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表分析范文(精选6篇)
报表分析 第1篇
施工企业财务报表报表分析1、2007年与2008实际财务报表的对比分析
(1)2008年总体经营情况概述
2008年对于公司经营工作来说是困难的一年,面对行业的不景气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采取了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坚持以承接房建工程为主,多领域开拓市场。通过全面加强运营管理,稳健经营,克服了国内外经济大幅剧烈波动等不利影响,提升了主营业务发展水平和发展规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2008年公司共承接工程项目42项,合计工程总造价XX元,实现营业收入XX元,营业利润XX 元,基本上完成了目标任务。截止2008年年底,公司总资产XX元,其中流动资产XX元,负债XX元,其中短期负债XX元,全年实现经营现金流XX元。
(2)损益表差异分析(对比报表见附件一)
①2008年实际主营业务收入是231,333,571.01元,比2007年增加了25,332,128.82元,其中:
房建项目工程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比比07年减少了9.35%,市政道路项目工程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比比07年增加了14.11%,装修装饰工程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比比07年减少了4.97%,2008年整个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公司房建项目受此影响,开工
不足,故占全年收入的百分比有所下降,但公司在下半年对经营策略进行重大调整,利用政府加大对旧城改造的力度,承接了XX道路综合整治、XX路地下管网改造等几项市政工程,不仅全年收入没减少,反而相应提高毛利润0.07%。建议公司在以后要密切注意政府投资政策,加大承接市政工程的力度,提高市政项目在公司产品结构的百分比。
②2008年实际成本支出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比比2007年下降了0.067%,在实际成本支出中:
直接材料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比比07年上涨了0.96%,缘由07年年底到08年年初的几个月,工程用原材料(钢材、水泥、大沙等)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直接增加了材料采购成本。下一步公司应对工程主要用材水泥、砂石、钢材等通过正规渠道由公司统一批量购买,降低采购费用。建立一定数量的材料供应商数据库,针对每个项目用材不同,在采购过程中按市场价格测算在某价格低谷时将价格与供应商锁定,尽量减少市场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
2008年直接人工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比比07年下降0.78%,主要缘由08年行业不景气,公司各项目相继加强了施工现场管理、加强了定员、定额的管理,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直接人工费在成本中的比例。
③2008年实际费用支出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比比2007年减少了0.033%,其中:
工资费用支出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比比2007年增加了0.015%,缘由在2008年初,公司为机关全体职工分别增加了工资,以致实际工资比07年增加了154407.22元。建议公司以后要在不增加人工成本的前提下,将有限的工资投入转化成较大的产出。建立一套灵活的内部分配机制,一要引导职工合理向一线岗位流动;二是用经济手段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对职工按有效劳动分配,工资制度上要取消档案工资,金额与效益、贡献挂钩浮动。工资要向苦、脏、累、险岗位倾斜。
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比比2007年增加了0.021%,缘由08年公司对一批职工进行了职业技术等级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以及为部分职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等付费。市场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大力发展职工教育是造就公司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因此这部分费用的增加,对公司的发展很有必要。要做的只是对其合理性的审查。
(3)资产负债表差异分析(对比报表见附件二)
①偿债能力比率分析:
资产负债率08年比07年提高了1.65%,缘由公司XX项目开工需要,新增抵押贷款200万元,致使公司资本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速动比率08年比07年提高了0.07,缘由公司08年在项目上尽力减少垫资,并加大力度收回了以前的工程垫资2175943元,以上措施使公司货币资金较07年年末增加了6037803元。以致本比率从07年的1.8上升到1.87。
②资产管理能力比率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08年比07年减少6天,缘由公司今年加大工程款催收力度,集中清理了上城公馆等几个项目05年、06年的历史欠款。
流动资金周转天数08年比07年增加了21天,缘由08年房建开工项目71.2%为高层建筑,平均工程工期为495天,比07年增加58天,相应垫支工程款平均占用天数增加29.32天,从而导致本年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增加。
③获利能力比率分析:
销售毛利率分析:该比率08年比07年上升0.07%,缘由公司08年新承接了两个毛利润率较高的市区道路改造项目(合同合计金额3526万元,平均毛利率4.13%),从而导致公司08年整体毛利率上升。建议公司在以后要密切注意政府投资动向,加大市政工程类的投标力度,提高市政项目类在公司产品结构中的地位,从而提高公司整体销售毛利率。
净利润率分析:该比率08年比07年上升0.05%,缘由销售毛利率08年比07年上升0.07%,利润总额占销售收入比上升了0.06%。
总资产报酬率分析:该比率08年比07年上升0.49%,缘由利润总额占销售收入比上升了0.06%;08年总资产平均余额比07年减少了3000291.10元。
(4)现金流量表差异分析(对比报表见附件三)
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8比07增加2313628.87 元,从现金流入、流出明细中可以看出,购买商品、接
受劳务支付现金08年比07年减少32814756.11 元,这个减少是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增加了15788722.98 元与资产负债表中应付票据的减少9000000.00元、预付账款减少20733394.51 元共同造成的。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08年比07年增加了7829990.92 元,是由损益表中直接人工与费用中的工资、养老、工伤、医疗保险增加引起的。支付的各项税费08年比07年增加1257817.63 元,是由应交税金、主营业务税金和费用中的税金的变动所引起的。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相关的现金08年比07年减少267863.72 元,是由损益表中除工资、折旧以外的费用减少引起的。
②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08年比07年增加了232812.00元,主要来自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的增加。
③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08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323272.20元,比07年增加7311201.79 元。这主要是因为07年公司归还了5410000.00的借款,而08年公司新增了一笔2000000.00元的贷款。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公司的变现能力有所增强,加强了工程垫资的催收与结算工作。建议公司下一步成立清欠小组,继续加大对工程款的清收,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需要注意的是资金利用效率不高,建议董事会增加新的投资项目。
报表分析 第2篇
一、万科A公司基本情况
万科股份企业有限公司(CHINA VANKE CO.,LTD简称VANKE)于1984年5月30日在深圳注册登记,并于1991年1月万科A股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房地产开发为核心业务的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确立并一贯坚守职业化底线,包括对人永远尊重、追求开放透明的体制和公平的回报等。公司致力于建设“阳光照亮的体制”,提出“专业化+规范化+透明化=万科化”、“规范、诚信、进取是万科的经营之道”等理念,并在坚持这些理念的前提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一套经营管理的规范和流程。截止2008年公司总资产达到1192亿元,净利润40.3亿元,净资产达到了318.9亿元。凭借其出色的经营理念和强大的实力,万科股份有限公司的房地产业务已经扩展到全国多个城市,公司树立了住宅品牌,并获得了良好的投资回报。
