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目的与意义论文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目的与意义论文(精选12篇)

目的与意义论文 第1篇

应该看到, 合同所确定的承包商在工程中的地位和权利必须通过有效的合同管理才能得到保护。合同管理工作对于工程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关系重大, 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和不同的合同类型, 合同管理的主体与内容不尽相同。

1 施工总承包合同的定义及其特征

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是一个承包单位 (总承包商) 与业主签订负责组织实施某一项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全部工作的工程承包方式的合同。总承包商可以将部分专业性工作交由按照合同规定自主选择的分包商完成, 或由建设单位 (业主) 指定的分包商完成。建筑工程分包的分类如下:

按分包范围可分为以下两种:

a.劳务分包。劳务分包适用于技术较为简单、劳动密集型的工程项目, 一般将分包商作为总承包商施工力量或资源调配的补充。

b.专业项目分包。专业项目分包适用于技术含量较高、施工较复杂的工程项目。

按分包方式可分为以下两种:

a.指定分包。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由指定分包商施工部分项目的分包方式。

b.协议分包。总承包商与资质条件、施工能力适合于分包项目的分包商协商一致达成的分包方式。

工程总承包商因其所处的特殊地位, 需要处理大量的与业主、与各分包商之间协调关系的事务性工作, 因而规范严密的制度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施工总承包合同管理是总承包工程施工管理的一项重要组成, 对工程项目施工总承包任务目标的实现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施工总承包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施工总承包合同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a.施工总承包合同是当事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做出的法律行为, 是双方意识一致的表现。施工总承包合同是指独立的当事人之间, 在平等、自愿、互利的基础上, 通过充分的协商、交流最终达成意思一致的结果。它是当事人共同意愿一致的反映, 其根本区别于行政命令或某种意义上的绝对服从的相互关系, 也是评判合同效力的基本法律依据。

b.施工总承包合同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当事人签订合同都有一定的目的, 任何合同订立的目的都是为了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合同一旦依法成立, 其当事人就产生了法律约束力, 当事人在依法享受合同约定的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

c.有效合同受法律保护, 具有强制执行力。合同区别于一般约定的主要方面, 在于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 受到法律保护。在合同签订至履行过程中, 国家赋予合同强制执行的权力, 即合同的权利必须保障, 其义务也必须履行, 当事人权利义务对等。如果当事一方不履行义务, 并给另一方造成损失, 国家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利益, 维护当事人的权利, 追究违约方的法律责任。

2 施工总承包合同管理的方法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契约经济, 合同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是商品交换的法律表现形式。现代企业的经济往来, 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 所以, 合同管理作为现代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能否实施有效管理, 把好合同关, 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合同管理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 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 施工单位若能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 将为施工单位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由于合同本身的特征, 决定了合同已超越了企业自身的界限, 使之成为一种受法律规范和调整的社会关系。施工总承包合同管理的具体方法:合同关系自始至终是一种法律关系, 所以合同管理也应当是自始至终的全过程的、全方位的管理。根据多年来我国企业的合同管理实践, 合同管理应从完善制度入手, 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 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合同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合同的归口管理, 合同资信调查、签订、审批、会签、审查、登记、备案, 法人授权委托办法, 合同示范文本管理, 合同专用章管理, 合同履行与纠纷处理, 合同定期统计与考核检查, 合同管理人员培训, 合同管理奖惩与挂钩考核等。施工企业通过建立合同管理制度, 做到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 从而使合同的签订、履行、考核、纠纷处理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

3 施工总承包合同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建筑功能越来越完善、复杂, 建筑工程施工也越来越专业化, 建设方通常是把如此复杂的工作交由一个总包商来全面管理, 并与之签订总承包合同。而总包商再与分包商签订分包合同, 进行分包管理。工程总承包商因其所处的特殊地位, 偏要处理大量与业主、与各分包商之间协调关系的事务性工作, 因而规范严密的制度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各承包商的合同关系和协议关系。必须充分认识到, 所有分包商的行为后果都由总承包商直接负担的惯例。总承包商自主选择的分包商, 一般都有长期合作关系或其他利益关系, 但并不能因为这些关系的存在丝毫放松对分包商的监督控制。与分包商的规范的合同管理是必要的, 是总承包商有力控制局面, 减低由分包工程带来的风险机会的发生的基本条件。即使是业主指定的分包商, 因其在总承包名义下, 也不能免除总承包商承担指定分包工程的责任。与指定分包商的合同关系, 既要体现合作互惠的关系, 又必须反映由总承包商主动控制分包商行为的合同管理原则。

由于行业政策的限制, 总承包商可能经常性遭遇个别特种工程分承包商, 譬如消防工程、通讯工程等分承包工程项目。总承包商与这些分承包商的关系是与业主方向平行的协作关系。但在这种协作过程中, 往往会有影响各自的利益的因素。总承包商应在与业主交流取得理解支持的基础上, 主动积极地就这些利益关系的明确和处置, 与分承包商订立协议, 共同遵守执行。

实习目的与意义 第2篇

(二)使实习生在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向优秀教师学习,熟悉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

(三)通过教育调查,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中学教育的规律,培养适应教育改革需要的新型教师。

(四)全面检查我校的教育质量,及时发现题目,采取改进措施,以促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实习的任务

(一)教学实习(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二)班主任实习;

男女之爱的目的和意义 第3篇

有时候,我和红外出上班或办事,晚上回家,啾啾看见我们,笑得那样欢。分别了一整天,别后重逢,她真正是惊喜,是由衷的喜悦。你会感到,在这一整天里,她不知怎样想念你呢。

那些日子里,最让我感动的是啾啾看我的神情。她眼中的会心的笑,如朵朵鲜花盛开在我的草地上,把我的心装饰成了一座春天的花园。

让我回到第八个月啾啾喊我爸爸的那一天。那是一个下午,她仰躺在大床上,看着我,下嘴唇略朝里收,试图发声。我和红听得真切,她在发出几声pa的清辅音之后,響亮地喊出了“爸爸”。她始终看着我,越喊越清晰,越喊越响亮,越喊越连贯,“爸爸爸爸”地喊个不停。我抱起她,她依然喊了又喊,并且拿眼睛看我,完完全全是有意识的。有时候,“爸爸”的前面带着ha的音,听起来像是喊“好爸爸”。她喊了总有一二十声吧,真是“喊”出来的,一连串响亮的爆发。

我的激动和感动无可形容,我哭了。

红说,自从喊了爸爸后,啾啾与我更亲了。我说,也许吧,有了一种新的沟通。红说,她不嫉妒,她为父亲与女儿之间的情意而感动。

一个孩子把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唤做爸爸和妈妈,这呼唤出的第一声,在我看来,其神圣性丝毫不亚于教堂里的婚礼。

一个男人使一个女人受孕,似乎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可是,仔细想想,这个孕育出来的小生命,是多么漫长而复杂的因果关系的一个产物,它的基因中交织着多少不可思议的巧遇,包含了多少神秘的因缘。也许有人会说,这不过是上帝在掷骰子罢了。不错,但是,每掷一次骰子,都是排除了其余无数可能性而只确认了一种可能性,亘古岁月中一次次的排除和确认,岂不使得这最终的确认更具有了一种命定的性质?在大自然的生命谱系档案中,这一对父母与这一个孩子的缘分似乎早已注定了,时候一到,这一页就会翻开。

让我换一种方式来说:一个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是一个灵魂的投胎。在基督教的天国里,或者在佛教的六道中,有无数的灵魂在飞翔或轮回,偏偏这一个灵魂来投胎了。这一个灵魂原可以借无数对男女的生育行为投胎,偏偏选中了你们这一对。父母和孩子的联系,在生物的意义上是血缘,在宗教的意义上是灵魂的约会。在超越时空的那个世界里,这一个男人、这一个女人、这一个孩子原本都是灵魂,无所谓夫妻和亲子,却仿佛一直在相互寻找,相约了来到这个时空的世界,在一个短暂的时间里组成了一个亲密的家,然后又将必不可免地彼此失散。每念及此,我心中充满敬畏、感动和忧伤,备感亲情的珍贵。

