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爱的牺牲》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火烈鸟
2025-09-16
1

《爱的牺牲》范文(精选4篇)

《爱的牺牲》 第1篇

作者运用漫画般的笔触, 勾勒出数位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 令人印象深刻。如Joe Larrabee:来自中西部槲树参天的平原的一个浑身散发着绘画艺术的天才, 二十岁时便背井离乡来纽约“深造”, 带着一个“飘垂的钱包”。寥寥数语, 一位怀抱理想, 渴望闯出一片天地的热血艺术青年便跃然纸上。而后, Joe为了家庭放弃绘画, 去洗衣房帮工, 让人感叹他不愧是一位有责任有担当的好男儿。Delia Caruthers:来自南方一个松林小村里, 热爱音乐, 来到北方“深造”。与Joe结婚后, 生活日益艰难, 她为了爱人的事业牺牲了自己的音乐理想, 外出工作为人烫衬衣, 是一位温柔体贴、有耐心、有理想, 勇于为家庭牺牲的好妻子。此外Joe和Delia虚构的几位人物也同样栩栩如生:家庭富裕, 关心他人的可爱老头Pinkney将军和他那喜爱穿白衣, 瘦小柔弱、善良可爱的女儿Clementina;一个从庇奥利亚来的有钱胖子, 围着羊毛围巾, 是对艺术没有欣赏能力的“傻瓜”。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使整篇小说更加充实、饱满。

在情节设置上, 作者更是匠心独具, 将反转式情节链运用得出神入化。Joe和Delia为生活所迫, 都在结婚后中断学业外出挣钱养家, 因为各自的善意隐瞒, 他们坚信对方都找到了与艺术有关的工作, Delia是在一位将军家教授他女儿音乐, Joe是在中心公园出售自己画的素描。生活看似简单而快乐, 然而一件意外使真相浮出水面:Delia一直是在一家洗衣房烫衣服, 而Joe也是在同一家店里烧锅炉。他们都为对方放弃了艺术, 因为“爱”, 牺牲了艺术。作者于小说结尾处峰回路转, 揭示出这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 但回顾前文的细节与暗示, 又令读者不得不承认故事合情合理, 不由得赞叹小说构思之精巧。这便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 即通过小说情节的不断推进引导, 暗示读者必将出现某种结局, 然而, 在读者以为阅读期待即将实现的临界点时, 笔锋陡转, 揭示出令人完全意想不到的结尾, 从而带来强烈的艺术冲击力、爆发力和吸引力, 使读者在合卷后仍回味思索。

小说行文流畅, 语言生动活泼, 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轻松、幽默的调侃, 如“迷人的情妇”, “合法的纸币”等等, 并穿插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而又富于哲理的戏剧性场景, 如Joe六岁时画的一幅作品被配上架子, 挂在药房的橱窗里, 但是旁边却挨着一只留有几排参差不齐的玉米的穗轴;Delia把六音阶搞得很出色, 她的亲戚们让她到北方去“深造”, 给她凑了一笔数目很小很小的款子;Magister之所以有声望, 是因为他取费高昂;课程轻松, 他的高昂轻松给他带来了声望……

当然, 最让人难忘的是, 在《爱的牺牲》中, 年轻的夫妻虽然经济拮据, 但始终积极乐观, 正如文中所描述的“假若家庭不幸福, 随它怎么宽敞———你从金门进去, 把帽子挂在哈得拉斯, 把披肩挂在合恩角, 然后穿过拉布拉多出去, 到头还是枉然”, 表达了作者对幸福真谛的理解:只有“爱”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爱的牺牲》读后感 第2篇

乔和德丽娅是《爱的牺牲》里两位主人翁,乔是学绘画的,德丽雅是学音乐的。他们俩都是离开家乡,来到纽约继续学习艺术。他们也是在纽约相识相爱,并结为夫妇。当柴米油盐和房租水电在生活的天平上重重地压下去的时候,德丽雅停止了她的音乐课,为了能让乔继续学习,她收学生赚取生活费。

