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马克思传读书笔记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马克思传读书笔记(精选8篇)

马克思传读书笔记 第1篇

马克思也有很多缺点。他只要一旦有了钱,便生活“奢逸”。他不善于理财,对生活安排的没有条理,房间里十分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年轻时的马克思酗酒,好打斗,曾被学校关禁闭。而其中,挥霍是他最大的毛病。他的母亲一直劝他适度地消费酒、咖啡和胡椒粉。“我们可敬的儿子不顾一切协议,不顾一切惯例,一年花了七百塔勒,好像我们是阔佬,可是,就算是最富有的人花的钱也不超过五百”他的父亲如此埋怨道。

事实上,有关马克思大学生后的最后一份资料宣称他曾几次求债,并表明他在学校的五年中至少改了十次地址。而他后半生的经济来源,也大都来自于恩格斯的帮助。我也不明白他是如何养成爱花钱的习惯的,甚至不考虑家中的经济条件。或许是因为参加了俱乐部,又或许是因为压力太大。但有一点很肯定,马克思从来不曾想过如何节约一点生活开支。

马克思与他父亲之间的关系算是比较糟糕的吧。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思想方面也是有很大差异的。马克思曾把一些诗歌献给他的父亲,但都不怎么附和父亲的口味。老马克思甚至鼓励儿子努力写一首渗透德意志精神的颂诗。但马克思的榜样是海涅,歌德和席勒。他的诗歌包括了德国浪漫主义的,除政治上反进步和名族主义之外所有的著名主题。老马克思也曾激烈地批评儿子“在昏暗的油灯下胡思乱想,蓬头乱发,虽不在啤酒中消磨放任,却穿着学者的睡衣放荡不羁;离群索居、不拘礼节甚至对父亲也不尊重。

与外界交往的艺术仅限于一间肮脏的房间,在那里,也许在异常混乱的情况下,燕妮的情书和父亲的可能是噙着眼泪写的、善意的告诫......难道在这么一个荒唐的、漫无目的的知识作坊里,你和你所爱的人神志清爽的果实能成熟吗?”可见他对马克思是失望透顶了。尽管马克思与父亲意见并不合,而且玩世不恭,但马克思并没有与家庭断绝往来,也并没有因此而讨厌父亲,而是一直保持着对父亲的热爱。

爱琳娜道:“他从来都是不知疲倦的谈论他,他一直带着他父亲一张上了年纪的照片,从来不把照片给别人看,他说是因为它已经很不像原来的样子了。”其实就像我们和父亲的关系一样,我们所选择的兴趣、职业、朋友也许不符合父母的要求,从而产生了误解和矛盾,但是,在各自的心里都还是深深爱着对方的。只是各自的方式不同了。

谁也不能否认马克思是一个伟人,但谁也不能否认他只是一个凡夫俗子。1841年4月15日,马克思被耶拿大学在缺席的情况下授予博士学位。对此,作者甚至认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拿到学位,加之那里又有熟人,所以拿到学位,并不费多大劲。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耍小聪明的伎俩吗?我们不能太注重“伟人”这个光环而忽视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世上无完人,有瑕疵才会显得真实,才会让人有兴趣去深入了解。我不知道我是否能把这本《马克思传》给读完,但是最起码我对马克思性格方面的了解又进了一步,这不也是一种收获吗?

马克思传读书笔记 第2篇

实话实说,我对于马克思的了解并不多,出了从小耳濡目染的马恩毛列之类的,也就是历史教材和政治教材中一些记忆了。但是这学期老师让我们读有关这门课程的书籍,我想来想去还是去了解一下马克思这位伟人,因为本国的伟人都在上课听老师讲的差不多了,所以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去了解一下和我们中国渊源颇深的这位伟大的哲学家。

以前对马克思的了解除了一些基本的文化常识,可以说是零。从小学到大学,所有老师都赞扬、崇拜马克思,都用“伟人”一词来形容他。说他思想多么先进,见解多么独到,为整个社会人类进步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但是很少有老师对我们说一些马克思的生活琐事,好像他是一个圣人,高高在上。看了这本书,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如此接近生活,如此的实在。马克思也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人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的正常需要,吃喝住行、恋人家人朋友、爱情亲情友情;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所具有的缺点,人格不完善、受感情限制等等。

