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的春天的四字成语(精选8篇)
描写的春天的四字成语 第1篇
1、着手成春:着手:动手。一着手就转成春天。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
2、草丰林茂:丰,茂都是茂盛,意思是生机勃勃,草和树林长的都很茂盛。形容春天草木生长的非常茂盛,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
3、绿肥红瘦:绿肥:绿叶茂盛,红瘦:花渐凋谢。形容暮春时节花稀而叶盛的景象。
4、妙手回春: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5、燕语莺呼: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春天里大好的景象。也比喻女子说话声音婉转动听。
6、莺歌燕语:黄鹂歌唱,燕子呢喃。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7、百花齐放: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8、含苞欲放:指花骨朵将开而未开,形容花苞还在叶片里,很快就要开放出来。意思是:花未开的时候包着的花骨朵的小叶片。
9、五彩缤纷:表示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
10、春色满园:春日的景色充满家园。形容生机勃勃、繁荣兴旺的气象。
11、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12、春雨如油:春雨贵如油。形容春雨可贵。
13、花团锦簇: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14、春光漏泄:原指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将至的信息。比喻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漏出来。
15、春暖花开:本指春天气候宜人,景物优美。现也比喻大好时机。
16、国色天香: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17、春风风人,夏雨雨人:春风:春天的和风;风:吹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夏天的雨水滋养人。比喻帮助了别人,人家也会给予回报。
18、文如春华:华:同“花”。文章词藻像春天盛开的鲜花争奇斗艳。形容文章词汇丰富华丽。
19、春宵苦短:为春天的夜晚太短而苦恼。形容人处在欢乐之中,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20、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21、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新,新的替代旧的。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变得焕然一新。
22、春风雨露:像春天的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
23、阳和启蛰:春天来了,过冬的虫豸都活动了。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
24、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25、百花争妍:妍:美、艳。形容繁华盛开,生气勃勃的景象。
26、桃红柳绿:字面意思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绚烂的春景。
27、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朵,娇艳、绚丽、好看。也比喻事物繁荣兴旺、丰富多彩。
28、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29、鸟语花香:鸟鸣叫,花喷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30、韶光淑气:韶光:美好的时光;淑:美好。春天的美好景象。
31、傍柳随花:春天依倚花草柳树而游乐的情调。比喻狎妓。
32、桃红柳绿: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33、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34、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35、鸟语花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36、百花争艳:各种花草树木竞相开放出艳丽的花朵。
37、桃李争妍: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出处:明・无名氏《万国来朝》第二折:“春花艳艳,看红白桃李争妍。”
38、寸草春晖: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39、春暖花香: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花香袭人。
40、姹紫嫣红:姹,美丽;嫣,美好,鲜艳。形容各种颜色的花朵,娇艳、绚丽、好看。也比喻事物繁荣兴旺、丰富多彩。
41、草长莺飞:莺:黄鹂。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42、春色恼人:恼:撩拔,挑逗。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43、花红柳绿:①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②形容花木繁茂的样子。
44、绿草如茵:绿油油的草好象似地上铺的褥子。常指可供临时休憩的草地。
45、绿暗红稀:形容暮春时绿J幽暗、红花凋谢的景象。
46、腊尽春回: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47、拔地参天:拔地:从地面上陡然耸立。参天:高耸到空中。形容高大和气势雄伟。同“拔地倚天”。
48、落花流水:①落下的花随流水漂去。形容暮春景色衰败。②后常用来比喻被打得大败。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
49、万古长春:万古:千年万代,永远。永远像春天一样,草木翠绿,生机勃勃。比喻人的精神永远像春天一样毫不衰退或祝愿好事长存。
50、花红柳绿:像花一样的红,像柳一样的绿。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51、春光明媚: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52、花枝招展: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53、花香鸟语: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54、春华秋实:华:同“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55、姹紫嫣红: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56、春回大地: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57、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伸为各色各样。
58、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59、暮云春树:傍晚的云,春天的树。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60、春意盎然: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春天的意味正浓。
61、如履春冰:履:踩。好像踩着春天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险的境地而提心吊胆。
描写的春天的四字成语 第2篇
春 满 人 间
读音:chūn mǎn rén jiān
出处:宋曾巩《班春亭》:“山亭尝自绝浮埃,山路辉光五马来。春满人间不知主,谁言炉冶此中开?”
