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描写月亮的古诗全诗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描写月亮的古诗全诗(精选14篇)

描写月亮的古诗全诗 第1篇

关于月亮的古诗(要全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断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描写月亮的古诗全诗 第2篇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张继《枫桥夜泊 》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王昌龄《出塞二首》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王维《山居秋暝》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李商隐《锦瑟》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刘禹锡《望洞庭》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孟浩然《宿建德江》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白居易《暮江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 黄庭坚《登快阁》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李白《关山月》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 李白《宣州谢x楼饯别校书叔云 》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李白《渡荆门送别》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杜甫《旅夜书怀》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淡云来往月疏疏。 ―― 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i。 ―― 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张九龄《望月怀远》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 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 李白《三五七言 》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 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白居易《望月有感》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 刘方平《夜月 》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苏轼《阳关曲 》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 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采桑子》【宋】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调笑令》【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苏轼: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薛涛:月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描写月亮的古诗全诗 第3篇

爱情故事常用风花雪月之类的词来形容, 因为花前月下是谈情说爱的理想去处。“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 诗人回忆了从前的幽会, 充满希望与幸福, 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 无论是花、灯, 还是月、柳, 都成了爱的见证, 美的表白, 未来幸福的图景。看来唯有月下相会, 借着幽美的月色, 两个相爱的人儿才更容易互诉衷肠。情与月联系在一起, 展现了美的意境。“待月西厢下, 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 疑是玉人来。” (元稹《莺莺传》) 在诗人笔下, 月色下等待心上人是何等优美的意境, 叫人怎不心驰神往, 怦然心动。

月亮还被作为象征时空的意象。它作为短暂人生的对照, 成为历史的永恒参照。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诗从写景入手。“秦时明月汉时关”, 皓月当空, 照耀着万里边疆的关塞, 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加以修饰, 使意境更加高远, 把我们引到了遥远的古代, 更引人深思:秦汉以来边防战争连续不断, 一直持续至今, 真是拖得太久了!这是从时间上描写边塞的悠久。“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今年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世事变迁, 旧人不在, 唯有月亮永世不变, 只静静地看着那人间沧桑, 不知月光是否会因为这般的哀伤又阴寒了几分。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又《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则是通过月亮这一意象抚今追昔, 感慨兴亡。

月亮可以引发思古之幽情, 也可以用来表现凄凉的心理。“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的凄凉, 正是李煜在缅怀古国往昔的繁荣欢乐中表达了深沉的亡国之痛, 明月仍在, 国家无存, 这是怎样的伤感无奈, 怎样的撕心之痛!让人倍感凄凉, 须借助月亮意象表达的不仅是亡国之痛, 旅途的孤凄也借助明月的意象来表达:“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尽管鸡声嘹亮, 茅草店却仍沐浴着晓月的余辉, 我们的诗人不得不起早赶路, 一位在月下踽踽独行的旅人形象跃然纸上。此句通过月色表现了旅人的艰辛孤独。

古代诗词常常借月亮写山乡景色、田园风光、村舍生活。辛弃疾词:“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西江月》) 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 月亮悄悄升起, 投下如水的月光, 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 清风徐徐吹来, 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 于是这夏夜的月光如此清凉, 能与这清新的美景做伴, 却是人生一大幸事。陶渊明诗:“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其三) , 诗人走在田间的小路上, 月亮洒下一地清辉, 田间耕作的汗水还挂在发梢, 月光下, 田埂边, 小路上, 诗人那份愉悦之情仿佛从心底漫出来, 怎么也阻挡不住。我们好像看见诗人在月出山岗后, 心满意得地扛着锄头, 哼着诗句, 漫步归家的情景。此时, 人与月与自然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 把艰辛的田间劳作变成了富有诗意的画面。明亮的月儿也常和与世无争的隐者相伴。王维诗:“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 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面对这朦胧清幽的月光, 作为隐居者的诗人内心也飘荡着这样一份如水的宁静。光与影的交错, 使人置身于如此纯美的环境里, 自然之美融入心里, 诉诸笔端, 就这样, 内心的禅意倾泻而出。

有人也用月亮表达壮志未酬的豪情“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曹操《短歌行》) 而李白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则把月亮当作同病相怜的朋友。时而月亮又成为诗人不懈的追求。“欲上青天揽明月”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抑或与诗人情意绵绵, 难舍难分:“明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梦游天姥吟留别》)

