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年龄影响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年龄影响范文(精选12篇)

年龄影响 第1篇

人口是房地产的基础,一个国家的住宅需求量是由这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和家庭分裂速度决定的。中国从2000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65岁),随着出生率降低和老龄化进一步严重,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将延续老龄化趋势。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相关政策的出台,我国经济发展布局和城镇化发展格局将面临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人口流动和迁徙也将发生变化。而劳动力规模和结构在影响产业迁移和结构升级的同时,也影响着不同区域和城市的房地产需求规模,对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住房保障和城镇化进程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养老地产将在房地产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1 当前中国人口金字塔已开始向老年型发展

1.1 少儿人口规模减小促使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呈明显老龄化趋势

生育率水平和预期寿命的变化是决定人口老龄化的两大主因,生育率对老龄化的影响要比预期寿命提高大得多。预期寿命的提高和低生育水平使得中国人口金字塔的顶部和底部双重老龄化加重。1980年中国的人口结构是非常典型的金字塔形,老年人口规模和比例都很少,少儿人口规模和比例很大。而2010年中国人口总量的增长速度放缓,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同时少儿人口的结构在缩小。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见图1,2)。

数据来源:联合国人口信息库

数据来源:联合国人口信息库

1.2 当前老龄化特征明显

如果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就认为人口属于老年型。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总量增至1.78亿,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占8.87%。按这两个标准衡量,中国当前已进入老年型社会。

2 未来将完全发展为老年型人口结构

当前中国老年人口比重加速上升,老龄化比重增速将持续到2050年左右。至2030年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预计年均增长3.66%,20302050年年均增速则减小为1.26%。预计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重在2020年达到23.4%,2050年进一步上升到31.1%,届时将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1.9%(见图3)。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年轻人对房地产需求将萎缩,市场产品将多样化,养老地产将占有一席之地。

3 老龄化和生育率低导致社会总体养老负担逐步加重

随着老龄人口比例增大,以及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和购房适龄人口逐步下降,将导致社会总抚养比上升,房地产刚需大幅减少。2010年左右我国人口社会负担降到最低。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人口抚养比为34.17%,基本达到最低点,未来抚养比将会缓慢回升。第一代婴儿潮进入退休阶段,少儿抚养比下降,主要由老人抚养比推动总抚养比上升,其结果是社会总体养老负担迅速加重,2030年中国老年抚养比将超过25%(见图4)。人口抚养比出现拐点后,储蓄率、投资率等将会下降,房地产发展将会减缓,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也将减弱。

资料来源:CEIC

4 中国劳动力人口红利优势将持续到2030年左右

相对当年日本的抚养比,中国劳动力人口红利优势仍在。尽管中国抚养比可能会持续回升,但并不能代表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已经丧失。中国特殊的年龄结构使得现阶段中国抚养比(2010年达到34.17%)远低于当年日本抚养比的最低点(1993年左右达到43%),即使考虑到未来5年后抚养比的上升,中国抚养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劳动力优势仍然存在。

劳动力人口主要指16~65岁的人口,其中对购房需求最大的是20~49岁的人口。劳动力人口占比多,人口抚养比就低,住房需求就高。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城镇20~49岁的人口总量达3.67亿。我国人口红利的机会窗口将在2030年左右关闭。从2030年开始中国将从人口红利期经由2035年盈亏平衡期的过渡,于2040年进入人口负债期,且人口负债的程度随时间推移而快速增加。

2020年后我国劳动力资源趋于减少。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是9.2亿,比2000年的8.25亿增加了将近1亿人。根据国家统计局预测,未来10年每年适龄劳动人口规模稳定在9亿左右。但从2012年以后,中国劳动力资源的增长会逐步下降。2020年,劳动力资源大概还有将近9亿,而此后劳动人口增量转为负增长,劳动力资源规模会逐步下降(见图5)。

5 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住房需求的影响

5.1 2019年前尚处于人口暴利期,住房消费力强劲

根据抚养比的一般标准,人口红利期指总抚养比处于53%以下的阶段,人口暴利期是指处于44%以下的阶段。若劳动力按照15~64岁计算,我国总的抚养比在2010年达到最低点,约为40%,在2019年左右超过44%,在2035年左右超过53%。也就是说,我国人口红利期将持续到2035年左右,劳动力比重始终保持在65%以上;而人口暴利期将持续至2019年左右。

在2019年之前,预计我国经济持续高增长,居民储蓄率高、购买力强,住房消费力强劲。过去10年,城镇年龄在35~64岁之间的高储蓄人群占总人口的比重从35.5%上升到42.6%。社会总储蓄占GDP的比重从上世纪90年代35%左右上升到近50%。这表明,在我国居民投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房地产仍有可能继续成为居民的投资选择。

5.2 2020年城镇劳动力达到高峰,2040年后住房需求开始下降

依据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数据库对中国城镇化率和日本城镇化率预测的结果,选取2020年前中国城镇化率年增长0.566个百分点,2020年后年增长0.355个百分点,则城镇化加速期持续至2019年,达到70.42%;此后进入城镇化后期阶段,城镇化进程将减速,从2019年的70.42%提升至2050年的81.43%。也就是说,以农村人口进城转变为城镇人口的机械式人口增长推动的城镇化率增长模式,将在2020年左右达到高峰。

虽然按照法定退休年龄的全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2015年达到高峰,但城镇劳动力规模将在2020年左右达到高峰,2040年后才逐步下降。城镇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对住房的消费性需求起决定性作用(见图6)。因此,预计2020年前,我国住房刚性需求将继续增加,至2040年前保持高需求的状态,此后逐步下降。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联合国人口署、中投证券研究所注:城市化率提升速度预测:参考联合国人口署预测情况;实际城市化率突破70%之后,参考联合国人口署对日本的预测情况

5.3 首次置业需求高峰和二次置业需求高峰将分别出现在2020年和2030年前后

按照不同年龄阶段的住宅需求特征,置业需求往往发生在特定的年龄段。在中国,29岁前后(20~34岁)是首次置业年龄,这部分人群购买能力有限,对住宅质量要求不高但需求急迫,多首选价格低廉、功能结构简单的中小户型住宅;42岁前后是二次置业年龄,这部分人群购买能力较强,热衷于改善现有住房条件,往往选择购买功能齐全、居住舒适的大众户型住宅。预计我国第三次婴儿潮(19851991年)带来的首次置业需求将在2020年前后达到高峰,二次置业高峰将在2030年出现。从人口年龄结构角度对住房需求的分析,未来5年内我国房地产需求仍将保持平稳增长。

此外,随着中国家庭分裂速度的加快,进一步促使住房需求不断增加。据统计,19902008年,中国的家庭人口平均数已从3.96人/户下降到了2.96人/户,并在不断下降中。由于生活观念逐步转变,中国家庭一直处于小型化趋势,特别在特大城市,已成为主要的家庭模式。因此,在特大中心城市要注重增加中小户型住房的供应,以满足年轻小家庭的需求。

6 结语

十多年来,我国住房价格大幅攀升,不仅反映了持续扩大的劳动年龄人口对住房的刚性和改善需求,也是高储蓄率带来住房投资需求和宽松货币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格局尽管在今后几年可能见顶回落,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维持较高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昕.徐滇庆.“人口陷阱”与经济发展——基于人口变化趋势的国际比较[J].中国人口科学.2009(6):23-31.111

[2]平晓冬.人口结构与房地产市场关系分析[J].中国经贸.2010(6):95-97.

[3]王德文.蔡昉.张学辉人口转变的储蓄效应和增长效应——论中国增长可持续性的人口因素[J].人口研究,2004(5):2-11.

[4]胡鞍钢中国中长期人口综合发展战略(2000—2050)[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84-91.