二、杜邦分析法
杜邦分析法,又称杜邦财务综合分析体系,简称杜邦体系,是利用各主要财务指标间的内在联系,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由于该体系是由美国杜邦公司最先采用的,因此称为杜邦分析法。在该分析体系中,净资产收益率被视为衡量企业获利能力的最重要的龙头性指标,因此,杜邦分析法将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全面分析企业业绩的起点,重点揭示企业获利能力极其前因后果。
1、杜邦分析法的核心比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比率,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相关公式为:
(1)净资产收益率 = 总资产收益率 ×平均权益乘数
(2)总资产收益率 = 销售净利率 ×总资产周转率
(3)销售净利率 = 净利润 ÷营业收入
(4)总资产周转率 = 营业收入 ÷平均总资产
(5)平均权益乘数 =平均总资产 ÷平均净资产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无论提高其中哪个比率,净资产收益率都会提高。其
中,销售净利率是利润表的概括,它可以概括企业的全部经营成果;权益乘数是
资产负债表的概括,它可以反映企业最基本的财务状况;总资产周转率把利润表
和资产负债表联系起来,使净资产收益率可以综合整个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
业绩。
(1)净利润
2008年万科A净利润=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总额+非经常性损益-所得税费
用=409.92-348.56+1.86-16.82=46.4亿元
2009年万科A净利润=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总额+非经常性损益-所得税费
=488.81-411.22+8.59-21.87=64.31亿元
2010年万科A净利润=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总额+非经常性损益-所得税费
=507.14-395.82+8.09-31.01=88.4亿元
(2)销售净利率
2008年万科A销售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100%=46.40÷409.92×100%=11.32%
2009年万科A销售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100%=64.30÷488.81×100%=13.15%
2010年万科A销售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100%=88.40÷507.14×100%=17.43%
(3)总资产周转率
2008年万科A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409.92÷1096.66=0.37
2009年万科A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488.81÷1284.23=0.38
2010年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507.14÷1766.23=0.29
(4)总资产收益率
2008年万科A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11.32%×0.37=4.19%
2009年万科A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13.15%×0.38=5.00%
2010年万科A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17.43%×0.29=5.05
(5)平均资产负债率
2008年万科A平均资产负债率=平均负债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100%=732.96÷1096.66×100%=66.84%
2009年万科A平均资产负债率=平均负债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100%=863.09÷1284.23×100%=67.21%
2010年万科A平均资产负债率=平均负债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100%=1266.26÷1766.23×100%=71.69%
(6)平均权益乘数
2008年万科A平均权益乘数=1÷(1-平均资产负债率)=1÷(1-66.84%)
=1÷0.3316=3.02
2009年万科A平均权益乘数=1÷(1-平均资产负债率)=1÷(1-67.21%)
=1÷0.3279=3.05
2010万科A年平均权益乘数=1÷(1-平均资产负债率)=1÷(1-71.69%)
=1÷0.2831=3.53
(7)净资产收益率
2008年万科A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平均权益乘数
=4.19%×3.02=12.65%
2009年万科A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平均权益乘数
=5.00%×3.05=15.25%
2010万科A年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平均权益乘数
=5.05%×3.53=17.83%
三、万科A杜邦分析法基本框架1、08年万科A杜邦分析法基本框架 净资产收益率11.04%
总资产收益率4.19%*平均权益乘数3.0
2销售净利率9.83% * 总资产周转率0.371/(1-平均资产负债率66.84%)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资产总额平均负债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40.33/40.4940.49/1096.6673.27/1096.66
从上图可看出,2008年万科A的图中任何一个比率净都会资产收益率,其
中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可以概括企业的经营成果,权益乘数可以反映企业的最
基本的财务状况,所以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投资的获利能力。要想提高
销售净利率,一是要扩大销售收入,二是要降低成本费用。扩大销售的收入既能
提高销售净利率,又可提高总资产周转率。
2、09年万科A杜邦分析法基本框架
净资产收益率12.62%
总资产收益率4.14%*平均权益乘数3.0
5销售净利率10.9% * 总资产周转率0.381/(1-平均资产负债率67.2%)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资产总额平均负债总额 /平均资产总额 53.30/48.3248.32/1284.2386.31/1284.23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万科2009年比2008年的销售净利率有所提高,说明
2009年比2008年有着更好的企业经营成果;从权益乘数来看,2009年比2008
年的企业负债程度较高,在给企业带来较多的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带来较多的风险。总资产周转率也比2008年高,表示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和财务活动业
绩都要比2008年的好。
3、10年万科A杜邦分析法基本框架
净资产收益率14.54%
总资产收益率4.12%*平均权益乘数3.53销售净利率14.36% * 总资产周转率0.291/(1-平均资产负债率71.69%)净利润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资产总额平均负债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72.893/50.0350.03/1766.231266.26/1766.23
从图中可以看出,2010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比2009年的要高出1.92%,万科的销售净利率在2009年、2010年有所提升,说明了该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而这个是由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决定的。要想提高销售净利率,一是要扩大销售收入,二是要降低成本费用。随着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所以
2010年的销售净利率比2009年要高。2010年的权益乘数比2009年的高,说明
万科的负债程度比较高,给企业带来的较大的风险。
四、与金地集团的同业分析
2010年金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报告中指出,在2010年年初,金地集
团总资产555.18亿元,2010年年末金地集团总资产728.17亿元,营业收入
195.93亿元,净利润31.33亿元,净资产收益率16.55%,总资产收益率4.96%,平均权益乘数3.47,销售净利率15.99%,总资产周转率0.31。
金地集团2010年:
净资产收益率16.55%
总资产收益率4.96%*平均权益乘数3.47
销售净利率15.99% * 总资产周转率0.311/(1-平均资产负债率71.15%)
净利润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资产总额平均负债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31.33/195.93195.93/641.68452.39/641.68
