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论坛文章范文第1篇
01.加图片:[img]图片地址[/img]例如:[img]http://[/email]效果:myname@mydomain.com(E-Mail链接)
11.[email=support@discuz.net]Discuz!技术支持[/email]效果:Discuz!技术支持(E-Mail链接)
12.[quote]Discuz!Board是由北京康盛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论坛软件[/quote](引用内容,类似的
代码还有
暗洋红color=darkmagenta(#8B008B) 暗红色color=darkred(#8B0000)
褐玫瑰红color=rosybrown(#BC8F8F) 印地安红color=indianred(#CD5C5C)
深红色color=crimson(#DC143C) 红色color=red(#FF0000)
艳粉色color=hotpink(#FF69B4) 深粉红color=deeppink(#FF1493)
丁香红color=lilacred(#FF33CC) 橙红色color=orangered(#FF4500)
番茄色color=tomato(#FF6347) 鲜肉色color=salmon(#FA8072)
珊瑚色color=coral(#FF7F50) 浅珊瑚色color=lightcoral(#F08080)
浅肉色color=lightsalmon(#FFA07A) 浅粉色color=lightpink(#FFB6C1)
粉红色color=pink(#FFC0CB) 浅玫瑰色color=mistyrose(#FFE4E1)
重褐色color=saddlebrown(#8B4513) 栗色color=maroon(#800000)
土黄色color=sienna(#A0522D) 赭色color=sienna(#A0522D)
火砖色color=firebrick(#B22222) 褐色color=brown(#A52A2A)
巧克力色color=chocolate(#D2691E) 秘鲁色color=peru(#CD853F)
暗金黄色color=darkgoldenrod(#B8860B) 实木色color=burlywood(#DEB887)
苍麒麟色color=palegoldenrod(#EEE8AA) 茶色color=tan(#D2B48C)
金麒麟色color=goldenrod(#DAA520) 沙褐色color=sandybrown(#F4A460)
暗桔色color=darkorange(#FF8C00) 橙色color=orange(#FFA500)
金黄色color=gold(#FFD700) 黄色color=yellow(#FFFF00)
暗卡其色color=darkkhaki(#BDB76B) 卡其色color=khaki(#F0E68C)
纳瓦白color=navajowhite(#FFDEAD) 桔黄色color=bisque(#FFE4C4)
鹿皮色color=moccasin(#FFE4B5) 桃色color=peachpuff(#FFDAB9)
墨绿色color=darkslategray(#2F4F4F) 暗绿色color=darkgreen(#006400)
暗橄榄绿color=darkolivegreen(#556B2F) 森林绿color=forestgreen(#228B22)
深绿褐色color=olivedrab(#6B8E23) 绿色color=green(#008000)
间海蓝color=mediumseagreen(#3CB371) 海绿色color=seagreen(#2E8B57)
浅海蓝color=lightseagreen(#20B2AA) 水鸭色color=teal(#008080)
间绿色color=mediumaquamarine(#66CDAA) 橄榄色color=olive(#808000)
暗海蓝color=darkseagreen(#8FBC8B) 黄绿色color=yellowgreen(#9ACD32)
橙绿色color=limegreen(#32CD32) 浅绿色color=lightgreen(#90EE90)
酸橙色color=lime(#00FF00) 黄绿色color=greenyellow(#ADFF2F)
黄绿色color=chartreuse(#7FFF00) 草绿色color=lawngreen(#7CFC00)
苍木色color=palegreen(#98FB98) 春绿色color=springgreen(#00FF7F)
间春绿color=mediumspringgreen(#00FA9A) 碧绿色color=aquamarine(#7FFFD4)
藏青色color=navyblue(#4B4B4B) 藏青色color=navy(#000080)
间宝石绿color=mediumturquoise(#48D1CC) 暗青色color=darkcyan(#008B8B)
暗宝石绿color=darkturquoise(#00CED1) 青绿色color=turquoise(#40E0D0)
苍绿色color=paleturquoise(#AFEEEE) 青色color=cyan(#00FFFF)
暗灰蓝color=darkslateblue(#483D8B) 暗蓝色color=darkblue(#00008B)
中灰蓝color=midnightblue(#191970) 靛蓝色color=indigo(#4B0082)
浅蓝灰color=lightslategray(#778899) 钢蓝色color=steelblue(#4682B4)
石蓝色color=slateblue(#6A5ACD) 军蓝色color=cadetblue(#5F9EA0)
间蓝色color=mediumblue(#0000CD) 宝蓝色color=royalblue(#4169E1) 间暗蓝color=mediumslateblue(#7B68EE) 蓝色color=blue(#0000FF)
菊蓝色color=cornflowerblue(#6495ED) 闪蓝色color=dodgerblue(#1E90FF)
深天蓝color=deepskyblue(#00BFFF) 天蓝色color=skyblue(#87CEEB)
浅天蓝color=lightskyblue(#87CEFA) 浅蓝色color=lightblue(#ADD8E6)
浅钢蓝color=lightsteelblue(#B0C4DE) 粉蓝色color=powderblue(#B0E0E6)
间紫罗兰色color=mediumvioletred(#c71585) 紫色color=purple(#800080)
苍紫罗兰色color=palevioletred(#DB7093) 紫罗兰色color=blueviolet(#8A2BE2)
紫丁香色color=violet(#EE82EE) 暗紫色color=darkviolet(#9400D3)
