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损伤论文(精选12篇)
泌尿系统损伤论文 第1篇
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 SCI) 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 往往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瘫痪,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能力。脊髓损伤后, 膀胱的神经支配中断, 生理机能丧失, 容易发生尿潴留、膀胱-输尿管返流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以致产生肾功能衰竭, 严重者导致死亡。因此, 恢复膀胱的生理机能, 对于减少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统并发症, 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治疗的目标是:管理好泌尿系统, 预防尿路感染, 尽早建立自主性排尿规律, 减少导尿次数或不需导尿, 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2 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后膀胱的护理和康复训练, 目的是使膀胱恢复贮存及排尿功能并具有良好的尿流动力学性能, 即较好的顺应性、较少的残余尿量和较好的逼尿肌-括约肌协同作用, 以保证不对肾功能产生威胁[2]。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统的康复过程可分为留置导尿、间歇导尿和建立反射性膀胱三个阶段[3]。
2.1 留置导尿
脊髓休克期 (约伤3~4周) , 无论任何部位脊髓损伤, 排尿反射受到抑制, 膀胱均表现为无张力状态, 必须予留导尿才能彻底排出尿液。 这样既可防止膀胱过度膨胀损伤膀胱壁内的神经节而延迟恢复, 也利于观察尿量变化。2~3周后, 开始夹持导尿管, 第3~4小时开放一次, 以使膀胱得到充盈和排空训练。导尿时, 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要注意保护膀胱括约肌, 导尿管的号型不应超过14号, 防止因导尿管过粗造成括约肌松弛而引起漏尿。导尿时, 要使用无菌硅油润滑尿管, 避免尿道黏膜受损。保护引流管始终低于病人耻骨的水平, 否则易引起尿液返流而造成感染。将床头抬高20~30 cm, 可防止尿液逆流。定时翻身, 防止尿液沉淀形成结石。翻身和转移前, 应正确处理引流袋, 避免尿液返流至膀胱。勿使导尿管扭结受压, 保持引流通畅, 及时倾倒引流袋, 注意观察尿量及尿液的颜色、性状, 注意尿液有无浑浊沉淀。尿道口每日清洗消毒2次, 可用0.1%氯已定冲洗尿道口。引流袋每周更换1~2次, 尿管每周更换1次, 换管前应尽量排空尿液, 以便拔管后尿道休息4~6 h再行插管。对于是否需要常规的膀胱冲洗目前仍有争议, 笔者认为留置尿管期间首先应鼓励患者多饮水, 保证每日尿量2 000~3 000 mL, 达到生理性膀胱冲洗的目的。如果发现引流袋内尿液出现混浊、沉渣或结晶, 此时应进行膀胱冲洗, 可用0.2%呋喃西林硼酸或生理盐水冲洗膀胱, 每日两次。
2.2 间歇导尿
神经性膀胱经过一个阶段导尿管引流后, 膀胱肌力逐渐恢复, 在留置导尿管期间, 如有尿液自尿道口溢出, 则提示膀胱可能有排尿的功能出现。此时, 可采用间歇性导尿。间歇性导尿的作用在于膀胱功能的恢复。患者饮水量一般控制在每小时100~125 mL, 起先可每4~6 h导尿1次, 导尿时严格无菌操作, 动作要轻柔, 确保膀胱内尿液彻底排空后方可拔除导尿管, 每次导尿时膀胱内尿量不能超过500 mL。以后可根据膀胱功能的恢复程度, 逐渐延长导尿间歇时间。间歇导尿期间, 每两周查尿常规及细菌计数, 如果发现尿内脓细胞或白细胞计数大于10个/HPF, 细胞计数超过10/mL时, 应使用抗菌药。
2.3 建立反射性膀胱
SCI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尽早建立自主性排尿节律, 不施行或少施行导尿, 免除随身携带尿袋, 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SCI患者泌尿系统康复过程中, 膀胱的功能康复训练占有重要地位[4]。
2.3.1 膀胱功能训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Menon等[5]认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者才能进行膀胱训练:a) 患者膀胱容量和顺应性能持续4 h不导尿;b) 尿液镜检WBC10个/HPF;c) 无发热;d) 无持续菌尿出现。Perkash[6]认为, 膀胱输尿管返流、结石病及肾衰竭是膀胱再训练的禁忌证。因此, 在膀胱训练前应对患者进行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测定, 尿液镜检, 评估患者膀胱排空能力及尿路感染情况。
2.3.2 膀胱训练
应根据脊髓损伤特点采用科学的膀胱训练方法。根据脊髓损伤节段不同, Bors将神经源性膀胱分为两种类型:a) 骶髓以上损伤时, 骶髓的排尿中枢失去高级中枢控制, 最终形成反射性膀胱, 排尿过程不受意识控制, 且有一定残余尿, 称为上运动神经元性膀胱。此型由于脊髓损伤位置较高, 而低级排尿中枢保存完好, 可于帮助患者进行膀胱训练过程中耐心地在下腹部或下肢寻找扳机点, 如轻轻敲打耻骨上区, 牵拉阴毛, 摩擦大腿内侧, 捏掐腹股沟等, 寻找引起排尿动作的部位, 利用皮肤-膀胱反射作用, 使尿液排出, 减少残余尿。b) 骶髓或骶神经根受损伤时, 由于排尿中枢或其传出支受损而失去排尿反射, 产生尿潴留, 称为下运动神经元性膀胱。此型由于脊髓损伤位置较低, 腹肌的神经支配尚完整 (胸神经支配) , 可鼓励患者训练腹肌力量, 通过Valsalva法增加腹压以排出尿液。患者取坐位, 身体前倾放松腹部, 屏气呼吸, 用力将腹压传到膀胱、直肠、骨盆底部, 促使尿液排泄。
膀胱的功能训练方法较多, 每位患者可采用两种以上方法综合训练。值得注意的是, 膀胱训练前要接受尿流动力学检查, 以确认膀胱类型和安全的训练方法, 避免因训练方法不当引起尿液返流造成肾积水。另外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因膀胱压力过高而引起的自主神经反射亢进的临床表现, 如突发性血压升高、皮肤潮红、出汗、头痛等, 以上情况如果出现应当迅速排空膀胱以缓解症状。
3 健康宣教
脊髓损伤导致排尿障碍病人要建立反射性或自律性膀胱, 护理时间长, 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提高患者对泌尿系统管理重要意义的认识;b) 不同时期膀胱管理的方法;c) 尿路感染的早期识别和预防;d) 自我导尿技术与时机;e) 帮助患者树立泌尿系统终身管理的意识[7]。鼓励患者要有足够的耐心, 才能达到最佳的排尿状态。同时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膀胱功能障碍是可以控制的, 也可让疗效显著的患者谈成功的体验,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出院时, 要给予相应的出院指导, 每日会阴消毒两次, 便后及时清洗;除正常饮食外, 每日摄水量保持约2 000 mL;根据医嘱使用辅助药物预防并发症;自我导尿注意保持清洁, 有条件者最好用一次性导尿管;定期作尿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 有感染及时治疗。
4 讨 论
脊髓损伤后膀胱的护理和康复训练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在脊髓休克期间开始即必须对膀胱施行正确的初始处理、进行恰当的膀胱康复和终生的神经学关注, 这仍然是确保四肢瘫和截瘫患者享有几乎正常的生活寿命和较高生活质量的关键[8]。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表明, 对脊髓损伤患者实施及时正确的泌尿系统康复护理和膀胱训练, 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 减少膀胱残余尿,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后通过全面康复, 使患者残留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利用, 使患者得以回归家庭, 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汤颖珍, 赖华.脊髓损伤病人泌尿系统的康复护理[J].中国临床医药杂志, 2003, (107) :11235-11236.
