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门诊高血压病治疗体会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门诊高血压病治疗体会(精选8篇)

门诊高血压病治疗体会 第1篇

关键词:高血压,治疗,门诊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简称为高血压。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按照1999年WHO/ISH的高血压治疗指南,高血压被定义为: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最近发表的美国高血压指南对成人血压的分类进行了更改,将收缩压在120~139 mm Hg或舒张压在80~90 mm Hg定义为高血压前期。高血压患者中男性>55岁、女性>65岁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指导,促使患者控制血压,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在预防和促进康复方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干预治疗方式

1.1 口头宣教

此种方式适用于不同层次人群,对于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可以使用简单的医学术语,对文化层次较低的患者要采取通俗易懂甚至趋于白话的语言来交流。在与患者的交流中,要言简意赅的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如高血压的常见症状、后果、临床治疗原则、血压测量方法和改善生活方式对本病的重要影响等。因为老年人的理解能力以及记忆力不佳,必要时可反复宣教。

1.2 图文教育

通过医院走廊的宣传栏、健康教育栏、宣教图册等形式,让患者对高血压病有直观的认识。

2 干预治疗的内容

2.1 心理干预

长期服药、急症期身体不适和并发症的困扰,给患者的身心造成很大伤害,经常会出现消极、焦虑、自暴自弃和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门诊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等非药物干预治疗,使患者了解高血压的病因、治疗过程、控制发展因素,在思想上减轻因疾病而产生的精神压力,用乐观的态度战胜疾病。

2.2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科学饮食是控制高血压发展,稳定血压的重要因素。(1)多食水果和蔬菜,减少饱和脂肪酸和总脂肪的摄入量,减轻体重,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有研究表明,超重者减轻体重10 kg可以使收缩压降低5~20 mm Hg[1]。(2)限制钠盐摄入(每天少于6 g),保证摄入足够的钾(约90 mmol/d)、钙和镁。(3)戒烟限酒,忌饮浓茶、咖啡。高血压患者每日的酒精摄入量,应少于30 ml。(4)适量运动,约30~60 min/d。合理安排运动量,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5)缓解心理压力、保证充足睡眠。长期的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也是引起高血压的病因之一,也是影响高血压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消除不良精神因素、减少情绪波动,对稳定血压、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2.3 用药指导

控制高血压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药物治疗,用药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要用最小的有效剂量获得可能的疗效,并使不良反应减至最低。为了有效地防止靶器官的损害,要求一天24 h内稳定血压,并防止血压骤变导致的猝死、脑卒中和心脏病的发生。督促患者合理用药,定时定量服药,及时清楚地向患者交代药物的剂量、作用、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等,有利于患者的配合。强调高血压患者长期服药的重要性,避免患者突然停药而致撤药综合征、间断性服药而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

3 小结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往往需要终身治疗,患者能否积极配合是治疗成败的关键。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使患者及时了解高血压病的基本常识,提高自我保护以及自我护理的能力,积极配合治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门诊干预治疗存在着一定的难点:(1)由于很多患者对高血压并发症的认识程度较低或者重视性不足,一旦临床症状得到控制后,就认为自己已经痊愈,往往拒绝再次治疗或者私自停药;(2)很多老年患者由于生活比较节俭或者生活习惯的原因,长期进食大量的钠盐,喜食腌菜和咸菜,很多患者还有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等不良习惯,对于高血压患者稳定血压十分不利;(3)由于老年患者记忆力较差,常常忘记服药或者不能按时服药,往往血压控制不理想[2];(4)门诊治疗不同于住院治疗,患者流动性大、依从性往往较差。以上因素都给门诊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带来不同程度上的困难。因此,在患者就诊时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心理辅导和治疗指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定九.心血管内科特色治疗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27.

