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马铃薯新品种引种试验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马铃薯新品种引种试验(精选12篇)

马铃薯新品种引种试验 第1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点

古浪县黄羊川镇周家庄村大庄组。该村位于古浪河上游, 属高寒二阴区平川地带, 海拔2 340 m, 灌溉水资源比较丰富, 年降水量300 mm, 年蒸发量2 281 mm, 无霜期120 d左右。2013年马铃薯生育期内最高气温30℃, 最低10℃, 终霜日期为5月16日, 初霜日期为9月12日, 无霜期110 d。

1.2 种植方式

垄作覆膜种植。设计种植保苗密度3 335株/667 m2。4月2日整地起垄覆膜, 结合整地, 667 m2施用农家肥5 000 kg, 磷酸二铵20 kg, 尿素15 kg, 未使用追肥。生育期灌水两次, 灌水时间为6月5日和7月10日。4月17日播种。

1.3 试验设计

供试新品种7个 (由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引进) , 以当地种植的陇薯3号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3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 每小区种植100株。

1.4 田间生育期和生长考察

收获时每小区连续取样10株, 考察其单株结构和薯块特征。各小区单独收获计产, 折合为667 m2产量, 进行分析评价。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生育期 (表1)

参试的7个新品种, 在初霜日来临后10 d左右成熟, 平均生育期130 d, 表现早熟的品种为陇薯6号, 生育期为118 d;中早熟类型为陇薯7号和L0527-7, 生育期为125 d和128 d;中熟品种有陇薯8号和陇薯11号, 生育期130 d;大于130 d的晚熟类型有L0527-2、L0527-4和陇薯3号 (133~138 d) 。

不同品种的发育阶段也不同。从各品种的开花至成熟日数 (薯块形成日数) 比较看出, 各品种的薯块形成日数与生育期日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r=0.8738**) , 两者间的回归关系为y=47.3173+0.8738x (F=23.657 4, P=0.002 8) , 薯块形成每增加1 d, 生育期增加0.87 d。因此, 品种生育期的差异重点表现在现蕾开花期。几个晚熟品种中, 与ck比较, L0527-4出苗期晚2 d, 现蕾期和开花期提早5 d。L0527-2出苗期晚5 d。陇薯8号和陇薯11号现蕾期提早2~3 d, 开花期陇薯11号提早5 d。早熟品种陇薯6号, 现蕾期和开花期提早3 d, 熟期则提早20 d。

2.2 植株生长性状表现 (表2)

不同品种的单株生长表现存在显著的差异。株高表现为陇薯3号和陇薯6号最高 (85 cm) , 其他品种60~75 cm。陇薯6号、陇薯11号和L0527-2开花繁茂性差。叶色为浅绿和深绿, 皮色除L0527-4为黄色外, 其他均为白色。果肉颜色方面, 陇薯3号和陇薯11号为黄色, 其他均为白色。从商品率看, 陇薯7号、陇薯8号和陇薯3号较低, 不足90%;其余品种商品率均高于90%, 最高为L0527-4, 达到98.3%。

2.3 产量构成因素

在单位面积保苗数相同 (3 335株/667 m2) 的试验条件下, 陇薯6号和L0527-2单株结薯性较差, 平均结薯3.9和3.6个。陇薯8号、陇薯7号和陇薯11号超过5个, 分别为5.2~5.4个。单薯平均重量表现, 陇薯6号为最大, 平均245 g, 其次为L0527-4、L0527-7, 单薯重225 g和200 g;其他品种不足200 g, 陇薯7号最低, 为155 g。块茎整齐度多数一般, 陇薯11号、L0527-4、L0527-7表现不整齐。

2.4 抗病性表现

参试新品种的抗病性均比较强, 只有陇薯7号早疫病、晚疫病和环腐病均有发生, 且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发病程度略重一些;陇薯8号有晚疫病发生;L0527-7感染环腐病, 程度较轻;其他品种无病害发生。

2.5 单产表现 (表3)

参试的8个品种, 单产 (kg/667 m2) ≧2 000 kg≦2 500 kg的有L0527-2和陇薯8号, 平均单产为2 044.45 kg和2 444.46 kg, 比ck分别降低716.67 kg和316.66 kg, 减产25.96%和11.47%。单产水平≧2 500 kg≦3 000 kg的有陇薯3号 (ck) , 平均单产2 761.12 kg, 陇薯7号单产2 883.35 kg, 比ck增加72.23 kg, 增产2.62%。单产水平≧3 000 kg≦3 500 kg的有陇薯6号、L0527-4和L0527-7, 单产依次为3 255.57 kg、3 222.24 kg和3 100.02 kg, 分别比ck增加494.45 kg、461.12 kg和338.90 kg, 增产17.91%、16.70%和12.27%。单产水平≧3 500kg的最高单产品种为陇薯11号, 比ck增产905.57 kg, 增产32.80%。

对试验取得的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 品种间差异显著 (F=2.773, P=0.0 495) , 重复间差异不显著 (F=0.055, P=0.9 470) 。品种间比较, 只有陇薯11号较L0527-2的单产差异达到显著标准, 其他品种间的产量差异均不显著。

3 产量构成因素和商品率对产量的影响

3.1 产量构成因素

本试验单位面积保苗数相同, 为3 335株/667 m2。其产量构成的不同表现因子为单株结薯个数和单薯重。这两个因子对单产的影响均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0.268 7 (p=0.519 8, 不显著) 和0.628 1 (p=0.095 4, 亚显著) , 两者对产量表现的直接作用 (通经) 系数为0.665 5和0.916 3, 单薯重量的作用大于单株结薯数。

3.2 商品率

一般情况下, 单产水平的高低对商品率有一定的影响。本试验所有参试品种间商品率差异测验不显著, 对单产的影响也不显著, 其相关系数0.611 9 (p=0.106 9) 。

3.3 株高

所有参试新品种间的株高差异不显著, 株高对产量的影响虽呈正相关 (r=0.107 5, p=0.800 0) , 但影响程度极小, 也表明这些品种的株高适宜。

4 各个新品种的综合评价

选择以产量为核心, 兼顾全面性状表现 (缺品质性状) 条件下, 应用全息适度系数综合评价方法, 对8个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表略) , 结果显示, 陇薯6号、陇薯11号和L0527-4属优良品种。这3个品种的特点是植株较矮、抗病性强、薯形整齐、单产水平高, 陇薯6号和陇薯11号表现中早熟。L0527-2、陇薯3号和L0527-7属于较好品种, 其综合表现主要是商品率略次于上述3个品种。陇薯8号和陇薯7号为一般品种, 主要是单产水平较低。

5 小结

引进的7个新品种, 经过试验综合评价认为, 陇薯6号、陇薯11号和L0527-4这3个新品种综合表现优异, 单产分别为3 255.57 kg、3 666.69 kg和3 222.24 kg, 比陇薯3号分别增加494.45 kg、905.57 kg和461.12 kg, 增产17.91%、32.80%和16.70%, 具有显著的增产潜力, 适宜古浪县二阴地区种植。L0527-7单产3 100.02 kg, 比陇薯3号增产338.90 kg (12.27%) ;L0527-2单产水平最低, 单产2 044.45 kg, 较陇薯3号减产716.67 kg, 减产25.96%, 这两个品种的其他综合表现良好, 其中L0527-7可以搭配种植。陇薯7号和陇薯8号单产水平表现平产和减产, 综合表现一般, 不建议种植应用。

摘要:在古浪县黄羊川二阴山区气候条件下, 采用垄作覆膜栽培方式, 以陇薯3号为对照, 对引进的7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陇薯6号、陇薯11号和L0527-4 3个新品种综合表现优异, 具有显著的增产潜力, 适宜古浪县二阴地区种植应用。

关键词:古浪,马铃薯,引种,试验

参考文献

[1]张俊儒, 周宽基, 等.作物品种评价新方法——全息生育适度系数法[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21) :6 345~6 347, 6 356.

