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缓解幼儿入园情绪范文第1篇
1、环境预备:营造一个温馨如家的环境
托班幼儿第一次进入社会、集体的环境,一切都是不熟悉、陌生的。我们应从生活物质准备、玩具配备选择、环境装饰布置等方面营造一个温馨的、似家的环境,这非常重要,让孩子一走进教室感到温馨、安全、有趣。
2、教师态度:教师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孩子会哭闹,而且有些孩子会哭闹得厉害。那我们的态度
是微笑亲切得对待哭闹孩子,不能失去耐心将烦躁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真心爱每位孩子耐心对待每位孩子。
3、班级人员分工与合作:
1)当孩子第一天来到幼儿园,接待家长的老师当着孩子的面,明确地说:“爸爸妈妈会来接你,并且早一点来接。”让孩子安心,爸爸妈妈不是不要他了,一定会来接他的。在接待高峰期,负责接待的教师简短明确和家长交流,记清家长的交待和孩子的特殊情况,避免忘了做好书面记录。
2)根据班级教师配置情况,一位教师组织情绪较稳定的幼儿,组织一定要有内容(唱跳讲玩说游戏等)将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能够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
3)另一位教师带着有情绪的孩子(时而哭闹的孩子),将这些孩子
组织在游戏中情绪稳定的孩子周围,老师积极鼓励参与当中,分散孩子的哭闹情绪,减少哭闹时间和次数。
4)其他教师或阿姨,将哭闹得特别厉害的幼儿抱出去走走哄哄玩玩
吃吃,当幼儿情绪好一点,哭闹少一点时就回到班级。
4、不忽视不哭闹孩子的关注和照顾。很多教师认为这孩子很乖不哭不
闹,就会随他去,这很可能会让乖的孩子觉得我不哭不闹,老师反而不喜欢我,所以不忽视不哭闹孩子的情感需求。
5、建议家长不作陪伴,避免当家长不陪伴时孩子又不适应,再次哭闹。
6、对家长交待的事情:如吃药、泡奶粉或孩子的一些特殊的需求等,
一定要记清楚、问明白、做到位,让家长信任、放心。
7、对待孩子,真心去喜欢孩子们尽快将孩子们的情感转移到老师身上,
让孩子尽快喜欢老师喜欢上幼儿园。
8、对待孩子大小便在裤子上,一定要耐心,不要嫌弃,不要当孩子面
说XX不会拉出来就你怎么会拉出来等等。这样会让孩子自卑、觉得老师不喜欢我,从而不愿上幼儿园。
9、孩子新入园建议家长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孩子在园时间由短到长,
如何缓解幼儿入园情绪范文第2篇
早上幼儿园门口传来一阵阵哭闹声,“我不去幼儿园,回家!回家!”伴随着哭闹声,童童被妈妈抱到了班级门口,只见他满脸泪水,使劲搂着妈妈的脖子,嘴巴里不停地重复那两句话,“回家,不上幼儿园!”看到老师的他哭声更大了,小脸紧紧贴在妈妈肩上,连头都不肯抬,不管妈妈和老师怎样哄劝都不松手。站在一旁的爸爸实在没办法,只好使劲掰开他的手,老师趁机把他抱过来。在老师的怀里,他的小脚小手乱踢乱打,大声哭喊着“找妈妈,回家!”为了分散幼儿注意力,老师把童童抱到了座位上,给他拿来了玩具盒和小食品,结果他把这些东西一下推到了地上。这个早上,教室里还不时传来童童的哭闹声。
“痛”并进步着:走进幼儿园,是幼儿向正式的社会生活迈出的重要一步,是幼儿人生的一个重大转变。
9月,许多满3岁的小宝宝开始进入幼儿园,这意味着幼儿向正式的社会生活迈出了重要一步,是幼儿入人生的一个重大转变。然而,幼儿入园总是出现哭闹声或情绪低沉的现象,童童的行为是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典型表现。
幼儿出生后,主要抚养者照顾幼儿,满足幼儿的身心需要,因此,幼儿与主要抚养者建立亲密的情感连接,产生依恋关系,当幼儿与主要抚养者分离,进入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时,幼儿表现出分离焦虑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不同的幼儿分离焦虑行为也有所差异,大概可以归纳为两种:
哭闹型:
这是极为典型也是最易引起关注的一大类,其主要外显特征为大声哭啼,有的同时伴有逃跑、撕扯家长、踢打老师、摔打玩具等行为。根据幼儿哭闹的时间长短和是否持续,我们将其细分为短暂哭闹型、持续哭闹型两类。在特定时间段或由于某种特定事件的触发出现短时间哭闹型,而像童童那样长时间哭闹的,我们称其为持续哭闹型。
抑郁型:
这也是极为典型但容易被忽视的一大类,其主要外显特征情绪低沉,不与别人交流,不参与集体活动,不吃饭、不喝水,有的也伴有低声抽泣,但通常比较安静。根据幼儿情绪低沉的时间长短和是否持续,我们也将其细分为短暂型、持续型两类。
从经验上来看,如果教师注意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积极建立新的依恋关系的话,通常幼儿在入园两周以后,短暂哭闹和短暂抑郁现象的发生频率会显著降低。如果有个别幼儿持续哭闹或持续抑郁的情况并没有显著变化,那么我们的教师会及时寻求专家的指导并建议家长寻求其他方面的支持,以弄清根本原因,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早衔接早受益:促进家庭抚育和幼儿园保育的顺利衔接,是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有效途径。