门诊高血压病治疗体会 第2篇

某男,72岁,职业脑力劳动者。高血压病史20年。伴有支气管哮喘病史20年以上。血压经常在178/118毫米汞柱上下。用过不少降压药,现在的一线降压药中,除了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当时还没有上市之外,其他几种都用过。不是因为服用以后,有不良反应而停用,就是效果不好而停用,血压一直不能控制到正常水平。除了支气管哮喘经常要发作,必须应用口服药或喷雾吸入剂外,没有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血脂、空腹血糖和肝、肾功能正常,血尿酸和血钾正常。体重超重,体重指数26。不吸烟,不饮酒。家属中无脑卒中或心肌梗死患者。心率比较快,心电图正常,心率为每分钟90~100次,哮喘发作时会更快。

病情分析:

患者是老年人,没有继发性高血压征象,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属于3级,合并支气僻哮喘。男性年龄超过55岁是一个危险因素。超重不算危险因素。有一个危险因素,危险程度是高危,所以要尽快把血压降下来。

根据他的血压水平和过去用药情况,单独应用一种降压药,肯定是不能把血压降到正常的。所以应该开始就两种降压药联合应用。那么选择哪两种降压药呢?他心率很快,“地平”类降压药虽然降压效果很好,但是它会引起心率增加,所以不能选;B-受体阻滞剂对心率快的病人很好,能够把心率减慢下来,但会促使哮喘发作,而他有支气管哮喘,所以也不能选;“普利”类降压药的最常见不良反应是咳嗽,支气管哮喘病人如果发生咳嗽,往往会诱发哮喘发作,所以也不要选用。

治疗过程:

门诊治疗高血压人群的效果分析 第3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均收入不断提高, 人们在日常饮食中摄入的热量增加, 血脂升高以及肥胖者在人群中的比例增加, 近年来, 社会竞争也越来越大, 人们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加, 再加上人口的老龄化, 导致目前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升高, 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11.8%[1], 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新疆是高血压病的高发区, 患者相对集中, 因此开展门诊治疗高血压具有显著优势。对我院96例门诊高血压1、2级的患者实施1年的门诊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2月-2010年1月在我院门诊首次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96例, 年龄40~65岁, 建立患者档案, 定期进行血压监测, 健康指导, 时间持续1年。

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要保证患者用药依从性, 药物名称、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需告知患者及家属, 说明按时服药的必要性, 要求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 不得随意停药、增减药量或换药, 家属监督服药。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 应优先选择依从性好的药物, 即剂量小、服用次数少、无明显不良反应的长效降压药。以患者到门诊卫生服务站复诊的方式进行血压监测, 每2周1次, 记录档案。 (2) 门诊患者教育:每月至少开展1次健康教育, 通过电话等方式及时通知患者, 健康教育的形式主要是专家讲课、患者交流会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患者教育让患者熟悉高血压的预防措施、饮食控制、常见症状、治疗原则及发展后果, 讲解血压监测的必要性和正确方法等。

统计学处理:应用t检验及χ2检验。

结果

干预前后的结果:96例高血压危害干预前不合格47例, 合格28例, 良好21例。干预后不合格8例, 合格70例, 良好18例, 干预前后比较, P<0.01。见表1。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和病因, 血压长期得不到良好的控制就会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与功能受损, 最终导致器官功能衰竭, 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2]。而且高血压具有“三高”的特点, 即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 因此针对高血压的防治得到了广泛关注。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循证医学证据表明, 高血压的患病率增高跟高热量饮食、低体力活动以及缺乏健康促进知识等因素有关, 因此高血压又被称为“富贵病”, 伴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 高血压高危人群日益增加。但是目前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目前认为是遗传因素的影响下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 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超重肥胖、精神因素等可以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因此, 针对高血压防治目前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改变这些不良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 减少食盐和能量摄入, 增强体育运动, 降低体重等措施。

针对高危人群实施行为干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 是门诊中实施行为干预, 对于高血压的1、2级预防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应作为辅助手段在门诊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治疗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1、2级患者96例, 治疗时间1年, 比较治疗前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1年门诊治疗, 血压达标率及治疗有效率提高, 与干预前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高血压的达标率及有效率。

关键词:门诊,干预,高血压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48.

