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弥散性腹膜炎范文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弥散性腹膜炎范文(精选9篇)

弥散性腹膜炎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3例:例1, 男, 55岁, 因左侧腹股沟斜疝嵌顿, 自我强行回纳后腹痛腹胀并进行性加重29 h入院;例2:男, 4岁, 因腹痛、发热6 d入院;例3:女, 47岁, 因子宫切除术后1个月后腹胀、腹痛、发热3 d入院。

1.2 术前检查

3例均行腹部立位平片及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均发现膈下存在游离气体, 例1患者肠管内有多个气液平面, 例2、例3患者肠管胀气明显。

1.3 手术治疗

3例均在入院当日行急诊剖腹探查术, 术中发现均为空肠穿孔并发急性弥散性腹膜炎, 穿孔距屈氏韧带距离分别约为70 cm、30 cm和55 cm。例1患者行穿孔修补及穿孔两侧正常空肠侧侧吻合术, 术后第6天引流管内有胆汁样引流液排出, 二次剖腹探查发现原穿孔缝合裂开, 行空肠双造口;例2患者行空肠双造口, 7周后行造口还纳术;例3患者行穿孔修补术, 术后第3天切口裂开, 行切口减张缝合术。

2 结果

例1患者二次手术5个月后空肠造口自愈;例2患者二次手术后3周痊愈;例3患者二次手术后自动出院, 出院10 d后因感染性休克死亡。

3 讨论

3.1 近段空肠穿孔并发急性弥散性腹膜炎的病理生理空肠特殊的解剖特点和生理特性:

衔接于十二指肠, 胃液、胆汁、胰液等持续刺激。一旦发生穿孔, 尤其是近段空肠发生穿孔, 脏器内的潴留物、消化液、细菌大量进入腹腔, 引起强烈的腹膜反应, 机体出于自身保护的生理反应, 网膜会向穿孔部位移动并包裹病灶处, 穿孔处系膜、网膜和腹膜充血、水肿、粘连, 相继发生腹腔感染和肠梗阻。大量消化液的丢失, 也可导致内环境的紊乱。

3.2 腹腔冲洗及引流

剖腹探查往往是急症期的被动手术, 首先面对的是处理腹腔感染, 由于消化液及细菌的巨大刺激, 肠管间、肠管与腹壁间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 我们体会:有的粘连必须解除, 有的粘连可以保持原状。在分离粘连时应有足够的耐心, 操作要细致, 以免造成肠管多处严重损伤, 形成“骑虎难下”的局面[1]。腹腔冲洗是不可缺少的, 我们体会:采用含肝素的生理盐水或林格液进行腹腔冲洗可起到稀释细菌和毒素的作用, 冲洗的彻底性可以得到保障。“若有怀疑即放引流”一直被认为是外科医师必须遵循的原则, 引流也代替不了腹腔冲洗, 同时腹腔引流管也有可能成为肠梗阻、疝或瘘的形成因素。我们体会:在近段空肠穿孔并急性弥散性腹膜炎时由于组织水肿、张力大、污染重, 故要在术后皮下切口及穿孔附近放置引流, 但应该在7 d内拔除。

3.3 术式的选择

通常我们对于穿孔口小、腹腔污染较轻的实施穿孔修补术;对于术中已经确定的坏死空肠, 行坏死肠段切除及肠端端吻合术;腹腔污染严重者行肠外置造口术, 对于未坏死的而存活有疑问的肠管不应切除, 可将其外置, 双腔造瘘, Ⅱ期吻合还纳。只要消化液能够得到有效引流, 大多数消化道瘘可以自然愈合。虽然缺血坏死的肠管是手术切除的指征, 但肠管绞窄坏死的诊断治疗始终是外科医生面对的一个难题, 难点在于有时术中很难判断肠管活力。

外科医生往往有追求“完美”的天然冲动, 或过于盲目自信, 或过于考虑患者经济条件, 而采取穿孔修补或坏死肠管切除吻合, 结果是适得其反。所以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 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生理状况、手术耐受力, 且局部组织水肿、解剖不清等因素给彻底手术带来的风险。依据损伤控制理论, 在患者生理状态不稳定的情况下, 往往建议Ⅰ期修补或造口术式, 待病情稳定后, Ⅱ期手术创建消化道。因此对于该急腹症我们认为不应当悉数探求一次治愈, 急症剖腹探查术式的选择必须要遵循简单、有效、安全、副反应小, 以解决基本问题为原则, 使患者在最大范围内以最简单的术式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外科手术能有效阻断病情进展, 在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直接决定疾病的转归[2]。此类患者的经济条件往往有限, 更要强调安全第一, 尽可能避免处理不当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 诸如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加重患者痛苦和产生医患纠纷等。

