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教案及反思范文第1篇
《日月水火》教学反思
《日月水火》是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
(一)中的第四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学习4个象形文字“日、月、水、火” 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看图理解字义,并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把字写端正。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为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打基础。因此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一、课件演示,分层教学。
由于本课要学习的四个汉字“日、月、水、火”全班有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认识,但对于“象形文字”这个概念学生初次遇到,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应开展分层教学。首先结合课件的演示使学生感受汉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对比体会“象形”的意思。其次,在识字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同时活动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以指导、训练。小组同学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探究,更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二、注重积累,丰富了语言
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组词、说句、猜谜语等积累语言,如学生用“火”组词“火山”,再如结合学生组词“十月一日”、“五月一日”等说说我国的节日,并进行“爱祖国”、“尊敬老师”、“孝敬父母”等教育。结合学生的组词“水龙头”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等。激发了兴趣,减轻了学生学习的疲劳。 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给我一些启示:首先,作为低年级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倾听的习惯、积
1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极思考的习惯、有序且认真观察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等。其次要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语言表达的能力、积累的能力等。再次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练习、训练的形式多样化、趣味化,使学生乐而不疲,乐学其中。最后还要把教师的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用及时恰当的评价激发每一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好奇心。
日月潭教案及反思范文第2篇
《日月潭》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教科版二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屋一》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本课介绍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台湾的热爱之情。阅读此文,不仅要领略日月潭秀丽的风光,而且要体味对祖国美景的由衷赞美。因此,要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读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读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3.认识十个生字。
(三)教学难、重点
熟读课文,想象、体会日月潭的美丽。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以识字、读文为主,在识字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果。读文贯穿整节课的始终,让学生在读中巩固识字,在读中领略日月潭秀丽的风光。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读单元导读和看祖国的地图,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河壮美。这节课将去欣赏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日月潭,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辽宁教师考试微信号:lnjsks
辽宁教师考试网:ln.zgjsks.com
本环节老师范读把同学们带入美丽的日月潭,学生在自读课文中找到不认识的字: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等。最后用猜字游戏巩固识字、把字放入词语中读,使学生认识本课生字,为学生读课文做好铺垫,完成识字任务。
(三)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把字送回课文,你还认识吗?”导入第三环节。本环节逐步读课文,在教师边指导朗读过程中,学生在读课文中体会日月潭的美景。第一自然段通过学生读、欣赏图片了解日月潭的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第二自然段,学生默读画出名字的由来,读出句子,并能画出日月潭的形状。第
三、四自然段在读中感悟不同时间、不同气候美景各不相同,教师指导朗读,在读中感悟美景。最后齐读第5自然段,整体感知日月潭的美。
(四)拓展情境进行爱国教育
通过一个问题:日月潭很美,台湾还有很多美景,你们想亲自去看看吗?引导同学们: 我们的祖国很美丽,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日月潭
位置: 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特点:最大、深、水绿、
清晨:(薄雾、晨星、灯光)倒映水中
中午:清晰、朦胧、像仙境
风光秀丽
日月潭教案及反思范文第3篇
执教者:李云丽 班级:二(2)班 时间:2016年11月22日
一、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我会认”中的生字,会给这些生字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受到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教育。
二、 过程与方法: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读课文,交流阅读感受。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关爱他人,关爱环境。
四、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五、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仿写诗歌。
六、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PPT
七、 教学方法:讲授
八、 教学流程设计:
(一) 故事导入。
师播放动画片《神笔马良》的故事,学生观看后谈感受。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听课文录音,圈出生字。
2、 小组内认读生字、生词。
3、 师讲解生字。
4、 开火车读生字。
(三) 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 学生自由地读课文。
2、 全班同学一起读课文。
3、 学习第一小节。想想“小作者想用神笔给谁画什么?”同学之间交流,指名回答问题。
4、 读第二节和第三节回答以下问题(小诗人用神笔做什么?小诗人为什么这样做?)
5、 指名回答以上问题,师生共同点评。
(四) 课堂拓展,激发爱心。
1、 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给谁画些什么?
2、 指名说,师生共评。
3、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则诗。
九、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是认识“我会认”中的生字,并会给这些生字组词,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导入部分有点长,教师没有示范朗读课文,有点依赖多媒体。在课堂的前20分钟,学生回答问题积极,后20分钟,课堂氛围不生动,活泼。课时内容安排得有点多,导致教学重点不分明,学生练习得比较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虚心向优秀教师请教,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假如》说课稿
执教者:李云丽 班级:二(2)班 时间:2016年11月22日
一、 说教材
1、教材特点
本单元的开篇的导语是“如果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点出了本单元的专题是关于爱的,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生活、对世界的爱。《假如》这篇阅读课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2、课文内容
它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排的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我会认”中的生字,会给这些生字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受到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教育。
2、过程与方法
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读课文,交流阅读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启发学生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结合第一学段小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重难点。认识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仿写诗歌。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本课以“教扶放”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以“对话式”阅读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启发探讨等方法为辅,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多媒体与板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
神。根据这一基本理念,通过“读读说说议议读读”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播放动画片《神笔马良》的故事,学生观看后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圈出生字。
2、小组内认读生字、生词。
3、师讲解生字。
4、开火车认读生字。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生自由地读课文。
2、全班同学一起读课文。
3、学习第一小节。想想“小作者想用神笔给谁画什么?”同学之间交流,指名回答问题。
4、读第二节和第三节回答以下问题(小诗人用神笔做什么?小诗人为什么这样做?)