万科A2010年:
净资产收益率14.54%
总资产收益率4.16%*平均权益乘数3.53销售净利率14.36% * 总资产周转率0.291/(1-平均资产负债率71.69%)
净利润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资产总额平均负债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72.893/50.0350.03/1766.231266.26/1766.23
由上图可以看出,销售净利率反映了企业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的关系,从这
个意义上看提高销售净利率是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所在。万科A房地产的销
售净利率比金地集团的要低,说明万科的盈利能力比金地集团弱。权益乘数主要
受资产负债率影响。负债比率越大,权益乘数越高,说明企业有较高的负债程度,给企业带来较多地杠杆利益,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较多地风险。该万科的权益乘
数比金地集团较小,说明万科的负债程度较高,万科风险较大。从上面数据可
以看出万科房地产的净资产收益率还是较高的,说明了万科的财务风险比
金地集团弱一些。
五、结论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 万科拥有较强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 且这
三种能力有很好的稳定性。2008年-2010年这三年,万科一直保持了很高的盈利
水平, 除了市场强大需求外, 说明其拥有很高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规范、独
特的价值观也是其长盛不衰的秘诀。另外,万科的营运能力体系的建立、发展和
报表分析 第3篇
合并会计报表反映的是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情况,编制范围主要是以控制为基础进行确定的,使用时存在一定缺陷,以下进行详细的阐述。
1. 合并会计报表的概述。
合并会计报表是以母公司为核心,将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单个会计报表进行合并编制的,它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利润表以及合并权益变动表,这能够反映企业整体的经营情况、财务情况以及现金流量情况。合并会计报表对企业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它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企业集团的综合信息,使其了解子公司的经济状况;可以反映母公司股东在整个集团中所占的权益;还可以明确反映企业集团的各种能力,评估偿债方面和盈利方面的风险。
2. 合并会计报表的范围。确定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这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经营决策,如果能这说明能够控制另一个企业。控制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控制者应当是唯一的,即在控制时不能是两方及以上,在进行决策时不需要征求其他单位的同意;其次,控制的内容也有规定,为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财务政策和经营政策,并且一般通过表决权来决定;再次,控制是一种权利并且是法定的权利,可以通过公司的章程进行约定,也可以提前进行协议授权;最后,控制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利益,使公司更好地发展。
3. 合并会计报表的缺点。
首先,合并会计报表只能集中反映公司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不能看出每个子公司的差异,也会造成无法比较的情况。其次,合并会计报表的对象是由多个法人组成的,无法反映集团内部的不同行业或者不同地区的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偿债风险。有些企业集团涉及许多行业,并且业务存在很大的差异,每个子公司的情况都很难比较,这样经过会计报表的合并,并没有很大意义。
二、汇总会计报表范围概述
汇总会计报表可以分析评价企业集团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状况,具有一定的编辑原则,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1. 汇总会计报表的概述。
汇总会计报表是上级主管根据企业各个单位的会计报表和单位本身的会计报表,经过整理、汇总编制的会计报表。汇总会计报表在大多数项目中可以进行简单的加总,对于一些项目则不可以,还需进行冲抵等。企业可以通过汇总会计报表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发展前景以及企业的盈利、运营、偿债能力。汇总会计报表的基本结构主要有三个方面:封面、主表、附表。每一个构成都有一定用途,反映了企业的不同经营成果和能力。
2. 汇总会计报表的范围。
汇总会计报表编报时的范围应当依照的是企业间的隶属关系,即把本单位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汇总,不应该包括附属企业和子公司的会计报表,这才叫汇总会计报表。在编制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三个原则:(1)规范性原则。要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编制,严格遵循会计道德,并且符合我国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2)科学合理原则。应当设置科学合理的会计报表格式和会计报表指标,这样才能在未来进行会计信息分析时准确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并制定准确的发展目标,让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3)简明实用原则,即在设计报表时应当在准确反映会计信息的基础上尽量简化指标和格式,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汇总单位的负担,也能够简明扼要。
3. 汇总会计报表的缺点。
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汇总会计报表已经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集团的资产状况和经营情况。首先,我国企业不断改革,出现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不同性质的公司,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无法及时适应,会导致报表汇总单位的减少。其次,我国企业出现多种经营形式,例如租赁、承包等,这些企业具有地点分散、规模较小的特点,容易出现漏报的现象。最后,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合伙企业不断增加,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也不断出现,这将会使得汇总会计报表的范围扩大,而现有的汇总办法已经很难适应这一变化。
三、合并会计报表与汇总会计报表的比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很多集团和子公司共同组成了企业集团,因此企业的会计报表也需要做出相应的变化,合并会计报表与汇总会计报表都有各自的用途和各自反映的内容,其主要区别体现在主体、作用、编制和依据等方面。
1. 会计报表的主体。
合并会计报表的主体是一个企业,它能够很好地反映这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这是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合并编制的,虽然不是一个法人主体,但是子公司是由母公司控制的,也是母公司的一个经营单位,因此能够反映总体情况。而汇总会计报表则不同,它的主体是上级主管部门,本身并不是一个实体,也不是法人,反映的则是其部门管理下的每个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总和。
2. 会计报表的作用。
合并会计报表的作用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企业集团的综合信息,让其了解子公司的经济状况;反映母公司股东在整个集团中所占的权益;明确反映企业集团的各种能力,评估偿债方面和盈利方面的风险。而汇总会计报表可以分析、评价企业集团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状况,主要方便我国一些行政部门或者国家对整个行业或者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解,帮助其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经营能力以及偿债能力。
3. 会计报表的编制。
合并会计报表在编制时的范围主要取决于每个国家的规定,不同国家的规定是按照不同的理论制定的。在我国主要是母公司控制子公司,这样才能进行会计报表的合并。汇总会计报表的编制是隶属关系,即有关部门管理的下属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汇总,凡是属于下属企业均在汇总会计报表的编制范围之内。
4. 会计报表的依据。