总结急腹症再手术不外乎病情因素、技术因素、责任因素及设备环境因素等, 再次手术要处理好“五关”, 即内稳关、失衡关、出血关、感染关、脏器功能障碍关和营养不良关。再次手术对患者的打击较大, 尤其是对抵抗力低下、虚弱的患者, 处理不当会导致患者因感染死亡。何时再手术在临床中常难以预料, 其重要性在于避免错过手术时机, 及时纠正可能引发的新问题, 有效地避免再手术使其减少到最低程度[3]。我们认为面对必须实施的手术, 患者必然会产生一些精神紧张甚至思想顾虑, 需针对患者的思想状况做好沟通工作, 以取得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主动配合, 在理解的情况下接受手术。由于急腹症再手术常暗示着医疗过失, 诱发医疗纠纷, 因此病情的告知、患方的理解极为重要, 术前应向患者及近亲属充分履行告知义务, 让患方明白自己的病情, 明白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和影响自己病情好转应注意的事项, 以及我们采取的相应措施, 从而得到患方的理解、协助和支持。

3.4 术后肠梗阻与肠麻痹的鉴别

现在一般认为肠麻痹是由于毒性作用或创伤引起的肠运动功能的障碍, 而不同于急性肠梗阻, 其特点是肠活动缺乏协调性, 并且肠蠕动明显减少。目前认为肠麻痹已经缓解, 最有生理意义的指标是患者可以耐受口服进食而没有腹痛、腹胀和恶心等不良表现。急诊或二次手术后不可避免地出现暂时性或转为长时间的消化道功能障碍, 医患双方面对肠功能的恢复都缺乏自信, 担心出现肠梗阻, 由于过分担心甚至会错误地把肠麻痹判断为肠梗阻而手术导致并发症增加, 住院时间延长, 费用增加, 甚至危及生命出现纠纷。肠麻痹的诊断不应该由于持续时间长而受到怀疑, 要避免因信心动摇而对肠麻痹进行手术[4]。因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肠梗阻与肠麻痹的鉴别, 集中集体智慧科学判断, 而不是武断激进。

3.5 术后的综合治疗

术后营养支持是极其重要的, 营养支持不仅是一种支持手段, 能增强患者的愈合能力与免疫能力, 使患者有条件等待病情的缓解;更是一种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 可以减轻低蛋白血症, 促进肠壁水肿消退, 使肠管早日恢复功能, 让患者尽快度过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期。感染患者可以因为营养不良而影响其最终转归, 其营养支持最根本的一个策略是必须采取各种手段控制感染[5]。如果术中发现腹腔污染严重, 术中广泛分离粘连等, 可适当延长术后患者禁食时间。但在此必须强调:在进行营养支持时, 应当优先注意维持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重要脏器功能稳定, 在患者度过应急反应后再进行适当的营养支持。

术后胃液、胆汁、胰液等各种消化液不断分泌影响术后转归, 早期给予生长抑素等可以有效抑制消化液分泌并缓解相应刺激, 改善空肠造口环境, 促进其自行愈合, 我们认为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

总之, 笔者认为对于近段空肠穿孔并发急性弥散性腹膜炎患者, 及时送治、选择简单而有效的一次或多次手术、加强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抑制消化液分泌等措施, 是提高该急腹症治疗效果的主要手段。近段空肠穿孔并发急性弥散性腹膜炎虽然少见但在基层医院不可避免, 临床上应当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黎介寿.改善肠粘连性小肠肠梗阻手术的质量[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 (8) :450.

[2]所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时机及术式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 29 (6) :469-470.

[3]姜洪池, 乔海泉.腹部外科再手术的指征和时机[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2, 20 (4) :196.

[4]朱维铭.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 23 (8) :459-460.

鹅卵黄性腹膜炎的诊断与防治 第2篇

1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母鹅的产蛋季节,随着母鹅产蛋停止,本病流行也停止。该病流行常造成产蛋母鹅成批死亡,死亡率占母鹅总数的10%以上。

2 临床症状

母鹅群在开产后不久或产蛋期间,发现部分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不愿行动,下水后在水面上漂浮、防群。仔细检查可见肛门周围沾着污秽发臭的排泄物,排泄物呈黑色,其中混有蛋清、凝固的蛋白或卵黄块。最后病鹅不食,失水,眼球凹陷,衰竭而亡。一般病程3~7d,少数病鹅能自行康复,但不能恢复产蛋。在鹅群发病期间,母鹅的产蛋率明显下降,畸形蛋明显增多,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大大下降。对整个鹅群来讲,要恢复产蛋率一般要经过20d左右。

3 病理剖检

可见腹腔中充满黄色腥臭的液体和破坏的卵黄,腹腔器官表面覆盖着一种淡黄色、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用刀容易刮落。肠系膜发生炎症,使肠环相互粘连,肠系膜表面覆盖着有针尖状小出血点。卵巢中的卵子变形,呈灰色、褐色或酱色,有的卵皱缩成瓣状。卵黄薄而易破,积留在腹腔内的卵黄大多凝固成硬块,切面呈层状,已破裂的卵黄凝结成大小不等的碎片。输卵管粘膜有炎症及针尖状出血点和淡黄色纤维蛋白沉着物。