我们会这样做:
结合幼儿特点和需求,科学合理地创设班级环境,为幼儿与老师之间建立新的依恋关系营造良好氛围。对于新生来讲,创设能让他的情绪保持稳定,进而使其获得安全感的环境,是极为重要的。我们会保证环境的清洁,消除异味、清除可能伤害到幼儿的物品,就成为必然要求。环境中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物品。刚入园时,允许幼儿携带熟悉的物品到幼儿园。幼儿熟悉的物品经常陪伴他,沾染了他熟悉的气味,能带给幼儿安全感和舒适感。所以进入幼儿园后,这些物品可以暂时成为幼儿依恋的替代品,缓解焦虑。
教师与幼儿的交流通常应在幼儿正式入园之前就已经开始,并为幼儿制定相应的保育计划。幼儿正式入园后,教师会根据幼儿入园后的状况调整保育计划。对幼儿的生理反应(诸如劳累、饥饿等)和情绪反应(紧张、抑郁、厌烦等)做出及时的回应,以行动、言语、表情等方式与幼儿形成相互作用。我们会定时为幼儿讲述故事、播放熟悉的音乐,与幼儿一起唱歌、吃饭等常规活动,都意味着一种感情上的承诺。教师经常对幼儿示以微笑、爱抚,并与之交谈,则可以强化良好的师生关系。
与此同时,对于刚入园的孩子,班级里“两教一保”往往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这时我们幼儿园会通过抽调行政人员、教研人员,以及中大班的教师一起进入新生班,保证足够的人手安抚不稳定的幼儿,这样可以通过减少情绪不稳定幼儿的哭闹现象,保证大多数幼儿不受分离焦虑情绪的影响。
建议家长这样做:
在家庭中,家长教养行为和情绪态度,都会影响到幼儿对幼儿园的态度以及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所需要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家长本身应克服分离焦虑,当幼儿初入幼儿园时,有的家长甚至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一直在教师门口徘徊,这样的情绪会传递给幼儿。因此家长可以在每次与幼儿分离时,体现向幼儿说明,给幼儿一个心理预期,虽然幼儿还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但是如果长时间坚持,会有助于幼儿而形成一种认知,幼儿会逐渐明白离开只是暂时的,最终还是会回来的。
幼儿园是集体教养机构,有字的规律和规则,幼儿必须遵守幼儿园的规则行事。这些都要求幼儿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 因此家长应在日常教育中注意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立能力,提高幼儿的独立意识,逐步培养其独立穿衣、吃饭、入册等自立能力。同时,家长还可以鼓励幼儿独立参加活动,减少幼儿对环境的陌生感,幼儿在成人视野之中,在安全范围之内,成人就可以放手让幼儿独立参加活动。
如何缓解幼儿入园情绪范文第3篇
【例题】某奢侈品店门口的霓虹灯通宵亮着,有群众举报说影响休息,店主说是为了宣传商品并强调自己交了电费,双方僵持不下,情绪都比较激动,领导让你处理,你怎么做? 公务员面试备考攻略 | 公务员面试热点新解 | 公务员面试模拟天天练 历年公务员面试真题解析 | 历年公务员面试考情分析及预测 【第一招分离隔离】
正如生活中遇到双方打架时,我们需要将双方拉开,避免产生人身伤害,在处理题中此类争执纠纷时我们应首先考虑将双方拉开,使双方能够冷静下来,避免问题升级。
【第二招耐心倾听】
做好倾听,倾听是良好沟通的开始,先给对方充分表达的机会,让对方的情绪得以宣泄,感受到对其的尊重,对方才会静下心来听我们讲。
【第三招感同身受】
很多劝说难以取得效果,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一开口就批评教育,引起对方的烦感。最佳的方式是先要理解对方,先换取对方的理解与认同再进行深入的沟通。比如本题中作为进行调解的工作人员我们应理解店主点亮霓虹灯的初衷及群众需要良好休息环境的需求。
【第四招借助外力】
有时一个人的力量难免显示单薄,如果能找到威望比较高的人帮忙协助就起到更好的效果,如长辈、警察、居委会主任等,本题中没有说明“我”的身份,我们也可以考虑联系居委会工作人员协助处理。
【第五招以暴制暴】
如何缓解幼儿入园情绪范文第4篇
1. 忽视型
2. 反对型
3. 放任型
4. 辅导型
(二) 提高对情绪辅导意义的认识
(三) 掌握情绪辅导的技巧,让孩子拥有健康良好的情绪体验
1. 温馨和谐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
2. 尊重孩子让孩子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