古诗词中的月亮情结 第4篇

诗言志也,纵然“王国维”分境界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但诗词中的万物终究是诗人眼里的,因而无不皆着我色,蒙着感情的面纱,这也使得月又由物质的而幻化为精神的,成为人感情的寄寓者。“月亮早已随着诗人那真挚丰富的情感而蕴蓄了多重含义,成了一个立体的情感寄托物:失意人眼中的“冷月”,正气者心中的“日月”,别离者泪中的“残月”,欢娱者笑中的“明月”。

一、良辰美景的象征

月以其轻柔如纱而编织了一个令人臆想无穷的境界,古人早有“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清丽,“梨花院落溶溶月”的朦胧,“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变幻。因而以月来代良辰美景,典型而尽意。李白有月必有酒,他想“莫使金樽空对月”,更要“浩歌待明月”,进而能“曲尽已忘情”。苏轼亦言“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更有秦观的“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但良辰美景终有不知珍惜者,于是就有了李煜的多少恨,恨如一江春水向东流;还有了琵琶女的泪水倾诉“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待到“暮去朝来颜色故”时,只能“老大嫁作商人妇”。

二、美好高尚的象征

“月”因其高挂中天,其光又或珠黄,或乳白,纯洁动人,于是在痴情者的眼里,她仪态万方、温柔娴静,用来喻人自是别有神韵。“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一个纯洁、嫩白的美人就似月般楚楚动人的立于眼前。月的高不可攀,光芒万里,不能不让人把日月并提,“屈原辞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以日月作比把对屈原的赞誉提到了无以复加的顶峰。“知君用心如日月,侍夫誓拟同生死”(唐·张籍)同样以日月并提来表示认为对方用意的光明磊落。“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唐·李白)这更是臆定了月的高贵。

三、知情可人的象征

在诗人与月共存的时空,月不再是宇宙间一颗行星,只会发出皎洁的光,而是成了一个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可人。有“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唐·王维)的无语助兴,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的痴情相伴,有“暮从碧山下,山月照人归”(唐·李白)的知心爱人,更有“溪边小立苦待月,月知人意偏不出”(宋·杨万里)的调皮嬉戏。“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唐·李白)中,明月可代人相伴相随;“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吹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唐·温庭筠)里,看似山月无情,但这正是建立在她该是知道心事的基础上才如此言语的。更有直言“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唐·张泌)者。唐韦庄词《世冠子》亦是明证: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四、离愁别恨的象征

“月圆”喻“团圆”,“月缺”自然就是离别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但纵有豁达之人说“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仍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挥之不去,渐远渐浓。能做的只有猛饮烈酒,倒头酣睡,却不免夜来清醒,辗转反侧,孤寂中,看“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忆“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宋·晏几道),盼何时杯重把,共叙欢娱情。滞留的一方要么“无言独上西楼”,看“月如钩”;要么“可怜新月为谁好,无数晚山相对愁”(宋·王安石)。更有力劝“明月楼高休独倚”,以免“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尽管“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唐·张九龄),却仍是“青鸟不传云中信”,只落得“肠断白蘋洲”。愁极恨至。“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宋·吕本中《采桑子》)

五、望远思归的象征

正因月到中秋这个团聚的日子分外明,“月”必然要担起望远思归的职责。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千古绝唱写尽了思乡。千里共婵娟时,更是“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唐·白居易)。因为在思乡者的眼里,月是故乡明!离家千里,天各一方,共对明月,不是“不知秋思落谁家”,而是“今夜月明人尽望”啊!

六、寂寞清愁的象征

夜是静寂的,月是冷峻的,那光的亮白在愁人的眼里就是惨白的。“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宋·苏轼)中,那月下的孤坟,在清冷的月光下更让人寒从胆边生,泪静从腮边”。“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唐·孟浩然)中可静听天籁,“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唐·李益)里“月”凝哀愁,“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宋·苏轼)时,是诗人写尽历经沧桑的心寒与孤傲,“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宋·秦观)里,是词家的迷茫无助。

描写月亮的古诗 第5篇

1、《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4、《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8、《月》【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9、《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0、《静夜思》李白

描写月亮的古诗 第6篇

1、《菩萨蛮》

【唐】冯延巳

梅花吹入谁家笛,行云半夜凝空碧。

欹枕不成瞑,关山人未还。

声随幽怨绝,云断澄霜月。

月影下重帘,轻风花满檐。

2、《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

【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4、《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月》

【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描写月亮的古诗诗句 第7篇

2.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4.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5.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6.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刘长卿《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7.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韩愈《山石》

8. 上窗风动竹,月微明。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9.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0.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1.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12.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杨万里《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13.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14.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赵汝茪《恋绣衾柳丝空有千万条》