马克思的一生也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爱情,生活,事业,等等。这些是可以被认为是偶然因素,终归也将是必然因素。总体印象,马克思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一个“自由撰稿人”,而且很多时候在“不太宽容的”“论战”当中,他与报纸、刊物结缘,以此为阵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由于他对于欧洲现实的揭露和批判,被多个国家政府驱逐,生活穷困,颠沛流离。有时衣服和家俱都被送去典当,全靠朋友特别是恩格斯的资助和救济。但是他却异常博学、勤奋,充满着革命与战斗的激情。

事业中的马克思是执著的,专横的,偏执的,尖锐的,这点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正是伟大之处,有人不习惯这一点,因为他没有看到这仅仅是因为他对事业的态度,很多人评价他的时候用了很极端的词,但正是因为这些极端才能创造出伟大的理论,西方文化崇尚极端,无论哲学,文学,还是科学,而中国文化崇尚中庸,平衡和矛盾始终是对立的。在西方社会,你需要坚持你的想法,并且不断的证实你的成功,马克思理论的成功得到验证是在他晚年时期,他对唯物主义的概述,超越了所有前人,是由于他不断的批判,极端的批判。但是用中国文化来解释,其实他也在不断吸收,改进和妥协,这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地方。当今社会,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交流已经由冲突转变为了相互融合,而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鲁迅先生对拿来主义的态度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口号,大概可以说明这个现象吧,当然文化的融合只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方面。

马克思为了把最好的研究成果献给工人阶级,他总是以极其严谨的态度,反复推敲、修改自己的作品。他曾说:“我还有这样一个特点:要是隔一个月重看自己所写的一些东西,就会感到不满意,于是又得全部改写”。马克思为写作《资本论》付出了极其艰苦的劳动,曾多次修改手稿。拉法格曾回忆说:“马克思对待著作的责任心,并不下于他对待科学那样严格。他不仅从不引证一件他还未十分确定的事实,而且在他尚未彻底研究好一个问题时,他决不谈论这个问题。他决不出版一本没有经过他仔细加工和认真琢磨过的作品。他不能忍受把未完成的东西公之大众的做法。”严谨治学精神是人类的崇高品质和优良传统,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需要的。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的严谨治学精神,有助于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也有助于我们在各项工作中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同时也有助于严谨治学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任何时候教育都是对人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马克思的一生,教育对他的影响尤为重要,从开始他的父亲及朋友居佩尔牧师在宗教方面对他的影响,其理想 主义的态度,反映到后期形成的共产主义理论,即便到现在,我个人仍然认为这是 超理想主义的,也是超现实主义的。而后在大学里面对文学诗歌的极度狂热,奠定了他对爱情的态度,也是我所欣赏的,其实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本为矛盾的融合体,我指在爱情当中,好歹,马克思把这两者很好的统一了,最后趋于理性,于是他得到了他心爱的人。这一点,他必须感谢他父亲和爱人对他的不断鞭策。

他在伦敦最初十年间,度过了一生中生活最艰难的时期。然而马克思没有被苦难所压倒,几乎每天大英博物馆刚开门,马克思就准时到达这里,如饥似渴地进行学习和研究,直至晚上博物馆闭馆。马克思积累了非常渊博的知识,他的知识领域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宗教学、逻辑学、美学、政治学、文学,甚至还触及数学、自然科学等。他能阅读欧洲许多国家的文字,能用德、法、英三种文字写作。马克思著作之丰,充分表现了他的勤奋精神和渊博学识。他同恩格斯合著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共50卷,中文第二版60多卷(约在2020年前后出齐),而该全集国际版约160多卷。面对如此巨大的思想理论财富,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说到马克思就不得不在说说他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了。我想很少有人能拥有像他们两人那样的友谊,恩格斯不仅在精神上和马克思共同分享了许多思想,而且在物质上也是尽量让马克思过的舒适。所以他们不仅是在工作中的伙伴,同样也是生活中的伙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高尚的,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可是在现今,这种友谊还会有吗,我不敢妄下定论。马克思在他的自白上有这么一些我认为应该单独列出来的:马克思说他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他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他喜欢的格言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所喜爱德箴言是“怀疑一切”。他认为自己的特点是“目标始终如一”。

