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石头的故事范文第1篇
一、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体验小石头实现愿望的喜悦心情。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小鸡、小猫、蜈蚣、石头的图画各一个、一串石头项链。
三、活动过程:
(一)产生悬念
师:(手拿石头)有一块小石头,很想跟别人一样可以走来走去,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可是,它没有脚,怎么办呢?你们谁能帮帮他呀?
师:你们想出了这么多有用的办法啊,可真棒,让我们来听听小石头最后长脚了没有?”
(二)倾听故事
师:操作石头教具,讲述故事第一部分。(从“有一块小石头,光溜溜”到“小石头多么想到处去看看”) 师:小石头为什么想长脚?
师:这个时候,小石头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可以问别人借脚啊!远远地,走来了小鸡,小石头想问小鸡借脚,可是他有些害羞,你们愿意帮小石头向小鸡借脚吗?你们一起来说说看(幼儿群讲:小鸡,你把脚借给我好吗?)”
师:(操作小鸡教具)小鸡摇摇头,不肯把脚借给他。哦,小鸡可能觉得自己只有两只脚,要是借给小石头了,就没有办法捉虫吃了。”
师:喵喵喵(教师做动作)远远地,走来了一只小猫。"教师操作小猫教具,“小猫摇摇头,也不肯借脚。哎呀,小猫也不肯借脚,可能小猫要捉老鼠,借了脚就不能捉老鼠了。”
师:远远地,蜈蚣爬过来。小石头问蜈蚣,蜈蚣也不愿意借给他脚。
师:小石头问谁借了脚?这些动物把脚借给他了吗?如果是你,你现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师:小石头没有借到脚,真伤心,这时候来了一个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事?咦,小石头要向小朋友借脚吗?让我们继续听下去。”
师:讲述故事第二部分。(从“哟,多漂亮的小石头”到结束) 师:小朋友怎么做了,小石头有没有长出脚?”
师:它跟着小朋友干了什么事?你觉得它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 请幼儿完整倾听故事一遍。
(三)想像活动
师:说说小石头前后的心情变化
师:小石头虽然最后还是没有长脚,但它感觉就想长了脚一样,因为到处去看看的愿望实现了。如果是你,你想带小石头去哪里?干什么?”
人类与石头的故事范文第2篇
第二天,男孩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发现有不少人好奇地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内,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卖。在黄金市场上,有人出比昨天高10倍的价钱来买这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孩子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又涨了10倍,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把一切告诉给院长,并问为什么会这样。院长没有笑,望着孩子慢慢说道:
“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竟被传为稀世珍宝。你难道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感悟:
自己把自己不当回事,别人更瞧不起你,生命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
人类与石头的故事范文第3篇
课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及身边的一些环境问题,认识到自己的一些消费行为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2,利用课堂所学知识来指导生活,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节约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3,树立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积极参与身边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3.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我们的生活与资源环境
1,课前,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的提示调查家中的资源消耗情况,调查的资源类型和计量单位可根据家中实际情况而定. 2,课上,先让学生把他们的调查结果在小组内进行统计,然后让各组组长把本小组的统计结果写在黑板上,最后由教师把全班的结果进行汇总,并计算出一个平均值.让学生思考:从统计的结果(资源种类和数量)中,你能发现什么 以我们刚才计算的平均值来统计,我校学生的家中一个月要消耗多少资源 一年呢
3,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某种常用的消费品为例,思考资源消耗会对资源环境产生什么影响.以纸张为例,可引导学生思考:纸张生产需要什么资源 纸张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出那些废弃物
4,教师参考"资料库"中的"离去"镇的故事,选择内容朗诵给学生听.引导学生思考:"离去"镇的废水只是简单地消失了吗 废水究竟会导致什么情况的发生 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教材提出的三个问题展开讨论.我们每天的资源消耗会对地球造成什么影响 这些资源经利用后最终到哪里去了 他们又会对地球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5,教师加以总结,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不仅要消耗自然资源,而且在消耗资源的过程中还会影响和破坏资源环境. 活动二 留住大自然的绿色
1,教师准备我国水土流失,荒漠化的相关录像和照片,引导学生简单回顾前面所学内容,让其产生要留住大自然绿色的强烈愿望. 2,组织学生结合前面所学内容,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1)你知道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如何减少和避免这些行为
(2)作为消费者的你们,如何在生活中保护地球的绿色
(3)除此之外,你还能采取哪些积极措施,为绿化祖国河山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介绍一下我国的大型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保护母亲河行动",简单介绍一下它的三个项目:保护母亲河工程,保护母亲河行动周(日),保护母亲河基金. 4,把学生想出的措施列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这些措施按照实施的难易程度分分类:随时可以做到的,近期可以做到的,以后努力可以做到的,难以做到的,并给自己定一个计划. 活动三 节水行动尽在你我他