年龄及环境对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月~月于我站行无偿献血的献血者59 689人次,年龄18~55周岁,平均30.5岁,其中男27 638人次,女32 051人次。

1.2 方法

献血者均经健康体检、征询、血型、血比重、alt测定及金标hbsag快速诊断等,排除不适合献血者。流动采血车与献血屋内均有温控系统,使采血环境尽量达到舒适温度(冬>10℃,夏天<28℃,春、秋季节10~20℃),献血者每次预设采血量400 ml。

1.3 献血不良反应诊断标准[3]

轻度:表现为紧张、焦急、面色苍白及头晕眼花等;中度:表现为渐渐失去知觉、不省人事、四肢冰凉等;重度:表现为惊厥、晕厥、大小便失禁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

2 结果

2.1 献血不良反应与年龄的关系

18~25岁组与26~40岁组和41~55岁组献血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48.660,p = 0.000;χ2=131.794,p = 0.000);26~40岁组与41~55岁组献血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9,p = 0.792)。见表1。

表1 献血不良反应与年龄的关系比较

2.2 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环境的关系

流动采血车与献血屋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4%和1.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95,p =0.000)。见表2。

表2 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环境的关系比较[n(%)]

3 讨论

“投保年龄”影响知多少 第3篇

是的,在我国,年龄不仅有实岁和虚岁两种计算方法,而且界限亦有以生日划分或以新年划分的方法。 按照虚岁的计算方法,婴儿生下来便是1岁了,待生长一年后,便是2岁了;但是若按照实岁的算法,过了周年生日后才不过是刚刚1岁。 还有不少人喜欢以公历或者农历新年来划分年龄——所以有人在农历除夕出生,出生当天虚岁1岁,等到出生后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一,已经算是虚岁2岁了。

当然,平日里我们随口报出的年龄并不要求很严谨。但是,保险可就不同了,由于像寿险、健康险均需按照年龄来决定保费,而部分针对老人、青少年抑或男性的险种更对年龄有特别的限制,所以投保时的年龄就是绝不能马虎的问题了。

保险中年龄计算有讲究

保险时谈到年龄,一般都会采用诸如“16周岁以上”、“凡70周岁以下”这样的说法。那么这个周岁究竟是怎么界定的呢? 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于“周岁”的界定如下: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算。也就是说,一个2009年3月1日出生的婴儿,按照法律规定的算法,要到2010年3月2日才算满1周岁。 保险中,年龄不仅会影响保费的高低,而且还会对投保险种的种类和保额产生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便是对于未成年人的投保问题。保监会发布《关于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死亡人身保险限额的通知(保监发[1999]043号)》规定: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险,死亡保险金额总额不得超过人民币5万元,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和深圳市投保的未成年人人身保险的死亡给付保险金额(实际操作中计算为累计额)的上限不得超过10万元。

为此,如果有孩子未满18周岁,总的保险身故保额不可以超过10万元,否则超出部分就不能理赔了。

投保年龄有限制

还有一些险种,对投保年龄有明确的规定。如果未到投保年龄范围,或者超过了投保年龄范围,就没有投保资格了。比如,有一款健康险的投保范围为18-50周岁,那么50周岁以上的人士就不得投保。

一些险种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给予的缴费方式、缴费时间段限制也有不同。如有一款生死两全险附加重大疾病险提前给付,40周岁的人士可以选择分20年缴费,但41周岁的人就只有10年分期缴费、一次性缴费的权利,不可以分20年期缴。这里主要考虑的是年龄段不同带来的风险因素。

同样道理,40周岁人士和41周岁人士投保死亡给付利益的保险,费率上差异不小。新保险法对年龄误报有规定

既然保险对于年龄的规定如此严格,那么投保人若在投保时因为疏忽填错了年龄,那会不会对保险合约的有效性造成影响呢? 对此问题,新《保险法》中是如此规定的: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并且其真实年龄不符合合同约定的年龄限制的,保险人可以解除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

不过合同解除权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三十日不行使而消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如果保险人在合同订立时已经知道投保人未如实告知的情况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性别与年龄变化对肌肉力量的影响 第4篇

1性别特征对肌肉力量的影响

男孩和女孩在性成熟之前, 肌肉力量是没有差异的。但是已进入青春期也就是青春期男孩和女孩在力量上的差距就会变大, 男性力量明显大于女性。女性的动力性力量和静力型力量均小于男性[2]。从邵淑平等[3]进行的男、女肌力的对比实验得出, 男、女肌肉力量在角度同为90°及相同负荷时的数据及图形进行对比分析, 得出男、女肌肉力量的比值。男性力量普遍是比女性强, 而且男性肌肉力量是女性的8.5倍。研究表明:普通女子上肢肌肉力量比同龄男子上肢肌肉力量要低约50%, 下肢肌肉力量要低约30%, 形成这一原因的主要结果是青春期后男子的肌肉横断面积增宽。姜红润, 王留冬指出:同一年龄段正常成年男子的肌肉重量约占体重的40%~45%, 而女子则占35%。研究显示不论男、女生下肢的最大肌肉力量明显高于上肢肌肉力量。各年龄段的男生最大输出功率明显高于女生。

2肌肉力量与年龄的关系

肌肉力量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年龄特征, 在身体发育成熟之前, 肌肉力量与身体的生长发育是呈正相关的。但是在身体发育成熟之后, 在想增加肌肉力量就要靠一定的力量训练。10岁之前的儿童的肌肉力量发展缓慢, 没有显著性的差异[4]。根据师玉涛等人在对于儿童的膝关节屈伸肌肌力等速肌力的测量, 通过实验测量得出儿童的膝关节在峰值的下降趋势和成年人一致, 在中、低速的测量中男、女的肌力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从11~14岁起男女最大的肌肉力量开始出现差异, 且随着时间发展这种差异增大。男生肌肉力量的增长速度大于女生, 青春期之后, 肌肉力量的发展变得缓慢。女生达到最大肌肉力量大约是在20岁左右, 并且在20岁以前进行力量训练, 会有很好的效果。男生达到最大肌肉力量是在20~30岁之间。从孔振兴对于20~39岁的成年人全身不同部位进行等长肌力的测试之后得出结论20~39岁的成年人全身等长肌力没有出现年龄的显著差异, 但是存在显著的年龄特征, 与20~39岁的成年人相比40~69岁的中老年人的肌力明显下降, 肌肉力量存在的显著性的差异, 体质健康是影响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侯曼[5]等对60~89岁的老年人的下肢肌肉力量进行测试研究, 老年人在60岁之后肌肉力量在没有疾病和其他突发的状况下是逐渐衰退的, 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延缓肌肉力量的下降。

3分析与讨论

3.1分析

3.1.1生理横断面的差异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就是一块肌肉包含所有肌纤维的横截面, 肌肉生理横断面的大小对于肌肉力量有着很大影响, 特别是肌肉的绝对力量。有研究显示肌肉力量的大小与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呈比例。也就是说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大, 则肌肉力量也就大。在进入青春期后, 由于后天的影响男子的肌纤维数量增多,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要比女子的宽。德国生理学家Fick的研究, 人体肌肉每一平方厘米的肌肉横断面的最大力量为6~10 kg, 美国的Morris研究显示, 人体肌肉每一平方厘米的横断面的最大力量, 男人为9.2 kg, 女人为7.1 kg。这样的差异致使男女肌肉力量的差异存在。

3.1.2激素分泌的差异

男、女在儿童时期的肌肉力量并没有显著性的差异[6], 但是男生在进入青春期的之后, 肌肉力量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女性。有研究显示, 男女在肌肉力量的差异体现在体内睾酮的分泌量。睾酮对于组织的生长和合成代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女性体内的睾酮分泌量很少, 而男性的睾酮分泌量很多约为女性的20倍。

3.1.3男、女体成分的差异

对于在校大学生的体成分进行研究, 得出即便是在同专业的男女大学生间也是存在明显性别差异, 女生在瘦体重的指标上明显低于男性, 但是在体脂量和体脂百分比上却明显高于男生。与1982年相似研究结果比较, 男女生体脂含量、体脂率、体脂总量均有明显差异。通过实验得出的这个结果, 既符合男女生在体成分的组成上的差异, 也得出即使通过一段时间的体育锻炼, 男女大学生在体成分上的差异依旧明显。女性的脂肪普遍高于男性, 男性的肌肉质量也同样大于女性的肌肉质量。这也决定了在肌肉生理横断面积大于女生, 肌肉力量大于女生。

3.1.4体力活动的差异

在进入青春期后, 男生的体力活动量明显高于女生的体力活动量。女生和男生参加的体力活动的项目也不同。主要由于进入青春期后男女生的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分泌增多, 第二性特征明显。由于身体的差异, 女生的体力活动项目多为一些技巧性的体力活动, 而男生则为力量型的体力活动。

3.1.5肌肉质量随年龄的变化

肌肉质量对于肌肉力量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 肌肉内的肌纤维细胞逐渐萎缩, 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快肌纤维,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面积减小, 肌肉力量也随之减小。年龄的增长, 肌肉质量占体重的百分比逐渐下降。 我们不能单纯的去看身体质量指数给我们带来的假象, 一项实验研究表明, 在身体质量指数相同, 年龄不同的两个女性的下肢生理横断面中显示, 73岁女性下肢机体的脂肪含量是23岁女性的5倍。肌肉质量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流失, 肌肉力量减小。

