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模板的设计概况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模板的设计概况(精选12篇)

模板的设计概况 第1篇

1 课题研究背景

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 农药是必不可少的。使用农药能够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 推动农业的发展。虽然我国耕地在逐步减少, 但是, 农药的使用量却连年上涨。大量使用农药也必然会影响食品安全。近几年, 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提醒人们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使用的农药必定会有残留, 如果残留在食物上的农药超过了允许的残留限量, 就会危害人体健康, 或者它会以生物链的方式毒害其他生物。农药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 它能消灭害虫,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另一方面, 如果它进入人们经常使用的食物中, 比如粮食、蔬菜、水果和鱼等, 就会产生食物毒害, 进而危害人体健康。海南“毒豇豆”事件发生以后, 青岛又出现了“毒韭菜”事件, 多名市民被诊断为有机磷中毒。这一系列事件使人们不得不提高对农药的重视程度, 让人们有忧患意识。

成年人的体内含有抗体, 摄入少量的农药或许不会影响健康。但是, 孕妇、儿童等身体敏感的人食用有农药残留的食物, 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认为洗过的果蔬上并不会有残留的农药和其他有害物质, 其实不然。长此以往, 留在人体中的有害物质就会越来越多。

2 我国果蔬检测仪使用状况

国家规定, 从田地里取出的果蔬都要经过严格的农药残留检测, 检测合格的才能上市;那些检测不合格的, 是不允许上市的。

果蔬质量监管主要包括生产环节的监督和流通环节的检测管理。在市场经济中, 有些地区的菜农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不顾上级部门的要求, 在种植果蔬时使用了大量的农药, 导致食物中毒事件激增。这几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因此, 必须要采取相关措施遏制这一问题。在实际工作中, 虽然有相关的规章制度, 但是, 其落实程度并不高;强制性的法规也不健全, 监管、处罚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果蔬的质量监管工作主要体现在流通环节, 所以, 要有效把控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入口关, 不合格的果蔬坚决不准上市, 因为这是确保市民吃上放心果菜的最后关口。

相关制度规定, 超市和农贸市场必须配置检测仪。随着我国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提高, 其检测灵敏度也在提高。在调研过程中发现, 许多超市和农贸市场里的检测仪大多成了摆设, 有的闲着不用;有的虽然能检测, 但是, 数据不公示;有的数据即使公布了, 也可能是很久之前的结果, 并没有充分发挥检测仪应有的作用, 这种情况着实令人担忧。笔者在网上浏览资料时也发现了这种情况, 福建检查出有30%的超市没有配置果蔬检测仪, 上级人员不重视检测工作, 农药残留超标事件时有发生。

3 果蔬检测仪发展趋势

虽然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了, 但是, 食物中毒事件仍有发生。另外, 已经上市的果蔬检测仪的检测周期比较长, 需要工作人员有较强的专业操作能力。在检测过程中, 通常是先内部检测, 然后再将检测过的果蔬投放到市场上, 所以, 整个过程消费者并没有参与, 也不清楚这些果蔬是否安全。

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 人们不得不考虑让果蔬检测仪走进家庭, 使其为家庭服务, 通过简单的操作完成对果蔬的质量检测。很显然, 这种发展趋势是必然的, 也得到了大多数家庭的响应。相信果蔬检测仪必将朝着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的方向发展, 这正符合家用果蔬检测仪的设计原则。

4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大家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的现状, 而更加注重饮食安全, 用科学的数据保证身体健康。“民以食为天”, 健康与所有人密切相关。大量使用农药, 尤其是有机农药会引发严重的农药污染问题, 所以, 为了保证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检测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我国的检测技术还处于逐步完善阶段, 检测灵敏度也在提高, 但是,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 很难拥有这样一个仪器。因此, 体积小巧、操作简单的家庭型果蔬检测仪是其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摘要:在水果和蔬菜 (以下统称“果蔬”) 生长的过程中, 会使用大量的农药。虽然这样会提高果蔬的产量, 进一步推动农业的发展, 但是, 农药会残留在果蔬上。农药过量或者使用不当会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所以, 果蔬检测仪便应运而生了。

关键词:果蔬检测仪,农药,果蔬,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吴永宁.食品污染监测与控制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专题 第2篇

一、2011年课程标准要求在本节课程中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能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树立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意识。

课标提出的目标在于对自然资源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保护自然资源,以此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付诸行动。

二、教材分析

教材单独安排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为教学内容,引领后面两节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也是对前面中国自然环境的深入挖掘,所以本节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1、建立在前面已有的学习基础之上,学生可以容易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但是,对于资源分类的问题则不是特别容易理解,所以在此要从含义入手进行分析。

2、本节教学内容没有特别不好理解的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特别是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为保护资源献计献策,既可提高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对日常资源浪费的反思。

四、教学目标:

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2、理解认识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特征。

3、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4、初步学会根据保护自然资源的法规,对实际生活中见到或听到的有关自然资源方面的问题进行评价分析。

5、逐步树立人地关系、地区差异、因地制宜的观点。

五、教学重点:

1、我国是世界上的“自然资源大国”,但“人均资源不足”。

2、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六、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的辩证关系,加深对我国基本国情特征的认识。

七、教具准备:幻灯片

八、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二)、新课讲解:

1、自然资源概述及分类

(1)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认识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1)让每组学生选出代表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说明我国许多自然资源数量大,是世界的资源大国的结论。

(2)图片展示: 我国的领土、主要矿产、耕地、主要河流的分布图以及文字说明。(3)教师设问:

自然资源种类丰富,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资源分类呢?(4)教师引导学生做教材第63页活动栏目。(5)组织学生讨论: 可再生资源是无限再生的吗?

根据教师的提问,有针对性的思考,也可以互相讨论,学生对教师的设问,可能有多种答案,教师引导并归纳出正确的答案。

(6)、讨论:非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可再生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自然资源呢?

2、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学生活动:阅读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我国土地、淡水、森林、矿产、海洋、水产和动植物自然资源在全世界的排名怎样?(都靠前)

(2)我国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3)很多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

措施:高度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把保护自然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小结:

1、启发学生根据板书自行归纳该节教学的主要内容。

2、重点总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的辩证关系,加深对我国基本国情特征的认识。

3、简明总结各组的课堂学习效果。

(四)、讨论,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保障我国资源供给呢? 结合教材65页进行总结。

十、课堂实录

师:钢铁属于自然资源吗? 生:属于。师:为什么?

生:钢铁是自然环境里存在的铁矿石加工后产生的,来源与自然。师:自然资源的含义是怎么说的? 生: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等。

师:钢铁是自然界里天然形成的吗?有没有经过人为的加工? 生:有加工过。

师:那还符合这一概念吗? 生:不符合。

师:那钢铁是自然资源吗? 生:不是。

十一、随堂练习地理课时练相关练习题。

十二、教学反思:

锦凌水库大坝翻转模板的设计与施工 第3篇

关键词:锦凌水库  翻转模板  设计  施工

1 工程概况

锦凌水库大坝布置由右连接段、引水坝段、底孔坝段、溢流坝段、挡水坝段、左连接段组成。混凝土工程量49.6万m3,大坝结构复杂,模板需求量大。为加快施工,降低施工成本,保证混凝土浇筑外观质量,采用4.5m*1.5m、3.0*1.5m(长*高)平面翻转模板,半径为2.5m、1.25m1/4圆弧翻转模板用于锦凌水库大坝混凝土浇筑。

2 翻转模板的组成

主要由面板系统、支撑系统、锚固系统、工作平台以及其他辅助系统组成。翻转模板结构见图1。

图1  翻转模板结构图

①面板系统:由3015钢模竖向拼装,钢模用U型卡连接。②支撑系统:支撑系统由□100*50*3mm方钢及∠50*50角钢组成。竖肋双方钢间距与支撑桁架间距相同为1.95m,横向龙骨双方钢间距为1.06m;桁架由5根∠50*50角钢组成,外弦杆间用4根φ20钢筋通过焊接相连,形成空间整体结构。③锚固系统:锚固系统主要由φ32套筒螺栓和φ20锚筋组成。套筒采用40Cr钢加工而成,套筒长度为42cm,套筒锚锥端带6cm内丝扣,套筒另一端为12cm外螺栓丝扣,外螺栓末端4cm加工成四方形,以方便套筒螺栓拆除;水平方向预埋的4根φ20锚筋(带6cm丝扣)长30cm与套筒螺栓连接,锚筋另一端与仓内4根φ12拉筋焊接。采用套筒式设计,安装拆卸方便。④工作平台系统:在桁架底层角钢面上铺设250*60*3cm木板作为工作平台。垂直面上每三块模板为一个单元。

3 翻转模板受力验算

翻转模板在工作状况时为悬臂结构,浇筑混凝土时侧压力通过面板系统传递给支撑系统的桁架部分,最后传力给锚固系统。作用在模板上的所有荷载最终转换为锚固系统及4根锚筋拉条共同承担。

3.1 荷载计算 计算模板的受力时,荷载由恒荷载和活荷载组成。

3.1.1 恒荷载-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当采用内部振捣器时,新浇筑的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可按式(1)和式(2)计算,取两式中的较小值。

F1=0.22γ·t0β1β2V0.5(1)

F2=γ·H             (2)

混凝土常温T=15℃,加入缓凝剂β1=1.2,混凝土坍落度110-150mm,β2=1.15,混凝土的密度γ=24 kN/m3,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V=0.5m/h。

