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日光温室论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火烈鸟
2025-09-19
1

日光温室论文范文第1篇

1 茬口安排

需选择灌溉方便、地势高燥、交通便利, 土层较厚、土壤肥沃的地块建构日光温室, 黄瓜越冬茬培育多在每年9月开始播种, 于10月中下旬开始定植, 到11月即可采摘。

2 品种选择与处理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有一定抗逆性、抗病能力、耐低温弱光、商品性能好的优良黄瓜品种, 在播种前先将选择的黄瓜种子进行晾晒, 并放于55℃热水里浸泡约10 min, 期间不断搅动, 将表层的瘪种捞出, 在水温降至30℃后继续浸泡4~6 h, 再将其捞出后多次清洗, 搓去黏液, 并用湿纱布将其包好, 放置在25~30℃环境下催芽, 约有50%~70%种子发芽后即可将其置于低温-1~1℃环境下锻炼5~7 d, 增强种子抗逆性[1]。

3 整地

整地前应先施加基肥硫酸钾300~375 kg/hm2、腐熟优质有机肥75~105 t/hm2、过磷酸钙375~450 kg/hm2、复合肥1.5 t/hm2, 腐烂油渣4.5~6.0 t/hm2, 撒施结束后, 深翻并浇透底水, 选南北向做畦, 进行高垄栽培, 垄高15~20 cm, 畦宽70~80 cm, 沟宽40~50 cm。

4 培育壮苗

黄瓜种子应按照2.25~3 kg/hm2的标准培育, 播种前1 d浇足底水, 次日在畦面撒适量细土刮平, 根据10cm10 cm株行距点播。通常情况下, 每穴播种1粒带芽种子, 点播3~5行后再用细土盖种子, 将其堆砌成高约2 cm的小土堆, 播种后用地膜覆盖苗床, 若有70%幼苗顶土, 则可揭开覆盖物, 播种后至出苗白昼温度应控制在28~30℃, 夜间温度约20℃。苗齐后白昼温度应控制在15~28℃, 而夜间温度则应控制在15~18℃。后随着幼苗的生长, 逐渐降低温度, 幼苗期需控制浇水次数, 并在定植前的5~7 d浇水, 次日将营养土块排成一排, 并在土块上撒适量湿细土, 在苗高10~15 cm, 有4~5片真叶时移栽。

5 整地定植

整地前向其中施加腐熟优质有机肥75~105 t/hm2, 硫酸钾300~375 kg/hm2, 并精心整地, 在定植前7 d, 使用50%敌敌畏乳液5.25 kg/hm2与30~45 kg/hm2硫磺粉、锯末相互混合, 由里至外分作10堆点燃, 密封一晚, 完成棚室消毒。定值时应做到每垄双行, 株距约30 cm, 培土深度应以苗砣与垄面平齐为准, 后盖好地膜, 以7.05万~7.20万株/hm2的标准定值为宜。

6 定植后田间管理

6.1 温度控制与灌水

定值后缓苗期应以保温为主, 在白昼上午温度应控制在27~28℃, 下午温度应控制在17℃, 5~7 d后, 则可适当降低温度, 将白昼温度控制在25~28℃, 夜晚温度控制在15℃, 并浇1次透水, 在80%植株根约钢笔粗时灌溉大量水, 后每5 d灌1次小水, 结瓜盛期应每隔4~6 d灌水1次。

6.2 施肥

从定值至采收, 共需追肥8~10次, 除定值缓苗和根瓜坐住各施1次肥外, 其他均在采收盛期追施, 每次施150~225 kg/hm2的硫酸铵, 也可将化肥与人粪尿交替使用, 在结瓜盛期, 可使用0.5%硫酸二氢钾与0.2%尿素喷洒叶面[2]。

7 病虫害防治

7.1 病害防治

7.1.1 灰霉病

黄瓜花期使用50%1 000倍液扑海因、500倍液农利灵喷洒防治。

7.1.2 霜霉病

发病早期, 可使用2 500倍液50%烯酰吗啉、70%600倍液霜脲锰锌防治, 二者交替使用, 6~7 d各喷1次, 若病情严重, 还应在晴天中午紧闭温室, 将温室温度升高至44~45℃后闷杀细菌, 以2 h为宜, 闷杀时间不可过长。

7.1.3 细菌性角斑病

发病早期可使用农用链霉素0.25 kg/L喷洒, 病情严重则应将25%1 000倍液可杀得与30%500倍液DT杀菌剂充分混合后喷洒防治。

7.1.4 枯萎病

发病早期使用50%500倍液多菌灵、10%200倍液双效灵、50%700倍液甲基托布津相混合, 按照0.3~0.5 kg/株的标准灌根, 7~10 d灌根1次, 连续灌根3~4次。

7.2 虫害防治

7.2.1 白粉虱

使用2.5%2 000倍液功夫乳油在晴天傍晚喷洒, 若病情严重, 还可先使用虫螨净烟剂熏杀, 后用化学药剂杀灭[3]。

7.2.2 蚜虫

使用20%3 000倍液灭扫利或2.5%3 000倍液功夫乳油喷洒。

7.2.3 潜叶蝇

使用1.8%1 500~2 000倍液虫螨克或5%1 500倍液卡死克喷洒。

7.2.4 黄瓜根结线虫

使用300倍液安棉特每株浇灌瓜藤根部周围, 根据虫害发生情况间隔7~15 d再次灌根。

8 采收

根瓜宜早摘, 避免坠秧, 劣瓜应及时采摘, 以降低植株负担, 其余部位瓜可质量达150~200 g、长18~20cm后再采收, 采收不及时影响瓜产量与品质, 最佳采瓜时间为每日10:00, 正午后采瓜易降低产量。

9 贮藏保鲜

贮藏前应先彻底消毒贮藏库, 消毒剂以CT-高效库房消毒剂为主, 用量约5 g/m3, 根据说明书用量使用。并选择与上市黄瓜相比稍嫩的、无病虫害的黄瓜进行贮藏, 有机械伤或瓜条不均匀的黄瓜, 采收后需尽快放入阴凉通风处预冷, 后装入厚0.03 mm薄膜做成的小袋中, 5 kg/袋, 封口装箱贮藏。贮藏时湿度、温度、气体等成分应适当, 温度需保持 (12±1) ℃, 相对湿度保持约95%, 氧与二氧化碳浓度保持约50%左右, 贮藏后仍应定时检查, 后期是后期应密切监测其质量变化情况。通过减压贮藏保鲜, 可延长黄瓜贮藏期。

总之, 黄瓜为常见的蔬菜作物之一, 需求量较大。基于此, 还应进一步掌握日光黄瓜温室栽培中的各个环节要点, 避免病虫害侵袭为种植户带来的损失, 进而提高黄瓜产量, 方可达到陆续供应市场的目的。

摘要: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作为黄瓜培育新技术, 掌握其培育过程中各个环节要点, 可提高产量, 让种植户获得更多经济利润。主要围绕该技术各环节要点展开分析、论述。

关键词:黄瓜,日光温室,高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 乔孟光.秋冬日光温室黄瓜高产关键技术[J].西北园艺, 2011 (1) :14-15.

[2] 仲德.日光温室黄瓜长季节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6) :83-91.