[2]刘智.神经源性膀胱的评价和对策[J].现代康复, 2000, 4 (6) :803-804.
[3]孙玉华, 王洪涛.脊髓损伤后神经性膀胱的功能康复[J].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 (9) :570-571.
[4]郑艳红, 鲁秀平.68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性膀胱的康复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 2005, 18 (4) :395-396.
[5]Menon EB, Tan ES.Bladder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spinak cord injury[J].Urology, 1992, 40 (5) :425-429.
[6]Perkash I.Long-term urologic management of the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yr[J].Clin North Am, 1993, 20 (3) :423-424.
[7]吴志文, 刘雪梅.脊髓损伤患者的清洁间歇导尿[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3, 9 (2) :91-93.
泌尿系统损伤论文 第2篇
3.2妇产科手术致泌尿系统损伤的防范对策
针对上述导致妇科手术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损伤的原因,我院制定的防范对策包括以下几点:(1)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除妇产科疾病史外,还需了解患者其他系统疾病史,尤其是泌尿系统疾病史,如患者有泌尿系统疾病史,则应在术前应用影像学技术检查患者泌尿系统情况;(2)试产过程中严密检查产妇机体状况,尽早发现相对性头盆不称,避免膀胱长时间受压从而造成膀胱损伤[6];(3)手术医师加强学习,明确妇产科患者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解剖关系,术中根据两大系统的解剖特点,合理进行手术操作,注意对膀胱和输尿管的保护;(4)术前根据临床检查结果,明确患者是否合并泌尿系统损伤,根据患者合并症情况制定科学性、合理性的手术方案,术中提高警惕,避免广泛粘连、大出血等状况的出现,加重对患者泌尿系统的损伤;(5)手术医师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患者膀胱游离时间过长,长时间暴露在体外,发生缺血性坏死。
3.3结果分析
我院本次研究发现导致妇产科手术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损伤的原因主要与手术解剖位置及医师因素有关,根据分析所得原因制定防范对策对试验组患者实施后,试验组患者的泌尿系统损伤率为8.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2%。综上所述,我院本次研究认为对妇产科手术致泌尿系统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可有效降低妇产科手术患者泌尿系统损伤率,改善患者原发疾病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病情早日康复。同时我院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我院本次研究制定的妇产科手术致泌尿系统损伤防范对策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丽华,易海军.谈妇产科手术泌尿系统损伤的护理.医学信息,2015,28(8):137.
2欧阳焰.妇产科手术致泌尿系统损伤治疗措施探讨.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1):53~55.
3张雪芹,李美霞.妇产科手术导致泌尿系统损伤33例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0):123~124.
4高素荣.浅谈妇产科手术后泌尿系统损伤的防治方法.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8):4270.
5黄仰任,李辉华,林亮初等.妇产科手术泌尿系损伤24例临床分析.现代医院,2011,11(5):36~37.
泌尿系统损伤论文 第3篇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泌尿器官;手术损伤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36-02
泌尿器官损伤是妇科手术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1]。由于女性泌尿系统与生殖系统的距离较近,在手术中如不注意的话,容易造成女性的膀胱、输尿管等泌尿器官损伤,严重的还会导致医疗事故,因此,如何避免手术出现泌尿器官损伤是每一位医务工作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我院对2006年1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如何降低手术对患者泌尿系统损伤。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06年1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为23-59岁,平均年龄为(28.5±5.6)岁。78例患者均为手术过程中造成损伤,其中46例在手术的过程中诊断出泌尿器官损伤,32例患者在手术之后48h内诊断出泌尿器官损伤;输尿管损伤47例,其中输尿管穿孔18例、输尿管横断伤19例、结扎伤6例、粘连4例;膀胱损伤为31例。
1.2方法对输尿管损伤的47例患者进行输尿管修补手术,其中18例进行输尿管穿孔补术、19例患者行横断输尿管端端吻合术、6例患者行松解误结扎线、4例患者进行粘连松解术。另外对31例膀胱损伤患者进行缝合修补手术,采用2-0可吸收线对损伤口进行全层缝合修补,并于手术后一周内设置导尿管。对78例病患者采取除手术外的抗感染综合治疗。
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后均治愈,手术后无腹膜感染、漏尿等并发症出现,患者的预后情况良好,所有患者均在8-11d痊愈出院。
2.2患者手术损伤情况分析本次手术主要采用的方式包括:剖宫产术26例、子宫全切术36例、输卵管绝育术16例。根据本次调查研究发现,进行剖宫产术造成输尿管损伤有19人,占73.1%;膀胱损伤7人,占26.9%。行子宫次全切术造成输尿管损伤8人,占22.2%;膀胱损伤28人,占77.8%。行输卵管绝育术导致输卵管损伤患者16人,占100%;膀胱损伤0人。由此可见,进行剖宫产术以及输卵管绝育术是导致患者输尿管损伤的主要手术,而行子宫次全切术则是造成患者膀胱损伤的主要手术。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稍有不慎便容易导致泌尿系统出现损伤,严重情况下更会导致患者死亡[2]。根据临床研究发现,妇产科手术受损伤的泌尿器官主要包括输尿管以及膀胱的损伤。下文主要分析以下手术造成泌尿器官损伤的主要原因与避免。
3.1婦产科手术损伤泌尿器官的原因妇产科手术损伤泌尿器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一些经验较少的医生对女性生殖系统没有准确的了解,对女性泌尿系统掌握得也不够深入[3]。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也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手术操作,增加了患者泌尿器官损伤的几率。另外,由于缺乏一定的经验,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及时,导致造成患者泌尿器官损伤。
第二,由于女性生殖器官与泌尿器官之间的位置比较近,当女性出现生殖器官疾病后,由于疾病导致患者患病位置出现变化,导致在手术过程中受到视线影响,最终导致患者泌尿器官受到损伤。
由于妇产科手术容易损伤泌尿器官,因此医务人员应该多加注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细节做起,降低泌尿器官损伤的几率,下文进行详细介绍:
3.2妇产科手术降低损伤泌尿器官的方法
第一,手术医生以及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必须要有扎实的医学和解剖学基础,对女性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情况要熟悉掌握。由于患者患病期间,发病部位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医生在手术的过程中要密切留意。
第二,如在手术中出现突发现象(如大出血等),医务人员要细心、沉着地应对,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进行操作,避免因为过于紧张而操作失误,最终导致患者泌尿器官损伤。
第三,在进行手术之前,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手术方法。
第四,当患者进行特殊的手术(盆腔手术)时,要给予患者预置导尿管,从而让患者的膀胱保持真空状态。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妇产科手术中损伤泌尿器官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要降低这一现象发生几率,必须要在进行手术前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4]。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医务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除了要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之外,还必须要有责任心,在手术的过程中做好每一个环节,从而降低患者出现泌尿器官损伤的几率。
参考文献
[1]周萍.对90例妇产科术后泌尿器官损伤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10):90-91.
