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艺术设计专业申请(精选8篇)
美国艺术设计专业申请 第1篇
爱迪欧环球留学 专注高端留学申请
美国艺术设计专业申请五大要点
来源:爱迪欧环球留学()
艺术设计也是艺术的一个分支,从国内的设计水平来看,多是借鉴西方及日韩风格,这也就促使了很学学生到美国学艺术设计,那么申请艺术设计专业都有哪些值得注意的事项呢?一:语言
现在读艺术设计的小朋友的英语越来越好了,同样的,美国艺术院校对英语的要求更高了。托福分数还是要多多益善,如果有精力考下GRE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用处不大,因为多数院校申请是不需要,但也有极个别要求学生提供GRE成绩。
二:资源
对于申请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讲,最好的资源还是你想去的美国艺术院校的网站。多看这些网站可以提高专业英语以应变面试,还要多分析网页上的学生作品,因为通过这些作品,你就可以准备作品集的方向。
三:选校
对于我们大多数的人来说,没有出过国门去亲身了解美国艺术院校行情的经历,只能凭借平时翻阅杂志、参加展览见见片面的皮毛。但是有一点是有所共知,成功的设计家有三分之一凭学历出身,三分之二凭借天资才能和刻苦努力。所以说,选校的凭据应该多看自己的喜好和学校专业上的师资,还有学校所在的地点,因为艺术设计的课堂一个是在学校,另一个是在市场,这点与别的研究性的学科不同。
美国的艺术学院喜欢招收两类学生,一类是在本专业已有深厚底蕴的优秀人才,另一类是在非本专业有所成就的学生,因为设计艺术本身是创意产业,非专业的思维角度新颖,能提供新鲜血液。
四:申请
申请艺术设计专业时一定要制定一个时间表,材料准备依个人情况分出轻重缓急。如果你获得了国际名赛上的大奖,只需写好ps,备齐资料,按deadline寄好后就在家等offer吧。如果你rank很高又出身名校,那么按重要性排序是portfolio〉PS〉其他资料。如果你rank不高,实力一般,那要拿出全部精力和时间来做好porfolio,写好PS,还要找名人(欧美知名度高的)给你写推荐信,最好有时间长一点(大于两年)的实习和工作经历。关于portfolio还有不得不说的一些话。每年申请艺术设计专业都有些照搬别人作品的可耻之人,有的甚至用亚洲CG大赛上的冠军作品充当自己的东西。可能暂时侥幸不被发现,但是事后总有纸包不住火的那天,一经发现会被终身拒收。
五:面试
爱迪欧环球留学 专注高端留学申请
这里分享耶鲁大学的一个面试经历,大学会问:###作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么做?如果为###做一个海报你会怎么设计?你都申请了哪些学校?你对yale的了解有多少?觉得yale学生作品跟其他学校的有什么不同?你对平面设计的理解?
据我申请艺术设计专业结果说一些学校的录取难以系数:SVA录取比较容易学费高昂一年6万刀,SAIC录取难度中上,学费高昂一年6.5万刀,但是比较其他学校SAIC绝对物有所值。MICA录取难度中,Cranbrook录取难,ArtCenter录取难度中下,VCU录取难度中,ASU录取难度中下。UCLA录取难。Yale是申请过程最麻烦的录取也难,毕竟一年只招16个。
美国艺术设计专业申请 第2篇
为什么要去美国学校读艺术?
美国是一个综合文化集合的国家,他们允许多种不同形式的文化,艺术进行交合,所以为更多的类型体提供足够的支持。
到底去美国的学校读艺术有多难?
有人说非常非常难,凤毛麟角的人才能出去,更不要说拿奖学金了。我觉得这是个错误观念,首先读艺术的人还是相对于其他大科目的基数是低的,其次很多人不了解美国学校的申请和录取,导致以讹传讹。
那么应该给自己怎么定位呢?