F1=0.22*24*6.7*1.2*1.15*0.50.5=34.52(kN/m2)

F2=γ·H=24*3=72(kN/m2)

取两者较小值,则F=34.52kN/

m2

3.1.2 活荷载-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标准值。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的有效压头高度内,振捣混凝土对垂直模板产生的荷载为4kN/m2。

确定模板的侧压力为:F=4×1.4+1.2×34.52=47kN/m2。见图2。

3.2 竖肋计算

3.2.1 计算简图。竖肋近似按一跨连续梁计算。竖肋间距0.3m,横龙骨间距1.06m,荷载为0.3×47=14.1kN/m。

3.2.2 强度验算

M= ×ql = ×14.1×1.062=1.98kN·m

查型钢特性表得□100*50*3双方钢的截面抵抗矩和惯矩为:W=44840mm3,I=2242400mm4。

横肋的最大的内应力为:σ= =44.2N/mm2,□100*

50*3号方钢的许用应力值[f]=215N/mm2,σ<[f]。

3.2.3 跨中挠度验算。验算挠度时采用的荷载仅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的标准荷载,q′=b×F=0.3×47=

14.1kN/m,弹性模量E=2.06×105N/mm2,ω= =0.5

mm

查《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手册》表5-3-7,允许挠度为[ω]=1060/500=2.12mm,ω<[ω],满足要求。

3.2.4 悬臂端挠度验算。校核模板底端悬臂的挠度。悬臂长度为a=0.22m,

w= =0.02mm<[ω]=350/500=0.7mm

结论:强度和挠度均满足要求。

3.3 横龙骨计算

3.3.1 计算简图。穿墙螺栓是竖龙骨的支承,根据穿墙螺栓的布置计算最大弯矩:q=0.3*47=14.1kN/m

M= ql (1-4 )=4.76kN·m

3.3.2 强度验算。双100*50*3方钢的截面抵抗矩和惯矩为:W=44840mm3,I=2242400mm4,双100*50*3方钢的许用应力值[f]=215N/mm2。

σ= =106.13N/mm2<[f]=215N/mm2满足要求。

3.3.3 跨中挠度验算。采用叠加法计算跨中挠度

f= (5-24 )=1.93mm<1950/500=3.9mm

结论:强度和挠度均满足要求。

3.4 拉杆计算 拉杆用于模板与混凝土之间的拉结,承受混凝土的侧压力和其他荷载,也是模板及其支撑结构的支点。因此拉杆的布置对模板结构的整体性、刚度和强度影响很大。

计算公式为:N?燮An·f

N=a×b×F

N——混凝土的侧压力(kN);a、b——分别是纵向和横向的拉杆间距(m);F——混凝土的侧压力(kN/m2);An——拉杆的净截面面积(mm2);f——拉杆的抗拉强度设计值(170N/mm2)。

N=F·ab=47×1.06×1.95=97.15kN

拉杆螺栓为32普通型,取截面直径为30mm,净截面面积为A=706.5mm2。螺栓应力为:

σ= =137.5N/mm2<170N/mm2

结论:强度和挠度均满足要求。

4 效果及评价

翻转模板能实现混凝土连续施工,既避免多次转运,又缩短安装时间,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降低施工成本。经测算,锦凌水库翻转模板的安装、耗材使用费较普通模板节省20元/m2。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SL303-200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2004年08月23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SDJ207-82,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2.

[3]司兆乐主编.水利水电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谈箱梁模板的设计 第4篇

箱形结构由于具有抗扭刚度大、整体性能好、易于维护、外形流畅美观等优点,在桥梁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无论是公路、铁路还是城市立交桥梁,多采用“后张预应力箱梁结构”,在设计,施工及验收质量标准方面,都积累了相当宝贵的经验。同样,箱梁模板的设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下面对箱梁模板的设计做简要论述。

1 底模设计

底模一般用于现浇箱梁的施工中,一般采用胶合板或钢模板。

1.1 木底模抗弯强度验算

为方便计算,纵桥向取1 m板长进行计算:

其中,qB为1 m宽板长沿桥横向的线荷载,k N/m。

其中,δ为胶合板的厚度,m。

σ=M/W。

当σ=M/W≤[σW]时,符合要求。

否则重新排矩或在胶合板下放组合钢模板或4 cm厚木板重新计算。

其中,M为1 m宽度内,沿d长度方向的胶合板弯矩,k N·m;W为1 m宽胶合板的截面抵抗矩;σW为胶合板抗弯强度,MPa,根据胶合板出厂说明书取用,一般宜使用的胶合板厚度δ≥10 mm。

1.2 钢模板强度计算、刚度验算

钢模板的选材一般面板为4 mm~6 mm厚的冷轧钢板,面板之后的加强横、竖肋用不等边角钢或槽钢。

1)设计荷载。

模板重(底模、芯模)q1;钢筋混凝土重q2;施工人员、施工材料等临时荷载q3。

2)计算强度。

在顺桥向每隔d(cm)简支一道,在横桥向悬空,模板之间的连接认为是刚性连接(螺栓较多),这样箱梁的底模可近似的作为连续梁(n>3),见图1。

加劲肋最大弯矩:

其中,q为沿顺桥方向的均布荷载,q=q1+q2+q3,k N/m;l为每道支撑间距,l=d,m。

截面模量:

其中,I为沿顺桥方向的加强肋惯性矩,I=n I1,n为在横桥向宽度内的加强肋条数,I1为一根不等边角钢或槽钢的惯性矩,其中,模板面板的惯性矩可忽略不计;rmax为形心到截面边缘的最大距离。

σ=M/W<[σ](强度符合要求)。

其中,σ为角钢或槽钢的允许应力。

3)刚度验算。

其中,fmax为多跨连续梁挠度,cm;d为支承跨距,m;E为钢材的弹性模量。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f]=l/500=d/500。

其中,[f]为钢板及加强肋的允许挠度。

当fmax≤[f],同时面板变形不超过1.5 mm,即[f]≤1.5 mm时,刚度符合要求。

当桥梁位于曲线上时,其底模可做成梯形放射状折线形。

2 侧模设计

侧模板的构成材料一般为木模贴胶合板和钢模板,对木模来讲周转次数少,较适用于一次投入或周转2次以内的施工;对于钢模板适用于多次周转及大型箱梁的施工。对于侧模板计算,多数仅做侧压力的计算,对翼板部分由于重量较轻,可不做计算。

2.1 侧模板所受侧压力的计算

1)振捣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 Pa;

2)新浇混凝土对侧模的最大侧压力为:

其中,Pmax为新浇混凝土对侧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 Pa;h为有效压头高度,m;v为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v≤6 m/h;γ为混凝土的容重,k N/m3;t0为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可按实测确定;k1为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0;掺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k2为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小于30 mm时,取0.85;当坍落度为50 mm~90 mm时,取1.0;当坍落度为110 mm~150 mm时,取1.15。

上面两式的选用一般取两者计算结果中的较小者,若无具体资料时,可直接用Pmax=γh计算,侧模板所受的最大侧压力:

2.2 侧模板强度计算

假设板面后的加强肋为水平肋,水平肋被支在垂直肋上,垂直肋水平间距为l,两水平肋之间的垂直间距为a,则分布在该水平肋上的均布荷载为:

按简支梁考虑,最大弯矩:

其中,n为在混凝土有效压头内的水平肋的根数;Mmax为最大弯矩,k N·m;W为截面模量;[σ]为水平肋的允许弯应力,k Pa。

2.3 模板刚度计算

fmax=(ql2)/(128EI)≤[f]=l/400或[f]=l/500(对于钢模板)。

3 内侧模强度及刚度计算

内侧模主梁由一块翼缘板和两块腹板以及面板的钢板焊接成的封闭箱形截面,由可调撑杆支撑在内模侧。按两跨连续梁计算,将混凝土侧压力按支撑宽度分配到相应的主梁上,计算简图如图2所示。

1)内模强度计算。

其中,Mmax为最大弯矩,k N·m;W为截面模量。

2)模板刚度计算。

在模板设计中,由于工地现状及材料不同,可能使设计的框架形式不同,但计算模式相同。

摘要:结合多年来箱梁施工的经验,从底模设计、侧模设计、内侧模强度及刚度计算等方面介绍了箱梁底模及侧模的设计计算,提出在模板设计中,由于工地现状及材料不同,可能使设计的框架形式不同,但计算模式相同。

关键词:箱梁,模板,设计

参考文献

[1]《组合钢模板施工手册》编写组.组合钢模板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4.

[2]向中富,邹毅松,杨寿忠.新编桥梁施工工程师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3]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公路施工手册(上、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滚滚长江概况教学设计4 第5篇

滚滚长江教案设计

教学思想: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长江的基本概况;会利用长江流域图找出长江的相关河流信息。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2.长江的主要支流及湖泊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读图、析图能力不够,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较差,读图分析时不能要求太高。

教学方法:利用媒体教学、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歌曲。歌词中“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中的你指的是什么——长江。那我们为什么要赞美它呢?今天我们就来一同学习长江。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习欲望,增强学习兴趣。讲授新课: 学习目标:

了解长江的概况

1.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 2.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 3.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4.主要支流和湖泊

二、自主学习: 读图2-46 1.在图2-46中描出长江干流.2.在图中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3.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4.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5.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及湖泊.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促进思维发展。

三、合作探究

1.长江的发源地、流向和注入的海洋 【板图】唐古拉山 东海 【出示课件】

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峰 流向:自西向东 注入的海洋:东海

长江不仅是我国的第一长河,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可以通过三方面来验证:长江的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那么

2.长江的干流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呢?

