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门急诊综合楼范文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门急诊综合楼范文(精选12篇)

门急诊综合楼 第1篇

院方自2005年开始新建门急诊综合楼(表1)。我们从2004年着手新门急诊楼功能的研究。根据服务人流量大、门诊科室多、急诊按照野战医院配置的要求,选择“医疗功能模块化”和“医疗流程体系化”的设计模式。同时为配合医院的建设,将门诊、急诊分阶段施工,在建设的同时,顺利地实现了功能的建设与转换,实现了策划高效、管理高效、设计高效、建设高效、运营高效的建设目标。

一、功能模块化

针对长海医院门急诊量大、集中的特点,我们将门急诊的主要功能以模块化的形式分单元布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图1~图5)。

1. 稳定的区域

依照医院的常规需求,建立稳定的临床活动区域,为临床诊断、检查、治疗等门急诊活动提供基础空间环境,是医院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区域的稳定性对临床医疗活动的秩序影响较大。体现在长海医院门急诊综合楼建筑设计中的稳定性的关键词是:部位,范围,界面。

2. 为学科运作提供条件

临床学科的自身发展日益体现出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专业细分的临床活动规律已成为大型综合医院功能设置的依据,引导着医院门急诊部功能布置的设计。临床学科活动之间的差异,对新的建筑环境和空间提出了模块化要求。

3. 学科间会诊与支持

目前,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功能设置以内、外科体系为主。也有医院依据“病种”为功能设置的基础,将同一类疾病内、外科毗邻而设或临近而设,这种设置的特点是在需要会诊时,医生可以移动为患者服务,方便就诊患者。模块化的功能区域较容易实现这一切。

4. 为未来医学模式作准备

不断发展的国际医学和不断改进的我国医疗体制以及社会福利的改善和医疗保险,引发了新的医疗活动形式,激励了新的医疗环境和建筑空间建设的需求。模块化的医疗建筑模式,可以应对发展的要求,灵活地组建成新的空间。这种适应性强的设计模式正顺应了社会医疗体制不断变革的需求。

5. 均质量化的空间

今天,大型、特大型医院面临的头等大事就是人流量的骤增。设计阶段关于人流量的计算依赖经验,建成的大型综合医院的门诊量几乎都接近翻番,医疗机构的运营压力不断加重。平均人流量自然成为新建大型医疗机构设计的必修课。长海医院门急诊综合楼功能的模块化设计充分研究了各个功能模块需求的量化基础,按照诊室、等候、交通、卫生等必备功能需求,制定功能配置准则,均匀地设置功能模块的建筑空间。

二、功能模块的布置原则和组织形式

模块的功能建立在服务能力的进一步完善、科学和稳定的基础上。功能模块在长海医院门急诊综合楼的位置、楼层以及功能之间的关系,是设计努力解决的重点。

1. 地区疾病谱和常见疾病因素

常见疾病和医院所在地区的疾病谱会造成门急诊服务量的变化,也是体现医院服务能力的重要因素。门急诊诊室的布置首先要考虑到这一点,将量大面广的诊区安排好,然后以此为基础,兼顾相关临床科室的布置。

2. 核心科室人才配备因素

社会需求引发医院技术能力的提高,但最关键的还是学科的人才配置。病人群的量化形态,既给医院的服务造成压力,也对医院科室和人才的配置带来发展和机遇。医院建筑设计既要研究压力,也要解决医院配置中诊室和上述医生护士的工作需求,还要解决他们展开医疗活动所需的空间和建筑环境问题。

3. 门急诊量化规模因素

受季节、疾病谱等影响,每天的门诊量具有一定量的动态性,其中最大门急诊量应当是建筑设计的基本依据,同时也必须为最小门诊量的使用做好分析和准备,合理采取功能模块的布置方法。

4. 健康人群因素

在来院就诊或其他医疗活动人员中,产科的产期检查、体检、五官科、眼科、美容、生殖助孕、健康咨询等人流可以归为“健康人群”,设计中将这部分人员分流,安排在竖向稳定的区域,并根据这些人流的活动规律和活动时间,提供稳定的区域和空间,极大地改善了其他区域功能的展开。

5. 功能模块的组织形式

根据门急诊量选择功能所在楼层和平面部位,大流量的科室尽可能选择低区,平抑竖向流量的压力。根据临床学科功能之间的关联程度,选择水平布置或者垂直相近布置,建立起各学科的高效支持。

6. 急诊部功能模块的组织

长海医院急诊部按照野战医院配置,内、外科系统的分类贯彻“模块跟着功能去,功能跟着专业走”的原则,具有科室细分、功能相通、技术支持接、转诊能力强的特点。急救、急诊作为前端、中端的应急检查治疗,与后端的观察、护理以及为前、中、后环节贯通提供支持的功能形成系统化的组织形式。急诊、急救部的功能布置和组织体现出定性、定量和动态变化的适应性,体现出医院和设计师极其认真的工作方法。

三、流程的体系化

在建立稳定的功能模块的技术环节中,建立体系化流程是长海医院门急诊楼设计工作的重点(图6~图13)。

1. 内部流程的形式与属性

单向流程受洁、污流线的限制,部分功能的流程只能单向的,这种流程对建筑环境的要求是封闭的或尽端型的;双向流程在功能区域内部很常见,无论患者、医生、护士都执行这种形式的流程,它对建筑空间的要求是开放和适度的宽敞;循环流程重复性活动常用的流程形式,它对于建筑环境的要求是便捷、安全、稳定。

2. 功能模块之间的流程

水平流程和垂直流程是功能之间最常见的流程形式。水平流程的主要硬件介质是通道连廊,其重要的技术特点是拒绝不必要的交叉;垂直流程主要依赖楼梯和电梯,在垂直交通体系中,除了分区域使用外,大多情况下承担量大、类别冗杂的功能。物流系统和网络系统也承担部分流程之间的关联,它们的介入使流程体系表现出更丰富的水平与垂直形态。

3. 水平与垂直流程之间的关联

水平流程体系更多地实现了功能模块串联,形成区域或共享空间。垂直流程既能从竖向串联功能模块,也能串联若干水平功能流程,在实现水平与垂直流程形成体系的同时,承担着流程被执行、维护、破坏的巨大压力。

长海医院门急诊综合楼的流程体系设计做到了均匀配置、流量限定、内外有别、自成系统。原设计门诊量为6 600人次/日,而达到11 000人次/日时,依然很稳定,未见过度压力。

四、医院服务功能的人性化

建筑空间是为人服务的环境,医院尤其如此,除了满足一般公共建筑的空间界面和条件,还有大量环节的设计,充满了人性化的服务意识(图14~图19)。

1. 缩短医疗活动路线

根据科室的设置,将常规的医技检查随科而设,如心内、心外科的心电检查同层设置,减少患者去其他楼层给垂直交通带来的压力。每层设置挂号、收费窗口,既可分散集中人流的压力,又可按科室提供高效的专科化服务。

2. 均匀配置公共设施

每一层功能单元到达卫生间、楼电梯的距离控制在20m以内,这种均匀配置设施的方法,在使用阶段是便捷,维护保养环节是有利,管理和疏散环节是安全,集中体现了高效。

3. 等候空间

等候是大型医疗机构中患者最重要的活动之一,除了对空间的数量有严格的要求,对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其中包括座位、站立、视觉、光线、景观等的质量,空气质量也已成为现代化医疗建筑中研究和设计的重点。

4. 优质场所

医院是为患者提供服务的场所,提供服务的主体是医生、护士或其他工作人员。为这些主体工作人员提供优质的工作条件和场所,是长海医院门急诊综合楼设计的重点之一。这些场所包括诊室、检查室、工作室、储藏室,还包括医生的更衣室、休息室等。优质场所是优质服务的前提,是人性化服务的具体体现,是特大型综合医院建筑环境设计的重要功课。

五、设计实践感悟

长海医院门急诊综合楼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设计,这一过程中,一次次优化、一次次克服困难、解决矛盾的经历使我们感触颇深。

1. 经验遭遇到科学标准

在医院建设中,经验是先导,影响任务的提出和目标的设定。经验是双方的。医院的经验来自医院各个层面,汇集在一起,变成强大的推动力;设计的经验是一大堆规范、标准和曾经有过的设计经历,汇集在一起,变成在各种困难与矛盾面前忙于应付的能力。实践告诉我们,经验中有成熟的规律,也有矛盾;有发展的愿景,也有部门利益的纷争;有既定模式的延续,也有新标准的介入。

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第3版)》简称《JCI标准》,正在成为界定经验的有效信息。它从医院的各个功能环节对医院的功能管理、医疗活动、设施等提供了全面的规定和建议,但仅有医院方或设计方单方面的理解和工作是难以达到这个标准的。

2. 体制改革遭遇技术发展

严格地说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而当其中某一方面不确定时,功能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会触动利益这根敏感的神经,致使设计工作难以兼顾,困难重重。如药房、输液、大型医技装备等用房的配置,直指社会医疗模式的变革。再如所有医院在为停车付出极大代价时,难以得到更充分的社会资源的支持。医疗资源、医疗环境、医疗功能是社会不可或缺和极其有限的,这种资源在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中,要注入和提供更充分的其他资源才能达到平衡。

3. 绿色医疗建筑遭遇“知识储备”

全球都在倡导绿色建筑。从理论上说,绿色医院建筑的建设意义更重大。医院是生命健康的绿色基地,但也是可能受到生物、化学、物理等环境影响的场所。在城市环境中,医院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在医院环境中,要将污染控制在建筑中,不但不能影响本建筑环境,还要在使用中保证不影响周围环境;并且要在医院的运营中,维护现有环境,提升环境的品质;在建筑全寿命历程中实现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等目标任务极其艰巨。

