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毛概第一章试题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毛概第一章试题(精选7篇)

毛概第一章试题 第1篇

第七章思考习题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4.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5.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第八章思考习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4.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6.如何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

7.如何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的重大意义?

第九章思考习题

1.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5.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6.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第十一章思考习题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是什么?

毛概第一章试题 第2篇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特征、总体要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理论意义:

A、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B、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实践意义: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B、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C、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在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导思想的同时,党中央还提出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为我们在实践中积极稳妥地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这六条重要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深刻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谁建、靠谁建、怎样建的问题,指明了我们应当遵照什么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据什么原则统筹全局、根据什么要求推进发展、运用什么方式保证和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目标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测试题 第3篇

1.厨房中的化学知识很多,下面是有关厨房中的常见现象或操作,其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B.用煤气灶燃烧沼气为炒菜提供热量

C.牛奶久置变质腐败

D.用醋酸除去水垢

2.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同学们都要有安全意识,否则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①将水沿着烧杯内壁缓缓加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②给试管里的液体药品加热时,应将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并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③使用金属钠或钾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原试剂瓶中 ④镁着火时使用二氧化碳扑灭 ⑤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的原因,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⑥废旧电池应回收处理

A.全部B.①②④⑤

C.①③⑤D.①④

3.质量均为12 g的石墨、金刚石在相同条件下燃烧生成同一产物时分别放出的热量为393.8 kJ、395.2 kJ。金刚石和石墨比较,能量“贮存”高的是( )

A.石墨 B.金刚石

C.一样高 D.无法判断

4.若某氖原子的质量a g,12C原子的质量是b g,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ab]

B.该氖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 g

C.W g该氖原子的物质的量是[WaNA]mol

D.W g该氖原子所含质子数为[10Wa]

5.通过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

A.生成一种新离子 B.生成一种新分子

C.生成一种新原子 D.生成一种新单质

6.下列关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

①托盘天平可读取到小数点后一位(以克为单位),容量瓶可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以毫升为单位)②托盘天平只能粗略地称量物质的质量,量筒只能粗略地量取液体的体积,严格地说,它们都不能与容量瓶——精确仪器配套使用③量筒内的残液必须冲洗下来,倒入容量瓶中④称量的固体(或量取的液体)可直接放入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⑤引流时,玻璃棒不能靠在瓶口上⑥定容摇匀后,若液面低于刻度线,可再次加水补齐

A.①②⑤ B.①③④C.②④⑥ D.④⑤⑥

7.只给出甲、乙中对应的量,不能组成一个求物质的量的公式的是( )

A. ②③④B.③④⑤C.③④D.③

8.碳酸铜和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均可溶于盐酸,转化为氯化铜。在高温下这两种化合物均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溶解28.4 g的上述混合物,消耗1.0 mol·L-1盐酸500 mL。灼烧等量的上述混合物,得到氧化铜的质量为( )

A.35 gB.30 gC.20 gD.15 g

9.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从试剂瓶中取出的任何药品,若有剩余不能再放回原试剂瓶②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必须验纯③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一定要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④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应左物右码⑤配制浓硫酸与蒸馏水的混合液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到蒸馏水中并及时搅拌和冷却⑥选用100 mL量筒量取4.53 mL稀硫酸

A.①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②④⑤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10.相同物质的量的KClO3分别发生下述反应:①有MnO2 催化剂存在时,受热分解得到氧气 ②若不使用催化剂,加热至470℃左右,得到KClO4(高氯酸钾)和KCl。下列关于①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成KCl的物质的量相同

B.发生的反应类型相同

C.发生氧化反应的元素不同

D.1 mol物质分解时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11.阿伏加德罗定律能够成立的本质原因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 )

A.气体体积的大小与分子的大小有直接关系

B.不同气体分子的大小几乎相等

C.不同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等

D.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与分子本身的大小成正比

12.现有V L浓度为0.5 mol·L-1的盐酸,现欲将此盐酸浓度增大1倍,以下方法最宜采用的是( )