“月亮”在古诗词中的角色 第8篇

滔滔诗词, 并寄有千种情。古今诗词无数, 然多好以月亮为材。思乡怀旧, 恋友盼亲, 种种情感皆表露无遗, 为世人赞之惜之, 悔之而又爱之。

一, 月与亲友

月有团圆之意, 其一则是与家人团聚, 其二则是与阔别许久的友人相遇。古代, 若是亲朋好友离别, 便折柳相赠以示不舍。因通信不便, 世情变数不定, 离别也许会面临永别。古人重情重义, 视情谊大如天, 便是这个道理。宋人苏轼诗有“,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唐人李白, 一生立大志重交友, 曾与著名诗人杜甫, 贺知章和高适等相遇并结下友情, 造就了空前的诗坛巨人相遇的场面。谪仙在诗中云 :“花间一壶酒 , 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 对影成三人”。这是诗人在仕途遇阻, 知己不在的时候写下的思恋亲友的沁人心脾的话语。谪仙好友杜甫也是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一生漂泊以至晚年客死异乡。诗圣有诗,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诗圣还有诗云 :“满月飞明镜, 归心折大刀”。唐诗人李建在中秋节写过这样的诗,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以月光之冷来暗喻人内心之凉, 表面讲他人之秋思, 实际描写诗人自身的秋思。

北宋王安石虽改革失败, 但仕途还算颇为顺当。即使官拜相位, 也有思乡思家之情。他有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唐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一直都是人人皆知的名诗, 为世人口口相传。

二, 月与国家

月多为诗人赋以团圆之意, 但在古代, 亦用明月以示故土与亡国。唐后主李煜的诗词歌赋为后世称赞, 其亡国之恨思国之情也是笔者所钦佩的, 李煜在其沦为宋朝廷囚徒时写下这首诗,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用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诗人李白是世人皆知的醉仙, 醉中出好诗, 行文如流水, 可谓诗中之仙。在李白的诗中, 描述边塞的不多, 其中有一首“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表面写塞外明月, 实际倾诉了塞外战事残酷, 兵卒踏出天山不可回返的凄惨情景。

三, 月与往事之回忆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明月已不是从前, 偏偏说是秦时明月, 旨在对当时李广将军的回忆。“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灯月依旧, 人非当初, 此时的月虽圆比去年, 但人却分隔两处, 叫人不禁回想当初。可谓是“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四, 月与之特有品质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月亮之皎洁明亮, 为古人所喜爱。古有“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的静,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的寂, 月亮的出现意味深夜的降临, 万物将栖息, 一切的劳累与喧闹皆已“随月西而去, 身与梦相移 ;不愁风雨过, 只求梦无期”。古人多好以月为素材, 半是以月之洁喻己之清, 借月出之静让自己的身心放松下来, 所以才有“夜深静卧百虫绝, 清月出岭光入扉”的美妙感受。

南宋诗人辛弃疾在《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中写有,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也只有在明月当空﹑万籁俱寂时, 诗人才能写出如此超凡脱俗的话语, 让人读之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身心飘扬的感觉。

五, 与月亮有不解情缘的诗人

从诗词创立起, 有几位诗人对月亮的情感可谓是空前绝后, 在他们的诗中, 有很多都写有月亮。其中就包括李白, 杜甫, 孟浩然, 苏轼, 唐后主李煜等。这些诗人在古代乃至当今都非常出名。李白自少时就对月有自己的认识, 他说过,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李白的一生多以酒为伴, 因此著名诗圣, 也是李白的好友杜甫有诗云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我们熟知的“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千年名诗。也许因为李白是诗仙, 所以他的言辞逃不过“天上宫阙”。

摘要: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化瑰宝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与精神源泉。在无数的诗词当中, 很多诗人都喜欢以月为素材, 将个人的情感意愿与抱负寄托在只能隔空而视, 相距甚远的月亮上。本文从典型的古诗词中寻找并归纳月亮在古人的诗词中被寄予了哪些情感, 并供赏析。

关键词:古诗词,月亮,唐诗,文化,李白,杜甫

参考文献

[1]唐圭璋 (2006) 。唐宋词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

古诗中月亮意象举隅 第9篇

一、思乡之月

远隔千里他乡的游子,怎不忆起自己的家乡?每当夜深人静,皓月当空,此时的月亮成了游子沟通故乡的桥梁,对她倾注无限情思,孩童们琅琅上口的那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怕是一种让人动容的思乡之美吧;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那种刻骨的思乡之情让人倍受感动;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羁人旅客的缕缕愁思展露无遗;钱起“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诗人似乎听到充满思乡之悲的瑟声,便乡愁郁怀,羁思难耐;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沈受宏的“寒鸦数声起,窗外月如霜”,温庭蕴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都以其深情、委婉的笔调,抒发了幽远的乡思。

