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范文(精选11篇)
慢性咳嗽 第1篇
关键词:慢性咳嗽,儿童,病因
咳嗽是导致儿童就诊的常见原因, 尤其是慢性咳嗽。但慢性咳嗽病因较为复杂, 临床误诊、误治比例相当高, 由于病因的不明确, 患儿往往被反复使用各种抗生素和强力止咳药物治疗, 或反复进行胸片等检查, 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更重要的是延误了病情且加大了患儿的医疗花费。为使儿科临床医师对不同年龄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作出正确的诊断与治疗, 现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380例慢性咳嗽儿童的临床资料, 以进一步探讨年龄因素在该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儿380 例, 其中男198 例, 女182 例, 0~1岁22例, 1~3岁102例, 3~6岁163例, 6~14岁93例, 平均年龄 (4.2±1.2) 岁, 病程4~50周。纳入标准: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的临床表现, 病程>4周, 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
1.2 病因构成比调查所有入组病例均进行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 (1) 患儿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等; (2) 咳嗽持续时间、1d中咳嗽发作时间、咳嗽性质、伴痰与否、咳嗽伴随症状; (3) 体格检查结果, 包括全身和胸部体检资料; (4) 既往各项辅助检查和用药情况; (5) 居住环境; (6) 家族过敏史; (7) 本次就诊辅助检查结果, 包括胸部X线片、肺通气功能、耳鼻咽喉科检查、过敏原皮肤点刺、纤维/电子支气管镜检、24h食管下端pH监测、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
1.3 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病因, 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疑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 予以口服β2受体激动剂 (如丙卡特罗、特布他林、沙丁胺醇等) 作诊断性治疗, 1~2周咳嗽症状缓解者则有助诊断, 一旦明确诊断, 则按哮喘长期规范治疗, 选择吸入糖皮质激素或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或两者联合治疗, 疗程至少8周。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合理使用抗生素联合多种细菌分解产物 (泛福舒) 等免疫调节剂治疗;感染后咳嗽通常具有自限性, 症状严重者可考虑使用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或吸入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对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根据引起患儿慢性咳嗽的上气道不同疾病, 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鼻窦炎患儿给予常规鼻炎治疗, 酌情使用沐舒坦及合理应用抗生素;对于过敏性鼻炎患儿抗过敏治疗, 呋麻液滴鼻等局部用药;对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儿, 给予睡眠时抬高床头、少量多餐, 同时口服促进胃动力药物及制酸剂等治疗;支气管异物患儿经支气管镜取出异物后症状缓解。心因性咳嗽患儿给予适当的心理治疗;药物诱发的咳嗽停药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百分比、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描述, 其中病因分布以某种病因占总病因的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380例患儿中占前3位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别为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 (41.05%) 、咳嗽变异性哮喘 (25.79%)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20.00%) ;其中0~3岁主要病因是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引起3~6岁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 6~14岁的慢性咳嗽中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占主导地位。具体见表1。
2.2 治疗效果380 例患儿经病因对症治疗后, 治愈360例, 显效16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8.95%。
3 讨论
慢性咳嗽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的临床表现, 病程>4周, 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慢性咳嗽病因复杂而多样, 且不同年龄儿童的常见病因存在差别[1], 任何刺激 (包括感染、受凉、特殊气味等) 咳嗽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通路的疾病均可导致咳嗽,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不同种族、不同年龄的患儿, 慢性咳嗽病因分布各不相同[2]。
本组380例病例中占前3位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别为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共占慢性咳嗽病因总数的86.84%, 与《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多中心研究》[3]相符, 这与既往认为儿童慢性咳嗽的前3位病因是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和胃食管返流性咳嗽不同[4]。
本临床资料显示:0~3 岁儿童慢性咳嗽中90 例 (72.58%) 确诊为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 说明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是0~3岁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 此类咳嗽通常为自限性, 发病机制可能由于小儿免疫系统功能不完善、机体抵抗力差、呼吸道感染发病率高且易反复有关, 反复感染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是导致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但对于0~1岁儿童, 除了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 误吸、先天性喉支气管软化、胃食管返流各2例, 所以对反复咳喘的小婴儿应考虑到奶汁误吸或返流及先天性气管发育异常;而1~3 岁慢性咳嗽患儿病因在除外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后, 主要为气管和支气管异物12例, 其次为胃食管返流和咳嗽变异性哮喘。与此年龄阶段的儿童好动、好奇心强、进食时不安分有关, 易造成气管、支气管异物。
3~6岁儿童慢性咳嗽163例中有72例咳嗽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这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引起我国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慢性咳嗽的最常见原因相符[3]。咳嗽变异性哮喘引起的咳嗽有共同特征, 即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 运动、寒冷刺激后加重, 多发生于夜间入睡前、睡眠过程中或凌晨。值得注意的是此年龄阶段慢性咳嗽163例中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60例, 这与其是引起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 也是儿童慢性咳嗽病因中诊断修正率最高者相符[3], 原因可能与托幼机构儿童集体生活密度高、密切接触、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有关。
而6~14岁的儿童慢性咳嗽93例中58例诊断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说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在此年龄段慢性咳嗽病因中占主导地位。
胃食管返流在各年龄儿童慢性咳嗽中均可见, 本文占总病因的6.32%, 国内有报告其占儿童慢性咳嗽的4.7%, 虽占比例并不高, 但也不容忽视。儿童胃食管返流的临床特征为阵发性咳嗽, 好发时相在夜间, 24h食管下端pH监测呈阳性。值得注意的是慢性咳嗽也可能导致胃食管返流疾病的发生。
因此, 儿科临床医生诊断儿童慢性咳嗽应充分考虑年龄因素, 这是儿童有别于成人的重要特点。0~3岁儿童慢性咳嗽以感染性疾病为最常见, 其次为支气管异物、胃食管返流等, 对于<1岁的小婴儿反复咳嗽、治疗效果差的需考虑先天性呼吸道疾病。3~6岁及6~14岁儿童, 慢性咳嗽首先考虑咳嗽变异性哮喘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临床儿科医生应该认识到慢性咳嗽只是一个症状, 要尽可能明确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 应重视年龄对慢性咳嗽可能病因的提示, 也应注意各病因引起咳嗽在24h内的好发时相, 针对病因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部委员会.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 (试行) 〔J〕.中华儿科杂志, 2014, 52 (3) :184-188.
[2]Morice AH, Fontana GA, Sovjarovi AR, et al.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cough〔J〕.Eur Respir J, 2004, 24 (3) :481-492.
[3]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研究协作组.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多中心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 2012, 50 (2) :83-92.
慢性咽炎咳嗽怎么治 第2篇
3、取核桃10枚、去硬壳、去衣、分早晚两次服用。15天为一个疗程。核桃具有消炎、润肺、化痰、止咳等功效。可治咽喉肿痛、咳嗽等疾病。
4、中医治疗:橘红茶
什么?喝茶也能除咽炎?
化橘红治疗慢性咽炎之功!在于化橘红独特的抗菌抗病毒、消炎、止咳化痰之功!