啾啾出生后不久,有一天,红对啾啾说:“我怎么会当你妈妈的呀?”又转过脸对我说:“啾啾怎么会选中我当她的妈妈的?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我感谢啾啾。”

我说:“这是你想过的最深刻的哲学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啾啾在4岁时有一个解答。她问妈妈:“妈妈,你小时候不认识爸爸吧?”妈妈说是。她又问:“爸爸也不认识你吧?”妈妈仍说是。她接着编起了故事:“有一天,你见到了爸爸,说:‘哈,你不是啾啾的爸爸吗?’爸爸也说:‘哈,你不是啾啾的妈妈吗?’你们就认识了。”

蓝莓食品安全监管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4篇

蓝莓学名越橘, 原产于北美, 是地球上少有的蓝色食物之一。我国的野生蓝莓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地区。伊春市的野生笃斯越橘资源主要分布在8个产区内, 即北部的友好、上甘岭、五营、红星、新青、汤旺河、乌伊岭7个林业局和嘉荫县, 这些地区笃斯越橘集中分布面积为2.4万hm2, 产量占全市总产量的75%以上。蓝莓因具有独特风味及营养保健功能, 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保健食品之一。蓝莓被誉为“美瞳之果”。

蓝莓食品是一个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森林食品[1,2], 由于伊春市所处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 使蓝莓产业成为一项新兴的非林替代产业。目前, 伊春现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59户, 其中以小兴安岭特色山野果蓝莓为生产原料的企业达到60户, 占食品生产企业3成以上。但是蓝莓产业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 在监管中发现, 各个企业生产的蓝莓食品除蓝莓果酱外, 采用的都是企业质量标准, 无论是从原材料生产与采购方面, 还是生产加工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这势必加大了对蓝莓食品安全的隐患。伊春市在经济转型中, 要使蓝莓食品成为林区绿色食品业最具有发展行业的产业, 促使蓝莓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加强蓝莓食品质量监管, 保证蓝莓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对蓝莓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以便更好地进行产品研发和保证质量安全。

1 研究目的

野生蓝莓的保护由林政部门负责, 蓝莓的种植质量归农委负责, 蓝莓食品在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由技术监督局负责, 蓝莓食品在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是工商局管理, 蓝莓食品的企业标准由省卫生厅制定。现有的多头管理体造成了各扫门前雪的现状, 无法从整体上, 根本上保证蓝莓食品质量安全。因此, 应该以蓝莓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结合国内外蓝莓食品发展情况, 从伊春市蓝莓产业发展与管理现状入手, 查摆问题, 条分缕析, 对伊春蓝莓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加以分析, 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伊春蓝莓食品质量控制的对策建议, 并希望通过实践的操作能够将这些对策建议转化为促进伊春蓝莓产业发展有效措施, 从而保证人民吃上安全放心的蓝莓食品。

2 研究意义

任何理论研究都要具备某种应用价值和现实效用, 并最终成为指导实践的范式, 否则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因此, 无论从理论上讲, 还是从实践的角度讲, 研究蓝莓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都具有深远的意义[3,4,5]。

2.1 理论意义

从理论意义来讲, 对蓝莓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进行研究, 将会进一步丰富我国食品安全理论, 对于我国蓝莓食品产业规范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目前, 我国十分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由于蓝莓具有独特的风味及广泛的药用价值, 其鲜果及加工产品在国际上长期被作为一种功能保健食品而风靡世界各地, 而且当前国际粮食组织已将其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因此, 全国各地掀起发展蓝莓食品风暴, 保证蓝莓食品安全, 加强对蓝莓食品质量监管, 就成为食品业发展的应用之义。

2.2 实践意义

从实践意义来讲, 《黑龙江省蓝莓产业发展规划 (2010-2020年) 》中指出, 蓝莓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 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五大健康食品之一, 市场需求量逐年迅增,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野生蓝莓蕴藏量大, 具有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 蓝莓产业发展初露端倪, 势头强劲, 效益显著, 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多种经营、增加产区群众收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区经济转型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伊春市地处小兴安岭, 独特的地理环境, 有大量的野生蓝莓生长, 发展蓝莓产业与蓝莓食品具有其他省市无法比拟的优势, 特别是对于经济转型林区而言, 大力发展蓝莓产业是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 是发展替代产业的优势项目, 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是富余劳动力充分就业、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基于这样的发展态势, 如何加强蓝莓食品安全监管, 保证蓝莓食品安全, 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因此进行蓝莓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兴壮, 李利峰, 李晓东, 等.越桔果实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预测[J].辽宁农业科学, 2003 (6) :27-28.

[2]李亚东.越橘 (蓝莓) 栽培与加工利用[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3]郜海燕, 徐龙, 陈杭君, 等.蓝莓采后品质调控和抗氧化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学报, 2013 (6) :7-14.

[4]石荃.新兴果树越桔的栽培现状与发展前景[J].吉林农业, 2012 (11) :115.

一`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第5篇

一、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电气装备控制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学生在电气装备方面包括电机的设计、控制和计算机、电力电子、机电一体化系统工程控制等方面的能力。作为生产实习,学生必须针对以上内容,到相关的企业、工厂去学习、了解和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它包括目前学校知识的超前性、实用性和与生产实际的差距等。通过实习,使学生得以了解社会、了解企业,得到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进一步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的能力,为使电气装备及控制专业方向学生去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

1、了解电气装备的设计、类型、构造、制造工艺、检测、维修、应用情况等等。它包括各种电动机(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直流电机等);各种发电机(水力发电、火力发力、磁体发电);各种特种电机(直线电机、超导电机、超声波电机、开关磁阻电机……等);各种变压器、调压器、互感器……。

2、了解各种电气装备的控制系统,它包括各种电机的控制、各种电器的控制、各种设备控制系统等。

3、了解各种电力电子元件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各种电力电子控制线路及其应用等。

三、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

1、实习时间:

总时间20天,其中厂内实习12天,参观3天,来回路上2天,写实习报告3天。

2、实习参观地点:

(1)厂内实习地点:宝山钢铁厂检修分厂

(2)参观地点:上海电机厂电动机车间

发电机车间、超导体与磁流体发电研究室。

宝钢炼钢分厂、宝钢轧钢分厂等。

电气工程学院

目的论对商业广告翻译的指导意义 第6篇

关键词:广告翻译;目的论;交际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200-02

在当今翻译理论中“, 翻译标准”这一术语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翻译标准是规定性的还是描述性的问题是翻译学科建设须先行解决的问题。对翻译标准问题的探讨,往往涉及翻译理论的应用性:翻译理论应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以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所遵循。

传统的翻译标准“忠实”“等值”受到中西译界的肯定和推崇,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但近年来随着翻译研究领域的拓宽,对翻译问题的研究已从文学翻译领域走向应用翻译领域,传统的翻译标准已无法适应具有某种特殊交际目的应用文体翻译。翻译理论家们也逐渐意识到传统翻译标准的局限性,开始提倡翻译标准的多元互补。近年来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开始从讨论源文和译文之间的“等值”转向探讨如何根据翻译目的和文本功能对译文语言作必要的“顺应”(adaptation)。

20 世纪70 年代,正当“等值”理论盛行之时,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家威密尔(Hans Vermeer) 摆脱了传统翻译理论的束缚,独树一帜,提出了“目的论”(Skopos theory)。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即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目的论的提出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为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提供了灵活翻译的理论基础。如果说目的论翻译标准对严肃文学作品的翻译的适用性还有待探讨的话,那么对于具有某种特殊交际目的的应用文本(texts for special purpose) 的翻译实践,无疑具有指导意义。

应用文体体式驳杂,包括新闻体、科技文体、广告体、书信体等,各种文体的差别悬殊、功能迥异,在翻译理论探讨和翻译实践中应区别对待。本文将着重探讨目的论对商业广告翻译的指导意义。

一、广告翻译的特殊性

不同类别的文体有不同的目的和功能,对翻译的要求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也各不相同,早在上世纪80 年代就有人从文体学角度探讨文本与翻译理论的关系。广告文体的风格和其主要功能决定了广告翻译应遵循与文学翻译和其它应用文体翻译不同的翻译标准,应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广告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广告功能的实现,即有效地把产品介绍给消费者,使消费者接受并购买产品。如果译者固守传统“忠实”“对等”的翻译标准,在广告翻译过程中始终拘泥

