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室内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主要对人性化的市政道路设计进行分析,详细说明了其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市政道路线形设计、照明设计和横断面设计,充分体现在这些设计过程中,人性化理念的重要性和应用。相关单位在做好市政道路的人性化设计后,要重视其是否正确实施,强化后期管理,保证其发挥应用的作用。
关键词:人性化;市政道路设计
市政道路的宽敞舒适能够为人们提供很多视觉上的愉悦感,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多的便利。反之,如果市政道路过于烦乱和复杂,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心情,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相关人员应重视人性化道路设计,确保市政道路能够人们的出行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对道路设计情况进行优化,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一、市政道路线形设计
相关人员在设计市政道路设计中,要分析道路线形的重要性,其设计形式会影响道路的使用质量。设计美观的道路线形,应保证其与自然景观相融合,通过这种做法缓解司机的心情和状态。优美的景观,还能给出行的人们创造便利的交通条件,让人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情[1]。从景观的情况和安全性方向进行分析,市政道路最好选取线路较短的公路进行设计,不适合采用较长的直线,防止行车司机长时间观看相同景色产生疲劳感。市政道路可以应用大半径的圆弧曲线,通过这种设计方法,让道路两侧的景色有所变化,变化的景观能够缓解司机的不良状态,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从人性化设计理念和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相关人员在设计市政道路的过程中,要保证视點的变化性和连续性。整个空间中,会出现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由变化的构图组成的。所以相关人员在进行道路设计时,要将此项内容作为设计的关键要素,充分融合人性化设计和美观环境的理念。在组合线形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善于了解行车司机的视线,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2]。尤其在进行挖方边坡和反向曲线设计时,明确诱导视线,尽量避免出现物体遮挡司机的视线,从而减少交通事故。设计人员还要注意平面与纵断面的线形平衡,合理规划不同曲线的长度和范围。在道路线形设计的最后,设计人员要保证道路设计有顺畅的排水功能,降低凹形曲线顶部出现突发情况。
二、市政道路的照明设计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照明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人们要根据车辆的行驶情况和人们的通行情况,对照明进行准确设计。设计人员要正确认识车辆和行人的交通行为,了解人们在视觉上对道路周围环境的依赖感,通过这种情况,采取合理的方法[3]。若市政道路的高度比较低,灯光过高,那么人们的视觉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干扰对周边环境的辨识度,由此增加了交通事故的数量。为了保障司机和行人的安全,在设计照明时,应以节能、经济、安全为标准,应用先进的照明系统。
在设计市政照明设计中,要了解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选择合理的灯具和光源,二是进行合理的布局。在选取照明设备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考虑道路的照明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满足道路的景观情况,进行选择灯型优美的设备。照明设备的一般都是钢杆,钢杆的规格为表面喷塑,然后其内外都涂有热镀锌。这种钢杆要拥有抗弯能力,所以要选用较厚的灯杆。针对光源的选择,设计人员要选取透雾性较好,且拥有较长使用寿命的光源。在设计路灯布局时,应充分了解灯具的高度、路灯间距对照明的影响,然后综合考察市政道路照明设计中,路面与路况的情况。
三、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
在市政道路的横断面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保证行人与车辆都能够安全通行,并体现出这种设计的优越性[4]。在这个过程中,道路的绿化带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然后根据市政道路的具体情况,与道路两边的自然环境相配合。设计人员要全面考虑市政道路的排水要求,确保及时排除道路的积水,地下和地上的管线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行人较多是市政道路与公路的最大区别,所以在市政道路的人性化设计中,人行道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根据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人行道设计可以应用无障碍设计,利用此项内容做好无障碍入口和盲道,通过这种手段,充分体现市政道路设计对残疾人的关爱。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要重点分析人行道的平整度和密实程度,合理选取施工材料,并在人行道上铺设醒目的图案,给人们以美观的感觉。现阶段,渗水人行道的应用非常广泛,这种人行道设计能够将积水渗透到路基底部的土壤中,这样不断有利于人们的通行,还能及时补充地下水,对人行道周围的植物土壤起到了改善的作用。一部分水分被保留在人行道中,能够发挥较好的吸尘作用,降低道路的扬尘污染。
