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红船精神范文(精选6篇)
南湖红船精神 第1篇
游嘉兴南湖,扬红船精神
—— 游嘉兴南湖之观后感
5月19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公司27名党员在公司党支部张书记的带领下,乘车来到了位于浙江的革命圣地--嘉兴南湖。早就听说过嘉兴南湖和杭州西湖、绍兴爱湖合称为浙江三大名湖,其中嘉兴南湖素来以“轻烟拂渚,微风欲来”的迷人景色著称于世。
我们从早上6点半出发,我们一路上有说有笑,打破了往常的寂静,共同谱写了一首欢快的乐曲。终于,颠簸了2个小时后,我们抵达嘉兴南湖。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南湖优美的风景,常青的树木,清澈的湖泊,柔和的阳光交相辉映。我们这次来主要是为了重温历史,增强我公司的凝聚力,所以我们主要是观赏南湖红色旅游为主线的三个景点:会景园、湖心岛、南湖革命纪念馆,湖心岛位于南湖中间,其他三处散落于南湖四周,因此游船是南湖游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湖心岛和会景园相距不远,从会景园的游船码头登上游船七八分钟就到了。湖心岛位于南湖中心,全岛面积17亩。岛上亭台楼阁、假山回廊、古树碑刻,错落有致,是典型的江南园林。但我认为最具价值的还是停泊在湖心岛烟雨楼前的南湖红船。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秘密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一共13人,分别代表全国7个早期共产主义组织,50多名党员。会议进行至中途,遭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而被迫停会。根据上海代表李达夫人王会悟的建议,“一大”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这是一条单夹弄丝网的游船,长约16米,宽3米,船头宽平,内有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右边有一条夹弄贯通,会议在中舱举行。会议结束后,代表们先后悄悄离船,当夜分散离开了嘉兴,他们把革命的火种带向全国各地,中国的历史从此谱写出全新的篇章。为纪念这段历史,1959年嘉兴市按照当年“一大”开会时的样子仿制了一条游船(当年的游船在抗战时期绝迹了),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南湖红船”,作为“一大”会议纪念船,停泊在烟雨楼前水面上,向人们生动展现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场景。
参观完南湖红船,我们来到了南湖革命纪念馆。南湖革命纪念馆成立
于1959年,最初馆址在湖心岛的烟雨楼,是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会址的保护和管理机构。1985年9月,邓小平同志为南湖革命纪念馆亲笔题写馆名。1991年七一前夕,一座中国共产党党徽造型的纪念馆在南湖东岸拔地而起,这是嘉兴人民集资360多万而建成的。南湖革命纪念馆从空中俯瞰为一个硕大的党徽图案,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80平方米,展厅布置了《开天辟地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基本史料陈列和辅助专题陈列以及部分革命文物。纪念馆的正门上方镶嵌着邓小平题写的“南湖革命纪念馆”七个金光熠熠的大字,主楼顶部矗立着天圆地方的建筑标志,隐喻着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如天地日月永垂于世。该馆的基本陈列为“中共一大史料陈列”,系统地介绍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而不断探索、抗争以及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直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历史史实。其中,着重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过程。此外,还有“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南湖的关怀”两个辅助陈列。如今,建设中的另一座南湖革命纪念馆已近完工,到那时它会以更先进的技术、更完整的史料向人们展示中共一大的光荣历史。
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党员,历史为我们创造了良好机遇,我们应该如何应该如何挑好身上的重任呢?
首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落实到自己身上,我是公司的一个财务人员,要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听从领导的安排,并发挥自己的潜能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以更好的姿态来对待我的工作。
其次,坚持走群众路线,树立团队精神。每一位有志青年,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都应该心系祖国,心系民族,自觉把个人的抱负同全民族的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奋斗融汇到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去,在服务祖国和人民中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联系我自己,做为一名青年党员,我要融入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与公司人员互帮互助,一起创造公司未来。
再次,培养自立自强的社会责任感。在积极投身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生实践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潮中,勇于自任,敢于担当。
最后,要勇立时代潮头,敢为人先,不断培养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投入到工作实践中去。
通过此次红色之旅,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亲身印证了革命历史,我对党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党的传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的信念。同时也使我更深刻的感受到,我必须珍惜现在的和平年代,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时刻为人民群众着想,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南湖红船精神 第2篇
通过“红船党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南湖讲话,弘扬红船精神》)的学习,更加深刻地知道: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重温“红船精神”,就是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现在作为共产党员的我们,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矛盾、新目标,必须坚持和发扬“红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辱使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努力奋斗!时间如梭,毕业也已经五年多了,从实习到目前工作岗位,磕磕碰碰难免,也曾有辞职的念想,还记得第一次离岗是由于地区原因,当时是很认真地把工作交接的内容一一成列,方便接手人查询。那时候对于工作是很有新鲜感和好奇心,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记着自己当初的信念:一件事情,一经接手,就要踏踏实实做好,尽自己的力做好。每个人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不能过分的高要求,但是可以每次进步一点点,学会研究,学会探索,遇到问题虚心请教,努力学习,认真踏实做最真的自己!
