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违现象的危害性范文第1篇
1“三违”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产生“三违”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思想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1 侥幸心理
有些人在几次违章后没有发生安全事故, 就麻痹大意, 认为违章不会出事。把几次违章没有出事故的偶然性和长期违章迟早要出事故的必然性混淆在一起。在遇到难干、麻烦的工作时, 贪图一时的省事, 明知违章还要干, 总认为问题不大, 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1.2 经验心理
认为自己长年从事这项工作经验丰富, 习以为常, 当工作条件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后没有全面分析周边环境变化, 缺乏自我防范意识, 一旦遇到突发事件, 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酿成事故的发生。
1.3“异常”心理
有些人因社会、家庭、单位及个人身体状况等原因, 情绪受到影响, 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 动作准确性差, 灵敏性下降, 造成思维判断失误, 导致事故的发生。
1.4“无意识”心理
对于新员工、转岗员工, 因为对工作环境不熟悉, 对企业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了解的不够全面, 安全意识差, 对工作岗位上存在的危险因素和违章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 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发生事故。
1.5“自我表现”心理
有些人技术不熟练、能力不够, 遇到问题也不虚心向比人求教, 不懂装懂, 盲目硬干, 造成事故。
1.6“与己无关”心理
有些人认为安全工作是表面上的事, 是领导的事, 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 与自己没有关系, 当“老好人”, 发现别人违章也不纠正, 不检举, 不汇报。
此外,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安全监管人员监督力度不足也是造成“三违”现象频发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 违章事故的发生原因不是单一的, 大部分都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只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 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 遵章守纪, “三违”现象就可能标本兼治, 甚至“斩草除根”。
2 企业“三违”现象的防范措施
企业“三违”现象要想得到有力控制,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领导重视是关键
领导的高度重视, 是“三违”现象能否得到根治的关键。所以开展反“三违”首先要从领导抓起。一是提高领导的安全意识。有的领导不是不重视, 而是从自身来讲没有意识到“三违”的危害性。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宣贯, 让领导知晓“三违”的危害, 提高领导的安全意识, 从而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二是制度管理。按照“属地管理、直线责任”的原则, 把反“三违”的内容纳入年初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中, 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并与单位的绩效考核挂钩, 使反“三违”管理和单位的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 形成反“三违”的高压态势, 充分发挥各级领导管理者的龙头作用。
2.2 完善规章制度是前提
“违章”, 顾名思义就是违反了章程, 违反了企业所制定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要求。现在有一些企业, 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等本身就不健全, 而且平时对操作者的不规范、随意性的操作行为并没有提成整改要求, 也没有补充、制定、完善具有指导性作用的作业指导书, 从而导致各站违章行为的发生。因而要想杜绝“三违”现象, 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前提, 只有这样, 员工才能真正做到有章可循。
2.3 安全培训是基础
安全培训在安全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反“三违”必须要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 注重实效性, 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3.1 要注重宣传形式的多样化。
充分利用板报、标语、安全经验分享、竞赛、演讲、安全观察和沟通、各类安全活动等形式, 进行多层次、多渠道, 灵活多样的安全培训,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使员工充分认识到“三违”的危害性。
2.3.2 要注重培训内容的全面性。
安全培训是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增强应急反应能力、充分认识及防范“三违”现象的重要途径。培训内容要全面, 不仅要有安全目标指标、法律法规、安全理论的高度, 还要有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技术实操培训、安全经验分享以及本企业本行业的事故案例的宣讲;培训要有针对性, 要着重对新员工、转岗员工的岗位知识、岗位技能和岗位风险、防范措施的培训;另外安全培训内容还要和企业职工的利益密切相关, 从而引起员工的兴趣和重视。
2.3.3 安全培训的对象要具体化。
企业安全教育培训重点要对“三违”人员进行培训, 要通过监控、检查等形式识别出反“三违”的重点培训对象, 进行重点教育培训, 因人制宜、有效地控制“三违”行为, 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2.3.4 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是班组。
班组不仅是企业架构的细胞, 也是安全管理的主要阵地。充分发挥班组的作用, 抓好班组的安全管理, 是反“三违”的主要途径, 也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班组长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最前沿实践者, 也是安全生产的直接执行者, 称职的班组长必须保证搞好基层安全生产工作, 班组长如果勇于抓反“三违”, 把“三违”纳入班组人员的考核, 就能充分带动班组的每一位员工, 引起班组人员的高度重视。从班组成员讲, 反“三违”的重点人员是特种作业人员和新员工。特种作业的危险性比较大, 特种作业人员也是事故的多发人群, 如果不按规章制度进行操作, 就存在随时有危及自身和他人安全的可能。新入厂的青年员工, 往往安全意识比较差, 技术水平比较低, 好奇心、好胜心强。这也是“反三违”的主要人群。
通过一系列的安全培训工作, 要切实提高员工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意识, 提高员工的岗位技能, 明确责任, 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实现员工从要我反“三违”到我要反“三违”的转变。
2.4 全员参与是保证
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 安全和每个人都戚戚相关, 需要各级各层次人员全部参与。企业必须把按章操作、遵章守法落实到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 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自觉性,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只有全员参与了, 反“三违”的工作才能发挥实效。
2.5 现场监管要狠抓
现场就是指员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业务作业的场所, 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阵地, 也是发生“三违”现象, 出现伤亡事故的主要场所, 所以对现场的监管非常重要。严格现场监管需要企业内部有一批高素质认真负责的安全监管人员, 安全监管人员是企业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的主力军, 是企业内部的安全业务活动的裁判, 安全监管人员要经常深入到现场检查监督, 对现场出现的“三违”现象立即给予制止, 并根据相关制度进行通报、批评、罚款等, 杜绝类似“三违”现象的再次发生, 安全监管要做到快、准、细、严、狠, 把各站安全事故、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6 奖罚兑现不可少
要建立健全反“三违”的工作机制, 要有责任追究机制和奖惩机制。对在工作中安全管理到位, 安全业绩突出的员工、各级管理者、班组、集体要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和奖励, 要让这些在反“三违”工作方面付出努力的单位和个人既要在精神上获得容易, 又要在物质上获得实惠。对因领导不支持、不重视, 管理人员严重失职, 员工“三违”造成的责任事故等要从严从重处理, 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 从而起到警戒的作用, 谨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要做到责任清晰、功过分明、奖罚分明, 充分发挥好奖惩的激励和鞭策作用。
3 结语
反“三违”是一项重大、长期、复杂的工作, 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环境都不可麻痹。各级领导及员工必须认清反违章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要把反“三违”作为当前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 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会安全、人人都对安全负责的良好的工作氛围, 要把反“三违”与抓生产结合起来, “谁主管谁负责”, “管业务必须管安全”, 使之常态化、具体化、全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反“三违”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从而达到预防事故, 确保安全生产的目的。
摘要:针对区域存在的“三违”现象, 分析产生的原因, 提出相应的反“三违”对策及防范措施, 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