【板图】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 【出示课件】

青海省、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它们的简称分别为:青、藏、川或蜀、云或滇、渝、鄂、湘、赣、皖、苏、沪。(记忆口诀: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六千三)

长江共流经十一个省区,为沿途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和便利的运输条件。那么 3.长江干流分别流经什么地形区呢? 【板图】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出示课件】让学生看图中的位置巩固所学内容。长江塑造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水土肥沃。我们也知道长江的流域面积最广,之所以长江的流域面积这么广,主要归功于它有众多的支流。那么 4.长江的主要支流和湖泊有哪些呢?

【板图】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

【出示课件】主要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

主要湖泊:洞庭湖和鄱阳湖(记忆口诀:雅砻江的山民骑着嘉陵摩托车去乌汉买湘赣)

设计意图::组织探究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长江沿岸有许多的港口城市,这些城市对联系长江东西交通运输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看出长江为沿途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老师带领着学生将长江干流图描画出来,一边画一边讲解。

学生活动:找到绘图本,将长江干流图描绘出来,并在所绘制的图中填出所流经的主要省区的简称、地形区和主要的支流和湖泊。

设计意图:画图时可以掌握长江的概况,使记忆更加牢固,并且带领着学生画图,能够锻炼学生的画图能力与填图能力。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江的基本概况:包括长江的源头、流向、注入的海洋、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地形区、主要的支流和湖泊。五.当堂训练:

1、写出湖泊的名称:G H

2、支流名称:a b c d e f g。

3、港口城市名称:

A B C D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反馈教学,巩固练习。

六、板书设计

b

c d

E F

e G f g

H 长江的基本概况 1.源头、流向、注入海洋 2.流经地(行政区、地形区)3.主要的支流、湖泊

设计意图:强化重点,巩固知识

七、探究作业:自己绘制一幅长江流域图。

设计意图:反馈教学,巩固提高。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重于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颁布规律、特征及形成原因,体现学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优点:

1.用歌曲《长江之歌》引入课题,营造了欢快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课本提供的、中国行政区图、中国的地形图、长江流域水系图让学生分析了长江流经的行政区,地形区和长江的主要支流及湖泊。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不足:

由于本节课所学内容较多,所以在有些内容的教学处理显得急促,如流经地形区和长江的支流名称及位置,没有拿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巩固。

新型模板体系开发与设计 第6篇

关键词 新型模板 必要性 现状 意义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1新型模板的概念

新型建筑模板生产设备(建筑模板生产线)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石粉、玻璃纤维等材料经特殊工艺生产各种规格的新型建筑模板并投入生产。该板具有防火、防水、环保、无毒、成本低廉、施工简单等优点。具有防水,抗折,抗冲击,可重复使用,产品表面平整、光滑,具有可钉、锯、粘、加工容易、生产成本低廉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现浇筑混凝土工程,是钢模板、五层板、九层板、竹木模板的替代品。

新型建筑模板生产设备采用多次布料,多层铺布,中间加强的创新生产工艺,设备结构合理,操作简单,运行平稳,精度高,生产人员只经简单培训即可上岗。

2新型模板的必要性

(1)传统模板的缺点。建筑行业是资源消耗很大的行业,不仅在水泥、钢材等方面的消耗量很大,在木板、多层板、架料等非实体性周转材料上的消耗量也非常的大。传统的模板消耗量大、且周转次数少,一般只用3-5次便不能再用了,其寿命非常短。作为廉价垃圾被处理掉的木材很有可能成为后续不合格的原材料;同时,由于传统建筑模板消耗掉的原材料数量很多,且很多的材料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就被浪费掉,在无形中逐步增加了建筑的工程造价,增加了成本;由于其木材、钢铁资源的大量消耗,使得我国能源不断减少,在破坏环境的同时浪费了能源。且在经济效益方面,传统的模板远不如新型的建筑模板。

(2)新型建筑模板。新型的建筑模板是由一些农作物和玻璃纤维经过特殊处理后得到的,其原材料相对来说比较环保,且可持续性强;新型模板还具有防火、防水、环保、无毒、成本低廉、施工简单等优点;新型的模板不想传统的模板那样浪费,他可以多次使用、一机多用,这样一来就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大大节省了资源和成本。

3新型建筑模板的应用现状

随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现场机械施工的改进和新型原材料是使用,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模板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木胶合板模板。木胶合板从材种分类可分为软木胶合板(材种为马尾松、黄花松、落叶松、红松等)及硬木胶合板(材种为锻木、桦木、水曲柳、黄杨木、泡桐木等)。从耐水性能划分,胶合板分为四类:I类——具有高耐水性,耐沸水性良好,所用胶粘剂为酚醛树脂胶粘剂主要用于室外;II类——耐水防潮胶合板,所用胶粘剂为三聚氰胺改性脉醛树脂胶粘剂可用于高潮湿条件和室外;III类——防潮胶合板,胶粘剂为脉醛树脂胶粘剂,用于室内;IV类——不耐水,不耐潮,用血粉或豆粉粘合,近年已停产。木胶合板模板具有强度、光度好,可多次周转使用的优点,应用广泛。

(2)竹胶合板模板。竹胶合板模板强度高、韧性好、板的静曲强度相当于木材强度的8-10倍,为木胶合板强度的4-5倍,可减少模板支撑的使用数量。竹胶合板模板幅面宽、拼缝少、板材基本尺寸为2.44€?.22m,相当于6.6块1.5m€?.3m钢模板的面积,支撑、拆模速度快,安装简单、保养容易。

(3)组合钢模板。在全国各地应用较普遍,尤其在北方用量很大,适用于各种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可事先按设计要求组拼成梁、柱、墙、楼板的大型模板,整体吊装就位,也可采用散装散拆方法,比较方便:施工方便,通用性强,易拼装,周转次数多;但一次投资大,拼缝多,易变形,拆模后一般都要进行抹灰,个别还需要进行剔凿。目前,组合钢模板已成为我国建筑施工中最主要的模板形式之一。

(4)玻璃钢模板。玻璃钢模板是一种表面光滑。回收率高、加工制作简单的新型模板,加工模板的面子较大、装拆迅速、施工工效高。

(5)塑料模板。塑料模板是在消化吸收欧洲先进的设备制造技术和半高的加工经验基础上坚持以先进的产品和工艺技术,通过高温200℃挤压而成的复合材料。塑料模板是一种节能型和绿色环保产品,是继木模板、组合钢模板、竹木胶合模板、全钢大模板之后又一新型换代产品。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钢模板、木模板、方木,节能环保,摊销成本低。塑料模板周转次数能达到30次以上,还能回收再造。温度适应范围大,规格适应性强,可锯、钻,使用方便。

4新型建筑模板中永久性模板的意义

永久性模板,又称一次性消耗模板,即在现浇混凝土结构浇筑后模板不再拆除,其中有的模板与现浇结构叠合后组合成共同受力构件。该模板多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顶)板工程,亦有用于竖向现浇结构。永久性模板的最大特点是:简化了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模板支拆工艺,使模板的支拆工作量大大减少,从而改善了劳动条件,节约了模板支拆用工,加快了施工进度。

PowerPoint中的模板设计 第7篇

Power Point是美国微软公司推出的一种功能强大的演示文稿创作与播放软件, 是Microsoftoffice套装办公软件中的一个重要组件, 使用它可以制作适应不同需求的演示文稿, 它能帮助用户图文并茂地向公众表达自己的观点、传递信息、进行学术交流和展示新产品等。

演示文稿由一张或若干张幻灯片组成, 本质上讲, Power Point演示文稿制作就是幻灯片的制作。

通常, 我们在使用Power Point制作演示文稿时, 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进行:

一是以默认的方式打开一张空白幻灯片, 在该幻灯片上, 施用一定的版式, 制作我们自己的演示文稿。幻灯片版式是文字、图、表等内容在幻灯片上的排列与呈现方式, Power Point提供了四类三十多种版式, 用户可以利用其快速制作有一定水准的演示文稿。

二是依据设计模板来创建演示文稿, 或对现成的设计模板进行适当的修改, 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

2、设计模板与幻灯片母版的联系与区别

在幻灯片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母版、设计模板。它们即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幻灯片母版是一种特殊的幻灯片, 它包含了幻灯片文本和页脚等占位符, 这些占位符, 控制了幻灯片的字体、字号、颜色、阴影和项目符号等版式要素。

设计模板是演示文稿中特殊的一类, 扩展名为.pot (2007以上版本为.potx) 。它用于提供样式文稿的格式、配色方案、母版样式及产生特效的字体样式等。每个设计模板都有自己的设计主题和风格, Power Point提供了众多的设计模板供用户选用。

每个设计模板至少包含一个幻灯片母版, 即设计模板由母版组成, 我们可以使用幻灯片母版制作设计模板, 并且在以后可应用设计模板快速生成风格统一的演示文稿。

3、创建设计模板

若Power Point提供的设计模板中没有完全符合自己需要的设计模板, 用户可以在这些设计模板中选择一个比较接近自己需求的模板, 并加以修改, 以创建符合要求的新设计模板;也可以从空白演示文稿出发, 创建全新模板, 该操作主要在幻灯片母版中进行。最后将制作好的设计模板保存为新模板。下面, 我们以从空白演示文稿出发来说明制作设计模板的过程:

3.1 创建幻灯片母版

幻灯片母版是模板的一部分, 它是存储有关应用的设计模板信息的幻灯片, 包括:文本和对象在幻灯片上的放置位置、文本和对象占位符的大小、文本样式、背景设计和配色方案等。使用母版, 不仅能让用户统一控制整个幻灯片的外观, 而且还可以对幻灯片的各个独立部分的外观进行控制。在制作设计模板时, 可以使用默认的幻灯片母版或创建新的幻灯片母版。

创建幻灯片母版, 首先要进入“幻灯片母版”视图, 然后才可以进行相关的操作, 创建幻灯片母版的步骤是: (1) 启动Power Point, 默认新建一张幻灯片。在“视图”选项卡上的“演示文稿视图”组中, 单击“幻灯片母版”。 (2) 切换到“幻灯片母版”视图下, 在“幻灯片母版”选项卡上的“编辑母版”组中, 单击“插入版式”。每个幻灯片母版都包含一个或多个标准或自定义的版式集, 用户可以为幻灯片母版选择符合需求的标准版式, 也可以通过添加、删除占位符或调整占位符的大小来进行自定义版式的设置。 (3) 在幻灯片编辑区中, 对新插入的幻灯片版式进行修改。根据需要可以在幻灯片母版版式中更改文本格式、插入并调整相应占位符、选择适当的背景或颜色、添加页眉、页脚等。 (4) 为了使设计的母版容易辨认, 应该选中当前插入的母版版式幻灯片, 为其重命名。 (5) 单击“幻灯片母版”选项卡“关闭选项组”中的“关闭”按钮, 退出母版编辑状态, 返回到Power Point编辑窗口。

幻灯片母版创建完成后, 我们可以利用幻灯片母版创建布局风格一致的幻灯片页面。在进行模板设计的时候, 我们就可以在插入版式中找到这张新建的母版版式了。

3.2 创建模板文件

创建模板就是创建一个演示文稿, 并将其保存为.pot (.potx) 文件, 该文件记录了制作者对幻灯片母版、版式和主题组合所做的任何自定义的修改或设计。以后可以模板为基础重复创建相似的演示文稿, 即将模板存储的设计信息应用于演示文稿, 从而将所有幻灯片上的内容设置成一致的格式。

创建模板文件的步骤是: (1) 新建一个文档, 单击开始选项卡幻灯片选项组中的新建幻灯片按钮, 从下拉列表中选择一种母版版式。 (2) 再新建几张幻灯片, 分别从下拉列表中选择相应的母版版式。 (3) 设置主题。为了使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能更加专业和美观, 并且在形象上统一风格, 我们通常给演示文稿设置主题。主题是一组统一的设计元素, 使用颜色、字体和背景图形设置文档的外观。单击“设计”选项卡“主题”选项组中的扩展按钮, 从下拉列表中选择一种主题, 幻灯片文档就被应用了选中的主题。通过主题设置整个文档的格式, 赋予它专业或时尚的外观。Power Point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主题, 通过这些主题可以对演示文稿进行快速设置, 也可以根据需要自定义主题样式。 (4) 将文档保存为模板。单击office按钮, 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另存为”命令, 打开另存为对话框, 选择默认保存路径, 在“保存类型”下拉列表中选择“Power Point模板”项, 输入文件名保存即可。

至此, 一个用户自己的新模板创建完毕, 以后就可以利用该模板创建自己风格的演示文稿了。

4、结语

总的来说, 我们在使用Power Point制作特定风格的演示文稿时, 可以通过修改或创建新的幻灯片母版来新建设计模板, 并将其保存为模板。设计模板的使用为用户以后重复创建独特风格的演示文稿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摘要:在使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时, 经常会套用设计模板。套用设计模板是控制演示文稿统一外观最有力、最快捷的一种方法。PowerPoint提供了许多精美的设计模板, 用户可以从中挑选中意的设计模板, 并应用到自己的演示文稿中, 以美化演示文稿的外观。

关键词:演示文稿,设计模板,幻灯片母版

参考文献

[1]王鹤祥.PowerPoint从入门到精通.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Office高效办公图解直通车.机械工业出版社, 博振书苑, 2008.

模板的设计概况 第8篇

其实,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二语习得者的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对等现象。两种文化碰撞的结果之一, 就是产生母语文化的负迁移。对于中国学生而言, 汉语文化的背景很容易对其英语学习产生负迁移, 进而影响其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效果, 甚至闹出笑话和尴尬。文化孕育语言, 语言发展文化, 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美国语言教育专家C C Fries和Robert Lado指出在外语教学中对文化应予以足够重视, 注重文化差异, 进行文化对比。二语习得者要学习地道的语言, 在掌握目的语系统内部规则的同时, 必须了解其所依托的文化背景。因此, 对于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 由于其面向的往往是对外贸易、商务助理、涉外事务管理等岗位的工作, 英美文化的学习, 能够增强其英语交际能力, 帮助其在实际工作岗位中有效、顺利地进行对外沟通。

然而, 即使承认《英美概况》课在英语习得中的重要性, 要把这门文化课程的教学效果真正与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融合在一起, 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 笔者旨在解决的问题, 就是以如何规避文化负迁移为目标, 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对《英美概况》课程进行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 使学生在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起跨文化意识, 减少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交际障碍, 从而更好地适应涉外岗位工作。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负迁移

Odlin把“迁移”解释为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 (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 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母语的迁移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一个被普遍探讨的问题, 指的是二语习得者使用目的语进行思想表达时借助于母语的表达习惯来传递信息的现象。一般认为, 二语习得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形式的母语迁移:语言迁移和文化迁移。对于语言迁移的研究较为普遍, 包括语音迁移、词汇迁移、语法迁移、句法迁移等。文化迁移指的是学习者 (习得者) 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间的共性与差异引起的母语文化对二语习得的促进和干扰。

迁移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当一个人的本土文化习惯与其要习得的目的语文化相似或相同时, 正文化迁移就会出现。学习者可以将这种相似或相同运用到二语学习过程当中, 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 当这个人的本土文化习惯与目的语文化不同时, 负文化迁移就会出现。因此, 文化负迁移现象指二语习得者在使用目的语过程中不自觉地借助与目的语文化完全不同的母语文化图式结构与准则来表达目的语文化里的文化现象, 由此而导致的文化冲突和交际障碍。

文化负迁移产生的原因简单来说, 一是二语习得者受母语文化影响深刻, 在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上都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因此在第二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 母语的文化习俗和价值体系不可避免地会迁移到目的语中去。二是二语习得者对目的语文化的不了解, 忽视了文化差异, 从而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把母语文化生搬硬套过来, 对交际构成了障碍。

文化负迁移对于英语交际的干扰表现在很多方面, 比如对于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掌握产生干扰。一个经常被引用的例子就是对于“龙”的理解。在汉语中象征着至高无上的龙, 在西方却是凶恶和罪恶的象征。因此, 如果把汉文化对龙的崇敬和喜爱生生地搬到英语中, 比如把“望子成龙”翻译成“hope to see one’s son become a dragon”, 英国人肯定无法理解, 甚至要生气了。再比如中国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接受祝贺和赞扬时有所不同。中国人往往对于赞扬表现出受之有愧的样子, 因此, 对于西方人的赞扬, 中国人往往脱口而出“No!”来表示自己的谦虚, 但这却会使西方人感到自己的诚意受到了怀疑。

文化负迁移对语言交际的干扰表明, 语言是不同文化的载体, 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语言能力不能等同于交际能力。一个具有良好语法水平和词汇储备的二语习得者, 不见得拥有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实际交往中, 人们经常将汉语使用习惯带入跨文化语境, 于是难免引起误解。因此, 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 就越能正确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必须认识并且探究文化负迁移对英语学习各个层面的影响, 加强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教学, 淡化汉语负迁移影响, 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戴炜栋、张红玲认为, 外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一项主要任务。

《英美概况》课程适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切入点

近年来,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被引入高职教学, 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所谓行动导向, 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 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 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究其根本, 就是让学生在职业性的教学过程中参与学习, 体验学习, 最终学会学习, 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是以获取直接经验为目的, 强调实践与理论一体化, 以需求和应用为前提, 强调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也贴合高职人才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 学生为了“行动”来学习, 并通过“行动”来学习, 即针对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 按照“信息 (资讯) 、计划 (决策) 、实施。检查、评估”这五个完整的行动序列进行行动导向教学。

从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研讨会及相关论文我们不难发现,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工科类专业很容易开展, 但对于文科类专业来说相对较难。对于《英美概况》这样一门文化课来说, 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这主要体现在:

第一, 能力模块的确定较难。从本质上来说,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体系是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 它要求在实施每一个学习领域时都必须保证其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 设计能实现“教、学、做”三合一教学目标的项目是高职教师至关重要的任务。然而, 英美概况课作为一门文化课, 与实际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培训不产生直接的关系。因此, 在“项目”或“任务”的设计上, 对技能模块的把握和描述是一个难题。而对技能描述的模糊化, 恰恰是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的大忌。

第二, 行动效果难以评估。基于同样的原因, 在英美概况课程中, 当一个“项目”或“任务”被设计出来并实施后, 如何对其效果进行评估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与其他语言技能课程, 如口语、写作相比, 《英美概况》课并不直接检验学生的词汇量是否增加、语法水平是否提高、口语表达力是否改善等等。传统文化课的一个典型特征, 就是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 使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增强文化意识。这种文化意识很难找到一个具体的标准去衡量。