3.2讨论

在对男、女肌肉的肌力对比中, 男性在肌肉力量上大于女性, 即使女性在经过力量训练也难以消除这种差异的存在, 这种差异会因为锻炼的原因缩小, 但是不会消失。

肌肉力量的大小跟年龄的增长呈反比关系, 在关于肌肉力量对于老年人的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肌肉力量对于维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有很重要的作用。老年人的肌肉力量随年龄的变化逐渐减弱, 自身维持机体的平衡能力变弱, 对于膝关节的稳定还有踝关节的固定能力变差, 很容易出现摔倒的情况发生。多建议老年人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可以抵抗肌肉质量的下降。在乔佳[7]等对老年人太极拳训练的研究分析中, 老年人通过对于太极拳的训练, 增加下肢肌肉力量, 改善肌肉功能, 使老年人的步态稳定, 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4结语

在对男、女肌肉力量上的比较, 男女的肌肉力量有着显著性的差异。从肌肉力量随着年龄变化这方面说, 在不同的年龄段体全身肌肉表现出出不同的力量特点。主要是体现在同年龄段时男女肌肉力量发展的差异。在进行体育训练或者体育指导时, 要根据年龄、性别的特点合理安排运动项目、运动负荷, 达到合理、有效、安全的训练效果。

摘要:肌肉力量是检验身体健康状况的指标之一, 也是评价体适能的重要指标。肌肉力量是身体运动的必要基础, 身体的各个环节的运动都离不开肌肉的协调合作。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有生理、性别、年龄、身高、身体训练等不同的因素。肌肉随年龄、性别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该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于肌肉力量在性别中的表现和肌肉力量在年龄变化中的关系进行分析, 并总结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人群肌肉力量的变化规律, 说明力量与年龄、性别具有密切的关联性。为不同人群提供肌肉力量训练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肌肉力量,性别,年龄,影响

参考文献

[1]孔振兴.20-39岁成年人不同部位等长肌力的变化特征及评价指标的筛选[D].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系, 2011.

[2]姜红润, 王留东.决定和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3, 9 (3) :27-29.

[3]邵淑平, 闵一建.男、女肌力的对比实验研究[C]//《声学技术》编辑部.2013.

[4]王夏芃.肌肉力量的性别特点与年龄规律研究综述[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 2012 (9) :55-57.

[5]侯曼, 侯佳, 王汉玉.60~89岁老年人下肢力量的测试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2 (6) :28-29.

[6]师玉涛, 赵焕彬, 王海涛.健康儿童膝关节屈伸肌力的等速测试研究[J].体育科研, 2003 (6) :46-48.

年龄影响 第5篇

引入人口年龄结构变量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居民消费一直是值得关注的一环。虽然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上在总体上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居民的消费率(尤其是近二十年)在呈现下滑的趋势。长期来看,扩大居民消费对一国经济健康运行尤为重要。而同时我国在近几十年,计划生育定为国策后人口年龄结构也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由年轻型社会直接过渡到老年型社会,这些变化在宏观角度上对我国居民消费率是有影响的。本研究系统地回顾了西方消费函数理论和国内学者在西方消费理论基础上对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结论,并另外对国内外学者引入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研究成果简要的叙述和点评。实际上在我国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人口年龄结构上,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都有很大的差异。本文来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在1989年~2010年这段期间里对是我国居民消费构成的影响,对三大区域的居民消费影响以及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动态变化过程。在参考以前学者对消费函数实证的基础上对相关变量进行筛选的基础上,引入省际人口年龄结构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实证主要分为了三部分,先引入少儿负担比和老年赡养负担比,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G,MM方法进行估计;再引入总抚养负担运用动态面板GMM广义矩估计进行估计,最后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建立特定时期变系数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居民消费受消费习惯影响大,同时我国近二十几年的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是构成居民消费率下降的重要原因。其中少儿抚养负担的下降、老年赡养负担的加重和总负担系数的下降都对居民消费率有拉低作用,老年赡养负担加重比少儿抚养负担减少对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影响更明显。人口年龄结构对东、中、西部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主要表现在少儿抚养负担对东部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最大,中部次之然而在西部却并未出现显著性影响;老年赡养负担对三大区域影响都显著,但对东部的影响是最明显的。从时间动态变化上来看,老年赡养负担是由之前对居民消费的负影响转为正影响,而少儿抚养负担基本上正向影响且没有老年赡养负担影响那么明显。所以本文给出建议,我国政府在制定扩大内需政策上应结合我国人口年龄因素,尤其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这一国情。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从制度上和政策上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比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提高人们对持久收入的预期,充分挖掘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带来的老年消费市场,做好相关产业的结构调整。

浅析年龄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第6篇

二十世纪90年代的二语习得理论形成了二语习得领域百家争鸣的研究特色,其研究趋势表现为用普遍语法和母语迁移综合制约解释二语习得的发展。同时,我们还须考虑学习者的中介语和目标语,比较说不同母语的学习者的语言输出,同时将横向比较与双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结合起来。我们还应考虑语言学习的环境、语言应用的社会环境、学习者个体差异等因素,以及来自学习者本人的内省数据等。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效果的个体差异重要因素之一。年龄与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多年来,年龄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是语言学界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心理学家、应用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十分关注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他们用大量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对象研究年龄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但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有时甚至大相径庭,相互矛盾。

关键期假设是欧美研究者们提出的一个相关理论。关键期假设也称临界期假设,其理论基础是大脑模块化理论。所谓关键期,是指在人生发展的某个特定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可以在没有外部干预、不需要教授的条件下,轻松、快速的学习一门语言。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著名神经外科医生Penfield和Roberts,上世纪60年代,Lenneberg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出了著名的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设。他认为,语言是大脑的产物,语言能力的发展要受到人的生理基础的严格制约。从两岁开始至青春期到来之前,即人出生后的10—12年,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语言学习能够自然而轻松进行。青春期到来之后,多数人的大脑已发生侧化,人脑已充分发育成熟,学习语言也就越来越难。他把儿童与成年人在语言学习上表现出来的差异归因于神经生理现象,认为青春期开始后,学习语言必须花大力气,成年人说外语不可能不带本族语的口音,他们的外语也不可能学得像本族语那样好。

语言习得关键期的理论虽然是针对母语,但也被许多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们求证,并推之于外语学习,得出对外语学习的两条预测:一是必须赶在大脑语言功能的侧化完成以前学习外语,尤其是口语;二是过了关键期,语言学习的速度减慢,学习功率降低。支持关键期假设的研究和实验不少。二十世纪60年代末,美国加州圣约翰大学的心理学教授Asher等人研究了在美国的7—19岁的古巴移民的英语发音情况。70年代末,Oyama对11岁之前到达美国的意大利移民的英语口语能力做了调查。Collier在1987年也做过类似的调查,她在美国调查了1548名外国移民和美国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都支持了关键期假设。儿童能够在短短数年之内掌握复杂的语言,Chomsky认为儿童之所以有此非凡的表现,是因为大脑中有一个生理的内在语言习得机制,或称普遍语法,在语言习得的生理性这点上,Chomsky的观点与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是一致的。

许多研究者对关键期假设持反对意见。Snow等对临界期假说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她们以不同年龄、母语为英语的荷兰语习得者作为试验对象,对其在自然环境中的语言习得进行纵向研究。研究发现12—15岁的实验对象和成人实验对象,其荷兰语的掌握在最初几个月进步最快,而在学习一年以后,8—10、12—15岁的实验对象荷兰语掌握得最好,3—5岁的儿童在所有的测试中成绩最差。她们的研究结果否认了外语学习临界期的存在,从而提出非临界期假说。她们认为研究结果与下列两个假设相吻合:大脑优势从出生5岁时便确定下来;大脑优势与生俱来了,对于侧化发展的观察仅仅是各种心里测试中儿童使用语言策略倾向不断随年龄而增长的人为结果。神经心理学研究也进一步表明,侧化早在青春期之前就已完成,有的侧化可能在3岁时就已完成。

后来,有的学者又提出了一种称之为敏感期的假设。这一理论认为,许多语言技能在发展的某一阶段较别的阶段更容易,而有些语言技能,尽管不太容易,但要到语言临界期过后方能获得。敏感期假设强调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不是只有一个关键期,而是多个关键期,语言的发展是连续的、综合的发展。Lenneberg等也承认第二语言或外语在语言临界期过后也可以获得,只是难度较大。Oyama以意大利出生后移居美国的男性居民为实验对象进行研究和对Patkowski对67在不同年龄来美国并开始学习英语5年以上的移民情况进行的研究,其研究结果都说明语言习得似乎存在敏感期。

