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名字忌讳范文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名字忌讳范文(精选6篇)

名字忌讳 第1篇

取名字在用字方面的忌讳

万 献 初

姓氏是宗族、家族血统关系的外在标志,是社会结构体系中的客观规约性符号,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也就不能选择自己的“姓”。姓名中的“名”则是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殊性代表符号,一般是由父母给取定的,是可以主观选择的。姓名只有二、三或四个字,“姓”是先天定下不能改的,占了姓名的一半,剩下“名”这一半可以主动选取,但选取的限制和忌讳实际上又是很多的。

取名字的忌讳、限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取名所用字(一至三个)本身形、音、义的制约,尤其是几千年文化、习俗积淀在这些字的构形表意中,形成多种复杂的涵义与色彩,也就形成了程度不同的禁忌、规避、限制,人们多能心知意会,但要说清其规律则非易事。二是取名所选用的字与既定的姓氏用字之间的合理搭配,这种看似简单实则极为复杂的组合是千变万化的,既有形音义多层面的组合关系,又有政治、文化、习俗、心理等多方面的制约关系。总体说来,取名应选用形音义兼美、意向积极的字,避忌用纤弱、忧伤、灰暗等消极意象的字,更不能用那些给人颓丧、羞恶、压抑感的恶劣字词。

列举、讨论取名用字忌讳方面的文字较多,个案的、举例的、列条目的、具体名字分析的,网络上能搜索到不少零散的文章。这里要对该类忌讳、限制作全面的系统梳理与归类,力图揭示现象背后所隐含的规律,并力争对一些变通性的例外作合理的解释,以便应用者类推使用。

姓名的解释权也是人类隐私的一部分,应予以保护。本文列举例证尽量避免使用已知的见在的真人姓名。但中国人口众多,十多亿姓名无所不有,虚拟的例举姓名如与今某人偶合,绝非有意为之,先深表歉意,敬请谅解。有些例名选自网络,未知虚实,难以一一标明出处,一并对网传者致以谢意。在此并作交代,以下不再一一说明。

1、忌用难避字、异形字、异读字

取名忌用难避字。汉字数量浩繁,适用于取名的用字并不多。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9353字(公元2世纪),南朝梁顾野王《玉篇》收16917字(6世纪),北宋《广韵》收26194字(11世纪),明初《洪武正韵》收32200余字(14世纪),清代《康熙字典》收49888字(18世纪),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汉语大字典》收56000余字,《中华字海》收85000余字。今电脑微软自带的“超大字符集”汉字字库有7万多字,而“汉字文化圈”(中日韩等)通用的大字库收字已超过10万。

《汉语大字典》最简单的字只有一画,如“

一、丨、乙”等。繁的如“”(miè)37画,粥的一种,下部“鬲”是带三只空足的陶锅,上部中间是“米、蔑”,锅熬米成末(蔑),两旁的“弓”是腾腾上升的热气;“䲜”(уè)44画,多鱼的样子,从四“鱼”;最繁的一个汉字是“”(zhé)68画,唠叨不绝的样子,从四“龍”。数万汉字中,大多数都是难认难写而极少用到的冷僻字,不宜用作名字。

经统计,一般人认2500汉字就可以读报纸和小说了,认5000字就是较好的中学语文老师了。《新华字典》收1万来字,其中还含有一定数量的异体字和繁体字。据《十三经集字》统计,儒家经典从《诗经》《尚书》到《论语》《孟子》的“十三经”,原文也总共只用了不计重复的单字6544个。可见汉字累积的总数虽多,古今常用的其实并不很多。国家语言文字管理部门审定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常用字”2500字,“次常用字”1000字,总共3500常用字。

名字是供社会大众使用的,大家都认识的3500常用字就是取名字首先应遵守的选字范围,我们将另撰文专门分类解析3500常用字在取名中不同的取舍等次。超越3500常用字范围的就是非常用的难避字了,要有选择性的使用。非常用字中也有一些形音义都很好的字可以作为取名专用字,如从斜玉旁的“珞、璐、珈……”、从日旁的“昱、旻、晗……”等,后面将有专文类举分析。

取名用难避字会带来很多麻烦和尴尬,孩子上幼儿园、小学,老师因名字难认就不敢或本能地不愿点到繁难的名字,总是不点,弄明白了以后也就惯性地不点或很少点了,孩子不知道,以为自己在班上最差,老师总是不喜欢而不点自己,因此越来越自悲,对其成长的影响之大是不言而喻的。

国学大师章太炎有三个女儿,他喜欢用《说文解字》中的本字,故选《说文》中四构件叠体的会意字作为三个女儿的名字:“章㸚、章叕、章㠭”,并把认识这几个名字作为男孩娶他女儿的最基本条件,结果女儿老大了还没有人来上门提亲,太炎先生着急,只好在亲友大集会上专门解释自己女儿的名字,这才有人来提亲,女儿们才嫁出去,女婿中就有后来国学功底很好的得意门生龚宝铨。㠭,四个“工”会意,读zhǎn,《说文》“极巧视之也”,本是展开布之意,后来上加尸下加衣成为“㞡”,楷化作“展”,《玉篇》“㠭,今作展”,“㠭-展(㞡)”古今字。叕,四个“又”会意,读zhuó,《说文》训“缀联”,本为网类的绳丝联缀之状,后加绞丝旁作“缀”,“叕-缀”古今字。㸚,四个“乂”会意,读lǐ,《说文》训“二爻也”,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㸚字象窗牖交文之形”,《集韵》“㸚,希明也”,是窗户斜木条交叉联属透光而稀疏亮爽的样子,《说文》“爽,明也,从㸚从大”。名字是要便利公众使用的,易懂易认的大众化(popular)是其基本属性,如果像太炎先生女儿们的名字这样需要专门讲析,就令人望而生畏了。

取名忌用形体不美的异形字。笔画过多的难避字不利于做取名用字,笔画过少、形体不美的字也不适于做取名用字,要用也须注意构成姓名的几个字之间的和谐搭配。“

一、二、乙、七、卜、己、已、巳、小、子、干、于、卡、门、口……”等三画以下的字,形体单薄瘦弱,视觉欠美,不宜多用作名字,与其他形体美观的字配合使用还可以,只用它们相互组成名字就难看了,如“丁一干、门乙口、卜小巳”等名字就很不美观。“人、入、儿、大、飞、女、兴、长、也、企、亢、犬、夕、戈、矛、气、衣……”等字,即便笔画较多,也是形体结构欠稳而不美,相互组成名字也就更欠美观,如“马人飞、戈夕衣、矛长入”等名字立意并不差,但观感不美。“圆、囤、团、国、围……,闭、间、闲、闺、阁……”之类的字形过于方正而呆滞,如相互组成“国团圆、门闺阁”之类的名字,就显得过于死板而无生气,余可类推。姓名只有二到四个字,要注意避免用不美的异形字,注意字形结构的美观性搭配。

取名须慎用一形多音的异读字。汉语字少词多,要用四、五千个常用汉字表达数万个常用词,而且古代汉语又是以单节音词为主体的,多数情况是一个词只用一个字来表示,字总是显得不够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词汇不断快速扩充,而汉字体系形成后是很难大量增加新字形的,于是就在改变部分读音的基础上,一字形兼表两个或多个词,形成了“异读字”,如:“分”读平声fēn是动词“分开”,读去声fèn是名词、量词“部分”(或作“份”),我们称之为“单字音变构词”。这类构词产生于周秦,兴盛于汉魏六朝,曾是汉语构词史上很长时期很能产的构词法,最多时,这种“一字形多音多义”的异读高达千例以上,唐初陆德明《经典释文》、宋代官修《广韵》和贾昌朝《群经音辨》等都辨析了千余例,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王念孙在其《音义异同》中辨析“辟”有11个不同的音义,“敦”有15个不同的音义,可见其音义派生十分复杂。唐宋以后,这种“单字音变构词法”逐渐被“双音合成构词法”所取代,演变到现代汉语,双音词占了词汇的绝大多数,一字多词的“异读字”中的常用“异读”保留得不多。这保留不多的“异读”在取名中常常造成麻烦,一字形多音多义,在文章中有上下文语境意义限定而容易确定,取名字只用一两个字,语境义的限定或提示往往很微弱,使用者初次接触是不知该选何音何义的。如:朝,读zhāo为“早晨”,读cháo为“朝向、朝廷(代)”,取双名“朝南”有语境提示“朝向南方”当读cháo,若取单名“朝”,别人就不知该读哪一音了,取双名“朝阳”则有“早晨的太阳”与“朝向太阳”两读两义,也会令别人无所适从。留存到今天的异读字,最常用的有“分、行、为、朝、中、间、长、好、难、乐、相、将、藏、兴……”等,最好不要用这类字做单名用字,用于双名中也一定要有语境的限定与提示,不要让人去斟酌该取哪一音义。

2、避忌各种重复

避忌直接重复祖先、圣贤及伟人的名字。西方人、中国的某些民族的姓名结构成分多,有以家族姓、祖父祖母姓名、父亲母亲姓名等多项为姓的,故与祖父、父亲同名是可以的。汉族姓名首先是直接继承历代相传的父姓(家族姓氏),如果再重复父辈、祖父辈及更远祖先的名字,就成了完全的重名,在习俗上大不敬,在技术上也该避忌。中国千年的传统是避讳先人名字(名、字、号、谥号)的,平常使用先人名字中的字及同音字都被视为大不敬,如南朝范晔因父亲名“泰”而必须辞掉“太子詹事”(太谐音泰)一职;唐太宗叫李世民,唐人就避忌“民”字而改用“人”;杜甫的母亲名海棠,他从不写海棠诗,父亲名闲,写诗从不用“闲”字;李贺因父亲叫李晋肃该避讳“晋”(谐音进)而不得参加“进士”考试,一生抑郁不得志。北宋刘翁叟因其父名岳,避“乐、岳”,一生不听音乐不游高山。清康熙皇帝名玄烨,清代避用“玄”字,连引用汉代经学大家郑玄也得改为“郑元”;孔子名丘,清人避讳“丘”字,少写一竖作“”以示敬讳。我们今天不必如此避讳,但直接重复祖父祖母、父亲母亲的名字,完全重复圣贤、伟人的姓名,还是不妥的。试想,如果孙子与祖父的姓名一样或写来不同而念起来一样,如何区分?如果有人直接叫“屈原、孟轲、杜甫、赵匡胤”当然不好,即便取名“孔旨”(孔子)、“李四铭”(李世民)、“历大钊”(李大钊)、“马客诗”(马克思)等,也会使大家觉得不自在的。

避忌姓名用字在字形、字音上的简单重复。汉语有两个音节重复形成叠音词的传统,因此两字名的重复、单姓与单字名形成重复是可以的,如“李晶晶”(双字名叠音重复)、“丁叮”(姓与名叠音重复),但姓与双字名重复就不好了(姓名的韵律问题将有专文讨论),如“金菁菁、佟童童、冉再苒、鲁橹橹、骆洛洛”等就太犯重而不美了。姓名中各字的字形笔画应该和谐搭配,以观感舒适为宜,6-12画的汉字是使用率高且观感好(视觉效果好)的,姓名用字之间笔画数差别过大,如“丁灨、万鑨

一、马”之类,因比例失调而观感失重,当然不好,所以“戴山、魏丁”不如“戴露、魏韬”的观感和谐。反过来,字形过于相近或完全重复,因区别性差而会失去变化多姿的美感:象“木禾末、林木森、丰夆奉、高暠皜”之类显得很呆板重复;“何佑估、江河汉、扬扮护”虽念来有别但视觉上因同偏旁而显得过于呆滞。网络上说有人取名“乐乐乐”,虽然读音上姓读yuè名读lè而有区别,但姓名三字同形造成视觉上的僵硬感,一般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念才对,所以不是好名字。

避忌过高的重名率。古代已出现重名现象,如《战国策·秦策二》记载孔门弟子“曾参”的同名者杀人,别人两次来告“曾参杀人”而曾母都不信,第三次来告,曾母也吓得投杼逾墙而逃。史籍上不同时代有五个“公孙弘”、三个“朱买臣”。晋朝“李密”以《陈情表》著名,后魏“李密”以医术知名,隋末“李密”以聚兵瓦岗寨出名。明代嘉靖年间会试发榜三次有“王三锡”、四次有“王之臣”。南朝梁元帝萧绎著有《古今同姓名录》,已经开始关注重名问题。据张书岩、王保福《起名指南》(群众出版社1991)统计,明代余寅撰《同姓名录》13卷,收录同姓名1608个,涉及2750人;清人汪祖辉撰《九史同姓名略》,收录从《旧唐书》到《明史》的同姓名者10812个,涉及3万余人;近人彭作桢撰《古今同姓名大辞典》,收403姓16000个同名,涉及56700多人。当今中国有十多亿人,重名率过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家语委据人口普查资料对百万以下的人名作抽样统计,结果重名率(名同,不计姓)都达 25%以上。如果就全国十三亿人进行统计,单字名的重名率会高达90%以上。根据采诗《起名有学问》(中国盲文出版社2003)引用2003年的统计数据,上海有“王小妹”13000多个;北京有几万个“淑珍”,其中王淑珍14000多人,刘淑珍13000多人,张淑珍11000多人。全国最高的重名是以十万记的,试想几万个同一姓名的人汇聚到一起,该造成何等的混乱。有的新班级有3个“张洁”,有的新兵连有5个“王涛”,点名时或一起答应或都不敢答应,只好用“大、小、男、女、黑、白某某……”来强作区分,实在艰难。避免过多重名的途径有很多,首先是大姓不能取单名,“张、王、刘、李、陈,天下一半人”,目前李姓超过8700万人,王姓超过8000万人,张姓超过7800万人,刘姓超过6000万人,陈姓超过5000万人,五姓共计超过3亿5千多万人。而“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19大姓就占全部人口总数的55.6%。大姓取单名的选择余地太小而最易重名,若只用常用字取单名,理论上3500人就出现一次重名,所以大姓避免取单字名应是起码的常识。姓名用字的长度是避免重名率高的重要因素,姓名加长一个字,区别率就会几何级增长。现在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把合适的父姓、母姓加起来成为双姓,再取双字名,重名率会降至最低,所以四字姓名应该是一个好的发展趋向。不要赶潮流取时髦的名字,穿衣可以赶时髦,过时了就换掉赶买新的,名字伴随人一生,上了学号、身份证就改不动了,不可不慎重行事。各个社会历史阶段都会涌现一些时髦的字眼,随意的父母们顺便用为孩子的名字,就造成高重名率。如上世纪初辛亥革命时期的“汉民、天仇、右任……”等勃发很强的民族意识,50年代初的“解放、建国、援朝、建桥……”反映了新中国的诞生与兴盛,60年代的“卫东、向东、卫红、卫兵……”等表现了文革的狂热且因赶时髦而形成超高重名率。当今信息社会的资讯检索极为便利,父母给婴儿取名字,不妨先上网多方搜索一下,显示的信息越少,表示重名率越低,然后放心去用,这是当前避免高重名率最直接最便用的方法。经统计,男性取名用字最频繁的是“明、国、文、华、德、建、志、永、林、成、军、平、福、荣、生、海、金、忠、伟、玉、兴、祥、强、清、春、庆、宝、新、东、光……”等字,女性取名用字是“英、秀、玉、华、珍、兰、芳、丽、淑、桂、凤、素、梅、美、玲、红、春、云、琴、惠、霞、金、萍、荣、清、燕、小、艳、文、娟……”等字,尽量避免用这样的高频字取名,稍大一点的姓氏无论如何也不要用前100个高频取名用字作单名,这样重名率才可能降低。日本1.2亿人口有近12万个姓氏,名字多些相重的也不会出现多少姓名全同的情况。当今中国13亿人口只有3500多个姓氏,古今姓氏总数约有22000多个,历代有增有减,总趋势是逐渐萎缩,明代的《姓觿》、《万姓统谱》收3700个姓氏,今天还略有减少。因此,汉族的姓名主要靠取名用字来区别,除了3500常用字之间的巧妙搭配外,为避免过高的重名率,还应该尽可能选择意义好、笔画不太多、不太冷僻而相对易认易写的非常用字作取名用字,数量在3-4万之间为宜。这一点,要与“忌用难避字”结合起来考虑,方能找到合适的度。