设计人员要明确道路设计和非机动车道路设计,然后跟实际情况选取具有针对性的方法,解决市政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很多城市,都有不同性能车辆混行的情况,这种情况严重威胁了道路的正常通行。尤其市政道路的行人较多,非机动车经常会受到行人的影响,其安全性和行车速度都有所下降。所以要做好市政道路的宽度设计,改善非机动车出行不便的现状。
四、保障市政道路人性化设计的措施
市政道路的人性化设计属于一项系统工程,人们需要充分发挥这种理念,提高道路设计的功能性[5]。在后期的设计中,要保证道路能够提高给人们较好的安全性,所以设计人员应做好道路设计后的相关工作。
(一)市政道路施工的高效性
市政道路在设计完成后,能够将设计内容变成现实,也关系整个工程能否成功。在市政道路施工中,要保证施工的质量,从而达到设计的目标。例如在人行道设计中,人们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其平整性,分析器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可以做好不溅水、不扬尘的功能,人们往往并不关心周围的景观设计[6]。这种因素并不是说明人们不喜欢美好的景观,而是更加重视安全和舒适的因素,如果连基本因素都无法满足,可能就无法达到人性化的设计目标。
(二)强化市政道路后期管理
市政道路的后期管理,关系着市政道路的人性化设计能否真正实现,所以及时拥有的良好的市政道路设计方案,但是无法有效的实施,也无法起到真正的作用。就像是自行车或汽车停到人行道上,就会阻断盲道,从而影响盲人的出行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人行道的设计理念无法显示其作用。还有一些商贩利用非机动车到摆摊,这种现象也导致市政道路无法发挥其作用,从而影响人们的出现安全。在后期道路管理中,交警和城管等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确保不同的道路发挥各自的作用,显示出人性化道路设计的优势。
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人性化城市道路设计的研究分析,设计人员要明确道路设计的重要内容和考虑因素,以保证道路的顺畅、安全通行为基础,合理利用周围环境,结合人们的视觉,增加市政道路的美观程度,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肃明.基于人性化的市政道路设计[J].四川水泥,2014(10):125-126.
[2]余德毅.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道路设计[J].科学之友,2011(12):105-106.
[3]马凯,林浩,阙新征.以人为本的市政道路设计相关问题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12):137-138.
[4]张帅.人性化设计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以东港世行贷款建设火车站区域路网项目为例[J].北方交通,2014(S2):167-168.
[5]陈艳.探讨市政道路的人性化设计[J].城市建筑,2014(2):119-120.
[6]李江涛.以人为本的市政道路设计相关问题探讨[J].科技视界,2014(18):109-110.
人性化室内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文中介绍了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内容,探讨了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人性化处理基础,主要是关于室内环境设计中的理论性、室内环境设计的创造性和如何提高室内设计的实用性问题,提出了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与人性化处理的问题有室内环境安全性问题、室内环境舒适性问题和室内环境经济性问题;为现代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性化探讨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已经开始对室内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成为新时代的要求。关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的定义,简单的说就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物质精神需要,可以为其营造出舒适、高雅的室内生活居住空间,使人们在快乐享受空间的时候拥有使用乐趣,实现人和室内环境空间之间的和谐。现今,人性化设计已经成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每个环境艺术设计师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一句话,人性化设计是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
一、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内容
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当中,根据人的行为习惯、人体的生理结构、人的心理情况、人的思维方式等,对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产活动的综合分析。是在设计中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人性的尊重。 它是一种艺术设计、科学技术和人性的集合。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人性化处理所包含的内容是室内装饰和装修的设计。室内装饰和装修设计的人性化设计,应该注重室内的装饰、装修与室内空间各界面设施的和谐统一,保证人们在对空间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满足其最基本和实质上的环境要求;也要注重室内环境的设计,室内空间环境的质量人们生存的空间。主要包括室内的温度调节、通风和采暖措施方面的设计。在对室内环境人性化的设计,还要注意利用新型材料的质感; 利用好色彩的效果。如果室内面积和空间比较大时,应该采用质地较粗的材料;反之,宜采用质地较细的材料,室内摆放的家具及陈设品在色彩上可以具有鲜艳明丽之感,显示居室典雅却不乏丰富的对比效果。