于原文,译文即使再忠实于原文、再与原文对等也不一定能达到广告的预期效果。

因此“, 广告翻译应允许因语言文化的差异而对原文所涉及的有关语篇功能方面的词句、修辞手段,尤其是非信息成分进行有意识的语言变动”。根据翻译实践的具体情况,对原文所作的必要的顺应(如删减、增补、改写等) ,不应被视为“离经叛道”,而应作为翻译特殊情况下的必要手段。

在这点上,目的论突破了传统翻译标准的局限,体现了翻译标准的多元互补,为广告翻译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目的论(Skopos theory)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 German school) 最有影响、最重要的翻译理论。它以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为其理论基础,认为任何行为都具有目的性,翻译行为也是一种有目

的的行为,就是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而设计的复杂行为。根据目的论“, 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 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

这里的“目的”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是由翻译过程的发起者或委托人(initiator or commissioner) 决定。发起者或委托人向译者提出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 ,包括需要译文的原因、译文接受者、使用译文的环境、译文应具备的功能以及与原文有关的细节。如果发起者或委托人提供的信息不够明确,译者必须依靠自身的知识结构或通过其它途径获取有关信息。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作用至关重要,负有双重责任,一方面要满足委托人的要求,另一方面要确保译作在目的语环境中的效果。为适应译文文本功能、新的交际环境和译文读者的需求,译者应充分发挥目的语的优势,进行文本的再生产。“翻译意味着在特定环境里,由于特定的目的,为特定的接受者进行翻译”。

三、目的论对广告翻译的指导意义

(一) 目的论突破了传统翻译标准的局限性,为译者灵活的进行广告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

广告最主要的功能是信息功能和祈使功能,广告的最终目的就是促使其信息功能和祈使功能的实现,即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信息,让消费者接受并购买商品。因此,广告翻译最注重的应是其在目的语消费者中的反应,即效果;广告翻译应遵循的首要法则是“目的法则”。在广告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将目的语语言和文化背景作为不断参照的参数,将自己置于译文读者的位置,尽量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广告规范、符合目的语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或交际目的。从这点来说,目的论突破了传统翻译标准的局限性,为译者灵活的进行广告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 目的论突破了“等效”理论:译文效果可以优于原文效果

早在目的论提出之前,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就开始重视文本的功能及读者的心理反映,提出了“功能对等”的翻译标准,认为翻译就是要在接受语中以最自然的方式重现原文中的信息“, 翻译要达到的不是语言形式的对等 ,而是语言功能的对等,是读者心理反映的等”。即译文在目的语读者中的反应应与原文在源语读者中的反应对等(相似) 。奈达的翻译理论将翻译从语言形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诸多的学者和翻译家因此将它作为广告翻译的标准“, 广告翻译的标准 ,就是在功能对等基础上的等效原则”。

nlc202309030456

(三) 目的论指导广告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交际翻译法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相应策略

1.交际翻译法(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根据目的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翻译方法”。广告翻译的目的是向异域消费者提供商品信息,并说服消费者购买商品。也就是说,交流是广告翻译的首要任务。因此,广告翻译可以采用彼得·纽马克的“交流翻译法”(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传统上,对翻译的讨论总跳不出直译和意译这个二元框架,很少将翻译的目的考虑进去。彼得纽马克充分考虑翻译的目的、读者的情况、语篇的类型等影响翻译的因素,创立了一个多元模式,提供了八种翻译方法供译者选择:

SL emphasis TL emphasis

Word for word translation Adapt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Faithful translation Idiomatic translation

Semantic translation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在这八种方法中,最下面的两种,即语义翻译和交流翻译是核心,前者强调源语,后者强调目的语。语义翻译忠实的是原文的语篇,交流翻译忠实的是交流的目的。这一多元模式的创立可以帮助译者开阔视野,根据翻译实践中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到底选用哪种方法更合适,要看具体语篇的目的或功能。如上所述,广告的目的是发挥其信息功能和祈使功能,过分拘泥于源文反而不利于译文交际功能的实现,因此必须运用交流翻译法。译者除了译笔要灵活外,甚至可以删去一些内容,并重写原文,这样的编译已经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翻译,很接近于改写。这样的翻译方法在以交际为主要目的广告翻译中尤其实用。

2.“交际翻译”法在广告翻译实践应用中的相应策略

(1) 为达到译文目的可牺牲形式

由于源语(source language) 和目的语(target language) 在语言形式上的差异,翻译中盲目追求形式对等往往会弄巧成拙。有明确交际目的广告翻译更应避免“死译”和“硬译”,否则将破坏广告的效果。广告翻译须力求该体在该语中的惯例, 因此,当语言形式与译文目的相冲突时,应遵循“目的法则”,大胆超越源语文本的词和句的限制,充分发挥目的语的优势,达到广告的最终目的。试看下例:

例:世界首创,中国一绝。天然椰子汁。

The pioneer of the world. The most delicious in China. Natural Coconut Juice.

上例中的译文严格遵照原文形式,反而造成浓重的翻译腔,不符合英文广告的习惯,不宜被目的语消费者接受,难以达到广告的预期目的。因此不妨将原文改译为:

Natural Coco Juice: a world special with an enjoyment beyond all your words.

(2) 为达到译文目的,可删除无效信息

简洁是广告的基本要求,广告翻译也应体现这个要求。冗长、累赘的广告词不但不便于消费者接受和记忆,甚至让消费者感到厌烦,必定成为促销的障碍。此外,由于源语和目的语文化的差异,原文接受者和译文接受者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的不同,对源语消费者有吸引力的信息对目的语消费者不一定有效,所以译者在翻译中应能识辨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大胆删除无效成分。如中文广告中常有“权威认证”、“省优部优”等等,这主要与中国人较相信权威有关,但在提倡“个性”的西方国家,人们可能更注重个人的品位,不大在意官方的评论,因此这些信息成分在目的语中也就失去了意义,翻译时应省去。

(3) 为达到译文目的,适当作文化转换

为避免因为文化背景差异而导致广告的交流障碍,译者应熟悉外族文化,了解异域人民的审美心理和价值取向,适当的作文化转换。翻译带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的广告,为了便于异域消费者理解并接受,往往需采用释义法。如“鸳鸯枕”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夫妻恩爱,但如果直译成“Mandarin Ducks Pillowcase”,它的语用效果将会大大受损,所以不妨译为“Lovebirds Pillowcase”。

四、结语

作为一种竞争性的商业行为,商业广告的目的是争取消费者,促成其购买行为,这是它的最终目的,也是商业广告翻译的主要目的。商业广告的特殊功能和目的,决定了其翻译的特殊性,决定了“目的论”在这一翻译实践领域的指导意义和交际翻译法的适用性。

宏观把握文本的功能和目的对其意义理解和表达具有重要的作用,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切不可忽视文本的类型及其整体功能和翻译的交际目的。根据翻译实践的具体情况,对原文所作的必要的顺应(如删减、增补、改写等) ,不应被视为“离经叛道”,而应作为翻译特殊情况下的必要手段。

一则成功的广告译文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遵照“目的法则”,充分发挥目的语优势,考虑目的语消费者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以及目的语广告规范,采用交际翻译法,巧妙地处理语篇的形式和语篇所传达的信息,适当的作文化转换,使译文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 Nida·Eugene A. and Charles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 Netherlands: Leiden Brill, 1969.

[2 ] Vermeer H. J. What does it mean to translate? [J], Indi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87. 13 (2):25 - 33.

[3] 陈宏薇. 汉英翻译基础[M]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 刘宓庆. 文体与翻译[M] . 北京:中国对外出版公司,1985.

[5] 王佐良. 新时期的翻译观[A] . 杨自俭,刘学云. 翻译新论[C] .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6] 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7] 仲伟合,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 ] . 中国翻译,1991 , (3) :47.

