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内科急性心绞痛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内科急性心绞痛(精选7篇)

内科急性心绞痛 第1篇

关键词: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

急性心绞痛是患者心脏器官引发的病变, 通过大量的医学实验表明, 患者自身的情绪的变化, 如焦虑, 愤怒, 害怕等负面情绪会加重身体的负荷, 导致急性心绞痛病症的滋生, 更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死亡的产生。故医护人员除了需要对急性心绞痛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以外, 心理情绪的护理更是凸显其对于这种情况的重要性。为探讨急性心绞痛患者的心理护理治疗效果, 以20102012年期间该院收治的100例心血管内科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研究对象选择的是在该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 普遍存在着急性心绞痛疾病其中, 男性患者69例, 女性患者31例, 患者整体年龄分布在年龄40~92岁之间, 经过统计计算后发现患者平均年龄在60岁。并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试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以外, 还会随着治疗过程的变化接受与之相适应的心理护理治疗, 而另外一组的急性心绞痛患者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经过4个月的治疗, 我们现在来看两组患者急性心绞痛症状是否有所缓解, 并进行对比观察。最后从急性心绞痛患者的高胆固醇, 高血压和心电图测量结果来看, 试验组患者身体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统计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实验实施方案

综合护理治疗观察疗效。

1.2.1 心理护理治疗

该文选取部分患者对其使用问卷调查进行资料采集和临床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面对面接触, 两种方式来对急性心绞痛患者就医期间的心理情绪做出相应的评价, 并结合患者的病情以及家庭等等实际情况制定与病人相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案。与此同时, 医护人员还与患者家属密切接触, 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 取得他们对于本次研究的支持, 鼓励患者的家庭成员在患者生病治疗期间给予患者鼓励以及加油助威, 帮助患者营造良好的就医心态。帮助病人对于战胜疾病充满信心。同时医护人员也会对该名病人详细说明治疗注意事项, 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及时与病人家属进行沟通, 时刻观察病人的病情的发展, 关注病人就医期间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作好记录。

1.2.2 生活饮食指导

对急性心绞痛疾病患者生活饮食上的关注, 为避免增加急性心绞痛患者的心脏负担, 病人在饮食上应当多吃一些低盐、易消化、低脂肪的食物, 少食用过凉或者是高温的食物, 进餐需要细嚼慢咽, 养成少吃多餐的良好习惯。对于浓咖啡和浓茶以及烟草等物应该避免食用。多吃一些新鲜瓜果, 保持排毒通畅。

1.2.3 身体放松练习

在该文中的放松练习主要是指通过身体锻炼为患者营造一种心身放松的锻炼氛围, 并没有某种特指的锻炼姿势。在进行放松练习过程中患者可以或坐或卧, 没有固定的姿势要求, 仅仅只需要患者身体保持放松, 并且患者每次锻炼时间保持在25 min以上, 1次/d。

1.2.4 居住环境护理

随时保持患者舒适干净的病房环境, 使急性心绞痛患者情绪得以舒缓, 进而达到身心舒适的状态。

1.3 实验疗效评定

该次调查临床护理疗效的评定主要通过对患者的胆固醇、心电图ST-T是否恢复正常、压低的ST段回升0.1 m V以上的情况等来判定此次护理是否见效;如果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次减少、ST-T有所好转、压低的ST段回升0.05 m V以上、倒置T波变浅的患者, 该文就可以认为临床护理是有效的;反之则无效。

2 结果分析

2.1 试验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对胆固醇、高血压和心电的改变明显呈良性发展, 其效果更是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试验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试验组疗效明显是优于对照组的。见表2。

[n (%) ]

3 讨论

该研究通过上述干预治疗发现治疗组患者治疗之后的效果呈现出良性发展的趋势明显, 患者的临床症状例如血压、血脂、心电图情况明显有所改善, 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临床护理证实综合护理治疗比仅仅只使用药物治疗的效果要更加的明显。这个测试提供了对于一些指导急性心绞痛患者容易产生精神疾病, 验证了综合护理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疾病情况这一结论。

目前, 通过各项研究数据表明, 冠状动脉心脏疾病的患者经常出现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共存现象, 包括胰岛素抵抗 (IR) , 中心性肥胖,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表型和2型糖尿病的传统危险因素, 以及慢性炎症状态, 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失衡, 内皮功能障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或跟踪明确的蛋白尿和其他新发现的危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 通常用不同的组合形式, 构成了代谢综合征。没有MS的人群比较, 有4个或更多的人群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5倍以上。在971例40岁以上的MS患者随访5年发现,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是MS患者增加了5.5倍。在临床确诊的MS预测个体心血管疾病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了解的MS和冠状动脉心脏疾病的发病, 进展和预后的关系, MS合并冠状动脉心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预防和控制MS的主要目标是预防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 心脏血管疾病是预防心血管事件再发, 伤残和死亡率。

