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人教版劝学教案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人教版劝学教案范文第1篇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硫粉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3)情感价值:

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硫、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概念。

三、教学仪器与药品

装满氧气的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玻璃片、硫磺、木炭、铁丝、火柴。

四、教学过程与内容

新课引入: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它可以共给我们呼吸,我们离开氧气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就会因为缺氧而死亡。(学生做憋气活动1分钟)对我们如此重要的气体,同学们到底对氧气了解多少呢?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本33页的第一段,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

(PPT展示)

(1)

色、态、味:无色、无味、气态

(2)

溶解性:不易溶于水

(3)

密度:比空气略大

(4)

三态变化:气态(无色)液态(淡蓝)固态(淡蓝雪花)

二、氧气的检验(PPT展示)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教师演示)

三、氧气能跟很多的物质发生反应。

【演示1】硫的燃烧

引导学生观察硫磺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时现象的不同

【学生总结】实验现象:①硫在空气中能燃烧,发出微弱淡蓝色火焰;

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③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氧气

二氧化硫

【演示2】木炭的燃烧

【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旺,发白光。

注:木炭应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为保证有充足的氧气支持木炭燃烧。

+

氧气

二氧化碳

【演示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

【学生讨论】:为什么铁,硫,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一样?为什么硫和铁在集气瓶中燃烧的时候都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分别有什么作用?

【学生与老师总结】

实验1中:吸收SO2防止空气污染;(还可以放碱性物质效果更好)

实验2中:防止燃烧的木炭火星掉落损坏集气瓶;

实验3中:防止铁燃烧时的高温熔化物掉落损坏集气瓶底。(也可以铺一层沙子)

三、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PPT展示)

【提问】从反应前后各有多少种物质来分析,碳、硫、铁等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得出以上反应都是有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结论。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讲解】讲解氧化反应的定义以及氧化反应的类型。(举例说明)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由缓慢氧化引起的现象(从而引如《食品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规定:

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等食品的或任意添加对人体有伤害的防腐剂。由有关主管部门,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氧化反应是不是化合发应,化合反应是不是氧化反应?

五、板书

1、氧气的物理性质:

(1)一般情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

(3)不易溶于水

(4)氧气三态:气态(无色)液态(淡蓝色)固态(淡蓝色)

2、化学性质:

(1)助燃性

(2)氧化性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氧气

二氧化硫

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

3、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特点:多合一

氧化反应: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六、作业布置

课堂练习:课本36页

人教版劝学教案范文第2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乙酸的分子式和结构式,理解羧基的结构特点;

2.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 3.能够初步熟悉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的有关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及实物,进一步认识乙酸的分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 2.采用复习回忆法及实验验证法学习乙酸的酸性;

3.利用实验探究﹑设疑引导学生学习乙酸的酯化反应,明确酯化反应的实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思维能力;

2.能够通过对乙酸的用途等学习,认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化学为 我们的服务,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1.乙酸的酸性,

2.乙酸的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乙酸酯化反应的实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引导讨论多媒体辅助的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具准备】

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多媒体课件;

冰醋酸,乙酸溶液,无水乙醇,浓硫酸,饱和碳酸钠溶液,NaOH溶液,CuSO4 溶液,镁条,酚酞,石蕊,试管,烧杯,铁架台,酒精灯,胶头滴管,带胶塞玻璃导管等。 【教学步骤】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乙醇的结构和一些重要的性质,知道它是酒的主要成分,那你又是否知道:醋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够知道其 中的奥妙。 [投影]各种醋的图片,了解生活中常见醋的种类。 [板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讲述]醋的来历的传说。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乙酸的结构和性质。 [设疑]如何区别纯乙酸和乙酸的水溶液? [展示]无水乙酸样品及乙酸溶液,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乙酸的一些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和气味)。 [实验]分别取样后装入试管中,同时放入冰水浴中,观察现象。

[现象]其中一只试管中立即变为冰状固体,而另一只试管无明显变化。

[讲述]在较低温度时,无水乙酸可以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因此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 [投影]

一、乙酸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无色液体 气味: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沸点:117.9℃(易挥发)

熔点:16.6℃(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

第1页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乙酸的一些外观特征,那么乙酸分子的内部结构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来看看乙酸分子的结构模型。

[讲述]在初中阶段介绍醋酸时,其化学式写成为CH3COOH,为什么没有把其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合并写出来,而是写成这种形式?这种形式的书写,说明其结构具体是怎样的呢? [展示]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

[投影]乙酸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投影]

二、乙酸的分子结构 化学式:C2H4O

2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OOH 官能团:羧基(COOH)