针对外语教学中的年龄问题,国内学者借鉴欧美学者的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外语学习的年龄问题也做出了论述,但又说服力的实证研究还是比较缺乏。我国著名学者桂诗春教授在《心理语言学》一书中指出,笼统地讨论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不容易取得肯定的结果。较为可行的办法是老老实实的研究年龄的差异会对外语学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于外语学习,他提出两条意见:一是具备了合适的学习环境。如双语制或外籍教师教学,早一点接触外语的学习者比迟一点接触外语的人从长远看可能略具优势;二是在合适的学习环境下,青少年和成年人也能在多数方面和儿童一样学好外语,甚至效率更高些。还有一些学者对年龄因素影响外语习得也做了小结。他们认为,学习外语的起始年龄并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习得的程序;任何年龄开始学习一门外语都有可能获得成功;学习外语的起始年龄较明显的影响习得的速度和效率。在语法、词义和词汇方面,如果学习时间相等,少年比儿童和成年人表现的更为出色;学习时间长短影响习得的成功程度。学习时间的长短对整体交际能力的获得关系极为密切,但起始年龄对将达到的精密程度又起着决定性因素,尤其是在语音方面。但根据观察和有关资料显示,小学就开始学习外语的学生比起后来初中开始学习外语的学生在总体的外语能力方面并无明显的优势。关于学习外语是否越早越好的问题,刘润清认为外语学习的最佳开始年龄并非越早越好,而是大约在九岁左右。因为这时的大脑仍保留着早期的灵活性,并且认知发展已比较成熟,而同时在使用所学语言时不感到拘束。

不同年龄阶段的外语学习者在学习的环境因素、智力水平、成熟程度、衡量标准等方面极不相同,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困难不少,而且也很难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作为外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年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使学习者在有限的时间里收到理想的效果,避免千篇一律和生搬硬套。

青春期以前的儿童学习外语的优势是大脑的可塑性最强,在语言才能方面未呈现差异,在习得自然的语音方面占绝对优势。这一时期学习外语可能在大脑中留下痕迹,激发神经功能系统,以后再发展,语言习惯和能力比较容易形成。缺点是他们的长期记忆能力较差,母语与外语,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容易混乱,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时间花得多。因此他们的外语学习特别需要好的条件,如双语的社会生活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外语作为思维工具、游戏工具和交际工具,或者具有非常好的师资条件及完备的教学设施。

青少年学习外语的优势是:少年的认知能力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其元语言意识较为敏感;模仿力和记忆力极强;少年比儿童更善于利用语言交际策略,理解语言和文化的能力强,从而促进语言输入;少年的情感屏障没有成年人高,一般不像成年人那样过于计较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情感屏障低有利于内在机制的正常运转;少年和成年人一样,能利用所学的语言规则对语言输出进行监控,而儿童一般缺乏监控语言输出的能力。由于以上方面的原因,少年在学习速度及学习具体语言方面,如词法、句法、听力等,有超过成年人和儿童之处。缺点是比儿童的学习要花更多的精力,要求有更高的学习自觉性和坚持性;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学习科目太多,易顾此失彼。

成年人的大脑已完全建立起来,思维方式已经完善,元语言意识比儿童强,因而能非常容易地处理复杂的深层的语言形式和内容,在掌握外语阅读、写作等方面占绝对优势;成年人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力充足,知识经验丰富,理解能力及联想记忆能力比较强,成年人在开始学习外语时运用母语和监控知识能使他们在最初阶段比儿童学得快。缺点是他们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事务繁多,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学习的连续性常受到影响;在建立标准的外语发音模式上常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在吸收和运用日常交际言语并使之直接发展为交际能力方面明显比儿童差。

不同年龄对母貂繁殖性能的影响 第7篇

母貂的繁殖性能是重要的育种指标。为了提高母貂综合繁育能力,笔者整理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毛皮动物养殖基地母貂繁殖性能的生产记录资料,经统计分析,以期找出不同年龄对母貂繁殖性能影响的特点和规律,为提高母貂繁殖性能提供依据。

1材料

1. 1试验动物

试验母貂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毛皮动物实验基地提供。试验对母貂2011—2014年的产仔原始数据进行统计。

1. 2饲养管理

严格按照场内规定的饲养标准和技术管理规程,做好对貂群配种以及产仔期的饲养和管理工作,确保稳产、高产。所有水貂均按照NRC标准饲喂,妊娠期每天平均日粮量为300 g,成分: 黄花鱼60% 、鸡肝脏6% 、鸡腺胃7% 、熟玉米22% 、熟鸡蛋5% 。每天8: 00和16: 00各饲喂1次,保证充足饮水。此外,日粮中每天额外添加成分: 维生素A 1 000 IU、维生素D 1 000 IU、维生素B 5 mg、维生素C 20 mg、维生素E5 mg。

2方法

2. 1试验步骤

对水貂采用周期复配和连续复配2种配种方式。3月12日以前达成初配的母貂,采取周期复配的配种方式,即初配后间隔8 ~ 10 d再复配。2个发情周期内交配2次。3月13日以后达成初配的母貂,采取连续复配的配种方式,即初配后第2天或第3天再配1次。做好配种记录,统计产仔数、成活数。

2. 2数据的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2. 0统计分析软件及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 1 2011年母貂繁殖力( 结果见表1)

注: 同列数据肩标小写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 > 0. 05) ,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 < 0. 05) 。

由表1可知,2011年不同年龄的母貂每胎平均产仔数差异显著( P < 0. 05) ,平均成活数差异不显著( P > 0. 05) 。2岁龄母貂的受配率、产仔率、每胎平均产仔数和平均成活数均优于1岁龄母貂。

3. 2 2012年母貂繁殖力( 结果见表2)

注: 同列数据肩标小写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 > 0. 05) 。

由表2可知,2012年不同年龄的母貂每胎平均产仔数差异不显著( P > 0. 05) ,平均成活数差异不显著( P > 0. 05) 。2岁龄和3岁龄母貂的受配率、产仔率、每胎平均产仔数和平均成活数均优于1岁龄母貂。

3. 3 2013年母貂繁殖力( 结果见表3)

注: 同列数据肩标小写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 > 0. 05) ,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 < 0. 05) 。

由表3可知,2013年不同年龄的母貂每胎平均产仔数差异显著( P < 0. 05) ,平均成活数差异不显著( P > 0. 05) 。2岁龄和3岁龄母貂的受配率、产仔率、每胎平均产仔数和平均成活数均优于1岁龄和4岁龄母貂。

3. 4 2014年母貂繁殖力( 结果见表4)

注: 同列数据肩标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 < 0. 05) 。

由表4可知,2014年不同年龄的母貂每胎平均产仔数差异显著( P < 0. 05) ,平均成活数差异显著( P < 0. 05) 。2岁龄、3岁龄和4岁龄母貂的受配率、产仔率、每胎平均产仔数和平均成活数均优于1岁龄和5岁龄母貂。

3. 5 2009年出生的母貂不同年龄的繁殖力( 结果见表5)

注: 同列数据肩标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 < 0. 05) 。

由表5可知,2009年出生的不同年龄的母貂每胎平均产仔数差异显著( P < 0. 05) ,平均成活数差异显著( P < 0. 05) 。2岁龄、3岁龄和4岁龄母貂的每胎平均产仔数和平均成活数均优于1岁龄和5岁龄母貂。

4讨论

4. 1母貂年龄对受配率的影响

根据2011—2014年的水貂受配率数据,2岁龄、3岁龄、4岁龄和5岁龄的母貂受配率均高于1岁龄母貂,说明经产的母貂更容易受配。

4. 2母貂年龄对产仔率的影响

2岁龄、3岁龄和4岁龄的母貂产仔率高于1岁龄和5岁龄母貂。2岁龄母貂的产仔率高于其他年龄的母貂。3岁龄和4岁龄的母貂产仔率高于1岁龄和5岁龄的母貂。3岁龄和4岁龄的母貂产仔率差异不显著,说明5岁母貂产仔能力下降。

4. 3母貂年龄对每胎平均产仔数的影响

2岁龄、3岁龄和4岁龄的母貂每胎平均产仔数高于1岁龄和5岁龄母貂。2岁龄母貂的每胎平均产仔数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的母貂。3岁龄和4岁龄的母貂每胎平均产仔数显著高于1岁龄和5岁龄的母貂。3岁龄和4岁龄的母貂每胎平均产仔数差异显著,说明5岁母貂产仔能力有所下降。

4. 4母貂年龄对仔貂平均成活数的影响

2岁龄、3岁龄和4岁龄的母貂所产仔貂平均成活数显著高于1岁龄和5岁龄母貂。2岁龄母貂所产仔貂的平均成活数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的母貂。3岁龄和4岁龄的母貂所产仔貂平均成活数显著高于1岁龄和5岁龄的母貂。3岁龄和4岁龄的母貂所产仔貂平均成活数差异不显著,说明5岁龄母貂哺乳能力有所下降。

5小结与讨论

据资料介绍,水貂利用年限一般为3 ~ 4年[3]。研究对5个年龄段母貂繁殖性能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岁龄经产母貂的繁殖性能最强,优于其他年龄组的水貂。5岁以后,母貂的生殖机能减退导致繁殖性能下降。

在留种水貂中,母貂的年龄结构也会对种群的整体繁殖力产生直接影响[4]。留种的水貂应以2岁龄水貂为主,1岁龄、3岁龄、4岁龄水貂为辅。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年龄对母貂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对母貂2011—2014年的受配率、产仔数和成活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对母貂的受配率、产仔数和成活数均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水貂,年龄,繁殖力,繁殖性能,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佟煜人,钱国成.中国毛皮兽饲养技术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0.