这点是非常重要的,无非有两种人,一种是想混个美国身份去的,一种是要实现自己思维理念的。两种方式没有什么好坏之分,若不能早期定位,很多还是混不下去的。
下面我就把我研究了一年的美国大学关于艺术专业申请和录取方面的东西做个小论。
考试:
本科生必须参加TOEFL考试,分数维持在550-600,参加SAT考试,1900-2000即可
研究生以上,必须参加TOEFL考试,分数最好不要低于600,一般640以上为好。GRE 分数不确定,不是重点参考对象,适当即可,SUB 如果是明确专业的 一定要考,最好高分,偏理论的很看这点。GMAT,有些大学有什么艺术管理之类的专业,要求考,我觉得这个分数就相对重要了。
有人说成绩差怎么办?我觉得成绩不是重点参考的录取factor,除非一些很重整体素质的学校,比如西北大学的所有艺术专业没有特殊要求,任何学生都可以读,自然录取的学术标准也很高。所以考试一定要考,考不好也不影响。GPA:
大学的GPA是一块大头,但是专业评价不定,我觉得某些学校意义不大,更何况一半学生可能来自北广,中美这些学校,或者个别著名大学的艺术学院,在哪所学校对录取没有任何影响,排名也不重要,尽量搞个体面的分数不会让对方学校觉得你不学无术。
推荐信:
其实推荐信蛮有用的,因为这艺术东西说白了,有人欣赏就好,没人欣赏就不好。最好能找一位德高望重,特别是在美国学校眼里,相对有分量的人来写,不用找自己的老师写,帮助不大。主要是评价你的可发展能力和已经有的成就,不要谈论到对方学校的情况,这点学校很铭感。
作品:
一般学校都要求你提供,我建议绘画,摄影,设计这个专业的 做一本平面图册,要高精度的,每个作品下配备文字说明,然后可以内置幻灯片或者DVD存储的其他作品。
音乐专业的,一定要录制CD,用中文,英文和第三语言演唱一首,然后无配乐演唱。记得录制CD最好做防伪认证,然后能辅助提交磁带式录音,让学校不会以为你是用电脑编出来的。如果是谱曲,记得交谱曲创作手稿的扫描件,复印件,录制的磁带。
关于舞蹈,表演专业,一定要把自己公开演出和有分量的演出的现场VIDEO,电视台录制或者学校录制的,加时间码最好这样的做成光盘,VHS发给学校。再谈谈作品的分量,其实作品就是你的学术成绩反映,真正你能再去读研究生,说明你的艺术能力已经基本走到尽头了,学校只是给你提供一个 更专业的环境,让你丰富自己。所以提交的作品不在多,而在于它是否是你最真实的表现,千万不要用别人的作品,一但发现,你以后很难混的。即便你是第二创作 者,也要注名。关于作品,如果是交给学校评审委员会,你就不用操心,多人以投票来决定你的录取,而如果是由专业教授来决定,我建议提前给教授联系,并且就 作品进行讨论,会把你的思维反映给教授。有些人说,如果得过什么国际大奖就能被录取拿全奖,我只能说太片面了,一个学校录取你更多的是看你和学校的方向,和学校培养你是否有意义,而且乱七八糟的大奖太多了,除非是几个顶级大奖,一般学校不会草率,要把心态放正,你没什么牛作品,一样可以去好学校读。
PS和论文:
PS主要是谈你的创作思维和创作能力,不要太杂,就对某些方向创作谈,尽量可以渗透人文思考。论文最好偏理论研究,评论性,分析要客观,不需要主观,不要太前卫的观点,还要看对方教授的研究方向与你是否符合。面试:
我觉得这点最重要了,一般先把作品发过去,教授会主动联系你,你们可以谈论一些话题,让对方对你产生一个立体认识。现在有个好消息是每 年美国的几个著名艺术学院都要来上海,北京做宣传,可以提前跟学校联系,如果他们负责招生的主任过来,可以要面试的,自己把握,还是蛮有机会的。也可以和 学校接触,了解学校的想法和动态。
奖学金:
这点我要很遗憾的说,很多艺术学院和大学的艺术专业实际上是不能提供足够的资助的。一般会提供助教的机会,需要自己争取,其次可以做一 些打工的零活,申请LOAN也是一种方法,有些艺术学校和一些机构会给国际学生提供资助的,但不多。艺术学院这两年形成了一个观念就是“有钱的人多”,所 以为了能到好学校学习,还是需要你有一定的从业经验和工作收入。成功的艺术人士,一般都是先工作后上学的,上学是对自己的思维进行重新定位。另外值得一提 的是很多LAC(文理学院)也带研究生教育,但是收人少,一般都有丰富的资助给学生,大家可以参考。比如smith oberlin之类的。
选学校:
如果你希望以后侧重理论发展,最好到UNIV下属的艺术学院。如果你以后侧重实际和创作,最好到专业的艺术学院college,academy。inst。当然他们的大体方向也就显现出来了 理论 VS 创作。小的专业学院可以帮助你很好的以后在社会上就业,工作和搞个人创作,以后就是往相关机构去了。UNIV给你提供良好的背景,多数去做教育,和机构的 研究。
薪水:
这个问题不好说,但是现在看来艺术学院挺看中这点的,比如一般专业学院的学生毕业后起薪很低只有2-4万美圆,但10年后学生的平均薪 水能达到20万的学校相当普遍,但UNIV就不一样了,你读完MA,PHD后起薪可能有个4-8万,但是10年后平均薪水还是维持这么多,稍微上涨一些。如果你很看中这个薪水问题,那我觉得除了个人因素,还是要考虑学校的。
现在对一些学校进行一下点评,供参考:
academy of art college 三番市的学校,宿舍在城中,学费便宜,侧重设计专业,录取非常非常容易。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isgn 和加州理工在一起 和OXY caltech可以互相注册课程,工业设计出名,录取也相对容易
art institute of southen california 学校和USC有合作,其中一个写作课程很有名
atlanta college of art 独特的观念,绘画有自己的特殊方向,录取一般berklee college music 音乐专业在MA算牛的了,不过能修完课程拿到学位的人也很少,理论编曲JAZZ都不错
california college of art and crafts 还是侧重设计,录取一般,对大陆人好象有看法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 加州最有潜力的学院,人很少,每年录100个,有两把刷子的一定要去试试
