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大纲(精选6篇)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大纲 第1篇
建兰(1021372905)2011-12-10 08:37:24 我们考试是在下月几号啊
何国娴(562213911)2011-12-10 08:37:33 6 7 谢建兰(1021372905)2011-12-10 08:38:22 确定?
何国娴(562213911)2011-12-10 08:38:48 你问一下老师吧
谢建兰(1021372905)2011-12-10 08:39:06 道德法规,经济法,邓小平,财务管理,就这四门课吧 谢建兰(1021372905)2011-12-10 08:39:37 也不知道前三门是不是开卷的 谭爱英(904742947)2011-12-10 10:39:27 邓小平,开卷的 务管理半开
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大纲
2010年09月19日
文章浏览次数:30
资源来源:南海市学习中心
一、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和掌握会计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循环全过程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而且使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进一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一)实验性质与任务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国家颁布的新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之能够真正掌握针对各种业务来准确地填写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账簿登记和成本核算以及掌握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并能独立处理特殊及较复杂的制造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从而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会计专业人才。
(二)实验目标
本实验的教学目标包括会计知识教学目标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目标两部分内容。其中:
1.会计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
(2)掌握会计原理的的基础知识;
(3)掌握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
(4)掌握登记各种账簿的方法;
(5)掌握成本核算的各种方法;
(6)掌握各种报表编制的方法。
2.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目标
(1)具备根据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结合所学的知识,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能力;
(2)根据记账凭证结合所学的知识处理各种账簿。
(3)根据记账凭证、账簿结合所学的知识编制各种财务报表。
(4)根据各种原始单据、账簿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成本核算。
(5)根据经济业务发生填制真实的原始凭证。
(6)具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企业具体的会计核算办法的能力
(7)具有从事企业会计、出纳、成本核算工作的基本能力。
(三)模拟实验的形式
中央电大提供模拟实验软件。该软件是构建一个样本企业的动态会计模拟平台,由学生对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处理和编制会计报表。本软件由八大模块组成,分为“企业背景说明”、“记账流程说明”、“期初余额浏览”、“凭证处理”、“记账处理”、“报表处理”、“原始凭证示例”、“考试成绩管理”。
(四)实验内容
1.模拟企业资料
(1)模拟企业概况及核算办法:模拟企业的基本情况、具体的核算办法。
(2)模拟企业生产流程:模拟企业的生产流程。
(3)模拟企业记账流程:企业记账流程
(4)模拟企业前期会计资料
①账户余额表:各个科目在12月初的账户余额。
②原材料结存表:各种原材料在12月初的账户余额。
③低值易耗品结存表:各种低值易耗品在12月初的账户余额。
④包装物结存表:各种包装物在12月初的账户余额。
⑤在产品结存表:各种在产品在12月初的账户余额。
⑥库存商品结存表:各种库存商品在12月初的账户余额。
⑦业务汇总:实验中所要处理的185笔业务及对应的原始凭证。
2.会计业务处理
(1)原始凭证示例
①填制原始凭证说明:简述原始凭证。
②填制原始凭证练习:通过某些经济业务的发生,填制原始凭证。强制引导学习,一步一步的交互学习,有丰富的帮助,让学生学会填制原始凭证。
③填制原始凭证考试:通过某些经济业务的发生,填制原始凭证。为自我测试或自我考试,是学生正确填制原始凭证的自我测评。
填制原始凭证的练习和考试的示例的原始凭证如下:
1)收据
2)送款单
3)进账单
4)银行汇票
5)服务发票
6)委托付款回单
7)本票
8)转账支票
9)销售发票
10)现金支票
11)银行承兑汇票
12)商业承兑汇票
13)增值税专用发票
(2)记账凭证的填制
①填制记账凭证说明:说明规范填制记账凭证的要求。
②填制记账凭证练习:根据原始凭证,按日期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填制记账凭证。强制引导学习,一步一步的交互学习,有丰富的帮助,介绍经济业务处理的原理。
③填制记账凭证考试:根据原始凭证,按日期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为自我测试或自我考试,是对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自我测评。
(3)登记会计账薄
①登记账薄说明:说明规范登记账薄的要求。
②登记账薄练习:根据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按日期逐一登记账簿,包括建账、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各类明细账、科目汇总表、总账。强制引导学习,一步一步的交互学习,有丰富的帮助,让学生学会正确登记账簿。
③登记账薄考试:根据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按日期逐一登记账簿,包括建账、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各类明细账、科目汇总表、总账。为自我测试或自我考试,是学生正确登记账簿的自我测评。
(4)财务报告的编制
①编制财务报告基本规范:介绍编制财务报告的基本规范。
②编制财务报告练习:根据账簿资料、年终决算资料编制财务报告。强制引导学习,一步一步的交互学习,有丰富的帮助,让学生学会如何编制财务报告。
③编制财务报告考试:根据账簿资料、年终决算资料编制财务报告。为自我测试或自我考试,是学生正确编制财务报告的自我测评。
财务报告的练习和考试编制的财务报告如下:
1)资产负债表;
2)利润表;
3)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4)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
5)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6)利润分配表;
7)现金流量表(按财务准则两种方法);
●现金流量表编制说明:简述现金流量表基本知识
●工作底稿;
●T型账户;
●现金流量主表;
●补充资料。
8)合并会计报表