这就需要建设医院的全过程贯彻绿色主张。当前绿色建筑的知识储备、技术储备、资源储备和人才储备都十分有限,绿色医院建筑之路任重而道远。

六、EFFIC system高效体系

我们从2004年提出这一体系的概念以来,经过近年的设计实践,完成了近10家医院的设计和建造。通过长海医院门急诊综合楼的设计实践,我们认为:EFFIC system高效体系既是作为医院建筑设计的方法论,来自设计实践,又回到设计中去;也是作为医院建筑设计专业化发展理性思考和研究,是为了建立关于医院建筑设计的工作体系、培训体系、评价体系,逐步摆脱这一领域评估体系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1. EEnergy(能量)

就医院而言,最能体现其学科内在特点的莫过于它的能量。

能量的核心价值服务,管理水平、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学科研究、医院级别、硬件设施构成能级优势;能量的规模床位数、综合或专科科室设置、医技设备、用地面积、建筑面积构成医疗业务的能力;能量的辐射力服务能力超出了所在地区,超出城市,辐射到农村,甚至于辐射到全国,还具备辐射到国际的能力,能量的辐射能力将为医院建筑确立恰当的设计定位;能量的支撑一方面是资源、能源的配置和其他城市资源等基本物质条件以及建设、运营规模的扩增,另一方面是科研发展和核心技术提升以及人才的培养、引进形成的新优势;能量的动态变化促进能量构成的不断更新,促进医疗水平蒸蒸日上。

关注能量,更关注能量效率,认真分析、把握和解决好涉及到医院建设的各个环节。研究规模与需求、规模与能量、规模与服务、规模与效率的合理平衡点,当规模超过极限或相应功能所占比例失衡,综合效率下降是必然的。医院规划的成功与否将为城市功能留下恒久的记忆,而能量效率是检验成功与否的标尺之一。

2. FFunction(功能)

功能是医院能量的表现形式,体现医院的核心技术特征。

功能的基本特性目标、属性、适应、层次、程序、结构、关联、系统;功能的量化概念是综合或专科医院的大功能框架之下,各相关细分科室的分布与组合的主要元素,是体现医院专业化特点的突出标志;功能组织的基本形式串联、并联、毗邻、环绕、网格、线性、单元、综合、模块;功能的稳定性与可变性能适应近期需求和远期发展;功能效率的体现比例匹配、结构稳定、关联与支持、运行成本的控制。

分析综合或专科医院的功能异同,评估这些功能异同存在的效率价值,针对不同的医院功能,采取相应的设计策略,达到提升功能效率的目的。与功能效率密切相关,并衡量功能价值依据的是流程效率。宏观功能流程的体系化形式为线性、循环、系统、多系统组合;微观流程形式可以分为横向竖向、单向双向、循环多单元流程。这些形式经常会综合在一起,体现出大型医院的功能优势。

习惯性与逻辑性对称,匀质的功能模块与合理的功能单元对称,清晰的流程通道与精致的流线布置对称,网格化的功能体系与建筑空间形式对称,对于提高功能流程的效率作用巨大。

由于功能流程的特征可表达为数据,因此,功能流程的效率可以用数学方法加以分析和评估。其中函数关系多为线性。

3. FFacilities(设施)

完善的设施配备包括建筑基础设施、辅助医疗设施、后勤保障设施、服务性辅助设施、无障碍设施等。建筑基础设施的配置依据总体规划目标需求、依据实际使用需求、依据发展实施需求、配置的策略直接影响到设施的使用效率。静态设施与建设投资、动态与运营成本是评估设施效率的主要参数,量化的数据可计算得出设施效率的本质。

设施的配置体现在面积与空间、标准与造价、使用与维修、更新与扩建方面在设计阶段就应具备完善的实施条件。

数据和图表可以为设施效率评价提供形象的结论,建设的前评估、实施评估之后,建立“后评估”是研究设施效率的手段。

4. IInterspace(空间)

医院建筑空间有三个特性:几何物理性,功能实用性,人性化艺术性。

为便于效率体系评价,医院建筑空间分为共享空间(大厅、挂号收费、登记取药、候诊、报告厅),公共空间(走道、电梯厅),技术空间(医技科室、实验室),接触空间(诊断、检查、治疗、护理),办公空间(管理、科研、教学),设备空间(机电设备、电梯机房),辅助空间(其他空间)。针对不同类型的空间采取不同的技术、材料、手段达到使用目的,恰当地评估空间与人流的量化标准与比例,采取针对性措施,约束和控制空间资源的实效性与经济性。

医院建筑的空间类似于公共建筑,但制约大于公共建筑,难度大于公共建筑。因此“制约”成为医院建筑空间的使用功能,成为空间组织所涉及的重要参照,也成为评价空间效率的指针。

5. CConstruction(建筑)

空间物质形态构成、尺度、界面、关联、材料、质感、性能、构造成为医院建筑特点的载体,建造过程成为建筑效率评价基础。研究建设成本与运营成本的对应,是对建筑效率的关注。在分析必要的建造成本的同时,研究由环保、节能、生态化、艺术性等形成的技术成本的投入,是对建筑效率的又一关注。

通过空间的组织,形成新的体量和形象,会对自身环境以及城市产生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布局体系化相互关联,实现功能区域紧密衔接,流线简捷;结构体系化模数化构件,安全稳定的承载方式,便利的施工方案;空间体系化空间相关联,采光、通风、照明、空调技术统筹,相互兼顾,降低运行成本;技术体系化新技术密集,工业化生产加工模式、现代化运作与管理、市场竞争机制在加剧成本与成果摩擦的同时,为建筑创新和提高建筑效率带来机会;材料体系化材料、构造方法更新,环保、节能、质感、性能综合而统一;施工体系化基础、结构、建筑、安装、装修整体性、兼顾性强。

长海医院门急诊综合楼的设计成果,是医院管理、使用、建设人员与设计人员紧密合作的成果,是新时期条件下,科学创新的成果,是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提高为人民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成果,其运营成果正在接受社会的检验。

摘要:长海医院门急诊综合楼采用医疗功能模块化和医疗流程体系化的设计方法,实践了2004年提出的EFFIC system——高效体系的设计主张,促进了医院建筑设计专业化发展。

宜君县人民医院急诊综合楼简介 第2篇

宜君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1年,是集医疗、预防、康复和社区服务为一体的全县唯一一所二级综合性医院。现有临床职能科室25个,职工180人,拥有业务用房面积5800平方米,编制床位200张,实际开放床位160张。

宜君县人民医院急诊综合楼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补助资金1200万元,地方配套800万元。总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项目于2009年8月份经市发改委批复初步设计,8月底下达投资计划。

该项目建设内容有:建设急诊综合楼、连接通道,维修改造门诊医技综合楼及医院配套用房建设等。具体分为A、B标段,其中A标段建设内容为:在县医院内新建一栋六层框架结构的急诊综合楼,面积3940平方米。B标段建设内容:新建工程为门诊一住院楼连廊约500平方米,门诊-医技楼加装电梯一部、石护坡、室外装修、景观绿化;改造工程为门诊-医技楼局部装修改造、院区排污、集雨管网,污水处理系统及锅楼房供暖系统。

2009年10月25日急诊综合楼项目正式开工,2010年4月份急诊楼井桩、基础验收完毕,2010年5月进入主体施工阶段,现主体工程已结束,2010年9月份开始进行内外粉及室内安装装修,目前正在抓紧施工,累计完成投资550万元。

B标段建设工程锅楼房、连廊、石护坡、部分道路院落硬化、绿化、门诊楼管网改造基本完成投入使用,现进入排污、集雨管网及污水处理系统改造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10万元。

门急诊综合楼 第3篇

【关键词】 急诊科 过度换气综合征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34-02

过度换气综合征是医院常见的精神科急诊之一。过度换气综合征(hyperventilationsyndrome,HVS)又可称为高通气综合征、 过度通气综合征,为急诊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是由于呼吸中枢调节异常、过度通气超过了生理代谢,从而引起的以呼吸困难为主、非器质性多系统症状性疾病[1]。由于这类疾病起病与患者的生理、心理素质有关,所以对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除对躯体护理外,心理护理也是主要的护理措施之一。本文对我院急诊科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的48例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8例,男性患者16例,(33.3%) 女性患者32 例(66.7%);年龄15—56岁,平均年龄33岁; 其中 15~25岁22例(45.8%),26—45岁18例(37.5),45—56岁8例(16.7%);所有病例在发病前均有明显的情绪变化。

1.2 诱发因素:家庭纠纷26例(54.2%),社交纠纷17例(35.4%),意外伤害或惊吓5例(10.4)

2 治疗与结果

针对患者的发病年龄和病因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暗示疗法、转移患者注意力、心理安慰,40例患者治愈(83.3%),8例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并使用药物治愈(16.7)。

3 讨论

1.1 过度换气综合征是由于通气过度超过生理代谢需要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主观 症状出累及多器官系统,表现为气短、呼吸加深加快、心慌、头晕、口唇四肢麻 木、手足抽搐、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严重者甚至出现意识模糊、晕厥。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过度换气综合征是一种明显的心理因素疾病 [2]

1.2 过度换气综合征是指没有器质性疾病的发作性呼吸加深加快。由于患者疲倦过度、精神紧张 ,刺激了植物神经性兴奋引起呼吸频率加快,使得吸入的氧气,呼出的二氧化碳都增加,但血液携氧已饱合,所以过多的氧气并不能交换人血,相

当于CO2排出过多,而CO2 是血液中H2CO3的原材料,所以H2CO3减少,打乱了血液酸碱平衡,引发呼吸性碱中毒,继而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心悸 、面部 口唇麻木及手足、全身抽搐甚至头晕、晕厥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3]同时可出现血浆 pH值增高,二氧化碳分压降低 ;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诊断过度换气综合征时,一定要排除心血管、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器质性疾病,以免造成误诊和延误对疾病的治疗。