冠状动脉心脏疾病的患者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依次为低HDL-C, 高血压, 肥胖, 低HDL-C组显着高于在对照组的冠状动脉心脏疾病。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低HDL-C是冠状动脉心脏疾病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增加, 这表明低HDL-C较显着的血脂异常指数。

参考文献

[1]斯日古愣.60例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 2011 (35) :91.

[2]倪淑静, 汪志青.急性心源性腹痛的观察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6) :48.

[3]刘浩, 余金明, 潘长, 等.冠心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现况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 2006, 86 (30) :2095.

内科急性心绞痛 第2篇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

心绞痛是心脏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心绞痛患者在病情发作的时候往往会有剧烈的疼痛,甚至会有濒临死亡的恐惧体验,并且心绞痛的发作时间比较长,最多的时候可以持续十几分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 ]。对于心绞痛的日常维护,如果患者病情较轻则在发作的时候注意休息即可,如果病情较重则需要依靠药物进行治疗,一般是采用硝酸甘油,其药理是通过扩张心脏血管减轻疼痛,直至恢复正常。临床医学的研究资料表明,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而冠心病往往是由于心脏冠状动脉发生硬化,导致血管变得狭窄,减少了血流量[2]。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探讨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本文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0名急性心绞痛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0名急性心绞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名,观察组中有16名为男性,9名为女性,最大年龄为84岁,最小年龄为49岁,平均年龄(64.56±3.11);对照组中有15名为男性,10名為女性,最大年龄为85岁,最小年龄为48岁,平均年龄(63.49±3.08)。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3],治疗一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进行分析对比。

1.3 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 当心电图静息时出现缺血性,转变到常规状态的时候恢复正常;有效:心电图缺血性下降的ST段回升大于一毫米,但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百分之五十以上,并未达到正常的水平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未达到上述各项指标[4]。

1.4 数据处理

将本次统计调查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一个疗程以后对疗效情况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显效16例,占总数的64%,有效8例,占总数的 32%,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显效10例,占总数的40%,有效8例,占总数的32%,总有效率为72%;两组数据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它是在心肌短暂缺氧缺血的情况下发生的一种疼痛症状,引起该病的原因主要是冠心病,其次是贫血主动脉狭窄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等[6]。该病的发作群体主要是中老年人,且主要是男性群体。心绞痛发作的时间会因为患者的基本情况不同而不同,一般是在五分钟以内,这也是属于病情较轻的情况,病情发作的时候患者进行休息即可。也有超过五分钟的,甚至超过十五分钟,这类型患者则需要依靠药物进行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对于急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药物也越来也多,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7]。但是对于急性心绞痛患者及患者家属或者护理人员来说务必要掌握以下几个急救要领:患者病情发作的时候首先是要求患者立即停止活动,就地平卧休息,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患者吸氧,比如采用氧气袋等方式;其次是为患者服用硝酸甘油,将硝酸甘油片放入患者的舌下含化,一般是放一片或两片,视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病情而定;最后是手掐患者的内关、足三里等穴位,或者用针刺[8],观察患者的病情是否得到好转,情况严重则需要通知医生或者将患者送至医院救治。

由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对于急性心绞痛患者的药物治疗,通过在常规的基础上加入氯吡格雷具有良好的疗效,对比两组患者发现,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说明加入氯吡格雷比不加入具有更好的疗效,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病情,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郭刚.基于“虚-瘀-毒”病机基础中药复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

[2] 陈黎明.S100A4在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去稳定性中的致病机制及其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2.

[3] 郝景永.胸痹贴2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4] 刘龙.益气复脉注射液对气阴两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及疗效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2.

[5] 顾强.调理脾胃法治疗脾虚湿盛型胸痹心痛(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6] 杨然.络风宁1号方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及其对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7] 邱玉明.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专访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心血管内科曾定尹教授[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9,11:14-17.