[2]钟伟,李光玉,刘晗璐,等.水貂育种核心群初步构建[J].中国畜牧兽医,2013,40(1):206-209.

[3]李艳丽,冯艳忠.水貂及其经济价值[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06下):114.

年龄影响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9年1月-2009年2月在广西南宁、柳州、桂林、梧州4城市抽取9所医院的在职护士作为调查对象。

1.2 评定量表 (1) 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称、是否在编、婚姻状况。 (2) WHOQOL-100量表中文版:该量表覆盖生存质量有关的6个领域和24个方面, 每个方面有4个问题条目, 还包括4个关于总体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的问题, 共100个条目。

1.3 调查实施 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 在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协助下进行。调查时先统一说明填写要求, 由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 问卷用时10~20min, 完成后当场回收、复核、检查、及时补漏, 确保问卷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300份, 回收1249份, 应答率96.1%;有效问卷1213份, 表格完成率97.1%。年龄18~50 (27.5±6.15) 岁;男44人 (3.6%) , 女1169人 (96.4%) ;学历:中专164人 (13.5%) , 大专809人 (66.7%) , 本科及研究生240人 (19.8%) ;职称:护士557人 (45.9%) , 护师439人 (36.2%) , 主管护师202人 (16.7%) , 主任及副主任护师15人 (1.2%) ;已婚464人 (38.3%) , 未婚749人 (61.7%) 。

2.2 护士生存质量与常模[2]的比较

各个领域以及总的生存质量与健康状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和P<0.01) 。其中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领域护士得分低于常模, 其他高于常模。见表1。

2.3 不同年龄组护士生存质量的比较

不同年龄组护士生理、独立性、环境以及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领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和P<0.01) 。见表2。

2.4 25~34岁不同婚烟情况护士生存质量的比较

不同婚姻情况护士生理、社会关系以及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领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和P<0.01) 。见表3。

3 讨 论

与常模比较, 本组护士在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领域的生存质量明显低于普通人群。分析与护士严重缺编, 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频繁“倒班”等因素有关, 长期高压状态影响到护士的健康状态, 致使护士身心疲惫, 因而自身感觉各种能力受限, 对药物及医疗手段的依赖加重。而在个人关系方面的不满意可能主要因护士作息时间不规则, 工作和家庭难以兼顾, 一些日常的社交活动由于“倒班”有时不能参加, 影响到与他人的交往, 而且工作中的负面感受有时也会影响到家庭生活和谐气氛, 因而在社会关系领域护士的生存质量会受到影响。

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在积极感受方面护士对自身的评估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这说明护士对自身价值的积极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占据了主导地位。有研究显示, 约80%的护士认为自己承受着较高的压力, 但是87.6%的护士用积极、适应挑战、解决问题和寻求支持的方式来缓解压力, 较少用消极方式来应付压力[3], 本次研究结果与之有着相似之处。此外, 在社会帮助方面也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可见护士对自身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是满意的。护士是高压力职业, 良好的社会支持对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高社会支持可以减轻工作压力对健康的不良后果。

不同年龄组的比较显示, 护士在生理领域的生存质量随年龄的递增而下降, 年龄较大的护士在行动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评估也较低, 对药物及医疗手段的依赖更明显。我国护士的工作内容仍以体力劳动为主, 高年资护士难免体力不支, 各种躯体不适也增加。有研究显示, 倒班对医护人员睡眠的影响是严重的, 而且这种影响随年龄和倒班工龄的增长而加剧[4]。因此, 身心压力导致健康水平下降对于高年资护士的影响更大。

已婚、未婚护士的比较显示, 已婚护士在生理领域以及思想、学习、记忆和注意力方面的的得分较低, 这可能与家庭负担、精力相对有限有关。但是, 在个人关系方面已婚护士对自身的评估高于未婚护士。在社会支持中, 婚姻状况的贡献最大[5], 家庭支持对缓解护士的压力有较大的作用。未婚者的主要社会支持是父母, 其次是朋友, 但是本组护士大部分工作在城市, 很多都是外地人, 就是本地人一般也与父母分开居住, 节奏紧张的现代社会, 朋友也不可能经常陪伴左右, 所以未婚护士难免会有孤独的体验。而且在传统观念中, >25岁的未婚女性往往还会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压力。有研究显示, 未婚护士心理状况不佳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已婚护士[6], 可见婚姻状况对护士的生存质量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本组护士在环境、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领域得分高于普通人群, 显示护士对自身物质条件以及精神生活、信仰的满意程度高于普通人群。随着经济发展, 人们需求的提高, 医院病房设施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护士的工作环境也随之改善, 使其生存质量得以提高。而且“护理是助人的”, 要做好护理工作需要护士付出比常人更多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 护士工作岗位既辛苦, 压力又大, 收入、社会地位也不算高, 如果无一定的精神支柱、信仰, 要在这个岗位上做出成绩的确不易。

但是对社会安全保障、经济来源、交通条件方面的评估, 本组护士明显低于普通人群。经济和交通方面可能与护士的收入在医院里相对较低有关。而社会安全保障方面则与“医院暴力”事件不无关系。近年来, 医院暴力事件屡有报道, 许多暴力事件的目标直接指向护士, 护士在医疗行业的非死亡性攻击中占第1位[7]。医院暴力直接威胁着护士的人身安全, 并对其心理产生了严重影响, 还使护士工作情绪受挫, 心情紧张导致工作中的差错事故增加, 从而对生存质量产生影响。

同时, 不同年龄护士的比较显示, 年龄大的护士在住房、经济、交通等方面的满意程度较高, 可见护士的收入与年资是相关的。此外, 在获取新信息方面, 以25~34岁年龄组的护士得分最高, 体现出中青年护士更注重新理论、新技术的学习和获得。

但是笔者发现随着年龄的递增, 护士在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领域的得分依次递减, 已婚护士也低于未婚护士, 考虑可能与职业倦怠等因素有关。高年资护士已经失去了刚工作时的新鲜感, 而且长期工作承受压力, 此外, 患者及其家属、医师及医院管理者对他们的要求更高, 已婚护士还要承担妻子、母亲的角色等, 过重、过高、过多的角色要求会使他们感到力不从心、身心疲惫。有研究表明, 角色压力是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因素, 即角色压力水平越高, 护士职业倦怠水平越高[8]。

本组护士对自身总的生存质量与健康状况的评估高于普通人群, 可见护士主观上对自身的生存质量总体上是满意的。虽然长期处于一种较紧张、高压力的环境中, 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也较大, 但是, 因为医院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压力的场所。而且, 护士在承受压力的同时, 体验到自身的价值、能力等许多正性、积极的感受, 也能体会到家人、同事、朋友对自己的关心和支持, 再加上护士工作比较稳定、收入来源可靠又能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和社会保障, 所以护士对于自身总的生存质量还是感觉满意。虽然如此, 笔者还是不能因为护士自我感觉对生存质量较满意而忽视了护士在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本文结果提示, 本组护士生存质量总的来说低于普通人群, 年龄及婚姻状况对护士生存质量的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影响。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 护士的生存质量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 建议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院管理层应从多层面、多角度关心、理解护士, 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而护士自身也应学会自我调节、积极寻求社会支持等, 以期提高护士的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研究护士生存质量现状, 探讨年龄及婚姻状况对护士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WHO生活质量表 (WHOQOL-100量表) 中文版, 对广西9所医院的在职护士进行自评量表式调查。结果 与常模比较, 护士6个领域和总健康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和P<0.01) , 其中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领域护士得分低于常模, 其他高于常模;不同年龄组护士在生理、独立性、环境、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领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和P<0.01) ;25~34岁不同婚姻情况护士在生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和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领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和P<0.01) 。结论 本组护士生存质量低于普通人群, 年龄及婚姻状况对护士生存质量的某些方面会产生影响。

关键词:护士,年龄,婚姻,生存质量,WHOQOL-100量表

参考文献

[1]WHO.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instrument[M].Switzerland:Geneva.1993.

[2]方积乾, 郝元涛, 李彩霞.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 13 (4) :203-205.