[2]徐绿萍.妇产科手术泌尿道损伤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1):123.
[3]梦婷.孟镔.赵森林等.45例妇产科手术损伤泌尿器官的临床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19(05):377-378.
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统的护理体会 第4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 男48例, 女12例, 年龄24~68岁, 平均年龄39岁。其中颈椎骨折13例, 胸椎骨折6例, 腰椎骨折32例, 胸腰椎合并骨折9例。不全瘫痪37例, 完全瘫痪23例。按SCI传统神经原性膀胱功能失调分类,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反射性尿失禁22例, 为反射性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尿潴留38例, 为自主性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 60例行手术治疗。
2 护理方法
脊髓损伤后膀胱的护理和康复, 目的是使膀胱恢复贮存及排尿功能并具有良好的尿流动力学性能, 即较好的顺应性、较少的残余尿量和较好的逼尿肌2括约肌协同作用, 以保证不对肾功能产生威胁。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统的护理过程可分为留置导尿、间歇导尿和建立反射性膀胱3个阶段。
留置导尿:脊髓休克期 (约伤3~4周) , 无论任何部位脊髓损伤, 排尿反射受到抑制, 膀胱均表现为无张力状态, 必须予留导尿才能彻底排出尿液。2~3周后, 开始夹持导尿管, 第3~4小时开放1次, 导尿管的号型不应超过14号, 防止因导尿管过粗造成括约肌松弛而引起漏尿。导尿时, 要使用无菌硅油润滑尿管, 避免尿道黏膜受损。保护引流管始终低于病人耻骨的水平, 否则易引起尿液返流而造成感染。将床头抬高20~30cm, 可防止尿液逆流。定时翻身, 尿道口每日清洗消毒2次, 可用0.1%氯已定冲洗尿道口引流袋每周更换1~2次, 尿管每周更换1次, 换管前应尽量排空尿液, 以便拔管后尿道休息4~6h再行插管。笔者认为留置尿管期间首先应鼓励患者多饮水, 保证每日尿量2000~3000m L, 达到生理性膀胱冲洗的目的。
间歇导尿:神经性膀胱经过一个阶段导尿管引流后, 膀胱肌力逐渐恢复, 在留置导尿管期间, 如有尿液自尿道口溢出, 则提示膀胱可能有排尿的功能出现。此时, 可采用间歇性导尿。间歇性导尿的作用在于膀胱功能的恢复。患者饮水量一般控制在每小时100~125m L, 起先可每4~6小时导尿1次, 每次导尿时膀胱内尿量不能超过500m L。间歇导尿期间, 每两周查尿常规及细菌计数, 如果发现尿内脓细胞或白细胞计数大于10个/HPF, 细胞计数超过10/m L时, 应使用抗菌药。
建立反射性膀胱:SCI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尽早建立自主性排尿节律, 不施行或少施行导尿, 免除随身携带尿袋, 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SCI患者泌尿系统康复过程中, 膀胱的功能康复训练占有重要地位。可采取Ualsalva屏气法, 患者取坐位, 身体前倾放松腹部, 屏气呼吸, 用力将腹压传到膀胱、直肠、骨盆底部, 屈曲膝关节与髋关节, 使大腿贴近腹部, 增加腹部压力, 指导患者自已加腹压排尿。
康复自护指导: (1) 指导患者与家属学会激发排尿手法, 当患者膀胱充盈时, 轻轻叩击耻骨上区, 牵拉阴毛, 摩擦大腿内侧, 挤压阴茎龟头部等, 促使出反射性排尿;听流水声、热饮、温水浴等辅助措施, 逐渐去掉集尿器, 自行排尿。 (2) 对需长期使用间歇性导尿患者, 指导其或家属进行清洁性自家导尿与消毒法, 并提供必要的器材。 (3) 排尿意识与体位的训练, 指导患者于每次排尿时, 有意识地作正常排尿动作, 使协同肌配合, 以利于排尿反射的形成。指导能站立的患者站立排尿意识训练。
3 结果
本组60例通过护理以及膀胱功能的训练, 无一例因排尿障碍而再次住院。有43例出院后逐渐恢复自行排尿功能, 留置导尿13~20d, 尿路感染发生5例, 经膀胱冲洗对症治疗好转。
4 讨论
间歇性导尿克服了长期留置导尿的缺点, 使膀胱规律性定期充盈与排空而达到接近生理性的状态, 以预防膀胱过度充盈, 减少泌尿系统的感染。但长期使用间歇性导尿, 应注意反复插管易造成尿道粘膜损伤, 本组3例引起尿道粘膜损伤导致尿道狭窄, 因此, 要注意插管的方法。
泌尿系统感染与排尿处置方法关系讨论:本组留置尿管发生泌尿系感染5例, 菌种类别:本组病例尿路感染病原体主要有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变形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尿路感染病原体中有1/3与尿道口处分离病菌一致。这表明尿道感染部份病原体来源于尿道口。0.5%谱杀菌剂, 能有效杀灭尿道口周围细菌, 防止感染, 因此宜采用0.5%碘伏溶液消毒会阴。提高护理人员对导尿所致尿路感染的危险性认识, 以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方法实施护理, 就能减少细菌的生长,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摘要:目的分析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统的护理。方法我科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60例, 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统的护理过程分为留置导尿、间歇导尿和建立反射性膀胱3个阶段。结果无一例因排尿障碍而再次住院, 有43例出院后逐渐恢复自行排尿功能。结论泌尿系统感染与排尿处置方法关系等问题。
关键词:脊髓损伤,泌尿系统,护理
参考文献
[1]刘若群, 张晓萍, 宋春艳, 等.颈脊髓损伤病人脊髓恢复后期泌尿系护理方法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7) .