college of visual arts 绘画,摄影在美国都很有名,专业性强,出来就业有保障,录取有一定难度。
julliard music academy 音乐谱曲和某些方面在美国属一属二,但是很多都是成功人士进修,最好有经历后申请
maine college of art MN的教育在美国出了名,该学院偏重大理论和基础教育
massachusetts college of art 学校水平有限 在MA很难混下去的memphis college of art 在当地还是小有名气,录取有难度,区域性强minneapoli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此学校要注意的是冬天好冷,设计有个方向挺出名,录取一般
north carolina school of the arts 南方的小洋校 就业有保障 南方正在重新振兴发展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 设计,绘画都不错,在美国也是趋之若骛的学校,录取很难
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 录取容易,教育环境好,有特殊的资助。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录取非常容易 一年录100来个韩国人 20个中国人,学校还挺有个性的school of the museum of fine arts 跟各大博物馆关系铁,想到博物馆的可以考虑,实习很有意思 在波士顿塔夫茨大学下属机构
school of visual art/savannah 牛校,录取有一定困难
cloumbia college chicago 学校有个性,学费一般,录取容易,在chicago有地位
chapman university 地方非常好,电影,电视的专业都很出名。
美国艺术设计专业申请 第3篇
美国加州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 在课堂教学和其艺术工作室, 开发厚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使厚生在理解教师的跨专业背景和创作思路的基础上, 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作品创作之中, 让学生受益匪浅。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值得中国高校学习尝试和引进。
课堂教学中的分组讨论法
美国加州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教学有其独特性, 在那里, 学生们更喜欢用原创性来表达自己的思维和画面效果。我曾在美国加州大学念书, 对那里的教学模式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比如他们的分组讨论法, 教师一般把五个学生分成一组, 学生拿出各自的作品, 互相探讨灵感来源和实际操作过程。学生的灵感来源一般源自生活体验和情感经历, 还有一些是学别的国家的优秀民族性的绘画或纹样等可借鉴的东西。我上了染织纹样这门课才知道, 原来国外有很多国家有如此多的别出心裁的设计, 有的以前看都没看见过。同班学生每个人的品味喜好几乎都不一样, 有的偏好中东风格, 有的偏爱西欧风格。在这个纹样的基础上, 再改头换面, 将与时俱进的现代风格融合进去, 形成独树一帜的创新作品。分组讨论法的优点在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 补充了老师可能没讲到的点, 扩充了知识面, 拓展了视野。
教师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
美国加州大学的优点是兼收并蓄, 教师来自世界各地。我们艺术设计组的就有来自英国、美国、意大利、匈牙利的老师, 他们都天赋极高, 是在自己领域有所建树的知名人物。他们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亲切、勤奋、诲人不倦, 对学生关爱有加, 如同亲人般和蔼可亲, 一点架子也没有。和我一对一讨论我的作品时, 他们会把自己毕生所学倾囊传授, 只要学生愿意学, 他们就愿意教。这点比国内有些老师总喜欢留几手的态度有所区别。中国有句老话:长江后浪推前浪, 前浪死在沙滩上。这句话的意思是:教会了徒弟, 饿死了师傅。所以中国人的竞争意识较强, 就连老师教授技艺也会有所保留。美国教师教授课程时喜欢跨专业传授知识。比如, 教纤维艺术立体构成这门课时, 匈牙利籍的教授就把工程学的知识贯穿始终, 她自己本身就是高级工程师, 所以对于如何建构起较大体积的艺术品很有经验, 并在课堂上实际演练用竹子和塑料袋结合的大型海浪纤维艺术创作, 场面蔚为壮观。我们按照她的要求, 把红色、白色和蓝色塑料袋剪成一个个长条, 再连接纵向和横向的竹子。具体做法是一片区域只用蓝色, 结束这片后再用白色, 然后再用红色塑料袋的长片把竹子捆绑起来。因为竹子本身有延展性和起伏性, 所以整个课堂实践作品看上去像一望无际的海浪, 高低起伏、绵延不绝。课堂实践教授相关知识非常重要, 反观中国艺术学院的有些教学, 就显得刻板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几乎在唱独角戏, 从上课到下课, 一个人“独领风骚”, 灌输理论, 主要是传授原理知识, 学生们听得昏昏欲睡, 出勤率高但心脑不在课堂上, 玩手机者大有人在。开设的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弱, 学生是人在心不在。而美国艺术院校的学生却玩命地吸收和学习新知识, 原因不仅仅是他们的学费高, 还有就是设置课程的实际吸引力强, 课程内容极其丰富和生动。