南湖红船精神 第3篇
一、“红船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意义
2005年6月21日,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刊发5000多字的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 系统阐述“红船精神”, 认为她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并将其内涵高度提炼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三个基本内涵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 各有侧重, 其首创精神是核心, 奋斗精神是灵魂, 奉献精神是根本。
让已经为党和人民提供94年无比精神动力的“红船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 真正走进大学生心里, 红船旁高校的思政老师责无旁贷。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红船精神”的历史文化资源, 将其转换为课程资源, 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创新教育模式, 探索“红船精神”传承之路, 激发大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 坚定大学生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意义重大。
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浮躁风盛行、崇尚金钱至上、强调自我价值、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扭曲等负面效应, 有针对性地用“红船精神”对年轻人加以规范, 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使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不忘本、不变质, 自觉用辛勤劳动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 使红船精神星火相传, 显得尤为重要。
二、“红船”旁的大学生对“红船精神”的相关认识
经过调研了解, 嘉兴大学生或多或少、或深或浅都对“红船精神”有些了解、认识和感悟, 概括起来大致如下:
第一, 在红船旁上大学不了解“红船精神”很丢脸。他们觉得应该深入学习、了解与关注“红船精神”, 至少有人提起时也能知道一些;同时, 更应该用实际行动去弘扬和践行。
第二, 在红船旁的高校上大学很荣光。红船在嘉兴, 有幸在党的诞生地浙江嘉兴学习, 身为南湖畔的一员让他们感到无限自豪, 不少大学生说:我们是来自南湖红船旁的新一代, 我们在传播着“红船精神”!“红船精神”也影响着每一个普通人。
第三, 红船旁的大学生应该更励志。“红船精神”能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增强创新意识, 激发他们更好的去实践和解放思想, 更好地让他们去了解和保护文化, 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爱国。他们觉得有义务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 永远铭记党的'母亲船', 秉承“红船精神”, 继续努力, 发扬大学生的时代风尚, 不断创新, 不懈奋斗, 奋勇前进, 无私奉献,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红船犹如一座丰碑, 永远屹立在南湖之滨;红船更是一种精神、始终提供力量源泉, 让人永远铭记于心, 倡导坚持不懈、百折不饶, 激励努力奋斗, 不放弃, 敢于创新, 敢为人先, 甘于奉献, 激励人们爱党、爱国、爱人民, 拥护共产主义, 推进中国特色主义现代化建设。红船畔的大学生思想上就该如此, 行动上亦应体现。
第四, “红船精神”融入思政课理所当然。可以让他们更好对其理解, 可以更好的提起他们对“红船精神”的兴趣, 加深这种精神在脑海中的印象并外化为行动。
第五, 成为党的一员是大多红船旁大学生的追求。大学生应更好地领悟党的立场与宗旨, 了解想要成为一名党员需要具备怎样的精神。“红船”象征着老一辈党员的坚定和不屈, 象征着党的起点与灵魂。一个学生在调研问卷中写到:“从小就听爷爷奶奶说共产党一大是在红船上召开的。从此,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我前不久参加了入党申请人的培训, 并且顺利地结业了。今后我会好好学习, 端正自己的态度, 多多了解共产党的思想, 争取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坚决拥护党的纲领。”
三、“红船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践策略
为了更好地使“红船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 提升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思政老师应该联系学生对“红船精神”的认识, 创新教学模式, 探索“红船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 搜集“红船精神”教学资源
搜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红船精神”相关材料, 如:视频“红船精神”再放光芒、一大代表故里行、“红船精神”推动科学发展等;图文并茂的PPT材料, 更好地让同学们理解, 避免太深奥的讲解, 改变很少人会听枯燥理论的现实。
(二) 感受“红船精神”现场活动教育
广泛开展活动, 让“红船精神”内化于心。以活动为载体弘扬“红船精神”, 既有形又有效。可分批带同学去南湖革命纪念馆进行现场教育, 多去红船圣实地教学, 瞻仰革命红船, 真正领略红船风光, 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红船的意义, 切身感受“红船精神”。聆听党创立与发展的讲解, 让学生受到启发, 多去践行这个精神所传达的意义, 激发同学们更好学习。
(三) 开展“红船精神”相关讨论
为了让“红船精神”真正融入学生思想, 可以开展专题讨论, 如:以“弘扬‘红船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的研讨, 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更加清楚弘扬“红船精神”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密切联系。还可让学生写相关论文, 在写作过程当中读懂“红船精神”。大力继承弘扬“红船精神”这个建党、兴党精神, 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四) 将“红船精神”融入思政课堂
从现有的思政教材内容入手, 利用情景教学、讨论、演示、视频、行动导向、项目教学、仿真教学、角色扮演、模拟教学等方法, 在相应的章节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融合教学。下面将侧重谈谈在进行部分教材内容教学时融入“红船精神”的设想:
2015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方面