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人性化处理的基础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多学科的知识,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不仅是美丽的形状,同时需要涉及建筑、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人体工程学、结构工程、建筑物理和材料各学科领域的知识。现代人生活在室内的时间比较多,因此现代人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需求。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进行人性化处理,体现出现代人需求的提高,也体现出现代人的多样性,同时也体现出了生活和艺术相结合在发展达到了全新高度。
1.室内环境设计中的理论性
人类对于居住环境上的追求是自古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古代就有人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是现代人提出的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共生的理念。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因此,更应该妥善解决好人类室内生存环境的问题,这对于城市化与人类居住环境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应该树立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尤其在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人性化处理也是人类需求环境中的和谐发展,人性化理念的出现,为人类室内生存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方向指明了一条全新的理念,即实现设计美学和以人为本在理念上的融合和的和谐发展的追求。
2.对室内环境设计的创造性
对室内环境有一定要求的人,不会仅仅要求设计一个单纯满足个人居住以及身体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需要的是要求一个安全、个性、美观、舒适的居住空间。在室内环境藝术设计过程中,要保证空间基本使用功能,然后在此基础上充分使用光线、透视、幻觉以及阴影等艺术效果的表达,做好空间的分工与组合,同时利用设计结构原理、光线反射以及颜色上的变化,对室内环境进行美学上的改造,创造一个理想的空间风格和氛围,实现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保证室内环境可以实现美化改造,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特点。使我们对室内环境美化的设计创作进入一个新的水平。
3.提高室内设计的实用性
实用性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处理上来看,室内设计师应具备高技能、高经验、高素质、高修养以及高学识的心理结构,才能实现室内环境设计美学,提高室内设计的实用性;室内设计师还需要有敏锐的生活观察能力,要对居住者的需求进行揣摩,才能根据不同居住者的要求来进行设计,把握整体的思维方式,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既可以满足居住者的审美观点,同时在客观上满足居住者对空间的使用要求。
三、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与人性化处理的问题
1.室内环境安全性问题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居室的建筑结构是构成整个室内空间的主体,这是生存安全的基础,因此在装修过程中不能拆改结构,才能保证房体的安全,在保证房体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室内的装修设计。因此,引导人们的装修行为,是保证避免对建筑结构的破坏的基础,当前,我国的装修理念存在误差。国家应积极推行全装修制度,逐步实现新建房屋一次性装修,杜绝违规再装修的现象。
2.室内环境舒适性问题
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中的需求是舒适性,它包括视觉舒适、行为舒适、触感舒适、环境质量的舒适等问题。视觉舒适是人们在室内时,不会由于室内物体的材料、色彩而产生不适之感。一般质地较粗的材料给人以稳重之感,使室内光线变得柔和;质地细的材料有轻巧之感,能使室内光线变得明亮。行为舒适要求室内空间大小适宜,能够较好地满足人们在室内活动时的需要。室内物体的设计要能使人们在使用时感到舒适。在室内尽量选择一些比较柔和的材料。环境质量舒适要求人们在室内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要求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流通性好。
3.室内环境经济性问题
虽然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中仍要注意经济性问题,满足经济性条件。要按照实际情况合理的利用室内空间,在对室内空间布局进行统一规划基础上,提高空间的利用率。要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自然因素,节约能源降低使用成本。要选择正确的装修材料和产品并加以充分利用,如选用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等材料。
4. 结语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处理,应根据具体的户型特点和居住者的喜好,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在设计中坚持以人性化为出发点,运用各种手段、技巧,整合各种因素,凸现人性化特点,使整个空间环境与室内主体协调统一,创造出合乎人性的生活空间,为人们营造出舒适、温馨、个性化的室内空间环境。人们享受空间的使用乐趣,在使用的时候有方便、舒适之感。
参考文献