教师的艺术工作室教学体制
美国教师中有一个来自英国的女艺术家, 她的专业方向是户外装置艺术, 我在她的工作室看到据说是她家乡的一束芦苇, 激情生长的态势令人冲动满怀。她在旧金山海边的大型装置艺术——《等待》, 很有名气, 该作品以一个翘首以盼的钢铁材质绞扭成的大麻绳模拟女人期盼丈夫远航归来的情绪状态。她的工作室里有一个悬挂的大铁球, 立体的球体表面由纵横交错的粗细不一的钢线铁线构成, 弯曲成河水奔流的线形, 激情澎湃, 仿佛奔腾得没有尽头, 绵延不绝。我讶异于女性艺术家居然也有如此的激情, 她平静地告诉我她有三任前夫, 现在单身多年, 年轻的时候感情体验丰富, 享受每一份感情带来的灵感和启发。她用生命体验在做创作, 放荡不羁的性情尽显其中, 她不为任何男人停留过久, 只享受两性欢愉时光。当感情日渐平淡以后便断然停止交往, 这样的生活也不失浪漫美妙。很多艺术家为了灵感的迸发, 经常变换恋爱对象, 在两性磨合中寻求创作的突破, 毕加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纵观他口碑好的作品, 基本都跟女性有关, 证明真实的情感体验是创作源泉。美国的很多女艺术家都喜欢冒险, 激情也属于冒险特质之一。她们离经叛道, 不断更换男伴, 只为了享受恋爱的前期好时光和激发创作热情。同样为了寻找创作灵感, 有的艺术家却选择了吸食毒品, 在产生幻觉的时候即兴创作, 让作品充满了不安定感和兴奋感。但是一旦药效过后, 他又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平常人, 理解不了自己迷幻时创作的作品。所以天才艺术家和普通人是有本质上不同的, 艺术天赋就是人拥有天生的艺术才能, 眼里看到的世界和普通人有着天壤之别, 他画的就是他看到的世界。现在很多人吸毒, 为的就是寻找到快感和忘却烦恼, 有的是为了寻找到创作灵感, 让枯竭的创作之门打开, “江郎才尽”是多少艺术家恐惧的称谓和结果。我们并不提倡用吸毒来寻找创作灵感, 其实寻找灵感还有很多种方法, 古代有诗仙李白, 喜欢喝酒, 在喝得醺醺然之际, 作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 气势是何等的恢宏啊。现代有徐志摩, 爱情的追寻过程给了他灵感,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何等诗情画意和浪漫啊。当生活有了动荡, 爱情有了挫折, 置身其中的艺术家就有了新的创作源泉, 及时抒发激情、宣泄情绪, 创作成了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老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家, 生命的前半段是他创作的高峰期, 后来功成名就住进了四合院, 生活平静安逸, 创作就陷入了瓶颈, 再也没有创作出好作品。所以, 挖掘生活的真谛、爱情的甜蜜、情爱的纠缠、分分合合, 都给予艺术家无限的灵感和创作源泉。
把学生带到工作室参观学习是最直接的学习模式, 在那里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心理体验和创作技法。我曾经帮一个匈牙利籍的女老师做创作, 在工作室里的砂轮机旁切断一根根小的木条, 这些小木条被事先烈日暴晒过和被冰箱冰冻过, 材质紧密, 木头表层是深红色, 切断的地方呈微黄色。切口是斜切的, 有各种形状的椭圆切口, 然后把它们两两结合起来, 用螺旋铁钉钉在一起, 用连接好的硬纸圈成老师想要的创作外形, 再在中间放置木条, 填满每个区域, 最后完成整件作品, 其中的工作量很大, 需费时费力, 很多天才能完成一件成品。我现在教学生的“立体构成”课程的很多知识就源于这个女老师的工作室学习成果。所以工作室学习是最直接的学习方式, 手把手地教, 手把手地学, 简洁明了, 学生很容易明白老师的意图和操作方法。中国很多艺术院校并没有采用工作室学习法, 一般就在课堂上讲解或实践, 缺乏深入的探讨过程。因此, 有必要引入美国的教师工作室学习体制, 让学生充分感受教师的实际创作过程和不同技法演练。我在美国教师工作室学习操作的经验是我一辈子很难忘记的经历, 老师手工做的成品精细程度使我惊异, 她充满智慧并且灵巧的手做出的创作让我得到启示。一有时间, 就投入创作是不浪费生命的一种表现, 关键是专心专注, 艺术创作需要激情的同时, 也需要时间精力的积累。这个匈牙利籍的美国老师说, 她无论在等地铁或做其它事的时候, 都随身带一些彩色电线材料, 手工完成部分创作, 回到工作室后再连接起来完成整件作品, 真正做到见缝插针、不浪费任何闲暇时间, 痴迷程度令人惊叹。热爱自己选择的艺术事业、献身艺术创作并享受创作过程, 是我从老师们身上得到的启示。
意大利籍的老师曾带我们去过他的工作室, 很多的玩偶排满了他的橱柜, 有人物玩偶, 也有像蛋糕、西瓜之类的食物模型, 一眼看去难辨真伪, 一个接一个地排放着, 各种颜色琳琅满目, 数目之多让我们惊讶, 肯定是他收藏了很多年的物件。工作室的建筑屋顶是半圆形的巴洛克风格设计, 像教堂一样的琉璃遮挡着阳光, 室内有充足的光线以照明, 氛围神秘。我对他的很多仿制食物、水果类的模型很感兴趣, 因为它们被仿制得惟妙惟肖。他喜欢戏剧表演和室内室外装置艺术, 所以在我们上他的课时, 他总让我们来段戏剧朗诵或者表演, 我刚开始不适应他的教课方式, 时间长了, 倒觉得颇有趣味。学生上台展示自己作品的同时, 还得夹带戏剧性的表演, 拿捏好节奏, 比如, 重复使用同一个词, 中间伴有停顿以加强戏剧效果。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个展览馆归他管理, 所以我们的很多作业都是在那里制作并展示的。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立的小空间做装置艺术,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几种光源的照射使学生创作的作品多了很多层次感和立体感, 赋予单个作品更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其中有个课题是一块布的情感表达, 我用酸奶把布浸泡好, 等它干了后, 用很多透明的塑料管穿过布面, 再打结固定好, 一百多根打好结的管子在一块布上垂坠着, 然后背后衬以一块木板。我在上面尝试着各种角度的摆放, 最后决定用钉子钉成一个挣扎的女人形状, 寓意生存的艰难, 作品受到了他的赞誉。他让我们做的训练题材都是简单易做的, 却又考验学生的天赋和动手能力。上他的课不像在严肃的课堂上, 倒像是在自然玩耍状态下的自由发挥, 不费劲却玩得很开心, 从中学到的东西一生难忘。教授们的跨专业知识给了学生很多的启发和激励, 我研究了机械学、工程学和戏剧学等几种跟艺术专业结合起来的学科, 拓展了知识面和眼界。