紫红色color=Fuchsia(#FF00FF) 暗紫色color=darkorchid(#9932CC)
淡紫色color=orchid(#DA70D6) 间紫色color=mediumpurple(#9370DB)
杨李色color=plum(#DDA0DD) 间紫色color=mediumorchid(#BA55D3)
蓟色color=thistle(#D8BFD8) 淡紫色color=lavender(#E6E6FA)
黑色color=black(#000000) 暗灰色color=dimgray(#696969)
灰色color=gray(#808080) 灰石色color=slategray(#708090)
暗灰色color=darkgray(#A9A9A9) 银白色color=silver(#C0C0C0)
浅灰色color=lightgrey(#D3D3D3) 淡灰色color=gainsboro(#DCDCDC)
白杏色color=blanchedalmond(#FFEBCD) 古董白=antiquewhite(#FAEBD7)
苍木色color=papayawhip(#FFEFD5) 亚麻色color=linen(#FAF0E6)
米色color=beige(#F5F5DC) 灰褐色color=beige(#F5F5DC)
老花色color=oldlace(#FDF5E6) 米绸色color=cornsilk(#FFF8DC)
浅金黄color=lightgoldenrodyellow(#FAFAD2) 浅黄色color=lightyellow(#FFFFE0)
柠檬绸色color=lemonchiffon(#FFFACD) 米色color=beige(#F5F5DC)
艾利斯兰color=aliceblue(#F0F8FF) 浅青色color=lightcyan(#E0FFFF)
人民日报论坛文章范文第2篇
永春
2012年11月01日08:11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把推动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突破口,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深度融合,文化与旅游呈现出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可喜局面。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这对推动文化和旅游相结合提出了明确要求。文化与旅游两者之间,具有天然的紧密联系。文化是旅游之“魂”,文化的内涵决定着旅游的品位、精神价值和人文含量,是旅游业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是支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核心资源。旅游景点往往凝固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资源,这是旅游的第一资源,旅游过程本质上是文化之旅、精神之旅,是感知文化、品味文化、鉴赏文化、体验文化、享受文化的经历,是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增长见识、提升境界、净化心灵的
文化体验。旅游是文化之“体”,是承载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是把群众潜在文化需求转变为现实文化消费的重要形式,是普及历史文化知识、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方式,是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重要途径。文化之“魂”与旅游之“体”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统一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旅游实践中。通过旅游,寓教于游、寓教于乐,使文化之“魂”广为弘扬、传之久远、生生不息。离开了文化之“魂”,旅游之“体”就失去了精神价值的支撑,即使形式上热热闹闹,也会因为缺少品味和内涵而失去魅力和生命力,最终失去对游客持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离开了旅游之“体”,文化之“魂”就失去了有效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其精神价值的实现就会大打折扣,也就难以充分发挥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正在中华大地上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催生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其一,有利于把促进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中华民族在5000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璀璨夺目、极其丰富的文物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珍贵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鉴证,是民族智慧
的结晶、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体现,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近年来,党和国家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对重大文化遗产地、重点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抢救保护,推进博物馆等向社会免费开放,大量的文物资源、文化古迹焕发出勃勃生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吸引力与日俱增,越来越成为旅游业繁荣发展的宝贵资源和强大动力。文化遗产与旅游相结合,既展示了当地蕴藏的独特历史文化内涵,彰显了地域文化魅力和影响力,又催生了旅游衍生产品,带动了配套服务业的共同发展,成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实践证明,对于有市场前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积极与旅游相结合,与旅游纪念品开发相结合,通过旅游市场推动产业化,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积极、最有效、最可持续的保护传承方式。例如,全国剪纸艺术之乡河北蔚县,积极利用剪纸艺术开发旅游纪念品,形成26个剪纸专业村、1100个专业户、
