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600字(精选7篇)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600字 第1篇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妈妈给我买的一本书---《没头脑和不高兴》,我觉得这本书写得很有趣。
书中主要讲了“没头脑”和“不高兴”两人因为自己的缺点,而做错了很多事的故事,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我最喜欢其中的一个片段:“没头脑”和“不高兴”受到了神仙爷爷的帮助,完成了他们各自的梦想。“没头脑”成了工程师,建了一座百层高楼,而成为演员的“不高兴”则准备在“没头脑”建的高楼里表演节目---《武松打虎》。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座百层高楼竟然没有电梯,害的小伙伴们都要气喘吁吁地爬楼去看“不高兴”的表演。而“不高兴”也是半斤八两,演出很滑稽,他演的那只老虎怎么也不配合武松,嘴里还不停地说“不高兴,不高兴”对于这种滑稽的表演,小伙伴们都很失望,最终都闷闷不乐地离开了。
当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我以前的一次考试经历。
明天就要期中考试了,可我怎么也不高兴复习,认为自己都会,不需要复习,对妈妈的督促也是不理不睬。第二天,考试开始了,我一看试卷,啊,容易,我一定是100分!我于是飞快地做了起来,边做还边想着考到100分后爸爸会怎样奖励我,妈妈会不会把辅导班取消试卷答完了,也没检查,自信满满。可成绩出来后,我愣住了,自考了90分。回到家后我受到了妈妈的严厉批评,唉!
这件事我一直记忆在心,那次考试有些题目我甚至都没读清楚就开始动笔了,做题时也是没头脑,把“0”写成“6”。如今,我读了《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后,我很有感触,那次考试我就是个“没头脑”、“不高兴”。从今往后,我不能再这样了,学习要脚踏实地,不能飘飘然,不然总有一天会为自己的“没头脑”、“不高兴”后悔的。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600字 第2篇
没头脑与不高兴自从因“造栋大楼没电梯”与“扮老虎打武松”这两件事出名后,再也不敢马虎和称强了,可俗话得好呀: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一次要不是迪迦奥特曼帮忙,恐怕
在20xx年,没头脑造了一架长590米,宽300米的超级宇宙飞船,没头脑给它取名叫“没头脑之不高兴号”,由不高兴做驾驶员。为了以防万一,没头脑还特地架驶WXC神州米花号到M78星云去,把迪迦奥特曼请来做检查员。迪迦来到地球后,用扫描内部眼光来看了一下飞船,说:“没头脑,你的没头脑之不高兴号功能齐全,操纵简便,你真该改名为有头脑了。”听迪迦奥特曼这样说,没头脑与不高兴这才放下心来。可不高兴心急,刚听迪迦说完,便立刻让食物部把那面积有95平方米的食物仓用三分之二的食物与三分之一的水填满后,便“一下子爬进了驾驶室,五声倒数后,不高兴打开喷射口,飞船基地的顶部也打开了,飞船底部的底下也徐徐上升,把飞船送到了飞船基地顶上,不高兴输入起飞程序,按下起飞按纽,“轰”地一下,不高兴驾驶着“没头脑之不高兴号”飞进了茫茫的外太空。
99天过去了,没头脑有点着急了,因为他知道,今天――也就是第一百天一过,“不高兴与没头脑之不高兴号”再不在剩下的宝贵72小时之后回到地球,那么不高兴就会有生命危险了,迪迦也担心地说:“没头脑明明把飞船设计得这么完善,不高兴为什么还没有回来呢?”没头脑忽然如梦初醒:“我忘了安返回舱,甚至连返回程序也没设。”迪迦一听,不管三七二十一,飞向太空,把“没头脑之不高兴号”用千斤神力拉了回来,不高兴承认,为了让别人认为自己是大英雄,把飞船开到了自己不该去的地方,迪迦叹了口气,说道:“你们俩还是老样子,一个粗心,一个逞强哟。”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600字 第3篇
《没头脑和不高兴》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的经典作品,全书围绕 “没头脑”和“不高兴”展开故事“:没头脑”做起事来丢三落四,总要出些差错“。不高兴”总是别别扭扭,你要他往东,他偏往西。别人劝这两个孩子改掉坏脾气,他们都不以为然。为帮他们改正缺点,故事中,暂时把他俩变成了大人。在一系列遭遇之后,他们终于发现了自身的缺点,并决定努力去改正这些缺点。
《没头脑和不高兴》情节生动,故事有趣,尤其是在人物特点的刻画方面,独树一帜,其中,“没头脑”的口头禅“对不起,我把……给忘了!”和“不高兴”的口头禅更是反复出现,让人印象深刻。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在写人的尝试当中,学生很容易出现无从下手、记流水账等问题。 “利用口头禅来描写人物特点”,能降低学生写人习作的难度《。没头脑和不高兴》中的人物描写,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样本。学生在直观形象地感受“利用口头禅来描写人物特点”的具体描写方法后,再进行创作显得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
1. 感受《没头脑和不高兴》中人物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2. 依托《没头脑和不高兴》中的文本片段,感受用口头禅写人的妙处,学习借助口头禅描写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出“口头禅”
1.我们来玩个游戏,名字叫“猜猜我是谁”。
2.出示游戏规则:根据屏幕中出现的话,猜猜这个动画片中的人物是谁!
