扇一扇,风车就转起来。同学满一边看一边说:“太妙了!太妙了!”看着看着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风车会转动呢?”“是啊!为什么不扇就不转了呢?”大家一起问牛顿。“这,这道理,我也不懂。”牛顿羞地满脸通红。从此以后,牛顿懂得了做事情既要动手,更要动脑,一定要弄清为什么。从此他读书更加用功了,有时,妈妈让他去赶即使卖东西,啊却做在篱笆下津津有味地读书;妈妈昂他放牛,他一心只管读书,结果迷了路。读书多了,牛顿又长了许多知识,不仅会模仿,而且还有创造。

有一天,牛顿做了一灯笼挂在风筝的尾巴上。夜晚,点着的灯笼随着风筝飞到空中,随风飘动,非常好看,邻居看到天空中的这种奇怪的情景,非常惊讶以为是出现了彗星。牛顿6岁的时候,有一天狂风怒吼,大雨倾盆,人们都已躲到屋子里,可牛顿却偏偏跑到暴风雨中,一会儿顶着风走去,一会儿顺着风回来,看着走路的速度差多少,计算一下风的力量有多大。

牛顿童年时代能想出别人小不到的玩法,从中他发现了许多问题,养成了探索大自然秘密的习惯和兴趣,最后,终于成为一为伟大的科学家。

如果说我所看的比笛卡尔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牛顿(英国)

无知识的热心,犹如在黑暗中远征。---牛顿(英国)

你该将名誉作为你最高人格的标志。---牛顿(英国)

我的成就,当归功于精微的思索。---牛顿(英国)

你若想获得知识,你该下苦功;你若想获得食物,你该下苦功;你若想得到快乐,你也该下苦功,因为辛苦是获得一切的定律。---牛顿(英国)

聪明人之所以不会成功,是由于他们缺乏坚韧的毅力。---牛顿(英国)

胜利者往往是从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时间中得来成功。---牛顿(英国)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

牛顿的故事 第7篇

幼年时,牛顿身体较弱,学习成绩也不好,还经常受到别的同学的欺侮。有一次,几个同学逼他太甚,他忽然鼓起勇气反抗起来。从此,再没有人敢欺侮他,他也暗暗下决心,在学习上要超过别的同学,不再让人瞧不起。由于发奋读书,他的各门功课,尤其是数学,都成为班上最优秀的。

少年时期的牛顿,十分喜欢动手做玩具、小器械,他做的灯笼、风筝十分精巧,他的风筝比商店卖的飞得还高。据说,他以往做过一个“水钟”,他在水桶壁上划上均匀的横线,让桶里的水从桶底往外滴,水面不断下降,根据刻度线读出时间,水滴尽了,正好是中午时刻。这个钟类似于我国古代的漏壶。牛顿做的“太阳钟”,据说是在木板上划上线,中间钉一枚铁钉,在阳光下,看钉子的影子与哪条线重合,就能读出时间。这个“太阳钟”类似于我国古代的日晷。

1661年牛顿中学毕业,考入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在大学期间,由于他中学的数学基础好,再加上自我刻苦钻研,他的学习突飞猛进,深受导师的喜爱,导师将自我的专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1665年牛顿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留校做研究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科学生涯。

1665年秋,伦敦发生了可怕的瘟疫,剑桥大学关门,牛顿回到了家乡。在家乡的十八个月,能够说是牛顿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几乎他所有最重要的成就都在这个时期奠定了基础。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期间。

瘟疫过后,牛顿回到剑桥大学。1668年他取得硕士学位。1669年,他的导师巴罗博士辞职,并进取推荐他接替了数学教授的职位。他从这年开始,就成为全剑桥大学公认的大数学家,还被选为三一学院管理委员会成员。

牛顿在剑桥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长达三十年之久。这三十年是他刻苦钻研的三十年,为了科学研究,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有时为了检验一个设想,他呕心沥血、通宵达旦,直到有了结果才罢休。牛顿的渊博学识和辉煌的科学成就,都是在剑桥取得的。

1672年牛顿当选为英国伦敦皇家学会会员。1689年当选为英国国会议员。16因病离开剑桥大学,到皇家造币厂当监督,16出任造币厂厂长,同时被选为法国科学院八个外国委员之一。17他当选为皇家学会会长,以后每年都连任,直到去世。17英国女皇授予他爵士称号。

1727年3月20日,牛顿因病在伦敦逝世,终年85岁。因为他一生对国家的贡献,逝世后被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墓地。

牛顿的名言的意思 第8篇

先来看历史事实.