3.6万从业人员的规模,产品涵盖8大类6000多个品种,销往世界各地,使以往人们仅仅用来贴窗花、自娱自乐的小小剪纸,成长为产值数亿元的当地支柱产业,就是一个生动的案例。其二,有利于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帮助更多群众共同富裕。一些旅游景区地处偏远贫困地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资源缺乏,发展地方经济举步维艰,而文化与旅游结合,给当地群众开启了一条脱贫致富、实现跨越
式发展的捷径。比如,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2008年人均收入只有1800元,通过推动文化与旅游结合,民族风情、民族歌舞得到充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异彩,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游客,短短3年多时间,人均收入就达到7100多元,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其三,有利于提升全社会文明素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景区评级的重要内容,带动了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服务条件的极大改善,促进了文化氛围、社会秩序、治安状况的极大提升,推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展现出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画卷。其四,有利于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韶山、井冈山、延安等革命遗址,既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堂,又是发展旅游的宝贵资源。革命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红色旅游,是旅游百花园中艳丽的奇葩,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创新举措,通过寓教于乐、寓教于游,既把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留下的历史遗迹牢牢凝固在中华大地上,把我们党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深深地植根于全国各族人民心田中,又实实在在地促进了革命老区群众脱贫致富,使红色旅游成为名副其实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民心工程,发挥了很好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其五,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进
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民族地区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旖旎秀美的自然风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底蕴深厚的历史文物、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与旅游结合,加速了各民族之间的往来和沟通,增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密切了民族感情,使各族群众进一步感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由此可见,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好处多多、不胜枚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明显加快,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服务业方兴未艾,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文化旅游消费潜力正在迸发,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重大意义,积极利用各地悠久历史文化、丰富红色文化、浓郁民族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培育新的旅游文化业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品牌,推动兴起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高潮,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出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论坛文章范文第3篇
这份几乎囊括从新论坛开版以来所有关于考研的问题,当然有些还是悬题.
精力有限,排版就算了,为了学习能凑合看.某些问题下面给出了论坛的解答.
不会的问题,可以继续在论坛发帖或者在群里提问,大家共同进步
最后祝兄弟几个都金榜题名!
Hippo(famss)
人民日报论坛文章范文第4篇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 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任仲平
《 人民日报》( 2015年04月20日02 版)
(一)有些问题,越细想越觉得回味悠长。
有人好动,有人好静。有人生性温和,有人脾气火爆。有人喜爱热闹,有人享受独处。有人烟酒不沾,有人无肉不欢这个世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与人更是千差万别。是什么将这些个性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拥而不挤?又是什么让你的思绪贯穿岁月,与不曾谋面的古人心意相通?