森林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第7篇

1 森林调查的内容

森林调查被称作“森林资源清查”, 主要是针对林业占地面积以及分布地区情况、森林的储备的数量、质量和生长量、年砍伐数量、估计损失量等进行调查统计的调查系统。

目前, 我国对于森林的调查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1) 全国性森林调查, 一般简称为“一类调查”, 主要是针对全国范围内的森林系统进行全面的、连续性的清查, 从而对全国范围内的森林资源的整体状态有一个宏观性的掌握; (2) 规划设计调查, 一般被称作“二类调查”, 主要是针对森林的规划与设计的编制而做出的调查研究; (3) 作业设计的调查, 一般简称为“三类调查”, 是针对林业的作业设计所做出的调查研究。

2 森林调查的方法

森林调查有多种多样的调查方法, 可以分为传统调查方法和现代化调查方法。在这些调查方法中, 又可以细分为抽样调查法、样地实测法等传统方法, 控制总体法、信息系统法、航空图片法等高科技手段的现代调查方法。

森林属于可再生性资源的一种, 除了受自身生长消失的规律之外, 还会受到环境因素与人为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通过对森林的资源清查, 可以对我国当前的森林的数量做到及时的了解, 掌握森林资源的生长消失的变化, 为研究影响森林发展的客观条件提供依据。我国已经有着50多年的森林调查历史, 经过50年的不断发展完善, 已经逐步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调查体系为我国的森林调查工作提供服务。

森林是国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对森林进行调查的宏观目的是为了向国家对于资源的管理与合理调配提供可靠有效的理论依据。以各地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等为单位划分, 为了对森林的持续经营发展提供规划设计, 从而开展了森林的规划设计调查。其主要工作是对森林资源所包含的物种、数量、分布以及森林资源的质量进行调查, 从而对所调查的分布区域中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作出客观的反映, 可以使该区域的森林资源与经营状况得到综合的分析, 从而为森林资源的持续发展与保护提出意见和建议。调查后根据结果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 管理者可以根据每年的调查结果对于采伐森林的限额进行制定。因此, 森林的规划设计调查是林业工程进行规划与设计、森林资源的持续发展建设的基础, 为森林的科学持续的发展经营提供重要依据。

3 森林调查的意义

经过森林调查, 可以掌握森林资源的现状, 根据森林资源的多样性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 如何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经营利用, 缓解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 使森林资源为国民经济更好的服务是我们进行森林调查的最终意义。

3.1 天然林的持续经营

天然林具备自我更新的能力, 我们在做出调查后, 可以根据调查的结果人工促进森林的更新, 如果森林中存在灌木或者乔木等具备更新潜力的植物时可以采用封山育林的手段来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 尽量避免原始森林受到破坏;对于低效林的改造以及天然次生林的抚育工作要重视, 在低效林中对于生长比较好的树木要尽量保护, 增加树木的质量与生长速度;在对于可采伐的树木时也要综合考虑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在进行树木采伐时, 要尽量避免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 对于水资源、森林植被要尽量保护, 防止因树木的砍伐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在采伐树木时, 还要注意对珍稀物种的保存, 合理的对砍伐树种进行搭配。

3.2 人工培育林的持续经营

由于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天然林资源的快速减少, 人工培育林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我们应该对人工培育林进行大力的发展。在人工林的规划中, 可以将不同物种的树木结合起来, 使得人工林也具有物种的多样性和多层性, 形成合理的树林结构;在进行种植时应当选择品质优良的苗树进行种植, 这样可以培育出质量高的树木;建立一种稳定的、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 尽量减少化学物质的破坏, 对树林进行科学的管理;为了持续发展人工林的经济, 应当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出合理的采伐强度和采伐方式, 从而保持森林的生态系统不受破坏, 随时根据调查结果对人工林的培育进行调整, 从而达到人工林的持续发展的目的。

综上所述, 森林调查对于我们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经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 我们应当重视森林调查这项工作。

摘要:森林属于可再生性资源的一种, 除了受自身生长消失的规律之外, 还会受到环境因素与人为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通过运用森林调查的手段, 可以对森林资源的情况做到及时的了解, 以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因此森林调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森林调查,方法,目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局.2000中国林业发展报告[R].北京:中圆林业出版社, 2001

调解类电视节目的“三观”意义 第8篇

关键词:调解类,“三观”,社会意义

文丨贾蓓

1 调解类节目在中国的发展

民生类节目之后, 矛盾调解类节目的浪潮正在全国兴起。这类节目以讲述普通人的情感危机、家庭邻里纠纷、心理困惑、婚姻家庭故事为主题, 是一次平民谈话节目的回归。可以说, 这样的回归使其与以往的谈话节目形态有了很大的不同。访谈对象不再是公共人物行业名人等, 而是让普通人出现在荧屏前, 话题也进入私人情感领域。

这类节目多为家庭矛盾调解或者情感问题的调解, 往往能和观众产生共鸣, 所以笔者将其定义为调解类节目。

作为调解类节目早期的领头羊, 江苏卫视的《人间》在开创之后就迅速走红。它讲述的是正在发生的进行时事件, 致力于打造出全国卫视独树一帜的事件类节目品牌。

随后, 众多情感类节目在各省市电视台黄金时间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 例如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上海东方卫视的《幸福魔方》, 湖南卫视的《8090》等。

节目的素材来源都是当下正在发生的民事纠纷案例, 在演播室现场或当事

社会事业管理科进行提供, 实时录制监审播控中心播出的自办节目。人为责任事故的发生几率在这种情况下也会有所减少。我们应该相信, 伴随着不断发展的电视事业, 随之也会出现很多新的问题, 之前的技术管理以及规章制度也要不断进行革新, 使之可以跟上改革的脚步, 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开拓一些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 广播电视才能迈上新的台阶, 要紧密联系科技手段, 在人熟悉的环境中, 双方当事人面对人民调解员、心理咨询师、律师等, 讲述自己面临的矛盾冲突及种种困境, 为自己“讨说法”。节目以调和双方矛盾为目的, 通过展开当事人的故事, 细致分析矛盾焦点, 立足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 促成双方在现场达成和解。这些节目的出现与发展, 带给社会深刻的意义。

2 调解类节目构成要素

调解类节目可以算做是标准谈话类节目的变形。普通的谈话类节目包括必不可少的主持人、嘉宾、观众、话题, 与普通谈话类节目相比, 调解类节目的部分构成要素被赋予了不同以往的任务。

传统谈话节目中的嘉宾多为公众人物, 围绕一定范围内受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受访, 是整个节目的焦点。但在调解类节目中, 普通老百姓成为焦点, 他们在节目中被称为当事人。另一个不同于其它节目的构成要素是话题, 这个话题是由当事人带入要节目中来的, 当事人成为叙述主体, 大多由于生活中出现危机寻求媒体帮助, 所以这类节目中最

我们日常的工作中讲一些新的技术和新的理念融入进来, 并以严谨的态度、踏实的作风来确保电视节目的安全优质播出, 把最好的节目呈现在广大电视观众面前, 达到观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方哲坚.浅谈确保电视节目的安全优质播出.视听界 (广播电视技术)

为突出的是增加专家的现场调解, 以帮助嘉宾缓和或化解矛盾, 他们被称做嘉宾, 经常被兼具作家、心理学家、法律界人士、导演等身份的公众人物构成。不同以往的是, 这些嘉宾不再是整个节目的焦点, 而是解决当事人问题的人。

还有, 值得一提的是主持人, 传统意义上的主持人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 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节目, 作为主持者和播出者, 集采编播于一身。而在有些调解类节目中, 主持人要化身场内气氛的掌控者、调解专家甚至“意见领袖”, 这就要求主持人具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历以及比常人更深刻的生活感悟。

3 调解类节目的意义

3.1 微观意义

解决当事人难题认真观看过调解类节目的人都知道, 这些节目在播出过程中同样具备谈话类节目的故事性、巧妙设置悬念、嘉宾言语犀利等特点, 但其对解决问题的作用究竟有多大, 在调解栏目《谁在说》的一期节目中, 作为嘉宾的王为念导演, 面对经过一番苦口婆心劝说仍解不开心结的一位当事人说

[2]林伟明.论二十一世纪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与对策.电视工程

[3]林伟明.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及对策.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首届中青年优秀科技论文集2001,

(浙江省松阳县广播电视台, 浙江丽水323400)