3、避忌用不祥、不洁、不雅、不美的字 人们普遍的心理是:赞许真善美,希望福寿安康,喜欢高洁雅致,亲近大自然,追求富贵舒适,看重名誉地位,力争志向高远,等等,凡是与这些相违背的字眼,都不适合用作名字。具有消极含义的汉字数量不少,虽然避忌的程度有不同,避忌的理由是一样的,人们多能够下意识地忌用,但未必明白其中复杂的细微区别,故需集中地举例说明。

避忌灾祸疾病类字。首先,“杀、毙、死、亡、尸、丧、埋、葬、坟、墓、祭、奠、鬼、魅、魂、魄……”之类字最违犯人类忌死趋生的心理,是绝对不能用于取名字的。其次,是“灾、祸、患、殃、害、难……”等字不能用。再是“病、疾、恙、痛、痒、疮、伤、残、羸、弱……”等字也是忌用的。我们的古人有取名避灾的习俗,用否定字配不祥字眼以化凶险求吉祥,如:先秦有“徐无鬼、申不害”,汉代有“曹无伤、霍去病”,唐代有“李百药”,宋代有“辛弃疾”等,这样一破,反倒显出几分文雅之气,是大手笔,今人很少能取出这样破凶为吉、反拙为雅的名字来。

避忌不正不快之感的字。“歪、斜、邪、恶、歹、毒、凶、狠、坏、匪、盗、贼、偷、乱……”等邪恶坏毒类字不能用于名字,“哭、啼、泣、泪、涕、厌、烦、躁、闷、恼、冻、僵、硬、烫、烤、煎、熬、堵、塞、酸、辣、涩、短、萎、缩……”等令人感觉不快的字也不用于名字。当然,象“苦、辛、凉、冷”等字有艰苦励志的意味,激发人奋发向上,可以用来取名字。

避忌颓废孤弱之类的字。“迂、腐、痴、呆、孤、寡、悲、扭、捏、恍、惚、羸、颓、废、崩、溃、缺、漏、陋、卑、鄙、混、沌、晕、浑、眩、沮……”等字不宜用作名字,至于“愚、拙”等字有化用为佳名的,是因为有“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古训在。

避忌不洁的字。“屎、尿、粪、痰、污、秽、脏、臭、腐、烂、霉、膻、腥、臊、骚、屁、糟……”等明显不洁净的字,不用于名字。儒家文化认为人的身体是不洁净不雅的,故身体器官字多不用于名字,“肝、胆、肺、肠、胃、脾、臀、血、肉”等显然不用作名字,“脑、脸、颊、鼻、眼、睛、脚、趾”等也不用,而“心”可用是因为古人认为心能思考且有情爱,“手、身”能用是因为有好的功用,“头、脸、眼、脚”少用而相应的“首、面、目、耳、足”可用是因为后者古朴且又生出器官之外的新词义来了,如春秋晋文公名“重耳”,战国楚怀王名“熊心”,汉有赵王“张耳”等。生殖器官字最该忌讳,如同是鸟类共名的“雀、隹”可用作名字而“鸟”不可用,是因为男性生殖器象鸟形,且“鸟”与“吊”音近义通,古人用“鸟”指生殖器并作骂人语,《敦煌变文集·燕子赋》“缘没横罗鸟灾”蒋礼鸿通释:“鸟,骂人的话,和《水浒传》里的„鸟人‟„鸟男女‟的„鸟‟相同”。还有一个古代指女性生殖器的字更不能用于名字,今人因不知而可能误用,《说文》“也,女阴也,象形”段玉裁注:“此篆女阴是本义,假借为语词,本无可疑者”,是说“也”本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形字,后来才借表语气词的。传统文化轻视女性,“奸(姦)、妨、妒、妬、姘、奴、妓、婊、妖、嫌”等字都含不好的意思,多不用作名字。连类而及,表性别的“牡-牝、雄-雌”,雄性的“牡、雄”义好能作名字,雌性的“牝、雌”就不能作名字。文化是历史积淀并承传下来的,前人的禁忌形成传统的文化意识,我们必须遵循,否则就不舒服了。

避忌不雅的字。雅,是指合乎正统规范且高尚美好;俗,是指大众通行习惯且平庸土气。趋雅避俗是提高人生活质量的必由之路,是人们必然向往的。就动物类字来看,平庸低俗的“虫、蛇、蠖、蚝、蛙、蚌、蚊、蝇、蚤、鼠、猪、狗、猫、鸡、鸭、鹅”等多不用于名字,“豺、狼、狈、罴、狍、猴、獾、狸”等性不好或无能的也多不用作名字,想象中高贵的“龙、凤、麒、麟”是高雅的取名用字,矫健勤劳的“牛、马”与温良的“羊”及用它们作偏旁构成的“半、告、物、特、犇;骄、骏、骐、骥、骅、骝、驰、骋、驾、驯、驹;美、善、祥、鲜、羕、群、羚、羡、羔、羹”等是很好的取名用字,威猛而高贵的“虎、豹、狮、熊”能作名字,高飞而美丽的“鹰、雁、鹤、鹊、莺、燕”等也是上好的取名用字。日常生活用品“缸、罐、碗、筷、锯、铲、钳、锹”是俗字,而带高雅英雄气的“刀、枪、剑、戟”等武器则常用作名字。“菜、葱、蒜、韭”等人吃的俗物不入名字,而“松、竹、梅、兰、菊、花、卉、草”等大量的植物被赋予浪漫优美的寓意而成为上好的取名用字。比较来看,“吃”俗“食”雅,“喝”俗“饮”雅,“球”俗“珠”雅,“泥”俗“塗”雅,“跑”俗“奔”雅,“洗”俗“沐”雅,“睡”俗“眠”雅,等等,前者多不用作名字而后者多用。取名字的求雅避俗是可以不断提升的递进过程,比如要想以“志向高远”之意为名字,一般取“志高”也不算俗了,但诗人取名“徐志摩”,“摩”本是用手摩擦,引申有砥砺而迫近义,曹植《野田黄雀行》有“飞飞摩苍天”句,形成“摩天”一词表示高远,且“摩”常用于佛家词语的翻译而更具哲理意味,所以“志摩”比起“志高”来就高雅得多了。同样的,诗人“戴望舒”原名“梦鸥”,后者因直白而显然比前者俗气些;“林徽因”本名“徽音”,“徽”是系琴弦的绳子,“徽音”是较直白的“琴音”义,改为因果之“因”,就涵义深广得多也雅化得多了;“董必武”原来号“壁伍”,改名后也显得雅致了许多。

避忌过度夸赞的字。给孩子取生猛威烈的名字如“豪、强、猛、刚、烈、闯、彪”等,虽刚强有力,但显得愣拧不羁而略嫌过火,若再进一步取“伟大、独步、天尊、胜天、柱天、雄才、超人、超群、主众、国权、豪杰、豪强、超杰、万富、霸主、无敌”之类的名字,就太浅露而过火,易引起反感。谦虚谨慎是国人的传统美德,无知的狂妄自大和粗俗的过度夸赞,都会遭人鄙视的。

清代以前,乃至建国以前,生下孩子取名字,至少请个私塾先生先取名后取字,普遍趋雅避俗。建国以后,知识分子工农化而地位大降,全国人民取名趋于直白刚硬以显“革命性、大众化”,非“军、兵”即“工、农”且不离“战斗”,真是俗到家了。这种影响是巨大的,至今还会使人明显感觉到当代人的名字远没有建国前人的名字好听,更比不上古人有韵味。如“富强、福贵、有财、连升、金宝、来发、光明、兰英、翠花、香草、美丽”等直白粗俗的名字随处可见,而“前进、胜利、奋斗、革命、成功、学军、继红、红旗、健康”这类粗糙生硬的名字根本就与优雅的姓名文化格格不入。

雅化的丢失容易,雅化程度的提高很难,需要整体国民文化修养的普遍提高,在当今这样一个金钱至上、娱乐趋俗的时代,国人整体名字的雅化恐怕不是短期的努力就能够办到的,得一点一滴地慢慢教化、陶冶与提升。

4、避忌姓名谐音所隐含的不雅

谐音,是指字、词的读音相同或极为相近,《说文》“諧,詥也,从言从皆”,皆、合都是相合之意,故“谐”本是指言语(语音)的相合。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书》、《礼》、《易》、《春秋》”,诗是排在“五经”之首的。诗首先讲究韵脚字的和谐押韵,故古代诗文十分重视语音协和的“谐音”。具体应用,除了诗文押韵、平仄交错谐和外,避讳也主要用谐音,李贺就因父名之“晋”谐音“进”而终身不能考进士。借谐音字祈求福寿富贵,古今中国人都乐此不疲。以“鹿”谐音“禄”,以“枣”谐“早”,以“桂”谐“贵”,以“鱼”谐“馀”……,不一而足。至于数字“四”谐“死”、“八”谐“发”等,更是无所不在的心理禁忌与祈愿。

名字上的这种谐音祈愿与避忌的故事古今有很多,好的名字谐音会给人带来愉悦与好运,不好的名字谐音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烦扰或隐患。父母给孩子起名字时一定要反复考虑,不能犯这类隐含不雅甚至很糟糕的谐音忌讳,那会给儿女造成永久的心理压抑和负担,严重地影响他们的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

好的名字谐音故事是很有幸的,如: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有洁癖,选女婿时挑了个名“拂”字“去尘”的青年,认为他肯定非常爱干净。唐玄宗登基之年钦点“常无名”为状元,因《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笃信道教的皇帝喜欢“常无名”这充满玄机的名字。明世宗朱厚熜宣称点状元前夜梦中听见雷声,硬要钦点一个名次落后而叫“秦梦雷”的考生为状元。清乾隆五十年,乾隆皇帝已七十九岁高龄,在审阅科考试卷时把名次较后的一个叫“胡长龄”的考生钦点为状元,因为这位高龄皇帝出生“胡”地的满族,又正希望长寿。同理,老年蒋介石在台湾庆寿,见一低级军官名“王多年”,就不断越级提拔,使他晋升到最高层的军阶。

因名字谐音得祸的故事是很不幸的,如: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七记:宋徽宗政和年间,下圣旨对以“君、皇、圣”三字为名者革职处罚并责令改名,又依奏不准用“龙、天、帝、上”等字为名字。江西平乐县有人叫“孙权”、浮梁县有人叫“刘项”,县丞上书说他们“取霸者之迹以寓其名”,即有图谋不轨之意,应当处罚。明代永乐二十二年举人“孙日恭”殿试第一名该点状元,榜眼是邢宽,但发榜时邢宽成了状元,孙日恭降为第三名探花,因为皇帝认为“日恭”组合是**、暴君之“暴”字,而“邢宽”则含“行政宽和”之意。清朝大兴文字狱,举子“范鸣琼”、“王国钧”科考成绩优秀,却被人告发姓名分别谐音“万民穷”和“亡国君”而受到贬抑。雍正朝礼部侍郎查嗣庭任江西考官,选《诗经·商颂》中的句子“维民所止”作试题,被告发“维止”是“雍正”二字去掉头顶上的笔画而成,寓意“砍去雍正头”,酿成杀戮无数的大文字狱。乾隆间广西学政胡中藻用《周易》象辞“以乾三爻不象龙”为试题,被人告发“龙”谐音“隆”,题中“乾与隆(龙)分开”且“不象龙(隆)”,暗示乾隆皇帝分尸断首,于是胡家被满门抄斩。有的名字谐音祸患是莫名其妙的,如顺治十二年科考拟定状元是太仓人王揆,正迷恋戏曲的少年皇帝福临听唱名时,由“王揆”谐音想到的是《王魁负桂英》中的“王魁”,顺口问:“是负心王魁耶?”于是王揆立马被降入第三甲。光绪二十九年特科一甲一名是广东人“梁士诒”,有人告发这名字是“梁头康尾”,因康有为字“祖诒”,慈禧太后最恨梁启超、康有为,就认定这梁士诒是康、梁同党,下令追查,梁士诒闻风吓得连夜逃出北京城。近人有精于账目者名“龙柏材”,商家都不敢用他,怕他太“能破财”了;还有会经营者名“全培光”,还没有经营就“全赔光”了,还敢用他么!