日光温室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构建中国的碳交易市场不仅是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减排压力的积极行动举措,也是中国走可持续的低碳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中国节能减排的宏观政策法律环境已经形成,碳交易的实践也为建立碳交易市场创造了重要条件。就中国碳交易立法、碳交易市场的定位、市场主体结构、碳交易所的功能、中国碳产品的设计等提出相关建议十分必要。

关键词: 碳交易; 碳市场; 碳减排; 法律; 市场构建

收稿日期: 2011-10-10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FX080)

作者简介:中山大学法学院课题组成员包括李挚萍,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从事环境资源法研究;彭本利,博士研究生,从事环境资源法研究;邱 新,法学博士、中山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人员,从事环境资源法研究;程凌香,博士研究生,从事环境资源法研究;陈惠珍,博士研究生,从事环境资源法研究。

面对环境危机、气候变化等方面的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中国政府已经决定在“十二五”期间推进碳交易市场的建立,目前已经在一些省份进行试点。碳交易市场的形成对相关法律政策有极大的依赖性,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及政策研究仍很薄弱,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将对碳交易制度中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为完善我国碳交易法律制度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一、 碳交易的基本类型

(一) 碳交易的产生

现有的研究已经表明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是全球变暖。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排放是造成当前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必须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碳交易是基于减排成本差异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建立碳交易市场和实行碳排放交易是实现低成本温室气体减排的有效方式。碳交易市场最初是在《京都议定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京都议定书》在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律文件的形式为发达国家确定了强制性温室气体量化减排指标,同时为帮助发达国家履约,规定了低成本的灵活减排机制:发达国家之间的排放交易机制(Emission Trade,简称ET)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简称CDM)。目前国际市场上的碳交易内容大部分与《京都议定书》有关。部分没有加入《京都议定书》的国家则建立了本国自行实施的碳减排计划及交易机制。

(二) 碳交易的类型

1. 根据形成基础的不同,碳交易类型可分为以配额为基础的交易和以项目为基础的交易:

(1) 以配额为基础(Allowancebased)的交易指买方直接购买卖方已经获得的碳排放许可配额。这些许可配额是政府部门在《京都议定书》或者其他国内“总量管制和交易制度”(Capand Trade)之下创建和分配(或拍卖)的指标。例如,《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分配数量单位”(Assigned Amount Units,简称AAUs)或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规定的“欧盟指标”(European Union Allowances,EUAs)。这种配额交易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又履行了环保责任,使得法定的参与者能够通过交易,以较小的成本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要求。

(2) 以项目为基础(Projectbased)的交易指买方购买来自某温室气体减排项目活动的排放信用,也就是相对于不存在这个项目而言,项目的执行能够产生额外的经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主要指买卖双方交易《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和“联合履约”项目所产生的“核证的减排量(CERs)”和“减排单位(ERUs)”。

目前,“总量管制和交易制度”允许购入一定比例项目产生的“碳信用”(Carbon Credit)来帮助达到排放的合规性,这称之为“抵扣”(Offsetting)。一般来说,只要签发了项目为基础的信用额,并最终交付了该信用和满足了减排要求,这些信用就实质上等同于许可配额。以项目为基础的信用具有一定的风险,如法规要求、项目开发和执行问题以及耗时长的审批较高的交易成本。

2. 根据交易的动力来源不同,碳交易类型可分为强制性碳交易和自愿性碳交易:

(1) 强制性碳交易,即以配额为基础(Allowancebased)的碳交易,又称为强制性的合规市场(Regulatory/Compliance Markets)。强制性碳减排市场上的交易者,不管是以买家身份还是卖家身份出现,都是为了完成“总量管制和交易制度”(CapandTrade)下承担的碳减排配额和指标。

(2) 自愿性碳交易市场,又称为非合规市场(Noncompliance market),早在强制性碳减排市场建立之前就已经存在。自愿性碳交易市场由各种公司、政府、组织、国际性活动的组织者和个人构成,他们自愿购买碳来抵消自己的碳排放,以实现其减排责任。这些自愿补偿额通常是从零售商或者是一些投资于一揽子碳抵消项目的组织那里购买,而这些组织常常把实施项目所获得的碳抵消额度以较小的额度销售给客户。由于自愿性碳交易不依赖法律进行强制减排,因此其中的部分交易也不需要对获得的碳减排量进行统一的认证与核查。虽然自愿减排市场还缺乏统一的管理,但是它具有机制灵活的特点,从申请、审核、交易到开发所需时间相对更短,价格也较低,主要被用于企业市场行销、品牌建设和企业社会责任宣示等附加效益。

自愿性碳交易市场又分为碳汇标准与无碳标准交易两种。自愿性市场碳汇交易的配额部分主要的产品有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hicago Climate Exchange,简称CCX)的碳金融工具(Carbon Financial Instruments,简称CFI)。自愿性市场碳汇交易基于项目部分的内容比较丰富,近年来不断有新的计划和系统出现,主要包括自愿减排量(Voluntary Emission Reductions,简称VER)的交易、资源碳标准(Voluntary Carbon Standard,简称VCS)等;同时很多非政府组织从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的角度出发,开发了很多自愿减排碳交易产品。至于自愿性交易市场的无碳标准,则是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发展和提出的一套相对独立的四步骤碳抵消方案,包括评估碳排放、自我减排、通过能源与环境项目抵消碳排放和第三方认证,从而最终实现无碳目标。

除了以上所列的四类碳交易,全球碳信用的小型零售市场发展得也很快。严格来说,小型零售碳交易市场也属于自愿性碳交易的一部分。在这类碳信用市场里,零售商销售碳减排指标给个人和那些希望抵扣“碳足迹(Carbon Emission Footprints)”的公司,使得买家变身为“碳中和”的实体、个人或某个活动。例如不少国际银行、信用卡商、私募基金等都在积极地零散购买碳信用指标。

二、 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现实条件

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迅速,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在2008—2012年年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每年可达600亿美元,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 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1]114。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没有被《京都议定书》纳入强制减排计划中,不用承担强制减排义务。但根据荷兰尼德兰环境评估机构(EEA)的报告,2006年中国排放的二氧化碳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新的形势使中国面临的国际减排压力越来越大。

目前中国主要通过CDM参与国际碳交易。根据世界银行2008年5月的统计,中国已经连续第三个年头成为世界最大的CDM指标供应国——中国的CDM指标供应量在2007年的市场份额为73%,而这个比例在2006年仅为54%。目前,中国占有一级市场CER交易量62%的份额,并以其巨大的经济规模和适宜的投资环境成为许多碳指标买家的最终选择[1]116。但中国目前处于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低端,只是碳产品的提供者。由于缺乏议价权,最终的成交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甚远。

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能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确保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政府已经做出的重大决策。在此背景下,需要通过机制体制创新,将碳交易市场的有序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利用市场机制有效推动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因此,构建中国的碳交易市场不仅是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减排压力的积极行动举措,也是中国走可持续的低碳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中国在2009年制订了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自2010年开始,确定了五省八市低碳试点地区五省包括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八市包括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为了配合低碳目标的完成,各个地区纷纷探索建立碳交易制度的途径。

当前,中国已初具建立碳交易市场的条件:

(一) 法规政策条件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政府于2007年6月4日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在能源利用效率、可再生能源、核能、土地利用和森林保护及技术开发等方面针对气候变化提出了一系列的计划。2008年10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以及中国对此进行的体制机制建设。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中国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中长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同时建立统一的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要分别下降 16%和17%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篇第三章“主要目标”。。

为推动中国CDM项目的开展,建立高效、简洁、透明的管理体制,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外交部等于2004年共同制定了《CDM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2005年10月12日,各部门重新发布《CDM项目运行管理办法》。为规范市场行为,维护CDM项目业主的权益,2006年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发布《关于规范中国CDM项目咨询服务及评估工作的重要公告》,明确CDM项目咨询服务的收费标准,严禁咨询机构违背《CDM项目运行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与项目实施企业签订直接分得一定比例CERs或其转让收益的合同。中国节能减排的宏观政策环境已经形成,为中国碳市场的建立创造了较大的空间。CDM项目碳产品的相关规范也为中国制定碳交易规则积累了重要的经验。此外,中国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管理办法》,该《办法》即将出台,届时对自愿减排交易活动会有较好的规制。

(二) 实践条件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CDM项目的碳交易,截至2009年3月底,已有1 900多个项目获得批准。在《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的项目也已达492个。中国每年减排量占全球的56. 72%,居全球第一,项目数也是世界第一。而注册项目的总减排量,到2012年大约有21亿吨二氧化碳的当量[2]。中国本土的自愿碳减排交易也有一些零星的尝试。如2009年8月5日,国内第一笔场内自愿碳减排交易在北京环境交易所达成。此笔交易的购买方是一家上海企业——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购买的是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绿色出行活动产生的8 026TCO2e减排指标,成交价格为27.76万元,约合35(5美元)/TCO2e;供给方来自中国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和美国环保协会等单位于2008年共同发起的“绿色出行”行动,经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核准,2008年奥运单双号限行期间,北京市近百家企事业单位及8万民众参与了此活动,共减排8 895.06TCO2e。还有2008年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曾向环保组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认购VERs,以抵减2008年“打开艺术之门”系列演出过程中演出、观众交通排放的温室气体。其创新之处是,测算出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出产生的CO2排放总量(包括灯光、制冷、乐队和观众的出行等)后,音乐堂支付相应款项,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承办,在云南按照国际标准植树,抵消演出碳排放。另外,2009年11月17日,国际济丰下属的上海济丰纸业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以上海济丰名义在自愿碳标准(VCX)APX登记处抵消6 266自愿减排单位(VCU),抵消上海济丰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产生的碳排放量。上海济丰为此通过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向厦门赫仕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支付相应对价[3]84-85。这些碳交易的实践不仅表明中国碳市场的潜力巨大,也说明中国已经具备建立碳交易市场的经济社会条件。