马克思传读书笔记 第3篇

巴黎公社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正式成立。诚如马克思所述, “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 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1) 在其政治实践中, 公社彻底拒斥了原有的国家机器, 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恩格斯对此有精辟的总结, “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种现象在至今所有的国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 公社采取了两个正确的办法:第一, 它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 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第二, 它对所有公务员, 不论职位高低, 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公社所曾付过的最高薪金是六七法郎。这样, 即使公社没有另外给代议机构的代表规定限权委托书, 也能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了。” (2) 恩格斯继续谈道, “这种炸毁旧的国家政权并以新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来代替的情形, 已经在《法兰西内战》第三章中作了详细的描述”。 (3) 在《法兰西内战》第三章中, 马克思谈道:

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 随时可以罢免。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公社是一个实干的而不是议会式的机构, 它既是行政机关, 同时也是立法机关。警察不再是中央政府的工具, 他们立刻被免除了政治职能, 而变为公社的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的工作人员。所有其它各行政部门的官员也是一样。从公社委员起, 自上至下一切公职人员, 都只能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报酬。从前国家的高官显宦所享有的一切特权以及公务津贴, 都随着这些人物本身的消失而消失了。社会公职已不再是中央政府走卒们的私有物。不仅城市的管理, 而且连先前由国家行使的全部创议权也都转归公社。 (4)

由此不难归纳出公社在政治制度上的主要特征:其一, 普选制, 其成员由巴黎各区普选产生的代表组成;其二, 受命代表制, 其代表须对选民充分负责、积极回应, 随时可被撤换;其三, 议行合一, 公社并非议会式的, 而是兼管行政和立法;其四, 摒除特权、力求平等, 公社废除了官吏所享有的一切特权, 仅支付其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

公社委员阿尔蒂尔阿尔努在数年后回忆自己当选时的情形时谈道, “我赞成最彻底地实行强制委托;我认为不应该由候选人阐述他的思想让选民接受, 而应该由选民表达他们的意愿, 让候选人考虑这些意愿是否与自己的想法一致, 他的良心是否允许他支持这些愿望并使之实现。” (5) 可见, 受命代表制在当时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和政治实践, 也是不少代表所真心认可的政治理念。

马克思对公社代表制的评价

如上所述, 巴黎公社践行的是受命代表制, 主张代表听命、受控于选民, 积极回应选民, 且后者可随时将其撤换。那么, 马克思究竟如何评价这一代表制度呢?在第三章中他谈道:

公社是法国社会的一切健全成分的真正代表, 因而也就是真正的国民政府, 而另一方面, 它作为工人的政府, 作为劳动解放的勇敢斗士, 同时又具有十足国际的性质。 (6)

马克思无疑对资本主义的议会制度极为失望, 他甚至讥之为“议会清淡馆”。在他看来, 这种机构不仅无助于捍卫人民大众的利益, 反而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进行阶级压迫和政治欺骗的工具。与之相反,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 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7)

那么公社是如何避免以往代表制度的弊端、真正成为无产阶级利益代言人的呢?

首先, 公社的代表制度有利于民众对代表进行控制, 从而促使代表恪守其责任。由于人民可随时撤换不称职的代表, 行使权力的代表们由人民公仆变为人民主人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其次, 公社实行政务公开原则, 有利于民众对它进行监督。“公社并不像一切旧政府那样, 自以为永远不会犯错误。公社公布了自己的言论和行动, 它把自己的一切缺点都告诉公众。” (8) 第三, 公社代表均由民众从自己的人群中选举产生, 有利于增进代表与被代表者的联系。最后, 所有的公职人员均以同样的方式产生, 整个政府机构完全由人民的代表来执掌。

“公社实现了所有资产阶级革命都提出的廉价政府的口号, 因为它取消了两个最大的开支, 即常备军和官吏。公社的存在本身就是对那至少在欧洲是阶级统治的通常赘瘤和必要伪装的君主制度的否定。公社给共和国奠定了真正民主制度的基础。但是, 无论廉价政府或真正共和国’, 都不是它的终极目标, 而只是它的伴生物。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 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产物, 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 (9)

显然, 对马克思而言, 公社的受命代表制度对于破除传统官吏、实现廉价政府发挥了重大作用, 从而奠定了真正民主制度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 公社的这种代表制度有利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有利于增进他们的利益。如果说公社的实质是工人阶级的政府, 受命代表制度则是其实质的实质。事实上, 正因为代表均由普选产生, 选民可随之对之撤换, 公社的政治制度才鲜明地体现了民主的本义政治平等。 (10)