4 微生物学检查

从病鹅十二指肠和输卵管的不同部位粘膜上蘸取材料,分别接种在新鲜的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和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4h,可发现在培养基上菌落较大,分别呈现砖红色和黑色且带有金属闪光。

5 治疗

治疗病鹅时,内服呋喃唑酮,每只每日25mg,混入饲料中,连喂3~4d;肌肉注射链霉素、氯霉素、庆大小诺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疗效都较好。

6 小结与讨论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剖检、微生物学检查及治疗效果,可确诊此病。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6.1 在母鹅产蛋前一个月,注射“蛋子瘟”疫苗。

6.2 平时加强鹅群的清洁卫生工作,定期消毒,禁喂霉变、腐败的饲料。种鹅放养的水质要清洁,口岸的坡面不能太陡,要平缓,否则产蛋期的鹅每次下水和上岸要挣扎、滑跌或跳跃,致使腹腔里的蛋破裂,感染发病。

6.3 在产蛋前要逐只检查公鹅,将生殖器上的结节切除,对溃疡面和创口每天用4%~5%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再涂抹磺胺类等消毒药,促进公鹅康复。有条件的鹅场可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这样既可减少患病机会,又可提高公鹅的配种比例。

6.4 控制鹅群饲养规模,每群饲养数量在500~600只为佳,便于管理和疾病的防治。

弥散性腹膜炎 第3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3年2月到2015年9月诊治的腹膜炎患者72例,纳入标准:经穿刺活检、病理及综合征状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和癌性腹膜炎;临床资料完整;知情同意本研究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结核性腹膜炎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4~78岁、平均年龄45.25岁。癌性腹膜炎组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45.11岁;原发肿瘤来源:胃3例、肝5例、前列腺2例、子宫及附件1例、胰腺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CT诊断方法选择东芝公司Aquilion16层螺旋CT机扫描,扫描管电流200~300 mA s,管电压120 k V,平扫后再行增强扫描;螺距自动匹配,扫描层厚层距为3~8 mm。增强扫描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1.5~2.0 mL/kg计算,动脉期延迟时间28~30 s,门脉期延迟扫描时间约为60~70 s,注射速率2~5 mL/s。

1.3观察指标所有患者的影像诊断结果,均由影像科2~3名专业医师共同阅片进行判定,主要包括小网膜囊积液、大量腹水、腹膜及网膜增厚、腹腔淋巴结肿大、小肠壁增厚等。

1.4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 14.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CT特征对比在结核性腹膜炎与癌性腹膜炎的CT特征中,均可见小网膜囊积液与小肠壁增厚,两组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腹膜炎组以少量腹水多见,腹膜增厚以均匀光滑增厚为主,强化较明显;癌性腹膜炎组以大量腹水多见,壁腹膜呈不规则宽带状、结节状增厚见图1、图2。两种征象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CT鉴别诊断价值在72例患者中,CT判断为结核性腹膜炎63例,癌性腹膜炎9例,结核性腹膜炎与癌性腹膜炎的CT鉴别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0%(60/60)和75.0%(9/12)。见表2。

3讨论

腹膜炎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典型的弥漫性病变,轻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重度患者若不及时治疗则可诱发全身系统性感染,严重的可导致患者死亡,并且器官或周边组织损伤同样也会加重患者机能的下降,严重影响患者原有疾病的恢复[3]。腹膜炎的感染途径以腹腔脏器和淋巴结结核的结核灶直接蔓延为主,可合并腹腔淋巴结结核,后者常累及肠系膜、肝门及胰周淋巴结。

临床将腹膜炎分为结核性腹膜炎与癌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的发生率较高,癌性腹膜炎的发病率不及结核性腹膜炎高,但由于其临床症状与结核性腹膜炎极为相似,临床仅依靠症状诊断并不能对其有效鉴别。本研究显示癌性腹膜炎组的CT特征表现为小网膜囊积液、大量腹水、腹腔淋巴结肿大、壁腹膜呈不规则宽带状、结节状增厚,其中癌性腹膜炎时出现小网膜囊积液,主要是由于腹膜转移血行播散到小网膜囊所致,而非肿瘤性腹水主要积聚在大网膜,很少见于小网膜内。结核性腹膜炎与癌性腹膜炎都常见腹膜增厚,由于病理过程的不同,结核性腹膜炎腹膜增厚以均匀光滑增厚为主,而癌性腹膜炎则以不规则、结节状增厚为主[4]。在鉴别价值上,螺旋CT与增强CT可实现对结核性腹膜炎与癌性腹膜炎患者病理改变相关的诸多影像数据的获取,且所获取差异性影像数据能够为结核性腹膜炎与癌性腹膜炎的临床诊断与定性鉴别提供有力的参考。本研究显示在72例患者中,CT判断为结核性腹膜炎63例,癌性腹膜炎9例,为此结核性腹膜炎与癌性腹膜炎的CT鉴别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0%和75.0%,表明正确认识结核性腹膜炎与癌性腹膜炎的各种CT征象对两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有助于做出结核性腹膜炎和癌性腹膜炎的鉴别诊断,值得在腹膜炎的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永章.螺旋CT在结核性腹膜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5,14(12):63-64.