5、胖大海冰糖茶
配方:胖大海4个,冰糖适量。
用法:加开水泡至胖大海呈海绵状,饮水每日数次。
适应证:咽喉疼痛,发音嘶哑。
功效:胖大海清热生津,有利咽、开音作用。
现代研究认为,白萝卜含芥子油、淀粉酶和粗纤维,具有促进消化,增强食欲,加快胃肠蠕动和止咳化痰的作用。中医理论也认为该品味辛甘,性凉,入肺胃经,为食疗佳品,可以治疗或辅助治疗多种疾病,本草纲目称之为“蔬中最有利者”。所以,白萝卜在临床实践中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6、萝卜汁
配方:鲜萝卜500克。
用法:洗净,生吃或捣汁饮,或煮食饮汤。
适应证:防治咽喉炎。
功效:萝卜,古称莱菔,其营养价值很高,含大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Bl、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其中维生素C含量在一般蔬菜中名列前茅,为梨、苹果中维生素含量的10倍。故有“萝卜赛过梨”之美称。据研究,萝卜的醇提取物有抗菌作用;临床对防治流感、咽喉炎等有效。
7、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滋养食品,也是最常用的滋补品之一。据分析,含有与人体血清浓度相近的多种无机盐和维生素、铁、钙、铜、锰、钾、磷等多种有机酸和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以及果糖、葡萄糖、淀粉酶、氧化酶、还原酶等,具有滋养、润燥、解毒、美白养颜、润肠通便之功效。
蜂蜜萝卜汁
配方:白萝卜适量,蜂蜜20毫升。
用法:将萝卜洗净、切碎,以洁净纱布绞汁。每次取30毫升,加蜂蜜20毫升,再加温开水适量,调匀顿服,每日3次。
适应证:秋季咽燥喉痒或燥咳。
功效:萝卜润喉化痰,解毒、消食、散淤,有治喘作用;蜂蜜补虚润肺,抗菌消炎。
慢性咳嗽 第3篇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051-03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1月,门诊和住院资料完整的121例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表现的患儿做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21例确诊为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47例(占38.8%);上气道咳嗽综合症36例(占29.8%);咳嗽变异性哮喘32例(占26.4%);胃食管反流性咳嗽1例(占0.8%);先天性呼吸道疾病1例(占0.8%);气管异物3例(占2.5%);心因性咳嗽1例(占0.8%)。结论:呼吸道感染及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症、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小儿慢性咳嗽的三大原因。其中低龄儿以呼吸道感染及感染后咳嗽为主,大龄儿以上气道咳嗽综合症及咳嗽变异性哮喘为主。详细询问临床经过,必要的辅助检查,适当的诊断性治疗和观察回访是确定病因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慢性咳嗽;病因;临床特点;小儿
小儿慢性咳嗽是儿科常见症状,其病因复杂,误诊治率相当高。由于确诊困难,滥用抗生素治疗或反复检查,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同时也给患儿及家长带来很大烦恼。因此近年来慢性咳嗽日益受到重视。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规定:慢性咳嗽是指咳嗽症状持续>4周,咳嗽作为主要或唯一症状,X线胸诊无明显异常者做为入选标准[1],将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1月门诊和住院资料完整的121例慢性咳嗽患儿且最终明确诊断,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21例中,男74例,女47例<1岁10例、1~3岁39例、3~6岁40例、6~14岁32例、咳嗽症状持续4周以上,最长咳嗽近1年,平均为7周。
1.2诊断方法:诊断流程见[1]:(1)全部患儿均行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有关咳嗽的性质、特征相关因素,伴随症状,发病年龄,最初起病时間(有无异物吸入史及呛咳史等)。即往疾病史(有鼻炎、鼻窦炎、喘息病史、免疫状况)、生长发育史、家族史、过敏史、传染病接触史(尤其百日咳,结核病)。(2)仔细体格检查.(3)根据病史、体检提示诊断线索进行相应辅助检查,但必须常规检查血常规、胸部影像检查、肺功能检测,结核菌素试验(PPD)和肺炎支原体检测、过敏原检测、耳鼻喉科体检。必要时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钡餐检查、诊断性治疗如口服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口服胃动力药及抗酸剂。(4)随访,根据针对病因治疗的反应最后确定病因。
2结果
2.1各年龄组病因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可见其中低龄儿以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为主,大龄儿以上气道咳嗽综合症及咳嗽变异性哮喘为主。因此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症、咳嗽变异哮喘是小儿慢性咳嗽的三大主要原因占95%。
2.2各种病因的临床特点:
2.2.1呼吸道感染及感染后咳嗽:(详见表2)121例患儿中,根据诊断标准[1]符合标准的为47例,占总数的38.8%,为本组资料中慢性咳嗽病因的最重要一。其中确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2]17例,占总数的14%,并除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及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异物、肺结核等。以5岁以下儿童多见,占829%。全年均可发病,在秋冬及冬春之交发病较多,咳嗽反复发作,多因居住拥挤、增减衣服不当等原因使咳嗽加重。全面检测免疫球蛋白,其中IgG低于正常4例,IgM低于正常2例,IgA低于正常1例,给以免疫刺激剂及抗感染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并给予父母健康宣教,17例患儿咳嗽明显缓解;感染后咳嗽[1]13例,占总数的10.7%,13例中有细菌感染后4例,病毒感染后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咳嗽症状持续超过4周可考虑感染后咳嗽,除外引起慢性咳嗽的其他原因。13例中8例,未给予治疗,咳嗽随时间而逐渐减轻。3例适当给予抗组胺药,咳嗽逐渐减轻至消失。2例在给予抗组胺药同时雾化吸入皮质激素1~2周咳嗽逐渐消失。如果咳嗽时间超过8周,应考虑其他诊断;支原体感染[3]15例,占总数的12.4%,其中咽炎2例,支气管炎7例,肺炎6例,根据临床特点及检测支原体抗体阳性、应用青霉素类治疗无效等确诊,15例患儿全部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后均治愈;肺结核2例,占总数的1.65%。均为学龄儿。PPD实验阳性(++)。X线见肺纹理增粗紊乱给予抗结核治疗痊愈。
2.2.2上气道咳嗽综合症(UACS)(详见表3):是上气道各种疾病引起的咳嗽,是一组疾病的总称。是指各种鼻炎(过敏性及非过敏性)、鼻窦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鼻息肉、腺样体肥大等上气道疾病可引起慢性咳嗽,既往诊断为鼻后滴漏(流)综合征(PNDs),意即鼻腔分泌物通过鼻后孔向咽部倒流引起的咳嗽。UACS这一名称取代PNDs[1]。本组有36例,占总数29.8%,均经耳鼻喉科进行专业检查确诊其中各种鼻-鼻窦炎14例,占总数的11.6%,年长儿多见,慢性咽炎6例,占总数的5%,慢性扁桃体炎10例,占数的8.3%,腺样体肥大6例,占总数的5%。本组均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咳嗽逐渐减轻,大部分咳嗽消失。
2.2.3咳嗽变异性哮喘(CVA)[4]本组确诊为32例,占总数26.4%。年龄<1岁1例,1~3岁11例,>3~6岁11例,>6~14岁9例。一年四季均有发病,秋冬季发病较多为17例,占53.12%。咳嗽是唯一症状,时间最短40天,最长3年。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加重20例,吸入冷空气后咳嗽加重9例,运动后咳嗽加重13例。个人过敏史17例。过敏原检测21例,阳性l5例。治疗上均给予皮质激素吸入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咳嗽逐渐缓解,症状减轻。
2.2.4其他病因,只有6例,占总数的5%,其中气管异物是3例,占2.5%,均为小于3岁婴幼儿,异物为花生、瓜子,经支气管镜取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1例(占总数0.8%),为6岁男孩,是阵发性咳嗽,多于夜间为重,伴有咽痛,曾按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无效,经钡餐透视确诊,并给以多潘立酮及西咪替丁治疗后,咳嗽渐消。为气管软化症1例(占总数0.8%),经湘雅医院确诊为气管软化症,亦曾误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因该患儿慢性咳嗽一年伴喘息,运动后加重,经抗哮喘治疗无效。另有1例(占0.8%)14岁男孩符合[1]的心因性咳嗽,经全面检查均除外慢性咳嗽的其他病因。
3讨论
小儿慢性咳嗽通过体征和胸部X线摄片作出病因诊断较困难,因而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正确治疗,以致咳嗽迁延不愈。但如根据咳嗽的特点,再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经过正确分析、判断,对绝大多数患儿可作出病因确诊,若得到及时治疗,可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小儿慢性咳嗽因年龄不同病因也不同,本资料显示,小儿慢性咳嗽病因复杂,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一定特征性,不同年龄阶段慢性咳嗽的病因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因此,年龄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本组121例患儿中前3位病因依次为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38.8%),上气道咳嗽综合症(298%),咳嗽变异型哮喘或哮喘(26.4%)共占慢性咳嗽病因的95%,与成人慢性咳嗽主要集中于鼻后滴流综合征、咳嗽变异型哮喘或哮喘、胃食道返流三大病因不同[5]。其中5岁以下患儿慢性咳嗽主要病因为呼吸道感染及感染后咳嗽,主要是因为此阶段婴儿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差,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体征不典型有关。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导致慢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婴幼儿,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为主的婴幼儿和学龄前期儿童,其反复感染多与护理不当、入托幼机构起始阶段、缺乏锻炼、迁移住地、被动吸人烟雾、环境污染、微量元素缺乏或其他营养成分搭配不合理等因素有关;部分与鼻咽部慢性病灶有关,如鼻炎、鼻窦炎,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等。每次呼吸道感染均可损伤气道粘膜,需经4~6周才能恢复,如反复感染则咳嗽迁延不愈,是小儿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