简短的结论

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后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不对巴黎公社赞赏有加。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其意义可谓重大而深远。但是, 它终究是一次失败的尝试尽管它的精神可能在某种意义上赢得了胜利。

在分析公社失败的原因时, 不少人指出, 公社委员会内部在作战紧要关头对面临的严重局势和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出现重大分歧, 围绕成立救国委员会及其职权、组成问题产生多数派和少数派, 并在5月中旬一度濒于分裂。他们由此得出结论, 没有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坚强领导, 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不可能紧密团结革命队伍, 采取正确斗争策略, 去夺取胜利。毛泽东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谈道:巴黎公社何以失败这样快呢?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 没有一个统一的集中的有纪律的党作指挥; (二) 对敌人太妥协太仁慈了。因此, “我们欲革命成功, 必须努力集中行动一致”, “有赖于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党来发号施令”。同时不能对敌人仁慈, “我们对敌人仁慈, 便是对同志残忍”。 (11) 很显然, 他的这种认识受到了列宁思想的影响。巴黎公社的失败既激发了无产阶级领袖们对未来美好社会的联想, 也促使他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应当俱备的条件。在《国家与革命》中, 列宁系统阐发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在《怎么办?》中, 列宁明确提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 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 (12) 正是凭借政党理论和灌输理论, 他成功取得了俄国革命的胜利。国共两党也先后走上了“以俄为师”的道路, 通过强势政党来引导革命、发动其他阶级、争取革命胜利。

革命的成功和秩序的维持需要权威, 需要有力量的组织, 需要有组织的宣传机器。但是, 在受命代表制下, 公职人员缺乏独立性和领导力。诚然, 他们对选民的意愿有充分回应, 对自身的责任亦不乏清醒认识, 这样避免了他们由人民的公仆变为人民的主人。但是, 这样的代表制无法提供稳定和力量, 无法形成具有统慑力的权威和秩序, 因而也就很难有效面对国内外的强大敌人。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在后来取得成果,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列宁对马克思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他看到了一个先进、强势的组织对于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重大意义。尽管无产阶级的政党仍然宣称代表人民大众, 但他们却拥有极大的独立性和组织力, 他们不再是人民的“传声筒”、“受命者”, 而是成了他们的领导核心。这究竟是对马克思代表观的背叛, 还是对其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政权的夺取和巩固需要权威、精英、组织以及意识形态的灌输, 但所有这些又都必须建立在人民大众的平地之上。如何使得人民的公仆不至于变为人民的主人, 并同时防止人民代表组成的政府软弱无力、权威扫地, 仍然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伯奇, 朱坚章译:《代表》, 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出版公司, “民国”六十七年版。

[2].张福建:《代表与议会政治》, 《行政暨政策学报》, 第四十五期, “民国”九十六年十二月。

[3].Hanna.F.Pitkin, The Concept of Representation,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7

[4].John Dunn, Democracy:the unfinished journey, 508 BC to AD 1993,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5].Gordon S.Wood, the Creation of the American Republic 1776-1787, Chapel Hill:the University Press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69

读《马克思传》有感 第4篇

看到这部书,触景生情。我想起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在北师大图书馆工作了二十年,也读了很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摘录了大量资料,积累了许多有关马克思的生活和工作图片,当时我也有过编写马克思传的念头。后来,我读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威廉·李卜克内西的书,我记住了他的一句话:“写马克思这样的人必须承担重大的责任”,我想,这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自知能力不够,难于承担这个责任,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也正是我要向萧教授好好学习的方面。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一百八十周年,萧教授写的《马克思传》在这个时候出版,是对这位“千年伟人”马克思最好的纪念。通过这部传记,可以对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导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书中可以看到马克思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忘我投入;对友谊的珍爱、对家人亲情的眷恋,无不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纪念马克思,就要学习马克思。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认真学习他的著作,学习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从他的生平业绩和伟大品格中吸收智慧和力量。

2008年又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三十年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和思想,中国人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善,这是中国历史上惠民最多的一次改革,被称为中国历史上“载入史册”的最成功的改革。这次改革的成功,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旺盛的活力,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三十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在全国人民热烈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时候,萧灼基教授写的《马克思传》出版,对我们学习和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一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正在向实体经济渗透,经济危机的征兆频繁出现,并向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这一事实,宣告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已经破产。与此相反,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发达国家又骤然热销,据《环球时报》2008年11月12日的报道,2008年《资本论》在德国柏林的销售量是前一年的3倍、1990年的100倍。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也曾经有人瞧不起这部经典著作的意义,认为《资本论》所做的分析已经过时,甚至认为改革必须摆脱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视为阻挠彻底改革的“绳索”。而现在,西方人都重新研究《资本论》,难道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人,可以不要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了吗?