[1] 王思奇.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处理浅析.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2年04期.
[2] 齐晓飞、侯国利:《浅谈室内环境的人性化设计》,才智,2010(12).
人性化室内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现阶段, 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室内环境, 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都受室内环境的影响。但室内环境艺术传统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阶段人们的精神需求, 所以, 设计人员要以环境艺术为基础, 以人性化为参照准则, 将建筑物室内环境的美感充分表达出来, 提升人们对室内环境的满意度。
二、人性化处理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内容
人性化处理设计就是设计技术、设计艺术及以人为本三者的结合体, 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人, 设计艺术可以优化设计总体的效果, 而设计技术可以维护建筑物功能和结构良好的性能。室内环境艺术的人性化处理设计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内容:一是装饰装修的艺术设计。这种艺术设计的主要设计对象就是建筑物结构, 如装饰装修和空间环境的基础设施间的协作关系、室内地面与装修整体相互辉映等等, 满足人们对使用空间开展工作或学习的需求。二是物理环境的艺术设计。实质上就是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质量进行调节, 如温度、湿度、通风性及取暖效果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对建筑材料质感和色彩的两点应用。若建筑物内部的面积较大, 有较大的应用空间, 可以选择一些材质比较粗糙的建筑原材料, 相反要选择比较细腻的建筑原材料。通常情况下室内环境常选用纯度较低的色彩进行搭配, 在某一些特殊的地方使用纯度较高的色彩进行搭配。空间中放置的家具和艺术品可以与室内环境的整体色彩形成一定的对比,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提升设计的现代感。三是陈列摆设的艺术设计, 例如办公用具、家具、照明设备、陈列品和个性化装饰物品等等。选择合适的照明设备, 使其与日常光照结合烘托室内的气氛, 如私密性较强的起居室, 照明要柔和一些;而日常工作的办公室, 照明要保持最大明亮;还要将不规则装饰物及线条的艺术美感融合到空间环境中[1]。
三、人性化处理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规律
(一) 舒适性
一方面, 室内环境艺术的人性化处理设计可以保证使用者精神层面的好感度。例如建筑物内部的墙壁颜色、地面颜色和陈列颜色的相互配合设计, 将平直线和圆弧线作为建筑物内部环境的设计轨道, 而且装修的原材料选择要符合人们的需求, 物品摆放要遵循人们的使用习惯, 使人们视觉、感官和精神都能够获得相同程度的舒适感。另一方面, 这种设计模式可以保证使用者生理层面的好感度。设计人员参照人们的生理需求进行设计, 选择大众化的原材料及装饰物, 提升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认可度。
(二) 安全性
在室内环境艺术的人性化处理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 要尽可能的保证建筑物的现有结构, 降低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的可能, 保障施工人员的个人安全。另外, 在装饰装修的过程中, 要尽可能的选择环保度较高的原材料, 控制装饰装修原材料中危害人身安全的有毒物质含量, 防止出现建筑物释放大量有毒气体吸入人体的情况, 继而引发人体内的免疫系统紊乱, 威胁室内环境生活者的生命安全[2]。
(三) 经济适用性
经济适用性是室内环境艺术的人性化处理设计中永恒不变的话题, 不仅符合我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还会降低室内环境设计的成本投入。因此, 在开展室内环境艺术的人性化处理设计工作时, 应该利用最适宜的投入购买原材料, 将材料和设备进行重复利用, 提升原材料及能源的利用度。另外, 环境污染也是经济适用性需要关注的点。
四、人性化处理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 人性化处理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是色彩应用。上文提到, 人性化处理设计中最直观的影响就是色彩。也就是说, 空间环境内不同的用户对色彩的喜好度不同, 设计人员应该以建筑物用途的特点为基础, 满足用户的色彩需求。为了避免环境色彩的过分单一, 设计人员可以选择与用户色彩需求协调的其他颜色作为辅助填充。另外, 心理学中也对色彩和人的关系进行概括, 认为人的情绪变化受色彩的支配性较大。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根据建筑物用途进行人性化设计的必要性, 例如人们看书学习的书房应选择白色、绿色等等, 与人们的需求产生较大的共鸣。
二是光照应用。室内环境人性化艺术设计中光照的影响程度也比较大。一方面, 光照可以改变室内环境色彩的本质颜色, 例如红色在光照下呈现亮红色、紫色在光照下呈现亮紫色等等。另一方面, 光照本身对于设计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将适合的光照利用起来, 提升建筑物环境的舒适度。因此, 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光照的使用需求选择建筑物的窗户大小、形状, 增加建筑物内部光照的范围。
三是隔音应用。当下噪声污染造成的影响非常普遍, 这种污染比环境污染更为恶劣, 既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还容易造成人们的听觉失灵。因此, 设计人员在对室内环境进行人性化设计时, 也需要将噪声污染考虑到其中。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办法:一是隔离外界的噪声污染, 可以在装修时增加室内的隔音设施;二是弱化内部的噪声污染, 如喜欢欣赏交响乐的人会安装隔音门等等, 保护使用者的个人隐私。另外, 设计人员在对大型商场、酒吧、KTV等容易制造噪音的场所进行设计时, 不仅要增加墙壁隔音棉的多层放置, 还要应用一些关于声音的原理, 限制声音在空间外的传播[3]。