三、 构建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议

(一) 完善与碳交易相关的法律政策

不同的法律制度设计对碳交易市场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与碳交易相关的法律政策体系庞大复杂,主要包括三大类:

1. 对碳交易制度有影响的法律政策。主要指对碳交易制度产生影响的宏观及外围法律政策,如国家气候变化立法、节能及可再生能源法、污染控制法律制度、温室气体减排法律要求,国家加入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公约及条约等。由于温室气体是最具外部性和公共性影响的污染物,其影响是全球性的,所以各国的行动往往依赖国际或者区际协议。目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是各国气候变化立法的主要依据。由于各国政治经济体制各异,环境保护法律及制度设计不同,承担的国际法律义务不同,导致各国与温室气体相关的立法差异性极大。一国以内的现有立法对于碳交易制度的产生及生存可以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促进作用。如健全的立法,合适的温室气体控制目标,必要及有效的实现目标的法律措施和途径,有威慑力的法律制裁手段,严格到位的执法产生的积极影响。二是阻碍作用。如立法不完善,温室气体控制目标不明确、不合适,实现相关目标的措施和路径缺乏,法律制裁太弱、执法不严格等产生的消极影响。我国目前的法律环境是良好的,如已经公布了国家级的气候变化应对方案,确定了国家的“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及温室气体控制目标,有一定的法律支撑,但法律基础仍然很弱,国家尚未制定并颁布气候变化法,温室气体是否为一种污染物定性未明,现有的污染物控制制度及措施、法律责任能否用于温室气体减排领域尚不清楚,况且,目前的环境法律责任太轻,执法不到位的情况很普遍,不利于形成促使企业积极守法的环境。另外,温室气体的监管机构尚未明确,这都表明我国控制温室气体的法律制度没有形成,从而实行碳交易的法律风险仍然较大。

2. 建立碳交易制度所需要的法律依据。排污交易制度的法律正当性来自于法律的明确规定,各国为了建立碳交易市场,往往法律先行,如欧盟于2003年出台了规范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性法律文件,即《在欧盟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机制指令》(Directive 2003/87/EC)。2004年,欧盟对该指令进行了修改,增添了将欧盟排放权交易机制与《京都议定书》的灵活机制连接的内容(被称为“连接指令”)。2009年,欧洲委员会对排放权交易机制指令进行了再次修改,改善及扩大了现有的排放权交易机制。中国目前有关排污交易的制度尚无国家级法律规定,只规定了对重点污染物可能实行总量控制。一些已经实施或者将要实施排污交易制度的地区,如山西、江苏、上海、深圳、珠海等,在地方立法或者规章中对排污交易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难以用于支持碳排放权交易,因为二氧化碳尚未被确定为污染物。所以,为了支持碳交易制度,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出台针对碳减排及碳交易的相关法律条文。否则人们无法看到碳减排的政策走向及市场的长远前景,严重影响他们加入市场的意愿和决心。最早的自愿碳交易市场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于2010年12月31日结束其碳限额交易,原因之一是在碳交易立法缺失的情况下,大批会员表示没有兴趣再继续购买其他会员售出的减排量。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3. 规范碳交易有序进行的交易规则。碳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分配必须体现公平、效率及环保的原则,其产生需要标准化的核准认证,其转移必须高度公开、公正、透明,其管理必须严格、明晰。为此,政府有必要制定及完善与碳交易相关的一系列标准、制度及规则。目前中国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管理办法》,该《办法》即将出台,届时对自愿减排交易活动会有较好规制,但是这个《办法》涵盖的内容有限,没有对自愿减排标准及定价规则进行规定。此外,碳交易过程涉及的规则众多,不是一个办法可以解决的,所以,完善交易规则,建立起值得依赖的碳交易体系是当务之急。

目前中国在立法方面还有艰巨的工作要做,全国人大应该尽快起草中国气候变化法,明确有关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本原则及制度。修改《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入有关应对气候变化及控制温室气体的内容。在《节约能源法》中反映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要求并提供相应的措施手段。我们建议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温室气体减排及交易管理条例》,明确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排放源控制的范围,指标分配方式,指标管理、登记、转移、追踪的具体规定。修改金融产品及金融机构相关法律法规,在《期货交易管理条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等立法中涵盖碳衍生品管理的内容。有关部委应该尽快制定温室气体交易规则,防止出现及处罚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违法交易等行为。

(二) 中国碳交易市场的相关设计

1. 中国碳交易市场建立的步骤。中国碳市场的建立既要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参考已有的成熟制度和规则,也要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注重机制创新和加强对碳市场的监管;既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与国际市场接轨,又要具有一定的本土特色,确保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我们建议分两步走:

第一步,以自愿交易作为起点,积极开发各种自愿交易产品。自愿交易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尽管很小,但是在一些尚未实行温室气体强制减排的国家意义重大:首先,抢占有利的商业机会和市场;其次,为碳减排先行者提供交易管理服务;第三,为将来大规模的碳交易进行练兵,为企业提供经营碳资产的实战经验,培育进入国际碳市场的能力;最后,配合国家及省的节能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争取更多的交易品种及项目。

为了使自愿交易能够有一定的市场,我们建议交易所实行会员制,争取尽可能多的有自愿减排意愿的机构参加,设计多种的交易品种,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社会广为知晓。同时健全交易规则及标准体系。

在建设自愿减排交易平台时,目前要关注两个重点:一是重视为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服务。二是将我国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已经开展的CDM项目囊括进来。

第二步,推动碳强制减排的交易。各地在相继建立碳交易所,尽管没有大量的交易产生,但是大家都希望着眼于未来。刚开始的几年一般有政府或者大财团的财力支撑,交易所还能存活,若干年后必然开展较为自由的竞争,如果没有较大的交易量支撑,交易所难以持续。只有建立强制碳减排制度才能产生大量的碳交易需求。由于一国之内并不需要很多碳交易所,必然出现优胜劣汰的局面,全国的碳交易所将面临大洗牌。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交易所应尽可能多地介入各种交易环节,提供一些专有的管理及服务,成为强制减排的限额交易不可替代的最重要的平台。

碳排放交易以现货交易为基础,但是衍生品交易却具有巨大优势,而且占据大部分的碳交易市场份额,直接引导与影响碳交易市场发展。虽然国内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尚未充分发展,但中国将要设立的碳排放交易所既要以现货交易为基础,也要把握市场发展趋势,着手准备碳排放衍生品交易平台,开发国内外的潜在交易客户。

具体来说,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中的期货市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利用期货交易所、产权交易所在专业服务能力、市场基础设施、交易结算系统上的互补性,开展碳交易和气候衍生品交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流动性。

(2) 在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欧洲气候交易所、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等碳期货交易模式,借鉴其碳期货合约的设计思路、制度规则、发展模式、产品定价、做市商制、监管制度等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建立我国的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和结算机制,包括市场参与主体、期货交易所的布局、实物交割制度、价格形成制度等。

(3) 对于碳期货市场的运行,应该先推出实物期货、实物期权,再推出金融期货、金融期权。

2. 中国碳交易市场的主体结构。碳交易的参与主体有碳产品的供需双方,在供需双方之间的贸易商、中介机构,提供资金和风险控制的金融机构以及包括技术服务、法律服务等在内的各类咨询服务机构。碳产品的供给方可分为两类:一是受排放限额约束,但持有初始分配额度有剰余的经济实体,它们可通过碳市场将手中的富余配额售出。二是暂时不受排放限制约束的经济实体,它们可将经核证后的减排量出售给排放量超标的单位或中介机构,以获取经济利益。由于经过核证的减排单位可以进入二级市场进行交易,因此在无形之中推动了项目市场的发展,并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中介机构参与其中。在二级市场的中介机构中,金融机构在提高市场流动性、丰富产品组合、提供避险工具等方面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4]。在碳交易的二级市场中存在提供交易平台、规范交易模式的交易所,而更多的是直接参与交易的机构和个人。