而乔呢,不忍心把生活的全部担子都压在妻子身上,也终止了学业,在公园里画速写出售。这似乎很不错,天平平衡了,生活有了着落,也不离开他们的爱好。意外,意外的背后永远是苦涩的真相,德丽雅的手被烫伤了。实际上她是洗衣店里的烫衣女工,乔则在洗衣店里烧炉子。他们的生活虽然拮据,可幸福感却盛满了那间小小公寓。

这是典型的欧亨利小说,让人仿佛又看到了《麦琪的礼物》中的吉姆和德拉。他们都舍弃了自己最宝贝的东西为对方换来一件毫无用处的圣诞礼物,这都是爱情把天平重重压下去的结果。

当乔和德丽雅数着他们这一周三十三块钱的薪水时,乔说:“我的画,加上你的音乐课,我想艺术还是有前途的。”是吗?有太多的艺术作品流芳百世,可又有几位艺术家能靠艺术喂饱自己的肚子。毕加索是唯一一位亲眼看着自己的画作走进了卢浮宫的人。

这让人想起梵高,这位后印象派的先驱人物,今天他的画作都是以百万计,可当梵高活着的时候,一直是贫困交加,他所有生活开销都是由弟弟和好友支持的。梵高是位多产画家,可在他有生之年里,只卖出了一幅画作《红色的葡萄园》。

还有舒伯特,只在人间存在了三十一年的天才音乐家。出版商出版他的作品,而给他的稿酬少得可以忽略,舒伯特一辈子挣扎在贫困之中。他身无分文又饥肠辘辘,在小饭馆里用他那首著名的《摇篮曲》只换得了一顿简单的晚餐。舒伯特死后,这首《摇篮曲》的手稿在巴黎拍卖,起价是四万法郎。最后他因无钱看病,死于伤寒。

看来艺术太飘渺,远比不上在洗衣店里烫衣服烧炉子更实在更实际。

《爱的牺牲》读后感(二)

文章以“一个人要是爱上了艺术,再大的牺牲似乎都可以忍受”一句话开头。然后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对情人有共同的爱好:那就是艺术,所以走到了一起。一个人去跟大师学画,另一个人去跟大师学音乐。后来学费支出过多,家里变得穷苦了。于是一个人去卖画,另一个搞起了音乐培训,可是两口子的收入并不高。为了这个家,为了爱人,他们要是放下自己的爱好,干别的活去了,因为他们彼此的爱,大于对艺术的爱。

我认为,为了某些事物,再大的牺牲也不所惜。就像主人公为了爱好牺牲了金钱,又为了彼此的幸福牺牲了自己的爱好一样。这些事物,可以是一切积极向上的事物——你可以为了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物品或一个想法不惜一切代价努力。

为了梦想,再大的牺牲也不所惜。美国的莱特兄弟从小就梦想上天飞翔。长大渴望一台更加可靠的飞行器。他们试飞了好几种方案,但飞行器都摔了,损失了好多。但这在梦想面前算什么,他们终于在1903年成功起飞了第一架可靠的飞行器——“飞行者”一号。后来这种飞行器演变成现在的飞机,莱特兄弟就是飞机的发明者。

为了大家的健康,再大的牺牲也不所惜。中国医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因为她发现了一种抗疟药材,人们得以从苦难中解脱,而她却积劳成疾……

你要为某事做什么,加油!不要害怕牺牲!

《爱的牺牲》读后感(三)

关于爱的著作有很多,我最喜欢的便是《爱的牺牲》。

作为美国小说大家欧·亨利的成名作,《爱的牺牲》无疑会带给我们许多的感悟。对于《爱的牺牲》,我所感悟最深刻的,就是“爱,无所不能”。

在这篇短篇中,欧·亨利以生动活泼、夸张幽默的描写,充分的体现了各种各样的语言描写的妙处。就像那一句“你从金门进去,把帽子挂在哈得拉斯,把披肩挂在合恩角,然后穿过拉布拉多出去”,以很夸张的描写,来形容一间想象中的屋子。当然这只是作者的讽刺。