家畜泌尿系统教案 第5篇
◆ 教学目标
1.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2.掌握马、牛、羊、猪肾的外形、位置及内部结构特点 3.掌握肾门、肾窦和肾盂的概念
4.掌握膀胱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与相邻器官的关系,认识膀胱圆韧带 5.理解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在泌尿系统中的功能 ◆ 教学内容
一、泌尿系统组成: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二、各器官特点:
(一)肾:
1.分类:
(1)表面平滑单乳头肾:马、羊、犬、兔。(2)表面平滑多乳头肾:猪、人。(3)表面有沟多乳头肾:牛。
(4)复肾:由若干个独立的肾小叶构成,熊、鲸、水獭。
2.形态:(马)左蚕豆,右三角。(牛)左三棱形,右长椭圆形。(羊、猪、犬)均豆形。
3.结构:
(1)被膜:健康者较易剥离,营养良好的,有脂肪包裹,称肾脂囊。
(2)实质:a.皮质,位于浅层,色深,富含血管,有肾小体;b.髓质,位于深层,色浅,有肾小管。注:相关概念
1.肾门:肾的内侧缘凹入,是肾的A、V、N、L管、输尿管进出肾的地方。2.肾窦:位于肾实质内,是肾门深入肾内形成的漏斗状腔隙,以容纳肾盏和肾盂。3.肾盂:位于肾窦内的输尿管起始段。
4.肾叶:由肾小体、肾小管、集合管、血管构成的结构单位,包括皮质和髓质部分。5.肾锥体:肾的皮质、髓质与肾乳头形成圆锥形结构,其中呈圆锥形的髓质部分称肾锥体。6.肾柱:伸入相邻肾锥体之间的皮质部分叫做肾柱。
7.肾乳头:肾锥体顶端形似乳头,对向肾窦,上有乳头管的开口,且不被皮质包围的结构。8.髓放线:髓质部的集合小管呈放射状向皮质区伸延。
9.皮质迷路:两个髓放线之间的皮质区称为皮质迷路,内有肾小体。
(二)输尿管:
起自肾盂(马、猪、羊、犬)或集收管(牛)→→开口于膀胱颈背侧。比较:
马、羊、犬:肾乳头→肾盂→输尿管。牛:肾乳头→肾小盏→集收管→输尿管。猪:肾乳头→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
(三)膀胱:
1.结构:膀胱顶、体、颈。只有顶、体部分有浆膜。2.固定:a.膀胱侧韧带
b.膀胱圆韧带:是胎儿时期脐动脉的遗迹。脐静脉的遗迹称肝圆韧带。3.位置:当膀胱空虚时,位于盆腔内;充盈时其顶端突入腹腔。
(四)尿道:
1.尿道内口:其始于膀胱颈。
2.尿道外口:(雄)开口于阴茎头,(雌)开口于阴道与尿生殖前庭的交界处。【思考题】
正确饮水远离泌尿系统疾病 第6篇
作为一个泌尿外科医生,经常会有患者问我:“医生,我该喝多少水?”坊间所谓的“八杯水”,其实是一个较粗略的说法。正常成人每天代谢需要2~3升的水,因此一个健康的成人每天应摄入1.5~1.7升水。
而对于有特定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如尿路感染、尿路结石,总结下来就是主张“多喝水”。具体来说,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细菌引起尿路黏膜发生炎症反应,各种炎症因子释放进入尿液,产生尿频、尿急、尿痛甚至血尿的临床表现。通过大量饮水,尿液中的细菌和各种炎症因子被稀释并排出,既减少了病原体的数量和密度,又缓解了临床症状,从“标”、“本”两个方面使尿路感染得到控制。因此,我们提倡尿路感染患者在多喝水的同时,还要注意避免憋尿,也就是“流水不腐”的道理。对于尿路结石患者,大量饮水一方面可以增加尿量,起到冲刷尿道的作用,使较小的结石(包括手术治疗后残留的小结石和结石粉末)能够快速排出体外,避免这些小结石作为新的结石形成中心;另一方面可以稀释尿液中可能形成结石的钙盐、镁盐、草酸盐、尿酸等溶质成分,降低尿液中这些难溶成分的饱和程度,预防结石“卷土重来”。当然,对于某些疾病患者,如心功能不全、肺水肿、肾功能不全等,饮水则需限量,否则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得不偿失。
常有患者会问:“医生,喝什么水比较好?”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喝什么水与每个人的体质有很大关系。举例而言,当今社会常见的富贵病——痛风,多是由于高尿酸血症造成的。血液中尿酸水平过高则可能导致尿液中形成尿酸结石。因而对于这样的患者,我们可以考虑适量饮用苏打水来碱化尿液,降低尿酸结石形成的风险。另外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贵州、云南特殊的石灰岩地质造就了鬼斧神工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中的钙离子在一定条件下会溶解在水中,从而进入当地人的饮用水和食物中,因此尿路结石在当地并不罕见。对于这类人群,可通过饮用纯净水、蒸馏水这些矿物质含量较低的饮用水,或安装有效的自来水过滤系统降低饮用水中的钙含量,有利于控制尿路结石的发病率。
饮水事小,健康事大。水是最普通、最基本的营养要素,如何将喝水这件小事做对,是关乎身体健康、尤其是泌尿系统健康的一件大事。从人体水循环的源头开始把关,让水循环的每一步都运作顺畅,打造健康的品质生活。
妇产科手术泌尿系损伤临床分析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妇产科手术中出现泌尿系损伤12例病例, 年龄29岁~48岁, 平均年龄 (35.2±2.6) 岁。其中剖宫产术3例, 绝育手术1例,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2例, 宫颈癌根治手术2例,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3例, 卵巢癌减灭手术1例。
1.2 方法
对12例妇产科手术中出现泌尿系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统计妇产科手术中泌尿系统损伤的发生率, 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2 结果
妇产科手术中泌尿系损伤的发生率较低, 2000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行妇产科手术共计6 015例, 其中共发生泌尿系损伤12例, 大约占妇产科手术总量的0.2%。12例妇产科手术并发泌尿系损伤中, 有7例膀胱损伤, 5例输尿管损伤, 见表1。
3 讨论
女性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既是同源组织, 又是相邻组织, 所以在妇产科手术中容易造成泌尿系损伤[3]。不仅如此,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 泌尿系损伤的部位和妇产科手术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1) 膀胱损伤。在妇产科手术中, 剖宫产手术、宫颈癌根治手术等手术方式容易对患者的膀胱造成损伤。在手术中, 一般采用下腹正中切口和耻骨联合上横切口, 如果患者的膀胱处于充盈状态, 手术视野暴露不佳, 那么开腹手术操作就很容易损伤膀胱[4]。具体来看, 造成膀胱损伤的原因有四点:a) 术前没有帮助患者排空膀胱, 或者由于多次下腹部手术操作导致膀胱上推移位, 在开腹的过程中造成膀胱损伤[5]。b) 在产妇分娩过程中, 产程时间较长, 膀胱受到胎头压迫时间久, 出现水肿、质脆现象, 取胎头较难, 子宫的下段切口向下延伸, 对膀胱造成损伤。c) 由于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症的缘故, 患者的膀胱和周围组织出现粘连现象, 在分离粘连部位的过程中损伤膀胱[6]。