(1)我一定会回来的。 (2)臭狗熊,给我站住。
(3)真相只有一个! (4)哆啦A梦,胖虎他欺负我!
(学生很容易就能猜出:灰太狼、光头强、柯南、 大雄)
3. 为什么看到这些话,你就能马上猜出这个人物呢?像这样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我们称它为“口头禅”。
(设计意图:以孩子所熟知的动漫人物引出口头禅,能拉近孩子与老师、孩子与习作之间的距离,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亲近人物,学写“口头禅”
板块一:亲近“没头脑”,认识“口头禅”
1. 出示图片,认识人物。
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位朋友,认识他们吗?(出示“没头脑和不高兴”图片)
看来有些小朋友已经看过这本书了,还对这两个小家伙印象深刻。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这两位吧, 先看“没头脑”。出示描写“没头脑”的段落:
2.自由读读,发现“口头禅”。
自由读一读这段话,边读边想“:没头脑”的口头禅是什么?说了几次?
(学生“:没头脑”的口头禅是“对不起,我……给忘了”。说了两次)
3.合作朗读,发现“口头禅”出现的规律。
我们来合作读读这两个场景。我读字体变粗的部分,你们读后面的部分。
4.练习说话,小结规律。
如果让你学着他的样子,继续往下说,你会吗?
我刚把门给关上,嘭嘭嘭,外面又敲门了。
学生:我刚把门给关上,嘭嘭嘭,外面又敲门了。我开门一看,又是没头脑“。对不起,我作业给忘了。”他进屋找到作业,走了。
学生:我刚把门给关上,嘭嘭嘭,外面又敲门了。我开门一看,还是没头脑“。对不起,我笔给忘了。”他进屋找到笔,走了。
……
小结:口头禅就是这样一种语言,它被人挂在嘴边,反反复复多次出现。读着这样的口头禅,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粗心、丢三落四的“没头脑”。所以, 借助口头禅,我们能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板块二:亲近“不高兴”,学写“口头禅”
1. 认识“不高兴”。
我们先来看看作者是怎么介绍“不高兴”的。 读读片段,你觉得“不高兴”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出示片段:
(学生:喜欢和别人对着干的、爱闹别扭的、爱唱反调的……)
2. 观看视频。
知道了不高兴的脾气,我们去视频中看看这个“不高兴”吧。边看边想:不高兴的口头禅是什么呢?他说了几次?(观看视频)
(学生:这个片段讲了没头脑的帽子丢了,被不高兴捡到了,不高兴不愿意把帽子还给他,还耍着他玩。不高兴的口头禅是“不高兴”,说了三次)
3. 学写“口头禅”。
你能用上“不高兴”这句口头禅,把这件事写清楚吗?出示写作要求:
把事情写清楚;口头禅“不高兴”反复出现了三次。
4. 交流写话内容,评价。
学生读自己写的片段“:没头脑”的帽子丢了,被“不高兴”捡到了“。不高兴”将帽子顶在棍子上面,边顶边喊“:谁的帽子丢了?谁的帽子丢了?”“没头脑”听见了,连忙追上去说“:我的帽子,我的帽子,快还给我!”这下,“不高兴”不高兴了,他嘴巴一撇,眉头一皱,说“:不高兴!”说完,继续顶帽子,“没头脑”赶紧追上去,“不高兴”故意把帽子放得很低,让“没头脑”去拿,正当“没头脑”要拿到时,他又故意把棍子竖起来,边竖边说“:不高兴!”“没头脑”急了,追着他要帽子,“不高兴”一边跑一边喊“:不高兴!”
(评价:他写了不高兴的口头禅“不高兴”,还把事情写清楚了)
(设计意图: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通过阅读作家描写“没头脑”的片段,感受口头禅的特点——反复出现、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对借助口头禅写人有初步认识。同时,利用视频,于学生兴趣高昂处仿写,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迁移运用,习得方法。)
三、联系生活,再写“口头禅”
1. 联系生活,拓宽思路。
生活中,除了“没头脑和不高兴”,还有很多其他性格的人,比如慢性子、急性子等,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脾气性格的人?(学生:暴脾气、贪吃鬼、调皮蛋……)
2.发现这类人物的口头禅。
比如慢性子,他的口头禅可能是什么?那么急性子呢?
