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肝病并发症及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资料共计200例,均为在该院接受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的患者,年龄21~39岁,平均(28.4±2.2)岁。初产妇112例,经产妇88例。孕周为37~42周。随机分成观察组100例(护理干预)和对照组100例(常规护理)。所有患者在妊娠前经检查均未发生任何糖尿病病症。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产前护理干预具体包括:(1)饮食护理,GDM孕妇在饮食上全部是由专业的营养师进行调配的,这样有助于孕妇自身血糖的控制。孕妇在初期身体内所需的热量和受孕前基本上是相同的,而中后期每天所要摄入的总热量每千克为30~35 Cal[3],糖占50%,脂肪和蛋白质各占25%;各种蔬菜和豆制品是每天都需要补充的,钙剂11~12 g、叶酸5 mg、铁剂5 mg。餐后1 h内,孕妇的血糖不得高于7.8 mmol/L,而产后2 h的血糖要保证处于6.7mmol/L,孕妇体重的增加要控制在8~12 kg之间。4~6次是产妇进食的最佳次数,胎儿的营养补充要全面,减少夜间出现低血糖症状。孕妇在睡觉前要再进食1次。(2)药物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帮助孕妇及家属掌握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和进行血糖自我监控,在空腹、餐后、睡前的2 h内进行血糖监测,并记录好相关数据。要对孕妇的血糖和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检测,以调节她们胰岛素使用量和饮食情况。在餐前30 min通过皮下注射进行胰岛素摄入。倘若孕妇出现低血糖情况,那么要及时摄入高糖食物或50%葡萄糖液。密切检测孕妇的血压和水肿情况,还要对其尿常规、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等加以监测。与此同时还要予以眼底检查。观察组孕妇的血糖在空腹时应低于5.6 mmol/L,餐后2 h时血糖不得高于8.0 mmol/L。(3)运动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运动护理,这样不仅能够控制其血糖和血压,还可将体重保持在标准范围内。其具体的运动方式主要包括:打太极拳、散步、家务劳动等,最佳的运动时间是餐后的1 h,运动时间应为30~60 min,运动时要注意强度的把握,在运动结束后心率每分钟不得高于120次,在运动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减少低血糖情况发生[4]。(4)健康教育护理,要对孕妇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这样在其理解的基础上能够争取到更多的配合,在护理过程中的方案和措施要切实可行。健康讲座主要涵盖血糖控制、食物交换法、食物热量的计算、食谱制定、食物选择等内容。而对照组的患者在这一环节全部接受的是常规宣教。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经比较发现,两组孕妇在妊娠期高血压、巨大胎儿、感染、早产儿等并发症方面相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在该研究发现,对观察组进行一系列的产前护理干预(饮食护理、药物护理、运动护理、健康教育护理等)并配合常规护理,其效果要远远超过对照组的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妊高压、巨大儿、感染、早产等方面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这也就表明产前护理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非常有效,在一定程度上还减轻了母体和婴儿的痛苦。由于体内糖代谢出现异常,血糖严重偏高会促使血管出现病变,这与一般正常的孕妇比较,她们发生高血糖的可能性是3~4倍[5]。高血糖会导致尿糖水平升高,进而引发肾炎肾盂等泌尿系统的感染。与此同时,孕妇出现高血糖情况会导致婴儿发生血糖升高或胰岛素血症等病症,还会出现早产、流产、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等情况。为了降低对母婴的影响,一定要加强糖尿病的控制,尤其是对血糖的控制。以上这些并发症常常存在于常规护理中,但是在对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后,这些并发症基本上可全部避免。这也就表明干预护理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在以前的一些研究中,很少有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为此并没有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重视,这也就使得产后母体和婴儿连续不断的出现并发症,严重的还对其生命产生威胁,部分医生已经开始重视此种病症,但是也只是对其使用胰岛素,并未采取一些列系统的护理措施,最终的效果不佳。而如今已经将管理和控制血糖作为其关键[6],在经过系统有效的护理干预,也就是进行饮食、胰岛素、运动、健康等治疗后,不仅能够缓解她们在胰岛素上的依赖程度,还能够将血糖控制在常规区间内。经该次研究发现,妊娠期高血糖患者在初期并没有明显症状,而且空腹时她们的血糖也是正常的,为此,要对所有的孕妇进行常规的葡萄糖试验。若患者的高血糖情况较轻,那么进行饮食调节便可,也可辅助运动护理;若患者的情况属于中度或重度,那么要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辅助进行相关一系列检查。与此同时,要强化人们的健康教育知识,对于院方而言就要增加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以提高人们的警惕。将产前护理干预,特别是心理干预护理应用于妊娠期高血糖并发症治疗的全程,这样可在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及时予以解决,让她们始终以一个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这不仅能够降低患者出现急躁、焦虑、抑郁等情绪,还能够促进病情的好转[7]。
综上,产前护理干预对于妊娠期高血糖患者而言,不仅能够减少母婴并发症,还能够早日康复,临床效果突出,值得大力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产前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该院进行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100例(护理干预)和对照组100例(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比较发现,两组孕妇在妊娠期高血压、巨大胎儿、感染、早产儿等并发症方面相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前护理干预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而言,不仅能够减少母婴并发症,还能够早日康复,临床效果突出,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产前护理干预,妊娠期,糖尿病
参考文献
[1] 邱海燕,陈亚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与护理服务模式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1):2492-2493.