1.3 心理护理。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绝大多数由心因性因素诱发,所以对该类患者积极采取积极的心理疏导,加强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1.3.1首先,现场医护人员可耐心倾听患者过多的主诉、症状,给予语言心理疏导,根据患者年龄、性别、情绪状态可以适当的与患者有肢体接触安慰患者,如按摩患者雙肩、轻抚患者头部、握住患者的手,使患者稳定情绪让其产生信任感并配合治疗。

1.3.2 向患者解释临床症状与过度换气的关系,告知其症状是由过度换气所引起,并非器质性病变,通过呼吸频率的调整是可以治愈的。鼓励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并逐渐减慢呼吸频率。

1.3.3 暗示疗法。心理暗示被称为暗示或受暗示性,是人们对刺激发生与自己意 志相反的顺从反应 。心理暗示性对人的认知、行为、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有很大 影响,其影响或立竿见影,或潜移默化。[4]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抓住患者的每一个转变,肯定患者的进步,鼓励患者配合我们继续努力,暗示患者通过我们专业的指导,各种症状都会逐渐缓解。

1.3.4 安静的环境对患者的良性心理活动很有必要,但急诊科病患多,环境嘈杂,因此 ,维护诊疗护理过程中安静环境十分重要。可以通过安静的环境,并适当地转移话题,分散患者注意力,安慰患者。

1.4 药物治疗:考虑到患者心理素质容易接受暗示,可给予少量输液(生理盐水) 或口服药物 ( 维生素类 ) ,肌肉注射安定10 mg,低钾者适当补充钾盐;手足抽搐者可静脉缓慢推注葡萄糖酸钙,若患者出现口唇、手足麻木感,自制纸袋罩口鼻重复呼吸疗法使吸人气体中CO2 提高而减轻症状。

1.5 健康教育:由于癔症性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对心理卫生知识缺乏,应帮助患者结合自己的情况,找出发病的诱因;教育患者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良性格与疾病的关系,正确对待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烦恼另外 ,让家属了解该病的特点,改善不良环境,消除刺激因素,使患者出院后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预防疾病复发。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我们的护理工作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护理已不仅是对患者人机体的单一护理,更是对患者生活、心理、社会和家庭生活的全面了解和关注[5]。急诊护理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患者群体,他们病情危重,对医护人员的救护 既迫切需要,又容易心存质。他们渴望获得最高水平的救治,因此,急诊护理人员有责任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救护,以便尽早脱离危险,尽快恢复健康。根据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的心理特点,灵活地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症状,逆转患者的病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Aronowitz RA. When dot symptoms become a disease[J].Ann lntre Med,2001,134( 1 ):803—808.

[2]张昱.神经症的常见发作性临床表现.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593 - 594

[3]王新华.中学生过度换气综合症 2 1 例处理体会 [J]。中国校医,2008,22( 4 ):451 .

[4]余白,桂峰,秦在东,等.青年心理咨询大全[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93 —94.

门急诊综合楼 第4篇

1 自动化药房系统的建设

1.1 自动发药系统

1.1.1 盒式自动发药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轨道式药库管理整盒装药品(多层药架),每条轨道放置一种盒式药品,根据处方信息由继电器控制药品弹出,落入至传送带,归拢后升降装置再通过输送带传送到发药窗口。盒装分包机对盒装的片剂和胶囊进行自动化管理,而外包装尺寸与储药轨道不符合(异型包装)的药品无法进入系统管理。

1.1.2 智能存储柜的工作原理是以垂直旋转运动进行认址,可存储不同包装的药品,特别适合储存针剂、瓶装的药品。系统接收处方信息后,自动将药品送至药师面前,并提示所在位置。

1.2 实施方案

1.2.1 需求分析我院门急诊药房常用药大概有600多种,按照药品的包装主要分盒装(片剂、胶囊)、针剂、瓶装、特殊包装等。根据药房处方数据的分析,只含有盒装的处方比例是48.7%,混合处方(有盒装药品和针剂、异型包装药品的处方)约占处方比例50.2%,如果医院只引进盒式自动发药系统,大概有一半的处方还是需要人工进行调剂,自动化建设的效果不明显。

1.2.2 方案确定我院在门急诊药房配置三台荷兰进口的Robophama盒装分包机和三台苏州艾隆的智能储存柜,Robophama盒装分包机每台能储存300多种盒装药品,苏州艾隆的智能储存柜每台能储存300多种针剂、瓶装及异型包装的药品。在门诊药房,把一台盒装分包机与一台智能储存柜进行组合发药,四台机器分成二套组合同步调剂,各组对应前台三个出药窗口。急诊药房二台机器也同样组合运用,这样,一张处方中既有盒装药品又有针剂药品的,都能通过自动分包系统完成。

1.3 与HIS系统的集成

医院门急诊全面实行电子处方。医生开具电子处方,收费后数据传入摆药系统,经药师确认后系统自动打印处方并将用药信息按照标准写入中间表,分包机系统再从中间表中读取数据,完成盒装药品及针剂等的包装,由传送带送到前台窗口。药师通过扫描处方上的条形码进行呼叫,病人到窗口刷诊疗卡取药。HIS系统与分包机系统之间通过中间表交换数据,这样HIS与包药机系统能相对独立运行,既避免了可能因模块嵌入对原有系统造成影响,也保证了数据在整个流程中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利于出错时的故障定位[2]。

1.4 使用情况

目前医院日门诊量平均5000人次以上,每天大概有4000多张处方是通过自动发药系统来完成。因把盒装分包机与智能储存柜进行组合使用,不管是盒装药品还是针剂、瓶装或是异型包装的药品,都能通过自动分包系统完成药品的调剂工作。门诊病人处方信息的生成和多部门之间的传输、机器调剂、窗口叫号发药和病人刷卡领药等工作流程全部通过系统完成,缩短了病人的等候时间,也方便了药师。

2 应用成效

通过实施门急诊药房自动化管理模式,实现了药品规范化和精确化管理,优化和简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药品管理中的漏洞,提高了工作效率。

2.1 调剂流程得到创新性的改进

通过自动化药房的建设,药品调剂流程得到了优化与改进,从以前的“人找药”到现在的“药找人”。自动分包机的应用,有效控制了交叉感染,减少了人工摆药的高差错率,降低了药剂师的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力成本。

2.2 药品安全得到系统性的保障

自动分包系统具有智能纠错的功能,在药盒的排药、药品的收集和药品装袋密封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如果一个环节发生错误,设备就会自动报警。以前住院口服药在调剂、核对过程中,由于没有单独的密封包装,极易造成药品污染、受潮及变质,还存在丢失和缺损的可能[3]。通过自动化分包系统,药品的保管质量及安全得到了保障。

2.3 医嘱输入得到强制性的规范

因为使用了自动分包机,医生的医嘱及处方中药品的名称、剂量及执行时间等必须严格按照规范书写,避免了处方中药品及患者等信息的遗漏,这样医生的医疗行为得到了规范。

2.4 医院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自动化药房的建设,使药品管理更加方便、安全,减少了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也深化了医院管理体系,提升了医院的服务品牌,创造了社会效益。

3 结论

医院自动化药房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改变药品手工调剂的分发模式,提高摆药速度和质量,充分发挥医院现有HIS系统的功能,实现医院药品调剂工作的信息化和自动化。虽然我国医院药房的自动化运用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与世界各国的不断交流,先进的药房自动化设备和先进的药房管理理念,也不断的被我们所了解和吸收,医院药房的自动化建设是一种必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参考文献

[1]郦柏平,方曙,张慧芬.拓展医院信息系统功能提升药学服务和管理水平[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4):238-240.

[2]杨龙频,李寅.自动药品分包机与医院信息系统的连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12):819-820.

急诊科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规定 第5篇

为了使急诊科管理走向规范化,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加强责任感,充分调动全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切实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加强科室管理对科室进行综合考评,根据《医院十五项核心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护士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急诊科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规定》。《规定》中,每位医护人员自觉参加管理,实行百分制,进行相应的考核扣分,真正做到奖优罚劣。

一、急诊科管理措施

1、急诊科由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急诊科的日常工作。各科参加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服从医务科和急诊科领导。

2、医务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得脱岗、审岗、迟到、早退。遇特殊情况医院传呼时,休假的医务人员也应及时到位,参加抢救工作。

3、认真书写急诊病历。对抢救病人应严密观察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处置要正确。

4、严格执行急诊首诊负责制、值班及交接班制度、会诊制度、疑难危重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急诊病历书写制度、急诊科病人入院护送制度和各种危重病人抢救流程等相关制度,确保绿色通道畅通。

5、抢救器械、药品齐全完备,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并做到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贮存。值班人员必须熟悉各种器械、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一切抢救物品不得外借。

6、保持急诊处置室清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7、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对疑难病员,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多科会诊。

8、急诊科医、护人员无论上、下班时间必须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待命,有突发事件务必随叫随到。

二、处罚细则

每人每月100

分,一月为一个管理周期,每记 1 分,为30元,全月分记分低于80分者,不得参与当月绩效分配;低于60分者,上报医院请求换岗处理。十二个月为一个年终管理考核期,年终考核积分累计低于1000分者,次年三个月的积分均按低于80分处理;年终考核积分累计低于850分者,上报医院请求换岗处理。

1、不遵守组织原则,工作拖拉,不服从部门、科室领导的工作安排(包括医院决议),不认真按时完成所布置任务的,每次记2分。

2、违反医院管理制度,在工作中因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存在缺陷,导致医疗服务投诉,每例次记

5分,造成严重纠纷者记8-10分。因为自身原因导致医疗差错及过失的,记20分。

3、无故迟到或早退5分钟以上,15分钟以下每次记 1 分;迟到或早退超过 15分钟(含15分钟)以上,30 分钟以下每次记 2 分;迟到或早退超过30 分钟(含30分钟)以上,60分钟以下每次记3分;迟到或早退超过60分钟(含60分钟)以旷工1天论处。旷工 1 天,记6分;连续或一年内累计旷工 2 天,记15 分。