d) 女性节育手术中由于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到位, 绝育手术切口小于5 cm, 位置偏低, 在耻骨联合上方3 cm, 局部麻醉使手术视野不易暴露, 最终损伤患者膀胱。 (2) 输尿管损伤。输尿管损伤大多发生在输尿管进入盆腔与子宫动脉交叉位置以及骶韧带位置, 具体来看, 造成输尿管损伤的原因主要有四点:a) 在全子宫切除术游离输尿管时易对输尿管造成直接损伤, 如果游离过多, 还会造成血液供应中断, 导致输尿管瘘。b) 宫颈大肌瘤等良性肿瘤在发展中伸向腹膜, 输尿管受压移位, 在手术过程中易误切输尿管。c) 剖宫产过程中, 出现大出血现象, 在紧急情况下行子宫切除术, 在处理子宫附近组织的时候很容易将输尿管一并钳夹切断[7]。d) 二次开腹手术, 患者的盆腔组织粘连严重, 正常解剖关系不明确, 容易误伤输尿管。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升, 在妇产科手术中出现泌尿系统损伤的情况较少, 术中对泌尿系统损伤进行修补的成功率也较高。但是医疗人员绝对不能因此放松警惕, 要不断提升自身技术能力, 严格执行手术操作流程, 熟练掌握妇产科手术中的局部解剖关系。在进行妇产科手术的过程中, 手术操作者一定要树立较高的泌尿系统保护意识, 并确保精神高度集中,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手术操作对患者的泌尿系统造成损伤, 减少手术意外的发生率, 从而提高妇产科手术的临床疗效, 增加患者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讨妇产科手术泌尿系损伤的原因并总结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妇产科手术中出现泌尿系损伤的12例病例, 统计妇产科手术中泌尿系统损伤的发生率, 分析其原因。结果 期间我院行妇产科手术共计6 015例, 其泌尿系损伤的发生率较低, 约为0.2%;12例泌尿系统损伤的患者中共有7例膀胱损伤, 5例输尿管损伤。结论 在妇产科手术中, 泌尿系统损伤的发生率很低, 通过严格执行手术操作流程, 掌握局部解剖关系, 仔细分离易损部位, 可以有效避免在妇产科手术中出现泌尿系统损伤。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泌尿系损伤,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明瑛, 袁超燕.妇产科手术致泌尿系统损伤6例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12, 14 (12) :146-147.
[2]房瑞林, 赖瑞霞.妇产科手术泌尿道损伤18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10, 16 (22) :156-158.
[3]徐峰, 江琳.妇产科手术泌尿道损伤25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0, 13 (16) :221-223.
[4]石丽.妇产科手术并发泌尿系统损伤4例报告[J].中外医疗, 2012, 11 (14) :164-165.
[5]卫梦婷, 孟镔, 等.45例妇产科手术损伤泌尿器官的临床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 15 (12) :112-113.
[6]蒋艳姣, 妇产科手术泌尿系损伤50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2) :429-430.
妇科手术致泌尿道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第8篇
1 临床资料
1.1 发生率
我院自1999年11月分科,9年来共收治妇科手术患者3465例,手术以开腹为主,其次是阴式手术。其中致8例患者泌尿道损伤,其发病率为0.23%[1]。年龄为22~67岁,子宫肌瘤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绝育术2例,宫颈癌1例。
1.2 手术方式与损伤部位
8例泌尿道损伤,其中膀胱损伤3例,损伤部位为顶底部,输尿管损伤5例。见表1,表2。
1.3 诊断
7例为术中直接发现,1例术后B超提示肾积水,输卵管扩张,考虑为输尿管损伤,开腹检查明确诊断。膀胱损伤2例为开腹时损伤,因经验欠缺,腹部切口选择低,开腹急躁所致。1例为术中损伤,因患者有开腹手术史,膀胱粘连位置移高。输尿管损伤3例为盆腹腔严重粘连,解剖层次不清,分离较困难。1例为巨大子宫肌瘤,输尿管移位而损伤。1例为子宫全切术,缝扎子宫颈动静脉时损伤。
1.4 处理及预后
3例膀胱损伤,术中发现立即修补,用“4-0”可吸收蛋白线两层缝合。术后放置尿管7~10d,均痊愈出院。5例输尿臂损伤,断端吻合3例,1例放置“J”型输尿管导管,1例因缝合子宫动静脉时缝扎,术后患者诉腰腹疼痛,尤其是患侧较重,经B超提示后剖腹探查发现。5例输尿管损伤均请泌尿外科医生会诊处理,术后均痊愈出院。
2 讨论
2.1 妇科手术致泌尿道损伤的原因
女性生殖系统与泌尿系统系同源且相邻组织,因妇科疾病可致盆腔粘连,周围组织器官相互粘连紧密,甚至病灶侵及膀胱输尿管,致解剖层次不清,分离困难,尤其是特别困难复杂的妇科手术时,容易损伤膀胱输尿管。因此,泌尿道损伤成为了妇科手术的重要并发症之一[2]。
2.1.1 膀硫损伤的常见原因
输尿管损伤是妇科手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妇科手术致输尿管损伤的发生率为0.1%~2.5%[3]。其常见原因有:①子宫颈、阔韧带大肌瘤,致输尿管移位,术中误扎。②宫颈癌、卵巢癌时直接损伤,或游离输尿管时导致缺血坏死,形成输尿管瘘。③盆腔严重粘连,解剖层次不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因粘连严重,分离困难而损伤。④手术者解剖层次不熟悉,技术欠佳,盲目操作等直接损伤。⑤术中大出血时,视野不清,紧急处理宫旁组织时将输尿管一并钳夹、切断而损伤。
2.2 妇科手术中泌尿道损伤的诊断及处理
膀胱及输尿管损伤,一般不难诊断,多为术中直接发现。如出现漏尿、输尿管管颈增粗,均应考虑有泌尿道损伤。病灶粘连,宫颈大肌瘤等手术时,严格手术操作,警惕泌尿道损伤的可能性,认真操作检查,尽可能及时发现,尽早处理。若术后发现输尿管瘘、膀胱阴道瘘,在手术后3~6个月待炎症消退后再行修补吻合术。对于基层妇科医师,知识缺乏全面性,在手术困难,发现有损伤或可疑损伤时,均应请泌尿外科医师会诊,协助处理,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以至于引发医疗纠纷。
2.3 妇科手术
致泌尿道损伤的预防:绝大多数的泌尿生殖系损伤在技术上是可以防范的。这就要求妇科医师必须严格掌握好手术指征,熟悉解剖层次和手术操作步骤。尤其要掌握输尿管、膀胱、子宫、卵巢的关系。对比较复杂、困难的手术,其发生泌尿道损伤的不利因素要进行充分的术前讨论,准确估计。了解妇科手术中泌尿道损伤的好发部位,充分熟悉手术的操作要点。膀胱是泌尿道损伤最常见的部位,膀胱损伤多发生在膀胱底部,膀胱后壁[4]。输尿管损伤的好发部位主要有3处输尿管横跨髂内外动脉分支处,子宫动脉横跨输尿管处,子宫颈旁组织处。对于有手术史的患者,膀胱与筋膜可能有粘连,应仔细寻找膀胱和腹膜的间隙,切除子宫时要充分游离膀胱,若下推膀胱困难,应采取锐性分离。处理子宫血管时最容易损伤输尿管,因此,处理子宫动静脉时应紧贴子宫钳夹,必要时游离输尿管,再处理血管,避免损伤。如有出血,应在直视下钳夹出血部位,不要盲目钳夹大块组织,必要时可压迫止血,分离输尿管后再缝扎止血。认真做好以上几点,规范操作,熟悉解剖,应该说,妇科手术时对泌尿道的损伤是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戴钟英.女性输尿管损伤的原因、诊断、处理及其技术防范[J].实用妇产科学,2003,19(1):56.