感染后咳嗽是指呼吸道感染后持续存在的咳嗽,以肺炎支原体感染、病毒感染最常见,常为混合感染。是由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后患儿气道粘膜上皮完整性受到破坏,粘膜下神经末梢暴露,对各种刺激包括冷空气、烟雾刺激的敏感性明显增高,或感染后存在暂时气道高反应性,导致咳嗽迁延不愈。本文支原体感染占呼吸道感染及感染后咳嗽的31.9%,是导致慢性咳嗽常见原因之一,各年龄组均有,以5~8岁儿童多见,秋冬季发病较多,表现为刺激性咳嗽明显,有时伴有发热,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本文全部病例均用阿奇霉素)口服或静点后均治愈。
咳嗽变异性哮喘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即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剧烈,干咳或有少许痰,运动、寒冷剌激后加重,多发生于夜间入睡前、睡眠过程中或凌晨。我们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要点是:绝大多数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患儿有特应性体质的证据(IgE升高、过敏原阳性);对支气管扩张剂反应好,单独应用支气管扩张剂1周咳嗽停止或明显缓解,据国内外文献资料咳嗽变异性哮喘占慢性咳嗽病因的1/3左右,本文咳嗽变异性哮喘占26.4%,与之相近。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由于鼻部疾病引起的分泌物倒流至鼻后和咽喉部,甚至流入声门或气管,刺激该处咳嗽感受器,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是引起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组疾病的总称。是指各种鼻炎(过敏性及非过敏性)、鼻窦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鼻息肉、腺样体肥大等上气道疾病可引起慢性咳嗽,既往诊断为鼻后滴漏(流)综合征(PNDs),意即鼻腔分泌物通过鼻后孔向咽部倒流引起的咳嗽。UACS这一名称取代PNDs。因症状、体征并不特异,临床中会易忽视而漏诊,此部分患儿的咳嗽在晨起睡醒或睡眠过程中出现,表现为清嗓子样咳嗽,多为干咳,不频繁,慢性副鼻窦炎患儿咳少量痰液,个别有咽喉异物感,在儿科其主要病因是变应性鼻炎、鼻窦炎及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炎,对儿童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应及时进行耳鼻喉科体检和鼻窦影像学检查。
支气管异物:本组资料为3例,占总数2.5%,1例为婴儿,哺乳时有呛咳史,另外2例为幼儿,肺部干罗音较固定,X线片有肺小叶不张,经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并治疗,吸入物为花生、瓜子。幼儿期活动范围增大,喜爱玩耍,乐于模仿,但自我保护能力有限,同时咽反射不灵敏,易呛入异物。对有發作性呛咳史,反复咳嗽的婴幼儿临床上要考虑到此病,对怀疑着应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同时应重视儿童保健教育。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该病特点,咳嗽持续时间较长,数周到数年,伴有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嗳气、胸闷等。应进行24小时食管PH值检测或胃镜检查或钡餐透视。本组资料为1例(08%),为6岁学龄前期儿童,是阵发性咳嗽,伴有烧心感,反酸,进食后咳嗽加重,经钡餐透视确诊,并给以多潘立酮及西咪替丁治疗后,咳嗽渐消,该病在本组资料中,发病率很低,可能与患儿及家长不能接受消化道疾病的相应检查有关。
气管软化症1例(0.8%),该患儿咳嗽是较高调的干咳,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伴有喘息,运动后加重,亦曾误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经抗哮喘治疗无效,因该患儿慢性咳嗽一年伴喘息,经湘雅医院确诊为气管软化症。
心因性咳嗽:咳嗽时很用力,入睡后咳嗽消失,清醒时通过分散注意力减轻咳嗽。该病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只有经全面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才能诊断此病。本组有1例(0.8%)14岁男孩符合[1]的心因性咳嗽,经全面检查均除外慢性咳嗽的其他病因。
慢性咳嗽病因调查分析 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7月~2015年9月本院呼吸科门诊或住院的65例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40例,年龄14~72岁。入选标准:①年龄≥14岁;②咳嗽时间≥8周;③胸部X线检查未见明显病变;④近8周内无急性呼吸道感染史;⑤无严重心脏疾病,能够理解并配合支气管激发试验、诱导痰检查、支气管镜或喉镜等检查。
1.2方法参考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1]建立诊断步骤:①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了解咳嗽的时间、诱因、频率、伴随症状、就诊经过等,进行鼻、咽、心、肺等体格检查;②给予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总Ig E、变应原皮试、胸部DR或CT、鼻窦CT检查;③进一步给予肺功能与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诱导痰检查、电子支气管镜或喉镜等检查。
1.3诊断标准CVA、UACS/鼻后滴流性咳嗽(PNDS)、EB、AC等的诊断参考指南[1];由于本院无法进行24 h食管p H值监测,GERC的诊断以喉镜表现为反流性咽喉炎或典型症状+排除其他慢性咳嗽病因+抗反流治疗有效为依据。
2结果
2.1病因分布65例患者中CVA 27例,UACS 19例,GERC14例,EB 3例,AC 3例等。复合病因:CVA合并UACS 8例,CVA合并GERC 5例,UACS合并GERD 4例,三者合并存在2例。见表1。
2.2治疗效果经治疗55例症状消失或减轻,10例无好转,有效率84.6%。症状无明显改善者包括CVA合并UACS 1例、UACS 2例、GERC 1例、AC 1例、心理性咳嗽1例、病因未明确4例。
3讨论
咳嗽病因复杂,几乎涉及呼吸内科所有疾病,多数咳嗽有其他伴随症状,对疾病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但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者诊断较为困难,且治疗效果差,患者常反复就诊于多家医疗机构,因此,咳嗽病因的归纳分析对本地区诊治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组资料中慢性咳嗽最常见病因为CVA,广州呼研所报道2001~2002年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是CVA,2003~2004年是EB[2],提示不同地区病因构成不同,且随时间变迁也可能受不同级别医院特殊检查的可及性等因素影响,造成就诊人群不同。CVA常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夜间症状加重,部分患者伴胸闷,经支气管激发试验确诊,给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联合孟鲁司特或茶碱缓释片治疗效果满意。本组中UACS为慢性咳嗽第二位病因,UACS包括变应性鼻炎、鼻窦炎、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等多种疾病,症状复杂,患者常有咽后黏液附着、鼻后滴流感、咽痒、刺激性咳嗽。其中变应性鼻炎与CVA常合并存在,本组CVA合并UACS 8例,患者有鼻痒、喷嚏、清水样鼻涕等症状。不同病因的UACS治疗方法不同,常用药物包括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减充血剂、抗生素等,部分UACS治疗效果欠佳,与UACS病因复杂有关。本组中GERD为慢性咳嗽的第三位病因,对于无法进行24 h食管p H值监测的单位,反流相关症状(烧心、反酸、嗳气等)、进食相关咳嗽(进食期间、进食后2 h内出现咳嗽或咳嗽加重)等临床特征对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部分GERC给予抑制胃酸和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效果欠佳,GERC的发生除胃酸反流外,还有非酸反流、误吸、食管-支气管神经反射、咳嗽敏感性增强等多种机制参与[4]。复合病因并不少见,本组均为上述3种病因合并存在,需引起重视。EB在本组所占比例不高,表现为刺激性咳嗽或咳少量白粘痰,部分患者对油烟、灰尘、异味或冷空气敏感,但无气道高反应性证据,而痰嗜酸性粒细胞>2.5%。EB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低于CVA,高于其他慢性咳嗽[5]。本组中AC亦不多见,表现为慢性刺激性咳嗽,也无气道反应性增强,但具有下列指征之一:①有过敏性疾病史或过敏物质接触史;②变应原皮试阳性;③血清总Ig E或特异性Ig E增高。AC也是嗜酸性粒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疾病,但嗜酸粒细胞性炎症主要局限于中央气管[6],而诱导痰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AC、EB、CVA、哮喘均属于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相关气道疾病,四者之间关系有待深入研究。
本组1例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胸部CT检查发现局限性磨玻璃影(GGO),病理证实为肺腺癌,提示有时胸部CT检查是必要的。另有1例胸部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肺功能流速-容量曲线呼气呈平台样改变,提示胸内型大气道阻塞,气管镜检查发现隆突上方气管新生物,病理确诊为类癌。另有2例胸部CT发现局部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周围点片状渗出,气管镜检查确诊为支气管结核,提示某些情况下气管镜检查也是必要的。
总之,慢性咳嗽病因复杂,建立科学合理的诊断程序能使多数患者确诊。
摘要:目的 调查慢性咳嗽的病因,提高慢性咳嗽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65例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EB)、过敏性咳嗽(AC)等。经治疗,有效率达84.6%。结论 建立科学合理的诊断程序能使多数慢性咳嗽得到确诊。
关键词:慢性咳嗽,病因,回顾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407-413.
[2]赖克方,陈如冲,刘春丽,等.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诊断程序的建立.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2):96-99.
[3]赖克方,陈如冲,林玲,等.不同病因慢性咳嗽临床特征的诊断价值.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418-421.
[4]杨希,江米足.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华儿科杂志,2014,52(2):156-160.
[5]张永明,林江涛,苏楠,等.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慢性咳嗽病因诊断中的价值.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8):1254-1258.