1,课前,让学生结合教材上的测试题和生活实际,设计调查问卷并展开调查.问一问他们身边的人大致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类型. (1)我用多少水就交多少水费,这是我自己的事,别人管不着. (2)用鱼缸里换出的水浇花,用洗完衣服的水冲厕所,但就是不原意更换价格相对贵一些的水龙头. (3)最不能容忍停水,但觉得节水主要是节约公共场所用水. (4)不知道水费多少钱一吨,反正付得起. (5)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节约用水的不会影响生活质量. 2,也可以指导学生就浪费(或节约)水的具体情况展开调查. (1)家里淘米的时候一般淘几遍 每淘一遍邀多少水 淘米水最后去哪儿了 淘米水还可以用来干什么
(2)家里或学校的水龙头有没有漏水的现象 如果漏,用杯子大致计量一下,一个小时会漏多少水 一天呢 推测一个月,一年会漏多少水.当在公共场合,发现水管漏水或水龙头滴水,你会怎样做
(3)你们家里否安装了节水水龙头或其他节水装置
3,让学生汇报调查结果,教师对学生的汇报加以总结,并出示有关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短缺的资料,让学生产生要节约利用水资源的意识. 4,让学生以演示,介绍,演讲等不同形式,介绍各种节水措施,特别是自己家节水的做法.还让学生讨论一些地区提高自来水价格的做法,如洗车等行业水价的大幅度提高. 活动四 为减少垃圾污染献计献策
1,让学生说一说垃圾的危害,教师可以参考"资料库",给学生介绍世界重大垃圾污染事件. 2,让每个小组准备几张卡片,报自己所扔掉的生活垃圾写在小卡片,并在全班展示. 3,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抽签回答问题,其他组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补充.抽签内容分别如下. (1)生活垃圾中有哪些是可以再利用的 举例说说如何再利用. (2)生活垃圾中有哪些是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 举例说明. (3)这些东西(成为垃圾之前)确实是真正需要的吗 真的需要这么多吗
(4)如何减少垃圾污染 你为减少垃圾污染做了些什么 你今后打算怎样做 你可以为家人的做法提出哪些建议或意见
4,最后,让学生大胆地畅想一下"无垃圾污染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场景. 板书设计: 第二课 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 我们的生活与资源环境 留住大自然的绿色 节水行动尽在你我他 为减少垃圾污染献计献策 教学反思: 参考资料 "离去"镇的故事
这是一个叫做"离去"的小镇,它位于一个水湾的岸边.小镇上的人们从来不多想,他们每一天都向水湾中排放了什么. 因为水域是处理废物,而不露痕迹的一个好地方.洗呀洗,昨天的午饭沿着管道嘎嘎地渗入水湾中. 每一户人家都要洗衣,日复一日,洗衣后的废水会多少啊!一堆堆的衣物被洗净,漂洗,然后收起来. 在主要街道上,人们每天都要冲洗人行道,杂物和尘土冲入街道.下雨后,所有的东西都被冲走了,进入路面下的渠道然后进入水湾. 有锯木场给人们提供木材,但是木场的一根管子排出大量的污泥,这些污泥从管道流入水湾,当污泥流走后水湾不断地起泡.天气变暖了,人们常在水湾上野餐与航行,当聚餐结束后,他们将残渣物全都倒入水中. 然后,镇里的人们开始看到情况不妙了.水湾不堪入目,水岸充满了垃圾和糊状物,它们随着不停歇的海浪起伏. 所以,为了拯救这个水湾召开了一个会议.会员是"离去"镇所有的居民,在会议期间一个人宣称:"我知道是谁的错,我们都是罪魁祸首.""因为今年来我们用水洗化学物质,污尘和染织物,脏水渗入我们的洗涤槽,我们的街道我们的管道.所以你看,虽然我们都以为我们将废物处理,实际上它们全都进到了水湾里." "现在的水湾是一团糟----全是垃圾和泡沫,水都变成绿色了----像是一碗豆汤,我们的野生生命因为这些垃圾和污染而染疾,水湾需要我们的帮助,趁现在还为时不晚."人们安静了-----因为他们明白这是事实,他们意识到现在必须做什么.时间紧迫,水湾不能再等里,如果现在还不采取行动,可能就来不及了. 于是,他们立即签订了协议,看管好水湾,停止排放可能使水湾脏乱的东西,例如从锯木场排出的污染物和污泥,他们还同意不再将他们的垃圾倾倒在水湾中.他们的努力取得了成功,今天的水湾又清洁如初,再也不是一团糟. 这就是"离去"镇的故事,镇里的人们到今天仍然记得,一句简单而实在的谚语----流入下水道的东西决不会离去. 保护母亲河行动
"保护母亲河工程"是"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核心.前期规划从1999年开始,利用5年的时间,主要在黄河,长江及其他主要江河流域国家重点生态工程治理区,建设100万亩以上绿化工程.实行工程造林,项目管理.工程同意名称,即"保护母亲河工程**项目". 在日常开展青少年植绿护绿活动的基础上,把植树节作为"保护母亲河行动周","200元捐植1亩林"和捐建命名纪念林等形式捐集.基本途径为:鼓励在本地暂时缺少条件履行植树义务的公民,通过自愿交纳一定费用履行植树义务.尤其是在18岁成人教育活动中采用此种方式帮助青年履行第一次公民义务.面向积极关注和参与祖国绿化,生态环境建设的国内企业,团体和公民个人母鸡.面向关注中国和世界环境,生态,绿化建设的国际组织和海外企业,团体,有识之士募集. 美国拉夫运河事件
人类与石头的故事范文第4篇
选 修 课 课 程 论 文
化 学 与 人 类
课 程 老 师:
学 生 学 号:2008021110
学 生 姓 名:猪猪
学 生 学 院:外国
化学与人类文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摘要: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自有人类以来就开始了对化学的探索,因为有了人类就有了对化学的需求。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人口的不断增加,对现在的资源一定的压力,化学在这其中有什么作用咯?本文主要从衣食住行、健康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提出的一些倡议。
关键词:化学与日常生活 健康 人类文明 人口的增加
引言: 我国著名滑雪前辈杨石先生说:“农、轻、重、吃、穿、用,样样都离不开化学。”没有化学创造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人类的现代生活。就化学对人类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来说,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那化学对我们生活为什么这样重要,在我们学习中,有这样一门课,叫化学与人类的教学内容。