萧灼基教授写的《马克思传》与众不同,它的特色鲜明:第一,它是一部革命传记。以马克思的革命生涯为主线,该书共有13章,按革命实践的先后顺序排列,根据实践的发展,阐述革命理论。第二,在革命理论中突出经济理论。该书的第八章、第九章用10万字的篇幅介绍《资本论》的三部手稿和《资本论》第1—4卷的基本内容。第三,用通俗的形式介绍深奥的理论。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初学的读者往往感到不易理解,而萧教授采用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独特的叙述方式,使复杂的理论问题深入浅出。因此,我建议想读马克思著作的读者,不妨先读萧教授的《马克思传》。

马克思传读书笔记 第5篇

年仅17岁的马克思曾在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的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是多么高尚的理想啊!出身于安逸的中产阶级家庭的马克思都能有如此无私且伟大的抱负,那么生活在物质丰富的今天的我们有什么打算呢?

古人云:“时势造英雄。”也许动荡不安的社会、贫困如洗的生活造就了马克思不平凡的一生。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的理想是崇高的,抱负是远大的,步伐是沉稳的,决心是坚定的。物质充裕的今天给我们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我们就应该努力学习,报效祖国,造福人类。虽然我们不能像马克思让无产阶级翻身,但我们可以成为像爱因斯坦一样的发明家,像白求恩一样的白衣天使,像袁隆平一样的科学家而不是在上课的时候睡觉,空闲的时候玩游戏,无聊的时候上网,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只能让我们行尸走肉的活着。既如此,我们何不学学马克思呢?

(一)学习马克思的刚强

流传到我们今天的对马克思青年时代的所有描绘,都用最富有表现力的线条来着重表现他的刚强性格。在这个人身上,魁梧的体魄和超群的才智那样和谐地融为一体;使你感到他俨然是位英明的统帅,在指挥他那“勇敢而威严的”“思想上的百万精兵”冲锋陷阵。就是这种品德,他才能忍受这任何人都难以忍受的重荷――半个世纪来苦役般的工作和饥寒交迫、穷困潦倒的生活。

对比马克思的刚强,我们是脆弱的。我们从小就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已成为现在孩子的专利,出了什么事情都有父母担着,我们能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却难为“一心只读圣贤书”。我们经不起考试的失败,因为我们是家中的“小皇帝”,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我们经不起别人的忽视,因为我们一直是家里的焦点,没有人不给我们“面子”;我们经不起独当一面的考验,因为我们在家里可以呼风唤雨,没有不顺心的时候

(二)学习马克思啃书本

马克思传读书笔记 第6篇

从小到大,我就被灌输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的马克思是多么的伟大。总觉得他是那么高高在上,是我们无法所触碰到的“圣人”。然而,看了这本书,才发现马克思是如此的接近生活,如此的实在。他也是一个在正常不过的人,和我们一样吃喝住行、有恋人朋友家人、爱情亲情友情;他和我们一样也有缺点,人格不完善、受感情限制等等。

马克思的一生也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爱情,生活,事业,等等。这些可以被认为是偶然因素,终归也将是必然因素。总体印象,马克思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一个“自由撰稿人”,而且很多时候在“不太宽容”的“论战”中,他与报纸、刊物结缘,以此为阵地,发表自己的生活见解。