慢性咳嗽的幕后黑手 第5篇
但是,一周过去了,两周过去了,还在继续咳嗽……
这下可不是多喝点药或者干脆换种药的问题了。
你需要去找医生,分析原因,再看吃什么药。
关于咳嗽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生呼吸反射动作,是异物,刺激性气体,呼吸道内分泌物等刺激呼吸道黏膜时引起的一种排异反应。
咳嗽作为一种重要的呼吸系统防御机制,能把吸入的有害物和异物连同咽部和整个呼吸道的粘性分泌物一起清除,因此,从生理角度讲,咳嗽是一种保护作用。但当咳嗽变得频繁和剧烈,尤其是慢性和反复的咳嗽,这时的咳嗽就需要辨别原因,对症下药。
容易被误解的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通常并不是连续的剧烈咳嗽,而且咳出的痰液也并不是黏稠的有色痰液,很容易被忽略。
一般情况下,当我们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时,通常都会想到是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这些症状通常是在感冒之后出现,医生也会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但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需要注意:有时候感冒了一直咳嗽,去医院检查却没有感染迹象,这可能是耳鼻喉的问题,这些咳嗽可能会被误诊为气管炎或者支气管炎。
另外还有些咳嗽并不是在感冒之后才出现+这可能是因为心脏食管、胃等内脏器官的迷走神经受到刺激而引起的,这种咳嗽更容易被忽略。
慢性咳嗽的四大特征:
1.持续时间三周以上
2.没有明显的与咳嗽有关的呼吸系统疾病
3.X线检查肺部无明显异常
4.咳嗽之外,没有其他症状
慢性咳嗽的五大黑手
黑手1鼻后滴漏综合症
李晓三个月来一直在咳嗽,虽然咳的并不严重,但是嗓子老有痰,好像老是有鼻涕流到嗓子眼里似的。换了三四种止咳药水都不管用。去医院检查,气管也没有炎症。这让李晓很郁闷。
专家看咳:
鼻后滴漏综合症顾名思义就是鼻腔的分泌物倒流到鼻后和咽喉部位,甚至反流八声门或气管所导致的咳嗽。典型症状:
感冒、鼻炎、鼻窦炎等疾病后久咳不愈。
白天咳嗽,入睡后反而比较少,很少因咳嗽而醒来。
鼻子后端经常有液体滴漏或者咽喉后边好像有痰。
曾经患过鼻炎、鼻窦炎或慢性咽喉炎等咽喉部疾病,且咳嗽持续的时间很长。
止咳良方:有针对性地治疗引起咳嗽的鼻炎鼻窦炎等原发疾病,咳嗽的症状就会缓解。
黑手2咳嗽变异型哮喘
小嫣然妈妈最近很苦恼,今年刚刚3岁的小嫣然因为之前有点轻微的感冒,已经咳嗽了二十多天,给她喝了很多止咳糖浆效果都不好。孩子总是说喉咙痒痒想咳嗽,尤其是晚上咳得特别厉害,有时候还会咳到呕吐。吃过消炎药也不管用。而且小嫣然妈妈发现孩子经常揉眼睛,孩子咳嗽是不是和这个有关?
专家看咳:
小嫣然的咳嗽的原因可能是咳嗽变异型哮喘。咳嗽变异型哮喘又称过敏性咳嗽。实际上也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由于没有喘息症状,常常被误诊为感冒咳嗽。我们平常所见的慢性咳嗽中,约有29%属于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症状。
典型症状:
刺激性的干咳,没有明显的喘息症状,经常是突然就咳嗽起来,而且有时候咳得非常严重,咳出白色泡沫状的痰液。
咳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在春秋季容易出现过敏性疾病的时候会反复发作。
最常见的是在感冒、或者剧烈的运动,吸入冷空气后发作。
化验或者胸部X线片等检查的时候往往没有感染迹象。
使用抗生素治疗没有效果。止咳良方:咳嗽变异型哮喘服用常规的止咳药作用不明显。而使用哮喘治疗方案如支气管扩张剂氨茶碱、舒喘灵等药物治疗时比较有效。
黑手3胃食道反流
咳咳咳……老爸胃不舒服已经很长时间了,不仅总打嗝,而且总是泛酸水,有时候还觉得烧心。最近有添了咳嗽的毛病,一到晚上又泛酸水又咳嗽,折腾得整夜睡不好觉。
专家看咳: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胃中物会反流至食管。而气管与食道上方均与咽喉部有接触,酸性物质不仅可以反流到食管,也可以反流到气管,使患者感染气管炎症。这就是老爸慢性咳嗽的原因。
典型症状:
除了咳嗽之外,还经常有烧心、泛酸等反流症状。
通常是晚上咳嗽得比较厉害,有时会打嗝和冒酸水,上腹隐隐作痛。
这种咳嗽不是呼吸道的炎症引起。所以消炎止咳药都不起作用。止咳良方:虽然表现为咳嗽,但病因是胃病,所以要用胃药来制止胃液反流到食管。胃食管反流病的疗程比较长,咳嗽消失后还要继续用三个月药,才能彻底治愈。
黑手4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云妮老公是个烟民,她最怕老公在家抽烟了。自从几年前一次严重的感冒之后,云妮的气管就一直不好,动不动就咳嗽。有时候老公身上浓烈的烟味都会让她咳嗽不止。每次开始咳嗽就停不下来了,甚至咳得整夜睡不好。
专家看咳:
长时间咳嗽的原因可能是患了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占慢性咳嗽发病率的10-20%。
典型症状:
常常为表现为刺激性干咳,白天或夜间都可能出来骚扰。
通常痰比较少,只是偶尔会有少许黏痰。
吸入了刺激气管的异物而引起,吸烟的或者被动吸烟的人咳嗽的原因多数是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女性长期咳嗽,还应考虑是因为对油烟、灰尘、异味或冷空气的刺激比较敏感而诱发了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止咳良方: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导致的咳嗽也是做胸部X线或CT检查、肺功能检查都没有异常,需要采用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才能够诊断。这种咳嗽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比较好。
黑手2慢性咽喉炎
爱儿的老公是个司机,常年在外跑车,咽炎就没断过。这两个月活比较多,可能喝水少了点,又总抽烟。这几天喉咙干,还一直咳嗽,但是没有什么痰,只有咳得厉害了才有点,但是喉咙总是发痒。说是呼吸道感染吧又不发烧。实在没办法,爱儿陪他去医院打了四天点滴,但是还是不见效,这可怎么办呢?
专家看咳:
爱儿老公的这种症状并不是上呼吸道炎症引起的,因此打抗生素并没有效果。可能是他患了慢性咽喉炎,因咽喉炎导致的咽喉发痒而引起的咳嗽。我们的喉咽部位神经分布特别丰富,受到异物刺激时,就会反射性地咳嗽,将异物咳出。当咽炎的炎症靠近喉头时,则发生阵发性的咳嗽。
典型症状:
除了咳嗽以外,还常常感觉到喉咙发痒,咽干,好像有东西卡在咽喉部位的咽喉梗塞感。
喉咙有痰,而且痰多。
胸部X线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肺部以及上呼吸道的炎症性改变,用抗生素治疗一般没有效果。
止咳良方:慢性咽喉炎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病,但是也没有治疗的特效药。只能用一些清咽含片、西瓜霜等药物缓解咽喉发痒的症状,需要长期治疗。在积极治疗慢性咽喉炎之外,还需要注意改善饮食以及生活习惯来调养,慢性咽喉炎缓解了,咳嗽自然会不药而愈。
延伸阅读
女性慢性咳嗽可能是缺铁
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研究 第6篇
1 慢性咳嗽的概念和分类
McGarvey认为慢性咳嗽定为>8周较为合适;2006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将儿童慢性咳嗽定义为每日咳嗽持续>4周;2008我国明确了儿童慢性咳嗽的时限标准是>4周[1]。慢性咳嗽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咳嗽, 前者病因明确, 后者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 没有明确的呼吸道疾病或病因不明, 通常所指的慢性咳嗽即为这一类。
2 慢性 (非特异性) 咳嗽的病因
2.1 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
指咳嗽发生在呼吸道感染之后, 可不经治疗而自愈, 可为各种呼吸道病毒或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引起。感染后的气道炎症和 (或) 伴有感染后一过性的气道反应性增高、咳嗽反射触发可能是重要的发病机制。
临床特征和诊治: (1) 近期有明确的呼吸道感染; (2) 咳嗽为刺激性干咳或伴少许白色粘痰; (3) 胸X线片检查无异常; (4) 肺通气功能正常; (5) 咳嗽通常具有自限性; (6) 除外引起慢性咳嗽的其他病因。咳嗽持续4~6周, 一般短于8周, 可自愈, 必要时可试用糖皮质激素。
2.2 咳嗽变异型哮喘 (CVA)
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的特殊类型的哮喘。是引起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1]。文献认为CVA与典型哮喘的发病机制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CVA的炎症发生于中央气道且致喘阈值较高, 年龄是转变成典型哮喘的危险因素, 部分CVA可发展为典型哮喘。
临床特征和诊治: (1) 持续咳嗽>1个月, 常在夜间和 (或) 清晨发作、运动、遇冷空气或嗅到特殊气味后加重, 痰少, 临床无感染征象, 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 (2) 支气管舒张剂诊断性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 (3) 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家族哮喘病史, 过敏原检测阳性可辅助诊断; (4)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可采用哮喘的治疗原则。
2.3 上气道咳嗽综合症 (UACS)
指鼻咽部等上气道炎症引起的慢性咳嗽, 既往称为鼻后滴流综合征 (PNDS) , 目前认为此类咳嗽的机制不能完全用鼻后滴流直接刺激解释, 因而认为采用UACS的表述更准确。文献表明UACS是学龄期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机制为咳嗽反射传入神经受刺激和气道高反应性。
临床特征和诊治[2]: (1) 慢性咳嗽伴或不伴咳痰, 咳嗽以清晨或体位改变时为甚, 常伴有鼻塞、流涕、咽干并有异物感、反复清咽, 少数患儿诉有头痛、头晕、低热等; (2) 鼻窦区可有压痛, 咽后壁滤泡明显增生, 呈鹅卵石样, 有时可见咽喉壁粘液样附着; (3) 鼻窦炎所致者, 鼻窦影像学检查可见相应改变; (4) 针对性治疗如抗组胺药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鼻用糖皮质激素等有效。UACS的治疗宜针对原发病进行。
2.4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GERC)
是指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越过食管下端括约肌 (LES) 反流入食管引起的咳嗽。研究认为GER是慢性咳嗽的病因, 但尚无足够证据证实GER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孤立因素。机制与食管远端胃酸反流、反流物微量吸入等有关。
临床特征和诊治: (1) 有明显的进食相关的咳嗽, 如餐后咳嗽、进食咳嗽等; (2) 伴有GER症状, 如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等; (3) 排除CVA、NAEB、UACS等疾病, 或按这些疾病治疗效果不佳、抗反流治疗后咳嗽消失或显著缓解, 可以临床诊断GERC。可予抗反流饮食等一般治疗, 无效者加用抑酸剂、胃动力药和胃粘膜保护等药物。
2.5 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 (EB)
是以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 Gibson认为EB是一些常见疾病 (如哮喘、CVA、过敏性咳嗽等) 的一个共有特征, 但近年渐成为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3]。尽管报道表明EB炎症部位在中心气道腔和壁内, 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 有与哮喘相似细胞因子表达, 是否NAEB与哮喘可能有相似的发病机制尚需深入研究。
临床特征和诊治: (1) 慢性刺激性咳嗽; (2) X线胸片正常; (3) 肺通气功能正常, 气道高反应性检测阴性, PEF日间变异率正常; (4) 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比例≥3%; (5) 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有效。缺少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阻塞证据是区别于哮喘的主要表现。