在碳交易市场中,最富特色的参与主体是第三方认证机构。在碳市场中,无论是对于排放权市场中企业的实际排放还是基于项目的碳市场中减排指标的产生,都必须由第三方机构对其进行合规的审查认定,一方面认定其是否合规具备市场资格,另一方面认定其发生数量。目前,所有的第三方认定机构都是由联合国或地区和国家政府主管机构授权并被授权者严格监督的机构[3]6。2009年,中国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先后获得联合国EB颁发的资质证书。

碳交易市场主体是碳市场的重要组成要素。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是碳市场稳定和活跃的基础和前提。碳交易市场作为新型市场形态,与普通市场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国外碳交易市场的实践发展表明,碳市场的分工更加细化,衍生服务拓展迅速,参与碳市场的主体越来越多,参与方式和参与动机也更加复杂。构建中国的碳市场,需要培育和发展多元的碳市场主体。应明确国家及相关主管机构在碳配额产品提供者的主体职责、建立功能完备的碳交易所平台、鼓励设立为碳交易提供服务的认证、审核、融资、咨询、评估、法律、会计等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鼓励有资格进行碳交易的个人和各种组织,包括具有碳排放许可的国内各地区企业、政府、中介机构、投资商等积极参与交易,活跃市场。

建立会员制既可为市场提供充足的交易主体,又是对交易主体规范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构建中国的碳市场可以尝试在碳交易所交易平台的基础上建立面向所有买家和卖家的开放的会员制。由于在中国碳交易还是一种新生事物,需要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低碳意识和理念,让人们对碳市场和碳产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每一个社会主体都成为潜在的碳市场主体。

3. 碳交易所的功能定位。碳交易所作为独立的服务机构,为碳交易的各方搭建了一个平台,将卖方、买方、投机者、市商等高效有序地汇集在一起。相对于场外交易,碳交易所有固定场所,有规范的成员资格,有严格可控的规则制度,有明确的交易产品,不再是交易双方通过私下协商进行的一对一交易,从而降低减排成本,传导减排政策,实现碳融资,推动低碳发展。由于碳交易市场体系和碳交易所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碳交易所的建设需要立足中国的国情、同时借鉴西方国家在碳交易所功能定位方面的成功经验。中国碳交易所应该发挥如下功能及作用: (1) 制作统一碳交易合同。将合同的条款统一化和标准化,使碳市场具有高度流动性,提高市场效率。

(2) 提供买卖的场所。为碳交易提供一个专门的、有组织的场所和各种设施。

(3) 提供市场管理服务。为碳交易制定规章制度和交易规则,保障和监督这些制度、规则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规范碳交易行为,防止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监督、管理交易所内进行的碳交易活动,调解交易纠纷,包括交易者之间的纠纷,客户与经纪公司之间的纠纷。

(4) 为碳交易双方提供履约及财务方面的担保,降低碳交易的信用风险。

(5) 提供信息服务。将场所形成的排放限额或者指标价格和成交量等信息及时、系统地进行公布,增加市场透明度和公开性,让场外交易者了解碳市场行情。

(6) 为碳交易提供结算、交割服务。

由于碳交易市场体系和碳交易所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碳交易涉及政府和市场、社会和企业各个层面,环节众多,从碳产品开发到交易完成有一个较长的周期,碳减排指标的配额、项目减排量的核证、交易登记和结算各个环节技术性强。我国碳交易所的建设刚起步,其功能及作用的发挥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承担太多的职能。因而应该充分利用银行、会计、审计、金融、证券、保险、技术测量、核查认证、律师事务所等相关机构的专业资源,开放性地吸引相关社会部门介入碳交易服务体系。

4. 中国碳产品的设计。产品是市场交易的前提,反过来市场的发展完善又会导致新产品的创新开发。不同性质的产品分布在不同的市场,不同的市场提供不同的交易产品。碳交易产品的多样化有利于活跃市场,满足不同需要,降低市场风险。中国在碳产品设计方面既要考虑国内的碳交易需求与供给,也要考虑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与融合问题。具体而言,应从如下方面考虑:

(1) 重视为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服务。“十二五”期间国家的节能任务更为艰巨,行政手段的作用空间已相当有限,而市场机制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设置交易品种时,应该更多考虑开发为节能减排服务的产品。

(2) 在考虑碳产品涉及的气体与行业时,我们建议在起步阶段针对特定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为主要交易产品,涵盖电力、钢铁、水泥、造纸、交通等行业。

(3) 由于全球碳交易市场中项目核证碳减排量产品和碳排放配额产品发展同样迅速,中国即将建立的碳交易所也要以这两种产品为基础。在项目类产品方面,由于中国是CDM项目的最大卖方,为了更好地为国内业主提供便利的交易平台,同时争取更多的国际定价权,CDM项目产生CER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因为CDM项目产生的CER一般以远期合约为主,成为二级市场中重要的衍生品,交易所可以结合衍生品市场进行开发、培育。在配额方面,尤其是强制性的配额,这主要看国家是否实行总量控制并进行强制性交易,交易所如果获得政策支持,则可以把全国范围内的碳排放配额作为基本的交易产品。

(4) 在考虑碳交易产品产生方式时,碳交易所可以同时接受强制减排碳产品和自愿减排碳产品的交易。目前国内实践中进行碳减排交易基本都是自愿减排产品,包括上文提到的碳中和、碳抵消、碳汇产品等,但实际交易数量不大。即便全球最大的自愿减排交易平台——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最终也停止了此项交易服务。可见单单依靠自愿减排产品无法维持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尚未有强制性的法律或者政策要求,基于强制性碳减排的产品尚不能形成市场,中国建立的碳交易所可以先以自愿减排产品为基础,开拓市场,积累服务经验,同时积极推动国家出台温室气体强制减排政策,开发强制减排产品并争取早日上市交易。

(5) 在考虑产品设计时,既要以碳排放类产品为重点,也不能放弃对碳汇产品、碳抵消产品的开发。由于国内目前的碳交易市场还未发展起来,自愿减排的产品依然是主要的产品产生来源,而且其主要形式很多以碳汇产品、碳抵消(中和)等出现。例如北交所目前正在重点进行的森林农业OFFSET项目。

参考文献:

[1] 胡鞍钢,管清友.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郝晓琴.对构建我国碳交易市场的思考[J].大众商务,2010(16):28-33.

[3] 郭日生,彭斯震.碳市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 李 婷,李成武,何剑锋.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我国碳交易市场展望[J].经济纵横,2010(7):42-46.

(责任编辑 徐 丹)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Carbon Trading Market

Sun Yatsen University Law School Team

(School of Law,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Key words: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market;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law; market construction

日光温室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描述一种基于Arduino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该系统主要有控制端、服务器和终端组成。其中,控制端由Android设备组成,OpenShift是服务器环境,作为消息中转装置,终端做信息采集和接受指令。原型机的表现良好,在实际中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关键词:Arduino;Android;OpenShift容器;Spring Cloud服务器

引言

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日益繁重,迫使人们只能关注与生活本身的事物,连家中的花草也可能无暇顾及。那么家中花草谁来管理?本系统为有此类需求的客户开发了一款可以自动控制或者远程控制的设备。制造了基于Arduino的浇花系统,使用了多个传感器进行监控,几个控制器控制水泵进行浇水,从而达到自动浇灌的目的。

同时这个浇花设备遵循了GPLv3协议,可以二次开发实现更多的功能。

1 总体设计

系统由Android、Arduino和服务器三部分组成,系统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每个组件内部的复杂服务都进行了封装,对外只暴露少量的接口。组件之间由HTTPS协议进行通信。用户使用Android设备对Arduino终端进行控制,同时,Arduino终端将植物和水泵的信息反馈给Android设备。公网上的服务器对两种设备的信息进行中转,并且存储历史数据。