汇总会计报表的编制依据主要是以各个单位的单个会计报表为依据的,主要采用的是不同行业、不同地区进行简单地加总。而合并会计报表也是以个别会计报表为依据,但是在编制的过程中不能直接进行简单的加总,而是应当进行抵消,这样才不会在编制后由于内部会计事项影响结果的准确。因此,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比汇总会计报表的编制更为复杂。
四、结束语
总之,对合并会计报表与汇总会计报表进行分析研究,是在市场经济秩序向着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的今天的一个必然选择,对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报表管理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企业生存、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不论是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还是企业经营者与决策者都必须重视、加强对合并会计报表与汇总会计报表这项工作的研究探索,提升工作质量,该工作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基石。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的会计报表也需要做出相应的变化。为了传达不同的会计信息,进行不同的财务披露分析,就要选择不同的会计报表,由此可见加强合并会计报表与汇总会计报表方面的应用探讨研究就显得很重要。笔者针对合并会计报表与汇总会计报表进行比较,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错误。
关键词:合并会计报表,汇总会计报表,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默澜.对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问题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09(08).
[2]李昕.对编制合并报表合并范围的认识[J].现代经济信息,2009(9).
[3]孟晓宇.合并会计报表的国际比较——新准则下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比较分析[J].商情,2012(4).
财务报表分析 第4篇
包菡(1990-),女,汉,河南省郑州市,云南民族大学,会计学硕士。
侯孝玲(1991-),女,汉,山西孝义市,云南民族大学,会计学硕士。
王子南(1989-),女, 汉,河北省石家庄市,云南民族大学企业管理硕士。
摘要:财务报表分析不仅是企业内部的一项基础工作,而且对财政、税务、银行、审计及企业主管部门和广大投资者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正确评价企业绩效,从外部推动企业挖潜增效和改善管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数码影讯公司为例,分析该公司近年来财务报表,运用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分析了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财务指标,揭示该公司的财务状况,并深入剖析了影响公司财务状况的主要因素,从而发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财务分析;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财务指标
一、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1、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2013年年末,公司总资产283376.06万元。其中,负债为13679.69万元,占总资产的4.83%;所有者权益269696.38万元,占总资产的95.17%。公司有将近73%的资产为营运资本,公司的财务状况非常稳定。
2、 利润表的分析
公司营业收入2011年为44,153.27万元,2012年为52,481.97万元,2013年为38,655.10万元,公司的营业收入总体呈下降趋势,营业收入不稳定、波动大,说明公司经营状况相对来说不稳定,受市场影响比较大。
3、 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要系本报告期经营活动流入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的情况下,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具体如下:
①支付给职工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加5469万元,增幅为45.23%,用于业务拓展,新增员工,且本报告期内按市场行情和业务需要进行薪资调整;
②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加3803万元,增幅为35.74%,主要为本报告期付现的期间费用、保证金以及借款等款项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增长。
(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要系本报告期较上年同期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异动大于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异动,具体如下:
①投资活动现金流入较上年同期增加9730万元,增长幅度为346127%,主要是: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长6000万元;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长1662万元;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329万元;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减少261万元。
②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较上年同期增加4671万元,增幅为34.94%,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长6638万元;投资支付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减少1967万元。
(3)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要系本报告期较上年同期的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异动大于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异动,具体如下:
①筹资活动现金流入较上年同期增长8786万元,增幅为717.8%,主要原因为: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增长6523万元;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增长2261万元;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因本期收到的股票期权行权款产生的利息 。
②筹资活动现金流出较上年同期增长4766万元,增幅为11655%,主要原因为: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长2280万元;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长2486万元。
二、公司能力分析
1、 偿债能力分析
公司的短期偿债比率数值都比较高,原因是公司50%以上的资产都是货币资金,公司占总资产77.58%的流动资产用来保证占总资产401%的流动负债的偿还。这说明公司的财务状况非常稳定,没有短期偿债压力。
公司的资产负债率2012年上升之后在2013年出现下降的趋势,公司的负债比重占总资产比重略有波动,说明公司资产仍以自由资产为主。长期资本负债率总体平稳。
2、 营运能力比率
企业营业周期和净营业周期逐渐延长,说明企业营运能力正在逐渐下降。企业存货周转天数总体上呈延长的趋势并且存货周转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这种趋势在2013年表现的尤为明显,是由于企业在2013年销售收入巨幅下降。说明企业营运能力2013年表现不佳。
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持续上升且应收账款周转率持续下降,说明企业实行了比较宽松的借贷政策,企业应收账款坏账损失风险较大。企业应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监督管理。企业应付账款周转率正在逐渐下降并且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逐渐延长,原因在于企业的应付账款逐年增加。综合显示,企业的营运能力逐渐下降。企业应该扩大投资,增加营业收入,并且应该加强对应付、应收账款的管理。
3、 盈利能力比率
企业的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净利率整体都在下降,说明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企业净利润下降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净利润下降的原因:一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下降;二是企业居高不下的营业成本。
三、总结