内科急性心绞痛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近年来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有急性心绞痛病人80例,其中男性病人56例,女性病人24例;年龄在41-80岁,平均年龄在59.6岁;所有病人经过相关检查,并被诊断为冠心病[2]。两组的年龄,疾病情况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具有可比性。采取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组对病人采用传统常规临床治疗模式,实验组在传统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对病人进行治疗。

1.2 临床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治疗方法对照组对病人采用传统常规临床药物治疗模式。

1.2.2 实验组

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入氯吡格雷对病人进行治疗。

1.3 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1)显著疗效:心电图在静息的时候会发生缺血性,改变以后表现为正常状态;(2)有效:心电图缺血性降低的ST段升高大于1.0毫米,可是导联倒置T波逐渐变浅大于50%,但是并没有恢复正常或者是T波从平坦转变为直立;(3)无效:病人病情没有任何改变,并临床指标全部没有达到以上标准。

1.4 病人满意度评价标准

病人满意度评价标准:使用我科室自主研制的满意度评价标准,其中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率采用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来进行判定。

1.5 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两样本率比较都使用χ2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之间对比

经过治疗以后实验组病人一共40例,其中显效2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体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病人一共40例,其中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总体有效率为72.5%,实验结果表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血压水平和胆固醇之间对比

使用药物治疗以后两组的血压水平和胆固醇明显低于治疗之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中实验组病人血压水平以及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详见表2。

2.3 两组病人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病人一共40例,其中非常满意有33例,一般满意有5例,不满意2例,满意率为95%;对照组病人一共40例,其中非常满意有27例,一般满意有3例,不满意10例,满意率为75%。结果表明,实验组病人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急性心绞痛指的是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导致病人出现疼痛的一种疾病。其属于冠心病的一种常见症状,同时贫血、心脏血管窄小以及甲亢等,也会引发心绞痛。根据相关临床实验研究表明,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其主要患病人群为中老年人群。发生心绞痛的时候通常时间在一到两分钟,多则三到五分钟,极少数在十五分钟以上[3]。对于心绞痛通常使用硝酸甘油或者速效救心丸等,胸部疼痛一般在五分钟以内可以明显好转。心绞痛是指心肌暂时性缺氧、缺血导致的胸部疼痛。大部分病人是因为动脉硬化或痉挛造成的。可是也可以出现在没有冠状动脉病变的病人,例如有动脉炎、甲亢以及贫血等。病人在发病过程当中,采用休息或者服用硝酸甘油在一到两分钟以内可以得到明显缓解。心绞痛在发病期间,血压会明显增高,心跳频率速度明显升高,有可能会导致心率失常。病人没有发病的时候心电图显示正常,可是当发作的时候会显示缺血型ST-T改变。没有明显症状的病人,可以采取心脏负荷实验或者采用造影检查。

心绞痛急救和治疗方法其中包括以下几点:(1)马上停止活动,采取平卧体位进行休息。如果病人身旁有氧气袋,可以进行氧气吸入;(2)立即服用硝酸甘油片(1-2片)放在舌头下方并含住,两到三分钟病症会明显缓解,持续时间大约在三十分钟作用。一旦没有明显效果,可以重复使用。也可以使用亚硝酸异戊酯一到两安瓿放在手帕当中弄碎,马上覆盖病人鼻部位置,让病人进行吸入,以及使用速效救心丸进行急救;(3)可以采用针刺疗法。如果采用以上措施以后,病人胸部疼痛没有明显好转,这就表现为病情危重,应该马上报告主治医师,并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其中包括有让病人尽量保持平稳,尽量不要随意搬动[4]。对病人的相关变换进行密切观察,其中包括有呼吸、心率以及意识等,并做好详细记录,这样对主治医师对病人进行急救的时候给予真实信息,对抢救治疗病人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人的胆固醇、血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人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就表明,对于急性心绞痛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氯吡格雷给予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对病人生存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当中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闫弘睿.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3):50.

[2]刘浩,余金明,潘长,等.冠心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现况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12,86(30):2095.

[3]倪淑静,汪志青.急性心源性腹痛的观察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6):48.