绪论第三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时, 让同学们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高度重视先进文化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红船精神,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激励同学们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章第二节“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教学时, 可以鼓励同学们参加党校学习, 联系“红船精神”适当介绍党的发展历史和历史人物。让同学们明白, 要担当年轻人的历史使命, 就应该培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所体现的那种“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第二栏“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教学时, 鼓励学生树立科学信仰, 端正入党动机, 领悟“红船精神”理想信念的当代价值, 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核心特征, 引导学生学习和培养早期共产主义先进分子战胜一切困难、“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红船精神”是党的精神结晶, 是党和人民的精神财富, 时代在发展, 科技在变革, 这就要求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 紧紧依托“红船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帮助他们树立创新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 追求自己的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的信念。教学“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时, 让学生明白, 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前进, 需要弘扬“红船精神”, 不断解放思想, 敢闯新路, 探索和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 正确应对和妥善处理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各种复杂问题和因素,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在创新中找出路, 在创新中求发展, 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也是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教学时, 引用习近平同志对红船精神、中国梦及中国精神的阐述, 理解党的精神之源, 树立“三个自信”、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第二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及第三节内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学时, 同样可以把“红船精神”融入教学, “红船精神”源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 艰苦奋斗, 勇往直前的创业精神, 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道德品质, 既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又适应时代需要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 很好地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用这种精神去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 丰富精神世界, 鼓舞大学生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信心和斗志。
第三章第一节“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第二节“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教学时皆可以引入红船精神的丰富价值意蕴, 它凝聚了党的核心价值观, 导引了新的时代精神, 首创精神蕴含着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开创新社会的价值目标, 奋斗精神蕴含着党对社会主义事业高度自信的价值信念, 奉献精神蕴含着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追求。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红船精神”,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爱党爱国、遵纪守法、立足本职、奉献社会, 从而领悟人生真谛, 自觉接受各种较有难度的任务, 创造人生价值。
第四章第二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学时时, 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第三节“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教学时都可以灵活地将“红船精神”融入。鼓励学生学习红船先驱,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第五章第二节“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教学时, 联系中国共产党在红船中诞生这一伟大革命实践, 理解中国革命的航船从这里扬帆起航体现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其实质就是创新精神, 也就是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要求的青年人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这是使中国共产党能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前列、保持其先进性的关键因素。嘉兴高校可以利用党的诞生地南湖红船教育优势, 弘扬“红船精神”, 激发学生创业欲望、社会责任感、创业能力和创造精神, 感受创业的环境, 增强对创业的分析能力, 培养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就业能力, 形成对“创业”价值的理性认识,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结束语“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教学时, 引导学生理解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需要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 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 结合“红船精神”的学习、实践, 培育一批有信仰、能实践、善创新、甘奉献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不仅要注重理论学习, 着重解决信仰、奋斗问题, 而且要注重实践, 着重解决理论联系实际问题。
2015年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方面