都说在艺术面前,任何牺牲都是可以的。

故事的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是一对夫妻,这两夫妻各自在一位画家和一位音乐家的门下学习。在有钱的时候,这两夫妻可谓是快乐的。但坐吃山空的他们,还是面临断炊的威胁了。妻子找到了一份“教音乐”的工作;而丈夫每天外出“写生”、“卖画”。

但两星期之后真相揭晓了。妻子因为烫伤了手而被丈夫发现她这两周来其实是在做烫衣工,丈夫很巧的在妻子工作的店子里为炉子烧火;而刚好丈夫在那天下午将废弃的机油和纱布头给了一位烫伤手的女烫衣工。于是真相就这么揭晓了。

爱是无所不能的,就算是艺术,也可以牺牲。

《爱的牺牲》读后感(四)

《爱的牺牲》是欧·亨利式的作品,讲述了一对追逐艺术的年青艺术家夫妇,离乡背井到纽约去深造,却因家境贫困难以伸展抱复。于是妻子为了生计牺牲自己,中断钢琴学习去教音乐,“我一面教授,一面也能学一些”,她这样安慰丈夫,仍然和音乐在一起。丈夫不甘让妻子一人承担生活的重负,也停止学画,到中央公园去速写,一边画,一边把画的成品出售。两人虽然都中断了学业,却都没有离开艺术,既为谋生,又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生活似乎还美满。

然而,一起偶然的事故使事情的真相暴露出来——妻子不小心被烫伤手,而她手上包扎用的废纱头就是丈夫找来的。原来他们都为了对方不放弃艺术,都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妻子并没有去教钢琴,而是为了丈夫不放弃艺术生涯在洗衣作坊烫衬衣;丈夫并没有到中央公园速写,而是为了妻子继续学习在洗衣作坊做烧火工。严酷的生活使他们都放弃了艺术,但他们相互的爱却感人至深。欧·亨利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和沉甸甸的故事,揭示了“爱”的伟大力量。

当某一事物成了我们的爱好时,我们就会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的确是这样的。可当你遇上了值得爱的人,也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割舍的,所以这对年轻的夫妇为了彼此都放弃了自己所热爱的艺术。他们每天都要在辛苦工作之余想如何向对方叙述一天的生活才会让对方相信,觉得自己今天过得不错,不用为自己担心。欧·亨利将他们所述的生活描写得格外详细丰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这对夫妇为了这个谎下了多少工夫,他们对对方的爱有多深。

为残酷的生活所迫,为了最爱的人放弃爱好,放弃艺术,这样的深沉浓烈的爱正是当今所缺的。

《爱的牺牲》 第3篇

关键词: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爱的牺牲》,有效性

翻译批评是翻译研究中一个必不可缺的部分。翻译批评的任务在于对译文语篇整体进行尽可能客观的质量评估。然而, Peter Newmark曾指出, “优秀译文的精妙之处就像诗歌的美妙之处一样难以捉摸, ……然而, 译文中的拙劣之处、错误以及不准确的地方却很容易辨别出来。”[1]长期以来, 翻译批评都是建立在批评者对译文印象化、零散式的评价上, 缺乏一个系统的、严格的参照框架。语言学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为翻译批评带来了巨大转机, 为其找到了一个较为系统而科学的理论基础。

20世纪90年代掀起了语篇分析在翻译研究中应用的热潮。最具影响力的语篇分析模式莫过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模式。House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则是建立在其语篇分析模式的基础之上, 它通过比较译文和原文在情境变量、语旨、功能和语言方面的差别, 来辨别译者所使用的翻译方法以及译文中的翻译错误。

1 韩礼德的语篇分析模式与House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韩礼德的语篇分析模式以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 其基本思想是把语言看成一种交际活, 认为意义产生于作者有意识的语言选择, 并把这种语言选择与一个更广泛的社会文化框架进行系统的关联。[2]在韩礼德的模式中, 文本类型受社会文化环境所限制, 而文本类型又决定了系统中的其它因素。首先文本类型决定了文本的语域, 包括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变量。语域的每一个变量都和意义的某部分产生关联。构成文本语篇语义的各部分意义分别实现了语篇的概念性功能、人际关系性功能以及文本性功能。这三个语篇功能分别由词汇语法来实现或构建, 即作者对词汇以及句型结构的选择。具体来说:文本的语场和概念意义相关, 主要通过及物系统来实现;文本的语旨和人际关系意义相关, 主要由情态结构来实现;而文本的语式和文本意义相关, 主要由主位信息结构和连贯性来实现。因此, 可以通过分析文本的及物性、情态模式、主位结构和连贯性来揭示文本的三个功能以及文本的意义是如何通过语言选择来实现的。