[2] 杨卉,黄金.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458-459.
[3] 梅晓芳,林青梅.25例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的饮食营养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3):769-770.
[4] 王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2,4(5):353-354.
[5] 周冬仙,泮燕萍.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6,1(1):5-8.
[6] 施围群.妊娠期糖尿病产前护理干预对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5):189-190.
妊娠肝病并发症及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对象是2012 年5 月2013 年5 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 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所有产妇经诊断均符合《妇产科学》中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60例孕妇中,妊娠前均无糖尿病、无心血管、高血压等疾病[2]。两组产妇均为服用过影响糖类、脂类代谢等药物。 将这60 例孕妇根据随机抽样法地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 观察组的30 例孕妇中,年龄分布在21~42 岁,平均年龄为(27.3±4.2)岁;孕周为16~35 周,平均孕周(31.4±3.3)周;其中初孕妇21 例,经孕妇9 例。 对照组30 例孕妇,年龄分布为22~40 岁,平均年龄为(26.7±4.1)岁;孕周为15~35 周,平均孕周为(30.5±3.2)周;其中初孕妇23 例,经孕妇7 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基本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孕妇接受医院的常规护理,包括给孕妇注射胰岛素、观察孕妇生理状态、定时检查胎儿胎心以及给孕妇检测血糖水平,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等。
观察组孕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优质护理,包括:1饮食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必须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饮食干预可以有效控制孕妇血糖。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结合孕妇平时的饮食习惯,为孕妇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提供饮食指导。 在保证孕妇和胎儿营养的情况下,让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尽量少吃多餐,多摄入牛奶、鸡蛋等高蛋白质食物,多吃蔬菜、豆类等高纤维素食物。 2健康指导:孕妇在住院后护理人员就要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告知孕妇有关妊娠、营养和保健方面的相关知识。开展教育工作,使孕妇能够在了解产科知识后,正确认知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和危害。让孕妇重视饮食、运动和良好生活习惯对于治疗病情的重要性。 3胰岛素使用:护理人员要积极测量孕妇血糖,根据孕妇的血糖情况对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 在合理运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避免孕妇发生低血糖和并发症的产生,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孕妇的病情变化,如若发生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医生。 4心理护理:孕妇由于妊娠关系,心情原本就比一般患者敏感、焦躁,又加上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行动不便,很容易产生焦躁、不安的不良心理,当护理人员发现孕妇产生不良情绪时,就应该立刻对孕妇进行心理疏导。 若没有对孕妇进行及时的心理排解,很容易导致孕妇病情加重,严重影响着孕妇的妊娠。护理人员应该根据孕妇的心理状态,采取一对一心理辅导方式,积极和孕妇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孕妇发生不良情绪的原因,针对原因对孕妇进行疏导工作,缓解孕妇的不良情绪,使孕妇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3]。
1.3 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孕妇在实施不同护理方式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产生情况、焦躁等不良心理产生情况以及孕妇及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等方面情况。
血糖控制情况:血糖控制率良好:孕妇空腹状态时血糖水平为3.8~6.0 mmol/L;一般:血糖表达为6.0~7.2 mmol/L;差:血糖水平高于7.2 mmol/L。 血糖控制率=良好+一般)/总例数100%[3]。
孕妇焦躁等不良情绪产生情况: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产妇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行评分。 总分为100 分,51 分为分界线,>51分则判定为焦虑、抑郁,>72 分则为重度抑郁、焦躁。 评分越高则代表孕妇焦躁、抑郁程度越高。
护理满意程度表为该院自行设计,表格包括服务态度、沟通能力等内容。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观察组良好率为93.3%,对照组良好率为66.7%,观察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形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孕妇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3.3%,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为83.3%,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形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孕妇产生不良情绪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孕妇产生不良情绪和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形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生活习惯和日常饮食不健康等问题,孕妇在妊娠期间发生妊娠期糖尿病逐渐成为常见的现象。 如果孕妇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容易危害母婴的生命安全,诱发羊水异常、胎膜早破等并发症。 优质护理服务主要是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围绕病人的需求出发,注重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更加整体、优质的护理服务,给予患者更多精神和生理各方面的关怀与照顾, 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护理效果。 优质的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促进和谐的医护关系。