2 详细设计

系统三个组件在设计之初就十分强调减少组件的关联,尽量做到彼此独立,不会因为某个单点问题造成系统的崩溃。

2.1 应用程序服务器

2.1.1 微服务

应用程序服务器使用了微服务的设计,化整为零,去粗取精。第一个强调的重点是业务系统彻底的组件化和服务化。原有的单个业务系统拆分成多个独立开发、测试和维护的子系统。这些小应用程序通过服务完成交互和集成,每个小应用程序由RESTFul API(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提供,控制器和数据源都是完全独立的一套。

微服务包括如下一些特征:这些服务很容易更换;可以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数据库、硬件和软件环境来实现服务;服务的规模小,支持消息传递,受上下文约束,自主开发,可独立部署,分散和使用自动化过程构建和发布[1];自然地实施模块化结构[2];适用于连续交付软件开发过程,对应用程序的小部分的更改只需要重建和重新部署一个或少量服务[2];遵循細粒度接口(可独立部署的服务),业务驱动开发(例如域驱动设计),云应用程序架构,多语言编程和持久性,轻量级容器部署,分散式持续交付和DevOps整体服务监控[3]。本系统基本实现了上述微服务功能。

2.1.2 Spring Cloud

为了实现这些功能,服务器上使用了Spring Cloud作为一个组成部分,Spring Cloud设计如图2所示。

Spring Cloud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快速构建分布式系统中的一些通用模式。图2表示了服务器上系统的内部结构,各内部组件的作用如表1所示。

分布式系统的协调导致了扁平模式,并且使用Spring Cloud开发人员可以快速地实现这些模式的服务和应用程序。它们可以在任何分布式环境中正常工作,包括开发人员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裸机数据中心和受管平台[4]。有了这个工具,实现这种微服务体系就变得非常容易。

首先要在GitHub上创建好设置服务器、路由、用户服务、终端服务、控制端服务五个最基本的项目,各项目功能描述如表2所示。

三个服务的设置代码如下所示,每个服务只需要配置各自对应的数据源(连接到控制系统,连接到移动设备),同时要加入设置服务器(表内第五行)。

2.1.3 OpenShift

这个系统也使用了OpenShift来作为容器的管理工具,OpenShift设计如图3所示。OpenShift是一个使用Docker并且支持Kubernetes的DevOps工具,属于PaaS层面。OpenShift Enterprise是其私有云版本[5],是一个开源软件,由OpenShift Origin管理,支持GitHub,开发者可以使用Git来发布自己的web应用程序到平台上。开发者在OpenShift上注册一个账户并且绑定一张visa卡,按照GitHub上的项目在OpenShift中创建“构建”,构建结束后即可使用,服务会自动出现在池(Pod)中。

2.2 Android

2.2.1 为什么选择Android

Android最初由安迪·鲁宾(Andy Rubin)等人开发制作[6]。于2005年7月11日被美国科技企业Google收购。Android其开放源代码的特性使得众多厂商可以自由的使用源代码进行定制化的修改。

2.2.2 主要设计

Android智能手机主要完成登录、连线、查看设备和制定计划四个功能。

用户在登录的时候需要向服务器提供电子邮件地址以及密码,当验证成功后允许执行其他操作。

连线,Android智能手机与客户端传输文件使用JSON为载体,用户登录后,可显示家中所部署的浇水装置、植物及它们的状态,并且可以对其下达浇水指令以完成对家庭植物的智能浇水。在Android端采用HTTPS请求发送JSON消息给服务器端,服务器端收到请求后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放到JSON文件里发送给Android手机。Android端登录采用多线程以防止在发送过程中APP不能及时响应客户的其他请求。Android端采用AndroidAnnotation开源框架[7],该框架可节省开发成本,可直接用Java特性annotation让布局组件与逻辑代码绑定。用适配器让部署了浇水装置的植物信息以列表的形式显示在手机上。当用户点击列表后可以向服务器发送浇水请求,让服务器发送指令给浇水设备。

user.getTerminalDevices()

这条语句会从服务器获得用户的所有终端设备信息。

user.saveSchedules(schedules)

执行这条语句时,计划任务会通过RESTTemplate转化为JSON文件发送到服务器。

2.3 Arduino

2.3.1为什么选择Arduino

Arduino是一个开放原始代码的平台,拥有成熟的开发环境[8],无论是谁都可以使用Arduino制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Arduino同时支持海量的插件,包括但不限于开关、传感器发光二极管、步进电机。此外欧特克开发的circuits.io让Arduino开发者在线设计并且分享使用设计图,进一步吸引更多开发者创造出更多令人惊奇的产品。

2.3.2组件描述

本系统采用主流的DS18B20测温模块及湿度传感器检测土壤的温度及湿度状态,当达到一定的阀值时控制器驱动水泵工作,从而达到浇水目的。另外,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时监控并控制此硬件终端的运行状况及参数。系统硬件結构如图4所示,系统的终端成品如图5所示。

硬件系统由5个模块组成,主要包括硬件控制器、通信模块、温度和湿度传感器以及水泵组成,各模块提供不同的功能。

硬件控制器作为本系统的最重要部分,负责各传感的通信及外围设备的驱动。由温、湿度传感器传来的数据,交由控制器分析,从而决定是否启动外围设备工作。同时,分析的数据通过通信模块与用户端进行信息对话,从而达到监控数据及控制目的。

通信模块是链接用户端及硬件端的桥梁,由指令通过这个模块收发HTTPS与服务器和硬件通信,控制硬件的工作,监测是发送控制的逆过程。

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可检测土壤的温度及湿度状态,数据发送控制器处理,来决定是否驱动外围设备工作。

水泵模块作为外围设备,主要功能是为土壤浇水,从而达到湿润土壤、降温的目的。实现的方法如下代码所示:

3 结语

系统在稳定的Internet上正常工作,但是当网络信号较差时会出现工作不稳定的情况。在未来的时间里,团队会对本系统做升级,让本产品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Nadareishvili, I., Mitra, R., McLarty, M., Amundsen, M.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Aligning Principles, Practices, and Culture[J]. O’Reilly, 2016.

Martin Fowler. \"Microservices\":http://martinfowler.com/articles/microservices.html.

IFS: Microservices Resources and Positions:http://www.ifs.hsr.ch/index.php?id=15266&L=4.

Official website, Spring Cloud: https://spring.io/.

Red Hat takes OpenShift platform cloud private: https://www.openshift.com/.

Markoff, John (November 4, 2007). \"I, Robot: The Man Behind the Google Phone\". The New York Times. Retrieved February 15, 2012 .

Github, AndroidAnnotation: https://github.com/androidannotations/androidannotations.

Official website, Arduino LLC: https://www.arduino.cc/.

日光温室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电气自动化的不断加深,使其智能温室有效缓解两者之间的主要矛盾,很大程度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智能温室打破季节、温度、阳光、湿度等多方面外界客观因素,为人们提供生活所需的各种农产品。本篇论文就是针对智能温室的电气工程的设计方面做浅要分析.

【关键词】智能温室 电气工程 设计与实现

温室与电气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形成智能温室,既自动化温室。其以计算机控制为核心,结合各类电动化技术分别由遮阳系统控制阳光照射面积和时间,喷滴灌系统控制湿度,风扇系控制温室温度,移动苗床系统控制栽种面积与密度等多种系统组合。

1 智能温室电气工程现状及问题

1.1 智能温室的现状

我国处于急速发展的阶段,由于改革开放,我国吸收来自外界很多先进的技术,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产业的发展。我国智能温室电气工程利用当代传感器技术、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采集技术等多种电气工程的先进技术共同构建智能温室的各个系统。智能温室的电气工程与农业种植技术相结合现农业产品连续生产并且高产量高品质的目标。

智能温室为农业产品创建良好的生长环境,避免受到季节、温度、湿度等客观条件限制的同时,也避免多种化学污染。随着自动化的不断深化,农业产品的成本不断降低,从而整体提升农业产品的经济效益;当代技术的加入,智能温室通过信息采集系统反应的全面精确的数据信息,加深对智能温室的控制力度和完善其管理体系。