门诊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体会 第4篇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高血压患者, 均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血压≥140/90 mm Hg) 。本组病例208例, 其中男124例, 女84例, 年龄最大92岁, 最小38岁;合并脑梗死61例, 冠心病34例, 糖尿病23例。经过健康教育和患者的积极治疗, 血压控制良好。

2 健康教育

对门诊高血压患者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 半年后比较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压控制的有效率。具体措施如下。

2.1 心理指导

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不良刺激等因素均与本病密切相关。因此, 对待患者应耐心、亲切、和蔼、周到, 根据患者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教会患者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要保持轻松、稳定的情绪, 尽量回避引起不快的人和事, 家属给患者以理解、宽容和安慰。

2.2 饮食指导

2.2.1 限制总热量

肥胖者高血压发病率比正常人群显著增高, 临床上多数高血压患者合并有超重或肥胖, 据报道平均体重减轻9.2 g, 则收缩压可降低6.3 mm Hg, 舒张压减低1 mm Hg[2]。控制体重在标准体重范围内, 肥胖者应节食减肥, 体重减轻每周1.0~1.5 kg为宜。

2.2.2 适量蛋白质

选用高生物价优质蛋白, 按1 g/kg补给, 其中植物蛋白质可占50%, 动物蛋白选用鱼、鸡、鸡蛋、牛肉、牛奶、猪瘦肉等。

2.2.3 限制脂类减少脂肪, 限制胆固醇

膳食脂肪的“质”比“量”对血脂水平影响更大, 动物脂肪 (除鱼油外) , 含饱和脂肪酸, 可升高血胆固醇, 与血栓形成有关, 易导致脑卒中;植物脂肪 (除椰子油外) 含多不饱和脂肪酸, 可降低血胆固醇, 还可延长血小板凝集时间, 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可预防脑卒中。同时患高脂血症及冠心病者, 更应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 饮食胆固醇每天限制在300~400 mg。

2.2.4 进食多糖类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和种类与血脂有关, 若以淀粉为主, 肝和血清甘油三酯含量都比给予葡萄糖或果糖时为低, 给予蔗糖同样也有类似现象, 故膳食以选用复杂的多糖类为宜。如食用全麦面粉、整粒的豆类、糙米, 不仅是多糖类, 还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缩短食物通过小肠的时间, 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2.2.5 限制钠摄入

人群调查发现, 随着食盐摄入量的增加可引起血压升高, 中度限制钠盐 (4~6 g) 可使血压水平降低, 还能增强降压药的作用。对高血压患者应从实际出发, 根据不同病情给予不同程度的限制, 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 建议食盐摄入量为2~5 g/d;对从事高温、重体力劳动者可适当放宽要求。

2.2.6 注意补钾、钙和维生素

奶和奶制品是钙的最好食物来源, 含量丰富且吸收率高。豆类、坚果类、绿色蔬菜和各种瓜子也是钙的较好来源, 少数食物如虾皮、海带、发菜、芝麻酱等含钙量特别高。多吃新鲜蔬菜, 水果, 深色叶菜含有大量维生素A、B、C钙、镁, 而根茎类蔬菜如土豆、菜花、白薯等则含钾量丰富, 因此在一日饮食中叶菜类和根茎菜要适当搭配。水果是维生素C和钾的很好来源, 柑桔类、鲜枣、香蕉等含量丰富。

2.2.7

戒烟, 不饮酒或少饮酒与咖啡, 不酗酒。

2.3 运动指导

运动较多或锻炼较好的人, 心血管风险较低。多种危险因素随运动而发生明显改变, 包括胰岛素抵抗, 血压, HDL胆固醇, 纤溶作用和甘油三酯改善。特别是对于长期从事脑力劳动者而言, 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能解除精神过度紧张, 对防治高血压有积极意义。体力活动的强度和时间应因人而异, 量力而行, 一般可采用慢跑、步行、骑自行车、游泳、打太极拳等, 并做好运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避免一次性运动量过大。