(5)成本核算
①成本核算说明:简述成本核算的基本知识。
②成本核算练习:通过对各种原始单据的汇总计算,相应的计算出各种的成本。强制引导学习,一步一步的交互学习,有丰富的帮助,让学生学会成本核算。
③成本核算考试:通过对各种原始单据的汇总计算,相应的计算出各种的成本。为自我测试或自我考试,是学生正确成本核算的自我测评。
(五)要求
1.参加人员。工商管理类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模拟实验。
2.操作时间。模拟实验的具体时间由当地电大安排,原则要求在第五学期进行。模拟实验时间应当不少于三周。
3.考核组织。由各地省级电大组织考试,并将考试时间安排上报中央电大财经部会计教研室。届时,中央电大考试中心和财经部会计教研室将派出有关人员进行抽查。
(六)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内容
由模拟实验软件自动生成。
会计模拟实验实施方案
2010年09月19日
文章浏览次数:32
资源来源:南海市学习中心
计算机模拟实验
中央电大提供模拟实验软件(广州“福思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作)。该软件是构建一个样本企业的动态会计模拟平台,由学生对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处理和编制会计报表。本软件由八大模块组成,分为“企业背景说明”、“记账流程说明”、“期初余额浏览”、“凭证处理”、“记账处理”、“报表处理”、“原始凭证示例”、“考试成绩管理”。
3.考核与成绩评定
(1)手工模拟实验。手工模拟实验的考核内容为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和编制会计报表。
(2)计算机模拟实验。考核内容由模拟实验软件自动生成。
(3)考核标准。模拟实验成绩分为优(90-100分)、良(75-89分)、及格(60-74分)、不及格(60分以下)四等。
(4)指导教师。模拟实验的指导教师必须是本专业具有中级(含)以上职称的教师或会计专业工作者,并具有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其资格审查由省级电大负责。
(5)成绩评定办法。由省级电大进行成绩汇总,报中央电大。
模拟实验经审核合格后给予5学分。没有参加模拟实验者不计学分。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大纲 第2篇
教学大纲(修订稿)2006、12、08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科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系统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具有企业综合管理的基本素养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该专业融理论、技能于一体,应用性较强。为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完成学业后的工作适应性,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模拟实验和毕业论文两项内容。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模拟实验
为进一步加强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社会实践部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本专业将统一使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管理模拟实验室(多媒体操作系统)》(网络版)作为基本教材进行模拟实验。
(一)实验性质与任务
1.性质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管理模拟实验室(多媒体操作系统)》(网络版)是一个企业管理实操训练系统,包括十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通过在线帮助提供详细的操作说明以及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配套了各个职能部门的逻辑流程图、数据流程图,完全模拟一个大型企业整体运作过程,学生在计算机和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完成模拟实验内容。
2.任务
模拟实验是落实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科工商管理类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技能和技巧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在现代管理平台上,参与营销、技术、采购、设备、生产、质量、仓库、财务、人事等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强化、融通学生所学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了解、掌握企业管理中各管理部门的职能及其相互的协调与制约关系;理解企业的供应、销售过程,掌握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运行程序。
(二)实验目标
1.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贯通起来,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
2.掌握企业各部门的工作内容、流程和相互关系,进一步掌握企业的管理方法、手段与途径;
3.让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的整体架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案例分析和流程再造;
4.为学生进入社会,参与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实验内容与课时分配(总计:40学时)
企业背景介绍:1学时
基础数据:5学时
营销管理:6学时
技术管理:2学时
采购管理:3学时
设备管理:3学时
生产管理:6学时
品质管理:4学时 仓库管理:4学时 财务管理:2学时
人力资源管理:2学时
信息管理:1学时
实习考核:2学时
(四)实施实验的具体要求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的学生,必须使用该模拟实验室;工商管理专业(专科)的学生建议使用。
2.凡开设开放教育试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的教学点必须配置该模拟实验室。
3.进行模拟实验的时间、地点由学生所在教学点统一安排,学校负责安排指导教师。原则上在学生修满最低毕业学分的60%以上时,应实施模拟实验,上机时间累计不低于20学时,模拟实验时间不少于三周。
4.学生在10个模块中至少选择4个模块进行实验,其中营销管理、生产管理为必选模块。
5.进行模拟实验的学生要根据项目要求写出操作计划,做好操作纪录,写出实验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实验结果与实验体会,字数不少于500字。
(五)考核
1.考核方式: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后,用模拟实验室考核系统进行考核,考核成绩收集可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由组织实验的学校汇总成绩。
2.考核内容:在本模拟实验室考核系统中,有以基础理论为主要内容的客观性试题和流程操作两类试题,各省级电大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自行设定两类试题的比例,原则上客观性试题所占比例不低于30%。