第一章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教学时, 引导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 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 理解“红船精神”是“五四”以来中国革命精神的最初结晶, 奠定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基础, 体现了中国现代史的主旋律和时代主题, 建党94年来, 激励着中国人民战胜各种困难, 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成为维系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精神血脉,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以及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注入了鲜活的血液。
第二章第一节“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以及第六章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教学时, 同样可以灵活融入“红船精神”。在践行中国梦的今天, 联系“红船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把其所具有的独特涵义, 融入中国梦理念。
第八章第三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时, 让学生明白:漫长的岁月, 在无数人的世代践行中, “红船精神”历久弥新, 绽放着文明的光芒。改革开放以来, 虽然物质不断丰盈, 但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得到满足, 物质与精神的天平还在摇摆中, 社会各界对于构建我们的精神家园有着发自内心的呼声。面对新的形势, 需要继续大力弘扬和传承“红船精神”。世上再也没有一条船, 能像嘉兴革命红船一样成为13亿中国人民心中的向往, 弘扬“红船精神”不仅是继承我党优良传统的需要, 更是当前建立新型社会关系、推动文明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面对“十三五”新形势, 迎接新挑战, 更需要我们弘扬“红船精神”。
第十一章第一节“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教学时, 让学生明白为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 就没有自己的私利, 而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宗旨。以“红船精神”引领全社会的价值取向, 为构筑和夯实当代人的精神高地提供支撑, 树立和弘扬像中共创始人那样为人民谋利益的“红船精神”典型, 为了人民福祉去奋斗、奉献。
第十二章第一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第二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教学时, 重温红船的历史沧桑, 在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中永葆党的先进性, 进一步激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念和力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伟大而艰巨的事业, 完成这一事业, 必须坚定地依靠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使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红船精神”可以促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四、“红船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展望
同学们通过对红船精神的学习将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想法, 希望通过教育, 培养起大家的创新能力, 将“红船精神”更好地发扬光大, 让更多的人认识、更好地了解红船精神, 将理论更好用于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文化、热爱文化, 让红船精神代代相传。
有的学生认为, “红船精神”可以为大学生的思想和发展带来许多好的影响。如果能渗透进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大学生在思想上、生活上将会上一个台阶。同学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党的精神与思想, 可以从中领略到敢为天下先的那种勇敢。这种精神会时刻体现在同学们的举手投足、言谈举止中。进入社会, 这种精神能帮助同学们走出困境, 取得成功, 这将使得当代大学生更加优秀。
可以尝试多用课堂之外的时间去学习这样的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的网站, 阅读一些报纸上的相关文章等。
其实, “红船精神”不仅是有形地在以上教学中体现, 更主要的是在所有思政教学中都可以隐性体现, 而且还应该融入学生的所有教育教学环节中。
让党员成为文明的窗口和旗帜, 把党的圣地建成党建高地, 激发出整个社会向上的力量。新时期, 作为党的诞生地, 嘉兴这座红色城市的党员和普通市民以“红船精神”为动力, 凝聚力量, 集聚人心, 精心打造“一船红中国, 万众跟党走”的红色品牌, 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船文明”。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 是发展方向, 是奋进明灯, 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如今, 红船早已红遍中国, “红船精神”也早已辐射神州大地, 不仅南湖畔的高校, 而且中国所有高校都应更多地了解与传承这种精神, 让青年一代更多更好地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 2005-6-21.
[2]邹建良.“红船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5, (2) .
[3]邹建良.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 2015, (5) .
[4]胡建成等《改变中国命运的船——红船精神及其当代价值》[M].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1, (6) .
[5]郭维平.红船精神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基于价值导引视角[J].嘉兴学院学报, 2015, (4) .
[6]骆小峰.从红船精神的阐述到中国精神的弘扬——论习近平对中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J].嘉兴学院学报, 2013, (4) .
[7]罗获发.弘扬红船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知识经济, 2012, (20) .
[8]陈立力.红船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 2011, (5) .
南湖菱花开,红船乘风来 第4篇
由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征集评选活动,群众的参与热情非常高。从全国18000多件参评歌曲中遴选出来的36首入围歌曲,风格形式多样,旋律优美动听,从不同的角度唱响时代主旋律,歌颂党,歌颂祖国,讴歌美好生活。
更让我们欣喜的是,由杭州市文联、杭州市音协推选的新创歌曲《南湖菱花开》名列其中。
该曲目由汤昭智作词、张卫东作曲,曹芙嘉演唱。歌曲旋律清新自然,洋溢着江南的优美韵律。歌词以南湖菱花之美,演绎庄严的南湖红船和前进中的中国。
记者为此专访了歌曲《南湖菱花开》的主创团队,来看看这首歌颂党歌颂人民的歌曲是怎样出炉的。