2.4 血压监测

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尽量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告诉患者在测血压前30 min不要吸烟, 避免饮刺激性饮料如浓茶、咖啡、可乐等, 应在安静状态下休息5 min后测量。

2.5 用药指导

用药因人而宜, 原则上从小剂量获得最大疗效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药物种类、剂量、时间、方法及注意事项, 如利尿剂引起低钾, 噻嗪类还能使尿酸增多和血糖升高, 故痛风和糖尿患者应限制使用。服用缓释剂或胶囊药物时, 应用水整片吞服, 不宜掰开或嚼碎, 以免影响疗效。降压药需长期服用, 应定期测量血压, 根据血压波动调整用药剂量。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服用降压药的目的不仅是降压, 也是为防止靶器官的损害, 因此, 必须严格按医嘱用药, 不能自行更改服药时间, 更不能擅自增减或停药。

3 结果

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对高血压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比教育前有明显的提高, 血压控制有效率由教育前的50% (104/208) 增加至健康教育后的81% (168/208) 。对于无效的患者主要为老年人对相关知识未掌握, 服药依从性差, 与年龄大、记忆力下降等有关, 影响教育效果。有一患者高血压2级已2年了, 一直控制得很好, 自行停药1周后发生脑梗死。

4 小结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 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同样重要, 使患者积极主动地改变生活方式, 拥有健康心理, 接受早期、正规的药物治疗, 从而提高治愈率和控制率[3]。

摘要:目的 观察门诊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对我院20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门诊健康教育, 半年后比较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高血压控制有效率由健康教育前的50% (104/208) 增至健康教育后的81% (160/208) 。结论 门诊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并发症。

关键词:高血压,门诊患者,健康教育,血压,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郭奉银.内科护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115.

[2]黄成琪.临床营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119.

门诊高血压病治疗体会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1例均为本院门诊治疗患者。入选标准: (1) 根据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与分级标准[2], 连续3次不同的坐位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的患者。 (2) 年龄40~70岁。性别不限。 (3) 未用或停药2周。 (4) 排除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嗜络细胞瘤等其他疾病所引起的高血压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口服缬沙坦80mg, 每日一次。2周无效时加大剂量至160mg, 每日一次。疗程为8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和记录患者心率、坐位血压和不良情况发生。

1.3 疗效评定

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值。显效:血压下降≥10mmHg, 且收缩压<140mmHg, 舒张压<90mmHg。有效:血压降低≥10mmHg, 但血压仍高于正常。无效:血压降低<10mmHg。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81例患者经服药后2周血压有明显下降, 药物维持至8周, 情况良好。显效27例 (33.3%) 。有效32例 (39.5%) 。无效22例 (27.1%) 。总有效率72.8%。见表1。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2.2 心率变化

治疗前平均心率 (74.6±6.5) 次/min。服药8周后平均心率 (75.4±) 次/min。治疗前后心率无明显变化 (P>0.05) 。

2.3 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患者血糖及电解质无明显改变。其中1例出现头昏, 1例患者有胃部不适, 经适当对症处理后, 症状均完全消失。没有患者出现干咳, 无1例患者死亡。

3 讨论

缬沙坦是一种新型口服有效的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Ⅱ (AT1) 受体提起拮抗剂, 能选择性地作用于AT1受体亚型, 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 (其特异性拮抗AT1受体的作用大于AT2受体约20, 000倍) , 从而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 产生降压作用。该品不作用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 、肾素和其他受体, 不抑制与血压和钠平衡有关的离子通道;该品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没有抑制作用, 不影响体内缓激肽水平, 因而导致咳嗽的副作用少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本次临床试验结果表明, 单药缬沙坦降压效果显著, 且临床效果与患者用药时间长短有直接联系, 在起效时间段, 患者耐受性好,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每日1次服药, 患者依从性好。有研究认为缬沙坦能阻滞逆转高血压病引起的左心室肥厚[3]。值得在高血压门诊治疗中推广和使用。

