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农业女性化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农业女性化范文(精选6篇)

农业女性化 第1篇

1949年后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异常紧密, 文学肩负沉重的国家书写使命。5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主要“以农业合作化制度的创建和巩固为内容, 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合理性、合法性为诉求重点”[1], 描写这段土地变革以及观念转变的过程, 是为农业合作化小说。由政治批判回归文本, 遭受传统文化及政治压抑的女性在此历史空间中发生转变, 在政治道德层面也存在着和文本相对应的时代“转型”特点。翻阅代表性小说, 可将其分为三类与时代相合的新女性, 新时代旧女性及转型中的女性。

二.新时代新女性

在《创业史》、《艳阳天》、《山乡巨变》等一批合作化小说中, 与时代相合散发蓬勃朝气的农村新女性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精神上的震撼, 一扫旧风, 久存心中的成见受到重创, 使之不得不转换角度和心态对其重新审视。她们以自身行动诠释了新的政治道德文化, 突破旧时代政治道德限制, 加入时代大潮, 成为社会变革的先锋, 像焦二菊与焦淑红 (《艳阳天》) 、盛淑君与陈雪春 (《山乡巨变》) 、刘淑良 (《创业史》) 和范灵芝 (《三里湾》) 等, 她们是该时代农村此类女性的一个缩影。作为较早了解并接受集体主义精神的类群, 她们坚定拥护党所提出的政策, 从事合作化事业和党的基层工作, 个人价值的实现让位于合作化从属于大潮。她们以新的教育为利器, 从精神内部突破旧有限制获得解放, 在新空间中展现自己。

这些女性以极大热忱关心合作化事业, 以其特有的细致敏锐察觉到潜在问题并及时提出, 表现出强烈的干预精神, 像焦淑红、焦二菊、刘淑良、盛淑君、陈雪春和范灵芝等在合作化运动中处于运动的浪尖上。焦淑红以一个团员的责任心关注本村事务, 在给在工地上的萧长春信中就说:“社里的问题非常多, 特别是沟北有些人, 开始嘀嘀咕咕, 不知道又打什么主意。家里的领导, 有的不往心里去, 有的往心里去, 又管不了什么。”[2]同样焦二菊也切实履行着一个党员的义务, 对丈夫的“整天扎在生产队里”表示不满, 要求丈夫“多担待点”[3]。盛淑君对于谣言就是:“信他个屁。李主席没讲过的话, 我通通不信。”[4]她精神上以准团员的身份要求自己, 坚决拥护村里的决策。她们积极抓生产, 和恶、落后势力斗争, 以推进合作化事业的展开。至于《创业史》中的刘淑良婚姻自主, 前夫变心便主动离婚回家居住, 已从内中自觉与时代相跟进, 梁母说她“思想开通”。她在建国后积极参与斗争, 在“地主恶霸”受到惩处后, “在范村前街跑到后街, 叫人开会, ”[5]并加入团组织, 参与领导合作化运动。

她们在干预村政同时还与破坏者斗争, 团结教育落后者。对不愿意动手, 喜欢舒服生活的孙桂英, 焦淑红、焦二菊极力帮助, 最终发生转变, 在对马凤兰等人的斗争中则坚持反击, 使其破坏活动难以奏效。盛淑君、陈雪春皆如此, 然而情感上却较焦淑红更大胆, 心思也更缜密。南方女子在道德上所受的规范小, 天性少受压抑, 大胆活泼热情、纯真自然, 个性张扬, 行动也更大胆直白。盛淑君与陈大春相恋, 缠绵缱绻, 而焦淑红与萧长春却是不显山露水, 最后也未有明确结果, 就连梁生宝和刘淑良也仅是同意婚事, 正式确定关系而已。陈大春去株洲前两人在月色满山的夜晚倾情诉说, 在《艳阳天》中是见不到的, 其缠绵也非焦萧二人可知。焦、刘受道德约束较盛淑君多, 但有相似的美德, 都温柔体贴, 对爱人所从事的事业予以支持并参与。

范灵芝在对其父的帮助中就可看到旧式的盲目服从已不存在, 她的出发点在于合作化事业。对村政的干预她不逊于二焦, 但同为北方女性的范灵芝在感情上表现就比她们直白。有感于马有翼的拖泥带水, 灵芝果断决绝, 而在与玉生的逐渐接触过程中, 感情滋生, 比较后毅然选择玉生 (积极合作化事业) , 打定后直接向玉生挑明。诸多女性中, 她是一个特例, 在爱情上不拘于旧式规范, 自己做主。同时, 她又有作为女性的温柔体贴入微等, 与玉生的结合很是相得益彰。

三.新时代中旧女性

传统女性受政治经济压制, 道德屈从于男性, 且伦理色彩浓厚的乡村社会所形成的差序格局使之难有突破, 于是“在农村地区, 结婚的目的就是为了生育后代, 延续祖宗的香火”。[6]旧体制限制了女性融入社会生活的步伐, 合作化无疑是场大变革, 一些女性在运动中奋力冲开限制, 寻求自我张扬个性, 然而有些却否定并破坏。与焦淑红、盛淑君等相对的马凤兰 (《艳阳天》) 、龚子元妻 (《创业史》) 、李翠娥 (《创业史》) 等尽管文字分量不能和前者相比, 然而正是两者形成的合力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

马凤兰等极力排斥村政建设, “这个地主家的闺女, 跟她生活的这个时代有着刻骨的仇恨, ”[7]“幸福”因共产党到来而破坏, 旧时享受生活不再。马小辫说:“ (共产党) 让个好端端的财主像臭做活的那样卖苦力, 让臭做活的掌印把子;让该富的穷了, 让该穷的富了, ”[8]马凤兰生活在他家, 接受了认为有产者对于无产者的统治是理所当然的观念, 然而共产党的到来却将原有秩序打破, 他们享受的系列优厚待遇都不复存在。于马凤兰等人来讲, 他们信奉的是一种自私狭隘享乐的观念, 自己小团体利益的满足始终是至上的, 与新政治秩序相应的政治文化并未被接受。

马凤兰挑动粮食分红的争端是服从于丈夫马之悦需要的, 她充当“传声筒”、“扩音喇叭”, 负责各方消息传递, 并对某些消息进行扩散。作为一个女人, 她并不清楚自己的定位, 只是按吩咐从事, 她的脑长在马之悦头上的, 丈夫的判断是不会错的。萧长春教育开导孙桂英, 她在背后煽风点火企图破坏萧的名誉, 并试图借“绿手巾”事件嫁祸萧, 结果却未得逞, 后来, 孙回心转意参加劳动, 马又不断挑唆。马小辫将杀人 (小石头) 的念头和行动安排告诉她, 她在一阵哆嗦之后同意之。传统道德观念中, 于她们而言, 有的只是对男性的服从, 正确与否就不需考虑了, 从利益出发, 正符合他/她们权衡后的要求。

岂止马凤兰, 龚子元之妻、李翠娥诸人皆是如此, 在政治新秩序中, 她们不是调整自身融入其中, 而是极力破坏, 革命带来的是自己的特权或者利益的破坏, 受旧的政治观念约束, 她们要使之“变天”, 重回旧秩序中, 由此造成她们与新的时代格格不容, 并最终成为时代的悲剧。在新秩序建构之初, 各方处于起步阶段, 她们扮演投机的角色, 有时虽不露面, 却在背后为其夫出谋划策。当白占魁与社干部发生纠纷后回家和李翠娥说起, 李便成了“军师”, 叫白不要和高增福冲突, 她说“你和他硬闹, 更当不上干部”、“你和他相好”、“你先听他的话, 学乖, 老实干活儿”[9]于是白成了此策略的执行者。此时, 李只为自己的丈夫、家庭利益考虑, 至于农业社, 则已无足轻重。同样对无政治觉悟的龚子元之妻来说, 亦是一个典型的服从丈夫的人。在丈夫招待亭面胡的时候, 开始还埋怨:“你为什么要款待这样没用的家伙?”[10]最后龚子元交待给她任务“常到亭面胡家看看”, 他的目的就是希望从那里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邓秀梅住在此处) , 而这一过程就由女人来完成。果然女人在亭面胡家无意间从窗子看到了邓的文件, 并将其告知龚子元, 从而引发“山要毫无代价地归公”的谣言, 造成恐慌局面。之后龚妻又在讨论妇女出工孩子怎么办的问题时“装作替有孩子的人说话”[11], 从内在暴露了她的虚伪无知及不怀好意;刘雨生烂秧时, 她又挑拨谢庆元夫妇, 间接对刘雨生“常青社”破坏。