二、思人之月

望月而思人,似乎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无论是“月照高楼”的孤寂,“月上柳梢”的缠绵,还是“晓风残月”的凄凉,诗人对友人、亲人、情人等一切的思念之情自然地和月亮联系起来。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雄浑阔大的意境和对远方友人的怀念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杜甫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在望长安之月,想到妻子在凄凉的月光下,深夜不寐,望夫以归,心情不禁更加沉重;李商隐的“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对妻子的长久相思,张若虚的“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对女子的相思之苦,都让人感怀;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对兄长弟妹们的手足之情,使人潸然泪下;赵嘏的“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缕缕怀念和怅惘之情,王维的“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对远征丈夫的相思之苦,白居易的“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对情爱之人的想往、凄婉之态,不禁使人为之落泪。月,是两地人共望时的情结,是无数望眼欲穿的人表情达意之物,包含了人世间的种种情思,记载着几千年无数情绪,感受当时的情景,令人动容。

三、哲理之月

以诗寄情,以月明理,也是古代诗歌的一大特色。诗人或感慨仕途的坎坷,或咏叹命运的多舛,或参悟人生的真谛,对这千古永恒的明月,凝聚了无限超然的时空意蕴。自命“五百年一遇之圣人”的韩愈,竟然在《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里吟道“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慨叹宦海仕途的艰难险恶和人生起落的变化无端;有“一诗盖盛唐”之誉的张若虚的那首《春江花月夜》中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的思维超越即景现世,流泻着的是一片如梦似幻、哀怨迷惘的意绪,在水月无尽的永恒面前,作者流露出无限怅惘,而在这当中,又夹杂着憧憬、留恋和对人生无常的轻微叹息,展开了对宇宙人生的质疑和探讨;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表达的是对历史的追思;李白“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表现的是对生命的感慨;孟郊“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展现的则是对人生的咏叹……这些诗作无不对这亘古之月寄托情思,阐发哲理,展示其深邃的内在本质。

上面的咏月诗歌,只是浩瀚如烟的古典文学中的几滴水罢了,是构成月亮文化的其中一面墙。月亮,无论是情感的还是实质的,人们仰望千古依存的月亮,因着自己的情绪,把唯一的月亮铺画的五彩缤纷。诗人们展开奇特而大胆的想象,赋予月亮丰富多彩的意象,让我们在共鸣的同时,有了美不胜收的享受。

[作者單位:浙江省宁波市姜山中学]

描写月亮的古诗诗句 第10篇

1、《秋浦歌其十三》

李白(唐)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2、《把酒问月》

李白(唐)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3、《月下独酌》

李白(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4、《宿建德江》

孟浩然(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关山月》

李白(唐)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月》

薛涛(唐)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7、《望月怀远》

张九龄(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8、《玉阶怨》

李白(唐)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9、《月夜忆舍弟》

杜甫(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0、《山居秋暝》

王维(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1、《采桑子》

吕本中(宋)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描写月亮的诗句古诗 第11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唐李贺)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王维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陶渊明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刘禹锡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萧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张惠言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杜甫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梁章钜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苏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

描写月亮的诗句古诗 第12篇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塞下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朗月行》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春江花月夜》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苕溪酬梁耿别后》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秋歌》

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寄韦南陵冰》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一百五日夜对月》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漫成一首》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春题湖上》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月夜》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山石》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忆扬州》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寓意》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西江月》

描写月亮的古诗全诗 第13篇

一、烘托清幽、宁静的氛围, 表达悠闲的情怀

月亮不像阳光那样炽热, 而给人以舒爽、雅致之感。明月朗照时, 银辉洒满天宇, 如流水洗涤万物, 使人感到特别明净、澄澈。因此, 古诗文常用月亮烘托清幽、宁静的氛围, 营造澄明、美好的意境。

1. 表现悠闲自在之情。

“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一幅秋江夜月美景图, 表达了苏子月夜泛舟时心旷神怡、飘飘欲仙的悠然情怀。就连破败的老屋, 一经明月的照射, 也立刻充满了诗情画意:“三五之夜, 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 珊珊可爱。”

2. 表现恬淡的隐逸情怀。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一轮冰清玉洁的明月悬挂在天空中, 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的间隙, 朗照在林间空地上;淙淙泉水从白山石上流过, 发出清脆的声响。这空明澄澈的美好境界, 正是诗人宁静心境的外化。