豪斯 (House) 把韩礼德的语篇分析模式运用到了翻译研究中, 并建立了一个较为系统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这个模式通过系统地分析比对原文和译文的语域, 即分析译文和原文如何通过词汇、句型和文本的方式来实现文本的三个功能, 以此判断译文的质量。其操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 对原文和译文的语域和文本类型进行分析和对比;其次, 对原文和译文在概念功能、人际功能以及文本功能上分别进行分析和对比;第三, 指出原文的“隐形错误”, 对原文的质量进行总结, 并指出原文是显性翻译还是隐形翻译。[3]

显性翻译是指译文以原文的翻译作品身份出现, 读者知道有原文的存在;隐性翻译是指译文作为原文的替代品出现, 和原文拥有一样的地位[4]。显性翻译要求译文在语旨、语域、语式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而译文由于处在不同的语篇世界中, 其三个功能无法与原文保持完全一致;隐性翻译则是在译文中重新创造、复制或重现原文在其语言文化框架下的功能, 译文必须在文本类型以及语篇的每一个功能上与原文寻求对等, 必要时还需要对文本进行“文化过滤”。当然, 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并不是绝对的, 只是相对的。

2 欧·亨利小说《爱的牺牲》的翻译质量评估

为了对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我们将尝试用此模式来分析欧·亨利小说《爱的牺牲》 (A Service of Love) 的两个汉译版本:一个版本出自1962版王仲年所译《欧亨·利短篇小说选》[5], 另一个版本出自2011版黄源深所译的《最后一片叶子:欧·亨利短篇小说选》[6]。以下将分别用62版和11版来指代这两种译文。

2.1 原文的情景语域分析

《爱的牺牲》 (A Service of Love) 是欧·亨利的著名短篇小说之一。从语场的角度来看, 这篇小说属于文学作品的范畴, 主要讲述了一对贫穷却热爱艺术的年轻夫妻, 为了成全对方不得不放弃各自的艺术追求的感人故事, 同时展现了19世界美国草根阶层的无奈与艰辛。[7]

从语旨的角度来看, 这篇小说主要涉及了两个主要人物及几位虚构人物:怀抱艺术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好丈夫Joe Larrabe, 和有音乐梦想、温柔体贴、勇于为家庭牺牲的好妻子Delia Caruthers;以及家庭富裕的Pinkney将军和他那善良可爱的女儿Clementina, 以及对艺术没有欣赏能力的“傻瓜”等虚构人物。小说字里行间里体现了两位主人公互相关心, 为了能让对方能够继续追求艺术而编造出各自在挣钱养家的同时没有放弃艺术的谎言, 谎言偶然揭穿后, 他们对爱有了更深的理解。从作者和读者的关系来看, 作者以讲故事人的身份出现在小说中:文章开始便提供了一个premise (假设) , 并指出接下来的故事将证明这个premise是错误的, 接着作者用活泼幽默的语言为读者呈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

从语式的角度来讲, 这篇小说以书面的文本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就小说本身的文字而言, 其主要使用的书面语, 也有部分口语用于描写两位主角的对话。

2.2 两个汉译本的语域对比分析

在分析原文语域之后, 我们将对两个版本的不同之处与原文进行对比, 分析两个版本和原文在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功能的差异, 找出其偏离之处。