(学生:别急啊,慢慢来,没事的……快点、快点,来不及了……)
3.借助表格,再写“口头禅”。
生活中,不同性格特点的人口头禅会不一样,你能借助口头禅来写写你所熟悉的这个人吗?你可以借助下面的表格,选择一种性格特点的人来写。
4.交流写话内容,猜猜性格。
大家都写好了,我们来玩个游戏,你给你写的这个人定个名字,不要出现他的这个性格特点,等会你读给大家听的时候,看看大家能不能借助口头禅猜到你写的这个人是什么性格特点。
学生交流:小明是我的同桌,有一天上课,我发现自己橡皮忘记带了,就拍拍他的手臂,说“:小明, 橡皮借我用一下。”他抬头看了我一眼,说“:我也没带。”我无奈,只好问后面的同学借了。作业写到一半,水笔写不出了,我又问他“:小明,水笔借我用一下,好不好?”小明说“:我也没带。”我指了指他打开着的文具盒说“:那不是你的水笔吗?你带了5支,就借我一支呗!”小明把文具盒“啪”地一下合上,说“:告诉你没带就是没带。”
(学生猜测:小明是个非常小气的人,因为问他借东西,他都说没带。口头禅“我也没带”写出了一个小气鬼的模样)
学生交流:一天,兰兰去理发店理发,刚走进理发店,她就对理发师傅说“:师傅,我赶时间,您快点行吗?”理发师手上正有一个顾客在理发,就微笑着说“:好嘞,马上就好了,好了就给你剪。”兰兰坐在一边的椅子上等,2分钟不到,兰兰就从凳子上起来, 走到理发师旁边说“:都这么长时间了,还没好吗? 我赶时间,您快点行吗?”理发师回过头说“:快了快了,你看,就收尾这么一点点了,10分钟保证好!” 兰兰只好又坐下,1分钟后,兰兰又转到理发师身边说“:快好了吗?我赶时间,您快点行吗?”
(学生猜测:写的是急性子,“我赶时间,您快点行吗?”总是说这句话,好一个急性子!)
(设计意图:课堂是练习基地,教是为了不教, 让学生从《没头脑和不高兴》中走出来,将“借助口头禅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运用到广袤的生活实际中,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在实际写作中有所启发,有所运用。)
四、回归文本,回味“口头禅”
1. 小结本课。
刚才我们借助口头禅写了这么多可爱的人物, 这种借助口头禅来写人的方法学会了吗?言为心声,抓住了口头禅,就抓住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希望这种写作方法对你写作文有所帮助。
2.推荐阅读。
刚才老师向大家介绍的“没头脑”和“不高兴” 来自一本书——《没头脑和不高兴》,作家任溶溶在这本书里刻画了许许多多有意思的人物,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把这本书买来看一看。
没头脑和不高兴 第4篇
你听说过“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故事吗?如果没听说过,不要紧,你可以问问爸爸、妈妈;如果爸爸、妈妈也没听说过,那也不要紧,你可以问问爷爷、奶奶,他们一定知道这对宝贝的故事。
内容介绍:
“没头脑”和“不高兴”是书中两个主人公的外号。“没头脑”不是不聪明,只是做事有点马虎,常常丢(diū)三落(là)四;“不高兴”不是不会笑,而是任性、固执(gù zhi),总是不愿意与他人协调(xié tiáo)配(pèi)合。“没头脑”当上工程(chéng)师以后,设计(shè jì)了一座300层的摩(mó)天大厦(shà)作少年宫,可是忘了设计电梯(tī),到225层楼上去看场戏,得背上干粮、被子,上下一次要一个月。“不高兴”呢,他跟人搭档(dā dàng)演“武松打虎”,他扮演(bàn yǎn)老虎,却总不高兴按照(àn zhào)剧情的要求被武松打死,结果急坏了台下看戏的小朋友们。
精彩选读:
我有个邻居(lín jū),今年12岁,叫做“没头脑”。他名字叫没头脑,人可有头有脑。头还挺(tǐng)大的,眼耳口鼻,一样不少。他读书也聪明,绝(jué)不可能没脑子。大家叫他没头脑,因为他记什么都打个折扣(zhé kòu),缺点零(línɡ)头。
这孩子常上我家串(chuàn)门。玩了半天,走了。我刚把门关上,嘭(pēng)嘭嘭,外面又敲(qiāo)门了。我开门一看,原来又是没头脑。“对不起,我把书包给忘了。”他一边脱(tuō)帽子手套(tào),一边进屋找书包。他找到书包,走了。我刚把门关上,嘭嘭嘭,外面又敲门了。我开门一看,还是没头脑。“对不起,我帽子给忘了。”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600字 第5篇