宜川玉米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第2篇

宜川玉米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及来源 参试品种丹玉96、海禾17、豫单101、郑单23、临奥4号、奥玉3202、吉单27、沈单10号均来自于延安市农科所,先玉252来自于山东登海种业.本试验以沈单10号为对照品种.

作 者:郭超 作者单位:陕西省宜川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716200刊 名:种子世界英文刊名:SEED WORLD年,卷(期):“”(10)分类号:S5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丰田12”引种试验 第3篇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丰田12”;引种

近年来,市场上玉米新品种数量繁多,农民要买到真正适合本地的高产玉米很难,到购种时,农民心中无底,只能凭卖种子的销售人员介绍,因而买不到真正的好品种。当前,我县仍以“四单19”“哲单7”这两个旧品种作为主栽品种,这严重影响了当地农牧业的发展。为了提高农牧民的收入,我站组织科技人员从全国各站引进适合我县的玉米新品种30多个,经过几年的引种试验示范和淘汰去劣,选出“丰田12”,该品种基本适合我县种植,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作用,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气候条件

凉城县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10℃积温2500℃左右,年光照数3000h以上,年平均降水量450mm,无霜期为120d左右,适合种植的玉米品种主要为中早熟品种。

2 引种试验

试验表明,“丰田12”在我县种植比“四单19” 成熟早,产量高。该品种株高250~260cm,为半紧凑型,穗位100~105cm,茎粗3.3cm,叶片数20~30片,穗粗4.9cm,行数14~16行,单穗粒重215.2g,平均穗粒数612粒,生育期118~120d,需有效积温2450~2500℃,两年平均籽粒单产722.8kg/667m2,比对照增产14.7%,秸秆产量2657kg/667m2,比对照增产8.4%。

3 生产示范

试验结果表明,4个乡镇3年的“丰田12”平均单产738.5 kg/667m2,比对照“四单19”增产12.9%;秸秆产量2514 kg/667m2,比对照“四单19”增产5.3%。

4 结论

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证明,“丰田12”是一个高产、稳产、抗病性强、粮草兼用型的玉米新品种,可做主栽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马铃薯新品种引种试验 第4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铁管处园艺场。当地海拔1 100 m, 年均气温8.3℃, 无霜期179 d, 极端低温-36.4℃, 极端高温42.5℃, 年均降水量37 mm, 年均蒸发量3 841.51mm, 具有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日照充足、温差较大、风沙多等气候特点。试验地为砂壤地, 通透性强, 肥力中下, 前茬作物为大葱。

1.2 试验材料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大西洋、费乌瑞它、LK99、早大白、M101, 均由甘肃万向德农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提供。甜玉米2088, 由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提供。地膜幅宽100 cm, 厚0.008 mm, 由兰州宏达塑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黑色地膜) 。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 即每个参试品种为1个处理, 以M101作对照 (CK) 。试验采取大区顺序排列, 不设重复, 面积333.5 m2。

1.4 试验实施过程

2013年3月25日种植。种植前施腐熟纯羊粪30 t/hm2, 深翻整平后按垄高20 cm, 垄宽60 cm, 沟宽40 cm, 在垄面中间开1条10cm深的施肥沟, 施入磷酸二铵450kg/hm2、硫酸钾150 kg/hm2、普通过磷酸钙750 kg/hm2。种薯按株行距25 cm20 cm排列覆土铺膜, 保苗密度为9万株/hm[1,2,3]。马铃薯点播后, 40 d左右幼苗陆续出土。出苗时在膜面培土1 cm左右, 以防地膜高温烧伤幼苗, 同时注意每天检查及时破膜放苗, 培土封口。马铃薯齐苗后灌头水, 能下地时在垄沟中间按株距25 cm种植1行甜玉米, 授粉20 d后采收鲜食。马铃薯现蕾期结合灌水追施磷酸二铵150 kg/hm2和尿素150 kg/hm2, 开花后以及块茎迅速进入膨大期时根据墒情小水勤浇, 经常保持土壤湿度以利于块茎膨大。其他管理同常规。马铃薯生长期观察记载物候期, 统计主要农艺性状。收获时每小区随机抽取中间行连续10株考种, 按小区单收计产[4,5,6]。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表1可以看出, 引进的5个马铃薯品种均为早中熟品种, 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能避免高温危害, 正常生长发育成熟, 生育期为77~89 d。其中大西洋的生育期与M101 (CK) 仅相差1 d, LK99、早大白、费乌瑞它分别较CK长10、12、4 d。

2.2 主要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 株高以早大白最高, 为69.2 cm, 较M101 (CK) 高18.8 cm, LK99次之, 为62.5 cm, 较CK高12.1cm, 大西洋最低, 为51.3 cm, 较CK高0.9 cm。茎色大西洋、费乌瑞它为紫褐色, LK99、早大白、M101 (CK) 均为绿色。花色大西洋、早大白为淡紫色、费乌瑞它为蓝紫色, LK99、M101 (CK) 为白色。株型M101 (CK) 为半直立型, 其余均为直立型。单株薯块数以大西洋最多, 为4.1个, 较M101 (CK) 多1.0个;费乌瑞它次之, 为3.7个, 较CK多0.6个;LK99最少, 为3.3个, 较CK多0.2个。单块薯重以LK99最高, 为134.67 g, 较CK高26.24 g;早大白次之, 为133.52 g, 较CK高25.09 g;费乌瑞它最低, 为110.18 g, 较CK高1.75 g。单株薯重以大西洋最高, 为501.92 g, 较CK高165.79 g;早大白次之, 为480.67 g, 较CK高144.54 g;费乌瑞它最低, 为407.66 g, 较CK高71.53 g。

2.3 产量

从表3可以看出, 引进的5个品种产量均高于M101 (CK) , 折合产量以大西洋最高, 为36 119.94 kg/hm2, 较M101 (CK) 增产49.32%;其次为早大白、LK99, 分别为34 590.40、31 980.51 kg/hm2, 分别较CK增产43.00%、32.21%;费乌瑞它最低, 为29 336.43 kg/hm2, 较CK增产21.28%。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在引进的5个马铃薯品种中, 大西洋、早大白、LK99综合性状表现良好, 折合产量分别为36 119.94、34 590.40、31 980.51 kg/hm2, 较对照品种M101分别增产49.32%、43.00%、32.21%, 分别居第1、2、3位, 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 适宜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及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摘要: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高温干旱、土壤沙化的条件下, 对引进的5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 大西洋、早大白、LK99田间长势强, 抗旱丰产等综合性状表现良好, 折合产量分别为36 119.94、34 590.40、31 980.51 kg/hm2, 较对照品种M101分别增产49.32%、43.00%、32.21%, 具有种薯多、薯块大等优点, 适宜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种植。

关键词:马铃薯,品种,品比试验,中国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参考文献

[1]施永芳, 张红, 王淑红, 等.13个马铃薯品种在宁夏银北地区引种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 2012 (12) :18-21.