化学与人类是高等院校文史、财经、政法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化学选修课,它是培养文管类的学生培养上述几类文管类人才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了解衣、食、住、行与化学的关系,透过化学这个窗口,对自然科学的特点及其重要作用有一概括了解,从而达到开拓视野、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以现行高中必修的化学和物理知识为基础,对若干重要的基本概念(如原子结构、周期律、化学键、化学计量、烃及其衍生物等)作必要的复习和适当的提高。通过讲授能源及其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化学与生命现象、营养与健康、材料科学以及化学学科发展中的哲学思想等相关学科,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展开,使化学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并注重把化学放在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国际关系等领域中审视其重要价值,既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文理渗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下面阐述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
衣服方面:化学可谓给生活增添温暖。尼龙,分子中含有酰铵键的树脂,自然界中没有,需要靠化学方法得到;涤纶,用乙二醇、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等合成的纤维。还有类似的许多衣料,如人造纤维、尼龙、的确凉等衣料大部分都是石油提炼成的化学品制成,这些都丰富了人们的衣橱。
食物方面:化学同样重要。用纯碱发面制馒头,松软可口。各种饮用酒,经粮食等原料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制得。槟榔是少数民族喜爱的食物,在食用前,槟榔必须浸泡在熟石灰中,切成小块。到一定时间后,才可食用。
住屋方面:建筑材料如三合土(水泥)、钢筋、磁砖、玻璃、铝和塑胶等均来自化学工业的制成品。由于有了化学,我们的住房才有多彩的装饰。生石灰浸在水中成熟石灰,熟石灰涂在 上干后成洁白坚硬的碳酸钙,覆盖了泥土的黄色,房子才显得整洁明亮。化学炼出钢铁,我们才有铁制品使用。化学加工石油,我们才能用上轻便的塑料。化学锻烧陶土,才能使房屋有漂亮的瓷砖表面。
交通方面: 如飞机、轮船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所用的燃料均是石油工业提炼成的副产品。飞机机身是由特殊的合金制造的。
人类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由于人口急剧的增加,资源的消耗日益扩大,人均耕地、淡水和矿产等资源占有量逐渐减少,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环保问题就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在为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在生产活动中不断排放出大量有毒物质,化学工业也为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发达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已开始从治标,即从末端治理污染转向治本,即开发清洁工业技术,消减污染源头,生产环境友好产品。“绿色技术”已成为21世纪化工技术与化学研究的热点和重要科技前沿。
绿色化学又称绿色技术、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及其它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
化学可以粗略地看作是研究从一种物质向另一种物质转化的科学。传统的化学虽然可以得到人类需要的新物质,但是在许多场合中却既未有效地利用资源,又产生大量排放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绿色化学则是更高层次的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即在获得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因此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又不产生污染。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化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绿色化学可以变废为宝,可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绿色化学已在全世界兴起,它对我国这样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如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漂白剂、酸味剂、凝固剂、疏松剂、增稠剂、消泡剂、甜味剂、着色剂、乳化剂、品质改良剂、抗结剂、增味剂、酶制剂、被膜剂、发泡剂、保鲜剂、香料、营养强化剂、其他添加剂。这些多是用化学合成方法或化学分离方法制成的。
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还有一些日常用品,就拿圆珠笔来说吧。圆珠笔是用油墨配不同的颜料书写的一种笔。笔尖是个小钢珠,把小钢珠嵌人一个小圆柱体型铜制的碗内,后连接装有油墨的塑料管,油墨随钢珠转动由四周流下。该笔比一般钢笔坚固耐用,但如果使用保管不当,往往写不出字来,这主要是因干固的墨油粘结在钢珠周围阻碍油墨流出的缘故。油墨是一种粘性油质,是用胡麻子油、合成松子油(主含萜烯醇类物质)、矿物油(分馏石油等矿物而得到的油质)、硬胶加入油烟等而调制成的。在使用圆珠笔时,不要在有油、有蜡的纸上写字,不然油、蜡嵌人钢珠沿边的铜碗内影响出油而写不出字来,还要避免笔的撞击、曝晒,不用时随手套好笔帽,以防止碰坏笔头、笔杆变型及笔芯漏油而污染物体。如遇天冷或久置未用。笔不出油时,可将笔头放入温水中浸泡片刻后再在纸上划动笔尖,即可写出字来。
美容作用:有一头亮丽乌黑的秀发,修理得整洁大方、长短透度,呈现在众人面前时,给人一种潇洒飘逸、美的享受;相反,如果弄得蓬松邋遢,肮脏不堪,就会给人一种不愉快的感党。
保护作用:成千上万根头发包裹着头颅,自然形成头部的第一防线。浓密、健康、清洁的头发,能使头部免受外界机械性和细菌的损害,对健身起着重要作用。
感觉作用:头发的感觉比较灵敏,当外界环境对人体有所影响时,不管风吹雨淋,还是日晒火烤,首先感觉到的是头发,由它发出的信息传送到大脑,从而采取多种防护措施。
调节作用:头发能发挥调节体温的作用。冬天,寒风凛冽,血管收缩,头发能使头部保持一定的热量;夏天,赤日炎炎,血管扩张,头发又能外散发热量。因此,头发具有既能保温又能散热的双重功能。 头发是一种从头皮里生长出来的纤维组织,是由细胞再生而形成的一种硬角质的排列。头发是由发根和发干两部分组成。
日常生活中 ,除了染发、烫发、电吹风和日光照射可影响发质外 ,头发梳理也可能引起头发损伤。所以我们要好好保养我们的头发。