[2]王俊青,乔英.MSCT对结核性和癌性腹膜炎的诊断及鉴别价值[J].医学影像.2012,50(34):76-78.

[3]方伟军,刘庆余,张颖,等.结核性腹膜炎CT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2,21(2):503-505.

弥散性腹膜炎 第4篇

[关键词] 一贯制责任护理;结核性腹膜炎;从医行为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2-161-02

结核性腹膜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炎性病变,也是结核病中的重症,一般并发有结核性多浆膜炎、粟粒性结核,其病程长、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一贯制责任护理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对腹腔置管注药开始到引流、出院,整个过程中负全部责任,将按照医生一贯制医疗服务模式执行[2]。采用这种护理模式更具人性化优势,进一步保证患者安全。本研究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临床一贯制责任护理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结核性腹膜炎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35~45岁,平均(40.3±4.2)岁,病程15 d~12个月,临床症状:发热33例,腹胀30例,腹痛30例,恶心呕吐20例,便秘22例。80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本项调查,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40例和观察组(一贯制责任护理模式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病程长短、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软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一贯制责任护理模式:(1)入院指导;(2)健康教育指导;(3)有规律的安排作息时间;(4)加强护理巡视;(5)加强饮食指导;(6)出院指导。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 通过对患者满意度调查,主要从患者对于环境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技术和能力满意度、健康宣教满意度、护理管理满意度情况。

1.3.2 观察两组患者从医行为情况 从医行为完全:患者能按时完成相关性检查,按时服药、合理的饮食习惯、作息规律、运动适度、戒烟限酒、心理状态调整良好等行为符合率>95%;从医行为不完全:患者能按时完成相关性检查,按时服药、合理的饮食习惯、作息规律、运动适度、戒烟限酒、心理状态调整良好等符合率(50% ~ 94%);从医行为完全不从:患者能按时完成相关性检查,按时服药、合理的饮食习惯、作息规律、运动适度、戒烟限酒、心理状态调整良好等符合率<5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統计学软件SPSS 13.0建立数据库,通过x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的比较(表1)

2.2 两组患者从医行为情况的比较(表2)

3 讨论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属于较常见的腹膜炎[3]。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

腹泻、腹部肿块、腹水及结核毒血症等[4]。本研究通过一贯制责任护理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和观察,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从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主要护理措施如下:(1)患者从入院开始,向患者耐心讲解医院的救治环境,科室内医生、护理人员的资质、阅历,一方面保证患者病房的舒适、整洁、安静,给患者以宾至如归之感,另一方面通过对于医护人员个人情况的了解,使其加强对于临床治疗的信心和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5]。(2)通过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耐心的讲解结核性腹膜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案及化疗方案。并且讲解结核性腹膜炎传染病、传播途径,使患者自觉遵守隔离制度。使患者了解即使在正规方案治疗下,也有可能出现耐药菌株和结核性腹膜炎复发的可能性。患者要坚持遵守医嘱、早期、联合、规律的用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护理人员要事先向患者讲解,给患者以心理准备[6]。(3)患者急性期要保证卧床休息,减少日常活动,保证患者的病房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休息过程中保证患者病房内安静、整洁,从而利于患者机体代谢降低,减少毒素的排出和吸收,缓解毒血症等发生率。如果患者的体温、腹水均降至正常,可进行适量的户外散步。休息过程中要保证身体处于正确的姿势,尽可能做到最彻底的休息,保证体力、心理、脑力各方面休息。(4)通过定期护理巡视,对于患者结核中毒症状、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体征进行观察,倾听患者的主诉,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主要包括有无腹痛、压痛及反跳痛,腹肌是否紧张,腹部是否有揉面感。(5)结核病患者自身的能量、营养消耗较大,同时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又会出现贫血等症状。患者饮食需要应用高能量、高蛋白、高纤维素、易于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6)结核性腹膜炎病情容易反复,治疗过程较长。患者出院后腰保证规律的生活,保证充足的休息、睡眠,避免活动过多引起劳累。戒烟限酒,忌暴饮暴食,注意预防感染,防治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一贯制责任护理应用于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患者满意度和从医行为均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莹,邹丽艳,乔玉兰,等.结核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1):68-69.

[2] 万宏伟,侯燕文,洪莉华.对孕产妇实施一贯制责任护理的成效分析[J].护理学报,2009,16(10):46-48.