[2]张永成, 田丰.马铃薯试验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3]袁安明, 陈自雄, 谭伟军.马铃薯引种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 2007 (10) :14-16.

[4]杨丽娟.8个马铃薯品种 (系) 在临洮县山旱区的引种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 2014 (4) :29-30.

[5]李世林, 付学林.稻草覆盖条件下秋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四川农业科技, 2014 (4) :17.

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初报 第5篇

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初报

莆田市种子管理站对福建省选育和引种的4个马铃薯新品种以紫花851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泉云3号、A-28、福克76、福克212产量高、商品性和食用品质好,综合性状优良,可进一步试种示范.

作 者:邱国清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种子管理站 351100刊 名:种子世界英文刊名:SEED WORLD年,卷(期):2009“”(4)分类号:S5关键词:马铃薯 对比试验 品种评价

三个草莓品种在西藏林芝的引种试验 第6篇

关键词:草莓;生长势;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S66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082-2

草莓作为一种倍受人们喜爱的水果,在西藏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不仅可以满足西藏市场在淡季对新鲜水果的需要,也可以丰富当地的水果种类。在西藏海拔较高的地区草莓的种植面积较小,品种单一,市场上的草莓主要来自于内地。因此,在西藏林芝地区进行草莓引种与开发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引进草莓品种章姬、燕香、天香、红颜四个品种。所观察的植株为塑料大棚种植植株。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东经94°21’,北纬29°31’,海拔2900m。年平均温度8.6℃,全年0℃以上有效积温3218℃,无霜期约210d左右。全年降水量664.4mm,多集中在5-9月份,年日照时数1988.6h[2]。试验地土壤为肥力一般的沙壤土。

1.3 栽培管理

采用大棚畦栽,每畦两行,密度(行×株)0.3×0.2m,每小区面积28m2,每品种一个小区,重复三次,随机排列,2009年4月2日和2009年4月3日定植。定植前每小区以后灌水次数视天气状况而定。11月20日灌冬水。生长期松土除草4次,6月至9月每月追施尿素一次,每次0.025㎏/m2,并施12%磷酸二氢钾一次。

1.4 试验方法

1.4.1 物候期观察 每个品种选择植株生长势较为一致的20株进行观察,每5天观察一次,详细记录每次观察植株所处的时期:始花期、终花期、始收果期、盛果期、终收期。

1.4.2 生长特性观察 从 3 月下旬至 6月上旬,每5d 观察1 次,观察植株的生长势、颜色,测量植株的株高,描述植株的大小、生长势等。

1.4.3 结果习性观察 结合物候期观察,观测4 个品种的单株结果数、平均单果重、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等。

1.4.4 果实品质鉴定 在盛果期,采取大小均匀、九成以上成熟的果实样品测定可溶性糖含量和硬度。果实硬度用GY-1 型果实硬度计测定;可溶性糖采用手持糖量计测定。

1.5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Excel和SAS数据处理系统。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

由表1可知,章姬、燕香的物候期比对照品种红颜早,天香草莓的物候期比对照稍晚。章姬的物候期比红颜早4d左右,燕香早5d左右,天香晚1d。章姬在3个品种中物候期最早,花期50d,5月上旬开始采收,采收期35d,丰产性好。燕香的物候期也最早,花期50d,5月上旬开始采收,采收期30d。天香的物候期最晚,花期46d,始收期也在5月上旬,但比章姬和燕香晚2-3d,采收期持续30d左右。

2.2 生长特性

植株生长特性可以反映植株营养生长的状况[6]。从表2可以看出,4个品种的生长状况不同,植株形态也有一定差异。燕香植株生长势最强,株高最高,株型较大,单株叶片数也最多。章姬的生长势与对照一致,株高比对照稍高。天香生长势弱于对照,但株高比对照稍高。三个品种的单株叶片数都多于对照品种。

2.3 不同草莓品种的结果习性

由表3可知,各品种的单株平均结果个数不同,也表明了其结实能力的不同。章姬和天香的单株平均结果个数都为8个,但章姬的平均单果重最高,达23.25g,亩产量较高高,丰产性好,发展前景广阔。天香的丰产性比对照稍差。燕香的单株平均结果个数比对照低,为7个,平均单果重与单株产量均比对照低。

2.4 果实性状与品质

草莓果实的性状和品质是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8]。由表4可以看出,章姬草莓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果实硬度较低,只有0.45kg/cm2,耐贮藏性差,但品质好,林芝地区草莓以内销为主,故适合在当地推广栽培。燕香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都高于天香,尤其是燕香,硬度最高。

3小结

试验表明,章姬在大棚栽培,三月下旬开花,五月初采收,采收期35d;植株长势较强,叶色深绿,单株叶片数达到9片;单株结果个数8个,长圆椎形,平均单果重23.25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1.80%,丰产性好,是优良的早熟品种。

燕香在大棚栽培,其物候期比章姬早1-4d,采收期较短为30d,生长势强,叶色深绿,单株叶片数10片;单株结果个数为7个,平均单果重21.45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1.05%,硬度0.52kg/cm2,丰产性较章姬及对照稍差,早熟性较好,果形整齐,色艳、风味浓,耐储运,优良性状稳定,经济价值高。

天香在大棚栽培,始花期四月初,五月上旬开始采收,采收期一个月左右;植株生长势中等,叶片绿色,单株叶片数9片;单株结果个数为7个,平均单果重22.75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0.15%,硬度0.47kg/cm2,比对照晚熟,有较好的丰产性。

因此,供试3个草莓品种章姬、燕香、天香在西藏林芝地区的栽培表现均较好,其中,章姬草莓的单果重较大,丰产性好,果实甜度高,表现最好,可适当大面积推广;天香和燕香表现也较好,可适度推广。

参考文献

[1] 林芝林区气象台,林芝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西藏林芝地区农业气象资源分析及区划[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

[2] 王强,杨振英,李武兴等. 9个草莓品种在辽西大棚栽培试验[J].中国果树,2008,(6):18-20.

[3] 海建平,赵卫艳.3个草莓品种的引种观察[J].河南农业科学,2006,(9):100-102.

[4] 王春艳.公四莓一号草莓在黑龙江绥棱的表现[J].中国果树,2009,(6):45-46.

[5] 高秀岩,杜国栋,张志宏.草莓品种幸香引种试栽报告[J].辽宁农业科学,2008,(6):56.

[6] 陈海霞,石雪晖.草莓的营养与施肥[J].西南园艺,2002,(2):16-17.