这类隐含不雅谐音的名字很容易被人们忽略,不点破时相安无事,一旦点破,尴尬难堪,会成为挥之不去的压抑烦恼的精神负担。当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人隐私难以得到很好的保护,网络闲人及好事者很多,有专门盯着这类名字而以揭其隐含的不雅谐音为快事者,防不胜防。因此,今后取名字的父母尤其需要耐心细致地反复斟酌,不可疏忽大意,一旦这类不雅隐含公开成了孩子的绰号或笑柄,他(她)会非常难受的,届时悔之晚矣。网络转帖这类谐音名字很多,乐此不疲者亦不少。为给后来者提供借鉴,选录一些如下。因资料从网络上来,属于已经公开过的非一手信息,且未知真假虚实,如有涉及今人真姓名者,实属转述,并非有意:

宫岸菊(公安局)、尤咏慈(游泳池)、蔡仕长(菜市场)、马铃淑(马铃薯)、包糜华(苞米花)、吴嫣梅(无烟煤)、吴安全(无安全)、胡理经(狐狸精)、白俨郎(白眼狼)、梁良枪(娘娘腔)、范统(饭桶)、范建[剑](犯贱)、夏建(下贱)、夏建仁(下贱人)、董阁遒(懂个逑)、秦寿生(禽兽生)、傅部详(父不祥)、范坚强(倒过来念:强奸犯)、牛[朱、马、郎]逸群(牛、猪、马、狼一群)、杨宜知(羊一只)、朱史(猪屎)、朱长智(猪肠子)、韩渊(喊冤、含冤)。

陶华韵(桃花运)、陆珊典(露三点)、庞光(膀胱)、杜绮燕(肚脐眼)、高玩(睾丸)、殷敬(阴茎)、扬伟(阳痿)、韦歌(伟哥)、经烨(精液)、殷稻(阴道)、焦佩(交配)、吕运赋(女孕妇)、刘铲(流产)、吴乐晶(吴月经)、赖玥金(来月经)、魏生津(卫生巾)、魏笙梓(卫生纸)、魏笙绵(卫生棉)、吕彤智(女同志)、蓝桐智(男同志)、麦吟(卖淫)、吕昌富(女娼妇)、姬从良(妓从良)、秦馥(情妇)、卞泰(变态)。

丁会师(定会死)、史诗(死尸)、李使(你死)、倪曲寺(你去死)、史健仁(死贱人)、沙际天(杀祭天)、宋忠(送终)、魏严(胃炎)、常研(肠炎)、费严(肺炎)、盛颜(肾炎)、甘沿(肝炎)、杜子腾(肚子疼)、乔厚根(脚后跟)、史珍香(屎真香)、吴仁燿(无人要)、陶仁贤(讨人嫌)、樊诗仁(烦死人)、曾桃妍(真讨厌)、贾歌民(假革命)、吴琴(无情)、栾皋(乱搞)、胡笃(糊涂)、庞煌(彷徨)、游豫(犹豫)、韦彰(违章)、舒久(酗酒)、舒光(输光)、陈规(陋习)、古哲(骨折)、谢鼎(谢顶)。

这还只是网络流传材料中的一小部分,已经够触目惊心、令人警醒的了。本来很好的名字,拿来与姓搭配,一不小心就出了问题。“史、朱、吴、范、胡、殷、贾……”等姓特别容易谐意义不好的字音,尤其要注意与后面名字的搭配。

“珍香”名很好,又珍贵又香,俗是俗一点,但好用。“花珍香”、“李珍香”等都不错,若叫“楚珍香”(臭真香)、“朱珍香”(猪真香)就差点,再叫“史珍香”(屎真香)就啼笑皆非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词汇特点和流行语汇,古人没有“炎症”这样的概念,三国“魏延”的名字就挺好,现代有了炎症,就谐音“胃炎”而不雅不适了,连带很多姓都不好与“炎、严、延、颜、研、沿”等字组合了。清代的经学家“廖平”的名字本不俗,今天到处有的“尿频、尿急”广告语把他害惨了。再比如“伟哥”是最近才广被人知的外来词,害得原来很雅致的“韦歌”成了可笑的名字。又如“同志”原来是非常正规而亲切的词语,近来词义悄然转移指“同性恋”,就使相关的很多词语变得有忌讳而不能作起名用字了。

语言演变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能去适应它。古人云:“一名之立,旬月踌躇”,取个好名字故非易事,取个不赖的名字也并不容易,要多动脑筋观察思考,多收集相关资料,增加知识,提高姓名语感的水平,才能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

名字忌讳 第2篇

笑:笑字上面是双竹头,在婚姻上易出现二次娶嫁,下面是个夭字,如果是女人,此字为妖字。传说名字中带此字的女人,这世为人,多数前世为精灵所修人形。名字中有“笑”字的女人,长相多数比较妩媚,吸引力强。脸型为下尖形。

超:此字可以直接解为走、刀、口,主凶,也就是说有此字的人很有可能要在刀口下走一遭。此字还主命本人外向,交际广,有时好打架,脾气暴急,喜欢车、机械一类的东西。皮肤多数稍有些红色,总之不会太白,一般眼睛都不大,不过有神,车技好。

梅:梅是在冬季里开的一种有点冷艳的花。女性多漂亮,引人注目,但孤傲情困,婚姻多不顺,既有飘香之梅,也有枯败之梅。女人名字中带此字,在婚姻感情上波动性大,特别是生在梅花开的季节里的女人。名字里出现“梅”字者,女孩子稍胖一些,还有点懒。当然这些是要去和生日属性相对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此字还与煤和没、霉字谐音,因此叫此字者,命主多数会比较辛苦,特别是30岁以前。通常名字中有梅字的女人,身高会在155到163之间者居多,脸型稍胖,感觉肉显多一些,不过是婚后,皮肤较白。雅:“雅”字的左半部分为牙字,大家都知道牙是用来吃东西的,也就是具有破坏之意,容易主到事业和婚姻上的矛盾加重,有腐蚀之意。“雅”字的右半部分为“隹”字,此字有“住”字形,住为停住之意,不利于发展,这个字是前面破坏,后面停住,不看好。“雅”字本身在谐音上,有哑、压之意,有苦说不出,压力大。通常名字中带有“雅”字的女人,皮肤一般,有的易发黑,体质发弱,长相一般。

振:“振”字的左半部是个“扌”旁,提手旁是个动性大的偏旁,有事好动手,好惹事,提手惹事又易遇到反手,这样就容易被抓。“振”字的右半部分是个辰字,在音上不好,有沉意。两者一综合,这个字不太好,尤其是犯事是很难逃脱法网的。名字中有此字者,脾气不太好,急性子,做事利索,技巧性强。身材魁梧,长相以严肃者居多。

文:“文”字的上半部为“亠”部,事业上出头早,聪明好学,下半部为一个相互交差的错号,做事易自我矛盾,相互纠缠。“文”字是一个好上火的字,在性格上易导致急性子,脾气不好,做事不计后果;在身体上易产生与上火有关的毛病,要注意牙、咽喉等毛病;在感情上易导致脾气上不合产生的不稳定因素和不知足因素。综合起来看,此字是一个波动性、急性大的字,说话直而愣,言语易过激。男女长相基本上都为中上。

芳:“芳”字与香相合成为芳香,吸引力强,异性缘好,追求的人多,会较早的涉及恋爱。“芳”字上半部分为“艹”字头,与出生月份相连,女孩子生在春夏秋季者,长相比生于冬天者漂亮,不过前者感情上不如后者。“芳”字的下半部分为“方”字,为人聪明,做事有方,个性强,脾气上不太好,易用脑过度,头部上易出毛病。综合起来看“芳”字,芳者多数只是好于一时,因为芳香只是扑鼻一阵,不能长久,事业上易常变换,感情上心浮不好定。长相中上,脸型以瓜子脸为多,皮肤好的较少。

静:“静”字通常是叫静不静,因为“静”字的左半部为“青”字,青者为生长之意,动态,不静;“静”字的右半部分为“争”字,争者更不静了,中国有些汉字是叫什么不什么的,定者不定,因为定字是走字底,叫稳不稳,因为“稳”字是“急”字边。综合起来看“静”字,在事业上易变动,青争生长不定性,在感情上多数不好,争斗性强,脾气不好,青字好喜新厌旧。长相较好,皮肤好。

琴:“琴”字的上半部分为两个王字,两个王子两夫,这在婚姻上是不好的,易出现两次婚姻,两个王字还易脾气不好,当家做主,两王不能相容,做事又易自我矛盾。“琴”字的下半部为一个“今”字,“今”字是“令”字少了一点,不成令,虽有两王却不得令,说了算也只是一时而已,不能长久。综合起来看“琴”字,在事业上为权好,有一定的管理才能,不过“琴”字节事业辛苦,人缘方面不是太好,好与别人争斗,有艺术才能,有的则高傲,好自以为是。长相中上,皮肤不是太好,抽烟者居多。

玲:“玲”字的左半部分为一个“王”字,王者气,脾气不好,好发号施令管人;“玲”字的右半部分为一个“令”字,有王有令在家中说了算,在事业上做管理、领班、教师类不错。综合起来看“玲”字,在婚姻上多数为晚婚者,通常多在30岁后结婚,有较好的修养,气质较好,不过在身体上易有磕碰伤。长相中上,皮肤好。

琳:“琳”字中的王字,主者脾气不好,管理欲强,内心好强,不服输;“琳”字的右半部为林字,林字为双木,双木易主婚姻不好,婚姻上来的晚,婚后与对方脾气不合。“琳”字在音上通“霖”字,身体上肾、肠胃不好。长相较好,大眼睛,男人性格,有一部分易有吸烟喝酒的习惯。.丹:“丹”字本身为一个不全的“舟”字,也就是残舟,在女孩子的名字当中主要表现在感情上不圆满,婚姻不好,坎坷多,与父母易离多聚少,与其一方沟通不好,易独自离家在外地生活。“丹”字在性格上,多数是急性子,义气,不怕事。综合起来看,“丹”字有其沉舟一说,沾其水易其败,火炼久纯为丹。长相好,皮肤好。

清:此字为水青之字,左右结构。其“清”字左半部分中的水字,主叫者易出现肠胃上的毛病,不过头脑多灵活。其“清”字中的右半部分为青字,青字本身有道性,多数会与佛道有缘,懂玄学易理。“清”字的爱情运,有喜新厌旧之意,因为一旧就老,是与青字不符的。皮肤较好,身材中等,长相为福相。

树:在某方面有过人之处,容易成为别人说三道四的对象。

星:升迁快,发迹快,而成为瞩目人物,但又会因失足而殒落。

小:名重心在小字,个子矮,身体结实,基础稳固,不易破落。

磊:容易出人头地,财旺,但不谨慎迟早要摔跟头。

路:有才能、有贡献,服务型,但付出较多。

富:个子不高,但身体结实,心眼多,聚财,财缘重。

名字中忌讳的五十个字

华:谐音为滑,为人处事比较圆滑,此字拆开来看,人、匕、十,容易出刀伤,“十”字可理解为医院或手术,命主有偏头疼或脑部疾病等。名字中有“华”字的人,男人长相较不错,中年过后易发胖,脸型以长圆为主;女人以稍圆为主,也易发胖。笑:笑字上面是双竹头,在婚姻上易出现二次娶嫁,下面是个夭字,如果是女人,此字为妖字。传说名字中带此字的女人,这世为人,多数前世为精灵所修人形。名字中有“笑”字的女人,长相多数比较妩媚,吸引力强。脸型为下尖形。

艳:艳字左半部分为丰字,丰字主财,此字和生肖月份配置得好的话,叫此字的则会有财,表现在年轻时,属羊的女孩名字里出现此字会主心眼少,其羊少了上面的两点,命运一般;此字的右半部分为色字,名字里出现这个字的女孩如果生日是6月到9月的则主心性活,异性情缘多,长相不错,身材丰满,会主动勾引男人和发生婚外情。通常名字中带有“艳”字的女孩子,身高多在164左右,脸型为长型,瓜子型居多,眼带媚。超:此字可以直接解为走、刀、口,主凶,也就是说有此字的人很有可能要在刀口下走一遭。此字还主命本人外向,交际广,有时好打架,脾气暴急,喜欢车、机械一类的东西。皮肤多数稍有些红色,总之不会太白,一般眼睛都不大,不过有神,车技好。

一:“一”字为一横之字,易出横事。“一”字又是死字头、生字尾,这一点也是不看好,“一”字在性情上易出现个性强,不听劝,万一之事,侥幸度较差一些,此字不推荐为姓名常用字。身材胖者居多,横着长自然胖了,不适合开车。脸型以方正者多。

奕:“奕”字上半部分为“亠”,意为出头早、有职位,往下为“办”字形,意为办事有能力,有人帮。要注意的是,有头脑才行。下面的就是“大”字了,意为把上面“亦”的能量又加大了一部分。其“奕”字属于姓名中的辅助字,起一个加大、加强的作用,总体看此字属上吉字。男人多数会主权,长相严厉一些,心大之人。脸型为标准稍长方型。

斌:“斌”为“文”字与“武”字组成,通常理解为文武双全。此字中的“文”字旁,意为此人出头早,有头脑,有一定的权力;其中的“武”字意为命主脾气硬朗,说话厉害。但此字存在一个自我矛盾的问题,也就是“文”字和“武”字是不能兼容的,就像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再者在现实中,武力应该是第一位的。可是,此字却把“文”字放在了前面,还组在一起为一个“斌”字,因此命主容易自我矛盾,外表文质彬彬,内心却较火爆。综合起来看,名字中有“斌”字的人感情深沉、稳定,说话底气足,有领导能力,好发号施令,不愿受命于人。长相不错,皮肤较好。

梅:梅是在冬季里开的一种有点冷艳的花。女性多漂亮,引人注目,但孤傲情困,婚姻多不顺,既有飘香之梅,也有枯败之梅。女人名字中带此字,在婚姻感情上波动性大,特别是生在梅花开的季节里的女人。名字里出现“梅”字者,女孩子稍胖一些,还有点懒。当然这些是要去和生日属性相对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此字还与煤和没、霉字谐音,因此叫此字者,命主多数会比较辛苦,特别是30岁以前。通常名字中有梅字的女人,身高会在155到163之间者居多,脸型稍胖,感觉肉显多一些,不过是婚后,皮肤较白。

鑫:此字为三金之字,头小脚大,上下分散结构。品字形的字(磊、晶、品),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呈三角形,婚姻上是不看好的,有三分之相。近年来,五行五格姓名学兴起,命里缺金的人在起名时,命名师都会给选这个字,不论是男名女名用此的字多,很多商店铺名也多用这个字,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此字被大量使用已至泛滥,有运的字也没运了,相互挤压竞争,在事业上好变动不稳定,性情上不好管,三金太重易引导碰伤、砸伤,有一个朋友家的孩子名字当中就有这个“鑫”字,基本上每年都会被砸伤,最近一次还把手指甲给砸掉了,此字现不推荐姓名常用字。