价值观的力量,比生存的需要更崇高,比血浓于水的亲情更博大,它为人生赋值、为社会定规、给国家赋形。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国家、社会和公民,就有什么样的取向、路径和行动。
也门纷飞的炮火中,中国外交官冒着危险奔波协调,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穿梭在亚丁湾海域,将613名中国公民、279名外国公民安全撤离。“我们牵挂着每一个人”,那一刻中国的宣示,诠释了一个国家的价值底色。
户籍制度改革试水、司法制度改革破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推进两年多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为的是增进人们的安全感、归属感和获得感。让每个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折射着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感动中国”人物刻画当代中国的价值年轮。“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的于敏,化名“炎黄”行善27年的张纪清,守望39年照顾困难邻居的郑州陇海大院爱心群体人与人之间心心相印,让“共同体意识”渐渐回归。从对待自己到对待他人,体现了每个公民的价值选择。 这些新闻之所以让人有所感、有所思,正是因为它们直指我们心中的价值命题:什么样的中国,才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伟大国家?什么样的社会,才是令人向往的理想家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内心的安宁和恒久的幸福?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勾绘出国家的价值内核、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人民的精神家园,成为当代中国精神世界的“价值公约数”。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印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以15项重点活动举措,架起核心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化于众的桥梁。
从倡导到践行,从理念到行动,十三亿中国人将在十二个词、二十四字划定的价值航标指引下,书写时代交给我们的考卷。
(二)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
这是一场激烈的竞争。“柏林墙倒塌之前,已被西方的电视和电影凿得千疮百孔”,提出“软实力”概念的学者曾如此描述价值观的较量。近年来,西亚、北非、中亚,一些国家动荡的背后,也正是意识形态的交锋。一个真正的大国,不是靠卖产品给世界就可以的,它更需要在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上,拥有影响这个世界的力量。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竞争,我们应该怎样锻造文化软实力,确立自己的“国家哲学”?
这是一个尴尬的现实。“发展的列车匆匆驶过精神的站台,现实的变化把心灵的地图抛在身外”,诗化的语言,道出令人痛心的“价值失落”。舌尖上的安全屡屡失守,腐败蔓延侵蚀社会信任,甚至连老人摔倒扶不扶都成了问题。辉煌成就与成堆问题共存、社会进步与社会弊病并生、社会和谐与精神失衡同在,我们需要确立怎样的价值航向,让亿万人民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这是一种纠结的处境。我们这个时代,既有郭明义的浓浓爱心,也有炫富女的空空灵魂;既有支教毕业生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也有“宁在宝马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价值错乱。生活的日渐富裕,并未自动引来幸福的敲门,却让一些人感到精神的空虚、思想的迷茫。面对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物质主义的冲击,我们该如何解开“口袋满当当、脑袋空荡荡”的困惑,在改造物质世界的激昂乐章中唱响精神之歌的主旋律?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
(三)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到“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核心价值锻造,一直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取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最大气磅礴的书写,源于精神;最令人振奋的变化,始自人心。作风建设与反腐倡廉双管齐下,深化改革与厉行法治两翼齐飞,不仅在现实中讲述了又一个“春天的故事”,更在精神上催动了又一次崭新的觉醒。
从舆论对强力反腐的一致点赞,到三个国家纪念日的全民参与,国家的价值导航更加明确;从对暴恐活动同仇敌忾的打击,到对呼格案全面深刻的思考,社会的共识引领更加有力;从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定位,到名牌高校降分特招农村娃,深化改革的各项举措,给予梦想更大的空间,也让个人的信仰驱动更加强劲。新的社会气质正在涵养,新的时代精神正在呈现,中国的价值重整迎来了一个关键性拐点。
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在北京大学提出青年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在上海考察工作时强调“贵在坚持知行合
一、坚持行胜于言”,在北京民族小学寄语孩子们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总书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升到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强调中国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国家需要价值导航。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勾画的正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
(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富强好比国之脊梁,挺起国家的腰杆,护卫民众的福祉。旧中国积贫积弱,备受列强欺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以来中华儿女最强烈、最执着的愿望追求。
我们倡导的富强,是人民共同富裕和国家繁荣强盛的有机统一,是和平发展与共享共赢的崭新模式。“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最终能够创造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更体现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强盛起来也永远不称霸”。我们追求的富强,不崇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而是希望与世界各国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享和平。 民主如同国之经络,疏通国家的肌体,协调政治的机能。作为一种政治实践、价值理念,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们倡导的民主,是真实的民主,没有门槛,不受财产、地位、民族、性别、宗教等因素限制,使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是广泛的民主,绝不以牺牲多数人利益为代价来保护少数人的利益,同时又尊重和照顾少数人,充分反映和协调各方面的意愿和利益;是高效的民主,既真切全面地反映人民意愿,又致力于尽快形成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是丰富的民主,不仅有选举民主,还有协商民主、基层民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文明就像国之大厦,凝结民族的追求,铸就国家的强盛。“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正是薪火相传的文明火种,孕育了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古国。“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文明折射国家发展的境界、社会进步的状态。