[3]Raines, Marcia L.Psychological variables in nurses`ethical decision mak-ing:the relationships among moral reasoning, coping style and ethics stress[J].DAI-B, 1995, 55 (7) :2649.

[4]李德明, 陈素坤, 王秋霞, 等.不同年龄倒班与正常班医护人员睡眠质量和睡眠规律性的比较[J].心理学报, 1989, 21 (3) :315-320.

[5]栾荣生.社会支持在社会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人群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 13 (5) :290-291.

[6]徐习.社会支持与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10) :56-57.

[7]李盛华, 王舒.制止医院暴力维护医疗安全[J].甘肃中医2008, 21 (1) :56-57.

年龄影响 第9篇

1 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导致纤维环受到破坏,致使其对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形成压迫,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此种疾病又被称为腰突症,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也是导致患者出现腰腿痛的主要原因,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残疾,从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的提高[3,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发病人群在30~50岁,其他年龄段的较为少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此种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发病年龄也不断扩大,从几岁到几十岁都有,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而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此种疾病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此种疾病,临床医生首先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以得出诊断结果,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在导致患者出现此种疾病的因素中,年龄属于其中之一,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大[5,6]。

2 诱发因素

2.1 年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好发年龄在30~50岁,通过临床研究表明,患者的年龄越大,出现此种疾病的机率也越大,同时,由此种疾病所引发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也越严重,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着较大的影响[7]。

2.2 身高与性别

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可知,导致患者出现此种疾病的因素还包括身高与性别,如果患者的身高过高,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率,而且,男性出现此种疾病的机率也明显高于女性[7~9]。

2.3 职业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其中一个发病原因是劳累过度,因此,经常进行重体力劳动的患者,其出现此种疾病的机率要远远高于其他人群,白领劳动者出现此种疾病的机率最低。

2.4 不良体位

人们在完成各项工作时,需要不断更换体位以完成工作,同时也有效缓解腰部所受到的压力,如果长时间的处于一种体位,就会导致其出现局部性的累积损伤,从而引发腰椎间盘突出,尤其是长期处于不良坐姿或站姿的人群,最容易出现此种疾病[10]。

3 年龄对患者症状和体征的影响

3.1 症状和体征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趋于严重

当前,无论是处于哪一个阶段的人群都具有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的机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少儿的健康成长,不利于成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并严重制约了其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处于老年阶段的患者,由于此种疾病所引发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要明显重于青少年患者和中年患者,导致其需要承受更大的痛苦,而且诊治起来也有较大的困难,如果对患者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佳,则会导致患者出现残疾,严重的还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1~13]。

3.2 引发患者的行走障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发病部位在腰部,而腰部是承载人的身体重量的重要部位,对于疼痛较为严重的患者,其在行走的过程中就会有一定的疼痛感,尤其是做一些复杂性较高的动作,会引发更为严重的疼痛,由此导致患者的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致使患者出现行走障碍,不利于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同时也难以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14~16]。

4 诊断与治疗

4.1 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着较大的影响,需要临床医生给予患者准确的诊断,以促进后续治疗的有效性。腰痛和其中一侧下肢出现放射性疼痛是此种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对此,临床医生要首先向患者仔细询问其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查看患者是否存在腰部疼痛或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同时还要对患者进行专业诊断仪检查,对患者采用X线、CT检查、造影检查、肌电图检查等,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确诊,保证对患者诊断的准确性[17,18]。

4.2 治疗

对于此种疾病的治疗,临床医生可以指导患者采用中医外敷治疗,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治疗,以促进其病情的逐渐改善。中医外敷疗法可以采用相应的膏药进行贴敷治疗,以逐步促进患者病情改善。自我治疗包括腹肌锻炼、交叉扭腰、腰背肌锻炼、抱膝触胸等。此外,患者还可以采用推拿方法进行治疗,以改善病情,实现患者的完全康复,提高生活质量[19,20]。

性别与年龄对巴美肉羊肉品质的影响 第10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选择相同放牧饲养管理条件下、体重中等的巴美肉羊, 7月龄10只 (公6只, 母4只) , 育成羊30只 (公16只, 母14只) , 成年羊17只 (公6只, 母11只) , 供测试用。

1.2 屠宰方法与测定指标

试验羊宰前绝食20 h, 禁水2 h, 屠宰放血, 取背最长肌肌肉样分别测定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矿物质、脂肪酸等6项指标。同时对pH值、嫩度、熟肉率和系水率等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

1.3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用SAS软件9.0统计软件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龄对巴美肉羊肉品质的影响

2.1.1 年龄对巴美肉羊肉品质理化指标的影响 结果见表1。

注:相同性别组同列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相同字母或无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 (P>0.05) 。

由表1可以看出:7月龄羊的嫩度极显著低于育成羊和成年羊 (P<0.01) , 其肉较嫩。熟肉率在成年羊有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加极显著减少 (P<0.01) , 而7月龄羊与育成羊无显著性差异 (P>0.05) 。pH值7月龄羊显著低于育成羊和成年羊 (P<0.05) , 在育成羊和成年羊之间无显著差异 (P>0.05) 。粗脂肪的变化趋势与pH值变化规律相同, 以7月龄羊为最低, 随着年龄的增长, 呈增加趋势 (P>0.05) , 但在育成母羊与成年母羊之间无显著差异 (P>0.05) 。灰分7月龄羊极显著高于育成羊与成年羊 (P<0.01) , 其他理化指标在3个年龄组中差异均不显著 (P>0.05) 。

2.1.2 年龄对巴美肉羊肉品中矿物质含量的影响 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在公羊肉品中, 硒的含量在3个年龄组中差异极显著 (P<0.01) , 以7月龄羊含量最高;磷的含量7月龄羊高于育成羊和成年羊 (P<0.05) , 在育成羊和成年羊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 ;锰含量育成羊高于7月龄羊和成年羊 (P<0.01) ;其他矿物质含量在各年龄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在母羊肉品中, 除磷的含量7月龄羊显著高于育成羊和成年羊 (P<0.05) 外, 其他矿物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 (P>0.05) 。

2.1.3 年龄对巴美肉羊肉品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结果见表3。

注:相同性别组同列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相同字母或无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 (P>0.05) ;钙、铁的含量为每100 g肉品中的毫克数。

注:相同性别组同列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相同字母或无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 (P>0.05) 。

由表3可以看出:在公羊肉品中, 月桂酸含量成年羊极显著高于育成羊和7月龄羊 (P<0.01) ;肉豆蔻酸含量7月龄羊、成年羊与育成羊相比差异极显著 (P<0.01) ;棕榈酸含量成年羊显著低于7月龄羊和育成羊 (P<0.05) ;硬脂酸含量7月龄羊极显著高于育成羊和成年羊 (P<0.01) 。随着年龄的增长, 肉豆蔻酸和硬脂酸有递减的趋势而油酸有递增的趋势, 其他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 (P>0.05) 。在母羊肉品中, 月桂酸含量育成羊极显著高于7月龄羊和成年羊 (P<0.01) ;肉豆蔻酸7月龄羊极显著高于育成羊和成年羊 (P<0.01) ;其他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 (P>0.05) 。

2.2 性别对巴美肉羊肉品质的影响

2.2.1 性别对巴美肉羊肉品质理化指标性状的影响 结果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对于育成羊, 性别对嫩度和系

注:相同年龄组同列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相同字母或无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 (P>0.05) 。

水率有极显著影响 (P<0.01) , 而对7月龄羊和成年羊无显著差异 (P>0.05) 。育成母羊的剪切力值极显著小于公羊 (P<0.01) , 表明其嫩度明显好于公羊;育成母羊系水率极为著低于育成公羊 (P<0.01) , 表明其保水性能较公羊好;熟肉率育成母羊显著低于公羊 (P<0.05) , 7月龄羊和成年羊之间性别对其影响差异不显著 (P>0.05) ;pH值对于育成羊和成年羊的影响差异极显著 (P<0.01) , 均是母羊高于公羊, 其他指标性别对肉品质影响差异不显著 (P>0.05) 。

2.2.2 性别对巴美肉羊肉品中矿物质含量的影响 结果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育成羊硒含量母羊极显著高于公羊 (P<0.01) , 而在7月龄羊和成年羊中, 性别对其影响差异不显著 (P>0.05) ;磷含量在7月龄羊中, 母羊极显著高于公羊 (P<0.01) , 性别影响锰含量也只在成年羊差异显著 (P<0.05) ;其他指标对肉品质影响差异不显著 (P>0.05) 。

2.2.3 性别对巴美肉羊肉品中脂肪酸的影响 结果见表6。

由表6可以看出:成年羊肉豆蔻酸含量, 性别对

注:相同年龄组同列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相同字母或无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 (P>0.05) ;钙、铁的含量为每100 g肉品中的毫克数。