释义:指生机勃勃的春意充满人间。
例句:《圆瑛大师文汇春满人间花满林》:“春满人间花满林,檐前鸟语弄轻音。”
春 和 景 明
读音:chūn hé jǐng míng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释义: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例句:明王錂《春芜记访友》:“喜今日春和景明,昼闲无事,不免去看他一遭。”
春 风 夏 雨
读音: chūn fēng xià yǔ
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释义: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沂 水 春 风
读音:yí shuǐ chūn fēng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这位霸王果然能照我家子晰公一般,领略些沂水春风乐趣,自然上下与天地同流了哇。”
释义:沂水是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是孔子出生地。春风是指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孔子与弟子讨论治国之道,曾皙答道:“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曾皙这几句话形容了春天的一个很朴素的景象:春天,阳光温暖和煦,微风中,几个大人和几个小孩在沂河洗浴。
现在人可能会问“这种景象太普通了,怎么可能是治国之道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要结合历史来看,孔子历经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日日混战,百姓民不聊生,春光虽和煦,几个百姓能安然享受呢?
圣人希望天下太平,希望百姓幸福,忧国忧民之情,以一个“春”景写出,实在是概括的太好了。
春天,承载着圣人国泰民康、天下大同的殷切期望。
如 沐 春 风
读音:rú mù chūn fēng
出处:出自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释义:沉浸在美好的环境中,形容心情愉快舒服,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也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
春 风 风 人
读音:chūn fēng fèng rén
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释义: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
春风风人这个成语常会跟着夏雨雨人。春风风人,夏雨雨人,结伴出现,意思一样。春风夏雨、如沐春风……说得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日 和 风 暖
读音:rì hé fēng nuǎn
出处:宋范纯仁《鹧鸪天和韩持国》:“腊后春前暖律催,日和风暖欲开梅。
释义:风很平静,阳光暖人。
春 光 漏 泄
读音:chūn guāng lòu xiè
出处:唐杜甫《腊日》:“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释义: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带来的信息。也喻指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露出来。
春 晖 寸 草
读音:cùn cǎo chūn huī
出处:唐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释义:寸草,指小草;春晖,指春天的阳光,象征父母的慈爱。比喻儿女难以报答父母的恩惠。
春 华 秋 实
读音:chūn huá qiū shí
出处:《后汉书崔骃传》:“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爰登其质。
释义:华:同“花”,指开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春 色 满 园
读音:chūn sè mǎn yuán
出处:南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释义:成语意为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 冰 虎 尾
读音:chūn bīng hǔ wěi
出处:《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释义:意思为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尚书》惜字如金、用词意蕴深远,春日温暖,冰层自然消融,变得薄脆而不能承重,“春冰”一词形容危险之地,不免让人赞叹用字之微妙。
另外,春天乃四季之首,一年之初,春日谨慎行事,就是“慎始”,“慎始”方能善终,《尚书》用“春冰”告诫人们谨慎,也暗含了此等深意。
春天,承载着先人们对后辈“慎始”的告诫,也承载着对后辈“善终”的祝福。
万 紫 千 红
读音:wàn zǐ qiān hóng
出处:宋朱熹的诗《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释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朱熹的诗并不仅仅是描绘春光的美好,古人云“如沐春风”,与这两句诗内涵有共通之处,“万紫千红总是春”其实也是在说圣人之道如春光般明媚而又缤纷多彩。春天,本就是容易给人圣洁感受的时节。
莺 歌 燕 舞
读音:yīng gē yàn wǔ
出处:宋苏轼《锦被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释义:黄莺在歌唱,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样子。现在常用来比喻蓬勃兴旺的景象。
绿 肥 红 瘦
读音:lǜ féi hóng shòu
出处:宋李清照《如梦令》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释义: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李清照才华横溢,文词多精妙绝伦,令人拍案叫绝。但她一生历经坎坷,词句中也颇多伤春忧思之情。
“伤春”类的诗歌依然将春日视作唯美,但春日终将结束,春花终将凋零,不能不令人感怀人生长短随化,终究会要结束,美好的实物虽存在,但终将消失的感伤。
文人爱春,所以不忍春逝去,其实四季轮回,春日虽尽,但盛夏亦美,何况秋冬过后,春日又来呢?