2.6 过敏性咳嗽 (AC)
是一种与机体变应性相关的以慢性干咳为特征的独特的临床类型。机制主要为气道咳嗽受体敏感性增高, 但支气管反应性不高, 气管和大支气管上皮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但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不增高。
临床特征和诊治[4]: (1) 慢性咳嗽; (2) 肺通气功能正常, 气道高反应性检测阴性; (3) 具有以下其中之一, 过敏物质接触史、变应原皮试阳性、血清总IgE或特异性IgE增高、咳嗽敏感性增高; (4) 排除CVA、EB和UACS等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5) 抗组胺药物和 (或) 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
2.7 先天性呼吸道疾病
一些先天异常可表现为持续的慢性咳嗽, 主要见于婴幼儿, 尤其是1岁以内[1]。各种先天异常致呼吸道狭窄、受压或引起反流吸入时均可刺激咳嗽感受器引起咳嗽, 如气管食管瘘、喉气管支气管软化、先天性血管环等。治疗上主要针对原发病。
2.8 心因性咳嗽
是一种习惯性咽喉部清理动作, 多数文献认为其等同于习惯性咳嗽。儿童可因心理紧张产生生理变化出现咳嗽。表现为白天干咳, 声音特别响亮, 可伴有焦虑、刻板动作。心因性咳嗽一般在排除了抽动性疾病 (如抽动障碍、Tourette's综合征) , 并且经过行为干预和心理治疗后咳嗽得到改善才诊断[5]。主要予暗示疗法治疗。
2.9 其他
(1) 异物吸入:是1~3岁儿童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1], 多数患者出现咳嗽, 部分缺少急性剧烈呛咳及吸入史易误诊,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其诊治有重要意义。 (2) 环境因素:空气污染、烟尘、燃料、刺激性气味是持续咳嗽的原因, 烟草暴露是学龄儿童慢性咳嗽的高危因, 脱离暴露因素为治疗手段。 (3) Tourette's综合征:即抽动-秽语综合征, 儿童期起病, 以多发性抽动伴发声为特征, 声带抽搐酷似呼吸系统症状如慢性咳嗽、喘息等, 可予心理行为治疗, 兼顾药物治疗。 (4) 药物诱发咳嗽、耳源性咳嗽等少见病因。
3 结语
慢性咳嗽是儿科常见的临床症状, 影响儿童学习生活, 迫切要求对慢性咳嗽做出正确的病因诊断并予针对性的治疗。目前我国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研究初步积累了一定的资料, 但尚缺乏儿童慢性咳嗽病因的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治指南, 尚需加大临床研究的力度。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 2008, 46 (2) :104~107.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 (试行) [J].中华儿科杂志, 2004, 42 (2) :100~106.
[3]Gibson PG.Atopic cough[J].Thorax, 2004, 59 (3) :449~451.
[4]Fujimura M, Ogawa H, Nishizawa Y, et al.Comparison of atopic cough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is atopic cough a precursor of asthma[J].Thorax, 2003 (7) , 14~18.
慢性咳嗽诊疗研究进展 第7篇
1 慢性咳嗽病因及流行病学特点
咳嗽病因较为复杂, 具体可将其概括为以下五点:其一, 各种鼻咽喉疾病引发的咳嗽, 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 (UACS) 可引起鼻咽部分泌物倒流, 咳嗽感受器受到刺激便会诱发咳嗽, 因此可将UACS视为引发慢性咳嗽的一大病因, UACS与鼻部和咽喉部疾病有关, 常见病症有变应性咽炎、喉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可表现为发作性咳嗽, 也可表现为持续性咳嗽, 该类病症发病与气候变迁、大气污染、滥用抗生素等有关[1]。其二是由胃食管反流病 (GERD) 引发的咳嗽, 微吸入和气道神经源性炎症均可引发气道高反应, 这也是食管外表现的主要作用机制, 由此引发的咳嗽多伴有反流症状。其三是变异性哮喘 (CVA) 引发的咳嗽, 病症持续时间较长, 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表现。其四是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EB) 引发的咳嗽, 对周围气体敏感是诱发咳嗽的主要因素[2]。其五是变应性咳嗽 (AC) , 多为刺激性干咳, 目前对该类咳嗽的确认尚未无统一标准。国外相关研究报道显示, UACS是引发慢性咳嗽的首位病因, 其次为CVA;而在国内, CVA是引发慢性咳嗽的首位病因, 其次为UACS[3]。
2 慢性咳嗽诊断要点和治疗现状分析
2.1 诊断要点
慢性咳嗽可分为特异性咳嗽和非特异性咳嗽两大类, 特异性咳嗽病因较为明确, 多提示有特异性病因, 而非特异性咳嗽即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咳嗽病因不同可见相应临床症状, 依据病因诊断程序可使多数患者得到及时诊断,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按照“咳嗽诊治指南”进行诊断性治疗, 对于一些特殊患者, 还应考虑咳嗽病因的多元性。中国咳嗽指南对CVA、UACS、GERC、AC、EB等常见慢性咳嗽病因的诊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病因诊断和治疗现已成为慢性咳嗽的主要目标, 即以病因诊断为导向, 根据本地区慢性咳嗽病因分布特点加以判断, 最终明确病因,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选择支气管激发试验、食道钡餐造影等进一步检查方法[4]。近年来, 随着咳嗽监护系统及其他评估手段的应用, 对慢性咳嗽的定量分析有了很大的发展, 如咳嗽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咳嗽反射敏感度测试等, 尤其是电子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等引入, 使咳嗽的监测成为可能。
对于CVA的诊断, 参照标准为:反复咳嗽, 呼吸困难但不伴有喘息, 与冷空气刺激、运动等有关;胸片及肺功能检查正常, 查体无阳性体征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血C反应蛋白 (CRP) 阴性;气道反应性增高, 除鼻后涕流综合征 (PNDs) ;舒张支气管治疗有效, 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无效, 停药后短期内复发;除家族有过敏史、心脏病史、吸烟史及其他原因[5]。
对于UACS的诊断, 参照标准为:慢性咳嗽, 伴有或不伴有鼻后滴流感, 咽喉部有异物感;鼻窦区有压痛, 鼻窦炎引起, 经影像学检查可确诊, 相应治疗咳嗽缓解;有鼻、咽部病史[6]。
对于GERD的诊断, 参照标准为:慢性咳嗽, 病程在8周以上;咳嗽与进食有关, 食管24 h p H值监测De Meester积分和SAP分别在12.7%、75%以上;经病史查询和相关检查可排除CVA等疾病, 抗反流治疗有效[7]。
对于EB的诊断, 参照标准为:慢性刺激性咳嗽, 持续2周;胸片及肺通气功能检查正常, 痰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3%以上, 用力呼气量在70%/s以上, 气道高反应性检测阴性[8]。
目前临床对于AC的诊断, 尚无统一的标准。不同年龄段慢性咳嗽的病因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小儿慢性咳嗽可能由于呼吸道感染、先天性呼吸道疾病等引起, 其中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咳嗽, 诊断标准为:明确呼吸道感染, 胸片及肺通气功能检查整张, 咳嗽为刺激性干咳, 具有自限性;再有儿童因心理紧张会出现心因性咳嗽, 发生在白天, 表现为干咳, 声音响亮;此外, 异物吸入、药物诱发性咳嗽、耳源性咳嗽等也是儿童慢性咳嗽的原因之一[9]。
2.2 治疗现状
对于慢性咳嗽的诊疗, 病因性诊断和特异性治疗取得了的效果已经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CVA是慢性咳嗽常见病因之一, 常规治疗方法为应用支气管扩张剂, 如采用特布他林联合茶碱治疗方案, 还可以应用沙丁胺醇气雾剂, 必要时可加用白三烯受体阻滞剂, 目前国内遵循的CVA治疗原则与典型支气管哮喘一致, 区别在于, 前者无需口服糖皮质激素, 临床用药应坚持循长期、规范、个体化的原则。最新研究显示, 鼻后滴流与慢性咳嗽之间并无必要联系, UACS是在鼻炎、咽喉炎等疾病基础上发展而来, 常规药物有抗组胺药、减充血药、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等, 其中抗组胺药以第二代为主, 第一代抗组胺药治疗该类病症缺少必要的循证医学证据, 因此在临床上较少使用, 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或存在病理性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的患者, 应考虑采用手术治疗。GERD指由胃内容物反流引发的一种疾病, 常见的酸反流等症状与慢性咳嗽存在密切关联, 临床治疗以抑酸为主, 常用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 无效者加用促胃肠动力药, 药物治疗同时应辅以饮食干预和生活调理, 病情较为严重或经内科治疗无效者, 可采取抗反流手术治疗[10]。EB以下呼吸道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炎症为病理特征, 并无气道高反应性, 临床治疗以口服短程激素为主, 咳嗽症状减轻可改为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 如必可酮、强的松等, 相关研究报道显示, 该类病症复发率较高。对于AC的治疗, 可给予抗组胺药物, 必要时加用糖皮质激素。随着ACEI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由此引发的咳嗽病例也在增多, 对于这种药物性咳嗽, 通常不用给予特异性治疗, 症状较为严重者, 可考虑给予对症止咳治疗。
3 小结
综上所述, 慢性咳嗽病因复杂, 在病因不明确时应根据患者病史、进一步查体等做出病因性诊断, 同时给予特异性治疗, 一方面可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另一方面又可避免盲目用药。随着国内外呼吸病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对慢性咳嗽的认识和诊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相应诊断指南和药物治疗方案也在不断更新, 慢性咳嗽诊疗正在迈向一个新的阶段, 同时也应注意到, 部分慢性咳嗽病因分析仍难以发现客观证据, 病因性诊断和特异性治疗也未必奏效, 鉴于其与不同部位呼吸道黏膜咳嗽感受器高敏状态有关, 应加大相关药物的研发, 为慢性咳嗽用药提供新的途径, 此外, 中医学对慢性咳嗽辨证辨病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 其“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治疗思路在值得借鉴和利用。
摘要:慢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 不同病因可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 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对缓解患者症状、提高其生命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本研究基于慢性咳嗽病因及流行病学特征, 结合有关该类病症的文献报道, 对其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慢性咳嗽,病因,流行病学,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翟鹏勇, 李雪琴, 梁淑霞, 等.晋城地区慢性咳嗽病因构成及治疗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5, 11 (2) :169-171.