2.2.1 概念功能的对比分析

概念功能与语场紧密联系, 主要通过及物系统 (transitivity) 来实现, 包括动词类型、主被动结构, 以及过程主体等。两个译文版本在措辞上有很多不同, 但只要和原文的概念意义基本一致, 都不会被视为偏离。如, 在小说第二段中“That will be a new thing in logic, and a feat in story-telling somewhat older than the great wall of China”。63版本译为“从逻辑学的观点来说, 这固然是一件新鲜事, 可是从文学的观点来说, 却是一件比中国的万里长城还要古老的艺术”;11版本译为“就逻辑而言, 这是个新鲜事儿;但就讲故事而言, 这是一种比中国的长城还要古老的奇迹”。两个译文分别把“feat”译为“艺术”和“奇迹”。由于“feat”一词既可指“一个行为”, 也可以指“一件艺术品”, 因此这两种译法都可以接受, 没有概念功能上的偏离。

除了这种情况之外, 我们也发现了两种译本与原文在概念意义上的偏离之处。如原文第2段中“At twenty he left for New York with a flowing necktie and a capital tied up somewhat closer”, 62版译为“二十岁的时候, 他背井离乡到了纽约, 束着一条飘垂的领带, 带着一个更为飘垂的荷包”, 11版译为“他20岁时来带纽约, 戴着飘忽的领带, 带了一笔搁死的资金”。很显然, “飘垂的荷包”和“搁死的资金”的概念意义是完全不一致的。“tie up”可以用来描述“只能用于某种目的的资金”。因此, 结合上下文, 这里译为“搁死的资金”比“飘垂的钱包”更好一些。

同样, 对于原文第4段中“Delia Caruthers did things in six octaves so promisingly in a pine-tree village in the South that...”, 两个版本也给出了不同的译文, 62版译为“德丽雅·加鲁塞斯生长在南方的一个松林小村里, 她把六音阶之类的玩意儿搞得那样出色, 以致……”, 而11版译为“迪莉娅·卡拉瑟斯出生在南方一个长满松树的小村, 因为能弹出六个八音阶, 显得很有潜力, ……。原文中使用“did things in six octaves”, “things”为复数形式, 显然Delia Caurthers所擅长的是与“six octaves”相关的事, 换句话说, 也就是说具有音乐方面的才能, 而后文中也暗示女主人公除了会钢琴之外, 应该还会唱歌之类的事情。从概念意义的角度看, 遵循原文的及物系统, 才能实现原文的概念功能, 因此62版本的译法更为妥当。

2.2.2 人际功能的对比分析

人际功能是和语旨相联系的概念。人际功能主要通过情态系统 (modality) 来实现, 其中包括情态动词、副词以及评价性词语。人际功能主要反映人物之间的关系, 包括作品中角色之间的关系以及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和地位。在分析对比两篇译文在人际功能上与原文的是否相符时, 我们找到了一些人际功能的偏离之处。

比如:对原文第10段中“They were mighty happy as long as their money lasted.So is every–but I will not be cynical”, 两个版本给出了不同的译文:62版译为“只要他们的钱没用完, 他们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的。谁都是这样——算了吧, 我不愿意说愤世嫉俗的话”;11版译为“只要不愁钱用, 他们都非常愉快。人人都如此——我无意玩世不恭”。原文中“but I will not be cynical”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幽默的写作风格, 同时也微妙地传达出了现实的残酷性。62年版的译文增添了“算了吧”, 相比而言更好地传达出了原文的人际意义。

对于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和地位, 也有部分偏离之处。如原文第16段中“Do you think I’m going to let you hustle for wages while I philander in the regions of higher art?”, 62版译为“你认为我能让你忙着挣钱, 我自己却在艺术的领域里追逐吗?”, 11版译为“你想, 我让你为赚钱疲于奔命, 自己却留在高雅的艺术殿堂, 游手好闲?”原文中“hustle”和“philander”是相对照的两个词, 很好地表达了丈夫不愿妻子独自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 说明丈夫是一个家庭责任感强的人。相较而言, 11版用“游手好闲”来和“疲于奔命”形成对比, 能更好地向描绘出丈夫的鲜活形象。