欣:谐音上为“辛”和“新”,有辛苦之意,也有新生之意。新生之意放在感情婚姻上是不看好的,一新就要变,一变就要乱。“欣”字本身为欠斤之字,就是欠斤量,欠火候,易掉链子。其“欣”字的左半部分为斤字,此字为“斧”字尾,主凶;其“欣”字的右边部分为欠字,有欠意,主累。名字中带“欣”字的女孩,在长相上通常都会不错,脸型稍有点长形,算是好看了。此字用在女孩子名字中,易造成感情婚姻不好,不好管,个性太强。

亮:“亮”字是上下结构,其“亮”字的上半部分为高字的上半部分,也就是高不全。不全的高字,只有高字头,只能出名一时,在有好运的情况下露露头而已,其“亮”字的上半部又为一个言字少了两横,不全的言字,不喜欢说话,有苦说不出。其“亮”字的下半部分为沈字的右边,也就是沉字尾,其沉字尾里还有一个几字,容易多变,这样看的话,“亮”字就不看好了,上面出风头,下面却要沉,有前运主其短,而后运却不看好。体型瘦者居多,长相少兴,但父母家境都较不错。

雅:“雅”字的左半部分为牙字,大家都知道牙是用来吃东西的,也就是具有破坏之意,容易主到事业和婚姻上的矛盾加重,有腐蚀之意。“雅”字的右半部分为“隹”字,此字有“住”字形,住为停住之意,不利于发展,这个字是前面破坏,后面停住,不看好。“雅”字本身在谐音上,有哑、压之意,有苦说不出,压力大。通常名字中带有“雅”字的女人,皮肤一般,有的易发黑,体质发弱,长相一般。

森:也是品字形的字,“森”字算是品字形的字中最看好的一个字了,此字多数与佛有缘,有福份,出名者居多。作为品字形的三分之字,“森”字在其婚姻感情上易有波动,男人有“森”者会多数出现二太太,女人为“森”者会以多情为主,“森”字在性情上为办事果断之人,具有号召力,喜唱歌。通常名字中有“森”字的男人,身高会在175左右,身材较魁梧。皮肤一般,不过其长相都会不错。脸型为稍长。

振:“振”字的左半部是个“扌”旁,提手旁是个动性大的偏旁,有事好动手,好惹事,提手惹事又易遇到反手,这样就容易被抓。“振”字的右半部分是个辰字,在音上不好,有沉意。两者一综合,这个字不太好,尤其是犯事是很难逃脱法网的。名字中有此字者,脾气不太好,急性子,做事利索,技巧性强。身材魁梧,长相以严肃者居多。

丽:“丽”字的上半部分为一个“一”字,也是一横,字头有横压运,事业上起步较晚。“丽”字的下半部分为两个月字的不全之符,感情上易出现不圆满,也为不全的“目”字,视力多数会不好。“丽”字是一个与季节有关的字,如果是出生在春夏两季的女孩名字中,有丽字的长相会,相对要比出生在秋冬季节的女孩漂亮,因为丽得起来。“丽”字综合起来看,为人和气,好交友,人缘好。脸型以稍圆型、长圆型居多,皮肤好,灵感强。

嘉:“嘉”字由于受名人的影响(李嘉诚、李嘉欣等),使用者也是越来越多,因为大家在取名时看到这个字,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名人也在用这个字。“嘉”字,如果按取大优先的方式来拆分的话,是一个“喜”字和一个“力”字组成,“力”字是刀字出了头,有破坏之意,“力”字本身也是破坏,这样就是破喜了,对婚姻不好。按平常法来拆份“嘉”字,上半部为一个吉字,吉字主命家境好,下面为一个加字,加字主命做事力度大,容易我行我素,性格强,不好管,学业一般,不太理想。“嘉”字综合起来看,有两口一力一士,说话有力度,从事权力工作较好,有很好的管理统筹能力。脸型以长圆型、瓜子形者居多,外语好。

哲:“哲”字在音上有折音,在字上有折意,折下面为口,折音和折意易导致名字有此字的男孩子在上学期间不好好学习,不好管,甚者易顶撞师长,刀光剑影,好打架,脾气不好,事业上挫折多,较辛苦。折下有“口”,名字中有此字的人,说话不中听,易伤人,易得罪人。综合起来看,此字不是一个十分好的字,此字对事物有很强的破坏作用,现在用者也是太多已泛滥,重字率太高。长相中等,皮肤易发黑。

志:“志”字的上半部分是个“士”字,下半部分是个“心”字,心被士压在了底下,事业上受压迫,压力大,士有士兵、小卒之意,心被此压易遇小人坏事,不能很好地放开发展自己,心字暴露在士字下面感情上易变动,不稳定,易被动受伤。志有志气一说,立志者,心为累,事为急,意为大。综合起来看,“志”是一个变性大的字,被运性强,心被士压,易有志难伸,事不好做。口才好,皮肤好。

文:“文”字的上半部为“亠”部,事业上出头早,聪明好学,下半部为一个相互交差的错号,做事易自我矛盾,相互纠缠。“文”字是一个好上火的字,在性格上易导致急性子,脾气不好,做事不计后果;在身体上易产生与上火有关的毛病,要注意牙、咽喉等毛病;在感情上易导致脾气上不合产生的不稳定因素和不知足因素。综合起来看,此字是一个波动性、急性大的字,说话直而愣,言语易过激。男女长相基本上都为中上。

颖:“颖”字整体结构为三分之字,也就是颖字的左半部分为一个匕字和一个禾字,上下为两个字形,右半部分为一个页字,这样形成了三分,在感情上易出现第三者。颖字的上半部为一个匕字,在身体上易有刀伤、手术,性情上脾气急,好强,说话快,易无心得罪人;下为禾,禾上为匕为刀,事业压力大。“颖”字的右半部分为页字,因财而伤脑。综合起来看此字,颖在音上有“影”一音,做事易成空,感情不好,对事物喜欢捕风捉影,猜疑心重,长相清气,好以严肃表情示人。

衡:“衡”字的左半部为双人旁,人缘好,做事与人合作好,若是属性为马、猴、狗更为好一些。其“衡”字的中间部分为一个鱼字头和一个大字,财动好,事业能做大,鱼者喜水,异性缘好,吸引力强,大字为晚婚的象征。其“衡”字的右半部分为一个“一”字和一个“丁”字,“一”字在此为恒心专一,“丁”字为扎实,停住,起平衡作用。综合起来看“衡”字,做事平衡有度,衡安身体好,利于事业,财运。男人长相厚实,女人长相较为好看,眼光有媚。

明:日为阳,阳为亮,月为阴,阴为黑,黑白分明的字。名字中有“明”字的人,做事时多不喜欢争功,也就是说,自己做的事,容易让别人把功劳给占去。男人的名字中有此字的,婚后易老婆当家;女人名字中带此字,婚姻辛苦操心。综合起来看“明”字,明者自清,清者自明,做事却很难清明,好让人误会,因为做到明者实在是太难,明字为日月齐,阴阳全。处事为人的度把握得较好,名声在外,从政好。男人长相易发胖,女人长相易生男人相,喜好音乐。

君:君为王者气,好向别人发号施令,“君”字的上半部分为一个“尹”字。此字为“伊”字的“人”部首没有了,伊人去,易失恋和丧偶。“君”字的下半部分为一个“口”字,能说会道之人,具备统管能力的口才,口在下,易受到别人私下的议论。综合“君”字,男人有此字脾气不好,学业不太好,不好管,好惹事,感情上不稳定。女人名字中带此字的,属男人脾气,其长相也好为男相,内心好强,不服输,婚姻上不好。

芳:“芳”字与香相合成为芳香,吸引力强,异性缘好,追求的人多,会较早的涉及恋爱。“芳”字上半部分为“艹”字头,与出生月份相连,女孩子生在春夏秋季者,长相比生于冬天者漂亮,不过前者感情上不如后者。“芳”字的下半部分为“方”字,为人聪明,做事有方,个性强,脾气上不太好,易用脑过度,头部上易出毛病。综合起来看“芳”字,芳者多数只是好于一时,因为芳香只是扑鼻一阵,不能长久,事业上易常变换,感情上心浮不好定。长相中上,脸型以瓜子脸为多,皮肤好的较少。

娜:左半部分为一个“女”字,字的首位阳宫为女,在家庭婚姻中易当家做主;“娜”字的中间部分为一个“刀”字,刀字当中又有一个“二”字,脾气不好,身体上易有手术刀伤;“娜”字的右半部分为一个“阝”旁,耳根子软,看上去高傲不可攀,不想搭理人,其实内心软弱,依赖性强。综合起来看“娜”字,在事业上易有长辈贵人相助,多数好从事娱乐业,感情上不稳定,眼高,叛逆。长相好,身材好,学习不好。

刚:“刚”字左半部为“冈”字,破网一张,因为“冈”字为“网”字少了一个错号,事业上不易成功,好变换工作,财力花销大,不会理财,漏网之鱼,自己做事不好成。“冈”字又为“风”字的变体,一个流动的字,喜欢到处跑动,好说大话,生活中的乱事多。“刚”字的右半部分为一个“刂”,立刀旁,在身体上易有刀伤手术。综合起来看此字,是立刀割破了网,自己伤自己,这是一个矛盾的字,感情上长久性较差一些。长相中上,皮肤有点黑。

静:“静”字通常是叫静不静,因为“静”字的左半部为“青”字,青者为生长之意,动态,不静;“静”字的右半部分为“争”字,争者更不静了,中国有些汉字是叫什么不什么的,定者不定,因为定字是走字底,叫稳不稳,因为“稳”字是“急”字边。综合起来看“静”字,在事业上易变动,青争生长不定性,在感情上多数不好,争斗性强,脾气不好,青字好喜新厌旧。长相较好,皮肤好。

娟:“娟”字的左半部为一个“女”字,女字占了娟字的首要阳位,有权者多,在家中说了算,能管人,有的为女强人型,主要是内心好强,脾气急。“娟”字的右半部分为一个“口”字和一个“月”字的变体,字中有“娟”字的人能说会道,嘴快,得理不饶人,下面的“月”字形在感情上不太好,感情上坎坷多。综合起来看此字,事业上做管理、销售类较好,内秀之人。长相较好,身材丰满者居多。

琴:“琴”字的上半部分为两个王字,两个王子两夫,这在婚姻上是不好的,易出现两次婚姻,两个王字还易脾气不好,当家做主,两王不能相容,做事又易自我矛盾。“琴”字的下半部为一个“今”字,“今”字是“令”字少了一点,不成令,虽有两王却不得令,说了算也只是一时而已,不能长久。综合起来看“琴”字,在事业上为权好,有一定的管理才能,不过“琴”字节事业辛苦,人缘方面不是太好,好与别人争斗,有艺术才能,有的则高傲,好自以为是。长相中上,皮肤不是太好,抽烟者居多。玲:“玲”字的左半部分为一个“王”字,王者气,脾气不好,好发号施令管人;“玲”字的右半部分为一个“令”字,有王有令在家中说了算,在事业上做管理、领班、教师类不错。综合起来看“玲”字,在婚姻上多数为晚婚者,通常多在30岁后结婚,有较好的修养,气质较好,不过在身体上易有磕碰伤。长相中上,皮肤好。

伟:“伟”字的左半部为一个“亻”旁,事业上易在人多的地方发展,如企业、学校、军队、国家政府机关等,自己独立做事不易成功。“伟”字的右半部分为“韦”字,没有草字头的“苇”字,感情上易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身体上女孩多弱的多,男人做事犹豫的多,有较好的文字写作能力。综合起来看“伟”字,在性格上多数为人热情,不喜欢占小便宜,做事公正性好,伟者有大意,好显示自己。长相中等,皮肤较白,身材肥胖者较少。

琳:“琳”字中的王字,主者脾气不好,管理欲强,内心好强,不服输;“琳”字的右半部为林字,林字为双木,双木易主婚姻不好,婚姻上来的晚,婚后与对方脾气不合。“琳”字在音上通“霖”字,身体上肾、肠胃不好。长相较好,大眼睛,男人性格,有一部分易有吸烟喝酒的习惯。

宇:“宇”字的上半部为宝盖头,也为“家”字头,上有护顶做为保护,做事易有贵人相助,家庭观念强,易受家庭束缚,有的家庭压力较大。“宇”字的下半部分为一个“于”字,“于”字为“干”字形,在事业上实干,为人老实,机会好者可成为实力强大的成功者,如企业家。综合起来看,名字中带“宇”字的人多数心大,看的开,爱情专一,事业上前期会有点辛苦。长相中等,好打扮显示自己。

丹:“丹”字本身为一个不全的“舟”字,也就是残舟,在女孩子的名字当中主要表现在感情上不圆满,婚姻不好,坎坷多,与父母易离多聚少,与其一方沟通不好,易独自离家在外地生活。“丹”字在性格上,多数是急性子,义气,不怕事。综合起来看,“丹”字有其沉舟一说,沾其水易其败,火炼久纯为丹。长相好,皮肤好。

浩:“浩”字的左半部为一个“氵”旁,水主动,水主柔,水者性软,水者聪灵,学习只要稍努力就可以取的好成绩,主动主柔心其不定,做事耐心不够。“浩”字的右半部分为一个“告”字,告者能说,言语表达能力强,上土下口,言语中实在话多,发音浑厚深重。综合起来看,“浩”字在其字音上有“耗”意,做事易过格,度量控制不好,本身字音有耗意理财能力差,感情上好拖泥带水。长相好,脸型方正者居多,父母易掌权。

清:此字为水青之字,左右结构。其“清”字左半部分中的水字,主叫者易出现肠胃上的毛病,不过头脑多灵活。其“清”字中的右半部分为青字,青字本身有道性,多数会与佛道有缘,懂玄学易理。“清”字的爱情运,有喜新厌旧之意,因为一旧就老,是与青字不符的。皮肤较好,身材中等,长相为福相。