3.考核成绩:分合格、不合格两档,60分以上为合格,59分以下为不合格。
4.上机操作成绩合格并完成实验报告者取得社会实践的3学分。
(六)指导教师的职责
1.指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
2.监督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操作。
3.指导学生具体实验操作的方法,解答学生疑难问题。
4.进行成绩汇总。
5.各级电大应根据本环节工作量(3学分)给予相应报酬。
二、毕业论文(略)
三、管理、检查与监控
为了保证综合实践环节的质量,顺利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必须对这一环节的组织、实施、成绩评定、答辩等进行严格的管理、检查与监控。各试点电大要建立健全综合实践环节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和监督,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对综合实践环节工作的评估工作。省级电大和试点分校必须依据本大纲制定综合实践环节实施细则,省级电大综合实践环节实施细则须报中央电大审核备案。
中央电大和合作高校共同承担对试点电大综合实践环节的检查与监控。
(一)模拟实验
中央电大不定期对试点电大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的巡视,检查模拟实验软件的使用情况。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大纲 第3篇
实验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工科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近些年来, 由于学生数量急剧增加, 实验设备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增加的学生人数的实验需求, 实验仪器设备的增加和更新, 使得高校在实验室经费的投入上难以应付。虚拟仪器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该技术以通用计算机为核心, 用户通过修改软件增减仪器的功能, 实现“硬件复用”, 减少了经费的投入,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虚拟实验是指依托相关的计算机平台, 借助于硬件和软件实现的计算机仿真实验, 它是对传统实验的强化和延伸, 是实验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在目前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类学生来说,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完全采用虚拟实验的方式的话, 可能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达到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故本作者建议针对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采用实验的方式为“虚实”结合的方式, 即利用Multisim等仿真软件来完成模拟电子技术实验项目预习要求, 实验课程中再进行实物搭建的传统实验方式, 这样学生对两次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获得的实验效果一定会强于某一种方式, 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1]。
2“虚实”实验方案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应用方案设计
现有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基本是进行固定程式的验证式实验, 实验所用的元器件, 线路板已选好, 学生所做的工作仅是对实验箱连连线, 使用一下测试仪器、仪表, 建立学生的相应概念而已。很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改革提出的三个实验层次即“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的目标, 目前的实验平台不能满足这样的训练, 即:学生从有一个概念 (或想法) 开始, 然后着手电路原理图的设计、调试、PCB设计, 最后形成产品的整个开发过程的训练。学生通过传统实验手段所得到的训练是片面的、局部的, 其对产品开发过程的认识并不深刻, 这就导致学生所学不能所用。由于存在以上原因, 故对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进行改革, 采用“虚实”结合的实验方式。
实验方案设计说明如下:
(1) 理解实验项目的任务;
(2) 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内置的丰富的仪器仪表、信号源、元器件、器件等模型对实验进行仿真;
(3) 实验课中进行实物搭建实验, 将实际测量的数据与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获得实验结论, 从而从理论上升到实际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本方案设计实验流程框图如图1所示。
通过这种实验模式, 把传统的实验模式转换为“虚实”结合的模式, 本文模拟电子技术“虚实”结合的实验的预习报告利用Multisim软件来进行设计, 用计算机仿真来完成预习报告, 克服了传统的实验预习模式, 传统的实验预习模式, 对于有些学生来说, 就是完成老师实验课前完成的任务, 根本没有认真、细致的预习实验所涉及的问题, 即使预习报告抄了很多页, 但在实验课程中依然对本次实验所需完成的任务要求不是很清楚。通过用计算机仿真来完成实验前的预习而不是采用传统的照抄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要求、目的等。让学生提前通过仿真实验仪器提前测量了实验中所要求测量的数据, 如果在仿真过程中学生遇到了问题, 他们会及时去查找相关的理论知识, 从而不会在实物实验过程中囫囵吞枣的完成实验数据的测量, 没有达到实验真正的目的。
3“虚实”实验方案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中应用的优点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中所要求测量的实验数据有些很直观, 但有些又很抽象。如果学生在预习这个实验内容时就进行了软件仿真, 那么学生就会获得某些实验的结果, 就可以通过这些实验结果来寻找理论依据, 这样他们在进行真正的实物搭建实验时, 对测得的实验结果就不会不理解。例如: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中的第一个实验项目“共射极单级放大电路”实验中要求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如果学生仅仅通过做实物实验来理解某些实验内容是比较困难的, 他们对放大器静态工作点Q主要由RB1、RB2、RE、RC及电源电压+VCC所决定很难理解, 因为实物搭建的实验电路不利于学生同时观察电阻和电压值的改变对静态工作点高低的影响, 图2是静态工作点的不同可以获得不同的失真波形。如果预习的时候学生通过Multisim等仿真软件对该实验内容进行了仿真。那么通过改变RB1、RB2、RE、RC及电源电压+VCC这些参数值的不同而获得了不同静态工作点, 从而获得了不同的失真波形, 图3为通过仿真实验改变RB1、RB2、RE、RC及电源电压+VCC的值获得的失真波形, 进而加深了学生对静态工作点理解。