烟雨楼下风起云涌
红船领航一路梦想与光荣
作曲张卫东:小角度,大题材
《南湖菱花开》曲作者张卫东是位朴实的艺术家,从县文化馆、市群众艺术馆干部到现在担任浙江省群众艺术馆馆长,他已经从事了将近30年的群众文化工作。他说:“每年有大量的群众文化活动,基层辅导工作和单位行政事务,我和很多群文战线上的同志一样,经常没有节假日,很忙,也很累。但我深深热爱群众文化,这是我的本职工作。”
正是群众文化工作给了张卫东丰富的创作素材和时常的创作冲动,鲜明的地域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是群众文艺创作的优势,也是群众文艺创作所一直强调与追求的。长期的生活积累、日常的细致观察、独特的视角发现对于艺术创作至关重要,这直接推动了他开始这首歌的创作。
对于这次重大的全国征歌活动,在题材的选择上,作为浙江的作者自然就想到了让浙江人引以自豪的嘉兴南湖红船,但如何找到一个新的切入角度来表达人民群众和党的血肉情感,则是考虑的重点。
其实,张卫东早就想为嘉兴南湖红船写一首歌,可之前有那么多关于红船的歌,该从哪里下手呢?“有一天站在岸边,南湖上那满湖的浓绿菱蓬与醒目的鲜红游船相互辉映,这景象一下子就打动了我。”张卫东回忆说,更何况菱蓬上还有许多菱花,这是种不起眼的花,只有米粒大小,每年夏天“七一”前后会盛放在湖面。可很少有人会注意这些把湖面染上星星点点的白或粉红的花,更叫不出它的名字。
“这不就象征我们的人民群众的朴实么?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们跟随着我们的党,默默地奉献着一切甚至生命而无怨无悔。细细去想,怎能不让人感动?”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张卫东知道,他找到了那首歌。
就这样,一首从老百姓的角度来写的歌有了它最初的创意。虽然歌曲的题材和角度让张卫东满意和兴奋,但创作过程却是从未有过的慎重:确定了“小角度,大题材”的创作方法之后,酝酿音乐就用了一个多月,设计了六七个方案,最后才决定用他最拿手的江南风格音调结合通俗节奏处理,采用通俗女声独唱这一最终方案并一气呵成。曲与词作者无数次地讨论推敲,直到最后录音送审前还在商量修改,
“我与词作者反复商量,推敲,修改,直到满意为止。为一句歌词或一两个字或词句,我和上海的词作者来回打电话讨论,甚至在深更半夜也是常事。我一直这么认为,特别是在当今时代,一个创作已达到一定成熟程度的曲作者,一首歌的题材、角度选对、选好了,作品就成功了一半,歌词太重要了!对于歌词,曲作者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并参与其中。”张卫东说。
红船上亮起一盏明灯
点燃菱花生生不息的情
作词汤昭智:含蓄的语言与强烈的冲击力
歌曲的词作者汤昭智是张卫东多年的好友,在张卫东口中是“值得信赖和有着难得默契的人”。这位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校友,现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音乐文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他的《假如你要认识我》被评为“当代青年喜爱的歌”;《远山》在亚洲音乐节上获创作银奖;《世界因我而美丽》等获“星光奖”、“金鸡奖”、“群星奖”各项政府奖。更以优秀词作成为上海国际服装节、旅游节、国际电影节等多个文化节庆的节歌。
创意之初,张卫东就找到了他,两个人一拍即合,确立了这首《南湖菱花开》的主创团队。采访中,汤昭智多次提起了这次合作里的一个小小巧合,他是上海人,党的一大就是先在上海召开,然后转移到嘉兴南湖的,而嘉兴正好在杭州与上海中间,他们两个都对南湖很熟悉。
汤昭智说,他在这首作品的创作中,尽可能让歌词语言与音乐语言含蓄但有较强冲击力,概括但有准确指向性,朴实但有艺术感染力。“我看重的是艺术和艺术所蕴含的力量,能让我们的作品飞得更高,能让我们的作者走得更远,所以不仅关注它想要表现什么,和它表现的是什么,更加关注它如何去艺术地表现我们的时代。”
所以,在歌词中,汤昭智努力通过菱花与红船相依相伴、不离不分的客观景象,来体现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真情实感和我们党为人民谋利益就必然会得到人民拥戴的深刻内涵。
“在我们的词坛上,一般化的作品太多,而真正‘出挑’的作品太少。所以我提出了歌词作品要创新的问题。创新,也就是说要与众不同,不要人云亦云。首先是力求在创作思路上与众不同。其次是力求在表现题材上,寻找新的空间。人家还没有涉及到,而又具有生长空间的题材,我会尝试着去写。当然,表现题材求新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所要表现的题材,一定是体现社会发展的,能表达大众心声,愉悦大众情感的题材,而不是相反。作为一种文艺创作,歌词应该讲究一点意境美,情感美。情感是歌词的精华,歌词要表现出现代人的内在情感。人们需要有内涵、有意境的歌曲。这就对我们在语境表现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汤昭智如是说。
让那清清灵灵的身影摇曳多姿
南湖菱花开灿若繁星
演唱曹芙嘉:大气而深情的演唱中融入了她的心曲
人们都说,这首歌是为曹芙嘉量身定制的。
她却笑着摇摇头说:歪打正着。
主创团队向记者透露,原本这首歌创作完成后,想邀谭晶演唱。但因她临时有任务,时间安排不过来。所以,才有了后来曹芙嘉的闪亮登场。
被誉为“内地最受欢迎潜力歌手”的曹芙嘉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现为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声乐演员。2010年参加“全国第九届声乐大赛”获声乐界最高专业奖“文华奖”金奖。
“希望这首歌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同时也能在群众中传唱。”为此,主创团队专门降低了歌曲里的技巧难度,好让老百姓通过听歌就能学会怎么唱。而这首歌最终选用了最考验作品质量的女声独唱方式来演唱,也是为了让这首歌更适合流传。从杭州市推选至省里参评到全国入选36首后的最终改定稿,分别在杭州和北京进棚录制了3次。获得金钟奖通俗唱法组金奖的年轻歌手曹芙嘉在这过程中脱颖而出,她还不是太出名,可很多人听了这首歌,都会问,这首歌是不是专门为她写的,“我们知道找对人了,她的二度创作能力很强。”张卫东很兴奋。
专家们称赞,大气而深情的演唱中,融入了她心曲的部分:温和细诉中,旋律和歌词相依相生,通过张弛有度的表演方式,在短短4分58秒内完成了层次丰富的情感表达,同时完成了对中国共产党一路征程的深情歌颂。曹芙嘉深厚的唱功很好地完成了这一首歌曲的思想内容表达。
网友们纷纷评论,这是首“越听越有味”的江南歌曲。主创们说,他们能看见这首歌流传得更广、传唱得更久些,就已经达到了创作的初衷。□
Song Celebrates CPC Birth on South Lake
By Qi Yongye, our special reporter
In celebration of the 9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2011, the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the Central People’s Radio, China Musicians Association, and China Institute for Art Researches started in July 2010 an event to solicit songs in celebration of the historical founding of the party. Altogether thirty-six songs have been short-listed from more than 18,000 candidates. “Water Chestnut Flowers Bloom on South Lake”, a song recommended by Hangzhou Federation of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and Hangzhou Musicians Association, is on the shortlist.