洪:一生易大起大落、名噪一时,会给人带来伤害。

树:在某方面有过人之处,容易成为别人说三道四的对象。

长:能获得较高的地位和名气,凭借优越的社会背景(关系)步步高升。

永:一般用在名字中间,工作踏实,虽招风言风语,仍能坚持到底,但往往很难让领导赏识,业绩地位是干出来的,顶住压力便能出人头地,人际关系不易和顺。

星:升迁快,发迹快,而成为瞩目人物,但又会因失足而殒落。

小:名重心在小字,个子矮,身体结实,基础稳固,不易破落。金:与领导关系好,心眼多,钻营,重利、与“钱”缘重,易两面三刀,可掌财、权势。磊:容易出人头地,财旺,但不谨慎迟早要摔跟头。

路:有才能、有贡献,服务型,但付出较多。昭:个子不高,刀子嘴,豆腐心,不温柔。

富:个子不高,但身体结实,心眼多,聚财,财缘重。立:个子高,头脑灵活,有手腕,脾气不好。

燕:多情,但感情易出差错,爱干净,勤快。

英文名字的命名规则和忌讳 第3篇

关键词:英文名字,规则,结构,忌讳

许多学生喜欢自己起英文名字, 不少人不懂取名的规则, 闹出不少笑话。和中文名字一样, 英文名字其中也包涵一定的文化和历史的内涵, 也有一定规则和忌讳。

一、英文名字命名的规则

(一) 基本结构

和我们中国名字姓在前名在后不同, 英语国家的姓名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名在前, 姓在后, 其排列次序刚好与中国的做法相反, 即“重名轻姓”。有的人只有一个名, 有的人有两个或三个名。一般是首名+中名+姓。首名又称教名, 中名一般不用, 只在正式场合或签署文件时使用。如, Linda Jame Smith, 为了方便, 常写成Linda J.Smith或L.J.Smith。

(二) 现在大多数的英语国家的人士名字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1.Christian name (教名) , 顾名思义是指那些信仰基督教的教徒们才适用的称呼。由于大多数英语国家人士系基督教徒, Christian name亦被视为given name或first name的同等词。

2.middle name (中间名) 通常是为纪念先辈或父母亲朋中受尊敬人士而用其名来命名的, 一般说来中间名的纪念色彩较浓。

3.family name (姓氏) 和中国差不多, 继承父辈的, 只是位置是在最后。

(三) 中间名 (middle name) 的来源

中间名主要来源有下面几个方面:

1.采用圣经、希腊罗马神话、古代名人或文学名著中的人名作为教名。

2.采用祖先的籍贯、山川河流、鸟兽鱼虫、花卉树木等的名称作为教名。

3.教名的不同异体。

4.采用 (小名) 昵称。

5.用构词技术制造新的教名, 如倒序、合并。

6.将母亲的娘家姓氏作为中间名。英语民族常用的男子名有:James, John, David, Daniel, Michael, 常见的女子名为:Jane, Mary, Elizabeth, Ann, Sarah, Catherine。

(四) 英语的姓氏

英国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名而没有姓, 直到16世纪姓氏的使用才广泛流行开来。

英语姓氏的词源主要有:

1.直接借用教名, 如Clinton。

2.在教名上加上表示血统关系的词缀, 如后缀-s, -son, -ing;前缀M'-, Mc-, Mac-, Fitz-等均表示某某之子或后代。

3.在教名前附加表示身份的词缀, 如St.-, De-, Du-, La-, Le-。

4.反映地名、地貌或环境特征的, 如Brook, Hill等。

5.反映身份或职业的, 如:Carter, Smith。

6.反映个人特征的, 如:Black, Longfellow。

7.借用动植物名的, 如Bird, Rice。

8.由双姓合并而来, 如Burne-Jones。英语姓氏虽然出现较教名晚, 但数量要多得多。常用的有:Smith, Miller, Johnson, Brown, Jones, Williams。

(五) 一些英文名字的昵称

昵称包括爱称、略称和小名, 是英语民族亲朋好友间常用来表示亲切的称呼, 是在教名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1. 通常有如下情况。

(1) 保留首音节。如Donald=>Don, 如果本名以元音开头, 则可派生出以“N”打头的昵称, 如:Edward=>Ned。

(2) ie或-y如:Don=>Donnie。

(3) 采用尾音节, 如:Anthony=>Tony。

(4) 由一个教名派生出两个昵称, 如:Andrew=>Andy&Drew。

(5) 不规则派生法, 如:William的一个昵称是Bill。

2. 下面是一些常见英文名字的昵称。

Bob:Robert

Jimmy:James

Tom:Thomas

Mike:Michael

Andy:Andrew

Pat:Patrice

Betty/Betta/Bett:Elizabeth

Sam:Samuel

Dan:Daniel

Becky:Rebecca

Gina:Regina, Angelina

Kathy:Katherine

Mac:Macdonal

Rich:Richard

Doug:Douglas

Desiree:Des

Hon:Honey

Pete:Peter

Ann:Annie, Anna

Jen:Jennifer

(六) 英文名字的含义

英文名字都是有一定含义的, 有些甚至包含了历史文化背景, 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意义, 就如同我们常说的, 这个人“貌若潘安”, 潘安已经成了帅哥的同义词, 而非简单的名字本人。例如:

1.Alina爱丽娜, 古德语『高贵』的意思。

2.Betty是Elizabeth的简写, 这个名字让人在脑中浮现一个金发女孩的影像, 傻得可爱, 又风趣。

3.Carol (拉丁) :强悍, 有女人味的。Carol Brnett是具代表性的人。Carol被比喻为和善、居家类型、外向风趣的人。

4.Editha (老式英语) :“丰硕之礼”。对大部份人来说, Edith是平凡、穿着老旧、可爱、容易上当、又迟钝的女人。有些人则把Editha看成不受赞许的老师。

5.Emily (德语) , 勤勉的意思。拉丁语则是恭维者的意思。大部份人将Emily描绘为娇小可爱, 安静保守的女子, 聪明, 柔弱, 拘谨。

6.Ingrid (来源于斯堪地那维亚) , 意为“英雄之女“。人们将Ingrid联想为金发的斯堪地那维亚, 聪明, 热情, 又勤奋。INGA不是被描绘为美丽如Ingrid Bergman般的美女, 不然就是高大、魁梧的年长女人。

7.Anthony (拉丁) , “无价“的意思, 人们认为Anthony是高壮黝黑的意大利男人, 聪明, 强壮并坚忍。

二、英语名字命名的忌讳

(一) 名人效应, 应该避免

我们取中文名字的时候, 常常会避免和一些人的名字重复。古代的时候, 皇帝的名字都是要避讳的, 同样, 在西方现在家长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也会有所避讳, 比如Jesus (耶稣) 。

(二) 有些名字是有性别差异的

我们中国人名字也有定式, 有些名字基本是女孩子的, 比如小芳、小娟之类的。而有些是男孩子专用的, 同样英文也是如此。取名字的时候, 要尽量避免性别混淆。

(三) 名字的发音

名字是经常要来叫的, 一个不闹笑话的名字是最基本的要求。既不要让本国人笑话, 也不要让外国人觉得拗口。如Linwood, 让我们中国人容易取笑为“您无德”。再比如Roger这个名字, 居然被人念作“弱智”, 尽管本意是“famous spearman (有名的使矛的人) ”, 最后还是改名。外国人常用的名字基本是发音符合名字要求的, 所以没有把握不要自己去创造。有些人因为姓被人叫得多, 随便起个与姓谐音的英文名, 但这样的英文名单独叫尚可, 全称时就不太自然了, 如:肖珊Shawn Xiao, 钟奇Jone Zhong。

(四) 注意一些名字有特殊的意思, 不能乱取

选名字前最好能对它有些了解。很多英文名来自《圣经》或者希腊、罗马神话, 大家很常见的Mary和Samuel, 都是出自前者, 前一个是圣母, 后一个是旧约里最著名的先知;已故的英国王妃Diana, 她的名字来自希腊神话中太阳神的妹妹月亮女神, 她还身兼狩猎和多产女神之职。迪斯尼的《美女与野兽》的女主人公叫Belle, 如果看的是英文版, 就会注意到一个细节:当Belle手捧着书穿过人群, 有人唱到“her name means beauty”, Belle作为一个法语名字, 正是“美丽”的意思。此外, 由于文化差异, 有些名字引申义不雅, 如:Cat, Kitty, 在英语俚语中, 它们指的是女性的阴部 (Pussy) 。Cat宜改为Cathy, Kitty宜改为Kate。

(五) 太常见的英文名字也不要取

有些名字就如同中文中张三、李四一样, 非常常见的名字应该避免, 比如, Mary, Bob之类。

(六) 不懂语法用错词性

名字一般用名词, 不用形容词。有些人不懂这一规律, 用形容词起名, 如Lucky, 这并不是英文名。

三、结束语

以上从英语名字的规则以及命名的忌讳两大方面分析了英语名字的结构、规则。在我们注意以上这些事项后, 取个合适的英文名并不是一件难事。

参考文献

[1]曾尔奇.英汉人名的文化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02) .

[2]李世荣.英语姓名的文化阐释[J].延安教学学院学报, 2002.3.

最忌讳的创新 第4篇

最忌讳:攀附潮流、追赶时髦、贴标签,买荣光。这样做即使天天把创新挂在嘴上,到头来除了徒添笑柄,将一无所获。任何对“创新”的不专一甚至调戏和玩弄它的企图都是卑鄙的。

胡葆森:创新是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不断体现独特价值,在市场上不断取得阶段性比较优势。

最忌讳:没有落实到真正意义上而是流于概念上、炒作手法上的创新,这违反了企业的运作规律。

李晓林:真正的创新存在于创意、引进、消化、仿古及革新的积极取向当中,而且必须有当代成果。倡导创新,追求重于归宿。

最忌讳:简单理解为由两个以上毫无新意的事情的简单拼凑或原始加工,这无异于把生物领域中的骡子也称为创新。

刘太格:房地产之创新有必要遵循自然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

最忌讳:做一些只有短暂新鲜感、没有永续实惠价值的项目。

卢铿:创新是一种生存意识,有此意识才会有所行动。创新是一种竞争才能,胜与负往往决定于斯。创新是一种特殊智慧,不是所有的人都拥有它。创新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可以变梦幻为现实,可以使不可能成为可能。

最忌讳:无效的创新活动引发成本流失,过量创新导致沉重负担,阻力过大而引起政治失衡。

潘石屹:房地产的创新好象要冒最大的风险,但如果一个企业安于现状,不积极创新,那承担的风险更大,慢慢地就会被淘汰掉。

最忌讳:异想天开。就是说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创新而追求标新立异。

任志强:创新对人类生活和生存方式的创新,这核心体现了房地产专业的创新方式。

最忌讳:对城市环境生态的破坏的创新我认为是最不可取的。

杨慎:创新是启动发展的万有引力。

最忌讳:蓄意作秀和违背操作规律。

谢强:创新是责任与想像力的结晶,创新的结果是让这个世界多一份生机。

最忌讳:总停留在喊叫阶段、永远无法实现的“创新”

曾德贤:随环境变化和市场需求,塑造市场明星,引领风骚,成为销售卖点,公司获利并改变了人们生活的原动力。

最忌讳:挑战建筑法规的挑高住宅产品——夹层屋。

张民耕:创新实质是提高性能价格比,使买房者获得更多利益。

名字忌讳 第5篇

万 献 初

人的名字是个体意识的文本符号,是在社会交际中供大众便利使用的代用符号,名字常被写下来,但更多时候是供人们呼叫的,因而呼叫上的流利、顺口、易叫、易记,听感上的和谐、爽亮、优美动听,是好名字的必备要素。姓名的读音力求响亮明朗,避免阴哑闇仄。《诗·大雅·棫朴》“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就是强调文字应用须追求外在的形式美。

语言外显的韵律节奏是与人内心情绪相呼应的,语言的节奏韵律与其所表现的对象、情思的节奏韵律也是相互对应的。姓名是语言表达形式的一种,姓名用字在音读上的韵律美感是与人的生理、心理韵律节奏相应和的,找到这种应和的规律并适宜地表现出来,所取的名字就会富于韵律美感,就朗朗上口而优美动听。

语音有其先天的生理、物理属性,语音组合的条件及所形成的风格又具有一定的社会约定性,语音多种要素之间的组合几率很复杂,可谓千变万化,探寻其内在规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在探求姓名用字读音上的韵律美感形成规则之前,需要对汉语的语音知识作一些基础性的介绍,为后面的姓名音读的韵律组合分析提供术语、概念方面的准备。这些基础知识,如果取名者及使用者没太看明白也没有关系,有基本的印象即可,有利于后面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马秋武《优选论》(Optimality Theory,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介绍新近产生于音系学领域的“优选论”,指出:优选论“通过对各种可能的语言形式的对比,为特定语言选择„最优的‟或„最和谐的‟表层形式”(第10页)。又说:“构成音段的音系特征并不是无序的,而是彼此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层级关系,有些特征彼此相互关联,常常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参与音系的某些变化。音系特征以及特征组在音系变化中的表现是认识音系音段内部结构、设立音系特征以及建立音系特征架构的主要依据”(19页)。姓名用字追求语音上的韵律美感,就是语音组合上的“优选”。

1、汉字读音的结构及其韵律

汉字是用来记录汉语词的书写符号,一般是一个汉字记录一个汉语音节。汉语的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组成,如普通话“都”字的音节用汉语拼音记作dū,声母d,韵母u,声调阴平用一短平小横标在u上作ū。

普通话有21个声母:b、p、m、f;d、t、n、l;zh、ch、sh、r;z、c、s;ɡ、k、h;j、q、x,加零声母Ø为22个。声母按照发音部位分,有唇音、舌音(包括:舌尖前又称平舌;舌尖后又称翘舌;舌面前;舌面后又称舌根)、鼻音、边音等。按照发音方法分,有塞音、擦音、塞擦音、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等。声母之间在发音部位、方法上的远近亲疏差别,体现在名字读音的组合上,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听感效果。