我们倡导的文明,是以道路选择、理论指引、制度建构,追求全方位的发展与进步。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让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制度文明有机统一;坚持开放包容的创新姿态,将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兼收并蓄。既不推崇“西方文明至上论”,也不搞“历史虚无主义”;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和谐好比国之气血,为社会补给能量,给国家增强活力。天人合
一、协和万邦、和而不同,和谐蕴含了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体现着中国人的精神基因,也昭示着中国人的社会理想。
我们倡导的和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和谐的中国,是民主与法治相统
一、公平与效率相统
一、活力与秩序相统
一、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谐的中国,秉持世界持久和平的理想,心系人类共同繁荣的命运,担当永续发展的历史责任。
(五)如果说现代国家作为一种政治存在,更多以整体、宏观的形式体现其意志,那么社会便是以更为“民间”的方式结构着亿万民众、用众人“约定”的价值荫庇每一个人。
自由是社会活力之源,也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本质属性。
我们倡导的自由,不是少数人的、形式上的、虚伪的自由,而是绝大多数人的、实质上的、真实的自由;不是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的、绝对的个人自由,而是受到法律和规范制约、权利和义务对等的自由;不是超越发展阶段和现实承受能力的自由,而是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相适应的自由。社会主义的自由,不只是追求物质生活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保证人民充分享有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机会,使每个人都能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平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它标注了调整社会关系的基本尺度。“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中国这样一个曾经有过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的社会,对平等的渴望和呼唤,是人心深处最为激越的力量。
我们倡导的平等,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平等,不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绝对平均主义;是实实在在的平等,不是落在法律字面上的“形式上的平等”。是要让人人都能公平行使社会权利、履行社会义务、分享社会成果,政治上平等参与、经济上共同富裕、文化上共建共享,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
公正是捍卫权利的天平,它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价值准绳。古往今来,人类追求的幸福生活,只能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之上。社会主义正是在资本主义不公正的废墟上诞生的,公正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和道义感召力。
我们倡导的公正,不只是强调机会平等和程序正义的公正,而是兼顾结果正义,体现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公正。社会主义社会的各项制度安排,是要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尽最大努力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法治是社会保障之盾,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只有当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自由、平等、公正才会有安全的避风港。
我们倡导的法治,不是片面强调司法独立、推行三权分立,更不是对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照抄照搬,而是立足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法治,不是广场上的雕塑、橱窗里的花瓶,而是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体现人民意志、保护人民权益,让法治成为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坚强柱石。
(六)公民作为社会和国家的细胞,一言一行,汇聚成大千世界的经纬;爱憎取舍,勾勒出大地山川的色调。
爱国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建立起公民与祖国最牢固的情感纽带。“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每一个公民的起码道德,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文化基因。
我们倡导的爱国,就是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推动国家的繁荣发展对接,把人生意义的提升同增进最广大人民的福祉相连,不断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就是让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紧密结合,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我们的民族发展好。 敬业是职业道德的灵魂,它为个人安身立命奠定基础,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活力。正是依靠敬业奉献,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敬业乐业的民族,必定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民族;缺乏敬业精神的社会,难免被人诟病和轻蔑。
我们倡导的敬业,就是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激发积极进取的奋斗热情,秉持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锻造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就是要让敬业成为实现梦想的动力之源,以那么一股子干劲、拼劲、闯劲,续写中国奇迹,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开创美好未来。
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石,既是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也是社会运行的基本条件。现代社会不仅是物质丰裕的社会,也应是诚信有序的社会;市场经济不仅是法治经济,更应是信用经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失去诚信,个人就会失去立身之本,社会就会偏离运行之轨。