4、不执行请假制度,每次记 1 分。未经科主任、护士长同意,擅自调换班者,每次记1分。

5、违反首诊负责制、急诊会诊制度、急诊病历书写制度,每次分别记3、2、1分。

6、未经请假,不参加单位、科室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每次记 1 分。

7、工作期间擅离岗位 30 分钟,无标明去向,每次记3分,超过 30 分钟(含 30 分钟)按旷工一天处理。

8、同事间闹不团结,工作受到影响的,每人记 3分;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的每人记5分。

9、凡收受“红包”、药品回扣者,每次记20分,并上报医院处理。

10、医嘱(含口头医嘱)查对未发现或执行医嘱错误但未造成后果,责任人记3分。

11、抢救病人无医疗、护理记录,医护人员未进行床边交接班者,每例记 2 分。

12、当班者未履行安全职责,发现可疑情况和安全隐患未及时报告或处理,造成治安案件、火警事件的记责任人 2-5 分。

13、护士配液、输液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发生 药品、输液、输血等严重不良反应时,未按规定进行处理及实物封存的,每次记5-10分,造成举证不能的,累计追加记责任人 5-10 分。

14、违反护理管理制度、护理常规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造成一般差错的记 1 分;造成较严重差错记3分;隐瞒不报记当事人5分。

15、医务科、护理部组织的全院医护人员理论考试或操作考核每项每次不合格记1分,无故缺考记 1 分,累计 3 项次不合格者记 5 分。

16、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对危急重病人,首诊医师和首诊护士必须认真负责,先作妥善处理后,再与有关科 室协调处理,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推诿,否则每发现一例记 3 分。无特殊情况下,病人呼叫后,医护人员未及时到床边,每次记 1 分。

17、医护人员上班不带胸卡,无菌操作不带口罩、不戴工作帽、长发不戴发网、留长指甲、穿高跟鞋、戴戒指手链、耳坠等,每项次记1分。

18、出诊医师、护士未按规定的时间出诊记 2 分;急救物品准备不齐全,每次记 1 分。接诊护士未按相应的程序处理记2分。

19、由于护理防范措施不到位,导致病人发生坠床、跌 倒、烫伤、管道脱落等不良事件,视情节轻重记 2-5 分。

20、抢救药品、抢救仪器使用后未整理归位,损坏未及时报告、每例次记 1-2 分。

21、门诊输液病人未按规定巡视病人,造成叫唤夜和没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记 1-3 分;发现患者病情危急未立即通知医师,导致严重后果的记5-10 分,并按相关制度执行。

22、无菌橱内物品放臵不规范,每次记 1 分;无菌包过期,每个记 1 分;无菌物品没有标明启用时间,每次记 1 分;标识不规范,每次记 1 分。

23、各项工作完成后,办公室、治疗室等不整洁、桌面 及治疗车使用后的物品未妥善整理记 0.5 分;医疗废物未按规定分类处理每次记 1 分。

24、消毒液过少、未定期更换、有效浓度不足每项次记 0.5 分。

25.病人输液完毕后,未及时搜取输液瓶、床铺未整理、每项记 0.5 分,床单被血液等污染未及时更换记 1 分。

26、工作责任心不强,导致药品、物品损坏、丢失的照价赔偿并记 1-5 分。

27、无故完不成院领导、科主任、护士长交给的工作任务者(不包括业绩任务),根据情节,每次记 1-2 分,造成不良后果者,不能胜任岗位者调换岗位或解聘。

28、严禁以个人营利为目的擅自将病人转诊者,发现一次记20分,累计 2 次者报院办按医院规章制度处理。

29、各值班医生在当月值班期间未完成5个收住院病人的基数值,每少完成1个收住院病人值记2分。

30、无论工作与休息时间,有突发事件发生电话通知未及时到位者或电话关机者记2-5分。

三、表彰奖励细则

(1)服务周到,态度和蔼,收到病人感谢信、锦旗者记 2 分。(2)模范遵守医院制度,工作认真负责,勤奋耐劳,服务优良,无差错事故发生,业绩突出,受到上级和群众一 致好评者记 1 分。

(3)坚持医疗原则,维护医院及病人利益时受到委屈仍坚守岗位,恪尽职守者记 2 分。

(4)各值班医生在当月值班期间必须完成5个收住院病人的基数值,每超额完成1个收住院病人值记2分。

(5)发现事故苗头,带头采取措施,防止重大事故发生者记 2 分。

(6)对医院医疗业务,服务质量和增收节支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并收到较好成效者记1分。

(7)工作积极,服务优秀,为科室赢得良好荣誉,院周会上公开表扬者记1分。

(8)为科室创品牌、特色、效益做出重大贡献者、受到广大群众好评者2分。

(9)病人慕名就诊或病人是科室医护人员关系的,应给予相应的照顾,并给予当事人每次记1分。(10)急救车出诊接回本院的病人经正确救治后满意离院或收住院的,出诊医、护人员各记1分。

(11)休息时间电话通知后及时到位参与工作者给予记2-5分。

门急诊清创缝合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6篇

清创缝合是门急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个小手术,绝大多数患者都是源于意外伤害,是在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造成的。由于患者对医院的恐惧心理以及伤后的紧张因素,致使在医生处理伤口时不能密切配合,给医生的操作带来很多不便,因此护理人员做好清创缝合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本组78例急诊清创缝合术,其中男52例,女26例,年龄6~65岁。创伤部位:头面部损伤30例,四肢损伤48例;伤口愈合拆线最短5d,最长14d。

2术前护理

2.1病情观察。①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注意观察神志及呼吸、血压的变化。②检查患者受伤部位、伤口大小、出血多少,皮肤苍白、湿冷是休克的征象。③问患者有无不适,例如有无头晕、胸闷等不适,及时了解病情的细微变化。④采集受伤史:向患者或第一目击者了解发生了何种意外及受伤经过,如:割伤、刺伤、砍伤、坠落伤、交通事故等。

2.2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医疗常识的缺乏,多数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担心和害怕心理,担心术后伤口能否恢复,女性患者多会顾虑手术后会留下瘢痕等。

针对这些心理状况,首先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职业、受教育程度主动的对患者最关心的问题,耐心细致的做好解答,尽可能使患者了解手术的全过程和麻醉方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主动介绍手术医生的资历和责任心,讲解术中与医生配合的重要性[1]。解除患者思想负担,告诉患者在门诊做清创缝合属于小手术,出血不会太多。打麻药时,除进针有轻微疼痛外,手术中不会感到疼痛,只要配合好医生手术就会很顺利。其次,根据患者情况适度允许家属陪伴,给患者以关心和鼓励,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保持手术室环境安静、整洁,及时清理手术用过的器械及污物,避免给患者造成恶性刺激。患者进入处置室后,告诉患者,手术过程中会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有什么不适和需要随时可以告诉护士。总之,通过术前心理护理,使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3术中护理

术中护理以转移和缓解患者对疼痛的恐惧感为主要目的。疼痛是临床护理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征象与症状,是病人最痛苦的感受,是不舒适的最高形式[2]。由于清创缝合术通常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处于清醒状态,部分患者注意力高度集中,对疼痛十分敏感,耐受力随之降低[3]。因此,护士一定要为患者安置好舒适的体位,使其安静休息。手术中一边观察其面色、呼吸及脉搏等有关体征的改变,一边进行交谈,使其心情放松,转移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并适时地进行安慰、鼓励患者[4]。对害怕手术哭闹的孩子,护士可允许家属陪伴,抚摸、安慰、鼓励他要坚强勇敢,以保证手术的快捷和成功。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也很重要,如言词不当,往往会增加患者的恐惧感。因此,医护人员的神态应当庄重、沉着、机敏、果断、动作稳、准、轻快,从举止上消除患者疑问,给患者心理安慰,有利于手术的进展。操作时要注意避免器械响声过大,以免对患者造成恶性刺激而影响手术效果。

4术后护理及宣教

4.1手术结束,一边包扎伤口,一边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护理人员把患者安排到安静舒适的地方休息,必要时进行破伤风皮试与肌注,半小时后患者无特殊不适,方可离开医院。交待患者术后复诊、换药以及拆线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由于术后部分患者伤口疼痛难忍,表现烦躁不安,精神紧张,此时护理人员给患者讲解此为手术正常反应的表现,消除患者的顾虑,并给予关心照顾,嘱其保证充分的休息,促进伤口的早日愈合。

4.2饮食营养方面尽量少食多餐,进食高营养、易消化食物,如鱼、肉、猪肝、豆类、水果等。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可能以重要的方式影响创伤修复,蛋白质缺乏与创伤修复损伤和抗感染降低有关[5]。因此,对失血量多、伤口较大较深的四肢伤以及较重的摔伤等重度清创缝合患者建议多进食优质蛋白,其组分中的亮氨酸和组氨酸可提供皮肤伤口愈合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帮助提高患者身体免疫功能控制感染,促进组织修复[6]。

4.3术后康复指导,适当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愈合,向患者讲解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适当活动关节,动作要轻柔,以不使切口疼痛加重为原则。分类指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对在校学生,伤口未愈合前勿剧烈运动;对老人要强调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随时有人陪护。

5讨论

清创缝合术虽小,但毕竟是手术,和所有手术一样,医护人员仍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有效的心理护理与康复指导是一个很重要的护理环节。护理人员以丰富的医学理论为指导,敏锐地观察、分析并掌握患者身心两方面的动态变化,通过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护理行为,有意识地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影响和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与行为,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有利治疗、康复的正面心理,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狀态下主动接受手术治疗。近年来,我们通过对门诊清创缝合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术后饮食营养及康复指导,普遍得到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雪.急诊外伤患者的健康教育技巧初探[J].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70

[2]殷磊,护理学基础,第三版,157

[3]张秀珍.浅谈小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效应[J].福建医药杂志,2002,24(4):100—101