[2]韩慧, 刘建博, 杨培文, 等.120例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分析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 (3) :57-59.
[3]冯骋骋, 张保春, 吴昊天, 等.张保春教授治疗小儿咳嗽诊疗思维过程研究[J].世界中医药, 2015, 10 (4) :542-545.
[4]史菲, 酆孟洁, 张婷.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对老年慢性咳嗽的诊疗价值[J].广东医学, 2015, 10 (8) :1201-1202.
[5]陶秋影.孟鲁司特在小儿慢性咳嗽诊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32 (7) :148-149.
[6]陈秀芳, 蔡玲芳, 金小红, 等.浙江台州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和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16 (5) :158-160.
[7]何力敏, 李斌恺, 陈于荦, 等.老年慢性咳嗽患者的诊疗现状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8 (7) :47-49.
[8]罗斯琼, 徐荣谦.从一例儿童反复咳嗽谈基层中医医生重视儿童慢性咳嗽诊断[J].光明中医, 2013, 2 (11) :387-389.
[9]疏欣杨, 李得民, 韩春生, 等.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慢性咳嗽中医证候学研究[J].环球中医药, 2014, 12 (6) :444-445.
小儿慢性咳嗽临床诊治分析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 我院儿科收治了120例慢性咳嗽患者, 其中男78例, 女性42例;年龄分布为4个月~13岁, 平均年龄4.5岁, <1岁22例, 1~3岁26例, 3~6岁54, 6~13岁18例;病程有1个月~3年, 其中1~3个月74例, 3个月~1年32例, 1~3年14例。阵发性咳嗽患儿30例, 多在清晨或者夜间咳嗽明显, 干咳、少痰或无痰;23例晨起后咳嗽加重, 有黄色黏液痰、咳痰后咳嗽消失;18例白天有单生干咳、如清嗓样, 夜间入睡后症状消失。68例患儿有过敏史, 其中家族性过敏占21例, 余对食物、药物、刺激性花粉等过敏。
1.2 诊断方法
根据患儿主述和临床症状详细询问患儿疾病发展、演变和治疗情况, 在详细询问患儿及家属的疾病史、过敏史、有无家族性遗传性疾病等, 做出初步诊断。再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免疫检测等, 排除鉴别诊断, 进一步明确诊断的可靠性[3]。
1.3 治疗手段
通过鉴别诊断排除疑似病因, 做出鉴别诊断后, 明确了小儿慢性咳嗽产生的原因, 再针对病因进行对因治疗。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给与β2受体激动剂100~200μg, 一天3次, 同时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0.5mg/ (kg·次) , 一天2次, 持续4周;支原体感染给与口服10mg/ (kg·d) 阿奇霉素, 服3d停4d, 持续3周;哮喘的治疗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类似, 可以选择性使用异丙托溴铵、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拮抗剂、病情较严重者可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呼吸道细菌病毒感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与抗生素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予以每晚鼻腔滴入麻黄碱、丙酸倍米松50mg, 每晚一次, 持续2周以上;胃食管反流性疾病首先注意饮食和作息习惯, 指导患者使用高蛋白低脂饮食, 忌摄入大量巧克力或者咖啡, 可以使用质子泵拮抗剂、H2受体拮抗剂、多潘立酮等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嗜酸粒细胞支气管炎多不伴有哮喘, 病情严重者可给予激素治疗;心因性咳嗽, 又称为习惯性抽搐样咳嗽, 一种无任何病因的慢性咳嗽, 越注意症状越明显, 当把注意力转移以后症状就得到了缓解[4]。
2 结果
通过对我院儿科120例患儿的诊断和治疗, 发现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主要有咳嗽变异性哮喘23.33%;支原体感染20.00%;哮喘16.67%;呼吸道细菌病毒感染13.33%;鼻后滴漏综合征10.00%;胃食管反流性疾病6.67%;嗜酸粒细胞支气管炎5.00%;心因性咳嗽2.50%;其他2.50%, 见表1。
3 结论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更是儿童多发的病症之一, 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射动作, 它是因为分布在咽喉到终末支气管的纤毛细胞上的咳嗽受体收到机械性或者化学性的刺激以后, 经过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引起呼吸机的剧烈收缩, 使得气道压力增加、声门紧闭, 当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冲出声门, 从而发生的动作, 是一种呼吸道的保护性动作, 可以将终末性支气管以上的气道的分泌物和异物排出体外, 但是如果咳嗽过于用力, 可以引起肺气肿、气胸等;但是当患者昏迷或者呼吸机无力时, 气道的分泌物不能排出体外, 从而引起病原体的感染[5]。
有报道研究, 小儿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同, 其中常见的有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等等[6];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被动吸烟的增加, 可以引起小儿咳嗽的发生, 成为了婴幼儿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 同时上述原因的发生也与小儿的身体免疫力、是否是过敏体质、营养状况等也有很大的相关性[7]。有调查报道, 婴幼儿期最常见的原因有反复商户道感染或者上感后, 学龄前期是以鼻咽、鼻窦炎、支气管炎为主, 学龄期就以慢性副鼻窦炎为主。各种病因引起的小儿慢性咳嗽症状、体征都不是完全一样, 可以根据小儿咳嗽的性质、持续的时间、发作的频率、诱发因素或者缓解因素、是否伴有痰液咳出以及痰液性质等, 结合实验室、影像学等检查, 便可以明确病因与诊断[8]。
综上所述, 小儿慢性咳嗽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病因复杂多样, 常见的原因有咳嗽变异性哮喘、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哮喘呼吸道细菌病毒感染、鼻后滴漏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嗜酸粒细胞支气管炎、心因性咳嗽等等, 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可以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预防和控制咳嗽的再次发作, 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慢性咳嗽常见的病因, 探讨相应治疗手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 我院儿科收治了120例慢性咳嗽患者, 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 分析患儿慢性咳嗽的原因, 并对因治疗。结果 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主要有咳嗽变异性哮喘23.33%;支原体感染20.00%;哮喘16.67%;呼吸道细菌病毒感染13.33%;鼻后滴漏综合征10.00%;胃食管反流性疾病6.67%;嗜酸粒细胞支气管炎5.00%;心因性咳嗽2.50%;其他2.50%。结论 小儿慢性咳嗽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病因复杂多样, 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可以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预防和控制咳嗽的再次发作, 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慢性咳嗽,临床诊治,病因分析
参考文献
[1]万莉雅, 范永琛.小儿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J].临床儿科杂志, 2010, 16 (5) :4-6.
[2]王立波.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及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0, 3 (14) :84-85.
[3]Fujimura M, Ogawa H, Nishizawa Y, et al.Comparison of ato p iccough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isatopic cough a precursor of asthma[J].Thorax, 2010, 16 (12) :1795-1797.
[4]梁东, 李海波, 陈银波, 等.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相关性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 2010, 26 (7) :823-824.