With lyrics by Tang Zhaozhi, music by Zhang Weidong, and sung by Cao Fujia, the song celebrates the founding of the party in a unique way. It uses a symbol: the blooming water chestnut, an aquatic plant that abounds on the lake in Jiaxing, a central city of northern Zhejiang Province.
The Composer
Zhang Weidong, now director of Zhejiang People’s Cultural Center, has been engaged in grassroots cultural activities for nearly thirty years. Cultural centers across China form a nationwide network of grassroots culture and art organizers and promoters. They sponsor and advance regional and local folk arts, among other things on their job descriptions. After learning the nationwide solicitation of songs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90th anniversary of the CPC, Zhang naturally thought of the South Lake in Jiaxing, where the thirteen founding fathers gathered to continue the sessions of the first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after the security situation in Shanghai became precarious in July 1921.
The idea was natural and good, but there had been numerous songs that chose the red boat as a symbol. Zhang wanted something new and original. He visited the lake for inspiration. Seeing the green leaves of water chestnuts covering the lake in graceful contrast with the boat in bright red, Zhang thought he found an appropriate metaphor for his song. Water chestnuts have flowers as tiny as rice. In mid summer, these flowers are everywhere in white or light pink on the lake. “Aren’t they a symbol for the Chinese people that have followed the CPC through the revolution and national reconstruction in peace time?” commented Zhang.
Zhang called his friend Tang Zhaozhi in Shanghai and talked about the image and his inspiration. They decided to work together. They decided to write a song that uses a seemingly inconspicuous image to sing of a major theme. For more than a month, the composer toyed with seven musical possibilities of the song and then decided to write a melody in the local style of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 melody for a pop song female singer. To make the melody and lyrics fit perfectly, the two songwriters phoned each other frequently to coordinate their inspirations.
The Songwriter
Tang Zhaozhi and Zhang Weidong have been friends for years. In the eye of Zhang Weidong, Tang is a trustworthy man and perfect songwriting partner. A graduate of Chinese Department of Shanghai-based Fudan University, Tang is now a managing director of China Music Literature Association and president of Shanghai Committee for Professionals of Music Literature. He has won a full range of awards for his lyrics at national and municipal level. Tang believes that he is the right man for the lyrics: the first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was held in Shanghai before the participants moved to the South Lake. The two decided to make it simple so that people could easily learn it and love it.
The Singer
我处党员赴南湖学习红船精神 第5篇
编辑:蒋童安 2018年4月2日 二、三月要闻摘要
3月24日,在长宁区司法局党委陆奇峰书记带领下,我处党支部同长宁区司法局机关支部、长宁区法援中心支部等三个支部的党员同志集体前往嘉兴南湖学习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通过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加深对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的理解,坚定对在党的领导下,牢记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在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后,三个支部的党员同志在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为清的带领下,在党旗前集体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加深认识站在新的历史关口、面对新的时代要求,传承红色基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建党精神的重要责任。用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姿态,改革创新、真抓实干,激发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念和力量。
上海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会议召开
2月12日,上海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宣读了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表彰上海市司法行政工作标兵集体、标兵个人的决定》,我处获得了“上海市司法行政工作标兵集体”荣誉称号,成为了本市所有公证机构中唯一获评的公证机构,我处公证员单志作为先进集体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并上台领奖。同时,单志个人也获得了“上海市司法行政工作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此外,本次工作会议还总结了2017年上海市司法行政工作,并对2018年司法行政工作进行了部署,根据市司法局所发布的2018年上海司法行政工作的40项重点任务要求,“深化公证制度改革”以及“继续深入开展公证行业专项治理”将作为我处18所有公证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节后首日,长宁区司法局领导走访慰问我处