普通话有39个韵母:ɑ、o、e、ê、i、u、ü、ï、ï、er;ɑi、ei、ɑo、ou、iɑ、ie、uɑ、uo、üe、iɑo、iou、uɑi、uei; ɑn、iɑn、uɑn、üɑn、en、in、un、ün;ɑnɡ、iɑnɡ、uɑnɡ、enɡ、uenɡ、inɡ、onɡ、ionɡ。韵母由韵头、韵腹、韵尾组成。韵腹,是主要元音在舌位前后、开口度大小高低、圆唇不圆唇等方面的区别,古称“洪、细”区别,如:“ɑ、o、u”等舌位、开口度或低或后,发出的音较为洪亮,可称“洪音”;而“i(ï、ï)、ü、e”等舌位、开口度或前或高,发出的音较为尖细,可称“细音”。韵头,是介音的区别,介音是声母与主元音(韵腹)之间的过渡中介,根据介音(韵头)可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呼:韵头或主元音是i的为齐齿呼(发细音i时开口度最小,上下齿几乎对齐咬合),韵头或主元音是u的为合口呼(发后元音u时嘴唇圆合),韵头或主元音是ü的为撮口呼(发前高圆唇音ü时嘴唇撮出),其他都为开口呼(相对于齐、合、撮而言,其他元音开口度均大些)。韵尾,附着在主元音(韵腹)之后,有i、o等元音韵尾,但主要是鼻辅音韵尾n(前鼻音韵尾)和nɡ(后鼻音韵尾)。韵母的差别比声母更为复杂,又处在音节的后部分,因而在姓名读音的变化与区别上更为复杂,“韵律”主要体现为“韵”的律动变化,因而“韵母”变化在姓名韵律美感中的地位比声母显得更为重要。

普通话有4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如u的四声为ū、ú、ǔ、ù。汉语的声调是发音时的音高,声调的调值表现为音高的升降变化不同,声调的音高不是单一的、跳跃的,而是复合的、滑动的,如普通话上声的调值记为214,念这个调时,是先从2度开始,滑落到1,再向上滑升过2、3,到达高位的4度结束。这与音乐的音高变化相似,所以赵元任先生经过语音实验,证明汉语的声调可以用音乐上的五线谱原理来标记,1930年创制了五度标调法,把一个音节的平均相对音高分成“5、4、3、2、1”五度,又依次称为“高、半高、中、半低、低”五度。随后刘复(半农)经过仪器实验测定,现代汉语普通话四声的调值为:阴平

55、阳平

35、上声

214、去声51。下面左图是五度音高示意图,右图是普通话四声音高升降的调形符号示意

汉语声调的调值可用数字标调法,现代汉语普通话四声的调值为:阴平,由最高的5平伸到5,记为55;阳平,由3升滑到5,记为35;上声,由2滑落到1再升滑到4,记为214;去声,由5下滑到1,记为51,如“妈、麻、马、骂”四声就记为mɑ

55、mɑ

35、mɑ

214、mɑ51。也可以用调形标调法,把四调的升降变化曲线縮減为短线条标在韵母的主元音(韵腹)上,如“妈、麻、马、骂”四声记为mā、má、mǎ、mà。

汉语两个音节构成一个音步,如“māmā”(妈妈)是由2个音节构成的一个音步,再如“bābāmāmā”(爸爸妈妈)是由4音节构成的2个音步。为什么是2个而不是更多或更少音节构成一个音步呢?这是由人的生理因素和心理韵律所决定的。“步”字《说文解字》训“行也”,字形是由一个正“止”和一个反“止”字上下组合而成的,“止”是带趾头的脚板形的线条化,所以趾头向前的左右两只脚板各移动一次才是一步,约80公分为一步,只移动一只脚是半步,古称半步为“跬步”,如《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人的身体器官多数是成双的:双腿、双手、双耳、双眼、双唇、双鼻孔,等等。由先天生理的双数对应,映射到心理的和谐感受,成双对应的节奏单位是稳定而优美的。就是说,两个音节构成一个“音步”,是人的生理、心理节奏在汉语语音上的自然反映。

《文心雕龙·丽辞》谓:“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从生理本能上看,人的心脏跳动和呼吸就是二节拍的——“呼-吸”、“噗-通”,人的坯胎在母体中孕育,就是感受、熟悉母亲心脏“噗通、噗通”跳动的二节拍节奏而长成的。婴儿抱在大人怀中感受的是大人走路的左右脚二拍节奏,自己学会走路就是不断实践二拍节奏。成人的原始劳作也多是二节拍的:采摘是手一曲一伸,砍斧是一挥一砍,锄挖是一起一落,锯割是一拉一推,织梭是一左一右,舂杵是一上一下,等等。所以,《周易·泰卦》谓“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易传·系辞上》归结世间万物为阴阳二元结构(二节拍):“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一阴一阳之谓道”,于是天地、日月、山水、男女、高低、大小、前后、远近、明暗、强弱等都表现为二元结构。故最早的诗也是二言诗,如传说中黄帝时期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就是二言(字)诗,二言对立变化,就成为《诗经》的四言诗。

一个音步内的两个音节,可以完全相同,如“māmā”(妈妈);也可以有或多或少变化,如“mǔqīn”(母亲)。但汉语的一个音步总是一个稳定的韵律单位,在词组、短语、句子中总是以音步(两音节)为单位来进行变换而形成抑扬顿挫的韵律变化的。变化、运动是一切生命的存在要素,成规律的变动才可能形成韵律,称为“律动”。音乐要用8个音阶交替变换形成乐曲的旋律,只用一个不变的音阶“1”或“2”是谱不成曲调的。同样的,汉语也不能用同一个音步构成诗句、诗篇,音步内的两个音节可以相同,音步与音步则必须相异以形成有律动变化的韵律语句和篇章。所以格律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声调平仄必须以2音节为音步单位作变化,“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也就有了“抑抑|扬扬|抑,扬扬|抑抑|扬”这种变化的韵律动态美感,与人的心理韵律同步,才会朗朗上口,易读易记,成为老少皆宜的千古名篇。

中古汉语(六朝至宋代)有“平| 上、去、入”四个声调,明朝释真空《玉钥匙歌诀》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中古“平声”是无高低升降的高平伸展调形,为扬调“平”;中古“上、去、入”三调是或升或降或促的调形,为抑调“仄”。“仄”字《说文》训“侧倾也”,是人在遮盖物(厂)下低头侧身的样子,故有“偏侧、低下”之义,仄调都有下降的变化。中古的入声是带有塞音韵尾的短促调,有很短的下降形,故有“入声短促急收藏”之说。到了近现代,汉语普通话、广大北方方言及部分南方方言中的入声字都失去短促的塞音韵尾,分化到“平、上、去”三声中去了,即“入派三声”。这样平声字大量增多,也分化为“阴平、阳平”两个声调,即“平分阴阳”。就现代汉语普通话来看,“阴平”55由最高的5平伸到5,“阳平”35由中3滑升到高5,两个都是上扬型的声调,可称为“平调”。“上声”214由中2滑落到低1再滑升到次高的4,先为降调;去声51由最高的5下滑到最低的1,是典型的降调,两个是下抑型的声调,可称为“仄调”。

当今大众的姓名读音当然应该体现今天汉语语音的韵律美感,声母、韵母的搭配与变化当在普通话音系二十一个声母三十九个韵母范围内进行。声调搭配与变化在姓名韵律美感中的作用尤为突出,主要体现为“扬”型的“平调”(阴平、阳平)与“抑”型的“仄调”(上声、去声)在音步间的和谐变换,其次因中古“入声”字较多派入今“阳平”中,今“平调”中有时又利用“阴平”与“阳平”的差异来体现变动的韵律美。

2、姓名音读在声、韵、调上的区别度

要有韵律美感,首先必须有好的听感区别度,过多的重复会造出模糊不清、含混纠结的语音团块,会带来听感的不快与厌烦,是产生不出美感的。《宋书·谢灵运传论》引沈约说:“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就是强调语音区别度在行文构句中的重要性。以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为例:chí tánɡ shēnɡ chūn cǎo,yuán liǔ biàn mínɡ qín。十个字中古声母、韵母无一重复。今普通话只有“池、春”声母同是ch,其它都不同,韵母全都不相同。正因为语音区别度大,变化明晰,读起来才会抑扬顿挫而朗朗上口,成为一念就能记牢的千古名句。

从听感层面讲,姓名音读要有清晰的语音区别度,不能模糊、含混而易误读;要有韵律美感上的朗朗上口、流畅动听,不能艰涩哑仄、拗口难读。从汉语语音分析角度讲,就是姓名用字之间声母、韵母、声调需要和谐搭配,不但要有同异相间的变化,还需形成节奏灵动的韵律美感。

语音要有一定的区别度,才能顺利交流。从听感上说,音色之间的差别越大意味着其区别度越高。比如:小鸡与蟋蟀的叫声差不多都是“叽叽叽……”的音色,语音区别度小;小鸡的“叽叽叽……”与青蛙的“呱呱呱……”音色差别大,语音区别度就很大。语音区别度过小就会产生听感上的模糊、混淆、晦涩,不利于言说、阅读和记忆。举个经验性的例子,我的孩子两岁半时,教他背唐诗,背李绅的古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孩子很快就背会了1、2、4句,第3句怎么也背不会,反复教也不行。奇怪之余,分析一番。噢,原来该句“谁、盘”是阳平、“知、中、餐”是阴平,中古属同一个平声调,主要元音(韵腹)多相近,后三字又都是鼻音韵尾,总之是语音区别度很小。两岁半的孩子还不懂语义,只凭听感的模仿和韵律的愉悦来记诵,可以想见,音色差别如此小的这句诗,在他听来差不多是“ɑn ɑn ɑn ɑn ɑn……”的一片模糊与含混,叫他如何记得住。

所以,姓名用字的音读首先要有较大的语音区别度。姓名念起来只有音而不见字形,单名两个字,双名三个字,听感上区别度小了就听不清楚。汉语语音的听感区别,是指音节要有较高区别度,一个汉字一个音节,一个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如取名“龚攻宫”,三字声、韵、调全同,当然不行;“龚共供”,声、韵同,只有声调平去不同,区别度过小,也不行;“龚空公”,韵、调同,只有声母稍异,也不行;“龚孔公”,有声母、声调的两项差异,稍微好一些,还是觉得绕口,说明整体的语音区别度仍然不够大。总之,名字是叫给人听的,就像音乐要有足够的高低升降变化才成曲调一样,组成姓名的音节一定要有相当程度的区别,以听感上足够区分音色为宜。语音区别度越大的名字,给人的听感越清晰,越易叫易记,也就越是好名字。

汉字一个音节由“声、韵、调”三部分组成,韵母又由“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构成,理论上一个音节有“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5个可作为语音区别的要素,如“霜”shuānɡ,声母sh、韵头u、韵腹ɑ、韵尾nɡ、声调为阴平。有的音节可以没有声母,或没有韵头(介音),或没有韵尾,但韵腹(主元音)和声调是汉语音节最起码的两个要素,如“阿”ā,韵腹是ɑ,声调是阴平。因此,音节总体听感的语音区别度大小,首先取决于韵腹的区别(主元音的洪细差别),第二是声调的区别(平仄升降变化),第三是韵尾的区别(无尾或元音韵尾开音节、鼻辅音韵尾闭音节的区别),第四是介音的区别(开、齐、合、撮的口型差别),最后是声母辅音的区别(音节开头辅助音的发音部位和方法的差别)。于是,“主元音的洪细(韵腹)→音高升降的抑扬(声调)→收尾的开闭(韵尾)→韵头的口型开合(韵头)→音节前部辅助音的位移(声母)”,形成了影响音节总区别度的重要性递减的连续统。

韵腹(主元音)区别的重要性,如:取名“胡武”húwǔ,声调、声母有别而韵母主元音同,很绕口;“米玛”mǐmǎ,声调、声母全同而韵母主元音有洪(ɑ)细(i)差别,听感就明晰多了。三字名“古如都”,声调、声母有别而韵母主元音都是u,区别度不高,很绕混;“徐如云”,声调、声母有别,而韵母主元音是音色很相近的u、ü,区别度不够高,也较绕口,若破一破,作“徐可云”,韵母主元音为u、e之别,区别度就大大提高了,听感会很好。韵腹主元音首先是洪音“ɑ、o、u(ü、)”与细音“i(ï、ï)、e”的区别度最大,其次是“ɑ”与“o、u”、“i(ï、ï)与“e”的对应区别,“o”与“u”、“u”与“ü”、“i”与“ï、ï”的区别度都很小,姓名用字间一定要注意挑主元音区别大的做韵腹以提高语音区别度。在众多的主元音中,取名字最易发且响亮动听的是“ɑ(a)”,婴儿张口发的是ɑ,所以各语言不约而同呼父母为“bɑ爸、mɑ妈”,医生查大人感冒发炎也是让张口发“ɑ…”,俄国人名尾元音最爱用a 而译作“……卡、沙、拉、佳、莎、雅、娃、娜”等,世界最畅销的饮料是“可口可乐”CoCa-CoCa,中国则是“哇哈哈”wɑhɑhɑ,好胶卷“柯达”是快门清脆的“kɑdɑ”声,人类最欢快的笑声都是“哈哈哈……”(hɑhɑhɑ……)。

韵尾区别主要是开音节韵尾(零尾、元音尾)与闭音节鼻辅音韵尾(n、nɡ)的对应区别,“龚弘农”都有nɡ尾,重复呆板。“龚坛农”有n、nɡ尾,也改善不了多少。很多地区方言前鼻音n与后鼻音nɡ不分,“n、nɡ”两韵尾区别度较小。“龚开农”有元音韵尾i与鼻辅音韵尾nɡ的较大差别,听感就清晰多了。

韵头介音的区别,齐齿呼i、合口呼u、撮口呼ü与开口呼ɑ、e(非介音)的区别最大,齐齿呼i与合口呼u、撮口呼ü的区别较大,合口呼u与撮口呼ü的区别最小。“吴婉媛”有介音u、ü,很绕口;破作“吴嫣媛”,有介音i、ü区别,好很多;再作“吴霭媛”,有ɑ对ü,显得更好。

声母辅音的区别,发音部位分组:唇音b、p、m、f;舌尖前音(平舌)z、c、s,舌尖中音d、t、n、l,舌尖后音(翘舌)zh、ch、sh、r;舌面前音j、q、x,舌面后音(舌根)ɡ、k、h。唇音与舌音各组区别最大,舌尖与舌面区别次大。舌面两组,j、q、x只与细音韵母i相拼,ɡ、k、h与洪音韵母相拼,区别还是比较大的。舌尖前、后两组最易混淆,南方人多平舌、翘舌不分,最好不要混用这两组声母,如“师思帅”声母为sh、s、sh,很绕。d、t、n、l是塞音与鼻、边音,与塞擦音及擦音的z、zh两组差别较大,只是“n、l不分”是很多人通病,“那拉妮”声母为n、l、n,很绕口。各组声母之间是发音方法的区别,鼻音与其他音的区别最大,塞音与擦音的区别次之,送气与不送气音区别最小,“皮必备”声母为b、p、b,不送气与送气的差别小,很绕口,相声的绕口令主要是绕声母相同相近的字音。