内科急性心绞痛 第4篇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氯吡格雷,治疗效果

急性心绞痛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脏病,持续疼痛时间一般为1~5 min,其发病期间患者疼痛难忍,严重者有晕厥现象发生。有病情较轻者稍作休息后即会好转,而严重者则需要通过服用硝酸甘油、消心痛等,一些能够有助于心血管扩张,进而缓解疼痛的药物帮助缓急病情[1]。临床中有研究表明,将常规治疗与氯吡格雷治疗相结合,对患者病情的改善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此为参照,观察分析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7.6±8.3)岁。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口服依那普利10 mg,1次/d;肠溶阿司匹林2~4粒,3次/d。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治疗,75 mg/d。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临床治疗效果好,有一定的缺血性在静息状态下的心电图上存在,改变的时候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病情有所改善,缺血性下降的ST段在心电图上上升1 mm,但是有一半导联倒置T波变浅>50%,并未恢复正常状态;无效:ST段上升范围<1 mm,没有恢复正常状态。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显效23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5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频率为(1.0±0.5)次,持续时间为(3.5±0.8)min/次,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0.6)次、(5.6±1.0)min/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诱发急性心绞痛的主要病因。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患者出现心前区或者左上肢疼痛,多见于情绪激动或者劳动时。一般情况下,心绞痛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且男性多于女性。当心绞痛发作时,一般持续时间为1~5 min,最长不会超过15 min,发作时间频次可能一天几次,也可能几天或者几周发作一次,患者可以通过含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缓解疼痛感。另外通过观察发现,心绞痛发作时ST-T段呈现缺血性变化[2]。

急性心绞痛具有发作快、危害重及频率高等主要特征,近年来随着各种新药的研发,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心绞痛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认可[3]。氯吡格雷作为一种新型的噻吩吡啶类衍生物,可以结合血小板表面的二磷酸腺苷(ADP)受体,将糖蛋白受体和纤维蛋白原分离开来,最终实现控制血小板聚集在一起的目的[4]。阿司匹林同氯吡格雷一起联用时,二者可以共同作用,对血小板的聚焦、活化能够起到有效抑制的作用,同时可以起到改善冠脉的血流的作用,从而可以直到控制血栓形成的作用,使心肌梗死现象减少[5]。

本次实验中,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5%,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实验组为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如果结合氯吡格雷药物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要比传统的常规药物治疗效果好,从而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有效率。

综上所述,急性心绞痛患者在治疗时,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相结合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在患者疼痛时间方面得以缩短,且可以有效的抑制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十分有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绍珍.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1):56.

[2]胡军.心血管内科心绞痛临床药物治疗分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0):36-37.

[3]李瑞霞.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绞痛的效果观察.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14(36):214-216.

[4]吴荣恒.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观察.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11):1473-1474.

内科急性心绞痛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选取的对象是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治疗急性心绞痛的患者42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21例, 其中男13例, 女8例, 年龄41~85岁, 平均年龄 (61.7±3.5) 岁, 病程8个月~10年, 平均病程 (5.2±1.7) 年。经检查, 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绞痛临床诊断标准, 均伴有明显胸闷、胸痛症状, 无对研究药物过敏者, 征得患者与家属同意, 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不显著 (P>0.05) , 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 具体方法为:服用依那普利, 10毫克/次, 1次/天;同时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1片/1次, 1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 用量为75 mg/d。所有患者均持续用药28 d, 以28 d为1个疗程, 观察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我院将疗效评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经过治疗, 患者心电图静息状态下出现缺血性, 且心电图改变表现正常状态恢复;有效:经过治疗, 患者心电图缺血性下降的ST段有所回升, 且超过1.0 mm, 但是其导联倒置T波变浅在50%以上, 未至正常水平或者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无效:经过检查, 患者心电图显示情况均没有达到正常水平[2]。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两组患者相关数据,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 两组数据的组间差距用χ2检验。P>0.05表示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 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2 结果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 两组患者均取得一定疗效。观察组患者21例, 显效14例, 占本组总例数的66.67%, 有效5例, 占本组总例数的23.81%, 无效2例, 占本组总例数的9.52%, 总有效19例, 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患者21例, 显效8例, 占本组总例数的38.10%, 有效6例, 占本组总例数的28.57%, 无效7例, 占本组总例数的33.33%, 总有效14例, 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统计数据相比较, 差异显著 (χ2=17.5629, P <0.05) , 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心绞痛指的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造成冠状动脉出现功血不足的情况, 致使心肌暂时性缺氧与缺血而引发临床表现以心前区疼痛为主的一种心血管疾病[3]。所以, 冠心病是急性心绞痛的主要发病因素。另外, 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或者患者出现不良情绪, 例如狂躁不安、愤怒等心理原因都会造成患者发生心绞痛[4]。通常, 心绞痛多以40岁以上的成年男性为主要发病人群, 心绞痛往往可持续几分钟, 患者在发病后可立即含服硝酸甘油或者救心丸[5]。临床上, 常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该药物对血小板聚集起着抑制作用, 有效抗血栓, 避免在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时致使患者出现心脑缺血, 阿司匹林临床疗效, 且药物作用时间较长。氯吡格雷能诱导产生凝血酶, 还能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发挥较强的诱导效果, 与阿司匹林联合用于急性心绞痛患者治疗中, 可发挥其协同作用, 疗效显著。