实践证明,观察组孕妇在采取优质护理后,孕妇血糖控制的良好率为93.3%,远远高于对照组的66.7%,两组形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孕妇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也达到了93.3%,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为83.3%,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形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采取优质护理,有助于控制孕妇的血糖、预防并发症产生,从而提高孕妇与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说明优质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护理中效果极佳,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措施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将这6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的30例孕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孕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优质护理措施。对两组孕妇在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孕妇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观察组30例孕妇在优质护理后,取得了满意效果,孕妇的血糖恢复水平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产生并发症率仅为,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采取优质护理,有助于控制孕妇的血糖、预防并发症产生,从而提高孕妇与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说明优质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护理中效果极佳,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妊娠肝病并发症及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该院所收治的11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有55例患者,对照组中, 患者的年龄为20~40岁,平均年龄为(27.4±2.4)岁,患者的孕周为36~40周,平均孕周为(38.2±1.7)周,其中, 初产妇有35例,经产妇有20例;研究组中,患者的年龄为22~41岁,平均年龄为(27.5±2.2)岁,患者的孕周为35~41周,平均孕周为(38.3±1.6)周,其中,初产妇有34例,经产妇有21例。 研究组和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基本相似(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的相关数据均可进行比较及分析。
1.2方法
对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主要有,保持患者病房的干净、舒适等;对研究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加早期护理干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孕妇进行产前的健康教育:入院之后,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和患者的家属介绍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告知患者需注意的事项,帮助患者消除产前对于妊娠和分娩情况的顾虑等。
2给予患者心理方面的护理干预:护理工作人员需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存在的紧张、焦虑或抑郁的情况;护理工作人员应保持和蔼的态度对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给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一定的关心和爱护,言语亲切、态度热情,和患者建立较为良好的护患之间关系,帮助患者尽快的熟悉医院内的环境,使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存在的恐惧心理得到消除;护理工作人员还需增加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沟通与交流,使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效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于临床护理和治疗的配合度。
3注意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血糖水平的监测,每周至少进行1次的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 h血糖水平的监测,必要的时候需每天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三餐之后的2 h进行血糖水平的检查。
4饮食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饮食控制需在充分保证母婴的热量及营养需求的同时,防止孕妇出现餐后的高血糖水平及酮症,指导孕妇进行少量而多餐的饮食,并由营养师按照患者的标准体重计算出每天所需求的热量,并结合患者的血糖水平、体重、孕周等制定较为合理的饮食方案,保证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妊娠期间的热量及营养的需要,并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5适当运动: 适宜的运动能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使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的情况得到改善,但是,不可进行较为剧烈的运动,多进行低等强度或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一般可于餐后的30~60 min进行运动, 运动时间在20~30 min左右,运动量需使自身心率低于120次/min, 并注意运动时的安全,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运动时应有护理工作人员或者患者家属的陪同,避免出现意外的情况。 当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出现早产、流产先兆或者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时应避免进行运动,而进行卧床休息,以免加重病情。