[讲述]乙酸分子是由甲基和羧基组成的。羧基是由羰基和羟基相连而成的。这 两个基团连在一起,相互影响,结果不再是两个独立的官能团,而成为一个统 一的整体。所以羧基表现的性质跟羟基和羰基都不同,而是羧基特有的性质。

[投影]生活现象一:经常用来烧水的水壶用久了,内壁会有一层厚厚的水垢,坚硬难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除去水垢? 漫画:用食醋来清洗。

[设问]为什么可以用食醋来去除水垢呢?你能否设计实验方案来证明乙酸的确具有酸性? [学生活动]讨论,利用食醋可与水垢中主要成分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

[投影]可供选择的药品:镁条、NaOH溶液、Na2CO3溶液、乙酸溶液、石蕊、酚酞、CuSO4 溶液 [学生活动]分组设计方案汇总:

[投影]方案一:往乙酸溶液中加石蕊

方案二:往乙酸溶液中加镁条

方案三:往加入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乙酸溶液 方案四:往乙酸溶液中加Na2CO3溶液

方案五:往CuSO4溶液中滴入少量NaOH溶液,再加入乙酸溶液

[学生活动]分组完成上述实验,互相合作,观察各方案中反应现象,共同讨论 乙酸的性质。教师根据各小组所设计出的实验方案,指导学生完成分组实验。 [实验]乙酸与石蕊试液的作用。

实验步骤:向一支盛有少量乙酸的试管里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现象:溶液颜色变红。

结论:乙酸能跟酸碱指示剂作用,具有酸性。

[归纳]结合实验设计方案及初中关于酸的性质知识共同回顾。 [投影]

三、乙酸的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

A、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CH3COOHCH3COO-+H+ B、与活泼金属反应: C、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D、与碱反应: E、与盐反应:

[学生活动]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归纳]通过前面几个小实验可以证明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活泼金属、碱、 盐等物质发生反应。乙酸的酸性比硫酸、盐酸等的酸性弱,但比碳酸的酸性强。

第2页 [设疑]醋酸和碳酸都属于弱酸,你能否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它们的酸性强弱? [实验]乙酸与碳酸钠的反应

实验步骤:向盛有少量Na2CO3溶液的试管里,加入约3mL乙酸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试管里有无色、无味的气泡生成。

结论:乙酸具有酸性,且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板演]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2CH3COOH + Na2CO3 2CH3COONa + CO2↑+ H2O [过渡]乙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还有什么其他化学性质呢?

[投影]生活现象二:俗话说:“姜是老的辣,酒是陈的香。” 展示不同年份的葡萄酒的图片。为什么葡萄酒封存的时间越长,质量越好?

[讲述]葡萄酒在贮存的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有香味的物质,这样 葡萄酒就更醇香了。

[投影]妈妈给宝贝烧鱼的漫画。

[设疑]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这样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香醇,特别鲜美, 为什么? [演示实验]乙酸与乙醇的反应。

[投影]实验步骤:在试管里先加入3mL无水乙醇,然后一边摇动一边慢慢地加 入2mL浓硫酸和2mL无水乙酸。然后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3~5min。同 .....时将导管通到装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注意产物的气味。 [播放实验视频]便于后排同学可以观察清楚点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有不溶于水,具有果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生成。 [投影]思考实验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讨论]1.装药品的顺序如何?

2.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3.不加热反应能够发生么?加热的目的是什么?

4.得到的反应产物是否纯净?主要杂质有哪些?如何除去? 5.饱和Na2CO3溶液有什么作用?

6.长导管有何作用?为什么导管不插入饱和Na2CO3溶液中? [投影]共同归纳实验注意点。 [投影]

三、乙酸的化学性质

2.酯化反应:酸跟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CH3COOH + CH3CH2OH CH3COOCH2CH3 + H2O

[讲述]通过实验得出:乙酸与乙醇在有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可以发生反应,实验中生成的有果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叫乙酸乙酯。像这种酸跟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的。

[设疑]思考: 酯化反应中酸和醇分子内的化学键怎样断裂?在酯化反应中乙酸 和乙醇有几种可能的断键方式?如何确定实际发生的是哪种断键方式? [投影]两种可能的断键情况。

[动画演示]利用同位素示踪法验证酯化反应的实质。 [动画演示]酯化反应的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

[过渡]性质决定用途,乙酸具有酸性,能够发生酯化反应,决定了它具有以下用途。 [投影]