春 花 秋 月
读音:chūn huā qiū yuè
出处: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释义: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春 色 撩 人
读音:chūn sè liáo rén
出处: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
释义: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撩,撩拔,挑逗、招惹。
春 寒 料 峭
读音:chūn hán liào qiào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释义:形容初春的寒冷。
李清照《声声慢》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中还有一成语“乍暖还寒”,用来形容春初气候忽冷忽热,冷热不定。
草 长 莺 飞
读音:cǎo zhǎng yīng fēi
出处: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羣莺乱飞。”
释义:江南暮春时节景象,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后来多用“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的美好的景色。
春 光 明 媚
读音:chūn guāng míng mèi
出处:元宋方壶《斗鹌鹑·踏青》套曲:“时遇着春光明媚,人贺丰年,民乐雍熙。”
释义:形容春天的景色十分鲜明美好。明媚:形容自然景色的鲜妍悦目。
我们熟知的成语还有“春暖花开”。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意为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
春 树 暮 云
读音:chūn shù mù yún
出处: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释义: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春 深 似 海
读音:chūn shēn sì hǎi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这屋里那块四乐堂的匾,可算挂定了!不然,这春深似海的屋子,也就难免欲深似海。”
释义:春天的美景似大海般深广。形容大地呈现出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情景。
莺 啼 燕 语
读音:yīng tí yàn yǔ
出处:唐 皇甫冉《春思》诗:“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释义: 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
惠 风 和 畅
读音:huì fēng hé chàng
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释义: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
傍 花 随 柳
读音:huì fēng hé chàng
出处:宋程灏《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释义:用来形容春游的快乐。
柳 绿 花 红
读音:liǔ lǜ huā hóng
出处:五代蜀 魏承班《生查子》词:“花红柳绿间晴空。”
释义: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亦作“花红柳绿”。
另还有成语“柳绿桃红”,唐王维《田园》诗:“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鸟 语 花 香
读音:niǎo yǔ huā xiāng
出处:宋吕本中《庵居》诗:“鸟语花香变夕阴,稍闲复恐病相寻。”
释义:花儿散发着清香,鸟儿在欢唱,形容动人的春天景象。
春 意 阑 珊
读音:chūn yì lán shān
出处:南唐后主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释义:春天的景象衰败凋残,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
桃 花 流 水
读音:táo huā liú shuǐ
出处: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释义: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亦作“流水桃花”。
绿 暗 红 稀
读音:lǜ àn hóng xī
出处: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折:“如今春光将尽,绿暗红稀,将近四月也。”
日语的四字成语与汉语成语的比较 第3篇
关键词:四字成语,中日,同源,差异,比较
所谓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有四个字组成, 一般都有出处。 (现代汉语词典语, 1996) 因为它有着言简意赅而又含义丰富, 并且实用性强、容易掌握的特点, 因而广为流传。
在现代日语中很多成语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 这些成语在词形、词义上都是比较稳定的。有些甚至与汉语成语完全相同。由此可见, 日语的四字成语与汉语成语可以说是同源的。中国和日本共同的成语很好地展现了两国在民族思想, 日常生活, 文化等多方面的共同点。
1 日语中四字成语与汉语成语的历史变迁