农业环境的污染及对人们生活健康的危害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探求新型的无公害生物制剂及开辟新的物理农业解决方案已是当前循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物理农业手段的不断开发与运用,为化学农业所造成的瓶颈突破寻找到了新的空间,如超声波、紫外线、辐射、臭氧、磁场处理等方法都在生产上得以运用。为无公害生产提供了许多技术路径,但在农业生产中,水还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最易获取的资源,做好水的文章,是农业增产增效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它是农业生产之命脉,而电功能水的开发,又为水的价值赋予了新的含义,也为农业无公害化的生产开拓出一条崭新的高科实用之路。 总之,人类的文明离不开化学,化学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尖端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以及人民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联系。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它在整个自然科学中的关系和地位,正如[美] PimentelG C在《化学中的机会--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的“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它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需要都有密切关系。”它不仅是化学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也是广大人民科学知识的组成部分,化学教育的普及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的需要。绿色化学是人类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来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理可以从治标中转向治本。绿色化学的发展不仅将对环境保护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为我国的企业与国际接轨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人类与石头的故事范文第5篇
(石家庄学院资源与环境系,河北石家庄
050035)
摘要:本文从人类文明与货币发展史出发,推理得到当人类高度文明、在物质流、信息流与能量流的控制能力与法定权力完全自由平等后,地球上的人类可能会有统一的货币。当生态文明高度发达、所有生命均平等时,人类应会也有足够的科技水平为其提供保障,为其设计“生态币”的计量机制,来确保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圈的平衡与稳定。 关键词:生物圈;货币;生态币
Abstract :Based on the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the currency, reasoning got as high human civilization, material flow, information flow and the flow of control and legal authority after a full freedom and equality, human on Earth may have a single currency. When the highly develope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all life is equal, humanity should also have sufficient technological level to provide protection for its design "eco-money" the metering mechanism, to ensure balance and stability of biosphere and biodiversity. Keyword: ecosphere;money;eco-money 1引言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地追求人人平等的历史。当我们人类在法律、社会、资源控制力等各方面均能真真平等后,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许会转向生态文明的发展,即追求生命的平等。而要想达到生态文明的高度发展,所有生命均有足够的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不再有物种被人类灭绝的事情发生,就必须将以“人”这一物种为中心的计量关系,改变为以生命为中心的计量关系,形成“生态币”地球生物圈的资源计量单位,所有目前存在的各国货币都会消失。在这种情景之下,人类行为应该回归本位即生命过程维系的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不再追求过多。如果人类仍是地球生物圈的绝对优势物种,则人类会建立所有生命均平等的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的通量与当量,因为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可以避免地球生物圈因物种的逐渐减少而自行毁灭的命运。 2货币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分析
如果目前关于人类的起源与演变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货币的形成历史就应该是可信的。即在人类与其它生命体没有出现明显优势之前,是没有消费剩余的,也不可能出现交换,所以也没有必要考虑交换的计量问题。当人类出现区别于其它生命体的优势,出现消费剩余时,就出现了交换。当有交换存在时,就会出现计量问题。在交换品种不多、交换范围很小时,采用的是协商制的物物交换,虽然存在计量关系,但非常不精确,也不是一般等价物的前提下的交换过程。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升、组织方式与管理方式的进步、科技水平的发展,消费剩余的种类与数量大幅度的增加,对计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于出现了国家等级的货币①。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均转换为货币后进行,当然也有物物交换的现象,但不是主流。如果不考虑政治、文化、社会的影响,仅就以货币为中心的计量关系而言,人与人是平等的,因为无论谁都是将物质、能量、信息先转换为货币,再进行计量与交换。
现在,经济的全球化与贸易的高度发达,出现了计量问题。由于国与国的不平等,在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时,找不到一种平等的各国都非常乐于接受的且不属于任何一方的货币作为计量依据。在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如果那个国家成为最大的经济体,且发展程度超前,那么其它各国将被动地接受该国货币作为计量依据,那么该国货币理所当然地在国际贸易中占尽先机与优势。按计量理论推理,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成为公认的计量单位后,这个国家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印货币就可以了,因为该国货币能换来他们需要的任何东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人类还能平等自由地在生物圈内获取生存、安全与发展所需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导致各国均有自己的货币且不能平等自由的兑换,但相对于非信用货币时代又有了巨大进步。 3人类货币的计量关系及其运行机制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对物质、能量、信息流动进行计量时,必须有一个计量标尺存在,这个计量标尺必须是在平等地对待任何一方。