声调的区别主要是平调(阴平、阳平)与仄调(上声、去声)的抑扬变化。仄调的上声与去声差别较小,语音区别度不高。姓名喜用扬调的平声字,全用平调的姓名不在少数,故平调的阴平、阳平有二度区分的作用,帮助体现整体音读的区别度。声调和谐搭配问题在下面的音步韵律协调中展开深入讨论。

3、姓名在音步内叠音的节奏美感

汉语两个音节为一个音步,一个音步就是一个韵律变换的单位。就姓名而言,二音节双字名是一个音步,加上单字姓,是三音节二音步,如为二字复姓就是四音节二音步;单字名一音节与单字姓组成二音节一音步,与二字复姓组成三音节二音步。姓名音读的基本韵律形式就有:1)姓∣名名;2)姓姓∣名名;3)姓名∣;4)姓姓∣名。“∣”是音步切分点,也就是韵律节奏的变换点。

国际标准交谊舞的舞步节奏变换,左右脚各移动一次为一个节奏变换点,可称为一个“舞步”。生理、心理惯性是:左脚前迈一下,右脚也随之前迈一下,然后左脚后退或侧移一下,右脚也必然随之动一下,所以必然是二foot(译为步,单脚移动一次)组成一舞步。“四步舞”二舞步的节奏变换是“嘭嘭∣嚓嚓”。“三步舞”二舞步的节奏变换是“嘭∣嚓嚓”或“嘭嘭∣嚓”;“三步舞”是旋转式的狐步舞,有一个旋转间的停顿,加上停顿的半拍实际上是“嘭0∣嚓嚓”、“嘭嘭∣嚓0”,可看成是“四步舞”的变式。那么,姓名的2)式相当于“嘭嘭∣嚓嚓”,1)式相当于“嘭0∣嚓嚓”,4)式相当于“嘭嘭∣嚓0”。可见音步的韵律与舞步的韵律一样,都与人两脚对应移动的节奏相应,都是人生理、心理韵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双字姓名的叠音。双字名二音节是一个音步,音步内的两个音节是可以重复的,古人称为“叠音”,《诗经》“关关雎鸠”、“桃之夭夭”中的“关关、夭夭”,汉诗“行行重行行”中的“行行”,唐杜甫“车辚辚,马萧萧”中的“辚辚、萧萧”,宋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等,都是叠音词。古代先是女子名用叠音字,汉末翟宣的后母名“练练”,南朝齐名妓有“苏小小”等。唐代叠音人名很普遍,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四有“唐双名美人”条:“元稹妾名莺莺,张佑妾名燕燕,柳将军爱妓名真真,张建封舞妓名盼盼。又善歌之妓名好好、端端、灼灼、惜惜。钱唐杨氏曰爱爱,武氏曰赛赛,范氏曰燕燕。天宝中贵人妾曰盈盈,大历中才人张红红、薛琼琼。杨虞卿妾英英。”又《唐语林》有“郑举举”;《北里志》妓有“王苏苏、王莲莲、张住住”;《云溪友议》有妓“李端端”等;敦煌文书S514号有女户主“李仙仙、张介介”等。宋代,《梦粱录》有“唐安安、季惜惜、吕双双、胡怜怜、沈盼盼、普安安、徐双双、熊宝宝”;名妓“李师师”(shāi)更为著名;辛弃疾有两个小妾以姓为名,一个姓田叫“田田”,一个姓钱叫“钱钱”。元代,《青楼集》有“李心心、于心心、于盼盼、魏道道、赵真真、汪怜怜、顾山山、孙秀秀”。明末有“陈圆圆”,等等。男子取名用叠音字的极少,三国有个“董袭袭”,唐大历中敦煌县有个“张妹妹”,元末河南有个“王保保”,清末有个“刘少少”等。

汉语音韵研究者发现,凡是“小称”都含有爱意,西方语言也一样。叠音是小称的一种形式,幼儿初学说话,称喜爱的人或物多是叠音的,如“吃糖糖、玩狗狗”等,国宝大熊猫可爱,取名多是叠音字。所以古代叠音双名总是用于女性名字,且主要不是正妻、闺秀,而是小妾、妓女才大量使用,表示怜爱之意。今天,这样的社会背景消失了,叠音双名在女子名字中占很大的比例,是很能产的女性取名方法,象“婷婷、芳芳、平平、真真……”等女性叠音名少说都是以万数记的。

今人姓名有二字同形、异形叠音的,如“丁丁、俞俞、周周、梅梅……;方芳、林琳、田甜、金津、刘流、倪尼、杨扬、黄煌、谭谈……”等,是双名叠音的直接变化形式。有三字姓名中二字异形叠音的,如“穆木天、郑正秋、周凉量、张辛欣……”等;有三字间隔叠音的,如“石安石、胡小胡(同形间隔叠音)、杨可扬、陈白尘、颜一言、黎初梨(异形间隔叠音)……”等。还有只是略变声调的准叠音,如“金近、巍巍、李初梨、王若望……”等。这些都是双名叠音的各种变化形式。这类名字,或直接叠音含怜爱意,或有叠有变,有起有伏,都具有很好的节奏美感。如果重名率不高,这类名字是听感亮爽、节奏优美的,尤其适用于女姓取名。

小称音读含有怜爱之意,在名字后加“子、儿”等元音象童音一样又尖又细的词尾,也表示小巧可爱意味,多用于小名或爱称。清人福格《听雨丛谈》卷五“北方婴儿命名”条:“京师人家婴儿僮仆,喜用儿字命名,如来升儿、进喜儿、成儿、定儿之类甚多。按六朝时,有大将张敬儿、张猪儿,隋炀帝时,有大将来护儿、甄瞿儿,是古之仕宦且有此名,不独闾里之儿矣。又山东乡俗,小儿乳名惯以某子呼之,如犬子、二子、喜子、禄子之类,在在皆是也。”小称名字用“儿、子”尾,南方一些地区也有,以北方广大地区更为常用。小名用“阿”作词头(前缀)也是小称的一种,来源甚古,多见于史籍。汉武帝之陈皇后小名“阿娇”,汉末曹操小名“阿瞒”、刘备子小名“阿斗”,晋初王名“阿童”,东晋陶渊明的儿子陶俨小名“阿舒”、陶俟小名“阿宣”,南朝梁代刘孝绰小名“阿士”,隋炀帝杨广小名“阿”,唐玄宗李隆基小名“阿瞒”,五代杨光远小名“阿檀”,等等。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八曰:“俗呼小儿名,辄曰阿某,此自古然。”赵翼解释其原因:“各处方言不同,而以阿呼名,遍天下无不同也。本朝国语亦以阿、厄、漪起,而余随征缅甸军中,翻译缅文亦多阿、喀、拉等音。凡发语未有不起于阿者,则此乃天地之元音,宜乎遍天下不谋而同然也。”“阿”(a)是人张口就发出的一个元音,婴儿发出的第一个元音是a,第一个辅音是闭口鼻m,组成第一个音节是ma,而第一个听到的是他母亲,所以东西方多种语言都呼母亲为ma,父亲称ba或fa,都用元音a。赵翼竟然能用现代语言类型学的眼光从音理上来说明阿的用法,实在有趣。这足以说明“阿”字头的名字也是表怜爱之意的小称。名字前后加前缀“阿”、后缀“子、儿”形成表怜爱的小称,实际上也是双名叠音更远一些的变化形式。

双字姓名的双声、叠韵。汉字音节由声、韵、调组成,两字声母相同谓之双声,两字韵母相同谓之叠韵。将叠音二字的韵母略作改动就形成双声,将叠音二字的声母略作改动就形成叠韵,“双声、叠韵”其实就是“叠音”的变体。

远古人名“轩辕”为叠韵,黄帝居轩辕谷,因以轩辕为名,其后裔以之为氏,如唐有“轩辕集”,宋有“轩辕损”等,今江苏泗洪还有姓“轩辕”的家族存在。古有姓名二字叠韵者,如“杨雄、杜甫、李益、彭更、匡章”等;有姓名三字叠韵者,如汉代的“郦食其”,唐代的“刘幽求”、五代的“高敖曹”等。清人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七:“钱竹汀宫詹云:古人以二字命名者,多取双声叠韵,与夷、梨来、涛涂、弥明、弥牟、灭明、由余、余姚,皆双声也。尨降、台骀、鉏吾、围龟、且居、髡顽、州仇、魁垒,皆叠韵也。”萧遥天《中国人名研究》(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列举古人双声名如:宋殇公名“与夷”、齐管仲名“夷吾”,晋公子名“奚齐”,秦二世名“胡亥”等;列古人叠韵名如:周乐官有“伶州鸠”、孔子时有“颜仇由”、晋大夫有“知徐吾”与“陈须无”、鲁国有“叔孙州仇”,秦有太子“扶苏”等。

今人姓名二字双声如“郑重、张铮、金剑、顾工、李露、戴聃、吴为……”等;二字叠韵如“张扬、李季、郭廓、路途、张旺、蓝曼、汪刚……”等。名字的双声、叠韵与叠音一样,也是追求听感上的节奏和美,因稍有改动,其动态更富于乐音美感,双声有顺畅之感,叠韵有回荡之气。小姓取单字名,双声、叠韵法比叠音法更好,既有节奏的爽亮,又有灵动变化的气韵之美。

双音节二字名可以重叠,双声、叠韵、前缀“阿”和后缀“子、儿”等二字名都是叠音的变化形式,含有亲切怜爱的意味,听感上有爽亮的节奏,合乎名字的韵律美。就声调音高而言,小称总是以高尖调式表示柔弱可爱。女声总是比男声高而尖细,进攻者的声音总是低沉厚重有力,求助者的声音总是高尖娇柔,男人谈恋爱时会把声音变得高细以示爱意。音步内二字叠音及其各种变式多含小称爱意,因此多是高升式的平调,后一音节尤爱趋高,如“牛牛”(阳阳)读成“niúniū”(阳阴)更显得怜爱,“妹妹”(去去)在台湾读“měiméi”(上阳)示可爱,后来干脆改写成“美眉”而传遍大陆。

单字名加姓的二音节姓名合成一个音步,是二字名的对应形式,故也可以重复,如“陈晨”相当于“晨晨”、“洪宏”相当于“宏宏”等。二字名加上姓就成为三音节二音步了,音步间一定要有变化才能够形成流动的韵律结构,所以“陈∣晨晨”或“陈陈∣晨”、“洪∣宏宏”或“洪洪∣宏”都不好,音步间没有变化,就显得呆滞而不灵动,不是好名字。音步间的韵律协调与变化,下面有专题讨论。

4、姓名在音步间必须变换音读而形成动感韵律美

舞蹈的节奏在舞步间是一定要变换的,“嘭嘭∣嚓嚓”、“嘭0∣嚓嚓”或“嘭嘭∣嚓0”,都是后一舞步的节奏与前一舞步相异,才能形成动感的韵律美。同理,姓名的音步间必须形成听感明显相异的变换,姓名的音读才会有韵律协调之美感。就最常见的三字姓名而言,姓是前一个音步,二字名是后一个音步,前后音步必须有声、韵、调上的明确区别才有动感韵律,否则就死板而拗口。

音步间声母重复的,如“包∣波邦”声母都是b,重复拗口,若是“石∣波邦”、“宋∣波邦”等会好一些。“邓聃登、姜嘉江、李罗路、冯芳菲、古国高、张展帧、黄华桦……”等名字听来很绕口,主要是因为不同音步的声母完全重复。

音步间韵母重复的,如“胡∣筑夫”韵母都是u,听感十分含混,若是“郝∣筑夫”、“韩∣筑夫”就好得多了。“李既济、齐吉利、夏亚珈、姚潮涛、叶列野、周秀绸、何格克、盖凯来、史致治、游侯寿、周狩仇、朱图书、胡富夫、余曲墟、于玉驹……”等,音步间韵母全同,听感混茫而难别。

音步间韵尾重复的,如“张∣昌商”韵尾都是后鼻音韵尾nɡ,一片“哼哼”之声,若是“李∣昌商”、“戈∣昌商”会好很多。“颜延年、林廷信、孙韵伦、殷酩龄、金晋琴、颜酽烟、袁远泉、兰翰侃、来泰海、芮葵慧、黄光旷、凌庆卿、景醒影、张长刚……”等收尾相同,听感上的区别度很微弱。

总之,音步内二音节叠音、双声、叠韵都容易发音,听感明晰而节奏优美。二音步至少有三个音节,连续发三个以上同样的音,不论是声母、韵腹还是韵尾,都是费力的,听感上是呆滞而模糊的。所以,音步与音步(姓与双名)一定要有变化,最好是诸项都变,如果有一项相同,其他项原则上都需变异。音步间不但不能完全重复,相近度过高的语音要素也应避免连用:合口呼与撮口呼、前后鼻音韵尾、平舌翘舌的舌尖声母及韵母、同组声母的送气与不送气音等,都是连用而语音区别度不大的,比如“苏∣淑茹”韵母主要元音都是u,读起来都撅着嘴唇不变而显呆滞,改为“苏如云”有u有ü,仍然区别度不高。“张参刚、颜一烟、薄袍懋、邓腾龙、葛可贺、支辞诗、齐吉喜、鲁兰娜、苏旭初……”等,都是因各种音近而形成音步间区别度不够的名字,念起来拗口而别扭。有学生播音员问“许茹云”这个名字为何念来总不顺口,请看xǔ∣rúyún,极近的主元音ü、u、ü连发之难是绕混的主要原因,声母x、r是摩擦音相连而难发,rúyún阳平调连发也较难,三难相加,当然绕口了。

姓名音读的韵律变化在音步间体现得最为突出的,是声调音高的抑扬变化,故需列专题进行讨论。

5、姓名在音步间声调变换而形成韵律的协调

声调,是汉语音节中区别性特征最为外化的要素,也是汉语最突出的语音特点之一,印欧语系语言(英、法、德、西、俄等)都是无声调语言,故老外学汉语最难掌握的就是声调。汉语的声调从中古(魏晋南北朝)以来就成为汉语诗文韵律构成的主要成分,到盛唐达到鼎盛期的格律诗,主要是以声调的平仄变化来构成韵律节奏变化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相间形成抑扬顿挫,诗句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中古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中古的“平声”是平,“上声、去声、入声”是仄。经千百年变化,到近现代汉语,入声消失,平声分化为二,故现代普通话成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如前所述,在姓名韵律分析中,我们把普通话平展及上升型的“阴平、阳平”称为“平调”,把下滑型的“上声、去声”称为“仄调”。平调是“扬”,仄调是“抑”,平仄相间交错就形成抑扬顿挫的动感韵律。名字应多以延展绵长的平调收尾,读来响亮悠远。

