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气象因素范文(精选3篇)
梅县气象因素 第1篇
1.1 降水量
2012年4月, 梅州连续阴雨天气导致金柚落果、病虫害加重, 保花、保果较差, 造成大面积减产。在2月上中旬现蕾期, 3~4月的盛花期, 此阶段是金柚的生理落果期, 如果连续遭遇阴雨天气, 开花数量会减少, 直接导致产量下降, 同时, 还会导致金柚炭疽病、褐腐疫霉病、溃疡病等暴发。但是, 秋冬季节, 如果降水量少, 干旱则有助于花芽的分化。
1.2 温度
金柚的根系与枝梢对温度较为敏感。当土温在12~37℃之间, 根系可以生长, 22~31℃是根系生长最适宜的温度, 低于7℃或高于40℃根系停止生长, 而且容易死亡。枝梢可在0℃以上的温度生存, 10℃以上可以生长。而温度对果实的影响较为严重, 金柚进入育果期时一般在立冬前后, 昼夜温差大, 温度较高, 则果实含糖量高、果肉膨大、色泽鲜艳、品质优良、口感柔韧。
1.3 光照
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 可增加金柚营养的积累, 从而促进花芽的分化, 同时, 光照还会影响果树的生长, 如果园内阴郁度较高, 则会导致枝梢徒长、枝叶细弱、根系生长不发达。光合作用有利于果实中糖和维生素C的积累, 对金柚着色影响也非常重要。温度、湿度与光照还会影响果林病虫害的繁殖, 温湿度越高, 细菌滋生与蔓延越严重。病虫害侵蚀果树越严重, 温湿度越低, 病虫害生理代谢减慢, 病虫害蔓延速度减慢。光照度越高, 果林郁闭度越低, 果树的抵抗能力越强, 病虫害侵蚀越弱, 因此, 气象因素对金柚的影响十分重要。除此之外, 霜冻会导致果树大量落叶、枝条冻伤、树枝衰弱。
2 金柚栽培技术
2.1 开穴整墒
金柚的种植需要良好的土墒, 应选择较为平坦的地方, 梅县因降水量较大, 土壤潮湿, 板结较为严重, 所以, 需要进行深翻。深翻后挖大穴, 一般在1m左右, 以便于根系生长的旺盛, 然后施入绿肥、有机肥、塘坭、田坭、粪肥、豆饼、杂草、磷粉、石灰等作为基肥进行土壤改良, 堆沤风化后准备使用。
2.2 选苗种植
优质粗壮的种苗是金柚生长旺盛的基础因素, 在种苗挑选时应选择根系发达、颜色鲜绿、无病虫害, 有多个分枝, 苗高在40cm以上的种苗。因金柚属于异株授粉树, 可同时选择蜜柚、水晶柚等其它品质优良的柚树作为授粉树。栽种株距保持在50cm40cm, 栽种后覆盖土壤, 并浇足定根水。
2.3 果林管理
2.3.1 肥水管理。
根据金柚生长期的不同, 分别进行肥水管理, 幼树时期为促进生长要勤施、少施, 主要以粪肥或复合肥为主。展叶与叶片自剪转绿时再各施1次, 此时要一直保持土壤湿润。2月果树开始现蕾, 主要施加氮肥和磷、钾辅助肥, 花蕾显白时要喷施叶面肥。4月要施加稳果肥, 主要以粪肥和复合肥为主。8月要施加壮果肥, 主要以复合肥和粪肥为主, 以及加入适量的硫酸钾和过磷酸钙。为提高果实的含糖量应尽量减少浇水, 当叶片卷曲, 果皮皱缩时可适当喷水。10月, 为促进果实丰收, 要施加粪肥和复合肥, 采果前20天停止浇水。果实采摘完后, 树体吸收失调, 树势衰弱, 为了果园第2年继续生长要施加速效水肥以恢复树势。11月, 树势恢复, 开始施加越冬肥, 主要包括麸肥、粪肥、硫酸镁、磷粉、硼砂等。为了防止果树霜冻, 可在霜前灌水, 用土壤的热量保护果树安全越冬。
2.3.2 树体修剪与清园。
为减小果园的郁闭度, 降低病虫害传染, 提供充足的光照, 促进园林通风, 应适时进行树体修剪和疏剪。主要以修剪病虫枝、枯枝、交叉枝、纤弱枝为主, 减少病虫源和养分消耗, 调节结果量, 促进健壮树梢生长, 树体均衡发展。同时, 还要注意园林卫生清洁, 及时进行清扫, 清除杂草、落叶, 防止病菌的滋生与繁衍。
2.3.3 病虫害防治。
(1) 针对黑星病、溃疡病、蚧类、螨类与桔小实蝇的防治, 可喷退菌特与杀虫剂, 隔7天Be°石硫合剂。 (2) 治疗介壳虫可使用松脂合剂。治疗炭疽病可使用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大生M-45可湿性粉剂。 (3) 防治褐腐疫霉病可选用克疫霜或疫霜灵。 (4) 溃疡病可选用可杀得可湿性粉剂或氧氯化铜。在喷药时不仅要喷树体, 还要喷湿地表, 以利消灭地表越冬病虫源。
参考文献
[1]廖新荣, 李淑仪, 蓝佩玲.梅州金柚高产优质的土壤与施肥管理技术[J].土壤与环境, 2001 (10)
喷施农药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第2篇