当然, 人际功能的偏离往往和概念功能的偏离分不开。

2.2.3 语篇功能的对比分析

语篇功能是和语式相联系的概念。语篇功能主要通过主位信息结构和衔接手段来实现。主位信息结构主要指小句中各个部分的语序, 衔接手段主要指语篇在词汇层面上的照应, 包括代词的使用、省略、搭配、重复等。

由于汉英语言在组句结构上的差别, 译文中对原文的主位信息结构进行稍作调整是很常见的, 因此, 考虑到语言上的差异, 只要语篇前后逻辑连贯, 对原文主位信息结构上的调整不能算做是对语篇功能的偏离。在衔接手段上, 由于英语语篇和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上的差异, 照搬原文的衔接手法并不等于就能够实现原文的语篇功能。如原文中第22段“I’m afraid she doesn’t practice enough, and I have to tell her the same things so often.”, 62版译为“我想她大概练习得不充分, 我得三翻四复地教她”, 11版译为“恐怕她练得不够, 同样的事, 我老得给她说。”从英汉语篇衔接的特点来看, 因为女主角做的就是家教的工作, 所以译为“我得三翻四复地教她”, 比“同样的事, 我老得给她说”和上下文衔接得更好, 读起来也更加流畅自然。同样在后面的“And how are the semiquavers and the demisemiquavers progressing”的译文中, 62版的“十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教得怎样样啦”也比11版的“十六分音符和三十分音符进展如何”更贴合语境, 也更符合汉语语篇衔接的特征。

3 评估结论及有效性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发现两个版本的译文都或多或少地和原文有偏离之处:在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上两种译文各有优劣;在语篇功能上, 62版译文要略优于11版译文。这两个版本的翻译都是属于显性翻译的范畴, 因此译文不可能完全实现原文的三个功能, 就这个角度而言, 两个版本的译文都达到了显性翻译的要求。

在分析对比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够给评估者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评估体系, 分别从三个角度去发现译文对于原文的偏离之处, 指出译者在翻译中的不足, 这较于纯感悟式的对照分析而言更为科学和系统。然而, 该模式也存在其固有的弱点。

首先, 该模式只适用于篇幅较小的文学作品, 对于长篇小说而言, 则工作量太大不易操作。其次, 该模式虽然可以让评估者从三个角度去寻找译文和原文的偏离之处, 但如何根据偏离的多少来确定译文的质量好坏缺乏一个具体的标准。所以笔者在分析时, 只好选用两个译文进行对比, 根据偏离多少来辨别哪种译本较好, 如果只对一个译本进行分析, 则没有比较就没有优劣之分。第三, 根据该模式, 评估者要判断译文到底是属于“显性翻译”还是“隐性翻译”, 这个判断对于译文质量本身而言并不具备重要意义。比如, 该文分析的两个文本的翻译就属于“显性翻译”, 这个判断只能用于对译文中的某些偏离做出解释, 而与译文质量并无直接关联。第四, 由于汉语和英语在及物系统、情态系统、主位信息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分析的过程中, 如何分辨这些由于客观因素造成的偏离, 以及如何对这些偏离进行定位, 还是该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 该模式不能体现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对译文的影响。该文分析的两个译文分别处于不同的年代, 各个译文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以及读者对译文的期望截然不同, 而该模式仅以原文的语域为依据进行对比, 忽略了目的语语境对译文质量评估的影响。

由于该模式建立在系统功能语法的基础上, 而系统功能语法主要是在分析英语及印欧语系语言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因此, 在面临着将英语转换成汉语这种体系差异巨大的语言时, 必然存在着其自身的局限性。

4 结束语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是一种较为系统、科学的翻译质量评估方法, 在将此模式运用到欧·亨利短篇小说《爱的牺牲》的两个英译本评估后, 我们发现该模式所存在的一些固有的局限性:对长篇文本来说操作性不强;质量评估缺乏参照标准以及忽略了语言差异以及目的语语境对翻译质量的影响等。此外, 由于翻译毕竟属于一种语言运用活动, 无法像自然科学一样精确无误, 而翻译批评的主体也会由于自身语言能力、文化修养的不同, 会使评价出现较大的差异。因而该模式的有效性在实际运用中由于多方因素的影响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8]

参考文献

[1]Wilss W.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Problems and Method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6:216.