A.加热浓缩到溶液体积为0.5V L

B.加入0.05 mol·L-1盐酸0.125V L

C.加入10 mol·L-1盐酸0.1V L,再稀释至1.5V L

D.标准状况下通入11.2 L氯化氢气体

13.某溶液经分析,其中只含有Na+、K+、Ca2+、Cl-、NO,已知其中Na+、K+、Ca2+、NO的浓度均为0.1 mol·L-1,则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1 mol·L-1 B.0.3 mol·L-1

C.0.2 mol·L-1 D.0.4 mol·L-1

14.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

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15.“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CH4·xH2O)。据测定每1 m3这种晶体可释放出140 m3的甲烷气体(假设气体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可燃冰的密度近似为1 g·cm-3),试推算该“可燃冰”中,CH4与H2O分子个数比( )

A.1∶6B.1∶7 C.1∶8D.1∶9

16.在100 g浓度为18 mol·L-1,密度为ρg·cm-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 mol·L-1的硫酸,则加入水的体积为( )

A.小于100 mL B.等于100 mL

C.大于100 mL D.等于[100ρ]mL

17.两瓶体积相等的气体,一瓶装的是N2和O2,另一瓶装的是NO。同温同压下,两瓶气体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所含原子数相等B.气体密度相等

C.气体质量相等D.摩尔质量相等

18.T ℃,硝酸钾的溶解度为a g,取该温度下的硝酸钾溶液b g,蒸发c g水后溶液达到饱和。测得饱和溶液的密度为d g·cm-3,体积为V mL,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A.其溶质质量分数为[a100+a]×100%

B.其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为[1000ad101b(100+a)]mol·L-1

C.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为[b-c101V]mol·L-1

D.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为[a(b-c)100]g

二、实验题(共17分)

19.(7分)实验室配制500 mL、0.2 mol·L-1的Na2SO4溶液,实验操作步骤有:

A.在天平上称出14.2 g硫酸钠固体,把它放在烧杯中,用适量的蒸馏水使它完全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B.把制得的溶液小心地转移至容量瓶中。

C.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D.用少量蒸馏水洗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注入容量瓶,并轻轻振荡。

E.将容量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操作步骤的顺序为(填序号)__________;

(2)本实验用到的基本仪器已有烧杯、天平(砝码、镊子)、玻璃棒,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

[视线]a. 某同学观察液面的情况如右图

b. 没有进行上述的操作步骤D

c. 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d. 砝码上沾有杂质

e. 容量瓶用前内壁沾有水珠

20.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的小苏打,甲同学为了测定其纯度,设计如下实验:

①准确称取样品A g并将其在烧杯中完全溶解;②加入足量某种物质并搅拌使其充分反应;③过滤;④将沉淀洗涤、烘干;⑤称量沉淀,质量是B 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溶解样品时所使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一种必不可少的是__________;

(2)在第二步中的某种物质是__________[在BaCl2、Ba(OH)2中选择],确认其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

(3)洗涤沉淀的方法是__________,确定沉淀洗涤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若不洗涤会使结果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4)写出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该样品的纯度是__________(算式);

(5)乙同学认为该方法操作复杂,他另外设计一套相对简单的方案,其方案是:__________(只要求写设计原理与思路,不要求写步骤)。

三、 填空简答题(共16分)

21.(6分)假如要你做以下实验,你将用什么仪器呢?从下列各选项中选择相关仪器,将其编号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处。

a. 胶头滴管b. 试管c. 普通漏斗d. 量筒e. 酒精灯f. 细口玻璃瓶g. 药匙h. 坩埚钳i. 容量瓶 j. 分液漏斗k. 冷凝管l. 蒸馏烧瓶

(1)制作过滤器用到的是__________;

(2)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__________;

(3)镁条燃烧时,夹持镁条用__________;

(4)量取10.0 mL的液体药品用__________ ;

(5)检验氢气纯度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

(6)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__________。

22.(10分)现有m g某气体,它由四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则:

(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2)该气体中所含的原子总数为__________个;

(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L;

(4)该气体溶于1 L水中(不考虑反应),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5)该气体溶于水后形成V L溶液,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mol·L-1。

四、计算题(共21分)

23. (10分)氯化钠与氯化镁的混合物中,钠离子与镁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3∶2。

(1)求混合物中两种物质的质量比;

(2)如果混合物中共有28 mol Cl-,求混合物中氯化钠和氯化镁质量各为多少?