[4]陈艳.急诊护士在清创缝合中的护理配合.护理研究,2004,18(10):1840—1841

[5]付小兵,王德文.创伤修复基础[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46

综合医院急诊科的建设与管理 第7篇

关键词:急诊科,管理,急诊模式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不仅独立,而且跨多个专科;不仅涉及医院内急诊,还延伸到院前现场急救[2];不仅要急诊抢救,还需监护危重病症。因此,需要构成一个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危重监护的完整急诊医疗体系。在此我们结合我院急诊科根据自己的省情所组建急诊模式及工作实践谈谈综合医院急诊科的建设与管理。

1 明确急诊科的诊疗任务,确定急诊模式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危重病抢救的重要场所,其任务主要是处理和研究各种急性病,慢性病急变及急性创伤、意外事故及发生的急性器官功能衰竭的治疗和抢救等问题。因此,其工作要求立足对危重病人争分夺秒的抢救,以维持病人的生命,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奠定基础。我院急诊科根据医院的特点,在建科过程中纠正了急诊科在1999年以前急诊科只是“转运站”,外科医生只会清创缝合,内科医生只会处理一些内科常见疾病的做法。自1999年开始设置专职科主任,固定内、外科医师。急诊科有急诊内外科病房、急诊手术室、急诊ICU等,为急诊病人诊断治疗、手术、监护创造了条件。我院初步形成了能独立完成诊断、治疗、手术和抢救任务,与专科只有会诊、协作关系的自主型急诊科。

2 增强技术力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发挥综合医院急诊科的作用,就应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抢救成功率、手术成功率上下功夫。这就要求急诊医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抢救技术,并积极应用先进仪器和先进技术,如心脏心肌梗死的急性溶栓、PTCA、IABP、心脏泵、心脏起搏器;急性脑卒中的选择性溶栓治疗;呼吸衰竭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无创通气,改善缺氧状态;急性肾衰和中毒的透析治疗;急诊手术开展就地救命手术等,为危重病人抢救成功提供更多的机会。

3 结合临床实践开展科研、教学工作,突出急诊医学特色

急诊科不仅参与大量的临床工作,而且还应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较强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目前国内外急诊医学研究的课题主要集中在如何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包括心、肺复苏和生命支持系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如何提高对危重病症患者的诊断、监测和治疗水平;如何建立有效的急诊医疗体系及培养急救医学人才[3,4]。结合国内外急诊医学的发展方向和医院的现状,我院急诊科在高原危重病救治的研究、对急诊多发伤的研究,重点为创伤早期的治疗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诊治,担负医学院急诊医学的临床教学和临床实习工作。

4 提高急诊科管理水平,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

急诊科要发展,首先要提高急诊科的管理水平,需要有完善的基本管理规则和各种规章制度,如急诊科各类人员的职责、首诊负责制度、疑难危重病人三级查房制度和规范化抢救预案等。再次还应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引用高科技管理手段,如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等。

总结我们急诊模式的特点:(1)急诊队伍的固定有利于学科的发展,急诊队伍的固定也就有了自己的专业,有了自己的专业也就有了自己的发展方向。(2)急救-手术-ICU的模式有利于危重病人的抢救,这种急诊模式有利于急诊医生了解病情,对术前疾病的诊断和危重程度的判断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今后疾病的诊断积累经验。(3)内外科协作有利于学科的发展,过去对一些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内科不敢收住,原因是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再请相关科室会诊,有时出现推诿病人,耽误手术的时机,自从我科开展这种急诊模式后,有急诊外科和ICU保驾护航,急诊内科也敢收住此类病人,提高了急救技术。(4)急救-手术-ICU的模式对多发伤患者术中多科协作,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矫向前,黄先勇.综合医院急诊科的建设与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07):57-58.

[2]张聪慧.120院前急救模式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9,(04):138-139.

[3]何明丰,张英俭,刘绍辉.市级中医院院前急救模式探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06):448-449.

护士长在综合急诊的护理管理 第8篇

1 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管理学的首项内容是人的管理, 护理管理所指的人有护士、患者和家属、医生和护士长本人。

1.1 关心和尊重护士

急诊患者的共同心理特点是认为自己的病是最重要的, 都急切希望得到迅速救治, 当护理人员忙于其他危重患者的抢救而无暇顾及时, 易产生急诊不“急”的误会而不满;另外患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多个家属陪护, 护士如果不能“一针见血”, 常常遭到家长的责怪、投诉甚至谩骂。因此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要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 护士长在工作中既要对护士严格要求;又要关心、尊重和理解护士, 要对护士在不同方面给予肯定和赞赏;在关键问题上勇于为护士承担责任和风险;对待错误要事后单独批评以维护她们的自尊心;对待生活上有困难的护士, 应尽量创造条件给予帮助, 关心体贴她们, 使她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1.2 合理安排人力,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急诊科患者流量大、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心理压力大、对医务人员期望值高, 尤其是儿科家长。为此, 我们结合日间患者相对集中的特点, 安排2名责任心及沟通能力强, 头皮针穿刺技术过硬护士担任教学护士和总务护士, 专职白班, 并负责对轮转入科的护士进行业务培训和带教, 以老带新、以老传新, 使治疗护理及时, 健康宣教到位, 给患者及家属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1.3 加强医护合作, 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在急诊患者的救治中, 医护合作尤为重要, 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团队精神, 护士要在仔细观察病情的基础上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医生;对医嘱和处方有疑问时应及时沟通, 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复述无误后方可执行等, 护士切忌因工作繁忙同医生发生正面冲突[1]。医护应本着平等、尊重、团结的原则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才能保证工作时配合默契, 联劳协作, 且利于患者的救治。

1.4 护士长要树立自身的威信

1.4.1 良好的品行

护士长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举止对护理管理的成效、人心的向背都产生重大影响, 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威望, 是无声的命令、无形的力量, 是护理人员效法的楷模[2]。品行高洁、大公无私、正派公道的护士长才能得到护士的信赖。

1.4.2 以身作则, 身先士卒

护士长在工作中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但身先士卒的同时又不能“一手包揽”, 单一“苦干”式的领导者已被现代管理所淘汰, 一名出色的护士长是要会合理使用激励机制, 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让每个护士均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1.4.3 技术过硬, 开拓创新

急诊科病种繁多, 专科性不强, 有些疾病在专科护理书上都找不到护理依据, 需要在实践中积累与探索, 这就要求护士长认真钻研业务、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在技术操作方面也要走在护士的前面, 以得到护士们的尊重。通过去国内先进医院进修和自学提高了业务水平。

1.4.4 正确用人, 平易近人

任何一个护士长都是从普通护士中走来, 虽然工作职责不同, 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护士长用人要公平合理, 任人为贤, 发挥每个护士的专长, 努力为他们创造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

2 加强病房管理及人员培训

2.1 人员的分层次培训

我院急诊科做为医院重点专科和护理部的人员培训基地, 每年均接受并培训准护士长、各科业务骨干、新毕业大学生、合同护士等10人以上, 因此, 要按层次制定培训、考核计划, 逐一重点培训并合理配班, 使她们尽快掌握急诊急救相关知识、技术操作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基本内容, 尽早达到独立值班的能力。

2.2 严格管理抢救设备

先进的抢救设备, 是及时、准确地抢救患者生命的保障, 因此抢救室设专人管理, 抢救仪器、设备及药品做到五定 (定位置、定数量、定期检查维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 , 班班交接、及时保养并登记签字, 使之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2.4 合理布局, 创造人性化服务环境

设置双门通道方便抢救转运, 走廊悬挂健康宣教板, 建立图文并茂的健康宣教资料册供患者选用;病房内张贴塑料卡通图画及各种温馨提示卡, 创造家庭式温馨病房。

2.5 严格控制交叉感染

急诊是控制交叉感染的重点科室, 设总务护士专人负责感染管理工作, 每位护士熟练掌握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 严格执行一次性物品及无菌物品的规范使用原则, 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6 加强病区卫材管理及经济管理

由于急诊患者流动性大、临时处置多、工作忙乱琐碎等特点, 时常存在光干活不收费和大家拿现象。对此, 采取了小班卫材分存管理, 班班统计工作量及卫材消耗量和请领量。一个值班周期将处方的卫材数量统计上交, 质控护士及护士长抽查审核, 培养每位护士的管理能力和节约美德。

3 正确对待护理纠纷

众所周知, 急危重症诊治过程风险相对较大, 容易引发医患纠纷[3]。

3.1 综合急诊科护理纠纷的常见原因

①患者集中来院, 抢救危重患者, 先来患者有意见;②护士忙乱, 耽搁抢救;③处置不到位, 装药有残留或排气时有空气或浪费药液;④解释不耐心, 态度生硬;⑤采血输液没有做到“一针见血”;⑥各种处置、操作未告知患者及家属目的、注意事项;⑦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固定不良, 造成液体外渗或针头脱出;⑧拔针后针眼压迫不好而出血。

3.2 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

①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技术水平, 派年轻护士进修学习急诊急救技术及头皮针穿刺技术;②实行弹性排班, 根据护士的年资、技术能力、责任心等强弱搭配、优势互补;③强化法律意识, 进行责任心教育, 使护士知法、懂法、守法;④严格落实查对制度, 每次处置都要认真三查七对并责任到人;⑤严格执行告知制度, 每项操作和处置都要告知目的和注意事项, 做好健康宣教;⑥须送检查时应提前与相关科室联系;⑦执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对有纠纷倾向的患者, 除向护士长汇报外, 将信息迅速传递给各班, 使各班谨慎对待;⑧提高抢救中的沟通技巧, 护士应有同情心, 注意观察家属的心理反应, 抢救中不断地向家属输送抢救情况以便了解病情并给予安慰。如对急重患者抢救无效时, 根据家属心理需求适时的进行“感情抢救”。

3.3 护士长的应对策略

对护理纠纷护士长应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 对有情绪不满或过激行为早制止, 及时阻断其恶性发展。对待纠纷要做到三宜三不宜, 即宜见不宜避, 宜劝不宜激, 宜散不宜聚[4]。其次要临危不乱、处变不惊, 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患者及家属, 心平气和, 满腔热情地接待, 耐心倾听申诉和反映, 适时的应用道歉、解释、请医院协助、付诸法律等方法解决。

总之, 护理管理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过程, 先进的护理理论和技术能否很好地应用于实践, 取决于是否有科学的护理管理。护理管理是护士长协调医护、护护、护患和各科室之间关系的过程。任职综合急诊护士长6年来, 工作上及时查找安全隐患, 不断进行问题整改、效果评价、总结经验, 采取以上综合管理措施, 护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护士在护理理论和技术操作全院排名第一;医疗环境更加和谐, 多次在满意度问卷调查中赢得患者的好评;医护配合抢救成功率由原来的 90 %达到现在的94 %;患者满意率达98%以上;并实现了患者零投诉的目标。

关键词:护士长,综合急诊,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许美芳.论护士长的非权利影响力.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4) :68.