早熟马铃薯引种与筛选试验 第7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选在西藏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试验基地, 海拔3 650 m, 光照充足, 雨量充沛, 温度适中, 年温差小, 日温差大, 积温高。土质肥沃, 土壤有机肥肥源丰富, 均为马铃薯生长提供有利的条件[2]。参试品种有津引薯1 号、费乌瑞它、大西洋、中薯4 号、米拉、克新23 号、克新25 号、鄂薯3 号、渝薯以及当地品种艾玛岗土豆, 共10 个品种。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4], 共设10 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 其中以当地品种艾玛土豆为对照 (CK) 。3 次重复, 共30 个小区, 小区面积为15 m2 (3 m×5 m) , 3 行, 每1行20 株, 每小区共60 株。

1.3 试验实施

种植时采用与大田相同的栽培技术措施, 按当地习惯种植, 单畦单行种植, 净作, 株行距25 cm×80 cm。施农家肥22.5~30.0 t/hm2作基肥的基础上, 施磷酸二铵375 kg/hm2、尿素225 kg/hm2、硫酸钾75 kg/hm2。

马铃薯在出苗期和形成块茎增长阶段保持土壤湿润状态, 每次灌水不能漫过垄顶 (5 月29 日浇水, 6 月30 日浇第2 次水) ;在马铃薯出苗前对板结土面进行除草培土以利于出苗 (5 月22 日) ;现蕾期时进行第2 次除草培土 (6 月5 日) , 薯块迅速膨大期进行第3 次除草培土 (6 月18 日) , 以增厚结薯层, 避免薯块外露, 降低品质。记载各品种生育期, 观察植株性状、块茎性状、病害程度, 考查各品种产量。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Excel、Dps等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方差分析[5,6]。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调查

由表1 可知, 出苗最早的是津引薯1 号 (5 月15 日) , 其次是费乌瑞它 (5 月18 日) , 大西洋、中薯4 号、米拉、克新25 号、鄂薯3 号、渝薯均在5 月20 日出苗, 克新23 与艾玛岗土豆出苗较晚 (5 月25 日) 。费乌瑞它、大西洋、中薯4 号的现蕾期和开花期要早于其他马铃薯品种, 当地马铃薯品种艾玛岗土豆的现蕾器和开花期最晚。不同马铃薯品种进入成熟期的先后顺序依次为津引薯1 号、渝薯与艾玛、中薯4号、克新25 号、克新23 号、鄂薯3 号、费乌瑞它、大西洋与米拉。

2.2 植株性状

由表2 可知, 不同早熟马铃薯品种株高依次为大西洋 (82 cm) 、 费乌瑞它 (80 cm) 、 中薯4 号 (75 cm) 、 艾玛岗土豆 (69 cm) 、 渝薯 (67 cm) 、 鄂薯3 号 (63 cm) 、 米拉 (56 cm) 、 克新23 号 (53 cm) 、克新25 号 (47 cm) 、津引薯1 号 (28 cm) ;主茎粗分别是费乌瑞它 (14.50 mm) 、津引薯1 号 (14.25 mm) 、大西洋 (14.00 mm) 、 艾玛岗土豆 (13.62 mm) 、 渝薯 (13.47mm) 、鄂薯3 号 (12.16 mm) 、克新23 号 (11.60 mm) 、 克新25号 (11.35 mm) 、中薯4 号和米拉 (9.00 mm) ;主茎数较多的是克新25 号 (10 个) , 主茎数较少的是艾玛土豆 (2 个) ;分枝数较多的是艾玛岗土豆 (8 个) , 分枝数较少的是津引薯1 号 (2 个) 。

2.3 结薯性状

由表3 可知, 鄂薯3 号、米拉、费乌瑞它的单株结薯数较高依次为28、26、25 个, 而津引薯1 号、克新23 号、渝薯、大西洋的单株结薯数较低依次为11、13、14、15 个, 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单株结薯数由大到小依次是鄂薯3 号、米拉、费乌瑞它、艾玛岗土豆、中薯4 号、克新25 号、大西洋、渝薯、克新23 号、津引薯1 号;费乌瑞它单株薯块最高为4.03 kg, 其次为米拉 (3.89 kg) , 而克新25 号最低为1.95 kg, 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单株薯块重由高到低依次为费乌瑞它、米拉、中薯4 号、大西洋、鄂薯3 号、克新23 号、艾玛岗土豆、渝薯、津引薯1 号、克新25 号。

2.4 小区产量方差分析

由表4 可知, 费乌瑞它的产量最高达29 380.00 kg/hm2, 较对照艾玛土豆增产121.23%, 显著高于艾玛产量。不同马铃薯品种的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费乌瑞它、中薯4 号、大西洋、津引薯1 号、鄂薯3 号、渝薯、克新23 号、米拉、克新25号、艾玛岗土豆。费乌瑞它、津引薯1 号、大西洋、中薯4 号的产量极显著高于艾玛岗土豆, 可以适宜拉萨周边推广, 较艾玛岗土豆产量依次增加。

3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早熟马铃薯品种的物候期、植株性状、结薯性状、产量均不同。费乌瑞它、中薯4 号、大西洋的农艺性状表现良好, 产量高, 抗病性强, 品质好, 适应性强, 产量高于当地主栽品种艾玛土豆, 适宜在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等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摘要:为筛选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早熟马铃薯新品种, 进行了早熟马铃薯引种与筛选试验, 结果表明:9个引进早熟马铃薯品种中, 农艺性状表现良好的是费乌瑞它、中薯4号、大西洋, 产量表现为费乌瑞它>中薯4号>大西洋。3个品种平均产量高、抗病性强、品质好、适应性强, 适宜在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等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早熟马铃薯,品种引进,筛选,农艺性状,产量,西藏自治区

参考文献

[1]黑龙江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中国马铃薯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4.

[2]许娟妮, 刘正玉, 斯年, 等.西藏马铃薯新品种引进与筛选试验[J].中国马铃薯, 2012 (2) :65-69.

[3]朱花芳, 卞晓波, 朱璞, 等.大棚早春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 2015 (1) :92-93.

[4]李晓宏, 曹文元, 刘琦, 等.城固县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 2015, 61 (2) :16-17.

[5]叶建春, 王慧芹, 施春婷, 等.钦州市冬种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 2015 (8) :91-94.

蒲县早熟马铃薯引种试验报告 第8篇

在晋南平川水浇地上种植早熟马铃薯, 决定其产量高低、品质优劣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生育期内是否有一定冷凉的、昼夜温差大的时间段[4]。蒲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 地处吕梁山南端, 海拔790~1 946.3 m。该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受季风影响, 昼夜温差大, 四季分明, 年均气温8.7℃, 年降雨量586 mm, 霜冻期为10月上旬至次年4月中旬, 无霜期171 d。早熟马铃薯在3月中下旬播种, 7月中旬收获, 此时间段蒲县的气候在晋南地区具有代表性。

本试验共引进5个早熟品种, 以当地主栽品种费乌瑞它为对照, 以期筛选出适宜蒲县及晋南地区种植, 且产量高的早熟马铃薯新品种, 为晋南二季作区发展马铃薯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在临汾市蒲县薛关镇薛关村, 海拔889 m。前茬为玉米, 有水浇条件, 地势平坦, 褐土, 有机质12.05 g/kg, 全氮0.52 g/kg, 有效磷7.57 mg/kg, 速效钾146.69 mg/kg。2014年, 年降雨量703 mm, 年均气温9.4℃, 年均10 cm地温10.9℃, 其中在早熟马铃薯生育期内 (3—7月) , 降雨量396.9 mm, 平均气温9.9℃, 3月播种时10 cm地温为5.9℃。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铃田99由内蒙古正丰马铃薯种业股业有限公司提供;希森4号、希森3号、早大白由山西省薯类脱毒中心提供;郑薯7号由郑州蔬菜研究所提供;费乌瑞它对照品种由蒲县昕源种业有限公司提供。所供种薯均为脱毒原种。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 5个参试品种和1个对照品种, 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 共18个小区。小区面积24 m2, 长5 m, 宽4.8 m, 四周设保护行。

采用地膜覆盖单垄双行种植, 株距0.28 m, 行距1.2 m, 密度4 000株/667 m2, 机械施肥、起垄、覆膜, 人工膜上播种。每667 m2施复合肥 (15∶15∶15) 100 kg, 尿素 (含氮量46.67%) 15 kg。2014年3月27日播种, 5月10日第一次中耕除草, 6月中旬第二次中耕除草, 大田生长期间共浇水3次, 7月26日收获。整个生育期喷施防治虫害农药两次, 未喷施防治病害农药。