摘要:目的 观察门诊应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给予81例患者口服缬沙坦, 观察对比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率、坐位血压, 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81例患者经服药后2周血压有明显下降, 药物维持至8周, 情况良好, 总有效率72.8%。患者心率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P>0.05) 。治疗前后患者血糖及电解质无明显改变。其中1例出现头昏, 1例患者有胃部不适, 经适当对症处理后, 症状均完全消失, 无死亡病例出现。结论 缬沙坦降压效果显著, 且临床效果与患者用药时间长短有直接联系, 在起效时间段, 患者耐受性好,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高血压门诊治疗中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门诊,缬沙坦,高血压

参考文献

[1]于红, 赵不全, 胡海军.高血压危象34例院前急救分析[1].解放军医药杂志, 2001, 23 (4) :9.

[2]林金秀, 吴可贵.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城乡联盟关于高血压文献治疗指南[J].高血压杂志, 1999, 7 (2) :99-101.

门诊高血压病治疗体会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内科门诊接收患者1008例,其中高血压患者32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收缩压(SBP)≥140mm Hg或(和)舒张压(DBP)≥90mm Hg。

1.2 方法

由内科门诊医生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吸烟、是否饮酒)、病史(既往病史、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发病知晓情况、治疗情况(服药类型、治疗效果、用药合理性)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分析

我院内科门诊高血压发病率为32.24%(325/1008)。经问卷调查发现,325例高血压患者对自己患病的知晓率为87.38%(284/325)。发现高血压病的方法,体检发现高血压者占13.85%(45/325);因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主诉就诊高血压者占60.31%(196/325);因其他疾病就诊而发现高血压者占25.84%(86/325),3种发现途径占总高血压比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25例患者中,体重超重者占7.69(25/325);吸烟者占54.77%(178/325);饮酒者占61.84%(201/325);有高血压家族史占45.54%(148/325)。

2.2 治疗情况分析

经血压测量发现,218例患者血压得到很好控制,控制率为67.07%。规律服药者占72.31%(235/325),不规律服药者占27.69%(90/325)。单一用药者75例,控制率为70.67%(53/75);联合用药者100例,控制率为86%(86/100);复方制剂用药者60例,控制率为91.67%(55/60);不规律服药者90例,控制率为11.10%(10/90)。复方制剂用药和联合用药者的控制率最高,其次是单一用药者,而不规律用药者控制率最低,4种方法的控制率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导因素,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高血压,以便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反生。在预防高血压的过程中积极的进行早期诊断、行使正规的治疗、采取有效的方法防治,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和产生的不良后果[3]。本次调查发现,内科门诊前来就诊的患者对高血压疾病具有一定的认知程度,知晓率较高,这与我院长期以来的宣传教育密切相关。本研究发现,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是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后才来就诊发现血压高的问题,少数患者是在定期体检时发现的,可见定期体检非常重要,尤其对有吸烟、饮酒、高血压家族史者,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除了定期体检外,还要做到少抽烟,少饮酒,低脂饮食,从而尽早发现和治疗高血压。

部分患者不能认识高血压的危害性或自我管理意识不够,未能长期正规服药,而是间断性或出现不适症状时服药,在今后工作中应大力提高患者合理用药意识。联合使用降压用药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手段,可增强降压效果、减少单一用药的用量,减少不良反应,较单一用药临床效果更好、更安全[4]。随着近几年复发制剂的不断开发利用,复方制剂在高血压疾病治疗中取得了满意效果。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和控制率,是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同时临床医生应循证给药,患者应配合进行持续、合理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5,13(1):14.

[2]王文,马丽媛,何华.重视正常高值血压水平及其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的干预[J].高血压杂志,2005,13(6):329.

[3]任绍兰.内科门诊高血压患者及治疗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7):31-35.