[2]贾崇玲.儿科病房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3, 35 (2) :184.

[3]赵良, 管军, 许永华.急危重症诊治过程中医患纠纷的防范对策中国.急救医学, 2006, 26 (9) :691.

门急诊综合楼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74例患者,其中女41例,男33例;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28.4岁。74例患者中8例外伤,15例腹痛,22例腹胀,29例出血。同时74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随机将74例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7例患者。

1.2 方法

对干预组与对照组74例患者采用常规的输液方法。同时对干预组37例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综合护理措施,其中有医疗护理与心理护理,实施步骤如下:(1)接诊患者: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主动对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并按照医生嘱托实施相应措施。同时需要将患者的情况向其家属进行简单说明,以使家属安心,并提升其信赖度,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2)输液: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患者本来就存有恐惧心理,同时又对自身的病情非常担心。此时护理人员就需要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向患者介绍其自身的情况,以及病情的发展状况,并对患者的需求进行详细了解,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重点讲解某些病症知识,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此外,为患者创建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并将输液过程中的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药物的反应与作用告诉患者。同时结合病因向患者与其家属宣传一些与病症相关的预防、治疗等方面的知识,以消除其顾虑。并且护理人员还需要做到:(1)熟练掌握穿刺技术;(2)帮助患者进行姿势调整;(3)对输液速度进行调节,以免出现渗液现象;(4)时常对病房进行巡视,使患者感到被关心等;(5)输液结束:护理人员需要紧张有序的实施护理工作,以提升患者的信赖度,与战胜病痛的信心。当输液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将其以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康复知识详细告诉患者,并提醒其定时进行复查,以提高患者自身的恢复意识,以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对于对照组37例患者只是实施普通护理,其中包括对患者的诊治护理、输液护理、以及通常护理。

1.3 评价标准

采用SCL-90[2]对患者输液后的状况进行评分。分别对患者的焦虑状况以及输液后出现反应患者进行评分与统计,其中焦虑状况评分越高表示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方法

该文资料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数据应用描述,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将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状况的SCL-90评分进行比较(表1)。由结果可以看出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护理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出现了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对输液治疗后出现反应(晕针、晕血、由于紧张导致不适)的患者进行统计,干预组37例患者没有出现此类反应,但是对照组37例患者中出现了5例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配合输液的患者。

3 讨论

3.1 SC L-90

SCL-90中有90个对患者症状进行评分的项目,并且每个项目又包括五个等级的评分,对患者的思维、意识、生活习惯等方面均有涉及[3,4],能够对患者的自觉症状进行准确描述,同时还能够将患者的病症情况与变化程度详细的反映出来。是目前医院对综合性患者,或者是心理治疗门诊对患者进行观测的一种重要手段。该组运用SCL-90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的焦虑症状进行评分,结果显示,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之后,患者的焦虑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并且对病症的情况进行了相应了解,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

3.2 综合护理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医生的治疗水平以及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并且越来越严格。同时由于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健康要求的不断增多,而患者更是其中的敏感人群[5]。因此,在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患者实施治疗护理,更需要对患者的心理需求以及精神状态进行护理。而综合护理就是一种符合患者需求的护理方式,其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既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理恐惧感,又可以使患者的情绪稳定下来,已成为了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重要因素。实施良好的综合护理,可以使患者对自己的病症更加了解,并对病症的预防、治疗知识进行熟练掌握,有效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6]。而实施综合护理的护理人员必须对治疗病症的相关知识(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等)熟练掌握,同时还要具备优雅的言谈举止、优异的护理服务,在无形中对患者及其家属留下良好印象。有时还会出现对血液、针天生恐惧的患者,导致其不能良好的配合治疗;由于患者家属不能将自己的情绪控制好,以至于对治疗、护理造成了严重影响。而综合护理主要是从患者的心理、病况实施相应护理,以消除患者的顾虑。因此,关心、爱护患者,并实施细微不至的照顾,使患者的身心得到放松。由于患者的心理变化对其治疗、康复效果具有严重影响,因此,实施综合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实施综合护理的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有足够的耐心[7],并且是真心关爱患者。

综上所述,对急诊患者实施相应有效的综合护理,对其治疗与康复有着重要意义,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为其康复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不断提高,护理人员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提升服务质量,以提高患者的信赖度与满意度。总之,实施综合护理不仅安全有效,而且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广为运用。

参考文献

[1]钟娟,谭薇.急诊科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输液患者的影响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5):101-102.

[2]李艳.急诊输液的常见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4):123-124.

[3]何水芬.综合护理干预对急诊输液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29):60-61.

[4]王丽英,张志伟.心理护理对门诊输液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0):317.

[5]吴卫兰.影响门急诊静脉输液安全的因素及对策[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1):197-200.

[6]黄丽梅,王芳.综合医院门急诊输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18):72-73.

门急诊综合楼 第10篇

一、规划方案

(一) 总体布局

以院区西南侧的一期急诊急救中心暨内科病房综合楼为起点, 由南向北依次规划建设二期门诊医技楼、二期病房楼和科研行政中心。另外, 在二期门诊医技楼和病房楼之间规划设置后勤保障楼, 各楼之间通过一条贯穿南北的医疗街相连;院区西北侧规划设置告别厅和感染门诊;在院区北侧, 由科研行政中心和二期门诊楼及现有病房楼围合的北广场地下, 远期规划建设地下复式停车场。

上述规划布局可以由南向北依次建设, 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两期或多期建设, 其灵活性较强, 并且后一期的建设完全不会影响前一期的使用。另外, 远期规划建设的地下复式停车场, 可在院区车位极为紧张的情况下择机而建。

(二) 功能分区

按照各单体医疗功能的关系, 将院区分为若干区域。其中, 污染区 (感染门诊及告别厅) 位于院区西北侧, 处于城市的下风向。为减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与其他建筑保持了安全距离, 并通过院区西侧专用道路及污物出口进出, 有利于控制感染。

将二期门诊医技楼设置在中间位置, 与急诊急救中心裙房和门诊综合楼裙房形成门诊医技区, 既整合了医疗资源, 又与南侧的内科病房楼、东侧的门诊综合楼和北侧的二期病房楼联系便捷, 大大提高了医疗效率。

后勤综合楼位于医疗区中心, 为医疗功能区提供有力保障;北侧科教行政楼自成一区, 相对独立, 且与医疗功能区相隔较远, 避免干扰。

(三) 洁污流线设计

院区内的洁物流线与污物流线严格分开。其中, 洁物流线由东侧胶州路进入, 通过院区内东侧广场道路进入;污物流线由告别厅前专用的污物出口输出, 院区西侧现有的道路作为感染门诊就诊通路和污物输出道路, 与院区完全隔离, 保证了院内医疗环境的安全。

(四) 院区出入口设置

在东侧胶州路上设置了两个院区主入口, 并在南侧的南一路上设置一个主入口和一个次入口。南一路的主入口与胶州路上的东南入口串联起门诊主广场的车行及人行流线;胶州路上的东北入口可待二期建设时再开设。院区西侧设感染门诊入口和污物出口, 洁污分流明确。

(五) 交通流线及停车布置

院区内采取“人车分流”的交通模式。在广场外围设置车行道路及停车场, 机动车进入院区后可在外围地面停车区停车, 或通过广场外侧的地下停车场入口直接进入地下停车, 所有机动车 (除急救车辆外) 均不得进入广场。广场成为单一的步行区域, 人车分流明确, 互不干扰。

地面停车区结合绿化布置在院区南侧及东侧, 避免停车区过于深入而对医疗环境造成干扰。在一期急诊急救中心地下设置两层复式停车场, 在北侧的二期科研行政楼及病房楼广场下设置远期单层复式停车场。全部建成后, 院区内的总停车位将达1900个, 可有效缓解院内停车难的问题。同时, 将停车场设置在地下, 也避免了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二、单体设计方案

一期建设的急诊急救中心暨内科病房综合楼 (以下简称“综合楼”) 作为总体规划的“开篇”工程, 无论是功能还是规模, 均占重要地位。

(一) 平面布局的比选

在方案设计之初, 就综合楼的平面布局形式做了两种方案的比选:方案一是将主楼放在裙房北侧, 方案二则将主楼放在裙房南侧。

方案一的优点是:主楼位于北侧, 不遮挡裙房, 减轻了对城市的压迫感;缺点是与现有门诊病房综合楼距离较近, 对现有建筑有一定的影响。

方案二的优点是:主楼位于南侧, 裙房位于北侧, 裙房部分的门诊医技与现有的门诊医技, 以及二期规划的门诊医技楼可以形成组团式的门诊医技科室, 有利于院区内医疗资源的整合。另外, 主楼位于南侧, 可以沿南一路形成完整而有气势的建筑形态, 成为突出的地标性建筑;缺点是主楼会对裙房形成一定的阴影遮挡。