四是空间布局应用。由于现阶段房屋价格的不断攀升, 大部分人们只能够按照需求购买一定面积的房屋, 对于一些面积较小的刚需房, 提升空间布局的利用率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结合实例对人性化环境设计的空间布局应用进行详细介绍:首先, 设计人员应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将不必要的设备进行替换处理, 如卫生间较小的房屋, 不应该放置浴缸占地, 应该隔成独立的洗浴空间。这样既能够满足人们的干湿分离需求, 还能够扩大卫生间的使用面积。再如洗衣机的放置位置, 有阳台的户型可以在阳台规划洗衣区域, 放置洗衣台、洗衣机及其他洗涤用品;没有阳台的户型也可以将洗衣机放置在卫生间的洗手台下。其次, 设计人员要注意家具结构的尺寸, 使其既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还能够扩大储物空间。如单身生活的青年可以选择1.5m的储物气撑床, 还可以选择储物功能较多的日式榻榻米。最后, 设计人员要充分利用各个空间, 如入门处的鞋柜可以设置由上至下, 中间掏空, 下部悬空的形式, 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二) 人性化处理技术未来行业内发展趋势
室内环境人性化处理艺术设计在未来有回归大自然和融合地方特色两种发展趋势, 下面将对两者进行详细介绍。
一是回归大自然。由于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上升, 生活节奏变快, 再加上工业化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 人们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 回归大自然, 已经成为人们现阶段精神物质追求的主要代表。基于此, 设计人员可以在设计室内环境的过程中, 多增加一些自然景观配合陈列, 如绿色盆景、花草、盆栽草莓等等, 建筑物内部有空间的环境设计还可以融入假山、流水等等。虽然这些景观不能够将我国各地的风景还原, 但也能够美化用户的心灵, 缓解紧张的气氛, 释放用户的天性, 继而更好的开展工作学习及生活。
二是融合地方特色。这种思想最早起源于国外, 但并没有受到一定的重视, 直到伯纳德在2011年推出《建筑中没有建筑师》书籍时, 这种理念才重新开始受到室内设计行业的重视。在室内设计艺术中最重要组成成分就是环境, 设计人员可以在室内环境设计中添加地方特色的乡土风情元素, 如装饰物、图腾、人物绘画、特色雕塑等等。这些元素既可以单一出现在室内设计中, 也可以根据需求组合出现在室内设计中, 是设计行业未来发展形式之一。例如, 东三省一些餐厅在对环境进行装修设计时, 会选择具有当地特色风土民情的装饰物和家具, 为消费者营造别具一格的用餐环境, 如火炕、老式家具家电、老式缝纫机、土墙、人物习俗彩绘等等。当消费者在这个环境下进行用餐时, 既对当地文化有了新的认知, 而且有助于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 这也是现代人所追求的“情怀”。
五、结论
综上所述, 环境在室内艺术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它不仅可以充分挖掘建筑物整体的使用价值, 还可以满足社会大众对审美的要求, 为人类营造一个舒适、舒心的室内环境。因此, 设计人员要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环境处理贯穿到室内艺术设计中, 提升室内环境艺术的现代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 人们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本文围绕人性化和室内设计, 以内容、原则、具体应用和未来发展远景为切入点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和人性化处理的融合方式进行分析, 旨在为同行业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建议, 有助于我国室内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性化处理
参考文献
[1] 宫雪, 刘琳琳.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处理[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 17 (21) :57-58.
[2] 郭婷, 上官紫淇.浅析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处理[J].美术大观, 2017 (4) :112-113.
人性化室内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结合当今社会问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大致阐述了高层办公建筑的设计理念及设计要点。提出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从多角度分析高层办公建筑设计的优秀案例,进一步明确高层办公建筑人性化生态化的设计方向。
关键词:高层办公建筑;绿色生态;人性化
1、高层办公建筑的设计理念
1.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社会不断进步,人类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也对周围的事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建筑设计关系到人们居住,生活,工作等各个领域,因此,首先要建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设计者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室内外设计,交通便捷,材质运用,使用周期,温湿度变化等与使用者相关的多方面需求,进而为人们创造出一个理想的使用空间。
1.2运用自然体系的设计理念