在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毕生都在孜孜不倦学习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也说:“没有知识从来也不能帮助任何人”。他在伦敦最初十年间,即使生活艰难,他也每天去图书馆如饥似渴的进行学习和研究。他所积累的知识非常渊博,包括经济学、法学、宗教学等各个领域,他也熟识德、法、英三种语言。他之所以能掌握如此多的知识,除了天资聪颖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勤奋拼搏、对知识的.忘我追求以及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这种严肃的学习态度、惊人的学习毅力、刻苦的学习精神贯穿他的一生,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我们同时看到了一个为实现个人理想而忘我工作的革命导师。事业中的马克思是执着的、专横的、偏执的、尖锐的。他在中学时就确立了自己服务人类的个人理想。从此在漫长的斗争岁月中他积极努力奋斗。即使被国家政府驱逐,生活穷困,颠沛流离。他在批判的同时,他也不断的吸收、改进。他曾说:“我还有这样一个特点:要是隔一个月重看自己的东西,就会感到不满意,于是又得全部改写”。法拉格曾回忆说:“马克思对待著作的责任心,并不亚于他对待科学那样严格。他不仅从不引证一件他还未十分确定的事,而且在他尚未彻底研究好一个问题时,他也绝不谈论这个问题。他绝不出版一本没有经过他仔细加工和琢磨过的作品。也不能忍受把为完成的东西公诸于世的做法。”严谨治学是人类的崇高品质和优良传统,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然而,整本书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马克思的那些个理论著作,为革命胜利奋斗的不懈精神,而是马克思这个人的本身。他原来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他和我们一样有缺点。他的生活是“奢逸”的(一旦他有了钱的话),不善于理财,对生活的安排显得没有条理,房间里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年轻时马克思酗酒、打斗,因此曾被学校关禁闭;作者甚至认为,因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拿到博士学位,加之又有熟人在那里,因此马克思在缺席的情况下被授予了博士学位。马克思不修边幅,外衣的纽扣时常扣错。他性情急躁,对人有时爱发脾气,甚至大发雷霆。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干涉他三女儿的婚姻,结果三女婿是位登徒子,导致三女儿40多岁就自尽。如果马克思地下有知,必定会痛恨不已。

但这些都不足以否认马克思是一个伟人,马克思博闻强志、兴趣广泛、记忆惊人,他对文学、历史、经济、天文、地理、哲学等都有浓厚的兴趣和精深的研究。尤其佩服马克思严谨的治学态度,他说要广泛阅读,要收集和弄懂目前所研究的资料和水平,然后才开始写作。

马克思是位精神的伟人,但在物质方面却是贫困的一踢糊涂,常常典当自己的家具,燕妮的嫁妆,甚至连自己的上衣也典当。幸好,遇见了一位慷慨大方,又能够欣赏他才华的恩格斯。恩格斯为了周济马克思一家,不得不去他不怎么喜欢的工厂去任职。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真的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人世间的楷模!马克思在他的自白上有这么一些我认为应该单独列出来的:马克思说他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他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他喜欢的格言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所喜爱德箴言是“怀疑一切”。他认为自己的特点是“目标始终如一”。

马克思传读书笔记 第7篇

实事求是的说,这本传记里所呈现的马克思与我的认知相去甚远。在此之前,我对马克思的印象仅仅来源于少数几篇他写的文章,还有老师介绍的他的一些思想。所以我以为,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领导了第一国际的马克思,必然是一个和孔子一样事事严谨、一丝不苟的“圣人”。但是,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更真实的马克思,他有一些缺点,就如同戴维麦克莱伦所说“花钱超过家庭的支付能力这是他一生的特点”,但他的思想和理想并不是流于表面的,与其说他用纸和笔向世界表达了他的思想,不如说他是用一生向世界在解释他的思想。

早在他他中学毕业时,他就写下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他说:“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来说,一切职业只不过是手段)即完美境地的职业。”我认为这种近乎理想化的观念也一直影响着他之后的人生道路:报社难以为继,捐出相当一笔钱来创办《新莱茵报》,所有的设备和机器都是他个人的;为了研究哲学,他想要了解更多的其他领域的内容,于是为自己制定了一个终生计划,包括了法律道德政治经济,除此之外,他力图使自己熟悉自然科学、历史,并研究了谢林的著作,而且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中对自然科学(物理学,地质学,尤其是数学)的关注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他还对刚出现的人类学很感兴趣;他明知警察要求他离境,但他仍然参加了共产主义同盟的会议,这导致了他被警方逮捕。

很多时候他的举动都表现出他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坚持甚至是固执,但更多的是他为钟爱的事业献身的勇气。就如同海因茨所说:“马克思是为了砸碎一块窗子玻璃而调过来大量炮兵的那类人”无论现实是怎样的严峻,马克思只求深入全面地领悟在地面上遇到的日常事物,以完成他毕生的理想。