24. (7分)如下图所示的密闭筒形容器内有一活塞,位于距一端的全长[14]处,活塞左端充有氮气,右端充有H2、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将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活塞先左滑,(设不漏气)恢复原温后,活塞右滑停留于筒的中央。则原来H2、、O2的体积比可能是多少?

1 2 3 4 1 2 3 4

[【参考答案】]

1. D2. B3. B4. B 5. C6. A 7. C8. C9. C10. C11. C12. C13. B14. D15. C16. A17. A18. A

19.(1)ABDCE(2分);(2)量筒、胶头滴管、500 mL容量瓶(3分);(3)a、d(2分)。

20. 略

21. (1)c;(2)f;(3)h;(4)a、d;(5)b、e;(6)e,k、l。

22. (1)[mM];(2)[4mNAM];(3)[22.4mM];

(4)[m100+M]×100%;(5)[mMV]。

23. (1)m(NaCl)∶m(MgCl2)=351∶380;

(2)m(NaCl)=702 g,m(MgCl2)=760 g。

毛概第十一章练习题 第4篇

一、单项选择题

1.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概念是在()

A.2002年十六大 B.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 C.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 D.2005年2月胡锦涛重要讲话 2.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上,中共十六大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而提出的相关口号是()

A.经济更加发展 B.民主更加健全 C.科教更加进步 D.社会更加和谐 3.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A.具体内容 B.方针政策 C.指导思想 D.行动纲领

4.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过《全世界和谐》一文,最早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马克思批判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有益思想,提出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的具体设想是()

A.自由平等的生产者联合体 B.自由人联合体

C.重建个人所有制 D.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中突出强调的是()A.经济基础 B.政治基础 C.阶级基础 D.社会基础

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根本任务 B.根本原则 C.本质属性 D.基本要求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8、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纳入()A.经济建设的内容 B.政治建设的内容 C.文化建设的内容 D.社会建设的内容

9、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A.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D.到2020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0、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是()A.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D.到2020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C.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 D.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A.物质基础 B.政治保证 C.精神支撑 D.社会条件

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实现科学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更好地坚持民主法制 D.推进改革开放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经济学依据是()①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④劳动者创造了价值规律并利用价值规律为人类服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A.具体内容 B.方针政策 C.指导思想 D.行动纲领

二、多项选择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B.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C.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D.也是为了应对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趋势的无奈之举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主要是指()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B.党在执政理念上的新发展

C.在新世纪新阶段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 D.巩固执政党地位的必然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重要保证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其中主要是指()

A.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的政治法律保障 C.发展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D.和谐社会建设不断为以上“三个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4.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的内涵特征或基本思路中,社会公平正义极为重要,它是()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B.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义 D.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 5.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公平正义就是()

A.社会各方面利益得到妥善协调 B.人民内部矛盾及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C.弱势群众的基本利益得到切实保障 D.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与实现 6.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诚信友爱就是()A.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 B.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C.全社会形成普遍的团结认同 D.人与人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7.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充满活力就是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

A.创造愿望得到尊重 B.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C.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D.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8.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安定有序就是()A.社会组织机制健全 B.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C.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D.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9.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生命健康 D.生态良好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的基本原则()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B.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民主法治 C.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D.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三、辨析题

1.稳定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科学的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4.和谐社会就是利益均衡的社会。

四、简答题

1.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是什么?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主要包括那些内容? 4.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是什么?

五、论述题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有机统一的?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意义?