注:相同年龄组同列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相同字母或无字母表示无显著差异 (P>0.05) 。

其影响差异显著 (P<0.05) ;棕榈酸含量性别的影响在育成羊中差异极显著 (P<0.01) , 公羊极显著高于母羊;硬脂酸含量在不同性别的育成羊和成年羊中差异极显著 (P<0.01) , 均是母羊极显著高于公羊;育成羊亚麻酸含量公羊显著低于母羊 (P<0.05) ;性别对其他脂肪酸成分含量无显著影响 (P>0.05) 。

3 结论

(1) 在此试验条件下, 羔羊的嫩度最好, 肉品质较好。熟肉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显著减少, 粗脂肪含量随年龄的增长呈增加趋势, 棕榈酸与硬脂酸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减少趋势。所以在肉羊生产中, 要根据脂肪及脂肪酸的变化规律, 控制脂肪酸在体脂特别是肌肉中的含量, 生产胆固醇含量低、膻味小、风味浓、特殊营养保健功能强的优质羊肉。

(2) 在同等饲养条件下, 育成羊公羊肉质相对粗糙、坚硬, 熟肉率显著高于母羊。性别对肉羊肌肉脂肪酸组成影响主要表现在母羊肌肉中棕榈酸的含量显著的低于公羊;硬脂酸含量在育成羊和成年羊中, 均是母羊高于公羊;其他指标在性别间均无显著影响。

(3) 从此次试验的结果可以总结出:性别对羔羊的肉品质影响不显著, 育成羊和7月龄羊在肉品质方面明显优于成年羊, 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市场对羊肉品质的需求情况实施屠宰。

参考文献

年龄影响 第11篇

摘要: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还未正式出台,但是针对这个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早就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因为这个政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基于该背景下,社会公众对于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出台将有何反应,以及公众的观点和意见有哪些,成为研究者关注的方向。

关键词: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影响 控制

2015年12月2日,《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6》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报告建议,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

早前,人社部发言人介绍,在制定《延迟退休年龄方案》的过程中,我国会根据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劳动力状况,把握调整的节点和节奏,“小步慢走,渐进到位”。这与此次报告提出的建议相吻合,形成了“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所所长金维刚于2016年2月27日表示,延迟退休方案将在2017年正式出台,之后会有五年左右的过渡期,或到2022年正式实施。

一、政策背景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计划生育政策和经济发展使得婴儿出生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共同导致了中国从一个年轻型国家快速过渡成为老年型国家。预计到2035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人数与退休人数之比已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10:1上升到21世纪初的3:1。如果现在的养老账户入不敷出,那么可以想象若干年后,政府公共财政将不堪重负。

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也是延迟退休的重要原因。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是依据19世纪50年代的人口预期寿命所制定的。1957年,我国的人口预期寿命约为58.4岁,而2010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3.3岁。人均寿命的延长就意味着人退休后领取养老保险的时间延长,加重了公共财政的负担。除此之外,随着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实际上开始进入劳动年龄的下移,如果退休年龄不延迟,就会使每个劳动者的平均工作年限缩短,致使社会损失一部分劳动资源。

最后,“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的出现也是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提出的导火索。据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长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收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由此论证了延迟退休有助于改善目前养老金的“空账”问题。

二、社会影响

关于即将推行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传言”由来已久,但是迟迟不见动静,直到2016年2月,人社部的发言又一次引出了这个社会热点问题。对于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我们通过调研走访、发放问卷等方式,对江苏省南京市范围内的民意数据信息进行了收集、整理和分析。

从此次调研得到的反馈来看,不赞成延迟退休年龄或者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弊大于利的人占了大多数。有15.79%的人认为这一政策对自己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在其余的大多数被调查者中,有65.63%的人认为其影响弊大于利。

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人们对延迟退休年龄的反对意见主要集中在:

第一,老职工上了年纪以后,工作效率和工作精力都会有所下降,身体状况也会越来越差,有些繁重的工作岗位不适合让年纪较长的人坚守。

第二,延迟退休年龄后,老职工占据工作岗位,阻碍了年轻人就业和升迁。

第三,老职工在思维观念方面逐渐落后,阻碍创新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四,延迟退休会导致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的期限延长,增加人们的经济负担,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第五,继续延迟退休年龄未免显得有些不近人情,有违敬老的风俗和观念。

而支持延迟退休年龄的理由主要有:

第一,延迟退休年龄可以减轻年轻人赡养老人的经济压力,减轻国家养老的压力。最近,国家放开二胎政策,也是因为老龄化问题已经不容忽视,而延迟退休年龄能减轻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第二,有些岗位需要有资深、有经验的老职工,老职工过早退休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和流失。

第三,有些精力充沛的老职工有留在岗位继续奉献的意愿,充实的生活更有意义。

第四,延迟退休年龄虽然会加剧就业压力,但也能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由此可见,社会对于是否延迟退休年龄这个问题还存在极大的争议。据分析,不同的工作岗位和分工,是导致这一分歧的最主要原因。

在接受调查的人中,相对于公务员而言,企业职员更倾向于早点退休;相对于中、高级管理层而言,基层职工更倾向于早点退休;相对于脑力、技术类工作人员而言,体力工作人员更倾向于早点退休……不同的工作岗位和分工,意味着福利待遇的不同、权力大小的不同、劳逸程度的不同以及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不同。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听到不少人提出延迟退休年龄应当根据不同的行业或岗位做具体分析,而不应该“一刀切”。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是国家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国情出发,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出台的一项措施,其本意是好的,但如果因为脱离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指导,而使得群众对这一政策怨声载道,普遍不接受和不满,未免有些得不偿失了。

三、控制研究

推行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几乎已成定局,想要一蹴而就是不科学的。因此,推行这项政策不能有硬性标准,毕竟从社会影响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对这项政策的评价褒贬不一,如果利用行政力量强制人们服从的话,难免会失去民心。寻求合理的方式来平衡各方,这就是我们提出的控制研究。

其实,世界上已经有不少和我国同样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国家,在延迟退休年龄方面作出了努力和尝试。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案:①不做硬性规定,奖励延迟退休年龄;②按照工种的不同,划定不同的退休年龄;③按照参加养老保险时长的不同,划定退休年龄;④划定一个年份,出生于该年份前后的人实行不同的退休年龄政策;⑤逐步分阶段延长退休年龄;⑥多种方案并行。endprint

如果延迟退休不可避免,是否可以制定更加人性化的方案,让人们更容易接受呢?我们让接受调查者在诸多选项中选择了自己最赞同的延迟退休方案,其结果是:第一种方案以29.82%的支持率排在了第一位,其后依次是第二种、第三种、第六种、第四种、第五种。

第一种奖励延迟退休年龄的方式是让公众自由选择是否愿意延迟退休,“愿者多劳”更加人性化,同时也满足了那些忙碌了大半辈子想要好好享受生活的人的需求,以自愿为前提,能提高公众的工作效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想要延迟退休的部分人群只是因为工作轻松,拿着工资却享受着退休般的生活,反而会造成国家资源浪费。对于按照参加养老保险时长不同划定退休年龄,以及划定一个年份,出生于该年份前后的人实行不同的退休年龄政策的方式,显得过于死板,不能灵活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事体力活的人群延迟退休年龄显然不合适。因此,我们认为按照工种不同,划定不同的退休年龄比较科学,从实际出发,特殊问题特殊考虑,不一概而论,在学习、参考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本国国情,应根据影响退休年龄因素在本国的实际状况,适当地调整退休年龄、退休方式和退休收入,使其能够与本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相适应,实行有中国特色的退休年龄政策。

最后,现阶段民众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存有抵触心理,部分原因是因为误解或者不了解政策,民众的反对并不是反对延迟退休制度本身,而是担心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因此,在政策实施之前,政府需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化解民众对延迟退休年龄的误解。在政策制定时,政府需要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注意退休者、就业者和失业者三方利益的相互协调。与此同时,政府还要完善综合配套措施,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和监督体系,取信于民,也是保障政策有效推行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罗馨.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社会效应及其对策建议[J].改革与开放,2016,(3).

[2]苏春红,张钰,李松.延迟退休年龄对中国失业率的影响:理论与验证[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3]廖楚晖,刘千亦.事业单位职工延迟退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4]姚远,原新,史佳颖,谭琳,杨慧,姜向群.退休年龄调整:为何如此纠结?[J].人口研究,2012,(6).

[5]张士斌,王祯敏,陆竹.退休年龄政策调整的国际实践与中国借鉴[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4).

[6]李海霞.关于中国延迟退休问题的思考[J].时代经贸,2013,(19).