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具体来说, 观察组患者显效14例 (66.67%)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显效8例 (38.10%) ;观察组患者有效5例 (23.81%) 稍低于对照组患者有效6例 (28.57%) ;观察组患者无效2例 (9.52%) 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无效7例 (33.33%)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19例 (90.48%) 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14例 (66.67%) 。

综上所述, 采取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绞痛患者, 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大范围推广与使用。

摘要:目的 分析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各21例,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 观察组患者为90.48%, 对照组患者无效率为33.33%, 观察组患者为9.52%, 差异显著 (χ2=17.5629,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急性心绞痛患者时, 在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 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万芳.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4, (21) :68-69.

[2]刘章平.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 (中旬刊) , 2014, (11) :204-204.

[3]郭德银.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 2014, (18) :130-130.

[4]李瑞霞.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绞痛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连续型电子期刊) , 2014, (36) :214-215.

冠心病心绞痛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第6篇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内科治疗,曲美他嗪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多发于老年患者,是由于冠状动脉的狭窄、阻塞引起供血不足,导致心肌出现器质性病变或机能障碍,故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该病的临床发病率与致死率均较高,受到医学领域相关人员与社会的共同关注,其临床治疗复杂、疗程较长且多有反复,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其生命[1]。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与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增加,该笔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因此,本文作者对我院部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内科治疗药物中加入曲美他嗪,对其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我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入院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抽取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5.17±7.68岁。所有病例经临床检查、心电图及心彩超检查等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并已确诊;排除既往外伤史、脑出血或脑梗死史,入组前服用过相关药物进行治疗,主要器官严重损伤或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高血压患者或经治疗后仍无法降压,急性心肌梗死或重度的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休克患者。所有患者均了解治疗给药方案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服从治疗安排,符合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1.2.1 分组

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抽取,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5.42±7.48岁;对照组患者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4.96±7.51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和年龄结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入院后对相关基础疾病进行积极支持治疗,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并实施内科药物治疗,按照常规剂量使用硝酸脂类药物、消心痛、他汀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及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进行联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进行治疗,20 mg/次,3次/天。所有患者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使用量,并对临床疗效评估,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临床疗效评估标准为[2]:

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绞痛发作的次数降低﹥80%,静息心电图恢复至正常。

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心绞痛发作的次数降低50~80%,静息心电图示缺血性ST段降低与倒置T波变浅50%以上。

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甚至加重,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未达以上标准,静息心电图未见明显变化。

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病例数占所有病例数百分比。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17.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为0.05,可信区间95%,P﹤0.05为样本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可知,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

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样本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x±s

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觹P<0.05,样本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因狭窄、阻塞等原因导致供血不足,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而出现异常的心脏疾病。心绞痛是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类型,可由心脏负荷的骤然增加而引起,故多发生于劳动、剧烈运动之后。该病起病急,病程发展快,且多发于老年患者,其自身机体能力较差,如没有及时的进行有效治疗,可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对患者的健康、生命形成威胁。

临床上对该病多实施内科药物治疗,传统治疗药物主要为血流动力学药物,有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断剂等,但考虑到该病患者多为机体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常并发多种内科基础疾病,因此在药物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断剂等可出现无法耐受情况;而硝酸酯类药物可以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提高心肌耗氧量等不良反应,并且长期连续使用能够出现耐药性,无法保障临床疗效[3]。

盐酸曲美他嗪是新一代的抗心绞痛药物,能够对心肌进行直接刺激或推动心肌的葡萄糖代谢,以降低高能磷酸盐生成时的需氧量,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能力,有效的提高心肌收缩力;同时该药物不会导致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增强了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与顺应性,降低不良反应与副作用,提高服药的安全可靠性。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亦未发现恶性血流动力学时间、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由本文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内科治疗中加用曲美他嗪,能够更为有效的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化健.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6):1018-1019.

[2]李军丽,马其民.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2012,30(3):259-260.