一、温度
主要表现在对作物、防治对象和人畜的影响上。高温对作物的影响大,因为高温时作物新陈代谢旺盛,气孔大开,这时若施用除草剂、石硫合剂、油皂制剂与机油乳剂等,很容易进入作物体内,发生药害。另外,高温季节正是作物的幼苗、孕穗、开花阶段,作物这时对农药也最为敏感。因此,在温度高的情况下,特别是夏季炎热的中午,要停止施药,以免产生药害。温度对防治对象也有影响,温度高时一般害虫活动量增加,其呼吸等代谢能力旺盛,农药容易进入其体内,施药后杀除效果好;如果低温施药,害虫多处于隐蔽或静止状态,新陈代谢减弱,农药不易被其吸收,防治效果就差。但是,高温也会使一些害虫入土或躲藏于隐蔽的场所,从而给防治带来困难,特别是昼伏夜出性的害虫,如金龟子类、地甲类害虫。温度对人畜的影响,主要反映在高温时段施药易造成人畜中毒。据调查,每年的7~8月份,农药中毒的人数占全年总中毒人数的85%以上。温度对农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药的防治效果一般会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强。但超过35℃时会加速农药的分解,从而缩短农药的持效期。因此,在喷施农药时,适宜温度为20~30℃,过低不利于药效的充分发挥,过高雾滴蒸发迅速,药剂分解较快,会降低农药的防治效果。对挥发性较强的农药,适宜较高的温度条件下喷洒,如敌百虫、敌敌畏、乐果等;有些药剂则需在较低的温度下喷施,如石硫合剂等。
综上所述,使用农药时,要尽量避免由于温度而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春秋两季,以11~15时施药效果较好;盛夏季节,以上午8~11时或下午3~6时施药较好。若喷洒粉剂农药,可在上午8时之前和下午5时以后进行。在高温季节要禁止使用毒性大的农药,而且要尽量缩短人畜与农药接触的时间,每个施药人员1天的总操作时间最多不要超过6个小时。
二、湿度
在高湿度环境下施用农药,一般会降低药效,但对粉状药物而言,则需要具备一定的湿度条件,药效才能充分发挥,特别是早晨在植株露水未干的情况下喷洒,由于粉粒能与作物叶面较好地黏附,药效可明显地提高,但露水过重,药剂在叶面上容易随露水流失,会造成浪费。土壤的干湿也对药剂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较潮湿的土壤,能更好地吸附杀虫剂,增加药剂与害虫的接触机会,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另外,有些生物农药,如防治大豆菟丝子的胶孢炭疽菌,不仅要求气温在20℃左右,而且要在高温条件下施药效果才好。因为胶孢炭疽菌是由病菌的活孢子制成的菌粉,在适温和高湿条件下才容易萌发和侵入菟丝子,造成其发病死亡。
三、降水
有降水时,雨水可冲刷掉叶面上喷洒的药液,使药剂冲淡或流失。因此,为了延长药效期,最好在一至两天无雨时喷药,无雨天气害虫比较活跃,是灭杀的较好时机。遇到雨季时间长或时晴时雨的天气,如果防治病虫害适期已到,不宜过久推迟化学防治时间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用药效果:一是选用内吸性较强的农药,如乐果、稻瘟净、杀虫双等,一般施药后4小时内无雨,则有80%以上的有效成分被作物吸收,4小时以后即使下雨对药效也影响不大;二是在农药中适量加入黏着剂和辅助剂,以增强农药的黏附力,常用的有中性洗衣粉、木薯粉浆水等;三是选用击倒能力强的速效性农药,如速灭威、杀螟松;四是选用粉剂农药,特别是在雨后、露水重的情况下施药,喷施粉剂农药更为有利,尤其是可湿性粉剂类的农药,能溶解于露水而加快毒性发挥;五是选择超低容量喷雾器喷雾,采用这种施药方法,喷施药剂的浓度高、雾滴细,黏附性好,可减少药液的流失,充分发挥药剂的防治效果。
四、光照
光照对农药的影响也很明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影响。有些农药对光稳定,而有些农药对光不稳定,遇光易光解失效。辛硫磷喷施于作物体表面,在有光照特别是紫外线光照条件下,3天内可全部光解失效,杀菌剂敌磺钠就更不能在光照下施用了。另外,光照能使作物新陈代谢旺盛,气孔张开,农药很容易对作物造成药害。同时,在强光照条件下,药物还会烧伤作物叶片,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炎热的中午不宜施药。晴朗高温天气,光照强,空气对流快,蒸腾作用强,药物容易随上升气流而进入大气,造成药物的浪费和对大气污染。二是间接影响。有些害虫具有昼伏夜出习性,白天躲进土壤中或藏于苞叶内,晚上出来为害作物,如地老虎、金龟子等;稻苞虫、稻纵卷叶螟幼虫在晴天光照强的情况下,躲藏于心叶或虫苞内,晚上或阴天出来取食为害作物,防治这类害虫应选择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甚至可选择在有月光的夜晚喷药,这时光照适中,温湿度适宜,且害虫处于最佳受药状态,防治效果好。