六、材料分析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材料 1 新世纪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动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神可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网 2006 年 10 月 18 日)

材料 2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审核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网 2006 年 10 月 18 日)请回答:

(1)根据材料 1,分析为什么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根据材料 2,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突出解决的重点是什么?(3)为解决材料 2 中反映的这些突出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2、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材料1 惠山区堰桥街道城塘村村民王涌明,因长年患重症失去劳动能力,去年全家5口人一年的收入只有1.5万元,虽略高于低保标准,但一家老小生活依然十分拮据。令老王暖心的是,今年3月,惠山区在无锡率先启动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工程,3000元临时救助款如及时雨,为窘迫的家庭送来了甘露。暖心的,绝不仅仅王涌明一家。就业培训政府买单,百姓收入一路攀高,“五保”老人安享晚年,农民看病可以报销,公交线路四通八达„„这一年里,老百姓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了这样的幸福感受。《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综述》,新华网,2008年10月28日。材料2 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重庆市江津区的徐云贵老人,写下平生第一篇散文,歌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原来,老人2007年患脑溢血住院用去1.2万元,却拿到了1.075万元的报销款。2007年,全国2448个县(区、市)里有7.3亿像徐云贵一样的农村居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到86%,累计受益人次接近2亿。这种合作医疗制度作为党和政府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之一,受到了广大农村居民的热烈欢迎。

摘自:《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 材料3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摘自:《十七大政治报告》 材料4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C 4B 5D 6C 7D 8D 9C 10A 11A 12D 13B 14A 15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ABCD 4ABCD 5ABD 6AB 7ABCD 8ABCD 9ABD 10ABCD

三、辨析题

1.[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和谐社会并不等于稳定社会。和谐社会必然是稳定社会,但稳定社会不一定是和谐社会。在历史上,有的稳定是以牺牲活力为代价的。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

2.[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3.[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的关系既是前提与保证的关系,也是途径与目标的关系。因为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目标的真正实现。所以二者是统一的。它们都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4.[答案要点] 此说法是不准确的.(1)和谐社会从根本上是要做到利益均衡,这毋庸置疑。由于分配不公、城乡及地区差距大、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导致社会成员之间在利益上不均衡的情况确实需要及时调节。但如果认为和谐社会仅仅是实现这个目标则是片面的。(2)和谐社会除了调节利益关系之外,也包括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只有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实现有序,整个社会体系都在制度个法律的轨道上运行,才符合和谐社会的主旨。(3)和谐社会还有一层很重要的含义,就是人与自然的。由于 dui 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导致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从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日益受到自然的威胁,这些问题,都应该是和谐社会必然要解决的。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第一,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第二,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第三,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2.[答案要点]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上述六条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深刻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3.[答案要点] 第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第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第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第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面健康水平;第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4.[答案要点]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第二,经过新中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已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必要的物质保证;第三,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化解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这是重要的思想文化保证。

5.[答案要点] 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有:

(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为完成上述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部署,提出了如下的主要举措:

①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②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③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④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⑤激发社会活力,增强社会团结和睦。⑥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1)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3)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4)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5)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6)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7)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上述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8)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2.[答案要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机统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的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本世纪头20年,也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较近的阶段性目标,建设和谐社会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都要努力坚持的目标。(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条件。(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建设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营造和提供一种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机制,这是达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

3.[答案要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就其理论意义而言,第一,它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它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2)就其实践意义而言,第一,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第三,它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第四,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六、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1)① 从国际环境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存在各种挑战和风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经济等科技等方面还处于劣势。为了应付这些挑战和风险,我们必须加强国内的发展,通过和谐社会建设增强我们的竞争力,已在国际社会中站稳脚跟。②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正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任务,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凸现,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化解各方面的矛盾,调动人民的积极性,通过和谐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③ 从执政党来看,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党坚持立功为民、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通过和谐社会建设可以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完成党所承担的三大历史任务。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突出解决的重点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例如就业问题、上学问题、看病问题、住房问题、环境问题等。

(3)①针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应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② 针对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 |„„ 以及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发法制还不健全方面问题,应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③ 针对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等问题,应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④ 针对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性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应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从而完善社会管理,保证社会安定有序。⑤ 针对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应激发社会活力,增加社会团结和睦,对内增强全国人民的凝聚力,对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2.[答案要点](1)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2)社会保障体系具有调节收入差距,缓解各种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的基本功能,是经济发展的安全网,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能为维护社会安定提供可靠的保证。

公平正义就是要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正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够为社会的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保障,使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都能够得到满足,而且能够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公平与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所需的制度保障。

毛概第一章试题 第5篇

1.稳定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和谐社会并不等于稳定社会。和谐社会必然是稳定社会,但稳定社会不一定是和谐社会。在历史上,有的稳定是以牺牲活力为代价的。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3.科学的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4.和谐社会就是利益均衡的社会。