1.4 数据记载标准

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

出苗期:小区出苗率达50%的日期。开始出苗后隔天调查。

出苗率:小区内出苗植株占播种穴数的百分数。现蕾期调查计数并记载。

幼苗生育状况:用好、中、差表示。

现蕾期:50%的植株现蕾的日期。开始现蕾后隔天调查。

开花期:50%的植株开花的日期。开始开花后隔天调查。

生育日数:从出苗期到成熟期之间的生育天数。

株高:土壤表面到主茎第一花序分枝处的高度。在开花期每个小区随机抽查20株, 测量株高, 求平均值。

生长势:用强、中、弱表示。

单株薯块个数:平均单株结薯数。

薯块大小:收获时调查。分大、中、小。

田间腐烂率:小区中的腐烂薯块数占小区全部薯块数的百分率。

小区产量:收获时小区全部薯块称重计算产量。

取样调查说明:收获时任选一个重复, 调查各品种的形态特征及农艺性状。取同一重复内各小区的中间一行20株。挖出取样株数后, 然后对每个品种分别进行调查。按大薯150 g以上, 中薯100 g, 小薯50 g以下分别进行分捡和称重, 计算大中薯率、单株结薯数目和记录薯形、皮色、芽眼深浅、病虫害等内容。

发病率:发病病株百分数。每小区随机取样20株在开花后期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铃薯物候期性状

从表1可以看出, 希森4号、早大白的出苗率高于对照, 其他品种较对照低。希森4号生育期较对照长, 希森3号与对照生育期相同, 其余均较对照早6~7 d。希森4号、早大白、费乌瑞它 (CK) 幼苗期长势好。

2.2 马铃薯田间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 铃田99、郑薯7号、早大白的单株结薯数多于对照;希森3号、希森4号少于对照。希森4号的平均薯块重量大于对照, 其余均小于对照。希森4号、希森3号、早大白的商品薯率高于对照, 其余均低于对照。郑薯7号在收获时有7.7%的腐烂。希森4号株高较对照高1.4 cm, 其余均较对照低。希森3号大田期长势弱;铃田99、郑薯7号长势中等;希森4号、早大白、费乌瑞它长势强。

2.3 块茎性状

从表3可以看出, 希森4号、郑薯7号薯形为椭圆形, 铃田99、希森3号、费乌瑞它 (CK) 薯形为长椭圆形, 早大白薯形为扁圆形。铃田99、希森3号、希森4号、郑薯7号为黄皮黄肉, 早大白为白皮白肉, 对照为淡黄皮黄肉。参试品种的表皮均光滑, 除早大白中等深度芽眼外, 其他均较浅。

2.4 产量结果

各参试品种在幼苗期 (5月4日) 遭受了一次冻害, 幼苗全部受冻, 经管理后, 重新发出了新枝。

从表4可以看出, 在受冻的情况下, 所有参试品种中, 希森4号折合产量1 585.4 kg/667 m2, 较对照增幅5.8%, 其余较对照均不同程度的下降;铃田99最低, 折合产量每667 m2下降38.7%。

2.5 抗病性

整个生育期, 希森3号、希森4号抗早疫病, 铃田99、郑薯7号中抗, 早大白、费乌瑞它较抗。此外, 在田间未发现晚疫病、马铃薯卷叶病毒病及马铃薯普通花叶病毒植株。

3 讨论

在参试品种中, 铃田99、郑薯7号的单株结薯数多于对照;希森4号的平均薯块重量大于对照;希森4号、希森3号、早大白的商品薯率大于90%;希森4号产量最高, 每667 m2产量1 585.4 kg, 较对照增幅5.8%;希森3号、希森4号抗早疫病, 铃田99、郑薯7号中抗, 早大白和费乌瑞它较抗;郑薯7号有7.7%的腐烂。由于蒲县降雨多集中在8、9月, 早熟品种7月中旬左右收获, 避开了晚疫病易发期。各参试品种均为脱毒原种, 在田间观察时没有发现卷叶病、花叶病等病毒病的植株。

综合分析, 希森4号在生长势、商品性、产量、抗病和耐冻等方面表现较好, 可作为蒲县的早熟主栽品种, 并可在晋南地区推广种植。

希森4号在试验过程中出现落蕾现象, 与品种特性有关。刘景春研究表明, 马铃薯初花期是块茎膨大旺盛期, 摘除花蕾, 可减少养分消耗, 营养物质可集中到块茎上, 促进生长, 为增产创造条件[5]。早大白在汉中引种中, 产量为1 875 kg/667 m2[6], 郑薯7号在选育过程中产量为2 000 kg/667 m2[7], 希森3号在品种区试过程中产量为1 432.5 kg/667 m2 (2011年) , 希森4号在品种区试过程中产量为1 917 kg/667 m2 (2009、2010年区试平均) 。本试验中各品种产量均比区试审定时低, 与参试品种幼苗期 (5月4日) 遭受一次冻害有很大关系, 还需在今后工作中继续试验。

参考文献

[1]兰惊雷, 贾彬良, 戴静, 等.山西马铃薯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种子科技, 2011 (08) :1-3.

[2]马爱平, 史志良, 崔欢虎, 等.山西南部二季作区马铃薯早熟高产栽培技术[J].栽培技术, 2002, 16 (2) :103-104.

[3]李荫藩, 梁秀之, 王春珍, 等.山西省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 2009, 89-93.

[4]苏年贵, 支虎明, 张碧岱, 等.晋南平川早熟脱毒马铃薯产业化种植及发展前景[J].中国马铃薯, 2004, 18 (5) :311-313.

[5]刘景春.马铃薯摘心摘花增产[J].农村科学试验, 2001, (12) :5.

[6]杨全枝, 王璞, 段宝定, 等.马铃薯优良品种早大白的引种与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 2006 (8) :29-30.

杂交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第9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参试杂交玉米品种共7个, 分别是长玉988、群策8号、爱农1号、神龙玉5号、许玉4188、辽单121、东单11号。供试肥料:腐熟有机肥、玉米专用肥 (20-10-10) 等。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在江阳区况场镇红山村10组一农户的责任地里, 该地为砂壤土, 地势平坦, 排灌方便, 土壤肥力中等, 前茬作物为蔬菜。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处理, 即一个品种为一个处理, 以东单11号作对照 (CK) 。3次重复, 随机排列。小区面积66.7 m2, 小区间走道宽1 m。四周设保护行, 采用宽窄行定向错窝栽培, 宽行行距83 cm, 窄行50 cm, 窝距33 cm, 每小区种植300株。保护行种植大豆[1,2]。

1.4 试验实施

试验于2013年3月12日育苗, 采用营养肥团育苗, 每个肥团播1株, 然后盖拱地膜保温育苗[3,4]。移栽前3~5 d整地、施肥, 施肥采用中沟施肥法, 在玉米窄行中间开沟施肥, 然后覆土, 每小区施腐熟有机肥150 kg、玉米专用配方肥5 kg。3月27日乳苗单株定向错窝移栽。生长期间用70%吡虫啉防治蚜虫1次, 用20%氯虫苯甲酰胺防治螟虫1次[5,6]。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参试品种生育期见表1。神龙玉5号、群策8号品种生育期较长, 全生育期达到137 d, 比CK长8 d;爱农1号、许玉4188属中熟品种, 全生育期达到132 d, 比CK长3 d;辽单121属早熟品种, 全生育期127d, 比CK短2 d。