1.2 智能温室的问题

我国近几年的智能温室技术主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由于市场的需求,我国对于智能温室的功能正在不断开发和研究中,不断完善智能温室的各项功能。我国目前智能温室存在以下缺点:一是建立温室结构标准体系。现今我国智能温室结构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普遍遵循企业自身制定的标准,其结构往往各个不相同,从而导致农业产品质量、产量没有统一的标准;二是智能温室监控软件的引用。我国目前没有比较适合我国环境的温室监控系统,虽然引进的温室监控软件、设备成本过高,不符合市场经济的盈利原则,还存在不适合我国温室环境和季节气候标准的测定。除此之外,大多数温室监控软件不具备采集温室环境各个因素相互影响之间的信息数据,实际上环境中各个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的制约的关系,彼此之间呈现动态的变化趋势,其造就的环境因素作用于温室中的农产品,鼓励人们积极开发研究智能温室的各个功效。

2 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温室系统的控制系统主要分为气候和营养液监控系统两部分组成。气候监控系统主要是对农作物所处的外界环境进行监控,例如温室中的湿度、温度、CO2含量、光照、风速等多种环境中会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外界因素进行全面的监控,形成动态的数据图,随时将环境控制在对农作物生长最有利的状态;营养液的控制系统主要根据不同农作物所需的夺中国营养元素的含量控制,为农作物创建良好的生长环境,确保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控制系统的构件由五部分组成:

2.1 上位机的设计与实现

上机位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创建完善的监控系统,在计算机屏幕上呈现相关的时间以及对应的测量值和其动态曲线图,还要设计报警系统以及各个环结构件的运行状态,使其管理者随时了解温室中相关数据信息,保持温室的最佳状态。对于温室中出现的故障、关键数据信息、报警系统所传输的数据信息,要定时对其进行储存,并且将其打印成纸质的形式,对其进行存档,防止由于外界因素丢失数据,加强温室的控制力度和便于检修人员对数据信息

的调用。设定操作人员的权限,允许其根据农作的不同设定相关参数,并且有权在出现故障时强制停止。

2.2 下位机系统

下位机是接受上位机中所显示的数据信息,并且对其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下位机相对于上位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其操作人员同样可以对温室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监控和调整。下位机通过多种精密科学数据的处理,并且通过传输机构将分析结果传输给上位机,通过复杂程序的设定,对下位机下达相关指令,下位机严格按照指令行运行,实现温室中全面的监控系统。

2.3 通信通道的设计

通讯通道的设计是以稳定、便捷为主旨,确保各项功能的有效实施和对温室的控制力度。系统中通信通道采取 RS485 接口连接,该接口由于双接口、抗干扰功能和传输距离长的优势能够稳定、便捷传输。RS232 接口其无论是稳定性、传输距离还是快捷方式都不及RS485,这类非平衡的传输方式适用于 PC 机之间的链接,因此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通讯方式根据其通信的方式特点选择不同的通信方式,并且实现两种通信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保证信息之间的稳定、便捷的传输效率。

2.4 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

信号采集电路是根据各种传感器对于温室环境的测量和敏感度所获取的信息数据传输给上位机并对温室实施综合性的监控功能,既实现对于温室环境和营养液的监控功能。为了保证数据信息的精确性和高效性,传感器灵敏程度至关重要,同时其采集电路也要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和简约的特点,既选择数字型传感器则符合以上要求,经常被使用,同时为了保证各个数据信息之间不相互影响,从而设定为并联电路和各种信息的模拟转换器,保证数据信息的顺利传输。

2.5 执行部分的设计

智能温室的电器工程是通过天窗和遮阳帘开、关和角度,的电机来控制温室中农作物的光照面积和程度;通风电机控制其通风状况;加热设备控制温室的温度;喷淋设备控制温室内的湿度;CO2开放阀控制室内 CO2的含量;营养液的施放阀和营养液的配方保证营养液的平衡等各项执行部分为农作物创建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温室是提升农业事业的有效手段,其打破季節、时间和环境各项的客观因素,为农作物创建最佳的生长环境。智能温室是由各类电气工程实现对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含量和营养液的释放量和成分配置等功能。其技术的不断完善推动农业事业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丁欣,孙智卿,郭鹏举 . 基于 ARM 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 [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01).

[2] 侯建华 . 智能温室远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 实 现 — 基 于 LPC2132[J]. 农 机 化 研究 ,2010(12).

[3] 潘刚 . 温室环境远程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微型机与应用 ,2014(07).

[4] 谢彤 . 基于单片机的温室智能灌溉系统设计与实现 [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18).

作者简介:

郭晓红,男,1987年3月2日,助理工程师,工作于和河南省北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日光温室论文范文第5篇

1 前期准备工作

山西省永济市光照充足, 四季分明, 气候温和, 年平均气温在14℃左右, 最冷月气温在-1℃左右, 最热月气温在28℃左右。无霜期200d, 年降水量约为530mm。日照时数为2 200h, 山西省永济市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栽培技术应用时间较长, 其中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日光温室的棚室要求、黄瓜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山西省永济市的日光温室建构材料主要是塑料膜和棚架, 冬季时增加大棚的厚度, 并进行多层棚膜覆盖的方式, 对日光温室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当日光温室内加温取暖设备供应不足时, 覆盖棚膜的操作形式有利于降低夜间散热量, 避免越冬茬黄瓜受低温冻害侵袭。永济市在设置日光温室过程中, 采用了优质的结构材料, 通过多样化的升温措施, 提高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基于科学合理的日光温室结构标准, 结构中墙体位于东、西、北部, 还包括屋顶、塑料膜和棚架。确保墙体厚度满足保温效果要求, 使其在白天积蓄太阳热能。采用无滴膜式的塑料膜, 提高光照强度, 避免热量散失。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的品种选择主要考虑黄瓜品种的耐低温性, 选择坐瓜率高、抗病性强、品质良好的黄瓜品种。例如:永济市特色黄瓜瑞光, 其为日本型保护地品质, 瓜把短, 带有少量白刺, 是适宜在山西省永济市栽培的优良黄瓜品种。种子处理是前期准备工作的重点内容, 将黄瓜种子在凉水中浸泡10min, 不断加入热水搅动浸泡, 20min后放入凉水中降温, 再温水中浸泡5h作用, 起到杀死黄瓜种子表面病菌的作用。使用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 降低病虫害影响, 之后则可洗净催芽。

2 适时播种

根据山西省永济市的气候特点, 适时播种有利于提高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栽培成功率, 也将保证黄瓜产品如期上市。永济市的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播种时间集中于九月下旬至10月上旬, 播种较晚情况下, 越冬茬黄瓜定植期将在12月左右, 恶劣的天气将导致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减产。而播种较早, 日光温室中的温度偏高, 将对黄瓜幼苗的抗逆性产生消极影响。

3 嫁接育苗

采用科学的嫁接技术培养越冬茬黄瓜壮苗, 在提高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植株抗寒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植株的抗病能力, 保证黄瓜增产丰收。嫁接育苗技术需要培育出砧木南瓜和接穗黄瓜, 其中操作方法是保证苗床的湿润性, 避免根系发育不良和老化现象出现。提高育苗床中营养土的有机质, 腐熟农家肥和无菌土的比例根据苗种情况合理配置。确定出苗期气温, 黄瓜的播种时间早于砧木黄瓜7d左右。接穗黄瓜的播种密度约为3cm*3cm, 而南瓜的播种密度可更小, 以便幼苗徒长便于嫁接。确定齐苗期的日夜温度, 并喷洒药剂避免幼苗被病虫害侵袭。嫁接幼苗的操作方式为:提前一天在苗床上喷洒杀菌剂, 次日露水下去后开始嫁接工作, 为防止幼苗失水, 控制一次性起苗量, 取出南瓜苗并去除生长点, 向下斜切南瓜子叶的0.5cm处, 控制切角。向上斜切黄瓜子叶的1.5cm处, 将两个切口契合, 并用嫁接夹固定。操作完成后可将嫁接幼苗放入棚内, 设置棚内温度和湿度。先浇水再栽苗。对于枯萎的个别幼苗, 进行遮光操作, 随后通风排湿揭除薄膜, 促使嫁接的越冬茬黄瓜苗独立成长。