中日交流历史悠久。日本早在隋、唐时期就开始大量吸收中国文化。大化改新之后, 日本多次向中国派出遣隋使和遣唐使, 在中日频繁的文化交流中, 成语作为中日语言交流的重要部分也大量的传入日本。日本人在广泛吸收和消化中国文化的同时将成语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沿用至今。
在现代日语使用的词汇中, 有近53%是由汉字构成的“汉语式词汇”。例如:“朝秦暮楚”、“落花流水”、等, 单看这些词语, 甚至很难断定是日语还是汉语。然而, 这些成语在现代汉语中所表达的意义和在现代日语中所表达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 有的已是相差甚远 (冯峰, 2001) 。
汉语的成语, 大多是出于历史上的传说寓言等。例如:日语中的“邯郸の夢”这个成语, 除此之外还有“一炊の夢”等不同的表达形式。现代汉语中也有这个成语而且同样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黄粱美梦”, “一枕黄粱”等等。虽然有着相同的来源可是形式却并不相同。
原本是同样的一则故事, 中国人和日本人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认识, 理解, 侧重其不同的方面, 这就是成语在传播过程之中发生的变化。
2 日语中四字成语的分类
日语中四字成语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 词形、词义与汉语成语完全相同的。
例如:
一衣带水夜郎自大一字千金四面楚歌
青梅竹马一视同仁有名无实自给自足
上述这些成语是原封不动的从中国传到日本去的。汉语中, 在词形、词义上也没有发生变化。因此, 这类成语无论是对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来说, 都是比较容易理解和使用的。
第二类, 词形、词义与汉语成语部分相同的。
例1:一刀两断 (いっとうりょうだ
汉语中比坚决断绝关系。而在日语中, 解释作比喻彻底决裂。
汉语中原来形容春景衰败, 现在比喻惨败, 大势已去。日语中形容残春景象。亦比喻事物衰败或七零八落不成局面。亦作“流水落花” (王锐.2006) 。
在汉语中原比喻聪明人善于使用手段, 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 后来比喻反复无常。而在日语中, 则是指只看到了表面的不同, 而忽视了事物的本质, 也指用狡猾的手段来捉弄人。这与成语的出处有一定的相同之处, 原本是戏弄自己的猴子, 确实是用狡猾的手段来捉弄别人, 可是在汉语中, 意思与故事却发生了背离, 貌似风马牛不相及了。
以上几例都是词形相同, 词义上出现偏差的。日语中也有词形不同, 但词义相同的四字成语。
例如:
以上这些成语, 在字形上与汉语成语有所不同, 但是在词义上却与汉语成语没有什么出入。
3 中日四字成语出现差异的原因
中日四字成语出现差异, 通常是由于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逐渐揉进一些极其微小的差异, 而经过时间的洗涤, 才发现其偏差之大。出现差异的原因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点:
第一点, 文化传播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文化的在传播利用的途中, 难免会经过传播者的消化理解, 进而使其他人能够更好地理解、使用, 从而出现新的观点和结论, 而导致误差的产生。另一方面, 也可能是后来中国人的误用, 以讹传讹, 约定俗成, 导致成语与其愿意出现了偏差。
第二点, 观察视角的差异
由于中日两国文化底蕴的差异, 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同, 因此对同一事物的评价标准和理解程度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同。所以, 对同一事物的观察角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 即使同样的寓言故事, 中日两国人民却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
第三点, 文化背景的不同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日本人在吸收汉语成语后, 要对其加以利用, 就必须进行消化理解, 去掉成语中与本民族的特点不相符合的内容, 使其符合本国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这也是中日四字成语出现一定的差异的原因之一。
4 中日四字成语演变的规律性
在内容方面出现演变的成语中, 由日语方面意义发生变化的居多, 由中国方面意义出现变化的相对较少, 这是因为汉语的成语所表达的意义相对来说比较单纯, 通常只是表达单一的意思。汉语成语所表达的意义若是发生改变时, 一般是已经淘汰原有的含义, 在意义上已经成为了新的成语。日语则不同, 经常在该次原有的意义上作进一步的引申, 而且当出现新的意思后, 却依旧保留, 适用原有的意义, 一直许多成语都具有几个意义。在比较中日同源成语意义的异同时, 这方面显示了一定的规律性。
5 总结
中日四字成语虽然多数词义相同, 但是也有日语中出现不同引申义的词, 甚至是词义完全不同的成语。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 尤其在翻译时, 不能贸然照搬, 不能用本国语言去衡量这些貌似汉语的“成语”词汇, 从而造成错译、误译。
四字成语是汉语言中的精华。日语中有很多与汉语成语相似的四字成语, 这无疑有利于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因此, 中日四字成语的研究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凌等.现代汉语词典[Z].商务印书馆.1996.