2.2 农艺性状及抗逆性

各品种农艺性状及抗逆性见表2。株高辽单121、长玉988、群策8号的植株高度比较适中, 分别为224.3、227.2、227.8 cm, 分别比东单11号 (CK) 矮17.5、14.6、14.0 cm;爱农1号、神龙玉5号较高, 分别为244.8、256.1 cm, 分别比对照植株高3.0、14.3 cm。叶片数群策8号、神龙玉5号分别比对照增加2片。穗位高长玉988、爱农1号、群策8号、神龙玉5号分别为80.2、81.3、89.2、100.2 cm, 分别比对照高4.3、5.4、13.3、24.3 cm, 其余品种穗位比对照低。空秆率辽单121比对照高2.0个百分点。有效穗数群策8号、神龙玉5号、长玉988分别比对照增加900、900、135穗/hm2, 其余品种的有效穗数等于或低于对照。参试所有杂交玉米品种均抗倒伏, 除许玉4188不抗纹枯病以外, 其余品种均抗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

2.3 经济性状

各品种经济性状见表3。穗长许玉4188、辽单121、神龙玉5号、爱农1号、群策8号、长玉988分别为19.5、19.2、18.7、18.4、17.4、15.7 cm, 分别比对照增加5.2、4.9、4.4、4.1、3.1、1.4 cm。秃尖长神龙玉5号、群策8号、爱农1号、长玉988、许玉4188分别为0.2、0.5、0.8、1.1、1.2 cm, 分别比对照减少2.1、1.8、1.5、1.2、1.1 cm, 秃尖较轻;辽单121秃尖较重, 分别比对照增加2.0 cm。参试所有品种的穗行数、行粒数和穗粒数均低于对照。千粒重除辽单121低于对照外, 其余5个品种均比对照高, 神龙玉5号、群策8号、爱农1号、长玉988、许玉4188的千粒重分别比对照提高84、84、58、52、40 g。理论产量神龙玉5号、群策8号、爱农1号、许玉4188、长玉988等5个品种超过对照, 分别为8 709.97、8 030.83、7 506.26、7 233.02、7 097.93 kg/hm2, 分别比对照增产23.13%、13.53%、6.11%、2.25%、0.34%, 辽单121低于对照。

2.4 产量表现

各参试品种产量各异, 见表4。有5个品种的实收产量超过对照, 增产59.97~1 649.17 kg/hm2, 增幅0.10%~26.51%, 辽单121产量低于对照。以神龙玉5号产量最高, 比对照增产1 649.17 kg/hm2, 增长26.51%;其次是群策8号, 比对照增产1 529.23 kg/hm2, 增长24.58%;第三是爱农1号, 比对照增产584.71 kg/hm2, 增长9.40%。以上3个品种增产效果显著。因此, 可以作为江阳区或者泸州市丘陵地区更换杂交玉米老品种的主推品种。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杂交玉米增产效果显著。其中神龙玉5号、群策8号、爱农1号的叶片较多, 生育期较长, 营养生长较充足, 干物质积累丰富, 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表现较好, 比对照分别增产1 649.17、1 529.23、584.71 kg/hm2, 增幅26.51%、24.58%、9.40%。因此, 这3个品种适合作为江阳区或者泸州市丘陵地区更换杂交玉米老品种的主推品种, 并大力推广应用, 从而提高玉米产量, 确保粮食安全。许玉4188虽然比对照有所增产, 但增产效果不明显, 并易感染纹枯病, 因此不宜推广。

摘要:为了提高沪州市江阳区玉米产量, 满足广大农户对杂交玉米品种更新换种的需求, 2013年, 引进6个杂交玉米新品种与当地主推杂交玉米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 从中筛选出抗逆性强、丰产性好、适合该区推广种植的高产玉米品种有神龙玉5号、群策8号、爱农1号等。

关键词:杂交玉米,新品种,品比试验

参考文献

[1]郭国杰, 王功庆.河南省夏玉米品种试验操作要点[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8) :98.

[2]刁凤玲, 吴茂平, 张丽林.夏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种子世界, 2006 (4) :41-42.

[3]蔡雪魁.玉米品比试验初报[J].种业导刊, 2009 (5) :31.

[4]王晓宇, 田圣忠, 杨万森, 等.2009年夷陵区玉米品比试验报告[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0) :50-51.

[5]刘天柱, 刘光华, 秦艳琴, 等.夏玉米区域试验工作建议[J].种业导刊, 2009 (8) :31-32.

木瓜海棠新品种的引种试验 第10篇

1 试验场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宁波市农业高新科技园区苗圃地, 位于28°52′N, 121°34′E,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6.4℃, 最热7月平均最热气温28.0℃;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4.7℃;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为41.2℃和-11.1℃, 年日照1927.8 h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700mm, 其中60%的降雨量集中在5~9月, 无霜期230~240d。

2 材料与方法

2.1 引种材料概况与栽培

2007年4月从山东、江苏等地引进11个木瓜海棠品种。引进苗木均为4年生嫁接苗。对腐烂根系进行剪除, 并用多菌灵300倍液浸泡20~30 min消毒, 然后将苗木的根系浸泡在水中1.5~2h后栽植;栽植株行距0.8m0.8m, 定植后灌足水。生长期间进行除草等常规管理。

2.2 观测内容与方法

观测材料:选择各品种生长健壮的苗木各5株, 自然条件下观察其适应性和抗逆性等表现。

观察时间:2009年初春, 每天上午观察1次, 待苗木萌发展叶后, 每周记载1次, 遇有物候相的转折时期1~2d记载1次, 到秋季苗木落叶后观测结束。

观测内容和标准:芽开放期, 特征是树冠上10%的芽鳞裂开, 上端露出初叶尖或初梢;抽梢展叶期, 特征是新梢迅速生长, 树冠上10%的新生叶展开, 呈平面状;开花始期, 特征是树冠上10%的花朵完全开放;开花末期, 特征是树冠上90%的花朵败落;落叶初期, 特征是树冠上10%的叶片脱落;落叶末期, 特征是树冠上90%以上叶片脱落。

3 结果与分析

3.1 物候期

通过对木瓜海棠物候期观察 (表1) , 木瓜海棠品种不同, 其物候期也不同。芽开放时期从2月中下旬到3月中旬, 10月中下旬开始落叶, 到11月中旬落叶完毕。我们根据花开放的早晚将其分为早花品种和晚花品种。从表1的开花始期可以看出, 白雪公主、沂州芙蓉、一品香、红牡丹、东洋锦和双娇属于早花品种, 晚花品种包括长寿冠、世界一、圣火、贴梗和日月新。木瓜海棠的花期较长, 从单一品种看, 均能达到20d以上, 最长的能达到26d, 部分品种超过1个月还有零星开放, 如长寿冠;从引进的所有品种看, 花期可达到50d以上。

3.2 观赏性

通过对引进品种树形、树叶从展叶到落叶时颜色、开花颜色、花瓣性的观察 (表2) , 木瓜海棠树形均为矮化自然形, 叶片均为绿色, 老叶为深绿色, 花的颜色从白色、绿色、粉红一直到红色都有, 有部分品种集淡红色和红色 (东洋锦) 、白色和红色 (日月新) 于一株上, 还有集白色与红色于同一花瓣上 (日月新, 图版1) , 花瓣有单瓣和重瓣, 结合表1花期比较一般情况下, 重瓣花花期较单瓣花期长, 重瓣花均较单瓣花大, 其中世界一的花最大, 直径可达5cm。木瓜海棠开花时, 由于其叶片较小或尚无叶片, 花多, 给人一种繁花似锦的感觉。木瓜海棠除少数单瓣花品种可以结果外, 重瓣花基本上都不结果, 果实颜色均为绿色, 成熟时变为红色。