[3] 肖慧林,段翠香.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护理[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6,15(12):945.

[4] 姚秀英.结核性腹膜炎护理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0,4 (3):182.

[5] 侯燕文,万宏伟,洪莉华.产科一贯制责任护理模式的实施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70-71.

[6] 张羽梅,朱妹媛,邓国防.一贯制责任护理对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从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6):65-66.

结核性腹膜炎60例临床分析 第5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 男26例, 女34例, 年龄16岁~69岁, 平均年龄34岁, 病程7 d~1年。

1.2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有腹胀 (70.9%) , 腹痛 (64.3%) , 发热 (53.5%) , 恶心、呕吐 (42%) , 盗汗 (35%) , 体重减轻 (40.5%) , 腹泻 (10%) , 腹外结核 (33.6%) 。主要体征为腹水 (79%) 、腹部压痛 (44%) 、腹部包块 (20%) 、腹部揉面感 (63.4%) 。

1.3 实验室检查

(1) 腹水检查:55例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术, 腹水外观多为草黄色渗出液, 少数呈血性或乳糜样, 李凡他试验均阳性, 比重>1.018, 蛋白定量>25 g/L, 白细胞计数>0.5106/L, 以淋巴细胞为主;腹水涂片查抗酸杆菌阴性;腹水病理见较多淋巴细胞, 未见瘤细胞; (2) 腹部B超和 (或) CT检查:腹腔积液55例, 腹腔淋巴结肿大6例, 腹膜增厚、粘连25例; (3) 胸部X线:继发型肺结核3例, 胸水5例, 心包积液1例; (4) 结肠镜发现肠结核3例; (5) 腹部X线片见腹腔内大小不等的斑点状或结节状钙化影10例; (6) 化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45例, 血结核抗体阳性15例。

1.4 诊断、治疗方法

诊断主要依据症状、体征、腹水检验、红细胞沉降率, 结合X线、腹部B超、CT检查综合判断。对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的患者均给予联合抗结核治疗 (2HREZ/10HR方案) , 强化治疗2个月, 巩固10个月, 总疗程1年。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给予甘草酸制剂保肝 (如甘利欣胶囊等) 治疗。对全身结核中毒症状重、大量腹水患者, 加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片短期口服, 利尿及放腹水减轻症状。增强体质调节免疫功能用乌体林斯注射液肌注。用药过程中注意肝肾功能损害、视力下降、多发性神经炎等不良反应的出现, 增加营养, 改善全身情况。疗程2个月后效果不佳者加用左氧氟沙星片300 mg口服1次/d治疗。

1.5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治愈:腹水和 (或) 临床症状消失;好转:腹水减少, 和 (或) 临床症状改善;无改变:腹水量或临床症状无变化;恶化:腹水增多, 或临床症状加重。

2 结果

疗程结束时临床治愈50例, 占83.4%;好转5例, 占8.3%;无改变3例, 占5%;恶化2例, 占3.3%.

3 讨论

结核性腹膜炎是浆膜结核之一, 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散性腹膜感染, 多继发于回盲部, 也可由血行播散引起。在我国常见, 占结核发病率的15%[2].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故诊断和鉴别诊断较为困难, 而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治疗对结核性腹膜炎的预后有较大的影响。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要获取细胞学及病理依据非常困难, 其临床诊断无统一标准, 大部分病例是依据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的。笔者认为, 诊断结核性腹膜炎时可参考以下依据: (1) 有腹痛、腹胀、腹水征、腹部揉面感或粘连性包块等典型的腹部症状和体征。 (2) 有肺结核或腹膜外结核的病史。 (3) 有发热、盗汗、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等活动性结核表现。 (4) 腹部B超或CT检查发现腹水或包块, 腹膜增厚或网膜粘连形成团块, 腹部平片见钙化影。 (5) 腹水检查为渗出液, 淋巴细胞为主, 腹水病理未查见瘤细胞。 (6) 排除肝硬化、结缔组织病、寄生虫、肿瘤等引起的腹水。 (7) 诊断性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有效。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须遵循早期、联合、规律、足量、全程的原则, 并尽可能地抽尽腹水, 对结核中毒症状重、大量腹水等患者, 需短期加用糖皮质激素, 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 且对减少渗出、促进吸收、防止或减少腹腔粘连, 防止肠梗阻有重要意义。对治疗2个月以上无效的病例, 需适当调整抗结核方案。

参考文献

[1]王宏, 刘文曲.结核性腹膜炎并肠梗阻诊治体会[J].腹部外科, 2004, 17 (1) :20-23.