5、指名回答以上问题,师生共同点评。
(四)课堂拓展,激发爱心。
1、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给谁画些什么?
2、指名说,师生共评。
3、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则诗。
六、说板书设计
由于整篇课文采用并列式的结构,因此为了巩固学生记忆,我采用了结构式的板书设计,整洁明了。另外我的板书又富有童趣。我先在黑板上挂一支“神笔”,再在两旁板书。富有童趣的神笔,形象直观,加深学生印象。
画太阳
让小树成长
假 如 画谷粒
让小鸟吃饱
(有神笔) 画好腿
让西西奔跑
日月潭教案及反思范文第4篇
教学目标:
1.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赞赏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学习重点:
会写4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汉字义形结合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象形字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课件出示一段有关汉字的录像,组织学生边看边大声说出汉字名称。
2.讲解象形字。
3.引导学生观察其它几幅图与字,找联系。
二、学习生字。 1.学习“日”字。 (1)学生试读。
(2)学生交流各种识字方法。
(3)学生用组词的方法、记住“日”字。 2.学生分组合作自学其余的生字。 (1)自由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四人一组在组长的带领下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3)引导学生开始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指导“田”的写法。
(1)课件出示田字格的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教师范写“田”字,学生观察。 (3)指导学生练习写三个“田”字。 4.指导学生书写“田”字,“禾、火”字。 同时教授新笔画,名称“丶”“”。 5.让学生互评。
三、练习巩固。
四、课堂延伸:
播放视频。
作业布置:
日月潭教案及反思范文第5篇
教学目标:
1.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赞赏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学习重点:
会写4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汉字义形结合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象形字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课件出示一段有关汉字的录像,组织学生边看边大声说出汉字名称。
2.讲解象形字。
3.引导学生观察其它几幅图与字,找联系。
二、学习生字。 1.学习“日”字。 (1)学生试读。
(2)学生交流各种识字方法。
(3)学生用组词的方法、记住“日”字。 2.学生分组合作自学其余的生字。 (1)自由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四人一组在组长的带领下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3)引导学生开始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指导“田”的写法。
(1)课件出示田字格的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教师范写“田”字,学生观察。 (3)指导学生练习写三个“田”字。 4.指导学生书写“田”字,“禾、火”字。 同时教授新笔画,名称“丶”“”。 5.让学生互评。
三、练习巩固。
四、课堂延伸:
播放视频。
作业布置:
日月潭教案及反思范文第6篇
一、发生练习复杂化。其实应该让学生做到唱得美,用科学的方法发生,而不是在动物的语言上为难学生,这样起不到发声的效果。
二、对歌曲内容的挖掘不够。可以针对大鹿和小兔的声音、音区、旋律来进行课的设计。可以通过男女生不同的音色以及急缓的情绪对比让学生去加深情感体验。我们请男生唱大鹿,请女生唱小兔子,并且可以有不同的速度,学生进一步体会了歌曲中的音乐形象。
三、学生演唱的质量还不够高。
在学唱歌曲之后,对于音色和情绪的处理也是教师需要去关注的,我只注重把歌曲教会,而忘记了怎么样去真正唱好,音乐的美感没有体现出来。咬字、吐字、气息可以通过范唱让学生知道怎么唱才是科学的唱歌。
四、表演时间的把握,参与面不够广。
五、把握课堂生成的能力不够。在表演音乐剧时,一个学生说还有猎人呢?我一口回绝到“这幕剧里没有猎人”。其实既然学生想到了,说明他有兴趣,我这样一句话很可能把他的创意抹杀了。其实完全可以请他来演猎人。在念歌词的时候,我一下子忘记了。可想起来的时候,已经坐到凳子上要弹琴了。我也完全可以这样来化解自己的尴尬:先请学生唱一次,然后说歌词还不太熟悉,我们现在来念一念歌词。
由于上课时小的细节还不是很注意,所以留下了一点遗憾,我会进一步去挖掘和探索,以取得更大的进步。总之,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每节课都有值得自己反思和学习的地方。
整体来说这堂课还是很成功的,达到了教学目的,完成了重难点。整堂课的结构紧密,条理清晰。
第一,在歌词的铺垫上,通过两拍子的律动带学生念歌词,使得学生在接下来的演唱环节中更轻松了。在歌词练习得环节中,我还重点读了大鹿的话,然后让学生也来试着读,这样对难点节奏先做了一个铺垫,便于接下来难点的解决。
第二,通过让学生自己找难点,让其他学生帮助解决困难,我把主动权真正的交给了学生,自己只做为一个引导者。
本首歌曲的教学难点是最后一句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但是在课堂中我采用是让学生自己找难点,学生找出来了两个难点:一个是“鹿呀鹿呀快开门,林中饿狼追来了”另一个是“兔儿兔儿快开门,咱们手把手挽牢”。只有学生自己认为难的地方才是他们在学唱歌曲中真正的难点。
在解决难点问题上,我采用让学生来帮忙解决困难,在解决困难上,我发现有的同学对这两句的音准,节奏把握非常的准确,这完全超乎了我的想象,这点我感到非常欣慰。首先体现了学生的注意力是始终跟着老师走的,非常认真的在听课,也体现出了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孩子们的进步。
第三,在最后的音乐剧表演上,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通过扮演角色,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是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让孩子们感受到了音乐课的乐趣。
不足之处:
1、 上课时,自己的小的细节还不是很注意。
2、 最后的小结完以后如果是改成让学生拍手走进童话王国的话可能
效果会更好。
3、 在教案设计中本来是每个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下课都可以到老师这里领奖品的,但是课上忘记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