科学的生态设计方案,是要综合考虑建筑周边的自然条件,了解建筑周边土壤,绿化,水系,气候等因素形成的包围圈,然后进行综合设计的建筑工程。这种理念体现在高层办公建筑设计中,就是解决通风和日照问题,尽可能的节约使用电器设备,努力打造出在当下建筑环境中,一套最优质,最适宜的生态型高层建筑体系。
2、现代办公建筑的人性化设计
2.1相同领域的生态建筑
现代生态办公建筑在我国已经逐步普及,下面引进一些其他国家的生态办公楼,供我们借鉴。美国绿色办公楼和普通写字楼没有什么区别,但墙面都是由麦秸做的,经高科技加工,结构牢固。地板是用废玻璃制成的,办公桌是由豆渣和废纸制成的。最有特色的是周围墙壁上的常春藤。这不仅使办公室看起来清爽,并可以改善空气,使房间冬暖夏凉。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利用废物和可再生资源,实现绿色生态的现代办公建筑。
2.2从传统走向现代
在传统的设计过程中,人们关注单墙漆、地板和书桌摆设等,注重自然材料的应用,强调工业材料的表现,浪费了大量的装饰材料;不注重自然光源的利用,强调人工照明;不注意通风以及室内环境的绝缘和散热性能,以人为的气候代替自然气候。在现代办公空间的布局上,人们往往会采用封闭现代办公空间,导致人们交流、沟通的机会的减少,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1)创造融于自然环境中的建筑内部空间
建筑师应基于建筑结构的科学性,在室内设计中引入生态设计。尽可能地利用太阳光,根据南北窗墙的厚度和地域差异调整大小,增加室内照明,保证室内良好的通风条件,为员工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例如,坐在窗户工作人员可能会受到光照太强的问题,所以设计师应利用装饰材料,将窗帘设置成两层,一层是半透明纱层,遮荫,以满足不同的人和不同时期的需要。建筑师还可以安置盆景、雕塑、水族箱等绿化景观,室内绿化植物能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水族鱼能为整体环境添加灵动的生活气息。此外,建筑师应选择清晰柔和的色彩来装饰墙面,以达到自然景观与环境的完美结合,营造良好的室内生态环境,提高室内自然生态的审美情趣。
(2)推广绿色生态材料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选择无污染的绿色建材,以改善工作环境的空气质量,保证员工身心健康。例如,樱桃木、藤、竹、草作为家具的基本材料,以充分体现材料的肌理;利用世界上先进科学与技术材料。例如:可吸收氮氧化物涂层、抗菌自洁玻璃、可以调节室内湿度的砖、高效照明设备等的推广,建立优质高效、经济、舒适、安全、可靠,良好的环境。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保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为了避免各种电话铃声、谈话和印刷设备的噪音,在办公室里,有必要使用吸音材料有效地消除噪音。同时,设计师应不断挖掘新型的材料,创造新的风格,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办公环境的生态化设计应注意减少室内环境的建设、使用和更新过程中的浪费,多使用绿色材料。
3、高层办公建筑设计要点
3.1高层办公建筑空间组合设计
区别于平面的空间设计,在高层建筑空间中,要充分考虑庭院,中庭等多层空间的组合排布,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不同空间的温度,湿度,阳光,通风的不同要求。传统的高层建筑的只是竖向空间的增加,根据功能分区和动静需求将每一层平行空间做成封閉、独立的使用空间。这样的利用只满足了面积的增加,并没有产生更多的附属价值。在未来的高层建筑中,垂直绿化的加入是必不可少的,这不同于表皮的绿化种植,而是在建筑内部进行局部镂空的设计,将两层空间局部打开并铺满绿植使之形成室内微气候,并局部与室外相通。不同功能的空间以及内外空间进行空气交换,从内部打破了传统造型的规律性。其内部空间增加了绿化共享场所,从而营造了舒心,开放的工作氛围,提高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提升了企业效益。例如,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大楼,被称为全球第一座最高的高层生态建筑。建筑平面是边长为60m的等边三角形,周围是三面办公空间,中间是被分为四段的60层通高的中庭,整座大楼的特点集中在中庭的处理上,中庭在平面上按顺时针方向螺旋上升式设置,这样可以基本保证每个办公室都能有自己的采光的自然通风。
3.2建筑物“表皮”设计
“双表皮”幕墙的设计也是生态建筑设计中常见的方法,如刚刚竣工不久的上海中心大厦,其在通风,保温,隔声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再者就是植物表皮覆盖,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建筑的表皮不会局限在各种合成材料的运用,绿植的覆盖也成为了建筑的另一层表皮。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屋顶也是建筑结构的重点,作为现代建筑的第五立面,是建筑空间由内部向空中扩展的体现,可以在设计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屋顶架空板、屋顶花园来降低屋顶的热负荷,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建筑符号。在立面造型上,植物表皮覆盖可以削弱以往高层建筑那种死板的设计方式,柔化建筑表皮,增加建筑情趣,丰富立面色彩使之与外界自然融合。
4、结语
对于现代化办公建筑领域来说,其关键领域还是要看建筑的外观和实用,其中包括安全、健康、舒适、经济等等。提高工作场所质量和能源效能,加强安全使之能适应承租人的频繁改造是重中之重的目标。绿色节能建筑也必然是现代乃至未来建筑业的发展的一大趋势,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综合各学科的知识,最大程度促进我国高层办公建筑生态化节能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玲.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运用研究[J].建筑科学,2015(29):265.
[2]王海川,董良山.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4(23):20.