取名字的“平调字偏好”。由于平调(阴平、阳平)字相对音高要高一些,且调形延展上扬,故有积极向上的意蕴。姓名在含义上一定要积极向上而避忌颓废阴郁,在读音上力求清爽嘹亮而避忌含混低弱,所以取名用字选用平调字的很多,是一种不待言说的心理趋势。语言学家林涛先生说,他祖父强调给孩子取名字尽量避免用仄声字,因为仄声字叫不响,所以林家至今五代人的名字多用平声字,叫起来铿锵悦耳而亮爽动听。美籍华人作家聂华苓谈写作体会说:“我给小说人物起名字常常煞费苦心,我喜欢扬,向上;而不是抑,向下。如:桃红、桑青、……”。

我指导本科生陈萍萍、黄烨祈、童宁宁完成的《武汉大学汉族学生姓名的定量分析》(武汉大学“大学生科研项目”2009),统计05—08级在校汉族本科生31532个有效姓名,得61901个名字用字。其中,平调字42892个,占70%,仄调字19009个,只占30%。音步内叠音、双声、叠韵的二字名绝大多数是平调字,二字姓名的“名”为平调字的占73%,三字姓名的最后一字为平调的占77%。这些数据有力地证明,取名字的确存在“平调字偏好”的心理趋势。

二字姓名的声调变化较自由。二字名是一个音步,单姓加单字名的二字姓名也是一个音步,音步内是可以叠音或叠韵的,所以二字姓名可以是同调的,也可以是变调的,“平平”调与“平仄”、“仄平”调比例略相当,都在40%以上,“仄仄”调只有9%,较少用。可见还是平调字用得多。

三字姓名为二音步结构,可以有“平∣平平”的“三平调”,但最好不要是同声韵的“三阴平”、“三阳平”,如“方芳芳”、“兰岚岚”之类,就显得重复僵硬;若是“卢芳芳”(阳阴阴)、“关岚岚”(阴阳阳),有音步间的阴平、阳平变化,且有声母、韵母的变化,就能构成音步间音读交错的动感韵律美。但是,“仄仄仄”的“三仄调”是极为罕见的,若叫“李依依”(上阴阴)也还可以,叫“李丽丽”(上去去)就绕口了,叫“李里里”(上上上)或“历丽丽”(去去去)就更不行了。可见,音步间的声调变换是姓名韵律美感的基本要求。“张湘霜”(阴阴阴)、“冯童隆”(阳阳阳)、“柳景选”(上上上)、“镇庆印”(去去去)等,尽管声母、韵母上有较大的区别,但都因音步间声调完全相同而显得平直呆板,缺乏动感,很绕口难念,绝不是好名字。张书岩、王保福《起名指南》(群众出版社1991)据抽取北京988个人名所作的一份调查,归纳出人名用字的声调分布约为四类:1)三字同调,读来费力、单调,有51个,占5.2%;2)相邻二字同调(三字姓名的前或后二字),有抑扬变化,读来感觉较好,有265个,占26.8%;3)

一、三字同调,因中有间隔而生变化,读来顺口,有246个;4)三字异调426,起伏跌宕,更易上口,后两项占68%。说明人们下意识中是遵循姓名音步间声调变化的需求规则的。

三字姓名的平仄优化搭配情况是有规律可循的。就我们的统计数据来看,“仄平平”的概率最高,“平平平”(实际上含有“阳阴阴”和“阴阳阳”的音步间声调变换)居第二,“平平仄”与“平仄仄”居第三,“平仄平”居第四,而“仄仄仄”最受排斥而极为罕见。“末字平调”与“音步变调”比起来,后者较为重要。如“张庆长”(阴去阳,平仄平)总被人下意识地念成 “张长庆”(阴阳去,平平仄),隐含了“音步”的先决因素。平调结尾的“平—仄—平”是三音节间的单个音节在变换,“平平∣仄”是音步在进行韵律节奏的变换,当然后者在韵律听感上优于前者。

四字姓名是两个完整音步的韵律转换,搭配的自由度与完美度比三字姓名要大很多。就现有不多的四字姓名作统计,合诗词平仄律的“平仄平平”与“仄仄平平”占绝对优势,“平平平仄”较少,“平仄仄仄”更少,“平平仄平”最少。四字姓名可以出现阴平、阳平交错的“平平平平”调式如“欧阳林风”(阴阳阳阴)等,但不大可能出现“仄仄仄仄”的调式。四字姓名在韵律变换上的空间很大,怎么变都容易体现音步间的相异原则,容易形成听感上的韵律之美,这也是四字名大有发展前景的因素之一。就单个字音声调的韵律色彩而言,阳平高昂向上、去声果敢有力而读来铿锵洪亮,多为男名所常用,如“文、明、鹏、龙、宏、煌,亮、尚、浩、庆、剑、毅”等。而阴平清脆悠扬,读来亲切柔和,多为女名所用,如“芬、芳、花、娇、春、英、清、珍、晶、新”等。

总之,姓名音步间的音读需要错杂相间,才能形成抑扬顿挫的动感韵律美,才会悦耳动听。实际上,真正的错杂相间是声、韵、调的综合运用,只是为了说解的方便,我们才分解开来逐项分析,使用时其实是综合考虑、整体把握的。都说“毛泽东”是佳名,不但意蕴好,听感上的韵律也是和谐优美、爽亮动听的:máo zé dōnɡ,主元音ɑ、e、o响亮且相互区别清楚,最后一字用后鼻韵尾nɡ显得洪亮悠远而区别于前二字的无韵尾元音,声母m、z、d是双唇鼻音、平舌塞擦音、舌尖中塞音的明晰区别,声调“阳阳阴”稍抑后扬显得平稳悠长,区别度高、搭配适宜、洪细交替、鼻舌变换、抑扬顿挫而富于穿透力,当然韵律优美、易读而又动听了。

整体把握、调整、优化姓名意蕴和韵律的途径有很多,综合利用上述各条知识,多加思考,就能在应用实践中创造出佳名来。如:二字姓名“郝汉”谐音“好汉”,意蕴不错,韵尾有别,只是声母相同、主元音相同、仄仄调同而多有不美,且二字姓名还可能重名率高,就可以在后面再加一字来作调整,譬如加个平声字“关”作“郝汉关”(仄仄平),就把声母、元音开合口、平仄调的变换都调整好了,韵律也就优美多了。再如:“彭友”谐音“朋友”,易重名,可在中间加“良、善、长、方、远”等字,成为“彭良友、彭善友、彭长友、彭方友、彭远友”等三字姓名,增加了新内容,拓展了韵律美的优化组合空间,又避免了重名,是综合治理的好办法。

名字忌讳 第6篇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送礼天国”,需要送礼的季节、机会、对象是非常的多。别小看了送礼,这其中也还是有许多讲究,许多忌讳的,稍不留意,就会闹出笑话来。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在日本送礼的忌讳吧。

2月14日的“情人节”,就是送礼的日子。据说,世界各地在这一天都是男人给女人送礼物,唯有日本,在这一天是只能女士给男人送巧克力,而男人要等到3月14日才能还礼给女士。2月14日那天,男人如果给女人送礼物就是犯忌。

还有,在日本送礼的时候,礼品盒要用硬纸绳捆绑,这种硬纸绳一般是5根一组,也有7根、9根的。为什么一定要这样?日本人认为奇数是阳数,象征吉祥,偶数是阴数,象征凶事。因此,一般都用单数。这样,使用双数的硬纸绳打点礼品盒也是一忌。这种硬纸绳分为红白和黑白两大类。红白表示吉祥喜庆,黑白表示凶事。室町幕府时代,日本和中国的贸易往来比较热络,当时从中国进口的商品箱子上都绑有红白两色的绳子。这在中国原来只是出口商品的标记,日本人却以为是吉利喜庆的象征,那以后的喜庆礼品的硬纸绳就改为红白两色,而非喜庆礼品就绑黑白两色的硬纸绳。这个习俗是不能搞错的,否则就是犯忌。

在日本送礼,对年长的人不能送钟表、书包,因为那样做意味看不起人家,暗示人家应该多学习。

不能送拖鞋、袜子,因为这存在着要把对方“踩在脚下”的寓意。

在日本送人领带,就是让对方去自杀。不仅领带不能送,项链也不能送。估计日本许多男人因为民俗里有这一忌而节省了不少钱。

据说,日本还有这样的习俗:将蔬菜、鱼、鸡以及鲜花等作为礼品赠送的时候,只能送到主人的家门口。如果是送现金,一般都要装在信封里面,最忌讳直接用手递钱。而装钱的信封也都是有正反面的。为喜庆的事情送钱,要把纸币有人物的一面与信封正面相吻合,如果是为丧事送钱,就要把纸币有人物的一面面对信封的背面。

此外,到医院探望病人的时候,不能送栽在盆里的花,也不能送菊花,前者含有盼人早死的意味,后者是在葬礼上使用的。

不能送新娘茶叶。中国有“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的俗语,日本则有“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茶”的俗语,送新娘子茶叶,犹如叫新娘子从此不再回家一样。对新婚夫妇,还不能送厨房使用的刀具以及瓷器。刀具含有切断婚缘的意味,瓷器易碎,夫妻关系当然是越牢固越好,因此也就远离瓷器礼品。

另外,梳子也是不能送的,在日文里面,梳子的发音是“苦”和“死”,显得不吉利;遇到新店开张的时候,不能送红色的花朵,因为这让人想起“火”火灾的事情,人们自然是避之唯恐不及了。

世界各国的送礼忌讳

香港人送礼禁忌:

不能送钟,毯子,白色与红色的花,这意味着不吉利,礼物数目不能有4,而以8、6、9为最好。

阿拉伯送礼禁忌:

1、阿拉伯世界禁酒,烈性酒和印有动物图案的礼品他们是忌讳的,他们认为这些礼物包上有动物图案的礼品纸其蕴意会带来不幸。

2、初次见面不送礼,被认为你想行贿。

3、您千万不能给他们的妻子送礼物。这样做是对他们妻子的侵犯,他们同时也会认为你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俄罗斯送礼禁忌:

1、俄罗斯人送鲜花要送单数。

2、用面包与盐招待贵客,表示友好和尊敬。

3、最忌讳送钱给别人,因为这意味着施舍和侮辱。

德国人送礼禁忌:

1、德国人是很会挑剔的,包装要力求尽善尽美。

2、德国人不习惯玫瑰送人,他们认为玫瑰是情人间的专利,万勿送给主顾。

3、德国不喜欢别人送厚礼,送礼超过一定金额必须纳税。

4、送花不能送十支,他们反感“成打出售”的物品。

5、带有“黑猫”和“喜鹊”图案的物品不能作新年礼物。德国人认为,看见黑猫会带来不幸,因为黑猫是邪恶女巫的化身。喜鹊有“小偷”的恶名。

澳大利亚送礼禁忌:

1、在数目方面,受基督教的影响,澳大利亚人对于“13”与“星期五”普遍反感至极。

2、在人际交往中,若澳大利亚人应邀出游,请不予以拒绝,会被他们理解成不给面子。

3、澳大利亚人崇尚人道主义和博爱精神。在社会生活中,他们乐于保护弱者。除了保护老人、妇女、孩子、弱小种族之外,他们还讲究保护私生子的合法地位,甚至将保护动物看作是自己的天职。

4、金合欢花与桉树,是澳大利亚人最喜欢的植物,并且被视为澳大利亚的象征。因此,它们分别被定为澳大利亚的国花与国树。

5、澳大利亚人最喜爱的动物是袋鼠与琴鸟。前者被澳大利亚人视作澳洲大陆上最早的主人,后者则是澳大利亚的国鸟。在澳大利亚人眼里,兔子是一种不吉利的动利。他们认为,碰到了兔子,可能是厄运将临的预兆。

美国人送礼禁忌:

送礼物要送单数,且讲究包装,认为蜗牛和马蹄铁是吉祥物。

法国人送礼禁忌:

1、不要送菊花,杜鹃花以及黄色的花。

2、不要送带有仙鹤图案的礼物,认为仙鹤是愚蠢的标志。

3、不要送核桃,核桃是不吉利的。

4、不给女士送香水,被认为过分亲热。

5、法国人喜欢那些融知识性、艺术性为一体的礼物。比方说可以是印有美景良物的风光杂志、画册、一幅装潢精美的芭蕾舞剧照或者是蕴意深刻的小工艺品。

中国人送礼禁忌:

1、不能给恋人送伞哈!伞和散音同。

2、不送绿色帽子给男人,表示妻子不忠。

3、不能给老人送钟在中国,白色常是大悲之色和贫穷之色。同样,黑色也被视为不吉利、是凶灾之色,哀丧之色。

4、如不能为健康人送药品,不能为异性朋友送贴身的用品等。

英国人送礼禁忌:

一般送价钱不贵但有纪念意义的礼物,切记不要送百合花,因为这意味着死亡。

送礼的其他忌讳

送礼数量上的忌讳“4”听起来就像是“死”,历来为人们所忌讳。

近年来,随着中西方文化的融合,13也成为了人们不喜欢的数字。在送礼中以避开这两个数字为佳。

送礼颜色上的忌讳传统习俗中认为红色寓意喜庆,却将白色、黑色视为不吉利。在喜事中多用红色,把白色、黑色用在丧事中。

相关文章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精选13篇)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第1篇清涧分部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理科实验操作、体育考试安全工作预案为...

1
2025-09-19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精选9篇)2024国培总结 第1篇2017教师国培学习总结当今社会,教事业迅猛发展,各类培训数不胜数,而“国培”对于我们教育发...

1
2025-09-19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精选5篇)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第1篇2018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

1
2025-09-19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1篇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1
2025-09-1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3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六年级...

1
2025-09-19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精选12篇)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第1篇2011公考备考:《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2011-0...

1
2025-09-19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精选4篇)以案促改主持词 第1篇主持词同志们:根据市委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局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动...

1
2025-09-19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精选5篇)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第1篇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以下是...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