过一句话:“你以为我们在这是为了秀’一把吗?看着你们握个手就完事了吗?我们是真心希望你们能真的从心里解开疙瘩。”

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第三调解室》也在2011年3月开播, 直至6月底, 播出的10多个沉积多年的人际裂痕得到成功修补。当然, 并非所有的个案都是节目现场调解成功的, 该节目组采取的方式是继续调解, 直到调出结果才会播出。一对再婚家庭“分家”纠纷的那期, 整整录制了9个小时, 双方录制过程中几次爆发战争, 甚至大打出手。之后, 编导几次带调解员去当事人家继续调解, 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后才成功。

而目前大部分调解类栏目选择的方式是在节目现场调解, 调解实在不成也会放弃。在河北农民频道《非常帮助》之“帮大哥出马”的录制过程中, 采用深入当事人家中调解的方式, 全国模范调解员高瑞奎也经常“吃闭门羹”, 所以只得放弃调解。

那成功的调解会有稳固的结果吗?201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正式施行, 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在今年3月开播, 金牌调解员柏万青的官方身份是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静安区首席人民调解员, 这使“处在调解进行时”的节目具有了法律效力。大部分调解类节目都不同程度的具有了法律效力, 节目录制时双方就会针对一些棘手问题签订一份调解协议书, 调解结果随即产生法律效力。

3.2 中观意义

给民众提供道德示范调解类节目的素材多以民事纠纷为主, 看似是将私人情感、矛盾呈现在大众荧屏上。按照常理, “私”与“公”本来是一对截然对立的概念, 私人情感具有个人化、隐私性、差异性的特点, 而在电视这个大众媒介平台上传播的内容势必要进入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则呈现出社会化、公共性、普遍性的特点。但根据哈贝马斯的观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

2011年10月, 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 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 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 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 并要求各大卫视须办道德建设栏目。笔者因此预测, 在目前“小悦悦”事件等凸显道德缺失的事实面前, 国家的“限娱令”更强化了电视节目对民众的教育作用, 而矛盾调解类节目的设立正是起到了道德示范作用。

在满足观众“被看”心理的基础上, 普通民众能从其中得到借鉴。从节目主题和内容上看, 调解类节目能将亲情、友情、爱情、诚信、道义、责任、矛盾、冲突贯穿其中, 透过普通百姓的生活, 使各种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作为观众,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当事人在一个个事实面前, 从慷慨激昂到支支吾吾再到低头认错, 这个过程少不了调解专家和主持人的努力, 最后大家在知晓实情的状态下完成道德审判以及对内心的自我修正。因为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一些困难和矛盾, 看到这个节目之后可能会对他的行为有一种示范。这种示范的效应可以说比调解一个矛盾、解决一个问题意义更大。

3.3 宏观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我国的电视媒体正是作为行政机构的一部分而存在的, 其基本职能是国家宣传机器和党的“喉舌”。因此, 其节目运作机制也必须要依照这一基本职能进行, 加强对主流价值的构建, 在调解类节目中宣扬“真善美”, 摒弃“假恶丑”。

北京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主任杜研在谈到《第三调解室》节目的初衷时说, 要做一个化解社会矛盾的节目。山西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小郭跑腿》栏目, 也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节目宗旨。由此可见, 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添砖加瓦是调解类节目的开播宗旨。

由于很多突发事件、恶性案件全是由于这种社会很小的细胞中出现的纠纷逐渐升级引起的。化解了纠纷, 实际就是消除了隐患。上海电视台的《新老娘舅》开播之后深得人心, 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刘忠定指出, 上海每年有20万件通过调解解决的民间纠纷。“每一个纠纷调解的过程都是一个故事, 它的精彩程度超过任何编导构思出来的故事。把典型案例请进演播室, 也是全市范围的普法过程。通过节目中人民调解员的工作, 可以让遇到类似问题的观众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 也能够告诉观众:一旦出现纠纷该去哪里寻求帮助, 有效引导纠纷解决并避免纠纷恶化。”所以, 将那些具有普世价值的案例搬上荧屏, 才得以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调解网络。

4 具有“三观”意义的前提是真实

石家庄电视台《情感密码》开播之初的定位是一档再现石家庄本土百姓日常生活原生态的节目。内容涉及邻里之间的矛盾、婆媳不和、家庭内部纠纷、婚恋困惑等等情感问题, 主持人与嘉宾根据当时情况化解矛盾、撮合双方。

但最近的一期节目《我给儿子当孙子》在赚取的很高收视率和观众关注的同时, 被证明涉嫌造假。节目中的儿子儿媳逼迫父亲交出拆迁款, 甚至逼到了卖肾的地步, 观众对老汉的不孝儿咬牙切齿并展开人肉搜索, “儿子”面临巨大压力, 最终不得不出面澄清, 自己只是拿了150块钱劳务费演了一场戏。这样的节目制作方式严重伤害了公众的感情, 而制片方负责人却揭开冰山一角, 他表示全国很多此类的栏目都是这样做的。

所以, 调解类节目应本着媒体负责任的态度, 牢记媒体的社会责任, 守住底线, 才能创造出节目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哈贝马斯著, 曹卫东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9:110-113.

[2]陆晔, 赵明.当代广播电视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56-59.

[3]新老娘舅节目组著.《新老娘舅》调解手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73-77.

[4]李翔.论打造电视情感类节目的社会意义.人民网www.people.com.cn.

目的与意义论文 第9篇

一、商品使用价值的社会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要素。传统政治经济学教材通常的定义是: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属性, 体现的是人的需要与物的属性之间的关系, 是人与物的关系,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体现的是人们之间的劳动交换关系, 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政治经济学重点研究商品的价值, 使用价值只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是属于商品学和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 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将使用价值拒斥于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的观点是褊狭的, 事实上商品的使用价值不仅具有社会属性, 而且对于商品生产者的经济激励和伦理约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 从一般的意义上, 使用价值是指物靠自己的属性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有用性是使用价值存在的前提, 但必须看到商品的有用性和自然物的有用性是不同的,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自然物的使用价值也是不同的, 自然物的使用价值是其自身的自然属性, 但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人创造的, 具有社会属性。除有用性之外, 商品本身还具有三个条件: (1) 必须是劳动产品, 即物是通过人的劳动对人有用; (2) 必须满足他人需要, 即物被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他人的需要; (3) 他人取得使用价值依靠的是交换手段, 而不是强制性的剥夺。如此以来,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根据人的具体需要被生产出的有用性、是经过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有用性、是为他人使用而生产的有用性, 它的属人特性决定其不是一般的自然物, 是社会的产物, 具有社会属性。

其次, 从使用者与物的关系来看, 似乎商品的使用价值存在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但是, 从商品生产的过程来看, 商品的使用价值牵涉的不仅是使用者与物之间的关系, 而且牵涉到是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联结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生产使用关系, 故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社会属性。所不同的是商品的价值实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劳动 (价值) 交换关系, 使用价值实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服务关系。价值实现的是抽象的交换关系, 使用价值实现的是具体的人与人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关系。

再次, 使用价值蕴涵人与人之间关系具有伦理意义。近年来, 人们逐渐意识传统政治经济学教材使用价值概念的缺陷, 从经济学角度开展对使用价值社会属性的研究, 代表性观点如梅建军教授提出马克思《资本论》中使用价值是体现商品四重属性, 分别是体现商品自然属性的自然使用价值;体现商品市场属性的社会使用价值;体现商品社会总需要的社会规模使用价值;体现商品消费属性的现实使用价值。实际生活中, 人们的经济行为不仅与需要相关, 而且与价值观念相联系, 生产者的生产行为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都与一定的价值观念联系。商品生产者不仅要思考如何生产使用价值, 生产何种使用价值, 还要考虑为谁生产使用价值。“为谁生产使用价值”就牵涉生产者如何看待使用价值服务的对象, 使用价值不仅具有经济意义, 而且具有伦理意义。

二、使用价值与生产伦理

商品使用价值社会属性的三个特征 (劳动产品、交换为目的、为他人生产) 中, 政治经济学界对劳动价值和交换研究的较多, 对“为他人使用而生产”研究的较少。“为他人使用而生产”不仅是个经济学问题, 同时也是个伦理学问题, 即在商品生产中, “他人”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价值实现的目的还是手段?对此问题的回答需要进行生产伦理思考。