人性化室内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环境心理学与建筑心理学是心理学特别是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领域,它是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用于考察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寻找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看来将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建筑学是很有必要的,它使建筑师从服务人群的心里出发寻求最舒适的、最人性化的设计,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关键词 心理色彩学 共享空间 灰色空间 私密性
以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二食堂为例从心理色彩学、共享空间、灰空间、私密性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心理环境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二食堂位于美丽的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的中心地带,它是整个基地的重要节点之一,连接南面的竹苑二号宿舍楼、西面是学校的一条主干道(主干道西面是杏苑宿舍楼)及北面是松苑四号宿舍楼,它的东面是开阔二食堂大广场,一般作为大型的集会场所使用。
一、心理环境色彩学在二食堂中的运用
建筑色彩的运用,一是表现在建筑的性格,而是注意和环境的配合,三是注意建材的色彩及其在光影中的变化,而同时还要考虑到它的演进。
从北门沿着主干道向南走,首先看到的是二食堂前面开阔的广场,沿台阶而上印入眼帘的就是二食堂,二食堂平面图呈现圆形,因为圆形可以和周围的建筑跟好的融合,看起来那么的合乎自然,更好的起到节点作用。二食堂运用橙黄色的瓷砖贴面,在边界处运用白色压边,使得建筑不显得那么庞大。
作为一个食堂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学生有食欲。曾有实验证明,国外的一些中国餐馆常采取大红装饰,让室内气氛有些俗,顾客进入,像进入了火坑,容易暴饮暴食,且易醉闹事,因而餐馆生意不太好,后经人改成粉红色与橙黄色为主调,仍然使食客们食欲大增,而暴饮暴食现象却明显减少,因而生意也好做多了。所以二食堂的颜色在吸取前人的教训后运用橙黄色是合理的。其次从注意和环境的配合来说,二食堂作为整个南湖校区重要的节点之一当然不能像宿舍楼颜色那么大众(它周围的宿舍楼都是浅色调的),需要吸引人的眼球,引起视觉上的亮点。从建筑材料来说,二食堂使用的是橙黄色的瓷砖的贴面,瓷砖美观、大方、耐磨、耐脏、不吸水、耐酸、耐碱、无辐射,是它性能上的优点,使用在学校这样的公共场合时比较好的。再从艺术方面说,瓷砖拼贴产生的花纹,在阳光照射下,光影斑驳,折射出百年名校古朴的气息,以及其包含的浓厚的学习的氛围。
走进食堂,它的装饰简单素雅,整体彩度较低,在大面积玻璃窗的帮助下,室内获得了较高的明度,从天棚、墙面、墙裙到地板色彩逐渐由轻到重。
二、共享空间在食堂中的应用
美国建筑师约翰波特曼在《波特曼的建筑理论和事业》的《共享空间》中说:“共享空间的总概念是以人们要求从闭关的环境中解放出来为根据的。如果一个空间是发生较多事情,当你从一个地区出去能意识到其他活动正在进行,你就能从精神上获得自由。”
从二食堂的南门进入,首先看到的是两层通高的共享空间,光线通透,周围有楼梯,有剩余饭菜的安放处,有食堂的简介等一系列功能空间。于是这个共享空间既是交通空间,又是学生的活动中心,也是空间序列的高潮, 具有多功能特点。
学生是食堂共享空间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在任何地方都需要有相对变化的不同环境,更何况充满激情的大学,一个没有变化的空间是不能引起大学生的眼球的,食堂空间变化越有特色,就越能吸引学生,在吃饭的同时带来精神的享受。而且人都有“看”与“被看”的心理,大学生处在成熟与懵懂的时期,这种心理需求更多一些,所以设置共享空间提供了这种积极地气氛,使空间静中有动,灵活多变,充满趣味感。
三、灰空间在食堂中的运用
丹麦的扬盖尔教授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提出“柔性边界”的概念。他主张在城市的任何地方,或建筑中,应建立室内室外的良好联系。
二食堂围护结构有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在这些玻璃幕墙的外围做了一些橙黄色弧形的片墙,种上一些植物,灰空间充满生机,生机勃勃,形成独立的小天地,,在繁杂热闹的空间中提供隐蔽清静的环境,它装饰光线, 在阳光照射下, 可形成各种奇妙的阴影。也为在玻璃幕墙那边吃饭的同学提供了私密空间。这片灰色空间以其掩映对比、若明若暗、亦此亦彼、你我兼容的感觉变化使食堂室内外空间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空间的渐进感;同时也是学生对于空间的公共性到私密性的需求转化处于逐渐演变之中,而灰色空间或过渡空间也就成为学生沟通信息、交流感情的向心性小区,可以在这里避雨、闲谈、谈情,使人们心里平衡有一个安全的地段。他以包容的态度调适彼此的过渡,优化中间层次的空间品质。
四、私密性在食堂中的体现
人是社会的人,同时又是个体的人,人都有独立的一面,自我隐匿的一面,这些都决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空间。去食堂吃饭的可以分成几类人:独自吃饭的同学、情侣、成群结队吃饭的同学。对于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位置需求,情侣希望有属于他们两个人的小空间,而一个人吃饭的同学也希望有自己的小空间。于是针对不同人的需求,食堂的座椅布置也做了相应的改变,在靠近玻璃幕墙的边上布置了两人座的椅子,为情侣或者两个好朋友提供安静的聊天氛围,可以看见外面的花开的艳,赏心悦目。
参考文献:
[1]马铁丁编 .环境心理学与心理环境学.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人性化室内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公园座椅的设计与安装是为了满足在公园锻炼或者活动的人群的日常需要, 是政府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多的文化需求必然的进程, 公园座椅的设计理念要尊重科学的发展, 切实满足在公园活动人群的各种需求。在实际设计过程中, 不只要满足政府的需求, 也要对单位个体负责。
