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下物理讲义范文第1篇
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
1.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第二章 函数2.1 函数
2.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2.3 函数的应用(Ⅰ)2.4 函数与方程
第三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3.1 指数与指数函数
3.2 对数与对数函数3.3 幂函数
3.4 函数的应用(Ⅱ)
必修二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1.1 空间几何体
1.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1 平面真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2.2 直线方程2.3 圆的方程
2.4 空间直角坐标系
必修三
第一章 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2 基本算法语句
1.3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
第二章 统计2.1 随机抽样
2.2 用样本估计总体2.3 变量的相关性
第三章 概率3.1 随机现象
3.2 古典概型
3.3 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3.4 概率的应用
必修四
第一章 基本初等函(Ⅱ)1.1 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二章 平面向量2.1 向量的线性运算
2.2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坐标运算2.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4 向量的应用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3.1 和角公式
3.2 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
3.3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
必修五
第一章 解直角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2 应用举例
第二章 数列2.1 数列
2.2 等差数列2.3 等比数列
第三章 不等式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2 均值不等式
3.3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3.5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选修1-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与量词
1.2 基本逻辑联结词
1.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椭圆
2.2 双曲线2.3 抛物线
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3.1 导数
3.2 导数的运算3.3 导数的应用
选修1-2
第一章 统计案例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第四章 框图
选修4-5
第一章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
1.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
人教版初二下物理讲义范文第2篇
科目:语文
听课内容:新闻两则
讲课人:王莉莉
班级:八七
听课时间:上午第一节
一、导入
二、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3、精读课文(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三、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四、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评价:将方法的教学融入到具体教学内容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将我们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新的领域。值得大家借鉴。】
科目:语文
听课内容:老王
讲课人:张玲辉
班级:八二
听课时间:下午第一节
一、导入。
二、设问导读。 (一)、画说老王:
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二)、问询老王:
意在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为后面学生阅读课文蓄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读书。 (三)、走近老王:
1、简介杨絳。杨絳--钱钟书--《围城》。
2、生读课文。
三、点拨导思 (一)评说老王:
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品味老王: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断?在这个片断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小组交流体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独到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意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
【评:课堂的条理很清晰,亮点在什么地方呢?问题的设置上面真的很到位,每个问题都充分考虑到了对学生某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科目:语文
听课内容:中国石拱桥 讲课人:田淑辉
班级:八一 听课时间:上午第二节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三.检查预习
1.生字词积累。
2.读了本文,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之处?
四.初读课文,看看作者写出了石拱桥的什么特点。
1.提示:请同学们找出哪些段落是写赵州桥的,哪些段落是写卢沟桥的?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一,填空。
2.学生读,填空,教师巡视指导。
3.总结:
名称
位置
修建年月
赵州桥 横跨在河上 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结构特征
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
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面三刀个小拱。 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 4全桥结构均匀。
卢沟桥 位于永定河上 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评:通过对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容易明白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学生也能够很容易找到答案。但是没有将说明文的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能不说是遗憾。后来与老师交流得知,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科目:语文
听课内容:诗四首
讲课人:董海壮
班级:八三
听课时间:下午第二节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下列问题
a.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b."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c.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明确: a.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b.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c.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自由背诵。
3、自由背诵、检查背诵
三、研读与赏析。
四、齐背课文
【评:从一点切入诗歌的教学,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学的也很轻松,老师教的也很轻松。。最后回归到主题的提炼上回归自然,回归自我。】
科目:语文
听课内容:藤野先生
讲课人:王娟
班级:八五
听课时间:上午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学习读第一自然段
1、提醒学生注意:为什么称为“清国留学生”?写清国留学生时,着重抓住了他们外貌的哪个特征来写?
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也是封建专制的象征。为什么这么说?请大家讨论。
“标致”的本意是什么?(漂亮),鲁迅真的认为这样很漂亮吗?(讨论)那他实际的意思是什么?(丑陋)──通过这里的讨论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反语”。
2、提问:第一段写清国留学生在干什么?(赏樱花)指读第二段:他们又在干什么?(学跳舞)他们做这些事应不应该呢?