综上所述, 要在《英美概况》课程中适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就需要找到一个贴合岗位技能的切入点。通过这个切入点, 该课程的开展应该能触发技能训练。笔者认为, 对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 由于其工作岗位主要是面向外贸、涉外商务助理、涉外旅游等领域, 单纯的语言技能学习并不能满足其进行英语交际的需要;增强跨文化意识, 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学会从文化的角度把握语言规律, 才能减少英语交际障碍。因此, 在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之上, 应该再明确一个技能的培养, 那就是有效规避文化负迁移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这样一来, 对于《英美概况》课程而言, 打开“技能培养”大门的切入点, 就是规避文化负迁移, 以此为目标来构建行动“项目”或“任务”, 并以此为依据来检验行动的效果。

高职《英美概况》课程的重新设计

根据前文所述, 文化负迁移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母语文化的根深蒂固, 二是对目的语文化的陌生。因此, 对于《英美概况》课程的构建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 构建能力模块和知识模块, 并在此基础上挑选教学内容、布置行动项目、设计实训方法和手段。

(一) 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对于英美两国的地理、历史、经济状况、政治制度、文化习俗等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增强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 弱化母语文化对交际构成的障碍, 使其能够使用英语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能力目标能综合运用所学的英语语言, 结合英美两国文化背景知识, 其能力目标有以下几点: (1) 完成工作上的访问和拜访, 同时能作为主人或者被访问者, 完成基本的接待, 熟悉西方商务用餐礼仪; (2) 完成商务聚会、谈判场合的寒暄、交流, 能就对方国家的一些基本事物进行谈论, 如主要地理状况、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节日风俗、经济状况、流行文化等; (3) 熟悉英美两国重要节日和风俗习惯, 能在不同社会场合 (如庆祝节日、生日、结婚、葬礼) 中表现得体; (4) 能完成出国差旅前后各种场合的交流, 能解决旅途中的各种问题并进行询问, 掌握基本地理状况、主要城市情况、地标性建筑等; (5) 能识别并尽量避免使用中国式英语; (6) 能识别并自觉避免在交流中涉及禁忌性话题。

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相对应的本门课程的知识目标是: (1) 掌握英美基本地理状况, 如国家全名、国旗和国徽、地理分布和主要气候特征、重要城市名称和地标性建筑; (2) 掌握基本的英美国家起源、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 简单了解英美政治制度、主要党派和选举制度及经济和社会现状; (4) 掌握英美主要节日的名称、日期及简单的来历和最具代表性的节日特色和节日礼仪:New Year’s Day, Martin Luther King Jr.’s Birthday, Valentine’s Day, President’s Day,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St.Patrick’s Day, April Fools Day, Easter, Nurses’Day, Mother's Day, Memorial Day, Flag Day, Father’s Day, Independence Day, Friendship Day, Labor’s Day, Grandparents Day, National Children’s Day, ColumbusDay, Halloween, Election Day, Veterans Day, Thanksgiving Day, Christmas; (5) 了解英美风俗习惯, 如婚礼、葬礼以及中西方文化在这些方面的差异; (6) 学习西方用餐礼仪; (7) 了解英美禁忌和宗教习俗, 学会理解西方思维方式、民族性格并尊重其宗教信仰、个人隐私, 学习如何应对恭维、表示感谢或歉意, 学习非语言交际的中西方差异, 如交流时手势、身姿、面部表情、眼神、服饰、体触、体距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利用等; (8) 简单了解英美流行文化, 如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等。

(二) 课程内容设计

模块一:英美基本常识 (英美地理常识;英美历史常识;英美政治制度和经济社会现状) ;模块二:中西方文化差异 (英美风俗习惯及中西方差异) ;模块三:社交礼仪 (英美用餐礼仪, 英美禁忌和宗教习俗, 中西方非语言交际的差异) ;模块四:文化体验 (英美主要节日及节日礼仪, 英美流行文化) 。

(三) 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举例

跨文化交际渗透在对外商务交往的每一个细节。为了体现工作工程, 本训练项目以一个外贸公司销售人员赴美国探访客户为主线, 构建一系列彼此关联的任务, 使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主动发现对外交往中会遇到的文化负迁移现象, 并思考和提出解决方案。

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为两大组, 一组是拜访方 (中方) , 另一组是接待方 (美方) 。每个大组下面可以再设置小组, 一般以每组5人左右为宜。

参考文献

[1]Fries C C.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Language[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45.

[2]Lado 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Applied Linguisticsfor Language Teachers[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Press, 1957.

[3]Odlin T.Language Transfer[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1989.

[4]戴炜栋, 黄任.转变观念, 全面推进外语教学改革[J].外国语, 1997, (5) .

[5]戴士弘, 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6]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

[7]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冷弯型钢钢模板的设计 第9篇

冷弯型钢钢模板体系 (见图1) 模板设计厚度为105mm, 由105冷弯型钢钢模板、柏利夹具、加强背楞、斜撑、挑架、专用吊钩及穿墙螺栓等零配件组成。105冷弯型钢钢模板体系属于组合式模板, 同时兼具工具式模板特点, 标准化、机械化, 同时还可以依据工程结构特点进行非标设计。

1.1 柏利夹具

用于模板连接, 由于采用夹锁边框的固定方式, 可在边框任意部位加固, 加固方式更加灵活, 避免了普通钢模板间螺栓或U型卡扣由于模板高度错位无法连接的缺点。其操作简单, 彻底摒弃了普通钢模板间螺栓或U型卡扣的繁杂连接, 只须一把榔头分别敲击销子的两端即可完成夹具的拆装, 有效地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柏利夹具通过斜齿和爪头的合理受力设计, 保证模板间连接紧密, 有效防止了模板接缝处的错台现象。

1.2 支撑系统

主要作用是承受模板自重及风荷载以防止模板倾覆, 保持模板堆放和安装时的稳定, 同时还具备调节模板垂直度的作用。本体系有专用的可收缩调节钢支撑, 该支撑轻便, 安装简捷, 可以完全拆解, 便于保养, 还可以通过斜撑上的可调丝杆来调节模板的垂直度。

1.3 操作平台

主要作用保证施工操作人员能够安全、便捷地进行各种专业施工操作。本体系配置有专用的操作平台, 该操作平台轻便, 拆装简便。

1.4 面板

面板是直接与混凝土接触的部分, 要求表面平整, 加工精密, 有一定刚度, 能多次重复使用。本体系模板面板采用5mm钢板拼焊而成。另外, 由于钢板面平整光洁, 耐磨性好, 易于清理, 这些均有利于提高混凝土表面的质量。

1.5 骨架

由边框、竖肋、横肋等组成, 主要保证模板整体的刚度和强度。本体系骨架由空腹型材焊接而成, 边框为冷弯边框型材, 适用于柏利专利夹具及其他配件连接加固。

1.6 对拉螺栓

对拉螺栓主要分为锥形对拉螺栓及D15对拉螺栓, 前者可以单独使用, 后者需要配合塑料套管及套管堵头共同使用 (见图2) 。

1.7 吊钩

专用吊具 (见图2) 是为配合105冷弯型钢钢模板专门设计的, 与模板型材边框相吻合, 受力合理, 安装便捷, 安全性能好。使用此种吊钩则不必要在每块模板上均安装吊钩, 节约钢材, 降低成本。

1.8 钩头螺栓

边框钩头螺栓 (见图2) 独有的钩头可以有效和边框吻合, 在加强背楞钩头件无法正常使用的时候, 可以配合加强背楞和组合型材边框连接加固。

1.9 背楞

加强背楞由双型钢、专用钩头件和楔型钢销组成, 相互组成为一个整体。搬运方便, 操作简单, 一体化设计避免了现场施工中小配件易丢失的缺点。加强背楞分为直背楞、直角背楞和异形背楞。广泛用于模板间、阴阳角, 模板堵头、模板接高, 模板与木方及木模板等部位。

2 冷弯型钢钢模板特点

(1) 模板间的组拼连接采用柏利夹具, 而不是传统的螺栓连接或U型卡等;施工时, 3.6m高的模板拼缝只需3~4个模板夹具即可, 彻底淘汰需20个左右的螺栓或U型卡连接的繁杂操作。

(2) 柏利夹具夹紧模板的同时, 通过夹爪的斜边与模板边框型材斜面的吻合, 能有效地保证模板的平整度, 使其三维受力更加合理;同时柏利夹具避免了螺栓或U型扣易丢失、损坏的缺点。

(3) 模板骨架采用空腹型钢, 增大模板刚度的同时, 减轻了模板的重量 (约70kg/m2) , 既便于运输、吊装, 又降低了模板加工的成本投入;面板仍采用钢板, 克服了钢框木多层板模板面板易损坏, 周转使用率低的缺点。

(4) 模板无通长背楞, 背面平整, 易于重叠码放, 运输方便;施工操作局部需加强时, 采用专用的加强小背楞即可;此加强小背楞与模板肋骨上的小孔通过钩头件与销子连接, 操作简单方便。

(5) 无需在每块模板上安装吊钩, 而采用专用的卡扣式吊钩, 每个工程只需两个专用吊钩即可完成模板的吊装, 避免了在每块模板上安装吊钩后材料的增加、接高时需拆卸吊钩的不便以及需经常检查连接吊钩的螺栓是否有松动, 是否采用普通螺栓代替高强螺栓的安全险患。

(6) 模板体系的阴角采用直角背楞加固, 施工操作简便, 能有效保证阴角模的稳定性与阴角墙体的角度要求;当墙体为非90°的转角时, 加固的背楞可任意调整角度, 按直角背楞的操作方法进行加固。