急性乳糜性腹膜炎的治疗 第6篇

1病例介绍

病例1:男, 45岁。发热、腹胀、腹痛12 d。体检:腹部轻度膨隆, 全腹肌紧张, 压痛反跳痛, 腹水征阴性。手术见腹腔有混浊乳白色液体1 200 ml, 末端回肠系膜发现4个肿大淋巴结, 其中1个已破溃, 切取该淋巴结送病检报告为化脓性淋巴结炎。腹水乳糜试验阳性。诊断: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并发急性乳糜性腹膜炎。住院10 d痊愈出院。

病例2:男, 52岁。发热、腹痛、腹部膨大23 d, 体检:体温37.7℃, 蛙状腹, 腹水征阳性全腹压痛反跳痛, 腹腔穿刺出乳糜色液体, 乳糜试验阳性, 手术见有乳糜样腹水2 000 ml, 小肠系膜根部有一 11.5×3×3 cm3破裂埸陷囊状物, 切除该囊状物, 腹腔置引流关腹。病检报告为淋巴管囊肿。住院15 d痊愈出院。诊断:小肠系膜淋巴管囊肿破裂合并乳糜性腹膜炎。

病例3:男, 48岁。牛角抵伤腹部16 h入院。体检:体温38.9℃, 右上腹有一伤口长3 cm, 大网膜外露。术中见, 腹腔有血性混浊液体1 000 ml, 空肠上段贯通伤。游离十二指肠见其后方乳糜池有一长0.2 cm纵形裂口, 有乳糜液体流出, 缝合结扎该裂孔, 切除破裂肠管, 置引流管关腹。住院18 d痊愈出院, 出院诊断:外伤性肠破裂, 乳糜池破裂, 腹膜炎。

病例4:男, 56岁, 发热、腹痛、腹部包块1个月入院。手术见小肠系膜根部有一12×12×9 cm3大脓肿, 行切开引流。术后1、2、3、4 d分别引流出乳糜样液体120 ml、150 ml、250 ml、400 ml, 乳糜试验阳性。患者病情日渐加重, 腹膜刺激征明显。考虑腹腔有较大量乳糜液, 术后5 d第2次剖腹, 腹腔有乳糜样液体600 ml。于肠系膜根部原脓肿周围3个淋巴结内注射美兰注射液各0.3~0.5 ml, 20 min后靠近脊柱侧脓肿壁切开处有蓝色液体流出。丝线“8”字缝扎, 术后未再有乳糜漏出。住院21 d痊愈。出院诊断:肠系膜根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并发急性乳糜性腹膜炎。

2讨论

2.1 治疗体会

本文报告的4例均经结扎乳糜漏口, 通畅有效的腹腔引流抗炎和营养支持而治愈, 例3术中结扎了乳糜池而未出现淋巴回流障碍, 可能与淋巴管存在着大量的侧支循环, 或与门静脉、下腔静脉之间存在有淋巴-静脉吻合有关, 术中寻找乳糜漏口有时较为困难。我们于例4第2次手术中, 应用美兰注射液在判断发生乳糜漏可能性最大的组织周围淋巴结内注射0.3~0.5 ml, 观察20 min后发现了漏口。此方法简便, 迅速、准确, 值得借鉴。在行腹部肿瘤扩大根治术, 肠系膜部脓肿切开引流累及肠系膜或后腹膜的腹部外伤手术时, 易发生淋巴管损伤, 关腹前应仔细探查, 如发现乳糜液及时处理, 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2.2 护理体会

结核性腹膜炎24例诊疗分析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实验的患者是2006年3月~2011年3月由本院接收并治疗的24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 其中男10例, 女14例, 年龄16~65岁, 平均年龄45.34岁。本组所有患者发病后至住院治疗的时间间隔最短为7 d, 最长3个月。

1.2 临床表现

本组24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入院后检查结果和实际记录的情况显示患者的临床表现为:14例患者表现为腹痛、12例患者表现为腹胀、10例患者身体明显消瘦、7例患者表现为发热、6例患者表现为呕吐、2例患者表现为腹泻。临床检查后的表现为:11例患者腹壁有柔韧感、10例患者有腹部压痛、3例患者有腹部肿块。通过对患者的病史询问发现:4例患者既往有结核病史、13例患者合并肺结核、2例患者合并肠结核。

1.3 诊断依据

根据我国有关医学诊断说明显示结核性腹膜炎患者诊断过程中医学仪器检查的结论为腹水带有草黄色、淡血性、微浑浊渗出液, 结核菌素 (PPD) 试验显示结合抗体呈阳性;腹腔镜监测可发现患者的腹膜充血增厚、CT腹膜扫描腹膜呈花纹样网膜, 肠系膜变形、B超检查可出现腹膜钙质化。

1.4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史研究、临床表现和医学仪器检查分析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内科常规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并且对于腹水净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腹腔抽水等治疗手段, 直至腹水消失。常规药物治疗患者采取2HREZ/10h R方案强化治疗2个月后检查其治疗效果, 对于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在以前继续不便治疗的基础上加之左氧氟沙星片进行治疗, 直至患者康复。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肠部分切除或粘连松解术等方法。