我们倡导的诚信,就是要以诚待人、以信取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激发真诚的人格力量,以个人的遵信守诺,构建言行一致、诚信有序的社会;激活宝贵的无形资产,以良好的信用关系,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风尚,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友善,是公民德行的阳光,它为人际关系注入正能量,为社会和谐提供润滑剂。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显著区别,就是人与人的交往突破了血缘地域的限制,构建起一个“陌生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亲善、互助、友爱变得尤为珍贵。
我们倡导的友善,是爱心的外化,是与人为善、与物为善。善待亲人以构建和谐家庭关系,善待他人以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善待万物以形成和谐自然生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广聚爱心,乐善好施,让世界充满爱,是友善的理想境界。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成为我们时代价值的最大公约数。
(七)这个公约数,有着几千年中华文化血脉的滋养。“苟利国家生死以”“留取丹心照汗青”,浓厚的爱国情感,昭示忠诚坚贞的理想信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坚韧的意志品质,写照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坦荡的情怀胸襟,彰显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不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看不到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就无法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厚的文化基因。
这个公约数,有着上百年不懈追求的答案。突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百余年的上下求索必然伴随精神的重塑。黄花岗下,“碧血横飞,浩气四塞”;五四运动,“德先生”“赛先生”启蒙中国;抗日救亡,“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多少仁人志士,呼唤的是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期待的是人民自由、社会团结。看不到这样的沉沦与奋进、屈辱与反抗,就无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这个公约数,有着90多年社会主义探索实践的结论。开天辟地,上海石库门点燃信仰的燎原火种;惊天动地,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进军”书写意志的豪迈史诗;艰苦奋斗,延安新风尚刻画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解放思想,改革新征程书写当代中国的不朽传奇看不到这样的追求和探索、苦难与辉煌,就无法理解萌芽于德国的共产主义思想种子,为何会在中国人的心灵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恰似百川归海,一个时代的精神中,有着昨天的思考、今天的探求和明天的希冀。人类文明史上,可能再没有哪个国家像近代的中国一样,经历如此巨大的心灵冲击与精神变革;也再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在不断的挫折和磨砺中,锻造属于自己的价值理念与精神图景。在迈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一个答案日渐清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定了我们国家与民族的未来航向。
(八)然而,价值观建设树立的是理想信念,界定的是良莠是非,关涉的是世道人心,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不可能一蹴而就。
历史地看,任何一种主流价值观念的确立,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间还不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所有描述,强调的都是“心向往之”的价值取向。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还需要我们沿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向度孜孜以求、不懈奋斗;体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需要我们针对社会基本原则、根本规则,推动与时俱进的制度设计和价值导引;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需要我们不断校正人生坐标、付诸实际行动。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过程中,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需要贯穿始终。
与改革前30年的物质重建一样,在“顶层设计”划定之后,精神的重塑需要亿万群众的参与。这难以按“计划”推进,难以靠“指令”完成,也无法靠“市场”实现,必须依靠从上到下的倡导、从点到面的践行。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不在培育和践行之间建立可靠的联系,“三个倡导”很可能变成浮泛的口号。如果要发展不要环境、讲政绩不讲民生,公众会怎么理解富强文明?如果办事情都得找关系、打官司也要走后门,老百姓又从何感受平等公正?夯实“三个倡导”的社会基础,必须关切人们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只有把核心价值落实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才能形成有利于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导向、法治环境和体制机制,不断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向心力和感召力。 个人层面的价值实践,是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前提。当我们扼腕于社会转型期的“人心不古”、喟叹市场经济对精神世界的巨大冲击之时,别忘了每个人都是文明的使者。公务员为群众办好的每一件实事,是敬业的诠释;商家为消费者提供的每一件商品,是诚信的代言;看见需要帮助的人热心上去搭把手,是友善的暖流每个人担负起一分道德责任,社会的道德水准就因此而托起一分。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体现在每一次选择、每一个行动中,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才能塑造出理想的国家、和谐的社会、完善的个体。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此言掷地有声,发人深省。
(九)有三个问号,一直萦绕于国人的内心深处。
一是梁启超之问:郑和下西洋乃“有史来最光焰之时代”,为什么“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二是李约瑟之问:为什么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的中国?三是黄炎培之问:如何找到一条新路,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
三个问号,虽指向经济、文化、政治的不同维度,却有一个共同的内涵: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冲突与对撞、融合与再造中,中国人如何重建自己的精神世界?