(7) 模板体系的阳角采用柏利夹具连接, 当墙厚超过300mm时, 需要对阳角进行加强时, 此时通过加强小背楞和钩头螺栓即可, 无需传统的阳角芯带或通过附加背楞和斜拉螺栓加固, 施工操作非常简便, 受力合理。

(8) 模板的4个角均设有撬点, 方便模板入模和拆模时的撬动;而传统的模板体系均无撬点, 施工操作十分不便。

(9) 该体系模板可适用于各种不同开间尺寸的墙体, 当模板组拼产生非标尺寸时, 可在模板间夹木方或非标尺寸的木模灵活处理, 通过柏利夹具和加强小背楞即可满足施工要求 (见图3) 。

(10) 该体系模板组拼时, 模板高度方向错位照常能够很好地进行组拼, 避免了传统大钢模板和小钢模板组拼时, 一旦楼地面不平, 模板高度方向错位较大, 对不上孔眼时就无法组拼的缺点。

(11) 该体系模板在实际施工中, 可与木模板进行灵活组拼, 有效地解决了86体系大钢模板等传统体系模板无法解决钢木结合的问题, 且施工质量较好。

(12) 该模板体系的所有操作只需一把榔棰就可完成模板的组装作业, 无需传统模板所需的榔棰、套筒扳手等操作工具。

(13) 该体系模板施工操作时间比普通大钢模板节省20%, 比小钢模或木模板至少节省30%。

3 冷弯型钢钢模板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与86体系进行对比:不可直接计算出的经济效益包括零配件的使用与损耗上, 105冷弯型钢钢模板体系模板间连接用的夹具和加强小背楞损耗很小, 基本不存在, 但86体系大钢模板间连接螺栓的损坏和丢失很大, 需不断有新螺栓的投入;在维修与贮存方面, 105冷弯型钢钢模板易于维修与调平, 贮存占地面积小, 可重叠平放, 而86体系大钢模板维修费用高, 贮存占地面积大, 所花费用高。同时与86体系大钢模板相对比, 采用105冷弯型钢钢模板每次支拆可节省1d时间, 以20层、每层用两次的工程为例, 一共可节省工期:2*20=40d, 这是最大的一笔经济效益。

4 结语

冷弯型钢钢模板是一种满足节能减排要求的新型低碳化模架体系, 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用上作出了开拓性的尝试, 它的开发应用, 引领着国内模板技术开发方向, 对于推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保施工、节约型施工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摘要:本文对冷弯型钢钢模板各组成部件的功能作用做了介绍, 并对冷弯型钢钢模板的特点进行分析阐述, 本文还对冷弯型钢钢模板的经济及社会效益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实践证明, 该模板体系是一种满足节能减排要求的新型低碳化模架体系, 冷弯型钢钢模板体系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用上作出了开拓性的尝试, 它的开发应用, 引领着国内模板技术开发方向, 对于推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保施工、节约型施工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模板的设计概况 第10篇

产品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和系统,涉及许多不同的专业领域,随着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因此,为了保证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成功,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设计与开发流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发展为产品的快速设计提供了可能,因此研究一种高效的设计方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设计模板具有可重用性、柔性和可存储性,已逐渐应用于产品设计领域,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Michaundefined提出了以功能单元的形式组成工程模板,通过建模和标准化设计有效地重用以往的设计知识。虎嵩林[2]等人提出了模板的层次化模型和多视图结构,将模板以视图的形式嵌入到目标系统的设计环节中,用户通过模板端对模板进行管理,并配置模板中的对象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蒋祖华[3]等人在产品模板的基础上,按照客户需求通过参数变异实现产品的客户化设计。这些研究从不同层面对模板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做了尝试,但具体的实现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 小型农业作业机快速设计方法概述

产品快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缩短产品的设计开发周期,提高产品开发质量,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响应能力。实现产品快速设计的关键技术是模块化设计、信息集成和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的集成。其中,模块化是实现产品快速设计的基础,模块化设计将相似功能结构单元进行聚类,通过标准化的接口设计,利用基于规则推理将各种不同模块进行快速组合,以形成个性化产品。

1.1 小型农业作业机设计现状

小型农业作业机是当前实现高效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最重要的生产设备之一,市场需求十分巨大。产品的主要特点是功能繁多、作业功能专业性强,但由于单品种批量小,导致难以实施大批量生产。设计人员需要对产品不断地更新,以满足不同客户日益增多的功能需求。目前,在小型农业作业机设计研究方面,已基本形成了可重构模块化设计为核心的微小型农业机械设计方法和理论体系[4],已基本具备产品快速设计的理论基础,通过设计平台的建设可实现产品的快速设计。

1.2 模板化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中涉及多种知识的运用,包括产品特征参数、零部件之间的约束规则和推理机制等,产品设计者在处理大量的知识时,往往会顾此失彼,很难对各种知识进行周详的考虑,将这些知识进行集成,以统一的模式进行存储,是解决知识有效运用的一个途径。设计模板作为信息载体,集成了各种产品信息,可有效地缩短产品设计开发周期,达到产品快速设计的目的。

小型农业作业机产品虽然品种多,但其工作原理具有共性,不同作业功能产品的动力和传动部分原理十分相似。从具有相似的功能单元中提取出其共同特征,组成产品设计模板,通过模块化设计,在模板框架内通过选取不同的参数值对模块进行匹配,设计出新产品。

2 设计模板结构

2.1 模板的分类

由于模板中集成了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主要信息,避免了从头开始而导致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使设计者从一个较高的层面进行产品的创新,从而提高了设计效率。模板信息包括设计过程信息、产品特征信息和客户需求信息等,这些以标准化格式存储的设计信息有助于在协作环境中实现信息共享。

设计模板包括产品功能模板和产品物理模板。功能模板表征对应于功能域中的所有功能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库、功能需求的拓扑结构和功能分类等;物理模板表征对应于物理域中的具体设计参数和产品的测试数据等,以多视图结构来表达。

模板库中的模板以模板类的形式保存,模板通常是一个模板类集[5],包括经验知识类(该领域的专家知识、新技术和操作经验等)、实体模型类(系统的功能模型、信息模型、结构模型和逻辑模型等)、文档类(顾客需求分析、总体设计方案、概念设计、详细设计文档、测试报告和用户操作手册等)、数据类(数据文件、数据库)以及界面类 (窗口、菜单、对话框和按钮)。

2.2 模板的多视图结构

模板是对相似事物特征的一种表示形式,对其赋予一定的属性和方法后成为具体的对象。不同的视角模板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图1所示为设计模板的多视图结构。

2.2.1 用例视图

从用户的角度所看到的系统功能图为用例视图,它描述了用户对产品的功能需求,创建需求对象模型。在用例视图中,系统以界面的形式获取顾客需求信息,针对不同的基本需求调用不同模板类型。在获取了客户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关联在原理视图中得到与需求相匹配的功能与原理描述,将客户需求映射到功能需求。

2.2.2 逻辑视图

逻辑视图用来描述系统如何实现产品的这些功能需求。通过分析模型完成系统的概念设计,在模板定义域范围内设置产品功能结构单元的各个参数,进一步完成系统的详细设计。因此,逻辑视图是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它描述了系统内部的设计和协作状况。

在面向对象设计方法中,逻辑视图包括类图、包、类与类之间的关系等,类是具有相似结构、行为和关系的一组对象的描述符。逻辑视图中包含有分析模型和设计模型。分析模型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在概念层次上确定系统的组成要素、构成和结构,为创建设计模型提供依据,它由多个分析包、概念类和用例分析组成;设计模型包括系统平台设计、结构设计、详细设计、界面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等,其主要工作是细化模型中的类、类属性、类操作和类关联等基本要素。

2.2.3 物理视图

逻辑结构中定义的概念和功能在物理体系结构中如何实现由实现视图来描述,主要是相应的设计程序实现各组件之间的匹配及依赖关系校核,它是定义了标准化接口的物理实现单元。

3 快速设计方法

3.1 产品模型的建立

产品信息表达和处理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模型是体现产品完整信息的载体,因此实现产品快速设计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产品信息模型。

在产品建模过程中,产品族中具有相同功能原理的部件作为标准化部件建立通用模型。通用模型包含有产品族中该部件的所有变型结构,以模板的形式存储在模板库中。在产品配置设计时,这些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以模板化模型来代替,而不需要对这些功能结构进行重复建模。模板表示的是一个通用功能结构单元,按关键的功能原理为主参数,通过不同的子功能组合得到全部产品族结构。

3.2 推理方法

以模板表达产品族的设计方法,在模板定义域范围内通过参数设置和模块匹配实现产品的配置。在匹配过程中,需要满足各种约束规则,约束包括装配约束、尺寸约束、位置约束和材料约束等,约束规则通常的表示方式为IFTHEN结构。由于机械产品结构的复杂性和知识的不确定性,规则推理机制可以是多种推理方式的复合体,推理规则也有多条规则组合推理来实现。

3.3 快速配置设计

在基于产品族的配置设计中,模块往往作为组成产品族结构的基本单元,配置过程实际上是模块之间的匹配与实例化过程[6]。从需求模板中获取客户的需求信息,在配置模板的框架下通过规则库中的匹配规则进行相应的结构匹配,从中配置出符合客户需求的模块进行组合。对于未匹配成功的模块进行部分参数的变型后重新配置,最后约束检验得到最终的设计结果。配置流程如图2所示。

4 应用实例

小型农业作业机通过模块的合理划分[7],根据不同的作业功能已形成多个产品族。在市场调研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创建了客户需求模型,形成了对作业机产品的准确完整的定义。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提取产品族中的共性信息,建立产品模板,实现了在设计模板基础上的快速配置设计。

旋耕机作为设施农业中比较典型的作业机械,应用非常广泛。上述设计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旋耕机的快速设计中。图3所示为进行规范化的客户需求获取及主要功能模块的配置过程。

5 结论

1) 基于设计模板的快速设计方法综合了以往的设计经验和设计方法,通过信息集成为设计过程提供了快捷和便利。

2) 通过实例验证,对提高设计效率和提高客户满意度是切实可行的。

3) 通过在小型农业作业机产品上的成功应用,可推广到其他机械产品的快速设计中。

摘要:利用设计模板是提高设计效率的有效方法。为此,研究了设计模板的多视图结构特点,以及不同视图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将设计模板应用于产品设计。以产品模型作为信息载体,通过规则推理对约束规则进行匹配,在设计模板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型农业作业机产品的快速配置流程,通过设计平台实现了产品的快速设计。

关键词:设计模板,快速设计,小型农业作业机,配置设计

参考文献

[1]Michae¨l Prieur.Functional Elements and Engineering Tem-plate-based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D].Karlsruhe:Universita¨t Karlsruhe,2006.