四、乙酸的重要用途

[讲述]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醋酸纤维、合成纤维、喷 漆溶剂、香料、染料、医药以及农药等。同时,乙酸是食醋的重要成分,也可 用于杀菌消毒。

第3页 [投影]喝醋的十大好处,学会用醋,给健康加分。 [随堂练习]三道典型选择题目。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乙酸的分子结构、性质和用途,乙酸的羧基决定 了乙酸具有酸性、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 [作业布置]1.《导学方案》100页到102页

2. 上网查阅资料,了解醋对人健康的影响,以及生活中醋的妙用。

【板书设计】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一、乙酸的物理性质

二、乙酸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化学式:C2H4O

2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OOH 官能团:羧基 (COOH)

三、乙酸的化学性质

1.乙酸是一种有机弱酸,具有酸的通性。 酸性强弱:H2SO4 > CH3COOH > H2CO3 2.酯化反应:

CH3COOH + CH3CH2OH CH3COOCH2CH3 + H2O

酸跟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

酯化反应的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羟基上的)

四、乙酸的重要用途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关键是通过乙酸模型、多媒体课件、补充分组实验等直观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官能团羧基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课件展示分析,共同总结、归纳乙酸的酯化反应实质与分子结构中化学健断裂的关系。但教学过程中时间分配问题还需要把握好,实验演示要注重面对大部分学生,学生分组实验中要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搭配。

人教版劝学教案范文第3篇

课时:两课时(课内指导一课时,课外自读巩固一课时)

第一课时(课内指导)步骤:

○导入

○简介作者:吴冠中1919年生,中国现代画家。

○在早读课读过书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或看播放有关画面)思考:在作者看来, “桥”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什么感想,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提示:这篇课文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美术工作者以独到的视角,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在此时焕发出新的灵性与生命力。

画家眼中的桥有什么特殊的美感呢? 学生先思考或回答,教师再明确指导:

概括地说,是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第一个例子,是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第二个例子,是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如此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

第三个例子,是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如前所说,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似乎也具有了生命。

第四个例子写的是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作者没有明言桥所起的作用,不过,我们不妨做一些揣测。如,从作者说风雨桥上的廊和亭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再结合我们欣赏国画的经验,可以想像得到,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在以上四个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

随后,作者比较概括地写桥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这是对作者眼里的“桥之美”的进一步补足。文章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及乡间小桥为例,指出通过桥能构成丰富的画面。此后作者宕开一笔,开始结合具体实例谈桥与周围景物要互相衬托、呼应的问题,作者是所举实例基本上持否定态度。

○引导学生体味下列句子的情味。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赏析: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赏析: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赏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赏析: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比较:《中国石拱桥》与本文的区别:中国石拱桥以准确的数据、例子等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进行了说明,是人对石拱桥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本文则用艺术家的眼光对桥的美进行了描写和评价。

板书:桥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例:

1、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感受特别) 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

2、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景致动人) 构成丰富画面

3、长桥之美(富于创造力)

4、风雨桥(形式独特)

第二课时(课外进行)

学生课外自读全文,把优美的句子抄在笔记本上,把难懂的句子找出来,与同学讨论或找老师课外辅导。

人教版劝学教案范文第4篇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了解清朝前期经济繁荣和清政府执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理解封建帝国出现危机的原因和请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简述“康乾盛世”时期经济发展的史实和清政府执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分析清王朝走向衰落的原因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学习概括、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康乾盛世”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认识这一局面的出现是当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结果,进一步理解国家的统

一、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学习“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了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认识人类的科学文化总是在相互交流中发展的,若脱离交流,就会被世界潮流所抛弃。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康乾盛世” “闭关锁国”政策

2、难点: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其危害。 教学方法:讲述、阅读归纳、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唐朝时期“开元盛世”的史实,围绕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二、讲解新课:

(一)、盛世与危机

1、何谓“康乾盛世”?注释①,盛世的表现:国力的强盛,疆域的辽阔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2、经济的繁荣:

农业方面:①水稻等粮食作物大大提高。②棉花种植面积扩大。③明朝中后期引进的甘薯、玉米等作物得到推广。

手工业方面:①制瓷中心景德镇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工艺水平有了新的突破。②南京成为新兴的丝织业中心。③松江等地的棉布畅销各地。

商业方面:商品流通更加广泛,商业更加发达。

3、强大的清王朝走向衰落的原因。阅读课本归纳原因(见书)和了解史实(乾隆奢侈、和珅贪污)

(二)、闭关锁国

1、引导学生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出现的原因、表现和变化。 原因:

1、打击沿海抗清力量。

2、抵抗西方国家的侵略。 表现:禁止商民出海、限制对外通商并颁布一些条例和章程。

变化:由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到放宽海禁,开放广州、宁波作为通商口岸,再到乾隆年间加强限制,只开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最后形成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

阅读小字部分了解清政府在广东限制对外贸易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引导学生分析特点。

2、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是中国近代落伍的重要原因。引用马克思的一段话来理解。 “闭关自守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烂。”参考教师用书再进一步分析。

三、课堂小结: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对危机产生的原因和表现以及闭关锁国政策进行复习。

四、学习与探究:P88-87

五、课堂或课后作业:《学习辅导》该节练习P39-40

人教版劝学教案范文第5篇

1、 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 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 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调查方案、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会做调查记录,同时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

描述部分所调查生物的特征

课前准备:

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并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1、 把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选出小组长,说明本节调查课的目的,步骤,各小组自由选择调查范围(不可在教学区)然后汇报到老师处,每小组长把组员的名单交到老师处。强调调查范围的要求是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2、 注意事项:

如安全、不伤害动植物、不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等。

应特别关注一些小生物。如树皮上、草丛中的小生物和天空中飞行的生物。

3、据报告册P2~3内容进行调查,并及时记录,布置作业是 星期四交齐。

4、纪律要求:

出入教室不可吵,不可影响其他班同学。

各小组提前十分钟回到教室,各小组要跟老师对好时间,要求本小组长组织好纪律。

5、利用下课前十分钟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调查的生物,(可按P9的分类方法)并对个别小组作出表扬。总结本节课全班同学的表现。(问题: 1.你们组调查了多少种生物?2.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的?分多少类?各多少种?每类选1-2种生物,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调查中,你又想到哪些新的问题?)

教学后记:

初一(2)班没有说明细节,学生不明确调查的意义和方法,把抓昆虫等作为调查的主要目的,抓昆虫成为本班男生的主要任务。还应强调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等其他生物。

初一(9)班事前说好了各种注意事项,强调了纪律,所以每个人都能完成好这次调查活动。

初一(10)班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该班学生较文静,气氛太沉闷

初一(3)班课堂纪律太乱,几位同学特意捣蛋,但小组间团队精神不错,调查到的种类较多,有些学生的知识面很广,认识植物种类多。

初一(5)班守纪律,调查生物最少19种,最多29种,证明每组都有认真调查的学生,学生积极性高,对老师的布置完成得很好。

初一(4)班户外活动时纪律管不好,很多男同学在玩蟾蜍等生物,男同学一堆,女同学一堆,纪律不好,但调查到最多的生物种类有40种,最少的也有25种,证明该班学生对生物有浓厚的兴趣,但事后发现很多生物不是真正看到的,是联想到和想到的,缺乏科学精神。

教学反思:

人教版劝学教案范文第6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特点

2.理解文章主题

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过程:

1.知识链接:我们在前几册课本中已经学过了不少小说,如《最后一课》《社戏》等,课外阅读的小说作品就更多了,阅读这些小说作品,为我们积累了许多阅读小说的感性经验。本册教材的“附录”中,编排了《谈谈小说》这篇知识短文,阅读这篇短文,我们会明确阅读小说的一些常识,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知道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在这三个要素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2.布置快速阅读课文,查阅工具书,完成基础知识积累。

3.与文本对话。就下列问题组织讨论和交流:

①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列一个人物表。在这些人物中,其中哪些人物着墨较多?分别为他们写一个小传。

②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用一两句生动的话对人物作一评价。

4.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反馈讨论效果,就学生写的小传进行交流。文中塑造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我”,“我”母亲、水生、宏儿;其中闰土、杨二嫂、“我”着墨较多,刻画得比较详细,人物形象丰满。为他们写小传,要从全文着眼,筛选与之有关的材料与信息,然后将其连缀在一起。如杨二嫂的小传(参考示例):