[5]Gibson PG, Fujimura M, Nimi A.Eosino p hilic bronchitis:clinicalmanifestation and implication for treatment[J].Thorax, 2011, 21 (1) :30-32.
[6]李洪学, 林立.小儿慢性咳嗽108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3) :351-353.
[7]王雪红.小儿慢性咳嗽72例病因分析及治疗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11 (11) :1130-1132.
儿童慢性咳嗽158例病因分析 第9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儿科就诊的158例慢性咳嗽患儿, 其中男96例, 女62例, 均为临床咳嗽症状持续>4周, 年龄4个月~12岁, 肺部无阳性体征, 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据年龄分为3组, 婴幼儿组36例, 学龄前组90例, 学龄儿童组32例;平均病程 (5.8±1.6) 周。
1.2 研究方法
参考《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的诊疗程序进行 (1) 详细询问病史, 如生长发育史, 家族史, 发病过程, 咳嗽发作的特征及伴随症状; (2) 体格检查, 观察有无呼吸困难, 如鼻扇, 吸气性三凹征, 呼气相延长; (3) 有无明确的诱因及传染病接触史、过敏史等; (4) 是否为初诊; (5) 家庭经济情况及居住环境; (6) 既往检查的结果:胸片或胸部CT, 肺功能, 腔镜检查如耳鼻喉鼻腔镜、纤维支气管镜, 结核菌素 (PPD) 试验及病原学的检查等; (7) 用药情况; (8) 初步诊断治疗; (9) 并随访记录患儿的疗效, 补充检查, 修正诊断, 治疗方案的调整及痊愈的具体时间。
2 结果
2.1 研究结果显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顺序依次为:呼吸道感染或感染后咳嗽69例 (43.67%) 、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 51例 (32.28%)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UACS) 32例 (20.25%)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GERC) 10例 (6.33%) 、心因性3例 (1.86%) 、先天性及支气管异物4例 (2.54%) 。结果还显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与发病年龄有关, 临床诊断慢性咳嗽时应充分考虑年龄因素:婴幼儿有一半以上属感染或感染后咳嗽, 因婴幼儿机体抵抗力差CVA、UACS比例较高, 进食过程中奶或食物的误吸造成异物吸入而引起咳嗽;学龄前、学龄儿则以感染或感染后咳嗽为主, 其次为CVA。部分病例病因为多因素, 其中单病因的128例 (81.01%) , 同时有两种病因的19例 (12.03%) , 同时有三种病因的8例 (5.06%) 。临床统计患儿慢性咳嗽病因情况见表1。
2.2 在69例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的患儿病原学检测中, 造成感染的病原体在不同年龄段也不同, 4个月~1岁患儿多以G-为主, 1~3岁患儿以G+及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 3岁以上患儿主要由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各年龄组中感染比例无显著差异。
3 讨论
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又缺乏特异性, 可仅由一种病因引起, 也可多因素致病, 部分患儿伴随症状极易误导诊疗者的思维[3]。儿科医生应认识到慢性咳嗽仅是一个症状, 临床上要尽可能明确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 2004年Morice等提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程序, 对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提供了很好的诊断思路。2006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 (ACCP) 推荐《儿童慢性咳嗽临床循证实践指南》, 在2007年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病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在征求儿科呼吸病学专家及临床儿科医生的意见后制定了《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 (试行) 》, 本次研究就依据此标准进行。
气道感染使气道上皮完整性遭到破坏, 纤毛柱状上皮的鳞状化生与持续气道炎症出现的暂时性气道高反应性, 是引起咳嗽的因素。感染的病原体有病毒 (特别是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结核杆菌等,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常为频繁阵发性干咳, 夜间重, 体征不明显;肺结核由于淋巴结肿大压迫导致气道阻塞或支气管内膜结核肉芽组织的刺激可引起阵发性咳嗽, 往往伴有结核中毒症状。目前支原体感染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次研究中, 肺炎支原体和 (或) 肺炎衣原体在学龄前期、学龄期儿童中发病率高。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 (衣) 原体感染均见于儿童各年龄段, 是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之一[4]。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在婴幼儿组比例最高, 可能与此年龄段儿童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 机体抵抗力差有关, 或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与病原体对所用药物不敏感有关。本组结果显示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在各年龄段的慢性咳嗽病因中均为第一病因, 与国外及国内沿海及其他地区报道的情况不尽相同。
CVA表现为慢性咳嗽, 夜间、晨起为著, 抗生素治疗无效, 绝大多数有过敏史, 患儿为特应性体质。CVA的喘息阈值高于典型的哮喘患儿, 故不出现喘息症状, 通过随访部分患儿最终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通过对其病理改变的检查, 发现其病理变化与支气管哮喘相同, 均以气管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为特点, 对支气管扩张剂及糖皮质激素有效。本组结果显示, CVA是第二大病因, 大多继发于肺炎支原体、病毒或细菌感染后, 究其原因临床上只重视抗生素治疗, 而未注意祛除过敏病因, 在有气道高反应性时未及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 故延误治疗, 延长病程, 形成慢性咳嗽。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既往称为鼻后滴流 (漏) 综合征, 原因主要是由上气道器官局部疾病如鼻炎, 鼻窦炎, 慢性咽炎, 慢性扁桃体炎, 鼻息肉, 腺样体肥大等引起的后鼻道分泌物增多, 形成倒流, 刺激咽后壁而引起的以长期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小婴儿的鼻窦尚未发育完善, 故鼻后滴流在婴幼儿组发病少。鼻后滴流除咳嗽外可表现为经常清嗓, 因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症状除咳嗽外, 后鼻道部位的症状具有隐蔽性, 易使儿科医师造成漏诊。本组结果显示,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32例占儿童慢性咳嗽的20.25%, 是儿童慢性咳嗽的第三位病因。此次调查显示其发病率高, 故作为慢性咳嗽的病因需引起临床的重视。
胃食管反流是慢性咳嗽常见原因之一, 胃食管反流是一种生理现象, 在1~4月小儿中常见约占40%, 随着年龄增长, 反流可自行缓解;如果反流持续存在可引起慢性咳嗽。
心因性咳嗽又称精神性咳嗽或习惯性咳嗽, 多发生于年长儿, 咳嗽以清醒状态及被重视时明显, 睡眠及注意力集中时消失。本组有1例为学龄前期儿童, 因家长对其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姐姐过度关心, 引发患儿认为生病就能受到家长的关心, 便以经常咳嗽引起家长对她的关心。对于慢性咳嗽的儿童, 尤其是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或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的患儿, 需要与患儿多接触, 通过玩游戏吸引患儿注意力;或特别强调其有病, 随后观察其咳嗽的特征及具体伴随症状, 详细询问具体的家庭情况, 家长与患儿的亲密关系。如认为咳嗽与心理活动有关, 需进行神经心理疾病询问, 必要时请心理医师会诊, 减少漏诊和误诊。我们认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与地域有很大的关系, 本组部分患儿合并有两种或三种病因, 表明儿童慢性咳嗽呈多因素性。
参考文献
[1]陈文彬, 潘祥林.诊断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5-27.
[2]陆权.儿童慢性咳嗽—一个常见的临床症状[J].中华儿科杂志, 2008, 46 (2) :81-82.
[3]张海邻.儿童慢性咳嗽诊治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 2008, 46 (1) :41-44.
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治体会 第10篇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4年1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咳嗽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6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咳嗽,效果明显由于单纯使用西医治疗,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取得了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研究推广运用。
【关键词】慢性咳嗽;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
【中图分类号】R25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078-02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cough
LIU Haiyang ZHANG Jiayou
(1.CHUAN Xi prison hospital,SI Chuan,CHENG Du,610100;
2.Yangjiang University Clinical School of Medicine,HU Bei,SHA Shi,434000)
【Abstract】 Objective:Its observ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hronic cough. Method: In January 2004 ~ January 2008 in our hospital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ug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40 cases and 38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age, sex, time and other aspects of cough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 comparable.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he treatment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based on treat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compound Danshen injection.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2.50%,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3.68%,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chronic cough, effective use of Western medicine as a result of a simple treatment, to shorten the course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and achieved a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it is worth to promote the use of clinical research.