[2]虎嵩林,唐荣锡.工程对象的定制与集成[J].计算机学报,2002,25(12):1434-1440.

[3]蒋祖华,黄国全.基于变异的产品客户化设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37(5):745-749;753.

[4]张立彬.微小型农业机械产品可重构模块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5]曾隽芳,邹益仁,叶正明.一种基于模板的系统开发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1):116-118.

[6]孟祥慧,蒋祖华.基于配置约束处理的产品配置设计方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40(11):1315-1319.

模板的设计概况 第11篇

关键词:教育游戏;教育游戏开发;教育游戏开发工具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0-0050-0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学习、游戏化学习、快乐学习等新的学习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教育游戏作为游戏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日益为教育界所接受。与此同时,各种游戏化网络学习平台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如“S520快乐学堂”、“游戏学堂”、“一起学习乐园”、“快乐学堂”等等,这些学习平台无一例外都提供了大量的教育游戏供学生进行在线学习。

纵观这些网络学习平台中的教育游戏,大都是由教育专家、学科领域专家提供脚本,然后由技术人员根据脚本进行设计与开发的。这种开发模式有两个弊端:(1)开发周期长,开发成本高,一旦需求发生改变,不得不重新进行设计与开发;(2)由于缺乏一线教师的参与,难以体现一线教师的教学策略,开发出来的教育游戏往往难以适用于实际教学。因此,这就可能导致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发的教育游戏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得到广泛应用。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市场上也存在一些游戏开发工具,如Game Maker、RPG Maker等,但是这些工具都不是专门用来开发教育游戏的,没有涉及教学相关方面,而且教师操作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基于此,笔者提出在网络学习平台中为教师提供基于模板的教育游戏开发工具。

二、构成要素分析

教育游戏开发工具的最终产品是教育游戏,因此,教育游戏开发工具要综合考虑游戏的构成要素。Prensky(2001)认为计算机游戏可归结为六个关键因素:规则、目标和目的、结果和反馈、冲突/竞争/挑战/对抗、交互、表征或故事。在设计教育游戏开发工具时,这些构成要素都需要加以考虑。常规的游戏开发工具没有涉及教学的有关方面,没有体现一定的教学理念,因此,教育游戏开发工具的设计必须与教学相关,需要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要素。结合教育游戏的特点,笔者认为教育游戏开发工具需要包含如下一些要素:

1.教学目标/游戏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它是对教育游戏实施评价的依据。在教育游戏中,教学目标和游戏目标很多时候是一致的。教学目标既能激励学习者参与游戏活动,又能作为测量游戏者参与游戏活动结果的一个基本标准。目标可大可小,以游戏涉及的学习内容而定。教学目标也是分层次的,对于有的知识,只要了解即可,而有的知识需要熟练掌握。

2.教学内容/挑战/任务

教学内容在教育游戏中表现为游戏任务,学习者通过完成一系列的挑战和任务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教学内容是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来进行严格组织的,在教育游戏中,教学内容可以以多种方式呈现,如学习者与NPC的对话、完成任务、答题等形式。教学内容一定要难度适中,太难学习者会对学习失去信心,过于简单则很难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学习者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的活动。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通过记录学习者在游戏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实现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而通过最后得分、获得的等级等方式进行总结性评价。

4.游戏规则

游戏是基于一系列规则来执行的,它设定了游戏者参与游戏活动的基本方式,在游戏活动中是强制执行的。教育游戏都是基于一定的规则建立起来的,规则内嵌于教育游戏之中,它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公平的学习环境。规则设计要符合学习者特征,如对于低幼儿童,不宜设置过于复杂的游戏规则。

5.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维持学习者在游戏活动中保持较高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基于一系列的实验结论,Malone和Lepper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个体“内在动机”理论,分析得到激励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四个因素:挑战、好奇心、控制和幻想。在游戏过程中,当学习者完成一件任务时,可以给予其一定的奖励,如学习者经验值的增加、某个道具的获得、生命值的增加等。

三、开发工具的设计

纵观目前网络学习平台中的教育游戏,绝大部分都是Flash小游戏。这些Flash小游戏一般短小精悍,围绕一定的知识点展开。开发教育游戏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做到教育性和游戏性的平衡,如果缺少“游戏性”,则成了普通教学课件,很难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如果涉及的“游戏性”过多,很可能就会不符合传统的考试标准,而且学习者容易沉溺于游戏中,导致偏离教学目标。考虑到网络学习平台主要以课程知识的传递为主,宜将一些知识点穿插在游戏当中,让学习者在游戏过程中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为学习者提供游戏化的学习场景,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

笔者设计教育游戏开发工具的目的是为教师提供便利的工具,教师不需要编程知识,只需要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开发出满足教学需要和学习者特征的教育游戏。为了满足教师和学习者的要求,应该考虑一些功能模块的设置,如完成任务的时间、游戏场景、游戏角色、学习内容、游戏的分数等等。为了降低游戏开发的难度,将一些功能模块以模板的形式封装起来,每一个游戏模板都是基于一定的游戏规则建立的,主要包含游戏场景、游戏角色和游戏音效。针对网络学习平台中教育游戏的特点以及教育游戏开发工具的构成要素,笔者认为教育游戏开发工具应该包括以下功能模块(图1)。

1.游戏模板库

游戏模板库中包含了大量的游戏模板。为了满足教师的需求,教师可以为模板重新选择游戏场景、游戏角色和游戏音效。为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应该提供多种游戏模板供教师选择。游戏模板可以不拘形式,从主流游戏中提取内在动机并将其整合到教育游戏模板的设计当中,如挑战、幻想、好奇、控制、目标、竞争等。教育游戏模板应追求游戏的内在特征,通过设计精美的游戏场景、可爱的游戏角色、震撼的游戏音效,再辅以巧妙的游戏规则,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学习动机。

为了便于教师选择游戏模板,我们按照学科和学习者年龄的不同对游戏模板进行划分。不同学科、不同年龄的学习者对游戏风格、游戏类型有不同的偏好。例如,历史学科的游戏模板可以将一些历史人物作为游戏角色融入其中,从而增强学习者的认同感和沉浸性。针对低幼儿童设计的游戏模板,画面色彩应该鲜明,游戏规则不宜过于复杂;而高年级学习者对游戏的故事性有一定的要求,游戏规则可以稍微复杂一些。

2.教学目标/游戏目标

教师通过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阐明学习者通过游戏活动应该达到的水平。教师可以设置游戏的难度级别,难度越大,学习者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过关。

3.教学内容/游戏任务

在教育游戏中,学习者通过查看知识点和答题闯关进行知识学习。学习者在答题之前,可以查看相关的知识点,然后进行答题游戏。教师可以添加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形式的题目,添加的题目可以是文本、图片、声音、动画等格式;也可以设置游戏的总分数及每道题的分数。

4.激励机制

教育游戏虽然不需要像商品一样赢利,但制作者仍旧希望它能充分调动游戏者的游戏动机,使其被更多人接受,并长时间地使用下去。游戏者在游戏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外部刺激来激发其游戏动机,这些外部刺激就是游戏的激励机制。为了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适当的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1)生命值。生命值是允许学习者在答题过程中犯错的次数,当学习者答题错误1次,生命值即减1次。当生命值为零,则游戏结束。这种激励机制可以让学习者尽量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2)时间值。学习者一进入游戏,就开始计时。学习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游戏,否则闯关失败。时间值可以让学习者有更强的紧迫感。

(3)道具。可以为学习者设置各种道具作为奖励,例如,如果学习者连续答对三道题目,则奖励某个道具。

5.游戏帮助

学习者在游戏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由于学习者知识结构不全面,再加之其学习能力及耐力都比较差,随时给学习者以必要的帮助是非常必要的。学习者在游戏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查看游戏的帮助。帮助模块是教师提供给学习者的脚手架,在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供较好的指导。帮助可以是游戏操作的说明,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的总结和提示。

6.教学评价

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学习者在游戏过程中的活动进行评价,一是学习者学习知识点和答题过程所花费的时间,二是答题正确率。学习者最后得分由这两个因素决定,教师可以对游戏时间和答题正确率的比重进行分配,达到对学习者进行综合评价的目的。

7.游戏设置

游戏设置主要包括游戏关卡设置和游戏模式设置。可以为游戏设置多个关卡,关卡等级越高,学习者越难过关。游戏模式包括单人模式和多人对战模式,在单人模式的游戏中,学习者只能单独答题闯关;而在多人对战模式的游戏中,学习者之间可以互相竞争,比赛答题。

四、教师使用开发流程

教师首先需要登录游戏化网络学习平台,通过角色验证之后,就可以使用教育游戏开发工具的相关功能。对教师来说,首先根据学习者特征、学科特点选择教育游戏模板,然后添加教学目标、添加教学内容、设置激励机制、添加帮助内容、设置评价方式等,最后生成基于模板的教育游戏实例,流程如图2所示。

总结

大量研究表明,教育游戏可以有效提高网络学习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但是由于对编程技术的陌生,教师难以参与到教育游戏的实际开发当中。本文探讨了基于模板的教育游戏开发工具,旨在为教师提供创作教育游戏的舞台,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笔者将进一步完善教育游戏开发工具的功能模块,并对该工具进行实际开发。

参考文献:

[1]Prensky,M(美).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M].New York:McGraw-Hill,2001.