人类在对物质、能量、信息流动进行计量时,计量标尺就是货币。各个国家均用法律的方式(即计量标尺的使用规则)规定本国货币的功能与作用,并且不得有两种货币,确保计量标尺的唯一性以实现平等的目的。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容易实现,也必须这样,但在不同国家之间就不易实现,因为两个国家之间的人是不平等的,也就是在经济学范畴内讨论的经济效率、发展水平、军事政治文化背景等各类因素综合影响下的汇率问题,以此进行标尺与标尺之间的换算,但因为其根源是由于不平等产生的,汇率也根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当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人与人之间不存在信任危机,不再为因不信任而付出巨大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时,人与人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平等,且是建立在没有国界、没有信仰歧视、没有文化歧视、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各取所需的基础之上的,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的货币将没有存在的价值,人类会为其自身建立一种基于完全自由平等的全新的关于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计量方式。 4关于生态币的定义及其运行机制的假设 4.1生态币的定义
我们可以这样定义生态币:
式中:n生态当量值的生命体个数,单位:个; N生态当量值的生命体种群数,单位:个; IS综合空间生态当量值,无量纲;
m生态通量值的生命体个数,单位:个; M生态通量值的生命体种群数,单位:个; QS综合空间生态通量值,无量纲。 这个生态币计算公式有两层含义:一是以地球生物圈内最单一的生态系统为计量基准,其它生态系统与之比价;二是某个物种的个体数越多,价值越低,越不值“钱”,某个生态空间里的物种种群数越多,价值越高,越值“钱”。IS综合空间生态当量是指含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当量值,QS综合空间生态通量是指含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通量值。
生态币的单位可以是“元”,也可以定义为其它(如“$”),其运算采用十进制,即0.1;1;10;100;1000┉┉等等。 4.2生态币计量的运行机制
根据《关于人类行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计量思考1》中关于人类行为的分析研究,人类行为分为三种:生存行为、安全行为、发展行为,为此产生三种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而其它生命体几乎没有后两种行为,所以其生存的生态空间因人类的安全行为、发展行为受到很大的挤压,生物物种灭绝加速,生物多样性甚至生物圈的稳定与平衡受到威胁。 生态币计量的运行机制的建立,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统一的原则。整个生物圈必须是一个标准尺度,每种生命体必须是一个标准尺度,只有统一计量尺度,才可能建立有意义的计量关系,否则,就与现在人类的货币一样,不能解决自由平等的困局,而是加剧不平等的程度。
二是平等的原则。所有生命均是平等的,而不是以“人”为中心,对“人”有利的生命体就得到保护、利用,对“人”不利的生命体就毁灭,甚至灭种。
三是整体的原则。生命体及其生境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或“人”来假定边界,目前的自然保护区就是建立在“人”假定的边界的基础之上的,其科学性是依据“人”现在的认知水平。 四是责任的原则。既然“人”造成了现在的局面,就得对其负责。另外,在《关于人类行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计量思考1》一文中已分析清楚,生物圈的生命体中只有“人”这一物种在压缩其它生命体的生态空间,而且其安全行为、发展行为要求的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越来越大,对生物圈生命体的威胁越来越大,所以“人”就是责任主体。
在建立生态币运行机制时,第一步工作就是查清地球生物圈生态意义上的“节点”物种,即对生态圈的平衡与稳定起决定作用的物种,然后以节点物种为基础划定生态币的计算空间,再计算其币值。为保证各节点物种的生态空间不贬值,人类必须做什么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建立与人类相同的货币运行机制即“物种以稀’为贵”,稀有物种得到更多的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从而得到相应的生态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其数量会增加,而生态价值会降低,当降低到一定程度出现拐点,生态空间缩小,如此循环,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4.3建立以“生态币”为基础的生命体计量关系的作用
如果建立以生命体平等为基础的计量关系及其运行机制,将人类无限扩张的用于安全行为、发展行为的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用于珍稀物种与濒临灭绝物种,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里程碑。
只有基于全部生命的计量关系才能确保地球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稳定,也只有生物圈的稳定才有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条件与基础生命空间。目前我们或者说“我”很难想象只有人一个物种的地球会是什么样的?怎么运行? 4.4建立“生态币”的条件 4.4.1初级阶段
部分国家开始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着手基于本国领域的生态系统的计量研究,用于生态补偿或公共财政转移支付,来确保本国生物多样性的改善、节点生物及其生境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基于目前的科技、文化、政治与社会发展水平,建立各国基于生命平等的框架协议,推动生命保护尤其是生物圈珍稀物种的保护;其次是开展基于生物圈的不分国界的节点物种的研究工作,无论那个国家均需提供支持;探索建立基于生命平等的计量关系的运行机制并首先应用于国际贸易领域。