纵观国内的艺术设计教育, 很多课程停留在就这门课的专业知识教育上, 理论占了很大比重, 实践环节也局限在此课程的相关知识方面, 没有太多跨专业知识的碰撞和实验。不够冒险和实验性是很多中国艺术学院专业的特质, 这也跟学生们的性格中求稳妥特质有关。美国是冒险家的乐园, 海上冲浪、攀岩、滑雪等项目是大学生们热衷的课外活动项目, 所以在艺术创作上也呈现冒险特质的思想和制作手法。中国学生相比较更倾向安稳的课外娱乐项目, 吃饭、逛街, 所以在艺术设计上呈现平和稳定的特点。在中国的艺术院校教学中, 教师们应具备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专业素养, 把自己所懂得的专业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并重视自己的艺术创作。在课堂上教师应主动示范并和学生一起做一些实践创作成品, 让学生更明白教师要求的作业意图和实际操作的技术手法。此外, 教师要拥有自己的独立工作室, 平时做自己的创作, 有空时带着学生来参观学习, 并让学生亲自动手体会一下教师的创作手法和技巧。
总而言之, 美国加州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教学模式, 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基于中国艺术类院校的特点, 引进美国艺术类院校的工作室学习制度和先进的教学模式, 努力培养一大批优秀的中国高校艺术专业学生, 是我们中国艺术类高校教师的职责, 也是为学生走上更广阔的国际艺术舞台而贡献自己的才能。
摘要:美国加州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 在课堂教学和其艺术工作室, 开发厚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使厚生在理解教师的跨专业背景和创作思路的基础上, 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作品创作之中, 让学生受益匪浅。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值得中国高校尝试和引进。
关键词:美国,加州大学,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艺术工作室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力加.艺术成长 (上) [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7.
[2]凌继尧, 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美国容易申请奖学金的专业 第4篇
1.竞争最激烈的专业为:工商行政管理学、牙医学、法律学、外科医学、市场营销学、金融学、美术与表演艺术等;
2.竞争较激烈的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子工程、材料科学、信息科学、自动控制、智能化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管理工程、心理学、内科医学、临床医学、市场经济学、食品科学等;
3.竞争性一般的专业为:系统科学、运筹学、建筑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船舶工程、动力工程、环境工程、电力工程、激光技术、化工技术、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免疫学、药物学、脑神经科学、犯罪心理学、比较文学、美国历史、政治学、社会学等;
4.竞争较弱的专业为:数学、统计学、普通物理学、高能物理学、基础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工程、生理学、海洋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农业科学、哲学、教育学、欧洲历史、印第安人历史、人类学、考古学、非洲历史等。
有关专家分析,这些专业奖学金申请的难易程度并不是绝对的。那些“热门”专业获得政府的拨款以及企业和私人的资助较多,因此奖学金的数额要比其他专业多。但对于我国学生来说,如果在大学所学的专业属于那些竞争较激烈的学科范围,最好还是改申请其他与该学科十分接近的相关专业,例如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可申请数学或统计学专业较好;而无线电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最好转去申请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这样,更有可能获得美国院校的资助。
美国艺术留学申请艺术专业面面观 第5篇
为什么要去美国学校读艺术?