[2]冯峰.中日同源成语意义的异同[J].日语学习与研究杂志社.2001 (1) .
浅析成语与四字格的翻译策略 第4篇
成语(idiom)既是一种结构固定而凝练、内涵丰富而深刻的语言现象,也是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在人们所使用语言中的体现和反映。汉语和英语中都含有丰富的成语,在汉语中,成语指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定型的词组或短语,常为四字短语,而在英语中,成语是词组,其含义不同于其中单词的含义,是不能明显地从构成其成分的单词的含义中找到其含义的词组和句子,必须从整体上进行理解。
一、英汉成语的相似性
两个基本特征:
1、语义的统一性或整体性:一条成语所表达的是一个整体的意思。
2、结构的固定性或定型性:成语的词序结构一般不能随意更改或颠倒,也不能随意增减词,或者任意使用其它的词来替代某个词。
按照汉语成语和英语成语的语法功能和结构成分来分析,汉语成语可以分成动词性、名词性、形容词性和副词性成语等四大类。英语成语也包括这四大类。
二、汉英成语表达差异溯因
(一)生存环境的差异
成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二)习俗差异
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汉语中与狗有关的成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等。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成语大部分都没有贬义。比如,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 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等。
(三)宗教信仰方面
与宗教信仰有关的成语也大量地出在在英汉语言中。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Go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
三、成语的英译策略
1.直译(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不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译者在英译汉语成语时可以采用直译法)
1)相同的成语:
来得容易,去得快Easy come,easy go
趁热打铁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2)相近似的成语:
挥金如土spend money like water
破釜沉舟burn one's boats(都源于军事家的策略)
3)隐含意义很明显的成语:
雪中送炭to offer fuel in snowy weather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even the dog swaggers when its master win favour
2.意译(汉语成语具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很多情况下载译语中难以用直译法再现,为了确保译文读者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我们常常采用意译手法)
不测风云Something unexpected may happen any time
开门见山 come straight to the point
3.套译法(套用译语中某个与汉语成语相似的成语来进行翻译的方法)
1)两个成语的字面意义和蕴含意义基本一致
浑水摸鱼 fish in troubled water
2) 兩个成语的比喻形象有所差异,但比喻意译基本一致。
笑掉大牙 laugh off one's head
4.加注法(在译文中添加读者理解成语所需的文化信息和背景知识,其特点在于技能保留成语的比喻形象和文化蕴含,又能确保译文容易为译语读者所理解接受)
东施效颦 Dongshi imitating Xishi, (Xishi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ccident kingdom of Yue)
四、结语
通过对以上四字格成语的学习,我们得出,四字格不能简单的采用直译的方法进行翻译,而使应该采取更多元化的方法去翻译出更符合英语习惯的四字格成语,同时在中文上也更加贴近四字格成语所包含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王菲.汉语局势成语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09).
[2]黄频频.英汉成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4).
[3]林燕.四字格成语中数字的英语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8(10).