鲁迅对这些只知游乐置国家民族命运于不顾者的鄙视,所以鲁迅离开东京到了仙台。从鲁迅和那些“清国留学生”的不同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正是本文叙事的一条暗线。请大家在下文的学习中注意这一点。 板书: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暗线)
四、课文的主体故事就发生在仙台,现在请大家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五、速读课文,练习一下概括能力,说出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几件事 板书: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习;4.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从这几件事中可看出藤野先生的什么特点? 板书: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
六、鲁迅为什么要到仙台去学医呢?课前已经让大家读了鲁迅的《〈呐喊〉自序》,谁能给解释一下?(请同学们给补充资料)
从这里我们能再次感受到鲁迅忧国忧民的情怀。
那么鲁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疑问。
【评:对于鲁迅先生的文章,学生学习起来是很困难。老师将文章的线索在第一课时就提出来。的确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适当的资料补充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打消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活跃了气氛,增长了见闻,提高教学效果。】
科目:语文 内容:列夫•托尔斯泰 讲课人:苗丛锐 班级:八四 听课时间:上午第三节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2、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
二、整体感知 大体分为两个部分:
(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三、精读文本
1、速读第一部分(1-5),四人一组讨论: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须发、面部轮廓结构、面部特征、长相、拜访者的态度。)
2、各段各自抓住了什么特征?并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句子加以体会。 (1)须发的特点: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 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
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 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 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 泡沫喻鬈发;
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 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比较插图) (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3)面部特征:外貌丑陋
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4)长相:普通
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
关键句: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四、布置作业:
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
人教版初二下物理讲义范文第3篇
(精选)
句型转换
1.Would you mind me turning on the TV?(改为同义句) Would you mind ____ __ turning on the TV? 2.Tommy likes Animal World.(改为否定句) Tommy ______ ______ Animal World. 3.I like comedies.How about you?(改为同义句) I like comedies.______ ______you? 4.Thanks for your help.(改为同义句) Thank ______ for ______ me. 5.What#39;s wrong wit h your leg?(改为同义句) What ______ ______ your leg? 小编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练习哦!希望这篇人教版初二上册英语第五单元同步练习题(精选)能够帮助你巩固学过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初二下物理讲义范文第4篇
最新修订目录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第二节内能 第三节比热容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一节内能的利用 第二节热机 第三节热机的效率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一节电荷摩擦起电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第四节电流的强弱
第五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第十六章电压和电阻 第一节电压
第二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第三节电阻 第四节变阻器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第一节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应用 第三节电阻的测量 第十八章电功率 第一节电能
第二节电功率
第三节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四节焦耳定律及其应用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第一节家庭电路
第二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第三节安全用电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一节磁现象磁场 第二节电生磁
第三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第四节电动机 第五节磁生电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第一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 第二节 电磁波的海洋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 第四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能源家族 第二节核能 第三节太阳能
人教版初二下物理讲义范文第5篇
凯里三中 顾习华 授课班级高一(12)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物理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的第二节,主要内容是掌握判断力对物体做功的条件、理解功的一般计算式W=FLCOSa,并能应用W=FLCOSa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知道做功有正功与负功的区别,理解合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2.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功”是本章知识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为了进一步提出“能”这一更为广泛、更为重要的概念服务。做功的过程反映了,能量的变化过程,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功”这一节内容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实施教学活动为后面即将学习的动能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做好扎实的基础知识准备。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有关“功”基础知识,并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问题.但其对功的认识和理解仅仅局限于,力与位移同向、共线的情况。
2.认知水平和能力: 学生通过必修1的学习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有着一定的学习经验及活动经验,形成了较好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并能在教师引导下低起点、小步距进行探究.抽象思维虽有所提高但其抽象思维能力还需加强,所以在教学中应引入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多的为他们提供生活实例和实验探究活动。
3.任教学生特点:我校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和外来务工子女,其基础知识普遍较差、思维较活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比较弱,但其优点是踏实、本分、好学。
三、【目标分析】 1.教学三位目标
依据教材的教学要求,渗透新课标理念,并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通过复习引入初中有关功的相关知识、联系生活情境、观察图片从物理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并能判断生活中有关功的实例及物理意义。
②通过对功一般表达式的探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类比的物理思想方法;会对文字、图形、符号三种语言进行相互转化.