经过比选, 最终认为方案二具有明显的优势, 而且其缺点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弥补, 最终形成了主楼在南侧, 裙房位于主楼北侧的平面布局形式。

(二) 功能布局

综合楼内功能繁多, 流线复杂, 其具体的功能设置为:一层为急诊急救中心、高压氧舱、静脉输液配置中心;二层为信息中心、档案室、输液室及急诊留观病房;三层为保健查体中心和康复科;四层为行政办公 (暂用) ;五层为手术室、ICU和中心供应室;六层为保健病房;七层以上为标准护理单元;地下两层为设备用房及地下停车场。

(三) 流线分析

综合楼内功能较多, 如何处理好各功能区块间的相互关系, 以及组织好各类人群的流线成为设计的重点。因此, 通过不同的门厅和交通核将人流进行分类梳理,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合理的平面布局和清晰的人员流线。其中, 在一层南侧自西向东分别设置了办公门厅、病房楼门厅、保健查体中心门厅;在东侧设置了急救中心门厅;在综合楼西北角设置了高压氧舱门厅和静配中心门厅;在北侧设置了静配中心药品入口。同时, 各类门厅均设有专用的垂直电梯。通过对各出入口的合理设置, 使医患能够快速准确的到达目的地, 避免互相干扰。

(四) 内部空间结构

综合楼内部采用了“医疗街”的空间形式, 平面最东侧为宽12m的医疗街, 通过医疗街可以快速便捷地到达各目的科室。医疗街不仅是综合楼内部的交通中心, 更是二期规划中贯穿院区南北的连廊式医疗街起点, 医疗街向北延伸出去, 形成了医院总体规划空间的主动脉。

(五) 功能设计

急诊急救中心秉承“大急诊”的设计理念, 整座急诊急救中心的面积超过3000㎡, 为建设成为东营市的急诊急救中心预留了充足的发展空间。中心共设A、B、C三个抢救区, 均采用大空间布局, 使用时可以灵活分隔, 及时调整, 拥有极大的应变性。此外, 中心的大厅及室外广场还可作为应对突发医疗事件的抢救场地。

手术部除设计了7间常规手术室外, 还设计了两间DSA手术室, 这种设计方式有别于一般医院将介入手术单独设置的布局方式。经与院方协商讨论, 最后认为这是一种值得推广和探索的新布局方式, 将DSA设于手术部内, 在介入手术发生问题时, 可以就地抢救, 避免将患者来回移动造成伤害, 延误抢救时间。同时, 还可以利用DSA的手术设备, 建成杂交手术室, 提高医院的医疗实力。

保健查体中心位于三层, 设置了普通体检及VIP体检两个区域。其中, VIP体检在闲置时可以作为接待集体体检 (如征兵体检、单位体检等) 的专用区域。两个区域相互独立, 互不干扰, 建成后将大大提高医院的体检接待能力。

(六) 建筑形象

考虑到院区内建筑风格的一致性和延续性, 工程的立面设计风格仍然延续了现有门诊综合楼的设计风格, 并力求创新, 在立面设计上采取不对称的形式, 使整栋楼的重心偏向右侧, 既突出了院区东南角主广场和现有病房楼在院区内的主要位置, 又自成一格。另外, 通过大量采用密集的竖向线条, 使主楼显得更加挺拔, 裙房东立面的设计手法也更为现代, 大量玻璃幕墙的采用使裙房对广场的压迫感大为减轻。在开窗尺度等细节上延续了现有门诊综合楼的尺度, 使两者在变化中保持统一。米白色干挂石材幕墙的使用, 使整栋楼富有典雅的气质, 建成后必将成为东营市人民医院新的地标性建筑。

三、以创建绿色医院建筑为目标

在方案的设计中, 始终将建设“四节一保”的绿色医院设计理念贯穿其中。通过采用多种手段和技术, 力求建成一座充满生机的绿色医院建筑。

(一) 自然通风和采光

实践证明, 采用被动式的节能策略往往是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综合楼南北长近80m, 东西长约90m, 在内部设置3个天井 (两大一小) , 使绝大部分房间可以实现自然通风和采光。另外, 在一层无法设置内天井的位置开设屋面采光窗, 尽管平面尺寸大, 但内部的自然通风采光条件仍然很好, 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了舒适的就医和工作空间, 同时大大降低了后期运行的成本。

在裙房的东侧和北侧设置由地面下沉到地下二层的采光天井, 将光线引入地下, 大大改善了地下空间的品质, 同时改善了地下设备用房的通风及采光条件, 有效减少了设备因潮湿而产生的易锈蚀问题。

(二) 利用高窗和玻璃隔断改善室内光环境

在室内大量设置高窗和玻璃隔断, 增加室内光线, 减少照明能耗。在保健病房单元, 通过房间布局的调整, 将活动区布置在正对护士站的位置;整个活动区为开放式, 使得护士站可以获得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在标准护理单元中, 由于部分医护用房位于平面中部而难以获得光照, 因此在这些部位设置了大量的高窗、大玻璃窗及玻璃隔断, 将光线尽可能地引入室内, 改善室内光环境, 提高工作人员的舒适度。

(三) 设置屋顶花园

在五层裙房屋面设计了大面积的屋顶花园, 为人们提供休憩空间的同时, 还起到了隔音降噪、保温防晒作用。

(四) 使用可重复利用的建材

四层行政办公区作为暂用区域, 待二期科研行政中心建成后即会迁出, 因此在设计中, 尽可能使用轻质隔断和可重复使用的U型玻璃隔断, 避免将来改建时造成的建材浪费, 同时可以将拆除的轻质隔断重复利用。

(五) 节能产品的利用

研究表明, 遮阳系统的利用可以使室内的空调能耗减少50%。为此, 在裙房西侧的窗户上设置外遮阳硬百叶卷帘, 可有效避免西晒问题。东侧玻璃幕墙较多, 采用中空玻璃内衬电动遮阳百叶的构造, 可以大幅度降低建筑内部的空调能耗, 并可根据季节及时间调整室内光环境。结合东侧外立面, 还采用了梭型翻板遮阳百叶, 使建筑立面与节能效果完美结合。

在地下一层停车场南侧开设采光天窗, 形成有效的引导效果, 地下二层无法开设天窗则采用光导照明技术, 在最南侧设置10组光导照明装置, 将光线引入地下, 起到局部照明的作用。

(六) 其他系统的绿色设计措施

通风空调系统:空调冷水采用一次泵变流量系统, 所有空调末端设备均设置电动调节阀 (两通阀) , 空调循环水泵采用变频变流量控制, 节约了日常运行费用。采用转轮式空气处理机组、数字化分体式能量回收新风机组和数字化分体式能量回收排风机组, 在完成空气处理的同时回收排风中的热量, 同时对新风进行预冷预热。高大空间采用分层空调方式, 应用全空气系统, 过渡季节可全新风运行。

给排水系统:选用节水节能型的卫生洁具、用水设施及配件。消防水池的水和冷却塔补水合用一个水池, 在保证消防用水的前提下, 夏季形成活水, 控制水质变化, 延长换水周期, 减少补水量。屋顶设置太阳能系统供应热水, 节约能源。

电气系统:整体规划10KV的开关站, 分变配电所既深入负荷中心, 又要按供电半径确定变配电所的位置, 以有效缩短低压配电线路长度, 减小电压损失, 降低线路的损耗。对于正常照明则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以实现就地控制、远程控制、定时控制、场景编程控制等功能, 提高节能效果, 降低运营成本。

四、结束语

门急诊综合楼 第11篇

【关键词】门急诊;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094-02

在门急诊,静脉输液是病人接受治疗的主要方式,因其诸多优点成为应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护理操作方式,但是由于静脉输液是侵入性操作,涉及的流程多,程序复杂。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都可能导致患者不良后果的发生,且门急诊病人流量大,相对集中。面对人群的复杂和受到诸多护理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降低静脉输液中存在的风险,努力减少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恶劣影响,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输液环境,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门急诊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一)环境因素

由于多数医院急诊输液室面积较小,硬件设施简单,不能保证输液室内的有效温湿度及空气的流通。如果是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则易造成交叉感染。在输液高峰期,病人和陪护较多,如果护理人员呼叫病人,因环境嘈杂,很难听清,势必增加患者管理上的难度。且门急诊的输液室24小时都有病人,仅靠空气净化器很难达到对输液大厅的及时有效消毒。患者在药物过敏试验期间擅自离开观察区或在输液中自行更换座位,也易发生不良后果。

(二)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多数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未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缺乏自我保护,以此引发护理风险。随着法律的普及,病人的维权意识的提高,如果不能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也同样会造成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

输液高峰期时,患者多而护理人员相对少。一个护理人员要照顾多个患者,个别护理人员不能认真按照输液流程检查每位患者的用药,并在核对医嘱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三查七对操作,出现用错药的不良后果。在遇到病人提出要求时,不分析过滤是否是患者的合理要求,就依从患者的想法进行操作,造成用药隐患。在输液中,因人员少,业务量大,导致巡视不够及时,以致在病人发生突发状况时在第一时间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再加上个别人员责任心不强,未告知病人就进行特殊用药,事后病人或家属不接受就会造成各种医患纠纷,沟通缺乏技巧,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病人因素

病人对护理人员持怀疑、不信任态度,认为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专业水准不够高,尤其是小儿头皮针静脉输液时,家长担心一针扎不上的情况很多见。如果护士没能一针扎成功,护理行为没有达到家属的心理预期,病人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就会心存不满,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同名同姓、急危重、没有家属陪同的各种病患给护理人员的统一管理带来不便,难免有疏漏之处。输液中,病人对所患疾病缺乏清楚的认识,在护理人员未知的情况下自行对输液速度进行调节,导致出现身体不适症状。