[2]Eggins S.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M].London:Pinter, 1994.

[3]House J.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A Model Revisited[M].Tübingen:Niemeyer, 1997:43-109

[4]Munday J.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y and Appli cations[M].New York:Routledge, 2001:92-93.

[5]王仲年 (译)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16-23.

[6]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欧·亨利短篇小说选[M].黄源深,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73-79.

[7]龙茜.爱的牺牲[J], 文学教育, 2010 (2) :150.

爱的牺牲阅读题答案 第4篇

语文阅读理解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爱的牺牲阅读题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乔和德丽雅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夫妇租了一层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单调得像是钢琴键盘左端的A高半音。可是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有了各自的艺术,又有了对方。家庭只要幸福,房间小又何妨。乔在伟大的马杰斯脱那儿学画,德丽雅在罗森斯托克那儿学习钢琴。

可是没多久,艺术动摇了,该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学费也没着落了。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于是,德丽雅说,她得教授音乐,以免断炊。她在外面奔走了两三天,兜揽学生。一天晚上,她兴高采烈地回家来。

“乔,亲爱的,”她快活地说,“我有一个学生啦。爱?皮?品克奈将军的小姐克蕾门蒂娜,住在第七十一街。她只有十八岁。我一星期教三次课;你想想看,乔!每课五块钱。等我再找到两三个学生,我又可以到罗森斯托克先生那儿去学习了。”

“德丽雅,”乔说,“我能让你忙着挣钱,我自己却在艺术的领域里追逐吗?决不能够!我想我以卖卖报纸,搬石子铺马路,多少也挣一两决钱回来。”

德丽雅走过来,勾住他的脖子。

“乔,亲爱的,你真傻。你一定得坚持学习。我并不是放弃了音乐去干别的事情。我一面教授,一面也能学一些。我永远跟我的音乐在一起。何况我们一星期有十五块钱,可以过得像百万富翁那般快乐。你绝不要打算脱离马杰斯脱先生。”

“好吧,”乔说,“可是我不愿意让你去教课,那不是艺术。你这样牺牲真了不起,真叫人佩服。”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德丽雅说。

“我在公园里画的那张素描,马杰斯脱说上面的天空很好。”乔说,“可能卖掉一张。”

“我相信一定卖得掉的,”德丽雅亲切地说。“现在让我们先来感谢品克奈将军和这烤羊肉吧。”

周末,愉快自豪、可是疲惫不堪的德丽雅,得意扬扬地掏出三张五块钱的钞票,扔在那,“有时候,”她有些厌倦地说,“克蕾门蒂娜真叫我费劲。”接着,乔带着基度山伯爵的神气,掏出一张十元、一张五元、一张两元和一张一元的钞票——全是合法的纸币。把它们放在德丽雅挣来的钱旁边。“那幅方尖碑的水彩画卖给了一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他郑重其事地宣布说,“他另外预定了一幅勒加黄那货运车站的油画,准备带回家去。我的画,加上你的音乐课!呵,我想艺术还是有前途的。”

“你坚持下去,真使我高兴,”德丽雅热切地说。“你一定会成功的,亲爱的。”

下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乔先回家。他把他的十八块钱摊在客厅的桌子上,然后把手上许多似乎是黑色颜料的东西洗掉。

半个钟头以后,德丽雅来了,她的右手用绷带包成一团,简直不像样了。

“这是什么?”乔轻轻地握住那只手,扯扯绷带下面的几根白线,问道。

“那是涂了油的软纱。”德丽雅说,“喔,乔,你又卖掉了一幅素描吗?”她看到了桌子上的钱。

“可不是吗?”乔说,“只消问问那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你今天下午什么时候烫痛手的,德丽雅?”