生产伦理是对指作为生产者所具有的道德信念、道德价值和生产过程中应当具有的道德规范。生产伦理观是一种深层次的价值观, 对生产者的生产动机、生产者的自我价值实现、生产者的生产意义和生产禁忌都有着深层的意义。传统自然经济条件下, 生产过程中主要协调的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 生产伦理强调要注重天人关系, 要“不违农时”, 要勤劳节俭, 敬重自然。工业革命以来, 生产模式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转化为社会化的生产模式。社会化生产模式意味着生产者不是为自己生产, 而是为市场生产, 为他人生产。市场是由无数消费者组成的, 也就是说生产者面对的生产消费关系不再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而是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通过市场、价值、货币等中间过程最终将生产者与消费者相联系。于是, “他人”是生产的目的还是手段成为一个伦理问题。

亚当斯密“理性经济人”假定认为市场经济是利己主义的生产伦理观, 在利己主义生产伦理观的前提下, 斯密着重论述了“看不见的手”如何将主观上的利己主义生产动机转化为客观上的利他主义效果, 并且论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这种生产方式和生产伦理观的合理性。利己主义的生产伦理观意味着在社会化生产条件下, “他人”是生产者生产目的实现的手段, “他人”的需要是其实现价值的手段。生产者的主观动机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利润, 客观上生产的产品满足了他人的需要, 促进了他人生活的幸福。“他人”是作为商品价值实现的工具价值。

从“利己”的本能角度出发通过“看不见的手”调节的自由市场经济面临着生产的无序性, 市场秩序混乱、环境污染等外部性问题。生产者不会内在自律地规范自己的生产行为, 而是在利益的驱动下寻找成本最小利润最大化的途径, 市场经济的生产过程“理性经济人”不仅需要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还需要具有相应的生产伦理观念。

三、“他人是目的”的生产伦理

商品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应持有怎样的伦理观念, 将其生产的使用价值作为目的还是作为价值实现的手段, 将消费者看做是其服务的“目的”还是赚钱的“手段”决定其生产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和理念的形成又与政治经济学学理上对价值和使用价值关系的理解相关。传统政治经济学教材认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实现的工具。在不完善和不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常常出现使用价值和价值相背离的情况, 即生产企业生产的商品虽然在使用价值上有缺陷, 但是由于消费者的选择范围有限, 或者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 假冒伪劣甚至严重危害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仍然在市场交换中或者其价值, 出现使用价值和价值严重背离的情况。特别像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 生产者与消费者短期博弈获胜可能性很大, “一锤子买卖”亦可获利不菲, 商品生产者实现其价值, 但是消费者和使用者的使用价值却没有得到有效实现。

使用价值的开发不仅要注意研究消费者的需求, 还要树立尊重消费者的生产伦理观念, 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人身财产安全等基本的需要是具有至高无上的伦理意义的。消费者的需求就是生产的经济目的和伦理目的统一, 树立“他人是目的”的生产伦理观。

“他人是目的”的生产伦理要求商品生产者不仅具有经济理性且具有道德理性。经济理性表现在对经济规律和法律规范的遵守, “道德理性”表现为克服将“他人”工具化、手段化的思想, 树立以“他人”为目的的价值观, 即康德的定言命令:“不论是谁, 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把自己和他人仅仅视为工具, 而应该永远看做自身就是目的。”[1]把“他人”看做目的的生产伦理观就是在肯定生产者追逐经济利益合理性的基础上提出生产的道德意义。生产不仅是为了自身的需要, 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 为他人提供生产生活的便利, “要生产商品, 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 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 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2]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化生产中, 没有一个生产者能够自足地满足自己的需要, 生产者本身也是消费者, 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转化需要将“为己”的概念扩大化, 即生产者服务的对象不是一己之私, 而是将他人也视为与自己有同等境遇的“己”, 树立“他人是目的”的生产伦理观。

当前发生的大量的涉及到食品药品安全的问题, 根本原因都在于将消费者当做工具而不是使用价值直接服务的目的这样的伦理观念。说到底是我们的生产伦理观还不能适应真正成熟的市场经济的要求。经济形式发展到市场经济阶段, 生产观念的深层次的价值观念还处在自然经济的产品经济时代, “为他人生产”应该如何生产, 该具有怎样的道德信念还没有确立起来。在这种生产伦理观缺失的情况下, 他人当做商品价值实现的工具的观念作用下, 再加之法制的不完善和监督的缺乏, 生产者对他人责任的漠视, 甚至突破道德底线对他人生命安全的漠视的生产就发生了, “假奶粉”、“假药”、“假酒”、“假农药”等一系列的实践充分说明, 生产者已经毫无道德责任感和道德羞耻感, 甚至是用人性中恶的一面

所以, 当务之急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生产伦理观念。必须意识到, 传统的为自己生产对自己负责的那种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 当前的生产都是为他人生产, 并且生产者自己也依赖于他人的生产。在这种社会生产模式下, 把他人当做生产的目的, 生产为他人的安全、方便、经济、实惠考虑不仅是经济规律的作用使然, 也是一种高于经济动机的道德上的“绝对命令”。只有实现了生产伦理观从为自己生产的责任心到为他人生产的责任心的转换, 才符合真正的市场经济的需要, 整个经济形态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无论是垄断还是生产观念的落后都是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的表现。生产伦理观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确立“他人是目的”的生产伦理观, 才能为他人生产使用价值, 为社会生产使用价值, 彰显使用价值的社会伦理意义。

摘要:商品的使用价值联结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使用、服务关系, 使用价值具有社会属性且具有伦理意义, 使用价值的伦理关注是“他人”。“他人是目的”是生产使用价值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为他人生产使用价值需要将他人视为伦理目的。

关键词:使用价值,生产伦理,他人是目的

参考文献

[1][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第10篇

1 ADR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加强对上市药品的安全监管, 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其内容, 是收集ADR信息, 对ADR的危害情况做进一步的调查, 及时向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提出对相关药品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药品生产厂家、经营企业, 医疗卫生机构和全国人民反馈ADR信息, 及时查找原因, 杜绝严重ADR及事件的重复发生, 保障人民的用药安全, 为药品再评价, 淘汰药品和临床用药提供更可靠的信息。正确指导合理用药, 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但是, 药品作为特殊商品, 其效益与风险并存, 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不良反应[2]。对于我们医务工作者来说做这项工作更有益处。

1.1 拉近药师与医师的距离

做ADR报告和监测工作, 是一种义务, 也是一种职责。ADR的出现, 有助于医师对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 有利于提高医师合理用药水平, 尤其是联合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ADR, 并且通过这项工作拉近了药师与医师的距离。为此我们门诊药房专为临床医师建立了沟通表格。

1.2 分析药师与医师间原因

通过做ADR工作, 药师与医师共同分析出现的原因, 并与医师协商合作共同制定合理用药方案, 促进临床药学的发展。如临床出现奥美拉唑与维生素B6配伍禁忌;多种微量元素与维生素C、维生素B6配伍禁忌, 更昔洛韦与水溶性维生素配伍禁忌, 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与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配伍禁忌, 注射用丹参超说明用药问题等。我们都做了详细分析和反馈, 并在医院内网上做了“友情提示”,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

1.3 建立药师与护士间沟通

在医院患者的用药与护士是分不开的, 大部分的ADR均为护士发现, 因此, ADR监测工作, 可通过护士的最初观察, 提供给医师和药学人员, 并能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 及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增强护理质量。我们药师也与护士建立了沟通记录。

2 关于ADR同医疗事故、药品质量的错误认识

2.1 问题出现环节

我们在处理ADR问题时发现, 患者首先认为药剂科进来的药品有问题, 甚至怀疑医师用药错误。例如, 神经内科的一患者, 因头痛医师给他服用了卡马西平片, 7d后出现了药疹, 停止服药后, 药疹加重, 请皮肤科医师会诊后治愈。但患者不认可, 要求医院作出赔偿。我们为其讲解了很多ADR方面的知识, 又把说明书拿给患者看, 并且说明书上写有药疹这一药品不良反应, 才避免了纠纷。