浅析汉语及年龄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第12篇

一、汉语 (L1)

在SLA的领域中, 母语对二语习得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中国人来说, 中文是我们的母语 (L1) 。Ringbom (1987:47) 指出“the differences between L1 and L2were taken to lead to learning difficulties。”因此汉语和英语的差异就是在我们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的, 也应该是首先应该考虑到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从语系上来说, 中文属于汉藏语系而英语则属于印欧语系。不同的语系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比如语法, 时态等等, 这也造成了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更加困难。

在英语中, 很多单词都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 比如match, 既可以当作一个名词“比赛”, 也可以当作也一个动词“适合”。记忆一个多义词的所有不同意思对于中国学生, 尤其是小学生们来说并不是一件易事。Huang (2010:156) 指出“English and Chinese have undergone different lexicalevolutions. English has evolved through meaning expansion (i.e. endowing an old lexical item with a new meaning bymeans of extension or metaphor) . The Chinese lexicon hasexpanded mainly by combining two characters or morphemesinto one‘word’with a set meaning. Countless‘words’inChinese are multisyllabic and are composed of more than onecharacter。”

再者中英文有着完全不同的语法体系。Huang (2010:157) 在他的书中写到“English syntax is characterized by a degreeof inflection, and English inflections are related to grammaticalgender, number, tense, voice, and so on. In contrast, Chinese is characterized by non-inflection and must expressvarious syntactic and semantic relations through the use offunction words and functional manipulation of word order。”在汉语中, 我们并没有过去时态, 将来时态和完成时态, 这样就造成了很多中国学生在使用过去时或者将来时的时候忘记转换动词的形式。汉语中, 我们只需要注明时间即可表示将来或者过去的时态, 比如:昨天我去游泳了。汉语中涉及到时态的地方只需要加上表示时间的词语即可, 但在英语语法中, 学生除了必须加上表示过去或者将来的时间状语外, 还必须牢记要更改句中动词的时态。另外, 中国的英语老师常常喜欢以“he”开头来给学生们造句或者举例, 而且汉语里“他”和“她”, “它”发音相同, 以至于中国的学生们总是习惯性的在口语和书面中使用“he”, 而忘记在表示“她”或“它”的时候需要改成“she”或者“it”。说到数量方面, 汉语中有数量词这一特有的词汇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但英语却没有, 因此在英语中只有通过复数词尾加“-s”的形式来体现, 而在汉语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中, 中国学生并没有这一习惯, 因此这往往也是中国学生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很多情况下, 复数词尾存在着各种不规则变化的情况, 这也给学生们增加了记忆单词的难度。

二、年龄

近年来, 哪个年龄段是开始学习一门外语 (L2) 的最佳时期在国内外一直都是一个倍受争议的话题。普遍的观点是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和学习新东西或者新语言。Pinter (2011:49) 曾提到“children are believed to be more successful secondlanguage learners than adults.”并且Penfield&Roberts (1959) 也提出学习L2的最佳年龄是在9岁之前, 因为在9岁之后人们的大脑会变得呆板生硬, 并且丧失它对外界物质的获得能力。Turnbull et al. (1998) 的一项调查表明越早开始学习L2, 学习者在口语方面的表现就越好。同时Singleton&Ryan (2004:84) 也指出在SLA的过程中, 儿童可以快速的学习和获得基本的交流技能, 并且提高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 因为孩子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会更加强并且在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的过程中, 孩子们并不会去担心犯各种错误。一般来说, 在口语考试中或者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 儿童的表现会更加优异一些, 并且纠正一个孩子的发音问题会比纠正一个成年人的发音问题容易很多。一般来说, 越小开始学习L2越容易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良好的口语交流能力。因此中国的教育部门已经逐步降低了开设英语课程的年龄, 从原来的初中开始开设降低到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开设英语课程。

在SLA的过程中, 儿童的确在发音和口语方面占有很大优势, 但是在专业领域方面上, 青年学习者/大学生们却更占优势。Pinter (2011) 指出青少年之所以比儿童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进步快, 是因为他们有比较正确完整的学习策略, 认知新鲜事物的能力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在推动着他们进步。青少年/大学生已经形成了他们自己的想法, 因此在他们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的时候, 他们可以利用他们已有的一些知识来分析和理解这门外语或者这种新的语言。比如在学习复杂的英语语法知识时, 青年往往可以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来正确的理解和分析复杂的英语语法。另外, 大部分情况下, 中国的青少年会比儿童有更强烈的学习外语, 尤其是英语的学习动力。因为在中国, 英语成绩的好坏是大部分大学的入学基本条件。Singleton and Ryan (2004) 指出在写作和听力测试中, 大学生的表现比小学生的表现更加优异。在中国, 小学生们学习的英语仅仅只是口语和简单的词汇, 但是高中生或者大学生则着重强调的是英语语法等方面。在中国很多大型的考试中, 比如高考, 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往往会在语法句法方面占有很重的分数, 但是口语的部分往往被忽略, 或者口语部分的分数并不计入最后的总分。第三, 青少年在学术方面的成就比其他年龄段的学习者突出 (Singleton and Ryan, 2004) 。在学术研究方面, 儿童并没有足够的基础知识来支撑他们进行学术方面的更深层次的研究, 但是因为青少年学习者/大学生已经学习了几年英语或者其他语言而且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阅历, 他们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来支撑他们向更深层次的领域去研究。

在中国, 除了儿童和大学生们, 还有一些老年学习者们, 他们一般是成功企业家或者退休人员, 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一门他们感兴趣的外语来扩充他们的知识面或者打发时间。这些老年学习者们往往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学习欲来督促他们学习L2。他们不像儿童或者青年一样有很大的升学或者就业的压力, 并且他们可以运用他们个人的经历或者通过实际的环境来理解L2。另外, Mu?oz (2006:32) 曾给出过一个“older the better”的模型:“the older learners’superiorcognitive development allows them to take greater advantage ofexplicit teaching processes in the classroom。”第三, Singletonand Ryan (2004) 曾指出老年学习者可以通过实际的环境来联系这种新的语言, 而这种实际的环境往往是发生在教室范围之外的。比如说, 一个四十多岁的成功企业家就可以通过一些非正式的会议或者通过他/她与他/她商业伙伴的交谈中联系他的英语或者其他新的语言, 而这些机会对于其他年龄段的学习者来说是不太可能的。

在全球化发展迅速的今天, 越来越多的人们希望掌握更多种不同的语言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或者机会。人们也在不停的寻找和探索着学习L2的最佳年龄和捷径。SLA仅仅是应用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 而且“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 (SLA) is a relatively young field” (Gass&Selinker2008:1) 。因此, 人们对SLA的研究应该更加深入细致。

摘要:在应用语言学领域中, 二语习得 (常简称为SLA) 这个学科的历史还是很短的, 但这门学科一直都被人们高度的重视。很多人致力于研究各种影响SLA的因素, 比如汉语 (常简称为L1) , 年龄, 学习者的动机等等。相比较其他影响SLA的因素, L1和年龄对SLA的影响会占有更大的比例, 这两个因素也是大部分研究者们研究的重点对象。

关键词:二语习得,汉语,年龄

参考文献

[1]Gass, S.M.&Selinker, L.第二语言习得:入门课程.NewYork:Routledge.2008.

[2]Huang, .“汉语对英语交流的潜在影响”E LT杂志.2010.64 (2) :155-164

[3]Penfield, W.&Roberts, L.语言和脑机制.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9.

[4]Pinter, A.儿童学习第二语言.Hampshire:Palgrave Macmillan.2010.

[5]Ringbom, H.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Philadelphia: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87.

[6]Singleton, D.&Ryan, L.二语习得:年龄因素.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2004.

相关文章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精选7篇)婚礼安排表 第1篇婚礼准备及婚礼日程安排表■婚礼筹备计划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2.确定婚礼预算...

1
2025-09-22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精选3篇)昙花静静开随笔 第1篇小学生作文:昙花开了正文:国庆节的晚上,我照例去看昙花是否开了.这次惊奇地发现昙花开...

1
2025-09-22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精选10篇)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第1篇第7周周练1、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迫不...

1
2025-09-22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精选14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第1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一名来重庆...

1
2025-09-22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2篇)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第1篇晚会主题:待定( 备选:old if not wild we are young fear...

1
2025-09-22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精选14篇)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第1篇河北立法: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经河北省十...

1
2025-09-22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精选14篇)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第1篇合并同类项例1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1)3x23x2x2...

1
2025-09-22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精选8篇)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第1篇无愧我心 人可以欺骗一切,但唯独无法欺骗自己的心灵,心灵是比雪山天池还要澄明清澈...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