[2]何克抗等.教学系统设计[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Lepper,M.R&Malone,T.W.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instructional effectiveness in computer-based education[C].learning and instruction:Conative and affective process analyse,1987:255-286.

基于模板的虚拟人体动画设计 第12篇

关键词:动画,模板,虚拟现实

1. 引言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的迅速发展,虚拟环境中虚拟人的运动生成与控制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一般情况下,动画师在设计骨骼动画时,只是直接对3维模型进行操作,以最常见的关键帧动画为例,先在某一帧内,修改每块骨骼的位置、方向,然后将所有的帧连续播放形成动画。这样做的缺点是效率低、操作繁琐,且不易修改。并且由于三维人体运动极其复杂,一般都有上百个自由度,采用关键帧方法很难预先确定人体每个关节的角度。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画模板的动画制作方法。基于给定的动画模板,用户只需输入一个3D骨骼模型和其行走路径,根据模型的尺寸和想要实现的行走风格在操作界面上调节相应的参数,就可快速、方便地制作出具有某种风格的动画。

2. 设计思想

传统的动画制作方法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用户无法根据需要自由定制动画效果,且结果一旦生成,修改起来较麻烦。而本文的动画模板从人机交互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更加适于用户使用,可自由方便地定制动画,操作简单,效率高,对现有结果的修改也较容易。

本文实现的动画系统是在Blender软件的平台下,用Python脚本语言编写的,适用于制作蒙皮骨骼动画。Blender不仅在开发过程中大量使用了Python语言,而且在Blender软件中自带了Python解释器和核心的Python模块,使得我们可以在Blender中方便地使用Python语言开发自己的程序。

3.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目前,制作3D动画的方法有三种:关键帧方式、运动曲线方式、路径方式。我们的方法综合了关键帧和运动曲线方式。

3.1 动画模板系统的架构

本文的动画模板系统由4部分构成:用户操作界面、Python脚本程序、Blender宿主系统和3D显示窗口,如图1所示。Python脚本相当于一个驱动程序,动画模板的所有功能都是通过调用执行它来实现的。Python脚本和用户界面可实现双向的交互,脚本程序既可以从用户界面得到输入,又可以把执行的结果和返回的状态信息显示在界面上。用户操作界面可以看作一个提供给用户的接口,能够接收用户输入的参数,同时显示当前的状态信息。Blender宿主系统是整个架构的核心部分,它承担着解释执行Python脚本、绘制、显示等任务,将最后生成的动画在3D窗口中显示出来。

3.2 动画模板的实现

所谓动画模板,就是利用一段脚本程序控制一个“虚”的、逻辑的骨骼模型进行运动。要将模板表示的运动附着在某个真实的骨骼模型上,只需将模板中的每个代理与模型上的某个关节点相关联,动画模板通过控制代理物体的运动来带动骨骼模型运动。

在实现人物“走路”的动作时,不必控制腿部和脚部的每一个关节点的运动,只需关注脚部的3个关节点:heel、foot、toe。当这3个关节点沿着正确的轨迹运动起来后,在heel关节点上加以反向动力学(IK)约束,将IK链长度设为2,即可带动大腿、小腿一起运动。

本文采用了添加空物体(empty)的方法,如图2所示。在模型的中心点、双脚、两臂共增加9个空物体,除模型的中心点外,每个空物体与模型的一个关节点相关联。动画模板实际上是控制空物体的运动,当空物体按照给定的要求形成动画以后,其与相应关节点的约束关系由用户在Blender操作界面中手动设定。

在本文实现的“行走”动画模板中,对foot和toe部位的关节点与骨骼添加“Track To”约束,对heel处的关节点与骨骼添加“IK”约束,对arm处的关节点与骨骼添加“Track To”约束,此外,中心点处的空物体不是与模型的某一个关节点相关联,而是作为整个模型的父类控制着模型在空间方位、朝向上的变化。

用户在使用动画模板时,希望得到一定的自由度,能够根据需要随时修改运动姿态,得到不同的行走风格。在模板中,用户不仅可以设置模型的基本属性,如模型中心点距地面的距离(Center height)、肘部关节点距地面的距离(Arm height)、双脚分开距离(Heel separation),还可以修改和动画有关的属性如:

(1)步伐的频率(Move time):即每个行走单元所用的时间,Move time越大,脚部运动的频率越慢;反之,Move time越小,脚部运动的频率越快。角色行走的步幅(即行走单元的长度)、胳膊摆动的幅度也是与Move time相关的,Move time越大,步幅和胳膊的摆动幅度也越大,反之亦然。

(2)脚部抬起的高度(Lift height):这里的Lift height为脚部运动到最高点时的高度值。

对于角色模型的胳膊的控制相对简单,只需在肘关节处添加一个空物体,让空物体相对于模型的中心前后运动,然后对空物体和肘部关节点加以“Track To”约束,小臂和大臂就会跟着摆动起来。肘部关节点相对于地面的高度用Arm height的值来表示。

4. 结果与分析

为了验证本文的动画模板的有效性,我们将同样一个“行走”的动作作用于两个角色模型。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第一组图片基本保持了人物在行走时的动作特征,第二组的小动物也模仿了人走路的姿态。并且,将lift height值增大,其它参数值保持不变,得到了人行走的另一组动画。人物的动作幅度加大,腿抬起的高度明显增加。

5. 总结

本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板的行走动画定制方法,并实现了一个简单的行走动画系统。使用该模板系统制作动画,不必直接对模型进行操作,只需设置用户操作界面上的参数即可。而且,用户可以根据特定的需求,随意的调整参数,编辑出个性定制的动画。相比现有的动画制作方法,本文实现的动画模板使用简单、方便,可以快速地编辑、修改动画。

参考文献

[1]王德才,杨关胜,刘晓明等.蒙皮骨骼动画角色模型接口的设计与实现[C].第三届智能CAD与数字娱乐学术会议(CIDE2006),2-3.

[2]石敏,朱登明,王兆其等.三维地形中人体运动生成方法[J].系统仿真学报,2006,18(5),1247-1252.

[3]IGARASHI,T.,MOSCOVICH,T.,AND HUGHES,J.F.2005.Spatial keyframing for performance-driven animation.In Sympo-sium on ComputerAnimation(SCA),107-115.

[4]IGARASHI,T.,MOSCOVICH,T.,AND HUGHES,J.F.2005.As-rigid-as-possible shape manipulation.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24,3(Aug.),1134-1141.

[5]Isaac Victor Kerlow.3D计算机动画与图像技术[M].鲍明忠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相关文章
化学助理员求职信

化学助理员求职信

化学助理员求职信(精选7篇)化学助理员求职信 第1篇尊敬的公司领导:您好,很是感谢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间能够阅读我的求职信,我从报纸上看...

1
2025-09-22
汉语比较句练习

汉语比较句练习

汉语比较句练习(精选8篇)汉语比较句练习 第1篇大连盼达汉语学校对外汉语课堂练习:学习比较句我:汉语教师安娅:中德混血小美女 南宫俊...

1
2025-09-22
化学课评语范文

化学课评语范文

化学课评语范文(精选8篇)化学课评语 第1篇对化学优质课的评语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评语都不陌生吧,评语能激励被评价对象向更高...

1
2025-09-22
好玩的人民公园作文

好玩的人民公园作文

好玩的人民公园作文(精选16篇)好玩的人民公园作文 第1篇好玩的人民公园作文今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我和妈妈一起去看参观南宁人民公...

1
2025-09-22
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

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

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精选6篇)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 第1篇电算化会计环境下的内控制度构建有这样一则案例.上海某超市的经营者从2005年3月...

1
2025-09-22
湖北省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指南

湖北省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指南

湖北省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指南(精选6篇)湖北省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指南 第1篇湖北省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指南第一节 卫生监督协管职能定位卫生监...

1
2025-09-22
环保节约绿色征文范文

环保节约绿色征文范文

环保节约绿色征文范文(精选6篇)环保节约绿色征文范文 第1篇让我们节约用电用水——让我们行动起来电对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在生活...

1
2025-09-22
淮南案例分享范文

淮南案例分享范文

淮南案例分享范文(精选8篇)淮南案例分享 第1篇经典销售案例时间: 2014.2.19 地点:中国银行淮南体育场支行人物:华夏人寿淮南银保营...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