[4]丁冬梅.汉语词典中汉语四字格成语翻译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
描写关于春天四字成语 第5篇
形容春天的景色十分鲜明美好。明媚:形容自然景色的鲜妍悦目。例:“时遇着春光明媚,人贺丰年,民乐雍熙。”又例:“行够多少山原,历尽无穷水道,不觉的秋去冬残,又值春光明媚。”
[辩析]“春光明媚”重在“明媚”,多形容春景美丽;“春暖花开”则重在“花开”,多形容春景宜人。
春暖花开
春光和煦宜人,百花纷纷绽放。现也比喻大好时机。例:“后又杂植四方所贡奇花异木于其中,每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赏晏。”
亦作:春暖花香。例:“春暖花香,和风淡荡。我则见东郊上,男女成行,处处闲游赏。”
[辩析]“春暖花开”着重于“花开”,多形容春景宜人;“春光明媚”则着重于“明媚”,多形容春景美丽。
春寒料峭
形容初春的寒冷。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例:“那是一个阴冷的漆黑之夜。春寒料峭,风雨凄凄。”
亦作:料峭春寒
春色撩人
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撩:撩拔,挑逗、招惹。例:“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
春色满园
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例:“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亦作:满园春色
春色恼人
春日美好的景色,反惹人烦恼。例:“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春意盎然
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
春意阑珊
春天的景象衰败凋残,指春天就要过去了。阑珊:将尽,将衰。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又例:“柳飞绵花瓢瓣,又一番春意阑珊。”
亦作:春事阑珊
春回大地
1)春色降临到广阔的大地。如:“四月,春回大地,万紫千红”。
2)也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如:“落实政策同欢庆,春回大地喜安居”。
亦作:大地春回,大地回春
鸟语花香
花儿散发着清香,鸟儿在欢唱。形容动人的春天景象。例:“云雾渐淡,日色微明,四面也有人烟来往,各处花香鸟语,颇可盘桓。”又例:“春天一到,公园里鸟语花香,充满了生机。”
惠风和畅
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惠:柔和;和:温和;畅:舒畅。例:“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桃花流水
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例:“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亦作:流水桃花。
春山如笑
形容春天的山景如微笑般明媚动人。语本宋郭熙山水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
[辩析]“春山如笑”偏重于春天的景物;“燕语莺啼”则偏重于春天的气氛。
燕语莺啼
燕子喃语,黄鹂歌唱。形容春光明媚。莺:黄鹂。例“绿树春深,燕语莺啼声断续,蕙风飘荡入芳丛。”又例“燕语莺啼,和风迟曰,郊外踏青,禁烟寒食。”
亦作:莺啼燕语。例“见百花盛开,莺啼燕语,触景伤情。”
[辩析]“春山如笑”偏重于春天的景物;“燕语莺啼”则偏重于春天的气氛。
燕舞莺歌
燕子飞舞,黄莺歌唱。形容春光明媚。同“燕舞莺啼”。例:“燕舞莺歌昼晷永,帘幕无人门宇静。”
亦作:莺吟燕舞。例:“日丽风和熏协气,莺吟燕舞皆欢意。”
亦作:燕舞莺啼。例:“此时正值暮春天气,只见一路上有的是红桃绿柳,燕舞莺啼。”
莺歌燕舞
同“燕舞莺歌”。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例:“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与春关联的成语和熟语:
大地回春 春回大地 万象回春 春回地暖 大地苏醒 万物复苏 万木萌发 万象更新
蛰虫昭苏 春燕回巢 春生秋杀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与春风关联的成语和熟语:
春风骀荡 春风荡荡 春风煦煦 春风送暖 春风曛暖 春风温煦 春风料峭
杏雨梨云
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光美丽。