美国是一个综合文化集合的国家,他们允许多种不同形式的文化,艺术进行交合,所以为更多的类型体提供足够的支持.到底去美国的学校读艺术有多难?
有人说非常非常难,凤毛麟角的人才能出去,更不要说拿奖学金了.我觉得这是个错误观念,首先读艺术的人还是相对于其他大科目的基数是低的,其次很多人不了解美国学校的申请和录取,导致以讹传讹.那么应该给自己怎么定位呢?
这点是非常重要的,无非有两种人,一种是想混个美国身份去的,一种是要实现自己思维理念的.两种方式没有什么好坏之分,若不能早期定位,很多还是混不下去的.关于作品:
一般学校都要求你提供,我建议绘画,摄影,平面设计和工业设计这些专业的 做一本平面图册,要高精度的,每个作品下配备文字说明,然后可以内置幻灯片或者DVD存储的其他作品.动画,游戏专业的同学可以做画册和DVD,把自己的作品做好分类和目录,切记要让对方无辅助软件情况下播放。
(美国的DVD播放器最兼容的是 NTSC DVD-R 0区或者1区 CD-ROM无限制 幻灯片
参考各个学校网站的说明一般国内专业照相馆和美术学院附近都有此服务)
美国留学艺术专业的申请条件 第6篇
本科生必须参加TOEFL考试,分数在95分以上,并且参加SAT考试,1900-即可。
研究生以上,必须参加TOEFL考试,分数最好不要低于600,一般640以上为好。GRE 分数不确定,不是重点参考对象,适当即可,SUB 如果是明确专业的 一定要考,最好高分,偏理论的很看这点。GMAT,有些大学有什么艺术管理之类的.专业,要求考,这个分数就相对重要了。
艺术留学之美国影视编剧专业申请 第7篇
出国留学对于申请影视写作的学生来说,基本每个学校都要求提交Writing Sample或者Script 这样的原创作品。而申请作品的多样性也就成了申请影视编剧的特点。由此可见,第一,如果你热爱写作,保持作家的状态不断创作。第二,加强关注美国影视作品,它们会为你创作新作品提供灵感。第三,培养自己更广泛的见识度及思维辨析力。对中美文化差异进行不断思索。作品是时代的需求,而时代创造英雄。
面对这样的申请要求,在申请这种专业的时候,基本上不可能想申请其他专业那样,在文书上稍作修改就能到处投了。影视学校这样的要求基本上是为了避免这种一稿多投的情况,这也对申请人创造力有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建议在申请影视编剧的话,申请者最好就是缩小学校的数量,集中精力进行申请学校要求的作品创作,优先保证理想学校提交作品的质量,不建议通过增加选校数量来广撒网,这样在作品上的创作时间和精力会受影响,质量不好的话,很可能都挂掉。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之启示 第8篇
一、美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历史
美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历史悠久。哈佛大学前校长埃利奥特在一个多世纪前就倡议并召开了大学与中小学的联席会议, 提出大学应该更多地参与到中小学教育中来, 这可以看作是美国大学与中小学校合作的开端。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最先发起现代教育改革运动, 倡导在大学校园内建立实验学校。他所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 (1896年) 和霍拉斯曼学校 (1887年与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联合创办) 成为美国实验学校运动的滥觞。实验学校运动在杜威的领导下, 在美国风靡一时,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 “实验学校的成功运作需要大学和学区的共同支持, 对实验学校的高期望值与其现实存在价值的冲突, 使实验学校很难获得支持。因此, 实验学校在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走下坡路。[2]
实验学校名存实亡, 并没有降低大学参与中小学改革的热情, 教师入门学校 (Portal School) 应运而生。教师入门学校是以学区的普通公立学校为基地, 用于实验新课程和教学方法, 成为新课程和新教学方法推广应用的基地。[3]与实验学校不同之处在于, 教师入门学校不是设在素有“象牙塔”之称的大学校园内, 而是设在普通公立学校内, 这与后来专业发展学校的设置是一致的, 都是大学与公立学校合作的产物。20世纪70年代是美国教育发展的“高原时期”, 但教师入门学校仅仅维持了短短十年时间, [4]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由于缺乏对这种学校本身的评估和研究;二是上述改革是自上而下的, 带有强制性;三是大学与学校的合作缺乏系统性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20世纪80年代美国进行了广泛的教育改革。1983年《国家在危机中》这一划时代的报告针对美国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霍姆斯小组在美国进行了10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分别在1986、1990和1995年发表了《明日之教师》《明日之学校PDS设计之原则》《明日之教育学院》三个报告, 引起美国各界对教师教育发展的关注。这三个报告非常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分别对教师、教师教学、专业发展学校的原则、未来的教育学院等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 为专业发展学校的后续发展奠定了理论的基础和实践指导原则。大学和公立学校的合作理念再次得以彰显。霍姆斯小组成员、专业发展学校的发起人之一, 著名教育家、教师教育专家古德莱德说:“学校若要变革进步, 就需要更好的教师。大学若想培养出更好的教师, 就必须将模范中小学作为实践的场所。而学校若想变成模范学校, 就必须不断地从大学吸取新的思想和新的知识。若想是大学找到通向模范学校的道路, 并使这些学校保持其高质量, 学校和教师培训院校就必须建立一种共生的关系并结为平等的伙伴关系。”[5]这段话生动地描述了大学与公立学校之间互补互益的合作伙伴关系。专业发展学校是融“初学者的专业训练、有经验者的继续发展、以及教学研究与发展为一体所考虑的最佳学校形式;是把理论与实践和研究结合在一起, 以促进教育改革实践的场所。”[6]整个20世纪以来, 美国教育界一直致力于对大学与公立学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追求,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关注和效仿。
二、美国专业发展学校的现状
美国专业发展学校的蓬勃发展, 符合当时历史时代的背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 更符合教育变革的内在逻辑规律的要求。
美国专业发展学校创建的目的在于, 通过提供诸如时间范例、知识建构, 以及为教师教育者、新教师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提供交流专业认识的媒介, 建立新的教师教育与发展模式;[7]通过专业发展学校, 使大学的全体教员和中小学教育实践者合作, 提升职前教师的教育质量、给中小学在职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 使大学与中小学校共同达到优质教学目标。