总之, 这些女性以旧秩序的要求为行事规范, 否认新秩序的建立并以破坏, 意图颠覆恢复旧貌。谨遵旧时代的道德要求, 自身定位为男性的服从者, 并以之支配个人命运, 以个人、家庭/族利益为上, 身受传统规范约束, 并成为禁锢自身的桎梏。

四.转型中的女性

转型中的女性面貌各异, 一部加入大潮参与新秩序的构建, 提高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一部则坚守旧的道德规范不变, 并予新秩序以破坏;二者形成一种对立关系, 然而在对立之外还存在一个代表了大多数由旧时代向新时代转换的群体。图示为:

三类女性支撑着整个文本, 占主体的第三类是转型社会中默默无闻的大群, 多不太关心政治秩序的构建, 但她们扮演着双重角色, 不参与政治, 以家庭为重, 在利益面前会随之而动, 但予之教育却又可以成为积极的力量, 如孙桂英 (《艳阳天》) 、袁小俊 (《三里湾》) 、盛佳秀与张桂贞 (《山乡巨变》) 等。

袁小俊与张桂贞婚姻均受家庭问题波及, 袁小俊问题不大, 但金生媳妇担心袁母“不是个好东西, 教出来的闺女恐怕也靠不住”, [12]后者受其母“教导”屡生事端;张桂贞大哥前为兵痞, 土改划为贫农, 后成了中农, 但他意图将“久想离婚的妹妹嫁到城里去, 给他当跳板, 好让他往城里发展。”[13]玉生聪明好学以合作化为重, 但袁小俊深受其母影响以己为重, 终无法相容。刘雨生与玉生同样也因合作化与妻子离婚, 他因“为人和睦, 本真, 心地善良, 又吃得亏, 村里的人, 全都拥护他”[14]而成了互助组长。但张桂贞“只图享福”, “看见丈夫当了互助组组长, 时常误工, 就绞着他吵, 要他丢开这个背时壳”, 他一度动摇后决定专心参与工作, 而妻子选择了回家。

袁小俊和张桂贞不会像马凤兰等那样破坏合作化却不合作, 因它妨碍了自己的幸福, 舒坦生活被干扰。袁小俊是要买几件衣服, 在家里闹闹。张桂贞也就是想叫丈夫为自己/家庭多考虑一点而已, 尽管“他的本真、至诚、大公无私, 都是好的, 但对自己又有什么用处呢?她所需要的是, 男人的倾心和小意, 生活的松活和舒服。他不能够给她这一些。这个人不分昼夜, 只记得工作, 不记得家里只有符贱庚, 这个没有亲事的后生, 天天来缠她。他不挑红花白花, 也好愿意听她的调摆”。[15]张桂贞渴求家庭的幸福美满, 刘雨生则致力于合作化, 两人相去甚远。她们将孝顺、贞柔、慈爱的价值取向, 和乐家庭、相夫教子的要求带进了这个变革的时代, 任劳任怨、以家庭和儿女为重, 体贴遵从丈夫和长辈。最后袁小俊和张桂贞虽重组家庭, 然只有张桂贞突破自我融入到时代浪潮中。张桂贞在盛淑君等帮助下开始参加集体活动, 可贵的是还参加了突击队, 虽有波澜, 但终向着新女性的行列中迈进了。

盛佳秀陷入不幸婚姻中, 受传统约束, 一个弱女子带着一个孩子苦苦等待外出已婚的男人。然而在刘雨生去劝盛佳秀时发生转机, 同病相怜之感和信任使两人慢慢互生情意, 盛喜欢上了刘雨生。后来她发生改变, 参加会议、劳动, 并成为领先者。如此盛摆脱旧的约束, 解放自我, 关注合作化事业, 与盛淑君等成为典范。此时旧式道德新意生出, 刘忙于事务没时间做饭, 盛偷偷给做好, 不同与张桂贞的是她以对爱人的感情来支持合作化事业。盛在刘提出杀猪满足社员“打牙祭”的想法后, 尽管不愿还是同意了。使她在旧时代成为自陷的传统美德此时一转, 对刘温柔体贴, 为之考虑, 亦是对合作化事业的支持。

除此像焦母、亭面胡妻、梁母等, 开始都受旧规范的约束, 对合作化事业不理解不关心, 仅聚焦于自己的家庭, 然经过教育和帮助, 都积极参与新秩序的构建, 使那种在旧时代约束自己的道德规范发生新变, 成为女性对合作化事业的特有支持, 服从、温柔体贴。

五.结语

新女性全身心投入合作化进程, 与反对者斗争, 教育争取团结落后者, 使其加入到建设新秩序的大潮中。在政治层面毫无疑问是先进的, 在道德规范上亦突破约束, 将优秀美德带入新社会, 发出新的光芒。反对新秩序并要予以破坏的旧女性囿于政治道德约束, 最终在新秩序的建构中被抛弃。而那些最广大的最具代表性的第三类女性有着处于转型时期的普遍心理, 在教育和帮助之下, 摆脱一定的约束, 突破自我限制, 成为新秩序构建的一支新力量。正是三类人物的相互作用, 诠释了此一转型时代下不同的政治道德文化。

摘要:上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催生出一批合作化小说, 在转换角度后可看到内中女性形象展现出丰富的政治道德文化, 由此更好地解读其中她们的文化内涵, 以期发现相应价值。

关键词:农业合作化,政治,道德,女性,文化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学要义》,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2]费孝通:《乡土中国》, 人民出版社2008年。

[3][美]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4][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 西苑出版社2009年。

[5]仲秋月:《略说中国传统妇女传统美德》, 《道德与文明》, 1995年第2期。

个性化多媒体农业信息推送系统 第2篇

关键词:个性化信息服务;推送技术;多媒体技术;农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S12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395-05

收稿日期:2013-11-26

基金項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1BAD21B0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22034)。

作者简介:陈诚,硕士,研究领域为农业信息化、智能信息处理。E-mail:chenc@nercita.org.cn。

通信作者:吴华瑞,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农业信息化、人工智能技术。E-mail:wuhr@nercita.org.cn。

农业信息服务的主要区域是农村,最大的受众是广大农民。因此,农业信息服务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必须贴近农村实际、符合农民需求。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IT知识技能和文化水平相较城市还有一定差距,传统的以互联网为单一传播渠道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很难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农业信息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低门槛、高效率的个性化农业信息服务系统,使农业信息服务能够适应农村的信息服务现状。系统在信息的服务方式上有所创新,通过分析用户的知识结构、信息需求、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等因素,以合理细致的用户分类为基础,实现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能够将用户所需信息及时推送给用户,使用户可以在庞杂的信息海洋中自动获取适用、简单和精炼的兴趣信息。服务内容和传播渠道方面,通过深入的需求分析,找出最符合农村现状的信息服务载体和信息呈现方式,降低系统对用户文化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要求,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的普适性和易用性,力图解决困扰农业信息服务已久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1个性化农业信息服务需求分析

现阶段中国农业信息服务存在服务针对性不强、对农民影响不大、信息质量低等问题[1-3]。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的普及和发展,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已经呈现出向云服务靠拢的趋势。农业信息云服务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和使用成本,支持用户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等简易终端获取信息[4],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过载”“资源迷向”等问题,增大了用户发现所需信息的难度,使得寻找感兴趣的信息变得愈加困难。针对农业领域用户特点构建一种高效、快捷、易于普及的信息服务系统,方便用户自动获取适用、简单和精炼信息是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质量的可行之径。目前,农业信息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地域性需求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尤其是种植业,综合地理位置、农业地貌类型因素,我国种植业区可划分为10个一级区(东北、北部高原、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南方丘陵、华南、川陕盆地、云贵高原、西北绿洲、青藏高原)。由于每个种植区的种植结构具有明显差异,农业信息服务的对象类型众多,信息需求存在较大的地域性差异。因此,对用户进行合理分类,针对不同用户进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有助于信息的精确推送和高效服务。