根据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和预测,我认为公司主要存在以下个问题:(1)负债占总资产比重过小,负债财务杠杆效应低;(2)流动资产尤其是货币资金的利用率低。公司应该从下列方向入手以改善公司业绩:(1)公司在筹资过程中应当适当举债,发挥财务杠杆效应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2)确定最佳的现金持有量,合理利用货币资金,增加企业投资机会。(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袁淳.财务报表分析[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银行财务报表分析 第5篇
摘要:财务报表分析技术在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中运用越来越普遍,可现实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从目前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中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要想提高信贷工作的质量,必须全面掌握财务报表分析技巧,熟练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术。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商业银行;信贷
贷款是各大商业银行的重要经营业务,信贷资产的优劣,直接影响银行业的生存与发展。美国的金融危机,对美国是一场灾难,对全球的金融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后危机时代各大商业银行均应从中吸取教训,从源头上减少不良贷款率,降低信贷工作的风险。此时,为缓解信贷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各大商业银行都需积极推行先进的信贷技术。在我国,各类信贷技术中,基于财务报表的信贷技术和关系型信贷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基于财务报表的信贷技术指贷款的发放决策和贷款条件主要借助于借款人所提供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关系型信贷技术指信贷决策主要基于通过长期和多渠道的接触所积累的关于借款企业及其业主的信息而做出。可见,财务报表是各大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评审的基本资料来源,在财务分析和信贷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是各大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各大商业银行纷纷要求在信贷评审工作中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术。可是,由于信贷工作本身比较繁忙,评审过程中缺乏团队对授信对象进行系统的财务报表分析,分析过程往往流于形式,分析报告过于“八股化”,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本文通过介绍基本的财务报表分析技术,试图挖掘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在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术时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案,以期降低商业银行信贷工作的风险,提高工作的质量,保障银行业的发展。
一、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中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料的真实性难以辨别
在现实的贷款活动中,借款企业为了获得银行的信贷资金,往往会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骗取银行信用。更有甚者,银行有关人员与借款人串通,为其提供虚假报表出谋划策,以规避法律和银行信贷管理制度,达到骗贷逃债的目的,从中渔利。如果银行仅依靠报表表面的数据做出贷款决策,往往容易造成贷款落空。
(二)盲目相信财务比率分析的结果
在如今的贷款活动中,经常运用一些财务比率指标来衡量授信对象是否具备授信要求。有时尽管借款企业各项指标良好,但实际上借款人或保证人其本身财务状况并不佳,没有按时偿还贷款的能力。并且由于所有的财务指标都是静态指标,非常容易受到操纵,有些信贷人员财务分析水平低,便会盲目相信财务比率分析的结果,搞形式主义,结果造成财务报表分析名存实亡。
(三)财务报表分析与抵押、质押贷款脱节
由于历史因素及银行信贷人员素质低下等原因,银行注重形式上的财务报表分析,注重信用贷款,而对担保贷款中的抵押和质押贷款重视不够,所以形成大量的贷款坏账;再者,银行往往注重贷款的贷前调查,而疏于跟踪调查,但事物总是不断变化的,何况现代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因经营不善,负债累累,已到无财产可供支配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银行贷款无任何财产担保,那么以前的财务报表分析就毫无实际意义。银行业又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人员的跨行业流动性差,银行业太注重自身的专业训练,而忽视法律、经济、财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所以,造成银行信贷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特别是对工商企业财务活动缺少经验,在分析财务报表时常有许多主观片面的成分,更不能将财务分析与抵押、质押贷款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熟练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巧降低授信风险
以上问题均与财务报表分析技术运用不到位有关,要想解决以上问题,降低授信风险,笔者认为应注意结合以下分析技巧,并在授信工作中熟练运用。
(一)明确分析的目的
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分为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作为短期授信工作者,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主要应评价客户近期是否有能力进行贷款的归还,及是否愿意进行贷款的归还。首先通过考察企业以往的资信程度解决愿不愿意偿还的问题,然后重点分析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关系及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质量及现金流量情况来判断企业有没有能力偿还。作为长期贷款的授信工作者,此时仅关注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关系以及考察企业以往的资信程度,肯定是不行的。首先必须关注企业的整体财务风险,从资本结构的角度进行评价,然后更重要的是关注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因为对资本结构的要求我们可以将其写入贷款合约,但盈利能力是无法控制的,此时信贷资金的安全完全取绝于客户的盈利能力。显然,不同的分析目的,其分析的侧重点有很大的不同。
(二)围绕分析目的,进行资料的搜集
在明确相关的分析目的后,围绕分析的侧重点,进行资料的搜集,所搜集的资料包括授信对象3~5年的中期及年度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至少进行近3年的资料搜集。当然短期信贷工作者只需围绕其分析目标收集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客户信用档案,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长期信贷工作者不仅要收集上述资料,还必须收集其他资产、负债、收益、费用等尽可能多的信息,为盈利预测、财务状况的评价作充分的准备。此时重点明确,也容易搜寻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从而节省人力和时间,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三)阅读分析资料有针对性地搜集好资料后,阅读分析资料
首先,从审计角度考察分析资料的可靠性,这是验证资料真实性的重要环节。具体做法是在财务报告中找出审计报告,如果审计报告是标准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财务报告中的审计收费稳定,未变更会计事务所,那么分析资料相对可靠;如果该财务报告未经审计鉴证,可以从报表的数量关系进行初步验证。然后,进一步阅读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报告,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和重大事项(特别是担保、抵押贷款等问题),阅读关联方关系披露,熟悉企业的往来客户。再次,阅读会计报表附注,特别注意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是否发生变更。最后,通过几大会计报表,简单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方面的情况,从而熟悉分析对象,为授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运用基本分析技术