美国专业发展学校在实践运行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如:吉普特湾专业发展学校设置了核心研究课程, 该课程是采用团队教学的跨学科课程, 还整合了关于青少年发展、中学的哲学与组织、跨学科备课等,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8]南卡罗来纳大学的教育学院是霍姆斯小组的发起单位之一, 它与当地的11所公立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其中包括9所小学和2所中学。南卡罗来纳专业发展学校颇具特色, 即以其教育学院院长为首组建一支由教育学院、文理学院和社工学院以及专业发展学校实验校共同参加的队伍, 致力于制定教学型学校 (the school of pedagogy) , 虽然困难重重, 但是仍取得一定进展。1991-1992学年, 这11所学校共吸收了300多名教育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中的88名到校实践学习, 占学生总数的29%。[9]更为重要的是, 随着专业发展学校的进展, 大学教育学院的100位研究生中, 有45位进入这些实验学校开展教学实习工作。此外有超过半数的实验学校承担了早期教育和初等教育的教学文硕计划 (Master of Arts Program) 。[10]纽波特克罗利亚 (Neubert.Gloria) 和宾科詹姆斯 (Binko James B) 1998年2月在《教育领导》杂志 (Educational Leadership) 上撰写题为《专业发展学校在实施中得以验证》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the proof is in performance) 的文章指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参与者与控制组相比: (1)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参与者的表现“更胜任工作”, 控制组表现“满意度最低”。 (2) 参与者感觉经历是积极的, 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代表能更好地维持课堂纪律, 更有效地利用技术作指导和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 (3)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高中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11]美国的专业发展学校改变了美国师资培训的面貌, 推动了美国教师教育和整个教育改革的发展。更重要的是, 儿童的学习在专业发展学校的运行中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古德莱德 (Good lad J I.) 认为这种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关系“不是一种计划方案, 而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对美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12]
美国专业发展学校是一个组织完善的有机体, 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 原因在于:大学和中小学双方都关注各自的利益和共同目标;双方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共同决策;问题解决重点突出;专业发展学校管理程序化, 实行高层领导负责制;有足够的财政支持;合作双方及时沟通、加强信息交流与分享等。[13]
三、国内专业发展学校的试验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专业发展学校同样可以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范本。在我国真正对专业发展学校的研究始于2001年4月首都师范大学与丰台区的铁营中学、太平中学、丰台一小、南宫中心小学等四所学校合作, 这四所学校成为首批教师发展学校。教师发展学校是首都师范大学借鉴美国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 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尝试。我国学者宁虹认为, 教师发展学校的建构是一种革新和创造, 它意味着对教育的重新理解, 对教师的重新发现, 对学校的重新认识。[14]
2003年11月27日, 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北京市教委和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教师发展学校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在以下三方面达成共识:第一, 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第二, 高等学校教育学院 (系) 要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第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部门要加强服务意识, 为教师教育改革提供政策保障和有效服务。
目前, 中国的教师发展学校正在推广实验。如:北京丰台一小与首都师范大学联合定期举办教育理论培训班, 一小教师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建构主义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学习和研讨, 既学习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也强化了研究意识。[15]2004年11月青岛文登路小学教师发展学校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共同制定了“X”发展路线, 即:一线深入课堂, 研究课标,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二线开展文史通识性培训, 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两线交叉聚焦教师的发展。双方还将每周三确立为教师发展学校听课日。[16]天津师范大学教师以和平区中心小学的研究课题为切入点, 参与到小学教研中来, 并提供理论和方法策略的支持与帮助。同时, 确定了新的研究方向和课题, 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研究、新课改教育教学的评价实验研究等。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 双方增强了共同合作的意识, 提高反思性实践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17]此外, 天津师范大学的师范生到和平区中心小学, 听一线教师教授课程, 课后与该校教师用所学的教育理论分析课堂教学, 学生体会到理论学习对课堂教学具有指导作用, 而小学教师通过讨论也体会到课堂教学设计理论依据的重要性。[18]
实践证明, 专业发展学校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一, 为职前教师提供师范教育, 使新教师将所学教育教学理论融入教学实践中, 获得更宽泛的教学策略技能;第二, 为中小学在职教师提供继续专业发展教育, 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第三, 为参与的中小学和大学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 彻底扭转中小学教师“自己领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自己享有”的封闭式教学方式;第四, 提高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纵观国内外专业发展学校的实践,