五、风
大风天气不要喷施农药,因为风能使药物加速挥发和分解,同时,大风还能使药剂飘散造成浪费,特别是粉剂农药,更不能在有风的情况下施用,二甲四氯和2,4-D丁酯类农药在有风天气时施用,更容易对周边尤其是下风处的作物造成飘移药害,在无风或微风天气条件下施用较安全。如果根据作物病虫害为害的情况不得不在有风的时间喷药,则要根据风力大小,适当地加大喷药量,以保证防治效果,且人要站在风的上方,以防药物为害施药人员。
梅县气象因素 第3篇
在全球持续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出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重已成为当下社会各界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各级政府也在气象服务体系这一块的投入不断加大,而气象预警大喇叭作为气象服务信息发布的“直通车”,在为广大农民提供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提高防御气象灾害能力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气象预警大喇叭的运行原理
气象预警大喇叭系统是在国内率先设计、开发并推出基于覆盖全国的无线移动网络的气象预警大喇叭系统。该系统由控制系统、接收模块、语音合成模块、功放模块、喇叭、现场可编程接口、宽电压输入220V稳压电源、电源线、GPRS天线、主机机箱组成。预警语音终端是集防灾减灾信息发布、应急调度为一体的自动多功能语音播报预警机,当系统平台发布预警信息时,通过中国移动GPRS网络系统,无线传输发布信息,接收到平台发布的预警信息后,通过自带的农村大喇叭播放系统,实现短时间内将预警信息进行大范围的快速传播。
2 气象预警大喇叭的实用性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气象灾害的信息传递方式已经从最开始人与人之间相奔告知到如今通过先进的电子设备发送到电视、短信、网络以及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农村地区在我区板块上所占的比例很大,人群整体特点是经济实力较低、文化水平较差,使得我区的农村在灾害防御服务工作方面发展缓慢,缺乏高科技的产品辅助,自然灾害来临时因防范不足往往蒙受极大的经济和财产损失,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大喇叭作为传统旧媒体在此情况下充分体现出自身价值,主要特点是购置成本低,传播范围广,信息覆盖率高、设备操作简单,使村民足不出户便能收听各类预报预警信息。大喇叭设备安装至各地村委会办公室,不仅设备安全得到保障,出现故障也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反馈,操作员在大喇叭平台上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接收机上无需人工操作和广播,平日只需保证电源通畅就能实现自动播放,对于人手不足、业务较多的村干部来说更容易接受。
3 气象预警大喇叭的使用现状
梅县区作为广东省首批15个建设农村气象应急预警“大喇叭”系统的县(市、区)之一,涉及全区17个乡镇355个行政村的大喇叭工程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今年春分前后,受偏南急流和切变线的共同影响,全区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的强降水并伴随回南天、大雾的过程,各地相继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内涝等灾害严重威胁着百姓的生命财产。这一极端天气的过程中,大喇叭在预报预警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将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及时、准确的传达至各乡镇,为民众做好防汛抗灾,避险转移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4 气象预警大喇叭在我区的运用前景探讨