国际贸易的计量关系首先必须打破一国货币的垄断,因为只要有垄断,就会有不平等,只要有不平等,处于不利地位的国家的所有生命体而不仅仅是“人”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就会逐渐减少,从而加剧这种不平等关系。 最有可能的妥协路径是基于当前的汇率关系,建立一种多国协议,按汇率关系形成权重及计量关系,逐渐形成贸易领域的统一货币。
随着贸易发展、经济全球化、文化融合、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各国的信任度会逐渐提升;随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的增加,因不信任产生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会越来越少,“人”的资源控制能力因科技水平的提升又越来越大,同时生态环境也应会越来越重要等等,基于明确的或不明确的各种原因,这些从“人”的安全行为、发展行为转移出来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如果能流入生命领域,则有可能形成生态币的雏形,并由统一的生态币计量关系推动基于生命平等的生态文明建设。 4.4.2中级阶段
中级阶段会有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贸易领域统一的货币已形成并相对稳定;二是对生态系统的计量机制开始应用于全人类行为管理,而不是某一个国家。 在这个阶段,人类不仅查清了各生态系统的节点生物还查清了生物圈内所有生命体及其种群的稳定性,并为其建立了不太精确的计量关系。
开始探索建立基于所有生命体行为的计量关系而不仅仅是人类,通过各生命体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计算出生态当量与生态通量,根据生命体的生态当量与生态通量确定其生态价值,以此为基础制定保护方案,为其调整出足够的生态空间。 建立统一的计量关系是促使人类统一行动的前提与基础,而生物圈的保护决非是某一个国家能完成的,必须是全人类的统一行动。如果在这个阶段建立了不太精确的基于生命行为平等的计量关系,那么必将推动生态文明的巨大进步,从而为进入高级阶段提供条件,就象有货币后加快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一样。 4.4.3高级阶段
4.4.3.1建立节点生物的遗传信息数据库及其报警系统
节点生物就是生态价值大于某一生态系统中平均价值的生命体。围绕节点生物建立其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根据数据库中数据的流动状态对其种群及生境进行观察与调控,确保节点生物的种群数量与生境的稳定性,以此为基础研究是否能保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当节点生物受到威胁时系统能报警并提醒相关机构采取措施。 4.4.3.2高度生态文明
在高度生态文明的条件下,人类的行为不再需要约束,所有行为均以尊重生命为前提,以生命平等为原则。人类不再仅为“自己”提高资源控制力与资源拥有量,而是研究怎样维持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圈的稳定与平衡。 5问题讨论
5.1人类平等之后才会有生命平等还是共同推进? 目前人类还远没有解决自身的问题,人人平等还没实现,讨论生命平等问题与实际情况差距巨大。但谁又能肯定人类在解决自身问题时不会彻底打破生物圈的平衡?也许还没实现人人平等就造成众多物种灭绝甚至生物圈的彻底破坏,连人类自认为最高贵的“人种”也不能幸免,又该如何?所以稳妥的路径就是人类人人平等的追求与生命平等的追求同时进行,既然是为了维持生物圈的稳定性,“人”也只是一个物种,而且是总想高“人”一等的物种,所以其处境无能如何也比濒危物种的处境优越。 5.2生命体的贵贱怎么确定
用生态币计量生命体的价值以及生态系统的价值,就会有贵贱之分,还是遵循“物以稀为贵”的原则。用生态币计量生命体贵贱意在提醒生物多样性维持机构必须对贵重生命体特别关注,保证其信息流、能量流、物质流,让其逐渐变贱至到恢复正常价值,而不是生命的不平等。无论生物多样性还是生物圈的平衡均是动态的,所以其价值计量也是变化的。 5.3科技研究到底围绕什么中心展开? 考察人类的科技史就能得到这个结论:人类始终在为自己提升资源控制力与资源拥有量。无论是互不信任的政治、军事领域还是以诚信为前提的经济领域,人都在努力非常努力地进行科技研究,以确保自己比别人有更强大的资源控制力,比别人拥有更多的资源(也可以用信息流、能量流、物质流来表达),以保证自己比其他人或生命体都强大,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有的研究均是以自己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更不是以生命体为中心。如果我们以生物圈的稳定与平衡为中心开展科技研究会怎样? 5.4生态文明高度发展后社会的结构与形态会怎样?
人类与石头的故事范文第6篇
(石家庄学院资源与环境系,河北石家庄
050035)
摘要:本文从人类文明与货币发展史出发,推理得到当人类高度文明、在物质流、信息流与能量流的控制能力与法定权力完全自由平等后,地球上的人类可能会有统一的货币。当生态文明高度发达、所有生命均平等时,人类应会也有足够的科技水平为其提供保障,为其设计“生态币”的计量机制,来确保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圈的平衡与稳定。 关键词:生物圈;货币;生态币
Abstract :Based on the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the currency, reasoning got as high human civilization, material flow, information flow and the flow of control and legal authority after a full freedom and equality, human on Earth may have a single currency. When the highly develope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all life is equal, humanity should also have sufficient technological level to provide protection for its design "eco-money" the metering mechanism, to ensure balance and stability of biosphere and biodiversity. Keyword: ecosphere;money;eco-money 1引言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地追求人人平等的历史。当我们人类在法律、社会、资源控制力等各方面均能真真平等后,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许会转向生态文明的发展,即追求生命的平等。而要想达到生态文明的高度发展,所有生命均有足够的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不再有物种被人类灭绝的事情发生,就必须将以“人”这一物种为中心的计量关系,改变为以生命为中心的计量关系,形成“生态币”地球生物圈的资源计量单位,所有目前存在的各国货币都会消失。在这种情景之下,人类行为应该回归本位即生命过程维系的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不再追求过多。如果人类仍是地球生物圈的绝对优势物种,则人类会建立所有生命均平等的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的通量与当量,因为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可以避免地球生物圈因物种的逐渐减少而自行毁灭的命运。 2货币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分析