门诊乳房肿瘤手术治疗体会 第7篇

1 概论

乳房肿瘤有良性与恶性之分, 良性肿瘤以纤维腺瘤为最多, 约占良性肿瘤的3/4, 其次是乳管内乳头状瘤, 约占良性肿瘤的1/5。恶性肿瘤的绝大多数 (98%) 是乳腺癌, 肉瘤甚为少见 (2%) 。男性患乳房肿瘤者极少, 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为女性的1%。

2 原因

乳房纤维腺瘤发病的原因:高发年龄是18~25岁, 其次为15~20岁和25~30岁, 即性功能旺盛期。一般与雌激素作用活跃有密切关系, 好发部位在乳房外上象限, 多75%为单发, 少数属多发。乳管内乳头状瘤的好发年龄以40~50岁发病者最多, 75%病例好发生于大乳头管乳头的膨大部分。

3 表现

乳腺纤维瘤除肿块外, 病人通常无明显主要症状。肿块增快缓慢, 质似硬橡皮球的弹性感, 边界清楚, 表面光滑, 活动、大小与月经周期无关。乳管内乳头状瘤临床特点是乳头有时出现血状溢液, 溢液可为血性、暗棕色或黄色液体。乳头附近扪到樱桃大小、质软、可被推动的肿块, 轻压可以从乳头排出血性液体。

乳癌的发病年龄以40~60岁属多数, 这说明与性激素的变化有很大关系。乳癌最早的表现是患乳出现无病、单发的小肿块, 肿块质软、表面不光滑, 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 在乳房内, 不易推动, 因无自觉症状, 肿块常是病人在无意中发现的。

对于乳癌, 多数病例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因表现不典型, 而误诊为良性肿块者并不少见。在我院对于已经确诊的乳癌, 皆是病人住院, 做乳癌根治治疗。在门诊手术室所遇到的乳癌都是误诊的第一期乳癌, 所以门诊手术室所做的乳癌病例很少在此方面无甚进展可言。

4 手术方法

手术切口选择, 患者术前均采用彩色B超报告, 确定乳腺肿瘤的位置, 大小及乳房象限, 与乳头乳晕的距离以及肿瘤部位深浅度, 术前用中性油笔做好标记, 据肿瘤所在位置在乳晕处设计切口。切口可在乳头左侧或右侧, 如果肿瘤较大超过5~10cm, 可采用乳晕半缘弧型切口, 可用于多发性肿瘤而远离乳晕的患者。

5 手术步骤

患者取仰卧位, 术野用络合碘酊常规消毒后铺巾, 用1%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 麻醉生效后, 按设计切口约长2~3cm, 切开皮肤, 皮下各级组织, 乳腺腺体表面向肿瘤方向分离皮瓣。用血管钳分离打开腺体, 按术前彩色B超定位在相应层次找到肿瘤, 经分离完整, 在乳晕小切口处, 用拉钩将小切口拉长, 逐渐取出肿瘤。如果肿瘤<0.5cm, 或术中无法找到或者多个小肿瘤集中在一个象限, 可以在肿瘤处做标记行区段切除。对于术中出血点, 我们采用电刀止血, 无明显出血后, 切口采用0/5的丝线间断缝合, 或用0/5的可吸收线行皮内缝合, 消灭死腔, 止血彻底, 切口下放置引流条或引流管一枚。术后切口处放置无菌棉垫多层, 用弹力绷带, 加压包扎, 嘱患者避免剧烈运动, 以防切口创面出血, 一般于6~7d拆线, 对于乳腺皮下腺体切除者, 加压包扎时, 注意在敷料中央留一个孔以便放置乳头, 放置乳头受压, 影响其供血, 对于乳房松软或者丰满者, 适应延长加压时间, 1个月内避免剧烈的上肢活动, 可以减少血肿的发生。最后, 所有标本送病理检查。

6 讨论

糖尿病酮症32例门诊治疗体会 第8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2例均来自2006年元月至2008年12月我院门诊病人, 其中男性14例, 女性18例, 15~30岁3例, 21~40岁16例, 41~60岁的10例, 60~70岁的2例, 血糖在14.2~20mmo L/L之间者23例, 20.1~30mmo L/L之间者为9例, 尿酮在+~+2之间者为22例, 尿酮+3者为10例。1型糖尿病2例, 2型糖尿病30例。