柳莺娇
柳条低垂,莺声婉啭。形容春景之美。唐岑参《暮春虢州东亭送李司马归扶风别庐》:“柳莺娇花复殷,红亭绿酒送君还。”
春深似海
春天的美景似大海般深广。形容大地呈现出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情景。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看见他写的春深似海的那副对联,合那首种梧桐的七绝诗,我就添了桩心事,正要合你说。
亦作:春光如海。
百花齐放
① 各种花同时盛开,丰富多彩。《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
② 也比喻文艺的各种不同风格的自由发展;形容文艺的繁荣景象。作此解时,可与“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等连用。
乍寒乍暖
形容冬末春初气侯忽冷忽热。乍:忽然。
乍暖还寒
形容冬末春初气侯忽冷忽热,冷热不定。
草长莺飞
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莺:黄鹂。例:“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莺飞草长
形容明媚的春景。例:“莺飞草长谁为主?渺渺春江作歌苦。”
春光漏泄
原指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将至的信息。比喻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漏出来。例:“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也作:漏泄春光,漏春光
百花争艳
各种盛开的艳丽花朵竞相比美。例:春风一到,公园里百花争艳。
亦作:百花争妍(妍:美、艳。)
斗色争妍
形容花盛开,竞相逞美。明何景明《二月见梅》:“巡檐一笑卿相慰,斗色争妍非尔时。”
姹紫嫣红
① 指各种娇艳的花朵。姹、嫣:娇艳。
例: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例:时时有园林工人移植盛开的花卉,剔除那些衰败了的,使一片姹紫嫣红永远娇艳。(于敏《西湖即景》)
② 形容各色鲜花五彩缤纷、娇艳美丽。
例:公园里百花盛开,姹紫嫣红,一片春天的景象。
亦作: 嫣红姹紫 红嫣紫姹
【辩析】描写春天的成语“姹紫嫣红”和“万紫千红”都用来形容春色艳丽。“姹紫嫣红”强调“花朵的艳丽”;而“万紫千红”则强调“花种繁多、色彩缤纷”。“姹紫嫣红”只能形容景象美丽;而“万紫千红”除了形容景象美丽,还可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万紫千红
万、千:言其多。紫、红:表色彩丰富多彩。
①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
例:“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 《春日》)
例:“值此春夏阳和,万紫千红,游人如织”(鲁迅《集外集玄武湖怪异》)
② 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例:“整个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大好局面。”
例:“天上这时万紫千红。太阳升起了,新的一天已经开始了。”(茹志鹃《阿舒》)
有关春天的四字成语 第6篇
1、有脚阳春: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2、春令:春季。例:“严冬已过,春令已到。”注意:春令,也表示春季的气候。如“冬行春令”。
3、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4、着手成春:着手:动手。一着手就转成春天。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
5、腊尽春回: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6、熙春:和煦的春天。
7、花香鸟语: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8、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9、雨丝风片:形容春天的微风细雨。
10、春色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11、韶景:美好的景色。如“滇春好,韶景媚游人”。
12、绿草:绿色的草。例:“山上绿草茵茵,野花飘香,真迷人啊!”