[2]彭萍,沈铿,郎景和,等.妇科手术泌尿系统损伤42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10):595-597.
[3]宋磊.经阴道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8):597.
妇产科手术损伤泌尿器官的临床分析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手术中泌尿器官受损的20例患者为分析对象, 其中开腹手术10200例, 腹腔镜手术4020例, 阴式手术807例;单侧输尿管受损患者8例, 尿道损伤患者3例, 膀胱损伤患者9例;年龄35~68岁。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入选对象的治疗资料, 总结患者手术类别、损伤部位及原因等。
2 结果
2.1 损伤发生率
2009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共实施手术15027例, 其中发生泌尿器官损伤20例, 损伤发生率0.13%。其中输尿管损伤发生率0.05% (8/15027) , 尿道损伤发生率0.02% (3/15027) , 膀胱损伤发生率0.06% (9/15027) 。开腹手术10200例, 泌尿器官损伤13例 (0.13%) , 其中膀胱损伤5例 (0.05%) , 输尿管损伤6例 (0.06%) , 尿道损伤2例 (0.02%) ;腹腔镜手术4020例, 泌尿器官损伤6例 (0.15%) , 其中膀胱损伤4例 (0.10%) , 输尿管损伤2例 (0.05%) ;阴式手术807例, 尿道损伤1例 (0.12%) , 见附表。
2.2 手术类别和损伤部位
(1) 输尿管损伤患者8例:3例发生于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中, 其中输尿管隧道处损伤患者2例, 另1例发生于结扎骨盆漏斗处韧带时;2例发生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手术中, 其中1例在腹腔镜切除子宫时电损伤输尿管, 另1例经腹卵巢内膜样剥除脓肿后缝扎时造成输尿管梗阻;3例发生于切除巨大子宫肌瘤时损伤输尿管下段; (2) 膀胱损伤患者9例:开腹手术损伤5例, 其中4例曾有手术史, 1例发生在分离盆腔粘连时;腹腔镜手术损伤4例, 其中2例发生在子宫肌瘤切除下推膀胱操作时, 2例发生在分离盆腔粘连时; (3) 尿道损伤3例:1例发生于修补阴道斜膈时, 2例发生于剥除阴道前壁囊肿时。
2.3 损伤原因
(1) 8例输尿管损伤原因分析:4例损伤是打输尿管隧道操作中误伤, 1例是结扎骨盆漏斗处韧带时粗心导致断扎, 1例是术中盲目止血所致, 另2例是腹腔镜术中电凝引起输尿管局部缺血所致; (2) 9例膀胱损伤原因分析:7例是分离粘连时损伤, 2例是优于操作者粗心所致; (3) 3例尿道损伤原因分析:3例皆因手术操作时解剖不对, 误入尿道。
3 讨论
生殖系统与泌尿系解剖结构上的特殊关系导致在一些难度较大的妇产科手术中难免会损伤泌尿器官, 其中最常见的是膀胱和输尿管受损[2]。要避免这些损伤必须要求操作者掌握生殖、泌尿系统解剖结构, 操作时避开易受损的部位, 腹腔镜操作时还要注意减少热传导发生, 尽量将电凝钳远离泌尿器官[3]。对于已经发生的损伤要及时发现和处理, (1) 输尿管损伤:可在术中发现, 施行吻合术, 留置双J管后1个月可愈合。若术后才发现, 可施行二次修复手术; (2) 膀胱、尿道损伤:术中可发现, 行修补术可治愈;若术后发现损伤, 可在腹腔镜下行修补术, 留置尿管[4,5]。综上所述, 妇产科手术难免损伤泌尿器官, 损伤发生率与手术类型及难易程度有关, 术前充分了解病情, 术中准确操作都非常关键, 对于一些肿瘤浸润、子宫内膜异位、巨大肿瘤等难度大的手术就要更加谨慎, 特别注意膀胱、输尿管及尿道的保护, 尽量避免患者二次伤痛, 减少医疗纠纷。
摘要:目的 总结妇产科手术损伤泌尿器官的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手术中泌尿器官受损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027例手术中发生泌尿器官损伤20例, 损伤率0.13%。其中输尿管损伤率0.05% (8/15027) , 尿道损伤率0.02% (3/15027) , 膀胱损伤率0.06% (9/15027) 。10200例开腹手术中膀胱损伤5例, 输尿管损伤6例, 尿道损伤2例;4020例腹腔镜手术中膀胱损伤4例, 输尿管损伤2例;807例阴式手术中尿道损伤1例。结论 妇产科手术损伤泌尿器官与手术难以程度密切相关, 术中认真仔细的解剖组织是预防泌尿器官损伤的关键, 及时发现损伤并进行修补, 能提高预后。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泌尿器官,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杨越波, 曾海涛, 陈静.妇科手术中泌尿系损伤9例临床分析[J].中华腹腔镜泌尿外科杂志 (电子版) , 2011, 5 (6) :504-505.
[2]董燕.妇科手术并发泌尿系统损伤16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0, 26 (10) :795.
[3]梁旭东, 邓洪梅, 王建六, 等.妇科手术泌尿系损伤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9, 10 (2) :109-111.
[4]卫梦婷, 孟镔, 赵森林, 等.45例妇产科手术损伤泌尿器官的临床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 19 (5) :377-378.