[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的关系既是前提与保证的关系,也是途径与目标的关系。因为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目标的真正实现。所以二者是统一的。它们都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4.和谐社会就是利益均衡的社会。

毛概第一章试题 第6篇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3、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主要内容;

第二章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2、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第三章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及其前途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第四章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五章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2、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六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七章

1、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八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3、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P198);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九章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第十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第十一章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P274);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P286);

第十二章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第十三章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十四章

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2、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3、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第十五章

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毛概题库第一章 第7篇

一、单项题

1、毛泽东在全党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在()。A.八七会议

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正确答案是】:B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

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B.把马克思主义同外国经验相结合C.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D.坚持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 【正确答案是】:A

3、党的十七大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正确答案是】:D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正确答案是】:A

5、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命题是在()。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1982的党的十二大

C.1987年党的十三大D.1992年的南方谈话 【正确答案是】:B

6、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是()。A.新民主主义理论B.毛泽东思想C.三民主义D.邓小平理论 【正确答案是】:B7、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正确答案是】:B8、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正确答案是】:C9、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D.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 【正确答案是】:A10、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的是在党的()。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D.党的十五大 【正确答案是】:D11、邓小平理论是()。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B.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

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D.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正确答案是】:B

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搞清楚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是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标准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是】:D

1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C.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 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正确答案是】:D

14、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执政为民 【正确答案是】:D

1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A.发展先进生产力 B.发展先进文化 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正确答案是】:C

16、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发展 B.全面 C.协调 D.以人为本 【正确答案是】:A

17、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党的文件是()。A.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C.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D.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正确答案是】:C

18、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的代表作是()。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国民革命和农民运动》 C.《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D.《怎样分析农村阶级》 【正确答案是】:A

19、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中共六届六中全会B.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C.中共七大D.延安整风 【正确答案是】:C 20、毛泽东思想萌芽阶段的主要理论成果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理论的提出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成熟 C.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提出 D.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提出 【正确答案是】:A

21、在党的七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并提出毛泽东思想为我们党一切工作指针的是()。

A.刘少奇B.邓小平C.周恩来D.王稼祥【正确答案是】A

22、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A.遵义会议B.六届六中全会C.延安整风D.党的七大 【正确答案是】:A

23、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个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并对毛泽东思想予以系统论述的是()A.刘少奇B.周恩来C.邓小平D.王稼祥 【正确答案是】:D

24、对中国革命应该分“两步走”有了初步认识的会议是()。A.党的一大B.党的二大C.党的三大D.党的四大 【正确答案是】:B

25、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是()。A.坚持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B.坚持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C.坚持工人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D.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正确答案是】:D

26、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 C.社会主义本质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正确答案是】A

27、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党的先进性 D.坚持执政为民 【正确答案是】:C

28、关于科学发展观不正确的说法是()。A.第一要义是发展B.以人为本是核心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D.根本方法是发展教育与科学 【正确答案是】:D

29、第一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表述的文件是()。A.党的七大报告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党的八大报告D.党的十五大决议 【正确答案是】:B 30、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根本条件()。A.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B.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发展的需要 C.新文化运动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正确答案是】:B

3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以经济发展为中心C.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D.以社会发展为中心

【正确答案是】:A

A.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来解决问题

32、下列著作中,被认为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章是()。A.《反对本本主义》B.《井冈山的斗争》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正确答案是】:A33、邓小平认为当代世界的主题是()。

A.战争与革命B.科技与创新 C.纷争与**D.和平与发展 【正确答案是】:D34、1930年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

A.论证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关系

B.孕育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思想

C.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

D.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正确答案是】:B35、全党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重要性是在()。A.中国共产党成立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延安整风运动以后 【正确答案是】:D36、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是在()。A.党成立初期B.大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正确答案是】:C37、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D.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正确答案是】:C38、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张闻天 【正确答案是】:A39、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A.速度至关重要B.以人为本