6药物治疗: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与运动干预之后自身血糖水平控制不理想时, 护理工作人员可按照医生的嘱咐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合理的应用胰岛素治疗,在使用胰岛素治疗之前,护理工作人员要需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解释药物治疗的目的、 重要性及必要性,对患者进行良好的药物知识宣传和教育,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其用药时间正确,并注意观察患者用药之后的不良反应,告知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在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期间应随身带着含糖的食品,避免患者血糖水平过低的情况。
分析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新生儿的并发症情况与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1.3统计方法
使用统计学的软件(SPSS17.0)分析该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数据,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按照t检验的方式实施相关的检验,并应用 χ2检验的方法对于该研究中的计数资料进行检查,若P<0.05则表示组间的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剖宫产比例和妊娠合并高血压、早产、羊水过多、产褥相关疾病、产后发生出血等围产期并发症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发生新生儿窒息、巨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低血糖等新生儿并发症的情况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所示。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所示。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发生不同程度的糖耐量下降或者持续的高血糖相关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机体健康[3,4]。 近几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与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5,6]。 而且,妊娠时出现糖尿病会增加患者原有的糖尿病病情的严重程度,促使隐性的糖尿病变为显性,或者使不存在糖尿病的孕妇出现糖尿病的严重不良影响[7]。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高危妊娠疾病,也是临床的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特殊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比较的复杂,多和患者的遗传、肥胖、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存在一定的关系[8]。 而且,妊娠期糖尿病会使产妇羊水过多、流产、发生产后出血或难产等并发症的情况增加,还会使畸胎儿、巨大儿或者死胎的风险提高,对于孕产妇及婴儿的机体健康均带来严重的威胁[9]。 所以,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的护理干预,并积极控制患者孕期的血糖水平十分重要, 可有效治疗患者的妊娠期糖尿病[10]。
该研究中,研究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剖宫产比例和妊娠合并高血压、早产、羊水过多、产褥相关疾病、 产后发生出血等围产期并发症分别占7.27%、1.82%、 1.82%、0%、0%、1.82%,比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21.82%、10.91%、12.73%、9.09%、10.91%、12.73%明显更低(P<0.05),说明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早期的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产妇围产期的并发症情况, 研究组发生新生儿窒息、巨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低血糖等新生儿并发症的情况分别占1.82%、1.82%、 0%、0%、0%,比对照组的10.91%、10.91%、7.27%、7.27%、 5.46%明显更低(P<0.05),可以看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早期的护理干预也可明显降低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6.36% , 比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72.73% 明显更高(P<0.05),说明给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早期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观察与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母婴围产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1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加早期护理干预,分析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剖宫产比例和妊娠合并高血压、早产、羊水过多、产褥相关疾病、产后发生出血等围产期并发症分别占7.27%、1.82%、1.82%、0%、0%、1.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2%、10.91%、12.73%、9.09%、10.91%、12.73%,研究组发生新生儿窒息、巨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低血糖等新生儿并发症的情况分别占1.82%、1.8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91%、10.91%、7.27%、7.27%、5.46%,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6.36%)明显的高于对照组(72.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
妊娠肝病并发症及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179例,年龄21~35岁之间,平均年龄(26.47± 3.27)岁,初产妇101例,经产妇78例,糖尿病妊娠的患者有46例,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有133例;观察组179例,年龄21~35岁之间,平均年龄(27.36±3.69)岁,初产妇98例,经产妇81例,糖尿病妊娠的患者有49例,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有130例。