泌尿系统损伤论文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所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泌尿道损伤患者共计4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基本情况如下: (1) 年龄:患者年龄在23~66周岁, 平均年龄为 (40.8±2.1) 岁; (2) 妇产科手术类型:28例患者行子宫全切除术、14例患者行剖宫产术、2例患者行难产手术、2例患者行卵巢黄体破裂修补术; (3) 泌尿道损伤类型:25例患者为膀胱损伤, 所占比例为54.35%、21例患者为输尿管损伤, 所占比例为45.65%。
1.2 方法
25例膀胱损伤的病患中有15例为开腹时损伤 (其中9例为再次剖宫产术中打开腹膜误伤膀胱, 6例为反折腹膜中分离膀胱时造成损伤) ;8例剖宫术中由于子宫下段裂开而使膀胱损伤, 1例腹腔镜手术时电辐射致膀胱损伤, 1例难产手术时造成膀胱损伤。术中进行膀胱修补患者病例数为21例, 术后进行膀胱修补的患者病例数为4例。
输尿管损伤21例病患中, 8例在行子宫全切除手术时缝扎主韧带误扎输尿管, 4例手术时止血钳致输尿管损伤, 3例在进行广泛子宫切除术时分离输尿管造成的损伤, 2例在缝扎骶韧带的时候使输尿管损伤, 1例输尿管游离过长时间而发生输尿管瘘者, 1例难产手术中子宫破损而使输尿管损伤, 1例腹腔镜手术中电辐射损伤, 1例在改变走行时输尿管被钳夹切断。其中16例患者在手术过程当中发现并进行修补, 5例患者在手术后4~15 d进行二次松解尿管或吻合术, 这其中有恶性肿瘤病患在进行清扫时使其右侧的输尿管裸露1例。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组间比较经t检验, 期间比较以χ2检验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5例膀胱损伤患者中, 共有21例患者进行术中修复并痊愈, 共有4例患者进行术后修复并痊愈, 25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21例输尿管损伤患者中, 共有16例患者进行术中修复并痊愈, 共有5例患者进行术后修复并痊愈, 25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详情见表1。
3讨论
在妇产科中, 造成输尿管以及膀胱的损伤主要是由于手术中的操作不当引起的, 损伤率一般在1%~3%[2], 但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中误伤导致泌尿系统损伤的概率则高达13.49%。使泌尿系统受到损伤的主要原因包括: (1) 在手术前没有将膀胱排空, 或者是导尿管的引流不畅, 使膀胱扩张、充盈、变薄, 从而在手术中容易造成损伤。 (2) 如果膀胱发生位移或者是和宫颈形成了瘢痕性粘连, 又或者是包裹着膀胱的腹膜和壁层的腹膜发生粘连或反折往上移, 在切开腹膜时或者是下推膀胱时因为之前的准确定位而使膀胱受损[3]。此外, 一些癌变会也会使输尿管位置发生改变从而造成输尿管损伤。 (3) 医师因素:在进行子宫全切术时不能完全推开膀胱或是和阴道壁分解不清, 在进行缝合时会出现膀胱阴道瘘;在手术过程中的操作不当、不熟练, 对所需解剖的部位掌握的不清楚, 都会导致在手术中泌尿系统的损伤。此外, 如果在手术过程中意外出现大出血时, 医师若是慌忙使用止血钳夹住输尿管, 也会对输尿管造成损伤。 (4) 输尿管游离的时间太长, 譬如宫颈癌手术中该时间就过长, 使得输尿管长期暴露在外, 输尿管鞘膜遭受损失, 减少供血, 使输尿管形成缺血性坏死, 或是术中剥离时使神经损伤致使缺血从而形成尿瘘。 (5) 肿瘤的扩大会使术中输尿管易受到损伤。 (6) 由于滞产、头位难产、产道受阻等情况改为子宫下段剖宫术, 容易使下段的两端往下延裂, 从而使输尿管和膀胱受损, 又或是在缝合的时候误伤膀胱和输尿管[4]。
在泌尿系统受到损伤时, 手术中发现应及时对损伤的输尿管或是膀胱进行修复, 避免手术后对这些误切、误扎、误伤或是误穿的输尿管和膀胱再次进行修复, 在手术中的修复不仅会使患者的恢复情况好, 而且其引发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小[5]。在手术中不能及时发现, 但是在72 h以内发现的需要进行及时处理, 对超过3 d才发现的, 因为尿液已经有外渗的现象使得局部组织出现水肿炎性反应等现象, 一般不应马上修复[6], 需要等水肿和炎症消失后, 输尿管和其周围的组织恢复情况较好时才能进行手术修复, 一般在术后的3~6个月进行修补吻合术。
泌尿系统的损伤已成为妇产科手术的又一个重要的并发症, 对其预防的重点是需要提高妇产科医师的识别以及手术操作能力, 避免在手术时对输尿管或是膀胱造成误伤、误切、误穿和误扎的现象。
综上, 在对妇产科术中泌尿系统受到损伤的患者来说, 最好在术中即发现其损伤, 然后根据具体受损部位进行修复, 如果术后才发现的应根据其受损部位再近一步确定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 研究治疗妇产科手术中泌尿道损伤的相关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所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泌尿道损伤患者共计46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46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及临床处理进行综合分析与归纳。结果 46例患者无论是在术中还是术后接受治疗的均获得了痊愈, 且并无其他并发症再次发生。结论 对妇产科术中泌尿系统受损的病患来说, 应最好术中就对其进行修复手术, 若术后才发现则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泌尿道损伤,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Tulikangas PK, Smith T, Falcone T, et al.Gross and hist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laparoscopic injuries with four differ ent energy sources[J].Fertil Steril, 2001, 75 (4) :806-810.
[2]黄仰任, 李辉华, 林亮初, 等.妇产科手术泌尿系损伤24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 2011, 11 (5) :36-37.
[3]Hung MJ, Huang CH, Chou MM, et al.Ultrasonic diagnosis of ure teral injury after laparoscopically-assisted vag inal hysterectomy[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00, 16 (3) :279-283.
[4]吴利萍, 周亚松, 张艳.Zxc妇产科手术致泌尿生殖道损伤病例分析[J].吉林医学, 2012, 33 (35) :79-80.
[5]梁旭东, 邓洪梅, 王建六, 等.妇科手术泌尿系损伤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9, 10 (2) :109-112.