C.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D.全面、协调、可持续 【正确答案是】:C4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理论联系实际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D.与时俱进 【正确答案是】:C4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A.解放思想B.开拓创新C.与时俱进D.实事求是 【正确答案是】:C42、在文化上提出“洋为中用,批判地学习”“古为今用,批判地继承”的主张的是()。A.刘少奇B.周恩来C.毛泽东D.邓小平【正确答案是】:C43、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所说的“伟大的工程”是指()。

B.建立并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建设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D.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国家、新社会 【正确答案是】:C44、下面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说法错误的是()。A.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B.是对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C.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D.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正确答案是】:B45、关于邓小平理论不正确的说法是()。

A.邓小平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贡献者

B.邓小平理论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主题展开的C.邓小平理论是我国拨乱反正的指导思想 D.战争与革命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正确答案是】:D46、邓小平认为毛泽东对党和国家最大的贡献是()。

A.提出党的建设是伟大的工程的认识 B.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 C.“三大法宝”的思想

D.提出了抗日战争持久战的思想 【正确答案是】:B47、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错误的说法是()。A.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B.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立国建国的政治基础 C.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D.文化大革命的产生是因为错误的应用了毛泽东思想的结果。【正确答案是】:D48、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思想基础是()。

A.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B.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

C.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D.党成立后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 【正确答案是】:C49、胡锦涛在党的()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行了深刻论述。A.十六大.B.十七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D.十四大 【正确答案是】:B 5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A.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B.将马克思主义照搬到中国

C.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正确答案是】:C51、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并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C.十三大D.南方谈话 【正确答案是】:C5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

A.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体系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D.坚持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正确答案是】:B53、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惟一正确的科学态度是()。

A.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B.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

C.依靠引证马克思对某一问题的某一论证

D.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正确答案是】:A54、邓小平理论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科学命题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发展才是硬道理

D.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正确答案是】:C55、邓小平理论的立论基础是()。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本质理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正确答案是】:B 5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A.与时俱进B.改革开放C.执政为民D.四项基本原则【正确答案是】:A57、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正确答案是】:D58、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A.改革B.发展C.依法治国D.以德治国 【正确答案是】:B59、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提出的重要命题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是】:C60、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与时俱进的核心是()。A.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创新精神

D.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正确答案是】:C61、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A.大力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D.实事求是 【正确答案是】:C

二、多选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解放思想

C.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正确答案是】:AC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B.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是毛泽东个人的独创 【正确答案是】:ABC3、邓小平理论是()。A.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B.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C.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D.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指导思想 【正确答案是】:ABC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

克思主义,它们都()。

A.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B.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发展要求 C.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D.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正确答案是】:ACD5、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是()。A.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B.毛泽东思想是在同错误的思潮斗争中产生的 C.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D.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 【正确答案是】:ABC6、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

A.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B.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C.目的与手段的统一D.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正确答案是】:ABCD

7、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从而达到成熟的主要著作是()。A.《〈共产党人〉发刊词》B.《论十大关系》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新民主主义论》 【正确答案是】:ACD

8、在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部曾经出现过的主要错误有()。A.教条主义B.经验主义C.冒险主义D.投降主义 【正确答案是】:AB9、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的重要标志是()。

A.《我的马克思主义观》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C.《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D.《反对本本主义》 【正确答案是】:BC10、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集中概括的代表作有()。A.《论联合政府》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D.《新民主主义论》【正确答案是】:ABCD11、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会议上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总结,指出毛泽东思想是()。A.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B.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典型 C.中国人民百余年来历史选择的结果和斗争经验的总结 D.中国共产党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总路线 【正确答案是】:ABCD1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A.以人为本是核心B.发展是第一要义

C.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D.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 【正确答案是】:ABCD1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A.坚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B.坚持发展是硬道理、靠改革促发展C.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D.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正确答案是】:BCD

14、邓小平南方讲话的主要内容是()。A.社会主义本质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三个有利于”的标准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是】:ABCD15、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两大标志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中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C.《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D.《<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党的建设的思想

【正确答案是】:BC1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A.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B.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正确答案是】:ABD17、“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

A.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C.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正确答案是】:ACD18、先后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做出概括的文献是()。

A.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B.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D.中共十二大党章 【正确答案是】:BC