用Multisim等电路仿真软件对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进行仿真预习, 有如下的特点: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仿真软件Multisim等的功能和使用方法;降低了实验费用, 实验过程中, 所用的仪器设备和元器件并不是真正的实物, 而是通过仿真软件模拟的, 其品种和数量不受限制也不会损耗;实验电路的构成、调整、测试简单便捷, 便于学生从结果中去寻找理论依据, 进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而不是把理论和实践分开。等到学生真正的去完成实物实验的时候, 因为有了前面的仿真预习,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能力, 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学生就不会很茫然, 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提高动手能力[2]。
4 结论
虚拟仪器实验作为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有助于缓解高等校日益扩大的招生规模与实验配套经费相应不足的矛盾, 是高等校实验教学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但虚拟实验不能够也不应该完全代替实际的实物实验, 使用过程中应“虚实”相结合, 扬长避短, 优势互补共同推进高校实验教学改革[1]。
参考文献
[1]谭煌, 刘毅, 郑学仁, 等.基于虚拟仪器的电子电路实验教学系统[J].传感器与仪器仪表, 2008, 24 (8) :119-120.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第4篇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 实验教学 功率放大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156-03
模拟电子技术是高职电子信息、通信和电气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具有知识涉及面广、概念抽象和实践性强等特点,因而学生普遍觉得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存在较大困难。为了提高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成效,各学校尝试了各式各样的教学改革,也涌现出不少国家级或省级精品课程,但改革主要着力于理论教学方面,如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式探索和信息技术应用。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决定学生能否真正掌握模拟电子技术技能的关键,但各校在实验教学方面的改革力度还比较小,实验教学普遍沿用传统方法,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成效,课程组分析了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探索以功率放大器的安装和调试为主线的实验教学,以此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强化技能考核环节,给学生传导足够的学习压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成效。
一、模拟电子技术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验教学模式落后,实验以验证理论基本电路功能为主。传统实验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根据教师课前的指导,并参照实验指导书进行功能电路连线,然后利用万用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等仪器仪表进行简单的数据测量,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形成千篇一律的实验报告。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很难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目标。
(二)实验内容枯燥,难以激发学生求知欲。传统实验教学内容依据理论教材知识要点组成,主要由二极管整流电路、三极管单管放大电路、功率放大器电路和比例运算放大器等模块构成。并且,实验结果需要借助示波器等专业工具进行观测,导致测试方法及测试结果缺乏趣味性和观赏性,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由于各模块电路目的在于验证某一个理论知识点,过于重视知识的理解,而忽视了学生技能的训练,纯粹为了实验而实验。这种缺乏与实际生活联系的实验内容显得枯燥,很难实现通过实验巩固、提升理论知识的目的,同时,由于传统实验教学内容的枯燥,也容易造成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失去对电子技术实验探索的兴趣。因此,只有激发学生自主动手、动脑参与实验教学,才能调动学生自主创新思维,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目标。
(三)实验考核不被重视,学生技能水平有待提升。以往的实验考核方式大多以批阅学生的实验报告为主,报告内容主要是实验目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分析等文字材料,这样的评定方式没有突出强调学生技能水平掌握情况,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完成实验教学课之后,许多基本技能没有掌握,例如,二极管、三极管等元件的检测方法,以及常用集成电路芯片的使用方法。这种重视实验报告的实验考核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分析电路、调试电路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造成了学生自主设计电路、制作电路能力的缺失。
二、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改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技能水平,本文实施以功率放大器的安装和调试项目为主线的实验教学,从科学组织实验教学过程和强化学生技能考核等方面对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一)科学组织实验教学过程,吸引学生参与应用型实验。从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的实验过渡到以学生制作功能电路为主的课堂实验。首先,通过制作典型TDA2030功放,让学生体验自制功放的乐趣,在成功制作电路基础上再与学生探讨放大电路的用途,并要求學生掌握其电路的分析及调试方法。其次,继续围绕功放增加外围电路。例如,温度过高报警电路、扬声器保护电路和分频器等电路,并以制作完整后级功放为教学目标,逐步丰富教学内容。
由于教学过程是围绕制作电路而展开,并在调试过程中一点点讲解电路知识,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让学生带着问题分析电路,带着兴趣制作电路,带着收获完成实验,让学生感觉到逐步提升技能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趣味实验增强学习信心。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大为改善。
(二)以典型2030功放制作开始,培养学生电路制作兴趣。TDA2030功放电路如图1所示,首先通过成功制作TDA2030功放,让学生体会成功制作电路的喜悦,在此基础上,再引出集成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并逐步分析电路的电压增益由反馈电阻R2和R3的比值所决定,最后推导出增益计算公式为A=1+R2/R3,分析每个元件所起的作用。因此,通过一个简单实用的TDA2030功放的成功制作,可以逐步建立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信心,培养学生学习电路的方法。