听我来介绍一下这故事的两个主人公吧,一个是“没头脑”,他不是不聪明,而是做事马虎,经常丢三落四而已;另一个是“不高兴”,但他也不是不会笑,而是固执任性,总不愿与他人协调配合。
下面就来听一下其中的故事吧!有一次“没头脑”上邻居家玩,玩了一会就高兴的回家了,邻居刚把门关上,外面就有个冒失鬼在敲门了,原来是“没头脑”的书包忘记拿了,邻居把书包递给了“没头脑”,但过不久,又有人敲门了,原来是“没头脑”忘记拿帽子了。又有一次“没头脑”正要做作业,却不知道练习本放在哪里了,对弟弟妹妹说:“我的练习本八成是被你们拿走了。”并生气的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屁股下有这些什么似的,“没头脑”拿出来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练习本啊,做了一会作业“不高兴”,很多作业都找不到了,最后只好躺在床上。不知怎么的听见了“不高兴”在叫他,这时“不高兴”正在生妈妈的气,所以二话不说就和“不高兴”跑了。“不高兴”告诉“没头脑”他遇到仙人了!他可以把我们变成大人。于是他们就展开一系列的冒险。
还有一回,“没头脑”造了一座高一千层的房子,顶楼有个演戏台,几个小孩子要上去看戏。可是“没头脑”忘把电梯装上了,那些小孩子只能带着粮食、被子上去看戏了,因为要走一个月才能走上去。过了一个月他们终于到楼顶了,戏开始了,戏的名字叫《武松打虎》。“没头脑”演武松,“不高兴”演老虎,武松喝了酒就上山去了,他碰见了一只大老虎。武松一掌打死了“不高兴”扮演的老虎,“不高兴”非常不服气,竟然又活了回来,于是又开始战斗了,就这样连续了十天,不是老虎死了,而是武松累得躺在了地上。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600字 第6篇
“没头脑”长大成了一名建筑工程师后,设计了一座三百层高的少年宫,里面有剧场、运动场、游艺场、图书馆总而言之,小朋友玩的,应有尽有,可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忘了造电梯,你说,这么高的楼,可害苦了小朋友了,到二百二十五楼看戏,得背干革命粮、寝具,来回得走足足二个月呢。
“不高兴”呀,长大后当了演员,可他与人搭档演“武松打虎”时,他扮演老虎,却总不高兴按剧情的要求被武松打死,结果打了几天几夜,还是没被武松打死,急死了台下看戏的小朋友。我看到这里,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这时,妈妈意味深长地跟我说:“我们千万不能学习他们,不然要一事无成。在学习生活中,除了要有聪明的才智,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做事要认真、仔细,不要马虎,同学之间要懂得互相帮助和相互配合。”
我想了想,对妈妈说:“有时候,我也要犯“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坏习惯。如,考试时,因为自己的粗心、马虎就不能考满分了;有时上学前没仔细检查书本,而把东西落在家里了;课堂里,有些同学不高兴听老师讲理,吵吵闹闹,而影响了全班同学真没想到,这些坏习惯会影响成长的道路。”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600字 第7篇
你们一定会觉得奇怪,他们为何好好的名字不取,为什么偏偏叫“没头脑”和“不高兴”呢?“没头脑”粗心大意,没有记性,做事丢三落四的,所以叫他“没头脑”,“不高兴”别人上东,他上西,所以叫他“不高兴”。
这两个人虽然缺点不一样,可是却都想快点长大。有一天,他们得到了一位仙人的帮助,一下子就长大成人了。"没头脑”成为一名工程师,造了一座300多层的少年宫。少年宫里富丽堂皇,啥都不缺,就缺一样,那就是电梯,害得想看戏剧的人要爬200多层楼梯,而爬上200多层要花1个多月的时间。于是壮观的一幕出现了:一个个要看戏剧的人背着一袋大行李,艰难的爬着楼梯,气喘吁吁。而“没头脑”呢,问了才知道原来是自己没有设计电梯,所以造成这个烦。你说他是没是也太没头脑了,连这种大设计都忘记了。
“不高兴”长大后当了一名演员,演《武松打虎》里的老虎,本来一天的戏,他居然演了十几天,就因为不高兴不高兴,台下的人都急死了。
后来他们又找到了原来的那位仙人,把他们变成了小学生,一点也没大,一点也没小。事后,他俩总结出一个道理:好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只有养成了好习惯,才能有才能做好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