3.3 适应性和抗逆性

注: (1) 生长表现:A-生长适应性强、长势旺盛B-生长正常C-生长较差。 (2) 抗逆性表现:这里主要指引进的木本海棠在栽培过程中受到干旱、低温、水涝等逆境中的生长表现。A-生长正常B-逆境中, 生长有影响, 植株出现不良症状。 (3) 抗病虫害表现:主要指叶片穿孔病、蚜虫以及食心虫对木本海棠的影响:A-表明病虫害较少, 苗木能正常生长B-病虫害一般或较多, 苗木不能正常生长。

通过对引进海棠品种的生长表现、抗逆性表现以及抗病虫害的观察 (表3) , 木瓜海棠生长适应性强, 抗病害、抗逆性好, 均能够在宁波地区正常生长。

4 小结

通过2年的引种栽培试验和2009年对所有引进品种的系统观察 (包括物候期、观赏性和生长适应性) , 所有引进的木瓜海棠类各品种都能在宁波地区生长, 管护较简单。但对以上各引进品种的物候期、花期长短、花和果实颜色等观赏性和生长适应性以及抗逆性、抗病虫害能力进行比较, 结合木瓜海棠的树形, 主要用于盆景制作, 因此, 我们认为长寿冠、世界一、东洋锦、圣火、日月新、红牡丹等6个木瓜海棠品种更具有推广价值。

图1日月星;图2红牡丹;图3铁梗;图4长寿冠;图5圣火;图6沂洲芙蓉;图7东洋锦;图8世界一号;图9一品香;图10白雪公主花蕾;图11白雪公主盛花期;图12双娇

参考文献

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 马铃薯;品种;对比试验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云南省沾益县炎方乡地处珠江源头,平均海拔2080m,年平均气温12.6℃,年平均降雨量900~1100mm,气候冷凉,适宜种植马铃薯,是沾益县的马铃薯种植大乡,每年种植面积在1333hm2以上,种植马铃薯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近年来,马铃薯品种出现退化,种植马铃薯的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全乡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引进更适宜炎方乡种植的优质马铃薯品种,炎方乡农科站举办了马铃薯品种对比试验,以便筛选出更适宜炎方乡种植的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炎方乡刘麦地二村杜周宝户,前茬作物为玉米,9月28日收获后空闲,种植地块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沙壤土,肥力中等,海拔2100m。

1.2 试验品种

供试品种包括:S01-287、909、S01-107、S01-181、1281、906、S01-285,对照品种:合作88号。

1.3 试验方法

试验按品种设8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共24个小区,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每小区长5.56m,宽2.4m,面积13.34m2。

1.4 种植方式

采用双垄高墒栽培的种植方式。

1)播种时间:2013年3月9日。

2)种植规格:地块整平耙细后,按1.2m开墒,0.4m开沟,种两行空一行,大行距0.8m、小行距0.4m、塘距为0.33m,4.95塘/m2。

3)种植方式:随牛犁播。破土盖种时,两行马铃薯中间的梁不破,只破两行马铃薯两侧的梁。破土盖种后,即形成垄,一垄种植两行。结合中耕除草,使垄高达0.2~0.3m。

4)施肥情况:播种时每m2施腐熟农家肥3kg,马铃薯专用肥0.075kg,作底肥随犁沟一次性施入。

5)中耕管理:5月12日,进行中耕除草、培土,把空行内的土培到马铃薯垄上。

2 性状比较

抗病情况:7个供试品种抗晚疫病较强,见表1。

3 产量表现

测产时间:2013年10月9日。试验产量统计表见表2。

1)S01-287,4.85塘/m2,15个/塘,重量1kg/塘,商品率5.4%,折合产4.86kg/m2。

2)909,4.50塘/m2,6个/塘,重量0.86kg/塘,商品率31.3%,折合产3.88kg/m2。

3)S01-107,4.83塘/m2,9个/塘,重量0.91kg/塘,商品率0%,折合产4.42kg/m2。

4)S01-181,4.00塘/m2,16个/塘,重量0.85kg/塘,商品率1.3%,折合产3.42kg/m2。

5)1281,4.33塘/m2,7个/塘,重量0.83kg/塘,商品率36.4%,折合产3.60kg/m2。

6)906,4.67塘/m2,11个/塘,重量1kg/塘,商品率12.5%,折合产4.70kg/m2。

7)S01-285,4.50塘/m2,15个/塘,重量0.83kg/塘,商品率1.3%,折合产3.72kg/m2。

8)合作88,5.00塘/m2,9个/塘,重量0.78kg/塘,商品率63.2%,折合产3.90kg/m2。

4 结果分析

1)供试品种1281商品率较高,达到36.4%,产3.6kg/m2,略低于合作88号,可进行示范推广;供试品种909商品率排居第2,达到31.3%,产3.88kg/m2,接近合作88号,可进行示范推广。

2)S01-287、S01-107、906产量虽高于合作88号,但商品率较低,有待进一步观察试验。

(责任编辑:赵中正)

收稿日期:2014-01-02

糯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报告 第12篇

关键词:糯玉米,品种,试种,比较试验

为筛选适合泉港区推广的优质高产糯玉米新品种, 以加快鲜食糯玉米新品种更新换代促进糯玉米生产发展, 泉港区涂岭镇农业服务中心引进4个糯玉米新品种进行了试种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泉港区涂岭镇溪西村, 毗邻万亩走马埭耕地保护区中绿公司农场, 土质为砂壤土, 土壤肥力中等, 地力均匀, 排灌方便, 前作玉米。

1.2 试验材料

参试的4个糯玉米品种为:SBS968 (由厦门农龙种苗有限公司提供) 、红玉2号 (由南宁市桂福园农业有限公司提供) 、金彩糯670 (由金农科种子科技公司提供) 、天香糯8号 (四川天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 以苏玉糯5号为对照 (CK) 。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 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 以苏玉糯5号为对照 (CK) 。试验采用对比法排列, 不设重复, 大区种植株行距31.8 cm60.0 cm, 参试品种种植423.5 m2, 对照品种种植300 m2, 在同一田块上并列种植。

1.4 试验过程

2013年3月18日用塑料钵育苗, 3月20日出苗, 于3月27日3叶1心时整畦移栽, 每穴定苗1株。移栽前撒施进口三元复合肥112.5 kg/hm2 (含N 16%、P2O516%、K2O 16%) 。4月12日第1次追施尿素112.5 kg/hm2+过磷酸钙112.5kg/hm2, 5月14日第2次追施硫酸钾375 kg/hm2, 并培土覆盖, 结合中耕除草1次。全生育期内雨水充沛, 生长旺盛[3,4,5]。5月15日用1%甲维盐1 500 m L/hm2对水900 kg/hm2喷雾, 5月29日用40%福戈水分散粒剂150 g/hm2对水450 kg/hm2喷雾, 防治玉米螟[6,7,8]。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表1可以看出, 金彩糯670的抽雄期和吐丝期均比CK推迟2 d, 红玉2号的抽雄期和吐丝期均比CK提早3 d。金彩糯670、天香糯8号、SBS968的出苗至采收天数均以比CK推迟, 分别迟3、3、1 d, 红玉2号的出苗至采收天数与CK持平。