(三)增加相应实验教学内容,完成不同教学目标。在成功制作TDA2030功放的基础上,为了继续完善电路功能,增加电源工作指示灯、温度过高报警和扬声器保护等实用型电路,逐步丰富教学内容,训练学生综合技能。
1.增加电源工作指示灯,掌握LED应用方法。电源指示灯常用于表示电路系统的工作状态,如图2所示。通过增加LED指示灯小电路,引导学生熟悉发光二极管的用法,理解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学会测量发光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压降,以及通过串联支路上的电阻计算出工作电流。一般情况下,流过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流在10-20 mA之间,而发光二极管的导通电压为2 v左右,依次可以推导出降压限流电阻阻值的选取范围,并通过实验观察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和限流降压电阻R之间的关系。
2.增加温度过高报警电路,学习使用比较器和温度传感器。由于TDA2030集成块需要外接散热片方可持续工作,若芯片长时间在温度过高的环境下工作,容易損坏功放芯片,因此,有必要在简单功放上增加温度过高报警功能,既符合产品安全规范需求,又可拓展学生技能。温度过高电路如图3所示,由振荡电路和温度检测比较电路组成,振荡电路外接LED实现闪烁报警。振荡电路工作频率是由电容支路的充放电时间所决定,而电路能够周而复始振荡与运放输出电压不停翻转有着密切联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逐步推出电路振荡的工作原理,RC充放电引起运放的比较参考电压在改变,而运放输入端电压高低变化引起其输出电压翻转,这两个过程互相影响、共同作用,从而出现振荡的效果。
电压比较器则由温度传感器和集成运放组成,温度传感器实现把温度变化转化为对应电压信号的变化,然后再与基准电压比较大小,运放输出一个高电平代表温度超出设定范围。
最后,把温度过高和振荡电路进行关联,并通过LED闪烁的方式呈现温度过高现象,在充分理解现象的基础上,再逐步分析电路振荡的原理,以及温度过高的检测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增加扬声器保护电路,学习使用二极管整流和三极管驱动继电器。驱动扬声器正常工作需要的是各种频率的交流信号,而频率为零的信号直流信号是扬声器所不需要的,若信号中包含过大的直流成分则可能会影响功放音质,更严重的情况是导致扬声器损坏。因此,扬声器保护电路的作用是当检测功放输出信号中含有过大直流成分时,保护电路通过三极管驱动继电器断开功放和扬声器之间的连接,避免扬声器被损坏的风险。另外,为了消除功放开机瞬间大电流冲击扬声器,需要在扬声器保护电路中增加延时开机电路,同时也可避免开机时的“砰”声给人造成的不适。扬声器保护电路如图4所示。
其中通过电阻R1、电容C1和C2可提取信号中的直流成分,4个二极管组成桥式结构实现整流功能,把可能出现的正负直流成分转化为单向直流,并用于控制下一级三极管的导通以及驱动继电器动作。
延时开机电路由电阻R2、电容C3和Q2组成,利用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经过电阻让电容充电,而电容充电致Q2能导通的过程称为延时。
4.增加分频电路,学习电容和电感滤波特性。电容对不同频率信号分别呈现不同的容抗,频率升高则容抗减少,而电感则有着与电感相反的特性,即频率升高则感抗最大。因此,可由电容器和电感线圈构成滤波网,实现音频信号分频效果,分频器实现的功能是让信号中的高频成分进入高音喇叭,低频成分进入低音喇叭。音箱分频器可以有效地根据喇叭的特性,通过优化组合使得各单位扬长避短,让喇叭发挥各自应有的特性。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改变电容值或电感值的大小,以实现不同的听觉感受,人的耳朵也是一个敏锐的音频信号检测工具,学生根据个人直观听觉调整电容或电感的大小,在切身感受改变元件参数影响分频效果的基础上,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并接受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四)强化技能考核环节,传导学习压力。从对实验报告的评阅转变为对学生综合技能水平的考核,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不足之处,督促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以达到全面掌握实践技能的目的,与之相对应的是考核学生对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方法、电路组装与调试能力、故障分析与排除能力等,具体考核内容如下:
1.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检测。例如,通过目测电阻色环判断其阻值大小和误差,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颜色所代表的数值,并且熟练计算出电阻阻值的大小;分别通过目测和使用万用表对二极管进行极性检测,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通过目测二极管外形判别其极性,同时也会利用万用表测量二极管正反向阻值进行判别。
2.使用仪器仪表测量电路信号。例如,使用万用表测量指示灯电路中发光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压降,目的是要求学生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压的方法,同时,通过测量过程深刻理解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压;测量整流滤波电路中二极管的正向和反向电压,目的是要求学生理解二极管正向压降小,而反向耐压高;利用示波器测量对比小信号经过功放放大前后的波形,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示波器的常规使用方法,并且学会波形的读数和计算,同时理解信号放大前后幅度变化,以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的调试方法。
3.故障分析与排除。通过故障现象分析原因所在,并逐步排除可能问题,例如,电源指示灯不亮,目的是要求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并逐步判断,指示灯电路是否有电压到达、指示灯支路是否开路、指示灯是否被接反或者烧坏;+5 v直流稳压电源无电压输出,则可以从后级往前倒推可能存在的故障原因,7805稳压管是否有电压输入,滤波电压两端是否有电压,整流二极管是否有输出电压,变压器次级输出电压是否正常,变压器初级是否有220 v输入电压等方面着手分析。通过实际的排除故障考核,学生懂得了运用理论指导实验过程,通过分析电路故障原因,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理论知识。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学生学会了独自从简单功放电路开始,逐步丰富完善电路功能,并最终完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后级功放作品。这种以电路制作和调试为导向、重视学生技能考核的实验教学方法,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同时,培养了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电路、调试电路的能力,学生通过成功制作电路的激励,收获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和培养了电路排除故障能力,教学效果良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韦忠善.模拟电子技术教学项目设计原则探讨[J].广西教育,2015(31)