1.2季节性需求

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农业领域用户信息需求多样、不断变化、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改变。结合用户所在地理位置,推荐给用户对应时期的农业信息,有助于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服务质量。

1.3便捷性需求

农业信息服务的最大受众是农民,最大服务区域是农村,而我国农村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农民的IT技能和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限制了传统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的发展。因为传统农业信息服务系统以互联网为单一信息传播渠道,信息服务载体多为电脑,对用户的文化水平和IT技能要求较高,不利于农业信息服务的全面普及。针对农村领域用户需求,信息接受能力和所能接受的终端进行合理评估,采用包括手机、触摸屏、PC机、电话、IPTV等在内的多信息服务终端设计,通过短信、邮件、微博等形式进行针对性的信息推送服务是目前农业信息服务的热点需求。

2个性化信息服务关键技术

2.1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等形式的信息进行数位化处理,使多种媒体建立逻辑连接,并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成为一个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系统化表现信息的技术。多媒体技术使计算机等信息终端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体形态的能力,从而极大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方法,符合人们在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5]。在农业信息服务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1)多样性。多媒体技术使得信息载体具有多样性,除计算机以外,信息还可以在手机、触摸屏、IPTV等终端上灵活展现,扩展了信息服务终端类型,同时也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2)交互性。多媒体技术区别于传统的单向或双向传输技术,用户可以给予多媒体技术的交互式工作方式实现与多种信息媒体的交互操作,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有效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3)实时性。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因此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更符合农业信息服务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4)普适性。多媒体技术可以处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最直接、最普遍的信息,从而使得信息服务的普适性得到极大的扩展。

2.2推送技术

推送技术,又称网播技术(netcast webcast technology)

nlc202309021928

[6],它是由PointCast Network公司于1996年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获取效率。目前信息推送技术的实现方式主要有频道式、邮件式、网页式、专用式推送,其中专用式推送区别于其他推送方式,通过机密的点对点通信方式将指定的信息发送给专门的用户。

信息推送的主要优点:及时性、应用面广、对用户没有技术上的要求。主要缺点:在一般情况下,推送服务的针对性比较差,难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要求[7],在信息服务中的表现不够理想[8]。基于地域和时间的推送技术是在传统推送技术基础上的一种针对性改进,能够显著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

2.2.1地域分块推送技术农业中的大田种植业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点,不同種植区作物结构的区别较大,该区域用户对信息的需求类型也存在明显差异。例如,湖南地区主要大田作物为水稻、油菜、棉花、甘薯、烤烟等,其中每个地市的种植结构都有所不同,尤其是山地丘陵地带,主要以种植茶叶、烤烟、柑橘等经济作物为主。农业信息服务可根据用户所在地理位置判断其所属种植区,判断用户感兴趣的信息,提高信息推送的匹配效率和推荐信息的针对性,提升农业信息推送服务的个性化程度。湖南省的农业信息中种植信息的地域分块推送过程见图1。

2.2.2时间分段推送技术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就大田种植作物而言,不同季节对应着不同作物的不同生长期,因此,随着季节的变化,用户感兴趣的信息也在不断变化。农业信息服务可根据用户访问系统的信息时间,判断用户的种植结构、每种作物处于什么时期,推荐给用户对应作物的对应时期信息,提高信息推送的匹配效率和推荐信息的针对性,提升农业信息推送服务的个性化程度。针对我国南方地区水稻、玉米和番茄种植的农业信息时间分段推送过程见图2。

3系统构建

3.1系统服务定位

从农业部2012年对全国范围所做的农业农村信息化现状调查来看,农业信息服务呈现以下特点:(1)

服务需要紧贴“三农”,体现地方文化、产业等区域性要求。(2)

需要频繁输入性检索信息服务难以满足用户实际需求,因为农民文化水平有限,大部分农民甚至无法完成文字输入性信息查询,这也就意味着农民很难从一个需要文字输入性查询的服务系统中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农业信息服务特点及农民现阶段迫切需要为系统构建指出了工作重点,就是为谁服务、服务什么和怎么服务的问题。(1)为谁服务。根据用户所处地域、从事行业、兴趣和文化水平的不同,对用户进行分类处理,制定针对性的推送机制。(2)服务什么。针对不同的用户采用不同的服务策略,根据用户兴趣特点,为不同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农业信息。(3)怎么服务。考虑农业信息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我国农村地区,针对农民知识技能和文化素质相对城市人员来说普遍偏低、对信息接受能力差等特点,构建方式灵活的传播渠道和易于使用的服务终端。

3.2系统功能设计

3.2.1用户分类模块用户分类模块基于用户兴趣对用户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用户进行差异化管理和针对性服务。根据农业信息服务领域特点,用户分类模型可以定义为:USER={F,L,I,DI,T,CT },其中F代表领域,如水稻、小麦、生猪等;L代表用户所处的产业链环节,如生猪养殖、饲料供应、生猪屠宰、猪肉销售等;I代表用户感兴趣信息的集合,I={I1,I2,I3,…,In};DI代表用户对信息的感兴趣程度,一般默认为1;T代表用户对信息及时性的关心程度,取值是0~3之间的整数,即不关心、略关心、关心、非常关心;CT代表用户感兴趣的信息类型,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

3.2.2信息分类模块农业信息服务涉及的有用信息源包括数据、信息和知识。在信息服务的信息源管理过程中,数据挖掘和知识提炼是知识演进的正向过程;随着信息量的增大,信息会出现噪声,噪声会妨碍用户寻找感兴趣的信息。对普通农民而言,信息服务中有用的是信息和知识;对于从事农业科研人员而言,数据、信息和知识都很重要。因此,根据知识的演进规律,将信息源有目的地分为数据、信息和知识3大类,将便于信息源的有效管理,使用户能够自动获取适用、简单和精炼的兴趣信息。本研究在数据库的构建过程中,将建立3个模块即数据模块、信息模块和知识模块。

3.2.2.1数据模块数据模块是存储和管理数据的模块。数据对一般农民没有直接使用价值,但是对从事农业领域科研的研究人员来说,数据有很重要的价值,甚至比信息和知识还要重要。如进行农业信息服务中的测土配方数据等。

3.2.2.2信息模块信息模块是存储和管理信息的模块。信息对数据进行加工和提炼,信息能够为用户的决策提供参考,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利用价值。农业政策法规、市场价格等在农业信息服务中就属于典型的信息。

3.2.2.3知识模块知识模块是存储和管理知识的模块。知识是对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一般认为是经过验证的、具有正确真实性的观点、经验、程序等信息,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实践。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配方施肥等在农业信息服务中属于典型的信息。

3.2.3信息推送模块结合地域分块推送、时间分段推送等技术,构建信息的个性化推送模块(图3)。信息推送模块主要由用户管理子系统、信息推送子系统、信息拉取子系统和后台管理子系统组成。主要负责根据用户需求定制针对性的服务策略,通过邮箱、短信、RSS、语音等多种推送方式,向电脑、手机、触摸屏、IPTV等终端推送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并提供信息拉取功能作为信息推送的补充,用来满足用户主动向系统拉取信息的需求,为用户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

4系统构建

个性化推送系统是信息与用户的“桥梁”(图4),可以对用户的兴趣与爱好进行智能识别、预测,按照用户要求自动搜集定制信息,并能够定期、快速、无误、连续向目标用户主动传递用户感兴趣的信息,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整体构建方案见图5。

nlc202309021928

系统基于B/S结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进行设计。服务器端系统全部采用JAVA语言开发,开发分模块进行,模块间保持高内聚、低耦合的关系。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客户机通过浏览器访问服务端的系统服务,浏览器通过Web Server 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综合考虑价格和性能稳定因素,服务器端采用SQLserver数据库,其价格合理、性能稳定、兼容性好,可运行于多种平台,易于操作和使用,在降低成本同时保证了系统性能和普适性,更利于系统的推广应用。系统的信息推送界面见图6、图7、图8 。