【Keywords】chronic cough;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
临床上通常将咳嗽为呼吸系统的惟一或主要症状,咳嗽时间超过3周,X线胸片无明显病变者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1]。不少慢性咳嗽患者长期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均无效果。不少患者病程长达数年,严重干扰了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使病人及其家属遭受极大的痛苦。我院自2004年1月~2008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40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慢性咳嗽患者78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9~61岁,平均36.5岁。咳嗽时间2~89个月,平均(11.12±8.08)个月。随机将7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咳嗽时间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表现78例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干咳,夜间干咳加剧,偶有少许黏痰,多对油烟、灰尘、异味或冷空气比较敏感;不同程度伴有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嗳气、胸闷等症状。
1.3诊断标准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关于《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慢性咳嗽诊断标准[2]。①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无痰或少许白色黏痰;②咳嗽时间≥8周;③X线胸片无异常;④非吸烟者,吸烟者需戒烟4周以上,戒烟后仍咳嗽者可入选。
1.4诊断方法①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②耳鼻喉专科检查,常规拍摄X线胸片、胸部CT,再做诱导痰细胞分类检查;③选择进一步检查,肺功能、痰找抗酸杆菌、痰细菌学检查、痰脱落细胞检查、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血清IgE、支原体抗体、衣原体抗体、呼吸道病毒抗体测定,根据需要进行纤维支气管镜、胃镜、鼻咽镜、肺CT、鼻窦CT和非侵入性心脏检查;④根据疑诊给予特异性治疗,若咳嗽减轻或消失即可诊断。
1.5病因分布本组慢性咳嗽的病包括咳嗽变异型哮喘(CVA)、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胃食管返流性咳嗽(GERC)、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心因性咳嗽、原因不明咳嗽。具体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病因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6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使用镇咳药物和抗生素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30g)静滴,1次/d,2周1疗程,使用1~3疗程。
1.7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及《内科学》第五版[4]中关于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标准拟定。①临床控制:咳嗽症状消失;②显效:咳嗽症状明显好转;③有效:咳嗽症状好转或减轻;④无效:咳嗽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8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采用软件包SPSS for windows 12.0,用X2检验比较组间的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经过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超过3周的咳嗽称为慢性咳嗽。也有学者认为咳嗽8周才可称为慢性咳嗽。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由于强烈的持续咳嗽可使胸内压显著上升,减少静脉血的回流,可能对机体造成各种不利影响,如气压伤、晕厥、血管破裂、骨折、尿失禁及精神痛苦等。长期的慢性咳嗽可因肺内压持续升高而使肺组织弹性下降,并引起肺循环阻力加大,是形成肺气肿和肺心病的重要原因[5]。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为:鼻后滴漏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道反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慢性咳嗽属中医学“久嗽”、“久咳”、“顽固性咳嗽”范畴,因病因多、病程长,故病机复杂,慢性咳嗽的病位不单为肺,涉及心、肝、脾、肾、胃等多脏腑功能失调。《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中医理论认为,咳嗽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肺失宣降,气机违和,肺络不通,逆而作咳[6]。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复方丹参注射液能使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得以改善,并能改善人体的微循环障碍,同时还能清除过多的氧自由基,促进机体的修复[7]。其中丹参酮、三七皂苷具有双向血管调节作用,具有抗真菌、抗病毒作用;冰片具有渗透、防腐、抑菌、消炎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咳嗽,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单纯使用西医治疗慢性咳嗽。综上所述,复方丹参注射液集抗凝、抗炎、免疫抑制、抗感染等多种作用于一身,能发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的作用,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咳嗽,可以满足慢性咳嗽多病因和复杂病机的治疗要求,且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取得了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研究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秦光灿.慢性咳嗽45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1):68-69.
[2]邱忠民.慢性咳嗽诊断和治疗进展[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2005,26(1):9-14.
[3]李真,刘明,庞国明.呼吸疾病诊疗全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
[4]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18.
[5]陈学香,夏向南.老年人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与治疗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8,10(2):131-133.
[6]杨世勤.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06,23(5):40-42.
[7]王丽,郭萍,高云丽,等.桑菊感冒片合复方丹参片治疗小儿咳嗽100例[J].中医儿科杂志,2007,3(4): 36-37.
儿童慢性咳嗽67例病因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慢性咳嗽,儿童,病因
慢性咳嗽 (chronic cough;cc) 是儿科常见临床症状, 然而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很多, 尤其在儿科, 它不仅与呼吸系统有关, 还与鼻咽喉、消化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有关。为进一步提高对慢性咳嗽疾病的病因认识, 将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的67例病例进行病因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诊断为慢性咳嗽的患儿67例。其中男42例, 女25例, 年龄2个月~14岁, 由于先天性心脏病、免疫性功能缺陷在诊断慢性咳嗽前已得到诊断, 不包括在内。
1.2 方法
根据Zrmin[1]的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程序, (1) 详细询问病史, 包括有关咳嗽的性质、特征相关因素、伴随症状、既往疾病史 (有鼻炎、鼻窦炎、喘息病史) 、生长发育史、家族史、过敏史。全面体格检查, 予以常规胸部X线片、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 (2) 根据病史、体检提示诊断线索进行相关辅助检查, 如鼻窦CT; (3) 若病史、体检、CT均无异常。进一步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及肺功能测定, 明确有无咳嗽变异性哮喘; (4) 还未明确病因, 可行24h食管下段p H检测, 有无胃食管反流病; (5) 上述均不能确诊, 可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痰液检查; (6) 病因仍不明确者, 可行诊断性治疗并随诊, 根据针对治疗的反应最后确定病因。
2 结果
临床资料表明, 慢性咳嗽病因依次为呼吸道感染18例占26.9%;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5例占22.4%;咳嗽变异性哮喘13例占19.4%;胃食管反流病8例占11.9%;心因性咳嗽6例占9%;异物吸入4例占5.9%;先天性呼吸道疾病2例占3%;药物诱发性咳嗽 (如ACEI类) 1例占1.5%。
3 讨论
3.1 慢性咳嗽定义
Curley等认为慢性咳嗽是指咳嗽症状至少持续3周, 以咳嗽为主要表现。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组制订了我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治指南”试行草案[2]将慢性咳嗽定义为咳嗽症状持续4周以上。
3.2 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及诊断标准
3.2.1 呼吸道感染及感染后咳嗽
因为婴幼儿免疫力低下, 机体清除病原体能力不足, 易患反复呼吸道感染。某些腺病毒、百日咳杆菌可引起慢性咳嗽, 近年来有关支原体、衣原体引起的慢性咳嗽也较多。诊断标准: (1) 近期有明确的呼吸道感染史; (2) 咳嗽呈刺激性干咳或伴少量白色粘痰; (3) 胸部X片或CT检查无异常; (4) 肺道、气道功能正常; (5) 咳嗽通常具有自限性。
3.2.2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是指各种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腺样体肥大等上气道疾病引起慢性咳嗽[3], 既往诊断为鼻后滴漏综合征 (PNDS) 。咳嗽感受器除分布于上下气道外, 鼻、鼻窦、咽部分布也很丰富。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入鼻后和咽喉部, 甚至反流入声门或气管, 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诊断标准: (1) 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 白天为主, 入睡后较少咳嗽; (2) 咽后壁黏液附着感, 有鼻炎、鼻窦炎或慢性咽炎病史; (3) 检查发现咽后壁有黏液附着, 鹅卵石样观。
3.2.3 咳嗽变异性哮喘
又称过敏性咳嗽或隐匿性哮喘。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 运动后加重, 临床无感染表现, 或经抗生素较长时间治疗无效, 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发作缓解。感染因素、化学性刺激烟雾、冷空气刺激或运动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诊断标准: (1) 咳嗽持续反复发作>1个月, 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 运动后加重; (2) 肺功能和X线胸片正常; (3) 气道高反应性; (4) 抗生素和止咳药物无效, 支气管扩张剂或糖皮质激素有效, 则支持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 (5) 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 变应原试验阳性。
3.2.4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GER在婴幼儿期是一种生理现象, 1~4个月达高峰, 一岁多时自然缓解。当为内容物频繁地逆流到食管内, 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症。GER与慢性咳嗽密切相关。诊断标准: (1) 慢性咳嗽以白天咳嗽为主; (2) 24h食管pH值监测, 是确定GER与慢性咳嗽的“金标准”[4]; (3) 抗反流治疗后, 咳嗽明显减轻或消失。
3.2.5 气管、支气管异物
异物吸入是1~3岁儿童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 其他症状有呼吸音降低、喘息、窒息史等。咳嗽通常表现为阵发性剧烈呛咳, 后期表现为慢性咳嗽伴阻塞性肺气肿或肺不张, 异物一旦进入小支气管以下部位, 可以无咳嗽, 在病因不明确时, 可行气管镜检查。
3.3 慢性咳嗽的病因分析
3.3.1 筛选步骤
(1) 详细询问病史; (2) 体格检查; (3) 胸部X线检查; (4) 结核菌素蛋白衍生物试验 (PPD) ; (5) 冷凝集试验肺支原体检测; (6) 支气管激发试验; (7) 24h食管pH值监测。
3.3.2 病因分析
(1) 详细询问咳嗽发生时间、性质和诱因, 询问患儿及家属有无过敏性疾病史和既往的治疗。 (2) 鼻咽部检查, 鼻窦CT, 对于经常打喷嚏、鼻黏膜苍白的患儿做过敏原试验以特异性Ig 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3) 对经常有反酸、呕吐的患儿, 予24h食管p H值监测, 同时制酸剂和胃动力药物试验治疗, 若服用7d咳嗽明显减轻和停止, 则支持胃食管反流的诊断。
综上所述, 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复杂, 最常见的病因是呼吸道感染及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科医生应该认识到慢性咳嗽只是一个症状, 临床要遵循一定的诊断程序和方法, 从而确定病因并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Irwin RS, Madison JM.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coughdue to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ease and postnasal drip syndro-me[J].Pulm Pharmacol Ther, 2002, 5 (3) :261–266.
[2]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 (试行) [J].中华儿科杂志, 2008, 46 (3) :104–107.
[3]盛锦云.鼻后滴漏综合征[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4, 19 (12) :70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