[2]郭华,申忠如.关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5)
[3]吴国祥,沈晓燕,章国安.“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31)
[4]陈静,史雪飞.“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电气电子教育学报,2014(1)
[5]王波,张岩,王美玲,等.“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4)
[6]卢翠珍,陆冬梅.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7)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YB2014486)
【作者简介】邓 云(1983— ),男,广西全州人,硕士,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工程系讲师。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大纲 第5篇
实习名称: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模拟 课程代码:D4701SJ7D 学 分:1.5 实习周数:1.5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模拟实验》是物流管理专业(或物流管理方向)的一门必修课。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物流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物流系统学的基本原理,学会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如运输系统的规划、配送中心的规划、仓储系统的规划等使毕业生到工作岗位后能较快地适应物流管理与规划工作的需要。本课程教学侧重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实务。其内容主要是各物流分系统的设计以及整个物流系统的协调与控制,物流子系统有运输子系统,储存子系统,装卸搬运子系统,包装子系统,配送子系统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发和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与动手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善于解决问题。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参考书,善于积累资料和运用知识。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确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模拟是了解和掌握物流管理实务进行物流管理与物流系统规划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实验,要求学生熟悉各物流子系统的运作原理与过程,熟悉各子系统的仿真数学模型,会调整各系统运行的边界条件和参数,并分析仿真结果。掌握仿真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一步加深对物流系统规划的的认识和理解,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尽快适应业务需求打下基础。
三、实习内容
1、实习地点:经济与管理学院实验室
2、实习内容:(1)物流网点布局设计: 学生在计算机软件的帮助下根据不同的初始条件,选择不 同的网点布局模型,模拟出不同的网点布局系统,然后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2)车辆路线的规划与设计: 使学生明确不同的路线选择对运输总路程的影响,合 理的路线选择对物流系统,尤其是运输系统的重要作用。明确数学模型在路线选择科 学性上的重要贡献。
(3)运输流程的计划和调度仿真: 熟悉不同的调度模型对于运输系统营运效率的影 响。
(4)库存控制与管理的设计与仿真: 通过选择不同的库存控制模型进行库存控制模 拟,了解库存控制模型对于库存水平,库存成本的影响。
(5)配送中心的规划和设计:掌握配送中心的选址,配送中心设施的选型,参数的 确定,参数之间的配合。
3、时间安排:2 周4、实习形式及方法:仿真模拟与在计算机软件帮助下进行设计
四、考核方法:根据平时成绩和学生所交实习报告的情况可参照以下标准评定最后的成绩:
1.实习过程认真,能按时完成当天任务,实习报告书写规范、整洁,符合实际操作的规范化要求,可评为“优”;
2.实习过程认真,能按时完成当天任务,书写较规范,只出现不超过 3 处的错误,可评为“良”;
3.实习过程基本认真,基本上能按时完成当天任务,出现 3-6 处的错误,可评为“中”;
4.实习过程基本认真,有时不能按时完成当天任务,会计资料中差错超过 6 处,可评定为“及格”;
五、主要参考书:《物流系统工程》主编:吴清一,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大纲 第6篇
课内学时数: 96
实验学时数: 24
适用的专业范围及层次:全日制高职高专专科电子类专业
一、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继《电路》课程后,电气类、自控类和电子类等专业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是电子技术基础的一个部分,其任务是让学生获得模拟电路的基本知识,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某些领域中的内容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学会查阅手册和正确选择使用电子元器件,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模拟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掌握常用的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特性和主要参数,并能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
• 了解线性集成电路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掌握主要性能和使用方法。
• 掌握共射、共集放大器、差动放大器及基本运算放大器等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 熟悉功率放大器、振荡器、整流器、稳压器及由集成“运放”组成的某些功能电路等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性能和应用。
• 熟悉放大器中的负反馈,掌握负反馈的基本方式及其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掌握负反馈放大器的分析方法。
• 掌握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能确定静态工作点
• 掌握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能求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
• 熟悉对某些功能电路的近似估算。
• 熟悉一般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如示波器、信号源、交流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等的正确使用方法。
• 掌握基本的电子测试技能,了解常用器件和电路的主要参数和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初步具有检测故障的知识。