1.2病例入选标准
该研究中所入选的病例均为妊娠合并高血糖的患者, 其中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按照中华医学学会2011年12月1日启用的新标准执行,即糖耐量实验时空腹血糖>5.1 mmol/L,服用后1 h血糖>10 mmol/L,服用后2 h血糖>8.5 mmol/L,3次血糖值中的任何1次血糖异常均可以诊断为糖尿病[2]。
1.3研究方法
将该院2015年16月间住院待产的179例合并有糖尿病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未合并糖尿病的孕妇179例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分娩产妇的母婴并发症。
1.4统计方法
两组患者之间年龄、产程、体重、孕周之间的差异采用统计学数据分析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差方评价的方式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所得到的数据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
2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母婴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产妇的母婴并发症为28.49%, 观察组产妇的母婴并发症为77.65%,见表1。
3讨论
3.1妊娠期糖尿病与高血压的相关性
目前已有的研究文献显示妊娠期糖尿病增加的妊高症的发生率。 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患者机体内的血糖水平增高之后,患者的脂代谢随之受到一定的影响, 进而使患者的体重产生较大的变化,同时患者体内的离子代谢也会受到血糖的影响,进而使患者机体内的离子交换功能出现一定的障碍。 而患者的脂代谢受血糖水平影响的同时,患者小血管内的内皮细胞增厚,患者的小血管官腔变细小,导致患者的出现容量负荷,患者血管壁增厚的同时,患者的血管弹性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与患者的离子交换功能障碍相互影响使患者的血压过高[3]。 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妊娠之后并发高血压的几率较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的并发高血压的几率大,其主要原因是糖尿病的患者在机体内血糖水平长期异常的状态下,患者的血液呈现出高渗状态,患者血管的通透性表现出异常状态,因此,与糖尿病合并妊娠的患者相比,其并发高血压的几率较大。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出现高血压的并发症的几率较大的原因,国内外的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专家认为,妊娠期高压的发生是由于体内出现低水平的葡萄糖不耐受与过度的胰岛素抵抗所导致的;也有小部分专家认为妊娠期合并高血压与妊娠是否合并糖尿病没有直接小相关性,但是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鉴于该研究的样本量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2妊娠期糖尿病与巨大儿的相关性
巨大儿是妊娠期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增加,孕期的营养供应过盛,孕妇的体重增长的同时,也增加了孕妇的代谢负担,特别是孕妇体内的糖代谢出现异常的时候,患者机体内的葡萄糖可以通过脐带直接供应给胎儿,使胎儿的代谢增强,出现巨大儿与大于胎龄儿[4]。 国内有许多研究结果都显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中出现巨大儿的几率较未合并糖尿病的孕妇出现巨大儿的几率高,该研究结果与此结果相一致。 在妊娠的过程中总,胎儿通过脐带与母体进行那个物质与营养的交换,母体中的血糖水平过高会直接导致胎儿血液中的血糖水平过高,胎儿即通过调节自身的胰岛素分泌来达到代谢葡萄糖的目的,进而增加胎儿的代谢水平,而胰岛素分泌增加的同时,胎儿的生长激素分泌液增加,这也是巨大儿出现的原因。
3.3妊娠期糖尿病与羊水过多的相关性
在该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羊水过多的几率为4.47%,观察组并发羊水过多的几率为16.48%。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出现羊水过多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血糖过高对患者机体内的渗透压影响导致的。一方面,母体内的葡萄糖进入到羊水中,导致患者的羊水处于高渗状态,羊膜条件反射性的分泌更多的羊水;另一方面,母体内的葡萄糖通过脐带进入胎儿体内,使胎儿体内的渗透压增高,使胎儿出席那渗透性利尿[5]。
3.4妊娠期糖尿病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
母体血糖过高会导致胎儿处于高胰岛素状态,甚至是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在机体内会拮抗糖皮质激素的作用,由于胎儿在母体中存在于羊水中,胎儿的呼吸功能发育的较晚,糖皮质激素可以刺激肺泡表面货款性物质的成熟,进而维持肺表面的张力,完善肺部的功能。 但是,母体高血糖时,胎儿机体内的糖皮质激素的作用被拮抗,患者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减少,进而影响使新生儿的呼吸功能发育不完善、呼吸功能受损,进而出现窒息[6]。 该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中出现新生儿窒息的几率为5.03%,观察组中出现新生儿窒息的几率为9.09%, 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虽然现在的二胎政策已经开放,但是,目前大多数家庭中还是选择生育一胎,对生育质量的要求比较高,在对糖尿病孕妇护理的时候加强了对糖尿病孕妇的血糖的管理,进而延长胎龄,是胎儿尽可能成熟医防治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或者是根据胎儿以及胎盘的成熟度对选择择期剖宫产术,避免在分娩过程中出现难产诱发窒息。