系统在开发完成后在Windows 平台下运行,目前,系统已经在河北、天津、北京、海南等省市进行了成功应用,在北京郊区各大有机蔬菜生产合作社的应用可以高效集成合作社自身业务,具备了独立提供农情监测信息服务的能力,在实际服务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系统为合作社提供的农情预警的短信推送记录见图9。

5系统特点

5.1服务精准化

系统按使用对象、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不同对用户进行合理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用户实施差别化管理,可以提升信息服务个性化程度,能够更加贴近农民的实际需求。解决了在农业信息的个性化推送过程中一直存在的用户管理盲区问题,使得信息推送对象(用户)易于识别,推送系统可以为用户指定精确的信息匹配规则,从而实现信息的个性化推送。

5.2信息生动化

系统根据知识的演进规律,将信息源有目的地分为数据、信息和知识3大类,在数据库的构建过程中建立数据模块、信息模块、知识模块,并在数据服务时制定组策略,针对普通农民信息服务尽量多地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方式为信息源,方便低文化水平用户顺利获取并消化信息,利用获取的信息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5.3查询流程化

与工业等领域相比,农业领域用户的文化水平和信息获取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广大农村的普通农民,基于互联网的信息获取能力基本为零,甚至连最基本的文字输入都实现不了,更不可能在网络上检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因此,系统在用户的信息拉取环节,尽可能地以图片等形式把农民需要的信息以易接受的方式展现在农民面前,采取流程式的信息检索,农民只需要根据自己的要求加以选择,便于文化水平偏低的农民顺利使用。

5.4服务主动化

针对我国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农村农民知识技能和文化素质相对城市人员来说普遍偏低的特点,对信息接受能力和所能接受的终端进行合理评估,采用包括手机、触摸屏、PC机、电话、IPTV等在内的多信息服务终端设计,通过短信、邮件、微博等形式进行信息推送服务。系统能根据客户的需求和用户所关心的领域,及时向用户提供并主动推送相应的农业信息,有利提高用户的信息获取效率。

6结论与讨论

近年来,国家农业科研领域开发了大量的农业专家系统,但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如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不熟悉或不会最基础的输入法,很难从一个需要文字输入性查询的服务系统中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等),有些科研成果都未得到合理的应用和普及。原因主要是信息服务模式没有贴合农业领域用户的实际需求,服务难以深入到基层。本研究在用户迫切希望能够在无限的农业信息海洋中自动获取适用、简单和精炼信息的大背景下,针对农业信息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推送服务和流程化的检索为主要系统框架,结合地域分区推送、时间分块推送等新方法,构建了一种适应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现状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使农民能够顺利地运用这套系统,提高了农业信息服务的服务质量,使农业领域内研究成果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Ge N,Zang Z Y,Gao L W,et al. Multipath for agricultural and rural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China[J]. Computer and Computing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Ⅲ,2010,317:345-351.

[2]左停,旷宗仁,徐秀丽. 从“最后一公里”到“第一公里”——对中国农村技术和信息传播理念的反思[J]. 中国农村经济,2009(7):42-47,58.

[3]孙素芬. 北京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与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456-459.

[4]陈康,郑纬民. 云计算:系统实例与研究现状[J]. 软件学报,2009,20(5):1337-1348.

[5]顾沈明,陈荣品. 多媒体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4,25(6):999-1001.

[6]索传军. 论基于网络环境的主动信息服务系统[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3,23(3):10-13.

[7]许海玲,吴潇,李晓东,等. 互联网推荐系统比较研究[J]. 软件学报,2009,20(2):350-362.

[8]李杰,徐勇,王云峰,等. 面向个性化推荐的强关联规则挖掘[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29(8):144-152.孫志国,王文生,冀智强,等. 视频优化算法在农技云平台中的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400-401.

休闲农业旅游女性需求市场研究综述 第3篇

1 资料检索情况

本文文献均来自中国期刊网网站。该文献库是现阶段最大的连续动态变化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收录国内九千多种重要期刊。通过采用篇名中“休闲农业”、“女性需求”进行搜索, 得到相关文献14篇, 其中阐述对女性旅游需求进行分析的有11篇, 其他的均涉及对休闲农业旅游的研究。

游者本身就具备了个人出游的条件, 就不需借助旅行社的安排。除去这两类, 别的群体利用旅行社的比率都在80%左右。

在中国, 经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的人次数也在逐年上升, 而且保持了较高的水平。与此同时, 经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人数占整个出境旅游人数的比例也保持了上升的势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在不断发展, 另一方面也表明, 旅行社的社会服务越来越被公众所接收。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除去上述两点, 还有:中国公民远程旅游将持续“多地流转”的模式, 为减少“多地流转”过程中烦琐的相关事物处理, 故将倾向于旅行社;在将来很长时间内,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人次的增长将仍主要依赖于首次出境人次的增长。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尽管旅行社包价产品仍将是主流, 但其形式将趋于灵活, 全包价旅游产品价格趋于弱化。

2.2消费者了解出境旅游信息的渠道

日本旅游者参加旅游活动的决策多数是先从旅行社免费提供的广告小册子上了解到旅游目的地的内容后做的。日本超过46.2%的人是经由旅行社的店铺来申请出国旅游的。从申请的调查结果来看, 以邮购和电话方式决定的人占23.2%, 基本上仍然是看到旅行社的宣传后提出的申请。根据1999年对日本国民的调查, 旅行社之所以受到日本消费者欢迎, 主要是它的服务性很强, 信息丰富, 知名度又高, 有其便利性, 值得信赖。

由一项北京社科研究调查表明, 调研对象及其家庭主要通过报纸和杂志上的广告寻找旅游信息的占43.7%, 主要通过亲朋介绍寻找旅游信息的占36.6%。口碑传颂在旅游者决策中起到了很重要

2 研究的内容及主要观点

2.1 国内休闲农业旅游研究

关于国内休闲农业旅游的理论研究, 主要集中于观光农业的概念、类型, 特定地区发展观光农业的资源、市场等条件的评价, 对观光农业园区内部的空间结构, 观光农业区的区位特征等方面的研究, 大部分文献仅是探讨休闲农业旅游的概念、内涵、特征及通过相关案例分析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营规划问题。例如:张宝林提出休闲旅游成为城里人的消费热点, 这为城郊农村尤其是具有一定旅游资源的城郊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彭秋纯认为假日经济的到来为发展城郊休闲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发展城郊体闲旅游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2];叶岱夫通过研究我国城郊休闲旅游指出城郊旅游资源的最大吸引力在于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 并以此构成城市居民重复多次出游的条件;庞振刚认为进行休闲农业旅游的重要条件主要是丰富集中的客源市场、城郊内生态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区位条件优越;卢冬梅在对南宁市城郊休闲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研究时指出了发展城郊休闲旅游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针对本区发展城郊休闲旅游的建

的作用。

由于旅游, 特别是出境旅游涉及一些人们感到陌生的东西, 所以人们通常会求助于某种途径消除自己的不安全感。日本公民在出境旅游意识方面的成熟使他们经常求助于旅行社的专业化信息, 而日本旅行社的发展又为消费者的信任提供了可能。

在我国, 一方面旅游者旅游意识不是很成熟, 对旅行社的服务较为陌生。而经营出境旅游的旅行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所提供的旅游服务不是很全面。另一方面应该注意到, 口碑传颂在出境旅游决策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 这一点对于旅行社的启示在于, 不能局限在价格战中依靠价格低吸引消费者, 只有推出的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质量才能赢得消费者较高的评价, 从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形成经营上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中国旅行社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中国旅行社发展现

状与发展对策研究.2002.

[2]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报告, 2000~2002年中国旅游

发展:分析与预测, 2002.

[3]德村志成[日].中国国际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日本客源市场[M].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2.