出生在富庶的家庭,马克思本应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事实上他一生却一直饱受现实带给他的各种折磨:他生活贫寒,连买纸张的钱都没有,读后感。妻子和孩子在深夜里被人赶出租的房子;孩子夭折和妻子因病去世,他承受了难以言说的痛苦;他的身体又极度糟糕,一度不得不放弃计划已久的书籍出版工作;他受到来自各个国家从上而下的压制和迫害,甚至在疗养地都受到情报部门严密的监控

马克思传读书笔记 第8篇

交传笔记是长交传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弥补短时记忆的局限性,而且效率高的笔记有助于大幅提高口译质量。在认知负荷模型的指导下,本文探讨了交传笔记训练初期的实战笔记技巧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2. 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

Gile认为口译过程是一个精力消耗的过程,而译员的脑力是有限的。口译过程几乎能消耗掉译员所有的精力,有时甚至超出了译员的精力总量,而这时译员的口译质量就会下降。

“交替传译的精力分配模式”可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不同的任务:

PhaseⅠ:CI=L+N+M+C

交替传译的第一阶段=听力与分析(Listening and Analysis)+记笔记(Note-taking)+短期记忆(Short-term Memory operations)+协调(Coordination)

PhaseⅡ:CI=Rem+Read+P

交替传译的第二阶段=记忆(Remembering)+读笔记(Note-reading)+产出(Production)

要使交替传译顺利进行,译员本身具有的对各项任务的总体处理能力必须等于或超过各项任务需要的总体处理能力,此外,译员对各单项任务的单项处理能力也必须等于过超过各单项任务需要的单项处理能力,否则译员便无法胜任交替传译的工作。而作者在交替传译中出现的错误大部分是由于未能时时恰当地协调好精力分配,造成单项任务处理能力暂时短缺而引起的。

3. 交传笔记训练初期的实战技巧

译员在信息处理时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平时应注意加强较弱项的训练,以降低单项任务的处理负荷,从而达到精力均衡分配。

3.1 主题、主语与笔记布局

无论是汉译英还英译汉,在听辨过程中迅速抓住篇章主题及句子主语是很重要的,否则听辨过程中将不得其意,听辨训练恐怕也会事倍功半。

例如:PetroChina, the oil company largely own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overtaken ExxonMobil of the US to regain its position as the world’s largest listed energy group by market capitalisation.

中国国有石油公司中石油(PetroChina)超过美国的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重新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能源公司。

在笔记过程中应迅速记下“中国国有石油公司”这一主要论述对象,建议在笔记时写在左侧位置,但前面最好留出两个字符的空隙,以便在纵写式笔记记录过程中标识逻辑关系。主题、主语要注重专有名词及职位名称的积累与训练。

关于笔记布局,汉译英时由于听力方面不存在任何障碍,因此在笔记记录中对逻辑关系一般会记录得较为清晰。英译汉过程中,由于汉英语言的巨大差异,听辨中的逻辑关系处理会有些障碍。对于英语中的特殊语法现象不妨采取内缩式,所谓内缩式,即,主要是利用上下笔记间的前后位置,来显示出上下笔记间的关系,可以是从属关系,也可以使逻辑上的关系。这样一来意群与译群之间的关系会明晰化。

此外,还有分隔法,即,用记号标志出意群之间的界限。译员可以依照个人习惯,分隔符可以是长横或长斜线。琼斯指出,讲话的各部分之间一定要有明显的标志分开,方式则因人而异。这样做的好处,译员对原文的要点了然于胸,因此在表达时,就可以轻松自如。交传译员在表达时,一定不能埋头在笔记中,不与听众进行眼神的交流,而允许译员经常抬头的前提条件就是,译员必须清晰地把原文分为一个一个信息框。这样译员就可以一眼扫描一个信息框,然后抬起头表述,井然有序。

交传笔记训练初期一定要做到字迹清楚、逻辑明白。提炼出主语、主题并且锻炼形成具备自己风格的笔记书写格局,有助于打下扎实的笔记功底。

3.2 重复出现的关键词

汉语中关键词往往会不断重复,而英语语法忌讳重复,因而英语中大量使用代词、同义词和近义词。

例如:Japan Airlines is to cut 15, 700 jobs, or a third of its workforce, under a radical restructuring plan it will announce as part of an expected bankruptcy filing today.People close to the situation said Asia’s largest carrier by revenues would also announce that it would sell or close half the group’s subsidiaries, of which there are almost 100, in a move aimed at raising cash and cuttingoperating costs by 25 per cent.