如果目前关于人类的起源与演变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货币的形成历史就应该是可信的。即在人类与其它生命体没有出现明显优势之前,是没有消费剩余的,也不可能出现交换,所以也没有必要考虑交换的计量问题。当人类出现区别于其它生命体的优势,出现消费剩余时,就出现了交换。当有交换存在时,就会出现计量问题。在交换品种不多、交换范围很小时,采用的是协商制的物物交换,虽然存在计量关系,但非常不精确,也不是一般等价物的前提下的交换过程。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升、组织方式与管理方式的进步、科技水平的发展,消费剩余的种类与数量大幅度的增加,对计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于出现了国家等级的货币①。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均转换为货币后进行,当然也有物物交换的现象,但不是主流。如果不考虑政治、文化、社会的影响,仅就以货币为中心的计量关系而言,人与人是平等的,因为无论谁都是将物质、能量、信息先转换为货币,再进行计量与交换。
现在,经济的全球化与贸易的高度发达,出现了计量问题。由于国与国的不平等,在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时,找不到一种平等的各国都非常乐于接受的且不属于任何一方的货币作为计量依据。在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如果那个国家成为最大的经济体,且发展程度超前,那么其它各国将被动地接受该国货币作为计量依据,那么该国货币理所当然地在国际贸易中占尽先机与优势。按计量理论推理,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成为公认的计量单位后,这个国家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印货币就可以了,因为该国货币能换来他们需要的任何东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人类还能平等自由地在生物圈内获取生存、安全与发展所需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导致各国均有自己的货币且不能平等自由的兑换,但相对于非信用货币时代又有了巨大进步。 3人类货币的计量关系及其运行机制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对物质、能量、信息流动进行计量时,必须有一个计量标尺存在,这个计量标尺必须是在平等地对待任何一方。
人类在对物质、能量、信息流动进行计量时,计量标尺就是货币。各个国家均用法律的方式(即计量标尺的使用规则)规定本国货币的功能与作用,并且不得有两种货币,确保计量标尺的唯一性以实现平等的目的。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容易实现,也必须这样,但在不同国家之间就不易实现,因为两个国家之间的人是不平等的,也就是在经济学范畴内讨论的经济效率、发展水平、军事政治文化背景等各类因素综合影响下的汇率问题,以此进行标尺与标尺之间的换算,但因为其根源是由于不平等产生的,汇率也根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当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人与人之间不存在信任危机,不再为因不信任而付出巨大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时,人与人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平等,且是建立在没有国界、没有信仰歧视、没有文化歧视、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各取所需的基础之上的,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的货币将没有存在的价值,人类会为其自身建立一种基于完全自由平等的全新的关于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计量方式。 4关于生态币的定义及其运行机制的假设 4.1生态币的定义
我们可以这样定义生态币:
式中:n生态当量值的生命体个数,单位:个; N生态当量值的生命体种群数,单位:个; IS综合空间生态当量值,无量纲;
m生态通量值的生命体个数,单位:个; M生态通量值的生命体种群数,单位:个; QS综合空间生态通量值,无量纲。 这个生态币计算公式有两层含义:一是以地球生物圈内最单一的生态系统为计量基准,其它生态系统与之比价;二是某个物种的个体数越多,价值越低,越不值“钱”,某个生态空间里的物种种群数越多,价值越高,越值“钱”。IS综合空间生态当量是指含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当量值,QS综合空间生态通量是指含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通量值。
生态币的单位可以是“元”,也可以定义为其它(如“$”),其运算采用十进制,即0.1;1;10;100;1000┉┉等等。 4.2生态币计量的运行机制
根据《关于人类行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计量思考1》中关于人类行为的分析研究,人类行为分为三种:生存行为、安全行为、发展行为,为此产生三种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而其它生命体几乎没有后两种行为,所以其生存的生态空间因人类的安全行为、发展行为受到很大的挤压,生物物种灭绝加速,生物多样性甚至生物圈的稳定与平衡受到威胁。 生态币计量的运行机制的建立,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统一的原则。整个生物圈必须是一个标准尺度,每种生命体必须是一个标准尺度,只有统一计量尺度,才可能建立有意义的计量关系,否则,就与现在人类的货币一样,不能解决自由平等的困局,而是加剧不平等的程度。
二是平等的原则。所有生命均是平等的,而不是以“人”为中心,对“人”有利的生命体就得到保护、利用,对“人”不利的生命体就毁灭,甚至灭种。
三是整体的原则。生命体及其生境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或“人”来假定边界,目前的自然保护区就是建立在“人”假定的边界的基础之上的,其科学性是依据“人”现在的认知水平。 四是责任的原则。既然“人”造成了现在的局面,就得对其负责。另外,在《关于人类行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计量思考1》一文中已分析清楚,生物圈的生命体中只有“人”这一物种在压缩其它生命体的生态空间,而且其安全行为、发展行为要求的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越来越大,对生物圈生命体的威胁越来越大,所以“人”就是责任主体。