[4]杜江, 厉建新, 秦宇, 李宏.中国出境旅游变动趋势分析[J].旅游学

刊, 2002, (3) .议;王洁平对城郊休闲农业的利用形态做了分类;陈辉以成都市郭县为研究对象, 对休闲农业旅游中较为成熟的形式即农家乐进行了细致分析;张新以武汉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为对象进行了研究;孟明浩对城郊型乡村旅游地开发规划进行了研究;文彤以岳阳市君山区乡村休闲旅游规划为例, 通过对其开发建设条件的分析, 从旅游规划定位、创新乡村休闲旅游产品、构建生态旅游循环经济和建立科学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对城郊型乡村休闲旅游规划进行了探讨;魏有广以济南市城郊为例对城郊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进行实证研究;罗文斌以湖南省长沙市黄兴镇为例对城郊休闲农业旅游进行实证研究等。

2.2 国内女性旅游需求市场研究

(1) 女性旅游市场研究

邓敏、徐菊凤、林增学等人通过分析发现在中国城镇居民中女性旅游者数量不断增多, 且呈增长趋势;他们提出将女性市场分为传统女性、现代女性和理想女性三部分, 认为女性旅游消费具有实惠性、方便性、差异性、高安全性等特征, 并在产品、价格、促销等三方面提出营销策略[3,4,5]。郑昌江认为女性旅游市场不仅是一个现实的市场, 而且潜力巨大。他还提出促使女性旅游消费的动因主要有生活方式改变、个人角色演变、社会群体形成、女性广泛就业、旅游政策法规的完善和社会治安的稳定[6]。

(2) 女性旅游者行为研究

许秋红、单纬东等学者认为, 影响女性旅游行为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文化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和心理因素,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 女性在旅行上表现出偏爱历史和文化, 喜好散步、购物、饮食和健身, 追求干净卫生、安全、舒适和个性化的特征[7,8,9]。李永红[10]以上海女性旅游消费为例就年龄、收入层次、教育层次、职业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他认为上海女性旅游消费具有人数规模化、方式科学化、态度理智化、表现个性化、动机休闲化、思维开放化等特征, 并预测了未来上海女性旅游消费行为将会表现得更独立、更自由、更高档、更普遍和更精致。大部分学者从女性旅游者的心理不安全感、不安全旅游行为、安全事故、安全预防四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对女性旅游安全研究的趋势和必要性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目的在于进一步丰富旅游安全的理论内容, 为女性旅游安全问题的后续研究提供建议和参考[11]。

(3) 女性休闲研究

张建萍[12]从历史变迁这个角度对中国女性休闲生活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 认为中国古代女性是无闲、少闲阶层, 但随着女性文化素质的提高、观念的转变、社会地位的提高及闲暇时间的获得, 现代女性已经成为休闲产业中的重要角色。周恺、马天芳等人利用市场抽样调查的数据, 分析了绍兴和广州城市女性休闲活动的职业差异。结果表明, 城市女性在休闲目的、休闲时间、休闲消费、休闲交通方式、休闲场所及影响休闲地选择因素等方面存在职业差异, 但差异程度有所不同[13]。同时, 苗学玲对加拿大学者Antoine Zalatan的《妻子参与旅游决策的研究》进行了翻译, 此著作的翻译对国内女性旅游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研究的评价及展望

综上所述, 已有的研究由于针对休闲农业旅游中特殊群体, 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但是, 综观学者们已有的研究, 亦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

从研究内容来看, 针对于女性旅游者单项研究比较多, 综合性研究相对较少。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心理、经济等特点, 女性作为主体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有和其他群体截然不同的一面;能够对女性在旅游消费中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 并且影响机制复杂, 所以应综合研究分析。

从研究手段来看, 主要采取文献法或问卷调查来获得数据。尽管部分学者设计了问卷, 但缺乏针对性或缺少相关分析, 研究的深度还不够。

因此,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研究:

第一, 从休闲农业旅游入手, 从文化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探讨该种旅游方式中都市女性的需求行为特征, 对都市女性的需求行为有较客观的分析与认识, 从而为休闲农业旅游企 (事) 业单位更好地制定旅游营销和发展策略提供实证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第二, 利用实证进行深度分析。采用实证分析的方式深入分析都市女性在休闲农业旅游中的需求特征, 力争填补参与休闲农业旅游的女性旅游行为研究方面的一个空缺, 引起社会对参与休闲农业旅游的女性更多的关爱和力争在旅游消费者需求行为的实证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进一步促使休闲农业旅游市场的发展。

农业女性化 第4篇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农业信息化技术无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随着网络规模的发展和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农业科技信息也充斥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但是,由于农业从业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对信息技术了解不足,为农业信息的传播造成障碍,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考虑到农业用户本身的条件限制,希望建立一个健全的自动采集农业科技信息的网络服务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另外,农业信息也包括很多不同的方面,随着站点信息量的增加,使我们在精确定位信息上大费周折。因此,需要站点能够收集和分析用户信息,学习用户的兴趣和行为,发现用户隐藏的兴趣和群体用户的行为规律,从而主动向用户推荐其感兴趣的内容,实现个性化的农业科技信息推送服务[1]。

农业科技信息个性化服务除了早些年以专家到实地进行面对面的科技指导外,近年来依托通讯技术的农业科技信息个性化服务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岳广飞、何明祥提出农业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理念,并在广播,电视,手机等通讯媒体上定制消息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农业垂直搜索引擎,但它要求用户用关键字明确表达自己的需求。此外,目前垂直搜索引擎仍然无法克服准确率和召回率低的问题[3],用户仍然要从众多检索结果中选出真正需要的信息。2011年,陈晨,田凤珍等在有关农业知识的网上书店中实现了基于用户注册信息的个性化服务[4],增加了用户负担。

计算机领域中,Web信息抽取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现有的技术主要有基于自然语言、基于归纳学习、基于HTML结构、基于页面视觉特征以及基于包装器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各有优势与不足。另一方面,如何获取用户信息,为用户兴趣建模是实现个性化服务的关键问题。用户兴趣信息的获取方式分为隐式和显式两种方式,采用显式收集方式,需要用户自己指出感兴趣的内容,并标注感兴趣的程度,得到的信息较及时、准确,但需要用户的积极配合,无疑增加了用户的负担。隐式收集方式是通过系统自动对用户访问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从中获取准确的用户信息,动态生成用户兴趣模型,对用户的依赖程度小[5]。

本文在分析信息源站点网页结构的基础上,实现了将不同信息源站点的数据获取出来并存入数据库,满足了数据查询与更新的要求。同时,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结合Web站点日志和网页内容的处理方法来建立用户兴趣模型并为该用户模型分类,从而实现站点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

1 研究架构

为了实现自动采集农业科技信息以及为访问用户提供个性化推送服务的功能,本文主要基于B/S架构进行设计。在客户端,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本站点的资源,同时也是通过浏览器为用户推送信息。服务器端承受了本研究中的大部分工作。首先服务器端定时启动任务从多个信息源站点自动采集信息存人本地数据库中。其次,服务器还要采集站点的访问日志并按照研究要求对日志进行处理,建立用户访问模式,在结合用户访问的网页内容建立用户访问模式描述文件,最终产生用户兴趣模型库。最后,当有用户访问站点时,服务器端获取该用户的访问日志,构造用户兴趣模型并为其分类,从而产生推荐信息,发送给客户端浏览器。本研究的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农业科技成果数据库主要包括农业相关领域的政策信息、科技资讯、技术产品、科技成果、供应商、科技展会、专家平台7个分类。每个分类对应数据库中的一个基本表,从信息源站点抽取的数据经过处理,消除异构后存入相应的表中。数据库的总体框架如图2所示。

2 数据库建设

Internet上农业信息分散存储且更新较快,为了使用户能在第一时间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需要搜集大量的不同来源的农业信息存入数据库,以供本站点用户查询。因此,采用Web信息抽取方法来自动获得数据,减少对人工的依赖性。另外,由于受网络链接状况以及对方服务器性能的限制,本文着重于对数据更新时失败重试机制和任务分模块执行方法的研究。