20年前,杨二嫂开了一个豆腐店,为了能赚到更多的钱,她擦着白粉,终日在店里坐着,凭自己的年轻美貌招徕顾客,生意非常好。20多年过去了,她的青春已逝,美貌不再,更重要的是由于农村经济的衰败,她的家境已难以维持原来的殷实,在种种艰辛的磨砺中,为了生存,她变得泼悍、放肆、尖刻、自私。当她见到在外20多年现在回到故乡的迅哥儿时,就虚假吹捧,尖刻嘲讽;趁迅哥儿一家搬家的混乱之际,中伤闰土,还顺手拿走了一些家中的东西。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有外貌和内心描写,也有行动和对话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谈谈小说》)在阅读课文时,掌握这些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写好人物小传的重要方面;而写人物的小传,又是对作品进行再创作的一种重要途径,它为更好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奠定了基础。在写本文中的人物小传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变”是这些人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分析人物性格时,要抓住一个“变”字。如对闰土,就可作这样的分析:闰土是一个代表了中国封建农村因贫穷、落后的生活重压而变得麻木、愚昧的农民的形象。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阅读《故乡》,对文中的人物的理解也应该是不同的;评价人物,发表对文中人物的看法,就是个性化阅读的一种实践,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展示。读这篇小说,评价其中的人物,也是在前三个单元学过了议论文之后,运用议论这一表达方法的一种实践。用一两句生动的话评价人物,还是一种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许多闪耀着创新光芒的见解,要不失时机地予以鼓励。下面的示例供参考:

闰土(1):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如同一把把挫刀,在时间这块励石上,活生生地把一个少年小英雄磨成了一个木偶人。

闰土(2):一声“老爷!”就把自己与儿时的好友隔在了无形的厚障壁的两边;带回家去的香炉、烛台何尝不是在增加这厚障壁的高度呢!

杨二嫂:一个被社会扭曲了的变形人,不仅表现在从当年的“豆腐西施”变成了今天的“圆规”,而且还表现在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同时,又在侮辱和损害着别人。

“我”:曾使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一下子就显露出了它的丑陋;为使它美丽,只有在本来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新路来。

“我”母亲:慈祥、宽容、厚道地对待所有的人,对待这个世界;世界却没有给她以公平:变卖家产,告别家园,跟儿子去外地谋生,她的前面是一片未知。

水生:一个20年前的闰土,20年后,他或许不会再成为今天的闰土;对他来说,与生俱来的苦难其实也是一种改变命运的财富!

宏儿:从“飞”出家门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飞”向这个既陌生又新鲜的世界了。

5.研究性学习:关于本文主题的探讨。文学作品的理解,不强求一致,对人物的理解是这样,对主题的理解也是这样。除了课后练习中列举的四种以外,还有:①茅盾先生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见茅盾以郎损为笔名发表于1921年《小说月报》的《评四五六月的创作》一文)。②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揭示产生这种现实的根源。③表达对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愿望与信心。对这些认识,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还可能另有自己的见解,应给予鼓励。

6.阅读经验积累:欣赏小说,要学会分析人物,因为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分析人物时,不妨写一写人物小传,这是一个从整体感知到局部分解,再从局部分解到整体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才有助于进一步分析人物的性格,小说中的人物才会成为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阅读小说才有可能成为个性化的阅读。

7.教学效果巩固:

①课下收集有关研究本文的资料,与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参照,加深理解课文的效果。

相关文章
洋河蓝色经典介绍范文

洋河蓝色经典介绍范文

洋河蓝色经典介绍范文第1篇前不久浏览网页,看到一位营销人的文章,洋洋洒洒几千字,得出个结论:2010年,高端白酒品牌格局更加清晰,黑马...

1
2025-09-19
英国硕士学位介绍范文

英国硕士学位介绍范文

英国硕士学位介绍范文第1篇《 人民日报 》 2013 年 3 月 22 日 22 版英国国家审计署近日发布报告称,从现在到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

1
2025-09-19
员工意外保险案例范文

员工意外保险案例范文

员工意外保险案例范文第1篇一、投保范围1、根据《建筑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要求,所有注册及从事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

1
2025-09-19
医患纠纷应急预案范文

医患纠纷应急预案范文

医患纠纷应急预案范文第1篇xxx镇突发事件和重大矛盾纠纷应急处置预案各村 、镇直各单位:为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重大矛盾纠纷,高...

1
2025-09-19
员工宿舍管理办法范文

员工宿舍管理办法范文

员工宿舍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项目员工宿舍的管理,保证宿舍的安全、文明、整洁,使每位作业人员有一个良好的生活...

1
2025-09-19
养护管理保障措施范文

养护管理保障措施范文

养护管理保障措施范文第1篇一、 应急物资管理制度(一)安全消防制度1、门卫人员要坚守岗位,对进矿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登记,载货车辆出矿时...

1
2025-09-19
员工招聘方案设计范文

员工招聘方案设计范文

员工招聘方案设计范文第1篇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经营战略的各个阶段都必须要有合格的人才作为支持。招聘工作是企业人力资...

1
2025-09-19
员工素质提升培训范文

员工素质提升培训范文

员工素质提升培训范文第1篇三是塑造阳光心态,才能快乐工作。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 核心内涵, 也可以说是以人力资源为本。 人力资源将...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