2010|01教书育人高教论坛107可知专业发展学校代表了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 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但是仍需人们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以便更好地为教育改革开辟康庄大道。
四、建立专业发展学校的意义
无论是美国的专业发展学校, 还是中国的教师发展学校, 其目的都是“探索一种教师教育发展和学校改革的新模式, 使之成为教育改革的范例、专业知识的研究所、教师专业人员交流的途径”[18], 因此二者对两国的教育改革起到了异曲同工的作用。
第一, 专业发展学校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在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开拓了教师的知识视野。专业发展学校使职前教师能够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临床实践”教学, 获得了在“象牙塔”中不可能获得的教学经验。教师在“教中学”“做中学”“合作中学”, 改变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不和谐”。
第二, 开辟了认识事物与建构知识的新途径。有经验的教师、新教师和教师教育工作者与其学生协力建构知识。教师要为了学生的利益而扩展对知识的建构性理解, 拓展自身及工作的基础知识。
第三, 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使多年来大学师范教育与中小学教育脱节的现象得以改善, 大学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理论指导者、策划者, 而是深入基层的咨询者;中小学教师也不再是纯粹的实践者、执行者, 而是实际问题的发现者、计划的设计者、方案的执行者;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 合作的过程即是相互学习的过程, 实现了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有效“接轨”。
五、启示
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学科大多侧重于理工科, 如城建学院、油工科等。师范院系一直处于劣势, 享有的教学资源少且被单纯地看作仅仅是大学的组成部分而已。师范院校的实习也被认为是例行公事。师范教育长期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从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可以看出, 专业发展学校与合作教育有许多共通之处, 如两者的理论渊源相同:都来源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都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强调动手能力;都强调在真实的情景中获得经验;都重视知识的迁移、知识的建构;都以“合作”为核心等。笔者认为, 综合性大学合作教育的开展同样可以延伸到师范院系。原因如下:
第一, 师范院系的教师可以与中小学教师联合开发课题研究。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教学与科研共生, 既培养研究型教师, 也使高校教师的理论得以升华, 运用于实践,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 师范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可以到地方中小学进行实际教学、观摩学习, 与地方中小学校的在职教师交流合作。本科生优秀者可以留校, 促进师范院校就业率的增长。研究生可以从教育实践中获得研究课题, 避免论文写作空洞无物, 缺乏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水平。
第三, 地方学校在职教师通过与本科生、研究生的合作、探讨与交流, 拓展专业知识, 开阔知识视野, 吸取新的教育理论、教育观念, 在教科系教师的指导下将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 提高其教育质量和水平。
第四, 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合作不同于师范生的实习, 它是一种长期的、有计划的、持续性的合作。
第五, 将师范院系纳入合作教育体系, 不仅丰富了合作教育理念的内涵, 而且填补了多学科合作教育在师范院系开展的空白。
参考文献
[1]Holmes Group.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A].Tomorrow’s Teachers[z], East Lansing, MI;Author, 1986.
[2]Stalling J.A, Kowalski T.Research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M].New York:Macinillian, 1990, 252-253.
[3][4]Stalling J.A, Kowalski T.Research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A].In W.R Houston[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M]New York:Macinillian, 1990, 254, 255.
[5]苏智欣.美国教师改革中的思想争论[C].国际教育纵横-中国比较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342.
[6]Holmes Group.Tomorrow’s Teachers, East Lansing, 1986.
[7][8][9][10][13]琳达.达林-哈蒙.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11]Neuber, Gloria A, Binko, James B: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the proof is in performance.Educational Leadership v.55 (Feb.1998) P44-6.
[12]Goodlad, J I, School-University Partnerships.The Education Digest, 1991 (8) .
[14]宁虹.重新理解教育-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思考[J].教育研究, 2001 (11) .
[15]张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途径-教师发展学校[J].内蒙古师范学报, 2002 (4) .
[16]李艳, 杨晓文.创办教师发展学校, 打造教学研究共同体[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