2.1 Web信息抽取

针对信息源网页的特点,本文采用聚焦爬虫[6,7]技术,分析要抓取网页的特点,提取其中的URL保存到预先设定的队列中。根据内容评价搜索策略从该队列中选择有用的链接,并将页面保存到本地,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所有网页均被下载为止。

在获得满足条件网页集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基于包装器的Web信息抽取技术,通过将html文档生成DOM树,根据DOM树中对应的节点确定目标数据项的定界符[8],从而确定该数据项,提取其中的信息,并将其中无关html标签、CSS样式等去除,转化为所需的格式后存入数据库中。

2.2 基于XML文件的数据更新

由于每个模块每次需要从信息源网站获取大量的数据,为了不给对方服务器造成太大的压力,本研究采用Java语言中的定时任务设计定时机制使抽取任务在每天凌晨0点触发,每个模块分别在不同时间段执行抽取任务,并在任务结束后将相关信息记录下来,下次抽取时在本次抽取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保证了抽取任务的连续性。

本文设计使用XML文件来保存抽取任务执行情况的信息,主要包括(以政策信息为例):

<Policy>:说明以下子元素记录了“政策信息”模块的抽取信息。

<endDate>:用来存储上次抽取任务的截止日期。

<failUrl param=”农业”times=”1”>:用来存储上次抽取失败的URL,其中param保存这个URL所对应的一些参数,times记录这个URL已经被重试的次数。如果有多个失败的URL,那么就有多个failUrl元素。

XML文件实现失败重试机制流程如图3所示。

当新一次的抽取任务触发后,首先,根据时间判断目前执行抽取任务的模块,在XML文件中获取有关该模块的节点元素。其次,依次获取该节点下failUrl子节点。对于每一个failUrl子节点,如果times值大于3,说明该URL已经重试了4次却依然失败,那么丢弃该URL,在XML文件中将该failUrl元素删除;否则,结合param值再次抽取该URL内容,若抽取成功,将该failUrl元素从XML文件中删除;否则将该failUrl节点中times值加1。然后,获取该节点下endDate子节点,开始本次的抽取任务,本次抽取信息的时间均在endDate元素值之后。最后,将本次抽取失败的URL和属性值构造failUrl节点插入到XML文件中,以便在下次抽取任务开始后优先执行这些失败的URL,实现抽取过程中的失败重试机制。

另外,本文将每个模块的数据抽取过程看作一个事务来处理,只要这个模块在获得可直接抽取数据入库的URL列表前的任何一步出现错误或者异常,就触发回滚机制,撤销本模块所有对数据库已经进行的操作,并终止抽取任务,等待下次执行,保证了数据库数据的唯一性,防止重复数据的产生。

3 建立用户兴趣模型库

为了向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Web站点首先需要了解用户的兴趣,跟踪用户在本站点内的访问行为[9],并对代表其行为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建立具有代表性的用户访问模式,形成用户兴趣模型库。

3.1 基于改进k-means方法的会话聚类

建立用户兴趣模型的前期处理主要是通过对日志文件进行挖掘发现具有相似访问模式的用户都感兴趣的网页集合。本部分着重于对改进k-means会话聚类方法的介绍。

首先,通过对原始日志文件清洗除去不能有效反应用户浏览行为的日志记录。其次,在剩余的日志记录中按照客户端IP和用户代理信息的不同识别出每个用户的访问日志记录。再次,对于每一个用户的访问记录按照持续访问时间是30分钟[10,11]的条件分为不同的会话。最后,采用向量表示每个用户会话。向量元素是所有会话中产生的每个有效网页在该会话中所占有的权重,表示用户对该网页的兴趣度。

会话聚类是在正确表示用户访问会话的基础上进行的,用来发现具有相似访问模式的会话,将它们聚为一类,并取每一类的质心元素作为该类访问模式的代表。

传统k-means[12]聚类算法由于初始质心随机选取因而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并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状况。本文改进了传统k-means方法中初始质心的选取方法。主要思想是以每个会话向量为圆心,以所有会话向量之间距离的平均值为半径做圆,然后根据初始类别数目和每个圆内数据点的密度排序获取必要的参数信息和初始质心。具体步骤如下:

(1)指定最终的聚类数目k。计算所有会话向量距离的平均值R1,并设定R2=aR1作为判定不同类的距离标准。

(2)对所有会话向量依次计算落在以每个会话向量为圆心,以R1为半径的圆内的会话向量编号以及总数目作为每个会话向量的样本密度。

(3)将所有会话向量的样本密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取拥有最大样本密度的会话向量作为第一个凝聚点。

(4)在密度次大的圆内随机选取会话向量s0,若与所有已确定的凝聚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R2,则把s0作为新的凝聚点,否则继续判断下一个密度次大者。直到没有新的凝聚点产生,则算法结束。

对于R2中的a值,本文采取枚举法来确定最符合需求的a值。主要思想是枚举不同的a值采用以上的算法得到一系列凝聚点和聚类数目,然后从中选取聚类数目大于并最接近事先确定的初始分类数k的那一组,在满足条件的那一组凝聚点中选取前k个点作为k-means算法的初始质心。然后,按照k-means算法进行聚类。

会话聚类得到用户访问模式代表npci={w1,w2,,wn},wi,表示网页i在本访问模式中的权重。NP={np1,np2,,npk}表示用户访问模式集合。

3.2 网页内容预处理

网页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用户是否需要访问这个网页,反应用户兴趣。在得到用户访问模式基础上结合每个访问模式包含的网页关键内容构造访问模式描述文件。

对npci={w1,w2,,wn},ci∈C中非零wi对应的网页,提取网页的标题内容,过滤其中的html标记和其他无关字符,得到纯文本信息集合。然后使用中文分词方法获取集合中的信息项。本文中采用基于字符串匹配分词中的正向最大匹配方法[13]来进行分词,并在分词后过滤掉停用词和无用高频词,对剩下的词语计算在本类文档中的权重。

参照TF*IDF[14]方法,用户访问模式描述文件表示为由信息项x、信息项频率tfx,npj、文档频率dfx,npj构成的集合prj={(x1,tfx1,npj,dfx1,npj),(x2,tfx2,npj,dfx2,npj),,(xn,tfxn,npj,)}其中,信息项频率tfx,npj表示信息项x在访问模式npj中出现的次数与npj中所有信息项出现的次数和的比值。文档频率dfx,npj表示在访问模式npj所有网页中出现信息项x的网页个数与npj中所有网页数目的比值。

3.3 建立用户兴趣模型

用户兴趣模型最终表示为关于信息项和信息项频率的二元组集合prj={(x1,tfx1,npj),(x2,tfx2,npj),,(xn,tfxn,npj)},相对于用户访问模式描述文件来说,主要通过设置文档频率阈值df过滤掉其中不重要的信息项,只保留信息项和信息项频率来构建用户兴趣模式。用户兴趣模型库表示为用户兴趣模型的集合PR={pr1,pr2,,prk},其中k是用户兴趣模型的数目。

3.4 用户兴趣模型更新

用户兴趣不是一成不变的,用户的兴趣模型库需要定时更新[15]。本文中采用定时机制在站点访问量较小的每天凌晨0点重新获取日志文件,建立用户兴趣模型库。同时,考虑到站点内容、结构更新以及系统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定时删除数据库中1个月以前的日志访问记录。

4 个性化信息推送

建立用户兴趣模型库的目的是根据站点内不同用户的历史浏览记录对其访问模式进行分类,从而推荐合适的信息,实现信息的主动推送。根据用户兴趣模型的建立过程,站点来访用户的识别及预测兴趣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1)获取来访用户IP,用户代理等信息。

(2)从数据库中取出与客户IP、用户代理相同的最近会话的历史访问URL列表。得到各URL的关键内容,并构建用户兴趣P={(x1,tfx1),(x2,tfx2),,(xn,tfxn)}。

(3)计算与用户兴趣模型库中每个模型的相异值D(P,pri),并把P归为D(P,pri)最小的那一类,同时把该类的有效URL推荐给访问用户。

计算P和用户兴趣模型pri之间相异值算法描述如下:

(1)输入P和用户兴趣模型pri。

(2)对于P和pri中的每一个信息项xi,取出分别对应的tfxi和tfxj,pri;如果在P或者pri中不存在xi,那么设置对应的tf=0。计算d(tfxi,tfxi,pri)。

(3)所有d(tfxi,tfxi,pri)总和就是P和用户兴趣模型pri的相异值D(P,pri)。

其中d(tfxi,tfxi,pri),计算如式(1)所示:

5 性能测试与评价

本文在设计时以可靠性和可用性为原则,选择Jsoup开源工具来解析网页。选取如表1所示的信息源网站中发布日期在2012-05-05到2012-06-05之间的信息作为测试数据,然后从政策信息、技术产品、科技成果、供应商、科技展会、专家平台这6类信息来测试抽取方法的效率,抽取数据的成功率(包括重试成功)如图4所示。

测试用户兴趣模型准确度采用的试验日志是http://211.66.184.35:80/从2004-12-13到2005-01-12一个月的访问日志记录,经过处理得到16171条日志访问记录,丢弃只访问一个网页的会话,最终可用会话有3917个,其中会话训练集有会话3800个,测试集有会话117个。同时,过滤总访问次数小于3的网页URL,得到106个不同的网页URL。

进行会话聚类时根据测试站点内容将聚类类别数k定为10,通过枚举a的值得到凝聚点个数关系如图5所示。

从图5中可以看出凝聚点的个数随着a值的增大而变小,满足条件的a值是1.54。k-means聚类时选择a=1.54时得到的11个初始质心中的前10个作为聚类的初始质心。

预测用户兴趣需要将选作测试集的会话随机分为等量的两部分,一部分用来模拟当前活跃会话,另一部分作为标准的预测结果。推荐给用户的兴趣集是包含测试会话第二部分的URL集合。试验性能评价采用预测精确度A(C)作为性能度量标准,指与整个测试会话有相同访问模式的模拟会话的数量与测试会话总数的比值。同时,为了度量返回给用户的URL集的精确度引入A(P)指标,该指标表示推荐网页集中预测到的网页个数和推荐网页集的总个数之间的比值。

分别采用改进的k-means算法和原始的k-means算法聚类建立用户访问模式,并按照本研究介绍的方法建立用户兴趣模型库,预测用户兴趣。另外,与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法:Web日志挖掘分类、K近邻分类(KNN)、朴素贝叶斯(Native Bayes)分类在预测用户兴趣上做性能比较,结果如图6所示。

如图6所示,本文使用的用户兴趣模型建立方法在预测精确度和推荐准确度上都优于其他方法。该方法根据用户的历史访问记录为用户推荐的农业科技信息能够相对准确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符合用户的兴趣,体现了该方法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将用户兴趣建模方法用于本站点上,使用站点最近一个月的日志文件做测试数据,采用同样的测试方法来进行预测试验,预测精确度为75.7%,推荐精确度是57.2%,比在测试数据集上的推荐效果稍好些,这是因为测试数据集涉及到的网页格式比较复杂,建模后期对网页关键内容处理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而本站点中网页展示格式统一,有利于建模。同时,本站点在系统构建阶段设置每5分钟检查日志文件是否更新,如果有则将产生的日志记录经过处理存入数据库作为用户的历史浏览记录。用户只要访问本站点,服务器端立即为用户会话分类,进而向客户浏览器推荐农业科技信息,保证站点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及时性。

6 结语

本研究实现了对指定农业科技信息网站中各类信息的自动获取、集成并存入数据库中,实现了数据库内容的自动更新以及失败重试机制。另外,结合服务器日志和网页关键内容,采用改进的k-means聚类方法建立用户兴趣模型库,为来访用户会话分类,推荐其感兴趣的网页URL。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信息获取时对人工的依赖性,使站点主动感知用户的需求。然而,因为数据抽取时要针对不同的站点编写不同的抽取规则,所以在增加新的站点时需要重写编写抽取规则。在信息推荐上,用户对系统推荐的URL进行评分,与系统进行交互,在线修正用户兴趣模型。这些内容有待进一步研究实现。

浅谈农业高校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 第5篇

关键词:农业高校图书馆,农民,人性化服务

农业是国家基础产业,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它又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和进步的保障。农业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已不仅局限于对各种农业信息资源的保存, 而更要重视对它的开发和利用, 因此, 作为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体“人”, 上升到主要地位。人性化服务就是“以人为本”, 以读者为本, 以充满人性化的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来开展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 他们是国家农业发展的生产力, 馆员更要加以重视。农业高校图书馆要通过各种人性化的方式和途径同农村经济发展进行联系, 以自身独有的特色和优势, 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为三农服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1 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涵义

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 是指馆员在日常服务工作中, 把读者当做图书馆的主人, 坚持以读者为中心, 满足读者的需求, 实现读者的价值, 追求读者的发展为目标;以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满足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 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其核心是在图书馆的服务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是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一种特殊方式的“互动”, 是一种以满足读者需求为目标的活动。图书馆大力推行人性化服务, 是为了拉近馆员与读者的距离而开展的服务活动, 使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更富于人性化, 工作更有人情味, 真正做到让读者高兴而来, 满意而归。

2 农业高校图书馆实行人性化服务的必然性

2.1 人性化服务是农业高校图书馆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加强自我发展的必然

信息时代, 随着信息资源的不断增长及咨询机构的不断增多, 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逐渐加宽, 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的传统主导地位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农业高校图书馆如何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我认为:不仅要有丰富的农业信息馆藏资源, 人性化服务也是今后图书馆工作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服务模式,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完善各种农业知识和掌握图书馆专业技能的同时, 以人性化的服务模式和理念为读者提供服务;服务对象不仅局限于农业院校读者, 还应扩展到一线农民, 农业高校图书馆直接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 不仅是社会的客观需要, 也符合自身发展的特点, 在服务过程中不断加强自我发展能力, 才能在未来图书馆的发展建设中立于不败之地。

2.2 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决定了人性化服务的必然

“以人为本”, 就是以馆员为本, 以读者为本, 意味着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围绕着馆员和读者两大主体进行。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建设中的中流砥柱, 没有馆员的认真工作和热情服务, 读者难以获得有用的信息资源;而读者又是图书馆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没有读者对图书馆的关注和使用, 图书馆的工作将失去现实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农业高校图书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在管理实践中既要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发挥他们的工作潜能;同时更要满足农业院校人员和农民读者的需求, 先进的技术和信息资源为为广大农民提供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平台, 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素质,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3 人性化服务是农业高校图书馆满足读者发展空间的需求

各种农业读者需求知识层面的不同, 决定了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更应该侧重于个性化。它包括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的个性化。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体现, 它的根本就是为读者选择所需的信息资源提供周到的服务, 正确看待读者需求间存在的差异, 给读者自由的发展空间。一般农业读者在业余时间, 需要花时间去填充自身的知识, 并及时的了解农、牧业的发展情况;而农业科研人员和专家在进行工作和研究时, 必须及时的了解本专业学科和课题的发展前景以及国内外的科学动态。这样我们馆员就要为他们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3 农业高校图书馆实行人性化服务的途径

3.1 首先要转变旧的观念, 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

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工作中要实现“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 就必须明确图书馆的服务工作都是围绕着读者的需求展开的, 要理解读者, 关心读者, 对读者平等相待。以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 形成一个以满足读者服务为导向、互相协同, 能够动态适应读者需求变化的服务体系。让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成为图书馆馆员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规范。这就要求图书馆馆员要牢固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 充分发挥图书馆馆员的主观能动性, 时刻为读者着想, 努力解决读者的困难和疑问, 尤其是针对农民这么一个特定的读者群来说, 更应该首先引导读者通过参加图书馆的文化知识培训和讲座, 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接着通过农业专家的专业培训达到掌握一至两种农业科技技能, 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3.2 其次要营造人性化的服务环境