中国的崛起这个被称作“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大事”,不仅是物质财富的积累、制度模式的创新,更是中华文化的弘扬、价值体系的重塑;不仅会书写举世瞩目的“中国故事”,更将铸造打动人心的“中国精神”。
人民日报论坛文章范文第5篇
马 永
2012年04月17日04:3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迷失了人生方向,丧失了做人底线,很容易陷入违法犯罪的歧途。”面对一些违法违纪案件,人们每每发出这样的反思。
这些教训对全社会是个警醒,对领导干部来说更显得重要。为了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完成引领一方发展、谋求民众福祉的重任,需要对领导干部有更高要求。升华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思想境界,才能树立正确权力观,做到权为民所用;锤炼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道德操守,才能抵制各种诱惑,筑牢拒腐防变根基;彰显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事业追求,才能不断攻坚克难,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政者,正也。”做官先做人,为政先修德。领导干部如何立身做人,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更是关系为政用权、事业发展的重大考验。领导干部立身以德为本,从政以民为基,坚守信念防线、道德防线和法纪防线,不仅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对身边群众、社会风气也是一种很有说服力的积极引领。反之,如果忘记做人之本、抛弃从政之基,“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不仅毁了自己,更会贻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对此,不可不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人民日报今日谈:为政不移公仆之心
马 永
2012年04月18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面对一些违法违纪案件的教训,每个领导干部都应重温胡锦涛总书记的谆谆告诫。
领导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这不仅是一种称谓,更是一种责任和要求。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做人民公仆,就要以公仆 1 之心鞠躬尽瘁,以赤子之心执政为民,把权力看做是为人民服务的责任,而不是享受;把职位看做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而不是一种待遇。决不能口头上自称公仆,行动上却高高在上;决不能表面上大公无私,背地里却把权力私有化、商品化。
“处天下事,当以天下之心出之。”公仆之心,实质是为民之心。党员领导干部把人民当主人,做人民的公仆,这是我们立党治国的根本。时刻牢记“为政不移公仆之心”,始终坚持法大于情、公大于私的原则,把公仆意识渗透到执政观、利益观、权力观中,保持一颗公仆心、一份公仆情,才能真正做到权力面前不谋私、利益面前不伸手、金钱面前不动心,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干事,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人民不会忘记
本报评论员
2009年08月20日05: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国泰民安,人民公安功不可没,共和国公安英烈功勋卓著。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万余名共和国公安英烈,用铁血丹心书写着对党、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用青春和生命建立了不朽功勋,也给人们留下了永恒记忆。
人民不会忘记,公安烈士的英雄壮举。公安英烈的事迹,人们大多耳熟能详。人们含泪送英烈的场面,一次次感动着你我,慰藉着英烈。各地公安英烈纪念广场逐渐增多,诉说着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当媒体报道《共和国公安英烈》后,网民一句句朴实的留言,表达着敬意,寄托着哀思:“公安民警用生命维护了人民利益,人民会永远怀念他们。”“你们是共和国的骄傲,无愧为坚强的共和国之盾。”所有这些,无不证明,人民没有忘记、也不会忘记共和国公安英烈,没有忘记、也不会忘记他们的不朽功勋。
人民不会忘记,英烈亲属的奉献和支持。警察职业的特殊性,注定了忠孝难以两全。抚育子女、赡养双亲、陪伴爱人,往往无暇顾及。特别是英雄离开后,英烈家属要承受失去亲人的巨大精神痛苦,还要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他们无
2 怨无悔、默默奉献。父亲马玉清牺牲,儿子马忠学毅然踏上父辈的脚印。吴光林牺牲,妻子接过了他的枪。这样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不胜枚举,英烈的牺牲并未阻挡亲人为公安事业的发展进步做贡献的信念。礼遇逝者,善待生者。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公安英模的卓著功勋,更不会忘记民警家属的无私奉献。为传送党和政府的关爱,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牺牲的公安英烈家属进行集中走访慰问,并着手制定《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英烈优抚工作的意见》。
人民不会忘记,默默奉献的广大公安民警。“有困难找警察。”这是老百姓常挂嘴边、记在心间的一句话,它道出人民群众对人民警察的无限信任和期盼。和平建设时期,公安民警是牺牲最多的职业群体,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警察。诚如一位民警在怀念牺牲的战友时所说:“如果是我碰上,牺牲的就是我。”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实践证明,人民公安队伍始终保持着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维护法律的尊严,是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