2月22日是春节长假后的首个工作日,当天一早,长宁区司法局领导来到我处走访慰问,向全体公证人员拜年,把新春的喜气与暖意送给工作在一线的公证人员。在简单查看了我处的各项服务建设后,局领导们与处内公证人员互致新年问候并亲切握手,我处班子成员陪同慰问。局领导们对我处已取得亮点工作及品牌服务表示肯定,并勉励大家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迅速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要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开拓创新,希望公证处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再接再厉,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打造更贴心、更周到的公证法律服务。
处党支部与局机关党支部等联合组织专题党课报告会
我处党支部2月27日同局机关党支部、法援中心支部联合组织“以人民为中心”专题党课报告会。我处全体党员与局机关、法援中心全体党员听取由区委党校张天竞老师上的专题党课。本次党课确定“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主题的目的在于,新年伊始提示我们在司法行政和窗口法律服务岗位的党员同志,在新的一
年里要时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群众做好我们的司法行政工作和公证法律服务工作。
“致.道”志愿者参加学雷锋大型志愿服务
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我处“致.道”志愿者服务队的顾甜甜、苏珊二位队员来到中山公园米兰广场参与了2018年长宁区“3.5学雷锋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现场开展公证法律咨询服务,弘扬雷锋精神,传播志愿精神。
区人大领导到我处调研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3月19日下午,长宁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英、区人大法制委主任滕道荣、副主任陈雨龙、长宁区周桥街道书记朱文华等一行人到我处,走访调研我处法治工作,听取公证工作情况汇报,实地查看公证处网上服务中心与家事公证受理中心,重点聚焦“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产业集聚”课题调研。
处主任陈铭勋在工作汇报中详细介绍了公证处在落实司法部有关公证体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重要举措,包括:规范公证执业行为,严格落实司法部《关于公证执业“五不准”内容的通知》;创新驱动,加强公证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深化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开展公证参与人民法院司法辅助事务;便民利民,推进本市办理公证“最多跑一次”试点工作,并就从中取得的成效与发现的问题作了分析探讨。
处党支部举行党员大会开展党员民主评议
按照区委组织部和局党委的统一部署,我处党支部于3月20日举行党员大会并开展民主评议党员。会议由支部副书记单志主持。支部书记马刚毅首先报告支部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和前期查摆问题、征求意见情况,并带头开展自我批评。一年来,党支部按照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要求,支部班子成员同心协力,做到党建工作与全处中心工作目标同向、工作合拍、措施配套,支部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和“岗位建新功、党员见行动”活动为载体,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引导全处党员牢记共产党员第一身份,主动适应公证服务新常态新要求,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思想引领铸牢“支撑点”,正风肃纪纯洁队伍“生态圈”。随后支委班子成员、党员逐个开展了自评和互评。最后,全处党员分别对党支部、书记、党员进行了民主测评。党支部副书记单志在对会议做小结时指出,下一步,支部要以这次查摆出的问题,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边学习,边整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推动全处各项工作上新台阶,扎扎实实把十九大精神贯彻好、落实好。
团员大会召开,迎接团支部换届
南湖红船精神 第6篇
1921年7月23日,在浙江嘉兴南湖上停泊了一条普通的小船,竹篷木舷,仅能容十几个人促膝侧坐。别看它毫不起眼,却和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桩伟大事件连在一起,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条船又被中国人称为“红船”。南湖红船,孕育了伟大的党。中共一大在这里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任务;选举产生了党的第一个领导机构;在这里,党的革命航船扬帆起航。今天,让我们一起登上这条“红船”,共同走进历史,走进中国革命的源头,沿着南湖红船的航向前进。
一、从红船到巨轮,追随党的足迹就要铭记历史,信心满怀步履坚
9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共产党在凄风苦雨中诞生,在艰难岁月中壮大,“砸碎万恶的旧世界,万里江山披锦绣”。当年最早的50多名中国共产党员,如今已发展壮大成一支拥有7000多万名党员、350多万个基层组织的队伍。红船精神薪火相传,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创建了新中国;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作为当代革命军人必须要知党、信党、爱党。
先让我们一起来感悟党的奋斗历史。1840年,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从此“三座大山”压在了中国人民的头上。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曾经有很多仁人志士不惜牺牲流血,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但是都遭到了失败。1911年10月10日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举行武昌起义,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年的封建帝制,但是没有彻底改变中国人民的命运。1921年7月23日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1927年到1932年6年间,中国共产党、革命知识分子被杀的在100万以上。在红军长征的途中,面对数倍的敌人追击和恶劣的自然环境,红军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据史料统计,长征前约有20万兵力,到达陕北后只剩下五、六万人,其中师职以上指挥员就牺牲了35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对敌作战共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发展党员120万人,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牺牲了26万指战员,创造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涌现出了以董存瑞、刘胡兰为代表的一批英雄人物。我军的历史和发展证明,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因为他们坚持党的领导,这也是我军永葆政治本色的根本原因。