13、春暖花开:本指春天气候宜人,景物优美。现也比喻大好时机。
14、春游:春日郊游。
15、嫩草:初生而柔弱的草。例:“嫩草油油,充满生机。”
16、杏花雨:春雨。例:“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7、春暖花开:春天暖和,花儿开放。表示春天来临,春景优美。例:“春暖花开,香气四溢,游人如潮。”
表示春天的词语2
李白桃红: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春风和气: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春意盎然: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
春晖寸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芳草:香而鲜的草。例:“春回大地,芳草天涯。”
晚春:春之末。
百卉含英:卉:草的总称;英:花。各种各样的草都含着花朵。形容冬去春回,花草争妍的景色。也用以比喻太平盛世多有才识的人纷纷显露才华,大显身手。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春天。
春耕:春季的耕种。如“春耕时节”。也作“春事”。
小草:指生长得小的草。例:“刚下过春雨,小草怯生生地探出头来。”
春季:一年的第一季,我国习惯指立春到立夏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正、二、三”三个月。
百草权舆:权舆:草木萌芽状态。指花草萌芽,春天到来。
表示春天的词语3
漏泄春光:①透露春天的信息。②指密传消息或泄露男女私情。
暮春:晚春。如“暮春三月”。
莺歌燕语:黄鹂歌唱,燕子呢喃。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柔风:春风。例“时逝柔风戢,岁暮商猋飞。”
杏雨梨云: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韶光:美丽的春光。例,“韶光染色如蛾翠,绿湿红鲜水容媚”。也比喻美好的青年时代。
春联:春节用的对联。
酣春:春色正盛。例“劳劳胡燕怨酣春”。
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春冰虎尾: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虎尾春冰: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春光明媚:春天的景色鲜明可爱。例:“春光明媚,百花争艳。”
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浅草:长得不深的草。
春草:春天的草。例:“春草初露;大地已经泛青了。”
表示春天的词语4
春光融融:春天的景色使人感到温暖、舒畅。例:“春光融融,杨柳依依,情意绵绵。”
杨柳风:春风。如“吹面不寒杨柳风”。
韶晖:明媚的景色。例,“织恨凝愁映鸟飞,半旬飘洒掩韶晖”。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例,“迎得韶华入中禁,和风次第遍神州”
春雷:春天打的雷。如“春雷一声惊天地”,“春雷催耕”。
开春:春初(一般指农历正月或立春前后)。例:“开春农村又将是一番繁忙的景象。”
沂水春风: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触手生春:一动手就转成了春天,富有生机。形容技术高明神奇。
初春:春季开头的时节。例:“初春之风仍有凉意。”
花明柳媚:形容春天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
春风宜人:春天的和风使人感到舒适温暖。形容春天可爱。例:“春风宜人,鸟语花香,正是旅游的好季节。”
表示春天的词语5
春华秋实:华:同“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春意盎然:春天的气氛浓厚。例:“鸟啭莺啼,花红柳绿,到处春意盎然。”
春意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春回大地: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野草:野生的草,野草的生命力极其旺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寻花问柳: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春色满园: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风雨露:像春天的和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
描述春天的四字成语集 第7篇
春光明媚,春花秋月,春华秋实,春兰秋菊,春暖花开,春山如笑,春光灿烂,春风和气,春光漏泄,春光明媚,春花秋月,春华秋实,春晖寸草,春回大地,春兰秋菊,春暖花开,春色撩人,春色满园,春山如笑,春深似海,春生秋杀,春生夏长。
更多有关春天的四字成语及相关知识,尽在,请大家及时关注!
成语 (四字词语) 中的声学 第8篇
1.“震耳欲聋、引吭高歌、低声耳语、大呼小叫、窃窃私语、大吹大擂、响彻云霄”等成语 (四字词语) :说明发声的物体振幅的大小影响其响度的大小, 研究的是“响度”的问题。
2.“尖声细语、沉闷嘶哑、细声细语、瓮声瓮气、尖锐刺耳”等成语 (四字词语) :说明发声的物体振动的频率影响其音调的高低, 研究的是“音调”的问题。
3.“闻其声, 知其人”“悦耳动听”等成语 (四字词语) :说明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研究的是“音色”的问题。
4.“隔墙有耳、千里传音”等成语 (四字词语) :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气体等可以传声。千里传声还能说明此声音可能是次声波和声音能传递信息等知识。
5.“万籁俱寂、哑口无言、忍气吞声”等成语 (四字词语) :说明声源振动停止, 发声停止, 或在声源处减弱声音。而雪后的“万籁俱寂”还能说明雪能吸音。
6.“掩耳盗铃”等成语 (四字词语) :说明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人耳处减弱。
7.“打草惊蛇”等成语 (四字词语) :说明介质可以传声, 蛇通过感知地面振动感知声音的, 还有蛇是靠颌骨这种固体传声的知识。
8.“余音绕梁、三日不绝、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轰鸣不断、空谷传声”等成语 (四字词语) :说明声音不断的反射, 和回声的知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