• 进一步提高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 具有查阅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手册的初步能力。
• 初步掌握阅读和分析电子电路原理图的一般规律。
2、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理论课 72 学时,实验 24 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
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表 章数
内 容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应用电路 半导体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基础 负反馈放大电路 集成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6 信号发生电路 功率放大电路 直流稳压电源 电力电子电路
合 计
二、教学内容
§ 1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应用电路
§ 1.1 半导体二极管
§ 1.1.1 PN 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 1.1.2 半导体二极管的构成与类型
§ 1.1.3 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 1.1.4 半导体二极管的使用常识
§ 1.2 半导体二极管的电路模型
理论课时
实验课时 2 6 10 2 8 2 10 2 8 2 6 4 8 2 6 2 72
小计 16 12 10 12 10 10 10 8 96
§ 1.3 半导体二极管的基本应用
§ 1.3.1 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
§ 1.3.2 硅高压整流堆简介
§ 1.3.3 限幅电路
§ 1.4 特殊二极管
§ 1.4.1 稳压管
§ 1.4.2 变容二极管
§ 1.4.3 光电器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 了解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和 PN 结的形成。
• 理解普通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的工作原理,掌握它们的特性和主要参数。
• 掌握二极管在电路中的运用。
§ 2 半导体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 2.1 双极型三极管 § 2.1.1 BJT 的结构
§ 2.1.2 BJT 的电流分配与放大原理
§ 2.1.3 BJT 的特性曲线
§ 2.1.4 BJT 的使用常识
§ 2.2 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 2.2.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各元件作用
§ 2.2.2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 2.2.3 用图解法分析动态工作情况
§ 2.2.4 BJT 的三个工作区域及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
§ 2.2.5 用小信号模型法分析动态工作情况
§ 2.3 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放大电路 —— 射极偏置电路
§ 2.3.1 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 2.3.2 射极偏置电路
§ 2.4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
§ 2.4.1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 2.4.2 共基极放大电路
§ 2.5 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 2.5.1 绝缘栅场效应管
§ 2.5.2 结型场效应管
§ 2.5.3 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 2.5.4 其他类型场效应管
§ 2.5.5 FET 的偏置电路及静态分析
§ 2.5.6 FET 放大电路的小信号模型分析法
§ 2.6 三极管及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和开关电路的应用举例
§ 2.7 特殊三极管
§ 2.7.1 光电三极管
§ 2.7.2 光电耦合器
§ 2.8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 2.8.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 2.8.2 频率特性的定性分析及其指标 § 2.8.3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 —— 波特图
§ 2.8.4.BJT 的频率参数
§ 2.8.5 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 2.8.6 共射一共基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及其频率特性
【本 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 理解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 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参数的分析方法。
• 能识别三极管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及其特性。
§ 3 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基础
§ 3.1 差分放大电路
§ 3.1.1 双端输入的基本差分放大电路
§ 3.1.2 单端输入的差分放大电路
§ 3.2 恒流源
§ 3.2.1 差分放大电路中恒流源的作用 § 3.2.2 集成运放中的恒流源
§ 3.3 集成运算放大器
§ 3.3.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 3.3.2 集成运放一些特殊参数含义
§ 3.4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分析方法及其基本运算电路
§ 3.4.1 理想集成运放及其传输特性
§ 3.4.2 基本运算电路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 理解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了解典型集成运放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特点,掌握其电压传输特性和主要参数。
• 掌握几种基础运算电路的结构形式。
• 能画出运放电路的输出电压。
§ 4 负反馈放大电路
§ 4.1 反馈的基本概念 § 4.1.1 反馈的概念
§ 4.1.2 反馈的极性与类型
§ 4.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及增益分析方法
§ 4.2.1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
§ 4.2.2 负反馈放大电路增益的一般表达式
§ 4.2.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 4.2.4 四种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一