2.2 植株性状

从从表表22可可以以看看出出, , 天天香香糯糯88号号、、金金彩彩糯糯667700的的株株高高分分别别为为229922..00、、222266..00 ccmm, , 较较CCKK分分别别高高8866..00、、2200..00 ccmm;;红红玉玉22号号和和SSBBSS996688的的株株高高分分别别为为118866..00、、118822..00 ccmm, , 较较CCKK分分别别低低2200..00、、2244..00 ccmm。。天天香香糯糯88号号和和金金彩彩糯糯667700的的穗穗位位高高分分别别为为113344..00、、9977..00 ccmm, , 较较CCKK分分别别高高3388..00、、11..00 ccmm;;SSBBSS996688和和红红玉玉22号号的的穗穗位高分别为86.0、82.0 cm, 较CK分别低10.0、14.0 cm。SBS968的鲜出籽率为74.8%, 较CK高出3.6个百分点;红玉2号、天香糯8号、金彩糯670的鲜出籽率分别70.1%、65.5%和62.4%, 较CK分别低1.1、5.7和8.8个百分点。

2.3 果穗性状

从表3可以看出, 参试品种的穗型均为长锥型。天香糯8号粒色为白色, 金彩糯670粒色为白色、紫色相间, SBS968和红玉2号粒色均为紫色、白色相间。天香糯8号的穗长最长, 为20.2 cm, 较CK长3.2 cm, 其他品种穗长在17.5~19.1cm。天香糯8号的穗行数最多, 为14.4行, 其他品种在12.4~14.0行。天香糯8号的行粒数最多, 为36.2粒, 其他品种均在31.6~34.5粒。红玉2号的鲜果穗最重, 为310.0 g/穗, 较CK重80.0 g/穗, 其他品种在220.0~280.0 g/穗。红玉2号的鲜百粒重最重, 为41.4 g, 较CK重11.4 g, 其他品种在30.2~33.0 g。天香糯8号的秃尖长最短, 为0.4 cm, 较CK短1.1cm, 其他品种秃尖长均比CK长, 红玉2号的秃尖长最长, 为3.2 cm。

2.4 田间抗病性表现

从表4可以看出, 各参试糯玉米品种均未见大、小斑病、茎腐病、锈病植株, 均感纹枯病。红玉2号感纹枯病4级, 金彩糯670和天香糯8号均感纹枯病2级, SBS968感纹枯病1级。

2.5 产量

从表5可以看出, 参试糯玉米品种的鲜果穗产量均高于CK, 增产效果明显。红玉2号的鲜果穗产量居参试品种第1位, 为14 115.0 kg/hm2, 较CK增产2 614.5 kg/hm2, 增幅22.7%。天香糯8号、金彩糯670、SBS968的鲜果穗产量分别为13 557.0、12 375.0、11 959.5 kg/hm2, 较CK的增幅分别为17.9%、7.6%、4.0%。

3 品种评述

3.1 红玉2号

出苗至采收92 d, 与对照品种苏玉糯5号持平。株型半紧凑, 株高186.0 cm, 穗位高82.0 cm, 保绿度90%, 外观品质评分26分。穗型长锥形, 粒色紫、白色相间。穗长19.1 cm, 穗粗4.9 cm, 秃尖长3.2 cm, 穗行数14.0行, 行粒数31.8粒, 单棒鲜果穗重310.0 g/穗, 鲜百粒重41.4 g, 鲜出籽率70.1%, 鲜果穗产量14 115.0 kg/hm2, 较对照品种苏玉糯5号增产22.7%。病害田间观察感纹枯病4级, 未发生大、小斑病、茎腐病、锈病。建议在泉港区推广种植。

3.2 天香糯8号

出苗至采收95 d, 较对照品种苏玉糯5号多3 d。株形半紧凑, 株高292.0 cm, 穗位高134.0 cm, 保绿度95%, 外观品质评分26分。穗形长锥形, 籽粒白色, 穗长20.2 cm, 穗粗5.0 cm, 秃尖长0.4 cm, 穗行数14.4行, 行粒数36.2粒, 单棒鲜果穗重280.0 g, 鲜百粒重33.0 g, 鲜出籽率65.5%, 鲜果穗产量13 557.0 kg/hm2, 较CK增产17.9%。病害田间观察, 轻感纹枯病2级, 未发生大、小斑病、茎腐病、锈病。建议在泉港区推广种植。

3.3 金彩糯670

出苗至采收95 d, 比对照品种苏玉糯5号多3 d。株形紧凑, 株高226.0 cm, 穗位高97.0 cm, 保绿度95%, 外观品质评分25分。穗形长锥形, 籽粒白、紫色相间, 穗长17.5 cm, 穗粗4.6 cm, 秃尖长2.1 cm, 穗行数12.4行, 行粒数34.5粒, 单棒鲜果穗重266.6 g, 鲜百粒重30.2 g, 鲜出籽率62.4%, 鲜果穗产量12 375.0 kg/hm2, 较CK增产7.6%。病害田间观察轻感纹枯病2级, 未发生大、小斑病、茎腐病、锈病。建议在泉港区小面积试种。

3.4 SBS968

出苗至采收93 d, 比对照品种苏玉糯5号多1 d。株形半紧凑, 株高182.0 cm, 穗位高86.0 cm, 保绿度90%, 外观品质评分26分。穗形长锥形, 籽粒紫、白色相间, 穗长17.5cm, 穗粗4.4 cm, 秃尖长2.6 cm, 穗行数13.6行, 行粒数31.6粒, 单棒鲜果穗重220.0 g, 鲜百粒重32.5 g, 鲜出籽率74.8%, 鲜果穗产量11 959.5 kg/hm2, 较CK增产4.0%。病害田间观察轻感纹枯病1级, 未发生大、小斑病、茎腐病、锈病。建议在泉港区小面积试种。

参考文献

[1]黄荣元, 曾双海, 陈丽红.2012年福建省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生产试验初报[J].种子世界, 2012 (10) :22-23.

[2]陈清鸿, 黄荣元, 曾双海.鲜食甜玉米新品种大区对比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 2013 (7) :25-27.

[3]方先兰, 钟祝秀, 李祖莹, 等.鲜食糯玉米新品种 (系) 引种试验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 2008 (11) :178-180.

[4]蒋华.福建省鲜食糯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 2013 (3) :21-24.

[5]龚金荣, 罗国庆, 李云.糯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 2007 (1) :50, 52.

[6]黄荣元, 曾双海.甜、糯玉米新品种生产试验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 2009 (6) :40-41.

[7]曾汉章.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引进及应用研究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 2003 (3) :18-21.

相关文章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精选13篇)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第1篇清涧分部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理科实验操作、体育考试安全工作预案为...

1
2025-09-19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精选9篇)2024国培总结 第1篇2017教师国培学习总结当今社会,教事业迅猛发展,各类培训数不胜数,而“国培”对于我们教育发...

1
2025-09-19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精选5篇)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第1篇2018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

1
2025-09-19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1篇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1
2025-09-1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3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六年级...

1
2025-09-19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精选12篇)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第1篇2011公考备考:《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2011-0...

1
2025-09-19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精选4篇)以案促改主持词 第1篇主持词同志们:根据市委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局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动...

1
2025-09-19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精选5篇)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第1篇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以下是...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