1.2 临床表现

口干、多尿、多饮、多食为30例, 乏力者29例, 食欲减退者3例。均无恶心、呕吐、无头痛、嗜睡。诱因:感染者8例, 上呼吸道感染3例, 尿道感染4例, 肠道感染1例。自行中断或减少胰岛素用量或停服降糖药药物18例, 无诱因6例。

1.3 实验室检查

血糖在14.2~29.8mmo L/L之间, 尿酮在+1~+2之间者为22例, 血糖在30~38mmo L/L之间, 尿酮+3者10例, 电解质均正常。

1.4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 即诺和灵R特充和诺和灵N特充。诺和灵R特充使用剂量为0.2~0.5U/ (kgd) , 分3餐前20~30min腹部皮下注射。诺和灵N特充为睡前注射, 0.1~0.2U/ (kgd) , 并嘱患者多饮水, 注意休息及糖尿病饮食。有细胞感染为当地给予抗生素治疗, 及其他对症治疗, 并适量补钾2~3g/d, 还告诉患者2~4d返院复诊。

2 结果

32例糖尿病酮症病例全部治愈, 14例2d后尿酮消失, 13例3d后尿酮消失, 4例4d后尿酮消失, 1例在5d后尿酮消失。无一例病情恶化。

3 讨论

糖尿病酮症是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作用下胰岛素显著不足, 升糖激素升高所致。如果不及时治疗, 转变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甚至危及生命。糖尿病酮症的发病机理是胰岛素不足, 代谢紊乱加重, 脂肪动员和分解加速, 大量脂肪在肝经β氧化产生大量乙酰乙酸, β羟丁酸和丙酮, 三者统称酮体。当酮体生成量剧增超过肝外组织的氧化能力时, 血酮体升高成为酮血症, 尿酮体排出增多成为酮尿, 临床上统称为酮症[1]。对单纯性酮症,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住院治疗, 胰岛素持续性静脉滴注, 知道尿酮转阴性。本组32例糖尿病酮症病人, 在门诊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 可降低葡萄糖毒性作用, 有利于胰岛β细胞恢复分泌功能和改善胰岛素抵抗[2]并补充水分, 补钾, 从饮食中补充葡萄糖及氯化钠, 均能使病情想好的方面转化, 代谢紊乱被纠正, 尿酮体在2~5d内可消除。糖尿病酮症病人门诊治疗的优点是: (1) 简化治疗手段, 病人容易接受, 减少住院带来的诸多不便; (2) 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节省开支, 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糖尿病酮症病人门诊治疗需注意几点: (1) 告诉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的方法; (2) 告诉患者什么是低血糖反应及低血糖反应的处理方法; (3) 如出现恶心、呕吐及头痛、嗜睡等病情恶化表现, 嘱患者立即返院; (4) 注意补钾以防低钾血症。

32例酮尿症酮体患者在门诊治疗无一例病情恶化。经过几年的临床治疗观察, 糖尿病酮症病人门诊胰岛素皮下注射确实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糖尿病、内科病[M].第6版.

相关文章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精选7篇)婚礼安排表 第1篇婚礼准备及婚礼日程安排表■婚礼筹备计划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2.确定婚礼预算...

1
2025-09-22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精选3篇)昙花静静开随笔 第1篇小学生作文:昙花开了正文:国庆节的晚上,我照例去看昙花是否开了.这次惊奇地发现昙花开...

1
2025-09-22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精选10篇)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第1篇第7周周练1、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迫不...

1
2025-09-22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精选14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第1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一名来重庆...

1
2025-09-22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2篇)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第1篇晚会主题:待定( 备选:old if not wild we are young fear...

1
2025-09-22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精选14篇)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第1篇河北立法: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经河北省十...

1
2025-09-22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精选14篇)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第1篇合并同类项例1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1)3x23x2x2...

1
2025-09-22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精选8篇)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第1篇无愧我心 人可以欺骗一切,但唯独无法欺骗自己的心灵,心灵是比雪山天池还要澄明清澈...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