在服务硬件方面:优美、舒适、安静的阅览环境, 不仅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还能陶冶情操, 培养读者的学习热情。比如, 室内光线要充足、色调淡雅、柔和, 放一些花卉盆景既能净化空气还能美化环境;走廊和墙壁悬挂一些名人名言既能促人奋进, 又能体显图书馆的特色。书架和桌椅的摆放要方便读者, 要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图书馆周围可以种植一些花草树木, 安放一些名人的雕塑, 既起到绿化的效果又给人以启迪。在服务软件方面:图书馆馆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方法服务质量对读者的心理有很大的影响。为此, 图书馆馆员必须转变服务意识, 以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接待到馆的每一位读者, 使每位读者觉得来图书馆是一种身心的陶冶。

4 农业高校图书馆实行人性化服务的方法

4.1 专业馆员根据本馆专业特色, 建立特色数据库;利用搜索引擎进行定题服务, 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

农业高校图书馆的专业馆员要根据学科专业或教师教学承担的科研任务进行系统的信息资源收藏, 形成特有的专业特色, 并建立特色数据库;然后再利用搜索引擎进行定题服务, 对农业专家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料进行专门的收集、加工整理、分析研究, 针对农业类各学科、各研究课题的需求, 开展从最初的课题立项直到成果验收的全程主动推送服务, 帮助本院科研人员借鉴前人经验教训, 吸收已有的科研成果, 从而大大提高了科研工作效率。

4.2 加强农业科技知识的推广工作, 送科技信息下乡, 引导农民科技致富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知识的推广和普及。农业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 开展面向“三农”多渠道、多方式的信息咨询服务和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推广工作, 我们可以尝试编印各类农业科技简讯, 如:编印有关农、林、牧及种植、养殖、农副产品的科技信息;创建农家书屋, 在农家书屋举办科技兴农图片展, 让更多的农民朋友通过参观而了解图书馆, 从而利用图书馆全方位的为农民服务;图书馆还可以和当地文化站开展送科技信息下乡的活动, 协同当地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 手把手的向农民宣传科学种植和养殖的方法, 在图书馆与农民朋友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提高农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方面遇到的技术问题, 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效率, 引导农民科技致富。

农业高校图书馆是农民汲取知识的海洋, 它的价值体现于读者对它的利用之中。这里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完备的文献资料为读者获取知识进行充电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 让读者在优美的环境和自由的空间中获得知识营养的同时, 还让读者的身心得到了洗涤。

参考文献

[1]瞿玲玲, 人性化服务的内涵及实施[J].兰台世界, 2007, 4.

农业女性化 第6篇

关键词:种子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就业

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 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递增, 毕业生就业难、就业满意度低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牵动各方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如何破解就业难题成为各级政府和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难题, 也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之一。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 积极探索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 打造符合新时期社会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个性化复合型”人才, 全面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能力, 增强就业、考研竞争力, 从源头上解决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供需矛盾, 是高校学生就业工作需要积极探索的一条有效途径。下面以山东农业大学创新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为突破口, 建立“个性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进行模块化、个性化重点培养, 增强考研、就业竞争力, 破解就业难题为例, 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途径。

一、种子专业就业现状与分析

该专业于2003年设立, 同年开始招生, 至今已有6届本科毕业生, 6年来共培养了500余名本科毕业生。从2007届至2011届种子专业就业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由2007年毕业生的59.5%就业率上升至2012年的98.61%。随着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也逐年提高。该专业毕业生考研质量逐年提高, 考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水平科研院所研究生人数逐年递增。多元化就业趋势明显, 毕业生就业去向改变以往考取研究生和到种子公司工作这一单纯的二元就业格局, 出国、公务员、创业等就业形式丰富了种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就业区域日趋广泛。随着种子行业地快速发展, 毕业生就业区域也呈现出日趋广泛的特征。

二、种子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具体做法

种子专业是理论型和应用型并重的一门学科, 学校将培养“个性化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新生入学后, 注重从思想引领、专业认知、培养方案制定、模块化个性化培养、导师负责制等方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1. 及时开展专业认知教育, 稳定专业思想, 明确努力方向, 坚定成才信念。

由于多种客观、历史原因, 农科类大部分专业在社会上都属于冷门专业, 每年新生同学中调剂志愿人数比例较高, 新生报道后存在专业思想不稳定、努力方向不明确等情况, 不利于新生个人发展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专业认知和专业教育为契机, 学校通过院长论坛和校友论坛等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专业教育, 让新生了解身边的榜样, 通过学业规划, 确定目标和制定学业方案, 树立“学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的信念, 扎实走好大学生活第一步。

2. 掌握社会需求, 科学分析论证, 完善个性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为社会输送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是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 通过对用人单位走访、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等多种途径, 全面掌握当前社会需求, 把握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趋势, 以社会发展和需求为导向, 及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出调整和完善。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 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同, 以课程和实践环节设置为基础, 将培养方案分为侧重于理论研究模块和侧重于实践应用模块, 每一名学生结合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 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块。通过对生物学、经济学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 培养具备种子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适应市场经济需求, 能够在种子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教学与科研、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3. 学生客观分析自我, 全面了解发展方向, 理性客观地做出选择。

学校通过开设职业规划课程、设立学生职业测评系统、配备学业规划导师等措施, 让学生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等有了全面的认识, 对自己将来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能够做出准确判断, 在学习过程中,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有重点的选择符合自己将来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块, 在模块内选择个性发展课程,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

4. 搭建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通过不同人才培养模块的设置, 让学生针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学习准备中, 有更多、更细化的选择, 学院也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块, 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增设不同的专业核心课程、特色课程、个性发展课程学习, 在实践创新环节中增设基础实践环节、专业实践环节、创业实践环节、综合实践环节等, 积极为同学们搭建成长锻炼的平台。同时, 学院通过举办系列学术性、专业性、实践性、竞赛性等学生活动,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针对侧重于理论研究型的同学, 学院设立大学生研究训练项目、课外学术作品大赛、开设科研岗位等措施为学生进行专业研究和实验创新提供条件;针对将来侧重于实践应用型的同学, 学院开展了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企业实习、“三产田”实践创新项目等活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通过模块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 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为将来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5. 完善导师指导制, 帮助学生完成专业学习和个人发展。

为帮助学生走好大学之路, 学院根据学生实际特点, 在大学一、二年级设立班主任和学业规划导师, 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制定学习计划, 规划大学生活, 解答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大学三、四年级实行导师负责制, 导师针对每个学生同学个性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个人发展意愿选择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 提供个性化发展条件, 通过导师指导专业学习和实践锻炼, 帮助学生实现人生规划。

三、构建“个性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几点思考

本文所论述的“个性化复合型”人才培养, 按照培养对象个体对自己全面客观了解的基础上, 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做出选择, 按照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对课程、实践环节、综合实践等作出选择, 有侧重地进行学习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为将来考研、就业打好基础。

1. 要把“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真正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个性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是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 其根本核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素质化教育的根本要求, 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服从服务于人的根本发展和长远发展, 是高校人才培养和个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人才培养方案要适应需求变化, 体现细化模块和动态调整的特点。

随着社会地快速发展、变化, 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同时, “90后”也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力, 他们身上也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因此, 高校人才培养要及时做出调整。“个性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调整需要紧跟社会对人才需求和发展趋势以及学生主体的变化而适时作出调整。

3. 人才培养方案要注重个性化与复合型的协调统一。

人才培养方案中个性化体现了对个人的兴趣爱好的满足, 只有将个人学习进步与自身兴趣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复合型体现出对知识的掌握, 不能只注重学习理论而忽略实践环节, 重理论而唯理论, 反之也不能只重视实践创新而放弃课本知识的学习, 重实践而唯实践。在满足个人发展的前提下, 有侧重地进行选择性学习锻炼, 个性化、复合型才能做到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马守才, 廖允成, 付增光.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 2007, (8) :54-56.

[2]盖国强.高等农业教育的学科创新与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 2002, (9) :7-9.

[3]李保同.植物生产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 2003, (2) :53-55.

[4]高荣岐.高校种子专业就业形势及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1) :22-23.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3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2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