3.5妊娠期糖尿病的与胎儿窘迫的相关性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妇由于体内的血糖水平过高, 胎儿为了代谢由脐带进入到机体内的糖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进而使机体内的代谢增加,对氧的消耗也相应的增加,出现胎儿体内氧供不应求的状态,胎儿处于长期的体内氧分供不应求的饿状态下,就会导致胎儿慢性酸中毒。 同时,糖尿病的孕妇的小血管会由于血液的血液高渗状态被损伤,孕妇的血液循环功能出现障碍, 孕妇与胎儿相连的脐带血管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胎儿的血液循环功能也会受到一定的损伤,从而加重胎儿乏氧的状态,致使胎儿窘迫[7]。 通过对胎儿进行监测发现胎儿出现宫内窘迫应即使终止妊娠防止死胎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孕妇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为5.11%, 观察组孕妇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为6.82%,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并发胎儿窘迫的几率明显增加,因此,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进行诊查与治疗的时候, 在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以及血糖水平的同时还要对胎儿以及胎盘的成熟程度进行监测,发现在胎儿发育较好、胎儿出现宫内窘迫征兆的时候可终止妊娠。 从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大部分学者将胎儿宫内窘迫归因于胎盘发育不良, 因为胎盘发育不良直接影响到胎儿氧分的供应,致使胎儿宫内窘迫,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妊娠合并糖尿病与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3.6妊娠期糖尿病与产褥感染的相关性
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内的血糖水平较高,可以为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与生长提供能量,同时,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患者的血液循环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对局部病原微生物感染清除的能力较小, 所以糖尿病的患者的患者较易发生感染,且感染后不易治愈。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的除具有以上生理特点之外, 还具有与妊娠相关的生理特点。 首先妊娠后孕妇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种内分泌水平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孕妇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加剧孕妇体内的血糖异常;第二,妊娠期机体内抵抗力下降,对病原菌的抵抗力较小,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发生感染;第三, 妊娠期子宫增大,特别到妊娠晚期,孕妇的子宫体增大到未孕时十几倍,对盆腔内的组织以及引导内粘膜的压力随之增加,导致孕妇出现粘膜水肿,阴道上皮细胞中糖原集聚,阴道内的p H值发生改变,进而使病原微生物易于繁殖与生长[8]。 因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产期并发感染的几率有所增加。
3.7妊娠期糖尿病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
国内外的相关数据均显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无论是顺产还受剖宫产与未合并糖尿病的产妇相比,并发产后出血的几率较大,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并发产后出血的几率为2.79%,对照组产妇并发产后出血的几率为1.12%,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的产后出血几率较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机体内糖尿病对患者的机体内的血糖水平存在异常,导致患者的内分泌系统以及神经调节系统出现改变,一方面患者血液中凝血因子的组成发生改变,另一方面,患者的伤口在糖尿病的影响下不易愈合,由此导致患者并发产后出血几率有所增加。
3.8妊娠期糖尿病母婴并发症的防治
孕妇与胎儿的血液循环是由脐带相连通,所以当母体高血糖的时候,胎儿体内的血糖也会有所增加,由于胎儿对体内的高血糖水平具有一定的自主调节水平, 所以,胎儿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改变。 其中最直接的就是胎儿为了调节体内的高血糖水平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呈现出高胰岛素血症的状态,机体内的饿其他内分泌系统们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最常见的就是机体的生长激素分泌增加,出现巨大儿的并发症,随之由于胎儿巨大会出现难产、胎儿宫内窘迫等并发症,甚至威胁到母婴的生命安全。 无论是糖尿病患者的妊娠还是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都要加强对患者的血糖监测, 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对妊娠与糖尿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既保证母婴所需营养又要防治患者的机体内的能量蓄积。 且嘱患者孕28周之后到医院住院待产,进行系统的监护,通过彩超等影像学仪器对母婴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根据母体的产道情况以及胎儿的发育情况制定适合患者的分娩方案,如发现母婴机体出现问题不适宜继续妊娠应立即使终止妊娠,以保证母婴的生命安全。 同时做好围产期的准备,即使是孕妇产道条件与胎儿发育条件都较好拟行顺产术的孕妇也要做好破宫产术的准备,顺产不顺利应立即转行剖宫产术,以减少新生儿骨折、窒息、产道裂伤等并发症,胎儿娩出之后注意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可喂食20 m L葡萄糖水防止新生儿高胰岛素血症导致低血压。 同时注意对母体的无菌处理,防治产褥期感染。
4结语
该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课可以增加围产期多种母婴并发症的发病率,且多于患者的血糖水平过高有关,因此,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对降低患者的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工作中要提高医患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防治意识,普及妊娠期的血糖筛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特别是有先兆流产、早产史的患者的,要加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围产期的母婴监护,为保证母婴的生命安全,及时发现早产征兆,必要时可提前终止妊娠。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与产科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将该院2015年1—6月间住院待产的179例合并有糖尿病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未合并糖尿病的孕妇179例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分娩产妇的母婴并发症。结果 对照组产妇的母婴并发症为28.49%,观察组产妇的母婴并发症为77.6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在分娩时发生母婴并发症的几率较大,应加强对合并有糖尿病的孕妇的血糖水平进行管理,以减少分娩时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