“大概是五点钟,”德丽雅可怜巴巴的说。“熨斗,我是说奶酪,大概在那个时候烧好。你真该看到品克奈将军,乔,他……”

“先坐一会儿吧,德丽雅,”乔说,他把她拉到卧榻上,在她身边坐下,用胳臂围住了她的肩膀。

“这两个星期来,你到底在干什么。德丽雅?”他问道。

她带着充满了爱情和固执的眼色熬了一两分钟,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了。

“我找不到学生,”她供认说,“我又不忍眼看你放弃你的课程,所以在第二十四街那家大洗衣作坊里找了一个烫衬衣的活儿。乔,你怎么会疑心我不在教克蕾门蒂娜的音乐课呢?”

“到今晚为止,我始终没有起疑。”乔说,“本来今晚也不会起疑的,可是今天下午,我把机器间的油和废纱头送给楼上一个给熨斗烫了手的姑娘。两星期来,我就在那家洗衣作坊的炉子房烧火。”

他们两个都笑了,乔开口说:“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可是德丽雅用手掩住了他的嘴。“别说下去啦,”她说,“只需要说‘当你爱的时候’。”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讲叙了一对热爱艺术的年轻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因生活拮据,为追求艺术而撒谎去做工,偶然的烫伤手腕的事故使真相大白,夫妻爱得更深的故事。

B.夫妻两人明明是艰辛挣钱,却都做出颇有成就的样子,德丽雅“得意扬扬”,乔“带着基度山伯爵的神气”,这表现出他们在苦涩的生活中怀有一种虚荣心。

C.小说通过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爱的牺牲”,乔佩服德丽雅为家庭的付出,一直没有让德丽雅发觉他在骗她,这说明他是一位有责任有担当的好男儿。

D.由于烫伤了手,在乔的追问下,德丽雅“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了”,可见德丽雅在洗衣店里从事的工作非常辛苦,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委屈。

E.作者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沉甸甸的故事,主要运用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风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以达到“含泪的微笑”的效果。

(2)小说结尾采用了“欧?亨利笔法”,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说明。(6分)

(3)小说在刻画德丽雅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中划线的句子多次出现,请结合小说内容,说明这句话的含义并分析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

参考答案:

(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

【A项“为追求艺术”的说法不太准确,应该

是“为成全对方的艺术追求”;B“一种虚荣心”的理解不恰当,应该是“乐观坚强”。D“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委屈”的分析错误,是德丽雅感到自己不应该撒谎。】

(2)结局出乎意料:

①妻子德丽雅以“教授音乐”为名在洗衣店烫衬衣;

②丈夫乔以“到公园画画出售”为名在洗衣店做烧火工。

结局合乎情理:

①德丽雅挣钱回来“疲惫不堪”为后文做烫衣工埋下伏笔,德丽雅说手上的绷带是“涂了油的软沙”为后文做烫衣工埋下伏笔。

②乔说不能让德丽雅忙着挣钱,自己也想挣一两块钱回来为下文做烧火工埋下伏笔,在一个星期六晚上乔回来把手上黑色的东西洗掉为下文做烧火工埋下伏笔。

详细解析:6分。结局出人意料2分,(德丽雅和乔)每一点1分;结局合乎情理4分,(德丽雅和乔)每一点2分,每一点中有两条各1分,意思对即可。

(3)①朴实善良。在艰难生活中为丈夫的艺术追求而去做工;尽管被烫伤却因骗丈夫而哭泣。②温柔体贴。对丈夫说话亲切,关心并鼓励丈夫追求艺术。③坚强乐观。在生活困窘中相信生活会变美好,对美好生活和艺术追求的保持着积极态度,挣到钱和丈夫庆祝。

详细解析: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只答套语不作分析给一半分。注意题干问的是“性格特征”。若学生答“勇敢、自立、纯洁”等视分析酌情给1分,若答“不诚实、软弱、虚荣”等不给分。不分点扣2分。

(4)欧?亨利小说阅读:《爱的牺牲》

含义:①只要一心爱好自己的艺术,就可以忍受爱人为你做出的牺牲;②只要你深爱自己的爱人,为爱人做出的任何牺牲都是可以忍受的。

效果:①(情节结构上)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前后相互照应,结构完整;②(内容主旨上)层层深入,丰富了德丽雅和乔的人物形象;突出了“有爱才有幸福”的主题。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4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4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3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