1.5 疗效判定标准[2]

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医学仪器检测显示完全康复为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医学仪器检测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为有效;患者的临床表现未得到缓解甚至恶化, 医学监测无明显变化为无效。

2 结果

参与本次试验的所有患者经过本院科学的手段进行检测、诊断和治疗后, 其中有21例患者彻底治愈, 治愈率高达88%, 有2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的好转, 有效率为8%, 另外还有1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没有明显好转, 治疗无效率为4%。

3 讨论

结核性腹膜炎疾病在我国经过普及预防手段的实施后基本上杜绝了此类病症的发生, 但是由于个别患者由于所处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影响以及个人的身体素质差异等方面的因素, 导致我国目前仍有少部分人患结核类疾病。结核性腹膜炎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结合类疾病, 其特点为治疗周期长、患者承受痛苦和负担较大。在国内外医学界调查显示, 结核类腹膜炎疾病的治疗手段基本一致, 但是由于我国的不同情况致使结核类疾病在诊断期间容易发生误诊的现象, 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较大的影响[3]。

在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过程中, 医务人员应当详细的询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 并且经过详细的医学检查后才可以为患者进行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经休息和抗结核治疗可得到满意疗效, 但有严重并发症如严重的肺结核或粟粒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 预后较差。用药应以早期、规范、联合、适量、全程为原则, 应特别注意药物副作用[4]。做好预防工作是防治结核病的根本措施, 对已有肺结核的患者, 应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很大的帮助, 为广大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治疗和治愈提供支持。作者在此希望本次研究报告能够给患者带来此类病症的治疗常识, 为患者能够早日脱离此类病症提供帮助。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结核性骨膜炎的病症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结核性腹膜炎患者24例,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总结结核性腹膜炎病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以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后的24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中有21例患者彻底治愈, 治愈率高达88%, 有2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的好转, 有效率为8%, 另外还有1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没有明显好转, 治疗无效率为4%。结论 在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通过对患者进行诊断, 结合长期用药和手术治疗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结核性腹膜炎,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叶琳, 陈学珠, 刘斌, 等.40例肠结核疾病的临床分析.中华消化杂志, 2002, 22 (9) :563.

[2]王伟忠, 王康, 赵泽华, 等.结核性腹膜炎CT特征探讨.上海医学影像, 2009, 18 (3) :242-243.

[3]张博.老年性结核性腹膜炎42例诊治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 :133-134.

结核性腹膜炎B超诊断体会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报告了2002年4月-2008年4月检查的结核性腹膜炎16例, 全部经手术或实验室检查证实, 男性患者9例, 女性患者7例, 年龄16岁~71岁, 平均年龄35.5岁。

使用仪器:日立EUB-420型实时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2.5~5.5 MHz;ALOKA-4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2.5~5.0 MHz。

检查方法:检查当日受检者空腹,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腹部大范围的扫查, 并对腹痛及可疑病变处进行了重点扫查。

2 结果

2.1 单纯性腹膜炎

16例中有5例为单纯性腹腔积液, 腹腔内可探及腹水游离无回声区, 可弥散全腹, 可见肠管漂浮其中, 腹水透声性差, 内常见细小的点状低回声漂浮, 并可探及腹膜增厚、毛糙、水肿, 伴多发粟粒样结节。

2.2 腹腔积液合并纤维组织增生

本组中有8例为该型, 腹膜增厚毛糙, 腹腔内可探及大量腹水, 肠管漂浮其中, 腹水内可探及大量条索样分隔漂浮, 其中2例患者结核侵犯膀胱, 膀胱壁增厚、毛糙, 膀胱内可探及不规则条索状分隔。患者排尿困难, 经手术及实验室检查证实。

2.3 腹腔内有局限性积液或积脓

本组中有3例为该型, 腹腔内可探及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单个或多个低回声或无声区, 与腹内脏器无关, 其中2例与肠管粘连, 形成边界不清、回声杂乱的团块。

3 讨论

结核性腹膜炎是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散性腹膜感染, 随原发病灶、感染途径、病理类型及机体反应性的不同, 临床表现各异。以往本病的诊断主要依赖X线透视, 结合实验室检查为诊断结核性腹膜的主要依据, 本组中曾有3例B超检查仅发现单纯性腹腔积液, 结合病史做了结核性腹膜炎的提示诊断, 并得到实验室检查证实, 而同时做X线检查未提示结核性腹膜炎。所以B超检查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查方法。