2.2 医务人员推卸责任

医务人员对ADR的认识不足, 不愿意上报, 怕麻烦, 害怕是医疗事故, 承担责任, 隐瞒、遮掩, 推向疾病本身。甚至怀疑是药品不合格, 质量有问题。我们在医院ADR培训会上已讲的很明白, 上报ADR实际上是对医务人员, 以及医院是一种保护, 如果该上报的ADR未报, 一旦在该患者身上出现了纠纷, 上诉便会在这方面受到影响, 赔偿更多。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也已明确指指出,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 不作为医疗事故、医疗诉讼和处理药品质量事件的依据。

2.3 ADR≠假劣药事件、ADR≠医疗事故、ADR≠用药差错事件

这就是说, ADR既不包括有意或无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及用药不当 (失误) 引起的反应, 也不等同于医疗事故和药品质量问题引起的有害反应[3]。超说明书用药出现的不良事件是不一样的。药剂科在做ADR宣传工作时, 也强调了这些内容, 还做了《药品不良反应58问》宣传册, 发放给全院职工, 让职工重视ADR, 了解ADR。正确认识ADR上报、监测的意义, 将ADR与医疗事故及药品质量问题区分开来, 逐步消除医护人员对监测工作的顾虑[4]。

3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必要性

60~70年代的四环素牙。90年代统计, 我国由于药物致聋、致哑儿童达180余万人, 原因主要是抗生素氨基糖苷类, 庆大霉素, 卡那霉素等引起ADR占80%。2006年我国曾发生鱼腥草注射液中毒事件, 经调查造成过敏的原因是作为助溶剂的Tween-80。由此证明, 药品中应用的特殊附加剂或制备过程中残留的溶剂都可能是造成严重危害的祸根。2005年6月10日国家药监局监测中心通知, 指示苯甲醇注射液禁止使用儿童肌内注射, 反复肌内注射易引起臀部肌肉挛缩症 (本品不做为青霉素溶剂使用) 。山西省某村庄损害严重, 造成儿童行走困难, 造成残疾 (鸭步状态) 。亮菌甲素注射液, 生产环节出了问题, 放入了化工原料添加剂 (2006年, 齐二药事件) 。“欣弗”事件等, 虽然它不是ADR, 但是它是在做ADR这些工作时发现的。

综上所述, 从这些事例看出, 医务人员做好ADR的重要性。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 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 加强ADR监测, 减少ADR的发生, 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是根本。

参考文献

[1] 王淑梅, 李素民, 樊德厚.《中国医院药学杂志》5年间药物不良反应综合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9, 19 (6) :383.

[2] 颜敏, 孙骏.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亟待建立[J].中国药事, 2008, 22 (5) 75-76.

[3] 颜敏,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特点[J].中国药师, 2004, 7 (8) :592-594.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与当代戏曲 第11篇

人是自然的最后的目的,而艺术也理应成为自然的一个目的。艺术可以看作是人将心灵感悟到的自然之道加以表达的一种道德行为。通过艺术,人在自己和他人心灵中达到“圣洁”的境界。人类被赋予能够感受自然的先验心理结构,因此艺术必然是可供分享的,普世的。

只有当自然之道在某类敏感而有灵性的人的头脑中闪现,而这类人又善于运用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原理把这一瞬以物质形式固定下来,这时伟大的艺术品才诞生了,这种闪现人们称之为灵感。

由于重视文艺的社会功用,柏拉图强调国家必须对文艺作品推行严格的审查制度,凡提倡新的歌舞,或擅自上演未经审查的喜剧作品等,都要受到严惩,主张将荷马等类型的诗人逐出理想国。他把制造幻想的诗人逐出理想国的主张可以看做专制时代的政治需求,另外,这也出自他的思想:理想国的每个公民都是艺术家,所以那种被专门冠以“艺术家”之名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多余的。柏拉图在强调艺术的外在目的的同时,更注重了艺术的内在目的。他通过哲学王将理想国中的公民教育成具有卓越智慧和德性的人,这些人靠着灵感的指引进行的艺术创作是完美的,而不需要那些靠着空洞无物的技巧矫揉造作的伪艺术家。

合目的论揭示了自然规律中的简易性原则。“一个有机的自然产物乃是一个产物,其中所有一切部分都是交互为目的与手段的。在这样一个产物里面,没有东西是无用的,是没有目的的,或者说是要归之于自然的盲目机械作用的。”一个自然物之成为可能,只是作为自然的目的而并不依靠外部有理性的动因。在自然的机械作用面前,人类最高的智慧也显得极其渺小。大自然悄无声息地就把一粒种子培育成一棵大树,而人类要想以手工或机械方法制造出如此精巧的有机体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在千百年后某一天制造出来了,也只能证明自然之道乃是最简易的。

简易性还在于自然物的每个组成部分都具有单纯的目的,即跟其余所有部分相互滋养、相互生成,共同构成一个整体。这样的整体因此具有了最高的效能,足以跟其他自然物互相影响,共存共生。内在目的缺失或混乱的有机物必然导,致自身解体直至灭亡,更谈不上对外发挥功能。如一棵树若少了叶子,则会马上枯死,于是它的保持水土、养育动物的功能就随之丧失。

中国古人把纷繁的世界简化为天和地,即乾坤:“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把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归结为阴和阳的相互作用:“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周易以极简性来把握世界和人生:“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得,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易与简二字足以显明天下的道理,因此周易的思想才得以持久、壮大。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就是一种简易之道。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在艺术创作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艺术的存在基于这样一个前提:人类具有共同的感知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艺术的诞生还必须满足这样一个条件:人类面临生存困境——或面临死亡,或失去自由,或缺少爱情……因此,艺术首先要具备外在目的,即关注人类命运,然后为这个外在目的人们才运用各种技巧和手段使构成作品的各部分朝着内在目的组织起来。在历史的不同阶段,人们不是偏重外在目的,就是偏重内在目的。而最好的状态是效法自然,顺应天道。

中国戏曲的当代创作遇到的瓶颈有:

1、移植外国经典名著的戏曲作品无法在写实与写意之间作出取舍,游移不定。

外国名著中逻辑性较强的情节在写意的中国戏曲中变得支离破碎,细节丰富性带给观众的真实感与情绪的浓烈大打折扣;而中国戏曲特有的意境因为时不时出现的写实的碎片而意蕴全无。这就意味着,这个作品内部诸要素(如情节、意境)不再为单纯的一个目的服务,而是被人为复杂化,同时为两个目的服务,况且这两个目的之间的冲突十分尖锐。难以调和,创作者如此简单的将二者并置,显然是出于急功近利、草率鲁莽。

2、重排古代剧目无法兼顾文学性与舞台性。

古代剧目中有相当一部分早已被戏曲理论家划为“案头之曲”而非“场上之曲”,而我们今天为了弘扬国粹、保护遗产,硬是要把冗长的文学本子搬上舞台,拿大段大段供文人雅士在书斋品评鉴赏的词句来折磨今天剧场中的观众。戏曲的内在目的性决定了好戏必须是符合剧场规律的,它的台词、动作必须是最简练的,情感共鸣必须是最强烈的。剧本的增删应以剧场性为唯一目的,而不应把任何其他附加之物当做目的。试图通过外力去恢复或扶持一部戏的努力只能是徒劳的,而时间是检验作品生命力的最有力证据。

3、新编现代戏难以实现台词的诗化。

戏曲的语言是诗的语言,这种诗包括两种:文人写的高雅的、文绉绉的诗,民间创作的诙谐的打油诗。但到了现代剧作家手中,戏曲语言成了话剧风格的口语对白,距离文人诗和打油诗都甚远,缺乏音乐性,非常不利于演唱,同时又失去了诗的意境和诙谐幽默的风格,总之,唱词的叙事与抒情表现力极弱。这就说明,戏曲台词应该仅仅以诗意为唯一目的,而不应朝着任何别的目的,如还原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场景、宣传某个群体的理念等。

4、现代戏曲难以在人文思想和道德教化之间取得平衡。

西方戏剧长于探索理念,创作者总是怀着强烈的人文关怀拷问灵魂,针砭时弊,突破旧的思想藩篱,试图建立新的价值体系。而中国戏曲长于抒发感情,在戏曲作品中一般没有道德上的困惑和怀疑,也可以说,中国戏曲观众是在剧场聆听、体悟天地之道,因为剧作家很少以戏曲为思想武器对“道”提出质疑。现代戏曲的尴尬就在于。剧作家开始以戏曲为拷问灵魂的论坛,颠覆一些历史惯例,以民主、自由、以人为本等现代思想重新建构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但往往因为自身思想深度和理论高度的不足,使论坛陷入混乱,以至于爱好创新的人没有看到高屋建瓴、振聋发聩的新思想。迷恋传统的人也没有得到天人合一、乐天知命的圆融之感。

目的与意义论文 第12篇

根据美国语言学家Martin Joos对文体分类(共五类:庄重文体、正式文体、商议文体、非正式文体和亲密文体)的标准和方法,商务合同是庄重文体和正式文体的结合体。而英语作为国际商务活动的通用语言,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国际商务合同常用语言之一。但商务合同英语并不是特殊的语言材料,也没有专属的语法体系,作为一种常规语言,英语是怎样实现商务合同的庄重和正式的呢?