基本分析技术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指对授信对象一定时期或时点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包括:(1)财务数据的静态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主要报告项目的静态分析;(2)财务指标的静态分析,包括计算各种财务比率,熟悉报告项目的相互联系;(3)静态的结构分析,包括进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结构分析,利润表的结构分析,及现金流量表的流入、流出结构分析等。
2.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是将分析期与前期或连续数期项目金额进行对比,这种财务报表项目纵向比较分析的方法,是一种动态的分析。采用这种方法分析财务报表的具体做法是:(1)对前后期各项目的绝对金额进行比较,求出增减的差额;(2)将增或减的差额作为分子,将前期的绝对金额作为分母,求出增或减差额的变化程度(百分比);(3)根据连续数期变化的统计数字,可以绘出一个统计图表,更形象地显示变化趋势。
如果某一分析对象的经营活动处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趋势,那么其主要财务数据或财务指标应该呈现出持续稳定发展的趋势。若其主要财务数据或财务指标出现异常变动,突然大幅度上下波动;或者主要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之间出现背离;或者主要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出现恶化的趋势,那么,这些意味着公司的某些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都是授信过程中判断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及经营成果的重要线索。
3.同业分析
同业分析是指将授信对象一定时期或时点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放在其行业背景下进行分析。
所有企业的发展状况必然受到行业发展状况和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影响。闭关自守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将相关的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放在其行业背景下,与行业平均数进行比较,才可以如实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及经营成果。具体操作时首先应细分分析对象所处行业,特别是综合类公司,我们要注意细分行业进行比较,分行业计算平均数;其次,找出严重偏离同业平均水平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最后,重点分析严重偏离同业平均水平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
(五)结合企业基本面
企业基本面包括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行业现状及发展、企业分析3个方面。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行业发展状况、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能力与经营策略、公司的组织结构等均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只有结合企业的基本面才能得出恰当的评价。商业银行信贷工作者一定要具备对企业基本面的敏锐洞察力。
(六)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是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小企业的信贷评审工作,由于小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甚至没有专职的会计,会计核算资料质量极低,不真实成分较大,不可以作为信贷评审的依据,此时,现场调查、现场办公最能奏效。当然,中大型企业的信贷工作也不可忽视现场调查的作用,它能让结论更加可靠。
三、结束语
商业银行的信贷评审工作责任重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益,关系到民生。每一位商业银行的信贷工作者,都应该积极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技术,降低信贷风险。
最后,笔者认为,应制定《商业银行信贷中财务报表分析技术规范》,加强对信贷工作者报表分析技术的培训,提高信贷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降低信贷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澍,占美松。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必须着重关注的几个财务信息[J]。会计研究,2008(5)。
[2]金中泉。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张先治。构建中国财务分析体系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1(6)。
[4]周朝平。透视商业银行信贷财务分析中的模糊认识[J]。安徽农村金融,2006(6)。
[5]刘姝威。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6]鄢志娟。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实用技巧[J]。财会月刊,2010(19)。
[7]史建平,杨如冰。信贷技术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的应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6)。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 第6篇
吉林省高等教育自学
本科毕业生论文
自考专业: 姓名:
准考证号: 答辩序号: 答辩时间:
财务报表分析的表现
摘要: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计这门公认的“商业语言”更是体现出它的强大的功能:作为“商业语言”的载体——财务报表,正是全面、系统、综合记录了企业经济业务发生的轨迹,因而相关利益人对他的分析越来越关注。此外,债权人、政府、税务机关、社会公众等在做经济决策时都要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企业经营管理者更是如此。当然,单纯从财务报表的简单数字和文字上得不出实质性的结果,而要利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技巧,结合实际情况,正确认识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和非正常影响因素,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以便作出科学决策,这个系统的动态过程就是财务报表分析。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分析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以及项目节构分析法等,主要以比率分析法为基础,同时结合各种分析方法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几个方面对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出评价:但是,鉴于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的单一性,财务分析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知识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跨国公司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财务报表分析要发挥它强大的功能,不仅对于各企业厉害关系人,对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经济越发展,财务表分析越重要。
关键词: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分析、现金流量分析、自由现金流量、经济增加值分析
目录
一、财务报表体系及其分析的现状
1、现代财务报表体系
2、与财务报表分析相关的概述
3、财务报表分析的常用方法
4、财务报表分析的核心及重点
二、财务报表及其分析的局限性、财务报表及其分析自身存在的局限
2、财务报表披露方面的局限
三、财务报表自身局限及披露的改进
1、财务报表计量属性的改进
2、财务报表披露的
四、结尾总结
参考文献
一、财务报表体系及其分析的现状
1、现代财务报表体系
财务报表指“通过少量的高浓度数据图表和文字说明,借以表达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各种信息的报告形式,其生成需要经过严格完整的会计循环:从记账凭证到分类账簿,再到最后的财务报表。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财务报表附注。
资产负债表:又称为平衡表、财务状况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点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比喻成企业“一瞬间的快照”,是全部家当的“天平”。它是根据“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恒等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次序,把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予以适当排列编制而成的。