二、门急诊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因素的对策

(一)提高环境的安全管理

在门急诊的输液大厅用透明玻璃分隔成独立房间,进行分区输液,尤其在输液高峰期,可按所用药物不同、病种轻重缓急不同等需要将病人安置在不同区域。区域划分标志醒目,多处设立指示牌,防止病人四处乱走,提高病人的警惕性。每个区域安放空气消毒机,每天进行常规消毒2次,保证空气流通。在流感高发期或者病人多的情况下,增加空气消毒次数,定时开窗通风,保洁人员及时清理打扫环境。输液大厅安放温湿度计,严格按照空气干湿度的要求进行空气处理:湿度大时,及时开空调除湿,干燥时,湿式拖地;及时用空调或开窗通风增或减室内温度。在病患流量较少时段,关闭一些区域,及时打扫,桌椅用84浸泡过的湿布擦拭,后给予紫外线等消毒措施集中消毒后备用。这样每个输液区域都能够得到充分消毒,交替使用,给患者提供良好的、安全的输液环境,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二)对护理人员的管理

护理人员是门急诊输液的主要实施者,高素质的护理人员是完成高质量护理工作的保障。一个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向患者反映出来的。有一些医患纠纷最初多是因为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差、技术水平低造成。因此应提高护理人员的医学素养和技术水平,定期进行理论考核和技术操作考核。与病人及家属多沟通,态度和蔼,耐心解释病人的疑问。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减少护理风险。院方要加强医务人员的法律知识学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防范医患纠纷的发生。

(三)对患者的管理

接触患者时,第一时间内建立起信任关系,及时登记,同名同姓的详细记录,做好姓名、药物等的核对,输液前再次核对。观察注射部位,做到心中有数。对于行动不便且没有家属陪伴的患者,增加巡视次数。输液毕,护士在输液卡上签名,对输液时间和药物做好记录,并且观察病人的输液后情况,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三、门急诊静脉输液护理规范化的管理方法

制定详细的输液流程并贴在门急诊的墙上,使病人及家属能够准确掌握输液流程。为方便获得信息,对输液的病人实行编号处理,并向病人及家属交待其编号,在输液的每个环节都多了一次编号的核对,大大减少了差错发生率。输液前中后严格按照三查七对制度实行操作。用不同颜色的输液卡来有效区分不同种类的药物,以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护士能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判断,赢得救治时间。

四、结语

目前安全医疗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保障门急诊输液的安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输液质量,为病人提供快捷、周到、高质量的服务体验是医院及医务人员的终极目标。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加强有关法律的学习,提高医学素养和技术水平,认真对待医院的每一次培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患之间的纠纷,同时创造良好的输液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在门急诊定期开展健康宣教工作,让病人掌握最基本的输液知识,在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能够得到第一时间正确的处理。

参考文献

[1]李奎开;门诊急诊输液病人的安全管理对策[J];内科;2007年04期

[2]刘琼;静脉输液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04期

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理实习状况调查 第12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2012 年7 月至2014 年6 月本科室的279 名护生进行调查, 其中本科6 9 名 ( 24 . 7 % ) , 专科210 名 ( 75 . 3 %) 。所有护生均无精神疾病史, 并顺利完成前期学业。

1 . 2 方法

1. 2. 1 护生实习教育实习过程围绕教学大纲和计划进行, 由总带教老师集中讲解, 结合与固定带教老师轮班的方式带教。根据急诊科特点, 使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 (TBL) , 结合分层次、分阶段带教方法, 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阶段教学的需要, 并提高护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带教过程中使用情景模拟训练授课, 充分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法律知识,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 2. 2 理论考核前期先准备5 份试卷组成题库, 每份试卷难度相当, 均包含80 道单选题和20 道多选题。每批护生考试时以循环方式抽取试卷。

1 .2 .3 操作考核每位护生均考单人心肺复苏操作, 由同一位带教老师按统一操作标准进行考评。

1.2.4 综合素质评分由带教老师和总带教共同讨论后, 按护生实习期间的工作态度和学习能力评分。

1.2.5 护生的焦虑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 S) [3]为测评工具, 同时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问题由本研究小组讨论后提出:在急诊科实习期间最担心或最害怕的问题是什么?最希望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护患沟通要点是什么?入科两周后进行问卷调查, 填表前统一指导, 护生独立完成答卷后现场回收。共发放问卷279 份, 回收有效问卷279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

1.2.6 护生焦虑态势分析采用SWO T分析法[4], 通过调查列举出与护生焦虑密切相关的各种内部优势 (S) 、劣势 (W) 、机会 (O) 、威胁 (T) 等。

1 . 3 判定标准

1.3.1 实习教育成绩实习总成绩由40% 理论知识成绩、4 0% 实践操作成绩与2 0 % 的综合素质评分组成。

1.3 .2 SA S得分把各题的得分相加为粗分, 粗分乘以1.25, 四舍五入取整数即得到标准分。标准分> 50 分为焦虑情绪调查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 软件建立数据库, 计量资料以 ( ±s) 表示, 采用t或u检验,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学历护生两年实习成绩比较 (表1、2) 除第二年不同学历实践技能成绩外, 同一时间段不同学历护生的实习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学历护生不同时间段实习总成绩、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专科值分别为2.67、2.98、1 . 9 5 、3 . 2 3 , t本科值分别为2.47 、2.68 、2.55 、4.47 , P < 0.05 ) 。不同学历护生两年实习总成绩、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2 279 名护生SAS得分情况 (表3) SAS均值 (44.7 ±9.1) 分, 焦虑检出率19 .4 % (54 /279) 。不同学历和户籍护生SAS得分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家庭收入和是否独生子女护士SAS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护生焦虑态势分析

2.3 .1 优势在浙中地区已形成良好的培训基地; 拥有较大的实习空间, 独立急诊大楼;拥有丰富的带教资源, 带教老师33 名;拥有广大的患者资源, 年均急诊量十多万例;TBL和情景模拟训练授课法逐渐在急诊科推广。

2.3.2 劣势护生理论知识、操作技术不扎实, 心理应对能力缺乏, 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差;急诊工作繁忙、带教时间不足, 带教老师相对缺乏;不重视分层次、分阶段带教, 带教方法单一, 护生学习积极性差;教学体系不健全。

2.3.3机会护理部、实习院校重视护生实习质量;急诊患者多、病种复杂, 科室先进仪器多, 护生操作机会多。

2.3.4威胁急诊科实习时间短, 一般3周, 需要掌握内容多、难度大;急救时气氛高度紧张;不同学历护生层次不一, 带教难度大;急诊医疗环境较差, 患者及家属情绪易激动, 医患纠纷发生率高, 护患关系的处理难度较大;护生法律知识缺乏, 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3 讨论

临床实习是护生向护理岗位过渡的必经阶段, 实习质量将直接影响护生就业的工作能力, 也是医学院校和实习医院密切关注的热点。现将本院急诊科护生实习质量作为调查平台, 进行分析如下: (1) 学历不是影响护生实习成绩的关键因素:本文结果显示, 不同学历护生两年总成绩、理论知识及综合素质成绩差别不大, 说明学历并不是影响实习成绩的关键因素, 护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与学习主动性密切相关。 (2) 加强独生子女及家庭收入相对较低护生的心理支持:本文结果显示, 护生SAS均值明显高于我国常模SAS得分[4], 也高于宋晨等[1]、周复初[5]报道结果。说明本院急诊科护生焦虑程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和在职护士。本文结果还显示, 不同学历和户籍护生SA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家庭收入和是否独生子女护士SA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的原因是:月收入过万的家庭, 护生不用为日常生活费和学习费操心, SAS得分明显降低;独生子女护生从小受宠, 感情方面较脆弱, SAS得分显著增高。因此, 应加强家庭收入相对较低及独生子女护生的心理支持。 (3) 加强急诊科护生带教能力:优化带教方法, 提高带教水平。

针对调查结果, 提出以下对策: (1) 增长型战略 (SO) :加强与护理部及实习学校间沟通交流, 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发挥急诊科年轻人多的特点, 营造良好宽松的实习环境, 且加强其观察能力的培养。 (2) 扭转型战略 (WO) :医学院校在护生实习前开展焦虑的心理干预和防范医患纠纷的相关法律知识学习[6];护理部加强护生岗前培训及相关法律意识教育, 帮助护生转换角色[7];安排带教老师一定的教学时间, 给予进修交流机会, 加强其教学能力的培训;对带教老师进行TBL和情景模拟训练授课法培训, 并全方位评审, 优秀者给予奖励。 (3) 多元经营战略 (ST) :适当延长急诊实习时间, 合理安排教学, 以团队为基础, 相互协作, 共同学习, 提高护生学习效率;带教时化繁为简, 教授内容通俗易懂, 常用情景模拟训练授课法, 提高思维能力和知识理解力;因材施教, 提出区别对待不同学历层次护生的分层次目标教学方法及考核标准。 (4) 防御型战略 (WT) :重视护生的职业情感教育, 培养交流沟通能力;细心观察护生的心理变化, 结合案例教学加强护生法律意识, 保证护理安全, 减轻其心理压力;加强带教老师急诊相关护理知识、带教方法的培训与考核, 以提高其综合素质, 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公平全面的管理体系, 并引进教学双向评价系统, 动态评价护理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 加强护生心理评估及心理焦虑方面的教育, 强化带教老师的培训与考核, 建立护理实习全面的管理体系,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护生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宋晨, 钟凯.综合性医院护士焦虑调查与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 2005, 12 (4) :30.

[2]蒋颖, 赵芳.护生社会适应能力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20) :2447.

[3]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出版, 1999:235.

[4]彭伶丽, 王红红, 莫伟, 等.SWOT分析法在急诊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 14 (24) :2597.

[5]周复初.护理人员焦虑状态及其危险因素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 2001, 8 (3) :227.

[6]陆晓东, 施如勇, 胡桂英, 等.120名实习医师法律知识调查及培养途径探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3, 29 (3) :239.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4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4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3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