4 定植处理

对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栽培进行定植处理, 需要在定植前30d进行扣棚操作, 以提高地温。在定植前10d左右进行深翻、细整做畦。定植时间设定为日光温室内温度约为10℃~30℃左右, 而夜间温度不得低于12℃, 抢早定植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进而提升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为山西省永济市带来的经济收益。定植处理选择晴朗天气, 保持高温, 通过顺沟灌水等方式按照合理的株距栽入越冬茬黄瓜秧苗, 待水渗入土层中即可封沟。控制定植合理密度是提高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产量的重要方式, 根据苗株量, 进行双行定植和单行定植操作, 为提高早期黄瓜产量, 可采用主副行栽植方式。

5 田间管理

5.1 温湿度管理

做好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的温湿度管理工作, 明确其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20℃~35℃, 缓苗后日光温室内白天温度应低于25℃, 夜间保持10℃左右。通过必要的通风处理控制黄瓜植株生长。在山西省永济市冬季来临前, 日光温室内温度低于适宜温度时, 需要在夜间留通风口, 降低室内湿气, 天气逐渐转凉后则逐渐降低通风量。深冬季节则不进行通风操作, 当中午日光温室内温度高于30℃时进行短时间通风换气。阴雨天气情况下, 可在日光温室周边加炉火保温。控制日光温室中的温度和湿度, 避免病害发生, 以提高越冬茬黄瓜的存活率。

5.2 水肥管理

对山西省永济市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栽培进行水肥管理, 需要施足基肥, 深冬季节则可不进行追肥操作, 对黄瓜叶面施用氨基酸, 水溶肥等肥料追肥。由于寒冬季节日光温室内温度较低, 水分管理以控制为主, 浇水则选择在晴朗天气中进行, 将地膜掀开, 浇入少量水, 午后盖苫, 往后几天则需要强化通风排湿操作。当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果实长至10cm左右时, 需要强化水肥管理, 施用水溶肥, 以促秧结瓜。由于结瓜盛期时, 水肥需求量大, 需要及时调整浇水施肥时间。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的根系较浅, 施肥需要做到多次少量, 避免过度施肥造成肥害问题发生。

5.3 整枝吊蔓

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定植后, 植株龙头出现倒伏情况后即可开始吊蔓, 在日光温室中纵向拉上铁丝, 并用尼龙绳拴住黄瓜的茎基部, 上端扣在铁丝上, 确保黄瓜藤蔓可顺延攀爬而上。控制秧苗顶部于日光温室中棚膜的距离。做好除卷须操作, 由于卷须易于黄瓜雌花争抢营养物质, 及时掐去卷须避免养分流失。黄瓜结果主要依靠主蔓, 把握除去黄瓜侧蔓的时间, 越冬茬黄瓜吊蔓后, 需要及时摘除侧芽。黄瓜落蔓前摘除植株的老叶、病叶, 避免带来不良的营销。选择晴天适时适量落蔓, 叶片互相不遮挡即可, 落蔓后喷洒药剂, 避免茎叶出现病虫害。

5.4 放风管理

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田间管理中的放风管理主要是在放风前增施二氧化碳, 以提高黄瓜产量。具体操作为开启日光温室的上放风口, 检查室温变化, 避免温度过低影响黄瓜果实正常生长。用布条遮挡进入日光温室的冷空气, 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向黄瓜瓜苗。随着天气回暖, 日光温室中的有害气体增加, 适时调整温室内的通风量, 避免雨水进入室内。

6 病虫害防治

山西省永济市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的病虫害主要包括:霜霉病、炭疽病, 虫害主要是蚜虫, 进行病虫害防治需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方法, 降低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遭受病虫害侵袭的概率。农业防治主要从种子消毒处理开始, 从源头上消灭表面病菌, 在结瓜期易发生病害时, 进行合理的温湿度控制, 提温放风操作, 以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越冬茬黄瓜秧苗的抗病害能力。物理防治可挂黄板诱杀蚜虫、挂蓝板有啥蓟马, 利用诱虫灯诱杀甜菜夜蛾、棉铃虫、配置糖浆诱杀小成虫。释放蜘蛛、瓢虫等生物天敌防治蓟马、蚜虫等害虫, 基于山西省永济市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栽培地的实际情况, 设置诱捕器, 或者利用生物制剂防治黄瓜病虫害, 科学的生物防治手段提高防治效果的同时也可降低对黄瓜植株的不良影响。化学防治是指在病虫害初期喷洒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并且有效清除病害枝叶, 防治虫害蔓延, 注意切忌使用高毒及高残留的化学药剂, 避免对人体食用造成伤害。

7 及时采收

及时采收也是确保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高产丰收的重要环节, 把握采收时间, 过早采摘将影响黄瓜产量, 过晚采摘将降低黄瓜品质。在结瓜初期需要勤摘, 避免瓜果坠落。随着温度升高, 需要早摘、勤摘, 有效提高山西省永济市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的产量和质量。

摘要: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 农业产业结构逐渐调整, 日光温室农业生产在我国的得到大力推广。本文以山西省永济市为例, 对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栽培技术展开研究, 明确前期准备工作, 适时播种, 嫁接育苗, 定植处理, 田间管理中的温湿度、水肥、整枝吊蔓、放风管理, 病虫害防治和及时采收环节, 以此扩大永济市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栽培面积, 为全省的黄瓜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瓜,日光温室,越冬茬,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 热依汗古丽沙塔尔.普通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 2013 (8) :54-55.

日光温室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和重要内容,而温室效应则是气候变化的重中之重。温室效应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但是人类对温室效应增强的幅度过大将导致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和各国社会经济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严重的影响。预测表明,未来50至100年全球的气候将向变暖的方向发展,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这严重的问题。

关键词: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 人类活动 影响 采取措施

一、什么是温室效应

大气的增温现象称为温室效应,具体的是指大气物质对近地气层的增温作用。地球通过吸收的入射太阳辐射能(短波辐射)与向外辐射红外辐射(长波辐射)之间的精细平衡保持其平衡温度,一些红外辐射能到达太空。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生活中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而地球的大气层和云层也有类似的保温功能,故俗称温室效应。使得能够更多地阻挡地面和近地气层向宇宙空间的长波辐射能量的支出,从而使地球气候变暖。

二、温室效应的现状

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气候也不例外。我国气候与世界气候一样,也在经历一场以变暖为特征的变化。我国既受到季风的影响,又受到海洋及复杂的大陆地形的影响。科学家预测:21世纪末,地球上将没有冬天。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至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三、温室效应是怎样产生

全球变暖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即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1. 在自然过程控制下,大气温度是变化的,有的时间段温度高,有的时间段温度低。太阳辐射源的变化,地球轨道椭圆度的变化和轨道倾角的变化,地球地质活动的变化,地球地质活动的变化,如火山大爆发时产生的火山灰长时间停留在大气中,遮住太阳光线而使气温降低。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可以吸收 1

大量的二氧化碳。

2.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广泛地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形态以及动植物的分布,尤其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其他途径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这些排放的温室气体,其中有些是原来大气中存在的气体成分但含量大量增加了,如CO 、CH 、N:O的浓度分别增加了32% 、151% 、17%;另一些则是大气中原来没有的成分但具有强烈的温室效应,如CFCS、HFCS、PFCS、SF 等。因此,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的成分,一是增加了原有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二是增加了新的温室气体,从而导致了温室效应的加剧。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进一步阻挡了地球向宇宙空间发射的长波辐射,为维持辐射平衡,地面必将增温,以增大长波辐射量。地面温度增加后,大气中水汽将增加(增加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冰雪将增加融化(减少地面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反射),又使地表进一步增温,即形成的正反馈使全球变暖更加显著,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是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

四、温室效应的影响

全球变暖对不同地区而言,利弊可能不一,但总体上看,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大气社会发展更多的是不利影响。由于气温升高,会引起许多反常的气候现象发生,像风雹、酷热、沙暴、浓雾等,自然灾害加重

1、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

温室效应使气温异常。鉴于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异常影响,有研究表明非洲、南亚、北美洲的异常高温的次数大大超过异常低温的次数。基于温室气体排放的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在我国刚刚开始,但以可以看到一些初步的结果。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是不难发现的:热浪冲击频繁会导致死亡率及某些疾病、特别是心脏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上升,并增强社会心理压力。某些媒介疾病的加重也可能与气候变化有间接的关系,如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的疾病,气候变化可能使某些变暖地区的蚊子数目增加,从而加重了疟疾的发生频率。