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正确答案是】:AC20、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A.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经验 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 C.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 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经验 【正确答案是】BC21、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著作有()。A.《反对本本主义》B.《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C.《改造我们的学习》D.《反对党八股》【正确答案是】:BCD

22、关于毛泽东思想正确的说法有()。A.毛泽东思想是指导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B.毛泽东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C.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以错误为主 D.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正确答案是】:ABD

2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A.强国之本B.执政之基C.力量之源D.立党之本 【正确答案是】:BCD24、把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相区分的原因是()。A.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背离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轨道 B.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C.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主张和认识

D.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个人主观造成的 【正确答案是】:ABC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正确答案是】:BCD26、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的说法是()。A.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其形成的理论基础

B.和平与发展是它产生的时代主题 C.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其形成历史依据 D.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是其产生的现实依据 【正确答案是】:ABCD

27、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伟人,他们是()。A.康有为B.孙中山C.毛泽东D.邓小平【正确答案是】:BCD28、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因为()。

A.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一致的 B.它们的基本立场和方法是一致的 C.它们的理论观点是一致的D.它们对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的认识是一致的【正确答案是】:BCD29、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其原因是()。

A.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B.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D.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正确答案是】:BCD30、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邓小平理论()。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B.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C.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D.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做出了新判断

【正确答案是】:ABCD3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A.体现时代性B.富于创造性

C.把握规律性D.忠于实践性 【正确答案是】:ABC32、江泽民提出共产党人要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其中包括()。

A.共产党的执政规律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人类社会发展规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正确答案是】:ABC

33、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是()。

A.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B.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C.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D.目标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正确答案是】:ABC3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

A.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B.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C.最广泛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D.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正确答案是】:ABCD35、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B.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C.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D.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正确答案是】:ABCD36、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B.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坚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坚持民主集中制 【正确答案是】:ABCD37、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基本依据是()。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C.当代世界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D.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 【正确答案是】:ABC38、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必须做到()。

A.统筹城乡发展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确答案是】:ABCD3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里的“历史方位”主要是指()。A.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发生了变化B.党的自身状况和面临的任务发生了变化

C.党的阶级基础发生了变化D.党的宗旨发生了变化 【正确答案是】:AB40、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论断()。A.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B.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从生产力方面揭示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

D.从生产关系方面揭示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

【正确答案是】:ABD4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C.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D.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正确答案是】:ABCD42、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的“两个务必”是指()。A.务必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B.务必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D.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正确答案是】:CD43、邓小平在强调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时,指出()。A.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B.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C.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

D.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正确答案是】:ABCD

44、邓小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

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

实际相结合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C.没有固定的模式D.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正确答案是】:ABCD45、毛泽东思想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包括()。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C.社会主义建设理论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正确答案是】:ABC

46、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A.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 B.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 C.在总结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基础上 D.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基础上 【正确答案是】:BCD4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创新方面讲,就是()。

A.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B.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 C.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 D.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化 【正确答案是】:ABC48、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渊源是()。A.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B.马克思列宁主义

C.资产阶级民主思想D.空想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是】:AB49、党的建设必须解决好的历史性课题()。

A.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B.进一步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C.进一步提高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觉悟 D.进一步提高把握全局的战略眼光 【正确答案是】:AB50、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解放思想是一大法宝 B.改革开放是强大动力

C.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基本要求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根本利益所在 【正确答案是】:ABCD51、我们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基本依据是()。A.其理论基础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

B.其时代背景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

C.其历史根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

D.其现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以及最广大人民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

【正确答案是】:ABCD

5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B.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C.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D.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正确答案是】:ABCD

53、“以人为本”就要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

A.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B.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

C.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D.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正确答案是】:ABCD 三,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正确答案是】:是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

论的内在要求 【正确答案是】:是

3、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正确答案是】:否

4、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的创新。【正确答案是】:是

5、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正确答案是】:是

6、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基础。

【正确答案是】:否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是前提和基础。

【正确答案是】:否

8、毛泽东曾经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

【正确答案是】:是

9、我们党能够在新的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时代背景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正确答案是】:是

10、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正确答案是】:是

11、党的基本路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前提。

【正确答案是】:否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正确答案是】:是

1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兼顾。【正确答案是】:否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