再一起来感受党的恩情关怀。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走上了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开创了亘古未有的宏图伟业。中国实现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同等程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经济增长保持年均近10%的持续增长,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农村贫困人口从2亿5000多万减到2000多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决策,为党的自身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开出了“良方”。2004年进行农村改革6年时间取消了农业税,2005年国家建立对农业生产者的直接补贴;2006年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2007年在全国普遍建立了农村生活保障制度,2009年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还有家电下乡、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形成积极就业政策体系等等惠民政策,都体现出党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关怀;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大的亮点就是进一步关注民生,稳定物价,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让全国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还提出了建好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真正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真正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作为革命军人我们更应该感同身受,就近几年来说我们现在的工资是06年四倍多,生活待遇有了很大的改善。作为当代革命军人就应该追随这样的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指挥。这既是忠诚于党的内在要求,也是践行忠诚于党的根本途径。
二、从清醒到坚定,追随党的足迹就要信念如磐,破除谬论擦亮眼
“南湖红船”把一个民族无数志士的不懈追求和远大理想浓缩到一条船上,将一段注定是风雨如磐的航程义无反顾地铺陈在船头,披荆斩棘饮风餐浪从来就不会迷失方位,总能在波谲云诡风雨飘摇中校准航向。长期以来,敌对势力大肆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企图挑拨和离间党与军队的关系,使我军脱离党的领导,进而颠覆我国的基本社会制度。对此,我们不能怀疑这条小船的前进方向,一定要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就拿“军队非党化”这一谬论来说,这是西方资产阶级关于政党与军队关系的理论,它的核心理念是强调军队应与政党分离,不归某一个政党直接领导。在当代中国,针对我军宣扬“军队非党化”,直接目的就是要“军队非共产党化”。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执政的共产党,放弃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与军队关系的基本原则,在失去军权的时候也丧失了政权,造成了令人扼腕的历史悲剧。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尽管遇到了种种风浪考验,但始终巍然屹立,不断走向繁荣昌盛。邓小平同志曾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国家所以稳定,军队没有脱离党的领导的轨道,这很重要。他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84年辉煌历史充分证明,没有共产党的缔造和领导,就没有我们伟大的人民军队;没有共产党的英明指挥,我们的军队就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从胜利走向胜利。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军治军的根本原则、优良传统和特有优势。
三、从信仰到行动,追随党的足迹就要从我做起,永做党的合格兵
回放“南湖红船”所承载的凝重历史,展望我们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我认为,党之所以能够日益发展壮大走到今天,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怀揣着忠贞不渝的信仰与追求。忠诚于党,听党话、跟党走不是一句空洞的政治口号,必须落实到学习工作的实践中,贯穿于成长进步的全过程。
无数事实反复证明,理论是行动的向导,是铸牢革命信念的精神土壤。理论一垮,山摇地动,理论入心,国家兴盛。毛泽东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列宁也指出,共产党人“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西方敌对势力的战略企图就是从理论上对我打开缺口。因此,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有头脑,克服学习无用思想,自觉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这一点,我们应该向红九连和“新一代青年官兵的楷模”学习。要像红九连那样党的创新理论发展到哪一步,连队理论武装工作就跟进到哪一步、深入到哪一步。像向南林那样,坚持把学理论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像方永刚那样把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作为一种人生追求,像屈晓勇那样把用党的创新理论建连育人作为一种岗位历练。
只有我们真信、真学、真用党的创新理论,我们才会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心,对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定信赖,才会把对党忠诚转化为坚定自觉的行动。
“当兵就当能打仗的兵”。这是“三栖精兵”何祥美一句经典的话:他10年军旅生涯,10年艰苦磨砺,成长为陆地、海上、空中驰骋的“三栖精兵”。精武强能这是军队的性质决定的,是军人履职尽责的基本素质。邓小平同志说过,部队军事素质不好,本领不过硬,国家政权就会不牢,人民就会提心吊胆,怎么能专心致志搞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目前,我们有些同志对工作训练不能正确看待,一味的满足于过得去,不求过的硬。体能不愿搞,五公里不愿跑,专业不愿训,认为装备不如人,整日消极怠工,怨天尤人。大家知道,军人的生存状态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准备打仗中,虽然当前没有直接的敌情刺激、生死考验,不需要咱们军人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但战争的阴影并未消失,暴力冲突和战争阴影依然存在,我们切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我们要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练好军事技能,自觉克服自身科技素质低、难提高,岗位小、难作为,职位卑、难有为的畏难情绪,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精神抓紧学习,刻苦训练,以爱军精武、不辱使命的实际行动拥护党的领导。
军人报效祖国的阵地不仅仅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在条件艰苦的边关、哨卡,更是在和平时期的训练场上和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雷锋是大家从小就熟悉的革命战士,他只有22年的短暂生命,却激励几代人的健康成长,赢得亿万人民的长久敬仰,并影响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始终将干好本职作为对党忠诚的唯一表达方式。化爱国之志为报国之行,履行好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千方百计地做好本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我们热爱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深厚感情,化为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忠诚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