多数干部认为气象预警大喇叭只是播放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其实不然,大喇叭作为传播媒介,主要功能是散播最新的信息,但散播的信息内容是不分种类的,综合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4.1 预警运用
气象预警大喇叭主要运用于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的发布传播,它的目的就是让大喇叭覆盖区域的群众能最快的接收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在气象灾害来临前做好各项防御工作,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达到防灾减灾预警效果。
4.2 服务运用
当前农业产业结构经过不断调整,已向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形势发展,大喇叭在向农民提供气象预报和预警服务的同时,也应考虑提供农业技术相关服务。农民需要科技入户来实现农业增效和增收,农业部门科技人员则需要深入基层开展技术培训和农业知识辅导工作,需要较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大喇叭作为传播媒介,能突破时空限制,定时以广播的形式针对性的开展防治病虫害、农作物栽培和禽兽养殖技术等知识讲座,不仅解决农业生产的科技辅导需求,还能提高农民学习和收听的兴趣。
4.3 宣传运用
改革开放初期,大喇叭是农村中不可多得的宣传工具。中央每每出台什么重要政策,总能通过村头的大喇叭,及时听到来自北京的“党的声音”。社会已经步入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互联网也已延伸至广袤的农村,新媒体有新媒体的好处,旧媒体有旧媒体的优势,大喇叭作为传统传播媒介,是一种适合农村实际再好不过的宣传教育工具,应充分利用大喇叭对各项新出台政策,气象、地质灾害防御科普等知识进行广播,使大喇叭变成“大讲堂”,充分发挥宣传大作用。
4.4 日常运用
通过大喇叭接收机上的话筒呼叫功能,能方便快捷的通知村民召开集体会议、领取物资、通报重要事项等工作,告别了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告知的旧模式。
4.5 应急运用
当发生紧急重大的灾难事故或突发事件时,村一级干部可以通过大喇叭的话筒呼叫功能来做好紧急通知,使大喇叭变成当地一个紧急信息发布平台。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紧急信息的传递速度,缩短传达时间,为应急规避、抢险争取更多宝贵时间和主动权。
5 结束语
大喇叭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在目前来看是不可替代的,但效果显著的同时,也衍生出诸多问题,例如设备维护,体系制度,人员配备,责任落实等都还需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大喇叭的推广运用,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因地制宜,推陈出新,从而有效的提高农村防灾减灾的能力。
摘要:气象预警大喇叭是预报预警信息的传递突破“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制约的重要举措之一。该文通过对气象预警大喇叭的运行原理、实用性、使用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大喇叭在梅县区的运用前景。
关键词:气象预警,大喇叭,运用前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