男人泌尿系统感染的3个信号 第11篇
温馨提示:当男性朋友发现以下三大情形的时候,要小心泌尿系统感染已经入侵:
1、尿液异常,尿路感染可引起尿液的异常改变,常见的有细菌尿、脓尿、甚至血尿等。
2、排尿异常,在排尿时尿频、尿急、尿痛,偶尔也可见到尿失禁。有时慢性肾炎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早期可有多尿,后期可出现少尿或无尿。
3、腰痛,腰痛是男性泌尿系统感染临床常见的症状,因为肾脏及肾周围疾病都会导致男性腰痛。
由以上可见,即使是男性没有不洁性行为还是有可能会泌尿系统感染。
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后拖着不治疗,或者自行用药治疗不彻底,细菌可能没能完全被杀灭,残留的病菌就还潜伏在那里,一旦遇到劳累或身体抵抗力降低时,残留潜伏的细菌就又再滋生繁殖,这就是泌尿系统感染容易反复发作的一个原因,男性朋友会觉得病症时好时坏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发现自己有泌尿系统不适且有持续的现象时,最好不要拖,以免贻误了最佳诊疗时间,并且,一定要前往专业的医院进行诊治。(据《寻医问药》)
泌尿系统损伤论文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妇产科手术泌尿道损伤患者均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到我院就诊, 年龄20岁~55岁, 平均年龄 (38.6±3.2) 岁;开腹及阴式手术17例, 腹腔镜手术8例;膀胱损伤10例, 输尿管损伤15例。输尿管损伤15例中, 7例患者行广泛子宫切除术, 3例卵巢肿瘤手术, 2例剖宫产, 2例子宫全切除术, 1例子宫次全切除术;10例膀胱损伤患者中, 绝育术4例, 剖宫产3例, 子宫切除术3例;输卵管左侧损伤7例, 右侧8例;膀胱顶部损伤5例, 底部4例, 三角区1例。
1.2 治疗方法
25例泌尿系统损伤患者术中诊断19例, 术野中“渗液”较多, 或输尿管出现扩张;术后6例, 患者术后出现少尿、尿漏等。15例输尿管损伤患者, 9例患者是在术中发现损伤, 积极采取输尿管吻合术处理;6例患者术后发现, 根据患者病情, 4例采取输尿管吻合术处理, 2例采取输尿管膀胱移植术处理。10例膀胱损伤者均是在术中发现, 并及时采取膀胱修补术处理, 其中2例患者由于损伤范围较大, 给予留置膀胱造瘘管处理。
2 结果
25例泌尿系统损伤患者中, 15例输尿管损伤经相关治疗, 均顺利恢复, 患者未发生肾脏切除;10例膀胱损伤患者, 其中9例患者经Ⅰ期修复, 恢复良好, 1例患者经阴道修补失败, 后行开腹二次修补术, 术后恢复良好。
3 讨论
泌尿道损伤是妇产科术后常见并发症, 女性生殖与泌尿器官连接紧密, 术中不合理操作等均会对泌尿器官造成损伤。妇产科手术泌尿道损伤原因:①女性生殖及泌尿系统连接紧密, 通常患者既往病史, 如炎症、盆腔手术史、子宫病变等, 会促使盆腔炎症, 粘连严重, 导致膀胱子宫腹膜反折部改变, 并出现输尿管粘连移位现象。在手术过程中难以分辨膀胱与子宫界限, 无法明确输尿管结构, 易出现损伤。②通常妇科手术多做下腹正中切口, 或行耻骨联合上横切口, 手术过程中视野暴露不清, 行下腹正中切口, 或行耻骨联合上横切口, 会损伤膀胱[2,3]。③行复杂手术, 如卵巢癌手术、宫颈癌根治术等, 处理不当则会损伤输尿管;在游离输尿管鞘膜时, 若游离组织过多, 则会对血液供应造成影响, 导致输尿管缺乏良好血供, 致输尿管缺血、坏死, 出现输尿管瘘。输尿管移位、受压则会误行切断。产妇剖宫产大出血时视野不清, 在紧急情况下分离宫旁组织时, 需钳夹、切断输尿管, 导致输尿管瘘。行二次腹部手术患者, 严重盆腔粘连, 解剖结构模糊或改变等, 操作者未掌握输尿管正常走行, 均会导致损伤。
在诊断与治疗泌尿系损伤时, 通常术中输尿管和膀胱损伤容易诊断, 若患者术后出现输尿管损伤或膀胱损伤, 如漏尿、尿性腹膜炎等, 可采取静脉尿路造影 (IVU) 进行检查, 必要时采取膀胱镜检、逆行插管造影、膀胱造影、美蓝注射检查等, 以提高确诊率[4]。在治疗泌尿系损伤时, 需根据患者身体状况、损伤情况、局部血运、感染等, 采取针对性方法。IVU检查无明显梗阻患者, 通过逆行插管表现通畅, 无漏尿、发热、畏寒等情况, 可通过留置双J管进行引流, 并采取抗感染等保守治疗。输尿管扩张者需采取输尿管膀胱再植, 手术治疗时, 需早期实施手术, 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 并内置双J管进行引流, 必要时采取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膀胱损伤者应内置导尿管持续引流, 术后若出现输尿管瘘、膀胱阴道瘘, 需待炎症消失后行修补术、吻合术。本组25例泌尿系统损伤患者经相应治疗, 15例输尿管损伤患者恢复良好;10例膀胱损伤患者, 其中9例患者经Ⅰ期修复, 恢复良好, 1例患者经阴道修补失败, 后行开腹二次修补术, 术后恢复良好。
泌尿系损伤预防措施:①手术医师需熟悉输尿管、膀胱、卵巢、子宫等组织局部解剖关系, 低位腹膜切开时, 术前需排空膀胱, 保留尿管。术中明确膀胱界限, 以免损伤膀胱。②仔细分辨输尿管位置及走行, 必要时可打开盆腔侧腹膜, 游离输尿管, 以此掌握输尿管走行情况。同时也可及时分离输尿管与要切除的组织, 以免损伤[5]。若患者实施二次开腹手术, 术中无法有效评估患者具体情况, 输尿管无法顺利找到, 可以在操作中取输尿管导管插入其中作为标志, 为术中辨明输尿管提供必要的参考。恶性肿瘤患者行切除手术时, 若肿瘤细胞侵入输尿管, 或肿瘤细胞侵入膀胱当中, 需要将其与肿瘤一同切除, 然后实施输尿管移植术或膀胱修补术。③滞产时需及时正确有效处理, 在行剖宫产术时, 在切开子宫前应下推膀胱, 使输尿管也能够随之移位, 以免误伤。④行子宫全切除术或广泛子宫切除术时, 应仔细检查输尿管, 若输尿管增粗, 应考虑输尿管下端是否被结扎。可向下分离输尿管, 明确是否梗阻, 应及时解除梗阻, 以免输尿管损伤。⑤手术操作过程中, 应在直视下进行止血, 明确操作, 待控制出血后, 要反复检查术野, 并注意输尿管蠕动及增粗情况, 以此采取针对性处理。
参考文献
[1]胡玉萍, 伍招娣, 张建芳, 等.妇产科手术泌尿道损伤13例临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 2009, 26 (6) :972-974.
[2]梁旭东, 邓洪梅, 王建六, 等.妇科手术泌尿系损伤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9, 10 (2) :109-112.
[3]徐绿萍.妇产科手术泌尿道损伤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2 (31) :123.
[4]周欣晖.妇产科手术泌尿道损伤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 2012, 8 (7) :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