内科急性心绞痛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病例: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4年4月接受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130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咽喉部紧缩、压榨性疼痛、胸骨后紧缩感、胸部闷痛等。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与对比两组,各65例。对比组男38例,女27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48.7±3.1)岁;治疗组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49.2±2.7)岁。两组患者的病周均在1.5~14年。两组资料统计学差异值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冠心病心绞痛诊断的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颁布的关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的相关内容进行。其排除标准除了根据目标适应证的情况和药物特点外,还应兼顾有效性、安全性及伦理等多因素。

1.3 治疗方案:

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及内科规范治疗。(1)对比组,对患者进行西药常规治疗。一般用量:阿司匹林110 mg/d;β-受体阻滞剂:普奈洛尔口服15 mg,2~3次/天;长效钙拮抗剂:贝尼地平口服5 mg,每天1次;硝酸甘油,每间隔5 min舌下含服0.5~0.6 mg,连用不超3次。医师可根据患者施药后情况酌情增减药量。(2)治疗组,患者接受复方丹参注射液内科规范治疗。对症状较轻患者施肌肉注射,用量2 m L,2次/天;较重患者施静脉滴注治疗,用量8~16 m L的复方丹参注射液加注于100~150 m L的葡萄糖液(5%)中,1次/天,疗程均为2~4周。对两组患者在治疗期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长、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和部位以及用药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心律、心率及血压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和记录[1]。

1.4 治愈效果的评价标准:

疾病疗效评价一般重点在用药后心绞缓解时间、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疼痛程度以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等几方面。其评价结果分为:显效:较治疗前相比,患者临床表现很大程度得到缓解,其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长均有明显改善;有效:一定程度上患者症状得到缓解,持续时长有所缩短,发作频率有所降低,病情获得一定改善;无效:临床表现未缓解,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长未有变化及改善,病情甚至出现恶化及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由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对各种指标进行统计分析,P<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两组在治疗期间的AP发作的持续时长及发作次数记录情况可以看出,对比组AP患者发作持续时长为(6.85±6.57)min,发作次数为(8.09±6.72)次/周;治疗组AP患者发作持续时长为(3.49±5.86)min,发作次数为(2.74±5.96)次/周,治疗组患者AP发作持续时长和发作次数的控制显著于对比组,其差异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从两组患者治愈效果比较可以看出,对比组65例患者,其中52例患者治疗显效和有效,总有效率80%,8例患者治疗中出现等不良反应停止用药,5例无效;治疗组65例患者,其中63例患者治疗显效和有效,总有效率97%,1例患者治疗中出现静滴过敏现象停止用药,1例无效。治疗组的总治愈效果显著高于对比组,且过程中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比组,其差异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

3 讨论

目前临床普遍治疗方式为内科常规治疗,即使用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长效钙拮抗剂、硝酸酯等,但是部分患者存在身体特异性,且存在不少临床不良反应,因而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而规范治疗采用的每毫升复方丹参注射液相当于丹参、降香各1 g,其有效成分可以增加心脏的冠脉流量,减弱心肌收缩力;可以令低血压、失血性患者的血压升高,存活率提高;可明显提高休克患者的血压、心脏指数、心排血量、每搏容量、左室每搏作功,有效降低总外周阻力等具有改善心血管的功效。同时复方丹参能提高患者在非高压缺氧条件下的存活率,可以延长存活时间;可以使患者在低氧条件下提高自身机体利用氧的能力。施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发现患者梗死区坏死心肌的残片减少,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和限制梗死区的外扩;能非常显著抑制缺血性所致心肌各磷酸水平的升高等,从而实现保护心肌缺血缺氧。复方丹参通过消除氧自由基,保护心肌再灌注损伤,因此具有消除氧自由基的功效。此外复方丹参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在施药一段时间后,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明显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加快。因此,复方丹参针对AP患者的症状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同时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对比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与对比组相比,治疗组患者AP发作持续时长和发作次数得到有效控制和显著改善,且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低,所得各项差异值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

综上所述,为了使AP发作次数得到有效控制,缩减AP疼痛持续时长,应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施复方丹参注射液的心内科规范治疗,同时加强患者愈后的指导工作。应尽量告知患者控制盐的摄入量,常规AP的患者的盐摄入量应控制在不超过6 g/d;应控制患者脂肪的摄入量,尽可能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来代替动物油的食用且食用油的总量应保持在5~8茶匙/天;倡导合理饮食,避免食用动物内脏,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多吃利于改善血管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饱胀性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少食多餐,切不可暴饮暴食,餐食不规律。这对于改善患者综合体质和提高后期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宋保琴.冠心病心绞痛内科规范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3):140-141.

[2]邹斌.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应用规范方案治疗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4,27(17):41-42.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3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2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