Halliday在《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从社会角度诠释语言与意义》一书中提出了语法隐喻这一术语,并认为语法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主要手段。而实现语法隐喻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名词化,即过程由动词词组、参与者由名词词组、环境由副词或介词词组来表达,使过程由名词词组或形容词词组、参与者由动词词组或形容词词组、环境则由名词词组或动词词组或介词短语来体现。

二、名词化机制

《现代语言学词典》和《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把名词化定义为“指从其他某个此类形式形成名词的过程或指从一个底层小句得出一个名词短语的派生过程”和“把其他词性的词,一般为动词或形容词,变成名词的语法过程”。两种定义都认为名词化就是在表述事情时把其他词性的词变为名词。如:

1a:The number of books in the library has been going down.Please make sure that the rules for borrowing, and don’t forget the library is for every’s convenience.So from now on, we’re going to enforce the rules strictly.You have been warned!

1b:It has been noted with concern that the stock of books in the library has been declining alarmingly.Students are asked to remind themselves of the rules for the borrowing and return of books, and to bear in mind the needs of other students.Penalties for overdue books will in the future be strictly enforced.

作为告示,1a显然因为不够正式而不适合;1b比较适合的原因就是名词化现象的大量出现,而这种名词化现象就是通过转换了1a中的过程、参与者和环境的表达。二者之间的另一个语法上的区别就在于1a使用了很多小句,而1b使用的是短语,这种由小句转换为短语的过程是系统功能语法中的“级阶理论”的表现相似:一个已知语法单位可以向下转移,但下级语法单位不能向上转移。其实这也符合人类认知习惯的做法:人类在认识和表达外部事物时往往倾向于化繁为简,而不是化简为繁。这一做法也刚好成就了名词化在商务合同中的作用。

三、商务合同英语中的名词化目的

上文说过,商务合同融合了庄重文体和正式文体的主要特点。而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尤其是文化之间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观点,往往会造成对合同中的表述得出迥异的结论,这肯定是合同双方都不愿看见的,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出现,在签署合同之前,双方都会针对内容中可能引起误会的地方提出修正,而在用英语书写的商务合同中此类修正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对其中引起误会的表达加以转换,常用的方法就是采用名词化。

(一)使商务合同更加正式、客观。

作为双方承诺和切身利益的见证和保护依据,合同双方在草拟合同时的第一要素就是使合同正式化并保证合同内容的客观性。正式化说明了合同的严肃性,也为对方可能的违约加以限制,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内容的客观性则说明了合同的签署非人为因素影响的结果。众所周之,在英语正式文体中(包括各种文件、公告、科研文献等),为使语篇正式和客观,作者往往避免使用“我认为”等可能使读者认为带有个人情感因素的词语而尽量减少修饰成分或采用被动式或者直接采用相关名词作主语来对对象加以陈述。而在名词化结构中由于缺少了限定成分及表情态意义成分而使合同更显正式。如:

2a:We can improve its performance when we use superheated steam.

2b:The use of superheated steam enable an improvement of its performance.

2a中“we, can”这两个带有个人倾向和情感的词的使用使得句子附带了个人主观成分而弱化了合同的客观性;2b中这两个成分的缺失和“improvement of its performance”这一名词化现象的一应用既避免了类似理解的发生,也符合了正式语篇写作的要求。从2b中我们可以看出名词化可以使语篇风格更加正式,更适合在合同等书面语使用,而高度的名词化也是商务英语合同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使商务合同简洁精确。

商务合同的特殊性要求正式的商务合同必须用语简洁精练且数量精确。因此应该避免选择多义词而尽量选择单义词、半专业词或专业词汇来替换,如make, give, large等多以词常被替换成effect, grant, substantial等;而半专业词或专业词汇如balance(余额),accept(承兑),collection(托收)等词的意义在商务合同中则有别于常用的平衡、接受、收藏。在商务合同中,这些意义单一的词或专业词汇的使用使得其不同于其他文体,而名词化现象的大量出现则保证了合同的简洁性和精确性。

3a:The both parties fulfilled the contract satisfactorily will be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and further cooperation.

3b:The satisfactory fulfillment of the contract by both parties will be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and further cooperation.

从上述两个例子可以看出3a的主语是一个小句,而3b的主语是3a主语的名词化结构,是一个短语,相比之下,3b比3a在句子结构上就简洁得多,况且乍看之下3a还可能被认为是病句。而精确性在商务合同中的表现除了数量必须明确之外,还需要明示合同某方占有的分量,如责任或可能性等要表明到底是一个还是多个,而动词及形容词不能被量化,名词化的运用则可以将过程或特征转化为名词形式并通过语法形式加以标示。如:

4a:That the L/C complies with what is stipulated in the Contract is of vital importance.

4b:The compliance of the L/C with the stipulations of the Contract is of vital importance.

4a中表示过程的词stipulated在4b中被名词化成stipulations,复数结尾-s表明此过程被量化,并且关系词of也把这一过程分类到the Contract,但作为动词无法表示。

由此可以看出,名词化的采用不仅可以用精练的语言来陈述各方的立场,也能使相关内容通过量化而显得更精确。

(三)使上下文保持一致性。

合同中的一致性是指通过建立句子之间的有效衔接来实现整个合同语篇的连贯,即前句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通过名词化后,可作为下一句的主位或述位或它们的一部分,意即上下句之间通过名词化而成为一个整体而难以被断章取义。如:

5:The party A shall establish the staff and remunerate for them, who prepare and construct office.The establishment, remuneration and expenses of the staff of the prepar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fice, when by both parties, shall be covered in the project budget.

后一句的名词establishment和remuneration是前句中两个相关动词的名词化结果,在句中扮演主位,而动词形式显然是前句的述位成分。通过类似的主述位关系的建立,语篇之间的衔接更加自然,也保证了上下文之间的一致性。

四、商务合同英语中名词化的意义

名词化是正式文体中的正常而又必需的现象,因为正式文体必须选词准确、遣词精练而且句型简单,名词化是达到这些目的的首选方法。商务合同作为庄重文体和正式文体的结合体,无疑是风格严谨、体裁严密的常用文体,其不仅具有法律文体的严肃性,还有商务文体的精确性。名词化现象在商务合同中的大量运用不仅可以化繁为简(把小句转换成短语),也可以避虚就实(避免一词多义现象),达到真正简化语言、精确量化又保持文本及意义的连贯的目的。作为国际商务合同通用语言,英语不仅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其在句子表达的多样化及灵活性方面也受到了极大的好评和关注。商务合同英语中大量采用的名词化也正是充分利用并实现了这一功能。

摘要:商务合同的间接性、严谨性和严肃性要求表达的严密性和客观性, 常规思维下的英语表达很难达到这一目标。名词化的应用不仅增加了人类认识世界和表达世界的新途径, 而且可以使商务合同表达化繁为简, 使文本简单易懂, 让读者一目了然又不会断章取义。

关键词:商务合同英语,名词化,目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莫再树.商务合同英语的文体特征[J].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5) .

[2]江振春.法律英语中名物化语篇的语篇功能浅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7) .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4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4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3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