15世纪,达芬奇(1452~1519)等人都先后设计、研制过蒸汽动力装置.1688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尼斯帕潘,曾用一个圆筒和活塞制造出第一台简单的蒸汽机.1690年,法国的普平,在德国制成第一个有活塞和汽缸的实验性蒸汽机.1698年,英国人塞维里,制造出一具蒸汽压力抽水泵,获得了专利权.1712年.英国人纽可门,根据塞维里和普平的设计,发明了蒸汽机,并有效地应用于矿井排水和农田灌溉.并获得专利权.后来,英国人米顿,对上述蒸汽机进行了改进.詹姆斯瓦特,1759年开始进行一系列有关蒸汽力量的试验.1763年,根据布莱克的比热和“潜热”理论,瓦特在汽缸外单独加一个冷凝器.这在蒸汽机的发展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瓦特还使蒸汽缸与外界绝缘,用油润滑活塞等各种新措施,大大降低了蒸汽消耗.1782年,发明了双动发动机.1781年,发明了一套行星式齿轮,从而使蒸汽机的往复运动变换成为旋转运动,使它的用途增多.他又发明了离心式调速器(1788年)、压力计(1790年)、计数器、示功器、节流阀以及许多其他仪器.所有这些改进与配套发明,加在一起才使蒸汽机成为工业上广泛应用的新型动力装置,导致产业革命在英国发生[1].

由上述史料可见,工业蒸汽机的发明,是上百年间,几代人接力式创造的成果.瓦特的主要功绩在于对蒸汽机的改进及配套发明,而不在最初创意.前者比后者更重要.瓦特做为蒸汽机的发明人,是当之无愧的.但这和水壶,已经毫无关系了.

关于天体运行,由欧多克斯提出,托勒密系统化了的地心说,成为中世纪欧洲教会统治人们思想的正统理论,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最早提出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自1512年起,经过长达几十年的天文观测与研究,形成完整的日心说体系,于1543年正式发表《天体运行论》,他解释了“地心说”解释不了的一系列天文现象,并为农业、航海、历法、天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依据.成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第谷用24年时间做了大量的天文观测.1601年弥留之际,他把穷其一生获得的数据,交给自己的学生开普勒.在分析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开普勒1609年提出行星运行第1定律“运行的轨道为椭圆,太阳位在椭圆的一焦点上”,及第2定律“行星与太阳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同”,1619年提出的第3定律“行星运动周期T的平方正比于轨道平均距离的立方”.这3个定律,都是运动规律.要问为什么这样,就得探讨天体之间力的作用.

伽里略1636年写成《两门新科学的对话》,除速度与加速度问题外,提出了惯性定律,论述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问题.成为牛顿发现力学三定律的基础.

1645年,法国天文学家布里阿德(I.Bulliadus)提出一个假设:“开普勒力的减少,和离太阳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是第一次提出平方反比关系的思想.

1671年,罗伯特胡克发表的论文《试论地球周年运动》中提出:所有天体有吸引力、惯性运动、引力大小与距离有关(后从圆轨道导出为平方反比关系)等3条假设.1679年他还在给牛顿的信中,指出行星运动是由匀速直线的惯性运动和朝向中心天体的吸引这两部分运动合成的,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大小,与两星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牛顿自己也承认胡克的思想对他有启发.

胡克已经走到万有引力的门口,但是他缺乏深厚的数学功底,不能用他的假设论证开普勒三定律.牛顿则不同.他和莱布尼兹各自独立发明了微积分.随后又继续伽利略的开拓,发现力学三定律.在这些的基础上,他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和力学三定律一起,正式发表.其表述为:任何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其大小为F=Gm1m2/r[2].其中m1,m2为相关天体的质量.r是它们之间的距离.G是引力常数[1,2].用这个公式和牛顿第2定律,列出微分方程求解,就可以推导出开普勒三定律.这在现代,已经成为本科生的道习题了.可当年的发现,却是何等的艰难曲折呀.

由上述史料可见,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近200年间许多代人以接力的方式完成的一个认识过程.日心说、观测资料、行星运动三定律、微积分、牛顿力学三定律,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行.回头再看苹果的神话,不是很滑稽吗?

这两段历史,还给我们许多启示.科学技术的发展,犹如奔腾不息的江河.每个人、每一代人,都只能在其中,以接力的方式,继承、创新,发挥一定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需要长期劳动成果的积累.创意、灵感相当重要.但是灵感的闪现,除独立思考精神以外,必须有长期劳动和冥思苦想为基础才可能出现.它的实现,又依赖于长期的劳动、创造.这些,都是我们在培养青少年成才的过程中,需要传承的精神与素质.而作为无稽之谈的水壶与苹果的神话,给青少年的印象只是简单、运气和一点思考.笔者以此短文呼吁各类媒体、所有的成年人,不要再用这类愚昧的神话,误导青少年.

访问笔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1761732,能够看到更多的相关文章.欢迎浏览、阅读、批评、讨论、指教.

摘要:开水把壶盖顶开,启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苹果掉下来打在牛顿的脸上,诱导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几十年来津津乐道的这类说法,影响了好几代人.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似乎就这样简单、靠机灵、碰运气.本文依据科学技术发展史证论,这些纯属无稽之谈.并呼吁人们摒弃这类误人子弟的说教.代之以脚踏实地、勤奋工作、独立思考、继承创新的科学精神.这类事情,在时下浮躁之风盛行的社会氛围中极为重要.

关键词:水壶,苹果,无稽之谈,误导

参考文献

[1]王玉仓.科学技术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3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2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1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