在建立生态币运行机制时,第一步工作就是查清地球生物圈生态意义上的“节点”物种,即对生态圈的平衡与稳定起决定作用的物种,然后以节点物种为基础划定生态币的计算空间,再计算其币值。为保证各节点物种的生态空间不贬值,人类必须做什么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建立与人类相同的货币运行机制即“物种以稀’为贵”,稀有物种得到更多的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从而得到相应的生态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其数量会增加,而生态价值会降低,当降低到一定程度出现拐点,生态空间缩小,如此循环,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4.3建立以“生态币”为基础的生命体计量关系的作用
如果建立以生命体平等为基础的计量关系及其运行机制,将人类无限扩张的用于安全行为、发展行为的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用于珍稀物种与濒临灭绝物种,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里程碑。
只有基于全部生命的计量关系才能确保地球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稳定,也只有生物圈的稳定才有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条件与基础生命空间。目前我们或者说“我”很难想象只有人一个物种的地球会是什么样的?怎么运行? 4.4建立“生态币”的条件 4.4.1初级阶段
部分国家开始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着手基于本国领域的生态系统的计量研究,用于生态补偿或公共财政转移支付,来确保本国生物多样性的改善、节点生物及其生境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基于目前的科技、文化、政治与社会发展水平,建立各国基于生命平等的框架协议,推动生命保护尤其是生物圈珍稀物种的保护;其次是开展基于生物圈的不分国界的节点物种的研究工作,无论那个国家均需提供支持;探索建立基于生命平等的计量关系的运行机制并首先应用于国际贸易领域。
国际贸易的计量关系首先必须打破一国货币的垄断,因为只要有垄断,就会有不平等,只要有不平等,处于不利地位的国家的所有生命体而不仅仅是“人”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就会逐渐减少,从而加剧这种不平等关系。 最有可能的妥协路径是基于当前的汇率关系,建立一种多国协议,按汇率关系形成权重及计量关系,逐渐形成贸易领域的统一货币。
随着贸易发展、经济全球化、文化融合、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各国的信任度会逐渐提升;随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的增加,因不信任产生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会越来越少,“人”的资源控制能力因科技水平的提升又越来越大,同时生态环境也应会越来越重要等等,基于明确的或不明确的各种原因,这些从“人”的安全行为、发展行为转移出来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如果能流入生命领域,则有可能形成生态币的雏形,并由统一的生态币计量关系推动基于生命平等的生态文明建设。 4.4.2中级阶段
中级阶段会有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贸易领域统一的货币已形成并相对稳定;二是对生态系统的计量机制开始应用于全人类行为管理,而不是某一个国家。 在这个阶段,人类不仅查清了各生态系统的节点生物还查清了生物圈内所有生命体及其种群的稳定性,并为其建立了不太精确的计量关系。
开始探索建立基于所有生命体行为的计量关系而不仅仅是人类,通过各生命体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计算出生态当量与生态通量,根据生命体的生态当量与生态通量确定其生态价值,以此为基础制定保护方案,为其调整出足够的生态空间。 建立统一的计量关系是促使人类统一行动的前提与基础,而生物圈的保护决非是某一个国家能完成的,必须是全人类的统一行动。如果在这个阶段建立了不太精确的基于生命行为平等的计量关系,那么必将推动生态文明的巨大进步,从而为进入高级阶段提供条件,就象有货币后加快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一样。 4.4.3高级阶段
4.4.3.1建立节点生物的遗传信息数据库及其报警系统
节点生物就是生态价值大于某一生态系统中平均价值的生命体。围绕节点生物建立其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根据数据库中数据的流动状态对其种群及生境进行观察与调控,确保节点生物的种群数量与生境的稳定性,以此为基础研究是否能保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当节点生物受到威胁时系统能报警并提醒相关机构采取措施。 4.4.3.2高度生态文明
在高度生态文明的条件下,人类的行为不再需要约束,所有行为均以尊重生命为前提,以生命平等为原则。人类不再仅为“自己”提高资源控制力与资源拥有量,而是研究怎样维持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圈的稳定与平衡。 5问题讨论
5.1人类平等之后才会有生命平等还是共同推进? 目前人类还远没有解决自身的问题,人人平等还没实现,讨论生命平等问题与实际情况差距巨大。但谁又能肯定人类在解决自身问题时不会彻底打破生物圈的平衡?也许还没实现人人平等就造成众多物种灭绝甚至生物圈的彻底破坏,连人类自认为最高贵的“人种”也不能幸免,又该如何?所以稳妥的路径就是人类人人平等的追求与生命平等的追求同时进行,既然是为了维持生物圈的稳定性,“人”也只是一个物种,而且是总想高“人”一等的物种,所以其处境无能如何也比濒危物种的处境优越。 5.2生命体的贵贱怎么确定
用生态币计量生命体的价值以及生态系统的价值,就会有贵贱之分,还是遵循“物以稀为贵”的原则。用生态币计量生命体贵贱意在提醒生物多样性维持机构必须对贵重生命体特别关注,保证其信息流、能量流、物质流,让其逐渐变贱至到恢复正常价值,而不是生命的不平等。无论生物多样性还是生物圈的平衡均是动态的,所以其价值计量也是变化的。 5.3科技研究到底围绕什么中心展开? 考察人类的科技史就能得到这个结论:人类始终在为自己提升资源控制力与资源拥有量。无论是互不信任的政治、军事领域还是以诚信为前提的经济领域,人都在努力非常努力地进行科技研究,以确保自己比别人有更强大的资源控制力,比别人拥有更多的资源(也可以用信息流、能量流、物质流来表达),以保证自己比其他人或生命体都强大,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有的研究均是以自己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更不是以生命体为中心。如果我们以生物圈的稳定与平衡为中心开展科技研究会怎样? 5.4生态文明高度发展后社会的结构与形态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