现在市面上座椅的设计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 ”即使这样, 在实际设计生产中, 受设计者水平、成本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作品还是很少, 市面上大多数的座椅设计仅仅在外观上满足人性化的理念, 但是很多内在的内容都和之前的座椅没有区别。
二、沧州市公园座椅人性化分析
沧州市作为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十分看重的。这之中公园的座椅是基础设施中惠及市民的很重要的具体设施, 沧州市公园中座椅在具有很多优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公园座椅的设计理念要做到“以人为本”, 座椅是给在公园活动的人群使用的, 要满足这些人的基本需要。座椅的设计和使用要在不损害当地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完成的, 要做到自然和设计和谐统一。同时要做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不能随意浪费资源。公园座椅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公益性, 除了正常人群的使用, 还要考虑到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使用, 使每个人都得到基本的尊重。
设计公园座椅之前, 要充分了解沧州市的文化背景和经济现状。不能盲目的设计座椅, 造成虽然座椅设计的非常优秀, 但却不适合沧州公园的使用。同时公园座椅的使用还要引导当地居民要切实保护身边的基础设施, 为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做出贡献。
1、公园座椅功能的分析
1) 休憩功能
公园的作用之一就是为行人提供一个休息的场所, 这之中座椅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公园座椅在设计时要充分满足舒适耐用这一基本要求, 设计出基本参数合理、质地优良的座椅来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只有做到行人可以在公园中舒适的歇脚, 公园座椅才发挥了其自身的价值。
2) 交流场所
公园也是人们约会交流的重要场所, 这之中座椅就起到了对于交流的媒介作用, 可以加强人群之间的沟通。舒适的座椅可以帮助参观者保持愉快的心情, 对于交流活动有促进作用。例如:沧州市公园中各种基础设施十分齐全, 当地居民经常在公园之中交流沟通。
3) 环境小品
公园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对改善城市气候、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等要求有很大的作用。公园会为城市提供一个可以畅所欲为的公共场所, 同时也是一个地标性建筑。公园中优秀的基础设施是对城市更好服务的根本, 座椅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居民对公园的直观印象。同时座椅的形态对于公园整体的环境有着提升作用, 外观优美的座椅可以使公园的整体景色更加精致。
2、公共椅空间环境人性化分析
国家越来越提出人的作用, 更多的设计要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需求。沧州市政府要求本地公园要充分考虑人文关怀, 做到人性化设计, 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要进行考虑, 充分体现人文精神, 满足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设计者要考虑到“人”的基本需求, 在满足保护环境、降低成本、舒适大方、结构合理的前提下最大的满足人性化的基本要求。
1) 空间布置的人性化
行人在公园中休息活动时, 会对本地的风土人情做到基本的了解。在公园座椅上休息时, 可以充分了解到公园本身空气、景观的方面的情况。同时还有可能参观到本地的文娱活动。这就要求对座椅位置也要进行考虑, 要切实避免阳光直射, 充分保证座椅视野的开阔性。
座位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对于公园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设计者在设计座位位置时要充分考虑到座椅的使用情况。比如说若采用围合向心的布置方法可以满足团体间讨论的需求, 但是倘若本地来公园游玩休息的大多是三三两两的人, 就会造成大量的座位浪费。若采用围成一个圆, 面向外部的布置方法, 对于人多的团体就不够实用了。这些都需要设计者在进行座椅的设计前做好调查工作, 切实考虑本地的实际需求。
2) 环境整体的协调
公园中的座椅要与整个公园融为一体, 不能太过于喧宾夺主。设计者在进行公园座位设计时要切实考虑到整个公园的和谐统一, 避免设计的座椅在公园中显得过于突兀。做到座椅与公园、公园与城市融为一体。
三、总结
笔者就沧州市座椅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看出, 公园座椅的设计与安装不只是满足居民最基本的需要, 还要对当地居民的情感、心理有着熏陶作用。在保证使用、环保的前提下还要蕴含更多的人文思想。公园座椅的设计可以体现整个城市“以人为本”的思想, 提升整个城市的宜居程度。达到人与自然, 人与城市、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各地区对于自身的基础建设也日益看重, 更多的市政项目投入开发, 对于城市环境的改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论是作为家具的一部分亦或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中不能缺少的座椅在设计上也在不断进步, 更多的座椅被要求款式新颖、结构合理、物美价廉、实用性强、安全性能好。在市政建设中, 公园座椅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公共基础设施, 公园座椅要做到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同时在实用性上也要做到舒适。不单单要有合理的设计结构, 还要便于清扫, 可以抵抗一些恶劣的天气, 由于使用率很高, 公园座椅的质量也要得到充分的保证。笔者就本文于沧州市公园座椅设计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讨论。
关键词:公园座椅,结构合理,经济性,公共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冉, 熊建新.城市公共空间座椅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 2010 (14) :12-14.
[2] 李超.城市户外公共座椅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