利润表:利润表又称收益表、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活动成果动态报表,被形象地比喻企业的“一段精彩的表演”。利润表的结构,除企业利润的内容可以有所不同外,一般地利润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营业利润、投资损益、补贴收益、营业外收支损益等。分析此表可了解企业的经营收益情况、成本税费情况,进而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利润的构成并通过前后期的利润情况的对比,预测企业的发展潜力与获利能力。
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的最初来源是“资金变动表”,从本质上来说,现金流量表是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一种,是以现金为编制基础的财务状况变动表,主要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进行了反映。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收付制”的编制基础是区别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权责发生制”的一个显著特点。现金流量表揭示了企业资产、负债、净资产变动的原因,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是连接这两大报表的桥梁。
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财务报表使用和分析者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而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做的解释和进一步说明;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充分披露;二是如实表述。
2、与财务报表分析相关的概述
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晴雨表”,而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基本经济活动为对象,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信息来源,采用一系列专门分析技术和分析方法及分析程序,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等角度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从而系统地认识和掌握企业全貌的过程,它是财务报表的延伸,是财务报表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为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系企业的组织和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财务报表分析的内涵可从以下方面来理解:第一、它是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财务管理学和会计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旨在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做出科学决策;第二,其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健全的方法体系,且正日趋成熟;第三,它还有系统、客观的资料依据,其最基本资料是财务报表;第四、它还有明确的目的和作用。财务报表分析主体有内部管理者、现行和潜在的投资者、雇员、贷款者、原材料供应商及其他债权人、客户、政府部门和公众等,他们通过财务报表来满足对不同信息的需求;作为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主要指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也就是报表中的财务数据和相关指标;同时包括了财务报表附注和审计报告;财务报表的目的是提供某一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财务变化情况的信息,这种信息在许多报告使用者做经济决策时都是有用的;而财务报表分析依据报表使用者不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其作用是:总结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做出决策;这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过程。
3、财务报表分析的常用方法
比率分析法:是指将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进行对比,得出一系列具有一定意义和逻辑关系的财务比率,以此来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的一种分析技巧;比率分析法是报表分析中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目前很大一部分财务指标就是通过比率分析得到的:如运用比率分析法来评价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以及发展能力。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比较不同的数据,从而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找出预备比较对象差别的一种分析法,用于比较的可以是绝对数和相对数,其主要作用在于揭示指标间客观存在的差距,并为进一步分析指出方向。比较形式可以是本期实际与计划或定额指标的比较、本期实际与以前各期的比较,可以了解企业经济活动的变动9 情况和变动趋势;也可将企业相关项目和指标与国内外同行业进行比较。趋势分析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期间的财务报表中的相同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其变.动方向和变动原因,以揭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动趋势,重点在于比较不同期间同一项目的变动情况,它刻画了财务报表项目随着时间而变化。趋势分析是降低不确定因素的唯一方法:因为单一的财务报表可由管理当局自己做出完美解说,但连续几年的不佳或恶化的记录,自己便已说明问题。对财务报表进行趋势分析要有个前提条件:分析的各个会计数据在时间上必须连续,中间没有间断。
项目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在实际运用中,结构分析法通常与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去把握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及费用的构成情况及所占的比重,为进一步分析作铺垫。
因素分析法:是指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共同影响某一经济指标时,用来测定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发生总变动的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它以确定的因素替代顺序等一系列假定为前提的,其计算结果不仅具有一定程度的假定性,而且要受因素替代顺序的影响,所以,各指标的分析顺序一经确定就不能随便更改,以使持续不断的该类分析结果具有可比性。
图表分析法:指将企业的经济活动的数字采用图表的形式列示出来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图表分析法具有一目了然、思路清晰的优点。目前,随电脑及网络技术的完善与发展,它的运用基础范围和种类形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4、财务报表分析的核心及重点无论报表分析者出于何种目的、采用何种分析方法,最终结果是要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便做出科学决策,这是财务报表分析的核心和重点。在目前的财务报表分析中,形成了一系列比较完整的财务指标体系:(1)反映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如销售净利率;
(2)反映资本结构和偿债能力的比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己获利息倍数;
(3)反映营运能力的财务指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4)反映企业成长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如资产增长率;(5)反映市价的比率,如市盈率、市净率等。
二、财务报表及其分析的局限性
1、财务报表及其分析自身存在的局限
财务报表自身的局限对于财务报表自身的局限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资产负债表项目和利润表项目以历史成本计价相对可靠但缺乏相关性,表现在:忽视物价变动水平的影响,不能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及收入、成本、费用的实际价值: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币值变已是一个普遍现象,货币计量假设进一步松动,不但冲击历史成本,还冲击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