§ 4.2.5 负反馈放大电路应用举例——音调控制电路
§ 4.3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问题
§ 4.3.1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和原因
§ 4.3.2 消除自激振荡的常用方法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 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
• 理解反馈、反馈深度的概念。
• 掌握负反馈放大增益的一般表达式及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会计算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 5 集成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
§ 5.1 有源滤波电路
§ 5.1.1 基本概念
§ 5.1.2 一阶低通滤波电路(LPF)
§ 5.1.3 一阶高通滤波电路(HPF)
§ 5.1.4 带通滤波电路和带阻滤波电路
§ 5.2 精密仪用放大电路
§ 5.2.1 精密差分测量放大电路
§ 5.2.2 集成精密测量放大器
§ 5.3 高精度整流电路
§ 5.4 集成隔离放大器
§ 5.5 集成运放在使用中的一些问题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 了解典型有源滤器的组成和特点。
• 了解有源滤波器的分析方法。
• 知道测量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特点与用途,高精度半波整流电路的特点,集成隔离放大器的用途。
• 会计算一阶低通滤波电路的截止频率或电阻、电容值,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
§ 6 信号发生电路
§ 6.1 正弦波振荡电路
§ 6.1.1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本概念
§ 6.1.2 RC 正弦波振荡电路
§ 6.1.3 LC 正弦波振荡电路
§ 6.1.4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 6.2 非正弦信号发生电路
§ 6.2.1 电压比较器
§ 6.2.2 方波发生电路
§ 6.2.3 8038 集成函数波形发生器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 知道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RC 串并联及 LC 并联谐振网络的选频性特点及电路的基本构成。
• 会计算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RC 串并联正弦波振荡放大电路中对阻值要求、单值和迟滞比较器的阈值电压、方波发生器的振荡频率。
• 会画出电压比较器的电压传输特性及输出与输入波形关系。
§ 7 功率放大电路
§ 7.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殊问题
§ 7.2 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 7.2.1 双电源基本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OCL)及其工作原理
§ 7.2.2 乙类双电源功率放大电路功率参数分析计算
§ 7.3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 7.3.1 实用的甲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 7.3.2 甲乙类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OTL)
§ 7.4 集成功率放大器
§ 7.5 功率放大电路应用举例 § 7.6 功率管的散热问题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 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类型及特点。
• 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和转换效率的分析方法。
• 了解功率放大电路应用中的相关问题。
• 会判别复合管的管型。
§ 8 直流稳压电源
§ 8.1 概述
§ 8.2 稳压管稳压电路
§ 8.3 具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型稳压电路
§ 8.4 稳压电路的质量指标
§ 8.5 集成三端式稳压器
§ 8.5.1 概述
§ 8.5.2 三端式固定输出集成稳压器 § 8.5.3 三端式可调集成稳压器
§ 8.6 开关型稳压电源
§ 8.6.1 开关型稳压电源的特点和类型
§ 8.6.2 他激式开关型稳压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
§ 8.6.3 SW3524 ――集成单片脉宽调制式开关稳压电源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 掌握单相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 了解典型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容滤波电路输出电压平均值的估算。
• 理解线性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集成稳压器的应用。
• 会画出三端式固定输出集成稳压器单电压输出电路。
§ 9 电力电子电路
§ 9.1 概述
§ 9.2 晶闸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9.2.1 晶闸管的符号和外形 § 9.2.2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
§ 9.2.3 晶闸管的主要参数及型号
§ 9.3 单相可控整流电路及触发电路
§ 9.3.1 电阻性负载的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
§ 9.3.2 触发电路
§ 9.3.3 晶闸管、单结晶体管电路应用举例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 知道晶闸管导通及其关断条件、控制角与导通含义及之间关系、可控整流基本原理、单结晶体管构成的触发电路基本原理及同步含义。
• 会计算电阻性负载的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直流平均电压和电流对晶闸管和整流二极管参数要求、单结晶管触发电路控制角及移相范围。
三、实验内容
实验
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实验
二、测试晶体二极管与晶体三极管 实验
三、单管交流放大电路
实验
四、差分放大器设计与性能测试
实验
五、基础运算电路的设计与测试
实验
六、反馈对放大电路参数的影响
实验
七、OTL 低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测试
实验
八、串联型晶体管直流稳压电源性能测试。
实验
九、集成稳压器性能测试,整流滤波电路测试。
主要参考书
• 寇戈等编: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 电子工业出版社
• 陈大钦等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康华光等编:《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童诗白等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