二、渲染凄清、孤寂的氛围, 表现孤苦、哀怨的愁绪

辽阔的天空独挂一轮孤月或斜挂一弯残月, 这本身就给人一种孤寂感。不同于阳光的炽热, 月光如水, 又让人感到清冷、凄凉。同时, 它时圆时缺的特点, 又很容易让人想到世事的无常。因此, 月亮, 这一意象往往会触动诗人敏感的神经, 让他们联想到自身的遭遇。诗文中笼罩着月亮的寒光, 也就不足为怪了。

1. 表现离别伤感之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梦回, 晓风吹拂着柳树, 一弯残月高挂在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悲凉之情。

2. 表现悲凉、苦闷之情。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杜甫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 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 将流亡生活的孤独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结合起来。“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举杯徘徊, 醉眼望月, 狂放之中又流露出苦闷之情。

3. 表现对世事的感伤之情。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景物依旧, 但“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不复存在。月影映照在冰冷的湖水中, 随波荡漾。词人着力渲染劫后扬州的萧索荒凉, 抚今追昔, 以表达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山河破碎的感伤。

三、寄托相思之情, 抒发思乡怀人之情

从月亮的特征来看, 尽管人们身在不同的地方, 但“隔千里兮共明月”, 看到的月亮都是相同的;再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 “月有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 月亮于是成为人们传情的媒介。看到月, 自然引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 使人们情不自禁地怀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朋好友。

1. 情爱相思。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词人独自凭栏, 望月怀人, 惦念丈夫行踪, 盼望锦书早日到达, 这种情思和遐想, 蕴藏着刻骨的相思。

2. 思乡怀人。

“峨嵋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山高月小, 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 随着江水流动, 紧紧跟随在行舟之旁。诗人心中不禁涌上一股思乡之情, 怀念起留在蜀中的朋友。在这里, 月俨然成为故乡的独特标志。

四、怀古伤今, 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那高悬于天空的月亮, 也常常引发诗人们进行哲理思考:明月亘古如斯, 跨越时空, 永存于天地之间。相比之下, 人生是多么短暂和渺小啊。在古诗文中, 月亮这一意象便成了世事变迁永恒的见证。

1. 怀古伤今, 抒发对世事的感慨。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在这里, 明月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有“引古惜兴亡”之意, 更引起了诗人对历史的回忆。

2. 象征永恒, 感叹人生哲理。

例说古诗的景物描写 第14篇

静景。这类诗主要通过静谧清幽的景物,来表达闲适恬淡、安详平和的心境。自然界中原本有动有静。一切物态都是静与动的统一:动里有静,静中有动。自然界的这种动静映衬,也鲜活地反映在古诗中。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诗在艺术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动衬静,寓静于动。寂静的山谷中,人迹罕至,只有春桂在无声地飘落;夜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物。由于太幽静了,当一轮明月突然升起,皎洁的银晖洒向这夜幕笼罩的空谷时,竟惊动了山中的鸟儿,于是在幽谷溪边鸣叫起来,这叫声似乎一时打破了山中的宁静,但它又让人感到空旷的山中更加幽静沉寂。

壮景。这类诗主要通过雄浑阔大、旷远苍凉的景物,来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也有的是以壮景写悲情,反衬出内心的落寞苦闷。以岑参、高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人的诗作大多描写壮景。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形象地再现了塞外奇伟壮丽的风光,创造了异常开阔、雄浑的意境,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莽莽苍苍,无边无垠,只见黄河浩浩荡荡,奔腾而来,纵横千里;沙漠地势平旷,没有起伏的山峦背景,没有茂密的林木作衬托,在苍苍的天底下、茫茫的平沙上,袅袅上升的孤烟更显其“直”,缓缓下落的夕阳倍觉其“圆”。写活了大漠奇特的风光,而且传达了诗人新鲜的感受。国学大师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哀景。这类诗主要通过凄清冷寂、萧瑟凄凉的景物,来表达孤寂惆怅、悲凉伤感之情。所写多为暮春或深秋景物,在送别诗、羁旅诗中较常见。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于是,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雨、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洽为一,情调悲怆。

相关文章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精选13篇)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第1篇清涧分部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理科实验操作、体育考试安全工作预案为...

1
2025-09-19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精选9篇)2024国培总结 第1篇2017教师国培学习总结当今社会,教事业迅猛发展,各类培训数不胜数,而“国培”对于我们教育发...

1
2025-09-19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精选5篇)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第1篇2018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

1
2025-09-19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1篇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1
2025-09-1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3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六年级...

1
2025-09-19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精选12篇)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第1篇2011公考备考:《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2011-0...

1
2025-09-19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精选4篇)以案促改主持词 第1篇主持词同志们:根据市委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局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动...

1
2025-09-19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精选5篇)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第1篇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以下是...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