③通过学生经历探究活动中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功的判断,理解和掌握功的一般表达式W=FLCOSa,掌握有关正负功的物理意义及有关总功的计算方法.正确利用功的公式W=FLCOSa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并理解有关正负功的物理意义,掌握有关多个力对物体同时作用时的总功计算方法。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飞两个条件;知道W=FLCOSa的适应条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实际问题的处理和计算;知道正负功的判断和作用;能根据公式计算多个力的总功。
难点:关于W=FLCOSa在实际应用中a的判断,有关正负功的理解。
四、【教学模式与教法、学法】
复习引入的教学模式.
教具:ppt教学课件
学生的学法突出观察、探究发现与讨论归纳建构知识网络
五、【教学过程】(略)授课班级高一(12)
六、【教学反思】:
据教学经历和学生反馈,本堂课教学设计操作性强,效果良好.课堂中学生通过魔术情景和实验观察讨论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概念教学,对功的概念理解较深入,能判断生活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情况并能辨别W=FL与W=FLCOSa之间的区别,能很好识别和判断COSa的取值.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功的一般表达式W=FLCOSa和有关多个力对物体做功的总功计算,让学生对其性质和应用的掌握更为牢固,如本堂课中应用实验启发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得出功的一般表达式,通过分步讨论共同探究有关总功的计算都说明了这一点.而范例及变式的训练使学生对化归的物理思想方法理解更为深入,逐步形成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并能规范解题.综合以上情况,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有如下反思:
(1)重、难点解决的方法策略得与失:
根据我班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初中的物理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乐于探究,易于在实践中明确事理,故本节课采用复习引入新课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进行探究、学生讨论等操作活动,精心设计了一个又一个带有操作性、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观察思考问题,同时教师适时地引导,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积极状态,形成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从而掌握功的相关知识及技能,并能运用其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由已知-----新知-----应用的学习过程。由于自己将学生的层次估高导致本节课未能顺利完成本节内容的全部,缺乏关于总功的计算方法没有按原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2)本节课我认为缺乏学生观察,合作探究的环节
在教学设计中我本来想到了应突出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教学设计中对力对物体做功的判断、功一般表达式的探索、对功概念的“再发现”,和有关总功的计算,都预设了采用学生在物理情境中观察、讨论探究,合作交流,贯穿在整个课堂.但真正教学过程中由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以及自己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过于估高导致在上课10分钟后,因自己提出的问题没有按我的设计完成导致耽误了一定时间,为了完成本节教学内容,于是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没有按原计划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和讨论。
(3)注重物理思想的渗透
本课的设计注重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类比和化归的物理思想与方法.课堂中,关于W=FL与W=FLCOSa的关系,实验探究W=FL有限的应用范围过渡到任意角度a下W=FLCOSa结论的成立,充分体现了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
(4)遵循概念学习规律
本课的设计特别强调学生对概念的学习规律,遵循“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形成概念小试牛刀、辨析概念应用概念、探究总功”的认知过程,利用学生自主复习初中物理相关知识引入概念,观察ppt图片分析形成初步感知,通过学生朗读概念、动手操作内化概念,小试牛刀、分步探究总功应用概念等环节达成对概念的深入理解.
以上4点教学活动的实现过程需要创设生活情境和图片等信息资料,所以本课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优势,生动、具体地再现图片和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物理问题。
教学成功之处: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物理知识引入新课,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地搭好台阶将相对抽象的物理问题具体化,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和应用相关的物理知识。
人教版初二下物理讲义范文第6篇
1. 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
2. 知道质量的主单位和常用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 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仪器是天平;知道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重点:质量单位及单位间换算,天平使用方法
难点: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教具:铁钉、铁锤、木桌、木凳、托盘天平、彩色挂图等 II. 导入激趣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思考、回答 III.合作学习 1. 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用符号“m”表示。
(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2. 质量的单位 (1)国际单位:千克(kg) (2)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3)换算关系: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看P103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3.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3)天平的使用
A.托盘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B.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C. 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教师强调:
1、调节平衡螺累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
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4)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B.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C.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小结:(在板书中小结) 观察实物
回顾小学学的重量单位
查看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观察天平构造,对照书本,指出每一组成部分
三、思考与作业 如何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 IV.板书
第一节 质量
一、质量
1.什么叫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换算关系:1000进制
二、质量的测量
1.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 2.天平的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3)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读数 3.使用天平注意事项:
V.课后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