The measures are aimed at returning the troubled Japanese flag carrier to profit in the financial year to the end of March 2012The Japanese carrier had gross debts of Y1, 442bn as of March2009, on a par with the amount owed by the Mycal supermarke chain, which became Japan’s biggest corporate failure outside thefinancial services sector when it went under in 2001.

根据一项重大重组计划,日本航空(Japan Airlines)将裁员1.57万人,即三分之一员工。预计该公司将于今日申请破产保护,并宣布这一重组计划。知情人士表示,这家在亚洲收入居首的航空公司还将宣布出售或关闭半数子公司差不多有100家以期筹措基金并削减25%的营运成本。上述举措旨在使这家陷入困境的日本旗舰航空公司在截止2012年3月的财年恢复盈利。日本航空截至2009年3月的总债务为1.442万亿日元,与当年Mycal连锁超市的债务水平相当。后者于2001年破产,是当时日本最大的非金融服务企业破产案。

在以上这篇一百余字的文章日本航空正是体现了英语多用代词、近义词和同义词的特征,文章中的“Japan Airlines”、“Japanese carrier”和“Japanese flag carrier”,在笔记中可用JAL记录或是使用各自习惯的字或符号,但是笔记中需上下一致,为提高笔记效率,还可以直接画箭头做指引。

3.3 源语语法特征

交传笔记主要是记信息,但是重要的细节亦是同等重要,一些对疑问产生影响的、汉英语言显著的语法差异在笔记中应有所体现。

例如:Chinese banks began a planned restriction of new loans and South Korea revealed poorer growth data than expected.

中国各家银行开始实施限制新增贷款的计划,而且,韩国发布了低于预期的增长数据。

在记录Chinese banks时,建议在右上方加上标“s”以示复数。例如,如果译员习惯使用小写字母b表示银行,那么Chinese banks就应记录成bs,这样在目的语输出时可以准确译出“中国各家银行”。

例如:Regulators have ordered some banks to stop new loans until the end of the month for fear that frantic lending had beencompromising monetary policy that most economists already considered too loose.

监管机构已命令某些银行在本月底前停止发放新贷款,当局担心,疯狂放贷拖累了多数经济学家已经认为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记录have ordered时,建议在右上方加上标“ed”以示这一动作已经完成。例如,如果译员习惯使用“令”这个汉字表示“命令”,那么have ordered就应记录成“令ed”,这样在目的语输出时就有效避免误译时间关系。

例如:A new pseudo-subject called happiness studies hasbeen called in aid.People are asked how happy they are with their lives.Up to some modest level of affluence, real incomes are corre-lated with reported happiness.

他们求助于一项新的伪命题名为“幸福研究”。这种研究调查的是人们生活的幸福度有多高。在达到某种适度的富裕之前,实际收入与人们的幸福感有关。

在记录happiness时,建议在右上方加上表“n”,以表示名词幸福。如果译员习惯使用“:)”这个符号表示“开心、高兴”,那么happiness就应记录成“:)n”,以便准确译出源语含义。

4. 结语

口译具有即席性强、信息面广的特点,会使译员面临较大的压力。译员可借助笔记弥补短时记忆的不足,提高笔记的有效性。在认知负荷模型的指导下,本文认为笔记训练的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侧重,并且对交传笔记的初期训练技巧进行了探索,对口译训练爱好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要:交传笔记是长交传的重要环节, 可以有效弥补短时记忆的局限性, 而且效率高的笔记有助于大幅提高口译质量。然而, 由于交传笔记的独特性, 目前关于交传笔记的论文, 实证研究较多, 较为实用的技巧性、通识性的研究偏少。在认知负荷模型的指导下, 本文探讨了交传笔记训练初期的实战笔记技巧中应该注意的三个方面:1.主题、主语与笔记布局;2.重复出现的关键词;3.源语语法特征。

关键词:认知负荷模型,交传笔记,技巧

参考文献

[1]D·塞莱丝柯维奇.言语、语言和记忆——交传笔记研究[M].巴黎:Minard Letters Mdernes, 1968.

[2]D·塞莱丝柯维奇, M·勒代雷.释意翻译[M].巴黎:Di-dier Erudition, 1984.

[3]Roderick Jones.会议口译解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4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4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3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