结核性腹膜炎误诊卵巢肿瘤1例 第9篇

患者女性, 28岁, 外出务工人员。因咳嗽、发热1个月, 腹部膨胀感半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受凉后出现咳嗽, 伴有白色泡沫痰及发热, 最高体温达39℃, 在务工当地医院行青霉素G+左氧氟沙星治疗后症状稍有缓解, 遂于半月前回我市某县人民医院继续住院治疗。当时咳嗽症状较前减轻, 但腹部膨胀明显, 间断发热, 最高体温达38℃, 胸部CT示少量胸腔积液, 腹部CT示腹腔积液, 行抗感染治疗 (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 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1w后复查胸、腹部CT示双侧胸腔积液, 腹腔积液较前增多, 盆腔囊实性占位, 盆腔积液。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妇科, 抗感染效果欠佳后转入呼吸内科。入院查体:T37.5℃, P95次/min, R20次/min, BP110/70mm Hg。神清, 咽充血,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糙, 未闻及干湿啰音;HR95次/分, 律齐, 未闻及心脏杂音;腹韧, 压痛 (±) , 反跳痛 ( ̄) , 肝脾肋下未及, 移动性浊音 (+) , 双下肢不肿。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5.45×10^9/L, 红细胞计数3.96×10^12/L, 血红蛋白101.00g/L, 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0.50%, 淋巴细胞百分率11.90%,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03×10^9/L, 血小板计数313×10^9/L。电解质示钾 (K) 4.30mmol/L, 钠 (Na) 132.0mmol/L, 氯 (Cl) 90.2mmol/L。结核蛋白抗体 (+) 。超敏CRP (hs ̄CRP) 69.89 mg/L。血沉45mm/h。经阴道子宫附件彩超示左侧附件区非均质性包块, 盆腔大量积液, 宫内节育器。肝肾功能、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分析、自身免疫全套未见异常。血培养未见细菌生长。血清糖类抗原 (CA125) 595.20 U/ml, 糖类抗原 (CA15 ̄3) 31.70 U/ml。腹腔穿刺行腹水生化示:体液ALP30U/L, 体液淀粉酶42U/L, 体液氯化物100.1mmol/L, 体液GGT13U/L, 体液糖5.90mmol/L, 体液LDH199U/L, 体液蛋白68.50g/L。腹水常规报告:凝块无, 李凡他试验 (+) , 有核细胞计数3.680×10^9/L, 多个核百分率65%, 单个核百分率35%。腹水腺苷脱氨酶 (ADA) 91.2U/L。腹水细胞学示镜下见部分淋巴细胞, 间皮细胞, 未见恶性细胞。宫颈TCT示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卵巢包块穿刺液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宫颈刷取物未见DNA倍体异常细胞。给予抗感染、诊断性抗结核及对症支持治疗, 患者症状逐渐缓解, 半年后入院复查患者未诉咳嗽发热, 无腹胀纳差, 胸部、腹部及盆腔CT示胸前、腹腔及盆腔积液消失, 子宫附件彩超未见卵巢占位病变。

2 讨论

结核性腹膜炎为结核杆菌引起的腹膜慢性弥漫性炎症,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 缺乏特异性, 诊断有一定困难, 临床易误诊。女性生殖器官结核, 多发生于20~40岁妇女, 是全身结核的一个表现, 多数患者缺乏明显症状, 阳性体征不多, 诊断时易被忽略。

本例患者以咳嗽、发热、腹部膨胀感起病, 辗转多家医院均忽视腹部膨胀感, 予以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因本病缺乏特异性, 临床易误诊, 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1) 从解剖结构上看, 女性生殖器位于盆腔内深部, 当结核性腹膜炎累及盆腔腹膜、生殖器官后, 很难避免形成粘连性肿块, 与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较困难[1]; (2) 询问病史不全面。多数患者不能主动提供结核病史, 仅依据B超检查或盆腔CT提示而诊断卵巢肿瘤; (3) 体格检查不仔细。妇科检查扪及盆腔包块时, 妇科医生只考虑本专业疾病, 就片面地诊断为卵巢肿瘤; (4) 对结核发病特点认识不足。该青年患者为外出务工人员, 经济状况及卫生条件差, 结核病发病率较高。

为减少本病的误诊, 临床诊断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应详细询问病史、重视患者主诉, 仔细行体格检查。结核性腹膜炎好发于育龄女性, 除腹水、腹部包块外, 还可有月经异常、不孕等, 本病合并不孕者达85%[2]; (2) 应做必要的医技检查。有腹水者应常规行腹腔穿刺, 结核性腹水常为草绿色渗出液, 有时可检出抗酸杆菌;卵巢癌腹水为血性, 腹水中可检出癌细胞, 但不应凭1次检查而定性, 确诊前应重复腹水检查。对可疑者摄X线胸片或腹部平片、子宫内膜活检、结核杆菌蛋白抗体、PPD试验、腹腔镜检查及结核菌培养等, 根据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提高诊断率。

关键词:结核性腹膜炎,误诊,卵巢肿瘤

参考文献

[1]胡文锦.盆腔腹膜结核误诊为卵巢肿瘤行剖腹探查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 2003, 16 (3) :190.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4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4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3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