温室效应使降水异常。研究表明,进入80年代以来,异常降雨的频率有所增长,而且异常多雨和异常少雨的次数大致相等。异常多雨会造成洪涝灾害,而异常少雨则会造成旱灾。 2

我国华北地区近年来持续干旱,造成水资源紧张和农作物歉收,而我国长江流域则连年发生特大洪水,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损失。其中温室效应造成的温度升高是其重要原因之一,使我们损失严重。

温室效应使台风和风暴潮灾害加剧。全球变暖会使热带海洋温度升高,有利于台风的生成和发展。随着台风发生频率增加,太风暴潮在我国沿岸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也会相应增大,从而更加剧了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灾害影响程度。

温室效应使洪涝威胁加重。我国海岸带地区地面高程低于5m的脆弱带面积约占沿海11省市区面积的11.3%,其中河口三角洲和滨海平原面积广阔,海拔高度一般在15m之间,易受洪涝灾害的袭击。海平面上升对多年一遇潮位的变化,同样会影响到洪涝灾害的加剧。

由于温室效应,全球气候无疑将趋于不平衡,由此还会伴发许多灾难性天气。温室效应的增加将引起地表和海表热对流的增加,因而将会出现更多的台风和龙卷风天气。同时,由于气候格局的变化,台风的移动路线和登陆地点也将发生一定的变化。

2、温室效应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经济部门,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可能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气候变暖将造成全球降水量、蒸发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气候变化可能使作物的生长季延长,,使作物的分布区域向北移动。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在北方生产谷物的地区特别是在东北和青藏高原,气温升高使作物生长速率增加,使适合作物生长的生长季变长,无疑会使作物增产。但是,温室效应带来的暖湿条件也有不利于作物生长的方面,温室效应能使病虫害发生、蔓延的区域范围发生改变,如锈病,它目前对农作物的损失不算太大,但是增暖后锈病造成的损失会显著增加。

气候变暖还将不可避免地会对我国的种植制度产生影响。由于气候变暖,将使我国长江以北地区,特别是中纬度和高原地区的生长季开始的日期提早、终止的日期延后,潜在的生长季有所延长;还将使多熟种植的北界向北推移,有利于多熟种植和复种指数的提高。

3、温室效应对我国草原及牧业的影响

CO2浓度倍增,气候变暖,使草原区干旱几率加大,持续时间增长;草地土壤侵蚀危害严重,土地肥力降低;草地在干旱气候、荒漠化和碱化的作用下,初级生产力下降;草地景观呈现荒漠化趋势。由于气温持续升高,北温带和南温带气候区将向两极扩展。气候的变化必然导致物种迁移。然而依据自然扩散的速度计,许多物种似乎不能以高的迁移速度跟上现今气候的迅速变化。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将会促使自然植被的光合作用增强,生长期延长,使冷型温带森林或温带草原将代替目前的北方森林,而亚热带森林将由热带森林所取代,但过程是相当缓慢的。

4、温室效应对我国林业的影响

温室效应使果实或种子成熟期提前。北方物候现象的提前或推迟程度较南方大。温室效应对森林组成、结构及生物量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同时气候变暖对森林的分布也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以及珍稀濒危树种在气候变化后,生长和分布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5、温室效应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经济的影响 温室效应的另一重要影响是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增加了风暴潮和台风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同时,海水入侵及沿海侵蚀,也将引起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巨大损失。海平面上升对我国沿海主要脆弱区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沿海低地被淹没,海滩和海岸遭受侵蚀,土地恶化,咸潮上溯加重,海水倒灌,损坏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及影响海运,影响海水养殖产业,破坏供排水系统等方面的影响。

美国科学家近日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另北极冰层融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 3

致命病毒可能会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研究员指明某些病毒可在逆境生存,一系列的流行性感冒、小儿麻痹症和天花等疫症病毒可能藏在冰块深处,目前人类对这些原始病毒没有抵抗能力当全球变暖,这些埋藏在冰层千年或更长的病毒便可能会复活,形成疫症。这些病毒有可能卷土重来。

五、怎样减轻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虽有好的一面,不过可谓过大于功,我觉得作为地球上的一员决不能置之不理。

对大气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的对策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减少目前大气中的CO2。目前,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广泛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停止滥伐森林。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大量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CO2。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目前由於森林破坏而被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根据估计每年约在1~2gt.碳量左右。倘若各国认真推动节制砍伐与森林再生计划,

二)学会适应。为解决温室效应对农作物的影响,我们要采取恰当的技术措施,如更换一些新的作物品种,改善水管理和灌溉系统,变换最适宜的播种时间等;对林业的影响,要植树造林,扩大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保护天然次生林及森林生物多样性,加强经营管理手段等措施;对海平面的影响,则要加强海平面变化的监测和预报,制作大比例尺沿岸带地形图,建筑人工防护设施,控制陆地下降,沿岸带陆地表面的沉降也可导致相对海平面的升高。 三)削减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1、 落实清洁生产措施减少排放。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污染防止战略。降低能源消耗和原材料消耗对温室气体的减排意义重大。日本汽车在此方面已获技术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种耗油状况。但在美国等地,或许是因油藏丰富,对於省油设计方面,至今未见有何明显改善迹象,仍旧维持过度耗油的状况。因此,该地区生产的汽车在改善燃油设计方面,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由於此项努力所导致的化石燃料消费削减,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 树立综合环境意识减少排放。应树立综合的环境意识,在控制大气污染、减排温室气体与保护臭氧层方面寻找结合点,不能在控制大气污染的同时,人为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比如可以采用氨法脱硫,此法不会排放温室气体CO2,既控制了大气污染SO2,又减排了温室气体,一举两得的环保措施。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今日人类生活,到处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办公室的冷暖气设备为最。因此,对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余地,

3、使用替代能源。能源措施包括增加低碳能源的使用量,无碳新能源的开发,再生能源技术和高的能量转化率技术等几方面。A)增加低碳能源的使用量。B)无碳新能源的开发。开发太阳能、氢能、风能、海洋能、水能、地热能等无碳新能源。C)再生能源技术。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再生能源。亦即利用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充当燃料,藉以取代石油等既有的高污染性能源。 燃烧生物能源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这点固然是和化石燃料相同,不过生物能源系从大自然中不断吸取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故可成为重覆循环的再生能源,达到抑制二氧化碳浓度增长的效果。

D)新型能源的使用。包括核能和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这方面的努力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对减少,因此对於降低温室效应具备直接效果。对石化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课税 如此一来,或许可以促使生产厂商及消费者在使用能源时有所警惕,避免作出无谓的浪费。而其税金收入,则可用于森林保护和替代能源的开发方面。

总结:全球变暖问题无论在科学机理上,还是经济和政治问题上,都还有大量的难题等待科学家去研究和探索。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又棘手的热点问题,是在2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如何适应和减缓全球环境的变化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已经相当重要。我们当即采取行动,来减缓温室效应的产生,为人类的子孙造福。

参考文献:《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吕学都 主编

王文远 副主编

《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

吴兑 主编

《防止全球变暖》 佐和隆光 著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温室效应及其控制对策》 郑楚光 等编著

相关文章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第1篇1. 接听、转接电话;接待来访人员。2. 负责办公室的文秘、信息、机要和保密工作,做好办公室档案收集、整理工...

2
2025-10-24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第1篇3.既然痛苦是躲不过的,那么就痛痛快快去接受。 4.不要因为一次挫败,就忘记你原先决定想要到达的远方!把书山...

1
2025-10-24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第1篇1.运行条件海拔不超过3000m 设备运行期间周围空气温度不高于55℃,不低于-25℃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月平...

2
2025-10-24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第1篇无论买的期房、现房及二手房,都存在着办理房产证的问题。首要要了解什么是房产证?房产证是通过交易对所购买房...

3
2025-10-24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s("wzfz");上一篇: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下一篇: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1
2025-10-24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s("wzfz");上一篇: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下一篇: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2
2025-10-24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本学期即将过去,根据学校安排6月27-29日全校统一进行期末考试。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手...

1
2025-10-24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第1篇由于聘任制的实行,目前医院的员工流动性很大,对医院不满意可以随时提出辞职,不利于医院的工作安排,也对医...

2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