(2)以货币计量历史成本,不能反映非货币的财务信息,也没有对机会成本在报表中进行反映,而机会成本往往是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决策必考虑的因素之一;(3)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影响可比性和财务报表反映经济业务自身的真实性;偶然或粉饰可改变报表内容,影响分析结果;(4)比较基础的问题,缺乏统一的比较标准;
(5)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是分类汇总性数据,它不能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详细情况。
分析理论、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的局限
(1)在我国,财务报表分析理论研究缺乏,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尤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强、大型跨国公司出现,财务报表分析理论和分析体系与实践存在一定的差距;(2)分析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受到影响;
(3)分析工作不能专业化;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专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师出现较晚,财务报表的分析工作没有专业化。
(4)比率分析法作为主要的财务分析方法,除了要看到它的适应性强外,还要充分认识其局限性的一面没有可比性基础的财务指标没有意义;属于静态分析,对于预测未来并非绝对合理可靠;孤立对财务比率进行解释十分困难;仅是一种衡量手段,并不能反映其他方面的问题;财务指标可被人为操作。
(5)除了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也在报表分析时经常采用,报表分析者要依据分析目的行各方面的比较,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进行正确判断。此外,财务指标也要有适度的“量”过多没有什么意义,过少又不能说明问题非财务指标在财务报表分析中没有很好的考虑进去,作用也得不到体现。(6)报表分析者在进行项目和结构分析时,注重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对所有者权益项目分析不注重;同样,在采用比较分析法时,仅对财务报表进行纵向或者横向分析,没有将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这样会削弱报表分析的效率和效果
分析过程的局限
(1)重“量”不重“质”,大量单纯数量指标,忽视问题性质分析。在我国目前财务报表的分析过程中,一般用的是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方法用得很少;在一些小型企业和国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没有被很好的重视起来,有的纯粹是走“过场”,尤其是当前借助于网络和财务软件的优越性,不仅使财务报表的编制变得异常简单,财务报表的分析也被赋予了“智能化”,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一完成,财务报表有关分析指标分析结果马上出来,结果报表分析的效率是提高了,但缺乏实质分析,得不到好的分析效果。
(2)比率分析法使用的各种数据都是过去资料,虽对预测未来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能作为判断的绝对标准:这也是先有经济业务发生、再编制财务报表、再对报表进行分析这样的一个过成而造成的,具有“滞后性”。
(3)在实践应用中,对现金流量表只重编制,不重视分析。(4)缺乏对企业的长远和整体分析。指标体系的缺陷在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中,财务指标是分析和决策的主要依据,报表分析者主要依据这一系列关键的财务指标来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但财务指标有“酌定性”行为(比弗,1998年),可导致财务指标“监控”作用弱化;一些财务指标和财务项目的划分及指标的内在含义不符合实际情况,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行不通;财务指标体系不完整;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以及全球化进一步加强的趋势,诸如产品质量、人力资源、市场占有率等非财务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客观上要求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考虑和评价。
2、财务报表披露方面的局限
①内容披露不全面
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表现在一些前瞻性、不确定信息以及一些潜力巨大的企业巨额的无形资产及人力资源、技术创新、品牌和智力因素等“软资产”在财务报告中得不到反映:之所以对这些信息不进行披露,管理当局是基于成本效益因素考虑,而且认为这些信息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今天,完全有必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披露。②信息披露不可靠
财务报表数据的信息质量还受制于上市企业管理当局的道德操守。众所周知,办企业的目的都是为了营利;然而,营利的方法和途径却是多种多样的,有人通过正当的艰苦经营来谋取利润,也有人专想通过不正当的操作来谋取私利。
③信息披露不透明财务报表的披露一直与财务报表的分析紧密相联。纵观财务的研究发展,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讨论,90年代对财务报表披露的普遍关注,到最近几年的透明度研究。“透明”是财务报表披露需要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透过现象看本质”即企业所提供的信息,报表分析者能作为据以进行分析的真实来源,而高透明度意味着能够而准确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风险程度等,但基于自身利益,根据“不对称信息”的原理,占信息较多的一方—管理当局往往不能对财务报表进行充分透明的披露,这样会使报表分析者作出错误的决策。
三、财务报表自身局限及披露的改进
①财务报表计量属性的改进
针对我国实际情况,为了弥补现行财务报告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不足,可以借鉴国际惯例,利用“时价会计”,即在财务报表补充资料中,调整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相关报表,作为正式报表的补充资料。②财务报表披露的改进正因为报表分析的资料绝大部分来源于财务报表本身,外部财务报表中的信息的表达方式以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将影响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因而要力求改进财务报告披露的局限性,建议可从以下方面来考虑:(1)增加披露内容;(2)适用的多样化呈报,多种形式披露;(3)及时披露;(4)建议在我国实行“全面损益表”。
四、总结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报表分析着要想取得最佳分析效果、作出科学决策,首先所依据的分析资料必须真实可靠、充分透明:最重要的是财务报表分析者要借助财务报表体系中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采用一定的分析技巧和分析方法如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和图表分析法等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整体和动态的分析。在目前阶段,财务报表自身的局限性虽然对报表分析有一定的影响,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对其进行改善,将三大财务报表连接起来进行完整分析,包括财务指标体系的变动分析、财务项目和结构层次的分析;尤其是随着“现金为王”的观念深入人心,需要对现金流量表进行着重分析。当然,财务报表分析的发展还需待更深层次的研究,例如实证分析法,它尤其对分析上市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和防治财务舞弊方面值得推崇,但是基于实证研究在报表分析中的运用及研究由于实证会计的相对研究成本远高于规范研究,而收益却没有明显差距,理性的研究者出于成本效益的分析,使得实证分析法的向前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有待于突破阻力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不断发展财务报表分析,使得报表使用者通过系统全面分析、作出科学决策,促进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楚熊,刘传兴.财务报表分析精要[M](1)深V:海天出版社.2001.9;69 [2]谢志华.如何衔接和编制报表[M](I).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3;443-453 [3]威廉.H.比弗.财务报表呈报会计革命[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